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及万能公式

语文阅读理解是有很多答题方法的,下面中国知识教育网小编就大家整理一下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及万能公式,仅供参考。

独倚概括归纳万能公式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叙顺序

1.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

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比如:回忆往事)作用: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物或事件),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

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

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

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以上就是中国知识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及万能公式。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鉴赏答题模板及万能公式

现代文阅读鉴赏答题模式及解法 一、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 描绘类 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答题示例: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好一个调皮的孩子!(节选自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问:“好一个调皮的孩子”,为什么不说成“真是可爱的孩子” 答:因为“好一个”比“真是”感情更强烈,“调皮”比“可爱”更切合爱女的性格特征。 结构类 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答题示例:“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的对儿子说。(节选自《荷包蛋》) 1 /Page 1 of 9 中小学热门学习资料分享社区

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万能公式

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万能公式

中考阅读题答题技巧 一、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1.文章体裁?此文是一篇: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掐头去尾) 7.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初中阅读理解万能公式

语文阅读技巧--【万能答题公式】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七)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总之,鉴赏古代诗词, 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 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 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八)、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及万能公式

语文阅读理解是有很多答题方法的,下面中国知识教育网小编就大家整理一下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及万能公式,仅供参考。 独倚概括归纳万能公式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叙顺序 1.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 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比如:回忆往事)作用: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物或事件),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 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 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

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以上就是中国知识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及万能公式。

初中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

初中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 1. 主题/中心思想公式:文章的主题 = 作者的观点 + 论据 + 证明 2. 态度/情感公式:作者态度 = 词语/句子情感色彩 + 文章词汇选择 3. 文体公式:文章文体 = 作者的写作目的 + 文章的语言风格 4. 对比/类比公式:通过对比/类比展示事物相似或不同之处或关系 5. 比喻公式:通过比喻用一个事物解释另一个事物,以形象化说明 6. 递进公式:通过逐步升高或升华、推进内容的形式表达作者立场 7. 举例公式:通过具体的例子说明问题,以使论点更加生动形象 8. 回答问题公式:通过回答问题展开论述,达到表达观点的目的 9. 叙述公式:通过叙述大量细节描写事情的发生、发展情况,以加深读者印象 10. 分类/归纳公式:将事物进行分类或归纳,使信息更有条理性 11. 演绎/归纳公式:通过逻辑推理和总结来证明论点的可信度 12. 对话/引言公式:用对话和/或引言来引出文章的话题和内容 13. 引证/出处公式:通过引用其他人的观点、数据等来证明论点的可信度 14. 补充/丰富公式:通过补充和丰富信息来使文章内容更具说

服力 15. 问题解决公式:通过提出一个问题,然后用论证来解决问题 16. 时间/空间公式:通过描述时间和空间来加强文字的描述和表达 17. 道德/伦理公式:通过道德和伦理角度的论述来分析和评价某些事物 18. 实证/统计公式:通过数据、事实和统计等来支持论点,达到说服读者的目的 19. 比较公式:通过对比论述来进一步阐明观点,加强文章可信度 20. 权威/专家公式:通过引用权威和专家的意见来支持论点 21. 反面/对比公式:通过从反面来论述和对比所表达的观点 22. 以小见大公式:通过具体事例和细节来反映大问题和深层次的内涵 23. 自然/文化公式:通过自然和文化元素来表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24. 语感/节奏公式:通过音韵、韵律、节奏等语感效果来体现文章的美感和思想感染力。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万能公式和套路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万能公式和套路 1.精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 在做阅读理解题之前,首先要仔细阅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可以 先快速浏览文章,大致了解文章的主题和大意。然后,再逐段读,理解每 一段的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和脉络。 2.阅读题目,标注关键词 在阅读题目时,要注意标注关键词。对于主旨题,要注意找到文章的 中心思想;对于细节题,要注意找到问句所涉及的具体信息;对于推理题,要注意找到文章中的暗示和线索。 3.读选项,排除干扰 在解题时,要读清选项,把握答题的方向。首先,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然后再对剩余的选项进行比较,选择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4.注意信息对应 在做阅读理解题时,要注意题目和文章的信息对应。有些题目的答案 在文章中直接可找到,只需要选择正确的句子进行填写;有些题目需要进 行信息推理,根据文章的暗示和线索进行推断。 5.注意选项语言 有些选项的语言可能与文章略有差异,要注意选项的复杂程度和表达 方式。如果原文写得很简单,而选项中出现了生僻的词汇或复杂的句子结构,很有可能是干扰项,要谨慎选择。 6.重读句子,找线索

在做细节题时,可以重读相关的句子,仔细寻找线索。有些题目的答 案可能需要在文章中多处寻找,需要对文章进行仔细分析和比较,找到最 合适的答案。 7.掌握解题技巧 在做解题时,要掌握一些常用的解题技巧。例如,对于具体事例类题目,要注意找到句子的主语和谓语,判断事例的描述是否与问题吻合;对 于对比类题目,要注意找到文章中的对比词语和表示对比关系的连词,判 断两种情况是否呈相反或相似关系。 8.合理安排解题时间 在考试时,要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合理安排解题的时间。如果遇到难题,可以先略过,跳过到后面的题目,争取先完成一部分较简单的题目, 然后再回过头来解决难题。 以上就是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的一些万能公式和套路。希望同学们能够 通过掌握这些技巧,提高阅读理解的得分。记住,阅读理解是一个需要综 合能力的过程,要注重积累词汇、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力,多多练习,不 断提升自己的解题能力。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万能公式

