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函数找规律【教师版】(推荐文档)

一次函数找规律【教师版】(推荐文档)
一次函数找规律【教师版】(推荐文档)

一次函数规律题

1.(2009仙桃)如图所示,直线y =x +1与y 轴相交于点A 1,以OA 1为边作正方形OA 1B 1C 1,

记作第一个正方形;然后延长

C 1B 1与直线y =x +1相交于点

A 2,再以C 1A 2为边作正方形

C 1A 2B 2C 2,记作第二个正方形;同样延长C 2B 2与直线y =x +1相交于点A 3,再以C 2A 3为边作正

方形C 2A 3B 3C 3,记作第三个正方形;…依此类推,则第

n 个正方形的边长为

___.

2.(2010?福州)如图直线3y

x ,点1A 坐标为(1,0),过点1A 作x 的垂线交直线于点

1B B ,以原点O 为圆心,1OB 长为半径画弧交x 轴于点2A ;再过点2A x 的垂线交直线于点2B ,

以原点O 为圆心,2OB 长为半径画弧交x 轴于点3A ,…,按此做法进行下去,点

5A 的坐标

为(

)。

变:如图,直线y=

3

3x ,点A 1坐标为(1,0),过点A 1作x 轴的垂线交直线于点B 1,以

原O 为圆心,OB 1长为半径画弧x 轴于点A 2;再过点A 2作x 轴的垂线交直线于点

B 2,以

原点O 为圆心,OB 2长为半径画弧交x 轴于点A 3,…,按此做法进行下去,点

An 的横坐标

为()

A 、1

)

3

32(

n B.

n )332( C.2n )33( D.21

)3

3(n 3.(2013?东营)如图,已知直线l :y=

3

3x ,过点A (0,1)作y 轴的垂线交直线l 于点

B ,过点B 作直线l 的垂线交y 轴于点A 1;过点A 1作y 轴的垂线交直线l 于点B 1,过点B 1作

直线l 的垂线交y 轴于点A 2;…;按此作法继续下去,则点

A 4的坐标为________。

第4题

4.(2011四川广安)如图7所示,直线OP经过点P(4, 43),过x轴上的点l、3、5、7、9、11……分别作x轴的垂线,与直线OP相交得到一组梯形,其阴影部分梯形的面积从左至

右依次记为S1、S2、S3……S n则S n关于n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_____.

解:直线OP的解析式为y=3x,s1、s2、s3分别为3+33=43、53+73=123、

9

3+113=203,则由4、12、20可知每个比前面一个多8,所求为[4+8(n-1)]

3=(8n-4)

3.

5.(2011山东威海)如图8,直线1l x 轴于点(1,0),直线2l x 轴于点(2,0),直线3

l x

轴于点(3,0),…直线n l x 轴于点(,0)n .函数y x 的图象与直线1l ,2l ,3l ,…n l 分别

交于点

1A ,2A ,3A ,…n A ;函数2y x 的图象与直线1l ,2l ,3l ,…n l 分别交于点1B ,

2B ,3B ,…n B .如果

11OA B 的面积记作

1S ,四边形1221A A B B 的面积记作2S ,四边形

2332A A B B 的面积记作3S ,…四边形11n n n n A A B B 的面积记作n S ,那么2011

S .

6.如图,已知A (4,0),点A 1、A 2、…、A n-1将线段OAn 等分,点B 1、B 2、…、B n-1、B 在直

线y=0.5x 上,且A 1B 1∥A 2B 2∥…∥A n-1B n-1∥AB ∥y 轴.记△OA 1B 1、△A 1A 2B 2、…、△A n-2A n-1B n-1、△A n-1AB 的面积分别为

S

1、S

2、…S n-1、S n .当n 越来越大时,猜想S 1+S 2+…+S n 最近的常数是

()

A.1

B.2

C.4

D.8

7. 如图,点A、B、C在一次函数y=-2x+m的图象上,它们的横坐标依次为-1、1、2,分别过这些点作x轴与y轴的垂线,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的和是_________.

解:易知三个三角形全等。不要惧怕解析式中的字母系数。

由题意可得:A点坐标为(-1,2+m),B点坐标为(1,-2+m),C点坐标为(2,m-4),D点坐标为(0,2+m),E点坐标为(0,m),F点坐标为(0,-2+m),G点坐标为(1,m-4).所以,DE=EF=BG=2+m-m=m-

(-2+m)=-2+m-(m-4)=2,又因为AD=BF=GC=1,所以图中阴影

部分的面积和等于1

2

×2×1×3=3.

练:如图,在x轴上有五个点,它们的横坐标依次为1,2,3,4,5.分别过这些点作x轴的垂线与三条直线y=ax,y=(a+1)x,y=(a+2)x相交,其中a>0.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

解:

把x=1分别代入y=ax,y=(a+1)x,y=(a+2)x得:AW=a+2,WQ=a+1-a=1,

∴AQ=a+2-(a+1)=1,

同理:BR=RK=2,CH=HP=3,DG=GL=4,EF=FT=5,

2-1=1,3-2=1,4-3=1,5-4=1,

8. 如图所示,直线y=

3

3x+

3

3与y 轴相交于点

D ,点A 1在直线y=

3

3x+

3

3上,点B1

在X 轴上,且△OA 1B 1是正三角形,记作第一个正三角形;然后过

B 1作B 1A 2∥OA 1与直线

y=

3

3x+

3

3相交于点A 2,点B 2在X 轴上,再以B 1A 2为边作正三角形A 2B 2B 1,记作第

二个正三角形;同样过

B 2作B 2A 3∥B 1A 2与直线y=

33x+3

3相交于点A 3,点B 3

在x 轴

上,再以B 2A 3为边作正三角形A 3B 3B 2,记作第三个正三角形;…依此类推,则第

n 个正

三角形的顶点An 的纵坐标为(

)A 、2

1

n B 、22

n C 、2

1

n ×

3 D 、22

n

×

3

解:过A 点分别作x 轴的垂线。设A1为(a ,

3a ),代入解析式,求得

a=

12

。同理,设

A2为(1+b ,

3b ),代入解析式,求得

b 值。

变(必做):(2009年本溪)如图已知:点

(00)A ,,(30)B ,,(01)C ,在ABC △内依次作等

边三角形,使一边在

x 轴上,另一个顶点在BC 边上,作出的等边三角形分别是第

1个

11AA B △,第2个122B A B △,第3个233B A B △,…,则第n 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等于

_______.

解:法二:求出BC 的解析式,同例题解。

9.(2014?莆田)如图放置的△

OAB 1,△B 1A 1B 2,△B 2A 2B 3,…都是边长为

2的等边三角形,

边AO 在y 轴上,点B 1,B 2,B 3,…都在直线33

y

x 上,则点A 2014的坐标是________.

l y x,过点M(2,0)做x轴的垂线交直线l于10. (2013?内江)如图,已知直线:3

点N,过点N做直线l的垂线叫x轴于点M1,过点M1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l于N1,过点N1作直线l的垂线交x轴于点M2,…;按此作法继续下去,则点M10的坐标为.

