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lab蚁群算法代码

matlab蚁群算法代码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MATLAB蚁群算法代码示例,其中使用了一个二维网格作为蚂蚁的住所,并在网格上放置了一些随机的节点作为蚂蚁的出发和目的地,每个蚂蚁沿着最短路径搜索路径从一个节点到另一个节点。

```matlab

% 定义蚂蚁的参数

num_nodes = 10; % 网格节点数

num_tasks = 100; % 任务数

num_neighbors = 50; % 蚂蚁之间的连接数

% 随机放置节点

nodes = randi(num_nodes, num_nodes);

% 创建蚂蚁的基本队列

蚂蚁_queue = queue();

% 定义蚂蚁的基本策略

def_蚂蚁_策略 = {

[set_task(i, j, k)]= {1},

[set_neighbor(i, j, k)]= {2},

[set_task(i, j, k)]= {3},

};

% 更新蚂蚁的状态

def_蚂蚁_update = {

for i = 1:num_tasks

for j = 1:num_neighbors

if get(蚂蚁_queue, -1, 1) == num_tasks

get(蚂蚁_queue, -1, 1) = set_task(i, j, k);

set(蚂蚁_queue, -1, 1) = set_neighbor(i, j, k); end

end

end

};

% 定义蚂蚁的搜索函数

function 蚂蚁_function(i, j, k, task, target) % 计算当前蚂蚁的最短路径

path = [zeros(1, num_neighbors); 1];

path(end+1, -1) = target;

path(end, num_nodes) = 1;

path = path./zeros(1, num_neighbors);

% 搜索蚂蚁的下一个节点

for j = 1:num_neighbors

if get(蚂蚁_queue, -1, j) == task

if get(蚂蚁_queue, -1, j) == target

蚂蚁_function(i, j, k, task, target)

end

end

% 计算蚂蚁的当前路径

path_function = path(1:end-1, 1:end-1);

end

% 启动蚂蚁搜索

蚂蚁_start(蚂蚁_queue);

% 计算蚂蚁的最短路径

function path_function = get_shortest_path(path_var) % 计算每个节点到目标节点的最短路径

path_var = path_function;

% 计算每个节点到每个邻居节点的最短路径

for k = 1:num_neighbors

path_var = cellfun(@(i,j) get(path_var, i, j, k), path_var);

end

% 返回所有节点的最短路径

return path_var;

```

这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进行修改和优化。

蚁群算法

蚁群算法报告及代码 一、狼群算法 狼群算法是基于狼群群体智能,模拟狼群捕食行为及其猎物分配方式,抽象出游走、召唤、围攻3种智能行为以及“胜者为王”的头狼产生规则和“强者生存”的狼群更新机制,提出一种新的群体智能算法。 算法采用基于人工狼主体的自下而上的设计方法和基 于职责分工的协作式搜索路径结构。如图1所示,通过狼群个体对猎物气味、环境信息的探知、人工狼相互间信息的共享和交互以及人工狼基于自身职责的个体行为决策最终实现了狼群捕猎的全过程。 二、布谷鸟算法 布谷鸟算法 布谷鸟搜索算法,也叫杜鹃搜索,是一种新兴启发算法CS 算法,通过模拟某些种属布谷鸟的寄生育雏来有效地求解最优化问题的算法.同时,CS 也采用相关的Levy 飞行搜索机制 蚁群算法介绍及其源代码。 具有的优点:全局搜索能力强、选用参数少、搜索路径优、多目标问题求解能力强,以及很好的通用性、鲁棒性。 应用领域:项目调度、工程优化问题、求解置换流水车间调度和计算智能 三、差分算法 差分算法主要用于求解连续变量的全局优化问题,其主要工作步骤与其他进化算法基本一致,主要包括变异、交叉、选择三种操作。 算法的基本思想是从某一随机产生的初始群体开始,利用从种群中随机选取的两个个体

