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景观保护与规划

乡村景观保护与规划

城市周刊

2019/10 CHENGSHIZHOUKAN 63

乡村景观保护与规划

魏 波 绥中农业农村局

摘要:目前,我国的农村发展十分迅速,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不仅可以优化乡村历史面貌,而且可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在有效保护区域特色景观的前提下,塑造经济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乡村环境。基于此,本文对乡村景观特点、问题、规划原则、规划模式等进行综合分析,探索乡村景观规划建设策略。

关键词:乡村景观;规划;建设

新农村建设是为了进一步优化我国乡村居民的生活环境,而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又是新农村建设中的关键。根据目前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交通、技术以及文化等都比较落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乡村的建设与发展。因此,需要设计人员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能够结合实际的情况,以科学的设计理念与方法来实施具体工作。

一、农村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1)符合生产需要农村景观设计应当在农村经济振兴的

背景下进行,强调农村景观的设计有助于推动农业生产的进行。农村景观应当起到防控农业生产污染的作用,强调农业生产区与生活区的有效分割,通过农村景观达到对农业生产区域进行

有效规划的目标[1]

。设计人员还要在农村景观的过程中符合方便劳动生产需要,发挥农村景观在农村生产中的实用价值,承担一部分农业生产的功能,从而更好的符合农民的生产生活意愿。特别是在机械化生产与传统农业加工的碰撞中保留一定的原有文化特征。

(2)符合自然风貌农村景观应当符合农村地区的自然风貌,保证农村景观与农村人文环境的有效契合。首先,应当充分的尊重自然地理特征,强调根据地方的地形地貌、自然资源的承载力,防治环境污染问题进行农村景观的设计。其次,还要尽可能的保留农村的自然风貌,强调尽可能的不加改造,做到尊重农村群众情感的进行景观设计,发挥农村景观的乡情归依作用。

二、乡村景观保护与规划

1.聚落景观设计。

聚落景观是由乡村居民生产环境、生活环境以及周围环境所组成,因为不同地区的乡村居民生活习惯、民风、民俗不同,各地区聚落景观有着特定的韵味和美感,不仅可以满足乡村居民基本的需求,也可以实现对当地文化的传承。有机更新、因地制宜是聚落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在实际的景观规划设计中,要在保护其原有的特色的前提下采取合理的建设方式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聚落景观会受到居民生活环境与民居建筑的影响,所以设计者需要尽可能减少建设用地,充分尊重与保护当地的生活环境肌理。比如庭院、广场以及文化场所等,都是在乡村居民过去长时间生活中所形成的。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特点,所以在设计中应该充分融入当地的特色,在保持原有建筑风貌的基础上对其功能以及环境进行改善。同时,道路是聚落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道路的设计时要强调其人性化、适宜性,不能拘泥于城市道路的宽、直等标准。

2.重视乡村景观规划。

乡村景观规划是结合现有的景观对乡村进行一系列的全面分析,最终选择与乡村实际情况更符合的发展规划形式。在规划过程中,规划设计人员应结合景观具备的功能水平进行合理分区,针对不同功能区拟定规划目标,制定合理的建设方针和措施。通过合理的规划,能实现自然景观的有效利用和经济结构的科学配置。

3.满足生活娱乐需要。

农村景观的布局应当为人民群众服务,强调基于良好的农

村景观满足人民群众的娱乐休闲需要。首先,农村景观应当成

为农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应当布置必要的亭台、水榭等,在简洁美观的基础上保证农村景观的功能性特征。应当保证农村景观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和趣味性。其次,应当重点突出农村景观的实用价值,应当有助于农村老人、儿童锻炼身体,做到优化配置场地和器械,有助于农民在田间劳作后获得充分的休息,更适宜农民群众在农村景观中达到锻炼身体和娱乐沟通作用[2]。农村景观只有做到贴近农民生活,实现景观与农民日常生活融为一体,才能更好的保护农村环境,优化农民生活,改变农村风貌。

4.田园景观规划设计。水、林、田以及山等自然元素在乡村的田园景观当中组成了基本的自然状况,因此在具体的景观规划设计中要基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对乡村空间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不仅要体现当地的民俗文化,也可以有田园风光。田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具体实施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重视对自然景观的保护,如植被、自然保护区等,在规划设计中要避免被破坏。作为植被重要的组成部分,植被斑块、森林绿地、生态防护林等在田园景观规划设计中要以保护为原则进行,不能为了开发而破坏。二是要做好对农业景观的开发利用。在人类与自然相互影响、依存的背景下产生了农业景观,这些景观虽然具有普通景观的特征,但还显示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所以,在乡村田园景观的规划设计中要做好对农业景观的开发与利用,营造出具有当地人文特色的田园风光。三是对人文景观的保护。人文景观是自然景观与当地文化组成的一种景观,具有明显的区域文化特色,如寺庙、戏台、民俗等,都可以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加以保护与利用,提升景观规划设计的合理性[3]。

5.新型社区景观。

新型社区景观模式的建设一般选择在离城市较近,受工业化、城市化影响较深的乡村。这种景观建设模式在景观规划设计上类似于城市景观,多规划喷泉和生活广场等;在房屋建筑风格上,通常遵循整齐统一原则,并进行分区管理;在植物规划配置上,多选用与环境相匹配的绿植。这种景观模式受城市化影响严重,覆盖了原有的建筑风格和自然风貌。

三、结语

乡村景观规划建设的目的是改变乡村传统发展模式,在不

破坏当地原有生态环境的条件下,对乡村原有景观进行优化与完善,以显现出乡村的区域特色,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综上所述,在景观规划建设中,要全面、准确地把握乡村的实际情况和特色,深度挖掘乡村文化底蕴,遵循生态环境保护原则,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制定出适合乡村特色的景观规划设计,以体现和传承乡村文化。并结合经济发展情况,做好民企分离,充分展示乡村的美感,进而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婷.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分析[J].智能城市,2018(20):83-84.

