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吸收习题参考资料

气体吸收习题参考资料
气体吸收习题参考资料

第九章 气体吸收

一、本章学习的目的、应掌握的内容和学习注意事项

1. 本章学习的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气体吸收与解吸的基本概念和气体吸收过程的基本计算方法。

2. 本章重点掌握的内容

(1)气体吸收过程的平衡关系

(2)气体吸收过程的速率关系

(3)低浓度气体吸收过程的计算

本章应掌握的内容

(1)费克定律和分子传质问题的求解方法

(2)双膜模型

本章一般了解的内容

(1)溶质渗透模型和表面更新模型

(2)吸收系数

3. 本章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表示吸收过程的平衡关系为亨利定律,亨利定律有不同的表达形式,学习中应注意把握它们之间的联系。

(2)表示吸收过程的速率关系为吸收速率方程,吸收速率方程有不同的表达形式,学习中应注意把握它们之间的联系。

(3)学习分子传质,不要机械地记忆各过程的求解结果,应注意把握求解的思路和应用背景。

(4)学习中应注意把握传质机理和吸收过程机理之间的联系,注意体会讲述传质机理和吸收过程机理的目的和意义。

二、例题解析

9-1 惰性气与CO 2的混合气中CO 2体积分数为30%,在表压1MPa 下用水吸收。设吸收塔底水中溶解的CO 2达到饱和,此吸收液在膨胀槽中减压至表压20kPa ,放出大部分CO 2,然后再在解吸塔中吹气解吸。

设全部操作范围内水与CO 2的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操作温度为25℃。求1kg 水在膨胀槽中最多能放出多少千克CO 2气体。

解:依题意,在全部操作范围内水与CO 2的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查附录二得25℃下CO 2溶于水时的亨力系数为

方法一:对膨胀槽作CO 2物料平衡(以1kg 水为衡算基准)

入膨胀槽吸收液中CO 2的组成

设此液1kg 水中溶解CO 2的kg 数为W 1,则有:

出膨胀槽吸收液中CO 2的组成

设此液1kg 水中溶解CO 2的kg 数为W 2,则有:

故1kg 水在膨胀槽中最多能释放出CO 2的kg 数为

方法二:不考虑气流夹带走的水量,则膨胀槽内水的量恒

定不变,于是1kg 水在膨胀槽中最多能放出CO 2气体的的千克

数为

9-2 某水杯中初始水面离杯上缘1cm ,水温30℃,水汽扩散进入大气。杯上缘处的空气中水汽分压

可设为零,总压101.3kPa 。求水面下降4cm 需要多少天?

解:本题因水温、大气温度和大气压力恒定,故分子扩散的推动力)(2A 1A p p 恒

定,但因停滞空气层厚度随杯中水面的下降而增厚,分子扩散阻力逐渐增大,传质速率逐渐下降,故此题为一维拟定态单向分子扩散问题,其传质速率仍可表示为

式中:D 为水气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查教材P11中表8-1得/s cm 260.02=D (25℃),需将其换算至30℃下的值为

又查附录二、3.得30℃时水的饱和蒸汽压为4242P a =4.242kPa 。于是

设水杯的截面积为A ,在任意时刻θ时,杯中水面距杯口的高度为z ,经过时段dθ后水面高度下降了dz ,作时段dθ内的微分物料衡算有:

zdz d dz d z

M dz A d A N 98

A

A 1020.118/7.9951061.4/?==?=-θθρθ 积分得: 16.7d

s 1044.1)01.005.0(5.01020.11020.1622905.001.09=?=-???=?=?zdz θ 9-3 采用图9-3所示的双塔流程以清水吸收混合气中的SO 2,气体经两塔后SO 2总的回收率为0.91,两塔的用水量相等,且均为最小用水量的1.43倍,两塔的传质单元高度H OG 均为1.2m 。在操作范围内物系的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试求两塔的塔高。