的差向量作为第三个个体的随机变化源,将差向量加权后按照一定的规则与第三个个体求和而产生变异个体,该操作称为变异。然后,变异个体与某个预先决定的目标个体进行参数混合,生成试验个体,这一过程称之为交叉。如果试验个体的适应度值优于目标个体的适应度值,则在下一代中试验个体取代目标个体,否则目标个体仍保存下来,该操作称为选择。在每一代的进化过程中,每一个体矢量作为目标个体一次,算法通过不断地迭代计算,保留优良个体,淘汰劣质个体,引导搜索过程向全局最优解逼近。 四、免疫算法 免疫算法是一种具有生成+检测的迭代过程的搜索算法。从理论上分析,迭代过程中,在保留上一代最佳个体的前提下,遗传算法是全局收敛的。 五、人工蜂群算法 人工蜂群算法是模仿蜜蜂行为提出的一种优化方法,是集群智能思想的一个具体应用,它的主要特点是不需要了解问题的特殊信息,只需要对问题进行优劣的比较,通过各人工蜂个体的局部寻优行为,最终在群体中使全局最优值突现出来,有着较快的收敛速度。为了解决多变量函数优化问题,科学家提出了人工蜂群算法ABC模型。 六、万有引力算法 万有引力算法是一种基于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的种群优化算法。该算法通过种群的粒子位置移动来寻找最优解,即随着算法的循环,粒子靠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在搜索空间内不断运动,当粒子移动到最优位置时,最优解便找到了。 GSA即引力搜索算法,是一种优化算法的基础上的重力和质量相互作用的算法。GSA 的机制是基于宇宙万有引力定律中两个质量的相互作用。 七、萤火虫算法 萤火虫算法源于模拟自然界萤火虫在晚上的群聚活动的自然现象而提出的,在萤火虫的群聚活动中,每只萤火虫通过散发荧光素与同伴进行寻觅食物以及求偶等信息交流。一般来说,荧光素越亮的萤火虫其号召力也就越强,最终会出现很多萤火虫聚集在一些荧光素较亮的萤火虫周围。人工萤火虫算法就是根据这种现象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的仿生群智能优化算法。在人工萤火虫群优化算法中,每只萤火虫被视为解空间的一个解,萤火虫种群作为初始解随机的分布在搜索空间中,然后根据自然界萤火虫的移动方式进行解空间中每只萤火虫的移动。通过每一代的移动,最终使的萤火虫聚集到较好的萤火虫周围,也即是找到多个极值

蚁群算法路径优化matlab代码

蚁群算法路径优化matlab代码 标题:蚁群算法路径优化 MATLAB 代码 正文: 蚁群算法是一种基于模拟蚂蚁搜索食物路径的优化算法,常用于求解复杂问题。在路径优化问题中,蚂蚁需要从起点移动到终点,通过探索周围区域来寻找最短路径。MATLAB 是一个常用的数值计算软件,可以用来实现蚁群算法的路径优化。 下面是一个基本的 MATLAB 代码示例,用于实现蚁群算法的路径优化: ```matlab % 定义参数 num_ants = 100; % 蚂蚁数量 num_steps = 100; % 路径优化步数 search_radius = 2; % 搜索半径 max_iterations = 1000; % 最大迭代次数 % 随机生成起点和终点的位置坐标 start_pos = [randi(100), randi(100)]; end_pos = [75, 75]; % 初始化蚂蚁群体的位置和方向 ants_pos = zeros(num_ants, 2); ants_dir = zeros(num_ants, 2); for i = 1:num_ants

ants_pos(i, :) = start_pos + randn(2) * search_radius; ants_dir(i, :) = randomvec(2); end % 初始化蚂蚁群体的速度 ants_vel = zeros(num_ants, 2); for i = 1:num_ants ants_vel(i, :) = -0.1 * ants_pos(i, :) + 0.5 * ants_dir(i, :); end % 初始时蚂蚁群体向终点移动 for i = 1:num_ants ans_pos = end_pos; ans_vel = ants_vel; for j = 1:num_steps % 更新位置和速度 ans_pos(i) = ans_pos(i) + ans_vel(i); ants_vel(i, :) = ones(1, num_steps) * (-0.1 * ans_pos(i) + 0.5 * ans_dir(i, :)); end % 更新方向 ants_dir(i, :) = ans_dir(i, :) - ans_vel(i) * 3; end

蚁群算法matlab代码讲解

蚁群算法matlab代码讲解 蚁群算法(Ant Colony Algorithm)是模拟蚁群觅食行为而提出的一种优化算法。它以蚁群觅食的方式来解决优化问题,比如旅行商问题、图着色问题等。该算法模拟了蚂蚁在寻找食物时的行为,通过信息素的正反馈和启发式搜索来实现问题的最优解。 在蚁群算法中,首先需要初始化一组蚂蚁和问题的解空间。每只蚂蚁沿着路径移动,通过信息素和启发式规则来选择下一步的移动方向。当蚂蚁到达目标位置后,会根据路径的长度来更新信息素。 下面是一个用MATLAB实现蚁群算法的示例代码: ```matlab % 参数设置 num_ants = 50; % 蚂蚁数量 num_iterations = 100; % 迭代次数 alpha = 1; % 信息素重要程度因子 beta = 5; % 启发式因子 rho = 0.1; % 信息素蒸发率 Q = 1; % 信息素增加强度因子 pheromone = ones(num_cities, num_cities); % 初始化信息素矩阵