11. 如图,已知直线l :x y 3,过点A (1,0)作x 轴的垂线交直线

l 于点1B ,在线段1

1B A 右侧作等边三角形

111C B A ,过点1C 作x 轴的垂线交x 轴于2A ,交直线l 于点2B ,在线段

22B A 右侧作等边三角形222C B A ,按此作法继续下去则

2B 的坐标为

;n B 的坐标为

________(n 为正整数).

小学奥数图形找规律题库教师版

找规律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手段,而规律的找寻既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又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 一般地说,在观察图形变化规律时,应抓住一下几点来考虑问题: ⑴图形数量的变化;⑵图形形状的变化;⑶图形大小的变化; ⑷图形颜色的变化;⑸图形位置的变化;⑹图形繁简的变化 . 对于较复杂的图形,也可分为几部分来分别考虑,总而言之,只要全面观察,勤于思考就一定能抓住规律, 解决问题? 板块一数量规律 【例1】请找出下面哪个图形与其他图形不一样 ? ⑴ (2) (3) ⑷ (S ) 【解析】 这组图形的共同特征是,连接各边上一点,组成一个复合图形 ?所不同的是,第四个图形是一个六边 形,而其它几个都是四边形,这样,只有( 4)与其它不一样 【例2】观察图形的变化,想一想,按图形的变化规律,在带“? ”的空格处应画什么样的图形? O O O O. O O, △ 6 r △△ ° ■丨 △ 【解析】 横着看,每行圆形的个数一次减少,而三角形的个数依次增加,但每行图形的总个数不变 ?因为圆 形 的个数是按4、3、?、1的顺序变化的,显然“?”处应填一个圆形。 【巩固】观察图形的变化,想一想,按图形的变化规律,在带“? ”的空格处应画什么样的图形? △ △ △ △ △ △ △ □ △ ? □ □ △ □ □ □ 【解析】(方法一)横着看,每行三角形的个数依次减少,而正方形的个数依次增加,但每行图形的总个数 不变?因为三角形的个数是按 4、3、?、1的顺序变化的,显然“? ”处应填一个三角形△ ? (方法二)竖着看,三角形由左而右依次减少,而正方形由左而右依次增加,三角形按照 4、?、2、1 的顺序变化,也可以看出 “?”处应是三角形△ ? 【巩固】观察图形的变化,想一想,按图形的变化规律,在带“? ”的空格处应画什么样的图形? 图形找规律

一次函数找规律[教师版]

一次函数规律题 1.(2009仙桃)如图所示,直线y =x +1与y 轴相交于点A 1,以OA 1为边作正方形OA 1B 1C 1,记作第一个正方形;然后延长C 1B 1与直线y =x +1相交于点A 2,再以C 1A 2为边作正方形C 1A 2B 2C 2,记作第二个正方形;同样延长C 2B 2与直线y =x +1相交于点A 3,再以C 2A 3为边作正方形C 2A 3B 3C 3,记作第三个正方形;…依此类推,则第n 个正方形的边长为___. 2.(2010?福州)如图直线3y x ,点1A 坐标为(1,0),过点1A 作x 的垂线交直线于点 1B B ,以原点O 为圆心,1OB 长为半径画弧交x 轴于点2A ;再过点2A x 的垂线交直线于点2B ,以原点O 为圆心,2OB 长为半径画弧交x 轴于点3A ,…,按此做法进行下去,点5A 的 坐标为( , )。

变:如图,直线 y= 3 3 x ,点A 1坐标为(1,0),过点A 1作x 轴的垂线交直线于点B 1,以原O 为圆心,OB 1长为半径画弧x 轴于点A 2;再过点A 2作x 轴的垂线交直线于点B 2,以原点O 为圆心,OB 2长为半径画弧交x 轴于点A 3,…,按此做法进行下去,点An 的横坐标为( ) A 、1)332( -n B.n )332( C.2n )33( D.21)3 3 (-n 3.(2013?东营)如图,已知直线l :y= 3 3 x ,过点A (0,1)作y 轴的垂线交直线l 于点B ,过点B 作直线l 的垂线交y 轴于点A 1;过点A 1作y 轴的垂线交直线l 于点B 1,过点B 1作直线l 的垂线交y 轴于点A 2;…;按此作法继续下去,则点A 4的坐标为________。 第4题

浓度问题.题库教师版

1、明确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2、浓度三角的应用 3、会将复杂分数应用题及其他类型题目转化成浓度三角形式来解 4、利用方程解复杂浓度问题 浓度问题的内容与我们实际的生活联系很紧密,就知识点而言它包括小学所学2个重点知识:百分数,比例。 一、浓度问题中的基本量 溶质:通常为盐水中的“盐”,糖水中的“糖”,酒精溶液中的“酒精”等 溶剂:一般为水,部分题目中也会出现煤油等 溶液:溶质和溶液的混合液体。 浓度: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 二、几个基本量之间的运算关系 1、溶液=溶质+溶剂 2、=100%=100%+??溶质溶质浓度溶液溶质溶液 三、解浓度问题的一般方法 1、寻找溶液配比前后的不变量,依靠不变量建立等量关系列方程 知识精讲 教学目标 6-2-3溶液浓度问题

