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药用植物简介

广西药用植物简介
广西药用植物简介

广西药用植物简介

广西是我国中药材的主要产区之一,药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共548科,1861属,4637种。总数列为全国第二。广西特有的药用植物达112种。

广西的地理位置: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位于东经104°26’—112°04’,北纬20°54‘—26°24’之间,北回归线横贯全区中部。西北连接云贵高原,东南与海洋相接,南面和越南相邻。

广西地形地貌:

全区地势总的来说西北高东南低,是一个倾斜的盆地,但丘陵和中等山地也广泛分布。

①盆地大小相杂;

②山系多呈弧形,层层相套。山地以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为主,占广西总面积23.5%;

③丘陵错综,占广西总面积10.3%,在桂东南、桂南及桂西南连片集中;

④平地占广西总面积26.9%。广西平原主要有河流冲积平原和溶蚀平原二类。

⑤喀斯特广布,占广西总面积37.8%,集中连片分布于桂西南、桂西北、桂中、桂东北。

广西气候特征:

气候受季风影响强烈,具有北热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三个气候带的特点。春季相对多雨;夏季高温高湿,降雨充沛;秋季凉爽,常有干旱;冬季有霜冻,冬夏季交替明显。

①气候温暖,热量丰富。气温由南向北递减,由河谷平原向丘陵山区递减。

②降水丰沛,干湿分明。东部多,西部少;丘陵山区多,河谷平原少;夏季迎风坡多,背风坡少等特点。

③日照适中,冬少夏多。南部多,北部少;河谷平原多,丘陵山区少。

④灾害频繁,旱涝突出。

广西史称“八桂”。“八桂”现由方位划分,分别为:桂东北、桂东、桂中、桂中北、桂西北、桂西南、桂东南、桂西。而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具有跨三个气候带,由太阳辐射、大气环流的差异,不同地带的中药资源种类有明显的不同,植物分布也有一定的规律。根据“三向地带性”学说,可把我区分为以下几个药材区:

1.北部地带常绿阔叶林药材区

①桂东北:罗汉果、厚朴、黄柏、杜仲

2.中部地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药材区

①桂东:灵香草、山药、天花粉、肉桂

②桂中:金银花、竹叶柴胡、栀子

③桂中北:大风艾、金银花、地枫皮、石斛

④桂西北:茶辣、川楝、薏苡、石斛

3.南部地带常绿季雨林药材区

①桂东南:是广西南药生产基地。珍珠、肉桂、砂仁、八角、巴戟天、蔓荆子、山药、郁金

②桂西南:蛤蚧、龙血树、八角、砂仁

③桂西:三七、千年健、草果、黄精

广西土壤:

广西地带性土壤有红壤、黄壤、砖红壤、黑色石灰土棕色石灰土、水稻土、冲击土、生草灰化土等多种土壤,其中以赤红壤、红壤、黄壤分布面积最广。按土壤的性质,中药资源的分布也有所不同:

①广西北部的石灰岩山地,占全区面积的40%左右,具有独特的熔岩地貌,岩多土少,干旱,夏日高温,所以生长着大量喜钙或适钙的药用植物:地枫皮、广豆根、千年健、青天葵和金不换。

分布的药用乔木有:银杏、木棉、秋枫、乌桕、石楠皂角、木蝴蝶、苹婆、粉苹婆;

药用灌木有飞龙掌血、萝芙木、珙桐、黄荆、山牧荆、南天竹金丝桃等;

药用藤本有广西马兜铃、何首乌、对叶百步、紫藤;

药用草本有竹叶柴胡、白及、黄独、一支箭、德保黄精。

②而南方的酸性土壤的特有植物有:桃金娘、栀子、毛冬青、狗脊。(一)罗汉果:

罗汉果为葫芦科多年生宿根草质藤本植物,长2~5m。茎纤细,暗紫色。卷须2分叉几达中部。叶互生,叶柄长2~7cm;叶片心状卵形,膜质,长8~15cm,宽3.5~12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耳状心形,全缘,两面均被白色柔毛。花雌雄异株,雄花序总状,雌花花单生;花萼漏斗状,被柔毛,5裂,花冠橙黄色,5全裂,先端渐尖,外被白色夹有棕色的柔毛。瓠果圆形或长圆形,被柔毛,具10条纵线,种子淡黄色。花期6~9月,果期9~11月。

罗汉果对生长环境要求:

【温度】喜温暖、昼夜温差大的气候,不耐高温,怕霜冻。

【光照】喜光而不耐强光。幼苗期怕强光照射,在半阴的条件下生长发育良好。成年植株,每天仅6一8小时的光照就能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水】要求较湿润条件,适于在空气湿度75%以上、土壤田间持水量60-80%的条件下生长。

【土壤】土壤要求不严,除沙土、粘土和排水不良的低洼地以及盐碱土外,一般的土壤均能生长,但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含腐殖质多的微酸性黄壤土或黄红壤土为好。

※主要分布于海拔300~1400米亚热带山坡林下、河边湿润地段或灌木丛林。【选地】在海拔1000~1200m地区种植宜选择向阳的山坡地,在300~500m地区宜选择在背阳的北面山坡地。

【种植方式】单作。其雌雄异株,种植时需配置足够的雄株。

【繁殖方式】以压蔓繁殖为主,主要在白露至秋分时期。

【果实采收】九月下旬待藤叶稍枯,果子青黄时即可进行采收。

【区内分布】广西桂林市临桂区和永福县的山区。

【药用部位】干燥果实

【药材名】罗汉果

【性味及功能主治】甘、凉。清肺止咳、润肠通便。治肺火咳嗽、咽痛

失音、便秘。

(二)广西莪术:

为姜科姜黄属植物。多年生草本,高50~110cm。叶片4~7,二列,长椭圆

形,长8~13cm;樱部苞片长椭圆形,先端粉红色至淡紫色,腋内无花,中下部苞片卵圆形,淡绿色,腋内有花2至数朵;萼筒白色;花冠近漏斗状,长约

2.5cm,花瓣3,粉红色,长圆形,上方一片较大,先端成兜状;微生退化雄蕊形态与花瓣相似,淡黄色。花期4~9月。

广西莪术对生长环境要求:

【温度】喜高温,生育适温23~30℃

【光照】阳光充足

【水】喜湿,耐旱。水对其生长至关重要,田间持水量约50~60%。

【土壤】以阳光充足、排水良好、土层肥沃深厚、上层土壤

疏松,下层较紧密的的腐质植土或沙质壤土为好。

※生于向阳、土壤湿润、肥厚的水沟边、林缘、山坡地上。

【选地】选择有机质丰富,肥力较好,排水良好,壤性土质(粘质土也好,但采收困难,砂质土较差)的旱地、坡地种植,新开垦的最好。

【种植方式】忌连作,可与玉米、大豆间套作。

【繁殖方式】块茎繁殖,全年均可育苗,以春至夏季最佳。

【采挖季节】秋冬两季,茎叶枯萎后采挖。

【区内分布】主要分布于桂中南。钦州的种植面积超过50%,灵山县有全区最大的种植基地,在玉林、兴业、贵港也广泛种植。

【药用部位】根茎

【药材名】莪术

【功能主治】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三)鸡骨草:

豆科相思子属植物。攀援灌木,高1-2米。枝细直,平滑,被白色柔毛,老时脱落。羽状复叶互生;小叶6-11对,膜质,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0.5-1.5厘米,宽0.3-0.5厘米,先端截形或稍凹缺,具细尖,上面被疏毛,下面被糙伏毛,叶腋两面均隆起;小叶柄短。总状花序腋生;花小,长约6毫米,聚生于花序总轴的短枝上;花梗短;花冠紫红色或淡紫色。荚果长圆形,扁平,长约3厘米,宽约1.3厘米,顶端具喙,被稀疏白色糙伏毛,成熟时浅褐色,有种子4- 5粒。种子黑褐色,种阜蜡黄色,明显,中间有孔,边具长圆状环。花期8月。鸡骨草对生长环境要求:

【温度】喜温暖,怕寒冷

【光照】阳光充足

【水】忌涝,耐旱

【土壤】疏松、肥沃的壤土、砂质壤土、轻粘土、pH5-6.5的环境为适宜。

※生长于亚热带高温地区的低矮山丘向阳处,如山地或旷野灌木林边。

【选地】可选择在山坡、旱田或排水良好的水稻田种植。

【种植方式】可间种于幼果林或经济幼林

【繁殖方式】主要以育苗移栽繁殖

【采挖季节】全面可采,一般于冬、春季挖取全株。

【区内分布】主产于南宁

【药用部位】带根全草

【药材名】鸡骨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舒肝止痛。用于黄疸,胁肋不舒,胃脘胀痛,

急、慢性肝炎,乳腺炎。

(四)三七:

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多年生草本,高达60cm。根茎短,茎直立,光滑无毛。掌状复叶,具长柄,3~4片轮生于茎顶;小叶3~7,椭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边缘有细锯齿。伞形花序顶生,花序梗从茎顶中央抽出,长20~30cm。花小,黄绿色;花萼5裂;花瓣、雄蕊皆为5。核果浆果状,近肾形,熟时红色。种子1~3,扁球形。花期6~8月,果期8~10月。

三七对生长环境要求:

【温度】喜温暖,年平均气温15-17℃为宜。在30℃以上,植株易犯病

【光照】喜半阴的环境,典型的阴生植物,要搭建荫棚栽培,透光棚透光度在10%~15%最好

【水】畏多水,一般保持25~30%的土壤水分,院内空气湿度要求在75%~85%,年降水量1000~1300mm

【土壤】土壤为疏松红壤或棕红壤,微酸性

※生于山坡丛林下。现多栽培于海拔800~1000m的山脚斜坡或土丘缓坡上。【选地】宜选坡度在5-15度的排水良好的缓坡地,富含有机质的腐殖质土或砂壤土

【种植方式】农田地前作一玉米花生或豆类为宜,切忌茄科为前作。地块选好,要休闲一至半年。收获后5~8年才可栽培,忌连作。

【繁殖方式】种子繁殖

【采挖季节】从播种到收获需三年以上

【区内分布】广西百色的田东,田阳,靖西,德保,那坡,梧州也有种植

【药用部位】干燥根及根茎

【药材名】三七

【功能主治】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五)两面针:

芸香科植物。木质藤本;茎、枝、叶轴下面和小叶中脉两面均着生钩状皮刺。单数羽状复叶,长7-15厘米;小叶3-11,对生,革质,卵形至卵状矩圆形,无毛,上面稍有光泽,伞房状圆锥花序,腋生;花4数;萼片宽卵形。蓇葖果成熟时紫红色,有粗大腺点,顶端正具短喙。

两面针对生长环境的要求:

【温度】生长适宜温度为30℃

【光照】阳光充足

【水】喜湿润,忌积水

【土壤】对土壤要求不高,除盐碱地不宜种植外

※见于海拔800米以下的温热地方,山地、丘陵、平地的疏林、灌丛中、荒山草坡的有刺灌丛中较常见。

【选地】宜选择向阳,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而且疏松肥沃的壤土

【种植方式】幼苗喜阴,需一定光照。可在疏林地做林下栽培

【繁殖方式】种子繁殖

【采挖季节】栽培5~6年后采收。于冬季采挖。

【区内分布】桂东南、桂西南、桂北亚区

【药用部位】干燥根

【药材名】两面针

【功能主治】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祛风通络。

(六)千年健:

天南星科植物。多年生草本。根茎匍匐,细长,粗1.5cm。根肉质,密被淡褐色短绒毛,须根纤维状。常具高30-50cm的直立的地茎。鳃叶线状披针形,长达16cm,基部宽2.5cm,向上渐狭,锐尖;叶柄长20-40cm,下部具宽3-5mm的鞘;叶片膜质至纸质,箭状心形至心形,长15-30cm,宽10-28cm,先端骤狭渐尖;侧脉平行向上斜升。花序1-3,生鳞叶之腑,花序柄短于叶柄;佛焰苞绿白色,长圆形至椭圆形,长5-6.5cm,花前度卷成纹锤形,盛花时上部略展开成短舟状;肉穗花序长3-5cm;雌花序长1-1.5cm,粗4-5mm;雄花序长2-3cm,粗3-4mm;子房长圆形,基部一侧具假雄蕊1,子房3室。浆果,种子褐色,长圆形。花期7-9月。

千年健对生长环境的要求:

【温度】年平均气温22℃左右

【光照】忌强光,典型的喜阴植物

【水】年降水1000毫米以上,空气湿度80%以上,郁闭度70~90%,土壤含水量30~40%

【土壤】忌在干旱、地势低洼、黏重、瘠薄的土壤中栽培

※生于海拔80-1100m的沟谷密林下、笔林和山坡灌丛中。

【选地】育苗地和种植地均宜选择树木生长繁茂的阔叶林下,土质疏松肥沃的坡地、河谷或溪边阴湿地。

【种植方式】可林下栽培

【繁殖方式】块状茎繁殖

【采挖季节】种植3~5年后,根茎长至40厘米以上时即可采收。春、秋两季采挖

【区内分布】广西西南部至东部

【药用部位】干燥根茎

【药材名】千年健

【功能主治】祛风湿、舒筋活络、止痛、消肿

(七)栝楼:

葫芦科植物。端2—5裂。叶互生,近圆形或心形,长宽均约7—20厘米,通常5—7掌状浅裂或中裂,很少深裂,或不分裂而仅有不等大的粗齿,裂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表面疏生短伏毛或无毛,顶端急尖或短渐尖,边缘有疏齿或缺刻状。雌雄异株;雄花数朵生于长10-20厘米的总花梗上部呈总状花序,少有单生,苞片倒卵形或宽卵形,长1.5-2厘米,边缘有齿,花托筒状,长约3.5厘米;花萼裂片披针形,全缘,长约15毫米,花冠裂片倒卵形,顶端细线状,雄蕊3,花丝短,有毛,花药靠合;雌花单生,子房卵形,花柱3裂。果实近球形,熟时橙红色,光滑;种子多数,扁平。花期7—8月,果期9-11月。葫芦科植物。端2—5裂。叶互生,近圆形或心形,长宽均约7—20厘米,通常5—7掌状浅裂或中裂,很少深裂,或不分裂而仅有不等大的粗齿,裂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表面疏生短伏毛或无毛,顶端急尖或短渐尖,边缘有疏齿或缺刻状。雌雄异株;雄花数朵生于长10-20厘米的总花梗上部呈总状花序,少有单生,苞片倒卵形或宽卵形,长1.5-2厘米,边缘有齿,花托筒状,长约3.5厘米;花萼裂片披针形,全缘,长约15毫米,花冠裂片倒卵形,顶端细线状,雄蕊3,花丝短,有毛,花药靠合;雌花单生,子房卵形,

花柱3裂。果实近球形,熟时橙红色,光滑;种子多数,扁平。花期7

—8月,果期9-11月。

栝楼生长环境的要求:

【温度】年平均气温在20℃左右

【光照】需阳光充足,光照6小时左右,植株生长就可基本正常

【水】不耐旱,怕涝洼积水

【土壤】对土壤要求不高,一般土壤都能种植

※主要生长于向阳山坡、山脚、石缝、田野草丛

【选地】宜选择雨量较多、灌溉方便的地方栽培。应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的砂质壤土为好。房前屋后也可种植,盐碱地不宜种植。

【繁殖方式】生产天花粉以种子繁殖为主

【采挖季节】栽后两三年,于11月上旬将根刨挖出来

【区内分布】平南、金秀、蒙山、凌云、乐业、田林等县

【药用部位】根

【药材名】天花粉

【功能主治】清热生津,清肺润燥,解毒消痈

除此栝楼的果实、栝楼皮、种子均能入药

(八)龙眼:

无患子科植物。常绿大乔木,树体高大。多为偶数羽状复叶,小叶对生或互生,革质,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先端短尖或钝,基部偏斜,全缘或波浪形,下面通常粉绿色;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黄白色,被锈色星状小柔毛:花萼5深裂:花瓣5,匙形,内面有毛:雄蕊通常8:子房2~3室,柱头2裂;果球形,种子黑色,有光泽。

龙眼生长环境的要求:

【温度】分布区年平均气温24~26℃

【光照】喜光,需充足阳光

【水】年降水量900~1700毫米,抗旱能力强

【土壤】对土壤适应性较强,除低洼、盐碱土壤外,其他土壤都适合栽种龙眼。※但以表土深厚、肥沃、排水良好,pH5.4~6.5之间的微酸性的沙质、砾质壤土最适宜

【选地】选择园地时应避免在经常有大风吹刮(特别是正迎西北风)的地段,或在易有冷空气沉积的地段建园

【种植方式】龙眼树下可套种食用菌

【繁殖方式】嫁接繁殖

【采挖季节】7~8月果实成熟呈黄褐色时采摘

【区内分布】广西盛产于大新、玉林、博白、桂平等10多个县、市

【药用部位】假种皮

【药材名】龙眼肉

【功能主治】益心脾,补气血,安神。

除此,叶、花、根、核均可入药

(九)越南槐:

越南槐为豆科植物,奇数羽状复叶互生,有小叶3-7;小叶常对生,无小托叶;花组成与叶对生或顶生的总状花序;萼钟状,极偏斜,裂齿6,极短;花冠伸出萼外,白色,旗瓣狭;雄蕊10,二体(9+1),花药丁字着生;子房具长柄,有胚珠1-2颗;荚果肿胀,卵状或椭圆形,稍肥厚而呈核果状,不开裂,

有种子1颗。

越南槐对生长环境的要求:

【温度】年平均气温为19 ℃~21 ℃,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5 ℃~30 ℃。【光照】幼苗期荫蔽度为50 % ~ 60 %,定植1年后荫蔽度为20 % ~ 30 % 。【水】分布区年降水量1400~2000毫米。忌积水。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宜在75 % 以上。

【土壤】土壤为红壤或黄壤,pH值4.5-5.5。

※产地主要位于中亚热带,星散生于沟谷溪边常绿阔叶林下,喜阴湿、腐殖质丰富的生境。

【选地】选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山坡脚疏林下的壤土或砾土为宜

【种植制度】忌连作和隔季种植,最好和其他作物轮作,可与玉米间作

【繁殖方式】种子繁殖或扦插繁殖

【采挖季节】一般种植4~5年后,于秋季采挖

【区内分布】广西罗城、南丹、凤山等县

【药用部位】干燥根及根茎

【药材名】山豆根

【功能主治】清火,解毒,消肿,止痛。

(十)八角:

八角为八角茴香科八角属植物。常绿乔木,高可达20米;树皮灰色至红褐色。单叶互生,革质,披针形至长椭圆形,长5~12厘米,宽1.5~5厘米,顶端短尖或短渐尖,基部狭楔形,上面有光泽和透明的油点,下面疏被柔毛;叶柄粗壮,长约

药用植物学34881

《药用植物学》第01章在线测试 59:11 《药用植物学》第01章在线测试 剩余时间: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 A、本草纲目 B、神农本草经 C、证类本草 D、新修本草 2、我国最早的药典是() A、本草纲目 B、神农本草经 C、新修本草 D、证类本草 3、我国介绍西方近代植物科学的第一部书籍是()和 A.Williamson合作编译的《植物学》。 A、李善兰 B、胡先骕 C、钱崇澍 D、张景钺 4、《本草纲目》记载药物()种 A、237 B、365 C、850 D、1892 5、《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作者是()

A、陈藏器 B、陶弘景 C、唐慎微 D、赵学敏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学习药用植物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 A、准确识别鉴定生药原植物的种类,确保药材来源的准确性 B、调查考证、合理利用药用植物资源 C、通过植物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寻找紧缺药材的代用品和新资源 D、利用植物生物技术,扩大繁殖濒危物种、活性成分高含量物种和转基因新物种 E、为学习生药学及天然药物化学等打下基础 2、成书于唐代的本草著作有 A、神农本草经 B、新修本草 C、本草拾遗 D、证类本草 E、本草纲目 3、属于清代的本草著作有 A、新修本草

B、证类本草 C、本草纲目拾遗 D、植物名实图考 E、植物名实图考长编 4、我国近代的植物学家有 A、胡先骕 B、钱崇澍 C、张景钺 D、严楚江 E、郑汉臣 5、我国现代的植物学重要专著有 A、中药大辞典 B、新华本草纲要 C、中国中药资源志要 D、中华本草 E、中国本草图录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2018年7月药用植物学正考

科目:药用植物学试卷名称:2018年7月药用植物学正考 单选题 1.我国第一部本草专著是:() A.农本草经 B.证类本草 C.本草经集注 D.新修本草 E.本草纲目 2.光学显微镜的最小分辨率为: A.0.2μm B.20μm C.200μm D.2000μm 3.凯氏带存在于根的下列哪一结构中? A.中柱鞘 B.外皮层 C.中皮层 D.内皮层 4.单子叶植物根的维管束是: A.辐射维管束 B.无限外韧维管束 C.双韧维管束 D.有限外韧维管束 5.中药中的皮类药材来源于植物体的哪个部分? A.形成层以外的部分 B.韧皮部以外的部分 C.木质部以外的部分 D.周皮以外的部分 6.仙人掌上的刺状结构为:B A.花的变态 B.叶的变态 C.茎的变态 D.托叶的变态 7.具有四强雄蕊的科是: A.豆科 B.十字花科 C.玄参科 D.锦葵科 8.日常食用的瓜类蔬菜的胎座类型是: A.边缘胎座 B.侧膜胎座 C.中轴胎座 D.顶生胎座

9.下列果实为真果的是: A.杏 B.梨 C.黄瓜 D.草莓 10.无花果的肉质化膨大是: A.花托 B.花序 C.花序轴 D.花被 11.橘子中的“橘络”为柑果的: A.外果皮 B.中果皮 C.内果皮 D.种子 12.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 A.胚芽 B.胚茎 C.胚根 D.子叶 13.有变型在学名中缩写为: A.sub. B.ssp. C.subsp. D.var. E.f. 14.可从中提取抗癌药物紫杉醇的植物是: A.东北红豆杉 B.三尖杉 C.侧柏 D.苏铁 E.银杏 15.木本或草本,常含有乳汁,多单叶互生,花单性,杯状聚伞花序,蒴果为以下哪科特征? A.樟科 B.小檗科 C.大戟科 D.伞形科 16.药用植物牛蒡是哪科植物? A.豆科 B.小檗科 C.菊科 D.伞形科 17.药用植物五味子的药用部位为: A.花

国家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运行

国家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运行 我国首座现代化的国家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内落成并于日前正式运行。它是我国也是全世界收集和保存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最多的专业种质库,标志着我国药用植物资源保护框架体系建设完成,对于我国中药种质资源保存、药用资源可持续发展以及国家药用生物安全将发挥重要而深远的作用。 据了解,这座投资1200万元建成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离体保护平台——“国家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设有1个保存年限45~50年的长期库、2个保存年限25~30年的中期库,可保存10万份药用植物种质。目前,药植所已首次系统、大规模开展了我国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工作,已入库药用植物种质2万份,实现了对193个科1017个属种子的长期保存,保存期为50年。该种质库为开放性平台,面向全国开展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工作。 同时,药植所还创建了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的技术体系,建立了大批种质生活力快捷、标准的检测方法;建立了种质入库干燥的技术;设计完成了国家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种质信息管理系统。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是中药新药、植物药开发、优良品种选育的基因来源。为了永久保存历经了亿万年进化和积累的优良基因资源,满足中医药和天然药物的快速发展和巨大市场需求,药植所成立五十年来致力于“中国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在以肖培根院士为首的研究人员不懈努力下,对我国近8000种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系统开展了收集、保存、调查、整理研究,已建成世界最大、最完整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迁地保护平台,实现了对280科5282种药用植物的迁地保护,以活体形式保存了大批珍贵基因资源,其中,国家珍稀濒危保护物种243种,国外引进物种150种以上。目前,该所建于北京和云南、海南、广西三个分所的全世界规模最大的迁地保护、专业药用植物园,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覆盖了我国主要气候区,总面积达5000余亩。 药用植物园等迁地保护平台和离体保护平台“国家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药用植物资源保护框架体系建设的完成,及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理论、方法、技术体系的构建取得了重大突破,填补了我国的空白。迁地保护和离体保护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珍稀濒危药用基因资源的物种数量和份数均达到亚洲第一、世界前列。

