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周期规律

简单周期规律
简单周期规律

《简单周期规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及版本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简单的周期》,《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30、31页。

2、教材地位和作用

教材通过直观场景图,借助实际操作、启发引导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经历探索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的排列规律的过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通过发现具体现象中的周期规律,对现象的后继发展现象作出判断、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教学活动,激发探索兴趣,培养探索精神。

3、学情分析

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完成了有余数除法的学习,在计算方面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低年级的学习中,学生也多次经历寻找数或图形简单排列规律的过程。所以,学生积累了一些探索规律的经验,初步具备了探索简单数学规律的能力。

4、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教材的特点,充分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5、重点难点

结合以上对教材地位和作用、学情以及教学目标的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例举、画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用除法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2)教学难点

能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在有余数或没有余数的情况下正确判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6、教具学具准备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课件、自制学具等辅助教学,创设逼真的生活情境,提供多样的学习素材,化解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具学具准备情况如下。

多媒体课件、数卡两张、三角形的学具袋若干、拓展练习作业纸

若干。

二、说教法与学法

新课程理念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了如下

(1)教学方法:设疑激趣法、启发引导法、直观演示以及讲练结合等教学方法,

在学生学法方面,我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2)学生学法:自主探究法、动手实践法、合作交流法、观察发现法等学习方法。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找规律周期问题

找规律江万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主动经历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难点:用计算的方法确定周期现象中某个序号所代表的物体或图形。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我们先来玩个小游戏:记忆力大比拼。 在5秒钟之内,男生记第一行数字,女生记第二行数字,比比谁记住的数字多。 男生:162536496481 女生:567856785678 汇报 2.为什么男生记住的数字少,而女生能全部记住呢? 第二行数字有怎样的规律?(5678四个数字重复出现) 师:像这样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叫作周期现象,今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创设情境,探索规律 节假日,公园里张灯结彩、花团锦簇。 1、教学例1 (出示例1情境图) 提问:在这幅图中,从左边起,盆花、彩灯、彩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先圈一圈、再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回答,1人 教师:盆花按蓝红、蓝红2盆一组重复出现。 彩灯按红、紫、绿3盏一组重复出现。 彩旗按红、红、黄、黄4面一组重复出现。 提问:在图中我们只看到8盆花,如果照这样的规律摆下去,左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 请把你的想法和答案记录在练习纸上,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哪个小组来汇报, 我是这样想的 点评,他用了画图法,他用了②列举法(单数是蓝花,双数是红花,15是单数,所以第15盆是蓝花。)他用了③计算法:15÷2=7(组)……1(盆)其它组有补充吗? 算式中的每一个数字各表示什么意思? (15表示第15盆,2表示每2盆花为一组,7表示有7组,还余下一盆,这一盆就是蓝色。) 余下的一盆是第几组的第1盆,看不到第8组,怎么办?(看任意一组的第1盆) 谁再来说说。 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到了这么多不同的方法。 2.教学试一试 解决了盆花的问题,再来看看彩灯、彩旗中的数学问题。 根据学习任务单一进行学习。 小组学习任务单一:

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

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 一、元素周期表 1、周期表结构 横行——周期:共七个周期,三短三长一不完全。 各周期分别有2,8,8,18,18,32,26种元素。前三个周期为短周期,第四至第六这三个周期为长周期,第七周期还没有排满,为不完全周期。 纵行——族:七主七副一零一VIII,共16族,18列。要记住零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以便迅速由原子序数确定元素名称。 周期:一二三四五六七 元素种类:28818183226 零族:2He10Ne 18Ar 36Kr54Xe86Rn 二、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递变性规律 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电子层数= 周期数 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 主族序数= 最高正化合价 由上述关系,就可以由原子结构找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也可以由位置确定原子结构。 2、规律性

由此可见,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在周期表的左下角即Cs(Fr具有放射性,不考虑),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在右上角即F。对角线附近的元素不是典型的金属元素或典型的非金属元素。 3、元素周期表中之最 原子半径最小的原子:H原子 质量最轻的元素:H元素; 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F 金属性最强的元素:Cs(不考虑Fr)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酸:HClO4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最强的碱:CsOH 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C元素 所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族:ⅢB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O元素,其次是Si元素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Al元素,其次是Fe元素 含H质量分数最高的气态氢化物:CH4 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金属元素:Cs元素 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非金属元素:F元素 常温下为液态的非金属单质是Br2,金属单质是Hg …… 4、特殊性

