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运动康复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运动康复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运动康复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运动康复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是近年来治疗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新方法,系列大型临床研究证实其可作为外科手术禁忌、高危、中危、甚至低危患者的治疗手段。在国内,自2010年10月3日葛均波等实施首例TAVR以来,该技术逐步在国内推广应用。目前接受TAVR治疗的多为高龄、有多种合并症和体质差的患者。对这类患者围术期及术后进行康复治疗尤为重要,可影响TAVR患者手术的风险和预后。

多项研究表明,TAVR患者术后运动康复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肌肉力量、呼吸功能和生活质量等积极开展术前预康复和院内早期康复治疗,可以降低肺部感染、获得性肌少症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减少住院时间和快速恢复独立的社会生活。目前国外许多中心已经开展TAVR围术期及术后康复治疗,而国内TAVR围术期及术后康复治疗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统一的运动方案和评价方法。为了促进规范我国的TAVR围术期及术后康复治疗的发展,特编写此专家共识。鉴于TAVR手术入径有经股动脉、心尖、升主动脉、颈动脉等多种,此共识编写基于临床上常用的经股动脉入径行TAVR的患者。

1 TAVR围术期康复

TAVR围术期康复包括术前预康复、术后监护病房康复、术后普通病房康复。其中术前预康复包括康复宣教、临床综合评估和康复干预三部分。康复前签署知情同意书。

1.1 术前预康复

术前预康复是指患者在术前接受增强个体功能储备的康复,以便TAVR患者能更好地承受随之而来的手术应激。研究表明,对TAVR患者进行术前预康复,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日、改善虚弱、提高6 min步行试验的距离及改善预后。

1.1.1 康复宣教对TAVR患者进行康复宣教,内容包括科普主动脉瓣疾病知识,手术治疗方法及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术后药物、运动、营养、心理、睡眠及戒烟等综合康复管理和长期随访的重要性。原则是让TAVR 患者了解运动康复的获益、计划以及风险控制,提高TAVR患者运动康复的参与依从性。

1.1.2 康复综合评估TAVR术前对患者采集详尽病史,进行一般功能、虚弱、营养状态、认知功能、心理、生活质量、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等评估,目的是了解患者整体情况,调整患者术前达到最佳状态,根据患者的精神状态、病变情况和体适能状况,选择相应的评估方法(表1)。

1.1.3 康复干预针对康复综合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预康复计划,目的是改善体能状态、纠正营养不良、调整心理状态、改善睡眠、改善呼吸功

能和虚弱状态,提高运动耐力和对手术的耐受性,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术后早期运动康复训练。对患者术前进行相应的康复干预,在患者能够耐受运动的前提下,由康复治疗师指导进行低强度训练;同时指导患者术后体位管理、床上转移训练、呼吸模式训练、气道廓清训练等。

1.2 术后监护病房康复

1.2.1 术后监护病房康复评估患者在TAVR术后从麻醉状态苏醒,进入监护病房,生命体征稳定,即可进行TAVR术后早期康复评估。评估内容包括精神状态、交流互动、肌力检查、疼痛评估和活动状态,密切关注穿刺部位及置管情况,评估其对运动康复的影响(表2)。根据患者的精神状态、病变情况和体适能状况,选择相应的评估方法。

1.2.2 疼痛管理TAVR术后常见的疼痛有局部伤口疼痛、术后穿刺侧肢体制动造成其他部位的疼痛。根据TAVR患者对疼痛的反应,予以适度止痛处理并观察精神状态,减少疼痛对心功能和情绪的影响。

1.2.3 术后监护病房运动康复TAVR术后患者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无术后穿刺部位活动性出血及血肿,无严重心律失常、心绞痛及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无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无胸闷及呼吸困难等症状,无各种置管位置及使用异常,在主管医师充分评估能够耐受肢体运动并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应尽早开始早期运动康复。建议早期启动运动康复需同时满足以下临床指标:(1)平均动脉压(MAP)60~100 mmHg(1 mmHg=0.133 kPa);(2)收缩压(SBP)90~180 mmHg;(3)血氧饱和度(SpO2)≥88%(静息未吸氧状态下);(4)静息心率60~130次/分。

康复治疗师应掌握TAVR相关知识,及时与主管医师沟通患者病情,保证TAVR术后患者运动康复的安全性。在TAVR患者术后运动康复过程中,康复治疗师要严格遵循“评估-运动训练-再评估”的危重症患者运动康复操作流程(图1)。重视患者自感劳累程度(RPE)判断,密切观察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呼吸情况,一旦患者出现不能满足早期运动康复指征及其他不耐受情况,需立即终止运动,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同时把患者病情变化汇报给主管医师。

监护病房运动康复主要以维持体位、床上翻身和转移为主,辅以局部手法治疗、局部肢体活动和呼吸训练,以减轻患者身体疼痛,促进患者早期离床活动,防止术后血栓形成、肺部感染和肌肉萎缩等情况的发生。康复项目包括体位转移、翻身训练、被动/主动关节活动训练。对下肢穿刺点恢复良好的患者,要辅助床边坐立、坐位平衡、坐位转移等离床前准备训练,鼓励尽早屈膝抗重力训练,也要进行增强吸气肌力量的训练。对运动耐力较差的患者,进行被动体位转移、被动肢体运动、维持关节活动度、辅助坐位训练等。

TAVR患者术后在监护病房的运动康复,目的是为患者出院后康复做好充分的准备。康复前签署知情同意书。从术后当天到出院,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和评估,确定每天的运动康复训练内容,并逐渐增加运动量(表3)。

1.3 术后普通病房运动康复

TAVR术后患者由监护病房转入普通病房后,可延续监护病房的运动康复,在康复治疗师指导下继续站立平衡、缓慢步行、上下台阶、低负荷抗阻及运动协调性训练。根据患者情况,酌情增加日常生活动作训练和吸气肌训练。对运动耐力较差的患者,可在康复治疗师、辅助设备的帮助下,进行踏步和八段锦等训练。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可以进行6 min步行试验,

测试6 min步行试验的距离,预测最大运动耐量,以此制定运动处方,指导出院后运动康复,制定随访计划(表3)。

1.4 出院前运动康复指导

出院前完善患者心功能和肢体深静脉血栓相关检查,进行穿刺伤口评估,运动耐力测试(6 min步行试验或2 min踏步试验)。如果患者伤口无异常,无运动康复禁忌,建议出院后尽早到专业的心脏康复机构进行运动康复。如果患者经综合评估后暂不适宜运动康复,嘱患者定期随访,院外远程医疗康复指导,进行相关康复宣教。

2 TAVR术后门诊康复

2.1 门诊综合评估

对TAVR术后患者门诊综合评估,由专业医师、康复治疗师和护士团队合作完成,评估目的是制定运动处方和长期康复计划。通过运动康复,让患者最大程度地改善生活质量,回归独立的社会生活。综合评估内容包括跌倒风险、认知状态、心理、营养状态、运动能力和深静脉血栓形成评估等,进行心肺运动试验评估前需确认患者股动脉穿刺伤口愈合良好。伤口愈合不良者建议暂缓运动测试。根据患者的精神状态、病变情况和体适能状况,选择相应的评估方法(表4)。

