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农业

虚拟农业
虚拟农业

虚拟植物技术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植物的研究正逐步成为国内外农业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虚拟作物研究是目前作物模拟研究的前沿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虚拟作物是利用计算机模拟作物生长过程,获得植物生理生态和形态结构并行过程的综合结果,采用三维动画模拟作物的生长过程,并输出作物的形态生理参数及其相互关系,其主要特征是以作物个体为研究中心,以作物的形态结构为研究重点,建立三维模型以可视化的方式反映作物的形态结构和形成规律。它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计算机图形学、作物生理学、作物生态学、作物栽培学等技术和理论建立数学模型,定量而系统地描述作物生长发育、器官建成和产量形成等生理生态过程及其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把实验或数值计算获得的大量抽象数据转换为人的视觉可以直接感受的计算机图形图像,从而建立作物形态的三维模型,并模拟作物在三维空间中的生长发育过程。其研究的关键和难点是如何提取作物的几何形态和发育动态信息,建立基于过程的数学模型,进而在计算机上形成具有逼真的生育动态,并能反映作物随环境变化的可视化三维模型。其核心部分是由作物三维生长模拟模型、作物知识模型和作物3D模型库三部分构成。目前虚拟作物模型的研究表现为由简单到复杂、由静态到动态、由经验型到机理型的发展态势,从而为研究虚拟作物可视化技术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和应用前景。虚拟作物研究的作用和意义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快速模拟作物的整个生长周期,不必用很长时间实地种植作物和观察分析。

2)可以获得作物生长过程中的各参数动态,为精确生长管理提供定量化依据。

3)结合现代生物技术,为作物株型设计和基因型改良提供指导。

4)使人们进一步加深对作物生理的研究和对作物生命的理解。

5)应用虚拟植物(农作物)生长技术在虚拟农田环境系统中进行虚拟实验,可部分替代在现实世界中难以进行或虽能进行但费时、费力、昂贵的试验。

6)可建立虚拟农场,在计算机上种植虚拟作物和进行虚拟农田管理调控,有利于教学和农业科技推广。

虚拟植物的技术方法及典型实例

1 L-系统

L-系统其本质是一种符号重写系统, 即用一个重写规则逐步替换初始对象的各个部分来确定一个复杂的对象。它从一个起始字符串, 即公理(axiom) 出发, 通过产生式规则(production) 进行逐步迭代, 生成一个字符发展序列, 然后, 把字符发展序列表现为图形的形式, 即生成了植物的拓扑结构, 最终生成植物形态。

L-系统一直处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当中[5], 已经由最初的只能表达严格迭代过程的D0L 系统, 逐步发展成为能够模拟植物器官相关性的上下文相关L-系统( Context-sensitiveL-systems), 可构造随机拓扑结构的随机L-系统( StochasticL-systems), 可模拟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和开花顺序的参数L-系统( Parametric L-systems), 以及能够模拟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信息交互作用的开放式L-系统( Open L-systems) 等。

L-系统是最早也是应用最普遍的一种建模方法, 基于它开发的软件也很多。如: 澳大利亚Queensland 大学的CPAI 研究中心开发的VirtualPlants, 已用于定性地模拟棉花、大豆、玉米等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及植物根系的生长和病虫害对植

物生长的影响。但该软件目前还不能应用于农林业的实际生产, 只能定性地模拟。另外, 加拿大的Calgary 大学开发的CPEG 、L-Studio 和VirtualLaboratory 软件, 是基于L-系统的一种建模方法, 已用于L系统与植物形态关系、计算机辅助景观设计、植物学教学等方面。

近年来, 一些学者以L-系统为基础, 对棉花、大豆、玉米、大麦、高粱等进行了模拟,Watanabe等还介绍了虚拟水稻的数据获取方法,C.Fournier 等人依据L-系统和计算机图形学实现了对玉米生长发育过程的三维结构模拟, 对玉米生长过程进行了研究。Mech等应用开放式L-系统模拟了相邻植株之间和同一植株不同器官之间的相互遮蔽和光竞争等。国内的一些学者也从理论上和三维实现上进一步发展了L-系统, 如陆汝铃等人提出了广义L-系统, 胡海英、李世伟等人用L-系统实现了逼真的三维植物模型等。

L-系统经过不断的发展, 已经成为一种应用广泛、功能强大的植物模拟方法, 它强调计算机图形学与植物生长机理的结合。但是, 这种方法也存在着一些缺陷。一方面,L-系统生成一个字符发展序列是一个并行迭代过程, 这和植物并行生长的特征相吻合。基于这个特点, 用L-系统模拟植物的生长, 提取其生长规则是关键, 由于高大植物的生长规则不易提取, 所以L-系统不能很好的模拟高大植物; 另一方面, 在L-系统具体编程实现时, 形式语言的表示方法比较复杂, 而且由于在产生式中同时描述植物的几何结构信息和拓扑信息, 理解和使用也比较困难。

2 分形方法

分形方法是由B.B.Mandelbrot 在20 世纪70 年代首先提出的, 用来描述具有自相似性的自然碎片或不规则结构。利用分形法构建植物模型, 其主要原理是应用分形理论构建具有自相似性的植物的拓扑结构。其主要建模方法有: 迭代函数系统(Iterated function system,IFS) 、分枝矩阵(Ramification matrix) 、粒子系统(Partialsystem) 、正规文法方法、A 系统(A-system) 和Oppen-heimer 提出的特定的分形方法。

Oppen-heimer 在使用分形的方法来构造树木模型时, 为了避免分行中的自相似性, 他通过定义各级枝条的偏转角度、锥度、螺旋状扭曲以及子干与母干之间的尺寸比等参数, 在每个递归层次上使用同一描述, 并引入了一些随机变量。Barnsley 和Demko 用IFS 方法生成了具有极强自相似特征的蕨类植物叶片。Chen 等人利用分形方法建立了杨树的虚拟模型, 模拟了杨树生长过程中叶面积和叶倾角的空间分布, 并将虚拟的杨树群体投射到平面上, 对所生成的图像采用数值影像分析系统进行处理, 研究了杨树冠层的光传输规律。分形方法虽然能较好地模拟具有自相似性特征的植物, 但是这种方法更侧重于计算机图形学, 是应用尽量少地植物学知识, 方便快捷地生成具有形似特征地植物, 所以这种方法不适合模拟真实植物的整个生长过程, 对与植物生理生态机理相联系的一些规律的提取贡献不大。