% 初始化蚂蚁位置和路径 ants = zeros(num_ants, num_cities); for i = 1:num_ants ants(i, 1) = randi([1, num_cities]); end % 迭代计算 for iter = 1:num_iterations % 更新每只蚂蚁的路径 for i = 1:num_ants for j = 2:num_cities % 根据信息素和启发式规则选择下一步移动方向 next_city = choose_next_city(pheromone, ants(i, j-1), beta); ants(i, j) = next_city; end end % 计算每只蚂蚁的路径长度 path_lengths = zeros(num_ants, 1); for i = 1:num_ants

matlab-蚁群算法-机器人路径优化问题

matlab-蚁群算法-机器人路径优化问题 4.1问题描述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是机器人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要求机器人 依据某个或某些优化原则(如最小能量消耗,最短行走路线,最短行走时 间等),在其工作空间中找到一条从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能避开障碍物 的最优路径。机器人路径规划问题可以建模为一个有约束的优化问题,都 要完成路径规划、定位和避障等任务。 4.2算法理论 蚁群算法(AntColonyAlgorithm,ACA),最初是由意大利学者DorigoM.博士于1991年首次提出,其本质是一个复杂的智能系统,且具 有较强的鲁棒性,优良的分布式计算机制等优点。该算法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被广大的科学研究人员应用于各种问题的研究,如旅行商问题,二 次规划问题,生产调度问题等。但是算法本身性能的评价等算法理论研究 方面进展较慢。 Dorigo提出了精英蚁群模型(EAS),在这一模型中信息素更新按照 得到当前最优解的蚂蚁所构造的解来进行,但这样的策略往往使进化变得 缓慢,并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次年Dorigo博士在文献[30]中给出改进 模型(ACS),文中 改进了转移概率模型,并且应用了全局搜索与局部搜索策略,来得进 行深度搜索。Stützle与Hoo给出了最大-最小蚂蚁系统(MA某-MINAS),所谓最大-最小即是为信息素设定上限与下限,设定上限避免搜索陷入局 部最优,设定下限鼓励深度搜索。

蚂蚁作为一个生物个体其自身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比如蚂蚁个体是 没有视觉的,蚂蚁自身体积又是那么渺小,但是由这些能力有限的蚂蚁组 成的蚁群却可以做出超越个体蚂蚁能力的超常行为。蚂蚁没有视觉却可以 寻觅食物,蚂蚁体积渺小而蚁群却可以搬运比它们个体大十倍甚至百倍的 昆虫。这些都说明蚂蚁群体内部的某种机制使得它们具有了群体智能,可 以做到蚂蚁个体无法实现的事情。经过生物学家的长时间观察发现,蚂蚁 是通过分泌于空间中的信息素进行信息交流,进而实现群体行为的。 下面简要介绍蚁群通过信息素的交流找到最短路径的简化实例。如图 2-1所示,AE之间有 两条路ABCDE与ABHDE,其中AB,DE,HD,HB的长度为1,BC,CD 长度为0.5,并且,假设路上信息素浓度为0,且各个蚂蚁行进速度相同,单位时间所走的长度为1,每个单位时间内在走过路径上留下的信息素的 量也相同。当t=0时,从A点,E点同时各有30只蚂蚁从该点出发。当 t=1,从A点出发的蚂蚁走到B点时,由于两条路BH与BC上的信息素浓 度相同,所以蚂蚁以相同的概率选择BH与BC,这样就有15只蚂蚁选择 走BH,有15只蚂蚁选择走BC。同样的从E点出发的蚂蚁走到D点,分别 有15只蚂蚁选择DH和DC。当t=2时,选择BC与DC的蚂蚁分别走过了BCD和DCB,而选择BH与DH的蚂蚁都走到了H点。所有的蚂蚁都在所走 过的路上留下了相同浓度的信息素,那么路径BCD上的信息素的浓度是路 径BHD上信息素浓度的两倍,这样若再次有蚂蚁选择走BC和BH时,或选 择走DC与DH时,都会以较大的概率选择信息素浓度高的一边。这样的过 程反复进行下去,最短的路径上走过的蚂蚁较多,留下的信息素也越多, 蚁群这样就可以找到一条较短的路。这就是它们群体智能的体现。

19基于蚁群算法的QoS组播路由问题MATLAB源代码

基于蚁群算法的QoS组播路由问题MATLAB源代码 QoS组播路由是网络路由优化和计算智能领域研究的热点,这里的QoS约束包含常见的时延、时延抖动、带宽、丢包率,优化目标是组播树的费用最小化,该问题已被证明是NP完全问题,常规算法通常难以达到理想效果。蚁群算法凭借其独特的启发式规则和分布式特性,在QoS组播路由问题上取得成功应用。 %% --------------------------------------------------------------- clc clear close all %% ---------------------产生网络拓扑结构---------------------------- % GreenSim团队——专业级算法设计&代写程序 % 欢迎访问GreenSim团队主页→https://www.360docs.net/doc/e719030160.html,/greensim BorderLength=1000; %正方形区域的边长,单位:km NodeAmount=25; %网络节点的个数 Alpha=100000000; %网络特征参数,Alpha越大,短边相对长边的比例越大 Beta=200000000000; %网络特征参数,Beta越大,边的密度越大PlotIf=1; %是否画网络拓扑图,如果为1则画图,否则不画图 EdgeCostDUB=[5,5]; %链路费用的下界和上界EdgeBandWideDUB=[30,1000]; %链路带宽的下界和上界 VertexCostDUB=[3,3]; %节点费用的下界和上界 VertexDelayDUB=1e-4*[5,20]; %节点时延的下界和上界VertexDelayJitterDUB=1e-4*[3,8]; %节点时延抖动的下界和上界VertexPacketLossDUB=1e-4*[0,500]; %节点丢包率的下界和上界 figure [Sxy,AM,EdgeCost,EdgeDelay,EdgeBandWide,VertexCost,VertexDelay,VertexDelayJitter,VertexP acketLoss]=... NetCreate(BorderLength,NodeAmount,Alpha,Beta,PlotIf,EdgeCostDUB,EdgeBandWideDUB,Ver texCostDUB,VertexDelayDUB,VertexDelayJitterDUB,V ertexPacketLossDUB); BFEdgeCost=EdgeCost; title('随机生成的网络拓扑'); EBW=min(min(EdgeBandWide)); [x,y]=find(EdgeBandWide

