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是廉价劳动力

大学生是廉价劳动力
大学生是廉价劳动力

摘要:曾经的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10年前如此,甚至5年前也如此。但是,随着大学的扩招,大学生似乎在一夜间变的满地都是。曾经的天子骄子已经逐渐没了曾经的地位。人才。但是,现在的大学生,做为高校出了的“人才”,去没有想象中的贵重。在许多大学里,兼职无处不在,待遇却颇低,仿佛大学生一夜之间沦为了廉价的劳动力。

关键词:大学生;廉价;劳动力

作为一个大学生,刚刚从高考的阴影里走出,正在人生逐渐成熟的阶段上。所谓的十年寒窗苦读,在进入大学之前极少有实际接触社会的经验,造成了社会经历的严重缺乏。而大学,作为一个微型的社会,他有学校的高雅,却同样有社会的现实。作为一个刚进校门的大学生,智力,思想上的成熟与心理方面的幼稚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社会是复杂的,这样一个缺乏社会锻炼,缺乏应付复杂局面心理经验的大学生,又怎能不轻易受社会的压榨呢?许多人控诉着资本家残酷的压榨大学生所创造的大量剩余价值,但是,这背后所潜在的另外的问题,是否有人发现,在老奸巨滑的资本家面前,一个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能做出什么,能怎么想,能怎么做。做为职场上的弱者,做为一个无法稳定工作者,大学生在就职上根本没有任何优势。

就业竞争非常激烈。让我们来看看大学生的就业最近的几十年来有什么质的变化。最先的包分配,再到推荐,再到自己择业再就业,再到现在大学生就业观点最后的理性形成----先就业再择业。这些转变,正好像我们揭示了大学生的就业竞争是何等的激烈。我们来看新华社发布的一则消息:“大学生竞考上岗当工人”,不仅折射了大学生就业竞争的激烈程度,更反映了近年来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据组织这次招考的厦门市工商局政治处主任刘文庆说,这件事对用人单位触动很大,感受到研究生、大学生的择业、就业观念正在发生变化,他们更看中岗位和单位,对“身份”的概念已趋向淡化。

这对大学生来说可能不是一个好消息。在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竞争下,高不成低不就已经不再是大学生就业的问题。现在大学生所面临的新问题是,高没有机会成而低只能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们知道,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而这种社会意识形态正是指向了适应经济基础的思想或观念上层建筑。但是,随着社会意识形态的改变,企业对用人的需求已经从专才逐渐转化成了通才,已经从学历上升成了能力。在这样的形势下,大学生这个身份已经不是一张就业的王牌,先就业后择业成了大学生新的理性就业观念取向。在这个观念的基础上,企业所打出的管理人才,技术型人才的招聘条件上绝大部分都要求了相关的工作经验。非常简单的,我们据此可以预见,大学生的就业位置在基层。而先就业再择业使得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难以对口。所以,从小事做起,从基层做起,学习技术,积累经验,弥补职业技能的缺陷成了大学生新的奋斗目标。但是,基层所做的工作是什么?什么是小事?不正是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不正是继续走着大学生是廉价劳动力的老路吗?可见,就业竞争的激烈,直接迫使大学生放下架子,一届届新的毕业生成为了新的廉价劳动力。

如果把学生当成是一件商品,而把学生培养成大学生这一过程当成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那么就很好解释了。一件商品的一生无外乎4个环节:原材料→生产→审核→需求。我们来看原材料。大学招生是以计划经济方式按照统一标准进行的。从大学的独木桥,到九年义务教育,再到大学的扩招,无一不是体现出计划经济的特点。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大学生”这件商品,他的原材料是计划经济的。于是,原材料有了,那么必须把原材料投入到生产中去。无论大学教授也好,新来的教师也好。培养大学生的人,本身就是大学生过来的。也就是说,培养大学生的人,同样是以计划经济方式按照统一标准进行的。再加上几十年没有改变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我们可以理解为,“大学生”这件商品的加工是计划经济的。

正是对大学生计划经济式的的培养,导致了最后大学生数量与社会实际需求数量的大大脱节和不吻合。就像招标,一个商家招标的结果是什么?符合竟标条件的单位价低者得。那么把这个准则放到社会中,是怎么样呢?大学生有选择的余地吗?供过于求,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本质上的矛盾,决定了大学生就是廉价的劳动力!

大学生自身的认识:认为自己是廉价劳动力。以上三点的分析,不只是纸上谈兵。现实生活之中,网络四通八达,大学生有足够的渠道认识到自己面临的严峻形势。就如我在第一点中所说,大学生稚嫩的心理和成熟的智力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也造成了大学生对挫折的不适应。而这种严峻形势所给人带来的压力,以及压力所对大学生心理造成的虚有挫折感,难免让大学生变的不自信,甚至自卑。有的大学生,甚至在自身的意识里就认为自己是廉价劳动力。我们来看看这样的一个事实:全国三大品牌的某物业公司在广州某高校招收五一期间的售楼助理,待遇是40元每天,不包来回车费,不包午餐。工作时间8小时。而广州大学生兼职普遍认为的心理价位在6.5到7元每小时。显然,这样的待遇有点苛刻。但是,传单在该校发出的当天,30个面试的位置得到了超过150个同学的报名。这个事实告诉我们,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现在的大学生甚至已经认为自己是廉价劳动力。资本家剥削的剩余价值的问题不在于剥削多少,而在于,有足够数量的大学生愿意受他们剥削。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意打,一个愿意挨。

当然,这是一个例外。一个大学生,他认为自己有实力拿到这么多钱~所以打出这个招牌.但是现在很多大学生自己认为自己没这个能力拿到高工资,所以潜意识已经把自己归于"廉价劳动力",又怎么能让公司欣赏你呢?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都认为自己是廉价劳动力,又怎能不去当廉价劳动力呢?鲁迅先生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大学生是廉价劳动力。社会是现实的。在今天,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大学生本身千万不要有这个念头。

