浮游生物调查方法

浮游生物调查方法
浮游生物调查方法

浮游生物调查方法

一、调查目的: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与环境关系。

二、调查的主要内容:

●定性调查

●定量调查

三、调查工具

1、采水器

2、浮游生物网

3、透明度盘

4、标本瓶

5、固定液

●鲁哥氏液

●甲醛3%-5%

6、其他:

四、采样点选择

五、样品采集:

1、定性样品采集

2、定量样品采集:浮游植物,浮游动物。

六、样品处理:

1、定性样品处理

2、定量样品处理

●浮游植物样品

●浮游动物样品

浮游植物样品

●所采水样摇匀后倒入沉淀器中静置,使浮游植物完全沉淀。

●沉淀是一种圆柱形分液漏斗(图2)。如无沉淀器也可用甘杯、烧杯或在原水样瓶中静置沉

淀。

●沉淀器应置于平稳处,避免摇动。水样倾入二小时后应将沉淀器轻轻旋转一会,以减少藻

类附着在器壁的可能性,然后静置沉淀24-48小时候。再用乳胶管或橡皮管利用虹吸原理小心地抽出上都不含藻类的清液。一般约剩下20-40毫升沉淀物转入30或50毫升的定量瓶中,用上述清液冲洗沉淀器2-3次,洗液仍倒入定量瓶中使水量恰好达到30或50毫升。

然后贴上标签,标签上要记载采集时间、地点、采水量、池号和样品号等。

●虹吸动作要十分仔细、小心。开始时虹吸管一端放在沉淀器内约三分之二处,另一端套接

在已经用手挤压出空气的橡皮球上,然后轻轻松手并移开橡皮球使清液流出,为了避免漂浮水面的一些微小藻类进入虹吸管而被吸走,管吕应始终低于水面。虹吸管内清液的活动不宜过快,可用手指轻捏管壁以控制流量,当吸到原水样的3/5以上时,应使清淮一滴一滴地流下。吸出的清液要用一洁净的器皿装盛,以便在浓缩过程在出故障时,可重新倒入沉淀器中浓缩,不必新采水。

七、数量计算:

1、定性

2、定量结果

浮游植物定量:

●使用的工具有:带有0.1毫升刻度的小吸管,容量为0.1毫升的计数框(面积20ⅹ20毫米

2)和具有移动台的显微镜。

●经0.1毫升吸管吸水0.1毫升于方框内,盖上盖玻片,如果框内无气泡亦无水液溢出,即表

示容量标准适合,检查三次均适合,此半数框即可使用。每次计数时用的盖玻片应用碱水或肥皂水洗净备用。

●用前可浸入70%的酒精中,用时取出,用细绢拭净,计数框用前以薄绸布拭净,用毕以水

弄湿后轻拭或用水冲净。

●首先将计算瓶用左右平移的方式摇动100-200次,摇均匀后立即用0.1毫升吸管从中吸取

0.1毫升置入0.1毫升计数框内,在400-600倍的显微镜下观察计数,每个水样标本计数两

次(二片),取其平均值,一每片计数100个视野,但具体观察的视野数以样品中浮游植物多少而酌情增减,如果平均每个视野有十几个时,数50个视野就够了,如果平均每个视野有5-6个时,就需数100个视野;如果平均每个视野不超过1-2个时,要数200个视野以上,

●数横条,最少不少于5条具体可自行掌握。

●总之不论数视野还是数横条,每片计数到的溪流植物总数应达到200个(低浓度时)-500

个(高浓度时)以上。

●同一样品的二片计数结果与其均数之差距如果不大于其均数的10%,这两个相近的值的均

数即可视为计数结果。

例:计数第一个片为250个,计数第二片为246个

则两片的均数为(250+246)/2=248

均数与第一片之差:248-250= -2

均数与第二片之差:248-246=2

则:-2/248= -0.0081即-0.81%

2/248=+0.0081 即0.81%

因为0.81%<10%,所以上述相近值的均数应视为计数结果。

浮游动物定量:

八、结果统计:

定性结果:

定量结果:个/L,mg/L

生态环境调查报告 wtt为大家整理的生态环境调查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生态环境调查报告1 生态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整个外部世界的总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能量基础、生存空间基础和社会经济活动基础的综合体。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类的健康。迁安工业比较发达,尤其是近几年铁矿大量开采,给我市的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通过实地调查及各种渠道了解,发现了现存的几点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存在问题 (一)受传统生活习惯影响,少数村民保护生态环境意识不强。由于受传统生产、生活习惯影响,部分农民缺乏生态环保意识。秸秆乱堆、垃圾乱倒、生活污水乱排的现象还比较严重,个别村甚至出现了"垃圾围村"的现象;少数农民在施用化肥、农药、农膜以及畜禽养殖过程中,缺乏标准化生产意识,随意性比较大,容易造成农村土壤、水体污染;有的偏僻地区缺乏秸秆处理能力,就一烧了之,不仅污染了大气,也白白浪费了可利用资源。这些现象的存在,与中央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二)农村区域工业环境污染仍然存在,个别地区表现突出。一是农村区域工业企业污染治理不稳定。有的企业经过多年治理虽然能够达标排放,但受经济利益驱使,环境污染治理主动性不强,环保意识淡漠,个别企业治污达标不稳定和偷排偷放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极少数小作坊式企业或偏远地区小民营企业,治污设施落后或形同虚设,所产生的污水、废气、废渣直接排往农田、河道、水库。有的排污企业离居民生活区很近,排放的污染物造成村内饮用水污染。 (三)农村区域水土保持工作不尽如人意。一方面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问题比较突出。北部山区有的采选矿主重采选、轻治理,尾矿砂乱堆乱放淤塞河道等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需要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仍很庞大。 (四)农村饮水不安全和饮水困难村比重较大。据年统计,农村饮水不安全和饮水困难村很多,涉及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 53.7%。饮水不安全的主要问题是含氟超标、苦咸水、未经处理的各类不合格地表水、污染严重的地下水及其它水质不达标的水等;饮水困难的主要问题是地下水位下降导致水量不足、北部山区居住分散打井成本过大、个别村地质条件复杂水源难找、村民只能到较远的地方拉、运水吃等。 (五)农村新能源利用发展不均衡。一方面,全市除沼气外的其它新能源利用率普遍不高。一些安全、无污染的能源,如太阳能等在适用地区都没有达到普遍利用的程度;另一方面,全市沼气

