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初期文学3

北宋初期文学3
北宋初期文学3

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

第一节北宋初期诗歌的三大流派

一、白体诗:

1、徐铉(916—991)(xuàn):《宋史徐铉传》云:“铉性简淡寡欲,质直无矫饰,不喜释氏而好神怪,有以此献者,所求必如其请。铉精小学,好李斯小篆,臻其妙,隶书亦工。尝受诏与句(gōu)中正、葛湍、王惟恭等同校说文”

(1)徐铉的诗大多有一种索寞中略带怅惘的情愫,他把这种情愫写得很淡,语言也是清淡自然的,少有生涩的地方。

如《登甘露寺北望》:

京口潮来曲岸平,海门风起浪花生。人行沙上见日影,舟过江中闻橹声。芳草远迷扬子渡,宿烟深映广陵城。游人相思应如橘,相望须含两地情。

又如《九日落星山登高》:

秋暮天髙稻穟成落星山上?諸賓黄花汎酒依流俗白髪滿頭思古人巖影晚看雲出岫湖光近

見客垂綸風烟不改年長度終待林泉老此身

(2)有若干首《柳枝辞》一类的拟民歌,虽不像民歌那样朴素俚俗,语言还是通畅浅易的。如:

老大逢春总恨春,绿杨荫里最愁人。旧游一别无因见,嫩叶如眉处处新。

(3)诗精致细巧,对声律、字句和意象的选择,都比较讲究。例如:

《和明道人宿山寺》:

聞道經行處山前與水陽磬聲深小院燈影迥髙房落宿依樓角歸雲擁殿廊羡師閒未得早起逐班行。

《临石步港》:

碕岸隨縈帶微風起細漣緑陰三月後倒影亂峰前吹浪游鱗小黏苔碎石圓?將腰下組換取釣

魚船。

《寄从兄宪兼示二弟》:

别路呉將楚離憂弟與兄斷雲驚晚吹秋色滿孤城逺信鴻初下遙鄉月共明一枝棲未穩迴首望神京。

2、王禹偁:

(1)作者介绍:

《蔡宽夫诗话》说,宋初“士大夫皆宗乐天诗,故王黄州主盟一时”。在宋初学白居易诗风的诗人群中,最重要而且不为白体所缚、能写出自己特色的是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巨野(今属山东)人,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当过翰林学士,三任知制诰,又三次受黜外放,晚年曾任黄州地方官,故又称“王黄州”。有《小畜集》。

(2)作品创作:

①社会诗篇:

★出于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和道义良知,王禹偁写下了一些反映民间疾苦的诗篇。

如《对雪》:

帝鄉歳云暮衡門晝長閉五日免常?三館無公事讀書夜卧遲多成日髙睡睡起毛骨寒窗牖

瓊花墜披衣出户看飄飄滿天地豈敢患貧居聊將賀豐歳月俸雖無餘晨炊且相繼薪芻未闕供酒肴亦能備數杯奉親老一酌均兄弟妻子不饑寒相聚謌時瑞因思河朔民輸税供邊鄙車重數十斛路遥幾百里羸蹄凍不行死轍氷難曳夜來何處宿閴寂荒陂裏又思邊塞兵荷戈禦敵騎城上卓旌旗樓中望烽燧弓勁添氣力甲寒侵骨髓今日何處行牢落窮沙際自念亦何人偷安得如是深為蒼生蠧仍尸諌官位謇諤無一言豈得為直士褒貶無一詞豈得為良史不耕一畆田不持一隻矢多慙富人術且乏安邊議空作對雪吟勤勤謝知已

又如《感流亡》:

謫居歳云暮晨起厨無煙賴有可愛日懸在南榮邊髙舂已數丈和煖如春天門臨商於路有客憇簷前老翁與病嫗頭鬢皆皤然呱呱三兒泣??一夫鰥遺糧無斗粟路費無百錢聚頭未有食顔色頗

饑寒試問何許人答云家長安去年關輔旱逐熟入穰川婦死埋異鄉客貧思故園故園雖孔邇秦嶺隔藍關山深號六里路峻名七盤襁負且乞丐凍餒復險難唯愁天雨雪殭死山谷間我聞斯人語倚户獨長歎爾為流亡客我為冗散官左官無俸禄奉親乏甘鮮因思筮仕來倐忽過十年峩冠蠧黔首旅進長素餐文翰皆徒爾放逐固宜然家貧與親老覩爾聊自寛。

②情怀诗篇:

真正能反映王禹偁诗歌艺术造诣的,还是那些描绘山水景物、抒发内在情怀的作品,如《村行》: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又如《寒食》:

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副使官闲莫惆怅,酒資犹有撰碑钱。

★王禹偁也吸收杜甫诗的某些特点。《前赋村居杂兴诗二首》:“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

如《新秋即事》三首之一:

露莎烟竹冷凄凄,秋吹无端入客衣。鉴里鬓毛衰飒尽,日边京国信音稀。风蝉历历和枝响,雨燕差差掠地飞。系滞不如商岭叶,解随流水向东归。

二、晚唐体诗:

★宋初另有相当多的诗人,偏重以苦吟的写作方法在狭小的格局中描绘清新小巧的自然景象,表达或是失意怅惘、或是闲适旷达的士大夫情趣,这主要是继承了唐代贾岛、姚合一派的风格,其中最重要的是林逋、魏野、寇准、潘阆、与所谓“九僧”(希昼、保暹、文兆、行肇、简长、惟凤、惠崇、宇昭、怀古)。其中除了寇准是高官外,大多是隐逸山林的处士和僧人。

★贾岛一派诗歌的特长,在于对所描绘对象的细致体察和新颖巧妙的语言表现,北宋初这一派诗人也在这一点上煞费苦心。

如魏野的《冬日书事》:

十月天不暖前邨到豈能閒聞啄木鳥疑是打門僧松色濃經雪溪聲澀帶冰吟餘還黙坐穉子問慵譍

——“松色浓经雪,溪声涩带冰”,不但对仗精整,“浓”、“涩”两处“诗眼”的表现力也确实很强。

《书逸人俞太中屋壁》:

羡君還似我居處傍林泉洗硯魚呑墨烹茶鶴避烟閒惟歌聖代老不恨流年每到論詩外慵多對榻眠

——“洗砚鱼吞墨”之句,是常人注意不到的景象,极小巧之妙。

如九僧之一的惠崇《池上鹭分赋得明字》:

雨絶方塘溢遲徊不復驚曝翎沙日暖引步島風清照水千尋迥棲烟一?明主人池上鳳見爾憶蓬瀛(湘山野録宼萊公延詩僧惠崇于池亭探 分題萊公得池上桞青字韻崇得池上鷺明字韻崇黙遶池徑馳心杳冥以搜之自午及晡忽以二指?空?笑曰此篇功在明字凡五押之俱不倒今方

得之公曰試請口舉崇舉詩云云公笑曰吾之桞功在青字巳四押之終未愜不若且罷)★在这一批诗人中,林逋(968—1028)最为著名。

1、作者:《宋史隐逸传》云:

林逋字君复,杭州钱塘人。少孤,力学,不为章句。性恬淡好古,弗趋荣利,家贫衣食不足,晏如也。初放游江、淮间,久之归杭州,结庐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真宗闻其名,赐粟帛,诏长吏岁时劳问。薛映、李及在杭州,每造其庐,清谈终日而去。尝自为墓于其庐侧。临终为诗,有“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之句。既卒,州为上闻,仁宗嗟悼,赐谥和靖先生,赙fù粟帛。

逋善行书,喜为诗,其词澄浃峭特,多奇句。既就稿,随辄弃之。或谓:“何不录以示后世?”逋曰:“吾方晦迹林壑,且不欲以诗名一时,况后世乎!”然好事者往往窃记之,今所传尚三百余篇。

逋尝客临江,时李谘方举进士,未有知者,逋谓人曰:“此公辅器也。”及逋卒,谘适罢三司使为州守,为素服,与其门人临七日,葬之,刻遗句内圹中。

逋不娶,无子,教兄子宥,登进士甲科。宥子大年,颇介洁自喜,英宗时,为侍御史,连被台移出治狱,拒不肯行,为中丞唐介所奏,降知蕲州,卒于官。

2、作品:代表作:

《梅花》(一作《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三、西昆体诗

1、何谓西昆体:

宋初一些文人出身的高级官僚,以文学为显示才学与身份的手段,在唱酬应和时学习李商隐等人的诗歌风格,写一些深婉绮丽、多用典故的诗篇。杨亿把这些诗作编为《西昆酬唱集》,“西昆体”遂成为这一诗歌流派的称呼。

2、兴起过程:

①宋太宗时,姚铉以一首《赏花钓鱼侍宴应制》赢得太宗的激赏,为时人所羡。

姚铉:《宋史·姚铉传》:

姚铉字宝之,庐州合肥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甲科,解褐大理评事,知潭州湘乡县,三迁殿中丞,通判简、宣、升三州。淳化五年,直史馆,侍宴内苑,应制赋《赏花钓鱼诗》,特被嘉赏,翌日,命中使就第赐白金以奖之。

