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工程试验检测报告及记录编号类别代号大全

铁路工程试验检测报告及记录编号类别代号大全

一、试验检测报告编号格式:

BG(报告)-XXTJ4(项目编号)-2015(年份)-SNJ(水泥检)-0001(流水号)

JL(记录)-XXTJ4-2015-SNJ-0001

YP(样品)-XXTJ4-2015-SNJ-0001(留样编号)

二、试验检测类别代号

铁路工程试验表格铁建设函[2009]27号.docx

铁路工程试验表格铁建设函[2009]27 号 目录 水泥试验记录(一)................................................................................................................. . (8) 水泥试验记录(二)................................................................................................................. . (9) 水泥试验记录(三)................................................................................................................. .. (10) 细骨料试验记录(一)................................................................................................................. . (11) 细骨料试验记录(二)................................................................................................................. . (12) 细骨料试验记录(三)................................................................................................................. . (13) 细骨料试验记录(四).................................................................................................................

【报告】铁路试验报告表格

【关键字】报告 铁路试验,报告表格 篇一:铁路工程试验报告表格(09版)(土工) 工程名称委托单位勘探点编号 取样地点 土工试验报告(三) 报告编号委托编号 表号:铁建试报60 批准文号:铁建设函【XX】27号 (来自: 小龙文档网:铁路试验,报告表格)报告日期试验单位 批准 试验复核 土工试验报告(二) 表号:铁建试报59 批准文号:铁建设函【XX】27号 委托单位报告编号工程名称委托编号取样地点样品编号取样深度报告日期试验复核批准 单位(章) 土工试验报告(一) 表号:铁建试报58 批准文号:铁建设函【XX】27号 委托单位报告编号工程名称委托编号取样地点样品编号 试验复核批准 单位(章) 篇二:XX铁路工程试验表格 Q/CR 中国铁路总公司企业标准 Q/CR 9205-XX 铁路工程试验表格 Test Table for Railway Engineering XX- 03 - 28 发布XX- 06 - 25 实施 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 中国铁路总公司企业标准 铁路工程试验表格 Test Table for Railway Engineering Q/CR 9205-XX 主编单位: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

批准部门:中国铁路总公司 施行日期:XX年06月24日 XX年·北京 1 前言 本试验表格是根据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工程建设标准体系要求,在原铁道部《铁路工程试验表格》(铁建设函〔XX〕27号)(简称“原试验表格”,下同)的基础上修编而成。 本试验表格在编制过程中,与现行国家、行业标准和总公司相关标准进行了协调;调整了原试验表格中不符合总公司铁路建设项目特点和要求的有关内容;吸纳了原试验表格发布后,在总公司铁路工程施工的实践经验;配套修改了标准动态管理工作中对相关标准已作的局部修订内容,为总公司铁路工程建设施工质量和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本试验表格主要内容包括:水泥、粗细骨料、掺和料、外加剂、拌和用水、混凝土(砂浆)配合比、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混凝土无损检测、混凝土构件性能、水泥乳化沥青砂浆试验、岩石和土工试验、原位尝试、填土密度、钢材、道砟、锚杆、防水材料、石灰等的试验记录和试验报告。 本试验表格主要增加了委托单位、工程名称和施工部位等信息,统一了相关术语、符号、代号、计量单位和表达方式等内容,调整了表格中日常试验项目的排序。 在执行本试验表格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及时将意见及有关资料寄交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北京市海淀区北蜂窝路乙29号,邮政编码:100038),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试验表格由中国铁路总公司建设管理部负责解释。 本试验表格主编单位: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 本试验表格参编单位: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本试验表格主要起草人员:薛吉岗、高策、唐南生、黄直久、李怒放、宿万、2 章国辉、何济川、唐文军、刘福春、陈玉达、王涛、吴金山、畅亚文、钟卫翔、王爱民、赵年全、王秀芬、胡明文、柴彦景、赵永刚、王越云、冯慧琴、杨琴、冯清泉、向守元、矫恒信、高占武、金宗宝、付兆岗、陈国英、施新荣、李杰、陈洪光、东爱明、黄丹、郑新国、翁智财、王月华。 本试验表格主要审查人员:石新桥、付建斌、姜勇、代忠权、吴正新、王金、张广林、王武现、杨慧生、吴晔。 3 目次 第一部分试验记录

