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化学世界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林庆斌,廖升荣,熊亚红,乐学义’

(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2006年

摘要:超氧化物歧化酶(s0D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中的金属酶,是化学生物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作为生物体内自由基的清洁剂,SOD对生物体(包括人体具有重要的功能作用。

关键词:超氧化物歧化酶;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生物活性

中图分类号:Q55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367.6358(200606—378.04

Pmgress in t11e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Superoxide Dismutases

UN Qing.bin,UAO Sheng—rong,XIONG Ya-hong,LE Xue—yi’

(cDf妇e旷Scfe,lce,s0眦^饥i舱Ag—c“zf“mf踟挑措访,G嬲,lg幽,lg‰,29=幻

u5∞静2,c越M

Abst豫ct:Superoxide dismutases are a kind of metal—chelated enzymes Whi曲exist widely one of in animals,plants,and micmorganisms.They are the cleanser of the reactive oxygen speeies in

the bodies.The enzymes are the research hotspots in chemistry and biochemistry.The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superoxide dismutases are reViewed in this p印er.

Key、_rords:SOD(supe mxide disHmtase;0f‘f南e radical;biological actiVity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mxide dismutase,简称sOD,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金属酶,能够催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发生歧化反应,平衡机体内的氧自由基,己成为化学及生物化学研究领域中热门的研究课题。作为生物体内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洁剂,sOD在防辐射、抗衰老、消炎、抑制肿瘤和癌症、自身免疫治疗等方面显示出独特的功能,在医学、食品、化妆品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目前,世界各地学者对sOD的研究方兴未艾,深入研究sOD不仅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也有着重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1SOD的分布、分类及理化性质

到现在为止,人们已从细菌、原生动物、藻类、霉菌、植物、昆虫、鸟、鱼类和哺乳动物等生物体内分离得到s0D。根据活性中心结合的金属离子不同, sOD主要分为:①Cu/zn.SOD,主要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②Fe—s0D,主要存在于原核细胞和真核

细胞的基质t},:、1¨.sOD,主要存在原核细胞及少数植物细胞。}I二类主要SOD 的理化特性如表l 所示。

表1三类主要soD的理化特性

2SOD的结构和活性影响因素

2.1sOD的结构

cu/Zn.SOD每个分子由两个亚基通过疏水作用和氢键力缔合成二聚体,肽链内部由半胱氨酸c,,和

收稿日期:2005.05一19;修回日期:2006—04—20?

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04105986。

作者简介:林庆斌(1982~,男,硕士生,主要从事生物无机化学研究。*通讯联系人,E.mail:1exy@https://www.360docs.net/doc/e74036460.html, 万方数据

第6期化学世界

C。骈的巯基构成的二硫桥对亚基缔合起重要作用…。Richardson用O.2nm X.射线衍射晶体结构分析得到Cu,Zn.SOD三维结构,指出sOD的活性部位是以Cu 为中心的一个“疏水口袋”(见图1㈨。

一N

●o

图1天然Cu,zn.SOD活性中心结构

Cu和zn处在疏水口袋底部,相距约0.63nm。cu(Ⅱ与四个组氨酸残基咪唑环上N原子配位形成变形的平面四方形结构,其轴向位置上还结合着一个水分子,Zn(Ⅱ则与三个组氨酸和一个天冬氨酸配位形成畸变的四面体结构,cu(Ⅱ与zn(Ⅱ之间通过共同连接一分子组氨酸而形成“咪唑桥”结构‘1|。

Mn—SOD由203个氨基酸残基构成。中心金属Mn(Ⅲ具有五配位的三角双锥结构,其中3个配位基位于赤道平面,两个轴向位置上分别为一个水分子和一个为His28的咪唑基。酶的活性部位在一个主要由疏水残基构成的环境里,两个亚基链组成一个通道,构成了底物或其它内界配体接近Mn(Ⅱ离子的必经之路【31。

Fe.sOD的结构比较简单且与Mn—sOD类似,活性中心中Fe(Ⅱ离子与3个His、1个Asp和1个H20配位,形成畸变四方锥结构H1。

2.2sOD的活性影响因素

sOD的催化活性主要与s0D活性中心的氨基酸残基、金属离子及其配位环境、“咪唑桥”的变化有关。

sOD活性中心的精氨酸和组氨酸对soD的催化活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两个氨基酸离中心金属离子非常近,而且均带有正电荷,能诱导底物Of?,进入活性

中心,并可在催化过程中提供H+以加快歧化反应速度。如这两个氨基酸残基被破坏或修饰,SOD将会失活。

sOD中心金属离子的作用也不相同。对于cu/ zn—sOD,zn(Ⅱ的作用一是调节咪唑基与cu的相互作用,二是稳定活性中心的结构。若除去酶分子中zn(Ⅱ而保留原有环境中时cu(Ⅱ,SOD仍有相当高的活性。cu(Ⅱ与酶催化作用有关,起着传递

电子的作用。若除去cu(Ⅱ,则sOD将会失活,重新加入cu(Ⅱ后s0D的酶活性恢复。另一方面,Cu (Ⅱ所处的环境对活性有重要影响。若以其它金属离子代替cu(Ⅱ,同时用cu(Ⅱ代替zn(Ⅱ,则酶失去全部活性。另外,只有结合态的cu(Ⅱ才直接与活性有关,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增加游离的Cu (Ⅱ的浓度可显著提高sOD活性"1。

对“咪唑桥”配合物进行催化的研究表明,在催化过程中,“咪唑桥”在与铜相连的一侧的N原子迅速地发生了质子化和去质子化的变化№o,对酶的催化活性有重要影响。

2.3SOD活性测定

s0D的活性测定方法一般分直接测定法和间接测定法。直接测定法的原理是直接测定sOD催化反应的底物反应速度或产物生成速度。常见的直接测定方法有EPR法、脉冲辐解法、超氧化钾法等。直接法需专用的仪器,故此类方法一般实验室较难应用。间接测定法是通过某种能产生0f?的系统,使Of?进行另一个便于检测的反应,测定特征波长下的光吸收变化速率,计算sOD对这个反应的抑制程度从而间接定量SOD活性。常见的间接测定方法有黄嘌呤氧化酶.细胞色素c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微量邻苯三酚自氧化法、黄嘌呤氧化酶一NBT法、NBT光还原法等。

3SOD的研究动态

国内外有关SOD的研究方兴未艾,比较活跃的领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结构性能改造

由于受到①半衰期短;②相对分子质量大,不易透过细胞膜;③口服时易受胃蛋白酶分解;④体内特异性等因素的限制,sOD很难作为药用酶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对sOD进行化学修饰,既能保留天然酶的活性,又能提高其稳定性。sOD化学修饰的方法主要有:①对s0D的氨基酸残基进行化学修饰,主要是对非活性部位进行修饰,目的是提高其稳定性同时保留较高的生物活性;②用水溶性大分子(如聚乙二醇、聚蔗糖、右旋糖酐和聚烯属烃基氧化物等对sOD进行共价修饰以提高酶学特性;③对sOD进行酶切改造,降低相对分子质量、减小抗原性n]。研究表明旧、9。:经过化学修饰后的SOD基本上保持了天然酶的活性,在耐热、耐酸碱和抗胃蛋白酶分解等方面均有很大提高。

3.2s0D模拟研究

3.2.1活性中心模拟

由于天然sOD自身存在的缺点,因此寻找和合

万方数据

化学世界

成一类既能避免天然sOD不足,又具有sOD催化活

性的物质——SOD模拟物的研究非常活跃。sOD模

拟物具有相对分子质量小、稳定性高、在体内半衰期

长及脂溶性好的优点。最令人感兴趣的是Cu/Zn.

sOD活性中心的模拟,可视为以咪唑桥联的cu

(Ⅱ、zn(Ⅱ异双核配合物¨0|。现今对Mn.sOD模

拟物的研究逐渐增多,而Fe—sOD模拟物合成难度较

大且sOD活性较低,故其模拟研究较少¨“。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氨基酸配合物和大环类配合物进行了广泛探讨。谢英等人合成了以二肽为配体的铜.(Ⅳ. 正十二碳酰双甘肽配合物,这是一个带功能基的长链铜(Ⅱ氨基酸配合物,同时用脉冲辐解法测定了

其sOD活性,较好地模拟了sODu2i。毛宗万等人研究了具有cu/zn.sOD酶活性中心类似结构的模型化合物,深入地讨论了不同的咪唑桥联方式和不同配位构型对模型化合物催化of?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咪唑桥N原子沿四方锥配位底面位置与cu (Ⅱ配位的模拟物活性大大高于眯唑桥N原子沿

