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历史简介.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历史简介.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历史简介.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

1历史背景及主要理论

(背景

当时欧洲人的冒险事业已经扩展到了亚洲和美洲,包括原有的地中海贸易中世纪后期的繁荣迅速造就了环地中海的一些富裕贸易城市。

这种相对富裕和活跃的气氛最终导致了文艺复兴时代文化的大发展。而反映在建筑上就是社会中真正的出现了建筑师这个行业。过去,并不存在建筑师这个工作,有的只是工程师、木匠或者石匠。

并且,由于环地中海的贸易繁荣,使得意大利的贸易城市的学者很容易就接受到古希腊罗马在拜赞庭和伊斯兰国家所保存下来的文明成果。单就建筑造型而言,建筑师从古代数学家对于完美的数学模型中得到了启示,他们认为世界是由完美的数学模型构成的,而大自然和人类的美皆出于数学模型的完美。基于此开始了文艺复兴时代建筑师对于完美建筑比例的追求。)

建筑理论

文艺复兴建筑是15-19世纪流行于欧洲的建筑风格,有时也包括巴洛克建筑和古典主义建筑.起源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在理论上以文艺复兴思潮为基础;在造型上排斥象征神权至上的哥特建筑风格,提倡复兴古罗马时期的建筑形式,特别是古典柱式比例,半圆形拱券,以穹隆为中心的建筑形体等。

*罗马斗兽场,罗马帝国内规模最大的椭圆形角斗场

它长轴187米,短轴155米,周长527米,中央为表演区,长轴86米,短轴54米,地面铺上地板,外面

围着层层看台。

*斗兽场看台用三层混凝土制的筒形拱上,每层80拱,形成三圈不

同高度的环形廊,最上层是50米高的实墙。

看台逐层向后退,形成阶梯式坡度。每层的80个拱形成了80个开口,最上面两层则有80个窗洞

*古罗马,万神庙

*万神庙穹顶

万神庙采用了穹顶覆盖的集中式形制,重建后的万神庙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的建筑物的代表,它也是

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

文艺复兴建筑是在公元14世纪在意大利随着文艺复兴这个文化运动而诞生的建筑风格。基于对中世纪神权至上的批判和对人道主义的肯定,建筑师希望借助古典的比例来重新塑造理想中古典社会的协调秩序。所以一般而言文艺复兴的建筑是讲究秩序和比例的,拥有严谨的立面和平面构图以及从古典建筑中继承下来的柱式系统。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在文艺复兴建筑中占有最重要的位置。

*罗马五柱式

这时期出现了不少建筑理论著作,大抵是以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为基础发展而成的。这些著作渊源于古典建筑理论。特点之一是强调人体美,把柱式构图同人体进行比拟,反映了当时的人文主义思想。特点之二是用数学和几何学关系如黄金分割(1.618∶1)、正方形等来确定美的比例和协调的关系,这是受中世纪关于数字有神秘象征说法的影响。意大利15世纪著名建筑理论家和建筑师阿尔伯蒂所写的《论建筑》,最能体现上述特点。晚期著名的建筑理论著作有帕拉第奥的《建筑四论》维尼奥拉的《五种柱式规范》。

*达芬奇的素描维特鲁威人

包围人体的长方形为黄金比例

莱昂·巴蒂斯塔·阿尔伯蒂,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建筑师和理论家。

著有《论建筑》,于1485年出版,是当时第一部完整的建筑理论著作,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

2意大利代表建筑

一佛罗伦萨主教堂

简介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史开始的标志,就是佛罗伦萨主教堂。

*曾经的佛罗伦萨瞰景,主教堂耸立其中

*主教堂剖面图 *主教堂平面图

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是世界最大的穹顶之一。它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史的开始的,是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它的设计和建造过程、技术成就和艺术特色,都体现着新时代的进取精神。

#穹顶的故事#

1296年,在完成了主教堂的大部分修建之后,剩下的这个穹顶,在技术上十分困难。不仅跨度大,而且墙高已经超过了50m,连脚手架和模架都是很艰巨的工程。在当时,万一工程失败,工匠们不但要被判罚款,而且还要受到宗教的诅咒,真是“罪孽深重”。但是,勇敢的工匠们百折不回,坚决不放弃建造大穹顶的愿望,从1367年起,集体研讨,做出了一个又一个模型。

15世纪初,伯鲁乃列斯基着手设计这个穹顶。他出身于行会工匠,精通机械、铸工,是杰出的雕刻家、画家、工艺家和学者,在透视学和数学等方面都有过建树,也设计过一些建筑物。他正是文艺复兴时代所特有的那种多才多艺的巨人。

为了设计穹顶,在当时向古典文化学习的潮流中,他到罗马逗留几年,废寝忘食,潜心钻研古代的拱券技术,测绘古代遗迹,连一个安置铁插榫的凹槽都不放过。

回到佛罗伦萨后,作了穹顶和脚手架的模型,制定了详细的结构和施工方案,还设计了几种垂直运输机械。他不仅考虑了穹顶的排除雨水、采光和设置小楼梯等问题,还考虑了风力、暴风雨和地震,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穹顶剖切图

终于,1420年,在佛罗伦萨政府当局召集的有法国、英国、西班牙和日耳曼建筑师参加的竞标中,伯鲁乃列斯基获得了这项工程的委任,同年动工兴建。他亲身领导了整个施工过程。1431年,完成了穹顶,接着建造顶上的采光亭,于接近完工时逝世。1470年采光亭完成。伯鲁乃列斯基的墓被恭敬地建在主教堂的地下室里。

结构

结构为了突出穹顶,砌了12m高的一段鼓座。把这样大的穹顶放在鼓座上,这是空前未有的。为了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小穹顶的侧推力,减小它的重量,伯鲁乃列斯基将穹顶轮廓设计为双圆心矢型,并用骨架券结构,穹面分里外两层,中空。这两点显然不仅借鉴了古罗马的经验,而且也借鉴了哥特式建筑的经验,但它却是全新的创造。

佛罗伦萨主教堂正门结构

*主教堂正门

在8边形的8个角上升起8个主券,8个边上又各有两根次券。每两根主券之间由下至上水平地砌9道平券,把主券、次券连成整体。大小券在顶上由一个8边形的环收束。环上压采光亭,这些都由大理石砌筑。顶的大面就依托在这套骨架上,下半是石头砌的,上半是砖砌的。它的里层厚2.13m,外层下部厚78.6cm,上部厚51cm。两层之间的空隙宽1.2~1.5m左右,空隙内设阶梯供攀登。

施工

施工这个穹顶的施工也是一项伟大的成就。伯鲁乃列斯基创造了一种垂直运输机械,利用了平衡锤和滑轮组,以致用一头牛就可以做一般要6对牛才能做的功。

这项工程的困难程度显而易见,所以当伯鲁乃列斯基提出他的设计方案时,曾经被人认为发了疯,竟至被撵出会场。工程开始后,又有人以为100年也造不成,但只用了十几年就造成了,过程中并没有发生意外的事。