2.2 门诊运动康复

通过综合康复评估,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为TAVR术后患者制定中长期康复计划。参照美国心脏康复和二级预防项目指南(2020),结合我国TAVR患者术后的临床特点,建议门诊康复疗程12周。康复前签署知情同意书。在运动康复训练中要监测患者的症状、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和疲劳程度,保证患者在运动中的安全。门诊运动康复常采用三阶段运动模式,循序渐进,逐渐达到预定康复目标。

(1)第一步:热身运动。多采用低水平的有氧运动,持续5~10 min,目的是放松和伸展肌肉、提高关节活动度和身体的适应性,预防运动诱发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及运动性损伤。

(2)第二步:持续运动。经过热身运动达到预定运动强度后,维持有氧运动30 min。若患者存在虚弱,可适当降低运动强度,缩短运动持续时间,从5~10 min开始,逐渐增加到30 min。运动过程中要维持呼吸节律,做到用力时呼气,放松时吸气,不要屏气(表5)。

有氧运动是TAVR术后患者运动康复训练的基础,应根据患者运动能力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有氧运动处方。建议用心率储备法计算目标运动强度,维持RPE评分在11~12分为宜。

抗阻运动是TAVR术后患者运动康复训练的重要形式,建议用哑铃或弹力带。针对上肢肌群进行力量训练,可使用哑铃做肩前屈、外展、后伸、内收、屈肘、伸肘、前臂旋前、旋后等动作,也可结合使用弹力带进行耐力训练,抗阻运动过程中避免Valsalva动作,维持RPE评分在11~12分为宜。

老年TAVR患者术后运动康复训练,要重视站立平衡和运动协调性训练,预防跌倒,在平衡训练中注意保护患者,防止意外损伤发生。

(3)第三步:恢复运动。恢复运动是指从降低运动强度直到停止运动的过程,时间为5~10 min。以低强度有氧运动为主,建议结合抗自身重力或低负荷抗阻训练,也可结合运动协调性训练及平衡训练。

3 居家康复

根据门诊康复的运动处方,通过代谢当量(METs)为媒介,在康复治疗师指导下将医院的运动处方转化成日常活动,建议患者选择不高于门诊运动处方强度的日常活动进行居家运动康复训练,同时佩戴远程心电监测设备。例如:患者在门诊的运动处方为有氧运动,运动强度4~5 METs,持续30 min/次,每周3次;该处方可转化为上楼梯、擦窗户、健身操、快步走(5~6 km/h)等训练,持续30 min/次,每周3次(表6)。

徒手自身抗重力运动、太极拳和八段锦等也是TAVR术后患者居家运动康复训练的重要形式,不需要应用特殊的运动器械,可以不受时间和场地的限制。针对不同体位和不同肌肉群,可通过肢体和躯干的抗重力运动进行心肺耐力和运动协调性训练。太极拳和八段锦等中医传统运动适合于低强度运动的TAVR术后患者进行居家运动康复。

4 康复随访

TAVR患者术后1、3、6、12个月定期进行随访,重新进行评估,调整康复处方(表7)。

5 TAVR术后患者伴随相关临床情况的康复建议

TAVR患者术前常患有多系统疾病,常见的有肺部疾病、贫血、心房颤动、慢性心功能不全及卒中等情况,部分患者还需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在这些患者参与不同阶段运动康复训练过程中,临床医师、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应动态观察患者的重要生命体征和临床表现,同时依据患者的运动耐受力、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及康复指南来制定和调整运动康复方案。

6 展望

TAVR患者围术期及术后运动康复与提高患者耐受手术能力,降低病死率和提高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建立从医院到家庭的连续性运动康复干预新模式是提高TAVR患者术后康复疗效的重要措施。心脏康复从业人员综合技术的提高,TAVR和康复多学科团队的建设,有助于提高手术疗效和患者满意度。随着物联网技术和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对TAVR患者术后进行远程医疗和在线运动康复指导,提高患者居家运动康复的依从性和主动性,将极大推动TAVR患者术后从围术期到居家康复的全程管理。

如何正确诊断动脉导管未闭

如何正确诊断动脉导管未闭 动脉导管是胎儿时期肺动脉与主动脉之间的生理性血流通道,适应胎儿时无肺呼吸情况下特殊循环状态。有许多从左向右分流心内畸形在胸骨左缘可听到同样的连续性机器样杂音或接近连续的双期心杂音,难以辨识。在建立动脉导管未闭诊断进行治疗前必须予以鉴别。 1.体格检查: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可触有收缩期细震颤,并可延伸到舒张期,听诊该部位有连续性机械性杂音,向左锁骨下窝传导。脉压差增宽,可有毛细血管搏动,水冲脉和四肢动脉枪击音。 2.辅助检查: 心电图:分流量较小者可正常或左室高电压。分流量较大者可左室肥厚。有肺动脉高压者可为双室肥厚或右心室肥厚。 X线:两肺纹理增多、增粗,心影可有不同程度扩大,主动脉结增宽并有漏斗征。肺动脉段平直或膨隆。 B型超声:可见降主动脉与肺动脉间有管状连接,多普勒看到有血液自主动脉向肺动脉分流。 右心导管:可见肺动脉水平血氧增高,并可直接测得肺动脉压力。有时导管可自肺动脉经动脉导管至降主动脉。 升主动脉造影:可见降主动脉显影时肺动脉同时显影,并可见动脉导管。 3.鉴别诊断:典型动脉导管未闭临床诊断并不困难,但以下疾病在心前区均可出现连续性杂音应注意鉴别: (1)主-肺动脉间隔缺损:本病较为罕见。症状重,杂音位置偏低,在胸骨左缘3、4肋间隙最响。X线胸片示主动脉结小或无明显扩大。右心导管检查,若导管经缺损进入升主动脉即可确诊。必要时行升主动脉逆行造影。 (2)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本病杂音位置偏低,在胸骨左缘3、4肋间隙可听到收缩期和舒张期杂音。右心导管检查心室水平有左向右分流。 (3)主动脉窦瘤破裂:本病发病常较突然,多在体力活动后出现心衰症状。心前区可听到表浅粗糙的连续性杂音。若窦瘤破入右心,则右心导管检查右心房或右心室血氧含量增加。升主动脉造影可以明确诊断。 (4)冠状动脉-心腔瘘:杂音可出现在心前区各个部位。确定诊断依赖于升主动脉造影。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进展(完整版)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进展(完整版) 主动脉瓣狭窄(AS)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在西方是发病率仅次于高血压,冠心病的心血管疾病。我国尚无大规模AS流行病学数据。AS是进展性心血管疾病,一旦出现症状,预后很差。若不及时干预,中位生存期为2-3年1。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手术(SAVR)是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然而,高龄伴有合并症的患者手术风险高,术后恢复慢。据统计,至少1/3 严重AS 的患者无法行SAVR2。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是指将组装好的主动脉瓣经导管送至主动脉根部,替代原有主动脉瓣,在功能上完成主动脉瓣的置换,故也称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1。 1.发展现状 自2002 年Cribier 等完成了首例人类TAVR,至今全球超过750 个中心已完成30 万例。TAVR 技术越发成熟,手术并发症在逐渐下降,围手术期死亡概率已降至1% 左右。在欧美等技术成熟地区,TAVR 已成为常规治疗手段。2010年中山医院成功实施国内首例人体TAVR。目前全国有10 多个省市、40 家医院共完成900余例TAVR 手术3。 2.适应症、禁忌症