3 自动机模型

自动机模型, 又称参考轴技术, 它是由法国农业发展国际会议中心(CIRAD) 的DeReffye 等人提出的, 是一种模拟植物生长过程的典型随机过程方法。它通过马尔可夫链理论以及“ 状态转换图”方式描述植物生长、发育、休眠、死亡等过程。Godin 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能够以不同的时间长度来描述植物拓扑结构的多尺度意义下的植物拓扑结构模型[17] 。这种模型, 具有建模方法物理意义明确、数据输入简单、过程分析直观等特点。赵星等进一步发展了双尺度自动机模型( dual-scal automation)。该方法基于植物的生长机理, 根据植物的生理年龄来组合植物的生长参数, 以简便通用的方式来表达各种植物的构造模型。基于参考轴技术, 由法国CIRAD 的DeReffye 等建立的AMAP 软件系统也是目前应用较广的一种建模软件。AMAP 系统将全球植物划分为20 多个基本结构模型, 对于任何一种植物, 首先分析并确定其结构基本模型, 然后利用多尺度树形图进行植物拓扑结构的描述与模拟。该系统包含了若干个子系统, 以完成不同的功能, 它具有功能强大的数据采集与分析模块, 适合高大植物(如各种类型的树)的模拟。目前,AMAP 软件主要应用于景观设计领域, 如建筑环境的整体规划, 园林的景物布局等。

参考轴技术是目前除了L-系统外, 与植物生长机理联系较大的另一种模拟方法, 它弥补了L-系统难于模拟高大植物的缺点。但是, 参考轴技术不容易描述与生长周期有关的一些植物生长特点, 如生长节律、生长延迟等, 而且描述植物时需要较多的状态参数。赵星在此基础上发展的双尺度自动机模型, 虽然植物生长参数根据生理年龄归类, 大大简化了生长参数, 但是由于植物种类繁多, 生长机理复杂, 除了对植物生长过程进行大量的观察和测量外, 还必须研究双尺度自动机模型与具体植物的生理生态模型有机结合的问题。

4 三维重建

三维重建技术是基于三维数字化仪的产生, 三维数字化仪产生于20 世纪90 年代, 是基于声学、光学、磁学等原理研制的能够快速、准确获取物体三维坐标的一种仪器。近几年, 基于激光、微型雷达技术的三维数字化技术也已经出现, 这些方法成熟后, 将能够实现对植物形态结构的快速、精确、非接触的监测。植物三维重建是指应用三维数字化仪获取植物器官的三维空间坐标, 然后直接将这些数据输人计算机, 进行植物在实际三维空间的形态反演, 它的模拟效果与测量植物空间数据仪器的精度密切相关。这类模型可用来研究与植物空间结构相关的一些性质, 例如:Smith 等, 依据测量数据, 实现了猕猴桃果实与藤架形态结构的三维重建, 并采用不同颜色来表征果实及其各项属性, 如用深浅不同的红色表示果实的糖分含量, 由此分析了植株的空间结构与果实的物理、化学成分, 产后品质等的相关关系。Ivanov与Andrieu 等利用两个照相机获取玉米冠层的结构数据, 对其进行了三维重建, 并分析了冠层的光能利用。Pommel 等对不同行株距的玉米冠层进行三维重建后, 分析了不同行株距下冠层的光分布。郭炎等利用三维数字技术对不同生育期玉米冠层形态结构进行了精确测定, 然后建立了玉米可视化模型, 用来分析玉米冠层的三维结构特征和形态结构对玉米冠层空间光分布的影响。

植物形态的三维重建能够精确地再现植物的形态结构, 分析与植物形态结构有关的定性、定量特征及生理生态过程, 如进行植物冠层光截获的分析、农田作物蒸腾的研究等。要注意的是, 由于建立的是静态模型, 所以不能反映植物形

态结构的动态规律和预测植物结构的动态变化, 另外, 植物的三维重建需要直接使用大量的测定数据, 而且目前用于测定三维坐标的仪器价格也较为昂贵。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

到目前为止,以植物为研究对象的建模方法远远没有达到最佳效果,形态发生模型与生理生态模型的集成研究工作还很少。由于植物生长的复杂性,使得总结植物生长规律、建立植物生长过程中的生理生态数理关系都有待进一步发展研究。建模体系方法的简易性、可理解性和定量化能力将是确定该体系方法是否完善的主要考察目标,另外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植物模型用于实际的可靠性程度。要使建立的模型有效,首先依赖于建立模型的模式质量和有效性,其次是模型的检验过程。目前,验证模型的方法很多,如人工神经网络法、模糊系统法、遗传算法、最小二乘法等方法,但是对植物生长机理的模拟还缺少在验证方面的系统性研究工作。绘制植物的形体较为复杂(比如卷心菜的叶子交错缠绕,以及碟形、轮状花冠等比较复杂的花形),其仍然是植物可视化研究的重难点。另外,植物在外力作用下的动态变化可视化技术还处于初始发展的阶段。植物生长的建模、仿真和可视化研究及应用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但大多数模型都有或多或少的缺点,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原来建立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优化组合,去粗取精。另外,还要进一步将成功的模型推广到实践中。

今后的研究可能有几个方面的趋势。

( 1) 建模方法将进一步完善

各类建模方法, 除了发展各具的优点外, 还会针对存在的缺点不断完善, 逐步形成功能强大的专用模型, 在此基础上会向通用模型转变。

( 2) 植物形态模拟将进一步细化

随着计算机可视化技术的不断提高, 对于植物形态的模拟将在原基础上更加精细化。如叶片的卷曲、叶片上的绒毛和蜡质层等, 再如, 如何表现植物随风摇曳或随季节发生的形态变化等, 都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和研究。

( 3) 形态发生模型与生理生态模型将进一步融合

单纯植物外形的模拟目前已日趋成熟, 可以生成非常漂亮的植物图形。但是, 相对于植物外形特征来讲, 它的生理生态特征的研究将更有意义。所以, 今后需要研究如何建立能真实反映植物生长机理的生理生态模型( 如光合作用合呼吸作用模型) 及植物生长环境模型( 如光照、土壤、水肥等模型), 并在此基础上, 实现各类模型的有机结合。

( 4) 虚拟根系研究将受到重视

根系作物植物生长的一个重要器官, 由于生长在地下, 特征不易提取, 在形态模拟中可以被忽略, 但是, 根系作为整个植株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生理生态模型的建立中绝不可省, 所以根系研究这个难点势必会被逐步攻破。

( 5) 虚拟植物的研究和其他各学科领域联系将更加紧密

虚拟植物的研究涉及多学科领域, 如计算机图形学、农学、应用数学、植物学、生态学等, 尤其与前三种学科领域联系密切, 相辅相承。虚拟植物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将有效地推动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 另外, 虚拟植物模型与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 建立综合的资源环境分析评价系统也是今后虚拟植物应用的另一个发展趋势。

