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史(最新修订版)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史(最新修订版)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史(最新修订版)

哈工大校史概览

·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 1920 —— 1922 )

·哈尔滨中俄工业大学校( 1922 —— 1928 )

·东省特区工业大学校( 1928.2 —— 1928.10 )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 1928 —— 1936 )

·哈尔滨高等工业学校( 1936 —— 1938 )

·哈尔滨工业大学( 1938 —— 1959 )

· 1959 年分成:

哈尔滨工业大学( 1959-1970 )

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哈尔滨建筑大学)( 1959-2000 )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燕山大学)( 1959 ——

· 1970 年哈工大向内地搬迁

重庆工业大学( 1970 —— 1974 )

·哈尔滨工业大学( 1970 —— 1974 )

·补充哈工大:

哈尔滨电工学院( 1950 —— 1970 )

黑龙江工学院( 1958 —— 1970 )

· 1974 年重庆工业大学迁回哈尔滨

· 1974 年两校重新建制:

黑龙江工学院( 1974 —— 1979 )

哈尔滨电工学院( 1974 ——

·哈尔滨工业大学( 1974 —— 2000 )

· 2000 年两校合校:

哈尔滨建筑大学( 1959 —— 2000 )

哈尔滨工业大学( 1974 —— 2000 )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0 ——

历史上就是一所国际性大学

(1920-----1949)

哈尔滨工业大学始建于一九二零年,当时校名为“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创建,与帝俄在中国建设中东铁路(抗日战争胜利后,改称“中长铁路”)有直接关系,建校的宗旨是为中东铁路培养工程技术人才,学校按俄国的教育模式办学。直至一九三五年,日本用物资换取了中东铁路苏联一方的产权,学校的教学活动开始向日本教育模式过渡。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哈尔滨工业大学由中长铁路局领导,属中苏两国政府共同管理。解放前的30年,哈工大培养了许多在科技教育界享有声望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校友遍布世界各地。

创建阶段( 1920.5-1928.2 )

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即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前身)是1920年5月开始筹建的,10月17日举行开学典礼。当时设铁路建设和电气机械工程两个科。首届三个班共招收103名学生,实行学分制,学制四年,一律用俄语教学。

1922年4月2日,学校改名中俄工业大学校,学校由四年改为五年,原设两个科分别改为铁路建筑系和机电工程系。毕业生经考试委员会答辩合格,授予工程师称号。

中苏共管阶段( 1928.2-1935.3 )

1928年2月4日,学校隶属关系发生变化,改由中华民国东省特区领导,校名改为东省特区工业大学校,东省特区行政长官张寰湘将军担任校理事会主席,东北政府国民教育部总长刘哲任校长,为学校历史上第一位中国校长。1928年10月20日,将法政学院和商学院并入,学校正式定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由中苏共管,张学良将军任校理事会主席。

1931年春,开始招收研究生。

伪满洲国时期(1935.3-1945.8)

https://www.360docs.net/doc/e81636060.html,/UploadFile/2007/04-18/200741892527893.jpg 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东北,到1935年学校完全被日本人接管,改用日语授课,指定招收中、日籍学生。1936年1月1日,学校改名为国立哈尔滨高等工业学校。1937年1 月以后,学校完全转入按日本方式办学阶段。日本人铃木正雄任校长,直至1945年8月离任。 1938年1月1日起,学校改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从此,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校名就一直沿用至今。

中长铁路管理时期( 1945.9-1949.3 )

https://www.360docs.net/doc/e81636060.html,/UploadFile/2007/04-18/200741892545246.jpg 1945年”九· . 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哈工大由中苏两国政府共同管理,有中长铁路局领导。这时的办学宗旨是为中长铁路培养工程技术人员,学制5年,一律用俄语上课,到1950年新中国接管前,设有土木建筑、电气机械、工程经济、采矿、化工和东方经济等系及预科。这段时期哈工大不仅医治了战争创伤,而且有所发展,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为新中国接办、改造和发展哈工大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从1920年建校到解放前,哈工大一直按俄或日式办学,用俄语或日语授课,这使哈工大自建校起就具有鲜明的国际性特征。

从1920年起到俄文班最后一批学生1938年末毕业,按俄式办学的哈工大共培养毕业生1267 人,其中中国学生382人,苏联及波兰学生885人,这些毕业生分布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以及苏联、澳大利亚、波兰、美国、加拿大、新西兰和巴西等世界各地。他们普遍地接受了西方早年的学制教育,获得了当时欧洲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其毕业文凭得到苏联

的欧洲国家的承认。解放前的30年,哈工大培养了许多在科技教育界享有声望的学者,也有的成为社会活动家。

开创第一个黄金时代

(1949-1966)

新中国成立后,哈尔滨工业大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1950年6月,哈工大回到新中国怀抱并进入全面改造和扩建的新阶段。1951年,哈工大被国家确定为我国高等教育学习苏联的两所院校之一,成为学习苏联先进经验,为国内各高校培养优秀人才的基地,并以“工程师摇篮”而饮誉全国。

1958年,根据邓小平同志“哈工大要搞尖端”的指示和当时形势发展的需要,哈工大对专业设置进行了重大调整,创建了一批尖端专业,到1962年已基本完成由民到军地转变,形成门类齐全,学科互相配套的专业体系,成为为国防科技及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多科性大学。

工大新生

1949年,哈工大开始从全国招收研究生,是国内最早培养研究生的院校之一。

1950年6月7日,中共中央电告东北局:“中长铁路已决定将哈工大交给中国政府管理”。并指示哈工大“应着重招收国内各大学理工学院的讲师、助教和研究生。主要学俄文,两年毕业即分配到各大学任教”。这是哈工大回到新中国怀抱并进入全面改造和扩建阶段的重要标志。后来,学校决定6月7日为哈工大建校纪念日。

学苏样板

1951年,刘少奇同志在教育部党组《关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改进计划的报告》上批示,“办好这样一个大学,很有必要”,“改进计划”确定了哈工大的办学方针和任务是:“仿效苏联工业大学的办法,培养重工业部门的工程师和国内大学的理工科师资”。从此,哈工大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学习苏联的两所院校之一。1951年7月至1956年6月,我校先后举行了5次教学方法及科学技术报告会,并受高教部委托举行两次全国机电专业会议,每次都有数十所兄弟院校参加,哈工大成为全国高校学习苏联教育经验的窗口。

由民转军

1958年9月,当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邓小平同志来校视察,根据小平同志“哈工大要搞尖端”的指示和当时形势发展的需要,哈工大专业设置进行了重大调整,调出一些民用专业,到1962年已基本完成由民到军地转变,形成门类齐全,学科互相配套的专业体系,成为为国防科技及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多科性大学。

