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田径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田径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田径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田径运动是人类长期社会实践发展起来的,包括男女竟走、跑跃、投掷四十多个单项,以及由跑跳、跳跃、投掷部分项目组成的全能运动。以时间计算成绩的竟走和跑的项目,叫径赛。以高度和远度计算成绩的跳跃、投掷项目叫田赛,田径运动是径赛,田赛和全能比赛的全称。

远在上古时代,人们为了获得生活资料,在和大自然及禽兽的斗争中,不得不走或跑相当的距离,跳过各种障碍,投掷石块和使用各种捕猎工具。在劳动中不断的重复这些动作,便形成了走、跑、跳跃和投掷的各种技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有意识地把走、跑、跳跃、投掷作为练习和比赛形式。

公元前776年,在古希腊奥林匹克村举行了第一届古奥运会,从那时起,田径运动为正式比赛项目之一。1894年,在法国巴黎成立了现代奥运会组织。1896年在希腊举行了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在这届奥运会上田径的走、跑、跳跃、投掷的上些项目,被列为大会的主要项目。至今已举行的各届奥运会上,田径运动都是主要比赛项目之一。

四年一届的奥运会是促使田径运动成绩不断提高和改进训练方法的动力。许多优秀的田径运动员经过刻苦训练、他们的先进技术和训练方法通过奥运会又推广于世界各地。如:第二届和奥运会推广了跨栏跑和剪式跳高技术。采用大运动是训练的捷克选手拉脱培克,在第十五届奥运会上取得5000、10000米和马拉松三项冠军后,变速跑

的方法立即推广于世界各地。在1968年的墨西哥奥运会上,美国运动员福斯贝里采用背跃式跳高取得冠军后,在世界各地仅2--3年时间里便取代了俯跳卧式跳高技术。诸如此类事例在历届奥运会中不胜枚举,促使了全世界的田径运动的不断发展。

生理学家和有经验的教练员们曾预言在田径运动成绩的最高界限,但过去和这些预言,一个个都被运动员的实践所冲破,历史奥运会中都出现了可观的被纪录的项目数,这说明田径运动成绩永无顶峰,这也是田径项目受人喜欢之所在。

新中国成立后,田径运动得到迅速普及,技术水平提高很快。1953年起,几乎每年都举行规模较大的全国性的田径运动会,在群众性体育运动广泛开展的基础上,76米的世界纪录。六十年代有10个项目。进入了世界前10名。1983年,在上海举行的第五届全会上朱健华以2。38米创造了他自己保持的2。37米的世界纪录。同年,徐永久以45'13'4的成绩创女子竟走世界纪录成为我国第一个在世界比赛中获得冠军的田径运动员。

90年代随着马家军的崛起创造了一批女子中长跑世界纪录王军霞还赢得了亚洲神鹿的称号但是在近几年田径成绩又有滑坡在高水平世界田径行列中仍有明显差距下世纪要把我国建成为世界体育强国提高田径运动水平的任务十分重要而又艰巨。

开题报告 体育教育 亚洲田径运动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选题背景: 田径是世界上最为普及的体育运动之一,也是历史最悠久的运动项目。田径也是所有项目中金牌比例最多的一个大项,一共有47枚金牌。有句俗话说得好“得田径者得天下”。田径在奥运会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我们都知道奥运会的口号是更高、更快、更强,这种精神在田径运动中可以得到更多、更直接的体现。况且田径被称作“体育的运动之母”,田径成绩可以反映一个洲际或者一个国家竞技体育的整体实力水平。因此,这个拥有47个小项目的奥运会第一大项,就成为各国运动员全力拼争的主流项目。也是所有奥运项目中最具有观赏性的一项运动之一,但是为什么亚洲的田径水平一直停滞不前?而作为亚洲的领头羊中国在亚洲的地位也开始慢慢呈现下降的趋势,中国,一个泱泱大国,也是一个一个体育大国,他引领着亚洲体育前进的方向。但是在奥运会、世锦赛中已经很难发现中国人登上领奖台,甚至是亚运会的比赛中中国的优势已不在那么明显了。 2.选题意义: 纵观世界田径的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以前,(在前苏联解体以前),美、苏、德国的“三足鼎立”现象尤为突出,但从27到28届奥运会看,“三足鼎立”的格局已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美国依然保持着领先的地位,而一些非洲国家和一些欧洲国家像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古巴、白俄罗斯、波兰等也开始慢慢的迎头追上。到了刚结束的2008年29届北京奥运会时,格局又发生了改变:美国依然保持着领先地位,只不过优势已经不再明显,而一些小国家和一些非洲国家像牙买加、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开始与美国缩短了差距。那么在亚洲这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中,为什么就没有一个国家能与之抗衡呢?反而一些经济落后一些小国家在田径项目上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在此将研究亚洲以及我国在当今世界田径领域的现状和分析,分析一下为什么亚洲的田径水平一直停滞不前,从近几届奥运会和亚运会中看出,亚洲以田径运动一直处于中下水平,远远不足以在