技术领域分类及代码

技术领域分类及代码 01.信息技术:指研制计算机硬件、软件、外部设备、通信网络设备的活动,以及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及数字传递网对信息进行文字、图形、特征识别、信息采集、信息处理和传递的活动。 02.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指为了生物技术本身的发展,就有关原理、技术、特种工艺、测试、仪器而进行的活动,以及利用生物技术为农、林、牧、渔、医药卫生、化学、食品、轻工等部门提供生物技术新产品而开展的活动。无特定目标或虽有特定目标但不是为促进生物技术发展而开展的有关生命科学的研究不包括在此分类内。 03.新材料:指新近发展或正在研制的具有优异性能或特定功能的材料,如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新型有机合成材料、新型金属和合金材料。包括为发展新材料就有关原理、技术、新产品、特种工艺、测试而进行的活动。 04.能源技术:包括能源问题一般理论,地区性能源综合开发与利用,石油、天然气、煤炭、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新能源(太阳能、生物能、核能、海洋能等)的研制开发与利用,节能新技术、能源转换和储存新技术等活动。 05.激光技术:激光器和激光调制技术的研制,及为了激光在工业、农业、医学、国防等领域内的应用而进行的活动。 06.自动化技术:指在控制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自动化元件、仪表与装置、人工智能自动化、机器人等领域中的活动。 07.航天技术:有关运载火箭及人造卫星本体的研究及有关为了跟踪、通讯而使用的地面设备的研究而进行的活动。不包括天文学及气象观察。 08.海洋技术:包括有关维护海洋权益和公益服务技术研究、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产业化、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海洋环境要素监测技术等活动。 09.其它技术领域:属于技术领域,但不能归入上述八类领域的其它技术活动。 课题活动类型分类及代码 1.基础研究: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研究。其目的是揭示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的基本原理和规律,而不以任何特定的实际应用为目的。 2.应用研究:为获得新的科学技术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研究。它主要针对某一特定的实际应用目的。应用研究通常是为了确定基础研究成果或知识的可能的用途,或是为达到某一具体的、预定的实际目的确定新的方法(原理性)或途径。 *区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主要标志:具有特定的实际应用目的的研究属于后者。 3.试验发展:利用从研究或实际经验获得的知识,为生产新的材料、产品和装置,建立新的工艺和系统,以及对已生产或建立的上述各项进行实质性的改进,而进行的系统性工作。 *区分科学研究(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与试验发展的主要标志:前者主要是为了增加科学技术知识、后者则是为了开辟新的应用(如新材料或新技术)。

课题活动类型分类及代码

课题活动类型分类及代码 1.基础研究: 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研究。其目的是揭示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的基本原理和规律,而不以任何特定的实际应用为目的。 2.应用研究: 为获得新的科学技术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研究。它主要针对某一特定的实际应用目的。应用研究通常是为了确定基础研究成果或知识的可能的用途,或是为达到某一具体的、预定的实际目的确定新的方法(原理性)或途径。 *区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主要标志:具有特定的实际应用目的的研究属于后者。 3.试验发展 :利用从研究或实际经验获得的知识,为生 产新的材料、产品和装置,建立新的工艺和系统,以及对已生产或建立的上述各项进行实质性的改进,而进行的系统性工作。 *区分科学研究(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与试验发展的主要标志:前者主要是为了增加科学技术知识、后者则是为了开辟新的应用(如新材料或新技术)。*区分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即R&D)与其它有关活动的主要标志:具有创新成份的活动归前者。 4.研究与试验发展成果应用: 为解决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阶段产生的新产品、新装置、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新系统和服务等能投入生产或在实际中应用所存在的技术问题而进行的系统性活动。它不具有创新成份。此类活动包括为达要生产目的而进行的定

型设计和试制以及为扩大新产品的生产规模和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等的应用领域而进行的适应性试验。 *研究与试验发展、研究与试验发展成果应用和工业生产活动三者之间的界限大致划分如下: ①新产品的研制 实质性的新产品,即完全新的新产品或对现有产品的性能进行重大改进的设计、制造和试验,是研究与发展活动。对引进(或购买)现成的技术成果(如专利、技术诀窍、图纸和样机等)进行复制或直接应用而形成新产品的过程,不是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而是研究与试验发展成果的应用活动。 ②新工艺、新方法的研制 对新工艺、新方法的研制或对现有工艺、生产过程进行技术上的实质性的改进,是研究与试验发展。采用国内已有的生产工艺或生产过程,而在技术上没有实质性的改进,只是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生产过程作适应性的试验,不属于研究与试验发展,而是研究与试验发展成果应用活动。 ③中间试验 新产品、新工艺、新生产过程直接用于生产前,往住要进行中间试验,以解决一系列的技术问题,情况比较复杂,对其是否属于研究与试验发展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如果进行中间试验的直接目的是为了从技术上进一步改进产品、工艺或生产过程或为此目的进行试验以获得经验和收集数据,是研究与试验发展;如果是为了进行产品的定型设计,获取主产所需的技术参数,那就不是研究与试验发展,而是研究与试验发展成果应用活动。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核准项目分类表

附件A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核准项目分类表A1 检验核准项目分类表

序号核准项 目代码 核准项目备注 46 QJ2 起重 机械塔式起重机、桅杆起重机、旋臂 起重机 监督检验 注明品种 47 QD2 定期检验 48 QJ3 流动式起重机、铁路起重机监督检验 注明品种 49 QD3 定期检验 50 QJ4 门座式起重机监督检验 51 QD4 定期检验 52 QJ5 升降机监督检验 注明品种 53 QD5 定期检验 54 QJ6 缆索起重机监督检验 55 QD6 定期检验 56 QJ7 轻小型起重设备监督检验含防爆起 重设备应 注明,未 注明时不 含 57 QD7 定期检验 58 QJ8 机械式停车设备监督检验 59 QD8 定期检验 60 NJ1 场(厂)内机动车辆场(厂)内机动车辆 监督检验含防爆机 动车辆应 注明,未 注明时不 含 61 ND1 定期检验 62 YJ1 游乐 设施A级游乐设施 监督检验 63 YD1 定期检验 64 YJ2 B、C级游乐设施监督检验 65 YD2 定期检验 66 SJ1 客运各类客运索道监督检验