目前国外指南已将TAVR 推荐为有外科手术禁忌、高危以及中危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一线治疗手段3。2015年我国专家共识指出TAVR 的绝对适应症为老年重度主动脉瓣钙化性狭窄、有相关症状、NYHA心功能II级以上、外科手术高危或禁忌、解剖适合、三叶式主动脉瓣、预期寿命超过1年或外科术后人工生物瓣退化。相对适应症则为有症状、外科手术禁忌、预期术后寿命超过1年的二叶式主动脉瓣伴重度钙化性狭窄。但对二叶式主动脉瓣钙化性狭窄进行TAVR,尚无大规模临床试验支持。外科手术高危、禁忌的单纯性AR未来也可能是TAVR的适应证。禁忌证包括:左心室内血栓,左心室流出道梗阻,30 d内心肌梗死,左心室射血分数<20%,严重右心室功能不全,主动脉根部解剖形态不适合TAVR1。 我国接受TAVR的患者和西方国家存在一定差异:二叶式主动脉瓣比例较高、主动脉瓣钙化程度较高、主动脉瓣反流多于主动脉瓣狭窄、股动脉内径较细。目前我国介入治疗解剖特点为二叶式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经验领先世界,而且国产瓣膜已经成为国内TAVR 的主流器械3。 3.临床研究 自TAVR出现后,出现了一系列的相关临床研究。

经导管微创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治疗简介

(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 Last review date: 1 April 2019 Document no.: PILIC0242C version1.1 Version 1.1 Page 1 of 4 經導管微創主動脈瓣植入術(TA VI) 治療簡介 引言 主動脈瓣狹窄是一種常見的心臟瓣膜疾病,並會引致心臟衰竭和死亡。對開始出現癥狀,特別是氣促的主動脈瓣狹窄患者,臨床上一般會推薦外科瓣膜修補或瓣膜置換手術。外科治療主動脈瓣狹窄已經被證實是唯一有效減輕病人癥狀和延長病人生命的治療方法。然而,因您在生理或結構上等問題導致手術風險太高,而不適合接受傳統瓣膜修補或置換手術,另一個治療方法是經導管微創主動脈瓣植入術(TA VI)。這是一項創傷性極小的新技術,通過經皮導管植入人工生物瓣膜於病變瓣膜處。這項新技術較以往傳統的開胸手術安全,併發率及死亡率亦相對地較低,年紀較大的長者也適用。對於不適合接受外科手術的主動脈瓣嚴重狹窄患者,經皮導管植入人工生物瓣膜有望成為替代內科藥物治療的一種有效治療方法。 手術前準備 主診醫生將審閱您的醫療記錄、病歷以及目前用藥的情況以確定您是否適合進行是項手術。 ?醫生會為您做心臟超聲波檢查(TTE),以確定主動脈瓣狹窄的程度。我們會特別留意您是否合適進行此項手術。 ?此外,手術前,醫護人員會為您進行心電圖、肺部X光、抽血檢驗、電腦斷層掃描或冠狀動脈造影血管攝影,以確保您適合進行此手術。 ?醫生會詳細向您和您的親屬解釋是項手術的好處、進行過程及風險,而您需要簽署手術同意書。 ?手術前,醫生會處方兩種抗血小板藥物從而防止血液凝結,及在手術當天處方抗生素以減低感染風險。 ?若您正服用華法林或二甲双胍(一種糖尿藥,英文名稱metformin),可能需要於手術前數天停藥。如有敏感病歷,您或需要服用類固醇。 ?您需要禁食大約4-6小時;您亦可能需要靜脈輸液;如有需要,我們會在進行針刺的部位剃毛。 ?若您是女性,請提供上次經期時間及避免手術前懷孕,因這項手術會涉及輻射,有機會影響胎兒。

经皮肺动脉瓣置入术的研究进展

经皮肺动脉瓣置入术的研究进展 潘文志,周达新,葛均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心内科 上海 20032) 通讯作者:葛均波 Email:ge.junbo2@zs-hospital.sh 经皮肺动脉瓣置入术(PPVI )是最早运用于临床的经皮瓣膜置换技术,2000年即有临床成功运用的报道[1]。但是,相对于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 VI ),PPVI 影响力较有限,发展相对缓慢,人们对之了也解较少,这是因为重度肺动脉瓣反流(PR )的患者相对较少,且与主动脉瓣反流相比PR 对人体影响较缓和,故人们对PR 不够重视。然而,近年来,人们开始对PPVI 更加关注,主要因为:一方面,越来越多研究显示,重度PR 会对患者长期预后会造成不良影响;另一方面,随着器械的改进及经验的积累,PPVI 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不断提高。本文对PPVI 进展作一回顾总结。1 PPVI 的适应证 PR 反流少见,医源性因素目前是临床上最常见、最具临床意义的病因,也是目前PPVI 最主要的适合人群。在国内,法洛四联症(TOF )等有右室流出道(RVOT )及肺动脉狭窄的患者行手术矫正过程中普遍行RVOT 跨瓣补片术(RVOT 、肺动脉纵向切开后加补片以扩大管腔内径)以解除RVOT 及肺动脉狭窄,会使得肺动脉瓣环扩大、瓣叶对合不良(有些患者术中甚至切除病变的肺动脉瓣),导致明显的PR 。而国外许多中心则会在RVOT 置入带瓣膜人工血管,虽然短期之内不会有PR ,但长期应用后,人工血管会出现钙化导致RVOT 梗阻,且其生物瓣膜会出现功能退化导致瓣膜关闭不全或狭窄,这种综合征被称之为RVOT 功能不全,是目前国外报道的PPVI 主要适应人群。 单纯性PR 早期耐受性较好。TOF 术后出现PR 者,在最初10~20年内不出现症状。但慢性PR , 可导致右心负荷增加、右心扩大,继而引起右心衰、心律失常(室早、室速、室颤、房扑、房颤)甚至是猝死,同时由于扩大的右心挤压左心室导致左心功能不全(左室射血分数下降、运动耐力降低),进一步恶化患者的临床状态。持续性室速及心脏性猝死是PR 患者最严重的不良事件,TOF 修复术后患者10年内心脏性猝死发生率为每年0.06%,但10年之后达每年0.20%,其危险因素包括RVOT 补片、男性、高NYHA 分级、QRS 波宽度>180 ms [2]。 由于长期的PR 会对患者长期预后造成不良影响,人们就提出肺动脉瓣置换(PVR )的治疗方法,包括外科PVR 及PPVI 术。然而,关于PVR 的益处,目前研究数据还不够多,特别是缺乏长期随访结果,且各研究结果不一致。可以肯定的是,对于某些人群,PVR 术能明显带来益处,然而,是否实施PVR 需要权衡受益程度及手术风险,其次是需要确定手术的时机。对于症状明显者,毫无疑问PVR 是合理的,至少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对于无症状者,PVR 的适应证目前暂无明确的、统一的标准。2008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AHA )指南建议对严重PR 合并中至重度右室功能不全或扩大者行PVR 是合理的,但并未对中至重度右室功能不全或扩大做出明确的定义[3]。可以肯定的是,手术的时机是有上限的。数个研究显示,当右室舒张末容积指数超过160~170 ml/m 2或收缩末容积指数超过80~90 ml/m 2,患者术后右心室将不能缩小至正常(右室舒张末容积指数<100 ml/m 2)[4,5]。这就是意味着,PR 患者在右室扩大到上述水平之前就应该手术,否则即使将来手

