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级超额累进税率表

7级超额累进税率表

5级超额累进个体工商户税率表 5级超额累进个体工商户税率表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 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级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税率(%)1不超过15000元的52超过15000元至30000元的部分103超 过3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204超过6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305超过100000元的部分35备注:1、本表所列含税级距与不含税 级距,均为按照税法规定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 用以及损失后的所得额;2、含税级距适用于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 营所得和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 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对企事业单位的承 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累进税率 是税率的一种类型,对于调节纳税人收入,有特殊的作用和效果,所以现代税收制度中,各种所得税一般都采用累进税率。累进税率 的形式有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全额累进税率实际上是按 照征税对象数额大小、分等级规定的一种差别比例税率,它的名义 税率与实际税率一般相等。累进税率的特点是税基越大,税率越高,税负呈累进趋势。 累进税率是随税基的增加而按其级距提高的税率。是税率的一种类型。 累进税率的确定是把征税对象的数额划分等级再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征税对象数额越大的等级,税率越高。采用累进税率时,表 现为税额增长速度大于征税对象数量的增长速度。它有利于调节纳 税人的收入和财富。通常多用于所得税和财产税。 累进税率的特点是税基越大,税率越高,税负呈累进趋势。在财政方面,它使税收收入的增长快于经济的增长,具有更大的弹性;在

什么是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 包括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 偶然所得;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其他所得。 征缴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个税起征点原来是1600,现在是2000,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四金)-2000 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 扣除标准:2008年3月份起,个税按2000元/月的起征标准算 四金包括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 营所得适用 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含税所得额) 税率%速算扣除数 (元)

一不超过5,000元的 5 0 二超过5,000元到10,000元的部分10 250 三超过10,000元至30,000元的部分20 1,250 四超过3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30 4,250 五超过50,000元的部分35 6,750 劳务报酬所得适用 级 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含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元) 一不超过20,000元的20 0 二超过20,000元到50,000元的部分30 2,000 三超过50,000元的部分40 7,000 1、“四金”缴费的基数定义 一般四金基数就是当月的工资,不过如果工资很高(比如超过了上年你所在城市社会月平均工资的三倍),那基数就到顶了。而如果工资特别低的话(比如低于上年你所在城市月社会平均工资的百分之六十),那基数也有封底。 上海市2004年的情况为例,2003年社会月平均工资是1847元。如果你的月工资超过了1847*3=5541元。则四金基数是5541元;如果你的月工资低于1847*60%=1108.2元,则四金基数是1108.2元。要是工资在1108.2至5541元之间,那基数就是你的工资。 2、“四金”缴费的比例 四金缴费比例:个人缴纳部分公司缴纳部分 养老保险金:基数*8%+基数*22%(好像最近改成这个比例了) 医疗保险金:基数*2%+基数*12% 失业保险金:基数*1%+基数*2% 住房公积金:基数*7%+基数*7% 其中个人出的是左边的部分即8%+2%+1%+7%=18%,公司出的是右边的部分即 22%+12%+2%+7%=43% 也就是说扣除四金后的工资为:X=工人工资—基数*18%;而公司付出的总资金为Y=工人工资+基数*43% 按照国家规定,现在企业要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元)全月应纳税额不超过500元税率为5% 0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500元至2000元税率为10% 2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2000元至5000元税率为15% 12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5000元至20000 税率为20% 375 元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20000元至40000 税率为25% 1375 元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40000元至60000 税率为30% 3375 元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60000元至80000 税率为35% 6375 元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80000元至100000 税率为40% 10375 元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100000元税率为45% 15375 调整后的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元)全月应纳税额不超过1500元税率为5% 0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1500元至4500 税率为10% 75 元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4500元至9000 税率为20% 525 元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9000元至35000 税率为25% 975 元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35000元至55000 税率为30% 2725 元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55000元至80000 税率为35% 5475 元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80000元税率为45% 13475 月收入起征点2000应缴税起征点3000元应缴税少缴税金250025025 1