民间中草药治病杂方(一)介绍

民间中草药治病杂方 李树荣整理 一、內科 1、治胃病(痛)方 ①四川禄茶3 玫瑰花2 茉莉花1 金银花3 陈皮2 甘草1 泡茶饮,每天一包(1976年湖南或广西科技报登,阅后依回忆记下) ②党乡6 黄芪6 白术4 陈皮3 白芍12 大枣 9 乌药12 紫胡9 艮花12 连翘12 山枝9 鱼古15 白芨30 只壳15 木香9 甘草6 冲蜜一两(杨递金介绍验方) ③胃热痛阴阳草白狗肠一木头十八症五味藤(蓝显良方) ④十八症(饭团根)2 入地射香5 小过山5 煲猪横利吃五-十次(68年陆万模方) ⑤煅牡利70 草扣仁5 法夏10 陈皮5 甘草10 研末每服二钱(1975年12月时在北流公安局,平南局黎夏松介绍验方) 2、治胃脘痛 墨鱼骨白芍元胡甘草等分蜜炼为丸日二次每次二钱,七日为一疗程。

3、治急性黄疸(1994,5,14,八姐介绍) ①田基黄倒律草万年青牛尿根(此味是主药,一定要) 亦治大热症 ②用山上的万年青(山蓝)(四姐介绍) ③十八正暗降地龙(五味藤)。急性肝炎用一木头、阴阳草各二两,十天为一疗程。病未过40天及肚没痛的易医。大小便不通,用油葱槌溶加蜜冲开水服(显良方) 4、治肝硬化(甘肃中医学院申秀华方) 淫羊藿20 党乡15 白术20 丹皮20 黄芪20 五味子15 莪术20 醋必甲30 猪苓20 茯苓20 泽泻20 车前子20 尢腹皮20 茵陈20 柴胡15 服20剂后水退,症状明显减退,四个月后检查,各项指标正常。 5、治肝炎 酸柚勒红甜菜根红铁树叶煲猪横利(后下)做菜。秦伟朝介绍治肝炎肝硬化,他到石龙朝阳有八队一人,县医院说不能治了,用此方好。碧滩也有一人用此方治好。罗秀新垌有一教师肝硬化腹水,在医院治不好,出院后用此方治好。 6、治肝胆气道化火,上蒙清窍,不避亲疏 生铁落一两石羔五钱龙齿4钱茯神二钱防风二钱元参三钱秦艽三钱竹酒(竹沥)一杯冲服。

《药用植物学》辅导资料

《药用植物学》辅导资料 一、选择题: 植物的主要化学成分特征是 A黄酮类 B强心苷 C皂苷 D生物碱类 E酚类 2.马兜铃花的特征是 A花被管基部球形 B花被管顶端向一侧扩大 C花被管顶端3裂 D雄蕊12 E雄蕊6 3.具有单性花的科是 A马兜铃科 B蓼科 C小檗科 D葫芦科 E天南星科 4.具有托叶的科是 A豆科 B木兰科 C桑科 D罂粟科 E 蓼科 5.蓼科植物的特征是 A木本植物 B草本植物 C花两侧对称 D花辐射对称 E托叶形成鞘状 6.何首乌花的特征是 A花被外侧3片背部有翅 B花被5裂 C花被6裂 D花被外侧3片背部无翅 E花白色 7.百合科植物的果实是 A瘦果 B蒴果 C胞果 D浆果 E核果 8.商陆科植物的特征是: A单叶互生 B全缘 C单被花 D重被花 E子房上位 的特征是: A草本 B单叶 C复叶 D特立中央胎座 E中轴胎座 10.为Campanulaceae的植物是 A太子参 B党参 C沙参 D华山参 E人参 11.具有两侧对称花的科是 A毛茛科 B百合科 C豆科 D天南星科 E唇形科 12.属于Ranunculaceae的属是 A天南星属 B乌头属 C铁线莲属 D百合属 E黄精属13.花两侧对称的科或属是

A乌头属 B唇形科 C百合科 D木兰属 E忍冬科 14.沙参属的特征是 A有白色乳汁 B花钟形 C具心皮柄 D聚合果 E蒴果 的特征是 A草本 B灌木 C雄蕊离心式发育 D具有花盘 E聚合果 16.小檗科的特征是 A草本 B灌木 C聚合果 D单雌蕊 E单性花 主要特征是 A含有皂苷类化合物 B常为木质藤本 C花单性 D雄花的雄蕊通常6 E伞形花序 属的特征是 A藤本 B乔木 C单性花 D辐射对称花 E浆果 19.具油细胞的科是 A罂粟科 B木兰科 C石竹科 D芸香科 E姜科 的特征是 A有乳汁 B无乳汁 C两侧对称花 D辐射对称花 E二体雄蕊 属的特征是 A花萼上唇2齿,下唇3齿 B花萼上唇3齿,下唇2齿 C花冠上唇全缘,下唇3裂 D花冠上唇3裂,下唇全缘 E雄蕊2强 的主要特征是 A浆果 B蒴果 C侧膜胎座 D中轴胎座 E花萼宿存 的特征是 A具托叶 B无托叶 C叶对生 D叶互生 E子房下位 24.具有子房下位的科是 A菊科 B木兰科 C忍冬科 D葫芦科 E百合科 25.败酱科的特征是 A全株具有强烈的臭气和香气 B叶互生 C雄蕊3枚 D雄蕊5枚 E子房下位 的主要特征是

毕节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现状的研究

毕节地区药用植物资源概况及利用现状的研究 王登高 贵州大学林学院 摘要毕节地区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拥有较多特色药材,为加快毕节地区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充分挖掘本地区中药材资源用于生产加工和科学研究,对外展示本地区富有特色的药材资源,本文从毕节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为加快药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药用植物资源概况利用现状 1.引言 毕节地区拥有众多品质优、分布广的名贵药材,如大方的天麻、黔西的杜仲、金沙的银耳、织金的黔党参等,因而被称誉为“地道药材之乡",其中尤以半夏的栽培最为广泛,最具规模。 加快毕节地区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建立统一大型的药材栽培基地,打造毕节的药用植物品牌,就应该对毕节地区的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现状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和认知,对药材栽培的前景进行评估,本文对毕节的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状况及现阶段的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分析,为本地区开利用发药用植物提供合理的依据。 2.毕节地区的基本情况 2.1地理位置 毕节市典型的岩溶山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地处贵州高原屋脊,位于东经105°36′——106°43′,北纬26°21′——27°46′之间,处于乌蒙山区,东部和南部与本省遵义市、贵阳市、安顺市、六盘水市接壤,西部和北部与云南省、四川省毗邻。 毕节处在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原丘陵过渡的倾斜地带,境内多山,西高东低,平均海拔1400米,最高点赫章韭菜坪2900.6米,为全省最高点,最低海拔457米,境内山高坡陡,峰峦重叠,沟壑纵横,河谷深切,土地破碎。全区总面积26844.5平方公里,高原山地占93.3%,分属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两大水系,长江流域面积占95.38%,珠江流域面积占4.62%,是乌江、赤水河、北盘江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其地貌特征是地势西高东低,地形随山势而异,西部平坦缓和,中部切割强烈。东部起伏轻微 2.2 气候条件 毕节市大部分地方属北亚热带温凉湿润季风气候,水热资源适中。雨日多,降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各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101.8—1780.2小时,年平均气温10 5—15.0℃,一月平均气温17——4.3℃,七月平均气温17.6——24.9℃,稳定通过10℃的有效积温2544.6—4617.1℃;年平均降水量848.6—1394.4毫米,月变率大,70%左右的降水量集中在5至9月;无霜期205—297天。特别是9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偏暖,我区冬季温度逐渐偏高,暖冬趋势明显,对越冬作物和喜温的热带果树、多年生作物的种植提供了有利