廉价劳动力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和劣势

廉价劳动力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和劣势 内容摘要:长期以来,低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一直是我国参与国际贸易的禀赋优势,但随着技术的进步、科技的日新月异,我国廉价劳动力的竞争优势正在蚀失。本文在客观阐述我国低廉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和存在的弱势基础上,通过劳动力竞争优势的制度分析,提出了提高我国廉价劳动力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关键字:廉价劳动力国际贸易优势劣势发展对策 引言 20世纪90年代我国制造业人均实际工资的年递增率为7.1%,而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 6.75%,二者几乎相当。但是包括非工资费用在内的劳动力成本的年均实际增长率已达10.4%,是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速度的1.5倍。尽管如此,在90年代末,我国劳动力成本的相对水平仍然低于国际劳动生产率的相对水平。1999年,我国的劳动生产率分别是美国、韩国和墨西哥的9.08%,21.98%和51.50%;同期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分别是这些国家的3.94%,11.27%和35.66%。我国劳动力成本的相对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和一些地区劳动生产率相对水平的40%-70%,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十分明显。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我国目前低廉的劳动力,在国际贸易竞争中,仍存诸多劣势。因此,我们必须正视其优劣势,采取措施,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切实提高廉价劳动力的国际竞争力。 一、我国廉价劳动力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分析 我国经济赖以成功的廉价劳动力绝大部分为低级劳动力,所谓低级劳动力系指未受国高等教育的,主要从事体力劳动的劳动者。。 二、我国廉价劳动力在国际贸易中的劣势分析 我国劳动力的低成本很大程度上可能源于低效率,因此所谓的低成本优势也就要小得多甚或不存在。其原因在于: 首先,虽然发展我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因其工资低而劳动力成本较低,但发达国家面临国内充分就业的压力,会以各种壁垒阻碍廉价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入。如配额,反倾销税和各种各样的技术标准都部分抵销了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1996年至今,我国已经连续8年成为世界反倾销头号目标国。世界贸易组织公布的2003年年度报告指出,去年全球贸易有所恢复,但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我国成为反倾销的重灾区。 其次,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跨国公司在我国的部署,中外企业同时享受着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如果劳动力素质不能获得一个全面的提升,劳动力的市场供给必然会出现结构性的短缺,也就是说,劳动力市场可能会充斥大量没有就业机会的劳动力,但是企业迫切需要的岗位却没有合适的人选。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必然会因为这种结构性矛盾而趋于紧张,劳动力的价格水平也会随之上涨。到那时,丰富的劳动力供给的优势也就荡然无存了。20世纪80年代,我国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较大,但90年代以来逐步减小,已经降低了2 /3。平均工资上升过快、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会导致投资者将通过增加资本和技术投入,而不是劳动力投入来获取利润的增长。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职工的平均工资上升较快,导致就业不充分。比如2002年城镇职工工资上升约14%,大大高于经济增长率的水平。这实际上是降低了我国劳动力的竞争优势。 学者胡鞍钢曾表示,工资增长过快会导致资本的有机构成提高,人均资本,特别是人均净资本向资本密集的方向延仲,它不是吸纳劳动力,而是排斥劳动力;而目_正规部门工资增长过快,不利于整个部门的就业。美国经济高速增长的10年累计下来,工资也不过增长了12个百分点,而我国2002年一年就增加了14%。的确如此,我国的正规部门特别是公共机构如政府工资增长过快,导致一些部门,如文教卫生等的工资跟着增长,它只利于正规部门的少数人就业,不利于非正规部门以外的人就业。这也是很多发展我国家劳动力众多,却无法成为资源优势的原因之一。而且如果没有形成一个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没有劳动力的流动,

廉价劳动力已成中国最大劣势

廉价劳动力已成中国最大劣势 2011.5 从收入分配的角度来看,我觉得中国目前所面临的困境就是这样一个事实和结果,少部分人得到了与其劳动不对称的过高的收入,而大多数人没有得到与其劳动相对应的收入。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廉价劳动力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势,持续了几十年,正是这种廉价劳动力,促进了中国过去30多年的高速发展。但是我觉得当这种优势发挥到极致,而不能及时实现优势转型的时候,到今天,廉价劳动力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劣势,有效的阻碍着中国进一步的发展。 中国廉价劳动力导致劳动者收入过低,中产阶级难以形成,少数人,主要是廉价劳动力的组织者和使用者,包括资方,无论是内资还是外资,无论是民间资本还是国家资本,有过高的利润;但是廉价劳动者本身收入过低,消费不足,甚至严重不足,在大多数人没有支付的情况下,建立消费社会就非常困难。建立消费社会就必须制定有效的社会政策,跟确立社会制度,包括医疗、社会保障、教育,刚才几位讲了很多,我这里不展开了。 另外一方面,需要提高劳动者收入,不能从劳动获得相应的收入,人们不会有消费能力的。中国我觉得在很多方面如果依赖廉价劳动力,这已经成为中国产业升级困难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因为投资方过多的剥削劳方,通过压低劳动工资,赚取巨额的利润。这样的情况下,资方根本不会提高技术和改进管理水平,尤其是表现在外资企业,大量的外资到中国动机很单纯,就是利用廉价的劳动力,早期还有廉价的土地,现在土地价格上去了,所以用廉价的劳动力。珠江三角洲从早期就开始使用农民工,现在还是使用农民工,表明什么呢?表明这么多年没有技术上的进步。而亚洲四小龙,一般每十年有一次重大的产业升级。也就是说从技术升级的角度看,今天的中国,廉价劳动力已经不是优势,而是劣势了。同时大量使用廉价劳动力,工厂的存在也使得劳动者本身没有动力去提升自己的技术和职能。在很多地区,农民工能打败大学生,前者甚至比后者更有竞争力,这是一个国家经济畸形的产物。 廉价劳动力也导致经济面临很大的压力。在中国的外资部门,通过廉价劳动力大量出口廉价产品,得到了巨大的贸易顺差,贸易的严重不平衡是今天全球经济失衡的重要