常见微生物标本的采集、处理与检测 标本采集的基本原则:尽早采集、根据可疑的病原体,选择不同采集时机和标本种类、在抗生素应用前采集、遵守无菌操作、正确保存和运送。容器应密封不易碎,标本不得污染容器的口和外壁。 1.血液标本正常人的血液是无菌的。当细菌侵入时可引起严重的菌血症或败血症。 一般情况下在患者发热初期或发热高峰时采集;持续性菌血症可随时采集;间歇性菌血症,应预测其体温上升期进行采血。一般在使用抗生素前采集2~3次;多部位采集,如两侧肘静脉或动、静脉同时采取;对于已使用抗生素而无法停止的患者,也应在下次用药前采取。在感染局部的附近血管中采血,可提高阳性率。采血量成人一般5~10ml,婴幼儿1~2ml。 采集的血液标本注入培养瓶中先进行增菌培养,培养基和血液标本量的比例应>10:1,将血液中的各类杀(抑)菌物质充分稀释。需氧菌常用培养基有胰酪蛋白大豆胨肉汤和葡萄糖酚红肉汤等,常加入对氨基苯甲酸(PABA)50μg/ml中和磺胺类,青霉素酶2单位/ml破坏青霉素类,硫酸镁中和链霉素、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新霉素及多粘菌素等抗生素。加入0.03~0.05%的聚茴香磺酸钠(sodium polyanethol sulfonate, SPS)可抑制血清中的抗菌物质,并对氨基糖苷类和多肽类抗生素有灭活效果。并加入Ⅹ、Ⅴ因子等生长因子。 培养瓶每天观察一次。如发现①培养瓶内液体浑浊;②血球层上面出现颗粒状的生长物,并且有自下而上的溶血;③有明显的凝块;④液体表面有菌膜,培养液清晰或浑浊等,表明有细菌生长。直接进行涂片染色初步报告。同时分别接种血平板、巧克力(色)平板,普通培养和5%CO2 35℃培养。也可直接进行体外药敏试验。无细菌生长迹象的培养瓶孵育至第7d,接种血平板、巧克力(色)平板,分别进行普通培养和5%CO2环境35℃孵育24h。为了提高检出的速度,在培养的第2~3d时应移种一次。 有厌氧菌感染时,同时注入需氧瓶和厌氧瓶,厌氧培养基通常用硫乙醇酸盐培养基、牛心脑浸液肉汤等;培养液中有刃天青,无氧时无色,有氧时呈红色。需氧瓶和厌氧瓶同时浑浊,或需氧瓶无生长而厌氧瓶液体浑浊,提示厌氧菌生长。分别接种血平板和厌氧血平板,置需氧和厌氧环境中,如果都只生长1种细菌,则为兼性厌氧菌;如果仅在厌氧环境中生长,可以直接报告“有厌氧菌检出”。 若长期应用抗细胞壁类抗生素,应考虑细菌L型存在,将血液接种高渗培养基中,分别进行需氧、厌氧和5%CO2环境培养。每周移种2~3次于高渗固体培养基上,观察有无细菌L型菌落生长。 2.呼吸道标本 正常上呼吸道有正常菌群。下呼吸道正常情况下无细菌或仅有少量细菌侵入

海南大学海洋学院海洋浮游生物学期末模拟试题 11海科曾奇整理 (注:红色字体的为我认为出题概率更大的题目,没时间的至少把红色部分看下。另外下面题目纯属本人猜测,红黑勿怪。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考个好成绩) 第一题:名词解释 1、世代交替:某种生物在其生活史的某一阶段进行有性生殖,而在另外的阶段 进行无性生殖,两种过程交替出现。 2、囊壳:某些藻类具有的特殊细胞壁状的构造,无纤维质,但常有钙或铁化合 物的沉积,常呈现黄色、棕色甚至棕红色。 3、周质体:藻体细胞表层特化的一层坚韧而有弹性的构造,藻体形态较稳定。 4、海洋浮游植物:是无胚具有叶绿素的自养叶状体孢子植物。 5、蛋白核:是绿藻、隐藻等藻类中常见的一种细胞器,通常由蛋白质核心和淀 粉鞘组成,有的无鞘。 6、壳套:壳面向相连带转弯的部分。 7、相连带:与壳套相连和壳面垂直的部分。 8、隔片:具间生带的种类,有向细胞腔内伸展成片状的结构。 9、假隔片:隔片的一端是游离的。 10、壳缝:从壳面沿着纵轴的一条裂缝,又叫纵沟。 11、相连带:上壳连接带和下壳连接带相连接的部分。 12、龙骨点:管壳缝内的每一个大孔就叫龙骨点。 13、管壳缝:菱形藻等壳缝呈管状,故叫管壳缝。 14、假空泡:又叫伪空泡,是蓝藻细胞内具有的气泡,在光学显微镜下呈现 黑色红色或紫色,可使植物体漂浮。 15、厚壁孢子:由普通营养细胞增大体积,积累丰富的营养,然后细胞壁增 厚形成。