[2]李宇.体验式景观视角下的乡村景观营造研究[J].设计,2019(6):133-135.

[3]宁焱,洪艳,陈昊旭.浙江平原地区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9(3):72-74.

乡村景观标识的设计思路分析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乡村旅游政策的大力扶持,各个地区乡村景区建设开始兴起,针对乡村景观标识设计基本分为以下几项: 一、功能布局 1、生产区域:通常情况下,生产区域是美丽乡村中面积最大的区域,是经济发展的保障; 2、居住区域:美丽乡村村民居住点一般以院落形式为主,除了对村屋的外立面改造之外,户前和屋后的改造也是提升景观效果的一个重大方面,其标识的主题元素也可以从房屋的形状,颜色来提取素材; 3、集会区域:设计上可以增设村民活动广场、大戏台等供人们休憩、集会、交流; 4、交通区域:再保证行车行人的安全情况下,重点打造道路两旁的景观氛围,以营造植物意境为主。

二、空间营造 1、“点”型空间: 2、“线”型空间; 3、“面”型空间; 三、形态组织 1、静态空间:静态空间形态是指在相对固定空间范围内,视点固定时观赏景物的审美感受。以天空和大地作为北京,创造心旷神怡的旷达美;以茂密的树林和农田构成的空间展现荫浓景深之美;山水环保,瀑布叠水围合的空间给人清凉之美;高山低谷环绕给人的深奥幽静之美; 2、动态空间:体验者在体验过程中,通过视点移动进行景观的空间称为动态空间。动态景观空间展示有起景、高潮、结束三个段落。按照乡村景观的空间序列展开,如按传统村落建筑、农田种植区、花卉苗圃、蔬菜瓜果园等划分、形成完整的景观序列。

四、景观细部 1、村标设计:一般位于村庄主入口,如果有需要也可以在村尾设置村标进行前后呼应,村标的形式主要有牌坊、精神堡垒、大型标识牌、立柱等。村标必须融合当地特色文化,特别是选材和颜色上; 2、建筑外立面改造:基于原有结构的前提下,增添极具地域特色和乡村文化的装饰元素,从材料和元素着手,本着尊重场地文化的原则进行建筑外立面的“轻改造”; 3、文化节点打造:合理的布置休憩设施、宣传栏、建设器械、文化雕塑小品等,景观要符合当地文化,以突显地域特色为主,布局需合理,风格与当地特色要相互统一,材料选择体现乡土文化和生态文化。 以上就是今天带给大家的内容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也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关注与支持!

乡村景观设计的应用研究

乡村景观设计的应用研究 摘要:从城市规划专业的角度,乡村是相对于城市化地区而言的,即城市建成区以外的人类聚居地区统称为乡村,是一个空间的地域范围。但这一地域范围并非固定不变,它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呈缩小的趋势。乡村不是一个稳定的实体,而是人类和自然环境连续不断相互作用的产物,乡村景观正是这一产物最直接的体现。因此,乡村景观所涉及的对象,是在乡村地域范围内与人类聚居活动有关的景观空间。 关键词:乡村;景观设计;应用研究 1 乡村景观设计原则 1.1 生态性原则 自然景观就是乡村最好的遗产,合理利用自然,减少人工干扰,将自然特色所保留,使自然景观与乡村景观相互结合;保留每家每户的经济作物种植,保留最原始的乡村生态;以生态学原则为指导,走绿色生态建设道路,是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共和谐共存、相互补充,让人们最大限度的亲近自然,感受自然。 1.2 文化性原则 每一个乡村文化都是独立特殊的,是每一时期的乡村风貌,从客家文化的角度去把握景观的内涵特征,分析和发掘当地特色文化,使其文化得到延续,并通过对民居、祠堂等主题建筑而统一改造和丰富当地特色地形景观,使人们直观的感受到客家的文化内涵。 1.3 功能性原则 提高乡村景观的效应,最主要是满足当地居民生活服务功能,进行功能区域的划分,是功能区域更好地服务于居民;同时景观应满足自然生态功能、休闲活动功能、交通功能、景观文化功能等,最大程度满足人们休息娱乐功能,并发展第三产业服务大众。 1.4 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主要是指景观规划资源合理利用,不造成二次浪费,铺装材料尽量使用当地材料,既能体现当地特色,也能减少运输成本;植物方面选择经济适用树与乡土树种,合理种植,使植物最大性的发挥其经济效应,既节约济源又有特色,景观设置考虑简洁、实用、避免铺张浪费。 2 乡村景观的基本特点 2.1 地域特点 乡村景观是生活在乡村地区的居民和自然环境关系的一种表达。任何一个地区都有其特有的文化和历史,是当地居民在不断的生活、生产过程中逐步积累形成的。乡村景观是在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通过对地域文化进行传承,可以使乡村地区的环境可以保持其特有的特色。 2.2 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相较于城市生态系统来说,乡村地区生态系统中的大气、水、自然面等无机物质比较丰富,具有比较完善的功能,可以保证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持续稳定发展下去。在乡村地区进行景观设计时,需要结合乡村地区自然规律和自然环境现状,将各类景观要素综合到一起,然后将这些要素建构成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实现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意义 陈千哲