者“限”予以注明。 A2 无损检测核准项目分类表 A3 理化检测核准项目分类表

附件B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基本条件 B1 自检机构(综合检验机构) B1.1 拥有设备数量 对于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申请从事本单位一定范围内特种设备定期检验的机构(以下简称自检机构),一般应当具有法人资格,可以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申请人首次申请自检机构核准时,其所拥有相应类别特种设备的数量至少应当达到表B-1的规定,并应得到申请人所在地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自行检验责任范围的确认。 表B-1 所拥有特种设备的最低数量要求 设备名称 最低数量 备 注 锅炉 500台 申请人法人登记所在地所拥有 的在同一地市级行政区域内使用登记的设备数量 压力容器 1000台 压力管道 500km 起重机械 1000台 场(厂)内机动车辆 500辆 B1.2 建制 申请核准的自检机构应当是申请人组织机构中具有独立建制的常设机构,该机构应当不受来自申请人行政管理或者组织内部其他部门的压力和影响,能够独立、规范地从事定期检验工作。 B1.3 责任 申请人应当提供如下书面保证与承诺: (1)一旦获得核准,对核准范围内的特种设备承担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定期检验以及其他相关的全部责任和义务; (2)按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关于特种设备动态监管的规定,建立与之相关的检验管理和数据交换系统;

铁路工程试验表格Q-CR9205-201X

Q/CR 中国铁路总公司企业标准 Q/CR 9205-2015 铁路工程试验表格 Test Table for Railway Engineering 2015- 03 - 28 发布2015- 06 - 25 实施 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

中国铁路总公司企业标准铁路工程试验表格Test Table for Railway Engineering Q/CR 9205-2015 主编单位: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国铁路总公司 施行日期:2015年06月24日 2015年·北京

前言 本试验表格是根据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工程建设标准体系要求,在原铁道部《铁路工程试验表格》(铁建设函〔2009〕27号)(简称“原试验表格”,下同)的基础上修编而成。 本试验表格在编制过程中,与现行国家、行业标准和总公司相关标准进行了协调;调整了原试验表格中不符合总公司铁路建设项目特点和要求的有关内容;吸纳了原试验表格发布后,在总公司铁路工程施工的实践经验;配套修改了标准动态管理工作中对相关标准已作的局部修订内容,为总公司铁路工程建设施工质量和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本试验表格主要内容包括:水泥、粗细骨料、掺和料、外加剂、拌和用水、混凝土(砂浆)配合比、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混凝土无损检测、混凝土构件性能、水泥乳化沥青砂浆试验、岩石和土工试验、原位测试、填土密度、钢材、道砟、锚杆、防水材料、石灰等的试验记录和试验报告。 本试验表格主要增加了委托单位、工程名称和施工部位等信息,统一了相关术语、符号、代号、计量单位和表达方式等内容,调整了表格中日常试验项目的排序。 在执行本试验表格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及时将意见及有关资料寄交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北京市海淀区北蜂窝路乙29号,邮政编码:100038),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试验表格由中国铁路总公司建设管理部负责解释。 本试验表格主编单位: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 本试验表格参编单位: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

技术领域分类及代码

技术领域分类及代码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技术领域分类及代码 01.信息技术:指研制计算机硬件、软件、外部设备、通信网络设备的活动,以及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及数字传递网对信息进行文字、图形、特征识别、信息采集、信息处理和传递的活动。 02.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指为了生物技术本身的发展,就有关原理、技术、特种工艺、测试、仪器而进行的活动,以及利用生物技术为农、林、牧、渔、医药卫生、化学、食品、轻工等部门提供生物技术新产品而开展的活动。无特定目标或虽有特定目标但不是为促进生物技术发展而开展的有关生命科学的研究不包括在此分类内。 03.新材料:指新近发展或正在研制的具有优异性能或特定功能的材料,如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新型有机合成材料、新型金属和合金材料。包括为发展新材料就有关原理、技术、新产品、特种工艺、测试而进行的活动。 04.能源技术:包括能源问题一般理论,地区性能源综合开发与利用,石油、天然气、煤炭、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新能源(太阳能、生物能、核能、海洋能等)的研制开发与利用,节能新技术、能源转换和储存新技术等活动。 05.激光技术:激光器和激光调制技术的研制,及为了激光在工业、农业、医学、国防等领域内的应用而进行的活动。 06.自动化技术:指在控制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自动化元件、仪表与装置、人工智能自动化、机器人等领域中的活动。