1960年.我校在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运动中与哈尔滨市107个工厂协作,完成460多个机械化自动化项目,体现了教育科技为国民经济服务的方针。哈尔滨市委书记任仲夷赞扬说:“厂校协作红旗飘,满城都说工大好”。

国家支持

为了办好哈工大,解放后,一批年富力强,富有经验的领导干部被派到哈工大担任领导工作;一批学术造诣高深的教授被招聘或被抽调到哈工大,成为办学中坚力量;67位苏联专家和3位捷克专家先后被聘请到哈工大,帮助学校建设国家急需的专业、培养教师和学生;一批先进的仪器设备从苏联运回,使哈工大的实验室和实习工厂一跃居于全国最前列……在国家的重点支持下,哈工大经过改造和扩建,获得了很大发展。

从此,哈工大在中央有关部委的领导下,一直受到国家的重点支持。

进入首批重点

1954年3月,高教部召开哈工大问题座谈会,会议形成《关于哈工大几项问题的决定》草案,高教部副部长杨秀峰同志说:“哈工大已基本改造成为采用苏联先进教学制度的新型大学,这一点应该肯定。哈工大是起了旗帜作用的,全国高校也承认。” 1954年10月高教部第一批确定6所高校为全国重点大学,哈工大成为京外唯一一所重点大学。

为适应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需要,学校专业设置逐年增加。1957年,已发展到7个系23个专业,基本上建设成为学习苏联教学制度的新型多科性工业大学。

形成优良传统

李昌校长在第三次党代会上指出:教师要过三关,即教学关、科研关、水平关,五十年代学校培养的“八百壮士”都经历了这样严格选择和砥砺磨练的过程。

在办学、治学、求学实践中,哈工大的优良传统“规格严格,功夫到家”逐步形成。初期是贯穿在日常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现已形成体现在教学、科研、思想政治工作、行政管理等方面工作中的哈工大精神。

1952年,哈工大学制改为5年,加强对学生的工程训练,使学生具备独立承担工程技术任务的能力,毕业生授予“工程师学位证书”,使哈工大在五十年代就以“工程师的摇篮”而饮誉全国。

第一个黄金时代

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在冯仲云、李昌、陈康白、高铁等同志的领导下,哈工大在改造扩建的基础上,进入了大建设、大发展、大提高阶段,为国家培养了上万名学子,人们把这一时期称为哈工大历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这一时期,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学生最多时达8000余人,教师队伍迅速增长,1957年已发展到800余人,平均只有27.5岁,他们承担了全部教学、科研任务,被誉为哈工大的“八百壮士”;科研工作有很大的发展与提高,各专业与一些工厂、研究所建立起固定的科技协作关系,为实现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以及科研为国民经济服务打下了可靠的基础。

十年动乱与南迁北返

(1966-1976)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哈工大正常教学科研秩序受到严重破坏。

1970年春,根据上级指示,哈工大少数人员与绝大部分物资南迁重庆,与哈军工二系合并成立重庆工业大学;留哈部分与黑龙江工学院、哈尔滨电工学院合并组成新的哈尔滨工业大学。1973年8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重庆工大北返,恢复原哈工大。几经折腾,学校遭到严重破坏。

再铸辉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哈工大很快恢复了元气,教学科研

的各项工作逐步步入正轨,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哈工大进入了历史上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1977年,恢复本科生招生;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1982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84年,再一次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的十五所院校之一。同年,成为全国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22所院校之一,标志着哈工大研究生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是哈工大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1992年,创办哈工大高新技术园区,探索出一条“一校办区,一区补校,校区结合,一校两制”新的办学模式。1996年成为首批进入“211工程”建设的院校之一。1999年5月,被全总授予“五一劳动奖状”。1999年11月又成为国家按照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目标重点建设的9所高校之一。

创建一流大学,关键在于造就一大批一流的大师和学者。哈工大历来十分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不拘一格地选拔和培养拔尖人才。哈工大第一代、第二代“八百壮士”为学校的发展和建设立下了丰功伟绩,其中许多人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和学者。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面临市场经济的严重冲击,哈工大领导坚持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首位,强化政策导向,狠抓措施落实,使新一代的“八百壮士”脱颖而出,已成为创建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排头兵。

开创未来

1999年11月14日是哈工大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国防科工委、教育部和黑龙江省政府在这一天共同签署了重点共建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协议,从此,我校的发展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程。

进入国家重点建设的九所大学行列,对我校及时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艰巨的任务和严峻的挑战。在新的世纪,我们将从科学建设入手,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并通过学校各项工作的深化改革,使学校的教育质量、学术水平和整体办学实力有显著提高,成为我国的高水平人才培养、高新技术研究及成果转化和国防科技研究的重要基地,继而用30年或更长一点的时间,把我校建成理工为主,理工管文结合,开放式研究性的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

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在新的世纪,我们将再创辉煌!

第13章习题解答哈工大习题册

想想来到工大为什么想想离开工大会什么第13 章均匀传输线习题解答13.1同轴电缆的参数为R0 7 /km ,L0 0.3mH/km,G0 0.5 10 6S/km , C00.2μF/km 。试计算当工作频率为800Hz时此电缆的特 性阻抗Z c 、传播常数、相速v p 和 波 长。 解:R0 j L03 7 j2 800 0.3 10 3 7.160612.157 /km G0 j C066 0.5 10 6 j2 800 0.2 10 66 1005.31 10 6 89.972 S/km 波阻抗Z c R0 j L084.396 38.91 G0 j C0 传播常数j (R 0 j L0)(G0 j C0)0.0533j0.066 (1/km) 22 波长95.2km ,相速v p f 95.2 800 76163.5 km /s 0.066 p 13.2设沿某电缆分布着电压和电流行波 u 14.1e 0.044x cos(5000t 0.046x / 6) (单位:V, km, s) i 0.141e 0.044 x cos(5000t 0.046 x / 3) (单位:A, km, s) 试求波阻抗、传播常数、波速、波长。 解:传输线上电压和电流行波可表示如下: u U m e x cos( t x u) i I m e x cos( t x i) 波阻抗等于任一点处行波电压相量与同方向行波电流相量之比。根据给定的电压和电 流行波可得出: 波阻抗 Z U m u c 14.1 / 6 100 30 c I mi 0.141 /3 传播常数j 0.044j0.046(1/ km)波速v 5000108695.65 km/ s 0.046 波长v 108695.65136.59km 5000 / 2