解:因是低浓度气体吸收,故两塔气相摩尔流率相可视为近似相等,又二塔液相摩尔流率也相等,故两塔操作的液气比相等,于是有

因7.0/)(7.0/)(232B 121A =-==-=y y y y y y ηη,,即

ηηη==B A ,又43.1B A ==ββ。于是

即A 、B 二塔的操作线与平衡线平行,于是有3B 2)()(y y y y m A m ==??,(可参考图示),故有

说明:关于操作线与平衡线平行的问题

对吸收而言,当1=S 时,无论采用何种方法计算OG N ,都会出现一个0/0型的不定式,此时应牢记21y y y y i m ????===,因为此时在塔的任何截面上,传质的对数平均推动力都相等,现证明如下:

不妨设x a y x a y -=+=21??,,当0→x 时,则有a y y ==21??。而

此结论不仅适用于传质,同样也适用于传热的计算。

9-4 一逆流操作吸收塔如图所示.混合气体由塔底引入,其中可溶组分的浓度05.01=y (摩尔分率,下同),单位塔截面上的气相流率s)kmol/(m 014.02

?=G ,吸收剂分两处加入。由塔顶加入的为纯溶剂,单位塔截面上的流率s)kmol/(m 0112.021?=L 。从塔顶往下,经2米填料层高度后,又加入一股

01.02='x 的吸收剂,单位塔截面上的流率s)kmol/(m 0112.022?=L ,再经6m 填料层高度后,液体由

塔底引出。全塔各处的a K y 均为s)8kmol/(m 02.02?,物系平衡关系为x y 8.0=,试求: (1)第二股吸收剂L 2加入后,塔内该截面上的液相浓度2

x '' (2)塔底排出的液相浓度1x

(3)为使出塔气相浓度2y 降低,第二股吸收剂的加入口是向上移还是向下移?为什么?

解:依题意,塔上下两段的传质单元高度相同,且有:

全塔物料衡算: 008.06.105.0)()(122

22112121-=-?'--+=-x y x L x L x L L y y G

设第二股吸收液与上塔段流下来的液相流混合后的浓度为3x ,与之对应的气相组成为3y ,对上下两塔段作物料衡算有:

上塔:

(1)

008.06.1))(()(3232

2232123-=-?

'--+=-x y y x L x x L L y y G

下塔: )(6.105.0)

)(()(313312131x x y x x L L y y G --=?

-+=- 两塔段的传质单元数 因上塔段的操作线与平衡线平行(8.0/==m G L ),22221y mx y y y m =-==??,故有

塔上段:2312231231545.02y y H h y y y y y y N OG m OG =?===-=-=? (4)

塔下段:125

.06ln 11233112212===--'-=-=OG m OG H h mx y mx y S y y y N ? )(43.4036ln 33113

311mx y mx y mx y mx y -=-?=-- (5) 式中 5.0)/(21=+='L L mG S

(1)联立求解方程组,将式(4)代入式(2)可得:005.05.223+=y x ,由式(1)得21625.00

3625.0y x -=,

再利用式(5),将331,,y x x 均表示成2y 的等式,即可求解出2y ,所得结果如下: 001351.02=y ,008378.03=x ,035405.01=x ,006755.03=y

即本题中的008378.032

==''x x (2)前已解出:035405.01=x

(3)为使出塔气体的浓度2y 降低,第二股物流应在塔内液相浓度01.0=x 处所处的截面加入,这样才不致因第二股物流的进入产生返混,使塔的吸收效率发挥到最大。

现对上塔段作计算,考察经过2m 填料层高度后的液相组成

显然,尚未达到0.01,故第二个加入口应下移。

其物理解释如下:

若第二股物流在原加入口加入,在第二股液流进塔之前,因塔内液相浓度为006755.03

='x ,与第二股液流浓度不等,当第二股液流进塔后便会与塔上段下来的液流相混合,其混合后的浓度为

三、概念题、思考题与练习题

(一)概念题

9-1 常压下用水吸收二氧化碳的低浓度系统,如在水中加碱,此系统( )。

(A)k G 和K G 都明显增大 (B)k G 减小,K G 增大 (C)k G 基本不变,K G 增大 (D)k G 和K G 都基本不变

9-2 对一定的气体和稀溶液物系,相平衡常数m 取决于 ( )

(A)温度和浓度 (B)温度和压强 (C)压强和浓度 (D)流速和浓度

9-3 只要组分在气相中的分压__________液相中该组分的平衡分压,解吸就会继续进行,直至达到一个新的平衡为止。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等于

(2) (3)

9-4 低浓度难溶气体吸收,其他操作条件不变,入塔气量增加,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H OG、出塔气体浓度y a、出塔液体浓度x b将会有( )变化。

(A)H OG↑,y a↑,x b↑ (B)H OG↑,y a↑,x b↓ (C)H OG↑,y a↓,x b↓(D)H OG↓,y a↑,x b↓

9-5 在逆流吸收塔内,入塔条件不变,填料层高度h0趋向无穷大,当吸收因数A<1时,气液相在( )处达到平衡。

(A)塔顶(B)塔底(C)塔中部(D)塔中某一位置

9-6 用纯溶剂逆流吸收混合气中的溶质,符合亨利定律。当入塔气体浓度上升[属低浓度范围]其他入塔条件不变,则气体出塔浓度y a和吸收率η( )。

(A)y a↑,η↓(B)y a↓,η↑ (C)y a↑,η↓ (D)y a↑,η↑

9-7 正常操作的逆流吸收塔,因故吸收剂入塔量减少,以致使液气比小于原定的最小液气比,将会发生( )。

(A)出塔液x b↑,吸收率η↓ (B)出塔气y a↑,出塔液x b不变

(C)出塔气y a↑,出塔液x b↑ (D)在塔下部发生解吸现象

9-8 温度__________,将有利于解吸的进行。

(A) 降低(B) 升高(C)变化(D)

9-9 在解吸操作中,总压P和温度T( ),将有利于解吸的进行。

(A)P↑,T↑ (B)P↑,T↓ (C)P↓,T↑ (D)P↓,T↓

9-10 在y-x 图上,操作线若在平衡线下方,则表明传质过程是( )。

(A)吸收(B)解吸(C)相平衡(D)不确定

(三)思考题

9-1 吸收的目的和基本依据是什么?吸收的主要操作费用花费在哪里?

9-2 选择吸收溶剂的主要依据是什么?什么是溶剂的选择性?

9-3 E、m、H三者各自与温度、总压有何关系?

9-4 工业吸收过程气液接触的方式有哪两种?

9·5 扩散流J A,净物流N,传递速率N A相互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9-6 漂流因子有什么含义?等分子反向扩散时有无漂流因子?为什么?

9-7 气体分子扩散系数与温度、压力有何关系?液体分子扩散系数与温度、黏度有何关系?

9-8 修伍德数、施密特数的物理含义是什么?

9-9 传质理论中,有效膜理论与表面更新理论有何主要区别?

9-10 传质过程中,何种情况是气相阻力控制?何种情况是液相阻力控制?

9-11 低含量气体吸收有哪些特点?

9-12 吸收塔高度计算中,将N OG与H OG分开,有什么优点?

9-13 建立操作线方程的依据是什么?

9-14 什么是返混?

9-15 何谓最小液气比?操作型计算中有无此类问题?

9-16 x2max与(L/G)min。是如何受到技术上的限制的?技术上的限制主要是指哪两个制约条件?

9-17 有哪几种Nca的计算方法?用对数平均推动力法和吸收因数法求Not;的条件各是什么?

9-18 Hca的物理含义是什么?常用吸收设备的H OG约为多少?