07.航天技术:有关运载火箭及人造卫星本体的研究及有关为了跟踪、通讯而使用的地面设备的研究而进行的活动。不包括天文学及气象观察。 08.海洋技术:包括有关维护海洋权益和公益服务技术研究、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产业化、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海洋环境要素监测技术等活动。 09.其它技术领域:属于技术领域,但不能归入上述八类领域的其它技术活动。 课题活动类型分类及代码 1.基础研究: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研究。其目的是揭示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的基本原理和规律,而不以任何特定的实际应用为目的。 2.应用研究:为获得新的科学技术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研究。它主要针对某一特定的实际应用目的。应用研究通常是为了确定基础研究成果或知识的可能的用途,或是为达到某一具体的、预定的实际目的确定新的方法(原理性)或途径。 *区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主要标志:具有特定的实际应用目的的研究属于后者。 3.试验发展:利用从研究或实际经验获得的知识,为生产新的材料、产品和装置,建立新的工艺和系统,以及对已生产或建立的上述各项进行实质性的改进,而进行的系统性工作。 *区分科学研究(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与试验发展的主要标志:前者主要是为了增加科学技术知识、后者则是为了开辟新的应用(如新材料或新技术)。

铁路建设工程竣工资料用表汇编(铁程管表)

石长铁路增建第二线工程 工程用表汇编 石长铁路复线电气化工程建设指挥部二〇一〇年三月十二日

石长铁路增建第二线工程 工作程序及用表说明 前言 1、本文件编制依据: (1)《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建设[2003]127号文: (2)铁道部技术标准所:《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应用指南》 (3)工程试验表格按《铁建设函[2009]27号》文规定的表格和要求填写 (4)《关于印发〈铁道部建设项目竣工文件编制移交办法〉的通知》[2002]8号文 (5)铁道部关于《印发铁路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的通知办档[2003]14号 (6)《关于发布〈铁路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交接办法〉的通知》铁建设[2008]23号文。 (7)《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TB10402-2007) (8)《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TB/T50328-2001) (9)石长铁路复线电气化工程建设指挥部发布的各种管理办法 2、本文件附录所列表示为本工程通用表示。在使用中不得自行

改动;本文件难免错漏,各单位在使用中对其内容、包括对附录表格的增删、修改意见,请与石长铁路复线电气化工程建设指挥部工程管理部联系。 一、基本说明 1、站前工程单位工程和分单位工程划分 单位工程是进行质量验收和资料归档的划分单位。 对某些特大型单位工程,为便于施工管理和资料整理归档,可划分为若干个分单位工程。划分分单位工程的原则是在同一个施工单位施工、可以在保持一定的完整性、具有一定规模的前提下,区分不同结构类型、不同施工区段、有利于施工管理和资料整理归档。 1.1 路基工程 一个区间或一个车站为一个单位工程。如一个区间或车站由两个承包单位施工,应以施工分界点为界划分为两个单位工程。 1.2 桥涵工程 1.2.1 特大桥、大桥、中桥 每座特大桥、大桥、中桥各为一个单位工程。 一座特大桥或大桥规模较大、或含多种结构类型时,可划分为若干个分单位工程,由承包单位提出划分分单位工程意见,报监理单位同意并备案;在资料管理中作为单位工程对待,在各分单位工程合格的基础上再将各分单位工程资料归总为单位工程资料。 1.2.2 小桥

铁路工程建设用表

12-3、铁路工程建设用表 编制说明 为了在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范围内统一标准、规范铁路工程建设管理,根据铁道部及太原铁路局有关文件和标准,本着采用现行、最新的原则,收集整理了本套铁路工程建设用表格: 1.“铁程检表”依据《铁路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交接办法》(铁建设[2008]23号)、 (铁建设[2003]127《铁路建设项目竣工文件编制移交办法》 (铁道部办档[2002]8号)、 号)颁布的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太原铁路局企业标准Q/TT46-2006《建设项目文件编制归档标准》,采用“铁程检04~46表”。“铁程检01~03、47表”取消,纳入“工程质量验收表”中。详见“‘铁程检表’与‘工程质量验收表’对照表”。 2. “工程质量验收表”依据(铁建设[2003]127号)颁布的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采用“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单位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单位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单位工程实体质量和主要功能核查记录、单位工程观感质量检查记录、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 3.“质统表”依据《铁路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交接办法》(铁建设[2008]23号)、《铁路建设项目竣工文件编制移交办法》(铁道部办档[2002]8号)、太原铁路局企业标准Q/TT46-2006《建设项目文件编制归档标准》、《铁路工程试验表格》(铁建设函[2009]27号),在48个“质统表”中采用27个,有21个失效,由《铁路工程试验表格》(铁建设函[2009]27号)中的有关“铁建试报”和“铁建试录”表替代,详见“原质量保证资料表格(试验报告、记录)与新《铁路工程试验表格》(铁建设函[2009]27号)对照表”。 4.“建交表”依据《铁路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交接办法》(铁建设[2008]23号)、《铁路建设项目竣工文件编制移交办法》(铁道部办档[2002]8号)、《铁路建设项目竣工建设用地验收交接办法》(铁运[2008]158号)、太原铁路局企业标准Q/TT46-2006《建设项目文件编制归档标准》,采用“建交表1~28(6、7、27除外)”,原“建交