2012美国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专家共识解读

45 ● 指南导读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2年第4卷第2期通讯作者:葛均波 Email:ge.junbo2@https://www.360docs.net/doc/e7769622.html, 2012美国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专家共识解读 潘文志,葛均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心内科,上海 200032)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TAVR ),是近来研发的新兴心脏介入技术。自2002年Cribier 等实施首例人体TAVR 术以来,TAVR 发展迅速,截至目前,全球已有50 000多例患者接受了TAVR 治疗。TAVR 是一种以团队为基础的、复杂的新技术,其推广及运用涉及12个领域(包括心胸外科、介入医学、心脏麻醉、影像学、护理、神经病学、心力衰竭等),需要建立一种多学科心脏协作团队(MDHT )模式。TAVR 技术日趋成熟,临床运用逐渐广泛,一些令人鼓舞的研究也相继发表。但是。目前还未有相关的文件对TAVR 技术提出建议或要求。因此,最近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 ,ACCF )、美国胸外科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oracic Surgery ,AATS )、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协会(The Society for Cardiovascular Angiography and Interventions ,SCAI )、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Society of Thoracic Surgeons ,STS )联合发布了TA VR 专家共识[1]。 该共识的首要的亮点是依据最新的研究结果及临床实践,提出TAVR 适应证:①建议对符合以下条件患者行TAVR :严重的症状性的三叶式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CAS ),解剖上适合TAVR ,预期寿命>12个月,外科手术禁忌[定义为术后30天内死亡风险>50%或存在严重不可逆合并症或其 它影响手术的因素(如体质脆弱、胸部放射治疗后、胸廓畸形、严重肝脏疾病、严重肺部疾病、主动脉弥漫严重钙化等)];②对于外科手术高危(PARTENER 研究标准:STS 评分≥8分)且解剖符合TAVR 的患者,TAVR 可作为外科手术之外的另一合理的选择。此共识是国际上首个对TAVR 适应证提出建议的权威文件。共识还提到,未来TAVR 适用人群可能还包括:外科术后瓣膜退化、二叶式主动脉瓣、中低危险及晚期肾功能不全人群。当前研究入选的绝大多数为三叶式的CAS 患者。先天性二叶式CAS 往往瓣膜钙化严重、瓣环呈椭圆形,TAVR 术后易出现人工瓣膜变形、反流、移位等并发症,先前被认为不适合TAVR ,但新近小样本的研究显示对二叶式CAS 行T A VR 术效果良好[2]。外科主动脉换瓣术(尤其是生物瓣)所用的瓣膜均有一定寿命,随着时间的延长,植入的人工瓣膜可出现退化,导致瓣膜狭窄或功能障碍。已有学者报道,对该类患者行TAVR 术(瓣中瓣技术),效果也满意[3,4]。对TAVR 术后出现瓣周漏患者,再次行TA VR ,亦能成功[5]。TA VR 术后人工瓣膜长期使用也会出现退化、再狭窄,这些患者也可以再次行TAVR [6]。伴存着主动脉瓣反流CAS 患者不是TAVR 的禁忌证,只要CAS 是主要的病变,仍适合TAVR 。有严重冠脉狭窄患者可在TAVR 术前或者同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解决冠脉狭窄后也可行TAVR 。笔者相信,随着器械的改进及研究的进展,TAVR 的适应证将越来越宽。 该共识回顾了最新几个注册研究及一个大