3DMAX 与虚拟现实

3DMAX 与虚拟现实Vrml 2007年05月07日星期一20:38 3D Studio MAX 是Autodesk 公司在Windows 95/NT 环境下全面重新开发的一个动画制作产品,它具有一流的三维建模和动画制作功 能,使用它可以在PC 机上得到真正的工作站动画软件的性能和图像质量,因而深受广大用户的喜爱。 2. 2 VRML 2.0 Helpers 有VRML 编程经验的读者知道,用VRML 建立复杂三维模型是相当繁难的,而且毫无直观性可言,而3D Studio MAX 因其强大的三维建模和动画制作功能恰好可以弥补VRML 这方面的不足。为了更好地、更全面地支持VRML 2.0,3D Studio MAX 还提供了VRML 2.0Helpers 以帮助建立VRML 世界,它包含了几乎全部的VRML 特有造型,极大地方便了VRML 世界的建立。 启动3D Studio MAX 后,单击命令面板中的Create,再单击次级面板中的Helpers,在下拉式组合框中选取VRML 2.0,这时命令面板 上出现了12 种VRML 特有造型。 1) Anchor。Anchor 用来创建虚拟空间中的一个锚点造型,它用于VRML 世界之间的链接。点击锚点造型将引导VRML 浏览器顺 着链接检索出该链接所连的VRML 文件。这样当你漫步于Internet时,你可以很方便地从一个虚拟空间跨入另一个虚拟空间。 2) TouchSensor。TouchSensor 用来创建虚拟空间中的一个接触传感器造型,它用于检测参与者的动作并将其转化为适当的输出以触 发一段动画。这样当你将鼠标移到该造型或从该造型上移开时,就会开始或停止一段动画。 3) ProxSensor。ProxSensor用来创建虚拟空间中的一块不可见的长方形区域,该区域可以感知参与者的进入、离开以及参与者在该 长方形区域中移动的时间等,以此来触发一段动画或声音。 4) TimeSensor。TimeSensor 用来创建一个控制虚拟空间中动画进行的时钟。由于VRML 2.0动画采用了关键帧技术,因而你必须 为TimeSensor 所控制的造型指定关键时刻和关键值,VRML 2.0会利用线性内插算法计算出这些关键值之间的值以达到动画平滑的效果。 5) NavInfo。NavInfo 用来描述虚拟空间中替身的导航信息特性。在虚拟现实技术中,替身是真实世界中的人在虚拟空间中的代表。 使用替身,你可以控制它如何在虚拟空间中进行交互,它所看见的也就是你所看见的。NavInfo 可以指定替身外部轮廓的大小、他在虚拟 空间中的行动方式以及他在虚拟空间中的移动速度等特性。 6) Background。Background 用来描述虚拟空间中的背景特征,为你的VRML 世界提供一个外部环境。该背景由一个天空球体、一 个在天空球体内的地面球体和一个在天空与地面之间的背景立方体组成。这三者在概念上均为无穷大,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它们, 但你永远无法接近它们。 7) Fog。Fog 用来描述虚拟空间中雾的特性。利用Fog,你可以在你的虚拟空间中生成浓雾或薄雾,并可以改变雾的颜色。由于雾 的存在会影响虚拟空间中造型的颜色,因而可以增加VRML 世界的真实感。但请注意,Fog 不会对Background 所描述的背景产生任何

VRML虚拟现实开发文档(含源代码).

虚拟现实开发文档 罗维03091350 1.功能概述 运用vrml语言构造了一个虚拟现实世界。运动物体包括气球,火车,汽车,交通灯等,静止物体包括山脉,树林,房屋,人物,花草,电话亭,国旗,座椅,广告牌,雨伞等,另外还包含背景和声音。 2.使用说明 2.1广告牌 截图: 程序: #VRML V2.0 utf8 Transform {

translation 0.0 0.0 0.0 #背景颜色 children [ Transform { translation 0.0 0.0 0 children [ #创建广告牌造型 Shape { appearance Appearance{ material Material { diffuseColor 0.2 0.3 0.3 } } geometry Box { #广告牌 size 12 6.5 0.2 } } ] } Transform { translation 0.0 0.0 -0.02 children [ Shape { appearance Appearance{ texture I mageTexture { url "advertisement.png" } material Material { diffuseColor 0.0 0.0 0.0 } } geometry Box { size 11 5.6 0.4 #广告屏幕 } } ] } ] } DEF leg Transform{ #广告柱子translation 5 -4 0.1 scale 0.04 0.04 0.04 children[ Shape { # Shape 模型节点 appearance Appearance{ material Material { #空间物体造型外观 diffuseColor 0.2 0.3 0.3 #一种材料的漫反射颜色 } } geometry Cylinder { #柱体节点 radius 2.0 #圆柱体半径 height 100.0 #圆柱体高 top TRUE #圆柱体有顶 #bottom TRUE #圆柱体有底 bottom FALSE side TRUE #圆柱体有曲面 } } ] } Transform{ #椅子腿 translation -10 0 0 children USE leg } 2.2热气球 截图:

VR在虚拟农业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74863256.html, VR在虚拟农业中的应用 作者:薛宏岩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年第16期 [摘要]本文从介绍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的概念和特点入手,通过研究虚 拟现实在其它领域的的发展状况,发掘虚拟现实技术在虚拟农业中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利用价值。 [关键词]虚拟农业;虚拟植物;虚拟现实技术;农业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S126 [文献标识码]A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随着信息化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农业自身的发展模式也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从传统农业转入了现代化农业的高速发展阶段。然而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新近科学技术的进步,其中虚拟现实技术也被开始尝试应用于农业这一重要领域,“虚拟农业”这一概念也结合着虚拟现实技术再一次走进人们的视线,被赋予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1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的发展和特征 1.1 什么是虚拟性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最早产生于20世纪末期,是由被称“虚拟现实之父”的美国VPL公司创建人拉尼尔(Jaron Lanier)提出的。该技术是综合利用计算机图形技术和各种现实级控制等接口设备,在计算机的辅助下生成的、可交互的三维环境,使用户能够沉浸其中。 虚拟现实技术在很多领域都有着很广泛的应用,在医学中,可以进行虚拟诊断和虚拟解剖;在建筑领域中,可以建立虚拟城市和虚拟住宅;在艺术设计中,可以设立虚拟艺术作品展;在教育领域中,可以建立虚拟实验室,虚拟图书馆;还有在娱乐,军事等领域都已经取得很好的发展。只要我们能够想象到的领域都可以应用虚拟现实这项技术,所以虚拟现实技术与农业的结合也是十分必要的,虽然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但是前景非常可观。 1.2 虚拟现实技术的3I特征 沉浸性(Immersion),通过前期的建模和虚拟引擎生成三维仿真的立体图像,通过佩戴VR眼镜用户可以置身于虚拟的环境中,感觉如同置身于真实的空间之中。 交互性(Interaction),在设备展示的虚拟环境中,用户可以利用一些传感设备进行交互,感觉就像是在真实客观世界中一样,用户可以触摸和抓取虚拟环境下的物体,用户可以感知到物体的重量和物体相应对用户的反馈。