300075075 400017550100 5000325125200 6000475225250 8000825475350 100001225875350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含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元)一不超过500元50 二超过5000元至10000元10125 三超过10000元至30000元201250 四超过30000元至50000元304250 五超过50000元356750 2

全额累进税率 指按课税对象的绝对额划分若干级距,每个级距规定的税率随课税对象的增大而提高,就纳税人全部课税对象按与之相适应的级距的税率计算纳税的税率制度。“全”字的含义就是全部课税对象按一个达到级距的相应税率 征税。我国建国初期征收的工商所得税,曾实行21级全额累进税率,最低一级为所得额未满300元的税率为 5.75%;最高一级为所得额在万元以上的税率为34.5%。如果纳税人的所得额超过万元,则全部所得额都按34.5%的税率征税。 特点:全额累进税率的特点是:1.计算简便,在按照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确定税率后,实际上等于按比例税率计税;2.累进急剧,即全部课税对象都适用相应的最高税率;3.累进的名义税率与实际税率一致;4.在课税对象级距的分界点附近,税负不合理,会出现税收增加额超过课税对象增加额的不合理现象。目前,全额累进税率一般已不采用。 超额累进税率 超额累进税率指将应税所得额按照税法规定分解为若 干段,每一段按其对应的税率计算出该段应交的税额,然后再将计算出来的各段税额相加,即为应税所得额应交纳的个人所得税。注:(1)流行算法——应交所得税=应税所得*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应税所得额(2)工资薪金所得应交的个人所得税的税率是执行5%至45%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 特点:(1)计算方法比较复杂,征税对象越大,包括等级越来越多,计算就越复杂。(2)累进幅度比较缓和,税收负担较为合理。特别是征税对象级次分界上下,只就超过部分按高一级税率计算,一般不会发生增加部分的税率超过增加的征税对象数额的不合理现象。有利于鼓励纳税人增产增收。(3)边际税率和平均税率不一致,

税收负担透明度差。在实际工作中,为了解决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税款这一比较复杂的问题,采取了“速算扣除法”。超额累进税率是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税率。 速算扣除数 采用超额累进税率计税时,简化计算应纳税额的一个数据。速算扣除数实际上是在级距和税率不变条件下,全额累进税率的应纳税额比超额累进税率的应纳税额多纳的一个 常数。因此,在超额累进税率条件下,用全额累进的计税方法,只要减掉这个常数,就等于用超额累进方法计算的应纳税额,故称速算扣除数。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个人所得税七级超额累进税率表及计算 2011-03-21 10:53:43 | 来源:本网讯 | 作者: 级数含税级距不含税级距税率(%)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1500元的不超过1455元的 3 0 2 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超过1455元至4155元的部分10 105 3 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超过4155元至7755元的部分20 555 4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超过7755元至27255元的部分2 5 1005 5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超过27255元至41255元的部分30 2755 6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超过41255元至57505元的部分35 5505 7 超过80000元的部分超过57505元的部分45 13505 (注:本表所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本法第六条的规定,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三千五百元以及附加减除费用后的余额。) 注:1.本表所列含税级距与不含税级距,均为按照税法规定减除有关费用后的所得额; 2.含税级距适用于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 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 1:若税前月薪7000元,求个税 因为7000-3500=3500, 1500<3500≦4500, 所以适用第二级, 个人所得税为:3500*10%-105=245。 2:若税后月薪6755元,求个税 因为6755-3500=3255元 1455<3255≦4155, 所以适用第二级税率: 设个税为x 元 则有(6755+x-3500)*10%-105=x 解得x=245 所以个人所得税为:245元 备注:”税前”及”税后”表示缴纳个人所得税前后