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

284 《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 条文说明 本条文说明系对重点条文的编制依据、存在的问题以及在执行中应注意的事项等予以说明。为了减少篇幅,只列条文号,未抄录原条文。 21.1.1 本试验的编制主要是参照日本JISA1215-1995年修订版《公路的平板荷载试验方法》和德国DIN18134《平板荷载试验》-1993年修订板,并吸收近几年的科技发展成果和施工实践经验,同时针对在实际应用上存在问题予以修正,以便其能适合今后施工的需要。 K30-平板荷载试验是使用直径为30cm的荷载板通过试验求出地基反力系数,以标准值K30表示。我国自1985年引用以地基反力系数K30值作为路基填料质量的检测控制指标以来,在铁路系统均以“地基系数”为基本用语,并已正式列入《铁路路基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14-98)和《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99)。因此,为了统一起见,此次编制中仍沿用“地基系数”作为基本用语。并明确用语定义,即“地基系数”:系指以某一下沉量除与其相对应的荷载强度所得出的值,以标准值K30作为标记。 所谓下沉量是指荷载板在路基、基床层面上受荷载引起的中心垂直变形尺寸。其中包含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两部分。 21.1.2 动态平板载荷试验是通过落锤试验和沉陷测定来直接获取土体动态特性的承载力指标“动态变形模量”值的,以Evd表示,其计

量单位为MPa。本试验主要是参照德国1997年颁布的《道路施工岩土试验技术规程----采用轻型落锤仪进行动态平板载荷试验》(TP BF-StB Teil B8.3)和德国1997年的补充修订版《轻型落锤仪在铁路施工中的使用准则》(DR-A2015),并结合铁道部1999年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项目(99G13)“秦沈客运专线路基关键技术研究----施工质量监控测试仪器的研制”的科技成果而编制的。通过对秦沈客运专线及京沪高速铁路试验段的细粒土、粗粒土、碎石土和级配碎石等四种土共800多组的 动态变形模量Evd与地基系数K30的现场对比试验,其结果表明,Evd 与K30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在90%以上,利用某种条件下同类性质的土的Evd 与K30的相关关系,可以由Evd值推算出测试点的K30值。因此,动态平板载荷试验也可作为一种快速试验方法,间接测出地基系数K30值。 21.1.3 K30平板载荷试验和Evd动态平板载荷试验仪适用的土体颗粒最大粒径尺寸是由荷载直径决定的。本规程规定“可用于不大于荷载板直径1/4的各类土和土石混合填料”。落锤对土层的影响深度是仪器的一项重要指标,它是决定被检测路基每层填土压实检测厚度的主要因素。动态变形模量测试仪测试影响深度范围的确定,是通过在土体中各种深度处埋设压力盒的试验方法,根据能量沿土层深度方向消耗衰减的程度来确定的,其试验数据见说明表21.1.3。由表测试数据可以说明,锤击能量的大部分(约70%)消耗在400mm厚的土层内。因此,可以得出落锤的影响深度为400-500mm的结论,它与K30

特种设备目录(代码)

特种设备目录 代码种类类别品种1000锅炉 1100承压蒸汽锅炉 1110电站锅炉 1120工业锅炉 1130生活锅炉 1200承压热水锅炉 有机热载体锅 1300 炉 1310有机热载体气相炉1320有机热载体液相炉B100锅炉部件 B210封头 B110锅筒 B120集箱 B130锅炉过热器 B140锅炉再热器 B150锅炉省煤器 B160锅炉膜式水冷壁C100锅炉材料

C110锅炉用钢板 C120锅炉用钢管 C130特种设备用焊接材料2000压力容器 固定式压力容 2100 器 2110超高压容器 2120高压容器 2130第三类中压容器2140第三类低压容器2150第二类中压容器2160第二类低压容器2170第一类压力容器 移动式压力容 2200 器 2210铁路罐车 2220汽车罐车 2230长管拖车 代码种类类别品种2240罐式集装箱 2300气瓶

2310无缝气瓶 2320焊接气瓶 2330液化石油气钢瓶2340溶解乙炔气瓶2350车用气瓶 2360低温绝热气瓶2370缠绕气瓶 2380非重复充装气瓶23T0特种气瓶 2400氧舱 2410医用氧舱 2420高气压舱 2430再压舱 2440高海拔试验舱2450潜水钟 B200压力容器部件 B210封头 C200压力容器材料 C210压力容器用钢板C230气瓶用钢板 C240气瓶用钢管

8000压力管道 长输(油气)管 8100 道 8110输油管道 8120输气管道 8200公用管道 8210燃气管道 8220热力管道 8300工业管道 8310工艺管道 8320动力管道 8330制冷管道 压力管道元 7000 件 7100压力管道管子 7110无缝钢管 7120焊接钢管 代码种类类别品种7130有色金属管 7140铸铁管 71F0非金属材料管

铁路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填写标准

铁路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填写标准 一、单元划分 质量验收划分为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和检验批。 路基、桥梁、隧道、涵洞具体划分详见验标。 二、验收程序 工程质量验收采取分层次、逐级验收。 检验批验收→分项工程验收→分部工程验收→单位工程验收。 所有验收的基础就是检验批验收。 ㈠检验批 验收组织: 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单位,由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专职质量检查员等进行验收。监理单位应对全部主控项目进行检查,对一般项目的检查内容和数量可根据各项验收标准及设计文件的要求确定。 验收内容: 内容包括实物检查和资料检查。 ⑴实物检查 ①对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等的检验,按进场的批次和本标准规定的抽样检验方案执行。 ②对混凝土性能指标的检验,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验标规定的抽样检验方案执行。 ③对验标中采用计数检验的项目,应按抽查点数符合验标规定的百分率进行检查。 ⑵资料检查 包括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等的质量证明文件(质量合格证、规格、型号及性能检测报告等)和检验报告、施工过程中重要工序的自检和交接检验记录、平行检验报告、见证取样检测报告等。