四方锥轴向与cu(Ⅱ配位的模拟物,活性差异的原

因很可能与生成cu(I中间体的稳定性有关¨3I。

在多核配合物方面,廖展如等根据天然soD活

性部位结构合成了多种含苯并咪唑的cu(Ⅱ、Fe (Ⅱ、Mn(Ⅱ、co(Ⅱ、Ni(Ⅱ、zn(Ⅱ的配合物,指

出配合物活性与其模拟天然sOD结构微环境程度的大小有关,并将其应用于植物抗冷胁迫实验。在进行低温胁迫后,经过SOD模拟物处理对水稻幼苗

成活率明显的高于未处理的幼苗¨4“…,这些研究成果为研究开发新型农药开辟了新的途径。Patel等合成了一系列以水杨醛丙氨酸席夫碱为配体的cu (Ⅱ.cu(Ⅱ,cu(Ⅱ一Ni(Ⅱ,cu(Ⅱ一zn(Ⅱ咪唑

桥联的双核配合物和相关的单核配合物并测定其sOD活性。结果表明,双核配合物比单核配合物具有更高的s0D活性,这可能与双核配合物的结构更加类似于天然SOD的活性中心有关旧0;。

3.2.2胶束模拟

由于soD在生物体内发挥其效用时所处的环

境大多是非均相的,一些学者采用表面活性剂在水中形成的胶束体系来模拟上述非均相反应环境。金虬等人的研究表明由cTAB(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SDs(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形成的胶束体系可使多种Cu(Ⅱ.氨基酸配合物的sOD活性得到提

高[21【。但该体系结构比较复杂,较难弄清其催化Of?歧化的机理,这方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3.3SOD与植物抗逆性2006年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能受到诸如病原菌、

水份、大气污染、辐射、温度、光照盐碱度和重金属等因素的胁迫。这些胁迫均能使植物产生过量的活性

氧和自由基,引起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破坏。SOD是

清除活性氧过程中第一个发挥作用的抗氧化酶,在

植物体内起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SOD

与植物抗逆性之间的关系做了大量研究。任安芝等

人对干旱胁迫下内生真菌感染的黑麦草叶中的sOD

及其同工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随着干

旱程度的提高,黑麦草叶片中sOD及其同工酶活性

显著提高,内生真菌的感染使宿主植物sOD活性对

于旱胁迫的反应更为敏锐m]。这些研究为在沙漠

等干旱地区提高植被成活率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

法。

4开发应用

近年来,sOD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上均取得

实质性进步,主要表现在医疗临床、食品工业和化妆

品中的广泛应用。

4.1sOD在医疗临床中的应用

由于本身就是生物体内存在的酶,sOD在医疗

临床中应用具有先天优势,可以克服某些合成药物

带来的副作用。sOD在医疗临床中的应用范围主要有:①延缓衰老,清除自由基,阻止自由基连锁反应

的作用怛3|;②治疗炎症性疾病,如最近的研究表明cu/zn.s0D是布鲁士流产菌的抗体免疫原m3;③治

疗缺血.再灌性综合症,sOD可明显减轻对组织器官的损坏程度瞄]【26I;④防治肿瘤和癌症,抑制或加强sOD作用均可以作为治疗和预防肿瘤研究的思路和方法‘2引。

4.2SOD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sOD进行化学修饰和微胶囊化后,稳定性大大

提高,且本身活力也保持较高水平。因此极大地促

进了s0D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主要有:①作为保

健食品的有效成分,如作为添加剂加入保健品口服液、酸奶、啤酒等;②作为抗氧化剂,抑制过氧化酶的作用,如用于果蔬采后保鲜。

4.3sOD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作为化妆品的添加剂,sOD的作用主要是心8|:

①有明显的防晒效果,sOD可有效防止皮肤受电离

辐射的损伤;②有效防治皮肤衰老、祛斑、抗皱,起抗

氧酶的作用;③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对防治皮肤病有

一定疗效;④有一定的防治瘢痕形成的作用。研究

证实外源性sOD能够渗入皮肤进入体内作用,且无

不良反应和过敏现象。

5展望

万方数据

第6期化学世界

自1968年首次发现SOD以来,相关的研究一直是化学生物界热门的研究课题。然而,仍有许多工作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在SOD理论研究方面,不少问题还未研究或者有待深人,如对SOD进行化学修饰后,修饰酶的代谢过程及具体的毒副作用等方面都要深入研究。

在sOD的应用研究方面,也有一些问题急待解决。如:①在临床应用方面,要进一步阐明sOD在体内的抗氧化过程,要延长sOD在体内的半衰期,减少其对机体的毒副作用等;②在食品工业方面,要确保口服sOD有效性,使之不被胃蛋白酶分解等;

③在化妆品应用方面,要准确地测定SOD的活性大小,同时要明确化妆品基质对sOD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

如果以上问题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相信sOD 的研究与应用必将有个美好的前景,造福人类。

参考文献:

[1]陈忠宁,毛宗万,唐雯霞.化学通报[J],1993,56(6:1—

7.

[2]张博润,谭华荣.微生物学通报[J],1992,19(6:352—

357.

[3]郭洪生,王敏,邓桂茹.武警医学[J],1999,10(11:

659.663.

[4]Stoddard B L,Bmhnke J,Porer N,e£Ⅱz.Biochem[J],

1990,29(20:4871-4879.

[5]徐通敏,周天舒,金利通.高等学校化学学报[J],

1995,16(11:1700一1702.

[6]蔡敬杰,樊志.天津化工[J],1997,11(2:2.4.

[7]Mccord J M,甜口z.supemxide and supemxide Dismutase

[M].N.Y,Academic Press,1977,129—135.

[8]口如琴,袁静明,徐龙伟,等.山西大学学报[J],1994,

17(2:196.200.计亮年,黄锦汪,莫庭焕,等.生物无机化学导论(第二版[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263-264.

张龙泽,马书林.药学学报[J],2002,37(3:235-240.

谢英,周轩,王军波,等.高等学校化学学报[J], 2001,22(1:67.69.

毛宗万,杭庆伟,唐雯霞,等.无机化学学报[J],1995, 11(3:262—266.

廖展如,扶惠华,田廷亮,等.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进展[J],1996,23(2:159—163.

肖良,丁书茂,鲁志松,等.肿瘤预防杂志[J],2004, 11(11:1130.1132.

扶惠华,田廷亮,廖展如,等.中国农业科学[J],1995, 28(增刊:99一103.

朱莉,廖展如,龙云飞,等.无机化学学报[J],2004, 20(4:399—4ID4.

朱莉,廖展如,王哲明,等.无机化学学报[J],2002, 18(7:731—734.

肖凤萍,金龙飞,廖展如.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2003,37(4:526.529.

Patel R N.Spectrochimica Acta.Pan A:Molecular aIld

Biomolecul”spectmscopy[J],2003,59A(4:713—721.

金虬,程志明,李大珍.北京师范大学学报[J],1996, 32(3:362—366.

任安芝,高玉葆,陈悦.生态学报[J],2004,24(7: 1323一1329.

Petersen S V,Oury T D,0ste唱aard L,以口Z.Joum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J],2004,279(14:13705一137lO. Munoz—Montesino C,Andrews E,d

越.Infection and Immunity[J],2004,72(4:208l一2087.

Bounous G,Stevenson M,Kon只shavn P A,耐甜.

Gastmentemlogr…,1982.82(6:1457一1459.

Schoenbe唱M H,Younes M,Hadund U,以oZ.Acta Chir

Scand[J],1984,150(5:301.305.

陈华东.中国肿瘤临床[J],1996,23(8:587—591.

崔慧斐,张天民.药物生物技术[J],2000,7(3:187.

[9]袁勤生.中国药学杂志[J],1989,24(7:387—391.189.