2、十字交叉法:(甲溶液浓度大于乙溶液浓度) 形象表达:A B =甲溶液质量乙溶液质量B A =甲溶液与混合溶液的浓度差混合溶液与乙溶液的浓度差 注:十字交叉法在浓度问题中的运用也称之为浓度三角,浓度三角与十字交叉法实质上是相 同的.浓度三角的表示方法如下: 3、列方程解应用题也是解决浓度问题的重要方法. 模块一、利用十字交叉即浓度三角进行解题 (一) 两种溶液混合一次 【例 1】 某种溶液由40克食盐浓度15%的溶液和60克食盐浓度10%的溶液混合后再蒸发50克水得到, 那么这种溶液的食盐浓度为多少? 【解析】 两种配置溶液共含食盐40×15%+60×10%=12克,而溶液质量为40+60-50=50克,所以这种溶 液的浓度为12÷50=24%. 【巩固】 一容器内有浓度为25%的糖水,若再加入20千克水,则糖水的浓度变为15%,问这个容器 内原来含有糖多少千克? 【解析】 容器内原含糖7.5千克。 【巩固】 现有浓度为10%的盐水8千克,要得到浓度为20%的盐水,用什么方法可以得到,具体如何 操作? 【解析】 需蒸发掉4千克水,溶液的浓度变为20%。 【例 2】 有浓度为20%的盐水300克,要配制成40%的盐水,需加入浓度为70%的盐水多少克? 【解析】 将两种溶液的浓度分别放在左右两侧,重量放在旁边,配制后溶液的浓度放在正下方,用直线 相连;(见图1) 直线两侧标着两个浓度的差,并化成简单的整数比。所需溶液的重量比就是浓度差的反比;对“比”的理解应上升到“份”,3份对应的为300克,自然知道2份为200克了。需加入浓度为70%的盐水200克。 【巩固】 现有浓度为10%的盐水20千克,在该溶液中再加入多少千克浓度为30%的盐水,可以得到 浓度为22%的盐水? 例题精讲

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规律

一次函数图象平移的探究 我们知道,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是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kx+b,它可以看作由直线y=kx平移∣b∣个单位长度得到(当b>0时,向上平移; 当b<0时,向上平移).例如,将直线y=-x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就得到直线 y=-x+3,将直线y=-x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就可以得到直线y=-x-1.需要注意的是,函数图象的平移,既可以上下平移,也可以左右平移.这里所说的平移, 是指函数图象的上下平移,而非左右平移. 以上平移比较简单,因为它是对最简单的一次函数即正比例函数进行平 移.对于一个一般形式的一次函数图象又该怎样进行平移呢? 【探究一】函数图像的上下平移 我们先从一些具体的函数关系开始. 问题1已知直线l:y=2x-3,将直线l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直线l1,求直线l1的解析式. 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对应函数的一次项系数相等”,可设直线l1的解析式为y=2x+ b,由于直线l1的解析式中只有一个未知数,因此再需一个条件即可.怎样得到这个条件呢?注意到直线l1与两条坐标轴分别交于两点,而直线 l1与y轴的交点易求,这样就得到一个条件,于是直线l1的解析式可求.解:设直线l1的解析式为y=2x+b,直线l1交y轴于点(0,-3),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变为(0,-1).把(0,-1)坐标代入y=2x+b,得b=-1,从而直线l1的解析式为y=2x-1. 问题2已知直线l:y=2x-3,将直线l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直线l2,求直线l2的解析式. 答案:直线l2的解析式为y=2x-6.(解答过程请同学们自己完成)

对比直线l和直线l1、直线l2的解析式可以发现: 将直线l:y=2x-3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直线l1的解析式为:y=2x-3+2;将直线l:y=2x-3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直线l2的解析式为:y=2x-3-3.(此时你有什么新发现?) 我们再来探究一般情况. 问题3 已知直线l:y=kx+b,将直线l向上平移m个单位长度得到直线l1,求直线l1的解析式. 简解:设直线l1的解析式为y=kx+p,直线l交y轴于点(0,b),向上平移m 个单位长度后变为(0,b+m),把(0,b+m)坐标代入l1的解析式可得,p=b+m.从而直线l1的解析式为y=kx+b+m. 问题4 已知直线l:y=kx+b,将直线l向下平移m个单位长度得到直线l2,求直线l2的解析式. 答案:直线l2的解析式为y=kx+b-m.(解答过程请同学们自己完成) 由此我们得到: 直线y=kx+b向上平移m(m为正)个单位长度得到直线y=kx+b+m, 直线y=kx+b向下平移m(m为正)个单位长度得到直线y=kx+b-m, 这是直线直线y=kx+b上下(或沿y轴)平移的规律. 这个规律可以简记为:函数值:上加下减 以上我们探究了直线y=kx+b的上下 (或沿y轴)的平移,如果直线y=kx+b 不是上下(或沿y轴)平移,而是左右(或沿x轴)平移,又该怎样进行平移呢?【探究二】函数图像的左右平移

有机题库(应用题)

(本题型共设计30题,共20分,每小题5分,共抽取4题) 章名:01|绪论 15|应用题 难度:1|易 1.碳原子核外及氢原子核外各有几个电子?它们是怎样分布的?画出它们的轨道形状。当四个氢原子与一个碳原子结合成甲烷(CH 4)时,碳原子核外有几个电子是用来与氢成键的?画出它们的轨道形状及甲烷分子的形状。 答案: C +6 2 4 H +1 C CH 4中C 中有4个电子与氢成键为SP 3杂化轨道,正四面体结构 CH 4 SP 3杂化 2p y 2p z 2p x 2s H 难度:2|中 2.写出下列化合物的Lewis 电子式: a. C 2H 4 b. CH 3Cl c. NH 3 d. H 2S e. HNO 3 f. HCHO g. H 3PO 4 h. C 2H 6

答案: a. C C H H H H C C H H H H 或 b. H C H c. H N H H d. H S H e. H O N O f. O C H H g. O P O O H H h.H C C H H H H H O P O O H H 或 章名:03|不饱和烃 15|应用题 难度:1|易 3.下列烯烃哪个有顺、反异构?写出顺、反异构体的构型,并命名。 a . b. c. d. CH 2=C(Cl)CH 3C 2H 5CH=CHCH 2I CH 3CH=CHCH(CH 3)2 CH 3CH=CHCH=CH 2 CH 3CH=CHCH=CHC 2H 5 CH 3CH 2C=CCH 2CH 3 CH 3 C 2H 5 e. f. 答案: c , d , e ,f 有顺反异构 c.C 2H 5 C H C CH 2I H ( Z )-1-碘-2-戊烯( E )-1-碘-2-戊烯C C 2H 5 C CH 2I H H d. C H C CH(CH 3)2H ( Z )-4-甲基-2-戊烯H 3C C H C H CH(CH 3)2 H 3C ( E )-4-甲基-2-戊烯 e. C H 3C C H C H ( Z )-1,3-戊二烯 H CH 2 C H C H C H ( E )-1,3-戊二烯 H 3C CH 2 f. C H 3C C H C ( 2Z,4Z )-2,4-庚二烯 H C H H C 2H 5C H 3C C H H C H C 2H 5 H ( 2Z,4E )-2,4-庚二烯 C H C H C H 3C C H C 2H 5 H ( 2E,4E )-2,4-庚二烯 C H C H C ( 2E,4Z )-2,4-庚二烯H 3C C H H C 2H 5