参观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史馆有感

参观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史馆有感 满怀着憧憬与激情,我们xxxxxxx班级,12月20日上午参观了哈工大校史馆,参观之前我们在门口沧桑的台阶,照下了最美的景观,哈工大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踏进门的一瞬间,我感受到了一座高等学府最智慧结晶的伟大。接受哈工大历史传统教育,接受精神洗礼。同学们在校史馆老师引导下井然有序进入校史馆,同学们簇拥在讲解老师的周围,聚精会神地聆听着哈工大的发展历程,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与前辈学长们共同书写着哈工大近百年的沧桑与辉煌。遇到展板上的精彩内容,或者珍贵的实物档案资料,好多同学还拿出手机拍照,希望参观结束后能够随时翻阅,有同学说要把拍摄的资料发给家长,与家里人共同了解哈工大的历史,品味哈工大的文化。各个展厅按时间顺序排布,共6个展馆两层楼,分工大历史展区,优秀校友展区,一线科技成果展区等。同学们从第一个展厅开始参观,学校从建立经过发展一直到达今天取得辉煌成就所经历的诸多波折历历在目:历代校长不变的严谨务实的精神、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对工大发展方向的指导、哈工大师生当年参加抗日活动的史料、从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一步步发展到今天哈工大的历史进程表、荟萃着两院院士和共和国将军的巨幅展板,哈工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的提出、学校最新的科研成果展板上详细的资料,展台上精确的比例模型,还有展柜中保存完好的见证工大历史的物品,甚至是那些伟大的前辈用过的物品,一只眼眼镜,一封信,一张张的荣誉证书,一段段文字,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实物,都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都表示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和激励,并以作为一个工大人而自豪。通过学习校史,同学们增进了对哈工大历史与传统的了解,让新同学们感受到哈工大的历史和精神,珍惜在哈工大学习的时光,更加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用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精神鞭策自己,发扬爱国奉献的精神,为国家、民族作出哈工大人应有的贡献。校史馆将哈工大在风雨里成长的历程一一呈现,每一个成就、每一次获

科学技术发展史心得体会(哈工大)

《科学技术发展史》课程心得 在开课之前,我以为《科学技术发展史》这门课的大概只会讲一些历史上的发明创造之类的内容。当时对科学技术并没有明确的概念,更没有把它和哲学联系起来。一直觉得科学技术是工科生学习研究的东西,而哲学一类是文科类的。而当我上了《科学技术发展史》第一节课时,老师却是从古希腊哲学开始讲起。当时就更加迷惑,这门课到底是要讲什么,而科学技术和哲学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通过上课以及课后上网阅读更多的资料,我渐渐了解了古希腊哲学与科学的联系以及对科学的影响等等。 在课堂上,老师向我们灌输了一个观念,总结起来,哲学就是爱智慧。哲学所研究的内容,其中一方面是人与自身所存在的世界之间的关系。人类都有好奇心,尤其是对周围事物缺少了解的时候,古希腊人为了能更好的生存,也必然会对周遭的事物产生疑问。对于这些疑问,当时的古希腊人并没有进行逻辑推理,但也会开始思考这些问题的答案。那时候人类的知识有限,当哲学渐渐产生,也是众说纷纭的状态,并不能像现在这样各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体系并且分门别类十分有条理。当时的古希腊哲学出现了一些学派,像我们课堂上讲过的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是各个学派的创始人。毕达哥拉斯认为无论是物质世界还是精神世界,一切都离不开数。他把数学看得十分重要,甚至想要用数来解释一切。我也是第一次知道原来勾股定理是毕达哥拉斯发现的,毕达哥拉斯所做的一切对之后的数学发展应该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柏拉图也对数学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他认为数学是独立于现实世界的一个独立的存在,是永恒的不依赖于其他的。不只是数学,柏拉图认为我们所能够理解和认知的东西都是固定不变的,我们不能真正认识那些在变换的事物。而亚里士多德研究的方面非常广泛,对于他的研究方面这里就不予赘述。说了这么多古希腊哲学方面的话题,我认为古希腊哲学起源于古希腊人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和疑问,而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这样就发现了哲学和科学技术的一点关联。总之,古希腊哲学家们对自然的探究,为近代科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了解到以上这些内容,我认为是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思考解决问题的态度推动了哲学和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如果只是拘泥于书本的知识,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那最多只是能将课本的涉及的东西读懂,而不能做到融会贯通,没有

哈工大2015年概率统计试题及答案

2015年哈工大概率统计试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5小题,满分15分) 1.设()()0.7P A P B +=,且,A B 只发生一个的概率为0.5,则,A B 都发生的概率为 ________________ . 2.设随机变量X 的概率密度为???<≥=0 ,00e )(-x x x f x X ,,则随机变量X Y e =的概率密度为 ()Y f y = ______________ _ _ . 3.设随机变量, X Y 的相关系数为0.5,220,2EX EY EX EY ====,则 2()E X Y +=. 4.生产一个零件所需时间2(,)X N μσ ,观察25个零件的生产时间得 5.5x =秒,样本 标准差 1.73s =秒,则μ的置信度为0.95的置信区间为________________ __. 5.设随机变量, X Y 相互独立,且均服从区间[]0,3上的均匀分布,则 {max(,)1}P X Y ≤=______ . 注:可选用的部分数值:0.050.0250.025(24) 1.7109, (24) 2.0639, (25) 2.0595,t t t === .95.0645.1975.096.1=Φ=Φ)(,)(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小题,满分15分) 1.设()01,P B <<(|)(|)1P A B P A B +=,则 (A ),A B 互不相容.(B ),A B 互为对立事件. (C ),A B 相互独立.(D ),A B 不独立.【】 2.下列函数可作为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的是 (A )()2 1,1F x x x =-∞<<+∞+.(B ), 0() 1 0, 0 x x F x x x ?≥? =+??