《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简单的周期》教案及反思陶红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小学数学第七册30页~31页实践活动。 教材简析:周期现象是有规律的现象,规律表现为一种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结构,这种确定的结构是现象的周期。周期现象的教学价值在于培养学生通过眼前预料以后、通过部分把握整体、通过有限想像无限的能力,使学生形成探寻规律、发现规律、遵循规律、利用规律的数学意识。 设计思路: 课堂上通过小组交流、班级汇报分享成果;利用学生对问题的讨论结果,进行例题学习,以问促思,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采用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讲解,在加强对学生在体会不同策略解决问题的同时,逐步对方法进行优化,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最后,对生活中周期现象的收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从而产生对数学学习深厚的兴趣,对知识强烈的渴求。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探究规律的能力,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能够从生活中发现一些简单的周期规律现象,只是他们还不能完整清晰地表述其规律,借助具体的现象去观察,能够从部分推断出整体情况。在有规律的分组中,学生能够与已掌握的有余数的除法计算经验联系起来。教师只要调动学生的学习需求,启发学生理解周期现象的结构特点,创造充分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学生能够寻求解决周期问题的策略,并体会除法计算的优越性。 教学目标: 1、通过数学活动的情境,学生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描述规律,并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使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优化,理解和掌握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分类、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用除法的逐步优化过程。 教学难点:

元素周期表的九大规律

第七讲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一、分析热点把握命题趋向 热点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元素周期律的迁移应用,该类题目的特点是:给出一种不常见的主族元素,分析推测该元素及其化合物可能或不可能具有的性质。解该类题目的方法思路是:先确定该元素所在主族位置,然后根据该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进行推测判断。二是确定“指定的几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形式,该类题目的特点是:给出几种元素的原子结构或性质特征,判断它们形成的化合物的形式。解此类题的方法思路是:定元素,推价态,想可能,得化学式。三是由“位构性”关系推断元素,该类题目综合性强,难度较大,一般出现在第Ⅱ卷笔答题中,所占分值较高。 二.学法指导:1、抓牢两条知识链 (1)金属元素链: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最外层电子数及原子半径→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元素的金属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单质置换水(或酸)中氢的能力→单质的还原性→离子的氧化性。 (2)非金属元素链: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最外层电子数及原子半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元素的非金属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气态氢化物形成难易及稳定性→单质的氧化性→离子的还原性。

2、理解判断元素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的实验依据 (1)金属性强弱的实验标志 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越容易,元素的金属性越强。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金属性越强。③相互间的置换反应,金属性强的置换弱的。④原电池中用作负极材料的金属性比用作正极材料的金属性强。⑤电离能 (2)非金属性强弱的实验标志 ①与氢气化合越容易(条件简单、现象明显),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②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④相互间置换反应,非金属性强的置换弱的。⑤电负性 三.规律总结: 1、同周期元素“四增四减”规律 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②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④非金属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 2、同主族元素“四增四减四相同”规律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①电子层数逐渐增多,核对外层电子的引

三年级第一学期《周期问题》教案

《周期问题》教案 教学内容:沪教版三年级上《周期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知道使用除法,利用余数进行推理方法的便捷,掌握利用余数进行推理的方法。 方法与过程: 1、体会画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 1、经历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用除法计算的策略解决这类排列问题。 教学难点:计算策略中,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怎样根据余数来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景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季) 秋季过了,接下去是什么季节呢?(冬季) 再接着是什么季节呢?(春季、夏季) 过完夏季我们又该到什么季节了? 师:我想过完秋季直接过春季行吗? 那能不能再继续过秋季?为什么不行? 师:又如我们每个星期的学习生活是从那天开始的?(周一)接着是周几? 小结: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个星期都是按照规律依次重复出现,周而复始。 像这样:按照一定的规律,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周期”