华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090102)

华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090102)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具体如下: 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了解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能够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进行学术交流;具有从事作物遗传育种科研和技术开发能力;具有高尚的科学道德和良好的合作精神,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植物分子育种 2. 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 3. 植物航天育种 三、学习年限 1. 学制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 2. 如已提前完成所规定的学业,且学位论文成果突出,可申请提前毕业,但提前时间不得超过一年。提前毕业的科研成果要求:以第一作者和华南农业大学为第一单位署名,且在SCI收录的刊物上公开发表的与本人学位论文密切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 四、课程设置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所有课程成绩60分以上(含60分)为及格。 至少应修满26学分。一般每18学时对应1学分,每门理论课一般不超过3

学分,实验课不限。 (一)必修课 1. 公共必修课 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36学时) ②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学分,18学时) 或自然辩证法(1学分,18学时)(二选一) ③ 硕士生英语(4学分,72学时) 2. 专业必修课 ①专业英语(1学分,18学时) ②作物高产理论与实践(2学分,36学时) ③高级作物育种学(3学分,54学时) (二)选修课 在导师指导下可在全校范围内选修,具体课程请参照“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课程库”。选修课学分不少于10学分。 五、培养环节 1. 必修环节(3学分) 必修环节包括读书报告,学术交流,实践活动三部分,各计1学分。导师根据学生提交的相关依据材料,如所作的学术报告PPT(讲义)、参加学术报告笔记、文献综述报告、实践活动工作报告等,按优,良,合格,不合格四等级给分。各个必修环节的基本要求:阅读与论文相关文献80篇,其中英文文献不少于40篇,撰写文献综述1篇;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不少于5次或在学院范围内做学术报告1个;参加教学实践、生产实践或社会实践,撰写实践总结报告1份。 2. 开题报告

农业知识综合一植物生理学部分

《植物生理学》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理论教学 一、内容提要 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揭示植物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植物的生命活动是在水分代谢、矿质营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基本代谢的基础上,表现出种子的萌发、营养器官的生长、开花、受精、果实和种子的成熟等生长发育过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让学生系统掌握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及其调控的方法和技术,学会用严谨的科学实验手段认识和分析生命现象和规律,创造性地调控植物生理功能,培养学生将植物生理学理论与相关基础课程理论相结合、并灵活应用于生物技术、生物科学和农学研究和实践中的能力。 二、选用教材 潘瑞炽主编.植物生理学(第7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2 三、教学内容 (一)绪论 1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内容和任务 2植物生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3 植物生理学的展望(自学) 重点: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和任务,植物生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难点:植物生理学的定义。 思考题: 1、为什么说“植物生理学是农业的基础学科”? 2、植物生理学的定义是什么?根据你所知的事实,举例分析讨论之。 (二)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

1 植物对水分的需要 1.1 植物的含水量 1.2 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状态 1.3 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2 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2.1 水分跨膜运输的途径 2.2水分跨膜运输的原理(自学) 2.3 细胞间的水分移动 3根系吸水和水分向上运输 3.1 土壤中的水分 3.2 根系吸水 3.3 水分向上运输 4 蒸腾作用 4.1 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部位和指标 4.2 气孔蒸腾 4.3 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 5 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 5.1 作物的需水规律 5.2 合理灌溉的指标 5.3 节水灌溉的方法 重点:水势,细胞的水势,细胞吸水的方式,根系吸水的途径和动力,水分运输的途径和动力,合理灌溉。 难点:细胞水势的概念和根系吸水的途径和机理,气孔运动的机理。

华南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期末考试

华南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期末考试 一、名词解释(10×2分=20分) 1、光饱和点 2、植物激素 3、衰老 4、乙烯的“三重反应” 5、种子休眠 6、光周期现象 7、春化作用 8、植物细胞全能性 9、光周期现象 10、冻害 二、填空题(60×0.5分=30分) 1、蒸腾作用常用的指标有、、。 2、完整的C3碳循环可分为、、个阶段。 3、植物呼吸过程中的氧化酶,除细胞色素氧化酶外,还有、、和()等酶。 4、细胞内需能反应越强,ATP/ADP比率越,愈有利于呼吸速率和、ATP的合成。 5、目前,大家公认的植物激素有五大类、、、、。 6、植物体内IAA的合成,可由经氧化脱氨,生成,或经脱羧生成,然后再经脱羧或氧化脱氨过程,形成,后者经作用,最终生成IAA。 7、培养基中,IAA/CTK的比例,决定愈伤组织的分化方向,比例高,形成,低则分化出。 8、1926年,日本科学家黑泽在研究时发现了。 9、起下列生理作用的植物激素为: a、促进抽苔开花; b、促进气孔关闭;

c、解除顶端优势; d、促进插条生根; 10、感受光周期刺激的器官是,感受春化刺激的器官是。 11、11、植物光周期现象与其地理起源有密切关系,植物多起源于高纬度地区;在中纬度地区植物多在春季开花,而多在秋季开花的是植物。 12、12、光敏素包括和两个组成部,有和两种类型。 13、13、引起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有、、、。 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主要有、、、。 14、14、组织培养的理论依据是,一般培养基成分包括五大类物质,即、、、和。 15、15、生长抑制剂主要作用于,生长延缓剂主要作用于,其中的作用可通过外施GA而恢复。 16、16、种子萌发过程中酶的来源有二:其一是通过,其二是通过。 三、选择题(10×1分=10分) 四、1、从分子结构看,细胞分裂素都是。 A、腺嘌呤的衍生物 B、四吡咯环衍生物 C、萜类物质 D、吲哚类化合物 2、C4途径CO2受体的是。 A、草酰乙酸 B、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C、磷酸甘油酸 D、核酮糖二磷酸 3、短日植物往北移时,开花期将。 A、提前 B、推迟 C、不开花 D、不变 4、干旱条件下,植物体内的含量显著增加。 A、天冬酰胺 B、谷氨酰胺 C、脯氨酸 D、丙氨酸 5、能提高植物抗性的激素是。 A、IAA B、GA C、ABA D、CTK 6、下列生理过程,无光敏素参与的是。 A、需光种子的萌发 B植物的光合作用 C、植物秋天落叶 D长日植物开花 7、大多数肉质果实的生长曲线呈。