园艺植物起源 园艺植物起源与演化是指园艺植物各种类类群原生地或次生地,以及传播、演变和进化的过程。它是园艺植物种质资源学,以及引种、育种和栽培理论基础中必然遇到的问题之一,也是必须了解的知识和研究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了解和问题的解决,不仅有助于丰富和发展生物进化理论,而且可以更好地认识园艺植物的种质资源,对它们合理地进行分类,有效地开发利用,指导其新类型的创造,正确地引种和选择选配育种亲本材料,帮助认识园艺植物各类群的栽培共性,以提高生产效率。 园艺植物起源与演化研究所涉及的学科门类众多,除植物学、植物分类学、古植物学、植物地理学、遗传学、孢粉学、分子生物学、系统生物学等现代生物科学外,还包括历史学、地理学、考古学、民族学、语言学、人类学等人文学科。 第一节园艺植物的起源与栽培植物起源中心 现在栽培的园艺植物都是过去不同历史年代,在人们对野生植物认识的基础上,经过采集、移栽、驯化、选择、杂交和培育等一系列过程逐渐演变进化而来的。它们的原产地在哪里,祖先分布及其种类构成如何,最初是如何和怎样由野生植物经人们驯化为栽培植物的,这些问题都是园艺植物起源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园艺植物的起源 关于植物起源,在18世纪及其以前的时代,基督教所支持的“特创论”(Theory of Special Creation)占统治地位。该理论认为,地球极其生物都是上帝按一定的计划、一定的目的创造出来的,而且只有几千年的历史。瑞士的著名分类学家林奈(Linnaeus,1707 - 1778)是特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的忠实捍卫者。近代植物地理学家的创始人,德国人哈姆布特(Humbuldt,1807)也认为栽培植物的原产地和起源年代实在是一个极神秘的问题。 19世纪以后,拉马克(J. B. Lamark, 1744 - 1829)、达尔文(C. R. Darwin, 1809 - 1882)进化论先驱的生物进化思想普及后,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各种生物都有共同的起源,现存的多种多样的生物都是在与其生存环境以及自身细胞、组织、器官和个体间相互作用过程中,其遗传系统随时间和空间变化而发生的一系列不可逆的改变,从而适应其生存环境形成的。1859年达尔文发表的划时代巨著《物种起源》标志着进化论的崛起。进化论认为,现代栽培植物是由古代以来野生植物在不同时期经人们驯化、培育、选择,进化而来。由野生植物驯化为栽培植物的最早时期,根据考古和历史资料,可以推测到公元前8000 - 9000年远古农业开始的时候。 在原始农业诞生之初,人们从山野里采集野生果实、嫩茎叶、种子,挖掘地下根茎,以作直接食用,把吃剩下的种子、根茎等扔到住处周围,当看到这些扔掉的部分也能长出植株时,对其的驯化也就开始了。在17世纪以前,人们对大多数栽培植物的起源不十分明白,加上高寒山脉、辽阔的海洋和广阔的沙漠阻隔,彼此局限在一定的地区活动,在一定的生态条件下,从事原始的农业生产活动,对当地的野生植物进行驯化、培育和有意或无意的选择。在长期的培育和选择下,逐渐进化形成了有别于野生植物物种,适宜于在人工栽培条件下生长发育,供作人们不同用途的园艺植物(即果树、蔬菜和观赏植物等)和其它的农作物,形成了若干栽培植物起源中心。这就是说,现在栽培的园艺植物和其它的农作物都是由最初的野生类型,通过人工驯化、培育和选择而形成的,而且,这是一个从原始农业开始到现在仍在进行的过程。根据考古学研究,在土耳其、叙利亚、伊朗、伊拉克,将一粒小麦、二粒小麦、野豌豆和小扁豆驯化成栽培种已有8 000 ~ 9 000多年的历史,与此同时,秘鲁、墨西哥人已将菜豆、南瓜驯化为栽培植物。 栽培的蔬菜植物绝大多数是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在整个园艺植物中,是驯化起源最早的一类。古代人类除了采食木本野生植物的果实外,还采食草本野生植物的茎、叶、果实、种子、地下茎和肉质根等充饥。在人类定居后,一些无毒、风味好、能佐食、易繁殖的野生蔬菜种类逐步被移植到园圃,便于采食。又经长期的驯化栽培和选择,形成了许多的蔬菜栽培种类和品种。瑞士植物学家德坎道尔(A. de Candolle,1806 - 1893)认为,15世纪以前,东半球陆地栽培的蔬菜有4 000年以上的历史,最早栽培的蔬菜有芜菁、甘蓝、洋葱、黄瓜、茄子、西瓜和蚕豆等。中国在新石器时代除采集野菜外,已种植芥菜、大豆、葫芦等;周秦以至汉初,中国黄河下游地区已采食和栽培的蔬菜有:

近年来我国田径运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李晓鸣 【摘要】田径项目一直是竞技体育中的第一大项,它包括了46个小项目,是衡量各国竞技体育水平的重要标志。田径项目的发展对我国竞技体育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国内比赛中,全运会是相对水平最高的赛事,也是能最真实反映出国内各省竞技体育水平。本文通过统计近几届全运会上各省奖牌分布情况,旨在了解我国目前田径项目发展现状,并研究其发展趋势,以便为我国田径项目发展提供部分参考。 【关键词】田径;现状;发展趋势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参加第九、十、十一届全运会获得田径项目的代表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官方网站收集相关奖牌和比赛成绩资料。 1.2.2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电子表格和SPSS13.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和整理分析1.2.3 归纳分析法 将文献资料和调查统计反馈的信息进行综合归纳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第九、十、十一届全运会田径项目奖牌分布 全运会在我国是各省地方为竞争最为激烈的体育赛会,反应出国内4年一周期的竞技体育发展状况和实力水平。自2001年至2009年,历经第九、十、十一和十三届全运会,展现出我国竞技体育的飞速发展。在此期问,我国体育代表队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超越俄罗斯雄踞金牌榜第二位,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更是实现历史性突破,荣获51枚金牌,跃居榜首!田径项目在奥运和全运会中都是大项,涵盖46小项,奖牌较多的项目。因此,田径项目的实力可以一方面反应出国家以及各省的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水平状况。统计总结近3届全运会各省市获得田径项目的奖牌总体分布情况可见,从全运会田径奖牌榜分布格局可以大致看出一个地区田径运动整体发展情况,主要体现该地区的综合实力。金牌代表运动员的最高水平,而银牌和铜牌也是实力的反映。对这三届全运会金牌分布格局的分析,可以为我国田径优势项目的区域研究提供一些思路。近三届全运会田径项目上,金牌榜前十名的较稳定的代表团有:山东、江苏、辽宁、广东、河北和上海。由金牌分布可以看出,田径项目在各个地区的发展极不平衡,某些地区一直保持着项目优势,而部分地区长期以来是薄弱环节。 2.2 田径各个小项的地域特征 2.2.1速度性项目各代表团间优势比较 将第九、十、十一届全运会中速度性项目中,奖牌分布统计可见,近三届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古代诗歌发展与唐诗地发展概况以及简要知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所了解地一些诗人、诗作地回忆,理清古代诗歌和唐诗地大致发展历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祖国灿烂地古典诗歌文化 【教学重点】了解古代诗歌发展与唐诗地发展概况以及简要知识 【教学难点】理清古代诗歌和唐诗地大致发展历程,了解唐诗宋词地辉煌成就. 【教学方法】讲授法、回忆法 【教学设想】 这节课是《唐诗宋词选读》地起始课.目地在于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和唐诗地大致发展历程,从而使学生了解唐诗宋词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地位置和辉煌成就.从而为后面课程地学习进行铺垫并激发学生学习唐诗宋词地兴趣.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播放《唐之韵》影像资料 【教学课时】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古代诗歌发展概况: 定义: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地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地思想感情与丰富地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地节奏,和谐地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地美.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地思想感情;第三,丰富地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诗歌发展经历了《诗经》→ 《楚辞》→汉赋→汉乐府诗→建安诗歌→魏晋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现代诗地发展历程.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一)先秦时期 .中国古典诗歌最早起源于民歌,劳动创造了诗歌.《诗经》是我国地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地诗歌作品篇,也被称为“诗三百”.《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其中“风”为民歌,是其中地精华部分.《诗经》地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有人将“风、雅、颂、赋、比、兴”归纳为《诗经》六义.《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地光辉起点. .在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文人诗人和他在楚歌地基础上创制地诗体,这就是屈原和楚辞.因楚辞地代表作是《离骚》,故楚辞也被称为骚体诗.楚辞地特点:句子长短不一,形式灵活,多用“兮”字.“骚”还常与《诗经》中地“风”并称为“风骚”,常用来代称文学作品,或代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地创作传统.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地第一个伟大地爱国主义诗人,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地先河.《离骚》是其代表作.《离骚》是现存我国古代最长地一首政治抒情诗,也是一首浪漫主义地杰作.其作品还有《九歌》(九为虚数,共十一篇)《天问》《九章》(九为实指)等. (二)两汉时期 .代表两汉诗歌地最高成就为乐府诗.乐府,最先是指汉朝地音乐机关,主要任务是搜集歌辞,训练乐工.魏晋六朝将乐府所唱地诗叫“乐府”,于是乐府由官府名称演变成一种带音乐性诗体地名称.汉乐府最基本地艺术特色是叙事性.代表作《孔雀东南飞》.