*现在的佛罗伦萨主教堂

二巴齐礼拜堂

简介

由伯鲁内列斯基设计的佛罗伦萨的巴齐礼拜堂是15世纪早期文艺复兴很有代表性的建筑物。无论结构,空间组合以及外部体型和风格特征,都是大幅度的创新。

巴齐礼拜堂同周围环境很和谐,它在圣克洛且教堂的修道院的院子里,正对着修道院大门。它体积虽不大,而形象却很丰富。同时,各个部分,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和谐,又有统帅全局的中心,所以想象独立完整,因而从周围修道院的联系券廊衬托下凸显出来。明朗平易的风格是早期文艺复兴建筑的代表作。

*礼拜堂与其旁的修道院大院浑然一体

结构

它的形制借鉴于拜占庭。

正中一个直径10.9米的帆拱式穹顶,左右各有一段筒形拱,同大穹顶一起覆盖一间长方形的大厅。后面一个小穹顶,覆盖着圣坛;前面一个小穹顶,在门前柱廊正中开间上。廊子进深5.3m 它的内部和外部形式都由柱式控制。

虽然比中世纪的纯正,但运用的相当自由。正面柱廊5开间,中央一间5.3m宽,发一个大券,把柱廊分为两半。这种突出中央的做法,只见于古罗马有专制政体传统的东部行省,而在文艺复兴建筑中则比较流行。

*礼拜堂剖面图 *礼拜堂平面图

三美第奇府邸

简介

15世纪30年代,佛罗伦萨的经济开始衰落,银行家美狄奇家族建立了独裁政权。文艺复兴的新文化转向书斋和宫廷。染了上贵族色彩。大量的豪华府邸迅速建立起来。这些府邸一反市民建筑的清新明快。追求欺人的威势。

结构

美狄奇府邸的墙垣,仿照中世纪一些寨堡的样子,底层的大石块只略经粗凿,表面起伏20厘米,砌缝很宽。二层的石块虽然平整,但砌缝仍有8厘米宽。三层没有砌缝。

*府邸剖面图*府邸平面图

*美狄奇府邸的墙垣

它的形象很沉重。为了追求壮观的形式,沿街立面是屏风式的,同内部房间很不协调。底层的窗台很高,勒脚前有一道凸台,给亲兵们坐,反映着城市内部尖锐的斗争。它高将近27米,檐口挑出。

四坦比哀多

坦比哀多礼拜堂,为伯拉孟特所设计,位于罗马的蒙托利欧,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建筑,亦为圣彼得殉教之处,现也作为司铎级枢机领衔教堂。

*坦比哀多礼拜堂是

圣伯多禄(圣彼得)殉教之处

坦比哀多礼拜堂体积感的完整性,以及多立克柱式,使他显得十分雄健刚劲。这座建筑物的形式,特别是以高居于鼓座之上的穹顶统率整体的集中时形式,在西欧是前所未有的大幅度的创新,在当时就赢得了很高的声誉,是被称为经典的作品。

它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从欧洲到北美,几乎出处有他的仿制品,大多用在大型公共建筑的中央,或构成城市的轮廓线。

结构

这是一座集中式的圆形建筑物,神堂外墙面直径6.1m,周围一圈多立克式的柱廊,16根塔司干柱式围绕,高3.6m,连穹顶上的十字架再内,总高为14.7m,有地下墓室。

*礼拜堂平面图以及剖面图 *礼拜堂剖切图

集中式的形体,饱满的穹顶,圆柱形的教堂和鼓座,外加一圈柱廊,使他的体积感很强,建筑物虽小,但有很强的层次感,附于多种几何体的变化,虚实映衬,构图丰富。环廊上的柱子,经过鼓座上臂柱的接应,同穹顶的肋相连,从下而上,一气呵成。

五法尔尼斯府邸

简介

法尔尼斯府邸最初开始修建时,主人阿勒桑得诺法尔尼斯还是罗马的一名红衣主教、后来这位红衣主教成为了教皇保罗三世,地位的提高也自然要扩大府邸。

*红衣主教时期的法尔尼斯 *教皇,法尔尼斯 法尔尼斯主持了修建工作,但直到他去世,这座宏大的建筑也没能完成,米开朗基罗接手并完成了这一了程。法尔尼斯府邸来用三层石结构。米开朗基罗为这座建筑加上了气派的崖檐,改变了顶部的结构。重新设计的人口处加上了一个观礼台,并把法尔尼斯家族的盾形纹章置于观礼台之上。法尔尼斯府邸厚重的立面效果和冷峻庄严的人口,显示着法尔尼斯家族显赫的地位,而今天它变成法国大使馆的所在地。

结构

法尔尼斯府邸位于罗马,为封闭四合院,3层,有很强的纵轴线和次要的横轴线。纵轴线的起点是门厅,采用了巴西利卡形制,宽12m ,深14m ,有两排多立克式柱子,每排6根,上面的拱顶满覆华丽的雕饰。

*法尔尼斯府邸门厅

内院24.7m 见方,四周立面是3层重叠的券柱式,像古罗马大角斗场立面的构图,形式很壮观。

*府邸底层平面图 *府邸二层平面图

六圣马可图书馆

简介

圣马可图书馆位于意大利的威尼斯圣马可广场,为16世纪的建筑,是著名建筑师珊索维诺在威尼斯留下的一个杰作,所以这座图书馆又以他的名字命名。

*设计者珊索维诺

建造时,珊索维诺选择了一个狭长的地带来修建,并采用了和总府邸一样的双层拱廊结构,只是高度上略低一些。这个使用古典式柱子的长长的拱廊,简洁悠远,如今成了遮阴休闲的公共场所。

结构

建筑全长84m,共21开间,分上下两层。

一层立面为拱廊,后面是商店,图书馆在二层,通过中央开间的楼梯到达。立面上用圆形壁柱,其中二层的壁柱为罗马爱奥尼克式。檐壁宽度接近壁柱高的1/2,装饰有浮雕和通气孔,拱廊的肩部也装饰有人物浮雕。屋顶上的石栏杆顶部有人物立像,四角为方尖碑。

圣马可图书馆被认为是盛期文艺复兴建筑中最壮丽的作品。圣马可广场被称为“威尼斯心脏”。

*现在的圣马可图书馆

3杰出设计师

一伯鲁乃列斯基

伯鲁乃列斯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颇负盛名的建筑师与工程师,他的主要建筑作品都位于意大利佛罗伦萨。根据他的熟人兼传记作者安东尼奥·马内蒂的说法:伯鲁乃列斯基“得以享有埋葬在圣母百花大教堂的殊荣,在世时已经雕好一个大理石胸像,以这样一个辉煌的墓志铭作为永恒的纪念。”

二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

*左为米开朗琪罗,右为拉斐尔

米开朗琪罗最伟大的代表作是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拉斐尔,潘道菲尼府邸。

三伯拉孟特

设计者伯拉孟特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画家、建筑师。在建筑方面,与同时期的列奥纳多·达·芬奇各领风骚。他的著名作品有罗马的“坦比哀多”礼拜堂,还曾参与设计圣彼得大教堂。

