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轨车辆网络控制系统的分析及故障排除毕业设计

城轨车辆网络控制系统的分析及故障排除毕业设计
城轨车辆网络控制系统的分析及故障排除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任务书

课题名称:城轨车辆网络控制系统的分析及故障排除

2014届毕业设计任务书

一、课题名称:

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分析及故障排除

二、指导老师:

三、设计内容与要求:

1、课题概述:

随着牵引动力的交流化和运行速度的提高,列车上采用微机实现智能化控制的部件或装置也越来越多,各微机系统间的协调和信息交换显得越来越重要。另外,为提高列车的舒适度,各种辅助装置的控制和服务装置的控制都必须纳入到这个微机控制系统中来。因此,列车控制也由单台机车的牵引传动控制逐渐向网络控制方向发展,网络控制技术已经成为核心技术之一。

本课题基于TCN、ARCNET等常见列车通信网络,分析其通信原理和通信特点,着重分析高速动车、大功率交传机车、城轨车辆等多类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的拓扑结构、控制功能、硬件组成及工作原理,指出网络控制系统中常见的故障现象,阐述其故障应急处理方法。

2、设计内容与要求:

(1)设计内容

本课题下设3个子课题:

①CRH动车组网络控制系统的分析及故障排除

②HXD交传机车网络控制系统的分析及故障排除

③城轨车辆网络控制系统的分析及故障排除

每个子课题设计的主要内容可包括:

①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分析

②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的功能、特点及其与传统机车微机控制系统的区别

③常见的列车网络通信标准

④以某个车型为例,从结构、原理、可靠性、实时性等方面详细分析该车

型的网络控制系统

⑤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常见故障的判断分析与处理

⑥结论

(2)要求

①通过检索文献或其他方式,深入了解设计内容所需要的各种信息;

②能够灵活运用《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机车总体》、《列

车网络控制技术》等基础和专业课程的知识来分析城轨列车、大功率机

车及高速动车组上的网络控制系统。

③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电子电路,轨道交通专业基础。

四、设计参考书

1、《列车网络控制技术原理与应用》

2、《动车组网络控制系统》

3、《CRH2型动车组》、《CRH5型动车组》

4、《HXD大功率机车》

五、设计说明书内容

1、封面

2、目录

3、内容摘要(200-400字左右,中英文)

4、引言

5、正文(设计方案比较与选择,设计方案原理、分析、论证,设计结果的说

明及特点)

6、结束语

7、附录(参考文献、图纸、材料清单等)

六、设计进程安排

第1周:资料准备与借阅,了解课题思路。

第2-3周: 设计要求说明及课题内容辅导。

第4-7周:进行毕业设计,完成初稿。

第7-10周:第一次检查,了解设计完成情况。

第11周:第二次检查设计完成情况,并作好毕业答辩准备。

第12周:毕业答辩与综合成绩评定。

七、毕业设计答辩及论文要求

1、毕业设计答辩要求

1)答辩前三天,每个学生应按时将毕业设计说明书或毕业论文、专题报

告等必要资料交指导教师审阅,由指导教师写出审阅意见。

2)学生答辩时,自述部分内容包括课题的任务、目的和意义,所采用的

原始资料或参考文献、设计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方法、成果结论和评价。

3)答辩小组质询课题的关键问题,质询与课题密切相关的基本理论、知

识、设计方法、实验方法、测试方法,鉴别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创新

能力。

2、毕业设计论文要求

文字要求:说明书要求打印(除图纸外),不能手写。文字通顺,语言流畅,排版合理,无错别字,不允许抄袭。

3、图纸要求:

按工程制图标准制图,图面整洁,布局合理,线条粗细均匀,圆弧连接光滑,尺寸标注规范,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

4、曲线图表要求:

所有曲线、图表、线路图、程序框图、示意图等不准用徒手画,必须按国

家规定的标准或工程要求绘制。

摘要

随着列车网络控制的发展,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同时,列车网络控制系统是城轨车辆关键技术之一。因此建立可靠安全的车载通信网络是十分必要的。

本课题主要分析了城轨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的故障排除及处理。首先介绍了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的生产和发展,功能与特点,及其与传统机车的区别。接着介绍了列车通信网络的两条总线,即绞线式列车总线(WTB)和多功能车辆总线(MVB),并分析了两层网络拓扑结构。再根据成都1号线,广州3号线列车网络系统的应用,比较了WTB、MVB、LonWorks、CAN等几种总线的特点。最后,介绍了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常见故障的分析及处理。并展望了我国城轨车辆网络控制系统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城轨车辆列车网络控制系统故障分析与排除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ower electronic technology, electric traction drive system gradually took the place of early DC traction drive system, in the city rail transportation has been applied extensively, become the orbit traffic to achieve high speed and heavy haul transportation only option and the main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The AC drive control system of city rail electric traction drive control is a core component of the system, is the city rail train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urban rail vehicle traction control system structure and principle, to grasp the common breakdown processing method has a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e main topic of city railway vehicle AC drive control system in electric traction components and each component is the main function principle, train network control system is introduced as well as the common AC drive control technology, analyzes the common faults and emergency treatment method. And look forward to direction of AC drive technology of China's urban rail vehicl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prospect.

Key words:Urban rail vehicle Electric traction AC drive Control system

Troubleshooting

目录

2014届毕业设计任务书 (2)

第1章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的概述 (8)

1.1 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的概念 (8)

1.2 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的产生和发展 (8)

1.3 TCN列车网络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1)

1.4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功能与特点 (13)

1.5 列车网络控制系统与传统机车微机控制系统的区别 (14)

第2章列车网络通信标准 (15)

2.1 现场总线 (15)

2.2 TCN列车通信网络 (20)

2.3 工业以太网 (22)

第3章常见列车网络控制系统 (26)

3.1.SIBAS系统 (26)

3.2. MITRAC.系统 (27)

3.3. AGATE系统 (29)

3.4 TIMS管理系统及其结构 (30)

3.5. TIS信息系统 (31)

3.6. DETECS系统 (32)

第4章城轨列车网络控制系统 (36)

4.1 成铁1号线列车网络控制系统 (36)

4.2 广铁3号线列车网络控制系统 (39)

4.3 城轨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对比 (41)

第5章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常见故障的分析与处理 (42)

5.1 MVB总线通信网络中断 (42)

5.2列车控制和诊断系统 (42)

5.3总线/列车线信号检测时间的限制 (43)

5.4 软件设计缺陷 (44)

5.5北京地铁10号线故障分析 (45)

第6章总结 (46)

心得体会 (47)

参考文献 (48)

第1章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的概述

1.1 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的概念

网络控制系统又被称为基于网络的控制系统,它是一种完全网络化、分布化的控制系统,是通过网络构成闭环的反馈控制系统。列车网络控制系统是列车的核心部件,它包括以实现各功能控制为目标的单元控制机、实现车辆控制的车辆控制机和实现信息交换的通信网络。列车网络系统的发展过程从系统功能来看经历了由单一的牵引控制到车辆(列车)控制,再到现在已经进入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发展阶段。

狭义的网络控制系统是以网络为基础,实现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系统各部件之间的信息交换,从而实现资源共享、远程检测与控制。例如,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网络控制系统可以看成一种狭义的网络控制系统。广义的网络控制系统不但包括狭义的网络控制系统在内,还包括通过Interner、企业信息网络以及企业内部网络,实现对工厂车间、生产线以及工程现场设备的远程控制、信息传输、信息管理以及信息分析等。

1.2 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的产生和发展

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车载微机的雏形分别在西门子公司和BBC公司出现。开始仅仅是用于传动装置的控制,随着控制、服务对象的增多,人们把铁道系统依次划分为 6 个层次:公司管理、铁路运营、列车控制、机车车辆控制、传动控制和过程驱动,于是列车通信网络在初期的串行通信总线的基础上应运而生,并从原来不同公司的企业标准推向国际标准,逐步形成了列车通信与控制系统的标准化、模块化的硬件系列和全方位的开发、调试、维护、管理软件工具。

1988年IEC第9 技术委员会TC9成立了第22工作组WG22,其任务是制订一个开放的通信系统,从而使得各种铁道机车车辆能够相互联挂,车上的可编程电子设备能够互换。

1992年6 月, TC9WG22以委员会草案CD(committee Draft)的形式向各国发出列车通信网TCN(Train Communication Network)的征求意见稿。该稿分成4个部分:第1 部分总体结构,第2 部分实时协议,第3 部分多功能车辆总线MVB,第4部分绞式列车总线WTB。

总体结构把列车通信网规定为由多功能车辆总线MVB和绞式列车总线WTB组

成。MVB的传输介质可以是双绞线,也可以是光纤。在后一种场合,其跨距为2000m,最多可连接256个职能总线站。数据划分为过程数据、消息数据和监管数据。对过程数据的传输作了优化。发送的基本周期是lms或 2ms。

WTB的传输介质为双绞线,最多可连接32个节点,总线跨距860m。WTB具有列车初运行和接触处防氧化功能。发送的基本周期是25ms。

1994年5 月至1995年9 月,欧洲铁路研究所(ERRI)耗资300万美元,在瑞士的Interlaken至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的区段,对由瑞士SBB、德国DB、意大利FS、荷兰NS的车辆编组成的运营试验列车进行了全面的TCN试验。