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概况

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概况 (一)劳动力市场供给需求矛盾突出 1.劳动力数量庞大,劳动参与率高 中国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5年1月6日,中国的总人口达到13亿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其中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为92184万人,占70.92%。2004末,中国的经济活动人口为76823万人,占全部劳动年龄人口的83.3%,中国的劳动参与率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2004年末,全国就业人数为7520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数为26476万人,占35.2%,乡村就业人数为48727万人,占64.8%。 在未来几十年内,中国每年将新增劳动力700万左右,同时,农村约有2亿剩余劳动力;按照农村人口城市化每年增长1%计算,农村劳动力每年向城市转移约1000万人;而在经济每年增长8%-9%的情况下,每年新增就业岗位800-900万个;2004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27万人,登记失业率为4.2%;城镇调查失业率在7%-8%左右。因此,城镇每年约有1000万以上的劳动力得不到工作岗位。就业总量矛盾突出,中国将长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 2.劳动力总体素质低下 2004年末,全国就业人员受教育情况: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的占7.2%;高中教育水平的占13.4%;初中教育水平的占45.8%;小学教育水平的占27.4%;小学以下教育水平的占6.2%。表明中国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6岁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01年同比世界平均水平为11年)。事实说明受教育程度与失业率密切相关,世界银行基于2003年国统计局城市家计调查的统计:受教育程度小学毕业的,失业率为15.2%,初中13.3%,高中9.7%,大学及以上为3.2%。 我国的技能型人才总量严重不足;在技能型人才中,高级技能人才更为短缺。劳动力总体素质不能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的需要,“有人没活干和有活没人干”,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也成为制约扩大就业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就业结构和状况 1.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 2004年末,一、二、三次产业的就业人数分别是35269万人、16920万人和23011万人,所占比例分别是46.9%,22.5%和30.6%。2004年我国一、二、三次产业的GDP比例分别是15.2%,52.9%和31.9%。就业结构与GDP的比例严重不相适应,第一产业只占GDP总量的15.2%,但就业人数却占了46.9%。加快城市化进程,实现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转移,由农村向城镇的转移,是中国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2021年用工单位试用期成了廉价劳动力的陷阱

用工单位试用期成了廉价劳动力的陷阱 试用期是最不稳定的阶段,试用期的工资可多可少,可有可无;试用期一到,单位可以留用,也可以不留用。一些招聘单位利用试用期使用廉价的劳动力,商场将试用期巧妙地安排在销售黄金期,等这个繁忙的黄金期过了,商场大赚一把后,员工的试用期也就到了,还有一些用人单位急需技术人员时就招聘人员使用廉价劳动力,等完成工作任务时也就是到试用期已满被“炒”的时候。 200多名员工突然被“炒” 三个月过去了,小王认为她成为正式员工了,可到3个月零20天时,她和商场的其他200多名营业员同时接到商场 ___:“你们被辞退了,准备回家吧。”200多名员工的转正梦一下消失了,商场给员工发的《员工手册》中明确规定:试用期为3个月。商场 ___不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定?《员工手册》中还规定,试用期满后,员工如果被辞退,商场必须提前一个月通知被辞退人,另外还要给辞退员工发放30天的工资作为补偿金,可是商场有关 ___又拿出商场内部的一套《文件》,里面规定员工试用期为3至6个月。就这样,200多名廉价的劳动力被这家商场轻松的使用了,为商场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而这些员工又得到了什么呢? 一年时间给老板白干了四次

从西安某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小周去年一年给老板白干了四次,但至今依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好去南方“谋生”。小周xx年毕业后,专门又学习了计算机平面设计方面的有关知识,回西宁后就专门找这方面的工作,由于有计算机方面的多项才能及等级证书,工作很快就找到了,去年3月份开始在一家房 ___公司上班,当时这家公司招了10名计算机平面设计人员,公司给每人配置了一台计算机,按照公司的要求设计 ___建设的平面图。公司有关负责人对这些招聘人员说:“试用期工资不发,试用期后工资每月为1500元,在招聘的10个人中只选4人。”就这样,每位新招的员工不顾一切,加班加点,通过查资料等方式精心设计,10天之后,他们已经设计出比较好的平面图,此时公司对招聘的人员开始淘汰,但被淘汰人员的工作成果多数被公司采用了。40天之后,设计已经完成,此时只剩下4人了,突然有一天公司通知这四人到总经理办公室去,小周认为这下肯定被公司录用了,但没想到的是总经理说出了令人失望的话:“公司重新研究决定,只能留一名平面设计人员。”包括小周在内的其他两人也走出了这家房 ___公司的大门。在此之后,小周在一家 ___公司和两家房 ___公司同样遇到了如此情况。小周对记者说:“有些房 ___公司不会经常使用计算机平面设计人员,到使用这样的人时就到社会上招聘,刚招聘到的人员为了留住工作,往往工作都非常出色,但完成工作之后,这些公司就会淘汰招聘人员,获得了大量的劳动成果。”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真实现状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真实现状 就业率增长很快 对劳动力研究而言,有两个问题我想探究。第一是中国经济到底处在什么样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有几个拐点,对中国而言最典型的,是在经济结构上从二元转向一元(刘易斯拐点)。 完成这一转变,最关键的就是劳动力由无限供给变成供求比较均衡。我们需要看到自己距离拐点还有多远。 第二个是我国城乡的真实就业增长情况。在劳动就业领域,一些认识几十年不变。例如说统计资料没用,变成虚无主义;说1990年代后期以来就业是零增长,但从来没有人认真总结劳动力市场到底发育了多少。1980年代就讲农村剩余劳动力占农村总劳动人口的1/3,有1亿多,直到最近还在普遍重复这个数字。 首先来看就业率增长。很多人认为当前就业率是零增长或者就业赶不上经济增长,这是不正确的。就业率一直是增长的,而且增长非常快。改革开放经济增长多元化以后,我们出现了统计上的问题,很多个体经济没有注册,也有很多完全是自我雇佣;还有大量的农民工没有被统计成正式职工;下岗工人再就业都是以劳务派遣公司派遣的方式派到企业,这些人在统计中都没有体现,这个经常被人们忽视的巨大余项占全部城镇就业的36%。 失业率在2000年的时候达到了最高峰,然后就开始下降。2002年以后每年失业率都在下降。2005年真实的失业率只有5.2%。我国的登记失业率看上去在上升,但从前不算下岗人员,当下岗与登记失