小学奥数图形找规律题库教师版讲解学习

图形找规律 找规律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手段,而规律的找寻既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又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一般地说,在观察图形变化规律时,应抓住一下几点来考虑问题: ⑴图形数量的变化;⑵图形形状的变化;⑶图形大小的变化; ⑷图形颜色的变化;⑸图形位置的变化;⑹图形繁简的变化. 对于较复杂的图形,也可分为几部分来分别考虑,总而言之,只要全面观察,勤于思考就一定能抓住规律,解决问题. 板块一数量规律 【例 1】请找出下面哪个图形与其他图形不一样 . 【例 2】观察图形的变化,想一想,按图形的变化规律,在带“?”的空格处应画什么样的图形? 【巩固】观察图形的变化,想一想,按图形的变化规律,在带“?”的空格处应画什么样的图形? ? 【解析】(方法一)横着看,每行三角形的个数依次减少,而正方形的个数依次增加,但每行图形的总个数不变.因为三角形的个数是按4、3、?、1的顺序变化的,显然“?”处应填一个三角形△. (方法二)竖着看,三角形由左而右依次减少,而正方形由左而右依次增加,三角形按照4、?、2、1的顺序变化,也可以看出“?”处应是三角形△. 【巩固】观察图形的变化,想一想,按图形的变化规律,在带“?”的空格处应画什么样的图形?

【解析】 (方法一)横着看,每行圆形的个数一次减少,而三角形的个数依次增加,但每行图形的总个数不 变.因为圆形的个数是按5、4、3、?、1的顺序变化的,显然“?”处应填一个圆形. (方法二)竖着看,圆形由左而右依次减少,而三角形由左而右依次增加,圆形按照5、4、?、2、1的顺序变化,也可以看出 “?”处应是圆形. 【例 3】 观察下面的图形,按规律在“?”处填上适当的图形. (5) (4) (3) (2) ? 【解析】 本题中,几何图形的变化表现在数量关系上,图中黑三角形的个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多,从(2)起, 每一个格比前面一个格多两个黑三角形,所以,第( 4)个方框中应填七个黑三角形. 【例 4】 观察图形变化规律,在右边补上一幅,使它成为一个完整系列。 【解析】 观察发现,乌龟的顺序是:头、身→一只脚、背上一个点→两只脚、背上两个点→两只脚、一条尾、 背上三个点→三只脚、一条尾、背上四个点,根据这个规律,最后一幅图应该是:→四只脚、一条尾、背上五个点.即: 【例 5】 观察图形变化规律,在右边再补上一幅,使它们成为一个完整的系列. 【解析】 第一格有8个圆圈,第二格有4个圆圈,第三格有2个圆圈,第四格有1个圆圈,第五格有半个圆 圈.由此发现,前一格中的图减少一般,正好是后一格的图.所以第六格的图应该是第五格图的一半,即: 【例 6】 观察下图中的点群,请回答: (1) 方框内的点群包含多少个点? (2) 推测第10个点群中包含多少个点? (3) 前10个点群中,所有点的总数是多少?

图形找规律 题库教师版

图形找规律 例题精讲 找规律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手段,而规律的找寻既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又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一般地说,在观察图形变化规律时,应抓住一下几点来考虑问题: ⑴图形数量的变化;⑵图形形状的变化;⑶图形大小的变化; ⑷图形颜色的变化;⑸图形位置的变化;⑹图形繁简的变化. 对于较复杂的图形,也可分为几部分来分别考虑,总而言之,只要全面观察,勤于思考就一定能抓住规律,解决问题. 板块一数量规律 【例 1】请找出下面哪个图形与其他图形不一样. 【解析】这组图形的共同特征是,连接各边上一点,组成一个复合图形.所不同的是,第四个图形是一个六边形,而其它几个都是四边形,这样,只有(4)与其它不一样 【例 2】观察图形的变化,想一想,按图形的变化规律,在带“?”的空格处应画什么样的图形?【解析】横着看,每行圆形的个数一次减少,而三角形的个数依次增加,但每行图形的总个数不变. 因为圆形的个数是按4、3、?、1的顺序变化的,显然“?”处应填一个圆形。 【巩固】观察图形的变化,想一想,按图形的变化规律,在带“?”的空格处应画什么样的图形?【解析】(方法一)横着看,每行三角形的个数依次减少,而正方形的个数依次增加,但每行图形的总个数不变.因为三角形的个数是按4、3、?、1的顺序变化的,显然“?”处应填一 个三角形△. (方法二)竖着看,三角形由左而右依次减少,而正方形由左而右依次增加,三角形按照 4、?、2、1的顺序变化,也可以看出“?”处应是三角形△. 【巩固】观察图形的变化,想一想,按图形的变化规律,在带“?”的空格处应画什么样的图形?【解析】(方法一)横着看,每行圆形的个数一次减少,而三角形的个数依次增加,但每行图形的总个数不变.因为圆形的个数是按5、4、3、?、1的顺序变化的,显然“?”处应填一个 圆形. (方法二)竖着看,圆形由左而右依次减少,而三角形由左而右依次增加,圆形按照5、 4、?、2、1的顺序变化,也可以看出“?”处应是圆形. 【例 3】观察下面的图形,按规律在“?”处填上适当的图形. 【解析】本题中,几何图形的变化表现在数量关系上,图中黑三角形的个数从左

一次函数规律探索题(已整理)