药用植物学

1 纹孔有哪几种?如何识别单纹孔和具缘纹孔? 单纹孔、具缘纹孔和半缘纹孔。单纹孔结构简单,构造:次生壁上未加厚的部分呈圆筒形,即从纹孔膜至纹孔口的纹孔腔呈圆筒状。多存在于加厚壁的薄壁细胞、韧型纤维和石细胞中。具缘纹孔纹孔周围的次生壁向细胞腔内形成突起是拱状,中央有一个小的开口。在显微镜下,从正面观察具缘纹孔呈现3个同心圆。半缘纹孔,由单纹孔和具缘纹孔分别排列在纹孔膜两侧构成。从正面观察两个同心圆。2、鉴别特化的细胞壁与未发生特化的细胞壁?特化的细胞壁有几种?如何识别它们? 细胞壁主要是由纤维素构成的,纤维素遇氧化铜氨试液溶解;加氯化锌碘试液显蓝色或紫色。 特化常见:木质化、木栓化、角质化、粘液化和矿质化。 木质:在细胞壁上填充和附加了木质素,鉴别:加间苯三酚和浓盐酸,显红色或紫红色反应。木栓化:细胞壁上增加木栓质,鉴别,加苏丹3试液显红色或紫橘红色反应,加naoh加热,木栓质溶解,有黄色油滴流出。角质化:原生质体产生的角质填充到细胞壁内,并在细胞壁表面形成角质层,加苏丹三,橙红色,naoh加热不溶解。粘液化:细胞壁中的果胶质和纤维素变成粘液,加玫红酸钠乙醇溶液可染成玫瑰红色。矿质化:细胞壁上含有硅质或钙质等无机物,其检识方法是加硫酸或醋酸。 3淀粉粒类型、特征 类型,单粒淀粉、复粒淀粉和半复粒淀粉。单粒淀粉只有一个脐点;无数的层纹丽绕这个脐点;复粒淀粉具有两个以上脐点各脐点分别有各自的层纹绕;半复粒淀粉具有两个以上脐点,各自脐点除有本身的层纹环绕外,外而还有共同的层纹淀粉粒的检识方法是:加碘液被染成蓝色或紫色。 4 常见的晶体?区别草酸钙晶体和碳酸钙? 常见的晶体:草酸钙晶体和碳酸钙晶体两大类,形态上:草酸钙晶体分为方晶、针品、簇品、砂晶、柱品;碳酸钙晶体常以钟乳体状态存在,故又称钟乳体。理化特性:结晶稀醋酸不容草;稀盐酸溶解无气泡草 10%-20硫酸析出晶体草 组织 1、何调组织?植物的组织分为哪几大类? 组织是许多来源相同形态结构相似机能相同而又紧密结合互相联系的细胞所组成的细胞群 分生组织: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表皮、周皮。 薄壁组织:基本薄壁组织、同化薄壁组织,贮藏薄壁组织、吸收薄壁组织、通气薄壁组织 机械组织:厚角组织、厚壁组织(纤维、石细胞) 输导组织:管胞与导管、筛管与伴孢、筛胞 分泌组织:外分泌组织(腺毛、蜜腺) 内分泌组织(分泌细胞、分泌腔、分泌道、乳汁管) 2、什么是分生组织?有哪些类型及特点? 答:具有分生能力的细胞群即分生组织。 (1)所处位置的不同,分为:a顶端分生组织根和茎的顶端,细胞大多近于等径形,细胞质浓厚,液泡不明显,细胞间无胞间隙,较长期保持旺盛的分裂机能。b侧生分生组织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根、茎中靠近侧面的地方,有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两种,,大多为两头斜尖的长板状细胞,其原生质体中出现了一点较明显的液泡,细胞质稍显稀薄)。c居间分生组织某些植物茎的节间基部、叶的基部、总花柄的顶部及子房柄的顶端等处,其细胞也为两头斜尖的长板状细胞,细胞的原生质体中也出现了一点较明显的液泡,细胞质也稍显稀薄。只能保持一定时间的分裂机能。)(2)根据来源的不同,a.原生分生组织:来源于种子的胚,分裂能力强且分裂时期长。它相当于顶端分生组织。 b.初生分生组织:是由原生分生组织衍生出来的细胞所组成。其细胞在形态上已出现最初的分化,但仍具分裂能力。它相当于居间分生组织。 c.次生分生组织:是由已成熟的组织中某些薄壁细胞重新恢复分裂能力而形成的。它相当于侧生分生组织。 3、何从形态上区别腺毛和非腺毛? 腺毛具有腺体,有分泌能力,而非腺毛则没有腺体,无分泌力;腺毛有腺头和腺柄之分,顶端多膨大成圆形而非腺毛则无腺头和腺柄之分,顶端常狭状。但有一种无柄或具有1个柄部细胞的腺毛,由8~14个细胞组成,称腺鳞。 4.气孔轴式类型 平轴式:气孔器周围通常有两个副卫细胞,其长轴与保卫细胞和气孔的长轴平行。 直轴式:气孔器周围通常也有两个副卫细胞,但其长轴与保卫细胞和气孔的长轴垂直。 不等式:气孔器周围的副卫细胞为3~4个,但大小不等,其中一个明显的小

药用植物学重点

药用植物学重点 1,植物学是运用植物学的知识与方法来研究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植物,包括其形态组织,生理功能,分类鉴定,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等内容的一门学科。 2,药学著录: 3,是植物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4,质体是细胞内有生命的物质的总称,包括细胞质,细胞核,质体,细胞器等,是细胞的主要成分,细胞的一切代谢活动的场所。 5,原生质体分为细胞质,细胞核和质体三部分 6,质体分为白色体,叶绿体和有色体。白色体与物质的积累与贮藏有关,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和合成同化淀粉的场所,有色体含色素,使植物呈色。 7,细胞由于新陈代谢的活动而产生各种非生命的物质称为细胞后含物。

8,后含物分类及鉴别 9,温纹孔分为单纹孔,具缘纹孔,半缘纹孔 10,细胞壁由内到外依次分为次生壁,初生壁,胞间层 11,特化细胞壁:木质化(加间苯三酚一滴,再加浓盐酸一滴显红色) 木栓化(与苏丹三显红色) 粘液质化:遇玫红酸钠醇呈玫瑰红,遇钌红试剂呈红色。 角质化:与苏丹三显橘红色 矿质化:可溶于氟化氢,不溶于醋酸,浓硫酸。 12,保护组织分为表皮和周皮。 13,表皮含气孔和毛茸,气孔轴式类型有平轴式,直轴式,不定式,不等式,环式。毛茸分为腺毛和非腺毛。 14,周皮是一种复合组织,由木栓形成层不断分裂而产生。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三部分合成周皮。 15,分泌组织:外部(腺毛,蜜腺) 内部(分泌细胞,分泌腔,分泌道,乳汁管) 其中乳汁管分为有节和无节 16,机械组织:厚角组织(活细胞) 厚壁组织(死细胞):分为纤维(嵌晶,分隔,晶鞘)和石细胞17,输导组织是植物体输送水分,无机盐和营养物质的组织