2016年最新个人所得税税率表,最新个人所得税税法 近年来,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话题,尤其是在每年全国两会期间,关于提高个税“起征点”的提案和呼声,更是将个人所得税的讨论推向高潮。全民关注个税,一方面反映了中国公民纳税人意识和民主理财理念正在深入人心,另一方面也表现出社会各界在讨论这一专业性较强的财税问题方面往往陷入非理性、情绪化和非专业化境况。 专家称我国个税起征点不算低 1.我国个税“起征点”,提高空间有限 个税“起征点”规范的说法为“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体现劳动者基本生计所需、为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必要支出。该费用标准的确定,需要参考全国在岗职工工资水平以及基本生活支出情况。,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均工资为57361元,相应月均工资为4780元,目前每月3500元工薪所得减除费用占月均工资的比重为73.2%。 2.提高个税“起征点”,薪酬高者受益更大,有违个税初衷 由于个人薪酬所得税适用累进税率,提高减除费用标准,有可能降低高薪酬者的最高税率档次,从而大幅降低该类纳税人的纳税额度,导致更大的不公平。 3.简单提高“起征点”而不同时实施“收入综合、分类扣除”的办法,对不同纳税人可能极不公平。今年全国两会上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答记者问时再次指出,简单提高起征点是不公平的,一个人月工资5000元可以过得还不错,但如果还要养孩子养老人就非常拮据,所以在工薪项下持续提高减除标准不是一个方向。

4.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必须针对问题综合施治、统筹设计 当前个税“起征点”没有明显提高的必要和空间,并不意味着我国个人所得税无需改革。恰恰相反,我国个税税制很不完善,导致其不但没有很好起到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没有很好贯彻税收的公平原则和量能纳税原则,反而带来了不公平,甚至导致“逆调节”。 个人所得税分为三大类 劳务所得、经营所得、其他所得,个人所得税的税目又可分为十一小类:1.工资薪金所得;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4.劳务报酬所得;5.稿酬所得;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8.财产租赁所得;9.财产转让所得;10.偶然所得;11.其他所得。 1、劳务所得 采用七级超额累进税、实行按月综合征收。“降低税率,减并级次”是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共识,为兼顾现行工薪所得、劳务报酬所得和稿酬所得纳税人的纳税负担,可将税率简化为五级超额累进税率。以纳税人当月的三项收入综合之和,超额累进税率,仍实行按月征收的办法。这样既可以减轻低收入者的负担,又可以培养壮大中产阶级,还可以适当增加高收入者的纳税负担。具体税率表设计如下: 2、经营所得 采用三级超额累进税的、实行按年综合征收。为兼顾现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个人独资企业所得和合伙制企业所得纳税人的纳税负担,衔接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的征收,可将税率简化为三级超额累进税率。以每一

5%—35%五级超额累进税率明细 2014-04-23 09:50:10 来源:金斧子 分享到: 导读:相信大部分投资者都会对5%—35%五级超额累进税率明细相关知识很感兴趣,金斧子网将会针对5%—35%五级超额累进税率明细的问题,给大家详细讲解更多的相关知识。 在这里先给大家列出所有级别的税率表吧(包括5级):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一(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1 不超过1500元的 3 2 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10 3 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20 4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25 5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30 6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35 7 超过80000元的部分45 (注:本表所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本法第六条的规定,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三千五百元以及附加减除费用后的余额。)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 级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1 不超过15000元的 5 2 超过15000元至30000元的部分10

3 超过3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20 4 超过6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30 5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35 (注:本表所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本法第六条的规定,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 如果你对企业经营成果不拥有所有权,仅是按合同规定取得一定所得的,适用5%-45%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如果你按合同规定只向发包、出租方交纳一定费用后,企业经营成果归自己所有的,适用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 相关阅读: 在税率方面,根据应税所得项目的不同特点和征管要求,我国个人所得税设置了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两种。目前,我国工资、薪金所得适用5%—45%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的生产、经营所得,适用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稿酬所得,财产租赁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等均适用20%的比例税率。 专家指出,公众目前对“起征点”存在误解,与“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或“免征额”相混淆。所谓起征点是征税对象达到征税数额开始征税的界限。一旦征税对象的数额达到或超过起征点时,则要就其全部数额征税,而不是仅对其超过起征点的部分征税。所谓免征额是在征税对象总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它是按一定标准从征税对象总额中预先减除的数额,免征额部分不征税,只对超过免征额部分征税。举例来说,假设数额为2000元,当月工资