哈工大八百壮士

哈工大八百壮士

什么是“八百壮士”? 在哈工大,人们习惯上用“八百壮士”这样的称呼来形容过去和现在对这所大学做出贡献的教师们。马祖光就是哈工大第一代“八百壮士”的代表。提起“壮士”人们往往会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诗句,记起“壮士”所共有的义无反顾、舍生忘死的情怀。 今天,在国内高等教育界,很多人都知道哈工大有一支以八百壮士著称的师资队伍,然而却鲜有人知道“八百壮士”产生的历史背景和这一称呼的由来。 “八百壮士”是如何产生的? “八百壮士”产生于哈工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哈工大历任校领导都十分重视人才、珍惜人才。成立于1920年的哈工大,知道1949年仍然是中长铁路隶属下的一所小型技术高校,绝大部分是俄罗斯学生,教师几乎全部是俄国人,1949年5月,松江省主席冯仲云兼任哈工大校长,揭开了哈工大校史的新一页。为了扭转哈工大缺少高水平中国籍教师的现象,当年7月,冯仲云就赴当时刚解放的上海聘请教师,从此开始了这支队伍的建设。冯仲云校长经常请内地来的教师到他家中吃便饭;陈康白校长专注于引进人才,时任副校长的高铁为单身教师找对象,主持集体婚礼;爱才如命的李昌校长更是唯才是举,主张“打着灯笼找人才” 到1957年,哈工大的教师队伍已经发展到800多名,平均年龄只有27.5岁,他们承担了全校的教学任务,其中与部分人开始科学研究,挑起了学校教学、科研的大梁。这批年轻的师资队伍,成为哈工大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依靠力量,处于对这只队伍的自豪,时任哈工大校长的李昌盛赞这只队伍为“八百壮士”。 光明日报发表的一篇文章《三代“八百壮士”与哈工大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是这样描述“八百壮士的”: 三代“八百壮士”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用自己的心血,奠定了哈工大国内一流大学的地位。 1956年,按照国家领导人的指示,由各省派来学习的优秀青年教师及首届研究生、本科生经出国培训回来任教的人员,构成了哈工大第一代师资主体,总数约为800人,这些人年轻有为,风华正茂,所以有“八百壮士”之称。在他们手中,一个基本适应当时国民经济建设需要,以机、电、仪、动力、土建、工程经济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教学体系建立起来了。 1958年,按照邓小平同志的指示,哈工大走上民转军新阶段。学校抽调一批教师来开辟新领域;精选在校优秀本科生到国内兄弟院校代培,成规模的有两批近800人,逐渐形成了哈工大第二代“八百壮士”。哈工大后来居上,跃上

哈工大试题库及答案---典型件结合和传动的精度设计习题

第三章典型件结合和传动的精度设计 目的: 1、了解圆柱结合的公差与配合及其配合精度的选用。 2、了解滚动轴承公差与配合的特点,为选用滚动轴承精度等级,轴承与轴及轴承与外壳孔的配合打下基础; 3、了解单键和花键的公差与配合标准及其应用; 4、了解圆锥结合公差与配合特点,为选择、计算其公差打下基础; 5、了解螺纹互换性的特点及公差标准的应用。 6、了解圆柱齿轮公差标准及其应用。 重点: 圆柱结合的公差与配合及其配合的选用;滚动轴承公差与配合特点;单键的公差带图;花键的公差与配合;直径、锥角公差对基面距的影响;螺纹公差与配合的特点;齿轮传动精度的各项评定指标的目的与作用;齿轮传动的精度设计。 难点: 圆柱结合的公差与配合的特点及其配合的选用;滚动轴承的负荷分析及其与配合选择的关系;圆锥各几何参数公差带;螺纹作用中径的概念;齿轮精度等级及公差项目的选用。 习题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l.单件小批生产的配合零件,可以实行”配作”,虽没有互换性,但仍是允许的。() mm的孔,可以判断该孔为基孔制的基准孔。()2.图样标注φ30 +0.033 3.过渡配合可能具有间隙,也可能具有过盈,因此,过渡配合可能是间隙配合,也可能是过盈配合。() 4.配合公差的数值愈小,则相互配合的孔、轴的公差等级愈高。() 5.孔、轴配合为φ40H9/n9,可以判断是过渡配合。() 6.配合H7/g6比H7/s6要紧。() 7.孔、轴公差带的相对位置反映加工的难易程度。() 8.最小间隙为零的配合与最小过盈等于零的配合,二者实质相同。() 9.基轴制过渡配合的孔,其下偏差必小于零。() 10.从制造角度讲,基孔制的特点就是先加工孔,基轴制的特点就是先加工轴。()11.工作时孔温高于轴温,设计时配合的过盈量应加大。() 12.基本偏差a~h与基准孔构成间隙配合,其中h配合最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试卷八剖析

(答案全部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近代中国社会性质是() A. 前期是封建社会后期是半殖民地 B. 殖民地社会 C.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资本主义社会 2.清政府彻底沦为帝国主义附庸成为其利益代理工具的标志是() A.洋务运动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设立 3.洋务运动的目的是() A.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B.增强本国的实力 C.购买和制造洋枪、洋炮镇压农民起义 D.发展资本主义 4.新文化运动期间,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 A.李大钊 B.陈独秀 C.鲁迅 D.毛泽东 5.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的著名科学论断是 ( ) A.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B.没有文化的军队是一支愚蠢的军队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6.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会议是()A.八七会议 B.中共七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7.中国共产党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总方针的会议是() A. 洛川会议 B. 瓦窑堡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8.大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A.都有共同的政治纲领 B.均采取党内合作方式 C.皆有各阶层广泛参加 D.全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9.1956年党的“八大”指出今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B.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C.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D.生产力与上层建筑还不适应之间的矛盾 10.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 ( ) A.中共十一大宣告“文化大革命”结束 B.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C.科学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二、辨析题(对命题做判断,并说明理由,共2题,每题5分,共10分)1.资本主义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2.新文化运动具有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性质。

哈工大期末考试试题

哈工大2002年春季学期 材料力学期末考试试题(B 卷) 一、单选或多选题(每小题3分,共8小题24分) 1. 某点为平面应力状态(如图所示),该点的主应力分别为 A 501=σMPa 、02=σ、03=σ; B 501=σMPa 、502=σMPa 、03=σ; C 01=σ、502=σMPa 、03=σ; D 01=σ、02=σ、503=σ MPa 。 正确答案是 2. 关于弹性体受力后某一方向的应力与应变关系有如下论述: 正确的是 。 A 有应力一定有应变,有应变不一定有应力; B 有应力不一定有应变,有应变不一定有应力;

C 有应力不一定有应变,有应变一定有应力; D 有应力一定有应变,有应变一定有应力。 3.下面有关体积应变的几个论述,正确的是 。 A 与平均应力成正比; B 与平均应力成反比; C 与三个相垂直面上的正应力之和有关; D 与平均应力无关。 4.下面有关应变能的几个论述,正确的是 。 A 与载荷的加载次序有关,与载荷的最终值无关; B 与载荷的加载次序无关,与载荷的最终值无关; C 与载荷的加载次序有关,与载荷的最终值有关; D 与载荷的加载次序无关,与载荷的最终值有关。 5.关于斜弯曲变形的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 中性层与挠曲线所在的面正交; B 中性轴过横截面的形心; C 挠曲线在载荷作用面内; D 挠曲线不在载荷作用面内。 6.应用莫尔积分dx EI x M x M l ? = ?) ()(解题时, A 单位力(广义)只能加在载荷作用点处; B 单位力(广义)只能加在欲求位移的点处; C 只能加单位集中力; D 只能加单位集中力偶。 正确的是 。 7.压杆的稳定性, A 与压杆所承受的轴向压力大小有关; B 与压杆的临界力大小有关; C 与压杆所承受的轴向压力大小无关; D 与压杆的临界力大小无关。 正确答案是 8. 自由落体冲击时的动荷系数, A 与被冲击物的刚度有关; B 与自由落体下落的高度有关; C 与被冲击物的刚度无关; D 与冲击刚发生时,自由落体下落的速度有关。 正确答案是