2014年AHA-ACC心脏瓣膜病管理指南解读

2014年AHA/ACC心脏瓣膜病管理指南解读 作者: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刘庆荣吴永健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老年型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CAVD)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成为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的心血管疾病。我国一项回顾性非随机研究分析提示50岁以上的的中老年患者主动脉瓣钙化(AVC)的发病率达49.38%。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CAS)的发病率增加,即将成为我国瓣膜病的首要病因。 主动脉瓣狭窄(AS)的有效治疗治疗方式曾经只有采取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由于常规外科手术风险高,创伤大,需要体外循环,而且大部分患者因年龄,左室功能及其他并发症而不得不放弃手术治疗。2002年法国的Criber教授首次报道采用介入方法经导管置入人工主动脉瓣膜(TAVI)的新技术。为不能行外科换瓣手术的严重AS患者的带来了新的治疗方式。此后十几年来,经验的累积和器械的改良,不断推进TAVI技术的发展,目前在近40个国家的500多个心脏中心相继开展,目前已完成90000例。 ACC和AHA在2006年8月刊发的《心瓣膜疾病治疗指南(2006修订版)》,包含了心脏瓣膜病的最新研究进展,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等。2012年8月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时,首次由ESC和欧洲心胸外科协会(EACTS)共同制定完成的心脏瓣膜病管理指南发布,指南首次明确了TAVI指征,着重介入医师和外科医师共同参与适应症评估,选择最优干预手段。2014年3月3日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心脏病学会(AHA/ACC)专家协同美国胸外科协会(AATS)、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ASE)、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协会(SCAI)、美国心血管麻醉师协会(SCA)和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STS)等协会专家共同完成并发布了《2014年心脏瓣膜病患者管理指南及执行摘要》,该指南将正式刊登于《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和《Circulation》杂志。该指南是继2008年指南发布之后,AHA/ACC首次对心脏瓣膜病的分期,诊断,治疗,管理及一些特殊情况(人工心脏瓣膜,非心脏外科手术治疗等)给出指导,并更新部分推荐意见。新版指南以大量的路线图及图表形式展现,方便了临床医生快速高效的参考阅读。 (1)新指南强调群策群力,推荐组建心脏瓣膜中心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治疗的适应症(完整版)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治疗的适应症(完整版) 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AS)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心脏瓣膜病,据国外文献的报道,65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约为2-7%[1]。当其逐渐进展并产生相应症状(胸痛/呼吸困难/晕厥)后,若不经治疗,约有50%的患者在两年内死亡[2,3]。长期以来,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urgical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SAVR)为AS的标准治疗方式。然而,至少1/3的患者因其高龄、合并症、存在手术禁忌等原因无法进行SAVR[4]。而对于这一类患者来说,内科保守治疗方式仅能暂时改善其症状而不能缓解疾病进展并改善预后。2002年,法国的Cribier医生及其同事成功在人体首次实施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为这类患者带来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在过去的10余年中,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技术的改进,越来越多的患者可以从该治疗手段中获益。随着新的临床证据不断涌现,TAVI适用人群还在不断扩展。本文将结合现存指南以及最新的临床研究证据对TAVI技术的适应症进行探讨。 一、TAVI在不同外科手术风险人群中的应用 (一)外科手术极高危(手术禁忌)和高危患者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PARTNER I研究证实在外科极高危AS患者中TAVI明显优于保守治疗[5],而在高危AS患者中TAVI不劣于SAVR[6],五年随访结果显示,TAVI在长期效果和耐久性方面同样不劣于SAVR[7]。随后,美国CoreValve高风险研究进一步显示,在高危AS患者中,TAVI 优于SAVR,1年全因死亡率明显较低(14.2%vs 19.1%; P = 0.04)[8],并且该优越性在2年随访结束时保持不变 [9]。因此,在最新的2017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CC/AHA)瓣膜病管理指南中,对于极高危和高危患者,TAVI都是I类推荐(A级证据)[10]。 (二)外科手术中危患者 随着TAVI技术在手术高危的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效果,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探索TAVI能否应用于外科手术中危的患者当中。PARTNER ⅡA研究纳入了2032例手术中危AS患者(平均STS评分5.8%),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SAVR和TAVI治疗,2年随访结果显示两组之间全因死亡和致残性卒中复合终点发生风险无明显差别(TAVI:HR 0.89, 95%CI 0.73-1.09, P = 0.25)。而亚组分析更显示经股动脉TAVI在上述终点事件方面优于SAVR(HR 0.79, 95%CI 0.62-1.00, P = 0.05)[11]。基于上述研究结果,2017年ACC/AHA指南认为对于外科手术中危AS患者,TAVI是SAVR的合理替代治疗方案(Ⅱa类推荐,BR级证据)。这也是

经皮肺动脉瓣置入术中国专家建议

【关键词】 经皮肺动脉瓣置入术;专家建议;肺动脉瓣反流;右心室流出道功能不全 经皮肺动脉瓣置入术中国专家建议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结构性心脏病专业委员会 通讯作者:葛均波 E-mail :ge.junbo2@https://www.360docs.net/doc/e7769622.html, 经皮肺动脉瓣置入术(percutaneous pulmonary valve implantation ,PPVI )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经皮瓣膜置换技术[1],主要用于右心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 ?ow tract ,RVOT )重建术后并发右心室流出道功能不全(right ventricular out ?ow tract dysfunction ,RVOTD )的患者。截至2016年6月,全球已完成约10 000例PPVI ,美国多家学会近期联合发布了PPVI 的操作者和机构要求的专家建议[2]。国内自2013年完成首例PPVI 以来[3],已有多个中心开展了PPVI ,国产的自膨胀瓣膜临床试验也接近完成。为促进我国PPVI 规范、健康的发展,我们编写了此专家建议。1 技术背景 某些类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可合并RVOT 狭窄,其中最常见的为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 ,TOF )。TOF 约占所有先天性心脏畸形的12%~14%,在存活的新生儿中发病率为0.04%[4]。合并RVOT 狭窄的先心病在行外科矫治时需要进行RVOT 重建。在国外(北美),多数患者置入带瓣膜的血管通道,而国内多采用RVOT-肺动脉(pulmonary artery ,PA )跨瓣补片扩大术,这两种RVOT 重建术都可能并发RVOTD ,即慢性的肺动脉瓣反流(pulmonary regurgitation ,PR ),合并或不合并RVOT 梗阻。从病理生理机制上看,长期RVOTD 可导致右心负荷增加、右心扩大,继而引起右心衰竭、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同时右心室容量负荷扩大引起舒张期室间隔反向运动导致左心功能不全,进一步恶化患者的临床状态[5-8]。从 远期预后来看,RVOTD 尤其是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患者生存期要低于健康人群[7,8]。因此,恢复肺动脉瓣的功能对于RVOTD 患者是有必要的,手术方法包括外科肺动脉瓣置换术(surgical pulmonary valve replacement ,SPVR )和PPVI 。SPVR 具有一定局限性,包括创伤大、恢复慢、风险高[9]。PPVI 相对于SPVR ,具有创伤性小、手术风险低等优点。就目前证据而言,PPVI 的优势包括[10-15]:①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②可能降低某些患者的猝死风险,从而改善预后;③延缓外科手术时间,减少患者外科手术的次数。2 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应证包括[16-21]: (1)伴有RVOT 狭窄的先心病外科矫治术后并发的中重度PR 。 (2)患者有RVOTD 相关症状,包括运动耐量下降、右心衰竭;或者患者无症状但有以下任一种情况:①中度以上功能性三尖瓣反流;②心脏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测得的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130 ml/m 2; ③MRI 测得的右心室射血分数<45%;④QRS 波宽度≥160 ms ;⑤持续性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3)解剖学上适合行PPVI 。(4)年龄≥10岁或体重≥25 kg 。禁忌证包括: (1)肺动脉高压[平均压≥25 mmHg (1 mmHg =0.133 kPa )]。 (2)严重PA 或分支狭窄。 DOI :10.12037/YXQY .2016.10-06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现状与挑战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现状与挑战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是近年来介入心脏病学领域进展最为迅速的前沿技术之一。目前,在欧美国家已成为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的重要手段。自2010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完成中国首例TAVR以来,截至2018年我国已经完成大约1500例TAVR。 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首个经导管人工瓣膜——Venus主动脉瓣膜自2007年开始动物实验以来,瓣膜及其输送系统不断得到优化和完善,相关临床试验获得成功,已于2017年5月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批准上市。有关该瓣膜的初步临床研究获得了令人惊喜的结果,不输CoreValve瓣膜,且在严重钙化瓣膜中应用时还凸显出一定的优势。此外,我国自主研发的MICRO PORT瓣膜、J-VALVE瓣膜等更加适合中国心脏瓣膜病患者的病变特点,置入成功率高,极具应用前景。 现如今,TAVR技术亦面对的诸多挑战。 首先是适应证可否扩大?相关研究提示选择适合TAVR的患者要注意STS评分这一重要指标。目前FDA认可的TAVR患者选择标准为STS评分7%。此外,生存曲线分离的时间提示基础情况较好的患者获益更早,随着生存时间延长,基础情况越差的患者获益越明显。有研究提示TAVR的适应证可以扩大到中低危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 第二个挑战是装置可否改进?随着器械设计越来越经济化,输送系统越来越小,路径技术掌握得越来越好,瓣膜的设计更加多样性,使得TAVR的发展非常具有前景。 Edwards Centera 新型瓣膜为自膨式瓣膜,由猪心包所制,器械长度短(17.5 mm),传导束较少受损,采取14 Fr外鞘机械化输送系统,可重新定位,在Edwards CENTERA FIM试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临床试验中,在减小输送鞘尺寸后,没有出现相关卒中和严重血管并发症,提示这样可以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但仍需要进一步大样本临床对照试验证实。此外,美敦力开发的全新可回收、自膨式CoreValve Evolut(无鞘)瓣膜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第三个挑战是瓣膜寿命可否延长?生物瓣叶钙化与免疫因素、炎性反应、戊二醛固定等多因素有关。外科生物瓣膜的寿命约为10~15年,65岁患者经外科生物瓣膜置换术后需要再次接受换瓣手术的概率约为28%~47%。Edwards SAPIEN研究显示,介入瓣膜经新型抗钙化处理后能改善瓣膜血流动力学。 虽然TAVR技术日益成熟,但其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技术难度导致学习曲线较长,推广需要谨慎进行,TAVR手术团队的组建非常重要,当然,TAVR未来的主要问题是器械和选择合适的适应证。