16、段殖体:蓝藻藻丝上两个营养细胞间生出的胶质隔片或由间生异形胞断 开后形成的若干短的藻丝分段。 17、胞器:细胞质内具有一定功能和结构的小单位。 18、伪足:一些原生动物运动和取食的一种细胞器,由部分细胞质暂时突出 而成. 19、纤毛:是从一些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表面伸出的、能运动的突起。 20、焰茎球:轮虫等原肾管的收集端由合胞体组成的囊状结构,其内腔的顶端 具有可摆动如火焰的纤毛。纤毛摆动帮助所收集的液体往排泄孔的方向流动。 21、咀嚼器:为轮虫类咽下部的咀嚼囊内的几丁质(亦称石灰质)构造,由中 央的1块砧骨(incus)和左右对称的2块锤骨(malleus)组成,通过咀嚼囊肌肉的运动使锤骨与砧骨相碰撞以磨碎食物。 22、孤雌生殖:也称单性生殖,即卵不经过受精也能发育成正常的新个体。 23、混交雌体:轮虫动物门中进行有性生殖的雌体。环境恶劣时,混交雌体以 减数分裂的方式产生单倍染色体的需精卵,一部分需精卵不受精,产生雄卵,孵出雄轮虫。雄轮虫和其他混交雌体交配、受精后在混交雌体内形成厚壳的休眠卵(resting egg)。休眠卵可以对抗各种不良环境长达数月之久,待环境转好时,再孵化成非混交雌虫,又可以进行孤雌生殖。 24、休眠卵:在动物繁殖的过程中,为了应对恶劣的环境,一些动物的胚胎外 面会被一层包被膜所包裹,此时,动物的胚胎发育处于休眠期,等到条件合适的时候再发育,这样的动物胚胎就叫做休眠卵。 25、触手:系存在于多数低等动物身体前端或口周围等处,能自由伸屈之突起 物的总称。 26、刚毛式:第二触角的内外肢的节数以及刚毛的多少与排列各属不同,常用 一定的序列来表示。这种序列成为第二触角刚毛式。 27、壳腺:又名颚腺,1对,生于前胸两侧,由末端囊和细长盘曲的肾管组成, 是枝角类主要的排泄器官。 28、无节幼体:是低等甲壳类孵化后最初的幼体,身体尚不分为头胸部和腹部, 呈扁平椭圆形,在正中线前方有无节幼体眼1个,其后方有口和消化管(肛门尚未开启),左右具第一触角、第二触角和大颚等3对附肢,这一阶段称为无节幼体。 29、桡足幼体:甲壳动物桡足类的后无节幼体经最后一次蜕皮后变成的幼体。 30、复大孢子:硅藻细胞经过多次分裂后,个体逐渐缩小,等到了一个限度, 这种小细胞将不再分裂,而是产生一种孢子,以恢复原来的大小。这种孢子就叫复大孢子。 第二题:填空题 1、藻类的色素成分极为复杂,可分为四大类,即叶绿素、胡萝卜素、叶黄素、 和藻胆素。 2、枝角类的消化道内已证实的有蛋白酶、肽酶、酯酶和淀粉酶。 3、金藻特有的生殖方式为内生孢子。

水环境污染调查报告 水是生命之源,下面小编整理了水环境污染调查报告,欢迎阅读! 水环境污染调查报告 XX区在历史上是古云梦泽的一部分,形若“盆碟”。位于汉江、府河和涢河的下游,湖泊星罗棋布,水道沟渠纵横。1957年围垦前吞吐府河、涢河下泻山洪和长江、汉水顶托倒灌之水。每年洪水泛滥时,除吴家山、柏泉等少数丘陵、岗地狭长地带,其余一片汪洋泽国。围垦后,垸内形成东湖和西湖两个湖泊群,因而得名东西湖。经过水系改造,境内形成主要沟港73条,总长400余公里,大小湖泊62个,总面积为平方公里。由于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需要,主要沟港封闭8条,湖泊仅存28个,总面积为平方公里(21195亩),岸线长度约160,310米,100亩以上湖泊24个,100亩以下湖泊4个。河湖泊蓄水总量约为4590万立方(以下)。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围垦建设,XX区湖泊功能由原有的蓄调洪水的生态服务彻底让给了满足日益增加的人们生产生活需求,逐渐转向景观服务、对人口密集区的生态调节和生态支撑功能。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我区水环境保护工作,2015年投资亿元启动东部片污水收集系统项目,2015年12月,该项目基本建成,吴家山、金银湖、金银潭地区日产近10万吨生活污水有了“归宿”,将全部进入污水收集管,流

向汉西污水处理厂处理;2015年我区投资建设的金银湖湿地公园,被建设部批准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成为全国省会城市中首个“国家湿地公园”;2015年启动投资亿元,全面升级改造金银湖地区的水环境,通过堵外源、削内源、连七湖、引江水、建湿地、造景观等六大措施,构建具有自我循环功能、完整健康湖泊生态系统,重塑金银湖水体生命力。区委书记晏蒲柳称:“水是我区的最大优势及,这些项目的建成,将有效的提升东西湖的湖泊水质!” 今年,我们根据区环保世纪行组委会《关于开展2015年环保世纪活动的通知》(东环组【2015】1号)文件精神,围绕“让湖泊休养生息”这个主题,对我区主要湖泊水环境状况、污染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我区主要湖泊水环境状况和改善措施的建议,形成如下调查报告。 一、我区主要湖泊水环境状况 XX区临江倚河,水道沟渠交织,湖泊水塘棋布,曾经优于水,如今却忧于水。2015年7月份,我区环境质量监测络对东大湖、墨水湖等28个湖泊共30个点位进行了监测,共获有效数据647个。全区28个湖泊(磨海因已干涸,无法采样),全部未能达到地表水环境功能区ⅲ类标准。主要污染物是化学需氧量、总磷、总氮和石油类。在监测的28个湖泊中,水质为ⅳ类的有1个,占%;水质为ⅴ类的有10个,占%;水质为劣ⅴ类的有16个,占%。与2015年同期相比,

8.3 淡水浮游生物的调查方法 淡水浮游生物调查有定性调查和定量调查两种类型。定性调查是指采集浮游生物进行属种鉴定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了解水体中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出现季节及其分布状况。定量调查是指采集浮游生物,确定个体数目或重量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探明各种浮游生物在水体中的数量及其变化情况。定性调查是定量调查的基础,定量调查则是定性调查的发展和补充,二者相辅相成,在实践中常相互结合进行。 一、调查用品用具 (1)网具 ①浮游生物定性网:用于表层50厘米内各种浮游生物的定性采集。由铜环、缝在环上的圆锥形筛绢网袋及连在网袋末端的集中杯(网头)三部分组成(其外形见本书图2-3)。由于浮游生物大小各不相同,为了采全各种浮游生物,应使用25#、20#、13#三种规格。其中25#网适于采集个体较小的浮游植物,其网孔大小为0.064毫米;20#网适于采集一般浮游植物及中小型浮游动物,其网孔大小为0.076毫米;13#网适于采集大型枝角类和桡足类等浮游动物,其网孔大小为0.112毫米。中学生开展本项活动时,可以只用20#网进行采集。 定性网可以自己裁剪制作,裁剪时可按图8-1所示方法进行。如网口直径为20厘米,其半径为10厘米,可依c=2rπ公式计算,从a到b的弧长为62.8厘米,a至c为网的长度即60厘米,这样就可按照图8-1中的1与2所示方法进行裁剪。缝合时,应该用细针,以免网上留下针孔,造成浮游生物自针孔流失。网衣应该用10厘米宽的白布条固定在铜环上,使筛绢不与铜环直接接触。在网的末端装配集中杯。为了使网衣坚固耐用,最好在缝合处加缝2厘米宽的白布条。 定性网各部分的尺寸规格,依型式不同而有差别,其尺寸规格见表8-1。 表8-1 浮游生物定性网规格 单位:厘米