验收标准: 质量验收标准为合格,主要取决于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的检验结果。 ⑴主控项目:是对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和公众利益起决定性作用的检验项目。 ⑵一般项目:是除主控项目以外的检验项目。 不合格的处理: ⑴经返工重做的或更换构配件、设备的检验批,应重新进行验收。 ⑵当对试块试件的试验结果有怀疑时,或因试块试件丢失损坏、试验资料丢失等无法判断实体质量时,应有资质的法定检测单位对实体质量进行检测鉴定,凡达到设计要求的检验批可予以验收。 标准不统一的处理: 当涉及结构安全和系统功能的部分设计规范条文和设计文件对质量的要求与验标不一致时,应以标准高者为准。 ㈡分项工程 由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分项工程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 合格标准: ⑴分项工程所含的检验批均应符合合格质量的规定。 ⑵分项工程所含的检验批的质量验收记录应完整。 分项工程质量验收是其所含检验批质量的统计汇总,主要是检查核对检验批是否覆盖了分项工程范围、检验批验收记录的内容及签字是否齐全正确。 ㈢分部工程 由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质量负责人等进行验收。对重要的、特殊的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勘察设计单位必须参加。 ㈣单位工程

铁路工程监理考试(试验)

铁路工程监理考试(试验)

————————————————————————————————作者:————————————————————————————————日期:

铁路工程监理试题(试验1) 2011年08月日 单位: 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 1、引起硅酸盐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的原因之一是水泥熟料( B )含量过多。 A、CaO B、游离CaO C、Ca(OH)2 2、将60.28修约到个数位的0.5单位得到( A )。 A、60.5 B、60.0 3、配制混凝土用砂的要求采用( C )的砂。 A、空隙率较小 B、总比表面积较小 C、空隙率和总比表面积都较小 4、含水率为5%的砂子220g ,烘干至恒重时应为( B )。 A、209.00g B、209.52g C、209.55g 5、压碎指标是表示( B )强度的指标之一。 A、混凝土 B、石子 C、轻骨料 6、试拌混凝土时,当流动度偏低时,可采用提高( C )的方法调整。 A、加水量 B、水泥用量 C、水泥浆量(W/C保持不变) 7、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三个重要参数是( B )。 A、W、C、S B、W、W/ C、Sp C、W/C、C、Sp 8、大体积混凝土常用外加剂是( B )。 A、早强剂 B、缓凝剂 C、引气剂 9、混凝土冬季施工时,可加的外加剂是( C )。 A、速凝剂 B、早强剂 C、引气剂 10、散装水泥工地检验按同一厂家、同一强度等级、同一批号、同生产日期且连续进场的散装水泥不应超过( D )吨。 A、200 B、300 C、400 D、500 11、水泥胶砂强度检验(ISO法)水灰比为( A )。 A、0.50 B、0.60 C、0.65 D、0.40 12、作为混凝土细骨料的质量要求是( C )。 A、坚固性 B、最大粒径 C、颗粒级配

信息技术服务分类代码解读

《信息技术服务分类与代码》解读 刘宏 2017-03-09 《信息技术服务分类与代码》标准为信息技术服务分类提供了分类方案,为信息技术服务体系的建立和维护提供了依据。目前公司的业务基本上是按照《信息技术服务分类与代码》进行分类,因此本文介绍了《信息技术服务分类与代码》主要内容。 信息技术服务需求包括纵横两个维度的内容,一是横向的由管理体系、人员、信息资源、技术支撑等组成的信息化体系要素,二是纵向的系统生命周期过程,即系统的概念、开发、生产、使用、支持、退役等六个阶段。 应对需方信息技术服务需求的各项内容,在供方层面产生了八项信息技术服务业务,包括咨询服务、培训服务、数据处理服务、软件开发和部署服务、测试服务、集成服务、IT运维服务和租赁服务。这八种信息技术服务应对需方信息技术服务需求全部要素的同时,也涵盖了系统生命周期过程的全部六个阶段。 运营 图1 信息技术服务框架图 图1中,八类信息技术服务业务与信息技术服务需求的基本对应关系如下:? 1)咨询服务,包括规划、设计、管理咨询、监理、评估认证和技术培训等,应对于 需方信息技术服务需求中的管理体系、人员、信息资源,以及技术支撑中的概念 和开发等阶段。 2)设计与开发服务,包括硬件、软件等设计开发,应对于需方技术支撑需求中的设