1999年6 月,TCN标准草案正式成为国际标准,即IEC61735。该标准对列车通信网络的总体结构、连接各车辆的列车总线、连接车辆内部各智能设备的车辆总线及过程数据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列车通信网络的标准化对目前和将来的开发设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现已交付或投入运营的采用TCN的车辆达600辆以上,装备TCN的车辆数量正在迅速增长,Adtranz、Firema、Siemens等车辆制造工厂的所有新项目均以TCN为基础。

我国列车通信网络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91年,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在购买ABB公司的牵引控制系统开发工具特别是软件开发工具的基础上,联合路内高被开发出了建国第一套力机车微机控制装置,安装于SS40038 电力机车上。在该装置中,系统被明确划分为人机界面显示级、机车控制级和传动控制级三级,级与级之间通过串行总线连接,形成了二级总线的雏形。其中连接司机台显示器与机车控制级之间的显示总线在“春城”号动力分散电动车组上扩展为贯穿列车连接各动力车的机车控制级与司机台显示器的列车显示总线:连接机车控制级与传动控制级的近程控制器总线在“先锋”号动力分散交流传动电动车组上扩展为连接动力车节点与传动控制单元和ATP的中程控制器总线。

近年来,国内机车车辆工业发展迅速,相继开发成功了动车组、200公里高速车等产品,以及目前尚处于开发研制阶段的摆式列车、轻轨车等产品。这些产品需要对列车的运行状况和故障做出快速准确的判断和处理,而传统的机车车辆控制技术已不能满足这方面的要求。同时,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应用于车辆上的智能设备也越来越多,如集中轴报、电动塞拉门、电子防滑器、电空制动、信息显示等系统都装在K型车上。这些系统需要配备大量的控制线路,且有的系统自成一个小型网络,使一个车辆有多种网络存在,各系统间的数据不能共享,信号重复检测。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引入列车通信网络技术将全列车的智能

用电设备连接起来,达到数据共享是非常必要的。90年代中期,随着动车组在我国升温,对列车通信网络特别是机车的重联控制通信的需求十分迫切。一方面,铁道部开展了列车通信网络研究课题,另一方面路内外许多单位也先后自发地开展了自我开发、联合开发或技术引进工作,这些工作主线局域网、现场总线、TCN、通信介质、基于RS485的通信协议等领域展开。如:上海铁道大学与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合作开发的基于ARCNET的列车总线和基于HDLC的车辆总线的列车通信网络的研究;上海铁道大学用CAN作为连接司机台和列车控制单元的局部总线的研究;国防科技大学用CAN作为磁悬浮列车的列车总线的研究;西南交通大学用RS485+议作为摆式列车倾摆特制总线的研究;北方交通大学对通信介质及其转换的研究;大同机车厂对列车通信网结构及其协议的研究和对BITBUS的研究;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的基于FSK的列车通信的研究,基于RS485+协议的局部总线的研究,基于Lonworks的列车总线和局部总线的研究,CAN总线用于列车监控装置和摆式列车局部控制总线的研究,基于ModBus的I/O局部总线的研究,MVB、WTB的研究等以及国产化的MVB产品与其他公司的MVB产品的兼容性试验;四方机车车辆研究所、铁道科学研究院、西南交通大学、武进市剑湖铁路客车附件厂、武汉正远公司等对Lonworks、MVB、WTB进行了研究。购买了或准备购买Lonworks、MVB、WTB的开发工具。

以上这些研究,有一些成果得到了应用,其中,“新曙光”号是首列采用Lonworks列车总线技术的内燃动车组。在该项目中,Lonworks列车总线网卡插在成熟的内燃机车微机控制装置EXP机箱中。首尾动力车的重联通信通过Lonworks列车总线以显式报文方式实现,而EXP机箱内的主CPU通过机箱背部的并行FE总线访问网卡上的双口RAM实现信息交换。“神州”号Lonworks 列车重联通信与此类似,但采用了二路,即设置了一路Lonworks冗余通道。

“先锋”号是首列采用了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的TEC列车通信与控制系统的动力分散交流传动电动车组。在该项目中,每节动车或拖车上都有一个列车总线节点,列车总线贯穿全列车连接各个节点。在每节动车或拖车内,各智能控制设备通过MVB或控制器总线与节点交换信息。在司机台显示器上可以选择查看全列车各个设备的状态。

“中原之星”号是第二列采用TEC技术的动力分散交流传动电动车组。该项目与“先锋“号项目的主要区别是采用了MVB光缆连接一个车组单元内三节车的所有智能控制设备(大部分布置在车辆的地板底下)。而整列车仅设置了2个列车总线节点,即每个车组单元只设置1个列车总线节点。从而从列车总线往下着,好象整个列车是由 2 个基本运转单元构成,简化了控制信号在列车总线上的传

递。另外,“中原之星”号的车辆总线、列车总线、列车控制单元、某些重要设备的数字输入/输出通通(如继电器)等采取了冗余措施。

“新曙光”号、“神州”号列车重联通信的成功,特别是“先锋”号、“中原之星”号的较为完备的列车通信与控制系统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列车通信与控制系统的发展已经进入实用化的新阶段。

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实现牵引控制,即牵引特性曲线的实现和牵引功能的优化;实现列车牵引黏着控制,使列车在各种运用条件下,都能保持轮轨间的牵引力,并尽可能地使机车运用在轮轨间的牵引力实现最大化;实现并联和电路的连接,即逻辑控制功能;以及实现列车运行过程中的故障信息处理,即进行故障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显示和记录,并为列车乘务提供故障的现场处理和排除信息的提示。还提供列车运行的状态信息。

1.3 TCN列车网络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在推出TCN国际标准后,基于TCN标准的产品需求增加,对于TCN产品的研制有了越来越多的单位支持,TCN列车网络在世界范围内也得到了日趋广泛的应用。

1.3.1 TCN列车网络产品主要供应商

目前,TCN标准列车通信网络的推广形成以Siemens、Bombardier等大公司主导,日趋增多的第三方广泛支持的局面。

Bombardier、Siemens等公司推出了一系列符合TCN标准的产品,诸如列车网络专用芯片(MVBC01、MVBD、AMED)以及网络实时协议(RTP)软件等。

此外,一些第三方公司(如Farsystem、Firema、EKE、Duagon、Unicontrol)等也相继推出了TCN网关和相关网络产品,用户可以选择需要的网络部件来集成、开发符合自己要求的TCN网络控制系统。其他可以提供TCN产品的公司还有:自动控制方面的Holec、Ansaldo、AEG,制动方面的Knorr Electronic、Westinghouse Brakes,门控方面的IFE,采暖通风与空调方面的Hagenuk。另外,一些中小公司也能提供MVB板卡、WTB网关、实时协议文件等。我国作为TCN标准的制定成员国之一,也对该标准大力支持。在研发方面,我国南车、北车集团等单位通过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相结合,目前也具有了提供TCN相关产品的能力。铁道科学研究院、西南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研究单位在TCN方面也进行了广泛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3.2 TCN列车网络产品应用现状

TCN网络主要应用在高速动车组、重载列车以及地铁车辆等轨道交通领域,这些场合对产品的互操作性和控制实时性要求一般很高,只有通过可靠、实时的列车网络技术才能达到要求。

目前采用TCN方案的国家有德国、法国、英国、瑞士、瑞典、挪威、芬兰、丹麦、印度、澳大利亚、菲律宾、美国、巴西等,包括高速列车、摆式列车、城市轨道车辆。我国列车网络技术采用的形式繁多,但TCN技术应用的比重很大,并且采用TCN标准已经成为趋势,如和谐号动车组CRH1、CRH3、CRH5和CRH380A 等车型,各大城市的地铁(如上海轨道交通1、2、4、9、11号线,北京地铁15号线、房山线、昌平线、亦庄线,广州地铁2、3、8号线等)均广泛采用。

1.3.3 TCN列车网络的研究推广及发展趋势

自从TCN国际标准推出以后,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究其原因,离不开TCN网络自身的实时、可靠、安全、开放的优点,能很好地满足列车通信需求。当然,更离不开Siemens、Bombardier等大公司不遗余力的研发和推广,使得支持和应用TCN产品的公司和国家在十几年间有了很大的增长。在TCN标准采纳以后,世界范围内很多研究单位积极地设计了相应的电路、仿真软件和验证工具,极大地推进了TCN技术的发展。

从TCN标准推出到今天,已经十余年了,期间各方面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可以说,尽管TCN标准的推出为解决列车以及车载控制设备之间的相互联挂的问题贡献巨大,但总体看来,TCN网络技术中的核心部分仍基本由若干家大公司所垄断,技术门槛较高也限制了它更大范围的应用。TCN并没有完全满足列车在所有场合的控制需要,在技术与日俱新的今天,它需要新的发展。

列车网络技术已经成熟,也是当代轨道车辆必然采用的核心技术之一。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用户对网络的开放性、性价比、开发和应用的多样性及灵活性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TCN网络自身也难免存在一些不足,所以不可能完全取代其他形式的控制网络,完全满足铁路用户的所有应用需求。因此,在将来,列车网络技术不可能是TCN的天下,必然是多种网络技术的融合。列车控制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可能会是以TCN为主,在轨道车辆的高速动车组、地铁车辆等高端市场应用;其他各种形式的总线形式作为列车网络的重要补充,在各种适用的场合找到应用的空间。这些通用网络技术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和原有TCN网络共同发展,取长补短并相互融合,形成有机的整体。