VRML及其在虚拟现实中的应用

文章编号:1000-2243(2001)S0-0029-06 VRM L 及其在虚拟现实中的应用 吴英杰,王晓东 (福州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福建福州 350002) 摘要:虚拟现实是计算机模拟的三维环境,用户在W WW 中可以走进这个环境并操纵系统中的对象,使其实时性和交互性变为现实.V RM L 是HT M L 的3D 模拟,它不仅可以用来建立三维场景的模型,也可以用来实现虚拟场景中的人机交互. 关键词:虚拟现实;建模语言;交互性中图分类号:T P 391文献标识码:A 仅用文字、图象很难说明事物动态的过程.用三维、动画的方式,制作一个沿着某一条路径浏览的动画,而且,这个动画可以沿着这条路径反复播放.虚拟现实是计算机模拟的三维环境,用户可以走进这个环境并操纵场景中的对象,它的图形渲染是 实时 的,这种 实时性 导致了在虚拟场景中的人机 可交互性 .目前,利用VRML 技术已部分实现网上虚拟科技馆场景模型的设计和部分科普作品的开发,能较好地体现虚拟现实的模拟三维性和人机 可交互性 . 1 虚拟现实的特征 VR 具有3个最突出的特征,即3 I 特征[1]:交互性(Interactivity )、想象性(Imagination)和沉浸感(Immersion). 交互性主要是指参与者通过使用专门设备,用人类的自然技能实现对模拟环境的考察与操作程度.例如,用户可以用手去直接抓取模拟环境中的物体,且有抓取东西的感觉以及对物体重量的感觉,视场中被抓起的物体也随着手的移动而移动.由于VR 并不只是一种媒介或一个高级终端用户界面,它的应用能解决在工程、医学、军事等方面的问题,这些应用是VR 与设计者并行操作,为发挥它们的创造性而设计的.这极大地依赖于人类的想象力,这就是VR 的第二个特征 想象性. VR 的最主要的技术特征是沉浸感,即身临其境的感觉.导致 沉浸感 的原因是用户对计算机环境的虚拟物体产生了类似于对现实物体的存在意识或幻觉.为此,必须具备3种基本技术要素.图1表示出了3种技术要素间的关系 . 图1 虚拟现实的技术要素 1)图像(Imagery).虚拟物体要有三维结构的显示,其中包括主要由以双目视差、运动视差提供的深度信息;图像显示要有足够大的视场,造成 在图像世界内观察 而不是 窗口观察 的感觉;显示画面符合观察者当前的视点,能跟随视线变化;物体图像能得到不同层次的细节审视. 2)交互(Interaction).虚拟物体与用户间的交互是三维的,用户是交互的主体;用户能觉得自己是在虚拟环境中参与对物体的控制;交互是多感知的,用户可以使用与现实生活不同的方式(例如手语)与虚拟物体交互. 3)行为(Behavior).虚拟物体在独自活动时、或相互作用时、或在与用户的交互作用中,其动态都要有一定的表现,这些表现或者服从 于自然规律,或者遵循设计者想象的规律,这也称之为VR 系统的自主性(autonomy ).自主性是指虚拟环 收稿日期:2001-05-20 作者简介:吴英杰(1979-),男,硕士研究生. 第29卷增刊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 ol.29Supp.2001年8月 Jour nal of Fuzhou U niversity (N atural Science) Aug.2001

仿真与虚拟农业技术课程设计

天津农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基于L系统的虚拟植物模型设计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任课教师 成绩评定 2013 年12月

目录 一摘要 (1) 1 L—studio软件的简单介绍 (1) 2 虚拟植物生长 (1) 3 参数L系统 (1) 4 研究方法:分形理论 (1) 二L--system程序及分析 (2) 三.视图文件及分析 (3) 四.效果截果 (4) 五.总结与参考文献 (9)

一摘要 L—studio软件的简单介绍 本设计是参照《仿真与虚拟农业技术》教材整本书以及老师课堂上的讲解编写出来的。 这株虚拟树的设计是借助L—studio的软件工具而生成。L—studio是基于L系统的Windows软件,用于创建模拟模型并进行模拟实验,它的本质就是一个字符重写系统。 L—studio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两个基于L系统的模拟程序:cpfg和lpfg ·一套建模实例,每种植物都作为一个L—studio对象存储 ·用于组织和使用所建模型(位于本地或远程机器中)的图形浏览器 ·系列用于创建和修改对象的编辑器和其他建模工具 ·用于模拟影响植物生长环境的程序库 虚拟植物生长 通过对植物生理生态过程的模拟,能够预测不同环境条件下生长的植物的某些综合指标,而在植物形态结构和环境因素的时空变异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简化处理。虚拟植物生长是对植物在三维空间中的结构发育与生长过程的计算机仿真,是植物学家进行研究的重要工具。 参数L系统 我这次所涉及的植物----树,用的是L系统主要类型中的:参数L系统。参数L系统将字符串的重写过程扩展到了带有参数控制的单词扩展过程,从而实现了既能生成丰富、灵活的植物图形,又能实现其过程可控性。 研究方法:分形理论 这次虚拟植物生长模型主要运用的研究方法是分形理论,分形理论的数学基础是分形几何学,即由分形几何衍生出分形信息、分形设计、分形艺术等应用。分形几何学是以非规则几何形态为研究对象的几何学分支,由于不规则现象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因此分形几何学又被称为描述大自然的几何学。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研究分形性质及其应用的科学称为分形理论。分形作为几何对象,首先是不规则的,但并不是所有不规则的形状都是分形。也就是说,分形一般具有无限相似性,这既是分形的特征也是分形的精髓。 关键词【虚拟植物,L—studio,分形理论】

青岛农业大学校史

学校历史沿革: 莱阳农业学校(1951—1958) 1951年6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创办了莱阳农业学校,设农作物和果树蔬菜两个专业。是新中国成立后山东省最早创办的两所中等农业专科院校之一,为国家农业部重点中专学校,隶属山东省农业厅领导。 莱阳农学院(1958—1963) 1958年8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改办莱阳农学院,设农学、园艺、牧医、植保4个系,开设农学、果树、畜牧兽医、植保四个专业,分设本科班和专科班,隶属省地两级领导。校址由莱阳城南迁至城东原莱阳地委旧址。 即墨农业学校、即墨畜牧学校、青岛农业学校、烟台畜牧兽医学校、崂山郊区农业技术学校于1961年先后并入莱阳县农业学校。 莱阳农业学校(1963—1976) 1963年9月,山东省人民委员会贯彻执行中共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决定停办莱阳农学院,与莱阳县农业学校合并改办莱阳农业学校,设农学、果树、畜牧兽医、会计统计、农机等5个专业,隶属烟台行署领导。1968年9月,山东省社会主义劳动大学二分校并入我校。 莱阳农业大学(1976—1978) 1976年5月,经山东省委批准,在莱阳农业学校的基础上,改办莱阳农业大学,设农学、园艺、农机、畜牧兽医、水利等5个系,在校生1200人,教职工555人,其中专任教师177人。隶属烟台地区领导。 莱阳农学院(1978—2007) 1978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莱阳农业大学改办莱阳农学院。 1997年5月,学校顺利通过了国家教委组织的教学工作合格评价,获得“优秀”。 1998年6月,取得了硕士学位授予权,首批设立作物栽培与耕作学、果树学两个学位授予点。 2001年10月6日,学校隆重举行建校50周年庆典。 2001年7月18日,青岛校区举行奠基仪式。8月22日,青岛校区首期工程开工建设。2002年7月,首批3000名学子入住青岛校区。 2002年9月19日,青岛校区落成暨2002级新生开学典礼隆重举行。 青岛农业大学(2007—) 2007年3,4月,经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更名为青岛农业大学,办学地点由山东省莱阳市变更为青岛市城阳区。以此为标志,学校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学校提出了“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和谐发展”的办学思路,开始向高水平多科性大学迈进。2008年5月18日,学校举行揭牌仪式。 建校以来已为社会培养全日制毕业生56000余名。目前,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一所农科特色鲜明,农、工、理、经、管、文、法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设有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园林园艺学院、动物科技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人文社科学院、理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外国语学院、化学与药学院等14个教学学院和1个体育教学部,另设有继续教育学院、合作社学院、中加商务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和海都学院(独立学院)。举办58个本科专业,拥有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9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现有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2.2万人,硕士研究生1200余人。 学校拥有青岛和莱阳两个校区,占地3337亩,校舍建筑面积108.9万平方米,图书馆