至道初,迁太常丞,充京西转运使,历右正言、右司谏、河东转运使。……

咸平三年,河决郓yùn州王陵埽,东南注钜野,入淮西,城中积水坏庐舍,以铉知州事,徙州于汶阳乡之高原,委以营度,许便宜从事。工毕,加起居舍人、京东转运使,徙两浙路。

铉隽爽,颇尚气。薛映知杭州,与之不协,事多矛盾。映摭铉罪状数条,密以闻,诏使劾之,当夺一官,特除名,贬连州文学。吉州之万安抵虔,江有赣石,舟行其中,湍险万状,铉过,感而赋之以自况。大中祥符五年,会赦,移岳州,又移舒州,俄授本州团练副使。天禧四年卒,年五十三。

铉文辞敏丽,善笔札,藏书至多,颇有异本,两浙课吏写书,亦薛映所掎之一事。虽被窜斥,犹夫荷担以自随。有集二十卷。又采唐人文章纂为百卷,目曰《文粹》。卒后,子嗣复以其书上献,诏藏内府,授嗣复永城主簿。幼子称,俊颖美秀,颇善属辞,裁十岁卒。铉纪其事为《聪悟录》,人多传之。

《賞花釣魚侍宴應制》:

上苑煙花迥不同漢皇何必幸回中花枝冷濺昭陽雨釣線斜牽太液風綺萼惹衣朱檻近錦鱗隨手玉波空小臣侍宴驚凡目知是蓬萊第幾重

②到真宗时期,以杨亿(974—1021)、刘筠(971—1031)、钱惟演(977—1034)为首的一批馆阁诗人,大量地写作辞采华丽、属对精工的诗篇,彼此唱和应酬,使这种诗风进一步流行起来。正如当时人所记载:

“咸平、景德中,钱惟演、刘筠首变诗格,而杨文公与之鼎立……大率效李义山之为,丰富藻丽,不作枯瘠语。”(《宋诗纪事》引《丹阳集》)

③大中祥符二年(1009),杨亿把这些诗作编为《西昆酬唱集》问世后,这种被称为“西昆体”的诗风进一步在社会中盛行,如《六一诗话》说:“自《西昆集》出,时人争效之,诗体一变。”

★杨亿、刘筠、钱惟演介绍:

《宋史·杨亿传》云:

杨亿字大年,建州浦城人。祖文逸,南唐玉山令。亿将生,文逸梦一道士,自称怀玉山人来谒。未几,亿生,有毛被体,长尺余,经月乃落。能言,母以小经口授,随即成诵。七岁,能属文,对客谈论,有老成风。雍熙初,年十一,太宗闻其名,诏江南转运使张去华就试词艺,送阙下。连三日得对,试诗赋五篇,下笔立成。太宗深加赏异,命内侍都知王仁睿送至中书,又赋诗一章,宰相惊其俊异,削章为贺。翌日,下制曰:“汝方髫齓chèn,不由师训,精爽神助,文字生知。越景绝尘,一日千里,予有望于汝也。”即授秘书省正字,特赐袍笏。俄丁外艰,服除,会从祖徽之知许州,亿往依焉。务学,昼夜不息,徽之间与语,叹曰:“兴吾门者在汝矣。”

【小經】1.卷数少的经书。唐宋依经书内容或文字多少,分大、中、小三级。因时因事所指不同。【外艱】旧指父丧或承重祖父之丧。【服除】守丧期满。

淳化中,诣阙献文,改太常寺奉礼郎,仍令读书秘阁。献《二京赋》,命试翰林,赐进士第,迁光禄寺丞。属后苑赏花曲宴,太宗召命赋诗于坐侧,又上《金明池颂》,太宗诵其警句于宰相。明年三月,苑中曲宴,亿复以诗献。太宗讶有司不时召,宰相言:“旧制,未贴职者不预。”即以亿直集贤院。表求归乡里,赐钱十五万。至道初,太宗亲制九弦琴、五弦阮,文士奏颂者众,独称亿为优,赐绯鱼。二年春,迁著作佐郎,帝知其贫,屡有沾赉,尝命为越王生辰使,时公卿表疏,多假文于亿,名称益著。

【貼職】兼职。【阮】ruǎn.古乐器“阮咸”的简称。【緋fēi魚袋】指绯衣与鱼符袋。旧时朝官的服饰。唐制:五品以上佩鱼符袋,宋因之。【霑zhān賚lài】赏赐。

真宗在京府,徽之为首僚,邸中书疏,悉亿草定。即位初,超拜左正言。诏钱若水修《太宗实录》,奏亿参预,凡八十卷,而亿独草五十六卷。书成,乞外补就养,知处州。真宗称其才长于史学,留不遣,固请,乃许之任。郡人周启明笃学有文,深加礼待。召还,拜左司谏、知制诰,赐金紫。

【正言】官名。唐有左右拾遗,宋初改为左右正言,掌规谏,分隶门下、中书二省。

景德初,以家贫,乞典郡江左,诏令知通进、银台司兼门下封驳事。时以吏部铨主事前宜黄簿王太冲为大理评事,亿以丞吏之贱,不宜任清秩,即封诏还。未几,太冲补外。俄判史馆,会修《册府元龟》,亿与王钦若同总其事。其序次体制,皆亿所定,群僚分撰篇序,诏经亿窜定方用之。三年,召为翰林学士,又同修国史,凡变例多出亿手。大中祥符初,加兵部员外郎、户部郎中。

【黄簿】古时职官的档案册。

五年,以疾在告,遣中使致太医视之,亿拜章谢,上作诗批纸尾,有“副予前席待名贤”之句。以久疾,求解近职,优诏不许,但权免朝直。亿刚介寡合,在书局,唯与李维、路振、刁衎kàn、陈越、刘筠辈厚善。当时文士,咸赖其题品,或被贬议者,退多怨诽。王钦若骤贵,亿素薄其人,钦若衔之,屡抉其失;陈彭年方以文史售进,忌亿名出其右,相与毁訾。上素重亿,皆不惑其说。亿有别墅在阳翟,亿母往视之,因得疾,请归省,不待报而行。上亲缄药剂,加金帛以赐。亿素体赢léi,至是,以病闻,请解官。有嗾sǒu宪官劾亿不俟命而去,授太常少卿,分司西京,许就所居养疗。尝作《君可思赋》,以抒忠愤。《册府元龟》成,进秩秘书监。

【剛介】刚强正直。

七年,病愈,起知汝州。会加上玉皇圣号,表求陪预,即代还,以为参详仪制副使,知礼仪院,判秘阁、太常寺。天禧二年冬,拜工部侍郎。明年,权同知贡举,坐考较差谬,降授秘书监。丁内艰,属行郊礼,以亿典司礼乐,未卒哭,起复工部侍郎,令视事。四年,复为翰林学士,受诏注释御集,又兼史馆修撰、判馆事,权景灵宫副使。十二月,卒,年四十七,录其子紘hónɡ为太常寺奉礼郎。

【考較】.考课。考核官吏的政绩。《宋史·选举志六》:“類考較前三年定爲三等,中者無所賞罰,上者或轉官、或減磨勘,下者降官、展磨勘,各有等差。”4.考核,考试。【差謬】错误;差错。【内艱】旧时遭母丧称“内艱”。【視事】就职治事。多指政事言。

亿天性颖悟,自幼及终,不离翰墨。文格雄健,才思敏捷,略不凝滞,对客谈笑,挥翰不辍。精密有规裁,善细字起草,一幅数千言,不加点窜,当时学者,翕然宗之。而博览强记,尤长典章制度,时多取正。喜诲诱后进,以成名者甚众。人有片辞可纪,必为讽诵。手集当世之述作,为《笔苑时文录》数十篇。重交游,性耿介,尚名节。多周给亲友,故廪禄亦随而尽。留心释典禅观之学,所著《括苍》《武夷》《颍阴》《韩城》《退居》《汝阳》《蓬山》《冠鳌》等集、《内外制》、《刀笔》,共一百九十四卷。弟倚,景德中举进士,得第三等及第;以亿故,升为第二等。亿无子,以从子紘为后。

【翕xī然】1.一致貌。

★《宋史·选举志》云:“近世文章华丽,无如杨亿。”

3、作品创作:

①平心而论,西昆诗人对晚唐五代至北宋开国初的诗风是有一定冲击力的。在那一段时

符瑞、东封泰山之事,而以汉武故事借古讽今。刘筠一首如下:

汉武高台切绛河,半涵非雾郁嵯cuó峨。桑田欲看他年变,匏子先成此日歌。夏鼎几迁

空象物,秦桥未就已沉波。相如作赋徒能讽,却助飘飘逸气多。

漢武天臺切絳河半涵非霧鬱嵯峩桑田欲看他年變瓠子先成此日歌夏鼎幾遷空象物秦橋未就已沈波相如作賦徒能諷却助飄飄逸氣多

②他们的咏史诗和交游赠别之作中,也有写得比较有意思的。

③《西昆酬唱集》中有些佳作,但这些佳作也难以同李商隐的诗相提并论;更何况,他们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为写诗而写诗,如杨亿在《西昆酬唱集序》中所说:“历览遗编,研味前作,挹其芳润,发于希慕,更迭唱和,互相切劘mó。”

【希慕】仰慕;羡慕。【切劘】切磨;切磋相正。

如杨亿的《泪》:

錦字梭停掩夜機白頭吟苦怨新知誰聞隴水廻腸後更聽巴猿拭袂時漢殿微涼金屋閉魏宮清晩玉壺欹多情不待悲秋意祗是傷春鬢已絲

又如他们学李商隐诗的绚丽色彩与绮瑰意象,但并非如李商隐那样是出于表现内在情感

如杨亿《夜宴》:

凉宵綺宴開酃醁湛芳罍鶴葢留飛舄珠喉怨落梅薄雲齊鬢膩流雪楚腰迴巧笑傾城媚雕章刻燭催盤空珠有淚罏冷蕙成灰巾角彈碁勝琴心促軫哀醉羅驚夢枕愁黛怯妝臺風細傳疎漏猶歌起夜來

——用些“绮宴”、“芳罍”、“飞舄”、“珠喉”、“薄云”、“流雪”之类的辞藻,除了显示富贵的生活氛围和高雅的文化素养,再无其他意味,感情是很贫乏的。

★西昆体遭主张诗文变革的人们的集中攻击,这里面有多方面的原因。一则西昆体确有很大的弊病,而这种诗体出于朝廷馆阁诗人之手,在社会中的影响又特别大,所以主张变革文风的人首先要对付它。而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到历史文化方面的因素:西昆体实际上带有浓厚的贵族趣味,这和宋代社会的特点不相容;西昆体有明显的娱乐倾向,这和道统文学观的日渐强化相抵触。

浅析北宋党争的起因 摘要: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高度强化的中国封建社会,统治集团内部的朋党之争诚为一大毒瘤,历代统治者都加以防范。北宋党争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极为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 关键词:北宋党争;中央集权;“异论相搅”;统治政策 历史上先后出现过的皇权以外的政治力量有外戚、宗室、宦官等。这些政治集团结成不同党派,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而宋朝的党争,则更甚于前后诸代。同其它各代的党争相比,宋代党争之产生既有与之相同的普遍性政治根源,又有其特殊的偶然性因素。学者关于党争的问题研究虽然不少,但是就北宋党争起因方面的研究不是很多,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做一简单阐述,不足之处,请多指教。 一、北宋中央集权的高度强化 后周显德七年(960),赵匡胤在赵普和赵光义的赞助下发动“陈桥兵变”建立了宋王朝。然而,在梁、唐等五个政权错更迭起的时代背景下,“赵氏起家什伍,两世为裨将,与乱世相浮沉,姓字且不闻于人间。乃乘如狂之乱卒控扶以起,弋获大宝。” ①既乏盖世武功可资立威,又无德泽感戴四方,君临天下的宋太祖一直是惴惴不安的。基于此种隐忧,宋初的最高统治者制定并实施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防范措施。贯穿于这些措施中的基本精神,则是竭力强化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 在这套政策的施行过程中,宋历代统治者密切注视统治集团内部以任何形式表现出来的分朋结党行为。宋廷对贡举考试的严格控制,便反映了此种状况。建隆三年(962),宋太祖下诏:“及第举人不得呼知举官为恩门、师门及自称门生。”②这便明确规定所取之士只能感恩于宋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从而破除了自唐代以来因贡举考试而结成的“门生座主”关系。开宝六年(973),宋太祖又将殿试改为定制。进一步控制了贡举考试。 至于宋王朝明令禁止朋党、以及臣僚为迎合最高统治者请禁朋党的事例,也是屡见不鲜。真宗咸平二年(999),真宗因“闻朝臣中有交结朋党、互扇虚誉,速求进用者”,“乃命降还申警,御史台纠察之。”③此后,宋最高统治者诏戒朋党、君臣讲论朋 ①王夫之:《宋论》卷1,中华书局,1964年版,第1页。 ②毕沅:《续资治通鉴》卷2,中华书局,1957年版,第48页。

第一章北宋前期文学 第一节宋初散文与复古思潮 提倡古文、反对骈俪 一.王禹偁(954-1001) “咸通以来,诗文不竞。革弊复古,宜其有闻。”(《送孙何序》)代表作《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二.柳开(948-1001) “吾之道,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道。吾之文,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文也。”(柳开《应责》) “文章为道之筌也,筌可妄作乎?筌之不良,获斯失矣。女恶容之厚于德,不恶德之厚于容也。文恶辞之华于理,不恶理之华于辞也。”(柳开《上王学士第三书》) 三.穆修(979-1032) 穆修等人继续倡导韩、柳的古文。当时西昆派的骈体已风行一时,穆修以刊刻韩、柳文集,与之对抗。穆修成功地培养了一些写作古文的弟子,其中如祖无择、尹洙、苏舜钦等人后来都成了古文运动的中坚人物。 四.姚铉(968-1020) 姚铉编选《唐文粹》,其文章部分摒弃骈体,专录古文。

第二节北宋初期诗坛三大流派 宋末方回说:“宋铲五代旧习,诗有白体、昆体、晚唐体。”(《送罗寿可诗序》) 一.白体诗人 “白体”诗人,是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王禹偁等人。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 王禹偁《村行》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馀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二.晚唐体 “晚唐体”诗人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姚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 “晚唐体”诗人中最恪守贾、姚门径的是“九僧”,即希昼、保暹、文兆、行肇、简长、惟凤、惠崇、宇昭、怀古等九位僧人,其中惠崇的成就比较突出。九僧作诗,继承了贾岛、姚合反复推

2016级中国古代文学讲义·北宋中期的词 从表面上看,词与北宋中期的文学变革没有多大关系,因为在当时文人的理解中,词是“小道”,不是载道的工具或治国平天下的手段。但是,在北宋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词正是以其倾向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补充了诗的不足,从而获得意外的兴旺。北宋庆历时期以后,词的创作在内容、技巧、体制各方面都获得了飞跃性的发展,涌现出一批卓有成就的词人,其中晏殊、晏几道、张先、欧阳修和柳永尤为出色。在他们之后,苏轼以其雄大的才力开创了词的新境界与风格,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文人词的面目。 第一节晏殊父子与张先、欧阳修的词 在北宋中期的词人中,晏殊的创作较早,可以说是承接北宋词前期与中期的关键人物。 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少年时即以神童应召,赐同进士出身,后来官至宰相,仕途可谓一帆风顺。他在政治上没有什么突出成就,对文学却格外关心。据叶梦得《避暑录话》说,他“惟喜宾客,未尝一日不燕饮”,而且每宴饮都有“歌乐相佐”。晏殊在一首《木兰花》中有句云,“春葱指甲轻拢拈,五彩条垂双袖卷”,就是写一个歌女在宴席上弹琵琶唱小曲的情景。而参与宴会的文人,也常常作词让歌女演唱。因此,他的相府其实就是一个与填词有关的文艺沙龙。有《珠玉词》。 晏殊词的题材比较狭窄,基本上没有超出唐以来文人词的范围。写伤春感时、在寂寞中流连光景之情怀的作品最能反映他的特色,如下面二首《浣溪沙》: 青杏园林煮酒香,佳人初试薄罗裳。柳丝无力燕飞忙。乍雨乍晴花自落,闲愁闲闷日偏长。为谁消瘦减容光。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的人生境遇,在封建士人中可算志得意满,他的词中,诸如“萧娘劝我金卮,殷勤更唱新词”(《清平乐》),“红绦约束琼肌稳,拍碎香檀催急衮”(《木兰花》)之类,常常渗透着他那种满足的心态及雍容闲雅的气质。据吴处厚《青箱杂记》载,晏殊还曾嘲笑别人写的“富贵曲”实为“乞儿相”,认为他自己的“楼台侧旁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等,才是真正的“富贵气象”。(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五:晏元献公虽起田里,而文章富贵,出于天然。尝览李庆孙《富贵曲》云:“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公曰:“此乃乞儿相,未尝谙富贵者。”故公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唯说其气象。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故公自以此句语人曰:“穷儿家有这景致也无?”)然而这种既无追求亦无痛苦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其实也是很平淡很无聊的。上面两首词都包涵着在这种平淡无聊的生活中眼见时光流去、好景无常的愁闷,而这种愁闷又常和他的自我满足心理及富贵闲雅气质交织在一起,有时显得不大和谐。 晏殊的词意蕴单薄、感情柔弱,这是最大的毛病。但是,他的语言技巧却相当高明,而且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刘攽《中山诗话》说晏殊“尤喜江南冯延巳歌辞,其所自作,亦不减延巳”。他虽然也喜欢用些华丽的辞汇,但并不是错金镂玉式的堆砌,而是常常同清淡自然的语言结合起来,有时更以白描为主,加以精巧的铸炼,因此总体面貌显得清丽疏淡。在抒情表现方面,他很善于捕捉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放置在视觉、情绪的流动过程中,表现细腻的心理感受。如前录《浣溪沙》的第二首,是晏氏的名作,它的语言浅近却很精致;旧亭台、夕阳、落花、归燕这些景物其实是司空见惯的,但是结合在具体、细腻的情绪波动中,就显得很新颖,而语意也因此变得流贯了。再如《踏莎行》:

宋代文学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特殊地位,它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即处在中国文学从“雅”到“俗”的转变时期。所谓“雅”,指主要流传于社会中上层的文人文学,指诗、文、词;所谓“俗”,指主要流传于社会下层的小说、戏曲。传统所谓“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戏曲”的说法,指明了各个朝代文学样式发达繁荣的侧重点。 宋代文学的表现形式有诗歌、散文、宋词、小说和戏曲。宋诗艺术旨趣和风格主要表现在理趣、精细和议论化三个方面。宋词也完成了词体的建设,艺术手段日益成熟,在题材和风格倾向上,开拓了广阔的领域。宋代文学的特点:主题上带有政治关怀与道德意识,以及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悲凉情绪;讲究理趣,好发议论;讲究格律技巧以及法度和用典;浪漫主义精神减少了,现实主义精神得以张扬。 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起因是北宋初年文人们多承袭晚唐五代绮靡文风。进步的诗人、作家都要求改变这种文风,恢复韩柳的古文传统和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精神。诗文革新运动是适应政治改革的需要,完全是与政治革新相呼应的。还因为宋代理学家们重道轻文。 成就和影响: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以自己鲜明的文学主张和丰富的诗文创作实践彻底清除了宋初以来的形式主义颓风,使北宋诗文创作进入了繁盛时期,呈现出新的风貌。 宋代前中期词的共同特色:(1)在体制上以小令、中调为主,长调较少。(2)在题材上主要写男女相思、感时伤别,较为狭窄。(3)在语言上以典雅精巧、清丽流畅为主要特色。(4)在表现手法上,以委婉细腻、含蓄温柔为主。 北宋词北宋初期的词作,基本上承袭五代词风。在体制上多为短章小令,风格上由五代词的浮艳开始走向清丽,显示出文人词与“伶工之词”的不同。但由于作者多为达官贵人,视词为“娱宾遣兴”的工具,所以在内容上仍缺乏积极意义。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是晏殊、欧阳修、范仲淹。 南宋词南宋初期的三位爱国词人。靖康难后,全国民众要求抗金的呼声很高;张元干、张孝祥、岳飞等一些爱国志士和将领,力主收复,反对求和,并继承苏轼豪放词风,写出不少慷慨悲壮的爱国佳作,使宋词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对以后的辛弃疾等爱国词人影响很大。 南宋中后期两个不同风格的作家群。南宋中期以后,宋、金对峙的局面大体形成。由于思想方法、艺术观点的不同,这个时期的词人呈现出两个流派:一个是以辛弃疾为首的豪放词派,抒发爱国强音;另一个是以姜夔为首的格律词派,很有影响。 南宋诗中兴四大诗人:范成大、杨万里、陆游、尤襄。两个诗歌流派:四灵派和江湖派。宋末爱国诗人文天祥。另外,宋末谢翱、林景熙、谢枋得等人的诗歌,虽然风格不同,但大都充满亡国之痛、故国之思,现实性很强。 北宋散文是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重要阶段,唐代韩柳所倡导的古文运动至北宋诗文革新才取得最后胜利。北宋散文的发展分为初、中、后三期。初期主要作家有柳开、穆修、王禹、范仲淹等。他们都是散文革新家,或从理论上,或以自己的实践,向宋初不重视思想内容、偏重浮词丽藻的文风进行了斗争。北宋中期是宋代散文发展的黄金时代。活跃在文坛上的有著名的散文家欧阳修、苏洵、曾巩、王安石、苏轼、苏辙等。他们的创作基本上沿着诗文革新的道路发展的。 南宋散文的发展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作家和爱国志士面临国破家亡的残酷现实,激发了民族感情,他们用诗文来抒写他们对于民族危亡的满腔悲愤,和面对强敌而誓死不屈的浩然正气。爱国主义成为这一时期文学的突出主题。李清照、岳飞、胡铨、陆游、辛弃疾等,都写下了壮烈的爱国篇章。后期,在民族危亡的生死关头,文天祥、邓牧、谢翱等人的爱国篇章给南宋文坛增添了光彩。 宋代小说和戏曲为元明清小说、戏曲的大发展准备了良好的条件。宋代的小说主要是“话本”,它原是说话人说书的底本,实即白话短篇小说。宋话本具有两个鲜明的特色:一是市

北宋党争下的黄庭坚 摘要:黄庭坚是一个不幸落入“北宋党争”的漩涡中的文人,他在诗词上面的造诣很高与苏轼并称“苏黄”。但是在北宋那样的背景下,文人很可能会受到政治的束缚,在经历了这些浮沉之后,后期的黄庭坚,逍遥而不消沉,更多转向诗歌与书法的发展,使之成为一名杰出诗人和书法家。 关键词:党争、黄庭坚、诗词、北宋 一、官场的坎坷 历史上的很多著名诗人,他们的成名作品大多是官场失意时所作,因为也许只有这个时候他们的心灵才是相当纯净的,文学作品需要的环境和官场上的谀词是截然相反的。而黄庭坚就是一个在官场上失意的的文人,也许是因为没有官场上的利欲熏心他的词才会大放异彩。他仕途坎坷,两次贬滴,饱受困苦;然而他在诗词和书法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成为江西诗派的开创者,受到后人的称赞。黄庭坚的政治遭遇反映了古代许多学者的共同命运,如果结合黄庭坚所处时代进行考察,他在政治上的悲剧完全是北宋党争造成的。 黄庭坚一生没有做过高官,仅担任过几次州县级的地方官。而让他卷入政治漩涡的就是他主持编写《神宗实录》。当黄庭坚被举荐在汴京做官时,正处在两个皇帝的交替之际,主持变法的神宗去世,而新即位的皇帝年幼所以这时的实权掌握在皇太后手中,而太后支持的却是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所以此时司马光被启用为宰相,现在由旧

党来编写实录,自然要大肆攻击新政,尽量否定变法,这就是所谓“元佑党争”。黄庭坚是个正直的学者,在编修实录中他不会故意歪曲或随意捏造,但偏见难免。八年以后新党重新上台时,此事成为黄庭坚遭到贬滴的伏笔。后来又因为“诬毁先帝”的罪名,受到贬滴处分。 被贬以后的黄庭坚过了六年散淡的贬窜生活,谁知又被卷人党争之中,受到第二次贬滴。要之,黄庭坚的政治命运随着新旧党争的起伏而改变,因旧党得势而迁官升职,因修《实录》有功颇受旧党的照顾,然当新党执政时,又免不了遭到新党人士的打击报复,其被贬入蜀,既是他实事求是地坚持自己见解的结果,更与北宋党争有着直接的关系。 总之,黄庭坚就是生活在这种痛苦的政治漩涡之中。争夺利来是封建官集团的疤疾,虽然新党一再把黄庭坚当作旧党的中坚分子来打击,实际上是冤屈了他。如前所说,黄庭坚确实得到过文彦博、司马光、苏轼等旧党领袖的赏识、器重和推荐,主要是由于黄庭坚的文采出众和名声显著。黄庭坚并非旧党的中坚分子,他对司马光、苏轼的才气非常敬慕,和苏轼保持密切关系,经常有诗词酬唱,这种交往纯粹出于文人的意气相投、志趣相近、爱好相同。由于彼此的才识相当.就会有共同语言,当然对一些政治问题产生共识,这样黄庭坚自然而然地在政治态度上倾向于旧党一边。在司马光去世时,他非常悲痛,写出了动人的挽词来表达自己的深情,这些举动都是无可厚非的。另一方面,他对司马光的政敌王安石也非常尊敬。他曾说王安石是“一世之伟人也”。