意式建筑风格与园林特征

伴随着频繁的政权更替和文艺思潮的演进,加上舶来文化的影响,意大利的建筑呈现出丰富多变的风格和别样的独特风韵。各种流派在这里汇聚、交替、融合,为意大利的建筑历史打上不可磨灭的印记。 今天,将以意大利的著名建筑为例,为您解析拜占庭式、罗马式、哥特式和巴洛克式建筑的不同特点,带您领略意大利建筑或华美或雄壮的流转风情。 “拜占庭”原是古希腊的一个城堡。公元395年,显赫一时的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国家。西罗马的首都仍在当时的罗马,而东罗马则将首都迁至拜占庭,其国家也就顺其迁移被称为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建筑,就是诞生于这一时期的拜占庭帝国的一种建筑文化。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拜占庭建筑是在继承古罗马建筑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由于地理关系,它又汲取了波斯、两河流域、叙利亚等东方文化,形成了自己的建筑风格,并对后来的俄罗斯的教堂建筑、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建筑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拜占庭建筑的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 1、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 2、整体造型中心突出。在一般的拜占庭建筑中,建筑构图的中心往往十分突出。既高又大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心,围绕这一中心部件,周围又常常有序地设置一些与之协调的小部件。 3、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其典型做法是在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仿佛一个完整的穹顶在四边被发券切割而成,它的重量完全由四个券承担,从而使内部空间获得了极大的自由。

4、色彩的使用上既注意变化又注意统一,使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立面显得灿烂夺目。 罗马式建筑是10~12世纪欧洲基督教流行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特征是线条简单明快,造型厚重敦实,部分建筑具有封建城堡的特征,是教会威力的化身。 罗马式建筑的典型特征是: 1、墙体巨大而厚实,墙面用连列小券,门宙洞口用同心多层小圆券,以减少沉重感 2、窗户、门、拱廊上都采取了半圆形的拱券结构。 3、常采用扶壁和肋骨拱来平衡拱顶的横推力。 4、西面有一、二座钟楼,有时拉丁十字交点和横厅上也有钟楼。 5、中厅大小柱有韵律地交替布置。 6、窗口窄小,在较大的内部空间造成阴暗神秘气氛。 7、朴素的中厅与华丽的圣坛形成对比,中厅与侧廊较大的空间变化打破了古典建筑的均衡感。 罗马式建筑作为向哥特式建筑的过渡形式,它的贡献不仅在于把沉重的结构与垂直上升的动势结合起来,而且在于它在建筑史上第一次成功地把高塔组织到建筑的完整构图之中。

历史建筑改造更新阐述

历史建筑改造更新阐述 历史建筑改造更新阐述 19世纪60年代,第一个具有国际性意义的宪法——《威尼斯宪法》由文物保护专家和建筑师等共同提出。宪法对历史建筑进行了定义并设定了新的标准,认为历史古迹是以能见的某种文明或历史事件的城乡历史环境。直至现在该宪法仍然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处理国际文化遗产事务的准则。1976年颁发的《内罗毕建议》,在《威尼斯宪法》对历史遗产的认识基础上将保护范围发展到“历史地段”,保护内容包括史前遗迹、历史城镇、老村庄遗迹相似的古迹群等。其后的1987年美国编制的《华盛顿宪法》将保护范围扩大至“历史城镇”,明确提出保护历史建筑、街区及城镇的原则、目标和方法,并提出对于历史建筑等考虑保护与部分牺牲的态度。 20世纪90年代以后,对于历史建筑的理论研究开始关注到历史建筑保护如何适应城市发展的层面。1999年,澳大利亚编制了《巴拉宪法》,依据本国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提出“改造性再利用”的概念,强调对于历史建筑的改造应该注入“相容”的功能。这一概念得到了国际上的普遍认可。2003年国际颁发的《有关产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法》,对产业遗产的概念、价值、保护措施等作了明确规定,为产业类历史建筑的改造更新提供了评价依据和标准。 一、产业类建筑改造的实践发展 随着历史保护思想、人文主义思想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产业遗存得到了更好更多的保护,产业类历史建筑的改造与更新也达到了全新的阶段。设计师们利用创新的设计手罚,赋予了历史建筑新的生命。产业类历史建筑不再是文明衰落的象征,而成为了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为城市形象的多样化增添了一抹独特的魅力。从全球范围来看,欧洲和北美产业类历史建筑遗产与地段保护工作比较成熟,有十多处工业遗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综合体改造模式。1965年,美国的设计师劳伦斯哈普林(LawrenceHalprin)在旧金山的吉拉德里广场(GhirardelliSquare)将一个巧克力工厂改造成为一个集娱乐、居住、餐饮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购物广场。这是第一个产业建筑商业性再利用的成功案例,运用了建筑再循环理论。该项目在改造之初就本着对原有产业建筑充分尊重的原则,并镶嵌一些现代设计元素,使得人们在享受娱乐服务的同时感受到建筑带来的历史底蕴。很快,吉拉德里广场作为商业性改造的成功典范,在美国开始被大规模地效仿,比如波士顿昆西市场(QuincyMarket)改造,将码头仓库区改建为商业综合体,又如著名的旧金山渔人码头,将军工厂改建为展览中心。这种改建模式甚至影响到世界的其它区域,比如澳洲的岩石区也是直接套用这种改造模式。 “阁楼”(LOFT)模式。这种模式最早是美国自发式地探讨产业类历史建筑改造与更新,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提起文明古国意大利,人们立刻会联想到历史上显赫一时的古罗马帝国、于公元79年毁于维苏威火山大爆发的庞贝古城、闻名于世的比萨斜塔、文艺复兴的发祥地佛罗伦萨、风光旖旎的水城威尼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古罗马竞技场等。 如今,在意大利各地都可见到精心保存下来的古罗马时代的宏伟建筑和文艺复兴时代的绘画、雕刻、古迹和文物。照亮人类近代文明之路的既不是葡、西两国的地理大发现,也不是法国的启蒙运动,更不是喜爱莎士比亚剧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而是14~17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这支火炬! 公元14-15世纪,意大利文艺空前繁荣,成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但丁、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伽利略等文化与科学巨匠对人类文化的进步作出了无可比拟的巨大贡献。意大利佛罗伦萨作为文艺复兴的发祥地,在诗歌、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各方面均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佛罗伦萨著名的美第奇家族是当时最重要的艺术赞助人。著名的文艺复兴三杰全部诞生在意大利。 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 文艺复兴运动发生于14--17世纪的欧洲,是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它发源于意大利,然后在西欧各国得到广泛传播和高度发展。 早期代表人物 最早的两位代表人物是诗人但丁和画家乔托。 但丁的不朽名作《神曲》以恢弘的篇章描写诗人在地狱、炼狱和天堂的幻游,虽然仍以基督教的宗教观念为依归,文艺复兴的新思想却是其精华与主流。但丁借神游三界的故事描写现实生活和各色人物,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和封建统治的黑暗残暴;他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反对封建教会宣扬的宗教宿命论,歌颂有远大抱负和坚毅刚强的英雄豪杰,从而表现了新的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但丁标志着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近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近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乔托的壁画虽然以宗教题材为主,却力求表现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和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一反中世纪宗教艺术的抽象与空洞,从而传述了新的时代精神。他的作品不仅内容有新意,技法上也有极大革新,所绘人物形象有很强的立体感,呈现出真实的空间效果,为文艺复兴的现实主义艺术树立了楷模,因而他被后人尊为第一个奠定了近代绘画传统的天才。最杰出的画幅是《犹大之吻》、《哀悼基督》等。