【专家共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的中国专家建议

【指南与共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二叶式主动 脉瓣狭窄的中国专家建议 摘要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现已成为治疗症状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重要手段。TAVR 技术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我国患者具有年龄较轻、解剖结构更为复杂等特点,这增加了TAVR的难度,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更是一大难点。这一挑战性解剖特点对术前规划、术中操作及瓣膜器械的设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使用的TAVR瓣膜绝大多数仍是第1代瓣膜,临床上TAVR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亟须规范,为此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特编写该建议。 大量证据显示,对于不同外科手术风险的有症状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TAVR)可取得与外科换瓣手术相当甚至更优的临床结局。在西方发达国家,TAVR已逐渐成为治疗有症状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重要手段。而我国的TAVR技术开展较晚,尽管随着国产器械的陆续上市,我国行TAVR的总例数已超过5 000例,但绝大多数中心的例数不超过50例,尚处于起步阶段,亟须规范化指导。同时,我国患者相对年轻、解剖结构更为复杂等特点增加了TAVR 的难度,而二叶式主动脉瓣(以下简称为二叶瓣)狭窄则为一大难点。既往二叶瓣被视为TAVR的相对禁忌证,主要原因在于其的TAVR操作具有特殊性,治疗效果欠佳、并发症发生概率较高。近年来,多个大型国际研究显示TAVR治疗二叶瓣狭窄的效果与常规三叶式主动脉瓣(以下简称为三叶瓣)狭窄相当,尤其是使用新一代瓣膜产品时。目前在我国商业化使用的TAVR瓣膜均是第1代瓣膜,尽管如此国内经验也显示TAVR治疗二者的疗效相当,但需要更加详尽的术前评估和一些特殊的技巧。同时,目前国际上尚缺乏针对二叶瓣制订的系统评估与操作指导。因此,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特编写本建议,建议总结了现有证据和经验以指导二叶瓣TAVR的术前规划和操作,并明确了尚待解决的问题以指导研究方向。 二叶瓣指主动脉瓣异常发育导致瓣膜仅有2片工作瓣叶且瓣叶间的对合缘小于3个,具

《中国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临床路径专家共识》(2018)要点

《中国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临床路径专家共识》(2018)要点 时至今日,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过多个大型、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以及临床注册研究证实,并逐渐扩大适应证向中低危患者过渡。我国自2010年开始进行该领域实践,目前已经积累了1 000余例TAVR经验,随着新器械的研发上市,多家中心陆续参与,中国的TAVR即将进入飞速提升阶段。 1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评估 1.1 心脏团队的建立 心脏团队对于TAVR的意义并不仅限于手术过程,而是涉及评估、治疗到远期康复整个周期的全程指导。完备的心脏瓣膜病团队包括心血管内科医师(具备独立介入能力)、心血管外科医师(具备独立心外科手术能力)、超声科医师、影像科医师、麻醉科医师、康复医师及围术期护理团队。同时该团队还需要有随时安装临时起搏器以及对于脑血管事件和急性肾功能损伤等并发症的处置能力。 1.2 临床评估要点 临床评估主要步骤为判断患者的主动脉瓣疾病严重程度,TAV的适应证、

禁忌证以及外科手术风险。现在并没有专门针对TAVR预测风险的评分系统,需主要进行心血管系统及非心血管系统评估(多采用STS评分、Euroscore评分)、虚弱及营养状态评估、运动功能评估(六分钟步行试验)及认知功能评估(MMSE 量表),无效性评估(预期寿命及生活质量改善可能)等,最终通过综合评定结果进行治疗方式的选择。 1.1 适应证及禁忌证 绝对适应证: (1)老年退行性钙化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超声心动图示跨主动脉瓣血流速度≥4m/s,或跨主动脉瓣平均压差≥40mmHg,或主动脉瓣口面积<1.0cm2,或有效主动脉瓣口面积指数<0.6cm2/m2,同时对于低压差-低流速患者,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是否正常需进行进一步评估(如行多巴酚丁胺试验)明确狭窄程度。 (2)患者有主动脉瓣狭窄导致的临床症状(分期D期)或心功能减低,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50%及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级以上。 (3)外科手术禁忌或高危,外科手术禁忌是指预期术后30天内发生死亡或不可逆合并症的风险>50%,或存在手术禁忌的合并症如胸部放射治疗后、肝功能衰竭、主动脉弥漫性严重钙化、极度虚弱等。