哈工大威海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2009 / 2010 学年 秋季学期 中国近代史纲要 试题卷(A )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请将所选答案代码 涂写在答题卡上,只写在答卷上不予计分。 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2.1839年组织编写成《四洲志》,向中国人介绍西方情况的是( ) A.林则徐 B.魏源 C.马建忠 D.郑观应 3.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 ) A.永安建制 B.北伐失利 C.天京事变 D.洪秀全病逝 4.“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这首诗表达了爱国者满腔悲愤的心情。这首诗写作的时间最有可能的是( )。 A.19世纪40年代 B.19世纪50年代 C.20世纪初 D.20世纪30年代 5.“用大刀、肉体和联军相搏,虽然被联军打死了几万人,伤亡枕籍,还是前仆后继,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思想,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这句话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C 黄花岗起义 D 义和团运动 6.“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毛泽东这个观点指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在于( )。 A 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的革命纲领 B 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C 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D 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7.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 A.《中华民国宪法》 B.《钦定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8.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会议是( )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洛川会议 D.晋绥干部会议 姓名: 班级: 号:

哈工大试题库及答案---机械精度检测技术习题

第六章机械精度检测技术 内容概要:在介绍基本检测原则和常用检测仪器的基础上,论述了各典型参数和零件的测量方法,以及新技术在检测中的应用。 教学要求:学会根据不同精度要求合理选择测量器具和测量方法,能运用最基本的检测原则和方法对各典型参数和零件进行测量,并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对精度检测技术能力得到一定的训练。 学习重点:检测的基本原则、孔轴的检测方法、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形状和位置误差的检测原则与方法。 学习难点: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形大形状和位置误差的检测原则与方法。 习题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光滑极限量规是依据包容原则综合检验光滑工件的尺寸与形状的无刻度的检具。() 2、光滑量规通规的基本尺寸等于工件的最大极限尺寸。() 3、止规用来控制工件的实际尺寸不超越最大实体尺寸。() 4、检验孔的尺寸是否合格的量规是通规,检验轴的尺寸是否合格的量规是止规。() 5、塞规是检验孔用的极限量规,它的通规是根据孔的最小极限尺寸设计的。() 6、环规是检验轴用的极限量规,它的通规是根据轴的最小极限尺寸设计的。() 7、塞规中的止规是按轴的最大极限尺寸设计的,作用是防止轴的实际尺寸大于轴的最大极限尺寸。() 8、用以检验工作量规的量规是校对量规。() 9、塞规的工作面应是全形的,卡规应是点状的。() 10、通规和止规公差由制造公差和磨损公差两部分组成。() 11、给出量规的磨损公差是为了增加量规的制造公差,使量规容易加工。() 12、规定位置要素Z 是为了保证塞规有一定使用寿命。() 13、国家标准规定,工作量规采用内缩极限。() 14、安全裕度由测量器具的不确定度所决定。() 15、验收极限即最大极限尺寸和最小极限尺寸分别减速去一个安全裕度A。() 二、选择题(将下面题目中所有正确的论述选择出来) 1、按极限尺寸判断原则,某轴mm 0800240032。。? ?φ实测直线度误差为0.05mm 时,其实际尺寸 合格的有_____________。 A 、31.920mm 。 B 、31.760mm 。

哈工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试卷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09年考试试卷: 一、问答题:(13分) 1.1840年以后,随着近代中国从封建社会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阶级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动,中国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请指出近代中国社会呈现的各种矛盾?(4分) 2. 请指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2分) 3.请列举出抗战胜利后中国存在的三种政治力量和三种建国方案。(4分) 4.请列举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学生爱国运动。(至少举出三个)(3分) 二、论述题:(15分)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你最感兴趣的人物是谁?请说出名字并系统论述理由。 三、材料题:(12分) 下面是一组关于抗日战争的历史资料: 材料一: 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战场年平均牵制日本陆军的74%以上,最高年份达90%。日军在海外作战中损失的287万人中,有150万人伤亡在中国战场。 材料二: 苏联元帅朱可夫说:“甚至我们最艰苦的战争年代里,日本也没有进攻苏联,却把中国淹没在血泊中,稍微尊重客观事实的人都不能不考虑到这一明显而无可争辩的事实。” 材料三: 美国总统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难道不会这样吗?” 材料四:

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按1937年的币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 请回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论文题(20分) 1840年后,中华文明面临新旧嬗变。为了救亡图存,中国人吸收西方成果,先后提出各种主张及文化变革与融合范式,如:(1)“师夷长技以制夷”;(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3)托古改制;(4)“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5)打倒孔家店或全盘西化;(6)“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请以这些主张及文化变革与融合范式为关键点,写一篇小论文,阐明中国近现代史上先进的中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历程,并做出相应的评价。 要求: 1. 题目自拟; 2.观点鲜明,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3.论文字数800字左右。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答案要点 一、问答题:(13分) 1.1840年以后,随着近代中国从封建社会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阶级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动,中国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请指出近代中国社会呈现的各种矛盾?(4分) 中华民族与资本帝国主义的矛盾 农民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资产阶级与地主的矛盾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封建阶级内部各集团派系的矛盾 各帝国主义在中国争夺的矛盾 2. 请指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2分)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3.请列举出抗战胜利后中国存在的三种政治力量和三种建国方案。(4分)