气e^≈^也^啦^霹^心^心,口e气e乍e气e^贮^心H×’口e气也^世^电^心^啦H 翘,口。气e气e气e^≈神气c书气e鹋tc^≈∞气e气≈^心啡^电^心1e气e‘c‘e^≈^汜^啦^N,掣}啦

农药乳油的碳化钙法

除酸脱水工艺研究

郑仕远

(渝西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系,重庆永川402168

众所周知,酸、水含量是农药乳油的两项质量指标,如果酸、水超标,则会引起乳油浑浊、分散性、稳定性显著降低。因此,除酸脱水技术在酸、水含量超标的农药乳油的后期处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故除酸脱水工艺的研究已成为乳油生产技术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目前,农药乳油的脱水有两种方法:减压蒸馏法【11和分子筛法陋。9]。减压蒸馏法是以有机溶剂作带水剂的共沸脱水法,工业应用己获成功…,虽然该法能实现农药乳油的脱水,但蒸馏单元的增加,造成了设备投资的增加和成本的提高;而分子筛法则是利用3A分子筛的高选择吸附性能脱水,该法虽然工艺简单、成本低,但分子筛的活化处理麻烦,给规模化的工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技术的应用尚们

r=1幻

引们们¨纠钉训副引"引j 1 1 l 1 l 1 2,o 2

2

L二l n

n

L二l L二J n

n

n

L=I n

眩陵

万方数据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作者:林庆斌, 廖升荣, 熊亚红, 乐学义, LIN Qing-bin, LIAO Sheng-rong, XIONG Ya-hong, LE Xue-yi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刊名:

化学世界

英文刊名:CHEMICAL WORLD

年,卷(期:2006,47(6

被引用次数:16次

参考文献(28条

1.陈忠宁.毛宗万.唐雯霞查看详情 1993(06

2.张博润.谭华荣查看详情 1992(06

3.郭洪生.王敏.邓桂茹查看详情 1999(11

4.Stoddard B L.Bruhnke J.Porer N查看详情 1990(20

5.徐通敏.周天舒.金利通查看详情[期刊论文]-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5(11

6.蔡敬杰.樊志查看详情 1997(02

7.McCord J M Superoxide and Superoxide Dismutase 1977

8.口如琴.袁静明.徐龙伟查看详情 1994(02

9.袁勤生查看详情 1989(07

10.计亮年.黄锦汪.莫庭焕生物无机化学导论 2001

11.张龙泽.马书林查看详情[期刊论文]-药学学报 2002(03

12.谢英.周轩.王军波查看详情[期刊论文]-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1(01

13.毛宗万.杭庆伟.唐雯霞查看详情 1995(03

14.廖展如.扶惠华.田廷亮查看详情 1996(02

15.肖良.丁书茂.鲁志松查看详情[期刊论文]-肿瘤预防杂志 2004(11

16.扶惠华.田廷亮.廖展如查看详情 1995(zk

17.朱莉.廖展如.龙云飞查看详情[期刊论文]-无机化学学报 2004(04

18.朱莉.廖展如.王哲明查看详情[期刊论文]-无机化学学报 2002(07

19.肖凤萍.金龙飞.廖展如查看详情[期刊论文]-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4

20.Patel R N Molecular and Biomolecular Spectroscopy 2003(04

21.金虬.程志明.李大珍查看详情 1996(03

22.任安芝.高玉葆.陈悦查看详情[期刊论文]-生态学报 2004(07

23.Petersen S V.Oury T D.Ostergaard L查看详情 2004(14

24.Munoz-MontesinoC.Andrews E查看详情 2004(04

25.BounousG.Stevenson M.Kongshavn P A查看详情 1982(06

26.Schoenberg M H.Younes M.Haglund U查看详情 1984(05

27.陈华东查看详情 1996(08

28.崔慧斐.张天民查看详情[期刊论文]-药物生物技术 2000(03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杜鸣.梁芳珍.唐波.沈含熙.DU Ming.LIANG Fang-Zhen.TANG

Bo.SHEN Han-Xi流动注射-光度法测定超

氧阴离子自由基(O-·2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研究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9,20(3 合成了4种硫代碳酰腙类化合物双水杨醛硫代碳酰腙(BSTZ、双对羟基苯甲醛硫代碳酰腙(BHBTZ 、双香兰素硫代碳酰腙(BMHBTZ和双邻香兰素硫代碳酰腙(BMSTZ,其中苯环醛基对位具有羟基的BHBTZ和BMHBTZ能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H2O2发生显色反应,而且BMHBTZ与O-.2的反应灵敏度为最高 ,由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光度法测定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方法.此方法的线性范围为4.5×10-7~1.5×10-6 mol/L,线性方程为A698=1.8×104c(O.2+0.004 5,相关系数

r=0.998 4,检出限为1.0×10-7 mol/L.相对标准偏差为5.23%.大多数生物样品中共存物质无干扰. 2.学位论文冉良骥新型超氧化物歧化酶生物传感器的研制及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药物的筛选方法 2003 为了考察和比较药物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力,该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超氧化物歧化酶传感器,以邻苯三酚的自氧化作为超氧阴离子的发生源,同时以光纤氧传感器监测自氧化速度,传感器中预置的固定化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响应作为内标,通过对比加入药物前后自氧化速度的变化情况,可获得药物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的相关信息.整个课题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光纤氧传感器的研制,该文以TEOS、MTEOS共水解,通过溶胶凝胶法制膜固定自制的荧光试剂RuBPPP,制备了新型的光纤氧传感器,并对制膜方法进行优化.结合Stern-Volmer曲线的绘制及样品的测定,对方法进行了全面评价.第二部分,铜锌超氧化合物歧化酶(CuZnSOD的固定,通过比较由不同方法固定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酶活力,该文最终选择以壳聚糖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对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进行了固定,并对固定化条件进行了初步的优化,研究了pH、戊二醛浓度对固定化超氧化

物歧化酶活力的影响.第三部分,超氧化物歧化酶传感器的组装,该课题将基础光纤氧传感器和固定化CuZnSOD以特定装置组装,构建了超氧化物歧化酶传感器.测定条件的优化结果如下:邻苯三酚的浓度为1mmo1/L、溶液pH为8.6、测定温度为25℃、固定化酶的加入量为50mg、搅拌速度为低速.第四部分,清除氧自由基药物筛选方法的建立和初步应用,该课题以已知有氧自由基清除作用的确良Vit C为阳性对照,用自制的超氧化物歧化酶传感器为检测手段,建立了清除氧自由基药物的体外筛选方法,结果发现 ,在Vit C不同浓度下测定的结果均有较好的重现性,方法可用于其它药物的筛选.该课题首次采用壳聚糖-戊二醛交联的方法对超氧化物歧化酶进行了固定 ,并建立了清除氧自由基药物的体外筛选新方法. 3.会议论文唐波.杜鸣.杜建云酶催化偶联反应光度法测定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研究1998 在HRP催化下,O〈,2〉〈’-〉氧化N,N-二甲基苯胺(DMA)与4-氨基安替比林(4-AAP)发生偶联反应,由于水中溶解氧不能氧化DMA与4-AAP偶联,而H〈,2〉O〈,2〉则可以,故可用H〈,2〉O〈,2〉浓度与A的线性关系间接表达O〈,2〉〈’-〉量与A的关系。方法测定O〈,2〉〈’-〉在0-6.1×10〈’-5〉mol/L范围内与A〈,554〉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1.2×10〈’-7〉mol/L,相对标准偏差2.8℅。利用此反应测定了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以及超氧化物歧 4.学位论文马淑慧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测定的荧光分析法研究 2009 生命活动的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各种活性氧自由基(ROS,羟基自由基(·OH,超氧自由基(O2·-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两种自由基,它们与生物体的衰老及许多疾病的发生都有重要关系。 ·OH是一种氧化能力很强的自由基,能很容易地氧化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氧化效率高,反应速率快,是造成组织脂质过氧化、核酸断裂、蛋白质和多糖分解的活性氧,与机体的衰老、肿瘤、辐射损伤和细胞吞噬有关。O2·-不仅自身具有毒性,而且可以经过一系列反应生成其它活性氧自由基,进一步对生物体产生损伤作用,且停留时间较长。人体内总自由基中约95%以上属于活性氧自由基,因此活性氧自由基的研究对人体有着特殊的意义。通过对活性氧自由基的检测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解释疾病产生的原因,加强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机体的伤害程度。另外在衡量保健食品的抗氧化能力和中草药抗