一次函数规律题 1.如图所示,直线y =x +1与y 轴相交于点A 1,以OA 1为边作正方形OA 1B 1C 1,记作第一个正方形;然后延长C 1B 1与直线y =x +1相交于点A 2,再以C 1A 2为边作正方形C 1A 2B 2C 2,记作第二个正方形;同样延长C 2B 2与直线y =x +1相交于点A 3,再以C 2A 3为边作正方形C 2A 3B 3C 3,记作第三个正方形;…依此类推,则第n 个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________ . 2.正方形A 1B 1C 1O ,A 2B 2C 2C 1,A 3B 3C 3C 2,…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点A 1,A 2,A 3,…和点C 1,C 2,C 3,…分别在直线y kx b =+(k >0)和x 轴上,已知点B 1(1,1),B 2(3,2), 则B n 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_. 3.如图,直线3y x =,点1A 坐标为(1,0),过点1A 作x 的垂线交直线于点1B ,以原点O 为圆心,1OB 长为半径画弧交x 轴于点2A ;再过点2A x 的垂线交直线于点2B ,以原点O 为圆心,2OB 长为半径画弧交x 轴于点 3A ,…,按此做法进行下去,点5A 的坐标为 ( , )。 4.如图,直线y=33x ,点A 1坐标为(1,0),过点A 1作x 轴的垂线交直线于点B 1,以原O 为圆心,OB 1长为半径画弧x 轴于点A 2;再过点A 2作x 轴的垂线交直线于点B 2,以原点O 为圆心,OB 2长为半径画弧交x 轴于点A 3,…,按此做法进行下去,点An 的横坐标为_______ 5.如图,已知直线l :y=33x ,过点A (0,1)作y 轴的垂线交直线l 于点B ,过点B 作直 线l 的垂线交y 轴于点A 1;过点A 1作y 轴的垂线交直线l 于点B 1,过点B 1作直线l 的垂线交y 轴于点A 2;…;按此作法继续下去,则点A 4的坐标为____________ 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3 3x+3交x 轴于A 点,交y 轴于B 点,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连接OC ,然后将直线OC 绕点C 顺时针旋转30°交x 轴于点D ,再过D 点作y x O C 1 B A 2 C 3 B A 3 B 3 A C 2 (第2题图) 第3题 第6题 0 1 3 5 7 9 11 S 1 S 2 S 3 图7 x y p

(完整版)6-2-4比例应用题.题库教师版

1、比例的基本性质 2、熟练掌握比例式的恒等变形及连比问题 3、能够进行各种条件下比例的转化,有目的的转化; 4、单位“1”变化的比例问题 5、方程解比例应用题 比例与百分数作为一种数学工具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处理多组数量关系非常有用,这一部分内容也是小升初考试的重要内容.通过本讲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有: 一、比和比例的性质 性质1:若a: b=c :d ,则(a + c):(b + d)= a :b=c :d ; 性质2:若a: b=c :d ,则(a - c):(b - d)= a :b=c :d ; 性质3:若a: b=c :d ,则(a +x c):(b +x d)=a :b=c :d ;(x 为常数) 性质4:若a: b=c :d ,则a×d = b×c ;(即外项积等于内项积) 正比例:如果a÷b=k(k 为常数),则称a 、b 成正比; 反比例:如果a×b=k(k 为常数),则称a 、b 成反比. 二、主要比例转化实例 ① x a y b = ? y b x a =; x y a b =; a b x y =; 知识点拨 教学目标 6-2-4比例应用题

② x a y b = ? mx a my b =; x ma y mb =(其中0m ≠); ③ x a y b = ? x a x y a b =++; x y a b x a --=; x y a b x y a b ++=-- ;L ④ x a y b =,y c z d = ? x ac z bd =;::::x y z ac bc bd =; ⑤ x 的 c a 等于y 的 d b ,则x 是y 的ad bc ,y 是x 的bc ad . 三、按比例分配与和差关系 ⑴按比例分配 例如:将x 个物体按照:a b 的比例分配给甲、乙两个人,那么实际上甲、乙两个人各自分配到的物体数量与x 的比分别为():a a b +和():b a b +,所以甲分配到 ax a b +个,乙分配到bx a b +个. ⑵已知两组物体的数量比和数量差,求各个类别数量的问题 例如:两个类别A 、B ,元素的数量比为:a b (这里a b >),数量差为x ,那么A 的元素数量为 ax a b -,B 的元素数量为bx a b -,所以解题的关键是求出()a b -与a 或b 的比值. 四、比例题目常用解题方式和思路 解答分数应用题关键是正确理解、运用单位“l ”。题中如果有几个不同的单位“1”,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将不同的单位“1”,转化成统一的单位“1”,使数量关系简单化,达到解决问题的效果。在解答分数应用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题中有几种数量相比较时,要选择与各个已知条件关系密切、便于直接解答的数量为 单位“1”。 2. 若题中数量发生变化的,一般要选择不变量为单位“1”。 3. 应用正、反比例性质解答应用题时要注意题中某一数量是否一定,然后再确定是成正 比例,还是成反比例。找出这些具体数量相对应的分率与其他具体数量之间的正、反比例关系,就能找到更好、更巧的解法。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7.找规律《找规律》教师招聘面试试讲教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模板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7.找规律《找规律》教师招聘面试试讲教 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模板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2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主要为直观图形的形状、颜色的变化规律,所借助的铺垫有:简单几何图形的认识、美术智能及生活经验。本课的学习能为将来“循环”的理解奠基,也能让孩子们体会到生活中有规律事物的美感和规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一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较为发达,对单层次规律的找寻较为容易,根据他们对单层次规律的过程探索,他们对图形的形状、颜色的视觉刺激和形象来建立“多层观察找规律”的模型,解决含多层次规律的问题。最后发挥他们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想象力和渴望展示的斗志,来解决多种多样的题目,实现“形象──模型──运用模型──体验生活”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教学顺序为:例1、例2,由单层到多层次。 3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学会找图形排列的规律。 难点:通过实践活动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 4教学过程 4.1教学设计 4.1.1新设计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纸蝴蝶,初步感知规律 师:今天的数学课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件礼物,你们想看么? (从盒中先出示一串中的前两个纸蝴蝶) 这一串纸蝴蝶我们已经看到了前两个是一个红色纸蝴蝶一个黄色纸蝴蝶,那下一个纸蝴蝶的颜色,你能试着猜猜么?(指生猜色) 这几个小朋友猜的颜色都有可能,但今天老师准备的纸蝴蝶,他们的颜色可是有规律的,我们一起来看看下一个到底是什么颜色呢?(揭示答案) 接下来一个会是什么颜色呢?(指生猜色)