哈工大试题库及答案5---几何精度测量习题

第五章精度检测基本概念 内容概要:主要论述几何量精度检测的基本理论,包括测量的基本概念、计量单位、测量器具、测量方法、测量误差和测量数据处理等。 教学要求:在掌握机械精度设计的基础上,对其检测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有一个最基本的了解,并能运用误差理论方面的知识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后,正确地表达测量结果。 学习重点:测量误差和测量数据的处理。 学习难点:测量误差的分析。 习题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直接测量必为绝对测量。( ) 2、为减少测量误差,一般不采用间接测量。( ) 3、为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应尽量选用高等级量块作为基准进行测量。( ) 4、使用的量块数越多,组合出的尺寸越准确。( ) 5、0~25mm千分尺的示值范围和测量范围是一样的。( ) 6、用多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表示测量结果,可以减少示值误差数值。( ) 7、某仪器单项测量的标准偏差为σ=,若以9次重复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其测量误差不应超过。( ) 8、测量过程中产生随机误差的原因可以一一找出,而系统误差是测量过程中所不能避免的。( ) 9、选择较大的测量力,有利于提高测量的精确度和灵敏度。( ) 10、对一被测值进行大量重复测量时其产生的随机误差完全服从正态分布规律。( ) 二、选择题(将下面题目中所有正确的论述选择出来) 1、下列测量中属于间接测量的有_____________ A、用千分尺测外径。 B、用光学比较仪测外径。 C、用内径百分表测内径。 D、用游标卡尺测量两孔中心距。 E、用高度尺及内径百分表测量孔的中心高度。 2、下列测量中属于相对测量的有__________ A、用千分尺测外径。 B、用光学比较仪测外径。 C、用内径百分表测内径。 D、用内径千分尺测量内径。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20周年校庆总体策划方案演示教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20周年校庆总体策划方案 (2005年2月28日初稿) 一、基本理念: ●通过开展庆祝我校建校20周年的系列活动,回顾我校20年来的发展历程,总结历史经验,凝练哈工大(威海)精神,谋划我校面向未来的建设发展大计,进一步激发全校师生、广大校友的倾心爱校、励志报国之情,动员和团结全校师生、广大校友关心学校建设发展,继续秉承哈工大优良治学传统,以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齐心协力、与时俱进地加快学校的发展步伐,为早日实现我校第四次党代会确定的学校发展目标和争取哈工大(威海)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通过开展庆祝我校建校20周年的系列活动,大力宣传哈工大(威海)老少几代人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特别是新世纪四五年来的励精图治、超常进取的历史,宣传哈工大(威海)现已初步形成学者云集、内涵深厚、环境优美、格调高雅的重点大学的现状,宣传“大哈工大”概念,籍以增强哈工大(威海)的社会影响力、提高哈工大(威海)的学术声望,为学校今后更高质量的招生、学术交流和往来、争取国家和社会对我校建设发展的支持、筹措学校建设发展资金等搭建平台和拓展空间,营造学校今后建设发展的更为有利的社会环境。 二、基本原则: ●庄重典雅、喜庆热烈、不失大家风范;

●简约清新、节俭朴实、注重实际效果。 三、主要目的 ●交流(学术交流,教学交流,校友交流,学生活动交流,校际交流) ●宣传(宣传学校,宣传“大哈工大”概念,宣传校地合作、高校异地办学经验) ●展示(学校建设成就,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的成果,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培养成果,校友成就) ●教育(形势教育,光荣传统教育,历史使命教育,学校培养目标教育,优良校风学风教育) 四、组织机构

哈工大历史

哈工大 哈尔滨工业大学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是 由工信部、教育部、黑龙江省共建的国家重点大 学,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 建设的若干所大学之一。 1920年,中东铁路管理局为培养工程技术人员创 办了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即哈尔滨工业大学 的前身,学校成为中国近代培养工业技术人才的 摇篮。新中国成立后,学校成为全国学习前苏联 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两所大学之一,此后哈尔滨 工业大学一直得到国家的重点建设。2000年,同 根同源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建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哈尔滨工业大学。经过91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实力雄厚,居于国内一流水平,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多学科、开放式、研究型的国家重点大学。 学校坐落在中国北方冰城哈尔滨市,同时在威海市和深圳市分别设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形成了“一校三区”的办学格局。 哈尔滨工业大学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以朴实严谨的学风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以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创造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学校以适应国家需要、服务国家建设为己任,形成了以航天特色为主,拓宽通用性为准则,充分发挥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形成了由重点学科、新兴学科和支撑学科构成的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9个门类。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爱惜人才、不拘一格培养和使用青年人才的历史传统,汇聚、培养了以两院院士为带头人、长江学者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中青年骨干为代表的锐意进取、业务精良、作风过硬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为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学校实施了“首席国际学术顾问计划”,聘请国际著名学者和 管理专家,以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和发展经验为 学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基础科研和管理服务 等各方面的发展建设提供指导。同时,哈工大还 广纳海内外贤才,聘请境外兼职博导、合约外国 专家和海外留学人员来校工作,他们中80%的海 外留学人员是在美、俄、英、法、德、日等国家 的著名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和很高的学术水平。 学校综合办学条件优良,基本设施齐备,科学 园、实验中心、体育馆(场)、活动中心、游泳馆等各类设施齐全,为全校师生员工的学习、生活、开展中外学术和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条件。 多年来,哈尔滨工业大学始终保持航天特色,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际学术前沿”,为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坚持自主创新,不断主动承接国家高、精、尖大型科技项目,科研实力始终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在举世瞩目的“神舟”号系列飞船研制过程中,哈工大攻克了KM6、返回舱焊接变形矫形技术、三轴仿真实验转台、航天员训练用“模拟失重训练水槽”、航天员出舱用反光镜体等多项技术难关。2004年,学校发射了我国第一颗由高校牵头自主研制的小卫星“试验卫星一号”,多项技

第2章习题解答哈工大习题册

想想来到工大为什么 想想离开工大会什么 第 2 章线性直流电 路 2.1. 求图示电路的a b 端口的等效电阻。 图题 2.1 解:根据电桥平衡有R eq(20 60) ||(20 60) 40 2.2.图中各电阻均为6,求电路的 a b 端口的等效电阻。 图 解:根据电桥平衡,去掉电桥电阻有 R eq [(6 6) ||(6 2.3 求图示电路的电压U1及电流I2。 I2 题 2.2 6) 6]||6 4 1k 20mA (a)图题 2.2 解:电路等效如图(b)所示。 图中等效电阻R(1 3)k//5k(13) 5k 135 由分流公式得:I220mA R2mA R 20k 电压U20k I2 40V 20k 3k 再对图(a)使用分压公式得: U1 20k 9 5k U1= 3 U =30V 1 1+3 (b) I2 20mA 20k

规格严格 功夫到家 2.4 图示电路中要求 U 2/U 1 0.05 ,等效电阻 R eq 40k 。求 R 1和R 2的值 解:设 R 2与 5k 的并联等效电阻为 再将 R 3 代入(1)式得 2.5 求图示电路的电流 I 解:由并联电路分流公式,得 8 I 1 20mA 8mA 1 (12 8) 由已知条件得如下联立方程: 由方程 (2)、(3)解得 R 2 5k R 3 (1) U 2 R 3 0.05 (2) U 1 R 1 R 3 R eq R 1 R 3 40k (3) R 1 38k R 3 2k + U R1 U 图 题 2.3 3 R 2 5k 图 题 2.5