氧化物质的筛选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理论价值。活性氧自由基反应性强,存在时间短,不易进行直接测定。目前国内外已有较多间接测定·OH和O2·-的方法。本研究在全面了解这些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利用荧光分析技术测定活性氧自由基的方法,因为此技术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操作简便等优点。本文合成了两种新型荧光探针,同时对这两种探针进行了检测选择性的研究,探讨了部分抗氧化剂对活性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具体研究内容分为以下三点: (1通过鸟苷与过氧化氢光解反应,形成荧光物质8-羟基鸟苷,分析8-羟基鸟苷在不同条件下存在的形式及不同存在形式与荧光强度的关系。探讨羟基自由基产生及其与鸟苷反应的条件,根据荧光强度与羟基自由基的量效关系,研究羟基自由基与鸟苷作用的分子机理,探讨茶叶提取液和大蒜提取液通过清除羟基自由基对鸟苷的保护作用。 (2设计合成一种新的荧光探针试剂-2-(2'-吡啶亚胺甲基苯酚,建立检测O2·-和SOD活性的荧光方法,研究测定方法的最佳条件,并用于大蒜、菠菜、木瓜中SOD活性的测定,并与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出的SOD活性进行了比较。 (3建立了一种以2-(2'-噻吩基苯并噻唑啉为新型荧光探针测定O2·-和SOD活性的荧光分析方法,探讨了其它物质对体系的干扰影响及荧光探针的检测单一性,研究测定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本法成功应用于大蒜、洋葱等生物样品中SOD活性的测定。本论文首次对羟基自由基与鸟苷作用分子机理的荧光分析做了相关研究,并合成了新型荧光探针,用于O2·-和SOD活性的测定,且2-(2'-噻吩基苯并噻唑啉对O2·-的检测具有专一性,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鸟苷与过氧化氢光解反应体系中测定·OH的含量时灵敏度还不够高,还需进一步探讨。活性氧自由基的测定方法还未能很好的应用于动物体的检测,有待进一步完善。 5.期刊论文罗立新.孙铁珩.靳月华.Luo Lixin.Sun Tieheng.Jin Yuehua 镉胁迫下小麦叶中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积累 -环境科学学报1998,18(5 在镉胁迫下,小麦叶中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积累显著增加,伴随MDA含量升高,显示发生膜脂过氧化.镉胁迫使活性氧清除酶系统功能紊乱,其中SOD酶活性下降,POD酶活性升高,而CAT 酶活性无显著变化.SH基的含量下降与电解质泄漏加剧呈负相关,表明细胞质膜的结构和功能都受到损伤.推测小麦受镉伤害过程中,活性氧代谢失衡造成的膜脂过氧化起着重要作用. 6.学位论文李福祥内源性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对Eca-109食管癌细胞

超氧化物歧化酶资料

超氧化物歧化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别名肝蛋白、奥谷蛋白,简称:SOD。SOD是一种源于生命体的活性物质,能消除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对人体不断地补充SOD具有抗衰老的特殊效果。超氧化物歧化酶是1938年Marn等人首次从牛红血球中分离得到超氧化物歧化酶开始算起,人们对SOD的研究己有七十多年的历史。1969年McCord等重新发现这种蛋白,并且发现了它们的生物活性,弄清了它催化过氧阴离子发生歧化反应的性质,所以正式将其命名为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是国际上公认的具有人体垃圾“清道夫”、“抗衰王”、“美容骄子”之称,是对抗“百病之源”活性氧自由基最有力的物质,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社会科学界、医学界、生物界最举世瞩目的价值发现,它的研究与发展代表着生物医药的高科技技术发展的前沿,在科技成果及学术领域占据重要的国际地位。SOD(超氧化物歧化酶)被国家列入生物医药“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2011年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SOD行业将再次跻身国家当前优先发展的高科技产业化项目,标志着中国健康产业链SOD新兴行业的崛起, 使全人类迈入健康经济时代。利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产业化建设,一方面可架构生物医药、保健食品、日用美容化妆品、化工化学、农业五大版块经济支柱的绿色产业链循环经济圈发展。另一方面打造SOD科技应用成果转化的孵化器平台引领生化医药美容化妆品食品等行业的新型健康原料的应用,有利于促进再生资源利用,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反应机理 超氧化物岐化酶,它催化如下的反应: 2O2-+2H+→H2O2+O2 O2-称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是生物体多种生理反应中自然生成的中间产物。它是活性氧的一种,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是生物氧毒害的重要因素之一。 SOD是机体内天然存在的超氧自由基清除因子,它通过上述反应可以把有害的超氧自由基转化为过氧化氢。尽管过氧化氢仍是对机体有害的活性氧,但体内的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会立即将其分解为完全无害的水。这样,三种酶便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防氧化链条。 SOD属于金属蛋白酶,按照结合金属离子种类不同,该酶有以下三种:含铜与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 )、含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 )和含铁超氧化物歧化酶(Fe-SOD )。三种SOD都催化超氧化物阴离子自由基,将之歧化为过氧化氢与氧气。 目前,人们认为自由基(也称游离基)与绝大部分疾病以及人体的衰老有关。所谓的自由基就是当机体进行代谢时,能夺去氧的一个电子,这样这个氧原子就变成自由基。自由基很不稳定,它要在身体组织细胞的分子中再夺取电子来使自己配对,当细胞分子推陈出新动一个电子后,它也变成自由基,又要去抢夺细胞膜或或细胞核分子中的电子,这样又称会产生新的自由基。如,超氧化物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氢自由基和甲基自由基,等等。在细胞由于自由基非常活泼,化学反应性极强,参与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能引起细胞生物膜上的脂质过氧化,破坏了膜的结构和功能。它能引起蛋白质变性和交联,使体内的许多酶及激素失去生物活性,机体的免疫能力、神经反射能力、运动能力等系统活力降低,同时还能破坏核酸结构和导致整个机体代谢失常等,最终使机体发生病变。因此,自