体育课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本课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在教学中牢固树立“健康第一、快乐体育”的理念,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在认识、情感和态度方面都得到积极的发展。同时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力求给学生一个亲切、和谐、灵活宽松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注重学生的探索性学习,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体育课的乐趣,并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对象与教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我校高一、一部1—9班的全体学生,这些班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较好,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够好,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思路也较活跃。田径类是我校体育教学基本内容之一,本节课结合田径本身教学特点,利用趣味内容教学与接力跑技术学习相结合进行身体素质练习以达到提高学生身体机能。 三.课的构思: 根据学校体育教学要树立"健康第一"的要求,真正促进身心健康,使体育课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特别是高一学生,更应让学生在欢乐中精神得到陶冶,身体得到强健,技能得到发展,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教师设计一个趣味性的投准练习和接力跑练习,两个练习均采用学习、游戏、比赛相结合。教学以强调育心和育体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创造性,在轻松和谐的活动中达到身心两健;将教学内容有机融合起来,充分运用情境引导和激励机制,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技能,陶冶情操,发扬精神,并在愉悦和谐的氛围中结束活动。 四.教学方法: 教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提示等教学方法,以比赛竞争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与学习,提高投掷能力奔跑配合能力以及身体素质。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体育教育 亚洲田径运动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选题背景: 田径是世界上最为普及的体育运动之一,也是历史最悠久的运动项目。田径也是所有项目中金牌比例最多的一个大项,一共有47枚金牌。有句俗话说得好“得田径者得天下”。田径在奥运会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我们都知道奥运会的口号是更高、更快、更强,这种精神在田径运动中可以得到更多、更直接的体现。况且田径被称作“体育的运动之母”,田径成绩可以反映一个洲际或者一个国家竞技体育的整体实力水平。因此,这个拥有47个小项目的奥运会第一大项,就成为各国运动员全力拼争的主流项目。也是所有奥运项目中最具有观赏性的一项运动之一,但是为什么亚洲的田径水平一直停滞不前?而作为亚洲的领头羊中国在亚洲的地位也开始慢慢呈现下降的趋势,中国,一个泱泱大国,也是一个一个体育大国,他引领着亚洲体育前进的方向。但是在奥运会、世锦赛中已经很难发现中国人登上领奖台,甚至是亚运会的比赛中中国的优势已不在那么明显了。 2.选题意义: 纵观世界田径的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以前,(在前苏联解体以前),美、苏、德国的“三足鼎立”现象尤为突出,但从27到28届奥运会看,“三足鼎立”的格局已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美国依然保持着领先的地位,而一些非洲国家和一些欧洲国家像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古巴、白俄罗斯、波兰等也开始慢慢的迎头追上。到了刚结束的2008年29届北京奥运会时,格局又发生了改变:美国依然保持着领先地位,只不过优势已经不再明显,而一些小国家和一些非洲国家像牙买加、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开始与美国缩短了差距。那么在亚洲这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中,为什么就没有一个国家能与之抗衡呢?反而一些经济落后一些小国家在田径项目上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在此将研究亚洲以及我国在当今世界田径领域的现状和分析,分析一下为什么亚洲的田径水平一直停滞不前,从近几届奥运会和亚运会中看出,亚洲以田径运动一直处于中下水平,远远不足以在世界田坛立足。在世界田径运动水平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作为亚洲的领头羊中国,田径水平却在逐渐在滑坡,为什么会造成这种趋势值得深入化的研究与分析。因