第八章文艺复兴建筑

第四篇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和绝对君权时期的建筑 ·西欧资本主义的萌芽,从14世纪的意大利开始,15世纪以后遍及各地。 ·建筑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逐渐摆脱了教会和封建贵族的狭义的束缚,面向新时代。 ·文艺复兴(Renaissance) 起源于意大利 巴罗克(Baroque) 起源于意大利 古典主义(Classicism) 起源于法国 是15—19世纪先后、时而又并行地流行于欧洲各国的建筑风格。 第八章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 一.概况 ·文艺复兴运动借助于古典文化来反对封建文化和建立自己的文化。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基础是“人文主义”。 二.文艺复兴建筑风格 ·主要建筑活动世俗建筑如府邸、市政厅、行会大厦、广场与钟塔等。 ·文艺复兴建筑风格在人文主义思想倡导下,提倡复兴古罗马的建筑风格,以之取代象征神权的哥特风格。 1)古典柱式再度成为建筑造型的构图主题; 2)半圆形券、厚实墙、圆形穹窿、水平向的厚檐被用来同哥特风格中的尖券、尖塔、垂直向上的束柱、飞扶壁与小尖塔等对抗。 3)建筑轮廓讲究整齐、统一与条理性,不象哥特风格那样参差不齐,富于自发性与高低强烈的对比。 三.文艺复兴建筑的起源及其发展变化 1.文艺复兴建筑的早期形成于15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 1)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The Dome of S.Maria del Fiore 1420—1434年) ·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开始。 ·平面大致是拉丁十字式,歌坛设计为集中式,穹顶建造 ·教堂始建于1296年,1420年通过设计竞赛选用伯鲁乃列斯基的方案并由他督建。 ·穹顶结构及造型设计综合了古罗马形式、哥特结构并借鉴了拜占廷鼓座的处理手法加以创新。 ·佛罗伦萨是早期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 2) 市政厅、学校、市场、育婴堂等公共建筑成为城市中心广场上的主要建筑物。 ·这类建筑物重新采用柱式,但不严谨,构图活泼,仍保留中世纪市民建筑的一些特色,只强调一个立面。 ·实例 ①佛罗伦萨育婴院(Foundling Hospital, 1421—1445年)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早期代表之一。 ·设计人伯鲁乃列斯基 ·立面采用了克林斯式券柱式敞廊和水平檐部等古典手法。 ②佛罗伦萨巴齐礼拜堂(Pazzi Chapel, 1429—1446年)伯鲁乃列斯基的另一作。

意大利四大建筑风格

意大利四大建筑风格之巴洛克建筑 来源:土拨鼠装饰网更新时间:2012-10-16 04:33 浏览次数:902次 我要分享 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奇异古怪,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它是意大利四大建筑风格之一。 巴洛克式建筑的特征:

1、炫耀财富。常常大量使用贵重的材料、精细的加工、刻意的装饰,以显示其富有与高贵。 2、不囿于结构逻辑,常常采用一些非理性组合手法,从而产生反常与惊奇的特殊效果。 3、充满欢乐的气氛。反对神化,提倡世俗化。 4、标新立异,追求新奇。这是巴洛克建筑风格最显著的特征。常采用以椭圆形为基础的S形,波浪形的平面和立面,使建筑形象产生动态感;又或者把建筑和雕刻二者混合,以求新奇感;又或者用高低错落及形式构件之间的某种不协调,引起刺激感。 意大利的四大建筑风格之拜占庭式 来源:土拨鼠装饰网更新时间:2012-10-16 03:40 浏览次数:994次 我要分享

“拜占庭”原是古希腊的一个城堡。公元395年,显赫一时的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国家。西罗马的首都仍在当时的罗马,而东罗马则将首都迁至拜占庭,其国家也就顺其迁移被称为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建筑,就是诞生于这一时期的拜占庭帝国的一种建筑文化。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拜占庭建筑是在继承古罗马建筑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由于地理关系,它又汲取了波斯、两河流域、叙利亚等东方文化,形成了有自己独特韵味的意大利建筑风格,并对后来的俄罗斯的教堂建筑、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建筑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拜占庭建筑的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 1、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 2、整体造型中心突出。在一般的拜占庭建筑中,建筑构图的中心往往十分突出。既高又大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心,围绕这一中心部件,周围又常常有序地设置一些与之协调的小部件。 3、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其典型做法是在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仿佛一个完整的穹顶在四边被发券切割而成,它的重量完全由四个券承担,从而使内部空间获得了极大的自 由。

城市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技术的实例分析

城市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技术的实例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城市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方法的实例应用研究,在具体和可操作的层面上,为古建筑的保护与更新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实例,从而在实践中能够较全面的应用城市古建筑保护与更新的基本方法,更好的为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古建筑;历史文化;保护与更新;基本方法 1、历史建筑的分类 1.1文物建筑 文物建筑是指尚未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经市人民政府审定并公布的各类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建筑物、构筑物。文物建筑首先是文物,其次才是建筑,其保护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必须遵从不改变原状的原则。 1.2文物保护单位 我国的《文物保护法》规定:革命遗址、纪念性建筑物、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等文物,应当根据它们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分别确定为不同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这实际上是将一切不可移动或不应当移动而需要原地保存的文物统称为“文物保护单位”。 1.3一般历史建筑 不同于文物建筑或文物保护单位,一般历史建筑并不强调重要历史意义。这类建筑物、构筑物数量较多,是历史街区的主体。 2、城市历史建筑保护的基本方法及适用性 2.1历史建筑的修缮与更新

针对文物保护单位和保护建筑,主要的方法是“修旧如旧”,最大限度的保存历史的原真性,但是对于这类建筑的保护应该是动态的,应该适当赋予建筑新的功能,使其能够被合理的利用。例如重庆湖广会馆的修缮,会馆在重庆明清的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无论是在经济还是在社会生活、文化方面都对重庆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重庆湖广会馆见证了历史上“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史,反映了明清时期重庆社会、经济发展的盛况及兴衰变化,是研究重庆城市发展史的重要史料,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图1)(图2)。 图1修复前的湖广会馆图2修复后的湖广会馆湖广会馆衰落后,大多都改为它用,或作为工厂、或作为仓库(禹王宫),或为居民居住(齐安公所)使用,使用者对建筑内部进行了大量的改建、加建,严重地破坏了原有的建筑形式。保护工作者通过对湖广会馆院落空间的清理以及对禹王宫、齐安公所内部空间的恢复,使湖广会馆建筑原有的山地院落空间和内部空间特色显露出来,恢复了湖广会馆本体的真实(图3)。① 图3 恢复齐安公所原有院落、天井 而针对历史街区中历史建筑的修缮与更新,其立面造型以修缮为主,内部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美术教案