我国药用植物育种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我国药用植物育种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日期:2009-05-27 作者:高山林来源:《中国农业信息》 摘要:药用植物是中医药事业的原材料,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中药系列产品的质量和疗效。药用植物的遗传育种工作对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是重要的应用基础研究领域。是真正实现我国GAP药材标准化生产的前提和基础。药用植物的遗传和品种改良在国内外均已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本文对目前药用植物遗传育种的现状和国内外已经取得的工作成果进行了综述,尤其对应用生物新技术进行药用植物育种的成果和今后的研究前景提出了展望和建议。 关键词:药用植物,遗传育种,中药现代化 中医药是我国民族医药的瑰宝,历史悠久,疗效确切,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目前,随着全球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回归大自然呼声的日益增长,人民对天然药物的向往和需求越来越强烈和迫切。加上目前大部分化学药物都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对人类的健康产生较大的潜在影响和威胁,而天然药物往往具有确切而稳定的疗效和保健功能,一般较少有毒副作用;因此各国政府和人民越来越多地把健康和保健寄托在天然药物上。近几年来,天然药物研究和开发的产品越来越多,产值正在快速增长。天然药物的原材料主要来自药用植物,因此深入进行药用植物的研究和开发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保证和不断提高药用植物的质量(尤其是有效化学成分的含量)和产量,药用植物的遗传研究和育种改良工作必将提到一个重要的议事日程:现就本人30年来从事药用植物遗传育种方面研究工作的体会、结合目前国内外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工作开展的情况和其应用发展前景,提出来进行商榷和探讨。 1 药用植物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药用植物是一类具有特殊用途的经济植物,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的医疗和保健作用,尤其在我国,药用植物经过几千年的应用和发展,已经形成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中医药学,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报道应用的药用植物有11000种,中药材是我国药用植物的主要部分,有300多种,而常用的中药材有120多种,是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原材料,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中药系列产品的质量和疗效。在中药材的研究和生产方面,药用植物的遗传育种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应用基础研究。药用植物的品种改良工作在国外已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1983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在匈牙利召开的第二次世界药物生产研讨会上,各国专家一致呼吁:重视和加强药用植物的遗传改良工作。植物药在世界上需求量增长很快,而植物药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拥有极其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也是全人类的珍贵财产和宝库。因此,发展中国家有条件,也义不容辞地肩负着药用植物遗传资源

以3种常用药用植物为例,阐述其中药资源状况及发展前景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药用植物学》 主讲教师:石福臣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1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以3种常用药用植物为例,阐述其中药资源状况及发展前景 2、列举5种属于裸子植物的药用植物,阐述其主要识别特征及野生及栽培现状 3、列举5种属于木本双子叶植物的药用植物,分析其关键识别特征及资源状况 4、列举5种属于草本双子叶植物的药用植物,说明其关键识别特征及资源状况 5、列举3种属于木本单子叶植物的药用植物,描述其关键识别特征及资源状况 6、在唇形科和玄参科中各列举2种药用植物,比较分析其分类学特征和各自资源分 布状况 7、结合具体药用植物分析变态根在药用植物环境适应中的意义 8、结合具体药用植物分析蔷薇科内各亚科间在特征上的演化规律 9、列举5种豆科药用植物,分别阐述其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国内资源状况 10、列举5种百合科药用植物,分析其形态特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阐述各自的 资源状况 二、论文写作要求 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 论文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000-2500字; 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1. 。 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 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论文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2、论文一律采用线上提交方式,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教学教务平台,逾期平台关闭,将不接受补交。 3、不接受纸质论文。 4、如有抄袭雷同现象,将按学院规定严肃处理。

我国药用植物栽培种类及其区域分布

我国药用植物栽培种类及 其区域分布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适宜各类植物生长,为了解我国药用植物种类的区域分布,现根据各区域气候特点,划分为9个区域,探讨适宜各区域栽培的药用植物。 一、寒温带地区 主要包括黑龙江西北隅,大兴安岭北端的漠河地区和内蒙古鄂伦春以北地区。 本区域主要药用植物分布:大叶龙胆、东北延胡索、北五味子、草麻黄、关黄柏、兴安升麻、关苍术、毛百合、岩败酱、兴安杜鹃、百里香、红花鹿蹄草、短瓣金莲花等。 二、中温带温带地区 主要包括黑龙江的大部分、吉林、辽宁中部、辽宁北部。 本区域主要药用植物分布:人参、关龙胆、刺五加、知母、平贝母、北五味子、东北天南星、大叶柴胡、草麻黄、草苁蓉、辽细辛、黄芪、关黄柏、关防风、天麻、甘草等。 三、暖温带地区 主要包括辽宁南部、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和江苏、安徽北部地区。 本区域主要药用植物分布:怀山药、半夏、党参、北沙参、黄芩、怀牛膝、防风、怀地黄、白芷、忍冬、款冬、红花、薏苡、枣、山楂、枸杞、菊花、连翘、栝楼、紫草、茯苓、灵芝等。 四、北亚热带半亚热带地区 主要包括江苏、安徽、湖北绝大部分。

本区域主要药用植物分布:山茱萸、天冬、太子参、玄参、远志、半夏、桔梗、杜仲、荆芥、明党参、何首乌、麦冬、栝楼、厚朴、石斛、牡丹、前胡、甘遂、菘蓝、玉竹、芍药、薄荷、木瓜、白术、钩藤、茯苓等。 五、中亚热带亚热带地区 主要包括江苏、安徽、湖北等省的南部,浙江、福建、江西、湖南、贵州、四川、重庆等省市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云南、广西、广东的北部,向西延伸至西藏自治区喜马拉雅山南麓; 本区域主要药用植物分布:山茱萸、当归、浙贝、丹参、黄连、党参、黄柏、川芎、枳壳、川续断、附子、麦冬、白芷、牛膝、大黄、蔓荆子、杜仲、泽泻、红花、延胡索、巴豆、天麻、灵芝、薄荷、厚朴等。 六、南亚热带半热带地区 主要包括台湾省大部分以及澎湖列岛等岛屿,福建和广东,广西中部,广西南部,云南的中部、南部。 本区域主要药用植物分布:云木香、肉桂、砂仁、何首乌、三七、巴戟天、莪术、栀子、长春花、郁金、广藿香、姜黄、穿心莲、南五味子、灵芝、茯苓、樟、泽泻、南沙参、益智、佛手、罗汉果等。 七、热带 主要包括广东省雷州半岛、海南、台湾省南部、南海诸岛,以及云南省河谷区和西藏自治区东南缘的局部地区。 本区域主要药用植物分布:金鸡纳、萝芙木、草豆蔻、肉桂、砂

药用植物资源种类概

药用植物资源种类概 药用植物资源种类概况 2007-01-19 17:27:15| 分类:陌尘草药|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药用植物资源包括藻类、菌类、地衣类、苔藓类、蕨类及种子植物等植物类群。目前,中国药用植物资源有385科、2312属、11118种(包括9905种、1208个种以下单元)。藻类、菌类、地衣类同属低等植物,药用资源共计92科、179属、463种;苔藓类、蕨类、种子植物为高等植物,药用资源计划性293科、2134属、10553种。也就是说,约95%的药用植物资源属于高等植物,其中种子植物占90%以上,而藻类、菌类、地衣类、苔藓类、蕨类等孢子植物仅占8.6%。显然,种子植物是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的主体。 藻类:中国藻类植物估计有数千种其中药用藻类资源共计划处42科、53属、114种。药用藻类中较重要的是红藻、绿藻和褐藻,占种数的88%。红藻门药用植物中种数较多的科有江篱科(1属8种)、石花菜科(2属7种)、红毛菜科(2属7种)、松节藻科(3属4种)、红翎菜科(2属4种)、仙菜科(2属4种)等。绿藻门的主要科是石莼科(2属11种)和双星藻科(1属5种)。褐藻门的半数以上的药用种集中在马尾藻科(1属12种),该科也是药用藻类中最大的科。