想想来到工大为什么 想想离开工大会什么 由节点①的KCL 得I I1 I2 8mA 12mA 2.6 求图示电路的电压U。 解:首先将电路化简成图(b)。图中 由并联电路分流公式得 2.7 求图示电路的等效电阻R x I2 20mA 6 2 (4 6) 12mA 3R2 r r 3'2' R x R x 1' (a) 1R 10 2 R x 10 2' (b) 图题2.6 7.5 7.5 4mA R1 (140 100) 240 R2 270 (200 (200 160) 120 160) 120 360 I1 10A R2 R 1 R 2 6A 及I 2 10 I1 4A 再由图(a)得I3 120 I2 360 120 1A 由KVL 得,U U3 U1 200I 3 100I1 400V

哈工大八百壮士

什么是“八百壮士” 在哈工大,人们习惯上用“八百壮士”这样的称呼来形容过去和现在对这所大学做出贡献的教师们。马祖光就是哈工大第一代“八百壮士”的代表。提起“壮士”人们往往会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诗句,记起“壮士”所共有的义无反顾、舍生忘死的情怀。 今天,在国内高等教育界,很多人都知道哈工大有一支以八百壮士著称的师资队伍,然而却鲜有人知道“八百壮士”产生的历史背景和这一称呼的由来。 “八百壮士”是如何产生的 “八百壮士”产生于哈工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哈工大历任校领导都十分重视人才、珍惜人才。成立于1920年的哈工大,知道1949年仍然是中长铁路隶属下的一所小型技术高校,绝大部分是俄罗斯学生,教师几乎全部是俄国人,1949年5月,松江省主席冯仲云兼任哈工大校长,揭开了哈工大校史的新一页。为了扭转哈工大缺少高水平中国籍教师的现象,当年7月,冯仲云就赴当时刚解放的上海聘请教师,从此开始了这支队伍的建设。冯仲云校长经常请内地来的教师到他家中吃便饭;陈康白校长专注于引进人才,时任副校长的高铁为单身教师找对象,主持集体婚礼;爱才如命的李昌校长更是唯才是举,主张“打着灯笼找人才” 到1957年,哈工大的教师队伍已经发展到800多名,平均年龄只有岁,他们承担了全校的教学任务,其中与部分人开始科学研究,挑起了学校教学、科研的大梁。这批年轻的师资队伍,成为哈工大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依靠力量,处于对这只队伍的自豪,时任哈工大校长的李昌盛赞这只队伍为“八百壮士”。 光明日报发表的一篇文章《三代“八百壮士”与哈工大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是这样描述“八百壮士的”: 三代“八百壮士”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用自己的心血,奠定了哈工大国内一流大学的地位。 1956年,按照国家领导人的指示,由各省派来学习的优秀青年教师及首届研究生、本科生经出国培训回来任教的人员,构成了哈工大第一代师资主体,总数约为800人,这些人年轻有为,风华正茂,所以有“八百壮士”之称。在他们手中,一个基本适应当时国民经济建设需要,以机、电、仪、动力、土建、工程经济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教学体系建立起来了。 1958年,按照邓小平同志的指示,哈工大走上民转军新阶段。学校抽调一批教师来开辟新领域;精选在校优秀本科生到国内兄弟院校代培,成规模的有两批近800人,逐渐形成了哈工大第二代“八百壮士”。哈工大后来居上,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哈工大紧紧抓住有利时机,校领导亲自挂帅,抓住学科

哈工大 CAD CAM 技术试题2008A答案

一、概念解释(每题3分,共12分)。 1. CAD/CAM (1)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技术是一门多学科综合性技术; (2)从制造过程和CAD/CAM系统应具备的功能两个方面理解。 2. 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是数据间的结构关系及其算法,包括数据的逻辑结构和数据的物理结构。 3. CAD/CAM系统集成 CAD/CAM系统集成是指将基于信息技术的CAD/CAM各组成部分以及制造系统与CAD/CAM有关的其它子系统有机地组织和管理起来,形成一个协同工作的整体,集成包括功能交互、信息共享以及数据通信三个方面的管理与控制。(3分) 4. MRP MRP(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是生产和采购产品所需各种物料的计划,根据主生产计划上所需要物料的实践节点来决定订货和生产。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 请总结CAD/CAM技术的新发展。 (1)支持TOP-DOWN的CAD/CAM技术 (2)支持DFx的CAD/CAM技术 (3)智能CAD/CAM技术 (4)并行工程 (5)虚拟制造技术 (6)计算机集成制造 (7)支持异地设计制造的CAD/CAM技术 2. 结合应用CAD系统的设计过程,请列出几种用到几种参数化设计技术。 (1)轮廓 (2)草绘

(3)尺寸驱动 (4)变量驱动 (5)设计合理性检查 (6)动态导航 3. 简述CAD/CAM支撑软件的主要功能。 (1)基本图形资源与自动绘图 (2)几何造型 (3)工程分析与计算 (4)仿真与模拟 (5)专用设备控制程序生成 (6)集成与管理 4. 列出CAD/CAM系统集成的内容和集成方法。 CAD/CAM系统集成主要包括两方面含义: (1)产品设计与工程设计子系统内部的集成。 (2)CAD/CAM系统与制造系统中其他子系统的集成。 CAD/CAM系统的集成方法主要包括如下几种: (1)基于专用接口的CAD/CAM集成 (2)基于STEP的CAD/CAM集成 (3)基于数据库的CAD/CAM集成 (4)基于PDM的CAD/CAM集成 5. 请总结CAD/CAM系统的设计原则 1) 总体原则 (1) 实用化原则 (2) 适度先进性原则 (3) 系统性原则 (4) 整体设计与分步实施原则 2) 硬件设备的选用原则 (1) 系统功能与能力 (2) 系统的开放性与可移植性 (3) 系统升级扩展能力 (4) 良好的性能价格比 (5) 系统的可靠性、可维护性与服务质量

操作系统习题(哈工大)