河北传媒学院 授课教案 周次8 时间年月日第节 章节名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美术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践课()教学目的欧洲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美术 教学手段讲述为主,结合板书、图例分析、课堂问答与讨论 重点文艺复兴三杰 难点文艺复兴时期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 作业简述文艺复兴时期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 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知识 文艺复兴运动发生于14--17世纪的欧洲,是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它发源于意大利,然后在西欧各国得到广泛传播和高度发展。 16世纪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特别繁荣的时期,产生了3位伟大的艺术家: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 与上堂课讲的中世纪美术的区别: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首倡现实主义和人文主义相结合的传统,着重空间透视和人物的坚实造型,画面绚丽、人物健美。中世纪督教美术的作品,主要功能在于塑造礼拜像,利用偶像来引导他们的信仰,画面死气沉沉,充满非自然的神性而无人性。 二、讲授新课 欣赏外国美术作品,大胆发表个人的看法 1、列昂纳多·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画家,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作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他生于佛罗伦萨郊区的芬奇镇, 1472年达·芬奇入画家行会,在15世纪70年代中期个人风格已趋成熟。1482--1499年他一直住在米兰,主要为米兰公爵服务,进行了广泛的艺术和科学活动。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去表现形体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他也同时研究自然科学,为了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他广泛地研究与绘画有关的光学、数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他的艺术实践和科学探索精神对后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他是人类智慧的象征,他的逝世是对全世界的一个伤害。其代表作还有壁画《最后的晚餐》《安吉里之战》和肖像画《蒙娜丽莎》。 达·芬奇是非婚生子,他的童年是在祖父的田庄里度过的。孩提时代的达·芬奇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兴趣广泛。他歌唱得很好,很早就学会弹七弦琴和吹奏长笛。他

十种建筑风格的特点

十种建筑风格的特点 (2011-09-25 10:56:14) 转载▼ 标签: 杂谈 NO.1 地中海建筑风格(Mediterranean Style) 闲适、浪漫却不乏宁静是地中海风格建筑所蕴含生活方式的精髓所在。 地中海风格建筑,原来是特指沿欧洲地中海北岸沿线的建筑,特别是西班牙、葡萄牙、法国、意大利、希腊这些国家南部沿海地区的住宅。这些地中海沿岸的建筑和当地乡村风格的建筑相结合,产生了诸如法国普罗旺斯、意大利托斯卡纳等地区的经典建筑风格。后来这种建筑风格融入欧洲其他地区的建筑特点后,逐渐演变成一种豪宅的符号。闲适、浪漫却不乏宁静的地中海风格建筑所蕴含的生活方式的精髓所在。 长长的廊道,延伸至尽头然后垂直拐弯;半圆形高大的拱门,或数个连接或垂直交接;墙面通过穿凿或半穿凿形成镂空的景致。这是地中海建筑中最常见的三个元素。 地中海风格的建筑舍弃浮华的石材,用红瓦白墙营造出与自然合一的朴实质感。建筑外墙的涂料经过工匠们一层层、一遍遍的粉刷,颜色就渐渐的沉淀下来;岁月愈久,颜色愈白,味道愈浓,体现了一种传统的手艺精神。 地中海风格从建筑的形态上看,经常出现很多不对称的设计,尤其是西班牙风格的建筑,采用了很多圆弧形结构,包括墙体、护栏、门窗框架,乃至屋顶上使用的筒瓦。外立面颜色温润而醇和、材料粗朴而富有质感、建筑中包含众多的回廊、构架和观景平台。 地中海风格在细节的处理上特别细腻精巧,在西班牙建筑中,经常广泛运用螺旋形结构配件,包括阳台、窗间柱子等多用螺旋形铸铁花饰。此外,在地中海建筑中往往采用建筑圆角,让外立面更富动感,并配合以落地大窗和防锈锻铁为装饰的小窗,外墙局部用文化石河特别的涂料;露台上采用弧形栏杆等;而装饰性用的烟囱,则带有传统的英国风味。所蕴含的生活方式的精髓所在。 长长的廊道,延伸至尽头然后垂直拐弯;半圆形高大的拱门,或数个连接或垂直交接;墙面通过穿凿或半穿凿形成镂空的景致。这是地中海建筑中最常见的三个元素。

传统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原则及其相应的建筑设计方法探析

传统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原则及其相应的建筑设计方法探析 刘萍 (滨州市规划局山东滨州256600) 摘要:本文基于平时对传统建筑改造中的一些平时的思考,针对如何保护传统建筑,延续历史景观的问题上总结出一些保护更新的原则以及一些相应的具体的建筑设计手法。 关键词:传统建筑保护更新设计方法 随着整个社会的经济文化水平和人们认识的提高,人们日益关注传统城市的改造和历史建筑的保护问题。近年来,成功的保护与更新的实例越来越多,但是,更多的历史建筑却是陷于一种无序和被动的状态。本文基于平时对传统建筑改造中的一些平时的思考,针对如何保护传统建筑,延续历史景观的问题上总结出一些保护更新的原则以及一些相应的具体的建筑设计手法。 一、保护更新的原则与相应的设计方法 1、立足保护建筑群的古典氛围 对于有价值的文物建筑,建筑物本身的保护只是其中的一方面,而重点还要立足于保护文物建筑的氛围。之前由于不注意环境的保护,将一些传统建筑置于高楼大厦之中,由于传统建筑的体量相对较小,而且建筑多数为单层。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建筑物本身保留下来,然而传统建筑给人的空间感却丧失殆尽。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做传统建筑的保护工作时要特别注意保护建筑跟周围环境的关系。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法自然是保留一定数量的传统建筑,将原有的自然的、传统的空间延续下来。此外使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群之间保留一定空间,以便借助某种介质实现一部分对传统建筑环境的保护。比如采用绿化的有效隔离使传统建筑的氛围与现代空间有一定有效的过渡。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对于周围环境的设计工作,涉及的利益和因素也是多方面的,问题很多,需要做的也很多,不过我们应该做到对历史建筑应有的尊敬。 实例:沈阳市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的保护改造工程,虽处于闹市之中,但是陈伯超教授在设计时就重点提出:要保留的不仅是作为中共省委机关的两栋平方和刘少奇曾经居住的房屋,重点是要保护当年中共满洲省委工作的环境和气氛。最后通过胡同、院落、场景再现等因素的应用最终较好的保留了原有建筑的环境和气氛,形成一处有历史文化氛围的城市空间。 2、保留修整的有价值的文物建筑的保护原则