出示课题:周期问题 二、动手操作,感知周期(有序排列) 1、出示:下列图形发现什么规律?你能接着画吗? ①○□○□○□ ②△□○△□○△□○ ③◇○○□□◇○○□□ 反馈交流 师:哪几个在重复出现的? ①每两个一组,按照○□重复出现;②每三个一组,按照△□○重复出现;③每五个一组,按照◇○○□□重复出现; 小结板书:“每几个一组”、“依次重复出现” 三、自主探究,体会规律 1、出示: 想一想:这串图形中,第31个是什么图形?(在练习纸上试一试)(1)○△□○△□○△□……()…… 反馈: ⑴:画图: ⑵:计算: 31÷3=10(组)……1(个)(板书)○ 讨论:算式中的“31”、“3”、“10”、“1”分别表示什么? 师:那么这1个它是在第几组第几个? 小结: 第31个是在第11组的第1个,每一组的第1个都是○,所以第31个是○。(2)△△△○△△△○……()…… 计算: 31÷4=7(组)……3(个)(板书)△ 2、试一试: (1)盆花的问题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一、原子半径 同一周期(稀有气体除外),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半径递减;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递增。 二、主要化合价(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递增(从+1价到 +7价),第一周期除外,第二周期的0、F元素除外最低负化合价递增(从-4价到-1价)第 一周期除外,由于金属元素一般无负化合价,故从W A族开始。元素最高价的绝对值与最低价的绝对值的和为8 三、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四、单质及简单离子的氧化性与还原性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的氧化性增强,还原性减弱;所 对应的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减弱,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增强。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的氧化性减弱,还原性增强;所对应的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增强, 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减弱。元素单质的还原性越强,金属性就越强;单质氧化性越强,非金属性就越强。 五、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增强(碱性减弱);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增强(酸性减弱)。 元素的最高价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金属性就越强;最高价氢氧化物的酸性越强, 元素非金属性就越强。 六、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与氢气化合越难。 七、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 此外还有一些对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判断依据,可以作为元素周期律的补充: 随同一族元素中,由于周期越高,价电子的能量就越高,就越容易失去,因此排在下面 的元素一般比上面的元素更具有金属性。元素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 同一族的元素性质相近。 以上规律不适用于稀有气体。 八、位置规律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 (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 (2 )主族元素的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九、阴阳离子的半径大小辨别规律 三看: 一看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二看原子序数,当电子层数相同时,原子序数越大半径反而越小三看最外层电子数,当电子层数和原子序数相同时最外层电子书越多半径越小 + 2+ 3+ 2- - r(Na)>r(Mg)>r(AI)>r(S)>r(CI)、r(Na ) >r(Mg )>r(AI 卜 r(0 ) >r(F) r(S2—)>r(CI—)>r(Ar) >r(K+)>r(Ca2+)、r(02—)> r(F—)> r ( Na+) > r ( Mg2+) > r (Al3+)

周期现象中的规律

周期现象中的规律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9—60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以及练习十第1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并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什么图形。 2.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让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索的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什么图形。 教学准备: 通过一段相关的视屏资料等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复习已有的找规律的知识与经验。 教学过程: 一、具体情境中感知规律。 课件出示例1的场景图,让学生说说自己在图中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提问:这幅图上有哪些物体是有规律的排列着的?这些盆花、彩灯与彩旗它们的排列规律是什么? 引导小组内讨论:盆花、彩灯与彩旗它们是几个为一组,每组中排列的顺序是什么? 小结:像上面这样按一定顺序重复出现的现象叫做周期现象。 二、交流展示中体会规律。 1.探索盆花的摆放规律。 课件出示例1中盆花的场景图。

提问:如果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7盆花是什么颜色?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学生可能出现的做法: (1)数一数:通过画一画的方法找到答案,数到第17盆;或直接写文字、符号,如蓝红、蓝红……、AB、AB……、△○△○……等等,一直数到第17盆等方法。 (2)分一分:通过列举发现干规律,从左边起,第1、3、5、7……盆都是蓝花,第2、4、6、8……盆都是红花,所以第17盆是蓝花。 (3)算一算:通过计算推出结论,把2盆花看做一组列式计算。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选择板书:17÷2=8(组)……1(盆) 引发讨论:算式中的“17”、“2”、“8”、“1”分别表示什么? 及时点拨:为什么除以2?余下的1盆是第几组的第几盆?你是根据什么判断出第17盆花的颜色的? 2.引导小结。 我们用不同的方法知道了第17盆花是蓝花。要研究第17盆花是什么颜色,我们把左起的17盆作为研究对象,算式中的“17”表示共有17盆;“2”表示一组中共有2盆花;“8”表示17盆花中有这样的8组;“1”表示第17盆花是第9组的第1盆。因为每组盆花的摆放顺序都是一样的,为了方便我们一般看第1组进行判断。 3.探寻彩灯与彩旗的规律。 分别通过课件出示例1中彩灯、彩旗的场景图。 提问:第17盏彩灯、第17面彩旗又分别是什么颜色? 学生自主独立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选择板书:17÷3=5(组)……2(盏) 17÷4=4(组)……1(面) 提问: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思? 追问:都是求第17个物体的颜色,为什么有的除以2?有的除以3?有的又除以4呢?判断最后一个是什么颜色,关键是看算式中的什么数?

元素周期表中的几个规律

河北省宣化县第一中学栾春武 一、电子排布规律 最外层电子数为或地原子可以是族、Ⅱ族或副族元素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地原子一定是主族元素地原子,且最外层电子数等于主族地族序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二、序数差规律 ()同周期相邻主族元素地“序数差”规律 ①除第Ⅱ族和第Ⅲ族外,其余同周期相邻元素序数差为. ②同周期第Ⅱ族和第Ⅲ族为相邻元素,其原子序数差为:第二、第三周期相差,第四、第五周期相差,第六、第七周期相差.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同主族相邻元素地“序数差”规律 ①第二、第三周期地同族元素原子序数相差. ②第三、第四周期地同族元素原子序数相差有两种情况:第族和第Ⅱ族相差,其它族相差. ③第四、第五周期地同族元素原子序数相差. ④第五、第六周期地同族元素原子序数镧系之前相差,镧系之后相差. ⑤第六、第七周期地同族元素原子序数相差. 三、奇偶差规律 元素地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在周期表中地族序数和该元素地主要化合价地奇偶性一致.若原子序数为奇数时,主族族序数、元素地主要化合价均为奇数,反之则均为偶数(但要除去元素,它有多种价态,元素也有).零族元素地原子序数为偶数,其化合价视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四、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地强弱规律 ()金属性(原子失电子)强弱比较 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越靠前,金属性越强. ②单质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越剧烈,金属性越强. ③单质还原性越强或离子氧化性越弱,金属性越强.