就目前来讲,藻类植物中药用种数最多的是海洋藻类,据报道,中国药用海藻有120种以上。海藻中已用作药材的主要有海带、昆布、马尾藻、羊栖菜、海蒿子等。药用海藻中石花菜、蜈蚣藻、海蕴,石莼、海萝。鹿角菜、裙带菜。鸡毛菜、皱紫菜。海黍子、宣藻。肠浒苔、美舌藻(鹤鸪莱)、海人草等为较常见的种类。中国70年代引入的巨藻亦可药用。淡水藻类药用的主要有脆轮藻、普通水绵和小球藻等,陆生藻主要是念珠藻(葛仙米)和发状念珠藻(发菜)等。 菌类:中药资源所涉及的菌类只限于真菌。药用真菌有41科、110属、298种,是药用低等植物中种数最多的一类。药用真菌中比较重要的是子囊菌和担子菌两个纲。担子菌纲尤为突出,药用种数约占药用真菌的90%。 担子菌中70%的药用种集中在6个较大的科,即多孔菌科(27属74种)、口蘑科(18属45种)、红菇科(2属33种)、牛肝菌科(5属16种)。马勃科(6属13种)和蘑菇科(2属12种)。主要药用属有多孔菌属、羊肚菌属、红菇属、侧耳属等。灵芝属的植物全世界有100余种,中国有73种,是世界上灵芝种数最多的国家,海南省是中国的“灵芝王国”,有50余种。本属可药用的有7种。担子菌中常用药材主要有茯苓、猪苓、灵芝、紫芝、雷丸、马勃、银耳等,其他还有猴头菌、云芝、竹黄、侧耳、木耳、苦白

最新药用植物学重点汇总

知识点***:熟悉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原生质体和非生命物质 知识点***:原生质体主要包括哪些部分? 细胞质、细胞核(核膜、核液、核仁、染色质)、质体、线粒体、高尔基体、核糖体、溶酶体 知识点****:植物药的有效成分大多存在于液泡中 知识点***: 1)后含物为什么是生药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后含物种类很多,其形态和性质往往随物种的不同而异,因而后含物是生药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2)淀粉粒类型和典型植物 单粒淀粉、复粒淀粉、半复粒淀粉 知识点****:草酸钙结晶类型和典型生药 单晶、针晶、簇晶、砂晶、柱晶 知识点***:植物细胞区别于动物细胞的特征有哪些? 液泡、质体、细胞壁 知识点****:如何观察特化的细胞壁 知识点*:农业上常利用减数分裂的特性进行农作物品种间的杂交来培育新品种。 知识点*:可以采用细胞培养的方法获得新植株或代谢产物,也可以通过将优良性状的目的基因或次生代谢产物关键酶基因转入植物细胞,获得优良品系或高含量的药用成分。 知识点**:植物组织的概念 来源、功能相同,形态构造相似,彼此密切联系的细胞群 知识点***:熟悉植物保护组织的类型和特点 初生保护组织(表皮):通常不含叶绿体,外壁常角质化,并在表面形成连续的角质层,防止水分散失 次生保护组织(周皮):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 知识点***:熟悉植物分泌组织的类型和特点 外部分泌组织、内部分泌组织 知识点***:熟悉植物机械组织的类型和特点 厚角组织、厚壁组织

知识点***:熟悉植物输导组织的类型和特点 管胞和导管、筛管、伴胞和筛胞 知识点**:熟悉植物维管束类型 知识点***:植物的器官分哪几部分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知识点**:植物根的特性 植物体生长在地下的营养器官,具有向地向湿和背光的特性,水分和无机盐通过根进入植株各个部分 知识点***:根的概念区分 主根和侧根,定根和不定根,直根系和须根系 知识点***:变态根的类型及典型药材 贮藏根:圆锥状:白芷、桔梗 圆柱状:菘蓝、丹参 圆球状:芜菁 块根:何首乌、天门冬 支柱根:薏苡、玉米、甘蔗 攀援根:常春藤 气生根:石斛、榕树 呼吸根:水松、红树 水生根:浮萍、睡莲 寄生根:菟丝子、桑寄生 知识点***:茎的外部形态 通常呈圆柱形,也有一些呈方形,三棱形,扁平形,一般为实心,也有空心,茎上生叶的部分称节,两节之间的部分为节间,茎顶端和节处叶腋都生有芽。 知识点***:茎上用于鉴别物种、生长年龄的特征 叶痕、托叶痕、芽鳞、皮孔 知识点***:茎的本质特征及与根的区别 茎上有节和节间 地下茎和根类似,但其上有节和节间,并具有退化鳞叶及顶芽、侧芽等,可与根区别 知识点***:变态茎中典型的药材 根茎:白茅、人参、三七 块茎:半夏、天麻 球茎:慈菇 鳞茎:百合、贝母、洋葱

福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

福建濒危野生药用植物资源 保护现状及可持续利用对策 胡明芳(福建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中心福州 350003) 摘要:本文首次论述了目前列入濒危物种名录的福建药用植物种类及保护管理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资源保育和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关键词:福建濒危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可持续利用对策 Conservation actuality and continuable utilization countermeasure for endangered medicinal purposes wild botany resources of Fujian Hu Mingfang (Fujian Provincial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Center of Wild Fauna and Flora) Abstract: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type to place on the endangered species categories and the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mananement actuality for medicinal purposes wild botany for the first time,and indicates its exist problem,further to provide the reasonable countermeasure for the resources protection and continuable utilization. Key words: fujian,endangered,wild,medicinal botany, protection of resources, continuable utilization, countermeasure 药用野生动植物是珍贵的自然资源,是中医药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福建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位于北纬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简介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简介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成立于1983年8月。总所设在北京,位于中关村科技园区,占地1000亩;下设云南、海南、广西、新疆分所。是世界上五大药用植物专业研究机构之一,也是国内顶尖的从事中药研究专业机构。 研究所的主要任务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对我国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保护、研究、开发和利用。在国家中药现代化和产业化项目中,承担着中草药种质资源保存、珍稀濒危物种保护、中药材规范化种植(GAP)的制定与实施、中药材标准对照品的研究、中药资源普查、中药新药研制等重大科研任务。 研究所现有职工681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正副研究员151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和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名、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专家5人。在青年科研骨干中74%以上具有研究生学历,课题负责人中45岁以下科研骨干占83%。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导师50余人,在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55余人。拥有药用植物亲缘学创始人、“中草药的活字典”肖培根院士,天麻之父徐锦堂教授,西洋参之王刘铁成教授、砂仁阿普(砂仁公公)周庆年教授和肉豆蔻专家陈伟平教授等国内外知名专家以及一大批高水平的中药科研人才和一枝朝气蓬勃的青年科研骨干队伍。 在药用植物研究所发展的20余年里,该所几代研究人员为人类的健康,不断地在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研究领域进行着不懈的探索,秉承着这样的一个研究方向,使药用植物研究所科研水平

不断提高,科研能力不断增强。在国际药用植物研究领域具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和广泛的影响。 在近年的改革与发展中,新一代药植所人承前启后、开拓创新,各项科学研究工作快速发展。除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与保护具有较高国际影响外,药用植物栽培研究、天然药物化学研究、药理毒理研究,生物技术研究等领域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究课题600余项,截止2009年,共发表论文3300余篇,与天津药物研究院联合主办了中国中药专业首份英文期刊《Chinese Herbal Medicines》,主持编写《中药志》、《中国药用植物栽培学》、《中国药用真菌学》等专著100余部(卷),获国家及省部级科研成果奖80余项,培养硕、博士研究生378余人。并建立了一批国际、国家级中药研发基地: ●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研究合作中心(1986年);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资源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1996年);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资源保护”和“中药资源化学”三级实验室(2001); ●国家中药标准品中心(2001年); ●北京市生药学重点学科(2002年); ●国家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2006年); ●国家教育部“中药资源工程中心”(2006年); ●国家教育部“中草药物质基础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2006