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绪论 一、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二、植物生理学产生与发展 三、植物生理学的任务与展望 四、学习方法 一.植物生理学(Plant Physiology)的定义及研究内容 1.定义: 简言之,植物生理学就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揭示植物生命现象本质的一门科学。 植物的生命活动是在水分代谢,矿质营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物质的运输与分配以及信息传递和信号转导等基本代谢基础上,所展示的种子萌发,生长,运动,开花,结实等生长发育过程。植物生理学就是研究和探索这些生命活动的各个生理过程内在的奥秘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通过对这些功能和作用机制,机理的研究,阐明植物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本质。要点:(1)研究的对象是植物。因为绿色植物在生物界中具有无与伦比的特殊性——自养性,即它可以吸收简单的无机物(CO2、H2O和矿质元素等),利用太阳能,合成自身赖以生存任何物质(CH2O、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等),自给自足建成自身。这就是生物的自养性。绿色植物的自养性是地球上的其它生物生存所需有机物及能量的根本来源。 (2)基本任务是探索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2.研究内容 植物生理学的研究范畴不仅局限在个体,组织和器官,细胞,分子等某一结构层面上,也可以在较为宏观的个体或组织,器官水平上,也可以在细胞和分子的水平上。 植物完成其生活史,生命活动虽然十分复杂,从生理学角度可将其分为三大方面: ○1生长发育(growth and development)与形态建成(morphogenesis) 植物的生长发育是植物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生长是指由于细胞数目增加,体积的扩大而导致的植物个体体积和重量的不可逆增加;发育是指由于细胞的分化所导致的新组织,新器官的出现所造成的一系列形态变化(或称形态建成),包括从种子萌发,根,茎,叶的生长,直到开花,结实,衰老,死亡的全过程。人类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认识始于对其生长发育的观察和描述,如“春华秋实”,“春发,夏长,秋收,冬藏”等,正是人类对其认识的写照。 ○2物质与能量代谢(metabolism of substance and energy) 代谢过程是运行于植物体内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的变化过程。物质代谢是指物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能量代谢是指能量的贮存与释放过程。代谢是生命活动的基础,而生长发育是代谢作用的综合表现与最终结果。代谢作用遭受破坏,生命过程就会受到影响,代谢一旦停止,生命过程就不复存在。

虚拟现实(VRML语言)

虚拟现实(VRML语言) 摘要:虚拟现实技术是利用计算机的图形环境和电子技术外设产生逼真的视、听、触、力等伪物质三维感觉环境。VRML 是面向实时漫游的虚拟现实造型语言。本文简要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的概念、技术特征、应用及VRML的概念、发展与构造,并讨论了VRML在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中重要地位。 关键词:计算机;虚拟现实;VRML 1 虚拟现实技术 1.1虚拟现实技术的概念 虚拟现实(Viamal Reality)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种新型信息技术,是一种新的人一机界面形式。它追求的是将传统的计算机从一种需要人用键盘、鼠标对其进行操作的设备变成了人处于计算机创造的人工环境中。用户借助物定装备(如数据手套、头盔等)以自然方式与虚拟环境交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获得与真实世界等同的感受以及在现实世界中难以经历的体验。 1.2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过程 虚拟现实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70年,任Ivan Suther Land领导下研制成功了第一个头盔显示器。人们戴上头盔显示器,可以看到一个边长5厘米的立方体线框图飘浮在自己眼前。当实验者转动头部时,可以看见这个发光的立方体的不同侧面,可以像真实世界中那样来确定这个物体的形状和位置。1972年Nolan·Bushnell发明了电子游戏rorh;1985年,Apple公司的Macintosh开始研制Sinmet,1989年Sinmet完成。NASA的Ames研究中心利用Radioshaek公司的袖珍式液晶显示电视的屏幕研制成为头戴式虚拟现实眼镜,并研制成第一台商用虚拟现实硬/软件,美国空军的Supemoelwit 飞行模拟器。虚拟现实这个名词已成为平常生活话题。 1.3虚拟现实技术的特征 虚拟现实技术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1)沉浸性。虚拟现实技术是根据人类的视觉、听觉的生理心理特点,由计算机产生逼真的三维立体图像,使用者戴上头盔显示器和数据手套交互设备,便可将自己置身于虚拟环境中,成为虚拟环境中的一员。使用者与虚拟环境中的各种对象的相互作用,就如同在现实世界中的一样。使用者在虚拟环境中,一切感觉都是那么逼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2)交互性。虚拟现实系统中的人机交互是一种近乎自然的交互,代写毕业论文使用者不仅可以利用电脑键盘、鼠标进行交互,而且能够通过特殊头盔、数据手套等传感设备进行交互。使用者通过自身的语言、身体运动或动作等自然技能,就能对虚拟环境中的对象进行考察或操作。 (3)多感知性。由于虚拟现实系统中装有视、听、触、动觉的传感及反应装置,因此,使用者在虚拟环境中可获得视觉、听觉、触觉、动觉等多种感知,从而达到身临其境的感受。 1.4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迅速发展,它已经被应用于广泛的领域: (1)工程和建筑可用它设计各种产品和施工设备,建造工厂等预实现。如一个新产品的先期开发、一个具体建筑物一次性仿真。 (2)医学其范围包括建立合成药物的分子结构模型到各种医学模拟,如用来设计各种合成药物,允许研究人员测试各种药物特性,进行人体解剖仿真,外科手术仿真器。 (3)军工模拟最初的军工模拟是推动VR发展的主要力量,VR的许多成功的应用也是在此方面,代写医学论文如飞机驾驶模拟器、近战战术训练器、虚拟战场等。 (4)科学可视化现在,有许多数据或物质,如红外光、微波、雷达、电磁场、在通道中流动的各种数据都不是可见的,利用VR技术,很容易将这些东西可视,这就为我们的研究带来很大的方便。 (5)金融和娱乐金融可视化是指将大量数据变换成图象式物质,从而使数据更易理解和分析。娱乐是VR的一个巨大市场,世界一些著名的娱乐城已建成VR娱东中心,在这个环境中许多话都已变成“现实”。 (6)教育VR教育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潜在市场。虚拟现实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学习环境,学生能够成为虚拟环境的一名参与者,在虚拟环境中扮演—个角色,这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