瓣膜病变的手术指征

瓣膜病变的手术指征 二尖瓣病变的手术指征 (一)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狭窄可分为先天性及后天性两大类,后天性二尖瓣狭窄在我国几乎全是由风湿热引起的,在风湿性心脏病中,二尖瓣受到侵犯发生率达65%-90%,单纯二尖瓣狭窄约占25%。 1.先天性二尖瓣狭窄手术指征 先天性二尖瓣狭窄可分为三型;Ⅰ型:狭窄位于瓣环及瓣叶;Ⅱ型狭窄位于腱索平面,称降落伞型二尖瓣;Ⅲ型狭窄位于乳头肌平面,腱索缩短相互融合,与粗大的乳头肌相连接。 先天性心脏瓣膜病尽可能用内科治疗,维护心功能,控制心衰,待病儿长大后再手术。但对心衰反复发作,难以控制者,瓣膜手术则可为病儿提供生存机会。频发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先天性二尖瓣狭窄的最常见手术指征,原则上Ⅰ型狭窄可先试作二尖瓣球囊扩张或直视修复术,直视修复术效果不理想者(如二尖瓣桥)选择瓣膜置换。Ⅱ型及Ⅲ型狭窄,在直视下尽可能作修复手术,修复失败者作瓣膜置换手术。 2.后天性二尖瓣狭窄手术指征 (1)二尖瓣狭窄病人,在稍有负荷的情况下,即有症状加重,意味着心功能代偿已处于临界状态,应该予以手术,以阻止病情的发展。(2)心房纤颤心房纤颤在二尖瓣混合病变(狭窄合并关闭不全)发生率最高,其次是二尖瓣狭窄病人,二尖瓣关闭不全病人较低。心房纤颤给病人带来几个严重问题:①心房纤颤使左房收缩功能丧失,导致心排量降低20%-25%左右;②房颤的出现,使临床症状恶化,尤其在房颤发生早期,快速心率可以引发肺水肿;③房颤增加了发生左房血栓及栓塞的机会,与窦性心率相比约递增7倍。在临床可见多发性房早出现往往是房颤发生的先兆,适时进行手术治疗,可以避免房颤的发生及有关并发症的出现。 (3)栓塞合并症在二尖瓣狭窄病人中发生率较高,是二尖瓣关闭不全病人的4倍。故二尖瓣狭窄病人有左房血栓或有栓塞病史者,应该手术,即使无症状。 (4)肺动脉高压大部分肺动脉高压的病人,术后虽然不能立即恢复至正常,但能逐步下降,其程度取决于肺血管病变。手术必须于肺血管严重病变之前进行。尚有一部分二尖瓣狭窄病人,伴严重肺动脉高压,从未经历过肺静脉高压的症状,却存在肺动脉高压的体征和右心室肥厚,静息时存在低心排出量,这样的病人,即使无症状,也应该手术。 3.手术方式的选择 (1)经皮房间隔穿刺二尖瓣球囊扩张术:一般单纯二尖瓣狭窄的病人,瓣膜无钙化、无明显的瓣下病变及二尖瓣关闭不全、瓣膜的活动度良好,尤其是有响亮的第一心音和二尖瓣的开瓣音时,可进行二尖瓣球囊扩张术。但左心房有血栓者不宜采用此种方法。 (2)二尖瓣分离术:包括闭式二尖瓣分离术和直视分离术。其手术指征为:单纯的二尖 瓣狭窄没有瓣膜的钙化、重度的瓣下病变和明显的二尖瓣关闭不全。 (3)二尖瓣置换术的指征:①体检显示没有开瓣音和响亮的第一心音;②存在二尖瓣关闭不全;③超声心动图提示存在二尖瓣钙化,瓣叶或瓣下结构的斑痕、纤维化和增厚;④年纪大伴有房颤,有过体循环栓塞的病人;⑤二尖瓣分离术后发生的再狭窄。 (二)二尖瓣关闭不全 二尖瓣关闭不全最为常见的病因是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脱垂及乳头肌功能不全,心内膜炎等。在我国,任何年龄组仍以风心病为主,但非风心病的病人亦逐年增多。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多见于合并房室管畸形等。 二尖瓣关闭不全可分为器质性、功能性两类。功能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多为轻至中度,很少有重度,在原发病得到纠治后,绝大多数可自行消退,但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者,则需行二尖瓣成型术,不必做换瓣手术;器质性二尖瓣关闭不全者则应根据病因、病变程度而选择瓣膜成型术或瓣膜置换手术。 一般的手术指征原则为: 1.无症状的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病人,符合以下任何一种情况即应手术: (1)心功能有减退存在,EF<0.55; (2)左室扩大,LVESD>50mm,LVEDD>70mm; (3)活动受限,活动后肺嵌压出现异常升高; (4)静止状态下肺动脉高压;

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as arteriosus )

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as arteriosus ) 一、回顾性复习 小儿心脏在胚胎2—8周形成,在此期间受到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畸形: a. 内在因素:主要与遗传有关,特别是染色体畸变。 b. 外在因素:较重要的为宫内感染,如风疹、流行性感冒 其它如放射线、代谢性疾病、药物影响 二、概述 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而致的畸形,是小儿常见的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PDA)也是其中的一种,占15%—20%。女多于男,近半个世纪以来,始于心血管检查和造影超声心动图等的应用以及在低温麻醉和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的发展,临床上对先心病诊断和治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三、分型:根据动脉导管的大小、长短和形态不一分为六型: 1、管型:导管长度多在1cm左右,直径粗细不等。 2、漏斗型:最窄处在肺动脉端。 3、反漏斗型:最窄处在主动脉端。 4、不规则型:有两个狭窄处。 5、不定型:长或不规则的壶腹状。 6、窗型 四、病理解剖 动脉导管位置:一端在肺总动脉与左肺动脉的连接处,另一端在主动脉弓降部左锁骨下动脉起始部远端,即动脉导管三角内。 五、病理生理 1、动脉导管开放使主肺动脉之间存在通路,一般情况下体循环的压力高于肺循环的压力,血液在收缩散和舒张期都通过动脉导管从主动脉向肺动脉分流。 2、分流大小取决于3种因素。 a. 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的压力差。 b. 动脉导管的直径与长度。 c. 以及体、肺循环之间的阻力差,导管越精,压力差越大,分流量越大。

3、由于主动脉分流,肺血流量增加,肺动脉扩张,压力升高。 4、随着肺循环血量增加,肺循环压力升高,导致器质性梗阻性肺动脉高压,当肺动脉压力超过主动脉压力时,出现艾森门格综合征,同时右心室血(肺动脉血)经未闭导管入降主动脉故紫绀在双下肢表现更为明显,左上肢也可较右上肢明显形成差异性紫绀。 六、临床表现 1、症状轻重与缺损大小导管粗细成正比。 a. 分流量小者无症状,大者易患呼吸道感染,发育差、消瘦、苍白、无力、 多汗。 b. 严重肺动脉压力升高时可形成双向或右向左分流,出现紫绀,心力衰竭。 c. 紫绀以双下肢左上肢明显。 d. 严重时因左心房扩大,压迫喉返神经导致声音嘶哑。 2、体征: a. 肺动脉第二音包进 b. 震颤:胸骨左缘第二肋间明显,在婴儿期仅有收缩期震颤,以后收缩期 与舒张期均有 c. 杂音: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粗糙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婴儿期和新生