调整后的

此前国务院提交的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被详细披露后,个税改革的力度与公众的期望有不小的距离。不少专家认为,对工薪阶层来说,个税起征点调整的步子迈得太小。公众普遍发问:3000元的免征额是否仍偏低?月收入7500元以上能否就算“高收入”? 3000元免征额过低 根据国务院提交的个税修正案草案,将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即免征额)从目前的每月2000元提高至每月3000元。但这一调整幅度公布后,不少学术界、媒体、公众纷纷指出,根据目前的通胀水平,这一幅度“明显偏低”。 虽然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表示,个税调整后,工薪所得纳税人占全部工薪收入人群的比重,将由目前的28%下降到12%左右,但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0年第一季度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就已经达到2754元,由此可以断定在全国范围内3000元的月薪并不算高收入。 事实上,此前曾有财政部官员透露,有七成被调查者认为3000元的个税起征点太低。他们认为,调整后,工薪阶层依然是纳税主体。多位学界专家就具体建议,免征额应至少提高至每月5000元。 此前财政部也曾表示,个税免征额若上调到5000元,则只有3%的人纳税,这个税存在的意义就不大了。但专家普遍认为,众所周知,个人所得税是作为以“劫富济贫”为立法初衷和主要功能开征的一个税种。“其实个税存在的意义并不是要让多数人纳税,而正是要让少数富

人多纳税,这才是其真正的意义所在。”也有读者对“上调到5000元只有3%的人纳税”这一数字表示怀疑,认为不知如何统计出来。 事实上,数据显示,大多数属于中低收入阶层的我国工薪阶层每年缴纳的个税却一直占其收入总量的50%左右。 “个税税制最重要的原则是能力原则,即有钱人多纳税。”交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系教授陈宪表示,以英国为例,1%的最高收入人群承担了国内25%的个税,中国个税体制改革应以较高收入人群承担50%以上个税为目标。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赵晓在其微博上表示,税改仍在强化国富民穷效应。他说,研究个税调整方案有三点发现:第一、起征点太低,和公众满意预期相差70%;第二,收入两万即加税,总体应为加税效应;第三,政府财收增长太快,税改仍在强化国富民穷效应。 7级征税级数依然过密 此外,草案拟将现行工薪所得9级超额累进税率修改为7级,取消15%和40%两档税率,扩大5%和10%两个低档税率的适用范围,并扩大了最高税率45%的覆盖范围。调整后,中低工薪者的税负减轻,但高工薪所得者税负提高。经测算,月收入1.9万元为个税负担增减的临界点,超过这一数额税负将增加。 陈宪对记者表示,若按草案调整后,中低收入人群是我国个税纳税主体的结构并未改变,个税体制改革应该更加充分地体现能力原则。 对于征收级数的调整,陈宪则表示,征收级数从9级调整为7级,而非此前预想的5级,仍然偏多。他认为,个税级差过多过密,将加重个人收入增加时承担的边际调整,不利于鼓励劳动者增加收入。 陈宪认为,调高起征点与减少征收级数使中低收入人群得到了一些实惠,但并没有改变中低收入人群是我国个税纳税主体的现状。 “个税最高45%的征收税率在企业所得税仍然较低的背景下缺乏实际意义,因为大多数富人可以通过企业所得实现避税。目前,我国企业所得税最高税率为30%。” 不分纳税人差异平均扣除遭质疑 4月20日,在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提交至全国人大常委会后,财政部、税务总局有关负责人对外表示,本次个税免征额的确定方法,综合考虑了个人生计支出、消费物价和赡养人数,是一个不分纳税人差异进行平均扣除的标准。