微生物标本采集、送检及处理原则 一、标本采集的一般原则: 1、病程早期、急性期或症状典型时,使用抗生素前。 2、无菌采集应无污染,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3、根据目的菌的特性用不同的方法采集适量标本,采集量不应过少。 4、注意在不同病程采集不同部位标本。 5、采集标本时要防止传播和自身感染。 二、标本的处理: 1、标本保存在4℃环境中,在2h之内送检。脑脊液则要在25 ℃保存,用于细菌培养的标本保存时间不应超过24h。对环境敏感的细菌应保温并立即送检。 2、标本中可能含有致病菌,必须注意安全防护。切勿污染环境。对于烈性传染病标本运送时更要由专人运送,严格按规定包装。 3、厌氧性标本应放在专门的运送瓶或试管内运送,有时可直接用抽取标本的注射器运送。 Ⅰ血液及骨髓标本: 血液标本的细菌培养是诊断菌血症或败血症的基本方法。如从患者血液中检出细菌,一般应视为病原菌。 常见的病原菌主要有金黄色或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A、B群、肺炎链球菌等)、肠球菌、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脑膜炎奈瑟菌、伤

寒及副伤寒沙门菌和厌氧菌等。 1、采血时间及次数 2、抽血部位及抽血量 3、报告方式:培养5d无菌生长者报告“培养5d无菌生长”。 查见细菌报告菌名和药敏结果。 4、菌血症、败血症的诊断标准:1)两次培养均出现同一种细菌(可排除污染); 2)发病星期后血中抗体滴度上升。 Ⅱ脑脊液标本: 脑脊液的细菌学检查对于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正常人的脑脊液是无菌的,检出细菌提示有细菌性(急性化脓性、结核性等)脑膜炎。 常见的病原菌主要有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链球菌(A、B群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结核分枝杆菌等。 1、涂片检查: (1) 一般细菌涂片检查:例如:革兰阴性、凹面相对的球菌,可能是脑膜炎奈瑟菌;链状排列的革兰阳性球菌;长丝状等多形态性的革兰阴性杆菌,可能是流感嗜血杆菌。 (2)结核分枝杆菌涂片检查 (3)新生隐球菌涂片检查

世界海洋中的硅藻 大约一亿年前,海洋硅藻的地位显著提升,现如今它生成的大量有机物,为海洋生物提供了食物。它们生活在一个生长必需物稀少且不断被回收共享的环境,它们极大地影响了全球气候、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和海洋生态系统功能。这些至关重要的生物将如何应对如今变化迅速的海洋环境?这对环境健康十分重要,目前人们正通过对其基因的研究来解密。 地球上约1/5的光合作用都是通过名为硅藻的微观真核浮游藻类产生的。这些光合主力在世界各地的水域都被发现,只要有充足的光照和营养盐。硅藻这个名字源于希腊语diatomos,意为“切成两半”,指的是它们特有的由二氧化硅形成的两部分细胞壁(见图一)。海洋硅藻每年产生的有机碳相当于陆地上所有热带雨林产生的有机碳的总和。但与由树木产生的有机碳不同的是,由硅藻产生的有机碳作为海洋食物网的基础,被迅速消耗。在沿海地区,硅藻有力地支撑了我们的渔业,而在开阔海区,绝大部分硅藻产生的有机物迅速下沉,成为深海生物的食物。而下沉的一小部分有机物并没有被消耗,它们沉积在海底,为石油储备量做出了贡献。鉴于硅藻在全球碳循环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增加铁含量来育肥大片海域从而使硅藻大量繁殖,以此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这项备受争议的计划已经制定。 通过对世界性硅藻海链藻34兆可用的包括细胞核、质体、线粒体基因的DNA 序列的研究,关于硅藻对全球的影响有了新的见解机制。全基因组序列的第二个模型硅藻,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27Mb)也很快完成了研究,并且目前极地种圆柱拟脆杆藻(80mb)和沿海种多列拟菱形藻(300mb)也完成了初步测序。测序项目迄今为止更有趣的结果之一是认识到将硅藻与进化上不同的植物和动物谱系区分开的基因和代谢途径的独特组合。硅藻中封装了巨大的多样性,例如T. pseudonana 和P. tricornutum之间约相差9000万年,但它们之间的差异却和相差5500万年的动物和鱼类完全不同。 这篇文章中我们探究了硅藻生态学、生物地球化学和基因组学的交集, 重点研究硅藻在过去和当代海洋中的作用,出现在我们眼前是一种基于基因组的反应,反映了海洋生态系统复杂交互作用,其中代谢产物和代谢能力在不同生物界中被共享。我们的目标有两个:首先,为这群不同寻常的迷人的生物群体提供一扇窗户,让我们了解到它们在调节地球稳定性方面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更深入地了解在未来海洋环境下硅藻将会有何变化,这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气候变化导致的硅藻数量的变化可能对地球大气产生巨大的影响。

水体浮游动物调查研究 摘要为初步了解研究水生动物的手段和方法,为将来从事有关水生动物的研究和工作奠定基础。本实验对内的一个池塘内的水体浮游动物展开调查。研究了该水体中水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和种类密度。实验表明:该水体中存在多种水生植物和水体浮游动物。其中以尾裸藻为优势物种。 关键词浮游动物;种类组成;种类密度 A research of the zooplankton in XXXX Abstract In order to learn the means and methods of study the zooplankton;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work which is studying on the zooplankton.In this Experiment,Survey the zooplankton which is in a pond of XXXX.Study the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species density of zooplankt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are a variety of aquatic plants and zooplankton . And the dominant species is Euglena caudata.. Key Words zooplankton;species composition;species density 1 前言 1.1 浮游动物概念及其功能特点 1.1.1 浮游动物概念 浮游动物是指悬浮于水中的水生动物,它们没有游泳能力或游泳能力很弱,不能做远距离移动也不足以抵拒水的流动力,身体微小,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是生态学名词,主要包括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刘健康,1999)。 1.1.1.1 原生动物 原生动物是由单细胞构成的微小动物,有些种类形成群体,群体中的单个虫体都是独立生活的,以伪足、纤毛和鞭毛为主要行动胞器,典型的原生动物的原生质是透明的、无色的,许多原生动物因摄食许多食物呈多种不同的颜色。原生