固定化酶载体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固定化酶载体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 作者:袁定重, 张秋禹, 侯振宇, 李丹, 张军平, 张和鹏, YUAN Dingzhong, ZHANG Qiuyu , HOU Zhenyu, LI Dan, ZHANG Heping, ZHANG Junping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西安,710072 刊名: 材料导报 英文刊名:MATERIALS REVIEW 年,卷(期):2006,20(1) 被引用次数:10次 参考文献(28条) 1.李伟.孙建中.周其云适于酶包埋的高分子载体材料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功能高分子学报 2001(03) 2.Wilhelm Tischer.Frank Wedekind Immobilized enzyme:methods and applicatons 1999 3.Barbara.Krajewska Application of chitin-and chitosanbased materials for enzyme immobilizations:a review[外文期刊] 2004 4.Bullockc Immobilized enzymes 1995 5.Chaplin M F.Bucke C Enzyme technology 1990 6.Wiseman A Designer enzyme and cell applications in industry and in environment monitoring 1993 7.Pskin A K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immobilized enzymes 1993 8.Paul W.Sharma C P Chitosan,a drug carrier for the 21st century:a review 2000 9.安小宁.苏致兴高磁性壳聚糖微粒的制备与应用[期刊论文]-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02) 10.Chiou Shaohua Immobilization of candida rugosa lipase on chitosan with activation of the hydroxgl groups 2004(02) 11.王斌.谢苗.曾竞华磁性壳聚糖微球固定化褐藻酸酶的研究学[期刊论文]-中国水产科学 2004(03) 12.袁春桃.蒋先明壳聚糖-g-丙烯腈固定化木瓜蛋白酶的研究[期刊论文]-应用化学 2002(09) 13.Prashanth S J.Mulimani V H Soymilk oligosaccharide hydrolysis by Aspergillus oryzae galactosidase immobilized in calcium alginate[外文期刊] 2005(3-4) 14.Patel S Stabilization of a haloophilic α-amlyase by callium alginate immobilization 1996(02) 15.Ding Liang.Yao Zihua Synthesis of macroporous polmer carrier and immobilization of papain 2003(06) 16.Li Songjun Use of chemically modified PMMA microspheres for enzyme immobilization 2004(1-3) 17.Cao Linqiu Immobilized enzyme:scence or art? 2005 18.薛屏.卢冠忠.郭杨龙青霉素酰化酶在含铁MCM-41介孔分子筛上的固定化研究[期刊论文]-化学通报(印刷版) 2003(10) 19.Han Yongjin.Jordan T Watson.Galen D Catalytic activity of mesoporous silicate-immobilized chloroperoxidase[外文期刊] 2002 20.Zhang Xin.Guan Ren feng.Wu Dan qi Enzyme immobilization on amino-fuctionalized mesostructrued cellular foam surfaces,characterization and catalytic properties[外文期刊] 2005 21.谢钢.张秋禹.李铁虎磁性高分子微球[期刊论文]-高分子通报 2001(0q) 22.邱广明.孙宗华磁性高分子微球共价结合中性蛋白酶 1995(03) 23.Han Lei.Wang Wei The preparation and catalytically active characterization of papain immobilized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现状研究进展(一)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现状研究进展(一) 关键词:超氧化物歧化酶;生理功能;特性;应用摘要:超氧化物歧化酶是生物体内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一种重要酶,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在医药、食品、化妆品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现从分类、分布、结构、性质、催化机理、制备、应用等方面探讨了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基础研究进展。 关键词:超氧化物歧化酶;生理功能;特性;应用Advanceincurrentresearchofsuperoxidedismutase. Abstract:SuperoxideDismutase(SOD)isanimportantenzymeinorganism,whichcanremovesuperoxidefreeradical.Itiswide-lyusedinclinicaltreatment,food,andcosmeticindustryforitsimportantphysiologicfunction.Thisreviewpresentsabasicreseachoutline ofSOD,includingclassification,distribution,structure,property,thecatalysemechanism,preparationandapplication. Keywords:Superoxidedismutase;Physiologicfunction;Property;Application 1938年Mann和Keilin〔1〕首次从牛红细胞中分离出一种蓝色的含铜蛋白质(Hemocuprein),1969年Mccord及Fridovich〔2〕发现该蛋白有催化O2,发生歧化反应的功能,故将此酶命名为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EC1.15.1.1)。该酶是体内一种重要的氧自由基清除剂,能够平衡机体的氧自由基,从而避免当体内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浓度过高时引起的不良反应,同时SOD是一种很有用途的药用酶。有关SOD的研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涉及到化学、生物、医药、日用化工、食品诸领域,是一个热门研究课题。通过多年努力,在SOD的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果。目前,SOD临床应用主要集中在抗炎症方面(以类风湿以及放射治疗后引起的炎症病人为主),此外对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皮肌炎)、肺气肿、抗癌和氧中毒等都有一定疗效;在食品工业主要用作食品添加剂和重要的功能性基料;在其它方面也有相关应用。现就有关SOD的基础研究进展及应用方面作以简述。 1SOD的种类与分布 SOD是一类清除自由基的蛋白酶,对需氧生物的生存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生物体防御氧毒性的关键。迄今为止,科学家已从细菌、真菌、原生动物、藻类、昆虫、鱼类、植物和哺乳动物等生物体内都分离得到了SOD。基于金属辅基不同,这些SOD至少可以分为Cu/Zn-SOD、Mn-SOD、Fe-SOD三种类型〔3〕。 表1不同种类型的SOD分布(略) 一般来说,Fe-SOD是被认为存在于较原始的生物类群中的一种SOD类型;Mn-SOD是在Fe-SOD 基础上进化而来的一种蛋白类型,由于任何来源的Mn-SOD和Fe-SOD的一级结构同源性都很高,均不同于Cu/Zn-SOD的序列,可见它们来自同一个祖先;Cu/Zn-SOD分布最广,是一种真核生物酶,广泛存在于动物的血、肝和菠菜叶、刺梨等生物体中。 除以上三种SOD外,Sa-OukKang等人最近又从链霉菌Streptomycesspp.和S.coelicotor中发现了两种新的SOD,一种是含镍酶即Ni-SOD,另一种是含铁和锌的酶即Fe/ZnSOD,它们均为四聚体,表观分子量分别是13KD和22KD,它们之间没有免疫交叉反应〔4~6〕。 2SOD的催化机理 超氧化物歧化酶作用的底物是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它既带一个负电荷,又只有一个未成对的电子。在不同条件下,O·-2既可作还原剂变成O2,又可作氧化剂变成H2O2,H2O2又在过氧氢酶(Catalase,CAT)的作用下,生成H2O和O2,由此可见,有毒性的O·-2在H2O2又在过氧氢酶(Catalase,CAT)的作用下,生成H2O和O2,由此可见,有毒性的O·-2在SOD和CAT共同作用下,变成了无毒的H2O和O2。其作用机理如下:SOD+O·-2SOD-+O2SOD-+O·-2+2H+SOD+H2O22O·-2+2H+SODO2+H2O2H2O2CATH2O+O2

超氧化物歧化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分子结构:NH2;SCH2 CHCOOHSCH2 CHCOOHNH2 ,别名肝蛋白、奥谷蛋白,简称:SOD。SOD是一种源于生命体的活性物质,能消除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对人体不断地补充SOD具有抗衰老的特殊效果。超氧化物歧化酶是1938年Marn等人首次从牛红血球中分离得到超氧化物歧化酶开始算起,人们对SOD 的研究己有七十多年的历史。1969年McCord等重新发现这种蛋白,并且发现了它们的生物活性,弄清了它催化过氧阴离子发生歧化反应的性质,所以正式将其命名为超氧化物歧化酶。 超氧化物岐化酶的催化如下的反应:2O2-+2H+→H2O2+O2 O2-称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是生物体多种生理反应中自然生成的中间产物。它是活性氧的一种,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是生物氧毒害的重要因素之一。SOD是机体内天然存在的超氧自由基清除因子,它通过上述反应可以把有害的超氧自由基转化为过氧化氢。尽管过氧化氢仍是对机体有害的活性氧,但体内的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会立即将其分解为完全无害的水。这样,三种酶便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防氧化链条。 过氧化物游离基可造成机体的损害,本品由哺乳动物的红细胞、肝和组织中分离提取的一种肽链大分子的金属酶,能促使过氧化物游离基转化成过氧化氢和氧,从而清除炎症过程中伴随产生的过氧化物游离基,而有强大的抗炎作用。临床用于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病、放射性膀胱炎。可以清除体内过量的自由基,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抗疲劳,调节女性生理周期,推迟更年期。 应用 ( 1) 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虽有不同, 但O2- 前列腺素及由巨噬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白细胞产生出来的水解酶类在引起病变上都起了重要作用。动物实验已证实SOD 和其他氧自由基清除剂能抑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慢性发病过程。应用SOD 治疗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均有很好的效果。 ( 2) 治疗某些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人类第一大疾病, 心血管药物研究已成为生物技术革命的尖端领域。美国每年用于这方面的开发费用占到其全国医药工业总研究费用的25% 以上, 我国也把心血管药物研究列为国家医药攻关的重点, 美国和日本正在全力开发SOD。 ( 3) 抗衰老。虽然SOD 与衰老的关系以及SOD 能否作为抗衰老的有效药物, 国内外尚有争议, 但SOD 可减缓衰老的病理过程是无可非议的。衰老机制十分复杂, 按衰老的自由基学说, 氧化是导致衰老、细胞破裂和进行性病变的主要原因。SOD 能阻止、清除自由基的连锁反应, 能有效防止脂质过氧化, 也就抑制了脂褐素的形成。常见的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和老年性痴呆症, 无不与O2- 堆积有关。如果补充一些SOD, 无疑能起到“雪中送炭” 的作用。 SOD 的开发 随着对SOD 研究的广泛进行, 人们开始对SOD 基因进行分离、序列分析、基因克隆与表达研究。美国Chiron 公司已将重组SOD 用于肾移植。Bio- Technology General 公司将基因工程方法生产的SOD 用于治疗新生儿的氧障碍。德国、日本相继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和海军总医院分子生物学研究室于1989 年底成功地在F.Coli 中构建的Cu/Zn- SOD 高效表达载体, 其表达量占菌体蛋白

固定化酶的研究进展

固定化酶的研究进展 固定化酶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最初主要是将水溶性酶与不溶性体结合起来,成为不溶于水的酶衍生物,所以曾叫过“水不溶酶”和“固相酶”。但是,后来发现,也可以将酶包埋在凝胶内或置于超滤装置中,高分子底物与酶在超滤膜一边,而反应产物可以透过膜逸出。在这种情况下,酶本身仍是可溶的,只不过被固定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不能再自由流动。因此,用水不溶酶或固相酶的名称就不再恰当。在1971年第一届国际酶工程会议上,正式建议采用“固定化酶”的名称[1]。 一固定化酶的发展历程[1] 酶参与体内各种代谢反应,而且反应后其数量和性质不发生变换。作为一种生物催化剂,酶可以在常温常压等温和条件下高效地催化反应,一些难以进行的化学反应在酶的催化作用下也可顺利地进行反应,而且反应底物专一性强、副反应少等优点大大促进了人们对酶的应用和酶技术的研究。近年来,酶被人们广泛应用于食品生产与检测、生物传感器、医药工程、环保技术、生物技术等领域。 1916年美国科学家NELSON和GRIFFIN最先发现了酶的固定化现象;直到20世纪50年代,酶固定化技术的研究才真正有效地开展;1953年,德国科学家GRUB-HOFER 和SCHLEITH首先将聚氨基苯乙烯树脂重氮化,然后将淀粉酶、胃蛋白酶、羧肽酶和核糖核酸酶等与上述载体结合制备固定化酶;到20世纪60年代,固定化技术迅速发展;1969年日本千畑一郎利用固定化氨基酰胺酶从DL-氨基酸生产L-氨基酸,是世界上固定化酶大规模应用的首例;在1971年的第一届国际酶工程会议上,正式建议使用固定化酶(mimobilizedenzyme)这个名称。我国的固定化酶研究开始于1970年,首先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和上海生化所的酶学工作者同时开始了固定化酶的研究工作 二固定化酶的特点[2] [3] 固定化酶具有许多优点:极易将固定化酶与底物、产物分开;可以在较长时间内进行分批反应和装柱连续反应;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提高酶的稳定性;酶反应过程能够加以严格控制;产物溶液中没有酶的残留,简化了提取工艺;较水溶性酶更适合于多酶反应;可以增加产物的收率,提高产物的质量;酶的使用效率提高,成本降低。但是,固定化酶也有其不足之处,如固定化时,酶活力有损失;增加了固定化的成本,工厂开始投资大;只能用于水溶性底物,而且较适用于小分子。 三固定化酶固定化方法[3] [4] 由于所固定的酶或细胞的不同,或者固定的目的及固定用的载体的不同,使固定化方法大相径庭。根据固定的一般机理,可将之分为如下几种方法。酶的固定化方法有: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生产