另外,随着列车通信要求的不断提高,TCN自身方面的改进是必要的。如在

可靠性方面,目前对列车通信网络的可靠性进行量化的评估在国内外还是鲜见的,对于可靠性要求高的列车网络,全面引入可靠性工程的分析、评价、设计及验证的方法是必要的;在安全性方面,近些年提出了功能安全通信的理念,并在2007年推出了《IEC617843用于工业网络功能安全通信行规》国际标准,随后很多种用于工业控制的总线标准也应用该标准,对自身的协议加以完善,添加了功能安全通信层来保证通信网络的功能完整性等级。那么,列车通信网络对安全性如此强调的总线形式,是否要执行功能安全标准,是非常值得考虑的问题。随着列车服务质量水平和乘客需求的不断提高,列车信息化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TCN在此方面显然是不能满足的。因此,为乘客提供优质的信息娱乐服务,包括移动电视、移动网络等,也必将是TCN未来的方向。

1.4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功能与特点

列车通信网络是用于列车这一流动性大、环境恶劣、可靠性要求高、实时性高、与控制系统紧密相关的特殊环境的计算机局域网络,它属于控制网络的范畴。

列车网络控制系统是列车的核心部件。它包括以实现各种功能控制为目标的单元控制机、实现车辆控制的车辆控制机和实现信息交换的通信网络。

其功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实现牵引控制,即牵引性曲线的实现牵引功能的优化。

2.实现列车牵引的黏着控制,使列车在各种运行条件下,都能保持轮轨间的牵引力,并尽可能地使机车运用在轮轨间的牵引力实现最大化。

3.实现列车运用过程中各种可能需要的功能关联和电路连接,即逻辑控制功能。

4.实现列车运行过程中的故障信息处理,即进行故障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显示和记录,并为列车乘务员提供故障的现场处理和排除的信息提示。

5.提供列车运行的状态信息。

网络控制适用于大范围区域的控制,系统包含大量的相互交换信号信息的设备。网络控制系统的特征是通过一系列的通信信道构成一个或多个控制闭环,同时具备信号处理、优化决策和控制操作的功能,控制器可以分散在网络中的不同地点。与传统的点对点控制系统相比,网络控制系统具备共享信息资源、远程监与控制,减少系统布线、易于扩展和维护、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等特点。

1.5 列车网络控制系统与传统机车微机控制系统的区别

传统控制系统采用一对一的设备连线,按控制回路的信号传递需要连线。位于现场的测量变送器与位于控制室的控制器之间,控制器与位于现场的执行器、开关、电动机之间均为一对一的物理连接。网络化控制系统则借助网络在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个单元之间传递信息,通过网络连接形成控制系统。网络控制系统中,网络化连接方式简化了控制系统各部分之间的连接关系,为系统设计,安装,维护带来了很多方便。

第2章列车网络通信标准

2.1 现场总线

现场总线原本是指现场设备之间的信号传输线,后又被定义为应用在生产现场,在测量控制设备之间实现双向串行多借点数字通信技术。现场总线为工业控制系统而生,因为其开放、实时性强等特点,在列车通信网络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现场总线测量控制设备作为网络节点,以双绞线等传输介质为纽带,把位于生产现场、具备了数字计算和数字通信能力的测量控制设备连接成网络系统,按公开、规范的通信协议,在多个测量控制设备之间、现场设备与运程监控计算机之间,实现数据传输与信息交换,形成适应各种应用需要的自动控制系统。网络把众多分散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使计算机的功能发生了神奇的变化,把人类引入到了信息时代。现场总线给自动化领域带来的变化,正如计算机网络给单台计算机带来的变化。它使自控设备连接为控制网络,并与计算机网络沟通连接,使控制网络成为信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场总线系统既是一个开放的数据通信系统、网络系统,又是一个可以由现场设备实现完整控制功能的全分布控制系统。它作为现场设备之间信息沟通交换的联系纽带,把挂接在总线上、作为网络节点的设备连接为能实现各种测量控制功能的自动化系统,实现如PID控制、补偿计算、参数修改、报警、显示、监控、优化及控管一体化的综合自动化功能。这是一项以数字通信、计算机网络、自动控制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技术。

2.1.1 基于现场总线的数据通信系统

备接收设备、作为传输介质的现场总线基于现场总线的数据通信系统由数据的发送设、传输报文、通信协议等几部分组成。温度变送器要将生产现场运行的温度测量值传输到监控计算机。这里传输的报文内容为温度测量值,现场温度变送传输介质接收设备,数据通信系统示例器为发送设备,计算机为接收设备,现场总线为传输介质,通信协议则是事先以软件形式存在于计算机温度变送器内的一组程序。因此这里的数据通信系统实际上是一个以总线为连接纽带的硬软件结合体。

在基于现场总线的数据通信系统中,所传输的数据是与生产过程密切相关的数值、状态、指令等。如用数字1表示管道中阀门的开启,用数字。表示阀门的

关闭;用数字1表厅生产过程处于报警状态,数字0表示生产过程处于正常状态。表示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的数值、控制系统的给定值、PID参数等都是典型的报文数据。传统的测量控制系统,从输人设备到控制器,从控制器到输出备,均采用设备间一对一的连线,即点到点布线,通过电压、电流等模拟信号传送参数。现场总线系统则采用串行数据通信方式实现众多节点的数据通信,不必在每对通信节点间建立直达线路,而是采用网络的连接形式构建数据通道。串行数据通信最大的优点是经济。两根导线上挂接多个传感器、执行器,具有安装简单、通信方便的优点。这两根实现串行数据通信的导线就称为总线。采用总线式串行通信为提供更为丰富的控制信息内容创造了条件。总线上除了传输测量控制的状态与数值信息外,还可提供模拟仪表接线所不能提供的参数调整、故障诊断、阀门开关的动作次数等信息,便于操作管理人员更好、更深入地了解生产现场和自控设备的运行状态。

2.1.2 现场总线的特点

传统模拟控制系统在设备之间采用一对一的连线,测量变送器、控制器、执行器、开关、电动机之间均为一对一物理连接。而在现场总线系统中,各现场设备分别作为总线上的一个网络节点,设备之间采用网络式连接是现场总线系统在结构仁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在两根普通导线制成的双绞线上,挂接着几个、卜几个白控设备。总线在传输多个设备的多种信号,如运行参数值、设备状态、故障、调整与维护信息等的同时,还可为总线上的设备提供直流工作电源。现场总线系统不再需要传统DCS系统中的模拟/数字、数字/模拟转换条件。这样就为简化系统结构、节约硬件设备、节约连接电缆、节省各种安装、维护费用创造了条件。

在现场总线系统中,由于设备增强了数字计算能力,有条件将各种控制计算功能模块、输人/输出功能模块置人到现场设备之中。借助现场设备所具备的通信能力,直接在现场完成测量变送仪表与阀门等执行机构之间的信号传送,实现了彻底分散在现场的全分布式控制。

现场总线是控制系统运行的动脉、通信的枢纽,因而应关注系统的开放性、互可操作性、通信的实时性,以及对环境的适应性等问题。

1)全数字通信。

这使得系统能够实现信号的检错、纠错机制,从而显著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传输精度。同时,可进行多参数传输,比如,现场设备的测量、控制信息以及其他非控制信息如设备类型、型号、厂商信息、量程、设备运行状态等都可以通过一对导线传输到现场总线网络上的任何智能设备,从而消除了模拟信号的

传输瓶颈。

2)系统的开放性。

系统的开放性体现在通信协议公开,不同制造商提供的设备之间可实现网络互联与信息交换。这里的开放是指对相关规范的一致与公开,强调对标准的共识与遵从。一个开放系统,是指它可以与世界上任一制造商提供的、遵守相同标准的其他设备或系统相互连通。用户可按自己的需要和考虑,把来自不同供应商的产品组成适合自己控制应用需要的系统。现场总线系统应该成为自动化领域的开放互联系统。

3)互可操作性。

这里的互可操作性,是指网络中互连的设备之间除了能实现信息互访外,还能理解信息的含义,并能根据信息要求进行操作。如A设备可以接收B设备的数据,也可以控制C设备的动作与所处状态。这就意味着,某厂家生产的设备能够对另一个厂家的设备进行控制和操作,也即不同厂家的相同类型的设备可以互相替换,而且还可统一组态,无需专用的驱动程序。这就解决了设备的垄断性和产品故障处理的时效性,为系统集成的白争降操供了产品保障。用户从而可选择性价比更高的产品。

4)通信的实时性与确定性。

现场总线系统的基本任务是实现测量控制。而有些测控任各早有严格的时序和实时性要求的。达不到实时性要求或因时间同步等问题影响了网络节点间的动作时序,有时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这就要求现场总线系统能提供相应的通信机制,提供时间发布与时间管理功能,满足控制系统的实时性要求。通信模式、网络管理与调度方式等都会影响到通信的实时性、有效性与确定性。

5)现场设备的智能与功能自治性。

这里的智能主要体现在现场设备的数字计算与数字通信能力上。而功能自治性则是指将传感测量、补偿计算、工程量处理、控制计算等功能块分散嵌人到现场设备中,借助位于现场的设备即可完成自动控制的基本功能,构成全分布式控制系统,并具备随时诊断设备工作状态的能力。

6)对现场环境的适应性。

现场总线系统工作在生产现场,应具有对现场环境的适应性。工作在不同环境下的现场总线系统,对其环境适应性有不同要求。在不同的高温、严寒、粉尘

环境下能保持正常工作状态,具备抗振动、抗电磁干扰的能力。在易燃易爆环境下能保证本质安全,有能力支持总线供电等。这是现场总线控制网络区别于普通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方面。采用防雨、防潮、防电磁干扰的壳体封装,选用工作温度范围更宽的电子器件,以及采用屏蔽电缆或光缆作为传输介质,实现总线供电,满足本质安全防爆要求等都是现场总线系统所采取的提高环境适应性的措施。2.1.3 现场总线系统的优势和劣势