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意义陈千哲 发表时间:2018-03-21T15:25:49.88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35期作者:陈千哲 [导读] 摘要:乡村对人类生存与发展起重要作用,人类为满足生活需要对乡村以及自然进行改造,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具有独特性的乡村景观形成。 江苏天正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乡村对人类生存与发展起重要作用,人类为满足生活需要对乡村以及自然进行改造,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具有独特性的乡村景观形成。乡村环境是国土环境以及区域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风景技术园林在不断进行发展与优化,为实现改善居民居住环境的目标,对乡村地区的自然品质以及景观品质进行一定的保护。同时通过各种科学的手段以及技术对乡村景观进行合理规划,不仅可以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对生态环境质量进行改善。 关键词:乡村景观;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意义 1乡村景观特征分析 从客观角度来看,乡村景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并且自身承载了一些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发性特征 乡村景观是在人类长期活动的作用下自然而然形成的,其并不是完全的人工设计,也不完全的自然景观。当然,其中也有部分乡村景观体现了使用者的主观意愿,但大部分乡村景观都属于典型的无意识产物,即乡村景观是自发形成的。 (2)生产性特征 乡村景观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农民为了使农业生产活动能够更好地开展,可能会改造一部分的土地,使土地的功能发挥得更加充分。通过改造能够让乡村景观得到新的功能属性,使其为人们生产、劳作所服务。由此可见,生产性是乡村景观十分重要的属性之一。 (3)协调性 农业活动开展过程中,人们会结合实际环境情况,采取一定措施保证生产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同时,让生态环境得到妥善保护。乡村景观正体现了这种协调性特征。 (4)人文性特征 乡村景观不仅容纳了各式各样的景物,还承载了乡村独有的人文精神。因此,可将乡村景观视为人与自然之间的沟通桥梁,同时乡村景观也体现了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承载了区域历史文化元素,富含人文特色。 2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过程中乡村景观发挥的作用 2.1乡村景观的使用可以促使风景园林设计得到必要参考基础 乡村景观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跟其他景观不同的情况,其具备非常显著的纯质性以及朴素性,所以,在设计以及规化的过程中,人们会体会到非常清新的、自然的景观印象。所以,在规划以及设计风景园林的过程中,有效的使用乡村景观所具备的特殊以及文化意涵,可以将一种非常自然的感觉带给人们。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的车流逐渐加大,同时增加了高楼耸立的情况,如果对乡村景观所具备的风格进行盲目的使用,最后会产生“布景式”的景观设计结果,所以就很难将乡村景观的风格有效的发挥出来,进而在城市景观文化发展中,难以注入新的动力以及激情。也就是说,在构建以及完善城市景观的过程中,需要 立足于居民的实际生产方法,同时按照其实际的生活方法,但是其跟农村还是存在明显区别的,如果在城市的构建过程中,只是人工方法的实现自然强加,那么就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后果。所以,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身为设计师以及设计工作人员,需要在分析实际地区情况的基础上,正确当地区的生产特色、文化特色以及当地的地貌特色等,之后实现相关资料结合,需要对本地已经拥有的景观特色进行最大程度的保留以及发扬。 2.2乡村景观的使用可以促使园林规划以及设计实现进一步的合理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城市化的规模正趋向于一个逐渐扩大的趋势,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园林规划工作逐渐遇到瓶颈问题,园林中,大部分是钢筋水泥,直接脱离了自然环境。会跟乡村景观之间产生背离的情况,在分析上述这类型的景观的过程中,需要保证人类跟自然处于一个和谐的相处状态下,所以,在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的过程中,需从根本上认识到乡村景观的积极作用,需要将其具备的实用性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同时将其具备的功能性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在上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合理化规划与设计工作。 2.3乡村景观的使用可以促使乡村耕作景观以及农业特色得到有的展现 在实际风景园林规划以及设计的过程中,有效的使用乡村景观,展示乡村耕作景观,同时还会实现农业特色的有效展示。一般情况来说,在设计规划使用乡村景观的过程中,其涉及到非常广泛的农耕特色类型,其范围也非常的广泛以及复杂。所以,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过程中,将乡村景观涉及到的特色最大程度的使用出来,促使特色实现有效的传承以及更新发展。这样以阿里,大部分人们都可以更好体会到乡村景观所具备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及意义,同时对于乡村文化还可以有一个非常深刻的认识以及理解,与此同时,还可以在上述的基础上有效的展现耕作景观,同时还可以诠释一定的农业特色。 2.3.1开放的原则 在实际风景园林规划以及设计的过程中,在分析其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始终遵循相应的开放性原则,这样一来就可以在人们的审美观点上设计出符合其要求的东西,所以,所以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争取得到大众的认可,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认识到,其不是完全分为的开放,而是要达到一个适当的开放。例如:在实际规划以及设计的过程中,不只是单独完成土地的开发,需要注意的是其文化底蕴的保留,这样一来,在风景园林规划以及设计的过程中就可以促使乡村景观得到非常有效的使用,促使其具备的文化气息得到传承以及发扬光大,也就是说在发扬乡村景观的基础上促使城市文化景观得到有效的丰富以及多样化。 2.3.2协调的原则 在进行风景园林规划以及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积极的引入乡村景观。综合性的考虑以及结合风景园林规划以及设计跟乡村景观,实现异同之处的协调处理,在完成上述的工作之后,完成最优方案的设计以及制定。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将风景园林跟乡村景观两者之