业并轨以后,登记失业率自然会呈现上升,而真实的失业率其实是在下降,百分之五点几不算是很高的失业率。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总量大、速度快,2006年是1.32亿。不仅城市的就业增长没有减慢,而且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总量在增加,在城镇就业中的比重也在提高。城乡就业的增长都非常快,和百分之十左右的经济增长速度是一致的。 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底有多少 农村劳动力的配置格局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在1990年代中期以前,除了乡镇企业吸纳一些劳动力之外,其他都是在农业中或者处于剩余状态。那时我测算是1.7亿农村剩余劳动力。后来在乡镇企业之外,又生出了农村的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2006年各吸纳了2000多万劳动力。再加上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农村剩下的劳动力相当少。当然,外出打工的劳动力和进入乡镇企业、农村私营经济的是有重合的。这一部分重合,可以被测算出来。 我比较保守地估算到底有多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即按照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的说法,农村劳动人口就地或外出转移是2亿人,占到全部农村劳动力的41%。根据现在的生产力水平,按农产品成本资料测算,假设农业需要1.78亿的劳动力,这样计算农村剩余劳动力只有1.1亿,只占全国农村劳动力的22%。实际上,根据最近李剑阁和韩俊一篇文章的数据,农村劳动力转移出去后不干农活的占47.9%,即2.3亿。这样的话农村剩余劳动力总量还会少。 从年龄阶段来看,农业需要的劳动力主要集中在30岁以上。现

廉价劳动力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

廉价劳动力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 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保持了20多年的高速增长,成功的冈素是多方面的,廉价劳动力无疑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的确,凭借廉价劳动力或者说低廉的工资成本,中国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及对外贸易方面有了飞速发展,并成为中国经济增K的“引擎”;同样,凭借低廉的工资成本,中国的资本积累不断加速,经济得以持续增长。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廉价劳动力其实是把双刃剑,它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会给经济发展带来许多不利影响。 一、劳动力价格低廉对经济的不利影响 一是在消费方面,我们知道,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是最重要的。而收入是消费需求的主要决定因素。当收入水平较低时,人们的购买力较低,消费率就较低,这意味着消费品市场将会受到严重影响。不仅如此,消费率偏低,会使快速增长的投资最终失去需求支撑,以至造成经济火衡。一般地,投资增加会带来生产能力增加,但如果最终消费没有相应提高,必然导致产能大量过剩、企业效益卜降、银行呆坏账增多等经济失衡现象。 二是在产业结构方面,一般地,在产业结构不断适应需求变化的过程中,人们的工资水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工资水平及其在分配上的差异,及各种商品需求的收入弹性的不同,使需求结构呈现山多样性,从而导致产业结构在适应需求结构的演变过程中不断升级。显然,工资水平低,必然影响到产业结构的演进。 二是在收入差距方面,国际上衡量收入分配差距一般以基尼系数为指标,基尼系数越人,居民收入差距就越大。由于低收入者一般是普通劳工,他们以低报:资作为其唯一收入来源,而高收入者特别是企业主却可以从持续的低—卜资中不断积累财富,形成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的局面。毫无疑问,当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时,这就不仅是影响到人们的消费,影响到产业结构的演进,影响到工业化的进程,如果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的话,还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阻碍经济持续发展。 四是在对外贸易与国际竞争力方面,一般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都相对较落后,综合实力不强,因此,要谋求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必须遵循比较优势原则。我国也不例外,我国的比较优势主要建立在劳动力廉价这一要素禀赋基础之上。改革开放20多年的实践表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确实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是提升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力量,其意义重大。但是,我们必须警惕一种现象,即如果一个国家是以劳力的超低价来刺激出口,那么出口越多,出口国的生产者得到的收益反而越少,这个山口国也就会越贫穷。这就是所谓“贫困化的贸易增长”理论所告诫我们的。

中国近年来的就业状况及未来趋势

中国近年来的就业状况及未来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了快速的城镇化和工业化阶段,表现为第一产业产值和吸纳就业人员都呈现迅速下降趋势;而第二、三产业产值在GDP中的比重迅速上升,不仅吸纳了绝大多数新进入劳动年龄的劳动力,而且吸纳了第一产业转移出来的剩余劳动力。但劳动力从生产率低下的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从劳动力的产业分布变化可以看出,第二、三产业的劳动力比重迅速增长有三个时期:改革之初到1988年,1992~1996年,2003年至今;非农就业下降出现停滞有两个时期:1989~1991年和1997~2002年。以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停滞来看,主要成因于国有企业改革加大步伐,大量的富余人员从国有集体经济部门被排斥出来。这个时期,尽管第一产业的产值在GDP中的比重继续下降,从业人员却一直徘徊在50%左右。 虽然城镇就业压力很大,高速的经济增长还是创造了大量非农就业机会,吸纳了大部分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轻劳动者和遭遇就业冲击的下岗失业者。国企改革带来的就业冲击逐渐被经济的高速增长所吸纳,到2003年,徘徊了6个年头的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开始下降,2004年,第一产业的就业比例迅速下降了2.2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以来下降最迅速的一年。国企改革加速带来的严重困难时期基本上结束了。由于国企改革导致的就业机会破坏将会减少,2003年以来的增长速度还高于1998~2002年,可以预期,今后一段时间内将会有大量的非农就业岗位被创造出来。由于新增劳动年龄人口很快就会减少,新增非农就业岗位将更加依赖第一产业的劳动力转移。 但值得注意的是,第一产业产值近年来出现了反弹,从2003年占GDP的14.4%上升到2004年的15.2%。这意味着农民的收入出现了更加迅速的提高,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流动的速度将会下降,这时,中国城镇很有可能面临劳动力供给不足。劳动力无限供给曾经是我们长期面临的市场态势,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供求态势将会发生改变:劳动力供给曲线不再是水平的,而是开始向右上方倾斜。这会对经济增长和劳动力市场政策带来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对中国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化历程进行分析,对未来的供求态势变化方向进行预测,并就劳动力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一中国城镇的劳动力供给态势 决定劳动力供给的因素有三个:劳动年龄人口数量,这是一个长期因素,在短期内是相对稳定的;第二个是劳动参与