蚁群算法原理及在TSP中的应用(附程序)

蚁群算法原理及在TSP 中的应用 1 蚁群算法(ACA )原理 1.1 基本蚁群算法的数学模型 以求解平面上一个n 阶旅行商问题(Traveling Salesman Problem ,TSP)为例来说明蚁群算法ACA (Ant Colony Algorithm )的基本原理。对于其他问题,可以对此模型稍作修改便可应用。TSP 问题就是给定一组城市,求一条遍历所有城市的最短回路问题。 设()i b t 表示t 时刻位于元素i 的蚂蚁数目,()ij t τ为t 时刻路径(,)i j 上的信息量,n 表示TSP 规模,m 为蚁群的总数目,则1 ()n i i m b t ==∑;{(),}ij i i t c c C τΓ=⊂是 t 时刻集合C 中元素(城市)两两连接ij t 上残留信息量的集合。在初始时刻各条路径上信息量相等,并设 (0)ij const τ=,基本蚁群算法的寻优是通过有向图 (,,)g C L =Γ实现的。 蚂蚁(1,2,...,)k k m =在运动过程中,根据各条路径上的信息量决定其转移方向。这里用禁忌表(1,2,...,)k tabu k m =来记录蚂蚁k 当前所走过的城市,集合随着 k tabu 进化过程作动态调整。在搜索过程中,蚂蚁根据各条路径上的信息量及路 径的启发信息来计算状态转移概率。()k ij p t 表示在t 时刻蚂蚁k 由元素(城市)i 转移 到元素(城市)j 的状态转移概率。 ()*()()*()()0k ij ij k k ij ij ij s allowed t t j allowed t t p t αβ αβτητη⊂⎧⎡⎤⎡⎤⎣⎦⎣⎦⎪ ∈⎪⎡⎤⎡⎤=⎨⎣⎦⎣⎦ ⎪⎪⎩ ∑若否则 (1) 式中,{}k k allowed C tabuk =-表示蚂蚁k 下一步允许选择的城市;α为信息启发式因子,表示轨迹的相对重要性,反映了蚂蚁在运动过程中所积累的信息在蚂蚁运动时所起作用,其值越大,则该蚂蚁越倾向于选择其他蚂蚁经过的路径,蚂蚁之间协作性越强;β为期望启发式因子,表示能见度的相对重要性,反映了蚂蚁在运动过程中启发信息在蚂蚁选择路径中的重视程度,其值越大,则该状态转移概率越接近于贪心规则;()ij t η为启发函数,其表达式如下: 1 ()ij ij t d η= (2) 式中,ij d 表示相邻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对蚂蚁k 而言,ij d 越小,则()ij t η越

蚁群算法matlab代码

蚁群算法matlab代码 蚁群算法,英文名为Ant Colony Algorithm,缩写为ACO,是一种启发式算法,是一种模拟蚂蚁寻找食物路径的算法。在实际生活中,蚂蚁找到食物并返回巢穴后,将其找到食物的路径上的信息素留下,其他蚂蚁通过检测信息素来指导寻路,成为了一种集体智慧行为。ACO也是通过模拟蚂蚁寻找食物路径的方式来寻找优化问题的最优解。在ACO算法中,信息素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代表了走过某一路径的“好概率”,用这个“好概率”更新一些路径上的信息素,使得其他蚂蚁更可能选择经过这条路径,从而实现路径优化的目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如何使用Matlab实现蚁群算法来优化问题。 1. 设定问题 首先,我们要选取一个优化问题,并将其转换为需要在优化过程中进行选择的决策变量。例如,我们想要优化旅行商问题(TSP)。在TSP中,我们需要让旅行商以最短的距离经过所有城市,每个城市仅经过一次,最终回到出发的城市。我们可以将每个城市编号,然后将TSP转化为一个最短路径选择的问题,即最短路径从编号为1的城市开始,经过所有城市,最终回到编号为1的城市。 2. 设定ACO参数