2016级中国古代文学讲义·北宋初期的词 词经过晚唐五代许多作家的努力,在题材和语言风格上,大体形成了以花间派为典型的格局。其间李煜虽有所突破,但他只是一个特例,总的看来变化不大。到了北宋初期,词继续受到文人士大夫的喜爱,但就当时词的文体性质而言,它仍然只是文人在花间樽前一觞一咏之际的娱乐性创作,而不是正面向社会表现自己人格、情操、抱负的文学形式,艺术上也没有什么突破。 北宋初的词作者大都是诗人,如王禹偁、潘阆、寇准、林逋、钱惟演等几派诗人都有词作,但他们的精力主要还是在诗歌上,所以留下的词作数量都比较少;而词风往往和各人的诗风近似。如钱惟演的词,也像西昆体诗一样辞采华丽,注重于外表的雕饰,他的《玉楼春》词写新竹,有“锦箨参差朱槛曲,露濯文犀和粉绿。未容浓翠伴桃红,已许纤枝留凤宿”的句子,写得金碧辉煌,却毫无意趣。而晚唐体领袖寇准的《踏莎行》则比较出色: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濛濛,屏山半掩余香袅。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结构很精致,视线从春天的远景拉回到画堂的中景,再拉到妆台的近景,然后又从倚楼人的极目长眺拓开去,构成一个回环往复的变化,写出女子相思中的惆怅苦闷,也不脱晚唐体诗歌的风味。 在这批作者中,王禹偁是胸襟比较开阔的一个,他的《点绛唇》词虽然篇幅短小,境界却颇为远大,是北宋初期词的佳作: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写登高临远,视界广大,以此衬托出末句所要表达的人生感慨。此外林逋的《相思令》,则是语言朴素,保存了较多的民间曲子词的生活气息: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争忍有离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 这一时期,宋词的创作尚未进入兴盛阶段。但有一点仍可以注意到,即晚唐五代词中那种对男女之情的热烈大胆、有时甚至很直露的表现,在北宋初期词中已经很少看到了,这终究还是反映了时代文化的变迁。

第一章宋代文学总论 一、影响宋代文学的直接原因 (1)宋人是崇尚文学的 (2)理学流行,“道统”观念很重 (3)儒释道汇通 二、宋代文人的审美观:追求心灵的境界 (1)崇尚性情的沉着,感情奔放而能内敛 (2)肯定到的人格的超越性:追求胸襟清旷,品格光明醇正,意趣的高远淡泊 (3)“禅”的生活情趣与生存智慧 三、宋代文学的特征 (1)字法、句法、用典上下功夫,“苦吟”,追求形式的精细与语言的清劲 (2)从小处着笔,而追求深入。反对大而流宕无归 (3)构思深微(新),以艰苦之笔,写深刻之思(理趣,意远,意态雍容)。反对语意雷同,屋下架屋。表达超越的智慧 (4)风格上,以淡为宗 第二章北宋初期文学 第一节诗歌:唐调三体 一、白体 白体是宋诗的先导,盛行于太祖、太宗朝。这种诗歌模仿的是白居易、元稹的元和体,以次韵相酬的形式来写杯酒光景,追求清雅。代表作家有徐铉、李昉、李至、王禹偁等。 李至《奉和小园独坐偶赋所怀》 王禹偁: 内容:(1)酬唱应答(2)民生疾苦(3)写景 艺术:(1)古体中时涉议论,开启宋人以诗议论的风气(2)语言不多用典,质直晓畅(3)追求平易雅淡 二、晚唐体 大致起于太宗后期,到真宗朝形成风气。多为隐士或僧人。多描写山水景物与闲静生活。在艺术手法上,喜用白描,忌用典故。在风格上,或平淡高远,或闲逸孤峭。代表为潘阆、魏野、寇准、林逋、九僧。 欧阳修《六一诗话》司马光《温公续诗话》林逋《山园小梅》寇准《春日登楼怀归》 三、西昆体 西昆体出现于真宗景德年间,到仁宗朝还继续。西昆体以杨亿编辑《西昆酬唱集》而得名。代表人物是杨亿、刘筠和钱惟演。他们的诗歌,主要是馆阁生活、心境及环境的抒写,如《直夜》、《夜燕》、《别墅》等,或怀古咏史,如《始皇》、《汉武》、《明皇》,或咏物,如《鹤》、《梨》、《柳絮》、《萤》、《泪》等。十分讲究对偶的工稳、用典深密和辞藻华美,通过这些艺术手段,将狭窄的生活情趣表达得从容典雅富赡。一洗白体、晚唐体的“风花雪月,小巧呻吟之病”;但又有伤艳丽之弊。 第二节文 一、五代或反五代文风 北方词臣入宋的有李昉、陶谷、张昭等;南方词臣入宋的,有徐铉、陈彭年等。大多擅长骈

第二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词人的探索 第一节晏殊和欧阳修对五代词风的因革 一、晏殊(情中有思) 1.晏殊:字同叔,官至宰相。与其第七子晏几道,在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著有《珠玉词》。 2.词风:情中有思 晏殊以及欧阳修的词作主要继承五代以小令为主的文本体式和以柔情为主的题材去向、以柔软婉丽为美的审美规范的词风,但他们在继承中又有革新求变的一面。 《珠玉词》大部分作品的内容是抒写男女之间的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但晏殊已经过滤了五代“花间”词所包含的轻佻艳冶的杂质,而显得纯净雅致。他往往略去对女性容貌色相的描写,而着重表现抒情主人公的恋情。其词的情感基调是雍容和缓,淡淡的忧愁中时而透露出自我解脱的气度;语言一洗五代“花间”词的脂粉气和浓艳色彩,而变得清丽淡雅,温润秀洁。 晏殊经常表现对生命的忧思。他一生仕途顺利,享尽富贵,但优裕闲适的生活和多愁善感的个性,使他常常反思和体悟人生,他从圆满的生活中体悟到一种不圆满,即想延长这圆满的人生又苦于人生的短暂,而这种人生有限的忧思又常与情爱的缺失交融在一起,两种苦闷相互生发映衬,加深了晏殊词的情感浓度,构成了晏殊词“情中有思”,即浓情中渗透着理性沉思的特质,其名作《浣溪沙》最能代表这种特色。(作品分析P29) 二、欧阳修对词风的变革(因循求变) 1.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 2.欧阳修对词作的变革: ⑴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词所开辟的方向,进一步用词来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 欧阳修一生宦海浮沉,三造贬谪,仕途不顺,其表现对人生命运变幻和官场艰辛体验的词显示出一种新的创作方向,即词既可以写传统的类型化的相思恨别,也能够用来抒发作者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展现出他潇洒旷达的风神个性。

第三章欧阳修和北宋中期文学 第一节北宋中期文学概况和诗文革新运动 一、北宋中期文学概况 北宋中期是从十一世纪50年代中期欧阳修入主文坛(约1054年)开始,经仁宗后期、英宗、神宗数朝至哲宗末年(1100)结束,约46年。北宋中期文学在前期准备过渡的基础上,掀起了诗文革新运动,实现了诗、文、词的全面繁盛,达到了北宋文学的高峰,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北宋中期文学的代表人物都是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和积极的参与者: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欧阳修和苏轼。 二、宋代诗文革新运动 北宋中期欧阳修领导的以批判西昆派流弊,继承唐代古文运动传统为目的的文学运动,被称为宋代诗文革新运动。宋代诗文革新运动,既包括诗歌,也包括古文,而且以古文为主,因此又被称为宋代古文运动。 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结果是古文完全打败了骈文,牢牢的占据了文坛。这种奇句单行,不讲声韵、对偶,被后人称之为文言文的古文,从宋代延续到元代、明代、清代,成了古代散文最主要的文体,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才被语体文所代替。它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具有无与伦比的地位,影响十分深远。 三、苏舜钦、梅尧臣、