意大利文艺复兴

意大利文艺复兴 意大利文艺复兴 13世纪末14世纪初,意大利在欧洲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先进地区有佛罗伦萨、热那亚、威尼斯等地。这3个城市成为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的文艺复兴发源地和最大中心。 意大利文艺复兴最早的两位代表人物是佛罗伦萨诗人但丁和画家乔托。但丁的不朽名作《神曲》以恢弘的篇章描写诗人在地狱、炼狱和天堂的幻游,虽然仍以基督教的宗教观念为依归,文艺复兴的新思想却是其精华与主流。但丁借神游三界的故事描写现实生活和各色人物,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和封建统治的黑暗残暴;他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反对封建教会宣扬的宗教宿命论,歌颂有远大抱负和坚毅刚强的英雄豪杰,从而表现了新的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但丁标志着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近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近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乔托的壁画虽然以宗教题材为主,却力求表现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和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一反中世纪宗教艺术的抽象与空洞,从而传述了新的时代精神。他的作品不仅内容有新意,技法上也有极大革新,所绘人物形象有很强的立体感,呈现出真实的空间效果,为文艺复兴的现实主义艺术树立了楷模,因而他被后人尊为第一个奠定了近代绘画传统的天才。14世纪后半期又出现了两名新文化的代表人物:F.彼特拉克和G.薄伽丘。彼特拉克诗文并茂,热心提倡古典学术的研究,他最优秀的作品是用意大利文写的抒情诗集《歌集》,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薄伽丘的名作《十日谈》以诙谐生动的语言讽刺教会贵族,赞扬市民群众,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 15世纪,人文主义在意大利蓬勃发展,出现了“言必称古典”的局面。许多学者、诗人搜求古籍成风。随着对古典文化的学习,人文主义思想也日益发展,深入人心。当时的先进人士以所谓“全面发展的人”作为理想,蔑视宗教禁欲主义和封建门第观念,力求成为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人。封建教会对文化的垄断钳制被打破了,文化领域百花竞放,为新兴的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开拓了道路。这一时期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有人文主义者L.布鲁尼和L.瓦拉,建筑家F.布鲁内莱斯基和数学家L.B.阿尔贝蒂,雕刻家多那太罗,画家托马索·迪乔瓦尼·迪西莫内·圭迪(即马萨乔)和S.波提切利。 16世纪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特别繁荣的时期,产生了3位伟大的艺术家:达·芬

浅析乡土建筑保护与更新

浅析乡土建筑保护与更新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的加快,为了我国城市发展 规划,同时也为了更好的保护乡土建筑及文化,促进和保证规划和保护工作的进行,需要从城市规划,整体效益,建筑保护,绿色经济等方面进行综合相关探讨,从而协调城市化以及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协调。 关键词:乡土;建筑;文化;保护;更新;绿色 一、乡土建筑保护的重点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乡土建筑的保护和改造更新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经济的落后通过不断的发展相对较为容易克服,而文化的落 后较为艰难,但同时,文化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东西,是国家生命力 的象征。随着绿色化的发展,古村落逐渐发展为旅游景点,为落后的经济提供了 渠道,逐渐发展为只求经济利益忽略文化的保护,对于文化的缺失,我们必须采 取保护措施,但是同时对于落后的乡土环境来说,去留的选择也极为复杂,对于 留必须去其糟粕,对于保护,又不能一概不能改变,反而妨碍经济的发展,我们 需要不断的总结认清这件事情,找到合适的对策,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采 取机制性的东西进行保护,如何把优良的民族代表性文化真正完整的保留传承下来,是从国家到建筑、文化各方面人员都需要重视的。乡土建筑保护是中国城乡 一体化建设中的重要议题之一。随着大规模城乡建设的加速,中国乡土建筑面临 严峻的威胁。所谓乡土建筑,广义上可以泛指为具有地方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 狭义上多指农村地区的传统历史建筑。 民族传统文化最基本的特征是文化多样性,最主要的价值是恒久的生命力与 创造力。今天,维护文化多样性应该成为一种共识。不同文明共生共存的文化发 展观应该取代优胜劣汰的文化发展观,应该充分尊重民族差异和民族特点。历史 文化村镇特色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积累,是认识我国文明史的实物见证。每个历史 文化村镇的特色都是特有的,是不可复制的。同时,历史文化村镇又是一个有机 的整体,乡土建筑遗产如果离开了历史文化村镇的特定环境,就会大大降低它们 的价值。同样.如果历史文化村镇失去了部分乡土建筑遗产,也会同样降低它的 价值。因此,乡土建筑遗产的存在是形成历史文化村镇的基础,历史文化村镇和 乡土建筑遗产的保护应该立足于整体保护。由于文化和全球社会经济的转型趋向 同一化,全世界的乡土建筑都非常脆弱。建筑除了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还应进 一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二、乡土建筑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1、政策法律上 实际上,近年来,中国政府根据《文物保护法》等法律,实施一批乡土建筑 保护的公共政策,保护了许多珍贵的乡土建筑遗产。例如国家文物局《关于加强 乡土建筑保护的通知》要求将更多的乡土建筑纳入文物保护范围。但是,总体而言,现行乡土建筑保护的法律和制度建设并不能完全适应乡土建筑的保护要求, 需要加强。首先,乡土建筑保护的法律制度建设已滞后于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 化的时代要求。保护和发展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优秀文化遗产,村庄治理要突出 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宅。另外 有在城镇化过程中,要切实保护好历史文化环境,把保护优秀的乡土建筑等文化 遗产作为城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把乡土建筑保护规划纳入城乡规划。尽管 国家层面对乡土建筑保护日益重视,但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保护好乡土建筑,迄

世界主要建筑流派风格

世界主要建筑流派风格简介 1、巴洛克风格 这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 2、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法国在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初的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专制王权极盛时期开始竭力崇尚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建造了很多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古典主义建筑造型严谨,普遍应用古典柱式内部装饰丰富多彩。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是规模巨大、造型雄伟的宫廷建筑和纪念性的广场建筑群。这一时期法国王室和权臣建造的离宫别馆和园林,为欧洲其他国家所仿效。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品有巴黎卢浮宫的东立面、凡尔赛宫和巴黎伤兵院新教堂等。凡尔赛宫不仅创立了宫殿的新形制而且在规划设计和造园艺术上都为当时欧洲各国所效法。 3、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顶重量轻,交线分明,减少了券脚的推力简化了施工。飞扶壁由侧厅外面的柱墩发券,平衡中厅

拱脚的侧推力。为了增加稳定性常在柱墩上砌尖塔。由于采用了尖券、尖拱和飞扶壁哥特式教堂的内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装饰细部如华盖、壁龛等也都用尖券作主题建筑风格与结构手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法国盛期的著名教堂还有兰斯主教堂和沙特尔主教堂它们与亚眠主教堂和博韦主教堂一起被称为法国四大哥特式教堂。 4、古典复兴建筑古典复兴建筑 古典复兴建筑古典复兴建筑是十八世纪60年代到十九世纪流行于欧美一些国家的采用严谨的古希腊,古罗马形式的建筑又称新古典主义建筑。采用古典复兴建筑风格的主要是国会、法院、银行、交易所、博物馆、剧院等公共建筑和一些纪念性建筑。这种建筑风格对一般的住宅、教堂、学校等影响不大。这种风格极力表现雄伟,强调纪念性。 5、古罗马建筑古罗马建筑 古罗马建筑古罗马建筑艺术成就很高,大型建筑物的风格雄浑凝重,构图和谐统一,形式多样。罗马人开拓了新的建筑艺术领域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新创了拱券覆盖下的内部空间有庄严的万神庙的单一空间,有层次多、变化大的皇家浴场的序列式组合空间,还有巴西利卡的单向纵深空间。有些建筑物内部空间艺术处理的重要性超过了外部体形。同时发展了古希腊柱式的构图,使之更有适应性。最有意义的是创造出柱式同拱券的组合,如券柱式和连续券,既作结构,又作装饰。帝国各地的凯旋门大多是券柱式构图。出现了由各种弧线组成的平面、采用拱券结构的集中式建筑物。公元2世纪上半叶建于罗马郊外的哈德良离宫就是成熟的实例 6、浪漫主义建筑浪漫主义建筑 浪漫主义建筑浪漫主义建筑是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下半叶欧美一些国家在文学艺术中的浪漫主义思潮影响下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浪漫主义在艺术上强调个性提倡自然主义主张用中世纪的艺术风格与学院派的古典主义艺术相抗衡。这种思潮在建筑上表现为追求超尘脱俗的趣味和异国情调。浪漫主义建筑主要限于教堂、大学、市政厅等中世纪就有的建筑类型。它在各个国家的发展不尽相同。大体说来在英国、德国流行较早较广而在

