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

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以后,爱国主义就与社会主义密不可分。
把爱国主义同社会主义有机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本质要求。
针对过去出现的“不爱社会主义不等于不爱国”的论调,江泽民有过明确的说法:“在今天,我们讲爱国就是要爱社会主义祖国”。
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已成为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有机地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之中。

(二)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
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热爱祖国就应包含着拥护祖国的统一。
自古以来,爱国主义的一个基本内容,就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我们清晰地看到,维护祖国的独立统一就像一条红线始终贯穿于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发展史之中。
当前,由于种种原因,台湾问题迟迟没有得到妥善解决,海峡两岸仍然被人为地分割着,“台独”势力依然十分猖獗。
这种分裂状况严重违背了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也成为制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的一个最大障碍。
在这种情况下,尤其需要强调把维护祖国统一作为爱国主义的基点,使之成为动员和激励人们为实现祖国统一而战的强大的精神支柱。






关于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邓小平曾作了深刻说明。他指出:“有人说不爱社会主义不等于不爱国,难道祖国是抽象的吗?不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爱什么呢,港澳、台湾、海外的爱国同胞,不能要求他们都拥护社会主义,但是至少也不能反对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否则怎么叫爱祖国呢?”(《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92页。)


爱国主义和爱社会主义本质上的统一,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证明了的真理性结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50多年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此,邓小平强调:“一旦中国抛弃社会主义,就要回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要说实现‘小康’,就连温饱也没有保证。”(《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06页。)不言而喻,对于生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广大中国人民来说,爱祖国,也就必然爱社会主义;对于生活在台、港、澳的同胞和海外的爱国侨胞来说,他们虽不一定都拥护社会主义

,但绝不反对社会主义的中国,相反,
他们反对台独、拥护祖国统一。爱国主义是否与社会主义相统一,已成为当今我国衡量人们是否真正爱国的标准。





二、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


维护祖国统一、反对祖国分裂是中华儿女爱国情怀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及民族感情的认同。只要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就能够求维护祖国统一之同、存意识形态之异。


余光中(1928-
),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评论家、翻译家。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个作品是余光中广为传诵的一首诗《乡愁》。


乡愁


小时候
后来呵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这头
我在外头


母亲在那头
母亲呵在里头





长大后
而现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老人说:“我以身为中国人自豪,更以能使用中文为幸;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片厚土;那无穷无尽的故国,四海漂泊的龙族叫她做大陆,壮士登高叫她做九州,英雄落难叫她做江湖。这许多年来,我所以在诗中狂呼着,低呓着中国,无非是一念耿耿为自己喊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