9-19 吸收剂的进塔条件有哪三个要素?操作中调节这三要素,分别对吸收结果有何影响?

9-20 吸收过程的数学描述与传热过程的数学描述有什么类似与区别?

9-21 高含量气体吸收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9-22 化学吸收与物理吸收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化学吸收有何特点?

9-23 化学吸收过程中,何时成为容积过程?何时成为表面过程?

(三)练习题

气液相平衡

9-1 在盛水的鼓泡吸收器中通人纯CO 2气,经长期接触后测得水中CO 2的平衡

浓度为2.857×10 -2mol/L 溶液。鼓泡器中的总压为101.3kPa ,水温30℃,溶液的密度

ρ = 996kg/m 3。求亨利系数,并将此实验值与文献值E = 188.5MPa 作比较。

[答:E =188.1MPa ,偏差0.21%]

9-2 惰性气与CO 2的混合气中CO 2体积分数为30%,在表压1MPa 下用水吸收。

设吸收塔底水中溶解的CO

2达到饱和,此

吸收液在膨胀槽中减压至表压20kPa ,放

出大部分CO 2,然后再在解吸塔中吹气解吸。

设全部操作范围内水与CO 2的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操

作温度为25℃。求1kg 水在膨胀槽中最多能放出多少千克CO 2

气体。

[答:3.07×10-3kg CO 2]

9-3 20℃的水与N 2气逆流接触以脱除水中溶解的O 2气。

塔底人口的N 2气中含氧体积分数为0.1%,设气液两相在塔底

达到平衡,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求下列两种情况下,水离开塔底时的最低含氧量,以mg/m 3水表示。

(1)操作压力(绝对)为101.3kPa 。(2)操作压力(绝对)为40kPa 。

[答:(1)44.16mg/m 3水;(2)17.51mg/m 3水]

9-4 气液逆流接触的吸收塔,在总压为101.3kPa 下用水吸收Cl 2气,进入塔底的气体混合物中含氯体积分数为1%,塔底出口的水中含氯摩尔分数x =0.8×10-5。试求两种不同温度下塔底的吸收推动力,分别以(x x e -)及(e y y -)表示。

(1)塔底温度为20℃;(2)塔底温度为40℃。

[答: (1)1.09×10-5,5.76×10-3;(2)4.7×10-6,3.68×10-3]

9-5 某逆流吸收塔塔底排出液中含溶质摩尔分数x =2×10-4,进口气体中含溶质体积分数为2.5%。操作压力为101kPa ,气液平衡关系为y =50x 。

现将操作压力由101kPa 增至202kPa ,问塔底推动力(e y y -)及(x x e -)各增加至原有的多少倍。

[答:1.33,2.67]

扩散与相际传质速率

9-6 柏油马路上积水2mm ,水温20℃。水面上方有一层0.2mm 厚的静止空气层,水通过此气层扩散进入大气。大气中的水汽分压为1.33kPa 。问多少时间后路面上的积水可被吹干。

[答:0.58hr ]

9-7 某水杯中初始水面离杯上缘1cm ,水温30℃,水汽扩散进入大气。杯上缘处的空气中水汽分压

可设为零,总压101.3kPa 。求水面下降4cm 需要多少天?

[答:1.44×106s ]

9-8 某填料塔用水吸收混合气中的丙酮蒸气。混合气流率为16kmol/(m 2·h),

操作压力101.3kPa 。已知容积传质系数k y a =64.6kmol/(m 3·h),k L a =

16.6kmol/(m 3·h)(kmol/m 3),相平衡关系为p A =4.62c A 。式中气相分压p A 的单位是

kPa ,平衡浓度单位是kmol/m 3。求(1)容积总传质系数及传质单元高度H OG 。(2)液相

阻力占总传质阻力的百分数。

[答:(1)54.9kmol/(m 3·h),0.291m ;(2)15.1%]