中国劳动力价格对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影响

中国劳动力价格对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影响 【摘要】对于中国而言,劳动力低成本是我国劳动力竞争的重要优势。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种优势正在逐渐消失。事实上,这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体现。本文意在探究导致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劳动力成本廉价劳动力劳动参与率 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换句话说,劳动力优势离 我们远去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扭转的趋势。面对这种现象,不同的 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但在这些看法的背后,我们可以看清劳动力优势的本质。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一向被视作我国特殊的“比较优势”。而且低成本一直是我国许多地方招商引资的法宝。可以说, 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是支撑“中国制造”低价的基础。但这正体现我国劳动力水平不高的缺陷。所以,低廉劳动力这个优势离我们 远去也算是一种进步。与此同时,对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和供给 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劳动力价格的提 高必会降低一些企业的招工人数,使得就业更加紧张起来。 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在大城市显得尤为明显,摩托罗拉公 司一位管理人员曾说,目前中层管理人员的月薪是6000至8000 元,而5、6年前的月薪为5000元左右,造成薪酬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同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对人员的高素质要求进一步提高。 同时社会普遍生活水平的提高使薪酬同样水涨船高,由于业务的 增长,在同行业中始终能保持龙头的地位,效益的提高,人员的薪 酬也随之提升。此外,该公司的一线工人,近几年保持在2000元 左右,但是也确实有了一定的涨幅。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研究 所副所长包明华认为,我国经济过热导致劳动力成本增加,而工业劳动力成本是与农业生产收入相联系的,过去,大量农村富余的廉价劳动力涌入城市,由于我国的这种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之间巨大的收入差异,使我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中,能保持较长时间的低成本优势,特别是在制造业方面,劳动力成本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据介绍,这也与农业结构调整有很大关系,农业逐步向生产质量高、有利于出口的高附加值的产品转变,农民收入相应增加。有资料表明,第一产业产值近年来出现了反弹,从2003年占GDP的14. 4%上升到2004年的15. 2%。这意味着农民的收入出现了更加迅速的提高,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流动的速度将会下降,这时,中国城镇很有可能面临劳动力供给不足。劳动力无限供给曾经是我们长期面临的市场态势,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供求态势将会发生改变:劳动力供给曲线不再是水 平的,而是开始向右上方倾斜。可想而知,这会对经济增长和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带来多么深远的影响。 此外,从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上看,由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 计划生育政策和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经济增长,使生育率稳步下降,新增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在近年来开始减少。中国的劳动力 供给压力正在减轻, 2006年或许还会感受到劳动力供给增加带来的就业压力,保持其他条件不变,从2007年开始,来自总量方面的

走出廉价劳动力比较优势的误区

廉价劳动力长期以来被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一项比较优势。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形成,国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曾经具有的劳动力廉价优势正在逐渐消失。 ■以劳动生产率衡量 我国廉价 劳动力并无优势可言 比较优势原理最早是由英国经济学家李嘉图提出来的,用以说明在自然禀赋不同的国家,各自生产具有低成本优势的产品,通过交换,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社会劳动。因此主张国与国之间进行自由贸易。 廉价劳动力比较优势这一说法,也主要是针对我国在招商引资以及对外贸易领域出口产品结构中,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打产品而言的,而且是仅仅从单位时间的劳动报酬来考虑的。的确,从这方面看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劳动力成本是比较低的。比如同样的工作在美国每小时支付的工资约16美元,在墨西哥约4美元,在中国约0.5美元。 廉价劳动力被许多人看成是“中国制造”的最大优势,其依据是劳动力越廉价,生产成本越低,产品价格自然有竞争的相对优势。但考虑到生产率因素,创造同样多的制造业增加值,美国的劳动力成本 走出廉价劳动力比较优势的 误区 文⊙吴雅杰 是中国的1.3倍,日本是中国的1.2倍,韩国是中国的0.8倍。韩国劳动力成本反而比中国低20%。因为从常识的角度讲,劳动力并不能单独发挥作用,它要与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在其他要素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素质的高低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值的大小、效益的高低、资源耗费的多少、产品竞争力以及生产后劲的强弱等诸多方面。 目前,我国企业产品平均合格率只有70%,不良产品每年损失近2000亿元,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因为职工岗位技能不高造成的,由此导致的结果是总体生产成本的上升而非下降,生产效率低下。以深圳一家珠宝加工企业为例,该公司每年都要从香港聘请一批技师来深圳,开出的月薪不低于五位数,同样的工种,内地技师大约只要3000元左右。但同样镶嵌一条白金钻石项琏,耗时、耗材、工艺效果及售价却有很大差别,从而效率和附加值则明显不同,以至于内地技师的综合成本远高于香港技师。 廉价劳动力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质优价廉,即劳动力成本低,但生产率却高;另一种是质次价廉,即劳动力成本低,但生产率也低。前者应该说是有竞争力的,具有比较优势,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竞争造成的;对于后者,很难说具有 比较优势,甚至可以说将随竞争而淘汰。 ■廉价劳动力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与资金、技术、房地产、信息等其他生产要素市场以及非廉价劳动力市场相比,廉价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更为激烈。按照克拉克的边际生产力理论,劳动力的价格决定于其边际生产力,即当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增加一单位劳动力所带来的产量增量和收益增量所决定的价格。廉价劳动力就是由于其边际生产力低造成的。 由于廉价劳动力对生产的贡献率低,对其他生产要素的使用会发生明显的替代效应。不仅如此,随着WTO成员国范围的不断扩大,国际劳动力市场日益一体化,各国同一水平的劳动力市场会在国际贸易以及国际投资等多个领域展开交锋,特别是那些比我国还要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将在更大范围内与我国争夺这一市场。如果说我国的劳动力廉价,那么还会有比我们更廉价的。随着东盟一些国家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程度提高,其劳动力成本优势明显,比我们更具有竞争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廉价只是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在同等技术条件下,中国未必竞争得过一些小国。廉价劳动力比较优势曾在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中发挥过重要作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走出对廉价劳动力比较优势的认识误区是合理谋划资源的优化配置、走可持续经济发展道路的一种理性选择。

大学生——廉价劳动力

大学生——廉价劳动力 小时候不管家里人还是师长前辈,总会用这样的老生常谈来规劝我们:“孩子,你要好好读书,努力学习,这样将来才可以考上大学,才可以出人头地,有一份好工作。” 我虽然一直在努力学习,所有行为也中规中矩,但还是有着强烈的叛逆心。可就算这样的我,也对他人的规劝深信不疑。那时候,大学在我眼中是一个神秘又纯洁的地方。 埋头疯狂刷题,几乎从无缺课的努力,眼看着周围有人被淘汰出局,眼看着有人再赴二战,眼看着自己捧起了那一纸录取通知书,总算可以长出一口气,把压在身上的包袱卸下了。 小时候努力奋斗的目标好歹也算实现了。师大不算好学校,但也不算太差。读大学,总被以前落榜的“坏学生”嘲笑,我辩驳,为自己正名,可渐渐的,也就麻木了。对,我成了一个大学生,可我并不自豪,反而有些慌张失措、心中没底。我私底下疯狂的寻找理由来证明自己比那些“差学生”要优秀很多,这些证据总算找到了,我用它们安慰自己,尽管有些牵强,但我不敢不信,如果这些证据并不成立,那我该怎么办?我怕面对接下来的一切。 我即将毕业,那些自欺欺人的借口,也总算破裂了。