七级累进税率 个税调整后起征点改为3500, 2011年9月1日起调整后的7级超额累进税率如下: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元) 全月应纳税额不超过1500元 3% 0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1500元至4500元 10% 10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4500元至9000元 20% 55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9000元至35000元 25% 100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 30% 275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 35% 5505 45% 1350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80000元 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个人所得税九级超额累进税率表 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含税所得额)税 率% 速算扣除数(元) 一不超过500元 5 0 二超过500元至2000元10 25 三超过2000元至5000元15 125 四超过5000元至20000元20 375 五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25 1375 六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30 3375 七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35 6375 八超过80 000元至100000元40 10375 九超过100000元45 15375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含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元) 一不超过5,000元的 5 0 二超过5,000元到10,000元的部分10 250 三超过10,000元至30,000元的部分20 1,250 四超过3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30 4,250 五超过50,000元的部分35 6,750 劳务报酬所得适用 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含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元) 一不超过20,000元的20 0 二超过20,000元到50,000元的部分30 2,000 三超过50,000元的部分40 7,000

九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应当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人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税率表 工资、薪金所得按以下步骤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每月取得工资收入后,先减去个人承担的基本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以及按省级政府规定标准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再减去费用扣除额1600元/月(来源于境外的所得以及外籍人员、华侨和香港、澳门、台湾同胞在中国境内的所得每月还可附加减除费用3200元),为应纳税所得额,按5%至45%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计算公式是: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速算扣除数 例:王某当月取得工资收入9000元,当月个人承担住房公积金、基本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共计1000元,费用扣除额为1600元,则王某当月应纳税所得额=9000-1000-1600=6400元。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 =6400×20%-375=905元。 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统一由支付人负责代扣代缴,支付人是税法规定的扣缴义务人。 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或年终加薪,应当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 2006-03-09 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包括年终加薪)的,应分两种情况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1)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且获取奖金当月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计算方法是:用全年一次性奖金总额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对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对应的速算扣除数,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计算公式为: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个人当月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个人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全年一次性奖金应分别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2)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且获取奖金当月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 费用扣除额的,计算方法是:用全年一次性奖金减去“个人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后的余额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对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对应的速算扣除数,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计算公式为: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个人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由于上述计算纳税方法是一种优惠办法,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对每一个人,该计算纳税办法只允许采用一次。对于全年考核,分次发放奖金的,该办法也只能采用一次。 内部退养(或提前离岗)人员取得所得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 2006-03-09 (1)企业减员增效和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在机构改革中,未达到离退休年龄,提前离岗且未办理离退休手续(内部退养)的职工,从原任职单位取得的工

最新各行业税率表 2013-03-18 18:15:29| 分类:本人业务|举报|字号订阅 1、营业税税目税率 税目税率 一、交通运输业陆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装卸搬运 3% 二、建筑业建筑、安装、修缮、装饰及其他工程作业 3% 三、金融保险业金融、保险 8% 四、邮电通信业邮政、电信 3% 五、文化体育业文化业、体育业 3% 六、娱乐业夜总会、歌厅、舞厅、卡拉OK舞厅、射击、狩猎、跪马、游戏机、游戏网吧、高尔夫球、台球等。 20% 音乐茶座、酒巴吧、嬉水、水上滑梯、碰碰船、滑索、飞降、滑道、四轮摩托越野、滚轴滑水、综合游乐场(园)等 10% 仅供少年儿童的游乐场或项目、其他游艺项目等 5% 七、服务业代理业、旅店业、饮食业、旅游业、仓储业、租赁业、广告业及其他服务业 5% 八、转让无形资产转让土地使用权、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商誉 5% 九、销售不动产销售建筑物及其土地附着物 5% 2、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以纳税人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税额为计税依据,适用比例税率:市区为7%、城镇为5%、农村为1%。 3、企业所得税税率:企业所得税法定税率为:33%,同时还设置两档优惠税率:年应纳税所得额在3万元(含本数)以下的,减按18%计算;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3万元至10万元(含本数)减按27%计算。 4、个人所得税税目税率 (1)工资、薪金所得适用5%—45%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 (2)工资薪金收入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500元 5 0 2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 10 25 3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 15 125 4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 20 375 5 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 25 1375 6 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 30 3375 7 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5 6375 8 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 40 10375 9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 45 15375 (3)稿酬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并按应纳税额减征30%。 (4)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均适用20%的比例税率。 5、印花税税目税率 税目征收范围税率 1、购销合同包括供应、预购、采购购销结合及协作、调剂、补偿、易货等合同按购销金额万分之三贴花 2、加工承揽合同包括加工、定做、修缮、修理、印刷、广告、测绘、测试等合同按加工或承揽收入万分之五贴花 3、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包括勘察、设计合同按收取费用万分之五贴花 4、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包括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按承包金额万分之三贴花 5、财产租赁合同包括租赁房屋、船舶、飞机、机动车辆、机械、器具、设备等按租赁金额千分之一贴花,税额不足一元的按一元贴花 6、货物运输合同包括民用航空、铁路运输、海上运输、内河运输、公路运输和联合运输合同按运输费用万分之五帖花 7、仓储保管合同包括仓储、保管合同按仓储保管费用千分之一贴花 8、借款合同银行及其他金融组织和借款人(不包括银行同业拆借)所签订的合同按借款金额万分之零点五贴花 9、财产保险合同包括财产、责任、保证、信用等保险合同按保险费收入千分之一贴花 10、技术合同包括技术开发、转让、咨询、服务等合同按所载金额收入万分之