茶馆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学生:许杨 (园艺园林学院茶学一班班级,学号200941736108) 摘要:我国的茶馆文化历史悠久,茶馆是茶文化的载体,是民俗文化的体现,在这种条件下茶馆文化得以很好的继承和发扬,茶馆文化理念也更深刻的透到人们心中。本文通过对不同时期中国茶馆的分析、对茶馆文化功能的演变以及各地茶馆风格的阐述,期待中国茶馆业得以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茶馆;文化;起源;发展;派别 茶馆是爱茶者的乐园,也是人们休息、消遣和交际的场所;茶馆是一个古老的行业,它经过历史的积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的茶馆由来已久,据记载两晋时已有了茶馆。自古以来,品茗场所有多种称谓,茶馆的称呼多见于长江流域;两广多称为茶楼;京津多称为茶亭。此外,还有茶肆、茶坊、茶寮、茶社、茶室、茶屋等称谓。茶摊没有固定的场所,是季节性的、流动式的,主要是为过往行人解渴提供方便;茶馆设有固定的场所,人们在这里品茶、休闲等。“茶之为饮,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 ,这是唐代陆羽在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中的一种观点。茶馆的产生和兴盛以饮茶之风的盛行为前提,在茶馆初步形成之前,是漫长的饮茶发展史。 1.茶馆文化的历史渊源 1.1古代茶馆文化 在茶作为药用时,由于茶叶产量低价格昂贵,它只限于贵族、富豪使用。随着茶叶种植、生产和饮用相对普及后,茶才可能成为普通民众的消费之物。一开始与普通民众的生活发生密切联系的不是茶馆而是茶摊,自唐朝开元年间,在许多城市已有煎茶,卖给茶的店铺,只要投钱,即可自取随饮。 公元780 年,陆羽《茶经》的问世,是中国茶文化形成的标志。从此唐代饮茶之风盛行,茶文化已形成一定的气势,茶馆已出现并有一定的发展,但茶馆并未普及和完善。从发展阶段上可以这样归纳:东晋是原始型茶馆的发展阶段,南北朝时形成初级型的茶寮,唐代是茶馆的正式形成时期。从此,茶馆正式在中国包括城市乡镇的土地上有了广泛的立足之地,并发展为全国性、商业性、集体性的饮茶场所。唐代的茶馆主要以卖茶为主,设备简单,这个“土店”,很可能

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也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国号“唐”是晋的古名,泛指今山西省的中南部地域。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为西魏八柱国之一,被封为“唐国公”,其后,爵位传至李渊。 唐朝也是秦汉、隋朝以来,第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国土面积达1251万平方千米(公元669年)。中唐后漠北、西域的领地相继失去,到晚唐时衰退到等同中国本土的大小,但仍然保有河套地区。 盖唐当开国之初,即用声律取士,聚天下才智英杰之彦,悉从事于六义之学,以为进身之阶,则习之者,固已专且勤矣,而又堂陛之赓和,友朋之赠处,与夫登临宴赏之即事感怀,劳人迁客之触物寓兴,一举托而于诗。虽穷达殊途,悲愉异境,而以言乎摅写性情,则其致一也。夫性情所寄,千载同符,安有运会之可区别。 (清)康熙《御制全唐诗序》唐代科举常年定期有下列科目: 秀才、明经、俊士、明法、明字、明算,进士科;

唐进士科每年录取二三十人,少时只有10余人,甚至一二人,超过60人的仅四年,最多高宗咸亨四年(673)录取79人;唐代289年共录取进士6300余人;平均每年20余人;东部和南方的官吏取代了西北贵族,其文化底蕴更多南朝文化的特点。 科举之重(例): 薛元超是唐尚宗时的宰相,是一位位极人臣的事业成功者。临死的时候,他还跟别人说,我这一生有三大遗憾:第一,虽然做宰相,却不是进士出身;第二,老婆不是贵族出身;第三,不能参与编写国史。三大遗憾中,把不是由进士出身摆在第一位。学历的位置,在当时天下人的心目中可谓重矣。 唐代格律诗的成熟:格律诗起源于南齐,成熟于初唐,有“结构严谨、平仄有秩”的特点。

田径 1田径运动的定义田径运动是各项运动的基础。他能全面地,有效地发展人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对其他各项运动技术的发展和成绩的提高都有很好的作用。 2 田径运动的分类田径运动可分为在走,跑,跳跃,投掷和全能五部分。 3 田径运动是如何演变和产生的原始人类是第一位的社会活动就是生产劳动力,劳动创造了人类。体育作为社会活动的一部分,也起源于劳动。采集和渔猎是原始人类赖以生存的最主要的劳动形式,他们要走,跑很远的距离,跨越各种障碍沟壕,采集植物果实;他们要准确的投掷长矛,捕鱼猎兽。原始人类在劳动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赛跑,跳跃,投掷等劳动技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工具的不断改进,原始人类传授赛跑,跳跃,投掷等劳动技能不再是直接为劳动服务,而是提高劳动过程所必须的各种身体素质(跑的更快,跳的更高更远,投的更远更准等),间接为劳动服务。这些劳动技能作为原始社会最早的身体练习,逐步成为显示个人体能的竞技运动,体育应运而生。 4 什么是径赛?什么是田赛?径赛是指在跑道上进行的短跑,中长跑,跨栏跑,障碍跑,接力跑,定时跑以及竞走等不同距离,不同形式的项目。 以时间计算成绩的竞走和跑的项目。 田赛是指在跑道所围绕的中央或邻近场地上进行的跳跃和投掷项目。 以高度和远度计算成绩的跳跃和投掷的项目。 5什么是田径运动的特点和意义 一,田径是世界体育运动中全面展示人类体能的项目 二,田径是世界第一体育运动大项 三,田径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体育运动项目 四,田径是奥铃匹克运动最重要的项目 五,田径在奥铃匹克体育项目中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六,田径是奥运会设置金牌最多的体育运动项目 七,田径是衡量一个国家体育运动水平的重要标志 八,田径是体育运动的基础 6 为什么说田径运动是各项体育运动的基础 通过田径运动训练可以有效地发展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短跑练习可以提高速度,长跑练习可以发展耐力,跳跃练习可以发展弹跳力,投掷练习可以发展肌体的力量。实践证明,如果有了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就能更好地掌握技术,战术,提高运动水平。身体素质发展的水平越高,越有利于发挥技战术。 7 为什么说得田径者得天下 因为田径是奥运会设置金牌最多的体育运动项目,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体育运动水平的重要标志。田径运动水平与一个国家的竞技体育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 8 田径运动的可普及性具体表现在哪几项 一,机动灵活,安全可靠。二,简单易行 9 为什么说田径运动简单易行 田径运动的许多技术动作源于人类的基本运动方式,简单易学,例如走跑项目的技术动作,任何人都不需要经过特殊的学习就可以掌握。田径运动的练习场地,器材也非常简单,练习时也可以因陋就简,就地取材。 10 阐述一下自己对田径项目的认识 田径运动时增强人民体质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各项运动的基础。田径运动的项目较多,锻炼形式多样。练习时不易受到性别,人数,时间和季节等条件的限制,便于广泛开展。 11 田径运动技术的概念是什么 田径运动技术是人们在田径运动实践中,合理地运用和发挥自身的机体能力,有效地完成跑得快,跳得远,跳得高,掷得远的动作的方法。 12 为什么要学习田径运动的原理 学习田径运动技术原理的目的,是运用田径技术中具有普遍性的基本规律,指导田径运动教学和训练的实践。因为掌握技术的过程,不仅是身体灵敏,协调,控制能力和神经系统的发展与锻炼过程,而且合理,完善的技术还能给人以运动