由于现场总线的以上特点,使得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投运和检修维护,都体现出优越性。

1)节省硬件数量与投资。

现场总线系统中,由于智能现场设备能直接执行多参数测量、控制、报警、累计计算等多种功能,因而可减少变送器的数量,不再需要单独的调节器、计算单元等,不再需要D('S系统的信号调整、转换等功能单元,从而也省去了它们之间的复杂接线,节省了一大笔硬件投资,减少了控制室的占地面积。

2)节省安装费用。

现场总线系统在一对双绞线或一条电缆上通常可挂接多个设备,因而系统的连线非常简单。与传统连接方式相比,所需电缆、端子、槽盒、机架的用量大大减少,连线设计与接头校对的工作量也大大减少。当需要增加现场控制设备时,无需增设新的电缆,可就近连接在原有的电缆上,这样既节省了投资,也减少了设计、安装的工作量。据有关典型试验工程的测算资料,可节约安装费用60%以上。

3)节省维护开销。

由于现场控制设备具有自诊断与简单故障处理的能力,并通过数字通信将相关的诊断维护信息送往控制室,用户可以查询所有设备的运行,诊断维护信息,以便早期分析故障原因并快速排除,缩短了维护停工时间。同时由于系统结构简化,连线简单而减少了维护工作量。、

4)用户具有系统集成主动权。

用户可以自由选择不同厂商所提供的设备来集成系统不会为系统集成中不兼容的协议、接口而一筹莫展。使系统集成过程中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用户手中。

5)提高了系统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由于现场总线设备的智能化、数字化,与模拟信号相比,从根本上提高了测

量与控制的精准度,减小传输误差。同时,由于系统的结构简化,设备与连线减少,现场仪表内部功能加强,减少了信号的往返传输,提高了系统的工作可靠性。此外,由于设备的标准化,功能模块化,使系统具有设计简单,易于重构等优点。

现场总线系统中,由于网络成为各组成部件之间的信息传递通道,网络成为控制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之一。而网络通信中数据包的传输延迟,通信系统的瞬间错误和数据包丢失,发送与到达次序的不一致等,都会破坏传统控制系统原本具有的确定性,使得控制系统的分析和综合变得更复杂,使控制系统的性能受到负面影响。如何使控制网络满足控制系统对通信实时性、确定性的要求,是现场总线系统在设计和运行中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

现场总线与一般计算机通信的区别。现场总线是用于现场仪表和控制室系统之间的一种全数字化、双向、多分支结构的计算机通信系统,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会从各个方面影响现场总线的发展。但是,二者在基本功能、信号传输要求和网络结构上均有所不同。

1)基本功能。

计算机通信的基本功能:可靠地传递信息。现场总线的功能则是包括了更多的内容:①高效、低成本地实现仪表及自控设备间的全数字化通信,以体现其经济性;②解决现场装置的总线供电问题,实现现场总线的本质安全规范,以体现其安全性;③解决现场总线的环境适应性问题,如电磁干扰、环境温度、适度、震动等因素,以体现其可靠性;④现场仪表及现场控制装置要尽可能地就地处理信息,不要将信息过多地在网络上往返传递,以体现现场总线技术发展趋势—信息处理现场化。

2)信号传输要求。

二者在速度要求上是一致的,但现场总线不仅要求传输速度快,还要求响应快,即需要满足控制系统的实时性要求。一般通信系统也会有实时性的要求,但这是一种“软”的要求,即只要大部分时间满足要求就行了。过程控制对实时性的要求是“硬”的,因为它往往涉及安全,必须在任何时间都及时响应,不允许有不确定性。

现场总线的实时性主要体现在响应时间和循环周期两个方面。响应时间是指系统发生特殊请求或发生突发事件时,仪表将信息传输到主控设备或其他现场仪表所需的时间。这往往需要涉及:现场设备的中断和处理能力,传输时间,优先级控制等多种因素。过程控制系统通常并不要求这个时间达到最短,但它要求最大值是预先可知的,过程控制系统通常需要周期性地与现场控制设备进行信息交

流。循环周期是指系统与所有现场控制设备都至少完成一次通信所需的时间。这

个时间往往具有一定的随机性,过程控制系统同样希望其最大值是可预知的。

2.2 TCN列车通信网络

网络技术作为现代列车的关键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由于铁路运输在世界上不同地区和国家的特点和竞争程度不同,不同的国

家或地区的列车控制网络技术采用了不同的技术开发路线和模式。欧洲的铁路运

输市场竞争较为充分,用户对机车车辆及其控制技术的要求也较高。同时由于欧

盟的形成,客观上对列车及其控制系统的互通、互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大列

车电气部件供应商都推出了基于网络的控制系统,例如,瑞士ABB公司的MICAS

一S2系统,瑞典ADtranz公司(现已被Bombardier公司收购)的MITRAC列车网

络控制系统、法国Alstom公司基于Wor1dFIP总线的AUATE控制系统等。如图4

一4所示,MICAS一S2系统将网络分成列车总线和车厢总线,列车总线采用FSK(频移键控),波特率为19. 2kb/s,车厢总线MVB(多功能车厢总线)采用RS

一485串行通信标准,局部总线采用双绞线,远程总线采用光缆,波特率为1.5Mb/so MITRAC则是在MICAS一S2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分布式列车控制网络。

因为这些列车通信网络技术大都遵循各大电气设备供应商的企业标准或是

不同国家的国家标准,基于不同网络技术的车载设备往往不能兼容,不同来源的

铁道机车车辆也不能够相互连挂,为此,IEC开始了列车通信网络的标准化之路。1988年,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第9技术委员会(TC9 ),委托由来自20多个国

家(包括中国、欧洲国家、日本和美国,他们代表了世界范围的主要铁路运用部

门和制造厂家)以及国际铁路联盟(UIO的代表组成的第22工作组WG22,共同为

铁路设备的数据通信制定一项标准,使得各种铁道机车车辆能够相互连挂,车上

的可编程电子设备可以互换。1999年6月,经过长达11年的工作后,IEC, TC9,WG22在ABB公司的MICAS基础上,以及西门子的DIN43322和意大利的CD450

等运行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列车通信网络标准(Train Communication Network, TCN)—IEC61375正式成为国际标准。同年,国际电气电子委员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IEEE)也制订出了车载通信协议标准IEEE STD 1473-1999标准,并将TCN和LonWorks同时纳人其中。我国于 2002

年颁布的铁道部标准TB/T 3025-2002也将其正式确认为列车通信网络标准。

2.2.1 列车通信网络的基本结构

列车通信网络的基本结构是两条总线组成的三层结构。

1)绞线式列车总线(WTB) ,连接列车各车厢,可自动配置,在双纹线上传输

《计算机网络》实践报告(校园网规划设计)

《计算机网络》实践报告校园网设计与规划 专业: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年月 摘要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管理越来越重要。各大院校的校园网都已经初具规模,良好的网络管理成为校园网能否正常、有效运行的关键。该文基于铜陵学院校园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探讨,详细讨论了校园网建设目标、设计原则以及网络拓扑结构、主干网构建,既有理论研究意义,也具有实践参考价值。 配合当前的教学发展情况,完成学校内部Intrannet的配套基础建设,将全校的信息资源利用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流畅、合理、可靠、安全的校园网。还应针对学校的教学特点,具有一些基本的教学功能,以完成学校的基本教学任务。通过各校校园网络的连接,可以更便利地互相交换信息,促进各个学校间的学术交流。 通过校园网络使教师和科研人员能及时了解国内外科技发展动态,加强对外技术合作,促进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建立新的通讯方式和环境,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 拓扑结构,地址分配规划设计

目录 一.组建校园网的目标和意义 (1) 二.目前国内外相关工作情况 (2) 2.1无线上网 (2) 2.1.1无线上网的发展趋势 (3) 2.1.2无线上网的优点 三.校园网的总体设计 (4) 3.1网络的层次结构 (4) 3.1.1网络规划 (5) 四.校园网的详细规划 (8) 五.结果评价 (17)

一.组建校园网的目标和意义 通过组建校园网络,既可以实现学校现有教育教学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也能有效的重塑校园文化和校园精神,引领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道德风尚和价值取向。通过全校师生思想的交流与碰撞,凝聚共识,开拓进取。校园网既可以作为师生交流的平台,也可以展现师生风采。同时,校园网也是沟通世界的窗口,制作精美的网站,浓浓的学术气息,团结向上的精神面貌往往给浏览者留下深深的印象。如何构建校园网络,进而打造文明向上、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校园网物质文化的构成与构建校园网中的学校物质文化实质上应该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构成校园网络的物质设施;另一个则是网络空间中所虚拟出来的校园,是学校物理环境、基础设施等在校园网中的再现和整合。前者较多地关注硬件建设、技术和资金的投入,己经有大量的文献进行了探讨,我在这里只做简要的叙述;后者则更注重一个人文建设和思想观念的养成(也可以称为软件建设),这与校园网物质文化品质建设的目的更相吻合,将会作为主要的探讨对象。展现学校精神风貌的主题设计在校园网建设中,制作者通常要考虑到信息的受众者以及硬件的承载情况来设计网页、文字和图片。 网上教育以受众广、投入低、不受师资的校舍等条件限制、容易开展高水平教育、教学质量相对容易保证等特点而受到教育界的广泛重视,目前国内一些重事业高校的网站已经开展这方面的应用。但现在中小学的校园网正在建设阶段。中小学建设校园计算机网络的根本动机,就是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益和教学质量。而并非只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建设具有规模的计算机网络,才能开展学校的教育手段。架设满足学校应用需求的小的局域网络、教学网络同样也能发挥大的教育效益。 不同的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在实际的中小学校计算机网络的