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及解析式的变化规律

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及解析式的变化规律 我们在研究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平行的条件时,曾得出“其中一条直线可以由另外一条直线通过平移得到”的结论,这就涉及到一次函数图象平移的问题. 函数的图象及其解析式,是从“形”和“数”两个方面反映函数的性质,也是初中数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体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当一次函数的图象发生平移(平行移动)时,与之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也随之发生改变,并且函数解析式的变化呈现出如下的变化规律: 一次函数()0≠+=k b kx y 的图象平移后其解析式的变化遵循“上加下减,左加右减”的规律: (1)上下平移,k 值不变,b 值“上加下减”:将一次函数()0≠+=k b kx y 的图象向上平移m 个单位长度,解析式变为()0≠++=k m b kx y ;将一次函数()0≠+=k b kx y 的图象向下平移m 个单位长度,解析式变为()0≠-+=k m b kx y . (2)左右平移,k 值不变,自变量x “左加右减”:将一次函数()0≠+=k b kx y 的图象向左平移n 个单位长度,解析式变为()()0≠++=k b n x k y ,展开得()0≠++=k b kn kx y ;将一次函数()0≠+=k b kx y 的图象向右平移n 个单位长度,解析式变为()()0≠+-=k b n x k y ,展开得()0≠+-=k b kn kx y . 注意: (1)无论一次函数的图象作何种平移,平移前后,k 值不变,b 值改变.设上下平移的单位长度为m ,则b 值变为m b ±;设左右平移的单位长度为n ,则b 值变为kn b ±. (2)上面的规律如下页图(51)所示.

比例应用题 题库教师版

6-2-4比例应用题 教学目标 1、比例的基本性质 2、熟练掌握比例式的恒等变形及连比问题 3、能够进行各种条件下比例的转化,有目的的转化; 4、单位“1”变化的比例问题 5、方程解比例应用题 知识点拨 比例与百分数作为一种数学工具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处理多组数量关系非常有用,这一部分内容也是小升初考试的重要内容.通过本讲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有: 一、比和比例的性质 性质1:若a: b=c:d,则(a + c):(b + d)= a:b=c:d; 性质2:若a: b=c:d,则(a - c):(b - d)= a:b=c:d; 性质3:若a: b=c:d,则(a +x c):(b +x d)=a:b=c:d;(x为常数) 性质4:若a: b=c:d,则a×d = b×c;(即外项积等于内项积) 正比例:如果a÷b=k(k为常数),则称a、b成正比; 反比例:如果a×b=k(k为常数),则称a、b成反比. 二、主要比例转化实例

① x a y b = ? y b x a =; x y a b =; a b x y =; ② x a y b = ? mx a my b =; x ma y mb =(其中0m ≠); ③ x a y b = ? x a x y a b =++; x y a b x a --=; x y a b x y a b ++=-- ;L ④ x a y b =,y c z d = ? x ac z bd =;::::x y z ac bc bd =; ⑤ x 的 c a 等于y 的 d b ,则x 是y 的ad bc ,y 是x 的bc ad . 三、按比例分配与和差关系 ⑴按比例分配 例如:将x 个物体按照:a b 的比例分配给甲、乙两个人,那么实际上甲、乙两个人各自分配到的物体数量与x 的比分别为():a a b +和():b a b +,所以甲分配到ax a b +个,乙分配到bx a b +个. ⑵已知两组物体的数量比和数量差,求各个类别数量的问题 例如:两个类别A 、B ,元素的数量比为:a b (这里a b >),数量差为x ,那么A 的元素数量为 ax a b -,B 的元素数量为bx a b -,所以解题的关键是求出()a b -与a 或b 的比值. 四、比例题目常用解题方式和思路 解答分数应用题关键是正确理解、运用单位“l ”。题中如果有几个不同的单位“1”,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将不同的单位“1”,转化成统一的单位“1”,使数量关系简单化,达到解决问题的效果。在解答分数应用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题中有几种数量相比较时,要选择与各个已知条件关系密切、便于直接解答的 数量为单位“1”。

小学数学 图形找规律.教师版

4-1-2.图形找规律 知识点拨 找规律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手段,而规律的找寻既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又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一般地说,在观察图形变化规律时,应抓住一下几点来考虑问题: ⑴图形数量的变化; ⑵图形形状的变化; ⑶图形大小的变化; ⑷图形颜色的变化; ⑸图形位置的变化; ⑹图形繁简的变化. 对于较复杂的图形,也可分为几部分来分别考虑,总而言之,只要全面观察,勤于思考就一定能抓住规律,解决问题. 例题精讲 模块一、图形规律——数量规律 【例1】观察这几个图形的变化规律,在横线上画出适当的图形. 【考点】图形找规律【难度】1星【题型】填空 【解析】几个图形的边数依次增加,因此横线上应为一个七边形. 【答案】七边形 【例2】请找出下面哪个图形与其他图形不一样. 【考点】图形找规律【难度】1星【题型】填空 【解析】这组图形的共同特征是,连接各边上一点,组成一个复合图形.所不同的是,第四个图形是一个六边形,而其它几个都是四边形,这样,只有(4)与其它不一样 【答案】(4) 【例3】观察图形变化规律,在右边补上一幅,使它成为一个完整系列。 【考点】图形找规律【难度】2星【题型】填空 【解析】观察发现,乌龟的顺序是:头、身→一只脚、背上一个点→两只脚、背上两个点→两只脚、一条尾、背上三个点→三只脚、一条尾、背上四个点,根据这个规律,最后一幅图应该是:→四只脚、一条尾、背上五个点.即: 【答案】