初中生物被子植物的起源 被子植物是现代植物中占绝对优势的植物类群,目前已知有300—400科,20—30万种,这在数量上远远超过所有其他植物类群种数之和。被子植物的起源问题被达尔文称为“讨厌之迷”,已经被研究、争论了一个多世纪。与之有关的假说、理论层出不穷。 近30年以来,相关的研究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许多涉及被子植物起源的讨论和假说受到学术界较广泛的注意和认可。这主要应归功于古植物学的研究进展和基于形态学资料、分子生物学数据及两者结合的分之系统学的贡献。 被子植物的起源问题主要有3个方面:(1)被子植物的祖先类群;(2)被子植物的起源时间;(3)被子植物的起源地点。本文就从这3方面对被子植物的起源问题的研究现状作一简要的介绍。 1. 被子植物的祖先类群 这是有关被子植物起源的核心问题,也是争议最多的问题。在探究此问题之前,首先要清楚被子植物是否单系类群及其内各大类群之间的关系。 被子植物各类群之间形态学、生态学等方面的差异很大,许多学者都认为它不可能是单系类群。然而,由于被子植物的许多共性,绝大多数的学者都认为被子植物属于单系类群。分支系统学的分析结果可以对某一类群是否为单系类群进行自检。大量关于种子植物的分支系统学分析(尤其是基于分子数据的分析)的结果已经使得人民广泛的接受了被子植物是单系类群的观点。 关于被子植物的原始类群及其祖先的讨论,可分为三个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关于被子植物的起源问题主要体现在“假花说”与“真花说”的对立。假花说认为,被子植物的花是从单性的裸子植物的繁殖器官演化而来的,因此现生被子植物中具小型的、简单的、单性的风媒花的类群,即柔荑花序类,是原始类群。真花说认为,被子植物的花是从类似于裸子植物的本内苏铁目(Bennettitales, 已经绝灭的化石类群)的一个不分支的、两性的、其上螺旋状排列着胚珠和花粉器官的孢子叶球演化而来的,因此现生被子植物中具有较大型的、两性的、多离省心皮和雄蕊的、虫媒花的木兰科及其近缘的科是原始类群。由于化石资料的不断积累以及分支系统学的分析结果不断报道,现今真花说已被广泛用于几大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关于被子植物祖先类群的讨论,也由于真花说的广泛认可而得到了较为统一的认识,即被子植物最直接的姐妹群是买麻藤目,而买麻藤目以及被子植物共同构成了本内苏铁目和五柱木(Pentoxylon,已绝灭的化石类群)的姐妹群。继续追溯下去,则种子厥的开通尼亚目(Caytoniales)可能是本内苏铁目加五柱木加买麻藤目加被子植物的共同的姐妹群。 继续“真花说”与“假花说”的争论之后的是木本木兰说和古草本说的对立。木本木兰说直接源于真花说,认为的被子植物是一种木质的灌木或小乔木,具多心皮的花,舟形的、具覆盖层的、瘤状纹饰的花粉,因此木本木兰类(magnoliids)中的木兰目(Magnoliales,包括

田径运动的发展趋势 田径运动是战略性奥运会项目,是奥运会中金牌分布虽多的项目,得田径者得天下,已成为各竞技体育强国的共识。现代田径运动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也已经向竞赛更加商业化、运动员更加职业化、训练更加系统化、科学化、恢复手段的更加科学化、运动器材更加科技化方向发展。 1外籍教练的参与机制 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田径队就在推行“ 请进来,走出去” 的发展战略,与国外高水平教练员和运动员沟通交流,是中国田径成长的重要方式。由于田径是倚重个人能力的项目,运动员与教练之间的默契对于出成绩很重要,所以外教在队中的角色更倾向于建议者,而非决策者。“借鉴”才是中国田径“ 请进来,走出去”的战略目的,通过与外教的交流获得更多的训练手段和更先进的训练理念,再根据运动员本身的特点挑选适合的来使用,而不是一股脑儿地全盘接受。 在训练创新方面,更新训练理念,鼓励重点项目运用新的思维理念,加大以赛带练的比重和“ 走出去,请进来” 的步伐。重点项目,如男女竞走,女子投掷项目,平时多参加国际高水平系列赛事,以赛代练,达到预期的效果。此外,男女跳跃、接力等次重点项目也应该不断深挖潜力,伴随着重点项目的发展带动形成全面发展,促进整个竞技实力的提高。尽管很多运动员的成绩都有所提高,但是队伍还是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和困难。首先在一些有实力冲击奖牌的项目上中国运动员成绩并不稳定;二是多数年轻运动员缺乏大赛经验、自信心不足,心理状态不稳可能会影响成绩的正常发挥;三是优势项目中大多存在实力非常强的对手,竞争难度大;另外中国队的优势项目往往只是单纯依靠一名选手,缺乏整体优势。2运动员更加职业化.训练更加系统化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田径运动也开始向商业化、职业化转变.越来越多的运动员已将从事田径运动和比赛变为自己的“职业”。因为他们只需通过训练比赛就可以挣到足够的生活费用,特别是高水平的优秀选手,依靠奖金(水平奖及破纪录奖等)、广告费、出场费等就已经十分富有。这就能够解除其后顾之忧,可专心致志地投入到训练和比赛中,从而大大提高了训练的连续性、系统性及训练的效果。面对这种形势,国际田联对运动员参赛资格方面也相对的放宽了限制。使职业田径运动员的人数大大增加.这对田径运动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3科学的营养与恢复 随着现代田径运动的发展。反兴奋剂的力度和措施会进一步加强。世界各体育强国都在探索积极有效地药物恢复手段。这也说明恢复是成功的重要因素。目前,很多优秀的运动员,一方面。通过肌肉按摩、牵拉、桑拿浴等加快其体内代谢物质的消除过程,解除局部肌肉的痉挛和僵硬,使多次收缩后的肌肉充分放松;另一方面,通过营养膳食以及有针对性的营养补剂快速补充体内营养物质的消耗。增加肌肉ATP、ADP、CP以及糖元储备量的加速恢复过程,从而使其保持良好的训练和比赛状态。现代营养学证明合理的营养对于运动员的机能状态、体力、运动能力、运动后的体力恢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运动员的营养状况差,运动能力会很快下降,也就难以接收大强度、大运动量的系统训练。如果营养过剩。也会导致运动员体重的不当增长,影响运动成绩。因此,合理的营养是保证正常训练的基本条件,也是训练后恢复的主要因素。如速度型运动员需要营养的全面与平衡;力量型运动员需要优质蛋白食物;耐力型运动员需要充分的糖、水、无机盐和维生素:混合型运动员要根据项目的特点具体安排。运用医学的恢复手段如采用水疗、按摩、理疗、针灸、运功等;运用生物学恢复手段如根据人体的“生物钟”规律,安排每天的训练时间;运用心理恢复手段如采用自我暗示。放松训练等。总之,恢复过程所引起的机体反应过程是完整的训练过程,一次训练