计开发阶段。 3)系统集成试试服务,包括基础环境、硬件、软件、安全等集成实施,以及集成实 施管理等,应对于需方技术支撑需求中的集成实施阶段。 4)运行维护服务,包括基础环境、硬件、软件、安全等运行维护服务,以及运行维 护管理等,应对于需方技术支撑需求中的运行维护阶段。? 5)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包括数据加工处理、存储等,应对于需方的信息资源需 求。 6)运营服务,包括软件、平台基础设施等运营服务,应对于需方的租用服务需求; 7)数字内容服务,包括数字动漫、游戏设计、地理信息等内容的加工与整合,应对 于需方的数字内容服务需求。 8)呼叫中心服务,包括业务咨询、信息查询、数据查询等信息服务,应对于需方的 信息服务需求; 在《信息技术服务分类与代码》标准编制中对信息技术服务框架的中的信息技术服务分类进行了调整。表1是目前使用的信息技术服务分类。 特别注意的是在2010年前,由于认知上的失误,将“系统运行与维护”定义为“IT服务”,即所谓“大IT服务(覆盖IT全生命周期阶段的服务)”与“小IT服务(覆盖系统运行与维护阶段的服务)之争。基于《信息技术服务分类与代码》标准,目前公司的业务都属于信息技术服务范围内。公司目前个别业务单元名称冠以“IT服务”(其核心业务为“系统平台运行维护”等),在国内进行业务沟通与交流时可能存在一定的误解,需要特别关注。 信息技术服务的分类与代码内容如下: 表1 信息技术服务分类与代码

铁路竣工资料用表格(建交表,铁程检,铁程管,质统,铁验表,)

铁路竣工资料用表格(建交表,铁程检,铁程管,质 统,铁验表,) 篇一:铁路工程建设用表 附件3、铁路工程建设用表 编制说明 为了在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范围内统一标准、规范铁路工程建设管理,根据铁道部及太原铁路局有关文件和标准,本着采用现行、最新的原则,收集整理了本套铁路工程建设用表格: 1.“铁程检表”依据《铁路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交接办法》(铁建设[2008]23号)、《铁路建设项目竣工文件编制移交办法》(铁道部办档[2002]8号)、(铁建设[2003]127号)颁布的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太原铁路局企业标准Q/TT46-2006《建设项目文件编制归档标准》,采用“铁程检04~46表”。“铁程检01~03、47表”取消,纳入“工程质量验收表”中。详见“‘铁程检表’与‘工程质量验收表’对照表”。

2. “工程质量验收表”依据(铁建设[2003]127号)颁布的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采用“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单位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单位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单位工程实体质量和主要功能核查记录、单位工程观感质量检查记录、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 3.“质统表”依据《铁路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交接办法》(铁建设[2008]23号)、《铁路建设项目竣工文件编制移交办法》(铁道部办档[2002]8号)、太原铁路局企业标准Q/TT46-2006《建设项目文件编制归档标准》、《铁路工程试验表格》(铁建设函[2009]27号),在48个“质统表”中采用27个,有21个失效,由《铁路工程试验表格》(铁建设函[2009]27号)中的有关“铁建试报”和“铁建试录”表替代,详见“ 原质量保证资料表格(试验报告、记录)与新《铁路工程试验表格》(铁建设函[2009]27号)对照表”。 4.“建交表” 依据《铁路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交接办法》(铁建设[2008]23号)、《铁路建设项目竣工文件编制移交办法》(铁道部办档[2002]8号)、《铁路建设项目竣工建设用地验收交接办法》(铁运[2008]158号)、太原铁路局企业标准Q/TT46-2006《建设项目文件编制归档标准》,采用“建交表1~28(6、7、27除外)”,原“建交-6、7、27表”由“地验交-4、5、7表”替代,在“地验交表”中使用。详见“‘建交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分类目录及代码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分类目录及代码表 A 数理科学 数学 A01 基础数学 A0101 应用数学 A0102 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 A0103 力学 A02 一般力学 A0201 固体力学 A0202 流体力学 A0203 交叉与边缘领域的力学 A0204 物理学Ⅰ A04 凝聚态物性I:结构、力学和热学性质 A0401 凝聚态物性Ⅱ: 电子结构、电学、磁学和光学性质 A0402 原子和分子物理 A0403 光学 A0404 声学 A0405 物理学Ⅱ A05 基础物理学 A0501 粒子物理学和场论 A0502 核物理 A0503 核技术及其应用 A0504 粒子物理与核物理实验设备 A0505 等离子体物理 A0506 B化学科学 无机化学 B01 无机合成和制备化学 B0101 丰产元素化学 B0102 配位化学 B0103 生物无机化学 B0104 固体无机化学 B0105 分离化学 B0106 物理无机化学 B0107 同位素化学 B0108 放射化学 B0109 核化学 B0110 有机化学 B02 有机合成 B0201 金属有机及元素有机化学 B0202 天然有机化学 B0203 物理有机化学 B0204