【例4】观察图形的变化,想一想,按图形的变化规律,在带“?”的空格处应画什么样的图形? 【考点】图形找规律【难度】2星【题型】填空 【解析】横着看,每行圆形的个数一次减少,而三角形的个数依次增加,但每行图形的总个数不变.因为圆形的个数是按4、3、?、1的顺序变化的,显然“?”处应填一个圆形。 【答案】圆形 【巩固】观察图形的变化,想一想,按图形的变化规律,在带“?”的空格处应画什么样的图形? 【考点】图形找规律【难度】2星【题型】填空 【解析】(方法一)横着看,每行圆形的个数一次减少,而三角形的个数依次增加,但每行图形的总个数不变.因为圆形的个数是按5、4、3、?、1的顺序变化的,显然“?”处应填一个圆形. (方法二)竖着看,圆形由左而右依次减少,而三角形由左而右依次增加,圆形按照5、4、?、2、1的顺序变化,也可以看出“?”处应是圆形. 【答案】圆形 【巩固】观察图形的变化,想一想,按图形的变化规律,在带“?”的空格处应画什么样的图形? ? 【考点】图形找规律【难度】2星【题型】填空 【解析】(方法一)横着看,每行三角形的个数依次减少,而正方形的个数依次增加,但每行图形的总个数不变.因为三角形的个数是按4、3、?、1的顺序变化的,显然“?”处应填一个三角形△. (方法二)竖着看,三角形由左而右依次减少,而正方形由左而右依次增加,三角形按照4、?、2、1的顺序变化,也可以看出“?”处应是三角形△. 【答案】△ 【例5】观察下面的图形,按规律在“?”处填上适当的图形. 【考点】图形找规律【难度】2星【题型】填空 【解析】本题中,几何图形的变化表现在数量关系上,图中黑三角形的个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多,从(2)起,每一个格比前面一个格多两个黑三角形,所以,第(4)个方框中应填七个黑三角形. 【答案】七个黑三角形 【例6】观察图形变化规律,在右边再补上一幅,使它们成为一个完整的系列. 【考点】图形找规律【难度】2星【题型】填空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专项练习:一次函数的规律专题

一次函数的规律专题 1. 已知点, ?,,---, ,(n 为正整数)都在一次函数 y=x+3 的图象A 1(a 1,a 2)A 2(a 2,a 3)A 3(a 3,a 4)A n (a n ,a n +1)上.若,则___________________. a 1=2a 2014=2. 如图,直线的解析式为,直线的解析式为,过点(1,0)、(2,0)、(3,0)、(4,0)、--- 、(n,0) l 1y 1=3x l 2y 2=?33x 作 y 轴的平行线,与直线分别交于点 、 、 、---、,与直线分别交于点 、 、 、---l 1A 1A 2A 3A n l 2B 1B 2B 3、,连接 、、、--- 、 ,设的面积为、的面积为、的面B n A 1B 2A 2B 3A 3B 4A n B n +1? OA 1B 1S 1? A 1B 1B 2S 2? A 1B 2A 2积为,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 3S 2015= 3. 如图,已知直线 l :,过点A(0,1)作 y 轴的垂线交直线 l 于点 B ,过点 B 作直线 l 的垂线交 y 轴于 y =33x 点;过点 作 y 轴的垂线交直线 l 于点 ,过点 作直线 l 的垂线交 y 轴于点; ? ? 按此作法A 1A 1B 1B 1A 2继续下去,则点的坐标为 ________________. A 2013 4. 观察如图所示的一组图形,它们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依照此规律,若第 n 个图形中共有 m 个 ☆,则 m 与 n 的函数关系式为 ____. 5.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边长不等的正方形依次排列,每个正方形都有一个顶点落在函数 y=x 的图象上,从左向右第 3 个正方形中的一个顶点 A 的坐标为(8,4),阴影三角形部分的面积从左向右依次记为 、 、 S 1S 2S 3

【精选】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专项练习题

四年级上册应用题练习题 班级姓名 1、一只山雀5天大约能吃800只害虫,照这样计算,一只山雀一个月大约能吃多少只害虫?(一个月按30天计算。) 2、一辆长客车3小时行了174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它12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3、张爷爷买3只小羊用了75元,他还想再买5只这样的小羊,需要准备多少钱? 4、5箱蜜蜂一年可以酿375千克蜂蜜。小林家养了这样的蜜蜂12箱,一年可以酿多少千克蜂蜜? 5、育英小学的180名少先队员在“爱心日”帮助军属做好事。这些少先队员平均分成5队,每队分成4组活动,平均每组有多少名少先队员? 6、刘叔叔带700元买化肥,买了16袋化肥,剩60元。每袋化肥的价钱是多少? 7、春芽鸡场星期一收的鸡蛋,18千克装一箱。装好8箱后还剩16千克。星期一收了多少千克鸡蛋?

8、王叔叔从县城开车去王庄送化肥。去的时候每小时行40千米,用了6小时,返回时只用了5小时。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9、一辆旅游车在平原和山区各行了2小时,最后到达山顶。已知旅游车在平原每小时行50千米,山区每小时行30千米。这段路程有多长? 10、公路两边植树,每边每千米要植树25棵,这条路长120千米,一共植树多少棵? 11、学校准备发练习本,发给15个班,每班144本,还要留40本作为备用。学校应买多少练习本? 12、一棵树苗16元,买3棵送1棵。一次买3棵,每棵便宜多少钱? 13、洗发水每瓶15元,商场开展促销活动,买4瓶送1瓶。一次买4瓶,每瓶便宜多少元? 14、一只熊猫一天要吃15千克饲料,动物园准备24袋饲料,每袋20千克,这些饲料够一只熊猫吃30天吗?

15、汽车从甲地到乙地送货,去时用了6小时,速度是32千米/小时,回来只用了4小时,回来的速度是多少? 16、小明上山用了4小时,每小时行3千米,下山的速度加快,是6千米/时,下山用了多长的时间? 17、车间原计划每天生产15台机器,24天就可以完成,实际每天生产18台,实际只要几天就可以完成任务? 18、实验小学要为三、四年级的学生每人买一本价格为12元的作文辅导书。已知三年级有145人,四年级有155人,两个年级一共需要多少元? 19、有370人去旅游,每辆汽车坐30人,要几辆汽车才能拉完? 20、有450千克大米,每天吃60千克,最多能吃几天? 21、学校校礼堂每排有28个座位,四年级共有180人,可以坐满几排?还剩几人? 22、刘叔叔带800元买化肥。买了16袋化肥,剩下80元,每袋化肥 的价钱是多少?