④最高价氧化物对应地水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⑤若→,则比地金属性强. ()非金属性(原子得电子)强弱比较 ①与化合越容易,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 ②单质氧化性越强,阴离子还原性越弱,非金属性越强. 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地水化物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④若-→-,则比地非金属性越强. 需要补充地是,除了这些常规地判据之外,还有一些间接地判断方法:如在构成原电池时,一般来说,负极金属地金属性更强.还可以根据电解时,在阳极或阴极上放电地先后顺序来判断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需要注意地是,利用原电池比较元素金属性时,不要忽视介质对电极反应地影响.如--溶液构成原电池时,为负极,为正极;--(浓)构成原电池时,为负极,为正极.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五、元素周期表中地一些特点 ()短周期只包括前三个周期. ()主族中只有第Ⅱ族元素全部为金属元素. ()族元素不等同于碱金属元素,因为元素不属于碱金属元素. ()元素周期表第列是族,不是Ⅷ族,第、、列是第Ⅷ族,不是Ⅷ族. ()长周期不一定是种元素,第六周期就有种元素. 六、短周期元素原子结构地特殊性 ()原子核中无中子地原子:. ()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地元素:、、. ()最外层有两个电子地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此外层电子数地元素:、.

四年级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

《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 实验小学阚黎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30、31页 教材分析: 《简单的周期》是新教材增加的新内容,重在“发现”,发现规律的价值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教材精选了生活中按规律摆放的盆花、彩灯、彩旗等场景,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不同物体摆放规律的观察上,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历探索规律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探究规律的能力,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能够从生活中发现一些简单的周期规律现象,只是他们还不能完整清晰地表述其规律,借助具体的现象去观察,能够从部分推断出整体情况。在有规律的分组中,学生能够与已掌握的有余数的除法计算经验联系起来。教师只要调动学生的学习需求,启发学生理解周期现象的结构特点,创造充分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学生能够寻求解决周期问题的策略,并体会除法计算的优越性。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设计理念: 《简单的周期》一课,原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新教材将它提前放在了四年级上册中。在没有学过画图法、列举法时,来学习本课时内容,这对学生活动的层次性和实效性要求就特别高。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设计了三个层次,首先是初步感知并引发兴趣,其次是深入并归纳规律,最后是回顾与反思。 教学重点: 在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让学生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这类排列规律的问题。 教学难点: 在解决策略中,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怎样根据余数来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谈话法、探究法、小组合作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小游戏: (1)比比谁的记忆力强:

元素周期表中的递变规律

元素周期表中的递变规律 同周期(左右)同主族(上下) 结构电子层结 构 电子层数相同递增 最外层电子数递增(18或2)相同(族序数)原子核内的质子数递增递增 性质原子半径 递减(除稀有气体元 素) 递增主要化合价 +1+7 —4—1 相似 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减弱增强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增强减弱 性质应用最高价氧 化物对应 水化物 酸性增强减弱 碱性减弱增强 非金属气 态氢化物 形成难易难易易难 稳定性增强减弱 金属单质与水或酸置换出氢气的难易 程度 变难变容易 短周期元素推断题记忆常见“题眼” (1)位置与结构 a.周期序数等于族序数两倍的短周期的元素是Li。 b.最高正价数等于最低负价绝对值三倍的短周期元素是S。 c.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四倍的短周期元素是Mg。 d.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八倍的短周期元素是Na。 e.族序数与周期数相等的短周期元素是H、Be、Al;族序数是周期数两倍的短周期元素是C、S;族序数是周期数三倍的短周期元素是O。 f.只由质子和电子构成的元素原子是H()。 (2)含量与物理性质