一、增值税 对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征收。增值税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对一般纳税人,就其销售(或进口)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的增加值征税,基本税率为17%,低税率为13%,出口货物为0%(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除外);对小规模纳税人,实行简易办法计算应纳税额,征收率一般为6%,从事货物批发或零售等税法列举项目的征收率为4%.增值税的纳税期限一般为1个月,纳税人应在次月的1 日至10日的征期内申报纳税。 二、消费税 对在我国境内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征收。征税范围包括烟、酒和酒精、化妆品、贵重首饰和珠宝玉石等18个税目。消费税根据税法确定的税目,按照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销售数量分别实行从价定率或从量定额的办法计算应纳税额。消费税的纳税期限与增值税的纳税期限相同。 三、营业税 对有偿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征收。应税劳务包括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等7个税目。营业税按照应税劳务或应税行为的营业额或转让额、销售额依法定的税率计算缴纳。除了娱乐业实行20%(其中台球、保龄球适用5%)的税率外,其他税目的税率为3%或5%.营业税的纳税期限与增值税、消费税基本相同。 四、企业所得税 对中国境内的一切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不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外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企业所得税以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企业所得税按纳税年度计算,纳税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企业所得税实行按月或按季预缴、年终汇算清缴、多退少补的征收办法。即企业应当自月份或者季度终了之日起15日内,向税务机关报送预缴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预缴税款。企业应当自年度终了之日起5个月内,向税务机关报送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并汇算清缴,结清应缴应退税款。 五、个人所得税 以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包括个人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等11个应税项目)为对象征收。除工资、薪金所得适用5%至45%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个体工商户(注: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比照执行)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5%至35%的5级超额累进税率外,其余各项所得均适用20%的比例税率。纳税期限是:扣缴义务人每月所扣和自行申报纳税人每月应纳的税款,在次月7日内缴入国库;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的税款,按年计算,分月预缴,年度终了后3个月内汇算清缴,多退少补;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应纳的税款,按年计算,年度终了后30日内缴入国库;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在年度终了后30日内,将应纳的税款缴入国库。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在年度终了后3个月内自行向税务机关进行纳税申报。 六、资源税 对各种应税自然资源征收。征税范围包括原油、天然气、煤炭、其他非金属矿原矿、黑色金属矿原矿、有色金属矿原矿、盐等7大类。资源税的税额标准因资