微生物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及注意事项 正确采集临床微生物标本,直接影响到微生物培养鉴定结果。据相关统计:微生物标本的检测误差来源:80%来源于分析前20%来源于分析中和分析后其它检验样本的检测误差来源:45%分析前10%分析中(仪器))45%分析后.检验标本采集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分析前的误差来源所占比例的这个数据是惊人的,在我们的大型医院都存在这个问题,而在我们医院应该不会低于这个数据。 可靠的检验结果可以指导临床诊断治疗,为临床科学用药和成功的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是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延缓细菌耐药,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和监测医院感染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为此应正确采集各种细菌学标本。 一、血液标本的采集 1、采集方法 (1)75%酒精清洁局部皮肤。 (2)待皮肤干后,再用2%—2.5%碘酒从穿刺点中心部位开始消毒,范围不应小于5cm (直径),且不能用手指触摸消毒后的皮肤。 (3)皮肤碘酒干后(约1min),穿刺采集血液,采血量成人5-10ml,婴幼儿1-5ml。 (4)采血后立即在床旁接种培养瓶,并迅速轻摇,充分混匀防止凝固,但又不可剧震以防溶血。 2、注意事项 (1)怀疑菌血症应尽早采血,体温上升(38.5℃)采血可提高阳性率,但也要防止因等待而延误时机。 (2)对已经使用抗菌药物,而又不能停药者,应在抗菌药物浓度最低时采集也即在下次用药前采血。切忌不要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取血标本,也不能从静脉导管及动脉插管中取血。 (3)培养基与血液之比以10:1为宜,以稀释血液中的抗生素,抗体等杀菌物质;有人主张对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病人,培养基与采血量之比可为20:1或大于这个比例。 (4)近年研究表明,将血液注入血培养基前,更换针头反而易导致污染。 (5)每例至少采血两次,间隔0.5-1h,以利于提高阳性率和区分感染菌与污染菌。 (6)疑为细菌性心内膜炎及布鲁氏病的病人,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除在发热期采血外,并要多次采血(24h 3-4次)和增加采血量(可增加10ml)。 (7)采血后立即送检,如不能立即送检可置室温,而不能放置冰箱。 (8)如临床表现很似败血症,而血培养多次阴性者,提示考虑厌氧菌和真菌感染的可能。 二、呼吸道 1、痰标本 (1)采集方法 ①清晨起床后用凉开水漱口多次,以除去口腔内大量杂菌,用力咳出肺深部的脓痰,置于清洁干燥容器中或无菌管中送检。 ②痰量极少者可用45℃ 3%-10%的氯化钠溶液约25ml雾化。对于咯痰量少的幼儿,可轻轻压迫胸骨上部的气管,当其咯痰后用无菌棉棒采集标本。

生态环境调查报告模板 生态环境调查报告模板一 生态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整个外部世界的总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能量基础、生存空间基础和社会经济活动基础的综合体。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类的健康。迁安工业比较发达,尤其是近几年铁矿大量开采,给我市的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通过实地调查及各种渠道了解,发现了现存的几点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存在问题 (一)受传统生活习惯影响,少数村民保护生态环境意识不强。由于受传统生产、生活习惯影响,部分农民缺乏生态环保意识。秸秆乱堆、垃圾乱倒、生活污水乱排的现象还比较严重,个别村甚至出现了垃圾围村的现象;少数农民在施用化肥、农药、农膜以及畜禽养殖过程中,缺乏标准化生产意识,随意性比较大,容易造成农村土壤、水体污染;有的偏僻地区缺乏秸秆处理能力,就一烧了之,不仅污染了大气,也白白浪费了可利用资源。这些现象的存在,与中央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二)农村区域工业环境污染仍然存在,个别地区表现突出。一是农村区域工业企业污染治理不稳定。有的企业经过多年治理虽然能够达标排放,但受经济利益驱使,环境污染治理主动性不强,环保意识淡漠,个别企业治污达标不稳定和偷排偷放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极少数小作坊式企业或偏远地区小民营企业,治污设施落后或形同虚设,所产生的污水、废气、废渣直接排往农田、河道、水库。有的排污企业离居民生活区很近,排放的污染物造成村内饮用水污染。 (三)农村区域水土保持工作不尽如人意。一方面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问题比较突出。北部山区有的采选矿主重采选、轻治理,尾矿砂乱堆乱放淤塞河道等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需要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仍很庞大。 (四)农村饮水不安全和饮水困难村比重较大。据年统计,农村饮水不安全和饮水困难村很多,涉及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53.7%。饮水不安全的主要问题是含氟超标、苦咸水、未经处理的各类不合格地表水、污染严重的地下水及其它水质不达标的水等;饮水困难的主要问题是地下水位下降导致水量不足、北部山区居住分散打井成本过大、个别村地质条件复杂水源难找、村民只能到较远的地方拉、运水吃等。 (五)农村新能源利用发展不均衡。一方面,全市除沼气外的其它

《全国河流湖泊水库底泥污染状况调查评 价》 主要完成人:周怀东郝红王雨春吴培任吴世良获奖等级:应用二等内容简介: 本次《全国河流湖泊水库底泥污染状况调查评价》对全国水系(主要是水源地)906个监测断面的底泥重金属和营养物质进行了检测和质量评价。对底泥样品的铜、锌、铅、镉、铬、砷和汞七项重金属指标,以及总有机碳、总氮、总磷等营养组分进行了分析测试。尽管工作量大任务紧,检测工作中严格质量控制,以保证数据质量。在高质量分析数据的基础上,根据《全国土壤背景值》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分别以十个水资源一级区和全国省级行政区为区划单元进行评价和统计。 工作报告形详细描述了各水资源区和省级行政区底泥七种重金属以及营养组分的含量特征、质量状况和空间分布特点,同时以地理信息系统图件形式对成果进行了直观表达。 本次工作对全国范围水系(水源地)底泥质量状况的调查和评价,在我国尚属首次。通过系统工作对我国水系,特别是大型供水水源地底泥的重金属污染程度和空间分布状况有了全面的认识。水体富营养化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次工作还进行了底泥营养组分(有机质、氮、磷)含量的等级评价。 通过本次工作,初步揭示了我国水系(水源地)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为全国水资源规划提供了科学数据和技术依据。同时,本项目