a.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O,其次是Si。 b.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金属元素是Al。 c.氢化物中氢元素百分含量最高的元素是C。 d.其单质为天然物质中硬度最大的元素是C。 e.其气态氢化物最易溶于水的元素是N。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溶解700体积NH 3 。 f.其气态氢化物沸点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是O。 g.常温下,其单质是有色气体的元素是F、Cl。 h.所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C。 i.在空气中,其最高价氧化物的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的元素是C。 j.其单质是最易液化的气体的元素是Cl。 k.其单质是最轻的金属元素的是Li。 l.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元素是Cl。 m.常温下其单质呈液态的非金属元素是Br。 (3)化学性质与用途 a.单质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非金属元素是F。 b.其气态氢化物与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起化合反应的是N。NH 3+HNO 3 =NH 4 NO 3 。 c.常温下其气态氢化物与其最低价氧化物能反应生成该元素的单质的元素是S。2H2S+SO2=3S+2H2O。 d.在空气中,其一种同素异形体易在空气中自燃的元素是P。 e.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可雕刻玻璃的元素是F。 f.其两种同素异形体对人类生存都非常重要的元素是O。臭氧(O 3 )层被称为人类和生物的保护伞。 g.能与强碱溶液作用的单质有:Al、Cl 2 、Si、S等。 常见元素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1)金属元素无负价。因为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目少,易失去电子变为稳定结构,故金属元素无负价,除零价外,在反应中只显正价。 (2)氟无正价,氧有正价但无最高正价。氟、氧得电子能力特别强,尤其是氟元素,只能夺取电子而成为稳定结构,除零价外,只显负价。氧只跟氟结合时,才显正价,如在OF2中氧呈+2价。 (3)在1~20号元素中,除O、F外,元素的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最低负价与最高正价的关系为: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 既有正价又有负价的元素一定是非金属元素;所有元素都有零价。 (4)除个别元素外(如氮元素),原子序数为奇数的元素,其化合价也常呈奇数价,原子序数为偶数的元素,其化合价也常呈偶数价,即序奇价奇,序偶价偶。 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奇数(m),则元素的正常化合价为一系列连续的奇数,从+1 到+m,若出现偶数则为非正常化合价,其氧化物是不成盐氧化物,例如NO 2 、NO;若原子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偶数,从—2价到+m。例如:Na 2S、SO 2 、H 2 SO 4 。 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判断 (1)根据化合物类别判断 ①强碱、盐、大多数碱性氧化物属离子化合物; ②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氢化物、含氧酸、有机化合物属共价化合物。

周期问题(含答案)

简单的周期问题 一、填空题 1.某年的二月份有五个星期日,这年六月一日是星期_________. 2.1989年12月5日是星期二,那么再过十年的12月5日是星期_________. 3.按如图摆法摆80个三角形,有_________个白色的. 4.节日的校园内挂起了一盏盏小电灯,小明看出每两个白灯之间有红、黄、绿各一盏彩灯.也就是说,从第一盏白灯起,每一盏白灯后面都紧接着有3盏彩灯,小明想第73盏灯是_________灯. 5.时针现在表示的时间是14时正,那么分针旋转1991周后,时针表示的时间是_________时. 6.把自然数1,2,3,4,5…如表依次排列成5列,那么数“1992”在_________列. 7.把分数化成小数后,小数点第110位上的数字是_________. 8.循环小数与.这两个循环小数在小数点后第_________位,首次同时出现在该位中的数字都是7. 9.一串数:1,9,9,1,4,1,4,1,9,9,1,4,1,4,1,9,9,1,4,…共有1991个数. (1)其中共有_________个1,_________个9_________个4; (2)这些数字的总和是_________.10.所得积末位数是_________.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0分) 11.紧接着1989后面一串数字,写下的每个数字都是它前面两个数字的乘积的个位数.例如8×9=72,在9后面写2,9×2=18,在2后面写8,…得到一串数字:1989286… 这串数字从1开始往右数,第1989个数字是什么? 12.1991个1990相乘所得的积与1990个1991相乘所得的积,再相加的和末两位数是多少? 13.n=,那么n的末两位数字是多少? 14.在一根长100厘米的木棍上,自左至右每隔6厘米染一个红点,同时自右至左每隔5厘米也染一个红点,然后沿红点处将木棍逐段锯开,那么长度是1厘米的短木棍有多少根?

北师大版必修4 1.1 周期现象 学案

§1周期现象 美妙音乐显周期 《梁祝》优美动听的旋律,《十面埋伏》的铮铮琵琶声,贝多芬令人激动的交响曲,田野里昆虫啁啾的鸣叫……当沉浸在这些美妙的音乐声中时,你是否想到了它们其实与数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事实上,数学与音乐之间不仅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相互交融形成了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古希腊时代的毕达哥拉斯(约公元前580~公元前500年)就已经发现了数学与音乐的关系.他注意到如果振动弦的长度可表示成简单的整数之比,这时发出的将是和音,如2︰3(五度和音)或3︰4(四度和音). 音乐中存在着数学.下面是贝多芬“欢乐颂”的一个片段: 如果以时间为横轴,音高为纵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那么写在五线谱中的音符就变成了坐标系中的点: 实际上,音乐中的五线谱就相当于一个坐标系,写在五线谱中的音符相当于坐标系中的点,两个相邻点横坐标的差就是前一个音符的音长,而一首乐曲就是一个音高y关于时间x 的函数y=f(x). 忽上忽下跳动的音符也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在一首乐曲中常常会有一段音符反复出现,这就是它的主旋律.它表达了该乐曲的主题,从数学上看,乐曲的主旋律就是通过周期性表达的,可以用三角函数来表示.