在园林规划设计中乡村景观的保护与传承

在园林规划设计中乡村景观的保护与传承 发表时间:2018-06-08T15:03:54.370Z 来源:《建筑模拟》2018年第4期作者:刘飞 [导读] 城市与农村都得到相应的改善与发展。现今农村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各地新农村的建设如火如荼的展开,这就相应的便于发展乡村景观建设。 云南实力房地产开发经营集团有限公司云南省昆明市 650000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园林规划的发展也越来越完善。由于园林规划设计涉及的领域广泛和多样化,涉及到的涵盖面也愈加宽广,包含了城市与农村。城乡的协调发展要以乡村景观为基础,参考城市建设方法,进行规划设计。城市与农村都得到相应的改善与发展。现今农村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各地新农村的建设如火如荼的展开,这就相应的便于发展乡村景观建设。本文从乡村景观的定义展开探讨,对乡村景观保护与延续的意义与原则进行阐述,随后叙述了保护与延续措施,希望对乡村景观的保护与延续有所帮助。 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乡村景观;保护;传承 引言 乡村景观是人类因为生活和生产的所需逐步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进而形成的景观,它作为人类审美与认知的一部分向人们展示了乡村文化所特有的田园文明,尤其是对于近代西方的园林规划以及当代伊斯兰园林的建设都有着深远而又实质的影响。然而伴随着当代的现代化农业的快速发展,原本传统的乡村景观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在当代的园林规划乡村景观建设中我们应该合理的在提高当代乡村景观的规划基础上,保证乡村建设与文化景观的可持续发展。论文从诠释乡村景观内涵到对于传统乡村景观的保护与传承方面加以论述,从园林发展趋势的角度入手,以当代园林规划设计中乡村景观设计为契机,分别从空间、造型元素和多种形式上探讨当代乡村景观在园林设计中的发展趋势和设计原则。 1保护和延续乡村景观的重要意义 保护及延续乡村景观的意义在于:①回归自然。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对乡村景观进行有效保护与延续,能够加强城乡联系。城市居民长期在快速的生活节奏中,面对城市的喧嚣与嘈杂,就尤其喜欢宁静的乡村生活,对乡村景观进行保护与延续,可以满足城市居民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回归自然,使得城乡之间得到协调与统一,实现和谐的人员自然的关系。②经济和美观相结合交融。城市的建设发展离不开各项经济的增长,因此,各地政府部门对于开发乡村景观尤其鼓励。现在,我国乡村建设正处于关键时刻,如何拉近城乡差距是必然的发展与建设趋势。因此,必须对城乡建设进行探索,尤其是乡村景观更是研究的重点。如何在城市中融入乡村景观,将自然融入城市建设,将人工制作的环境像自然环境发展和过渡,是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对乡村景观的有效保护与延续,不仅能够保证园林的外在美观性,还能在此基础上增长经济效益。 2乡村景观研究发展 十九世纪中后期,伴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边缘化加剧,一方面大大的促进了当时经济的大步伐迈进但同时由于忽略了对于乡村景观的保护,各个区域的乡村景观特征开始逐步丧失,自然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环境与资源的问题日益加剧,生态失衡,多数的乡村环境向着“脏、乱、差”的态势发展,因过度开垦、废气排放、工业污染而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已经屡见不鲜了。另一方面当代的乡村景观规划与发展还存在着文化景观缺失的问题,以往我们印象中的乡村不单单是生态的承载体,而且是人类农业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的文化已经逐渐被消磨化,乡村人们向往城市的繁华,很多的村镇将自己的建筑与道路规划按照城市的模样开始改造,其实这样的城市化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原有的乡村文化,甚至有的乡村特有的习俗已经被遗忘或者停止传承。中国乡村景观研究始于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起步较晚,1989年,中国学者对澳大利亚堪培拉市乡间景观进行研究,同年,我国召开了第一届景观生态学讨论会,自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景观研究产生兴趣,这些都带动了乡村景观的研究。此后,韩国、日本、荷兰、波兰以及法国等一些国家的先进理论和经验被不同领域的学者引进。通过学习和借鉴,中国逐渐形成了自己关于乡村景观研究的体系。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乡村人类聚居环境、乡村景观分类、乡村景观评价、乡村聚落景观、乡村农业景观、乡村景观园林、乡村景观旅游、乡村景观规划等8个方面。研究热点多集中在景观生态学、乡村文化地理景观、乡村环境评价以及乡村景观规划四个问题上。 3在园林规划设计中乡村景观的保护与传承的措施 3.1增加农业体验,体现田园风光 现阶段,我国城市居民尤其是城市儿童。几乎没有接触过农业劳作,缺乏对农业生产的相关了解,不知道耕种的意义,更不了解各种粮食、植物生长的特点,成熟时间,耕种方法等。因此,可以针对这些问题,在进行园林设计时,可以融入农村的乡村景观设计,让城市居民体会劳作、耕种的乐趣,有效的了解农业知识,使得农业文明、乡村文化、社会风俗等能够延续发展。还可以建造可以进行农业体验的耕地场所,构建出一个全新的乡村景观,让城市居民可以更好地体验出乡村景观的独特性。 3.2多方面平衡统一 园林规划主要是在城市建设之中,而城市建设又应该以整体规划为主,城市整体规划应当以实际情况为主,根据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就近取材,利用自然的景观,加上设计师的灵感,创造整体的乡村自然景观。 3.3注重保存与延续乡村景观所蕴含的文脉及历史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乡村景观的融入,应当注重保存与延续乡村景观所蕴含的文脉及历史。具体来说,就是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对乡村蕴含的文脉及历史的精华部分予以保存,并在此基础上加以传播,使之得以不断延续。与此同时,还要对其原有的文化传统知识加以延续、继承和发扬,注重展示乡村独具一格的地域特色,对其地域历史予以传达,对其地域个性予以塑造。 3.4乡村景观的规划保护与延续的研究 在现代化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的景观环境建设成为了现代化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乡村景观的合理建设不单单可以使当代新农村的景观变美,而且可以给周边城市营造良好的景观环境成为其最优美的后花园,让区域范围内的自然风光得到有效的保护,与此同时对于乡村景观进行合理的规划与保护也能够有利于人们深入的探索研究乡村环境的进一步规划与延续对于我国的环境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乡村景观是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与我们世世代代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乡村景观的规划与保护对于区域文化习俗的传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乡村景观的规划与保护对于增加区域居民的安定感,增强其历史归属感有着重要的作用,其次,乡村景观的规划与保护还有助于