9-9 在设计某降膜吸收器时,规定塔底气相中溶质的摩尔分数y =0.05,液相中溶质的摩尔分数x =0.01。两相的传质系数分别为是k x =8×10-4kmol/(m 2·s),k y =5×10-4kmol/(m 2·s)。操作压力为101.3kPa

时相平衡关系为y =2x 。试求:(1)该处的传质速率N A ,单位为kmol/(m 2·s);(2)如果总压改为162kPa ,塔径及气、液两相的摩尔流率均不变,不计压强变化对流体黏度的影响,此时的传质速率有何变化?讨论总压对k y 、K y ,及(e y y -)的影响。

[答:(1)6.66×10-6;(2)1.05×10-5,k y 不变,K y 增加,(e y y -)增加]

吸收过程数学描述

9-10 对低含量气体吸收或解吸,由

x y y k m k K +=11出发,试证OG OL 1N A N =。 9-11 低含量气体逆流吸收,试证:

式中 1e 11y y y -=?为塔底的吸收推动力;2e 22y y y -=?为塔顶的吸收推动力。

9-12 用纯溶剂对低浓度气体作逆流吸收,可溶组分的回收率为η,采用的液气比是最小液气比的β倍。物系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试以η、β两个参数列出计算OG N 的表达式。

[答:??????+-???? ??--=-βηηβηβη11111ln )(11

1OG N ] 9-13 附图为两种双塔吸收流程,试在y-x 图上定性画出每种吸收流程中A 、B 两塔的操作线和平

衡线,并标出两塔对应的气、液相进口和出口摩尔分数。

[答略]

9-14 含量较高的溶液进入图示解吸塔塔顶,塔底吹气解吸,塔中部某处抽出一半液体,另一半液 体由塔底排出,试在y -x 图上画出平衡线与操作线,并标出各股流体的含量坐标。

[答略]

吸收过程的设计型计算

9-15 流率为0.014kmol/(m 2·s)的空气混合气中含氨体积分数为2%,拟用逆流吸收以回收其中95%的氨。塔顶淋入摩尔分数为0.0004的稀氨水溶液,设计采用的液气比为最小液气比的1.5倍,操作范围内物系服从亨利定律y =1.2x ,所用填料的总传质系数K y a =0.052kmol/(m 3·s)。试求:(1)液体在塔底的摩尔分数x 1;(2)全塔的平均推动力m y ?;(3)所需塔高。

[答:(1) 0.0113;(2) 2.35×10-3;(3) 2.18m ]

9-16 用纯溶剂对低含量混合气作逆流吸收以回收其中的可溶组分,物系的相平

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吸收剂用量是最小用量的1.3倍,试求下列两种情况下所需

的塔高,已知传质单元高度Hoc ;=0.8m 。(1)回收率η=90%。 (2)回收率η=99%。(3)两种情况下的吸收剂用量有何差别?

[答:(1) 4.61m ;(2) 11.3m ;(3) L′/L =1.1]

9-17 含H 2S 摩尔分数2.5×10-5的水与空气逆流接触以使水中的H 2S 脱除,操作在101.3kPa 、25℃下进行,物系的平衡关系为y =545x ,水的流率为5000kg/(m 2·h)。

试求:(1)为使水中H 2S 的摩尔分数降至x =0.1×10-5所需的最少空气用量。(2)当空气用量为G = 0.40kmol/( m 2·h),设计时塔高不受限制,可以规定离解吸塔的水中含H 2S 最低摩尔分数是多少?示意画出该种情况下的解吸操作线。

[答:(1) 0.489kmol/(m 2·h);(2) 5.43×10-6]

9-18 采用图示的双塔流程以清水吸收混合气中的SO 2,气体经两

塔后SO 2总的回收率为0.91,两塔的用水量相等,且均为最小用水量的

1.43倍,两塔的传质单元高度H OG 均为1.2m 。在操作范围内物系的平衡

关系服从亨利定律。试求两塔的塔高。

[答:2.8m ,2.8m ]