Q 情景引入 ing jing yin ru 许多天体的运行都有着周期性的规律.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都是按照一定的周期做自转和绕太阳的公转:地球沿着自转轴自西向东不停地旋转着,它的自转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约等于24小时.同时,地球还围绕太阳公转,公转一周要365.25天,为一年.水星的自转周期是58.65天,它在88个地球日里就能绕太阳一周,是太阳系中运动最快的行星.金星公转周期225天,自转周期则要243天.火星的自转和地球十分相似,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37分.火星上的一昼夜比地球上的一昼夜稍长一点.火星公转一周约为687天,火星的一年约等于地球的两年.木星绕太阳一周大约需要12年,但它的自转速度却是太阳系中最快的,自转周期为9小时50分30秒.土星29年绕太阳一周,自转周期为10小时.天王星的自转周期为17.24小时,公转周期为84.01个地球年.海王星的自转周期约为22小时,公转周期为164.8年.除了上述周期现象外,你还发现了生活中哪些周期现象? X 新知导学 in zhi dao xue 从周期现象到周期概念 (1)观察钟表,分针指向12的位置,表明是整点时间,经过1个小时,分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我们说分针的运动是周期现象,以__60分钟__为一个周期;时针的运动周期当然是__12小时__. (2)地球围绕太阳转,地球到太阳的距离y是时间t的周期函数,周期是地球绕太阳旋转__1__圈的时间,即__1年__.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许多事物或现象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重复出现,这种现象称为周期现象,这个相同的时间间隔就是__周期__. Y 预习自测u xi zi ce 1.下列变化中不是周期现象的是(D) A.“春去春又回” B.钟表的分针每小时转一圈 C.天干地支表示年、月、日的时间顺序D.某同学每天上学的时间

元素周期表中规律总结.pdf

“知识梳理”栏 元素周期表中规律的总结 一、编排规律 1、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核外电子数 2、周期序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 3、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价电子数 4、1到7周期可容纳元素种数分别为2、8、8、18、18、32、32(目前7周期只有26种)。 5、主族(除ⅠA族)中,非金属元素种数=族序数-2。 二、“定性”规律 1、若主族元素族数为m,周期数为n,则: ①m-n<0时为金属,且值越小,金属性越强; ②m-n>0时是非金属,越大非金属性越强; ③m-n=0时多为两性元素。 如钫位于第7周期第ⅠA族,m-n=-6<0,钫的金属性最强;F位于第二周期VIIA族,m-n=5>0,F的非金属性最强;铝位于第3周期IIIA族,m-n=0,铝为两性元素。 2、对角线规律:左上右下的两主族元素性质相似。如铍与铝的化学性质相似,均能与 强酸和强碱反应。 3、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金属大都有两性,非金属及其某些化合物大都为原子 晶体(如晶体硼、晶体硅、二氧化硅晶体、碳化硅晶体等)。 4、若将表中第ⅤA与ⅥA之间分开,则左边元素氢化物的化学式,是将H写在后边(如SiH4、PH3、CaH2等);而右边元素氢化物的化学式,是将H写在前边(如H2O、HBr等)。 5、符合下列情况的均是主族元素: ①有1~3个电子层的元素(He、Ne、Ar除外)。 ②次外层有两个或8个电子的元素(稀有气体除外)。 ③最外层电子数多于2个的元素(稀有气体除外)。 三、“序差”规律 1、同一周期IIA、III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可能是1、11或25。 2、同一主族相邻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可能是2、8、18、32。 3、“左上右下”规律:上下相邻两元素,若位于ⅢB之左(如ⅠA、IIA族),则原子序数之差等于上一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数;若位于ⅢB之右(如IIIA~0族),则原子序数之差等于下一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数。 四、“定位”规律 1、比大小定周期。比较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与0族元素的序数大小,找出与之相邻的0族元素,那么该元素就和序数大的0族元素处于同一周期。 2、求差定族数。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比相应的0族元素多1或2时,则分别位于0族元素下周期的第IA或IIA族;若少1、2、3或4时,则分别位于同周期的第VIIA、VIA、VA、IVA族。 五、性质递变性规律 1、原子(离子)的半径 ①同一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②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或离子)半径逐渐增大。 ③同种元素,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二年级奥数-简单的周期问题