在使用ACO优化问题时,需要设定一些参数,这些参数会影响算法的表现。ACO算法需要设定的参数有: 1.信息素含量:初始信息素的大小,即每个路径上的信息素浓度。 2.信息素挥发速度:信息素的随时间“减弱”程度。 3.信息素加成强度:蚂蚁经过路径后增加的信息素量。 4.启发式权重:用于计算启发式因子,即节点距离的贡献值。 5.蚂蚁数量:模拟蚂蚁数量,即同时寻找路径的蚂蚁个数。 6.迭代次数:模拟的迭代次数,即ACO算法运行的次数。 7.初始节点:ACO算法开始的节点。 3. 创建ACO优化函数 我们可以使用Matlab来创建一个函数来实现ACO算法。我们称其为“ACOoptimization.m”。 function best_path = ACOoptimization(city_location,iter_num,ant_num,init ial_path,alpha,beta,rho,update_flag) %ACO优化函 数 %输入: %city_location: 城市坐标矩阵,格式为 [x1,y1;x2,y2;...;xn,yn] %iter_num: 迭代次数 %ant_num: 蚂蚁数 量 %initial_path: 起始路径,即初始 解 %alpha,beta,rho: 超参数,用于调节蚂蚁选择路径的概率 %update_flag: 是否更新信息素的

智能优化算法及其matlab实例第三版引用

智能优化算法及其matlab实例第三版引用 【实用版】 目录 一、智能优化算法的概念与应用 1.1 智能优化算法的定义 1.2 智能优化算法的应用领域 二、智能优化算法的种类与特点 2.1 粒子群算法 2.2 遗传算法 2.3 蚁群算法 2.4 免疫算法 2.5 蝠鲼觅食优化器 三、智能优化算法在 MATLAB 中的实现与应用 3.1 MATLAB 优化工具箱 3.2 智能优化算法的 MATLAB 实例 四、智能优化算法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4.1 算法的进一步改进与优化 4.2 算法在新领域的应用 正文 一、智能优化算法的概念与应用 智能优化算法是一种基于自然界生物种群进化、觅食等行为思想的优化算法。它结合了计算机科学、数学、生物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形成了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优化方法。智能优化算法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问

题、科学研究以及社会经济领域,如供应链管理、生产调度、机器学习、信号处理等。 二、智能优化算法的种类与特点 1.粒子群算法:粒子群算法是一种基于群体智能的优化算法,其主要思想是模拟自然界中鸟群觅食行为。粒子群算法具有较强的全局搜索能力,适用于解决复杂、非线性、高维的优化问题。 2.遗传算法:遗传算法是一种基于自然界生物进化过程的优化算法。它通过模拟生物个体的繁殖、变异、选择等过程,逐步搜索问题的最优解。遗传算法具有较好的全局搜索能力和适应性,适用于解决各种复杂的优化问题。 3.蚁群算法:蚁群算法是一种基于蚁群觅食行为的优化算法。它通过模拟蚂蚁在寻找食物过程中的信息素更新和路径选择,来逐步优化问题的解决方案。蚁群算法具有较强的全局搜索能力和鲁棒性,适用于解决动态、非线性、高维的优化问题。 4.免疫算法:免疫算法是一种基于自然界生物免疫系统的优化算法。它通过模拟生物体免疫系统中抗原 - 抗体的结合、克隆选择等过程,来 逐步搜索问题的最优解。免疫算法具有较好的全局搜索能力和自适应性,适用于解决各种复杂、非线性、高维的优化问题。 5.蝠鲼觅食优化器:蝠鲼觅食优化器是一种基于蝠鲼觅食行为的优化算法。它通过模拟蝠鲼在寻找食物过程中的搜索策略和信息素更新,来逐步优化问题的解决方案。蝠鲼觅食优化器具有较强的全局搜索能力和适应性,适用于解决复杂、非线性、高维的优化问题。 三、智能优化算法在 MATLAB 中的实现与应用 MATLAB 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科学计算、数据分析、可视化等领域的编 程语言。MATLAB 中有丰富的优化工具箱,如线性规划、二次规划、非线 性规划等,可以方便地实现各种智能优化算法。此外,通过编写自定义函数或使用 GAMULTIOBJ 函数,可以实现智能优化算法在多目标优化问题中

蚁群算法的Matlab程序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citynumber 5 #define Q 100 #define p 0.5 #define NM2 1000 #define A 1 #define B 5 int ccdi=-1;//全局变量,用在myrand()中 float myrand()//产生0-1随机数,100个,每调用一次,结果不同 {srand(time(0)); float my[100]; ccdi++; if (ccdi==100) ccdi=0; for(int mi=0;mi<100;mi++) {float fav=rand()%10000; my[mi]=fav/10000;} return my[ccdi]; } double fpkij(double T[citynumber][citynumber],double n[citynumber][citynumber],int tabu[citynumber][citynumber],int k,int s,int i,int j ) //定义函数用于计算Pij { //double A=0.5,B=0.5; double sumup,pkij,sumdown; sumdown=0; for(int aTi=0;aTi