基于JSP的网上购物系统本科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1.此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 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地方外,本文不包含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与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2.本人完全了解学校、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与学院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此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学院可以将此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文。 3.若在大学学院毕业论文审查小组复审中,发现本文有抄袭,一切后果均由本人承担,与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无关。 4.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布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论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已明确的方式标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

关于毕业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资料(包括图纸、实验记录、原始数据、实物照片、图片、录音带、设计手稿等),知识产权归属华北电力大学。本人完全了解大学有关保存,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存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或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任何复制手段保存或编汇本毕业论文。如果发表相关成果,一定征得指导教师同意,且第一署名单位为大学。本人毕业后使用毕业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大学。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或汇编本学位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学校有关数据库和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信息服务。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基于JSP的网上购物系统设计 摘要:本网上购物系统是一个基于Internet,采用B2C(Business to Consumers)模式,并根据现有的网上购物系统的现状而设计开发的电子商务平台。它不但可以扩大商家的规模和市场影响力,而且可以减少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本文首先介绍了网上购物系统的现状及开发背景,然后论述了系统的设计目标,系统需求和总体设计方案,较详细的论述了系统的详细设计和实现。最后,本文对网 上购物系统进行了系统检测并提出了还需要改进的问题。 本系统主要为用户提供了会员注册,购物车管理,用户资料修改等功能,为管理员提供了商品管理,用户信息管理等功能。在设计方面,本系统采用B/S三层结构,同时使用JSP技术进行动态页面的设计,从系统的安全性和代码的可重用性方面考虑,运用JavaBean对程序的关键代码进行封装。后台数据库选用My SQL数据库。 关键词:B/S结构;JavaBean;JSP;

网络准入、准入控制系统解决方案

捍卫者内网准入控制系统 内网安全的一个理念就是,要建立一个可信、可控的内部安全网络。内网的终端构成了内网90%以上的组成,当之无愧的成为内网安全的重中之重。因此内网安全的重点就在于终端的管理。管理终端,建立一个可控的内网,至少需要完成以下基本问题的处理: 一、非法接入内网问题 公司内网连接着众多的服务器和终端,运行着OA、财务、ERP 等众多系统和数据库,未通过认证的终端如果随意接入内网,将使这些服务器、系统和重要数据面临被攻击和窃取的危险。 二、非法外联问题 通常情况下,内网和外网之间有防火墙、防病毒墙等安全设备保障内网的安全性,对于保密网络,甚至是要求与外网物理隔绝的。但如果内部人员使用拨号、宽带、GPRS、CMDA等方式接入外网,使内网与外网间开出新的连接通道,外部的黑客攻击或者病毒就能够绕过原本连接在内、外网之间的防护屏障,顺利侵入非法外联的计算机,盗窃内网的敏感信息和机密数据,造成泄密事件,甚至利用该机作为跳板,攻击、传染内网的重要服务器,导致整个内网工作瘫痪。而内部人员也可利用不受监管的非法外联发送或泄漏公司的商业秘密。

三、 使用者上网行为问题 很多公司员工经常使用QQ 、MSN 之类的进行聊天,使用迅雷之类的软件P2P 下载,或上网观看视频,会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公司带宽被占用的情况。还有员工登录论坛留言发帖,可能发表非法或恶意信息,使公司受到相关部门的处罚或名誉受损等。 ? 基于安全准入技术的入网规范管理产品 ? 基于非法外联接入的入网规范管理系统 ? 基于可信域认证的内网管理系统 ? 计算机终端接入内外网的身份认证系统 ? 软件及硬件单独或相互联动的多重管理方式 接入 身份验证 合法 安全合规性检查 合规 分配权限入网 是 是拒绝接入否修复 否

中小型校园网规划与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五 中小型校园网规划与设计 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利用所学知识,对中小学校需求进行调研,并根据学校需求和特点进行网络规划与设计。 二、实验任务 要求编写校园网需求分析报告和网络设计方案。 三、实验内容及结果 (一)需求分析报告: 1) 满足计算机教学教研、计算机辅助教学、行政办公需要,提供 各种教学、办公工具和支撑平台,并提供丰富的计算机软硬件 系统资源。 2) 具有完善的办公事务处理能力,包括电子公文传递、电子公文 管理、电子邮件等无纸办公功能。 3) 能够满足信息交流的需要,方便学校各级领导和教学教研人员 对各种信息资料、科技情报的检索和查询。 4) 能确保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确保信息处理 安全保密,还应有方便高效的网络管理工具。 5) 学校信息网络系统要保证应用和技术先进,能不断满足学校未 来业务发展的需求,具有较强的扩展能力。 (二)网络设计方案: 1) 网络分层规划(划分层数以及各层设备选择) 根据校园规划、校园内数据访问流量特点,网络可采用模块化、层次化的设计方法,使用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三层构架方式。通过千兆光纤交换构建网络核心层,构成网络主干;通过千兆双绞线交换构建汇聚层,构成楼宇子网交换;通过百兆交换构成接入层,实现楼宇中各楼层房间的网络接入。 1.核心层。在校园网络部署2核心节点,双冗余模式。两个核心节点采用2台高性能千兆路由交换机作为主干中心交换机,将两核心节点以千兆双回路互联提供无阻塞传输骨干网,并实现负载分担和互为备份,提高核心层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汇聚层。在校内的学生宿舍、图书馆、行政楼、实验楼、和多媒体教室部署汇聚交换机,采用千兆交换机作为汇聚交换机,汇聚交换机和核心交换机之间采用双链路捆绑连接,实现负载均衡的同时完成链路备

本科毕业设计-在线考试系统

1.绪论 1.1 开发背景 近年来,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迅猛异常,日新月异。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面向对象的技术日趋成熟,为计算机的应用揭开了新篇章。为了适应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上教育也以受众广、投入低、不受师资和校舍等办学基础设施等条件限制、容易开展高水平教学、教学质量相对容易保证等特点而受到教育界的广泛重视,网上教育促进了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的更新。信息时代的未来教育,具有创造性、多样性、开发性和个性化的特点。未来教育发展层次的高低,与教育网络的建设与否息息相关。落后的教学手段与封闭的教学模式,再也不能适应未来教育的需求。 在网络技术逐渐渗入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今天,传统的考试方式也面临着变革和更新,而网络考试则是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方向。基于Web技术的网络考试系统可以借助于遍布全球的因特网进行,因此考试既可以在本地进行,也可以在异地进行,大大拓展了考试的灵活性。试卷可以根据题库中的内容按条件组成,可避免考试前的压题;而且可以采用大量标准化试题,从而使用计算机判卷评分,大大提高阅卷的效率;还可以直接把成绩送到数据库中,进行统计分析、排序等操作。所以现在较好的考试方法是采用网络考试,试题内容放在服务器上,考生通用户名密码进行登录,登录后进行考试,考试答案也存放在服务器中,这样考试的公平性、答案的安全性可以得到有效的保证。因此,采用网络考试方式将是以后考试发展的趋势。网上考试是这个课程建设其中的一部分,本文将重点介绍网上考试系统。 1.2 系统的总体概述及其研究意义 网络考试系统的实现技术有多种,可以采用传统的架构,即试题内容放在远程的服务器上,在考试机上安装考试应用程序和数据库客户机配置,因此每次考试时要对机器进行安装、配置,考务工作比较烦琐,而且考试程序放在客户机上,安全性也受到一定影响,因此本文讨论的网络考试系统采用Web 技术实现。Web 技术采用了三层体系结构:用户界面层/事务层/数据库层,因此Web结构有着更好的安全性,在用户机上不需要安装任何的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可以安装在事务层所在的计算机上,试题存放在数据库服务器上,当然,事务层和数据库可以是同一台机器(如果条件允许,还是应该把这两层分开在不同的计算机上)。本文

(完整版)JSP网上购物系统1毕业设计

以下文档格式全部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以任意修改编辑。 绪论 近年来,随着Internet的迅速崛起,互联网已日益成为收集提供信息的最佳渠道并逐步进入传统的流通领域。于是电子商务开始流行起来,越来越多的商家在网上建起在线商店,向消费者展示出一种新颖的购物理念。 网上购物系统作为B2B,B2C(Business to Customer,即企业对消费者),C2C(Customer to Customer,即消费者对消费者)电子商务的前端商务平台,在其商务活动全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考虑的是如何建设B2C的网上购物系统。 网上购物是一种具有交互功能的商业信息系统。它向用户提供静态和动态两类信息资源。所谓静态信息是指那些比经常变动或更新的资源,如公司简介、管理规范和公司制度等等;动态信息是指随时变化的信息,如商品报价,会议安排和培训信息等。网上购物系统具有强大的交互功能,可使商家和用户方便的传递信息,完成电子贸易或EDI交易。这种全新的交易方式实现了公司间文档与资金的无纸化交换。包含资料:源程序+论文(15000字以上)+可执行程序+答辩稿ppt+开题报告 需做毕业设计,请联系QQ:Email:

第1章系统开发背景与意义 1.1 系统开发背景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日趋普及,越来越多的商家在网上升起商店,向消费者展示出一片新鲜的购物大地。在美、日等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网络商店发展速度迅猛,美国的世界级超一流的零售商,如沃尔玛凯玛特、家庭仓储、科罗格、J.C培尼等纷纷跻身于网络经商的行列。调查表明:美国的家庭已越来越习惯于在家中从网上购物。 在我国,网上购物从无到有也不过短短几年时间。我国第一家网上购物发生在1996年,燕莎友谊商场首次通过网上商城售出一个景泰蓝,虽然货款的支付不是在网上进行的,但这毕竟为我国零售业奏出了网上购物的先声。如今,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已有200多家商场,专卖店开设了网上商店,还有一些正处在观望阶段。真正意义上的网上购物,即货款的结算在网上进行,已在国内实现。深圳无虹商场去年5月开办了我国第一家实行计单和支付一体上的网上商店,上网的消费者只要拥有一张招商银行的“一卡通”,便可轻松购物,24小时内商家送货上门。商家投资网上商店目的是赚钱。但从目前网上商店的运营情况来看,上网者不购物、购物者不上网的现象非常普遍,网上生意渗淡已是目前各大网上商店共同的困惑。上海首家网上商店——上海亿样购物中心由于经营不善,开业不到半年即关门停业,北京的一些大型零售商场,其网上商店“门庭冷落”。 结算方式的原始落后是网上购物致命的弱点。在国外,计算机一般都与银行的帐户相联,消费者和网络商店只需和网上银行打交道,不必当面

网络准入控制系统集中式管理方案

网络准入控制系统集中 式管理方案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网络准入系统集中式管理方案1、项目背景 1.1 目前网络安全概况 自从在股份公司和下属分公司在业务系统上大力推广信息化发展策略,目前公司运作的网络是由17家公司的内部网络通过MPLS VPN网络构成的广域网,规模庞大。同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信息网络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巨大,股份公司及下属分公司的连接密度越来越大,人员交流和业务系统的使用网络更为频繁,终端所面临的各种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各个公司的内网构建因规模大小和建设时间的不同,网络的使用情况也不一样,特别是网络设备的品牌和型号各异,而且员工和访客携带的电脑或者手机终端等可以随意接入公司网络,在信息安全管理上存在很大的管理难度和安全风险。2017年6月1日,《国家网络安全法》颁布,明确要求各单位加强网络安全建设,而且股份公司属于上市公司,在网络安全上必须加强安全防范措施,增加网络准入控制和审计手段,完善公司的信息化安全体系。 1.2 网络架构概况 基于业务需求和网络稳定性需求,整个股份公司的各分支公司都是通过租用联通公司的MPLS VPN专线网络解决公司之间的网络连接,其中股份公司和南沙公司的网络访问需求最大。 MPLS VPN网络拓扑图大概如下: 图1 MPLS VPN 网络拓扑图概图

各公司内网网络架构概图如下图2所示: 图2 各公司内部网络拓扑图概图1.3 各公司的调研情况 经调研统计,各公司的设备使用的情况如下表1:

表1 各公司的网络设备和终端调研表 从表1中可以看出各公司的人员、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等等都情况各异,需要从多角度考虑信息安全的管理技术问题和网络准入方案的技术可行性。 1.4 信息安全管理的存在风险 目前,各公司都存在如下的信息安全管理风险: (1)公司内部无法对未授权的外来电脑及智能终端接入内网的行为进行有效的认证控制和管理。外来人员或者员工能够轻易地把终端设备接入到办公网,特别是恶意用户(如黑客,商业间谍)的接入,可能会导致公司机密文件被窃取,或者网络服务器被攻击等等网络安全事件发生,造成严重的后果。随着无线WIFI的普及,私自增加外联WIFI设备用于移动端设备上互联网,内部网络安全更加难以控制管理。如何做到有线和无线WIFI统一的网络入网管理,是安全的重中之重。 (2)篡改终端硬件信息。比如:当某些员工知道领导的IP地址权限比较高的时候,把自己的计算机也设置为领导的IP,于是获取了和领导一样的权限,导致领导身份被假冒,或者和领导使用的计算机造成IP地址冲突而导致被冲突的计算机网络故障,这样会直接影响业务办公。 (3)因为公司内网的很多网络设备是不可管理,当网络内部出现网络安全事件的时候,很难查询到IP地址或者设备MAC地址的使用信息,难以定位到责任人。

网上购物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荆楚理工学院 课程设计成果 学院: 计算机工程学院班级: 11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 班 学生: 学号: 设计地点(单位) A5-102 设计题目: 网上购物系统 完成日期: 2014 年 6 月 3 日 指导老师评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五级记分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言 近年来,随着Internet的迅速崛起,互联网已日益成为收集提供信息的最佳渠道并逐步进入传统的流通领域。于是电子商务开始流行起来,越来越多的商家在网上建起在线商店,向消费者展示出一种新颖的购物理念。 网上购物系统作为B2B,B2C(Business to Customer,即企业对消费者),(Customer to Customer,即消费者对消费者)电子商务的前端商务平台,在其商务活动全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考虑的是如何建设B2C 的网上购物系统。 网上购物是一种具有交互功能的商业信息系统。它向用户提供静态和动态两类信息资源。所谓静态信息是指那些比经常变动或更新的资源,如公司简介、管理规和公司制度等等;动态信息是指随时变化的信息,如商品报价,会议安排和培训信息等。网上购物系统具有强大的交互功能,可使商家和用户方便的传递信息,完成电子贸易或EDI交易。这种全新的交易方式实现了公司间文档与资金的无纸化交换。

北信源网络接入控制系统工作原理与功能对比

北信源网络接入控制系统 工作原理与功能 北京北信源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1

目录 1.整体说明 (3) 2.核心技术 (3) 2.1.重定向技术 (3) 2.2.策略路由准入控制技术 (4) 2.3.旁路干扰准入控制技术 (6) 2.4.透明网桥准入控制技术 (7) 2.5.虚拟网关准入控制技术 (7) 2.6.局域网控制技术 (8) 2.7.身份认证技术 (8) 2.8.安检修复技术 (9) 2.9.桌面系统联动 (9) 3.产品功能对比 (10) 2

1.整体说明 准入网关对接入设备进行访问控制,对于未注册用户进行WEB重定向进行注册;注册后的用户进行认证或安检后可以访问网络; 管理员可以配置采取何种准入控制方式,如策略路由,旁路监听,透明网桥,虚拟网关等;同时可以选择使用不同的认证类型,如本地认证,Radius认证,AD域认证等,而认证途径采取网关强制重定向; 准入网关整体上对准入的控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网关自己控制数据的流通,另一类则是通过配置交换机,让交换机来控制数据包的流通。目前准入网关实现的策略路由和旁路监听,透明网桥等准入控制均属于前者,也就是网关自己通过放行或丢弃、阻断数据包,来达到准入控制,对于数据包的阻断是基于tcp 实现的;而虚拟网关则是通过控制交换机VLAN来达到准入控制; 2.核心技术 为了适应不同业务环境下的统一入网控制,北信源网络接入控制系统采用多种核心技术设计,支持多种准入控制模式,实现从多角度多维度的终端入网安全控制。 2.1. 重定向技术 接入控制的目的是为了阻止不可信终端随意接入网络,对于不可信终端的判定需要一个过程,如何在判定过程中进行良好的提示,这就对产品的人机界面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业界通常的做法是针对http性质的业务访问进行重定向,以往针对http的业务区分主要基于业务端口(主要为80端口),对于非80业务端口的http业务不能有效区分。针对以上情况,北信源网络接入控制系统对http业务进行了深度识别,除80端口的http业务可以进行有效重定向之外, 3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书.某大学校园网规划与设计

C H A N G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 实验名称:某大学校园网规划与设计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学院(系):信息学院 指导教师:

实验四某大学校园网规划与设计 设计原则: 校园网建设是一项大型网络工程,各个学校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网络设计原则。该学校网络需要具有包括图书信息、学校行政办公等综合业务信息管理系统,为广大教职工、科研人员和学生提供一个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先进平台。本次设计以实用、够用、好用、安全为指导思想;以开发标准、先进性、可靠性、安全性为设计原则进行设计。 (1)开放性标准化原则: 系统要有可扩展性和可升级性,随着学院不断的扩招,业务的增长和应用水平的提高,网络中的数据和信息流将按指数级增长,需要网络有很好的可扩展性,并能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升级。设备应选用符合国际标准的系统和产品,以保证系统具有较长的生命力和扩展能力,满足将来系统升级的要求。 (2)先进性性原则 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很快,设备更新淘汰也很快。这就要求校园网建设在系统设计时既要采用先进的概念、技术和方法,又要注意结构、设备、工具的相对成熟。只有采用当前符合国际标准的成熟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才能确保校园网络能够适应将来网络技术发展的需要,保证在未来若干年内占主导地位。(3)可靠性原则: 网络必须是可靠的,包括网络物理级的可靠性,如服务器、风扇、电源、线路等;以及网络逻辑级的可靠性,如路由、交换的汇聚,链路冗余,负载均衡等。网络必须具有足够高的性能,满足业务的需要。 (4)安全性原则: 网络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由于校园骨干网络为多个用户内部网提供互联并支持多种业务,要求不仅能进行灵活有效的安全控制,同时还应支持虚拟专网,以提供多层次的安全选择。在系统设计中,既考虑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更要注意信息的保护和隔离,因此系统应分别针对不同的应用和不同的网络通信环境,采取不同的措施,包括系统安全机制、数据存取的权限控制等。 分层设计理念: 对于大型网络而言一般采用三层结构设计,即“接入层-汇聚层-核心层”,如图所示:

在线考试系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名称基于.net 在线考试系统设计 院(系)计算机科学学院 专业班级XXXXXXXX 学生姓名XXXXX 指导教师XXXX 辅导教师XXX 开题报告日期2015年1月9日 在线考试系统设计 学生:XXX,计算机科学学院 指导老师:XXX,计算机科学学院 一、题目来源 生产/社会实际等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目前,社会行行业业需要人才,而人才选拔的重要途径是通过考试来判定。现阶段,学校考试大都是传统的考试方式:由老师纸上出题,学生纸上答题,老师人工阅卷,以及人工试卷分析四大步骤组成。这样做一是给老师带来工作上的繁琐,不利于老师工作效率的提高;

二是人工的考试方式由于工作量大从而容易出错;三是人为因素的不确定性,可能会造成选题范围过于狭窄。随着各种考试类型的不断增加和考试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考试方式已不能满足现在考试的需求。 计算机应用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迫切要求利用这些技术来进行在线考试,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以及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考试的质量。从而使考试更趋于公正、客观。由于计算机自动组卷、阅卷,不仅能节省教师大量宝贵时间,而且能彻底消除出卷人的主观影响,考试工作更加规范化,更加客观、真实、全面的反映教学的实际效果,有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助于实现考、教分离,促使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备课,认真组织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整体教学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现阶段,基于互联网应用技术的在线考试系统,由于客户端配置可以极为简单,考试不受地域的局限,是高校研究开发的一个热点。一个完备的在线考试系统可以使用户在网上学习过后及时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发现自己的不足,使得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在线考试系统中题目的生成、试卷的提交、成绩的批阅等都可以在网络上自动完成。只要形成一套成熟的题库就可以实现考试的自动化。这样一来,教师所要做的只是精心设计题目、维护题库,而不是组织考试,从而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也具有相当大的经济意义。 三、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1].《网站开发实践》,邵丽萍,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年

网上购物系统-毕业设计

? 安徽工业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 专 业软件工程 班级122班 姓 名周庆梅 学号129074211 指导教师许文方 二〇一六年六月十六日

安徽工业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课题名称网上购物系统 学 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班级软件工程122班 姓名周庆梅 学 号129074211 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 本系统利用JavaEE开发基于B/S结构的网上购物系统,实现管理员对购物商品的实时更新和用户购物信息的提交。 (1)需求分析: 将对购物用户购物流程和卖家对商品的上架流程进行分析,所需的功能模块有哪些。 (2)总体设计:将系统划分成两大功能模块:前台和后台。前台功能模块有:注册、激活、登录、搜索、修改密码等模块。后台功能模块有:管理员登录、分类管理、商品管理、订单管理。每一个功能模块实现的具体功能。 (3)详细设计:整体设计思想,功能模块图,实体对应的属性E-R图设计,数据库表设计。 (4)测试:采用了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 指导教师签 字

摘要 随着现代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市场正在以无法想象的速度和空前的规模迅猛发展,电子商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各企业认识到建立企业级的电子商务平台不仅可以拓宽销售渠道,还能提升形象和品牌效应,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此背景下,网络购物作为新兴的商业模式逐步浮出水面,并在发展过程中备受瞩目。 网络购物巨大的市场规模和美好的发展前景不容小视。但是网络购物的繁荣需要时间,需要业界的投入,需要网络的发展。相信中国电子商务在一段时间后会达到国际化水平。 网上购物系统,是在网络上建立一个虚拟的购物商场,使您的购物过程变得轻松、快捷、方便,很适合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同时又有效的控制“商场”运营的成本,开辟了一个新的销售渠道。 本系统利用现代化的电子及网络技术,为消费者和企业搭建一个良好的互动平台。让用户享受快捷的购物方式,为企业提供不同于传统销售的崭新的销售模式。该购物系统是一个中小型的电子商务系统,可以为各类用户提供方便的在线购物环境。用户可以在系统中实现注册、登录、修改个人信息、分类查询商品信息、购物、管理购物车、结账等功能。管理员可以通过后台管理模块实现对商品、物流、订单等后台管理功能。本系统采用servlet和jsp技术,以MySQL为系统数据库开发,整个系统操作简便、界面友好、灵活实用。 关键词:电子商务;网上购物;jsp;servlet

网络准入控制系统功能简介

网络准入控制系统(ASM入网规范管理系统)特点概述 ASM(Admission Standard Management入网规范管理系统),是盈高科技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化终端安全管理平台,是完全基于最先进的第三代准入控制技术的纯硬件网络准入控制系统。秉承了“不改变网络、灵活客户端、终端安全集成化”的特性。改变了业界传统的将准入控制系统作为一个单独功能产品的做法,率先提出准入平台的概念。 ASM入网规范的功能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清晰的边界划分 ASM6000能够兼容各种混合网络环境和数十种网络设备,提供了从桥接、PBR(Policy-Based-Routing)、MVG的各种实现方案。系统能够支持内置身份认证,外部Email、Radius、LDAP、AD域、短信、指纹、CA系统、USB- KEY等多种认证方式。在认证的基础上提供完善的角色、安全域、来宾权限管理。使用户从设备和人员两方面进行网络边界的划定。 2、广泛的网络适应 ASM6000全面兼容各种终端和网络设备,广泛适应异构系统、BYOD、BYON的应用。采用先进的设备特征采集技术,能够自动识别多种设备,有效的对设备进行标示和固定。自动识别的设备包括:各种交换机、路由器、PC、IPHONE、IPAD、安卓系统等。 3、安检策略丰富完善 ASM6000具备丰富的核心规范库,提供了数十种基础安全规范。根据盈高科技多年来在入网规范领域的经验总结,系统还提供了符合行业特征的安全规范,包括:电子政务外网、电子政务内网、军队、军工制造、能源电力、电信、移动、医疗卫生、生产制造企业等。这就使用户能够快速进行安全规范应用。 4、安全定位灵活多样 ASM6000提供了一个全网安全管理和展示的平台,能够对全网拓扑和设备状态进行展示。可以进一步向下细化定位,直至每台终端设备。也可以通过终端设备向上检索,找到其连接的网络设备。终端管理不再是孤立的被看待,而是作为网络的一个部分,整体的进行管理。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进行考量。 5、安全功能持续扩展 ASM6000提供了弹性化的系统设计。支持多种扩展模块进行热插拔。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管理需要选择。同时盈高科技也在不断开发各种安全功能模块以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安全需求。 6、弹性化(可选)客户端 ASM6000提供客户端弹性化,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支持的种类包括:零客户端、自消融客户端、完全客户端。甚至可以根据用户的规则进行设定,在同一个信息系统中进行三种客户端的混合部署。 7、支持分布式部署 ASM6000提供了控制器(ASC)产品,可以在网络规模特别大,网络结构特别复杂的情况下,将控制器部署在网络的不同区域,由中心设备统一对控制器进行管理,很好的适应巨系统的

网络控制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展望教学内容

网络控制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有关网络控制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展望的读书报告 1.概述 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 使网络应用在全球范围内日益普及, 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控制领域,网络已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引领控制系统的结构发生着变化。通过公用或专用的通信网络来代替传统控制系统中的点对点结构已越来越普遍。这种通过网络形成闭环的反馈控制系统称为网络控制系统(NCSS)与传统点对点结构的控制系统相比。NCSS具有成本低、功耗小、安装与维护简便、可实现资源共享、能进行远程操作等优点。若采用无线网络,NCSS还可以实现某些特殊用途的控制系统,这是传统的点对点结构的控制系统所无法实现的。NCSS的诸多优点使其在远程医疗、智能交通、 航空航天、制造过程以及国防等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 然而,网络并不是一种可靠的通信介质。由于网络带宽和服务能力的物理限制,数据包在网络传输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时延、丢包以及时序错乱等问题。这些问题是恶化系统性能以及导致NCSS不稳定的重要原因,并且这些问题的存在使传统控制理论很难直接应用于NCSS的分析和设计。为保证NCSS稳定并具有满意的控制性能,必须深入研究NCSS并发展与其相适应的分析和设计理论。近年来,NCSS的研究得到了来自控制领域、信号处理领域、以及通讯领域研究人员的共同关注,相关文献层出不穷。本文力图回顾近年来这一领域的重要成果,总结并指出这一领域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和有待解决的新课题。 2.网络控制中的基本问题 2.1 时延 由于网络带宽和服务能力的物理限制,数据包在网络传输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时延。网络时延受网络协议、负载状况、网络传输速率以及数据包大小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其数值变化可呈现随机、时变等特性。在NCSS的研究中,时延的数学描述主要采用以下3类模型: 固定时延模型、具有上下界的随机时延模型以及符合某种概率分布的概率时延模型。 2.2 丢包 由于网络节点的缓冲区溢出、路由器拥塞、连接中断等原因,数据包在网络传输中会出现丢失现象;丢包受网络协议、负载状况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通常具有随机性、突发性等特点。在NCSS的研究中,丢包的数学描述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1)确定性方法: 该方法通常采用平均丢包率或最大连续丢包量来描述丢