找规律练习题及答案98146

找规律练习题 一.数字排列规律题 1. 4、10、16、22、28……,求第n位数( )。 2. 2、3、5、9,17增幅为1、2、4、8. 第n位数( ) 3. 观察下列各式数:0,3,8,15,24,……。试按此规律写出的第100个数是----,第n个数是---------。 4. 1,9,25,49,(),(),的第n项为(), 5: 2、9、28、65.....:第n位数() 6:2、4、8、16...... 第n位数. () 7:2、5、10、17、26……,第n位数. () 8 : 4,16,36,64,?,144,196,…?第一百个数() 9、观察下面两行数 2,4,8,16,32,64,...(1) 5,7,11,19,35,67...(2) 根据你发现的规律,取每行第十个数,求得他们的和。 10、白黑白黑黑白黑黑黑白黑黑黑黑白黑黑黑黑黑排列的珠子,前2002个中有几个是黑的? 11. =8 =16 =24 ……用含有N的代数式表示规律() 12. 12,20,30,42,( ) 127,112,97,82,( ) 3,4,7,12,( ),28 13 . 1,2,3,5,( ),13 14. 0,1,1,2,4,7,13,( )

15 .5,3,2,1,1,( ) 16. 1,4,9,16,25,( ),49 17. 66,83,102,123,( ) , 18. 1,8,27,( ),125 19。 3,10,29,( ),127 20, 0,1,2,9,( ) 21; ( )。则第n项代数式为:() 22 , 2/3 1/2 2/5 1/3 ( )。则第n项代数式为() 23 , 1,3,3,9,5,15,7,( ) 24. 2,6,12,20,( ) 25. 11,17,23,( ),35。 26. 2,3,10,15,26,( )。 27. : 1,8,27,64,( ) 28. :0,7,26,63 ,( ) 29. -2,-8,0,64,( ) 30. 1,32,81,64,25,( ) 31. 1,1,2,3,5,( )。 32. 4,5,( ),14,23,37 33. 6,3,3,( ),3,-3 34.1,2,2,4,8,32,( ) 35 。2,12,36,80,( ) 36. 3/2, 2/3, 3/4,1/3,3/8 ( )

奥数 一年级 教案 第05讲 找规律填数字 教师版讲课稿

第五讲 找规律填数字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一类题,让你根据已知的数,找出不知道的数,填在○或□里。这就需要你根据这些已知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的分析,找出规律,推算出应该填写的数。 按规律在□里填数。 ① 2、4、6、□、10、12、14 ② 1、4、□、10、13、16 ③ 1、2、3、5、8、□、□、34 解:①是我们最常见的偶数数列,直接可以得到□中填8 ②是等差数列,相邻两项的差是3,容易得出□中填7 ③是我们所熟悉的斐波那契数列,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和,于是□中应当填入13和21。 找出规律在()内填写合适的数。 (1)1,2,4,( ),( ),( )…… (2)1,2,4,( ),( ),( )…… (3)1,2,4,( ),( ),( )…… 挑战例题 例1 例2 生活在13世纪的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Leonardo Fibonacci )是中世纪最杰出的数学家。在斐波那契的代表作《算盘书》中介绍了非常有趣的一组数,就是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这是《算盘书》中结果最丰富的问题。因为它来源于兔子的繁殖,也叫“兔子数列”。 如果每对大兔子每月生一对小兔子,而每对小兔子一个月之后变成大兔子,那么一对小兔子一年之后可以变成多少对兔子? 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右图中 表示小兔子, 表示大兔子): 第1月有1对小兔子,总数为1; 第2月1对小兔子变成1对大兔子,总数仍为1; 第3月1对大兔子生下1对小兔子,总数为2; 第4月1对大兔子生下1对小兔子,1对小兔子长大了,总数为3; 第5月2对大兔子生下2对小兔子,1对小兔子长大了,总数为5; 第6月3对大兔子生下3对小兔子,2对小兔子长大了,总数为8; 第7月5对大兔子生下5对小兔子,3对小兔子长大了,总数为13; …… 这样增长下来,兔子的总数形成了一列数1123581321345589,,,,,,,,,,……, 其中前两个数是1,以后每个数都是它前面两数之和。我们把按一定次序排成一列的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第几个数就叫第几项。例如上面的斐波那契数列,它的第1项是1,第4项是3,第10项是55。 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的同时充满着许多的规律,认识数列,就是认识这个世界规律的开始。

小学奥数 经典应用题 和倍问题(二).题库版

1. 学会分析题意并且熟练的利用线段图法能够分析和倍问题 2. 掌握寻找和倍的方法解决问题. 知识点说明: 和倍问题就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以及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的问题. 解答此类应用题时要根据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和问题,画出线段图,使数量关系一目了然,从而找出解题规律,正确迅速地列式解答。 和倍问题的特点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大数是小数的几倍,要求两个数,一般是把较小数看作1倍数,大数就是几倍数,这样就可知总和相当于小数的几倍了,可求出小数,再求大数. 和倍问题的数量关系式是: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和一小数=大数 如果要求两个数的差,要先求1份数: l 份数 ×(倍数-1)=两数差. 解决和倍问题,关键是学会画线段图,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弄清各数量之间的关系。 【例 1】 一家三口人,三人年龄之和是72岁,妈妈和爸爸同岁,妈妈的年龄是孩子的4倍,三人各是多少岁? 【考点】和倍问题 【难度】2星 【题型】填空 【解析】 妈妈的年龄是孩子的4倍,爸爸和妈妈同岁,那么爸爸的年龄也是孩子的4倍,把孩子的年龄作为1 倍数,已知三口人年龄和是72岁,那么孩子的年龄为:72(144=8)÷++(岁),妈妈的年龄是:8432?=(岁),爸爸和妈妈同岁为32岁. 【答案】孩子的年龄为8岁,爸爸妈妈的年龄为32岁 【例 2】 三只小猫去钓鱼,它们共钓上36条鱼,其中黑猫和花猫钓到的鱼的条数是白猫钓到的鱼的条数的5 倍,花猫钓到的鱼比另外两只猫钓到的鱼的条数的2倍少9条。黑猫钓上 条鱼。 【考点】和倍问题 【难度】3星 【题型】填空 【关键词】2006年,希望杯,第四届,四年级,二试,第8题 【解析】 白猫钓到36÷(5+1)=6条,花猫和黑猫共钓30条花猫钓到的鱼比另外两只猫钓到的鱼的条数的2 倍少9条,那么就比黑猫钓到的2倍多3条,黑猫钓到(30-3)÷3=9条 【答案】9 【例 3】 甲、乙、丙三人的年龄和为30岁,乙的年龄是甲、丙年龄和的一半.乙( )岁. 例题精讲 知识点拨 教学目标 6-1-5.和倍问题(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