现代田径运动训练发展的主要趋势 近代田径训练经历了自然发展阶段、新技术阶段、大运动量训练阶段和科学化训练等5个阶段。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田径运动训练的科学化进程也在加快。目前田径训练的主要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训练周期的变化;训练负荷的变化;强化专项训练;重视恢复的作用;运动员的职业化对训练系统性的促进作用;加强训练的科学化以及重视教练员的培训和提高。 目前世界优秀运动员训练周期的观念已全部更新,表现在:准备期训练时间缩短,一般是从10月至1月初,而在约3个月内一般准备期训练只占1/3~1/4,绝大部分时间用来进行专门准备训练,提高了专项训练的效果;室内比赛次数大大增加,目前国外室内赛季从1月中开始到3月下旬结束,优秀运动员参加十多场比赛,起到了调节训练,提高训练质量的强度的作用;增加了室内比赛向室外比赛的过渡期;室外比赛期大大延长;比赛与训练的关系得到更新,建立了比赛阶段是训练阶段继续的观念。 近年来训练负荷安排是以强度作为训练负荷的灵魂,即使在准备期训练中,仍有一定比例较大强度的训练,主要进行专项技术和速度、爆发力训练,与此同时,训练时间和负荷数量则相对减少,训练的针对性加强。 专项训练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专项练习将素质和技术结合起来,同时发展两方面的能力。优秀运动员的训练内容中,专项训练的练习比例越来越大,在比赛中表现出很强的专项能力。目前国外优秀运动员充分利用一切条件加速恢复过程,充分利用各种因素,包括物理学因素、营养学因素和环境因素。近年来运动员向职业化转变使得训练的连续性、系统性得到加强,提高了训练效果。目前许多世界优秀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科学技术手段,利用电脑和各种科学仪器测试运动员的技能状态和素质水平,利用高速摄影、录象分析技术动作,使得训练的针对性、目的性加强,向科学化和定量化方向发展。 2.4最大负荷与最大速度相结合的力量练习是发展爆发力的最佳组合 大负荷力量训练虽然优于中小负荷和徒手练习的效果,但并不是意味着采用大负荷就能很好地发展爆发力。因为大负荷力量练习本身不能在练习中产生快的动作速度,不宜建立快速的发力动作定型。长期单纯的大负荷练习不仅不能提高爆发力,相反还会影响发力速度,造成慢的发力定型。如何才能使人体肌肉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肌力贮备,从而以最高的动力——阻力比值去获得最快的动作速度呢?实验结果表明:只有最大负荷练习与最快速度相结合的练习方法才能满足以上要求。在一组最大负荷力量练习后,紧接着进行一至几次轻负荷最快速度练习,再进行几次快速徒手练习。会使人体产生一种非常轻快的感觉.并在轻负荷练习中获得比一般只做徒手练习快得多的动作速度,我们称此速度为“超快速度”。根据爆发力的生理机制,“最大负荷+最快速度”的爆发力组合练习会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最佳效果.最大力量练习的主要作用是,刺激运动中枢神经最佳的兴奋状态,接通所有必要的运动神经通路,动员尽可能多的肌纤维工作,使人体具备爆发力的强大“势能”。紧接其后的轻负荷快速度运动,是将前者动员起来的“神经和肌肉势能”转变成爆发用力的动能,再用几次快速徒手练习,本因动员起来的“神经和肌肉势能”变成了势不可当的爆发用力的动能。这是任何单一练习都不能达到的效果,我们认为:最大负荷和轻负荷快速练习、再加快速徒手

田径运动会知识 田径运动是田赛和径赛的合称。它是一种结合了速度与能力,力量与技巧的综合性体育运动。“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运动精神在很多方面都能够通过田径运动得到集中体现。 田赛主要指跑道内部进行的,像跳高、跳远、标枪之类的比赛项目;径赛主要指在跑道上完成的赛跑项目。它是人类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起源发展 据记载,最早的田径比赛,是公元前776年在希腊奥林匹克村举行的第一届古代奥运会上进行的,项目只有一个——短距离赛跑,跑道为一条直道,长192.27米。到公元前708年的第10届奥运会上,才正式列入了跳远、铁饼、标枪等田赛项目。当时只准男子参加,女子连观看也不行,违者处以死刑。 1894年,在英国举行了最早的现代田径运动国际比赛,比赛共分9个项目。真正的大型国际比赛是1896年开始举行的现代奥运会。它沿用古代奥运会每隔4年举行一次的制度,每届奥运会上,田径运动都是主要的比赛项目之一。从1928年第9届奥运会起,才增设了女子田径项目,此后,女子便参加了田径项目的比赛。 田径运动是人类长期社会实践发展起来的,包括男女竞走、跑跃、投掷四十多个单项,以及由跑跳、跳跃、投掷部分项目组成的全能运动。以时间计算成绩的竞走和跑的项目,叫"径赛"。以高度和远度计算成绩的跳跃、投掷项目叫"田赛",田径运动是径赛,田赛和全能比赛的全称。