超额累进税率分级计算 我国税法规定:对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七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个人所得税;对个体工商户(含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自然人投资者)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个人所得税。 这里以工资、薪金为例来介绍个税累进税率计算方法。在计算之前先看一下《个人所得税所附的工资、薪金所得税率表。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一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1 不超过1500元的 3 2 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 10 3 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 20 4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25 5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 30 6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5 7 超过80000元的部分 45 (注:本表所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本法第六条的规定,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三千五百元以及附加减除费用后的余额。) 举例:现假设某企业管理人员月工资(所得)为13000元,其中每月按工资额的20%交个人负担的“三险一金”(养老保险8%、医疗保险2%、失业保险1%、住房公积金9%),计算其每月徉交的个人所得税。 第一步:确定全月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考虑二个因素,第一个因素是法定减除费。〈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规定: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三千五百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第二个因素是个人缴付的“三险一金”。〈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按照国家规定,个人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从纳税义务人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那么例题中的应纳税所得额为=13000-3500-(13000×20%)=6900 第二步:计算应交税额。将6900元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分为适用第一级税率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1500元、适用第二级税率“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 应纳税所得额为3000元。余下的为适用第三级税率应纳税所得额 6900-1500-3000=2400。 应纳税额=1500×3%+3000×10%+2400×20%=825 如果全月应纳税所得额超过9000以上元至55000元的部分,税率就要25%,以次类推。 以上就是个税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原理。 在实务工作中,为便于加快计算,会引进速算扣除数方法。(可参见〈国家

新的个税七级和五级超额累进税率表(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 速算 扣除数 含税级距 不含税级距 1 不超过1500元的 不超过1455元的 3 2 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 超过1455元至4155元的部分 10 105 3 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 超过4155元至7755元的部分 20 555 4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超过7755元至27255元的部分 25 1005 5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 超过27255元至41255元的部分 30 2755 6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超过41255元至57505元的部分 35 5505 7 超过80000元的部分 超过57505元的部分 45 13505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 级数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 速算 扣除数 含税级距 不含税级距 1 不超过15000元的 不超过14250元的 5 2 超过15000元至30000元的部 分 超过14250元至27750元的部分 10 750 3 超过30000元至60000元的部 分 超过27750元至51750元的部分 20 3750 4 超过6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 分 超过51750元至79750元的部分 30 9750 5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 超过79750元的部分 35 14750 新的税率表自2011年9月1日(含)之后适用。个税的起征点是3500元。

超额累进税率 分级计算 我国税法规定:对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七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个人所得税;对个体工商户(含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自然人投资者)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个人所得税。 这里以工资、薪金为例来介绍个税累进税率计算方法。在计算之前先看一下《个人所得税所附的工资、薪金所得税率表。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一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1 不超过1500元的 3 2 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 10 3 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 20 4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25 5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 30 6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5 7 超过80000元的部分 45 (注:本表所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本法第六条的规定,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三千五百元以及附加减除费用后的余额。) 举例:现假设某企业管理人员月工资(所得)为13000元,其中每月按工资额的20%交个人负担的“三险一金”(养老保险8%、医疗保险2%、失业保险1%、住房公积金9%),计算其每月徉交的个人所得税。 第一步:确定全月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考虑二个因素,第一个因素是法定减除费。〈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规定: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三千五百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第二个因素是个人缴付的“三险一金”。〈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 按照国家规定,个人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从纳税义务人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那么例题中的应纳税所得额为=13000-3500-(13000×20%)=6900 第二步:计算应交税额。将6900元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分为适用第一级税率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1500元、适用第二级税率“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 应纳税所得额为3000元。余下的为适用第三级税率应

2018年最新最全的常用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2018年最新常用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双手奉上,附带8种特殊计算方法及案例,专为会计人收藏备用! 一工资、薪金所得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七级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三(3%)至百分之四十五(45%)。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一) 说明: 1、本表含税级距中应纳税所得额,是指每月收入金额- 各项社会保险金(五险一金) - 起征点3500元(外籍4800元)的余额。 2、含税级距适用于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 二年终奖所得 年终奖所得,将年终奖金额除以12个月,以每月平均收入金额来确定税率和速度扣除数,年终奖所得税率表与工资、薪金所得的税率表相同,只是他们的计算方式不同。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二) 说明: 1、本表平均每月收入为年终奖所得金额除以12个月后的平均值。 2、税率表与工资、薪金所得税率表相同。 三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三) 说明: 1、本表含税级距指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的余额。 2、含税级距适用于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四稿酬所得 稿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并按应纳税额减征百分之三十,实际税率为百分之十四。 五劳务报酬所得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四) 说明:

1、表中的含税级距、不含税级距,均为按照税法规定减除有关费用后的所得额。 2、含税级距适用于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劳务报酬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劳务报酬所得。 六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 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然后就其余额按比例税率20%征收。 七财产转让所得 适用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按比例税率20%征收。 八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 小明在2016年一月份税前工资10000元,他需要缴纳各项社会保险金1100元,那么他的税后工资是多少呢? 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社保金)-3500 =10000 - 1100 - 3500 = 5400元,参照上面的工资税率表不含税部分,超过4,155元至7,755元的部分,则适用税率20%,速算扣除数为555。 缴费= 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速算扣除数= 5400*20% -555= 525元。 实发工资=应发工资-社保金-缴税= 10000 -1100-525 = 8375元。 (1)全年一次性奖金的界定。全年一次性奖金是指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扣缴义务人根据全年经济效益和对职工全年工作业绩的综合考核情况,向职工个人发放的一次性奖金。该项奖励也包括年终加薪、实行年薪制和绩效工资办法的单位根据考核情况兑现的年薪和绩效工资。 (2)全年一次性奖金的计税方法。对于职工个人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但考虑到该项收入与年度工作业绩相关且数额往往比较大,在计算税款时采用“按年平均取低税率”的方法,降低税额、减轻个人负担。具体分两个步骤进行计算: 第一步:将个人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如果在发放年终一次性奖金的当月,个人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减除标准,应将全年一次性奖金减除“个人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减除标准的差额”后的余额,按上述方法确定全年一次性奖金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第二步:将个人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按上一步确定出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征税。 如果个人当月工资、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税法规定的费用减除标准的,税款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个人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1、在个人所得税的征收中(只适用工资和薪金收入),超额累进税率是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税率,其累进幅度比较缓和,税收负担较为合理,特别是征税对象级次分界上下、只是就超过部分按下一级税率计算、在应税所得额中实行高低税率税段求和。这既有利于鼓励纳税人在某个税率区间增产增收,也有利于实行对高收入者的调控,从而有利于实现收入分配中的效益与公平统一的原则。 2、超额累进税率指将应税所得额按照税法规定分解为九个段,每一段按其对应的税率计算出该段应交的税额,然后再将计算出来的各段税额相加,即为应税所得额应交纳的个人所得税。其分段税率为:(注:以下参数及起征点在考题中都会给出,无需识记) 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1 不超过500元(含),{0—500}(含)的部分 5 % 2 超过500元至2000元(含)的部分10 % 3 超过2000元至5000元(含)的部分15% 4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含)的部分20% 5 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含)的部分25% 6 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含)的部分30% 7 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含)的部分35% 8 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含)的部分40% 9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45% 3、具体计算方法为:假如某人的全月应税所得额为X, (全月应税所得额=全月工资、薪金收入额-费用扣除标准)

①当X位于第1段时,其应缴的个人所得税为X×5 % ②当X位于第2段时,其应缴的个人所得税为 500×5 %+(X-500)×10 % ③当X位于第3段时,其应缴的个人所得税为 500×5 %+(2000-500)×10 %+(X-2000) ④当X位于第4段时,其应缴的个人所得税为 500×5 %+(2000-500)×10 %+(5000-2000)+(X-5000) 当X位于第⑤⑥⑦⑧⑨段时以此类推。 (温馨提示:目前因个税起征点、分段以及各段税率已经变化,以上推导公式只针对以前的情况,但其思路依然可用,万变不离其中嘛,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