超氧化物酶(SOD)的生产 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是一种源于生命体的活性物质,能消除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对人体不断地补充SOD具有抗衰老的特殊效果。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EC1.15.1.1, SOD)是1938 年Marn等人首次从牛红血球中分离得到超氧化物歧化酶开始算起,人们对SOD 的研究己有七十多年的历史。1969年McCord等重新发现这种蛋白,并且发现了它们的生物活性,弄清了它催化过氧阴离子发生歧化反应的性质,所以正式将其命名为超氧化物歧化酶。 它催化如下的反应:202+2H+→H2O2+O2 O2-称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是生物体多种生理反应中自然生成的中间产物。它是活性氧的一种,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是生物氧毒害的重要因素之一。SOD是机体内天然存在的超氧自由基清除因子,它通过上述反应可以把有害的超氧自由基转化为过氧化氢。尽管过氧化氢仍是对机体有害的活性氧,但体内6性极强的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会立即将其分解为完全无害 的水。这样,三种酶便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防氧链条。 一、实验目的 a.掌握有机溶剂沉淀法的原理和基本操作。 b.掌握SOD酶提取分离的一般步骤。 二、实验原理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是一种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辐射和消炎作用的药用酶。它可催化超氧负离子(O2-)进行歧化反应,生成氧和过氧化氢。大蒜蒜瓣和悬浮培养的大蒜细胞中含有较丰富的SOD,通过组织或细胞破碎后,可用pH7.8的磷酸缓冲溶液提取出来。由于SOD不溶于丙酮,可用丙酮将其沉淀析出。 有机溶剂沉淀的原理是有机溶剂能降低水溶液的介电常数,使蛋白质分子之间的静电引力增大。同时,有机溶剂的亲水性比溶质分子的亲水性强,它会抢夺本来与亲水溶质结合的自由水,破坏其表面的水化膜,导致溶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大而发生聚集,从而沉淀析出。 三、实验器材 研钵,石英纱,烧杯(50ml),玻璃棒,pH计,冷冻离心机,离心管。 四、试剂和材料 新鲜蒜瓣,0.05mol/L磷酸缓冲溶液(pH7.8),氯仿-乙醇混合液(氯仿:无水乙醇=3:5),丙酮(用前预冷至-10℃)。

酶固定化技术研究进展

酶固定化技术研究进展 选题说明 酶作为一种生物催化剂,具有高催化效率,高选择性,催化反应条件温和,清洁无污染等特点,其卓越的催化效能,令普通无机催化剂难以望其项背,因此酶的工业化使用一直是广受社会关注的课题,但天然酶稳定性差、易失活、不能重复使用,并且反应后混入产品,纯化困难,使其难以在工业中更为广泛的应用。此外,分离和提纯酶以及其一次性使用也大大增加了其作为催化剂的成本,严重限制了酶的工业推广。在此条件下,固定化酶的概念和技术得以提出和发展,并成为近些年酶工程研究的重点。酶的固定化,是用固体材料将酶束缚或限制于一定区域内,仍能进行其特有的催化反应,并可回收及重复使用的一类技术。通过固定化,可以解决天然酶的局限性,实现酶的广泛运用。 基于对于酶的工业化使用和固定化酶的兴趣,我通过互联网和数据库信息检索的方式对酶的固定化技术发展状况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对目前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的概括。希望能使大家对这一领域有所认识。 检索过程说明 1,检索工具和数据库 1.1,百度搜索引擎 1.2,Google搜索引擎 1.3,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4,万方数据系统 1.5,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2,检索过程简述

首先,我选择了使用百度和Google搜索引擎进行关键词检索,都得到了浩繁的搜索结果,所的信息主要是百科简介和企业广告信息,介绍较为浅显陈旧,可利用性较差,但可以用于简单的信息了解,在搜素过程中,尝试使用了布尔检索规则如“固定化酶and应用”、高级检索和结果中检索的检索方式,以减小数据量。也尝试了Google学术搜索,得到了很多有用信息。运用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搜素“题名或关键词”为“固定化酶”的相关资料得到655条,搜素“题名或关键词”为“固定化酶应用”的相关资料得到72条,检索关键词搜素“题名或关键词”为“固定化酶研究”的相关资料得到4条. 万方数据系统搜索主题词"固定化酶",得到相关资料1024条,搜索“固定化酶技术应用”得到相关资料23条.。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固定化酶技术”得到相关资料2604条,搜索“固定化酶技术应用”得到相关资料742条 关键词 酶固定化载体制备研究应用 酶固定化技术研究进展 提要: 固定化酶有许多优点,尤其是稳定性和可重复使用性使其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固定化酶技术是一门交叉学科技术。目前已得到长足的发展。本文重点介绍了固定化酶制备的传统方法和近些年出现的一些新方法,同时对酶在一些性能优良的栽体上的固定进行了综述。 正文: 一,传统的酶固定化方法