简单的周期问题 知识要点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现象总是按一定的规律重复地出现。如:一年总是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循环往复;一个星期总是由周一、周二、周三……周日,又到周一、周二、周三……如此反复;时钟总是从1点到2点.3点……12点,再回到1点开始,又一轮的运行。像这样按规律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叫周期现象。 研究周期问题时,首先要认真审题,判断其不断重复出现的规律,也就是找出循环的固定数,然后利用除法算式找出余数,最后根据余数得出正确的结果。 例题1:找出下面图形排列的规律,根据规律算出第16个图形是什么? 同步训练1 1.仔细观察下面图形的排列规律,算出第20个图形各是什么? 2.按照图形规律接着画下去,第25个图形各是什么? 例题2: 有一列数:2,3,l,2,3,l,2,3,1,…观察它们的规律并回答问题: (1)第25个数是几? (2)这25个数的和是多少? 同步训练: 1.有一列数:4,3,2,4,3,2,4,3,2,…观察它们的规律井回答问题: (1)第29个数是几? (2)这29个数的和是多少?

2.小丁丁在一张纸上很整齐地写了两排字: 第一列上、下两个字分别是“我”和“我”,第二列上、下两个字分别是“爱”和“是”……第38列上、下两个字各是什么? 例题3: 小南、小红、小花和小云四个小朋友顺次坐成一排,张老师手里拿了38张卡片,从小南开始顺次发卡片。最后一张卡片发给了谁?每人各发到几张卡片? 同步训练: 1.妞妞练习书法,她顺次写“我爱美丽的家园”,这七个字反复书写。你知道妞妞第60个字写的是什么字吗?这时每个字各写了几遍? 2.黄浦江大桥上挂彩灯,按“红、黄、蓝、绿、紫、青”六种色彩的顺序挂。桥的一边一共挂了50盏彩灯,每种颜色的彩灯各挂了几盏? 例题4: 小花有一本故事书,每两页之间有3页插图。那么第37页是插图还是文字? 同步训练: 1.一本书每两页之间有4页插图,也就是说4页插图的前后各有1页文字。那么第48页是插图还是文字? 2.同学们做队列练习,每2名女生中间有3名男生。第55名同学是男生还是女生?

简单的周期

《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课本第30至3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的周期现象,认识简单周期的排列规律,能根据简单周期用合理的方法确某个位置的物体或图形,并学会用除法解决。 2.使学生经历探索规律、交流规律的过程,能说明并了解发现简单周期的方法,体会通过观察、画图、圈圈等方法可以发现数学规律。 3.让学生感受生活现象中的数学规律,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简单周期的特点,并应用周期规律确定某个位置上的物体。 难点:理解用除法解决周期排列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若干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学具,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分类比较,感知规律 国庆节公园、街道到处张灯结彩,彩旗招展。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出示教材场景图)师:这是其中的一个美丽场景, 我们一起看这一幅图,从图中,你都看到些什么?(盆花、彩灯、彩旗),说一说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彩灯、彩旗、盆花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都是几个一组。) 1.由近及远,首先我们看盆花(点击出示盆花小图)初步提问:在图中,我们能看到几盆花?如果继续照这样摆下去,从左起第9 盆花是什么颜色的?第10 盆花是什么颜色的?动画出示五组物体。 2.引导:请大家认真观察这五组物体的排列是不是有什么特点,再根据它们的排列特点给这几组物体分类。 小组讨论:你把这几组物体分成了几类?是怎样想的? 汇报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根据学生的汇报把这几组物体分成两类,启发学生说说盆花、彩灯和彩旗这三组排列的共同特点。 适时板书:规律:几个一组 二、探索操作,发现规律 1.探索规律解决盆花问题。 引导: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研究这三组有规律的物体,看看他们的具体排列有什么不同。先看盆花。 课件出示盆花主题图,学生观察,指明学生具体说说盆花的排列特点,学生汇报的同时

化学元素周期表规律

化学元素周期表规律 (一)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律及其应用 (1)发生周期性变化的性质 原子半径、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或碱性。 (2)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元素性质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呈现出周期性变化,是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也就是说,原子结构上的周期性变化必然引起元素性质上的周期性变化,充分体现了结构决定性质的规律。 2.比较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1)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1/单质跟水或酸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或反应的剧烈程度)。反应越易,说明其金属性就越强。 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碱性越强,说明其金属性也就越强,反之则弱。 3/金属间的置换反应。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金属甲能从金属乙的盐溶液中置换出乙,说明甲的金属性比乙强。 4/金属阳离子氧化性的强弱。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对应金属的金属性就越弱。 (2)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1/单质跟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条件及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越易与反应,生成的氢化物也就越稳定,氢化物的还原性也就越弱,说明其非金属性也就越强。