智能优化算法及matlab实例

智能优化算法及matlab实例 1. Genetic Algorithm (遗传算法): 智能优化算法的一种,通过模拟自然选择和遗传机制来搜索问题的最优解。在Matlab中,可以使用Global Optimization Toolbox中的gamultiobj和ga函数来实现遗传算法。 示例: matlab % 目标函数 fitnessFunction = @(x) sum(x.^2); % 配置参数 options = optimoptions('ga','Display','iter'); % 运行遗传算法 x = ga(fitnessFunction, 2, [], [], [], [], [], [], [], options); 2.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粒子群优化): 一种启发式优化算法,模拟鸟群或鱼群等群体行为来搜索最优解。在Matlab中,可以使用Global Optimization T oolbox中的particleswarm函数来实现粒子群优化算法。 示例:

matlab % 目标函数 fitnessFunction = @(x) sum(x.^2); % 配置参数 options = optimoptions('particleswarm','Display','iter'); % 运行粒子群优化算法 x = particleswarm(fitnessFunction, 2, [], [], options); 3. Simulated Annealing (模拟退火): 一种基于概率的全局优化算法,模拟固体退火的过程来搜索最优解。在Matlab中,可以使用Global Optimization Toolbox中的simulannealbnd函数来实现模拟退火算法。 示例: matlab % 目标函数 fitnessFunction = @(x) sum(x.^2); % 配置参数 options = optimoptions('simulannealbnd','Display','iter');

matlab蚁群算法

matlab蚁群算法 以下是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一个老师编的matlab程序,请尊重原作者劳动,引用时请注明出处。 我经过修改增加了注释,已经运行过,无误, function [R_best,L_best,L_ave,Shortest_Route,Shortest_Length]=ACATSP(C,NC_max,m,Alpha,Beta,Rho,Q) %%------------------------------------------------------------------------- %% 主要符号说明 %% C n个城市的坐标,n×2的矩阵 %% NC_max 最大迭代次数 %% m 蚂蚁个数 %% Alpha 表征信息素重要程度的参数 %% Beta 表征启发式因子重要程度的参数 %% Rho 信息素蒸发系数 %% Q 信息素增加强度系数 %% R_best 各代最佳路线 %% L_best 各代最佳路线的长度 %%========================================================================= %%第一步:变量初始化 n=size(C,1);%n表示问题的规模(城市个数) D=zeros(n,n);%D表示完全图的赋权邻接矩阵 for i=1:n for j=1:n if i~=j D(i,j)=((C(i,1)-C(j,1))^2+(C(i,2)-C(j,2))^2)^0.5; else D(i,j)=eps; %i=j时不计算,应该为0,但后面的启发因子要取倒数,用eps(浮点相对精度)表示 end D(j,i)=D(i,j); %对称矩阵 end end Eta=1./D; %Eta为启发因子,这里设为距离的倒数 Tau=ones(n,n); %Tau为信息素矩阵 Tabu=zeros(m,n); %存储并记录路径的生成 NC=1; %迭代计数器,记录迭代次数 R_best=zeros(NC_max,n); %各代最佳路线 L_best=inf.*ones(NC_max,1); %各代最佳路线的长度 L_ave=zeros(NC_max,1); %各代路线的平均长度 while NC<=NC_max %停止条件之一:达到最大迭代次数,停止

蚁群算法实现TSP

蚁群算法求解TSP问题

目录 蚁群算法求解TSP问题 (3) 摘要: (3) 关键词: (3) 一、引言 (3) 二、蚁群算法原理 (4) 三、蚁群算法解决TSP问题 (6) 四、解决n个城市的TSP问题的算法步骤 (8) 五、仿真结果 (9) 参考文献: (10) 附录 (10)

蚁群算法求解TSP问题 摘要:蚁群算法是通过蚂蚁觅食而发展出的一种新的启发算法,该算法已经成功的解决了诸如TSP问题。本文简要学习探讨了蚂蚁算法和TSP问题的基本内容,尝试通过matlab仿真解决一个实例问题。 关键词:蚁群算法;TSP问题;matlab。 一、引言 TSP(Travelling Salesman Problem)又称货郎担或巡回售货员问题。TSP问题可以描述为:有N个城市,一售货员从起始城市出发,访问所有的城市一次,最后回到起始城市,求最短路径。TSP问题除了具有明显的实际意义外,有许多问题都可以归结为TSP问题。目前针对这一问题已有许多解法,如穷举搜索法(Exhaustive Search Method), 贪心法(Greedy Method), 动态规划法(Dynamic Programming Method)分支界定法(Branch-And-Bound),遗传算法(Genetic Agorithm)模拟退火法(simulated annealing),禁忌搜索。本文介绍了一种求解TSP 问题的算法—蚁群算法,并通过matlab仿真求解31个省会城市之间的最短距离,经过仿真试验,证明是一种解决TSP问题有效的方法。 20世纪90年代,意大利学者M.Dorigo等人在新型算法研究的过程中,通过模拟自然界蚂蚁的觅食过程:即通过信息素(pheromone)的相互交流从而找到由蚁巢至食物的最短路径,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正反馈原理的新型模拟进化算法——蚁群算法(Ant Colony algorithm)。 蚁群算法是继遗传算法、人工神经网络等算法之后的又一种启发式算法,它