梅尧臣和苏舜钦是欧阳修诗文革新运动最重要的两位人物。两人最主要的创作成就是诗歌。 在艺术风格上,梅苏截然不同。梅诗以古淡著称,古淡中带有沉著之气和涵远隽永之美。苏舜钦以豪放见长,豪放中带有悲凉之风和粗犷阳刚之美。 四、曾巩、苏洵、苏辙 曾巩善于写杂记、序文、书启(下级写给上级的书信)等体裁,最 为士林称道。代表作有叙事的《墨池记》,说理的《战国策目录序》。 苏洵,是苏轼、苏辙的父亲。他27岁始发愤苦读,47岁终于大器晚成。苏洵创作以散文著称、以议论见长。其代表作《权书》中的《六国论》,是传诵千古的名篇。 苏辙,为苏轼之弟,兄弟俩同登进士榜。苏辙的创作以散文为主,可与父兄媲美,但风格各异。苏洵以“博辨宏伟”见长,苏轼以行云流水著称,苏辙则以汪洋淡泊、深醇温粹为主,即在平稳淡泊之中见出博大深广,在温和纯净中见出深厚甘醇。他的文章,奇崛不如其父,雄决不如其兄,但疏宕袅娜,自有风采。代表作有《黄州快哉亭记》、《武昌九曲亭记》等。 第二节欧阳修 一、生平和思想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曾自谓集古录一卷,书一万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鹤一双,故谓之六一)。47岁后任翰林学士,主盟文坛,领导诗文革新运动。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也把节俭作为自己的生活习惯,以节俭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他在生活上坚决反对奢侈浪费。有一年,他被贬黄州,俸禄减少,这给生活上带来了诸多不便。为了渡过困境,它不仅辞退了身边所有的仆人,而且自己更加节俭,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份完整详细的开支计划,把所有的收入和手边的钱都集中起来,然后将这些钱分成十二份,每月一份,每份又平均分成三十份,每天只用一份。他就是这样“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度过了难关。“君子以俭德辟难”,苏东坡就是这样做的。 奢侈浪费小到足以破坏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大到足以灭亡一个无比强盛的国家。自古就有许多帝王在刚开始创业时,以勤俭修身,受到了百姓的拥戴,但后来他们逐渐放弃了勤俭而一味的追求安逸享乐,结果招致了自己的灭亡。五代时的后唐庄宗李存勖,一开始励精图治,奋发有为,击败各个敌手称帝。但后来沉湎于音乐戏曲,每天在宫廷上用重金请人表演,演得好,用重金封赏,并且整天大肆兴建乐宫,乐队,造成黄金流失,最终导致部下作乱,伶人发难,在位三年就死于兵乱之中。欧阳修在撰写《伶官传》时,有感于这段历史,阐发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淡漠了古人的教训,大肆的奢侈浪费。我国就形成了一种通病——“节俭冷漠症”。身边的小事就足见这种病态的严重。白天明亮的教室里非得开灯,洗手间的水龙头“细水长流”,电脑永远处在待机状态,简直是“不知节俭何滋味”。据上海能源管理部门统计,按平均每户家庭有15瓦特的耗电量计算,上海480万户家庭在白天高峰时就增加了2。5万千瓦左右的用电负荷;一台电脑的待机能耗30瓦,如果上海15万机关干部下班后都不关掉电脑电源,仅此一项,就将每天增加4500千瓦的用电负荷,倘若加上企事单位的的电脑待机浪费,数字十分惊人。如果这样浪费下去,有多少能源将被这样白白的浪费掉。为国家造成多大的经济损失。长此下去,即使我国再强盛,恐怕也支撑不了多长时间。 清末的慈禧太后,只知道自己享受,为庆祝自己的大寿,她搜刮民脂民膏,来建造颐和园供自己奢华的享受,却不抵抗外来势力的侵略,最后导致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的签定,造成了中国的耻辱,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她也因此而遗臭万年。 出水的芙蓉,亭亭玉立,极尽妍姿;经霜的苍松,勃勃精神,独具风采;出岫的白云,悠悠行空,飘逸流韵;历世的峭石,默默无语,淡泊忘我。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天然是种朴素;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挺真是一种朴素;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无心是一种朴素;壁石立千仞,无欲则刚毅,刚毅是一种朴素。 真正的好诗,不是苦吟得来;真正的好画,不是修饰得来;真正的好歌,不是假声得来。真正的美人,并不依靠脂粉;真正的作家,并不依靠词藻;真正的贤者,并不依靠贴金。 沐猴而冠,人非人,猴非猴;牛头马面,牛非牛,马非马。保存朴素,就是保存本色,就是保存自己的基因与血型,就是尊重自己,永远成为自己。

北宋中后期的隶书审美观 北宋中期各种社会矛盾渐趋激化,社会变革乃大势所趋,政治上的改革弊政主张 与文学上的诗文革新运动应运而生,反过来又深刻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北宋中后期的隶书审美观 这场社会变革思潮的主导人物是范仲淹、欧阳修等集政治权威与文化领袖于一身 的文人,他们的文艺思想与审美趣味对广大士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们力倡以儒学 复兴思潮为文化背景与精神内核的文学复古运动,使当时的文人摆脱了晚唐五代以来 的柔弱、鄙芜、狭隘的审美趣味的影响,转而追求雄健豪放之风和自然平淡的意趣, 在审美观念上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宋人的隶书审美观念发 生了重大转折,仁宗时期的书家王沫的经历则清楚地反映出了这种变化。第一节取法 汉魏隶书观念的确立北宋早期研习隶书者,未见有直接取法汉隶的。到仁宗时期,则 有人开始取法汉魏隶书,王沫、杨败即为其中代表。 王沫(997一1057)年,字原叔,《宋史》有传。朱长文称其“晚喜隶书,尤得古法,当时学者翁然宗尚,而隶法复兴。”其子王钦臣的记载则更为详尽公素不习隶书,初但 微作八分。皇枯中受诏书献穆公主碑,李氏求以古隶写,于是始作隶书。既出,人竞爱。宋垂相曰:近世人家柏楹之刻,所未及也。君漠亦云:君之隶字,乃得汉世旧法,仆之所作,但唐体隶耳。此引文中所云“古隶”与“八分”、“唐体隶”对举,当指汉魏风格 的隶书。王沫最初仅略涉唐隶,不作“古隶”,晚年因社会上有人对隶书审美的需求发 生转变而习之,所作因得“汉世旧法”而受世人喜受,产生较大影响,反过来又促进了 喜好“古隶”风气的增长。王沫所作隶书,据《王氏谈录》记载,尚有《曹襄悼碑》、《范文正碑》、《晏元献碑》及《伊先生隔山庵记》,碑主多为显赫一时的人物,而 且前三碑均为宋仁宗亲自篆额,可见当时推崇“古隶”的风气已浓,隶书地位渐高。 王沫隶书,今存者有书于至和三年(1056年)的《范仲淹碑》。此碑隶书体势略呈 长方,与唐隶趋扁不同,点画粗细变化不大,用笔略显板滞,整体风格与汉末曹魏隶 书接近。《王氏谈录·笔法》载:“公言用笔须圆劲,结体须作方正,然后以奇古为工。”是王沫自道作古隶的心得,可视为他对“汉世旧法”的理解。

1、※山谷体(黄庭坚体):指北宋后期诗人黄庭坚的诗风,因其自号山谷道人, 故名山谷体。黄庭坚推崇杜甫,强调诗歌的思想内容和社会功用,提倡“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主张“无一字无来处”,但要以故为新,化腐朽为神奇,追求“生新”,主张“不俗”,故以其鲜明的风格自成一体。在艺术特征上,强调诗境的生新美,诗语的峭拔美,诗韵的兀拗美。以唐诗为参照,山谷体生新程度最高,最典型地体现了宋诗的艺术特征。 2、※江西诗派:北宋后期以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诗歌流派。因吕本中作《江 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尊黄庭坚为诗派之祖,下列25人。他们在题材取向和风格倾向上比较接近,都主张以杜甫为宗,但过分强调技巧,讲究章法句法,喜用拗句拗律,形成一种奇峭艰涩、瘦硬生新的诗风。到了宋末,因诗派成员多数学习杜甫,又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即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 3、半山体(王荆公体):指北宋诗人王安石后期诗歌中写景抒情的绝句。王安 石晚年曾隐居在南京城紫金山,又称半山。这期间他写景抒情的绝句诗描写细致、修辞巧妙、韵味深永,体现出唐诗的复归。 4、※婉约派:宋词风格流派之一。在题材选择方面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思; 在表达方法上多用含蓄蕴藉的方法曲折表达;风格委婉、绮丽。从晚唐五代以温庭筠为鼻祖的“花间派”开始,后有宋代的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 5、※豪放派:宋词风格流派之一。由北宋词人苏轼所开创,南宋辛弃疾将其创 作推向高峰。豪放词题材广泛,表现方法以铺叙、直抒为主,风格恢弘、沉郁,艺术成就颇高,对后世文学影响巨大。 6、※理趣:理趣一词最早在宋代用于诗歌评论。指体现哲理的诗歌要符合读者 的审美情趣,做到哲理与情味相交融。由于宋代理学和禅学盛行,大量理语与禅语入诗,“以议论为诗”变得令人生厌,受到宋代学者的批评,他们认为“以议论为诗”必须讲究议论与叙事、抒情的结合,讲究短小精悍,发人深省。“议论需带情韵而行”。宋代理趣诗的代表有苏轼、王安石、陆游等。 7、※易安体:指南宋词人李清照的词风。因其自号易安居士,故称易安体。其 词善于选取日常生活的细节来展示内心世界,用最平常最简练的生活化语言来表现复杂微妙的心理和多变的情感历程,以白描手法创造出淡雅清疏的审美境界,颇具特色,后人多有效法者。 8、南渡作家:指经历靖康之难动乱狂飙的诗人和词人,他们在血雨腥风的苦难 中被迫对人生道路和文学道路做出新的选择。他们是宋代文学史上结束旧时代,开启新时代的关键人群,从他们开始,书写民族忧患意识和抗战复国豪情成了文学的主旋律。 9、中兴四大诗人:南宋诗人陆游、范成大、杨万里、尤袤的并称。他们早年的