学校园网络规划设计方案

学校园网络规划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1 第一章前言 某高校背景某高校是一所极具现代意识、以现代化教学为特色的公办高校。为了推进教育学信息化和现代化,学校计划在校内建立校园内部网并通过千兆位链路连接与国际互联网相连。 根据学校的要求,我们按照“统一规划、讲究实效、安全可靠”的原则,进行某高校园网综合系统设计,以满足校园内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需要。对于某高校来说,由于将有越来越多的资料信息和管理平台放到校园网上,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校园网,校园网的可扩展性和可靠性成为选择合作伙伴的重要标准。我XX 公司与XX 公司一起,通过专场技术交流会、XX 认证培训、项目设计和方案论证等形式,为某高校提供了良好的服务。校园网发挥的作用为全校教师、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学生提供一个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环境,并将计算机引入教学、科研、管理和学习等各个领域;改善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学习环境,提高其水平;熟悉现代化的工作环境和掌握先进的教学、科研、管理和学习手段,有利于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层次人才。某高校着重进行了校园网的接入,并与电化教室相结合,配合多媒体设备,使该校的信息化建设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某校园网络规划设计方案 2 第二章用户需求分析 信息化建设目标的建设不但应考虑现有的硬件、软件,同时还应考虑学校教师的信 息化教育能力;不但网络要建起来,软件也要贴近应用,同时还应加强教师培训,才能逐步实现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转化。 项目总体目标是:建立物理上覆盖学校教学楼与办公楼的千兆主干校园网,百兆交 换到桌面,使学校所有部门的网络和计算机都能够方便地连接到网络;配置必要的计算机网络设备、布线设备和辅料,为学校的教学、管理和研究提供服务。本项目的需求可概括为如下几部分: 2.1 结构化布线系统 结构化布线划成6 个部分: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垂直子系统、设备间子系 统、建筑群子系统 ⑴ 工作区子系统

通用考试系统设计与实现毕业论文

引言 当前的管理信息系统已经发展为集成了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对信进行收集、传递、存储及加工处理,用于辅助决策进行事务管理的一种人机交互的智能化计算机系统。 随着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及其广泛的应用,数据库管理技术已逐步趋于成熟,其应用也已经遍及各个领域。在学校中,信息管理系统已经涉及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从学生教师管理,到考试安排成绩统计等,都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来的到高效的运行。同时,学校管理中的在线考试管理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为了满足考试管理的要求,需要设计与制作一个通用考试系统。通用考试系统实现了对整个在线考试管理的系统化,规化,无纸化。整个系统使用户操作起来简便快捷,对减轻学生,教师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具有很大的使用价值。

第一章绪论 1.1背景 网络化教育代表了教育改革的一个发展方向,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特征,并对教育的发展形成新的推动力。随着Internet/Intranet的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建立在其上的远程教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未来发展方向之一,考试测试作为远程教育的一个子系统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已经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正在给传统教育模式带来新的变革,并对教育的发展形成新的推动力。Internet技术的发展使得考试的技术手段和载体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Internet的开放性、分布性的特点和基于Internet的巨大的计算能力使得考试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基于Internet的考试系统正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之一。与传统考试模式相比,网上考试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可以将传统考试过程中的试卷组织、审定印制、传送收集、登记发放、评判归档各个环节缩小到一至两个环节,几乎屏蔽了所有人工直接干预考试活动的可能性,不但能够节约大量的时日、人力、物力与财力,而且还可以大幅度提高考试成绩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在线考试系统课题产生的背景是当今教育信息化的趋势及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目的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和网络资源实现无纸化考试以避免传统手工考试的不足。与传统考试模式相比,网上考试渗入了更多的技术环节,对实现安全性的途径、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通过Internet/Intranet来实现网上考试,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具体实现,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实现教考分离以及考务工作的全自动化管理,可以有效利用校园网的软硬件资源,使其发挥最大效力,更好的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可以大规模的实行考试,实现考试的客观、公证性,自动化组卷、阅卷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强度。传统考试要求老师刻试卷、印试卷、安排考试、监考、收集试卷、评改试卷、讲评试卷和分析试卷。这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网络考试系统是传统考场的延伸,它可以利用网络的无限广阔空间,随时随地的对学生进行考试,加上Web数据库技术的利用,大大简化了传统考试的过程。 本文以Internet为平台,研究了基于Web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包括系统需求分析和系统功能设计以及数据库设计。重点阐述了用户登录模块、题库管理模块和试卷管

网上商城购物系统毕业设计

网上商城购物系统毕业设计 目录 前言 (1) 第1章绪论 (2) 1.1 课题背景 (2)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2) 1.3 课题研究的方法 (2) 第2章程序开发的技术基础 (3) 2.1 HTML语言 (3) 2.2 JSP (4) 2.3 SSH (4) 2.3.1 Hibernate的工作原理 (4) 2.3.2 Spring的工作原理 (5) 2.3.3 Struts2的工作原理 (6) 2.4 数据库原理 (8) 2.4.1 SQL语言简单介绍 (8) 2.4.2 ADO技术介绍 (8) 第3章需求分析 (10) 3.1 系统主要工作流程图 (10) 3.1.1 后台管理模块流程图 (10) 3.1.2 前台管理模块流程图 (10) 3.2 系统实现采用环境 (11) 3.3 系统功能需求 (12) 第4章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13) 4.1 系统主要设计 (13) 4.1.1 系统主要功能 (13) 4.1.2 主要功能模块 (13) 4.2 数据库的分析与设计 (14)

4.2.1 数据库的需求分析 (14) 4.2.2 数据库的结构设计 (15) 4.3 系统主要功能实现 (18) 4.3.1 注册页面的实现 (19) 4.3.2 登录界面的实现 (20) 4.3.3 商品分类 (23) 4.3.4 后台管理登录页面 (27) 第5章系统测试 (34) 5.1 测试方法 (34) 5.2 预期测试结果 (34) 5.3 实际测试结果 (34) 结论 (35) 谢辞 (36) 参考文献 (37)

前言 近年来,随着Internet的迅速崛起,互联网已日益成为收集提供信息的最佳渠道并逐步进入传统的流通领域。于是电子商务开始流行起来,越来越多的商家在网上建立起商店,向消费者展示出一种新颖的购物理念。网上购物系统作为B2B,B2C,C2C电子商务的前端商务平台,在其商务活动全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旨在讨论如何建设B2C的网上购物系统。 网上购物是一种具有交互功能的商业信息系统。它向用户提供静态和动态两类信息资源。所谓静态信息是指那些比经常变动或更新的资源,如公司简介、管理规和公司制度等等;动态信息是指随时变化的信息,如商品报价,会议安排和培训信息等。网上购物系统具有强大的交互功能,可使商家和用户方便的传递信息,完成电子贸易或EDI交易。这种全新的交易方式实现了公司间文档与资金的无纸化交换。 在美、日等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网络商店发展速度迅猛,美国的世界级超一流的零售商,如沃尔玛凯玛特,家庭仓储、科罗格、J.C 培尼等纷纷挤身于网络经商的行列。调查表明:美国的家庭已越来越习惯于在家中从网上购物。 在我国,网上购物从无到有也不过短短几年时间。我国第一家网上购物发生在1996年,燕莎友谊商场首次通过网上商城售出一个景泰蓝,虽然货款的支付不是在网上进行的,但这毕竟为我国零售业奏出了网上购物的先声。根据CNNIC的统计结果,截止2004年1月中国有互联网用户7950万人,而又有40.7%以上的网民在过去的一年里有过网上购物经历,这就说明中国有网上购物的用户达是3235.7万人,并且这一数字还在以17%左右的速度增长,这说明在中国发展网上购物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网上购物方式日趋被大家所接受。

校园网络规划设计报告

精选文档编辑 贵州师范大学 课程设计 题目校园网规划设计报告 指导老师 年级 2009级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姓名学号 090403010021 日期 2012 年 6 月 24 日

精选文档编辑 目录 第1章绪论 (1) 1. 1 校园信息网的现状 (1) 1. 2 校园网规划的意义 (1) 1. 3 校园网规划设计的主要任务 (2) 第2章校园网络设计系统需求分析及目标 (2) 2. 1 项目背景 (2) 2. 2 网络需求分析 (3) 第3章校园网总体规划 (5) 3. 1 网络技术选择 (5) 3. 2 网络拓扑结构 (6) 第4章校园网总体结构设计 (7) 4. 1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7) 4. 2 网络设备的选择 (11) 4. 3 子网与WLAN划分 (14) 第5章综合布线设计 (15) 5. 1 设计范围及要求 (15) 5. 2 布线的设备选择 (16) 5. 3 布线设计方案描述 (17) 第6章总结 (18)

精选文档编辑 第1章绪论 1.1 校园信息网的现状 当今社会已步入信息社会,信息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潮流。自从1993年美国政府公布实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之后,在世界引起巨大反响,许多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也相继提出了本国或本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计划。可以说,信息化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国家加快改革教育体系,以教育为立国之本,建设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教育体系。为提高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建立先进高效的教育体系,提供更为先进的教育手段,学校很有必要建设一个校园网络管理应用系统,这样可以达到校园资源共享、建立完备的数据交换体系、快速的传递信息等目的。顺应无纸教学,无纸办公的发展趋势,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公效率,为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提供一个优良的硬件教学环境。 1.2意义 校园网指校园内计算机及附属设备互联运行的网络,是由计算机、网络设备和网络软件构成的为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办公和交流等活动服务的大型集成应用系统,并能接入因特网实现与国内国际网站进行信息交流、资源共享。校园网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校园网是学校信息基础设施。校园网的规模、网络性能、应用水平和普及程度已成为衡量一所院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从长远来看,校园网的建设,其主要意义是有利于学校教学、科研的快速发展,它能使广大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环境进行教学,开展科研活动,进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为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