matlab蚁群算法代码

matlab蚁群算法代码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MATLAB蚁群算法代码示例,其中使用了一个二维网格作为蚂蚁的住所,并在网格上放置了一些随机的节点作为蚂蚁的出发和目的地,每个蚂蚁沿着最短路径搜索路径从一个节点到另一个节点。 ```matlab % 定义蚂蚁的参数 num_nodes = 10; % 网格节点数 num_tasks = 100; % 任务数 num_neighbors = 50; % 蚂蚁之间的连接数 % 随机放置节点 nodes = randi(num_nodes, num_nodes); % 创建蚂蚁的基本队列 蚂蚁_queue = queue(); % 定义蚂蚁的基本策略 def_蚂蚁_策略 = { [set_task(i, j, k)]= {1}, [set_neighbor(i, j, k)]= {2}, [set_task(i, j, k)]= {3}, }; % 更新蚂蚁的状态 def_蚂蚁_update = {

for i = 1:num_tasks for j = 1:num_neighbors if get(蚂蚁_queue, -1, 1) == num_tasks get(蚂蚁_queue, -1, 1) = set_task(i, j, k); set(蚂蚁_queue, -1, 1) = set_neighbor(i, j, k); end end end }; % 定义蚂蚁的搜索函数 function 蚂蚁_function(i, j, k, task, target) % 计算当前蚂蚁的最短路径 path = [zeros(1, num_neighbors); 1]; path(end+1, -1) = target; path(end, num_nodes) = 1; path = path./zeros(1, num_neighbors); % 搜索蚂蚁的下一个节点 for j = 1:num_neighbors if get(蚂蚁_queue, -1, j) == task if get(蚂蚁_queue, -1, j) == target 蚂蚁_function(i, j, k, task, target)

matlab蚁群算法 简化量表

matlab蚁裙算法简化量表 一、概述 蚁裙算法是一种模拟蚂蚁在寻找食物过程中产生的行为,通过模拟蚂 蚁在寻找食物时释放信息素、搜索和选择路径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一 种启发式算法。在实际应用中,蚁裙算法被广泛应用于组合优化问题、路径规划问题、图论问题等领域。而在matlab中,通过编程实现蚁裙算法不仅可以方便地解决实际问题,还可以对算法进行调试和优化。 二、matlab蚁裙算法基本原理 1.蚁裙算法的模拟过程 蚁裙算法模拟蚂蚁在寻找食物时的行为,其中包括信息素释放、路径 选择和更新信息素三个基本过程。蚂蚁在搜索空间中释放信息素,然 后根据信息素浓度选择路径,最后根据路径的质量更新信息素浓度。 通过多次迭代模拟这一过程,蚁裙算法可以找到最优解或者接近最优解。 2.蚁裙算法的优化 在实际应用中,蚁裙算法可能面临搜索空间大、速度慢等问题,因此 需要对算法进行优化。其中包括控制信息素挥发、引入启发信息、选 择合适的路径更新策略等方式,以提高算法的搜索速度和质量。 三、matlab蚁裙算法实现

在matlab中,可以通过编程实现蚁裙算法,以下是实现蚁裙算法的基本步骤: 1.初始化参数 首先需要初始化蚁裙算法的参数,包括蚂蚁数量、迭代次数、信息素挥发因子、信息素增加量、路径选择的策略等。 2.初始化信息素 在搜索空间中初始化信息素,通常可以选择一个固定的初始值。 3.蚁裙算法迭代过程 在迭代过程中,每只蚂蚁根据信息素浓度选择路径,并更新信息素浓度。通过多次迭代,蚁裙算法可以搜索到最优解或接近最优解。 4.算法优化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需要对蚁裙算法进行优化,以提高算法的搜索速度和质量。 四、matlab蚁裙算法在简化量表中的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matlab蚁裙算法可以应用于简化量表的问题。量表简化是指在保持原始量表关键信息的前提下,减少量表的项目数,以降低评估的成本和复杂度。以下是matlab蚁裙算法在简化量表中的应用实例:

蚁群算法MATLAB代码

function [y,val]=QACStic load att48 att48; MAXIT=300; % 最大循环次数 NC=48; % 城市个数 tao=ones(48,48);% 初始时刻各边上的信息最为1 rho=0.2; % 挥发系数 alpha=1; beta=2; Q=100; mant=20; % 蚂蚁数量 iter=0; % 记录迭代次数 for i=1:NC % 计算各城市间的距离 for j=1:NC distance(i,j)=sqrt((att48(i,2)-att48(j,2))^2+(att48(i,3)-att48(j,3))^2); end end bestroute=zeros(1,48); % 用来记录最优路径 routelength=inf; % 用来记录当前找到的最优路径长度 % for i=1:mant % 确定各蚂蚁初始的位置 % end for ite=1:MAXIT for ka=1:mant %考查第K只蚂蚁 deltatao=zeros(48,48); % 第K只蚂蚁移动前各边上的信息增量为零 [routek,lengthk]=travel(distance,tao,alpha,beta); if lengthk