一天接一天,打电话、发邮件、递简历,排着长队去面试。这些行为撩拨起我的希望,而后变成灼热的渴望,再瞬间降温成为绝望。我心有不甘,却没办法改变一切。 只有在找工作的时候,我才能切实感受到什么叫做一无所有,什么叫做饥不择食,什么叫做毫无尊严的贩卖自己。 毫无选择的余地,只有被选择的“权利”。尽管有很多招聘信息放在面前,自己也的确做出了选择,选择自己可以接受的工作,然后去报名求职。但这样的选择叫选择吗?苍白无力,没有价值。这样的选择只能欺骗自己,最后自己拥有的,只是被选择的“权利”。作为一个本科生,能找到的工作到底有多少价值,我想大家心知肚明。 别再叫我大学生了,请叫我廉价劳动力! 又或者说,如今的大学生中,绝大多数就是廉价劳动力。 也许有人反对我的言辞,没关系,我们算一笔账。想想自己的班,前几名的学生有多少?保研的学生有多少?考研成功的学生又有多少?我想这些大学生中的“佼佼者”仅占班中的少数吧。大多数人拿不到班上的第一名,也拿不到保研的名额,考研的战斗中更是一败涂地。这样的一个群体才是大学生中的主要部分,他们终究会去找工作,会沦为廉价劳动力。 如果读大学的结果就是让大多数人沦为廉价劳动力,那这样的大学,又有什么必要成为自己小时候奋斗的目标?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特点

中国劳动力市场特占八、、

一、中国劳动力市场概念 劳动力市场,又称劳动市场、劳工市场、职业市场、就业市场、求职市场、招聘市场、人力市场等,是指劳工供求的市场。 二、中国劳动力市场特点 2.1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将进一步深化 一方面,劳动力供给总量过剩。随着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改组和结构大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我国大量的劳动力被释放出来。 另一方面,劳动力有效供给不足。中国经济面临的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结构性失衡,还表现在低素质或未开发的低质盘人力资源大为过剩,而经过科学开发,具备现代文化素质和先进劳动技能的高质量人力资源又相对缺乏,这反映在就业市场上就是存在大量低质量的劳动力剩余,他们又无法填补许多要求较高技术和技能的工作岗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度的失业人口的存在,有利于激励人们努力工作,努力学习,提高其自身的文化和技术素质,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大量失业人口的存在,不仅造成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也会造成失业者及其家庭的生活困难,增加社会诸多不稳定因素。 造成的现实表现是部分企业“招工难”与部分劳动者“就业难”问题并存。 2.2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 中国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近年来,中国出现了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的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 1.劳动力总量增长速度过快 2.城市劳动力失业率上升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大 3.劳动力的培训不利造成了劳动力结构性的供给大于需求 解决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的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劳动力个人三方面的力量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中国既是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也是就业压力最大的国家。 现阶段,中国正处于体制转型时期,逐渐出现了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状况。 2.3劳动年龄人口增长趋势减缓 虽然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很大,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格局并未改变但从人口结构变

中国人工资太低了实在不堪入目为什么中国人就是廉价劳动力

[调查] 中国人工资太低了,实在不堪入目为什么中国人就是廉价劳动力? 中国人的工资太低了,资本家收益太高了,差距之大简直世界第一 相信每个到过中国或在中国生活过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煤矿老板买的起十辆卡迪拉克,却舍不得花一分钱改善安全设施和工人生活条件 在国外还有工会等帮助雇员和资本家谈判,在国内只有任人宰割.和5年前比起,工资水平几乎原地踏步.每年平均10个百分点的GDP增长丝毫没体现在工资上,反而是物价越涨越高很多人活着真的是只够吃饭,饿不死就行了,更别提买房子,上大学了 ZF应该按每年GDP增速调高最低工资标准,逼企业涨工资 很多人认为中国经济的竞争力,包括很多欧美的研究机构都认为中国唯一的武器就是廉价的劳动力。这个论据有一定的道理,软件行业的工程师的市场价格和发达国家比,大概是三分之一,我们的农民工的工资比例拉的还要大。所以我们的劳动力从普通的民工到有技术含量的工程师、管理人员,我们普遍工价比发达国家低,这当然是中国的竞争优势,但是光看这个变量不够,因为中国在改革开放开始的时候,我们的工价还要低啊,那个时候就没有看到中国有什么国际竞争力的东西。那个时候一个中国的工人是美国工人的工价的百分之一。为什么更便宜的时候没有竞争力?要理解中国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要加两个变量。一个就是劳动力是一个要素,要素不能直接变成产品的,尤其不能直接变成有竞争力的产品,要让劳动力变成产品,就要组织起来,这个组织的成本非常之高。改革开放开始的时候,我们的组织成本非常昂贵,因为我们选择了错误的体制,内部的信息损耗非常大,人们没有动力好好工作,劳动力是很便宜,但是把劳动力组织起来的生产方式,交易方式非常落后。这个问题是通过改革开放解决的,我们今天做的很多事情,在二十年前是不能做的,甚至是不能想的。 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识到了工资过低的危害。他们着眼点大致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从人道主义的角度出发,对底层劳动者的悲惨状况给予人文关怀;二是认为工资过低,会降低劳动者的素质,导致劳动生产率下降。这两种观点无疑都是正确的。但是,我认为,仅仅认识到这两点还是远远不够的,还没有把低工资的危害彻底搞清楚。 一、低工资导致财政策和货币政策低效率乃至失灵,给货币政策带来巨大压力 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老百姓实际感受到的实惠却并不多。为什么呢?就在于工资太低。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我们计算出,工资占国民收入的份额由1978年的约35%下降到了2001年的约19%,如果考虑那些资本密集度很高的项目,工资的比重会下降到10%的水平。 现在,我们假设动用1000亿来刺激经济。在10%的工资水平下,第一次劳动者只能拿到100亿的工资,他们拿到这些工资后进行消费,如果还是10%的工资率,那么100亿的消费只能给别人带来第二次10亿的工资。10亿的工资又可带来第三次1亿的工资收入。如此循环下去,劳动者只能得到约111.11亿的工资收入。我们把投资引起的工资收入按顺序写到下面: 100,10,1,0.1,0.01,…合计约111.11亿元。 现在我们假设,把工资收入提高到占国民收入的40%,会是什么情况呢?同样1000亿的投资,在第一次就会产生400亿的工资收入,第二次会产生160亿的工资收入。如此循环下去,合计会产生约666.66亿的工资收入。我们把投资引起的工资收入按顺序写到下面:

2020劳动力就业报告

第一篇2020劳动力就业报告 《2020年劳动力资源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预测(目录)》 2020年中国劳动力资源行业现状研究分析 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1960756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360docs.net/doc/e76791403.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2020年中国劳动力资源行业现状研究分析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报告编号1960756 ←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优惠价¥765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Email kf@https://www.360docs.net/doc/e76791403.html, 网上阅读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2020年中国劳动力资源行业现状研究分析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在多年劳动力资源行业研究结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劳动力资源行业市场的发展现状,通过资深研究团队对劳动力资源市场各类资讯进行整理分析,并依托国家权威数据资源和长期市场监测的数据库,对劳动力资源行业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研究。 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20年中国劳动力资源行业现状研究分析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可以帮助投资者准确把握劳动力资源行业的市场现状,为投资者进行

中国廉价劳动力优势还能维持多久

中国廉价劳动力优势还能维持多久? 2009-12-04 10:48 中国廉价劳动力优势还能维持多久? 中国网 | 时间:2006 年2 月20 日 | 文章来源:中国网 长期以来,廉价劳动力是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一旦这个“动力”丧失,中国经济还会高速运行吗? “中国的劳动力价格优势将在5至8年之后消失。”2006年初,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华如兴作出如此判断。没想到的是,这位普通学者的言论,立即被诸多媒体广泛转载,用来进一步印证此前社会上正日益蔓延的一种说法-“中国劳动力价格优势正在丧失”。 其实,这种说法的源头,很大程度上却是来自于一个国外的报告,这就是德国纽伦堡调查研究中心根据分析得出的结果:中国劳动力价格优势还只能维持3至5年。 中国经济能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市场上存在大量已具有基本劳动技能的廉价劳动力,这也是一些地方政府经常拿来吸引外资的一个“招牌”。因此,这个“传统优势”一旦丧失,很多人的担心便油然而生:中国吸引外资的数量会减少吗?经济发展的速度会遭受重创吗? 这种担心甚至已开始被一些主流经济学家所接受。工资上涨,是造成劳动力成本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剑阁在一次国际研讨会上呼吁:提高劳动力工资,要考虑到企业的承受能力,如果提得太高,投资者就会把产业转移到工资更低的越南等中国周边地区,这样中国的打工者连工作的机会都没有了。 意料之中的是,李剑阁这种论调立即被舆论指责为“以牺牲劳动者的利益换取经济高增长”,是一种“出卖学者良心的作为”。抛开此番言论的真正背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李剑阁的担心并不完全是“空穴来风”。 有事例为证: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的广东丰泰集团是美国耐克公司在中国的一家代加工厂,多年来,中国市场上销售的大多数耐克运动鞋都是由该公司代加工的。可是,自2006年以来,美国耐克公司却把许多原本是丰泰的订单改到了越南,并开始大规模扩充在越南的4个加工厂生产线,还投资1600多万美元在越南新建一家工厂,并计划到明年年底,把越南建成耐克公司最大的海外生产基地。实际上,耐克公司把生产基地撤出中国,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越南的劳动力成本比中国更低。 真会影响外资进入吗? 多年来,廉价劳动力一直是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的主要原因,但近年来,中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在一些经济发达的沿

中国未来20年的劳动力就业

中国未来20年的劳动力就业与流动 袁守启 劳动就业是否充分,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预测未来20年中国劳动力就业的前景,进一步提出今后的就业战略和政策建议,这是人们所关心的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 一、2020年的劳动力供给预测 中国面临的劳动力就业压力,从根本上讲,主要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工业化进程和体制改革进程的推进。因而,我们预测到2020年的劳动力供给状况,也就相应地从这3个方面做进一步的考察。 1.来自劳动年龄人口的自然增长 造成中国未来20年劳动力急速增长的首要来源是由人口——劳动力成长周期引起的劳动力的自然增长,即劳动年龄人口的自然增长。中国通常使用男性16—59岁、女性16—54岁人口为劳动年龄人口的统计口径。因而依据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和1995年全国人口1%抽样调查资料,可以分别预测出未来20年每年的劳动力资源数。其中2000年中国劳动力供给预测值为7.1358亿人,占总人口预测值(12.8971亿人)的55.33%;2010年劳动力供给预测值为7.8193亿人,占总人口预测值(13.88 亿人)的56.33%;2020年劳动力供给预测值为7.75亿人,占总人口预测值(14.88亿人)的52.13%。 可以看出,2020年劳动力供给比2010年减少619万人。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明显下降,再加上老龄人口比重增加,所以劳动力的供给将出现下降的趋势。 但在未来的5—10年中,中国每年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数量仍将维持一个较高的水平。因为60—70年代人口出生高峰时期的新生人群已进入婚育高峰期,90年代中国人口增长速度不再会有明显下降,这又会对21世纪初期产生强大的就业压力。因此,即使按照目前的人口自然增长状况,大约再需要10—20年时间,中国的社会就业矛盾才可能缓和。 2.来自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加速转移 农业剩余劳动力究竟有多少?这可以用两种指标来衡量:一种从微观入手,用平均每个劳动力可经营的耕地面积来衡量;另一种从宏观入手,用农业劳动力在全国从业人员总量中的比重变化来确定。据此,大致上可以得出以下几种不同的判断。 中国目前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拥有的耕地面积是4.2亩,但中国现有的耕作水平,大体上介于印尼和韩国之间,换句话说,每个农业劳动力平均可耕种5.7—10. 2 亩土地,这就意示着农业剩余劳动力大约在9000万至2亿人之间,取中值,则为1.5亿左右。 另据专家预测,目前农业劳动力占全国从业人员的49.3%,到2000年达到47%,2020