在全国尺度下开展底泥调查,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研究空白,为我国的水环境管理和科学研究,积累了宝贵的资料。发现发明及创新点:本次《全国河流湖泊水库底泥污染状况调查评价》工作最主要的创新点在于:首次在全国尺度下进行统一的水系底泥重金属和营养组分质量状况的环境评价,填补了我国在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本次工作的监测重点是大型集中供水水源地,因此工作成果不仅为现在正在进行的全国水资源规划提供了大量科学数据,同时对我国用水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次工作对全国十大水资源一级区(水源地)的906个监测断面的底泥重金属和营养物质进行了检测和质量评价。采样断面覆盖了全国主要水系,约占全国1073个大型集中式水源地的85%。底泥样品分析测试,使用先进仪器,按国家颁布的技术标准方法进行。严格的实验室质量控制程序有效保证了数据质量。通过对高质量数据的系统分析和评价,本次工作对全国水系(水源地)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和营养组分水平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在我国底泥质量状况和水环境安全研究方面获得了新知识的积累。具体而言,有如下几点: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水系底泥重金属普遍较环境背景更为富集,底泥重金属含量超环境背景值是全国性的普遍现象。底泥重金属污染的综合评价(单因子否决)结果显示,全国906个底泥监测断面中,有732个底泥重金属超过环境背景值,占全部断面的80%。?尽管水系底泥通常具有重金属富集的特性,但从本次调查获得的底泥重金属绝

海洋浮游生物的发展简史与展望 前言 水生生物,广义上来说包括水中生活的各种各样的生物,范围十分广泛。而海洋面积大约占地球总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一,因此,水生生物的分布也是非常广泛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对水生生物,特别是海洋生物的研究愈加深入和重视,从而对其的进化与发展有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和了解。 而我们所学的海洋浮游生物是海洋生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海洋浮游植物和海洋浮游动物两大类。我们除了要学习它们的形态、分类、生理、生化、生态等各个方面,还要了解它们的发展简史,以便我们去学习和了解它们;另外,在学习海洋浮游生物的生物学知识的基础上,我们更要去思考它们对于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对人类的发展的有益的方面,为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海洋浮游生物的发展简史 人类在与海洋、湖川、池沼各类水域的接触和利用中,逐渐发现和记录了水生生物的种类及其分布和生活史,首先被注意的是鱼类和其他大型水生生物。对于大多数为小型生物的海洋浮游生物的研究,最早是在列文虎克研制出显微镜之后才开始的,自此微型和小型生物才得以深入研究,列文虎克更是首先发现轮虫和一些单细胞生物。1815年,Forbes用底拖网采集并观察了海岸底栖生物的分带现象。1845年,穆勒(J.Muller)在德国沿海用浮游生物网采集浮游生物并进行浮游生物研究。1867年,德国学者汉生(Hensen)率远征队去大西洋采集和调查浮游生物的种类和分布,首先创用“浮游生物(plankton)”一词。1868年,穆勒首次用拖网在瑞士湖泊采集浮游生物并做了很多分类工作。此外,还有很多学者早期在水生生物形态分类研究中做出贡献。早期对海洋浮游生物的研究为其发展的第一阶段,偏重于采集观察和形态分类。 进入20世纪后,海洋浮游生物的形态、分类的工作仍在继续,但其研究中心逐渐转向生态、生理等方面。20世纪20年代,人类着重研究它们的时间、空间分布及其与海洋环境的关系,各种环境因子对各类海洋浮游生物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等。这段时期以及之后的一段时间都为海洋浮游生物研究的第二阶段。 到了20世纪60年代后,属于海洋浮游生物研究的第三阶段。主要是海洋浮

浮游动物生物量的测量方法 自赵文《水生生物学》现存量:单位面积或体积中所存在生物体的数量或质量。 现存量若以个体数表示则可称为丰度或(数量)密度,单位为个/L。若以质量表示则可称为生物量,单位为mg/L。 采集方法: 一采水器采水后沉淀分离(适用原生动物、轮虫等小型浮游动物); 二用网过滤(适用于枝角类、挠足类等甲壳动物)。 仪器:采水器,(25#)浮游生物网,显微镜,计数框(计数原生动物用0.1ml计数框,计数轮虫和甲壳动物用1ml计数框)解剖镜,毛细管,目测微尺 一采集 1 设站根据浮游动物的分布设站。 2 采水层次由水体的深度决定。切不可之采一个表层或一个底层水样。(据夏季调查,东湖B站(水深4m左右),在2m的水层区,甲壳动物的数量约占31%,而入2m一下的水层占69%左右。同时还发现,在夏季,一般幼体喜欢在表层,成体在深层。) 分层方法:是每隔0.5m或1m,甚至2m取一个水样加以混合,然后取得一部分作为浮游动物定量之用。 许多水库或深水湖泊,水深20m以上,这种水体在夏季及冬季存在温跃层(或称变温层)。由于在温跃层一下缺乏光照,浮游植物数量极少,依赖植物生存的浮游动物数量也相应减少。 如果从养殖角度而言,只取温水层以上的水层就足够了。 3 采水量浮游动物不但种类组成复杂,而且个体大小相差也极悬殊。因此要根据它们在水体中的不同密度二采不同的水量。 (目前计数原生动物、轮虫的水样量以1L为宜,枝角类、桡足类则以10~50L较好。) 4 采集时间采样时间要尽量保持一致。一般在上午8:00~10:00进行为好。 在长江中下游采集,如果采集四次,则春、夏、秋、冬各一次。如果只采一次,则应在秋季(9、10月)进行为好。(这是因为9~10月正是鱼类摄食旺季,为鱼类生长的最佳时期,如果此时有较高的现存量,则可认为该水体中有较大的供铒能力。) 浮游动物样品的固定,原生动物和轮虫可用碘液或福尔马林,加量同浮游植物(一般可与浮游植物合用同一样品)。枝角类和桡足类一般用5%体积的甲醛固定。原生动物、轮虫的种类鉴定需活体观察,为方便起见,可加适当的麻醉试剂,如普鲁卡因、乌来糖(鸟烷),也可用苏打水等。 二沉淀和虑缩 1 沉淀法操作方法与浮游植物定量样品的沉淀和浓缩方法相同。(即在筒形分液漏斗中沉淀48小时后,吸取上层清液,把沉淀浓缩样品放入试瓶中,最后定量30或50ml。一般原生动物和轮虫的计数可与浮游植物的计数合用一个样品。) 2 滤缩法甲壳动物一般个体较大,在水体中的密度也较低,通常用过滤法浓缩水样。注意:首先必须用25#浮游生物网作为过滤网;其次,应当有过滤网和定性网之分。在不得已情况下,定要先采定量样品,后采定性标本。如果再次过滤样品时,一定要反复洗净后方可使用。同时切记用25#网过滤的水样,不能当做计数原生动物或轮虫的定量样品之用。 三计数 1 浮游动物、轮虫的计数计数时,成点样品应充分摇匀,然后用定量吸管吸0.1ml注入0.1ml 计数框中,在10*20的放大倍数下计数原生动物。在10*10放大倍数下计数轮虫。计数两片