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的强弱。酸性越强,说明其非金属性越强。 3/非金属单质问的置换反应。非金属甲把非金属乙对应的阴离子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甲的非金属性比乙强。 如Br2 + 2KI == 2KBr + I2 4/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还原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就越弱。 3.常见元素化合价的一些规律 (1)金属元素无负价。金属单质只有还原性。 (2)氟、氧一般无正价。 (3)若元素有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元素的最高正价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最低负价与最高正价的关系为: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 (4)除某些元素外(如N元素),原子序数为奇数的元素,其化合价也常呈奇数价,原子序数为偶数的元素,其化合价也常呈偶数价,即价奇序奇,价偶序偶。 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奇数,则元素的正常化合价为一系列连续的奇数,若有偶数则为非正常化合价,其氧化物是不成盐氧化物,如NO;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偶数,则 正常化合价为一系列连续的偶数。 4.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1/原子半径越大,最外层电子数越少,失电子越易,还原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2/原子半径越小,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得电子越易,氧化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3/在周期表中,左下方元素的金属性大于右上方元素;左下方元素的非金属性小于右上方元素。

(完整)小学二年级数学中简单的周期问题

第二讲简单的周期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想象总是按照一定的规律重复地出现。如:一年总是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循环往复; 一个星期总是由周一、周二、 周三……周日,又到周一、周二、周三……如此反复;时钟总是从 1 时到2 时,3 时……12时,再回到1时开始,又一轮的运行。像这样按规律不断 重复出现的现象叫周期现象。 【例1】找出下面图形排列的规律,根据规律算出第16个图形是什么? (1)□△△□△△□△△□△△…… (2)☆○○△☆○○△☆○○△…… 分析:(1)题的图形按“□△△”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以3个图形为一个周期。 先算出16个图形里有几个周期。16÷3= 5 ……1,这商 5表示 16 个 图形里有5个周期;玉书表示第六个周期的第1个图形,即“□”。 (2)题的图形,按“☆○○△”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以4个图形为一个周期。16÷4=4,没有余数,表示16个图形里刚好有4个周期。说明第16个图形正好是第4个周期的最后一个图形,即“△”。 解:(1)第16个图形是“□”。(2)第16个图形是“△”。【例2】一串珠子按图排列,那么第33颗是什么珠子?第48颗是什么珠子? 分析:这串珠子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即按“ 出现,每6颗珠子为一个周期。先算出33个珠子形成几个周期:33÷63,余数是3,表明第33颗是第六个周期的第3颗珠子,即“”。48÷6=8,表明48颗珠子正好排完八个周期,即“”。 解:第33颗珠子是“48颗珠子是“ 【例3】国庆节挂彩灯,按“红、黄、蓝、白、绿、紫”的顺序挂,一共挂了50只彩灯,第50只彩灯是什么颜色的?红色的彩灯一共有多少只?分析:这些彩灯按“红、黄、蓝、白、绿、紫”六种颜色为一个周期。先算出50只彩灯有几个这样的周期:50÷6=8……2,余数是2,这2只彩灯是第八个周期之后的红、黄两种彩灯,所以红色的彩灯有8+1=9(只)。 解:第50只彩灯是黄色的,红色的彩灯一共有9只。 【例4】有一列数:1,3,5,1,3,5,1,3,5,…… (1)第26个数是几?(2)这26个数的和是多少? 分析:(1)从这列数可以看出,它以“1,3,5”三个数为一个周期,不断地重复出现。先要算出26个数里有几个周期:26÷3=8……2,所以第

元素周期表规律总结

知识网络 中子N 原子核 质子Z 原子结构 : 电子数(Z 个)核外电子 排布规律 → 电子层数 周期序数及原子半径 表示方法 → 原子(离子)的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 随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 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的本质) 元素周期律 ②、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③、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④、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元素周期律和 排列原则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 元素周期表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除外)排成一个纵行。 ①、短周期(一、二、三周期) 周期(7个横行) ②、长周期(四、五、六周期) 周期表结构 ③、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 ①、主族(ⅠA~ⅦA 共7个) 元素周期表 族(18个纵行) ②、副族(ⅠB~ⅦB 共7个) ③、Ⅷ族(8、9、10纵行) ④、零族(稀有气体)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①、核外电子排布 ②、原子半径 性质递变 ③、主要化合价 ④、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⑤、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碱性 电子层数 相同条件下,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 判断的依据 核电荷数 相同条件下,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决定原子呈电中性 编 排依据 X)(A Z 七 主七副零 和八 三长三短一不全

最外层电子数 相同条件下,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微粒半径的比较 1 、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稀有气体除外) 如:Na>Mg>Al>Si>P>S>Cl. 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如:Li Na +>Mg 2+>Al 3+ 5、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微粒半径,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如 Fe>Fe 2+>Fe 3+ ①与水反应置换氢的难易 ②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强弱 金属性强弱 ③单质的还原性 ④互相置换反应 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有16个族和4个区。 关键词:同一主族 对角线规则 一、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同一主族元素结构和性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递变性: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