超氧化物歧化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功能与应用 安徽工程大学生化院食品101 张云学号:3100401114 摘要:超氧化物歧化酶Orgotein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别名肝蛋白、奥谷蛋白,简称:SOD。它是一种新型酶制剂。它在生物界的分布极广,几乎从动物到植物,甚至从人到单细胞生物,都有它的存在。SOD被视为生命科技中最具神奇魔力的酶、人体内的垃圾清道夫。SOD是氧自由基的自然天敌,是机体内氧自由基的头号杀手,是生命健康之本。耐高温SOD是国家“十五”、“十一五”863计划重大课题项目。 关键字:SOD 原理人体作用耐高温SOD 应用 SOD是Super Oxide Dismutase 缩写,中文名称超氧化物歧化酶,是生物体内重要的抗氧化酶,广泛分布于各种生物体内,如动物,植物,微生物等。SOD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是生物体内清除自由基的首要物质。SOD在生物体内的水平高低意味着衰老与死亡的直观指标;现已证实,由氧自由基引发的疾病多达60多种。它可对抗与阻断因氧自由基对细胞造成的损害,并及时修复受损细胞,复原因自由基造成的对细胞伤害。由于现代生活压力,环境污染,各种辐射和超量运动都会造成氧自由基大量形成;因此,生物抗氧化机制中SOD 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SOD类型:超氧化物歧化酶按其所含金属辅基不同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含铜(Cu)锌(Zn)金属辅基的称(Cu.Zn—SOD),最为常见的一种酶,呈绿色,主要存在于机体细胞浆中;第二种是是含锰(Mn)金属辅基的称(Mn—SOD),呈紫色,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和原核细胞内;第三种是含铁(Fe)金属辅基的称(Fe—SOD),呈黄褐色,存在于原核细胞中。 1.1催化反应原理 超氧化物岐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简称SOD,ECl.15.1.1,它催化如下的反应:2O2-+2H+→H2O2+O2 O2-称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是生物体多种生理反应中自然生成的中间产物。它是活性氧的一种,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是生物氧毒害的重要因素之一。 SOD是机体内天然存在的超氧自由基清除因子,它通过上述反应可以把有害的超氧自由基转化为过氧化氢。尽管过氧化氢仍是对机体有害的活性氧,但体内的过氧化氢酶(CA T)和过氧化物酶(POD)会立即将其分解为完全无害的水。这样,三种酶便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防氧化链条。 功效认定超氧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简称SOD)是一种新型酶制剂,它在生物界的分布极广,几乎从人到细胞,从动物到植物,都有它的存在。原多从牛血中提取,1997年欧盟禁止使用动物中提取的SOD。 1.2功效认定 SOD是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的英文缩写,是一种含有金属元素的活性蛋白酶,是目前生物学、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中世界级的高、尖、精课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开发,大都从动物血里提取,不但代价昂贵,而且动物性SOD 的排他性、不易常温保存、艾滋病等血液病毒的交叉感染及其它潜在危险,所以国际卫生组织呼吁:立刻停止动物性SOD的使用。SOD是中国卫生部批准的具有抗衰老、免疫调节、调节血脂、抗辐射、美容功能的物质之一,法定编号为ECl.15.1.1;CAS[905489]1。 世界各国对“超氧化物歧化酶”的作用认定: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研究》论文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研究 年级:大三 专业:化学 学号:189940012 姓名:邢敏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研究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简称SOD)是一种能够催化超氧化物通过歧化反应转化为氧气和过氧化氢的酶。它广泛存在于各类动物、植物、微生物中,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剂,保护暴露于氧气中的细胞,可清除生物体内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有效地抗御氧自由基对有机体的伤害。 氧化还原反应是生命体最重要的代谢途径,它不仅为生物提供能量,同时还决定着生命体的衰老和死亡。氧对于生命活动极其重要,但氧参与的代谢经常产生一些对细胞有毒害作用的副产物———氧自由基,即通常所说的活性氧(reactiveoxygen species,ROS)。细胞产生的活性氧包括:超氧根阴离子(O·-2)、氢氧根离子(OH-)、羟自由基(·OH)、过氧化氢(H2O2)、单线态氧(·2)和过氧化物自由基(ROO·)。它们都能通过氧化应激损伤细胞大分子,引起一系列有害的生化反应,造成蛋白质损伤、脂质过氧化、DNA突变和酶失活等。为了防止氧自由基对细胞体的破坏,几乎所有细胞都有一套完整的保护体,来清除细胞新陈代谢产生的各种活性氧。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在保护细胞免受氧自由基的毒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早在1969年,Mc Cord和Fridovich发现了一种血球铜蛋白能清除自由基(O·-2),并且将这种血球铜蛋白命名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SOD几乎存在于所有生物细胞中,通过把O·-2转化为 H2O2,H2O2再被过氧化氢酶和氧化物酶转化为无害的水(H2O),从而达到清除细胞内氧自由基,保护细胞的目的。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发现及其应用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发现及其应用 早在1930年,Keilin和Mann就发现了SOD,不过,当时他们仅认为是一种蛋白质,并命名为血铜蛋白。直到1969年,McCord和Fridovich在研究对黄嘌呤氧化酶时,发现SOD具有酶的活性,并正式把它命名为superoxidedismutse,中文名即为超氧化物歧化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分类及作用 根据分子中所含的金属辅基不同,SOD可分为Cu,Zn-SOD,Fe-SOD,Mn-SOD 和Ni-SOD四类。其中Cu,Zn-SOD主要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浆中,如猪血、鸭血、猪肝等动物血液和内脏器官等组织中;Mn-SOD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线粒体、细菌中;Fe-SOD只存在于原核细胞中,如海藻中的螺旋藻、铁钉叶等;Ni-SOD 是最近发现只存在于某些极少数原核细菌中。 SOD是机体内天然存在的超氧自由基清除因子,它可以把有害的超氧自由基转化为过氧化氢和氧气,生成的过氧化氢会被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分解为完全无害的水。因而SOD是机体内防止自由基损伤的第一道防线,,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抗氧化酶。SOD作为机体内最有效、最重要的抗氧化酶之一,能有效清除老年机体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超氧自由基,延缓衰老。 二、自由基 自由基是一类非常活跃的化学物质,是个有不成对(奇数)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其中最重要的是超氧自由基,它可聚集体表、心脏、血管、肝脏和脑细胞中。如果沉积在血管壁上,会使血管发生纤维性病变,导致动脉管硬化,高血压,心肌梗塞;沉积在脑细胞时,会引起老年人神经官能不全,导致记忆、智力障碍以及抑郁症,甚至老年性痴呆等,是造成人类衰老和疾病的元凶。而在衰老的皮肤和脑中存在的脂褐素和蜡样质,可使皮肤变黑和粗糙,这两种物质也是由自由

最新固定化酶制备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固定化酶制备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固定化酶制备及应用的研究进展摘要:本文主要从分析酶单独应用中的不足、酶的固定化载体、固定化方法等方面介绍了固定化酶制备中的研究进展情况,并且从医药、食品、环保、化学工业、能源等方面其在其中的新应用出发,对固定化酶在新领域中的应用作了综述,给固定化酶研究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并且指出了今后酶固定化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多酶的固定化及制备高活性、高负载、高稳定性的固定化酶。 关键字:酶;酶的固定化;载体;酶固定化应用领域 酶是重要的生物催化剂,具有专一性强、催化效率高、无污染、反应条件温和等特点,在制药、食品、环保、酿造、能源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实际应用中,酶也存在许多不足,如大多数的酶在高温、强酸、强碱和重金属离子等外界因素影响下,都容易变性失活,不够稳定;与底物和产物混在一起,反应结束后,即使酶仍有很高的活力,也难于回收利用,这种一次性使用酶的方式,不仅使生产成本提高,而且难于连续化生产;并且分离纯化困难,也会导致生产成本的提高等。固定化酶(immobilized enzyme)这个术语是在1971 年酶工程会议上被推荐使用的。随着固定化技术的发展,出现固定化菌体。1973年,日本首次在工业上应用固定化大肠杆菌菌体中的天门冬氨酸酶,由反丁烯二酸连续生产L-天门冬氨酸。固定化酶技术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从而成为酶工程领域中最为活跃的研究方向之一。本文将从酶生

物催化剂固定化载体、固定化方法和技术及固定化酶的应用等几个方面出发,归纳和综述这些方面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1酶固定化的传统方法 关键在于选择适当的固定化方法和必要的载体以及稳定性研究、改进。 1.1 吸附法 吸附法是利用物理吸附法,将酶固定在纤维素、琼脂糖等多糖类或多孔玻璃、离子交换树脂等载体上的固定方式。显著特点是:工艺简便及条件温和,包括无机、有机高分子材料,吸附过程可同时达到纯化和固定化;酶失活后可重新活化,载体也可再生。但要求载体的比表面积要求较大,有活泼的表面。 1.2包埋法 包埋固定化法是把酶固定聚合物材料的格子结构或微囊结构等多空载体中,而底物仍能渗入格子或微囊内与酶相接触。这个方法比较简便,酶分子仅仅是被包埋起来,生物活性被破坏的程度低,但此法对大分子底物不适用。 1)网格型 将酶或包埋在凝胶细微网格中,制成一定形状的固定化酶,称为网格型包埋法。也称为凝胶包埋法。 2)微囊型 把酶包埋在由高分子聚合物制成的小球内,制成固定化酶。由于形成的酶小球直径一般只有几微米至几百微米,所以也称为微囊化法。