1、越高等的甲壳动物蜕皮变态的次数越少,如对虾,需经过幼虫、 . 幼虫、糠虾幼虫三个发育阶段,次的蜕皮变态之后才变成体形与幼虾相似的仔虾。 2、戎亚目种类,一般体长mm,最大可达56mm。身体侧扁,分节明显,可分、、三部分。头部多数与第一胸节愈合,形态变化很大,是分类的特征之一。 3、磷虾幼虫包括无节幼虫、幼虫和幼虫,这些幼虫在夏、秋季浮游生物中较为常见。 4、幼虫lingula larva是腕足动物海豆芽Lingula的幼虫,幼虫actinotrocha larva是帚虫动物Phoronida的幼虫。 5、毛颚动物Chaetognatha身体细长,左右对称,其形状及运动状态似箭,所以有之称。生活时身体大多十分透明,故又称为虫。又因其头部两侧各有成排的钩状颚毛,而称其为毛颚动物。 6、环节动物中的多毛类幼虫一般分为幼虫trochophora larva和幼虫Post larva,后期幼虫又称为幼虫。 7、腹足动物Gastropoda属动物门的一个纲,大部分种类营底栖生活,仅后鳃亚纲中的目Pteropoda和亚纲的异足亚纲Heteropoda及海蜗牛科Janthinidae的种类,在海洋营浮游生活。 8、钵水母类水母一般个体较(大、小),(有、无)缘膜,故又称其为水母,在其伞部边缘有缺刻,将其分成若干瓣,称为。 9、被囊类有尾纲动物终生保留有尾和脊索,故称其为纲。又因其体形与营固着生活的海鞘纲的幼虫相似,故又有纲之称,是尾索亚门中最原始的一纲。身体很小,一般为0.50—3.0mm。身体透明,形似蝌蚪,可分为躯干部和尾部两部分。10、毛虾是间接发育的,个体发育通常经历3个幼虫期:幼虫期、幼虫期和幼虫期,经次蜕皮才发育为一个仔虾。 11、钵水母类水母一般个体较大,又称其为(有、无)缘膜水母,但在其伞部边缘(有、无)缺刻,将其分成若干瓣,称为。12、短尾类幼虫属于蟹类幼虫,包括幼虫和幼虫。蝌蚪幼虫属于动物门。 13、桡足类的身体又有前体部和后体部之分,这两部分之间,有一个可使身体曲折的活动关节。活动关节前的身体各部称为前体部,活动关节后之各部称后体部。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方案

6、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典型案例调查方案 一、工作目标与任务 1.经过对重点区域、重点问题的调查, 揭示中国中东部地区基本的生态环境现状, 为面上调查提供具体实例; 2.以典型案例说明中东部地区存在的生态问题, 揭示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的变化及其成因; 3.对中东部地区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区域进行调查, 为保护这些区域提供基础数据; 4.经过对国家重大项目所涉及区域的调查为国家的生态保护与建设服务。 二、典型案例选择原则 1.重要性原则 在区域上具有典型性。如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的重点预防保护区和重点监督区、江河洪水调蓄区、防风固沙区和重要渔业水域等重要生态功能区。 2.典型性原则 在生态问题上具有典型性, 能够反映中东部地区主要存在的生态问题。 3、代表性原则

在造成生态问题的成因上具有代表性, 所采取的对策具有现时价值, 对指导中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三、典型案例调查要求 1.总体要求 能够利用现有资料, 配以必要的遥感技术, 用简明扼要的语言, 高度概括典型区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变化趋势, 从社会、经济和环境角度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和后果。 典型区报告力求简短, 事实清楚, 分析有力, 尽量用数据、图表反映存在的问题, 所提建议要反映《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精神实质。 2.调查内容要求 (1) 典型区社会、经济、环境状况 (2) 典型区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及其历史演变 (3) 从社会、经济和环境等方面论述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 (4) 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5) 对策

四、典型案例设置 根据上述典型案例选择原则, 本次调查暂设置35个重点典型案例, 其中跨省的重点典型案例共14个。各省( 市) 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典型案例的调查范围。 典型森林区 1、东北天然林生态调查? 2、南水北调中线源头生态调查 典型湖泊湿地区 3、东北地区湿地生态环境调查? 4、天津湿地生态环境调查 5、江汉平原湖泊生态调查 6、鄱阳湖及周边地区生态调查 7、洞庭湖及周边地区生态调查 8、长江中游三峡库区生态调查? 9、千岛湖及周边地区生态调查 典型生态退化区 10、北京及周边风沙区生态调查? 11、赣南生态环境变迁调查 12、黄河三角洲生态调查

病原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运送操作规程正确的标本采集,运送,保存和处理对于微生物检验工作质量至关重要,为了准确检出病原菌,避免漏检与误诊,临床医护人员和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掌握微生物标本的选择,采集,运送,保存及处理的一般原则。 一、标本采集的一般原则 1.早期采集 采集时间最好在病程早期,急性期,且必须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确保病原菌的检出。 2.无菌操作 采集标本时应尽量减少或避免感染部位附近或皮肤黏膜正常菌群的污染,使病原菌与正常菌群混淆,造成临床误诊。采集的标本应存放在无菌容器内,容器不能使用消毒剂处理,标本中也不能添加防腐剂,以免降低病原菌的检出。3.适量的标本 标本量过少可能导致假阴性结果。 4.适当的采集方法 对于厌氧菌,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的采集方法是不同的,用于厌氧菌培养的标本应尽量用注射器采集抽取物,室温保存,不能冷藏和冷冻。 5.盛放标本的容器 采集标本应存放在无菌,防漏,应带有螺旋盖的容器内。 二、标本的运送 1.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若有延迟也应在2小时内送到实验室,否则会影响病原菌的检出,一般性的细菌培养标本若需延迟送检时,应置于4度冰箱保存,且不能超过24小时。 2.临床标本最佳运送时间取决于标本的量,少量液体(小于1ml)或组织(小于1cm3)应在15~30分钟内送到实验室,较多量的标本置于运送培养基中可放12~24小时,厌氧培养标本原则上是床边接种,如延迟送检,需保存在厌氧运送培养基中,室温保存,不得超过24小时。 三、不同标本的采集,运送 (一)血液标本采集,运送