北宋历史上的四大奇才——苏门四学士 苏轼继欧阳修之后主盟北宋文坛,与欧阳修一样,以发现、提携文学新人为己任。他在《答李昭玘书》中说:“如黄庭坚(鲁直)、晁补之(无咎)、秦观(太虚)、张耒(文潜)之流,皆世未之知,而轼独先知之。”这四人,都是由于苏轼的赏识、表扬而知名于世,故时人把他们看作苏轼门下的弟子,因他们四人当时都在馆阁任职,世称“学士”,故而称他们为苏门四学士。四人在政治上苏轼同命运,共进退,对变法态度大致与苏轼相同。宋哲宗绍圣初年贬逐旧党人士,苏轼被贬到惠州(今广东境内),后来又流放到海南岛。四学士坐元佑党籍,也先后被贬,最后或在流放中死去,或在长期赋闲之后去世。四学士在政治上保持了一致的步调,但在文学上却是各呈才华。严格地说,四学士并非同一个文学流派,只能算是有共同思想趋向的文人集团。本来,苏轼对文学创作从来不专注一格。他认为风格单一是文学的大患,所以特别鼓励门人保持自己的创作个性,发展独特的文学风格。他在《答张文潜》书中认为王安石文虽好,但“欲以其学同天下”,结果使文学变得单调贫乏,“弥望皆黄茅白苇”。他希望改变这种状况,造成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并认为四学士能当此重任。在苏轼的鼓励的培养下,苏门形成了一种容纳众长、平等切

磋的良好风气。四学士也得以各尽其才,在创作上各擅胜场,充分发展了各自的艺术个性。张耒曾在《赠李德载》诗中形容过苏门师友间各种文学风格同存共荣的盛况:长翁波涛万顷陂,少翁巉秀千寻麓。黄郎萧萧日下鹤,陈子峭峭霜中竹。秦文蒨藻舒桃李,晁论峥嵘走金玉。六公文字满人间,君欲高飞附鸿鹄。四学士中,就诗歌的成就和影响而论,黄山谷的名气最大。山谷在宋诗中是个性突出的大家,与苏轼并称“苏黄”,常有人把山谷诗的艺术风格看作整个宋诗的代表。宋代诗人在唐诗的高峰面前,一方面注意从唐诗汲取营养,一方面努力独辟蹊径,写出特色。山谷尤其重视艺术上的独创,认为“文章最忌随人后”。所以山谷诗就特有一种挺峭瘦硬的骨力和苦涩返甘的韵味。张耒也擅长诗歌,他主要学习白居易和张籍。在四学士中,他是写作关怀民生疾苦诗歌最多的一个,而且内容相当丰富。这一点可以说是继承了唐代新乐府运动的精神。张耒诗语言上力求平易自然,而又能达到词浅意深的境界,尤其是一些写景抒情的近体诗。如《偶题》:“相逢记得画桥头,花似精神柳似柔。莫谓无情即无语,春风传意水传愁。”春花春柳形容她的神态,春风春水传达她无言的深情,全是即景传情,信手拈来,如行云流水一般舒畅。晃补之曾形容张耒诗的这种独特风格说:“君诗容易不着意,忽似春风开百花。”如果说四学士中,在诗歌方面以山谷影

北宋初年文学家徐铉的诗词名句 1.七夕雨初霁,行人正忆家。江天望河汉,水馆折莲花。——徐铉《驿中七夕》 2.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轻霜鬓上加。——徐铉《和萧郎中小雪日作》 3.一宿秋风未觉凉,数声宫漏日犹长。——徐铉《立秋后一日与朱舍人同直》 4.忆在庐山始识君,当时惟拟共眠云。——徐铉《送周郎中还司》 5.今夜银河万里秋,人言织女嫁牵牛。——徐铉《陈侍郎宅观花烛》 6.佩声寥亮和金奏,烛影荧煌映玉钩。——徐铉《陈侍郎宅观花烛》 7.寒灯耿耿漏迟迟,送故迎新了不欺。——徐铉《除夜》 8.长和菊花酒,高宴奉西清。——徐铉《茱萸诗》 9.常年寒食在京华,今岁清明在海涯。——徐铉《寒食成判官垂访因赠》 10.似含情态愁秋雨,暗减馨香借菊丛。——徐铉《题殷舍人宅木芙蓉》 11.今日园林过寒食,马蹄犹拟入门行。——徐铉《从兄龙武将军没于边戍,过旧营宅作》 12.一杯寒食酒,珍重送君行。——徐铉《送钱副使黎阳发运》

扩展阅读:生平事迹 先世会稽人,后迁居广陵。父延休,官江都少尹。徐铉十岁能属文,宅居栖霞寺侧。 初事南唐,历官御史大夫、率更令、右散骑常侍,官至吏部尚书。宋开宝七年(974年),赵匡胤令大将曹彬伐南唐。徐铉曾二度奉李煜之命使宋,谋求和平,告太祖曰:“煜事陛下,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太祖道:“汝以为父子分两家,可乎?”铉不能对。十一月,徐铉、周惟简再次入奏,徐铉道:“李煜因病未任朝谒,非敢拒诏也,乞缓兵以全一邦之命。”其言极恳切,与太祖辩,反复再三,声气愈厉。赵匡胤辩不过,拔剑而起,怒斥徐铉:“不须多言!江南国主何罪之有?只是一姓天下,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徐铉不敢再言。 南唐亡后,随李煜入观宋太祖,命为率更令。累官至散骑常侍。博学多才,有一只象毙命,取胆不获。铉曰:“于前左足求之。”果得。召问铉,对曰:“象胆随四时在足,今方二月,故知之。”徐铉曾奉旨与句中正、葛湍、王惟恭等同校《说文解字》,于宋太宗雍熙三年(986年)完成并雕版流布,世称“大徐本”,又曾编纂《文苑英华》、《太平广记》等。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徐炫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叹息:“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徐铉退而告之,宋太宗闻之大怒,赐李煜自尽。淳化二年(991年),遭庐州女僧道安诬,被贬谪为静难行军司马(属邠州)。邠州苦寒,终不御毛褐,致冷疾(风寒),八月二十六日“晨起,方冠带,遽索笔手疏,约束后事,又别署曰:‘道者,天

第六章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人 北宋中后期词坛概况 多种风格并存; 名家辈出。 两大体派: A 苏门词人群:以苏轼为中心,黄庭坚、晁补之、秦观、陈师道等为羽翼;此外晏几道与贺铸与苏门词人过从甚密。 主要特色:词的领域顿为扩大,词界的风貌改变,抒情性增强。 B、大晟词人群:以周邦彦为主帅,曾在大晟乐府供职的曹祖、万俟咏等为羽的时期翼。 周邦彦:北宋婉约词的集大成者,其词作重法度,讲格律,进一步深化了词艺,显示了和苏轼不同的艺术追求与贡献。 C 秦观、晏几道、贺铸三人创作各具特色,自成一家。 第一节晏几道 一、生平、作品(p89)(p128) 晏几道(约1030—约1106),字叔原,号小山,晏殊幼子。在仕途上不得意,曾任颖昌府许田镇(在今河南省许昌市西南)监,职位低微。其词与乃父齐名,号称“二晏”,风格更接近《花间》。有《小山词》(原名《乐府补亡》)。 黄庭坚:“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一作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 二、词作内容 延续“花间”传统,以小令写作男女悲欢离合之情。 “追逼《花间》,高处或过之”(陈振孙《直斋书录题解》卷二一) 特色:男女之情写得非常真挚,并且有明确的思恋对象。 晏几道《小山词跋》:“始时沈十二廉叔、陈十君龙家有莲、鸿、蘋、云,品清讴娱客。每得一解,即以草授诸儿,吾三人持酒听之,为一笑乐。已而君龙疾废卧家,廉叔下世,昔之狂篇醉句,遂与两家歌儿酒使俱流转人间。 “小莲风韵出瑶池。”(《鹧鸪天》) “赚得小鸿眉黛也低颦。”(《虞美人》) “说与小云新恨也低眉。”(《虞美人》)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临江仙》) 三、艺术特点 1、不表现拥有爱情的欢乐,而是追忆已失落的往日爱情和相思,把爱情当作一种纯精神性的追求。 与性格、经历相关:穷困落魄、生性孤傲、单纯挚情。 “叙其所怀”、“期以自娱”(《小山词自序》)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临江仙》) 2、把自己辛酸不平的身世之感曲折地寄托在男女间的悲欢离合和女性的失意苦闷之中。(p90)《浣溪沙》:“日日双眉斗画长,行云飞絮共轻狂。不将心嫁冶游郎。” 《采桑子》:“倦客红尘,长记楼中粉泪人。” 3、工于言情,善于以回环曲折的笔致抒写心中深挚无奈之情,有浓重的感伤色调。 (1)以梦来重温往日爱情,使词显得如似幻梦。《小山词自序》:“篇中所记悲欢离合之事,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但能掩卷抚然,感光阴之易逝,叹境缘之无实也。” 260首词作,有52首59句写到“梦”。