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景观规划设计分析

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景观规划设计分析 摘要:城镇建设速度不断加快,新型农村建设不断完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城市建设相比,乡村规划在经济、交通、技术以及意识等方面均比较落后,这样如果想将“美丽乡村”理念贯彻到位,就需要针对景观规划要点进行分析。结合乡村景观建设现状,编制完善的景观规划方案,在根本上提高设计效果。本文结合实例对美丽乡村建设中景观规划设计方案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美丽乡村;景观规划;乡村建设 虽然现在对乡村建设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大,但是因其自身经济、管理以及意识等方面落后程度大,并不能完全将各项资源有效化,影响了乡村建设综合效果。基于“美丽乡村”理念,进行景观规划设计,需要基于乡村发展现状,确定建设理念,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的采取措施进行优化,确定规划设计原则,对现存的不足进行改善,争取不断提高景观建设效果,满足社会发展要求。 一、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要求 所谓的“美丽乡村”不仅仅是景观方面,更重要的是社会层面,可以说是乡村规划工作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景观层面。提高乡村景观规划建设效果,提高区域环境观赏性。提高当地土地资源应用率,分析地域优势,营造出能够突出乡村特色的景观环境,同时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对林间小道、田野滨水等要素进行设计时,除了要提高其美化效果,同时要降低对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1]。另一方面,社会层面。从社会关系角度分析,“美丽乡村”规划建设,需要对乡村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增大产业发展规模,使得各类物质更为丰富,营造一个富足的生活环境。且要重视精神层面的建设,促进村民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互帮互助关系,创建一种友好文明的风气,提高乡村发展的和谐效果。 二、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1.地域特色原则 乡村是我国最为常见的一种社会聚居形式,且会因为地理特征以及人物民族间的差异,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这样在进行“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时,需要遵循地域特色原则,通过合理的分析规划,从当地文化中吸取精华,建设出独特的乡村文化。这样不仅能够与其他乡村景观区分开,同时也更加能够获取当地居民

浅谈美丽乡村建设如何规划设计

浅谈美丽乡村建设如何规划设计 美丽乡村,是指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时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具体要求。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 1、美丽乡村如何规划设计? 美丽乡村是具现代生活质量及传统农村特质的可持续发展乡村,他不仅仅是一种称号,而是通过建设而形成的一种乡村形态和生活方式。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认为美丽乡村规划应坚持政府引导、村民参与、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坚持规划先行,规划与建设同步考虑,统筹兼顾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发展,凸显村镇特色,构建美丽乡村产业布局的空间骨架,宜居的生态环境,良好的配套建设,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实现村务管理民主规范,村民生活品质提升。 做好美丽乡村规划是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 2、美丽乡村如何结合现代农业进行统一规划设计? 十三五规划指出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是当前镇、乡、村庄规划的产业支撑,是美丽乡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在美丽乡村规划中,以农业产业为基础,挖掘地方特色产业,根据项目区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合理确定产业类型和规模、空间布局,制定产业发展路径,引入现代科技、现代管理、农业品种等,促进区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整体提升一产水平,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延长产业链,适度发展加工业;针对乡村的资源条件,合理开展农业休闲旅游等服务业。让农民不仅分享种养业而且分享加工流通休闲旅游带来的收益,通过美丽乡村的建设,达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的目的。 3、美丽乡村建设如何统筹休闲旅游业发展?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十三五时期重要的建设内容。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美丽乡村的规划,重点突出地域特色,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体验、科普教育、民俗体验、文化传承等为项目,依据各地具体条件,有规划地开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驾露营、户外运动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配套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构建建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魅力美丽乡村综合体。