我国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临床实践情况分析

我国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临床实践情况分析 自2002年Cribier等进行了全球首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至今,全球已有近40万例患者从中获益。TAVI技术在我国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目前,我国大陆地区已完成TAVI手术约1400例(不包含经心尖入路),已有超过80家中心进行了至少1例的TAVI 手术,但仅有4个中心具有超过50例以上的手术经验。国内目前已使用过的瓣膜共有七种,包括杭州启明公司的Venus A-Valve、上海微创的VitaFlow瓣膜、苏州沛嘉公司的Taurus One.瓣膜、苏州杰成公司的J-Valve、美敦力公司的CoreValve、波士顿科学的Lotus瓣膜以及爱德华公司的Sapien XT及Sapien 3瓣膜。其中,Venus-A瓣膜及J-Valve瓣膜已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的审批,批准上市销售,其余瓣膜仍在筹备、进行临床试验,或已完成临床试验等待CFDA审批。 目前,中国大陆地区行TAVI手术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具有不同于西方国家的解剖特点,从而对中国的术者及中国的研发企业带来了更多技术层面的挑战。首先,中国大陆地区的主动脉瓣二叶式(BAV)畸形发生率相对较高。在中国大陆地区进行的我国首个TAVI手术的临床试验中,核心实验室对患者CT影像的分析中发现,BAV畸形占38.4%,而在大洋彼岸洛杉矶的TAVI患者中占比仅1.3%。多个来自欧美发达国家的临床研究中,行TAVI手术患者中BAV 畸形占1.8%~6.7%,患者平均年龄均大于80岁;而国内TAVI患者平均年龄约为73岁。故而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二叶式畸形患者在中国TAVI患者中比例较高的现象。 以往,风湿性主动脉瓣狭窄因无相对锚定区而被列为TAVI手术的相对禁忌证,而在发展中国家相对常见,特别是在我国的TAVI患者中亦并不少见。一项国内单中心的队列研究中,无钙化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行TAVI术患者占总TAVI患者人数的15.4%。该研究将无钙化定义为:①钙化主观分级1~2级;②瓣叶连续性增厚;③增厚瓣叶占据超过50%的瓣叶。与钙化患者,无钙化患者的平均年龄更小,STS评分更低,BAV畸形比例更少,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相对更低。但在两组手术结果的比较中,不论是30天及1年的死亡率或是主要术后并发症并无明显差异。在更进一步的分析中显示,对于无钙化重度AS患者,TAVI手术瓣膜选择的策略应更倾向于选用相对较大的瓣膜,以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Venus A-Valve、VitaFlow等多个国产瓣膜临床试验均获得了阶段性的喜人成果,即这些瓣膜的效果不劣于欧美大规模临床试验的数据,这证明了我国自主研发的创新能力。同时,随着杭州启明公司及上海微创公司可回收输送器的临床试验的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手术器械进入人们的视野。“干瓣”的首例人体应用也标志着我国自主创新迈出国门。除了中国技术的国际输出,国内在复杂主动脉瓣解剖上的学术理论也逐渐登上国际舞台,为世人所瞩目。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的现状及展望

161 中国循环杂志 2013年6月 第28卷 第3期(总第181期)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June,2013,Vol. 28 No.3(Serial No.181)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TAVI)介入技术,是用介入的方法植入人工主动脉瓣膜的新技术,由法国的Criber 医生 于2002年首次报道[1],为失去外科手术机会 (如>80岁)的严重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 也掀开了心血管病介入治疗史上新的一页。此后10年来,随着器械的改进和经验的积累,TAVI 技术不断完善,在近40个国家的500多个心脏中心相继展开,手术总例数已超过9万例。特别是经过一系列注册研究及随机对照研究相继证实了其有效性、可行性和安全性后,TAVI 技术已经成为不能外科换瓣的严重AS 患者首选治疗方法。临床上TAVI 使用人工生物瓣膜主要是球囊膨胀植入的Edwards Sapien(美国爱德华公司)和自膨胀植入的CoreValve(美国美敦力公司)两种。TAVI 技术在国际上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在我国已有初步应用,前景同样广阔。1 患者显著获益 TAVI 介入技术,是针对老年人AS 发生率高(欧美≥75岁人群中达4.6%[2]),预后较差,很多错过了外科换瓣手术机会的残酷现实和问题,才得以诞生并迅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主要适应症仍是不能外科换瓣治疗的严重AS 患者,如老年( >80岁)患者。经股动脉(TF)是首选途径,而经心尖(TA)、经锁骨下、腋动脉、主动脉(TAo)、颈动脉途径已经成为TF 的替代途径。目前, 根据临床TAVI 所使用的Edwards Sapien(牛心包瓣膜)和CoreValve(猪心包瓣膜)的研究结果表明,TAVI 与保守治疗相比,能使AS 患者显著获益。 1.1显著降低病死率,疗效等同外科换瓣手术。使用Edwards 瓣膜,在美国完成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PARTNER I 包括IA(n=699)和IB(n=358)两个队列。PARTNER IB 研究[3]比较了TAVI 和标准治疗(包括主动脉瓣球囊成形术)对不能行外科换瓣手术的AS 患者(平均年龄83岁)的疗效,结果TAVI 能大大降低术后1年和3年的全因死亡率(30.7% vs. 50.7%,P<0.001;54.1% vs. 80.9%,P<0.001)。PARTNER IA 研究 [4]则比较了TAVI 和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AVR)对外科AVR 手术高危的AS 患者的疗效,结果二者死亡率相似(1年:24.2% vs. 26.8%,P=0.44;2年:33.9% vs. 35.0%, P =0.78)。而AVR 较TAVI 出血风险更高(29.5% vs. 19%, P = 0.002)。几个大型注册研究也显示出Edwards 瓣膜经股动脉(TF)和心尖(TA)途径的TAVI 有良好的近、中期疗效。其中SOURCE 研究[5,6]是迄今为止使用Edwards 瓣膜的最大注册研究,入选来自32个欧洲中心的1038例患者(平均年龄82岁),其中TF 患者463例,TA 575例。TA 组欧洲心脏手术风险评分(EuroSCORE)高于TF 组(29.1% vs. 25.7%,P<0.001),两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 2.7%和95.2%,30天死亡率分别为10.3%和6.3%,1年总生存率为76.1%,其中TA 组为72.1%,而TF 组为81.1%。该研究最大的局限性在于超过70%的参与中心之前没有TAVI 经验,而且没有核心实验室负责集中分析所有不良事件。就CoreValve 而言,Ussia 等[7]近来公布了ADVANCE 注册研究3年随访结果。从2010-03至2011-07,44个有经验的(之前实施>40例手术)中心共入选1015例患者,平均欧洲心脏手术风险回归评分(logistic EuroSCORE)为19.2%,TAVI 术后30天和6个月死亡率分别为4.5%和12.8%,心脏性死亡率分别为 3.4%和 8.4%。 4项使用CoreValve 和Edwards 的混合性注册研究中,UK 注册研究[8](n=870)随访期限最长,2年生存率为 73.7%。FRANCE 2[9]是最大的注册研究(平均年龄82.7岁) ,共入选3195例患者,代表了TAVI 器械在高危患者中真实应用现状;CoreValve 和Edwards 使用率之比约为2:1,TF 和TA 途径分别为74.6%和17.8%,另有5.8%为经锁骨下动脉途径,1.8%经升主动脉或颈动脉途径;总的手术成功率为96.9%,1年生存率为76.0%。 1.2 症状和心功能明显改善。 Gurvitch 等[10]报道的70例TAVI 治疗,3年随访结果表明了心脏症状的持续改善:摘要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发展现状及展望 杨跃进 作者单位: 100037 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心血管病研究所 阜外心血管医院 冠心病诊治中心 作者简介:杨跃进 主任医师 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0-3614(2013)03-0161-03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13.03.01·述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