第一章: 1、操作系统的主要性能参数有(响应时间)、(可靠性)。 2、Windows98是一个(单用户多任务)得操作系统。 3、当前作为自由软件的操作系统是(c) a、Windows b、UNIX c、Linux d、OS/2 4. 操作系统的地位:操作系统是裸机之上的第一层软件,是建立其他所有软件的基础。它是整个系统的控制管理中心,既管硬件,又管软件,它为其它软件提供运行环境。 5. 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 1.最初是手工操作阶段,需要人工干预,有严重的缺点,此时尚未形成操作系统 2.早期批处理分为联机和脱机两类,其主要区别在与I/O是否受主机控制 3.多道批处理系统中允许多道程序并发执行,与单道批处理系统相比有质的飞跃 6.操作系统的主要类型? 多道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实时系统、个人机系统、网络系统和分布式系统 1.多道批处理系统 1)批处理系统的特点:多道、成批 2)批处理系统的优点:资源利用率高、系统吞吐量大 3)批处理系统的缺点:等待时间长、没有交互能力 2.分时系统 1)分时:指若干并发程序对CPU时间的共享。它是通过系统软件实现的。共享的时间单位称为时间片。 2)分时系统的特征: 同时性:若干用户可同时上机使用计算机系统 交互性:用户能方便地与系统进行人--机对话 独立性:系统中各用户可以彼此独立地操作,互不干扰或破坏 及时性:用户能在很短时间内得到系统的响应 3)优点主要是: 响应快,界面友好 多用户,便于普及 便于资源共享 3.实时系统 1)实时系统:响应时间很快,可以在毫秒甚至微秒级立即处理 2)典型应用形式:过程控制系统、信息查询系统、事务处理系统 3)与分时系统的主要区别: 4. 个人机系统 1) 单用户操作系统 单用户操作系统特征: 个人使用:整个系统由一个人操纵,使用方便。 界面友好:人机交互的方式,图形界面。 管理方便:根据用户自己的使用要求,方便的对系统进行管理。 适于普及:满足一般的工作需求,价格低廉。 2) 多用户操作系统多:代表是UNIX,具有更强大的功能和更多优点。 ①网络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

2015哈工大真题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建筑设计 适用学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学硕士 考试代码:【501】 一.设计题目:北方某休闲娱乐中心建筑设计 在北方某城市公园的内部,拟建设一处为广大群众服务的休闲娱乐中心,总建筑2800㎡左右(上下可浮动5%),建筑层数以2层为主,不允许建设3层建筑以及地下室。基地位于公园一条主路的北侧,周边没有建筑物,视野开阔。基地北侧和东侧有自然林地,拟建设用地2625㎡。基地内部被一条水源保护地的引流渠分割成两部分,具体位置以及控制范围详见基地总平面图。 二.设计要求 1. 基地中部的引流渠宽度5米,两侧有3米高的防护隔离网,严谨非工作人员入内。引流渠两侧各预留1.5米宽的工作通道,在此水平范围内不准修建任何构筑物。引流渠上空4.5米高度以下的空间不准修建任何构筑物,高于4.5米的上空可以修建跨越式的建筑物。具体控制范围和尺寸详见引流渠断面图。 2.充分考虑北方寒地的气候特征和基地条件,场地设计做到交通流线清晰,室外活动空间布置合理,建筑形态与周边自然环境融合,基地左右两块用地建筑密度都要小于65%。 3.严格遵照场地可建设范围进行休闲娱乐中心的建筑设计,依据内部功能要求处理好基地左右两部分之间的功能布局,结合建筑形态和功能组织合理解决跨越引流渠的交通组织问题。 4.建筑内部功能要布局合理,尽量避免不同流线之间的干扰,空间人性化设计。功能分区明确,流线清晰,配套设施齐全,体现休闲娱乐中心的空间特征。建筑外部造型要简洁大方,充分体现休闲娱乐中心的性格,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和时代感。 三.设计内容 各部分面积分配如下:(所列面积为轴线面积) 1.入口大厅200㎡(要求净高5.7米,顶部采光,兼做冬季室内活动空间); 2.多功能室150㎡; 3.公共展厅200㎡; 4.声乐室50㎡/间,设2间; 5.书画室30㎡/间,设2间; 6.棋牌室50㎡/间,设2间; 7.图书室60㎡/间。设1间; 8.健身室80㎡/间,设1间; 9.医疗室25㎡/间,设1间; 10.中型活动室 35㎡/间,设8间; 11.小型活动室 18㎡/间,设10间; 12.开敞餐厅200㎡; 13.包间25㎡/间,设4间; 14.厨房备餐部分300㎡(自行划分内部功能房间); 15.办公室25㎡/间,设4间; 16.员工休息室25㎡/间,设2间; 17.储藏间 30㎡/间,设2间; 室外场地要求集中设置一处面积200平方米的露天小剧场,公园内部严禁一般车辆入内,场地不用考虑停车问题。

哈工大校史馆参观感悟

月日上午参观了哈工大校史馆,接受哈工大历史传统教育,接受精神洗礼。同学们在校史馆老师引导下井然有序进入校史馆,同学们簇拥在讲解老师的周围,聚精会神地聆听着哈工大的发展历程,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与前辈学长们共同书写着哈工大近百年的沧桑与辉煌。遇到展板上的精彩内容,或者珍贵的实物档案资料,好多同学还拿出手机拍照,希望参观结束后能够随时翻阅,有同学说要把拍摄的资料发给家长,与家里人共同了解哈工大的历史,品味哈工大的文化。 各个展厅按时间顺序排布,共6个展馆两层楼,分工大历史展区,优秀校友展区,一线科技成果展区等。同学们从第一个展厅开始参观,学校从建立经过发展一直到达今天取得辉煌成就所经历的诸多波折历历在目:历代校长不变的严谨务实的精神、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对工大发展方向的指导、哈工大师生当年参加抗日活动的史料、从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一步步发展到今天哈工大的历史进程表、荟萃着两院院士和共和国将军的巨幅展板,哈工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的提出、学校最新的科研成果??展板上详细的资料,展台上精确的比例模型,还有展柜中保存完好的见证工大历史的物品,一段段文字,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实物,都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都表示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和激励,并以作为一个工大人而自豪。 通过学习校史,同学们增进了对哈工大历史与传统的了解,让新同学们感受到哈工大的历史和精神,珍惜在哈工大学习的时光,更加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用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精神鞭策自己,发扬爱国奉献的精神,为国家、民族作出哈工大人应有的贡献。 校史馆将哈工大在风雨里成长的历程一一呈现,每一个成就、每一次获得,都包含着历史意义。走近那泛黄的老照片,仿佛又走进哈工大那段辉煌灿烂、令人荡气回肠的历史。一幕幕历史的见证很是振奋人心。看到这些,我们的心中是感慨、更是自豪。一张张照片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着。当照片的颜色愈发鲜活起来,一个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哈工大迈着与时俱进的步伐向我们走来。老校新姿,催人奋进。不论是德育工作,还是教学科研工作,都是硕果累累。 历史被浓缩为惊鸿一瞥,在哈工大未来漫长的岁月里,相信每个瞬间都会更加精彩。“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印在了每个后勤人的心中,历史我们要缅怀,未来我们要去创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