论中国廉价劳动力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和劣势

论中国廉价劳动力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和劣势 内容摘要:长期以来,低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一直是我国参与国际贸易的禀赋优势,但随着技术的进步、科技的日新月异,我国廉价劳动力的竞争优势正在蚀失。本文在客观阐述我国低廉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和存在的弱势基础上,通过劳动力竞争优势的制度分析,提出了提高我国廉价劳动力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关键字:廉价劳动力国际贸易优势劣势发展对策 引言 20世纪90年代我国制造业人均实际工资的年递增率为%,而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二者几乎相当。但是包括非工资费用在内的劳动力成本的年均实际增长率已达%,是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速度的倍。尽管如此,在90年代末,我国劳动力成本的相对水平仍然低于国际劳动生产率的相对水平。1999年,我国的劳动生产率分别是美国、韩国和墨西哥的%,%和%;同期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分别是这些国家的%,%和%。我国劳动力成本的相对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和一些地区劳动生产率相对水平的40%-70%,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十分明显。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我国目前低廉的劳动力,在国际贸易竞争中,仍存诸多劣势。因此,我们必须正视其优劣势,采取措施,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切实提高廉价劳动力的国际竞争力。 一、我国廉价劳动力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分析 我国经济赖以成功的廉价劳动力绝大部分为低级劳动力,所谓低级劳动力系指未受国高等教育的,主要从事体力劳动的劳动者。在我国,低级劳动力的主要来源是农民、下岗工人和因为各种原因中断教育的青年。由于这类人口的巨大基数,使得我国的低级劳动力资源远远供过于求。在供求关系作用下,劳动力作为一种商品的价格极其低廉,相比国外,在我国进行生产的其产品制造成本中的工人工资可以压缩到很小的比例。廉价劳动力资源不仅为国内的制造所利用。同时也吸引了外国来华投资,在国际市场的大门打开后,遍布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加工制造便如雨后春笋般林立,这些中决大部分是引进资金和一条生产线便可以开工的低级制造,如玩具、纺织、制鞋业等。即使是高段如需要较大规模的机电制造业,倚靠的依然是廉价劳动力,因为技术工艺可以引进,最终需要的仍然是装配流水线的熟练工人。利用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所形成的竞争优势,我国的加工制造在国际上以惊人的低价迅速抢占市场。同时还有更多的在国内市场上进行激烈争夺。

中国劳动力供求状况现状与展望

中国劳动力供求状况现状与展望 我作为学术交流的第一讲,我认为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和配置来说,劳动力市场状况供给和需求的变化是一个基础。在中国,事实上就我个人的理解,人力资源、劳动力、人才其实应该是一回事,但是在中国的体制中,它被从体制上被人为割裂了。比如说我的领导,原来是人事部,管干部、管人才,普通的劳动者就到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企业一级管理中把人力资源看作是人事部门,劳资等等管普通的劳动力,在某种程度上对管理体制上的分割事实上也造成了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的分割。即使在这种分割的体制下,我个人认为,劳动力市场状况,劳动力供求的变化对于我们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和人才培养仍然是十分重要的基础信息和背景。 劳动力市场需求。一个常见的观点,包括中国学者和国外的学者,从改革开放到了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的城镇就业基本上没有什么增长,甚至有人说是零增长或者是负增长,实际上这是一个表象,也就是说人们看到似乎对就业的增长是负的,很多人下岗、失业,但是如果透过表象看真实的情况,可能会否定关于九十年代后期以来中国就业零增长和负增长的判断。图最下面的部分从改革开放1978年到目前国有企业国有部门就业总人数,大家可以看到,九十年代后期,1997年以后是剧烈下降,很显然这是一个大的变化,也就是说几千万人的失业的形式、下岗的形式、提前退休的形式或者其它的各种各样的形式,大幅度的兼招。同样再上面浅一点的面积是城镇、集体部门,也可以看到它的就业也是减少的,再上面的部分面积是非新生出来非公有经济的变化,这些非国有、非集体经济就业是增长的,但是直到最后一个部分,大家也可以看到,除了最上面的面积之外,大家也可以看到一些不同所有制就业增长还没有足以弥补掉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就业减少造成城镇就业总的变化,真正导致城镇就业一直在增长的是什么因素呢?是最上面的面积,加上最上面这一块我们的就业一直在增加,这部分是什么呢?大家如果看清的话叫差额,实际上是非单位就业,在传统的,能够在统计表格中找到非单位就业统计上找不到的就业,有的人也把它叫做非正规就业,也就是说它和我们体制上原来讲到就业的含义不太一样,他可能没有等到登记,没有在企业的名册上,在座也有好多大型国有企业领导,据我所知,比如说我们在70年代后期让一大批职工买断工龄或者下岗,随后地方政府又给我们施加压力,你们要承担一些社会职能,能够尽可能创造再就业的机会,我们又把其中的一些职工又请回来,实现了再就业,但是这部分人已经不在我们的职工名单里头,甚至他们的工资也会从我们的员工分流中支出。于是雇佣临时性的工人,特别是民工,通常也不在这里面,因此他不在我们的企业就业统计中,实际上没有进入到我们国家统计局系统的就业统计中,真实的就业就从我们报表制度中低估,因此只有到我们从城市居民住户中进行就业统计时,才可能得到真实的统计,我们现在看到就业的总量和下面面积比较深的部分之间的差额实际上已经占到城镇就业的38%,而这个差额就是从住户中调查出来的就业总量减去我们所有的企业报上来的就业量,但是不管怎么说,我们看到如果我们改变一下传统的就业概念的话,中国九十年代后期以来并没有减少就业,而是说就业一直还再继续增加。 劳动力市场对就业的需求、就业的创造还有一个重要的来源是农民工,从表上大家也可以看到,近年来农民工的数量多的时候以33%的速度增长,少的时候每年以百分之几的增长速度在增长,2004年这个数字已经增长到了一亿零一些,昨天晚上国家统计局公布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现在已经有外出农民工就业有1.4亿,这个数量还是非常庞大的,我们过去做了一些调查,这些人失业率一点不高,也就是说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得到就业,尽管他们的就业不稳定,收入不高,按照定义来说,他们是就业人口。 跨地区流动农村劳动力数量,民工已经占据城市就业大部分的岗位,这是2004年的调查,第二产业就业岗位的57恩.6%商业和餐饮业岗位的53%,加工制造业岗位的68%,建筑行业80%已经都是农民工,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同志可能也会注意到,并不是传统定义意义上的职工,把农民工也包括在关注视野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