9-19

某填料吸收塔用过热水蒸气吹出洗油中的苯,人塔液体中苯

的摩尔分率为0.05,要求解吸率97%,该物系相平衡关系为y =2.8x ,采用的过热蒸汽用量为最小气体用量的1.3倍,该填料的传质单元高度H OG = 0.3m ,试求该塔的填料层高度。

吸收过程的操作型计算

9-20 某吸收塔用25mm×25mm 的瓷环作填料,充填高度5m ,塔径1m ,用清水逆流吸收流量为2250m 3/h 的混合气。混合气中含有丙酮体积分数为5%,塔顶逸出废气含丙酮体积分数降为0.26%,塔底液体中每千克水带有60g 丙酮。操作在101.3kPa 、25℃下进行,物系的平衡关系为y =2x 。试求:(1)该塔的传质单元高度H OG 及容积传质系数K y a ;(2)每小时回收的丙酮量,kg/h 。

[答:(1) 0.695m ,0.0467kmol/(m 2·s);(2) 253kg/h ]

9-21 某填料吸收塔高2.7m ,在常压下用清水逆流吸收混合气中的氨。混合气人塔的摩尔流率为 0.03kmol/(m 2·s)。清水的喷淋密度0.018kmol/(m 2·s)。进口气体中含氨体积分数为2%,已知气相总传质系数K y a = 0.1kmol/(m 2·s),操作条件下亨利系数为60kPa 。试求排出气体中氨的浓度。

[答:0.002]

9-22 某填料吸收塔用含溶质x 2=0.0002的溶剂逆流吸收混合气中的可溶组分,采用液气比是3,气体人口摩尔分数y 1=0.01回收率可达η=0.90。已知物系的平衡关系为y =2x 。

今因解吸不良使吸收剂入口摩尔分数x 2升至0.00035,试求:(1)可溶组分的回收率下降至多少? (2)液相出塔摩尔分数升高至多少?

[答:(1) 0.87;(2) 0.00325]

9-23 在15℃、101.3kPa 下用大量的硫酸逆流吸收空气中的水汽。入塔空气中含水汽摩尔分数为 0.0145,硫酸进、出塔的摩尔分数均为80%,硫酸溶液上方的平衡水汽摩尔分数y e =1.05×10-4,且已知该塔的容积传质系数8.0G a K y ∝。空气经塔后被干燥至含水汽摩尔分数0.000322。

现将空气流率增加一倍,则出塔空气中的含水量为多少?

[答:000478.02

='y ]

吸收习题课答案

第二章 吸收习题课答案 1 对接近常压的低浓度溶质的气液平衡系统,当温度和压力不变,而液相总浓度增加时其溶解度系数H 将(不变);当系统温度增加时,其亨利系数E 将(增大);而当系统中压强增加时,其相平衡常数m 将(减小)。 2 已知SO 2水溶液在三种温度t 1、t 2、t 3下的亨利系数分别为E 1=0.354kPa ,E 2=1.11kPa ,E 3=0.660kPa ,则(D )。 A) t 1> t 2; B) t 3>t 2; C) t 1>t 3; D) t 3>t 1 3 费克定律的表达式为(dz dC D J A AB A -=),它反映了(分子扩散速率)的定量规律。 4 传质速率N A 等于扩散通量J A 的条件是:(2) (1) 单向扩散,(2) 等分子相互扩散,(3) 湍流流动,(4) 稳定过程 5 根据双膜理论,当被吸收组分在液体中溶解度很小时,以液相浓度表示的总传质系数(B )。 A 大于气相分传质系数; B 近似等于液相分传质系数; C 小于气相分传质系数; D 近似等于气相分传质系数。 6 双组分气体 (A 、B )在进行定常分子扩散,J A 及N A 分别表示在传质方向上某截面处溶质A 的分子扩散速率与传质速率,当整个系统为单向扩散时:(B ) ┃J A ┃(A 大于、B 等于、C 小于)┃J B ┃ 7 用水作为吸收剂来吸收某低浓度气体,生成稀溶液(服从亨利定律),操作压力为113kPa ,相平衡常数m=0.25,已知其气膜吸收分系数k G =1.23?10-2kmol/(m 2?h ?kPa),液膜吸收分系数k L =0.85m/h ,则该系统属于(A )控制过程。 (A) 气膜控制; (B) 液膜控制; (C) 双膜控制; (D) 不确定 8 逆流操作的填料吸收塔,当吸收因数A <1 且填料为无穷高时,气液两相将在(B )达到平衡。 A 塔顶 、 B 塔底、 C 塔中部 9 对解吸因数 A 1 =0.6的系统进行逆流吸收,相平衡关系y =mx ,当塔高为无穷大时,若系统压力减小一倍,而气液摩尔流量与进口组成均不变,则此时气体