纳米材料固定化酶的研究进展_高启禹

?综述与专论? 2013年第6期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酶的固定化方法和技术研究是酶工程研究的重点之一,其核心是如何将游离的酶通过一定的方式与水不溶性的载体相结合,同时保持酶的催化活性和催化特性。固定化酶的概念自1953年由德国科学家Gubhofen [1]提出以来,先后经过了实验室研发到工业化生产的重大转折,并建立了传统的固定化酶的基本方法,如包埋法、交联法、吸附法和共价结合法[2]。近年来,随着结构生物学、蛋白质工程及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在酶的固定中出现了一些新型载体和新型技术,从而使酶在负载能力、酶活力和稳定性等方面获得了极大提高,且降低了酶在工农业应用中的催化成本。这些载体和技术包括交联酶聚集体、“点击”化学技术、多孔支持物和最近的以纳米粒子为基础的酶的固定化[3]。纳米材料作为 收稿日期:2012-11-27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112102210299),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研究计划项目(2011A180026)作者简介:高启禹,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酶与酶工程;E -mail :gaog345@https://www.360docs.net/doc/e74036460.html, 纳米材料固定化酶的研究进展 高启禹1 徐光翠2 陈红丽1 周晨妍1 (1.新乡医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河南省遗传性疾病与分子靶向药物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新乡 453003; 2.新乡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新乡 453003) 摘 要: 纳米材料在蛋白酶及核酶的固定化研究领域进展迅速,主要包括各种磁性纳米载体及非磁性纳米载体。目前在固定化纳米载体的特性、固定化方法及固定化效果上已进行了广泛探讨。综述以纳米载体的研究现状为基础,分析纳米载体固定化酶的应用前景及纳米载体固定对酶学性质的影响,并对该技术的研究进行介绍和展望。 关键词: 纳米材料 固定化酶 磁性载体 非磁性载体 核酶 Research Progress of Nanoparticles for Immobilized Enzymes Gao Qiyu 1 Xu Guangcui 2 Chen Hongli 1 Zhou Chenyan 1 (1.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nxiang Medical University ,Henan Key Laboratory of Hereditary Disease and Molecular Target Drug Therapy (Cultivating Base ),Xinxiang 453003;2. College of Public Health ,Xinxiang Medical University ,Xinxiang 453003) Abstract: Immobilization of protease and ribozyme by nanometer carrier are researched as a more useful means, including of the magnetic nanoparticle and nonmagnetic nanoparticles. Currently, the types of immobilized carrier and methods and results of nanoparticle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we describe the current application of immobilized enzyme by nanocarrier, the effect of nanoparticles matrix to enzymatic properties and the prospect of application for the above mentioned technology were introduced, and the dir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nanoparticles immobilization of enzyme was analyzed. Key words: Nanoparticle cartie Immobilized enzymes Magnetic nanoparticles Non magnetic nanoparticles Ribozyme 酶固定化的新型载体,能够体现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较大的比表面积、较小的颗粒直径、较小的扩散限制、有效提高载酶量及在溶液中能稳定存在等优点[4]。固定化的微粒状态根据纳米材料物理形态的差异性可分为纳米粒(包括纳米球、纳米囊)、纳米纤维(包括纳米管、纳米线)、纳米膜及纳米块等。目前,用于酶固定化的纳米形态以纳米粒(Nanoparticles,Nps)最为常见,纳米粒通常指粒子尺寸在1-1 000 nm 范围内的球状或囊状结构的粒子。而用于酶固定的纳米载体材料有磁性纳米载体、非磁性纳米载体等[5]。但是,在进行相关固定化设计时,仍然需严格遵循固定化酶的主要任务,即一方面要满足应用上的催化要求;另一方面又要满足在调节控制及分离上的非催化要求。

超氧化物歧化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生产工艺研究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SOD的作用和两种不同的生产工艺。通过一种传统的SOD生产工艺和一种利用选择性热变性的方法的牛血SOD提取生产工艺的对比研究从而反应出,由如今对SOD的需求而需要一种较新的生产工艺来取代传统工艺。讨论如何保证质量,提高酶的回收率和降低成本。 前言 在人体的正常新陈代谢就会产生自由基、是人体活动所需要的,但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体内会产生过量的自由基。如辐射、电磁波、汽车尾气、工业废气、废水的污染均会让体内产生过量的自由基。而自由基不到会引起人体衰老,还会让人体产生各种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癌症、高血压、肾脏病、白内障等等。SOD 是生物体内重要的抗氧化酶,广泛分布于各种生物体内,如动物,植物,微生物等。SOD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是生物体内清除自由基的首要物质。SOD在生物体内的水平高低意味着衰老与死亡的直观指标;现已证实,由氧自由基引发的疾病多达60多种。它可对抗与阻断因氧自由基对细胞造成的损害,并及时修复受损细胞,复原因自由基造成的对细胞伤害。由于现代生活压力,环境污染,各种辐射和超量运动都会造成氧自由基大量形成;因此,生物抗氧化机制中SOD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关键字: SOD 猪血分离纯化鉴定 材料:牛血、猪血、0.9%NaCl、95%乙醇、氯仿、丙酮、去离子

方法一: 工艺流程图 工艺要点:⑴收集、浮洗新鲜猪血经离心去除黄色血浆,红细胞用0.9%NaCl溶液离心浮洗3次,收集红细胞。 ⑵溶血、去血红蛋白收集洗净的红细胞,加去离子水,在5℃下搅拌30min,然后加入0.25倍体积的95%乙醇和0.15倍体积的氯仿,搅拌15min;离心去血红蛋白,收集上清液。 ⑶沉淀、热处理将上清液加入1.2~1.5倍体积的丙酮,产生絮状沉淀;离心去上清液,得沉淀物,操作要在0℃左右进行;沉淀物加适量蒸馏水使其溶解,离心除去不溶性蛋白;上清液于55~65℃热处理10~15min,离心除去热变性蛋白,收集黄绿色澄清液。⑷沉淀、去不溶蛋白0℃条件下,在澄清液中加入适量丙酮,使其产生大量絮状沉淀;离心弃去上清液,沉淀用去离子水溶解;离心除不溶性蛋白;上清液置透析袋中,得透析液。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研究与应用-论文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研究与应用 霍荣辉 运城学院,运城,2006142121 摘要: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简称SOD),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金属酶,能够催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发生歧化反应,平衡机体内的氧自由基,己成为化学及生物化学研究领域中热门的研究课题。作为生物体内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洁剂,SOD 在防辐射、抗衰老、消炎、抑制肿瘤和癌症、自身免疫治疗等方面显示出独特的功能,在医学、食品、化妆品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目前,世界各地学者对SOD的研究方兴未艾,深入研究SOD不仅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也有着重大的实际应用价值。现从分类、分布、结构、性质、催化机理、制备、应用等方面探讨了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基础研究进展。 关键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自由基;应用;研究 1SOD概述: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能清除生物体内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维持机体中自由基产生和清除动态平衡的一种金属酶。具有保护生物体,防止衰老和治疗疾病等作用。 1938年Mann和Keilin[1]首次从牛红细胞中分离出一种蓝色的含铜蛋白质(Hemocuprein),1969年Mccord及Fridovich[2]发现该蛋白有催化O2,发生歧化反应的功能,故将此酶命名为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EC1.15.1.1)。现已发现了3种类型的SOD:Cu/Zn SOD、Mn-SOD、Fe-SOD[3]。 2SOD的分布、分类及理化性质 2.1SOD的分布与分类 SOD是一类清除自由基的蛋白酶,对需氧生物的生存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生物体防御氧毒性的关键。迄今为止,科学家已从细菌、真菌、原生动物、藻类、昆虫、鱼类、植物和哺乳动物等生物体内都分离得到了SOD。基于金属辅基不同,这些SOD至少可以分为Cu/ Zn-SOD、Mn-SOD、Fe-SOD三种类型。 表1 SOD的分类及分布

超氧化物歧化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74036460.html, 超氧化物歧化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作者:王兆才 来源:《文理导航》2017年第23期 【摘要】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于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应用,并就应用中出现的问题给出了自己的想法。文章还提出并分析了超氧化物歧化酶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对食品、医疗、化妆品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化的论述,望有助于日后对于超氧化物歧化酶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超氧化物歧化酶;氧自由基;应用 1.超氧化物歧化酶分布、分类及生理功能 SOD是Super Oxide Dismutase缩写,中文名称超氧化物歧化酶,迄今为止的研究表明, 超氧化物歧化酶广泛存在于多种生物体内,目前已经从细菌、原生动物、霉菌、植物、昆虫、鸟类、鱼类和哺乳动物等生物体内分离并得到了超氧化物歧化酶.根据它活性中心结合的微量元素离子不同,超氧化物歧化酶主要分为3种类型,Fe-SOD,Mn-SOD,Cu/Zn-SOD三种。超氧化物歧化酶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它是生物体内清除自由基的首要物质。 2.目前对于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应用 机体在正常情况下产生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须的,但是其含量过高就会对机体产生影响。不但机体会产生氧自由基,外界环境的多种物理或化学的刺激都能产生氧自由基。如电离辐射,紫外线等。而超氧化物歧化酶却能够清除并维持氧自由基的这种平衡,防止生物体机体的损伤,因而使他具有多方面的应用前景。以下是目前超氧化物歧化酶在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2.1超氧化物歧化酶在医药临床方面的应用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一种新型的抗炎症类药物,尤其是针对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有很明显的疗效,根据超氧化物歧化酶的作用机制和毒性的试验,证实了它对治疗因O2-引起的各种疾病都有一定的疗效。为此,超氧化物歧化酶可作为抗衰老、抗炎症、治疗自身免疫疾病患者广泛应用的医药品。此外,超氧化物歧化酶对治疗贝切特氏症、心肌梗塞等血虚性心脏病、胶原病、新生儿呼吸困难综合症、防御放射性伤害等病症也可望有效,目前人们正在积极开发研究中。 2.1.1治疗心肌缺血与缺血再灌注综合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