几种常见的中草药图片

几种常见的中草药图片 一.金银花 金银花全身都可入药,是国务院确定的名贵中药材之一。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保肝利胆的功能。临床应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头痛咽痛等疾病。 1.抑菌,金银花对葡萄菌、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都有抑制作用。 2.金银花能与胆固醇进行中和,从而减少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 3.流行性感冒、肺炎、冠心病、高血脂等症。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等效果 二..蒲公英 性味功能 甘,微苦,寒。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主治: 上呼吸道感染,眼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胃炎,痢疾,肝炎,胆襄炎,急性阑尾炎,泌尿系感染。盆腔炎,痈疖疔疮。 应用参考: 1.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鲜蒲公英捣烂敷患处。 2.慢性骨炎:蒲公英15克,酒酿1食匙,水煎混合饭后服。 3.痈疖疔疮:蒲公英,野菊花,金银花,地丁草各30克, 水煎服 三.鱼腥草 鱼腥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的作用。夏天是痢疾的高发季节,鱼腥草虽不是“救命稻草”,但是经济又没有副作用,不妨一用:鲜鱼腥草150克,捣烂取汁,兑入适量白糖水后共约100毫升。口服每天2次,佐以白粥,一般三天后基本能恢复正常。但要密切观察,严重的脱水患者一定要去医院治疗。凉拌鱼腥草,对咳嗽和支气管炎患者有很好的食疗效果。冬天,用超市中买来的鲜鱼腥草根茎,洗净煮水,加入少量红糖,治疗小儿咳嗽也有明显的效果,比抗菌素要安全可靠。对于急性泌尿系感染者,取鱼腥草100克,水煎取汁300毫升,加入少量食盐,分3次口服,每天1剂。三天后症状基本能缓解或消失,通过检查尿常规可以判断。另外,经常食用鱼腥草,可去小儿食积,增强抗病能力;患有心

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的综述

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的综述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宗霖 摘要:本文综述了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概况,概述了我国从古到今的药用植物资源的利用情况,本文综述了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概况、开发利用情况。阐述了资源的保护、培育与利用;探索了实现可持续利用的若干途径,并附之于自我对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利用情况的看法。 关键字:药用植物开发利用可持续中国 参考文献: 康健王蓝,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学,中国林业 士林等. 中国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体系构建[J ]. 中国中药, 2005, (15). 麦娥, 高海琪1 加强中药野生资源保护刻不容缓[J ]. 中国药业, 2004, (08). 中国药材公司. 中国中药区划[M ]. 科学, 1995. 西林等. 中药濒危药用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J ]. 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 Utilization of Chinese Medicinal Plant Resourees Li Zonglin 前言:我国是应用天然药物最为广泛、最为久远的国家。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在大量的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逐渐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医学文化与理论,即中医药文化理论。进入21世纪后,传统草药和近代东西方发展起来的植物药被认为是将来健康产业中最具有生命力的组成部分。然而,由于长期采挖以及滥用资源致使植被破坏、生态恶化,许多野生药用植物蕴藏量大大减少。为了解决这些药用植物--特别是那些药效明显、生境特殊、引种困难的药用植物的资源日渐匮乏的问题,科研人员、相关企业和一些政府部门作了大量工作,在保护我国的药用植物资源和资源的有效利用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为植物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

《药用植物学》答案

《药用植物学》辅导资料 一、选择: 1.Moraceae植物的主要化学成分特征是 A黄酮类 B强心苷 C皂苷 D生物碱类 E酚类 2.马兜铃花的特征是 A花被管基部球形 B花被管顶端向一侧扩大 C花被管顶端3裂 D雄蕊12 E雄蕊6 3.具有单性花的科是 A马兜铃科 B蓼科 C小檗科 D葫芦科 E天南星科 4.具有托叶的科是 A豆科 B木兰科 C桑科 D罂粟科 E 蓼科 5.蓼科植物的特征是 A木本植物 B草本植物 C花两侧对称 D花辐射对称 E托叶形成鞘状 6.何首乌花的特征是 A花被外侧3片背部有翅 B花被5裂 C花被6裂 D花被外侧3片背部无翅 E花白色 7.百合科植物的果实是 A瘦果 B蒴果 C胞果 D浆果 E核果 8.商陆科植物的特征是: A单叶互生 B全缘 C单被花 D重被花 E子房上位9.Caryophyllaceae的特征是: A草本 B单叶 C复叶 D特立中央胎座 E中轴胎座10.为Campanulaceae的植物是 A太子参 B党参 C沙参 D华山参 E人参11.具有两侧对称花的科是 A毛茛科 B百合科 C豆科 D天南星科 E唇形科12.属于Ranunculaceae的属是 A天南星属 B乌头属 C铁线莲属 D百合属 E黄精属13.花两侧对称的科或属是 A乌头属 B唇形科 C百合科 D木兰属 E忍冬科14.沙参属的特征是 A有白色乳汁 B花钟形 C具心皮柄 D聚合果 E蒴果15.Paeoniaceae的特征是 A草本 B灌木 C雄蕊离心式发育 D具有花盘 E聚合果16.小檗科的特征是 A草本 B灌木 C聚合果 D单雌蕊 E单性花17.Araliaceae主要特征是 A含有皂苷类化合物 B常为木质藤本 C花单性 D雄花的雄蕊通常6 E伞形花序 18.Schisandra属的特征是 A藤本 B乔木 C单性花 D辐射对称花 E浆果19.具油细胞的科是 A罂粟科 B木兰科 C石竹科 D芸香科 E姜科 20.papaveraceae的特征是

简述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概况,谈谈药用植物资源加工情况和发展战略

简述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概况,谈谈药用植物资源加工情况和发展战略 一、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概况: 药用植物,是指具预防,治疗和对人体有保健作用的植物的总称。其植株的全部或一部分供药用或作为制药工业的原料。广义而言,可包括用作营养剂、某些嗜好品、调味品、色素添加剂,及农药和兽医用药的植物资源。 中国是药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对药用植物的发现、使用和栽培,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古代有关史料中曾有“伏羲尝百药”、“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等记载。虽都属于传说,但说明药用植物的发现和利用,是古代人类通过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逐渐积累经验和知识的结果。到春秋战国时,已有关于药用植物的文字记载。《诗经》和《山海经》中记录了50余种药用植物。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整理出来的《五十二病方》,是中国现存秦汉时代最古的医方,其中记载的植物类药有115种。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外国的药用植物如红花、安石榴、胡桃、大蒜等也相继传到中国。历代学者专门记载药物的书籍称为“本草”。约成书于秦汉之际的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类药就有252种。此后,著名的本草书籍有梁代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唐代苏敬等的《新修本草》、宋代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以及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其中《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收集宋代以前的各家本草加以整理总结,收载植物类药达1100余种,有不少现已佚失的本草资料赖此得以保存。到明代,《本草纲目》收载的植物类药已达1200多种。我国地域辽阔,从寒温带直到热带,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是世界上植物生物多样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全国已知植物约有 25 700 种 ,其中很多植物具有药用价值。20世纪80年代 ,我国曾经进行过全面系统的资源调查 , 发现我国的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包括 383 科 ,2 309 属 ,11 146 种,其中藻、菌、地衣类低等植物有 459 种 ,苔藓、蕨类、种子植物类高等植物有 10 687 种。临床常用的植物药材有 700 多种 ,其中 300 多种以人工栽培为主 ,传统中药材的 80 %为野生资源,人参、杜仲、银杏等植物为我国所独有的植物。 植物类药材中,根及根茎类药材有200~250种;果实种子类药材有180~230种;全草类药材有160~180种;花类药材有60~70种;叶类药材有50~60种;皮类药材有30~40种;藤木类药材有40~50种;菌藻类药材有20种左右;植物类药材加工品如胆南星、青黛、竹茹等20~25种。 近30年来,植物药制药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技术的进步也促进了植物药产业化的发展和国际化的进程,植物制药技术大量地吸收和利用现代制药的先进理论、工艺、设备、技术和质量管理观念,传统的作坊加工工艺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现代的先进方法技术,这些方法技术有很多是引进和利用了现代化工、制药、食品等多个行业,并不断加以改革完善,以适应植物制药的特点[5]。植物药的剂型已经由传统的汤、膏、丹、丸、散等发展到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注射剂等现代制药的主要经典剂型。制药技术上,已经基本形成适宜植物药功效及成分特点的提取、分离、浓缩、纯化、精制、干燥、成型等较为成熟的工艺与相应设备。我国热带药用植物资源丰富,从药用植物中寻找先导化合物是新药研究的传统方式,也是我国新药研究的优势和特色。用现代科学手段和方法研究天然药物在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