生物有机化学 B0206 有机分析 B0207 应用有机化学 B0208 物理化学 B03 结构化学 B0301 量子化学 B0302 催化 B0303 化学动力学 B0304 胶体与界面化学 B0305 电化学 B0306 光化学 B0307 热化学 B0308 高能化学 B0309 计算化学 B0310 高分子化学 B04 高分子合成 B0401 高分子反应 B0402 功能高分子 B0403 天然高分子 B0404 高分子物理及高分子物理化学 B0405 高分子理论化学 B0406 聚合物工程及材料 B0407 分析化学 B05 色谱分析 B0501 电化学分析 B0502 光谱分析 B0503 波谱分析 B0504 质谱分析 B0505 化学分析 B0506 热分析 B0507 放射分析 B0508 生化分析及生物传感 B0509 联用技术 B0510 采样、分离和富集方法 B0511 化学计量学 B0512 表面、微区、形态分析 B0513 化学工程及工业化学 B06 化工热力学和基础数据 B0601 传递过程 B0602 分离过程及设备 B0603 化学反应工程 B0604 化工系统工程 B0605

特种设备代码

附件: 特种设备目录 代码种类类别品种1000 锅炉 1100 承压蒸汽锅炉 1110 电站锅炉1120 工业锅炉1130 生活锅炉1200 承压热水锅炉 1300 有机热载体锅炉 1310 有机热载体气相炉1320 有机热载体液相炉B100 锅炉部件 B210 封头 B110 锅筒 B120 集箱 B130 锅炉过热器 B140 锅炉再热器 B150 锅炉省煤器 B160 锅炉膜式水冷壁C100 锅炉材料

C110 锅炉用钢板 C120 锅炉用钢管 C130 特种设备用焊接材料2000 压力容器 2100 固定式压力容器 2110 超高压容器2120 高压容器2130 第三类中压容器2140 第三类低压容器2150 第二类中压容器2160 第二类低压容器2170 第一类压力容器2200 移动式压力容器 2210 铁路罐车2220 汽车罐车2230 长管拖车 代码种类类别品种 2240 罐式集装箱2300 气瓶 2310 无缝气瓶2320 焊接气瓶

2330 液化石油气钢瓶2340 溶解乙炔气瓶2350 车用气瓶2360 低温绝热气瓶2370 缠绕气瓶2380 非重复充装气瓶23T0 特种气瓶2400 氧舱 2410 医用氧舱2420 高气压舱2430 再压舱2440 高海拔试验舱2450 潜水钟 B200 压力容器部件 B210 封头 C200 压力容器材料 C210 压力容器用钢板C230 气瓶用钢板C240 气瓶用钢管8000 压力管道 8100 长输(油气)管道

8110 输油管道8120 输气管道8200 公用管道 8210 燃气管道8220 热力管道8300 工业管道 8310 工艺管道8320 动力管道8330 制冷管道压力管道元 7000 件 7100 压力管道管子 7110 无缝钢管7120 焊接钢管代码种类类别品种7130 有色金属管7140 铸铁管 71F0 非金属材料管7200 压力管道管件 7210 无缝管件7220 有缝管件

铁路工程建设用表

12-3、铁路工程建设用表 编制讲明 为了在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范围内统一标准、规范铁路工程建设治理,依照铁道部及太原铁路局有关文件和标准,本着采纳现行、最新的原则,收集整理了本套铁路工程建设用表格: 1.“铁程检表”依据《铁路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交接方法》(铁建设[2008]23号)、《铁路建设项目竣工文件编制移交方法》(铁道部办档[2002]8号)、(铁建设[2003]127号)颁布的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太原铁路局企业标准Q/TT46-2006《建设项目文件编制归档标准》,采纳“铁程检04~46表”。“铁程检01~03、47表”取消,纳入“工程质量验收表”中。详见“‘铁程检表’与‘工程质量验收表’对比表”。 2. “工程质量验收表”依据(铁建设[2003]127号)颁布的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采纳“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单位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单位工程质量操纵资料核查记录、单位工程实体质量和要紧功能核查记录、单位工程观感质量检查记录、施工现场质量治理检查记录”。 3.“质统表”依据《铁路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交接方法》(铁建设

[2008]23号)、《铁路建设项目竣工文件编制移交方法》(铁道部办档[2002]8号)、太原铁路局企业标准Q/TT46-2006《建设项目文件编制归档标准》、《铁路工程试验表格》(铁建设函[2009]27号),在48个“质统表”中采纳27个,有21个失效,由《铁路工程试验表格》(铁建设函[2009]27号)中的有关“铁建试报”和“铁建试录”表替代,详见“原质量保证资料表格(试验报告、记录)与新《铁路工程试验表格》(铁建设函[2009]27号)对比表”。 4.“建交表”依据《铁路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交接方法》(铁建设[2008]23号)、《铁路建设项目竣工文件编制移交方法》(铁道部办档[2002]8号)、《铁路建设项目竣工建设用地验收交接方法》(铁运[2008]158号)、太原铁路局企业标准Q/TT46-2006《建设项目文件编制归档标准》,采纳“建交表1~28(6、7、27除外)”,原“建交-6、7、27表”由“地验交-4、5、7表”替代,在“地验交表”中使用。详见“‘建交表’与‘地验交表’对比表”。 5.“地验交表”依据《铁路建设项目竣工建设用地验收交接方法》(铁运[2008]158号),采纳“地验交1~8表”。 6.“决算附表”依据《铁路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交接方法》(铁建设[2008]23号)、《铁路建设项目竣工文件编制移交方法》(铁道部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