第一章北宋前期词 一、晏殊、欧阳修 晏、欧诸人,走的是五代花间、南唐词人的老路,是以小令为主。他们以众多的艺术圆熟、意境浑成的典范之作,强化了温庭筠等花间词人开创、定型的创作范式,进一步确立了以小令为主的文本体式、以柔情为主的题材取向和以柔软婉丽为美的审美规范。 1、晏殊:晏殊的词主要以自我抒情的方式,表现升平时期贵族士大夫的宴游生活、精神状态和审美心理。他的词绝大部分是写男女之间的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特别善于用词描写富贵娴雅的生活。这种雍容娴雅、富贵闲人的气息,使晏殊有“富贵词人”之称。可贵的是他能摆脱庸俗,过滤了五代“花间”词的艳冶而融入了清雅的文人意趣,被后人推为“北宋倚声家初祖”。 2、欧阳修:从抒情取向和审美格调上来看,欧阳修的词被习惯地分为雅词和俗词两类。雅词继续着唐五代直至宋初晏殊的文人化方向,比前人更多地用词来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风格或深婉含蓄或清新疏隽。其应歌而作的俚俗词、艳情词,大写男女恋情,表现出词人性格气质中风流自赏甚至庸俗的一面。这类词不追求温庭筠式的含蓄,而呈现出接近市民审美情趣的真率通俗。 二、范仲淹、张先、王安石 1、范仲淹:其《渔家傲》在广漠苦寂的边塞背景上抒写戍边将士的矛盾心情,为宋词开辟了新的审美境界。 2、张先:张先在宋词的发展上被视为“古今一大转移”。他的小令在艺术上有很高的造诣。“张三影” 3、王安石:王安石的词主要抒发自我的性情怀抱,使词的功能由应歌娱人向言志自娱转变。 三、柳永 1、柳永的贡献首先在创体和创调上。他是北宋创调最多的词人。其中绝大多数是他首创或首次使用。这极大地扩大了词的表现能力。柳永的创调创体之功突出表现在发展慢词。并将赋法移植于词,以铺陈叙事和白描写景,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建立了慢词的体制。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其二、开拓词境,雅俗纷陈。柳永对词体文学的开拓,还表现在拓展了词的表现范围、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风格意趣。他的艳情词重新恢复了曲子词的市民化、世俗化色彩。他以都市繁华和风景、风俗为内容的风物词,对

北宋中后期的隶书审美观 --> 北宋中期各种社会矛盾渐趋激化,社会变革乃大势所趋,政治上的改革弊政主张与文学上的诗文革新运动应运而生,反过来又深刻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这场社会变革思潮的主导人物是范仲淹、欧阳修等集政治权威与文化领袖于一身的文人,他们的文艺思想与审美趣味对广大士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们力倡以儒学复兴思潮为文化背景与精神内核的文学复古运动,使当时的文人摆脱了晚唐五代以来的柔弱、鄙芜、狭隘的审美趣味的影响,转而追求雄健豪放之风和自然平淡的意趣,在审美观念上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宋人的隶书审美观念发生了重大转折,仁宗时期的书家王沫的经历则清楚地反映出了这种变化。第一节取法汉魏隶书观念的确立北宋早期研习隶书者,未见有直接取法汉隶的。到仁宗时期,则有人开始取法汉魏隶书,王沫、杨败即为其中代表。 王沫(997一1057)年,字原叔,《宋史》有传。朱长文称其晚喜隶书,尤得古法,当时学者翁然宗尚,而隶法复兴。其子王钦臣的记载则更为详尽公素不习隶书,初但微作八分。皇枯中受诏书献穆公主碑,李氏求以古隶写,于是始作隶书。既出,人竞爱。宋垂相曰:近世人家柏楹之刻,所未及也。君漠亦云:君之

隶字,乃得汉世旧法,仆之所作,但唐体隶耳。此引文中所云古隶与八分、唐体隶对举,当指汉魏风格的隶书。王沫最初仅略涉唐隶,不作古隶,晚年因社会上有人对隶书审美的需求发生转变而习之,所作因得汉世旧法而受世人喜受,产生较大影响,反过来又促进了喜好古隶风气的增长。王沫所作隶书,据《王氏谈录》记载,尚有《曹襄悼碑》、《范文正碑》、《晏元献碑》及《伊先生隔山庵记》,碑主多为显赫一时的人物,而且前三碑均为宋仁宗亲自篆额,可见当时推崇古隶的风气已浓,隶书地位渐高。 王沫隶书,今存者有书于至和三年(1056年)的《范仲淹碑》。此碑隶书体势略呈长方,与唐隶趋扁不同,点画粗细变化不大,用笔略显板滞,整体风格与汉末曹魏隶书接近。《王氏谈录笔法》载:公言用笔须圆劲,结体须作方正,然后以奇古为工。是王沫自道作古隶的心得,可视为他对汉世旧法的理解。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北宋灭亡原因述论 宋建文 (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聊城 252059) [摘 要]北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疆域虽不及汉、唐,而经济、文化和科技却不逊于汉唐,甚至比汉、唐更为繁荣。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先进的王朝却被一个综合实力远不如己的金国所灭,其中缘由耐人寻味。其中,腐败而亡是其主要原因,同时还与北宋统治者、体制和党争等诸因素有密切关系。[关键词]北宋;灭亡;腐败 [中图分类号]K244.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217(2009)02-0129-02 [收稿日期]2009-03-04 [作者简介]宋建文(1982-),男,山东潍坊人,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 一、关于北宋灭亡的主要观点 (一)与王安石变法有关。该观点截然分为两派,第一派认为北宋由于废除王安石变法、因循守旧而亡,即/唱着老调子亡国0。如鲁迅在其杂文5老调子已经唱完6中曾写到:/宋朝的读书人讲道学,讲理学,尊孔子,千篇一律。虽然有几个革新的人们,如:王安石等等,行过新法,但不得大家的赞同,失败了。从此大家又唱老调子,一直到宋朝的灭亡。0[1]可见,鲁迅先生认为北宋的灭亡是由于废止王安石变法、因循守旧而亡,不少人持此观点。 第二派观点则与第一种正好相反,认为北宋灭亡的原因是由于推行王安石变法所致,将责任归罪与宋神宗、王安石,即所谓的/唱着新调子亡国0。如:南宋大臣赵鼎曾说:/至崇宁初,蔡京托名绍述,尽祖安石之政,以致大祸。0[2]该观点有欠妥之处,因为宋徽宗、蔡京时期的变法与宋神宗时期的王安石变法不可同日而语。 (二)腐败亡国。现在多数人持此观点,如:著名宋史学者张邦炜认为:/北宋绝非落后挨打,实因极度腐败而亡国0。[3] 显然,腐败是北宋灭亡的一大主要因素。腐败使北宋丧失了在综合国力上的优势,国家机器瘫痪,军队遇敌即溃。这时勃兴于白山黑水之间的金政权挟灭辽之威攻宋,结束了这个腐朽政权的统治。 学术界有关北宋灭亡的原因还有不少观点,在此不一一列举了。其实北宋的灭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将其归罪于某个人或单纯强调某一点。下面将简单谈一下笔者对该问题的看法。 二、对北宋灭亡的看法 (一)腐败因素,是北宋灭亡的主要原因。1100年宋徽宗即 位,揭开了北宋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徽宗是个轻佻、放荡之人,他吃喝玩乐有余,而治国之术不足。徽宗时期政治腐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重用奸臣,祸国殃民。宋徽宗是个贪图享乐之人,写诗作画、游山玩水是他的强项。上有所好、下必趋之,许多投机分子通过迎合其需要而得到高官厚禄,蔡京的得势便是最好的例子。蔡京是个投机的政客,熙宁时期拥护变法,元 时期又拥护司马 光,绍圣时期再倡新法,可谓见风使舵、反复无常。后来受到反变法派攻击而被贬,居杭州期间结交宦官童贯,后因擅长书法得到赵佶的赏识,升任执政。蔡京执政后,打着恢复神宗变法的幌子,打击异己,遍插党羽,聚敛财富、挥霍无度,致使政局黑暗不堪。崇宁元年(1102),蔡京清查向太后当政时上书言事之人,将与自己政见不同的541人列为邪等,分别被贬逐、降官或免官。与自己政见相同的41人列为上等,都升官重用。后又将元 、 元符年间恢复旧法的文彦博、司马光等120人列为元奸党,由宋徽宗御笔书写/奸党0名单,刻石于端礼门外。徽宗、蔡京君臣二人借绍述变法为名,打击异己,聚敛财富,并制造政治迫害,使忠贤正直之士之路堵塞,钻营奸猾之徒之径大开。徽宗时期除了蔡京之外,还有宦官童贯、梁师成、李彦,以及王黼、朱面力,时人称其六人为/六贼0。这六人组成了一个祸国殃民的统治集团将北宋推向了亡国之路,可他们却因受徽宗重用一直盘踞在统治集团上层。 2.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政治上徽宗重用奸臣,在生活上则贪图享乐、大兴土木。为了供应宫廷园林的需要,1105年,赵佶让朱面力在苏州设应奉局,专门从东南各地民间搜刮奇花异石,用船装运到京城,每十船为一纲,称为/花石纲0。朱面力由于得到蔡京、童贯支持,狐假虎威,为霸一方。两浙地区的地方长官多奔走其门下,因此,苏州的应奉局被称为/小朝廷0。他们借搜寻花 1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