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修缮

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修缮- 基础理论 摘要:在城市建设高速增长的今天,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显然已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论文通过对美华村这一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修缮工程的实践,简要阐述了修缮技术与历史建筑再利用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修缮技术;更新与再利用 1历史价值 如果城市是一本书,那么书中的文字就是建筑。在上海这座蕴藏着无穷魅力的城市中,没有太浓重的城市别墅历史,而老别墅却又像被凝固的华美音符,作为历史的沉积点缀着城市。它们不仅凝结着近代中国的历史风云,而且承载着建筑本身的内涵与价值。上海的老建筑与其它类型的近代建筑一起,已成为“时代的缩影”和“历史的年签”。作为上海一个历史时期的文化象征,美华村具有了人文历史的传承和积淀。走在路上,伴随着两旁粗壮的梧桐树,幢幢别墅静静地深藏在高墙背后,恬静安详,绿树扶疏。从中你不仅能看到旧上海的缩影,而且能感受到独特的海派人文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每一幢老别墅的背后,都藏着一段老故事,都有不同凡响的时代背景,它们是老上海历史的一个个精彩片断。上世纪三十年代,飞虎队将军陈纳德因为喜欢优雅与安静,将美华村五号别墅的金钥匙和完整的爱一起交付在陈香梅的掌心,而每天伴随他们的是一幢幢雅致的别墅。在这里,老别墅的风格各异,既有西班牙风格的印象,又保留了英式别墅的特征,集中汇聚了世界各国的建筑精华,呈现出不同时期的建筑艺术风格,它们和谐相处,见证着海派文化的兼收与并蓄。然而随着岁月流逝,

物换星移,老别墅也物是人非,历史的尘埃使其日益破旧,清水墙面残旧斑驳,苔痕点点,只有弯弯的小河里,浮萍覆盖了整个水面,一天又一天蚕食着旧日的风采。人们不记得,或许是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在这个喧闹兴盛的城市里,还有着这般别致景色。因此,发掘老别墅的文化内涵成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 2工程实例 美华村基地位于虹桥开发区边缘,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基地北接虹桥路,南至规划中的古羊路,西侧临近宋园路,东为中山西路;地块占地71 000平方米,基地南北长约500米,东西长约150~240米如图2所示为基地的地貌现状。基地内现有二十幢各式花园别墅,其中在1937年至1947年间先后建成的有顾家花园、麦边花园、郭家花园等构成独立的别墅群。基地内部有很多成熟的树木和通向别墅的小路,在竹林和小溪的包围之下,花园成为了一处秘密的所在。本次项目的主要修缮对象是美华村1号和9号别墅。 3修缮原则与策略 对于美化村这一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建筑别墅群,其修缮应当站在解读老别墅的建筑风貌、历史文化特征的基础上,做好保护性修缮工作,恢复其原有风采。修缮要遵循《文物保护法》的“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通过技术措施,修缮已有的损伤;保护和修缮相结合,深化现状,保留老别墅建筑的原有风貌。 主要的修缮策略有:(1)尊重历史,坚持科学,力求全面地保护整幢别墅的原始风貌,重塑其历史风采。(2)尊重历史资料和确凿的文献,

意大利文艺复兴概述

意大利文艺复兴概述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发源于14世纪的意大利,如恩格斯所说: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今资本主义时代的开端是由意大利诗人但丁(1265-1321 年)为表征的,他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 意大利半岛濒临地中海,它是西欧与东方贸易的重要枢纽。早在12、13世纪,随着十字军东征,以手工业和毛纺业为主的意大利经济便迅速发展起来,一批独立的、经济繁荣的城市共和国出现,城市中新兴的市民阶级和商人也形成和壮大起来,新兴阶级对文化艺术有新的需求,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应当摆脱中世纪封建神权的禁锢,开始从古希腊罗马文化中吸收养料,新的艺术风尚和审美趣味在城市中出现了。 美术中的新倾向,首先表现在艺术家对待现实的态度方面。中世纪艺术家的任务是,先向前辈学习表现宗教人物的种种程式,然后用这些固定的程式去描绘各种宗教故事和形象。他们从来不关心现实生活,仅把希望寄托于来世。新时代的艺术家不再满足于继承前人的创作模式,他们开始对周围的现实生活发生兴趣,以一种新的、求实的眼光努力观察身边发生的一切.开始描绘有血有肉的人,并从古希腊罗马艺术中重新发现了能体现这种写实精神的因素。在研究自然的过程中,他们从古代艺术里吸取营养,探索造型艺术规律。经过15世纪早期文艺复兴艺术家的努力,透视法、明暗法、解剖学等科学法则逐步确立起来,至16世纪大师辈出的时代,这些理论和实践发展成为一整套科学的绘画体系.这套理论体系对以后欧洲写实艺术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意大利艺术家并不满足于对自然的观察和模仿,他们通过对古代艺术的研究和学习,力图创造出更加理想化的形象。通过早期文艺复兴艺术家的大量尝试和探索,再经盛期文艺复兴艺术大师的总结,终于创造出了一种典型的、理想化的人物形象。这种形象有和谐的姿态,匀称的比例,优美的面容,成为西方古典艺术的楷模。 在艺术内容方面也有了新的变化。艺术家们起初在宗教的合法外衣下给作品注入世俗的因素,以后逐步扩大到描绘希腊罗马神话和普通人的生活,开始在作品中歌颂人性,赞美自然,表现人文主义思想。 归结起来,艺术作品内容的世俗化.技法的科学化和审美的理想化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造型艺术的重要待征。意大利文艺复兴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可以归纳为:确立了科学的绘画体系,建立了古典艺术规范,产生了大批富有探索精神和艺术才华的艺术家,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建筑、雕刻、绘画作品和艺术理论著述。 依据意大利艺术的发生和发展进程,我们把它分为开端、早期、盛期和晚期四个阶段。开端指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从中世纪向新时代的转变和过渡,新的写实因素开始出现。早期文艺复兴最大批艺术家对新的艺术精神和因素的探索阶段。尽管这时的艺术还不成熟,尚未形成理想化的规范,却能体现出艺术的真挚和纯朴。盛期文艺复兴是意大利艺术最辉煌的时期,人才辈出,硕果累累,新的古典艺术规范建立,绘画技法发展。晚期文艺复兴是一个探索艺术新风格、突破盛期艺术规范的过渡时期。 一、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的开端(13、14世纪) 12、13世纪,十字军的远征疏通了地中海地区的贸易通道,意大利扼地理之要,操纵着西欧与东方的贸易往来。佛罗伦萨、锡耶纳、威尼斯等城市出现了大量集中与分散的工场手工业作坊,形成了人数众多的市民阶层,也开始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市民世俗文化,造型艺术在这时也出现了新的倾向,尽管与哥特式雕塑的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对古代罗马艺术的普遍关注是产生新的表现形式的重要因素。 在意大利中世纪艺术家中最早表现出对古典艺术的兴趣的是尼古拉·皮萨诺(约1220—1284)。他是活动在比萨的著名雕塑家,主要成就反映在为比萨大教堂设计的布道坛的雕刻上。皮萨诺在布道坛的浮雕上表现上《基督降生》、《博士来拜》、和《基督受难》等