中考阅读题答题技巧 一、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1.文章体裁?此文是一篇: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掐头去尾) 7.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9.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10.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平叙(略) 11.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万能公式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中考阅读题答题技巧 一、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1.文章体裁?此文是一篇: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掐头去尾) 7.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9.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10.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平叙(略)

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公式)

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公式) 阅读理解万能答题公式 1 判断文章体裁 这是一篇xx。 “xx”中的备选答案有:诗歌、小说、散文、戏剧 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三种文体的区别 2 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技巧: 时间地点看标志词,准确程度看题意 事件概括要考虑文章中心,句式是: 什么人+干什么; 什么人+怎么样或为什么+干什么 3 概括文章内容?(中心句通常在文章首尾的议论抒情句中) 方法: 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句式: ①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即“什么人+干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 ②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③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4 分析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5 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按照情感变化过程分(找表达情感词) (5)总分总(掐头去尾)划分段落层次技巧: ①合并同类项,把相同内容的合为一层,把不同的分开来。 ②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 ③找标志词 6 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种类: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线索判断技巧:看题目,看议论抒情句,看多次出现的字眼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示例: ①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如《七根火柴》以七根火柴为线索贯穿全文。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万能公式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万能公式 1.做阅读题必须有四种意识 文体意识:根据文章的不同体裁去答题; 语境意识:联系文章中心和上下文答题 文本意识:一切答案可以在文中找到,答题不能脱离文本; 题目意识:注意答案在问题中,从问题中找命题意图、答题要点和要求,按分值答题。 2.做阅读题的流程 速读,确定体裁和中心——初看题目,明要求; 再通读原文——依据要求,确定有效阅读区域; 反复斟酌,并作答——复查,是否按照要求作答,是否表述明确。 3.阅读理解答题的33个“套路” 1.判断文章体裁 答:这是一篇xx。 “xx”中的备选答案有:诗歌、小说、散文、戏剧 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三种文体的区别 2.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技巧: 时间地点看标志词,准确程度看题意 中心人物识别看中心和写作着力点

事件概括要考虑文章中心,句式是: 什么人+干什么; 什么人+怎么样或为什么+干什么 3.概括文章内容?(中心句通常在文章首尾的议论抒情句中) 方法: 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句式: ①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即“什么人+干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 ②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③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4.分析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5. 划分层次? (1) 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 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 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 按照情感变化过程分(找表达情感词) (5) 总分总(掐头去尾)划分段落层次技巧: ①合并同类项,把相同内容的合为一层,把不同的分开来。 ②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本段(概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万能公式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万能公式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万能公式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万能公式 一、表达方式: 记叙、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三、说明文分类: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四、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等 说明方法的作用: 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举例子:具体说明_____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把____和______相互比较,突出强调了____的_____特点、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六、记叙的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七、人物描写的方法: 1、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 2、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二)典型题实战兵法 词曲小知识 词牌名(或曲牌名)表示词(或曲)的格律,而题目则限定词(或曲)的内容。 如《补算子、咏梅》,补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题目。 引号的作用: 1、表引用(引用人物对话、诗文句等); 2、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 3、表否定、反语、讽刺等意味; 4、表强调。 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 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万能公式,中等生必备!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万能公式,中等生必备! 01 文体意识:根据文章的不同体裁去答题; 语境意识:联系文章中心和上下文答题; 文本意识:一切答案可以在文中找到,答题不能脱离文本; 题目意识:注意答案在问题中,从问题中找命题意图、答题要点和要求,按分值答题。 02 速读,确定体裁和中心——初看题目,明要求; 再通读原文——依据要求,确定有效阅读区域; 反复斟酌,并作答——复查,是否按照要求作答,是否表述明确。 03 33 1.判断文章体裁 答:这是一篇xx。 “xx”中的备选答案有:诗歌、小说、散文、戏剧 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三种文体的区别 2.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技巧: 时间地点看标志词,准确程度看题意 中心人物识别看中心和写作着力点 事件概括要考虑文章中心,句式是: 什么人+干什么; 什么人+怎么样或为什么+干什么 3.概括文章内容?(中心句通常在文章首尾的议论抒情句中) 方法: 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句式: ①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即“什么人+干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 ②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③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4.分析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5. 划分层次? (1) 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 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 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 按照情感变化过程分(找表达情感词) (5) 总分总(掐头去尾)划分段落层次技巧: ①合并同类项,把相同内容的合为一层,把不同的分开来。 ②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 ③找标志词 6. 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种类: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线索判断技巧:看题目,看议论抒情句,看多次出现的字眼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示例: ①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如《七根火柴》以七根火柴为线索贯穿全文。 ②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 ③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④以思想感情为线索。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万能公式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万能公式 一、表达方式:记叙、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三、说明文分类: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四、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等 说明方法的作用: 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举例子:具体说明_____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把____和______相互比较,突出强调了____的_____特点.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六、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七、人物描写的方法: 1、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 2、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二)典型题实战兵法 词曲小知识 词牌名(或曲牌名)表示词(或曲)的格律,而题目则限定词(或曲)的内容。 如《补算子.咏梅》,补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题目。 引号的作用: 1、表引用(引用人物对话、诗文句等); 2、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