植物与文化

青岛农业大学 (自然科学类)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植物与文化 课程论文题目:植物与文化分析论文姓名:赵昆 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专业:秘书学

年级:2013级 学号:20134169 指导老师:王海霞 2014年5月26日 摘要: 中国是一个花的国度,据有关数据记载,可供人们观赏的各种花卉有数千种之多。被人们公认的名花就有十种,它们是:牡丹、芍药、山茶花、杜鹃、水仙、菊花、梅花、荷花、海棠、兰花。人们不仅赞赏它们婀娜的形态、艳丽的姿色和醇美的清香,更是“咏物言志”,赋予了它们人的品格和情操。实际上,它们成为了人的某种精神的物化者,所以有了“岁寒三友”(松、竹、梅),“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花草四雅”(兰花的淡雅、菊花的高雅、水仙的素雅、菖蒲的清雅)等美誉。 关键字: 1、植物, 2、文化, 3、牡丹, 4、梅, 5、兰, 6、竹, 7、菊, 8、水仙 引言: 以花草树木植物为象征,表达人的思想是感情,是各民族语言文化中的一种共同现象,中华民族自古便种花、养花、赏花。人们在欣赏花草树木外在美的同时,也赋予了它们某种特定的意义。特别是历代文人学士、诗人画家,他们通过咏诗赋词、写文作画,把他们内心的感情和审美情趣都寄托于大自然的花草之中,因而使其具有了丰富的文化心理,在生活习俗和铸就民族性格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正文: 竹是“岁寒三友”之二,也是“花中四君子”的一位。它根生大地,渴饮甘泉,中空有节,质地坚硬,冬夏常青,所以它象征正直、坚贞、有气节、有骨气和虚心自恃。中国人很喜欢竹子,在许多古典文献中,都记载了上古先民对竹子的崇拜。历朝历代有许多爱竹的“痴

虚拟现实技术―VRML篇

虚拟现实技术――VRML篇 一、VRML介绍 1.什么是VRML? VRML是“Virtual Reality Modeling Language”的缩写形式,意思是“虚拟现实造型语言”。 第一代Web是以HTML为核心的二维浏览技术,受HTML语言的局限性,VRML之前的网页只能是简单的平面结构,而且实现环境与参与者的动态交互是非常烦琐的。第二代Web是以VRML为核心的三维浏览技术。第二代Web 把VRML与HTML、Java、媒体信息流等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三维超媒体Web。 VRML是用来描述三维物体及其行为的,可以构建虚拟境界(Virtural World), 可以集成文本、图像、音响、MPEG影像等多种媒体类型,还可以内嵌用Java、ECMAScript等语言编写的程序代码。 以VRML为核心构建的虚拟世界中用户如身处真实世界,可以和虚拟物体交互,人们可以以习惯的自然方式访问各种场所,在虚拟社区中“直接”交谈和交往。事实上,目前采用VRML技术取得成功的案例已经很多,例如探路者到达火星后的信息就是利用VRML在因特网上即时发布的,网络用户可以以三维方式随探路者探索火星。 2.VRML的工作原理 VRML定义了一种把3D图形和多媒体集成在一起的文件格式。从语法角度看,VRML文件是显式地定义和组织起来的3D多媒体对象集合;从语义角度看,VRML文件描述的是基于时间的交互式3D多媒体信息的抽象功能行为。

VRML文件描述的基于时间的3D空间称为虚拟境界(Virtual World),简称境界,所包含的图形对象和听觉对象可通过多种机制动态修改。 VRML文件可以包含对其他标准格式文件的引用。可以把JPEG、PNG和MPEG文件用于对象纹理映射,把WAV和MIDI文件用于在境界中播放的声音。另外,还可以引用包含Java或ECMAScript代码的文件,从而实现对象的编程行为。 VRML使用场景图(Scene Graph)数据结构来建立3D实境,VRML的场景图是一种代表所有3D世界静态特征的节点等级:几何关系、质材、纹理、几何转换、光线、视点以及嵌套结构。几乎所有生产厂商,无论是CAD、建模、动画、VR,还是VRML,他们的结构核心都有场景图。 境界中的对象及其属性用节点(Node)描述,节点按照一定规则构成场景图(Scene Graph),也就是说,场景图是境界的内部表示。场景图中的第一类节点用于从视觉和听觉角度表现对象,它们按照层次体系组织起来,反映了境界的空间结构。另一类节点参与事件产生和路由机制,形成路由图(Route Graph),确定境界随时间的推移如何动态变化。 VRML文件的解释、执行和呈现通过浏览器实现,这与利用浏览器显示HTML文件的机制完全相同。浏览器把场景图中的形态和声音呈现给用户,这种视听觉呈现即所谓的虚拟世界(境界)。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得的视听觉效果如同从某个特定方位体验到的,境界中的这种位置和朝向称为取景器(Viewer)。 3.VRML的应用 VRML在电子商务、教育、工程技术、建筑、娱乐、艺术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2018农业信息化技术导论与解析

2017年农业信息化技术导论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30分) 1.农业信息学的内涵(5分) 农业信息学:是农业科学与信息科学相互交叉融合形成的一门学科。可以定义为:以农业科学为基本理论基础,以农业信息为对象,以信息技术支撑,研究农业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存储、传输及其运动变化规律,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科学和技术。 2.决策支持系统(5分) 决策支持系统:是以管理科学、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支持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决策的信息系统,所处理的问题大部分属于半结构化性质。 3.物联网(5分) 物联网:是“实现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其内涵包含两方面意思: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4.数字农业(5分) 数字农业:是指使用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自动化、计算机、通讯和网络等数字化技术对农业(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林业等)生产、管理、经营、流通、服务等领域进行数字化设计、可视化表达和智能化控制,以达到合理利用农业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等目的,使农业按照其内在的客观规律、人类需求的目标和方向发展。数字农业包含精准农业、精细农业、精确农作、处方农业、因地制宜农业以及虚拟农业等概念。其中,精准农业是数字农业的核心。 5.大数据(5分) 大数据: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大数据包括结构化数据(如数字、符号等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如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数据)。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和符号