乡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Perspective / RURAL LANDSCAPE 152 肖毅强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导、 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实验室主任 乡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风貌也为城市居民所向往。然而,千百年来,出于生计考虑,农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活模式根深蒂固,加之消费社会的资本渗透,导致乡村自然水土资源、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性开发。譬如砍伐树林贩卖木材速度远快于植树造林速度,大量种植速生经济林(如桉树)导致土壤沙化、地下水位明显下降,大肆开山采石和贩卖土方,这些目光短浅、竭泽而渔利用自然的方式只会导致生态环境的迅速恶化和一系列环境问题。 我们深知: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品质问题不解决,一味地宣传保护自然资源显得曲高和寡,风景园林师应当在农民经济收入和自然景观资源保护中寻求平衡点,协助政府在保护耕地面积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的景观保护和利用策略,指引农民有序利用自然资源创收,提高生活水平。例如规划苗圃,引导农民种植畅销的苗木,增收的同时增加了绿地率;营建具有经济价值的果树复合林(上层种植板栗、柿树、核桃、枣树、枇杷、杨梅、梨树等植物,下层空地尤其是田间地头种植具有药用价值的牡丹、芍药、天门冬、麦冬等植物),增加经济收益的同时还能服务于休闲农业;倡导桑基鱼塘等生态养殖持续创收。 3 乡村建设中人地关系的协调者 乡村建设和乡村景观保护的执行主体在于农民,尊重农民的生活方式、利益诉求才能调动其保护乡村自然风貌和建设家园的积极性。风景园林师一方面要主动地欣赏和适应乡村自然风貌;另一方面又要能动地探索利用乡村自然资源为社会服务。因此,风景园林师在乡村建设中应扮演农民与土地之间的协调者,针对不同地区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建设方案。譬如对于条件较差的地区则要优先改善道路交通、给水、排水、电力通信、垃圾收运等基础建设工程;对于现状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地区开展区域环境整体治理,结合园林绿化突出地方特色;对于具有自然和人文景点的地区则应注重景观风貌保护,开展生态旅游活动。 总之,风景园林师要综合协调人地矛盾,就是要以人为本,不推山,不砍树,不填塘,保护乡村的自然肌理和历史风貌,从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材料等方面,按照节地、节土、节能、节水、节材五个方面建设乡村;并将乡村建设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发展乡村服务业,利用乡村风貌为农民创收,实现乡村风貌保护和自然资源利用的双赢局面。 当城市发展所产生的问题让人失望时,看到质朴自然的乡村景观,都会油然而生“希望在乡村”的感慨:其一,优美的乡村景观大多尚未遭遇“建设性破坏”;其二,乡村依然有机会发展成更美好的人居环境。然而,千百年来传统农耕模式沉淀下来的中国乡村景观正普遍面临产业模式陈旧、传统村落破败、乡村人口凋零、乡村发展缺乏动力的状况,现状的美景只是“无以为继”的停顿和无奈! 这是两个问题导致的:第一,如何保护传统与地域特色的乡村景观风貌;第二,如何构建可持续的发展机制与模式,成就更加美好的乡村景观。某些问题的结症也许超越了专业范畴,但专业层面 解决问题的思路必须清晰。 1 优化产业模式落实乡村可持续发展 乡村景观是村落产业状态的体现:体现为人类利用地景资源的 生产方式和聚居方式。其对自然环境的协调关系构成了乡村景观的核心价值。 然而,现行的城乡机制正引导着乡村向非农业化方向发展:停滞的农耕产业不能改善乡村人民的生活水平,“外出务工”、“村村办厂”及“建设征地”等不断升级的“被动适应”模式成为了乡村“脱贫致富”的主要手段。这些对乡村社会形态及自然环境造成的深层伤害,最终体现为乡村景观特色的丧失。 “美丽中国”话题下的乡村景观,其出路决不是工业化、城市化!中国广大乡村必须构建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以其农业(包括 林畜牧渔等)产业的现代化以及对地景资源的精明利用,带动乡村生活水平的提升。我们看到,欧洲优美的乡村景观背后,是悠久的现代农业发展历史,这方面我们要补的课太多。立足生态环境的乡村产业发展,体现为环境资源利用的优化和地景资源服务能力的提升,并将乡村发展彻底融入城乡一体的社会经济系统中。 合理的产业模式将带动日常化的生产生活“经营”乡村景观,并通过发展来实现乡村景观的特色保护和发展:统筹乡村空间规划,整理零碎化的地景资源,优化产业模式,强化乡村聚落形态管理,配套市政及公共服务等,逐步实现乡村环境发展和自然资源保护。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思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75076653.html,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思路 作者:王欣 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上半月》2017年第03期 【摘要】“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对乡村景观加强了建设,在这种背景下要求乡村应转变理念,完善乡村建设模式体系,促进乡村的经济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应对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引起重视,合理的对其进行设计,具备新时代所应有的思路,积极对乡村进行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鉴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思路。 【关键词】美丽乡村;乡村景观;规划设计 1、美丽乡村的内涵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应遵循自然的客观规律,还有不应忽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以及产生的影响,结合景观优化的原则,将自然、人文以及环境等有效的协调起来,来选取最佳的景观设计方案,保持景观自身的独特性。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应在合理利用景观的基础上使用乡村资源,全面的分析乡村景观的实用性以及效益型等,合理的对乡村景观进行规划设计,履行“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理念,实现乡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2、“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景观构成要素 2.1乡村聚落性景观 乡村聚落性景观应从乡居建筑景观以及乡村生活环境方面来分析,比如以乡居建筑景观来说,乡居建筑景观记录了当地乡村传统的历史文化风速,呈现出了当地乡村的地域文化特色,比如安徽宏村,徽派民居很能够完好的传承保留下来,为人们呈现了百年徽派民居的独特的景观,其自身的历史文化价值显而易见,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以乡村生活环境方面来说,乡村生活环境景观体现在了庭院上面,比如乡村的公路、街道、基本设施、公园以及广场等等,这些方面与乡村人们密切相关,加强这方面的建设,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提升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素养。强调乡村聚落性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不可破坏乡村本来的面貌,对用地也应加强管理。 2.2乡村生态性景观 乡村生态性景观包括了多个方面,比如丰富的森林资源、湖泊河流以及保护区等等,对于这些方面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应加强保护,在规划方面不应作为重点设计对象。乡村植被包括乡