文艺复兴论文-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杰出艺术家的主要贡献

文艺复兴论文-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杰出艺术家的主要贡献 摘要:通过早期文艺复兴艺术家的大量尝试和探索,再经盛期文艺复兴艺术大师的总结终于创造出了一种典型的、理想化的人物形象。这种形象有和谐的姿态,匀称的比例,优美的面容成为西方古典艺术的楷模。在艺术内容方面也有了新的变化。艺术家们起初在宗教的合法外衣下给作品注入世俗的因素,以后逐步扩大到描绘希腊罗马神话和普通人的生活,开始在作品中歌颂人性,赞美自然,表现人文主义思想。 关键词: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家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濒临地中海,它是西欧于东方贸易的重要枢纽。早在12、13世纪,以手工业和毛纺业为主的意大利经济便迅速发展起来,一批独立的、经济繁荣的城市出现,城市中新兴的市民阶级和商人也形成和壮大起来。新兴阶级对文化艺术有新的需求,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应当摆脱中世纪封建神权 的禁固,开始从古希腊罗马文化中吸取养料,新的艺术风尚和审美趣味在城市中出现了。 意大利艺术家并不满足于对自然的观察和模仿,他们通过对古代艺术的研 究和学习,力图创造出更加理想化的形象。通过早期文艺复兴艺术家的大量尝试和探索,再经盛期文艺复兴艺术大师的总结终于创造出了一种典型的、理想化的人物形象。这种形象有和谐的姿态,匀称的比例,优美的面容成为西方古典艺术的楷模。在艺术内容方面也有了新的变化。艺术家们起初在宗教的合法外衣下给作品注入世俗的因素,以后逐步扩大到描绘希腊罗马神话和普通人的生活,开始在作品中歌颂人性,赞美自然,表现人文主义思想。

在美术史上,通常从乔托开始写新的一章。他不仅是第一位在绘画中创造出写实风格、发现平面上塑造空间深度表现手法的画家,他还把优美的叙事同忠实的观察结合起来,使绘画不再是文字的简单图解,具有了独立的意义。从乔托生活的时代起,艺术家开始在自己的作品上留下姓名,美术史从此成为一部杰出艺术家的历史。 15世纪的意大利同古代希腊一样,形成许多独立的城市,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画派,艺术呈现出多样化的局面。在众多的地方画派中,以佛罗伦萨画派最为著名。 佛罗伦萨是这时期意大利最先进的城市,人文主义思想在这里得到顺利的发展。由银行家和各行会代表参加的市政委员会广泛地捍卫市民的利益。15世纪30年代,美迪奇家族实际上掌握了佛罗伦萨的政权,银行家柯西莫?美迪奇以权力和财富控制着佛罗伦萨城。他既是二位政治家,也是一位杰出的艺术鉴赏家。在他的资助和倡导下,佛罗伦萨的艺术得到了繁荣和发展。美迪奇家族的后继者罗伦佐?美迪奇也是一位艺术的支持者,他的宫廷成了当时佛罗伦萨的艺术中心。这样,15世纪的佛罗伦萨不仅在意大利的政治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在文化艺术发展中也处于领导地位。 15世纪初,佛罗伦萨出现了三位艺术大师,被誉为“小三杰”。他们是建筑家布鲁涅列斯奇,雕塑家多纳太罗和画家马萨乔,他们的出现标志着早期文艺复兴的开始。 马萨乔不但是壁画好手,他的木板画也很出色。1426年他作的“圣母登宝座图”(是为比萨城的一座教堂画的祭坛画)继承了乔托等大师的传统样式。高高的宝座上坐着圣母子,旁边有膜拜的天使。马萨乔画的天使不再跪着,而是在弹奏琴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 第一节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与原则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发展的一种独特的资源,把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城市规划中,在城市发展战略的层面通盘考虑,将有利于提高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综合效益,有利于城市整体健康而持续地发展。 一、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起源于文物建筑的保护。自19世纪末起,世界各国陆续开始通过立法保护文物建筑。法国1840年颁布了《历史性建筑法案》,1887年颁布了《纪念物保护法》,1913年颁布了《历史古迹法》,1930年颁布了《景观地保护法》;英国1882年颁布了《历史纪念物保护法》,1900年颁布了《纪念物保护法》修正案,1913年颁布了《古建筑加固和改善法》,1931年颁布了《古建筑加固和改善法》修正案,1953年颁布了《历史建筑与古纪念物法》;日本1897年制定了《古社寺保存法》.1919年制定了《古迹名胜天然纪念物保存法》,1929年制定了《国宝保护法》,1950年制定了《文化财保护法》;美国1906年制定了《古物保护法》等。 1964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威尼斯召开的第二届历史古迹建筑师及技师国际会议上,通过了著名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即通常所称的《威尼斯宪章》。《威尼斯宪章》的制定是国际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事件,这是关于保护文物建筑的第一个国际宪章。它确定了文物建筑的定义及保护、修复与发掘的宗旨与原则,其指导意义延续至今。 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制定了第一个获国际公认的城市规划纲领性文件——《雅典宪章》,其中有一节专门论述“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地区”,指出了保护的意义与基本原则。自20世纪60年代起,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开始从文物建筑扩大到历史地段。 1962年,法国颁布了保护历史地段的《马尔罗法令》,又称《历史街区保护法》。之后,很多国家也陆续制定自己国家历史地段保护法规,如丹麦、比利时、荷兰分别于1 962、1962、1965年在各国《城市规划法》中规定了保护区;日本1966年颁布《古都保存法》,并于]975年在《文物保护法》的修改中增加“传统建筑群保存地区”的内容;英国于1967年颁布的《城市文明法》中将有特别建筑和历史意义的地段划定为保护区;美国于1935年制定了《历史地段与历史建筑法》,于1966年制定了《国家历史保护法》等。 1976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19届会议提出《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简称《内罗毕建议》。《内罗毕建议》重点提出了历史地区在立法、行政、技术、经济和社会方面的保护措施,并将研究、教育和信息工作作为历史地区保护的重要工作之一。 1987年10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通过的《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宪章》(或称《华盛顿宪章》),是继《威尼斯宪章》之后又一个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国际性法规文件。这一文件总结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在保护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经验,明确了历史地段以及更大范围的历史城镇、城区的保护意义和保护原则。《华盛顿宪章》再次提到保护与现代生活的关系,并明确指出,城市的保护必须纳入城市发展政策与规划之中。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考古科学研究和文物保护。1930年6月,国民政府颁布了《古物保存法》,1931年7月又颁布了《古物保存法细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