2、植物水分代谢 水势: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差。符号是ψw 。 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蒸腾比率:植物每消耗1kg水时所形成的干物质的质量。 水分临界期:植物对水分不足最敏感、最易受伤害的时期。(小麦的水分临界期是孕穗期和灌浆始期—乳熟末期) 偏摩尔体积:指在恒温恒压,其他组分的浓度不变情况下,混合体系中1mol该物质所占据的有效体积。 Ψw 水势ψp 压力势ψs溶质势ψm 衬质势ψπ渗透势AQP水孔蛋白 MPa兆帕 3、植物矿质和氮素营养 必需元素:指在植物完成生活史中的、起着不可替代的直接生理作用、不可缺少的元素。(三个标准:元素不可缺少性、不可替代性和直接功能性。17种必须元素,14种矿质元素,9种大量元素、8种微量元素) 单盐毒害:将植物培养在单一盐溶液中(即溶液中只含有一种金属离子)不久植株就会呈现不正常状态,最终死亡,这种现象成为单盐毒害。 离子对抗:在单盐溶液中若加入少量含有其他金属离子的盐类,单盐毒害现象就会减弱或者消除,离子间的这种作用叫做离子对抗。 生理酸性盐:植物根系对盐的阳离子吸收多而快,导致溶液变酸的盐类。 叶片营养:也称根外营养,是指植物地上部分,尤其是叶片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 可再利用元素:某些元素进入植物地上部分以后,仍呈离子状态或形成不稳定的化合物,可不断分解,释放出的离子又转移到其他器官中去,可反复被利用的元素。(常见可再利用元素N、P、K、Mg;不可再利用元素Ca、Fe、Mn、B、S) 缺素症:当植物缺少某些元素时表现出的特殊性病症。(缺少N、Mg、S、Fe会引起缺绿病)AFS表观自由空间 4、植物的呼吸作用 能荷:是对细胞中内腺苷酸A TP-ADP-AMP体系中可利用的高能磷酸键的一种度量。其数值为(A TP+0.5ADP)/(A TP+ADP+AMP)。 呼吸商RQ:在一定时间内植物组织释放二氧化碳的摩尔数与吸收氧气摩尔数之比。 伤呼吸:植物组织因受到伤害而增强的呼吸。 呼吸速率:单位鲜重、干重的植物组织在单位时间内所释放二氧化碳的量或吸收氧气的量,也称呼吸强度。 巴斯的效应:由巴斯德发现的氧气抑制发酵作用的现象。 末端氧化酶:处于生物氧化一系列反应的最末端,将底物脱下的氢或者电子传递给分子氧,形成水或过氧化氢的氧化酶。(包括细胞色素氧化酶、交替氧化酶、酚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乙醇酸氧化酶。) 呼吸跃变:果实成熟过程中,呼吸速率突然上升然后又很快下降的现象。(降温可以推迟呼吸跃变;增加周围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和氮气浓度,降低氧浓度可以降低呼吸跃变强度。) 抗氰呼吸:指某些植物的组织或者器官在氰化物存在的情况下仍能进行的呼吸。(参与抗氰呼吸的末端氧化酶为交替氧化酶) 氧化磷酸化:指呼吸链上的氧化过程偶联ADP和无机磷酸形成A TP的作用。

精准农业技术与应用

第一章概述 导读:精准农业是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精准农业也叫精细农业或精确农业,有时也被称作数字农业,通俗地讲就是综合应用现代高新科学技术、以获得农田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和技术体系。精准农业的战略目标是:实现提高经济效益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达到减少资源浪费、减轻环境污染、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等目的。 本章分三节,分别介绍现代农业与精准农业、精准农业基础理论、技术支撑与战略目标。 第三节现代农业与精准农业 1.1.1农业的社会发展阶段 农业是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基础部分和最早出现的产业。“民以食为天”,所以在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就有了农业。那时工业尚未出现。即使手工业也是在农业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出现的,所以那时的社会称为农业社会。考察社会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或生产要素就会发现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其生产要素或社会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是不同的。在农业社会,生产的发展,主要是农牧业的发展,主要靠两要素即资源与劳动力。资源是指土地资源和牲口资源。劳动力是指体力较强的人口。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以拥有的资源量和劳动力的多少来决定的。 在工业社会中,生产的发展或社会经济的发展,除了依靠资源和劳动力两要素外,还增加了资金要素,所以称为“生产三要素”或经济发展“三要素”。资源除了土地资源外,还包括机器和厂房等,劳动力除了农民外,主要还包括工人。资金在工业社会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了资金(本)就可以买到资源和雇佣劳动力,到了工业社会的中后期,又称为资本主义社会。在工业社会中,农业生产也受“三要素”的影响,资金在农业生产中也起到了明显的作用,有了资金也就有了土地和劳动力。 在信息社会或知识经济社会中,生产的发展或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三要素”是必要的保障,还主要依靠知识和科技,尤其是信息技术,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 因此要发展农业生产,在农业社会主要依靠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和劳动力;在工业社会主要依靠资源、劳动力和资金;在知识经济或信息社会,主要靠知识和科技,尤其是靠信息技术。所以农业生产发展的驱动力,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 当前人类社会正进入知识经济社会或信息社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经济或生产要靠科学技术,要靠信息。发展现代农业生产虽然仍离不开土地资源、资金和劳动力,即原来的“生产三要素”仍然是今天必不可少的保障条件,但主要还是要靠科技和信息,而不再以扩大耕地面积、增加劳动力和资金投入作为首要条件。虽然资金是非常重要的,但资金主要用于开发农业科技和信息,而不是用于开垦荒地或扩大耕地面积。劳动力也十分重要,但主要是指有知识的农民和技术人员。 把发展农业生产的驱动力重点放在依靠科技和信息,不仅是科学的、符合时代特点和当前的大趋势,而且也有利于生态环境建设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近10年来,我国无论在信息传播硬件建设,还是在农业信息平台和资源建设上都取得了较大进展(科技日报,2002)。目前,我国拥有涉农网站2600多个;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开展了“农业决策支持信息系统研究”、“农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为国家宏观决策和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863计划”开展了“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在全国建立了20个示范区。“网络农业”、“精准农业”、“虚拟农业”等探索研究也应运而生。在农业研究信息系统、科技基础数据库、小麦一玉米连作智能决策系统、农业词表和机器翻译系统、多媒体光盘应用系统、农场管理系统、畜牧营养数据库、土肥信息管理系统、草地信息系统等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科技成果。 农业现代化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但对于“现代农业”的理解,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在20世纪的70年代,有人认为农业现代化就是指农业的机械化、水利化、化学化和电气化。到了90年代,有人认为农业现代化就是指生态农业、可持续农业和集约农业。《百科全书》对农业现代化的注释是:“指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装备和现代管理方法改造农业的过程”。江泽民在20世纪90年代指出:“在经济发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