乡村园林景观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乡村园林景观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发表时间:2019-11-12T10:26:44.22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2期作者:张雨新[导读] 摘要:经过几十年的奋斗,我国的许多产业迅速崛起,带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要:经过几十年的奋斗,我国的许多产业迅速崛起,带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本文基于乡村建设展开,对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进行的乡村建设活动进行分析,对此方面的现状做具体分析,针对此现状提出此方面建设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关键词:乡村园林;景观建设;现状;发展趋势引言 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速度史无前例,各种标志性建筑的接连诞生,为城市增添了不少色彩,一些园林景观的设计为城市建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然而,在针对乡村此方面的发展过程中却出现了众多不合理的地方,对乡村原本的文化和气息造成巨大冲击,严重违背了建设乡村的初衷,对此现象,相关部门要深刻反省。 一、建设现状(一)破坏当地自然环境我国的城市建设脚步逐渐加快,带动周围乡村的建设活动也渐渐展开,而乡村的建设存在众多弊端,例如,建设过程中,规划设计考虑欠佳,一味地追求外观,忽视环境问题,最后对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巨大伤害,这种伤害可能需要花费巨大的代价去弥补。现阶段,很多乡村的建设都将道路作为首要建设目标,因为其可以打开乡村的致富之门,还方便人民群众的出行,而这些人民群众普遍文化程度较低,对环保可能没有什么概念,一味地去支持这种所谓的利己建设,道路规划设计欠佳,破坏了许多稀有的绿色植被,对原本稳定多样的乡村环境产生巨大冲击。此外,许多城市建设过程中,为了城市环境,将一些污染工厂迁移至偏远的农村,这就是掩耳盗铃,由于乡村这方面管理欠缺,这些工厂排放可能会排放大量的违规物质,对当地环境造成巨大伤害[1]。再者,农民的种植活动对化肥的依赖程度越来越严重,对当地环境造成巨大损害。(二)干扰人民日常行为活动由于我国专业的设计人员稀缺,在乡村建设期间,许多设计脱离实际,出现大量的模仿式设计,出现许多问题。例如,许多偏远地区依然采用古老的生产作业方式,许多情况下依然是以人力作为主要方式进行生产作业,而这些地区的生产作业迈向机械化仍需要走一段路,如果不能很好地对此进行规划,势必会出现许多矛盾,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晒麦子,农民伯伯会将麦子铺设在公共道路上,对车辆通行造成威胁。此外,部分乡村在农作物的处理方面进行优化,建设一些小型加工坊,但由于专业设备的缺失,使其得不到有效应用,长时间处于闲置状态,农民失去了传统加工作农作物的农具和场地,对这种加工设备产生依赖心理,而这些加工设备又不能及时被引进,对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巨大影响[2]。此外,乡村的快速建设使得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对当地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造成巨大冲击。(三)盲目模仿建设数据表明,大多乡村园林景观建设都以城市为参考标准进行,一味地追求别的地域的建设风格和标准,忽视自身特有的文化特色,从而出现很多建设矛盾,建筑风格与当地文化格格不入,长久以来,大部分乡村要是以这种趋势发展下去,可能会遗失一些古老的文化,和一些有特色的建筑,这在先前的建设中屡见不鲜,那些有特色风格的景观园林、建筑,在时间的长河中渐渐被埋没,直至消失,这是一种损失。此外,我国民族众多,乡村文化丰富多彩,一致化的建设必定使得观赏性大大降低,看似发展,实则倒退,到最后只会适得其反。 二、发展趋势(一)基于环保理念进行建设上述谈到,此方面的建设过程中,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从而对当地稳定多样的自然环境造成巨大冲击,乡村居民普遍文化程度低下、环保意识淡薄、大量工厂的迁入、农民种植活动对化肥的过度依赖等等,这些都对当地稳定多样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冲击。针对这些现象,相关部门要采取措施进整治和改善[3]。在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环节,要切合实际,将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作为首要考虑因素,将当地的特色植被进行合理种植,建设项目尽可能少地破坏绿色植被,对当地的绿色植被进行考察,对其大致进行划分,将其应用于建设项目的装饰,不仅保护当地环境,还提高建设项目的可观赏性,坚决避免以破坏当地环境为代价进行相关建设活动。(二)相关建设切合实际现阶段,我们的许多领域的设计都要考虑到其是否环保、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其次,考虑人,设计要人性化,服务于人。乡村园林的规划设计必将朝着这个方向发展,设计不再盲目追求城市建设,以符合当地发展条件,适合当地实际情况为基础,将环保深入人心,并得以实施,使其在设计建设中得以充分体现,并且相关设施、设备要得到及时应用,避免闲置,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为乡村居民设计的公共设施要科学合理,贴近民意,供他们日常生活所使用,让他们有一个充分的活动区域,这就是乡村景观未来的一个趋势。(三)“就地取材,因地制宜” 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下,并定要进行乡村建设,这也是我国发展的必由之路,但相关部门在此方面的建设管理过程中应“就地取材,因地制宜”,要充分利用当地的特有材料进行建设,负责此方面设计工作的人员应该基于对当地实际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相关工作。例如,当地如果盛产竹子,有大面积的竹林,就可以设计一些以竹子作为基础材料的设施,减少部分建筑材料的消耗,还能体现当地特色,两全其美[4]。此外,建筑风格应当别具一格,不能盲目跟随城市建设标准,设计要以当地的文化特色为主进行,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既体现当地文化特色,又提高当地的整体水准,从而在乡村建设期间发扬当地文化,更具有发展意义。 三、结束语总之,在乡村园林景观的建设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其现状不容乐观,首先,威胁自然环境;其次,干扰当地居民日常行为活动;最后,遗失当地文化特色。这显然不符合我国此方面建设的初衷,对此,我们分析此方面的建设必定朝着改善这几个问题的方向发展,将环保作为重点,以当地文化特色和实际情况进行相关建设活动,使得此方面的建设更具有实用性、和观赏性,从而促进我国乡村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参考文献

乡村景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乡村景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者:闫艳平, 吴斌, 张宇清, 冶民生 作者单位:闫艳平(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北京,100083;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 吴斌,张宇清,冶民生(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北京,100083) 刊名: 防护林科技 英文刊名:PROTECTION FORE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08,(3) 被引用次数:2次 参考文献(45条) 1.Turner T Landscape Planning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Design 1998 2.傅伯杰土地生态系统的特征及其研究的主要方面 1985(01) 3.Forman R T T.Godron M Landscape Ecology 1986 4.Countryside Agency 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 Topic Paper 1:Recent practice and the evolution of 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 2002 5.陈明杰乡村地区土地开发与环境生态保护研究-以德国为例 1994(02) 6.Smardon R C.李丽雪视觉景观评估与分析(Foundations of Visual Project Analysis) 1996 7.金其铭.董昕.张小林乡村地理学 1990 8.刘黎明.李振鹏.张虹波试论我国乡村景观的特点及乡村景观规划的目标和内容[期刊论文]-生态环境 2004(03) 9.王云才.刘滨谊论中国乡村景观及乡村景观规划[期刊论文]-中国园林 2003 10.H.Palang European Rural Landscapes:Persistence and Change in a Globalising Environment 2004 11.柳钟椿韩国的新村运动[期刊论文]-当代韩国 2006(01) 12.郝延群日本"美丽的乡村景观竞赛"及"舒适农村建设活动"介绍与思考 1996(08) 13.Lisec A.Pintar M Conservation of natural ecosystems by land consolidation in the rural landscape 2005(01) 14.Overbeek G.Terluin I Rural areas under urban pressure:case studies of rural-urban relationships across Europe 2006 15.王鑫乡村发展与乡村景观特质调查 2002(08) 16.Campbell D.Hutchinson W G.Scarpa R Using discrete choice experiments to value rural landscape improvements:implications of lexicographic decision-making rules on individual benefit estimates 2006 17.蔡秋虎.荘素珠借鉴德国经验谈台湾休闲农业发展 2000(12) 18.范少言.陈宗兴试论乡村聚落空间结构的研究内容 1995(02) 19.汤国安.赵牡丹基于GIS的乡村聚落空间分布规律研究-以陕北榆林地区为例 2000(05) 20.蔡为民.唐华俊.陈佑启近20年黄河三角洲典型地区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期刊论文]-资源科学 2004(05) 21.于淼.李建东基于RS和GIS的桓仁县乡村聚落景观格局分析[期刊论文]-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05(05) 22.刘滨谊.王云才论中国乡村景观评价的理论基础与指标体系[期刊论文]-中国园林 2002(05) 23.丁维.李正方.王长永江苏省海门县农村生态环境评价方法 1994(02) 24.肖笃宁.钟林生景观分类与评价的生态原则 1998(02) 25.卢兵友典型农村景观生态工程建设效益分析[期刊论文]-自然资源学报 2001(01)