30个智能算法matlab代码

30个智能算法matlab代码以下是30个使用MATLAB编写的智能算法的示例代码: 1. 线性回归算法: matlab. x = [1, 2, 3, 4, 5]; y = [2, 4, 6, 8, 10]; coefficients = polyfit(x, y, 1); predicted_y = polyval(coefficients, x); 2. 逻辑回归算法: matlab. x = [1, 2, 3, 4, 5];

y = [0, 0, 1, 1, 1]; model = fitglm(x, y, 'Distribution', 'binomial'); predicted_y = predict(model, x); 3. 支持向量机算法: matlab. x = [1, 2, 3, 4, 5; 1, 2, 2, 3, 3]; y = [1, 1, -1, -1, -1]; model = fitcsvm(x', y'); predicted_y = predict(model, x'); 4. 决策树算法: matlab.

x = [1, 2, 3, 4, 5; 1, 2, 2, 3, 3]; y = [0, 0, 1, 1, 1]; model = fitctree(x', y'); predicted_y = predict(model, x'); 5. 随机森林算法: matlab. x = [1, 2, 3, 4, 5; 1, 2, 2, 3, 3]; y = [0, 0, 1, 1, 1]; model = TreeBagger(50, x', y'); predicted_y = predict(model, x'); 6. K均值聚类算法:

毕业设计论文_基于蚁群算法的图像边缘检测_附代码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1 绪论 (3) 1.1 研究背景 (3) 1.2 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4)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6) 2 图像边缘检测概述 (7) 2.1 边缘的定义及类型 (8) 2.2 常用的边缘检测方法 (10) 2.3 其他边缘检测方法 (15) 2.3.1 基于小波变换的边缘检测 (15) 2.3.2 基于数学形态学的边缘检测 (16) 2.4 传统边缘检测的不足 (17) 3 蚁群算法 (17) 3.1 蚁群算法的基本原理 (18) 3.2 基于蚁群算法的图像边缘检测 (21) 4 实验结果及分析 (22) 4.1 基于蚁群算法的图像边缘检测流程 (22) 4.2 实验结果与性能分析 (26) 4.2.1 参数对边缘检测的影响 (29) 4.2.2 与传统方法的比较 (35) 5 总结与展望 (37) 参考文献 (39) 附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 边缘是最基本和重要的特征,其包括用于图像识别的所有主要信息中的一个的数字图像。因此,图像的检测和边缘提取在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等应用中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具有非常高的实际应用价值。长期以来,如何提高边缘检测算法的精度一直都是国内外许多学者的研究课题。 蚁群算法是最近开发出来的一种概率搜索算法,是一种利用人工蚂蚁自己找到最优路径的新型仿生优化算法,该算法具有强鲁棒性、正反馈性、并行性、启发性和分布式处理功能。本文通过分析基本原理和蚁群算法的特征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蚁群算法的图像边缘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性能和检测结果进行了深入探讨。随后,针对该方法的缺陷和不足,进行调测和改进,并进行仿真,使其能够更好的检测出图像边缘。最后通过与传统边缘检测算子相对比,已表明了该算法能够更好地检测图像边缘。实验证明,蚁群算法的研究对于图像边缘检测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关键词:图像处理,边缘检测,蚁群算法

蚁群算法最短路径通用Matlab程序(附图)

蚁群算法最短路径通用Matlab程序(附图) function [ROUTES,PL,Tau]=ACASP(G,Tau,K,M,S,E,Alpha,Beta,Rho,Q) %% --------------------------------------------------------------- % ACASP.m % 蚁群算法动态寻路算法 % ChengAihua,PLA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University,ZhengZhou,China %Email:******************** % All rights reserved %% --------------------------------------------------------------- % 输入参数列表 % G 地形图为01矩阵,如果为1表示障碍物 % Tau 初始信息素矩阵(认为前面的觅食活动中有残留的信息素) % K 迭代次数(指蚂蚁出动多少波) % M 蚂蚁个数(每一波蚂蚁有多少个) % S 起始点(最短路径的起始点) % E 终止点(最短路径的目的点) % Alpha 表征信息素重要程度的参数 % Beta 表征启发式因子重要程度的参数 % Rho 信息素蒸发系数 % Q 信息素增加强度系数 % % 输出参数列表 % ROUTES 每一代的每一只蚂蚁的爬行路线 % PL 每一代的每一只蚂蚁的爬行路线长度 % Tau 输出动态修正过的信息素 %% --------------------变量初始化---------------------------------- %load D=G2D(G); N=size(D,1);%N表示问题的规模(象素个数) MM=size(G,1); a=1;%小方格象素的边长 Ex=a*(mod(E,MM)-0.5);%终止点横坐标 if Ex==-0.5 Ex=MM-0.5; end Ey=a*(MM+0.5-ceil(E/MM));%终止点纵坐标 Eta=zeros(1,N);%启发式信息,取为至目标点的直线距离的倒数 %下面构造启发式信息矩阵 for i=1:N if ix==-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