1.血培养指针征 当患者出现:发热(大于38度)或低温(小于36度),寒战,白细胞增多,皮肤黏膜出血,休克,多器官衰竭,血压降低,c反应蛋白升高及呼吸加快,血液病患者出现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具备上述一种或几种体征时,临床怀疑菌血症应采集血液标本进行血培养,对入院危重感染患者应在未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及时做血培养。 2.对怀疑菌血症、真菌血症的患者,在考虑使用抗菌药物之前,应立即采集血培养标本。必须同时或间隔短时间内采集2套以上血培养标本。成年患者:推荐同时采集2-3套(不同部位)血培养标本(即双瓶双臂同时采集血培养标本),采血量每瓶不少于5ml;婴幼儿患者:推荐同时采集2次(不同部位)血培养标本,采血量每瓶不少于2ml。(少于病人总血容量的1%).在采取血培养后的2—5天内,无需重复采取血培养。两个例外:细菌性心内膜炎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血症。 3.血标本采集的量是影响检出率的最重要的因素。 检出率与采血量成比例增长,每增加1ml的血液,病原菌的检出率就会相应增加。儿童患者血液中病原菌浓度较高,血培养量无需等同于成人。采用一对(需氧瓶+厌氧瓶)组合,比采用二个需氧瓶的组合可检出更多的葡萄球菌、肠杆菌科细菌和厌氧菌。采血量不能满足推荐的量时,应首先满足需氧瓶的需要。 推荐从外周静脉采集血液标本,不推荐静脉留置导管,因其常伴有高污染率。如果必须从留置导管内采血,也应同时从外周静脉采集另外一个血培养标本以帮助阳性结果的判读。 4.血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 在采血之前,血培养瓶的橡皮塞需使用75%酒精消毒并干燥。然后再进行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严格按照“酒精、含碘消毒剂、酒精”的消毒步骤操作,并等待足够的消毒时间。严格无菌操作,不允许在皮肤消毒后用手接触静脉,除非带有无菌手套.不推荐采血和接种血培养瓶更换注射器针头;采集后的血培养瓶应在1小时之内送往实验室,血培养瓶在接种前和接种后均不得冷藏或冷冻。 (二)痰培养标本采集,运送 1.痰培养指征 上呼吸道感染包括咽炎,喉炎,会咽炎等都可采集鼻,鼻咽,口咽拭子标本

第二部分海洋浮游生物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浮游生物和浮游生物的定义 一、浮游生物(Plankton) 定义:在水流的作用下,被动地营漂浮生活的水生生物。 二、浮游生物的共同特征 1、缺乏发达的行动器官 2、体色:浮游植物——因有叶绿体等色素体而表现颜色多样化; 浮游动物——多透明Eg:水母;栉水母;海樽 小甲壳类:体内有色素 漂浮生物:帆水母呈海水蓝色 深海浮游动物体色较深,呈棕色或棕褐色棕褐色 3、多数个体小浮游植物:10μm-100μm 浮游动物:1mm~10mm Eg:北极霞水母(2~7.8m) 火体虫(尾索动物海樽的群体,长度可达2m) 三、浮游生物学(Planktology) 研究浮游生物生命现象、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第二节浮游生物分类 (不同分类标准下不同分类名称及解释如阶段性浮游生物) 一、营养方式 1、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 主要包括单胞藻(硅藻、甲藻) 自养性浮游生物—— 生产者,初级生产力,真光层<这个光层的光能可以保证植物足够的光能进行光合作用> 2、浮游动物Zoopankton 异养性浮游生物:无脊椎动物<原生、腔肠、甲壳类>很多海洋生物幼体也属于浮游范畴——消耗者,次级生产力 二、个体大小(知道中英文名) 1、极微型浮游生物(Ferntoplankton):0.02~0.2μm,浮游病毒 2、微微型浮游生物(Picoplankton):0.2~2μm,浮游细菌,浮游植物 3、微型浮游生物(Nanoplankton):2~20μm,浮游真菌,浮游植物,浮游原生动物 4、小型浮游生物(Microplankton):20~200μm,浮游植物、浮游原生动物 5、中型浮游生物(Mesoplankton):0.2~20mm,小型水母,栉水母,桡足类,枝角类,毛

~ 淡水浮游生物的调查方法 淡水浮游生物调查有定性调查和定量调查两种类型。定性调查是指采集浮游生物进行属种鉴定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了解水体中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出现季节及其分布状况。定量调查是指采集浮游生物,确定个体数目或重量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探明各种浮游生物在水体中的数量及其变化情况。定性调查是定量调查的基础,定量调查则是定性调查的发展和补充,二者相辅相成,在实践中常相互结合进行。 一、调查用品用具 (1)网具 ①浮游生物定性网:用于表层50厘米内各种浮游生物的定性采集。由铜环、缝在环上的圆锥形筛绢网袋及连在网袋末端的集中杯(网头)三部分组成(其外形见本书图2-3)。由于浮游生物大小各不相同,为了采全各种浮游生物,应使用25#、20#、13#三种规格。其中25#网适于采集个体较小的浮游植物,其网孔大小为毫米;20#网适于采集一般浮游植物及中小型浮游动物,其网孔大小为毫米;13#网适于采集大型枝角类和桡足类等浮游动物,其网孔大小为毫米。中学生开展本项活动时,可以只用20#网进行采集。 定性网可以自己裁剪制作,裁剪时可按图8-1所示方法进行。如网口直径为20厘米,其半径为10厘米,可依c=2rπ公式计算,从a到b的弧长为厘米,a至c为网的长度即60厘米,这样就可按照图8-1中的1与2所示方法进行裁剪。缝合时,应该用细针,以免网上留下针孔,造成浮游生物自针孔流失。网衣应该用10厘米宽的白布条固定在铜环上,使筛绢不与铜环直接接触。在网的末端装配集中杯。为了使网衣坚固耐用,最好在缝合处加缝2厘米宽的白布条。 ) 定性网各部分的尺寸规格,依型式不同而有差别,其尺寸规格见表8-1。 表8-1 浮游生物定性网规格 单位:厘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