乡村景观建设现状及对策

乡村景观建设现状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9-09-20T10:32:21.577Z 来源:《建筑细部》2019年第4期作者:周平[导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新乡村景观建设的系统进步,乡村景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周平 广州山水比德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510665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新乡村景观建设的系统进步,乡村景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报道论述了乡村景观建设的意义和重要性,简要介绍了反映了乡村景观建设的现状,突出突显了我国乡村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针对现状和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缓解措施。 关键词:乡村景观建设;现状;对策 引用:随着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加速,乡村地区的范围和规模也随之缩小。乡村不再是一个相对稳定缺少变化的实体,而随自然环境的演变和人类社会活动的变迁而不断变化;乡村的园林绿化不仅涉及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优化,且与乡村人文社会生态环境的平衡与科学合理衔接相关。因此,本文重点研究乡村景观自然与社会环境的策划,为乡村景观建设提供方法论和战略性的建议。 一、乡村景观建设的重要性(国家提出的标准概念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乡村,全文需与之呼应,乡村---农村灵活运用) 首先,注重乡村景观建设,对乡村景观进行整体的科学规划与布局,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观建设目标的早日实现。社会主义新乡村景观建设,是党和国家在新时代的重要任务和目标之一,注重乡村景观建设,有利于乡村景观环境卫生、街道美化和环境保护,有利于社会主义新乡村景观建设目标的早日实现。其次,注重乡村景观建设,有利于对乡村景观空间的合理利用,对乡村的植被保护以及景观美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三,注重乡村景观乡村景观建设,有利于人们顺应自然,对生态景观进行科学合理的建设与修复,对人文景观进行有计划的、合理的保护,有利于乡土文化的传承和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发扬。 二、乡村景观建设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乡村景观政策的逐步落实,乡村景观也有了进一步的规划,但是乡村景观建设的水平较低,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此处可以运用案例论证),景观效果十分凌乱,缺乏规范化和特色化(此处可用千村一面的社会现象论证)。我国乡村景观地区对乡村景观建设存在很大的误解,认为就是修几个公园和广场,乡村景观建设模仿城市的痕迹严重。我国乡村景观乡镇城市化发展的速度很快,在城市化进程中,百年老树、古代建筑、过去修的桥梁等许多具有人文特色的乡村景观遭到人为破坏。我国乡村景观的乡村景观目前处于发展不科学、不合理、布局缺乏更多新元素、缺乏整体性和协调性的现状。 三、乡村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自然环境遭到破坏 我国乡村景观建设存在自然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破坏的问题[2]。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以及人乡村景观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也面临着“城市化”这一世界性的问题。随着现代社会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乡村的自然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大量耕地被用于修建房屋,许多树林变成了耕地,树林里的鸟类也失去了住所,由于人为活动造成的生态不平衡十分严重。我国地大物博,人均占有率低,人口的发展和资源的匮乏是不可调和的矛盾,这种现实条件对我国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保护提出很高的要求和极大的挑战。待寻求一种能够与整个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与协调的发展体系,目前遭到严重破坏的乡村自然环境亟待这种体系来进行调节和修复。 3.2 建设模式结构较固化 在我国的乡村景观建设中,存在模式结构较固化、不能结合实际地域环境而灵活变通的问题。在当前的乡村景观建设存在一个极大的误区,现代乡村景观建设在乡村景观越来越趋向于人文景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景观建设越来越少,许多乡村景观的建设都是直接照搬照抄城市景观,缺乏地域特征和地方元素的融合。在城市化进程向乡村景观蔓延的过程中,乡村景观的乡村景观建设更趋向于公园的修建、大型广场以及大型标志性建筑的建设,模式结构较为固定,比如某县城流行修建人工湖,仅一个小县城就修建了东湖公园、西湖公园、南湖公园和北湖广场,而对当地的民俗和文化缺乏足够的重视,既耗费金钱又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不能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情况进行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建设。 3.3 同质化严重,缺乏鲜明的特色 我国乡村景观建设的过程中,存在同质化严重、缺乏鲜明特色的问题。一方面,乡村景观的一些企业家和逐渐富裕起来的居民存在攀比心理,过于注重高大上的居住环境和居住条件,并不注重对乡村现存景观的保护。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新乡村景观建设,在为乡村居民带来方便的同时,也让乡村失去了应有的面貌,许多乡村本有景观都无法保存。我国乡村景观的建设,大部分地区缺乏系统的合理规划,政策色彩严重。有的地区部分乡镇领导好大喜功,喜欢修建标志性建筑和形象工程,以彰显其政绩,而对乡村景观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缺乏较为全面的考量。最典型的就是将某一个城市景观的规划搬入乡村,对乡村进行城镇化改造,宽阔的马路、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物的修建、绿色的方形绿化带以及球形植物的修剪,甚至道路两旁种植的植物都是直接抄袭城市的品种,各个地区乡村景观小县城的乡村景观建设和城市化改造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乡村景观的文化风情、自然条件的先天优势以及传统特色建筑的保存和传承都没得到良好的保护反而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四、乡村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 4.1保护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 我国在进行乡村景观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进行乡村景观的建设。相反,乡村景观的建设的首要目标应是为了修复生态环境,对自然环境进行完善和补充,乡村景观的修建一定要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确保生态系统的平衡不遭到破坏。例如某县城征地冒然修建大型人工湖的行为就属于破坏当地的自然生态群落的种植结构,其实是对生态环境的一种破坏。植物和动物的生长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环境,自然有其自身的规律和规则,生态系统当中任何细小的变化都有可能影响到全局。因此,在乡村景观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在合理规划景观布局的同时,保护當地的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最好能够借助原有的自然环境,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改造,将生态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