运动分类 短距离跑,简称短跑。跑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基本能力,自古以来就是一种比赛形式,几乎每个国家的文献中都有描述。据史料记载,短跑是公元前776年古希腊奥运会唯一的竞技项目。现代奥运会比赛项目男、女均为100米跑、200米跑和400米跑,其中男子项目1896年列入,女子100米跑和200米跑1928年列入,400米跑1964年列入。 中距离跑,简称中跑。奥运会比赛项目男、女均为800米跑和1500米跑,其中男子项目1896年列入;女子800米跑1938年列入,1500米跑1972年列入。 长距离跑,简称长跑。奥运会比赛项目男、女均为5000米跑和10000米跑。男子项目1912年列入;女子5000米跑1996年列入,10000米跑1988年列入。 跨栏跑起源于英国。由牧羊人跨越羊圈栅栏的游戏演变而来。奥运会比赛项目分男子110米跨栏跑、400米跨栏跑;女子100米跨栏跑、400米跨栏跑。 马拉松,1896年首届奥运会后,马拉松赛在世界各地广泛举行,美国从1897年起举行波士顿马拉松赛,至2000年已举办了104届,成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马拉松赛。马拉松在公路上举行,可采用起、终点在同一地点的往返路线或起、终点不在同一地点的单程路线。比赛时,沿途必须摆放标有已跑距离的公里牌,并要每隔5公里设一个饮料站提供饮料,两个饮料站之间设一个用水站,提供饮水或用水。赛前需经身体健康检查,合格者方可报名参加比赛。因比赛路线、条件差异较大,故国际田联不设世界纪录,只公布世界最好成绩。

科目:中国古代史历教0901班028 欧敏 唐朝的茶文化 中国有句俗话:“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占据的地位是比较重的。茶,本来只是一种饮品,它又是如何演变成一种文化的呢?要透彻这种文化的内涵,就要先从茶的历史说起了。 茶文化的历史: 相传茶叶是神农发现的,《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虽然没有经过考证,但有一点是明确的,茶的历史,几乎与中国的历史一样漫长。早在原始社会,茶叶就已经已经作为可交换的物品进行流通,而在西夏时期,茶已经作为贡品走进了帝王雅室。到了战国时期,茶叶的生产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相应的文字记载也开始出现,在《诗经》之中就有一章专门记载茶。汉代,随着佛教地位的大幅度提升,茶叶作为“坐禅”的专用饮品茶,“荡昏寐”,“净尘心”有助于修行的饮料,而且是用以标榜俭朴的所谓“素业”,其地位也得到相应的提高。五代十国基本发展到了全民喝茶的状态,这为茶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茶 ,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 ,中国的茶文化有“兴于唐 ,盛于宋”的说法。 唐代以前 ,我国的茶叶生产发展缓慢 ,茶叶只是传统农业的附庸而已。唐代中叶以后 ,随着茶叶生产和贸易的空前发展 ,在茶叶文化和饮茶习俗上有了不少发 展 ,并在宋代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我国茶叶的种植在东晋完成了西南向东南的重心转移 ,到了唐代全国植茶区域已遍及 4 3个州郡 ,分为山南、淮南、浙西、剑南、浙东……等八大茶区。由于种植业的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制茶工艺的革新 ,由于制茶业的发展 ,使得唐代的饮茶习俗相当普遍 唐朝茶文化兴盛的原因: 我国茶业为什么到唐代一下就兴盛起来呢?学术界有不少分析,如台湾朱重圣先生就归结为这样几个原因:①交通发达,运销便捷;②陆羽《茶经》,直接鼓吹③僧道生活,间接刺激 这也代表大陆一部份学者的看法。这三点,特别是交通条件,无疑都是唐代茶业蓬勃兴起的重要原因。不过,我们强调交通或把交通条件放在首位,并不是说其作用和影响,就比陆羽倡导和僧道生活的影响更大。事实上唐代茶业的勃兴,是诸多条件的综合因素造成的。 在我国的唐朝时期,疆域广阔,注重对外交往。长安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国茶文化正是在这种大气候下形成的。茶文化的形成还与当时佛教的发展,科举制度,诗风大盛,贡茶的兴起,禁酒有关。唐朝陆羽自成一套的茶学、茶艺、茶道思想,及其所著《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茶经》非仅述茶,而是把诸家精华及诗人的气质和艺术思想渗透其中,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理论基础。陆羽所著的《茶经》,称得上是世界上第一部茶业专著,是唐代及其以前有关茶的历史总结,是中国

田径项目的起源 径赛项目的起源 竞走,起源于英国。19世纪初,英国出现步行比赛活动。1866年英国业余体育俱乐部举行首次竞走冠军赛,距离为7英里。 短距离跑(简称短跑),起源于欧洲,最早的正式比赛是在1850年的牛津大学运动会上,当时设有100码、330码、440码跑项目。19世纪末赛跑距离由码制改为米制。 中距离跑(简称中跑),最初的项目是880码跑和1英里跑,从19世纪中叶开始,被800米跑和1500米跑项目所替代。 长距离跑(简称长跑),最初项目为3英里跑、6英里跑,从19世纪中叶开始,被5000米跑和10000米跑替代。 跨栏跑,起源于英国。由牧羊人跨越羊圈栅栏的游戏演变而来。最早的栏架是埋在地面上的木支架或栅栏;1900年出现可移动的倒T字形栏架。1935年有人将T形栏架改成L形栏架,L形栏架支脚面向运动员,稍受推力即可向前翻倒,减轻了运动员过栏时的恐惧心理。 接力跑,是田径运动中唯一的集体项目。以队为单位,每队4人,每人跑相同距离。其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的认为源于古代奥运会祭祀仪式中的火炬传递,有的认为与非洲盛行的“搬运木料”或“搬运水坛”游戏有关,也有的认为是从传递信件的邮驿演变而来。

障碍跑,于19世纪在英国兴起。最初在野外进行,跨越的障碍是树枝、河沟。各障碍间的距离长短不一。19世纪中叶开始在跑道上进行,但其距离不统一,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短的440码,长的可达3英里。马拉松,原为希腊的一个地名。公元前490年,希腊军队在马拉松平原击退波斯军队的入侵。传令兵菲迪皮德斯从马拉松镇跑到雅典城,在报告胜利的消息后,因体力衰竭倒地而亡。1896年首届奥运会上设立了马拉松长跑项目,其长度为马拉松镇至雅典城的距离。女子马拉松开展较晚,1984年首次被列入第23届奥运会。 田赛项目的起源 跳跃项目的起源和沿革 跳远,起源于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第1届现代奥运会上就设置了男子跳远项目。腾空动作从蹲踞式发展到挺身式、走步式。 三级跳远,最初起源于爱尔兰。当时的跳法是两次单足跳加一次跳跃的形式,现在的跳法是19世纪后期从英国发展起来的。 跳高,具有100多年的历史,其技术动作出现过5次重大演变,即:跨越式、剪式、滚式、俯卧式和背越式。 撑竿跳高,其发展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经过了木质竿、竹竿、金属竿和玻璃纤维竿几个历史时期。 投掷项目的起源和沿革

对唐代筝发展的初步认识(上篇) ——来源、形制 古筝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乐器之一,其在中国古代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古筝的演奏方式在对前朝音乐的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之上得到了升华,并在唐朝被赋予了新的含义。这篇论文将会对唐朝古筝的发展线索进行简单的论述与解析。 “真秦之声”是为筝也,汉魏六朝筝之盛世,古筝作为雅俗共赏之乐在唐朝这个经济政治文化高度发展的时代出现了另一个顶峰时期。 一、来源 无论是“筝源瑟说”、“筝源筑说”还是名人造筝说,这些都已无法具体的判断清晰,但从目前所见的各类史料来看,筝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据秦国政治家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记载:“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这是至今见到的关于筝的最早记录。此外,《旧唐书》中也有关于先秦筝的记载,《旧唐书卷二十九·至第九·音乐二》1074-1709页记载“筝,本秦声也。相传云蒙恬所造,非也。制与瑟同而弦少。案京房造五声准,如瑟,十三弦。此乃筝也。”(《隋唐五代音乐史料》) 二、形制 (一)先秦 《风俗通义》卷六《筝》中引说:“筝,觐按《礼·乐记》:‘筝,五线。筑身也’”,且《说文解字》对筑的解释是:“筑:竹曲五弦之乐也。以竹曲不可通”,后来曾出土过汉代的五弦筝。从上述记载中不难看出早期筝为五弦、竹制,由此不难推断出,从筝出现一直到汉魏六朝期间,五弦筝在这悠长的岁月中得以使用。 先秦对筝的称呼也不尽相同,如银筝,“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全唐诗乐舞资料》),琴筝,“汝不闻,琴筝声最苦,五色缠弦十三柱。”(《全唐诗乐舞资料》)等等。 (二)汉魏六朝 随着音乐的发展以及人欣赏上要求的提高,筝这件乐器本身也要进行完善筝材质由竹制变为木制,弦制从五增加到了十二,筝的音响效果得到了丰富。在增加过程中究竟是先有十二弦还是先有十三线还众说纷纭。焦文彬先生在阐述时有这样一个结论:筝是一个由五弦到十二弦再到十三弦的发展演变过程,十三弦筝的出现大约在公元前一世纪汉元帝年

趣味田径: 蜗牛赛跑:第五届国际蜗牛“赛跑”锦标赛曾在西班牙举行。200多只蜗牛来自世界各国,参加了这次比赛。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选手获得奖牌。葡萄牙的蜗牛获得“高山奖”,他用5分钟爬了2.8英尺的斜坡。至于西班牙的蜗牛取得“快速奖",他用了6分钟爬了4.8英尺。西班牙的“彼彼”获得冠军,他在一小时跑完15米,而法国的蜗牛获得亚军,他只比“彼彼”落后了25厘米。 田径运动的起源与发展:田径运动是人类长期社会实践发展起来的,包括男女竟走、跑跃、投掷四十多个单项,以及由跑跳、跳跃、投掷部分项目组成的全能运动。以时间计算成绩的竟走和跑的项目,叫"径赛"。以高度和远度计算成]绩的跳跃、投掷项目叫"田赛",田径运动是径赛,田赛和全能比赛的全称。 远在上古时代,人们为了获得生活资料,在和大自然及禽兽的斗争中,不得不走或跑相当的距离,跳过各种障碍,投掷石块和使用各种捕猎工具。在劳动中不断的重复这些动作,便形成了走、跑、跳跃和投掷的各种技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有意识地把走、跑、跳跃、投掷作为练习和比赛形式。 公元前776年,在古希腊奥林匹克村举行了第一届古奥运会,从那时起,田径运动为正式比赛项目之一。1894年,在法国巴黎成立了现代奥运会组织。1896年在希腊举行了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在这届奥运会上田径的走、跑、跳跃、投掷的上些项目,被列为大会的主要项目。至今已举行的各届奥运会上,田径运动都是主要比赛项目之一。1990年在巴黎的第二届奥运会上,才有女子参加,参加的女运动员只有六名。 四年一届的奥运会是促使田径运动成绩不断提高和改进训练方法的动力。许多优秀的田径运动员经过刻苦训练、他们的先进技术和训练方法通过奥运会又推广于世界各地。如:第二届和奥运会推广了跨栏跑和剪式跳高技术。采用大运动是训练的捷克选手拉脱培克,在第十五届奥运会上取得5000、10000米和马拉松三项冠军后,变速跑的方法立即推广于世界各地。1960年第十七届罗马奥运会上采用马拉松式训练法的新西兰运动员斯奈尔、马吉等在800米、5000米、10000米上取得好成绩后,新西兰的马拉松训练法又得以推广。在1968年的墨西哥奥运会上,美国运动员福斯贝里采用背跃式跳高取得冠军后,在世界各地仅2--3年时间里便取代了俯跳卧式跳高技术。诸如此类事例在历届奥运会中不胜枚举,它对田径运动的技术和训练方法起到了推陈出新的作用,促使了全世界的田径运动的不断发展。 生理学家和有经验的教练员们曾预言在田径运动成绩的最高界限,但过去和这些预言,一个个都被运动员的实践所冲破,历史奥运会中都出现了可观的被纪录的项目数,这说明田径运动成绩永无顶峰,这也是田径项目受人喜欢之所在。 田径运动在我国的发展是经外国传教士于本世纪初带入的,当时只在教会创办的学校之间开展后来,才逐渐扩展到各级国立、私立学校。 新中国成立后,田径运动得到迅速普及,技术水平提高很快。1953年起,几乎每年都举行规模较大的全国性的田径运动会,在群众性体育运动广泛开展的基础上,我国田径技术水平和成绩缩短了国际间的差距。1956年,好跳高运动员郑凤荣以1。77米打破了当时1。76米的世界纪录。六十年代有10个项目。进入了世界前10名。1983年,在上海举行的第五届全会上朱健华以2。38米创造了他自己保持的2。37米的世界纪录。同年,徐永久以45'13'4的成绩创女子竟走世界纪录,成为我国第一个在世界比赛中获得冠军的田径运动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