气体典型例题

气体典型例题连通管内同一高度的液面处压强相等 例1 如图所示,(a)、(b)、(c)、(d )图中各有被水银柱封闭的气体,若大气压强 cmHg,求各图中被封闭气体的压强. 分析:在图(a)中,根据连通管原理,与管外水银面齐平的管内液面处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所以被封气体压强与大气压强相差5cmHg. 在图(b)中,与气体接触处液面比右管液面高10cm,可见气体压强比外界大气压强低10cmHg. 在图(c)中,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应由竖直方向的高度来计算,即水银柱压强. 在图(d)中,有上、下两部分被封闭气体,根据连通管原理,下部气体压强 等 于大气压强加上 水银柱产生的压强.而上部气体压强 比下部气体压强 低 cmHg. 解:(a) (cmHg) (b) (cmHg) (c) (cmHg) (d) 点评:本题的解析是根据连通管内同一高度的液面处压强相等和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深度成正比的原理若.采用研究水银柱的受力列平衡方程的方法,同样可以求解,只是需要注意单位制的统一. 水平横置气缸内气体压强的判断 例2 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气缸内封闭着一定质量的气体,活塞与气缸内 塞的横截面积 ,受到 N水 壁接触光滑且不漏气,活 时,缸内气体对活塞的平均压力为 N, 平向左的推力而平衡,此则缸内气体的压强 Pa,缸外大气压强 Pa. 分析:选择活塞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在竖直方向,活塞受重力和气缸的弹力平衡,在水平方向,活塞受到向左的外力 和大气压力 ,向右受到被封闭气体的压力 。根据压强的定义可求出缸内气体压强p;根据水平方向受力平衡可求出缸外大气压强 。 解:根据压强的定义, 缸内气体压强 Pa 由活塞受力平衡得 。 ∴大气压强 Pa. 点评:本题考查的内容是气体的压强与力学的综合问题,关键在于正确选择研究对象和正确分析受力。 连通管内封闭气体压强 例3 如图所示,一支两端开口,内径均匀的U形玻璃管,右边直管中 的水银柱被一段空气柱隔开,空气柱下端水银面与左管中水银面的高度差 为h,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向左管中注入一些水银后,h将减小 B、向左管中注入一些水银后,h将不变 C、向右管中注入一些水银后,h将增大 D、向右管中注入一些水银后,h将不变 分析:被封空气柱下端的水银面与左管中水银面高度差反映了被封气体的压强,所以,右管内上方的水银柱长也应为h。当向左管内注入一些水银时,由于右管内空气柱上方的水银柱长不变,则空气柱的压强不变,因此,h不变.当向右管内注入一些水银时,气体压强增大,h增大. 解:B、C. 点评:U形管内被封闭气体的压强,利用左管或右管来计算是等价的. 封闭空气处于不同运动状态时的压强

最新蒸馏与吸收习题及参考答案

蒸馏习题及答案 1 二元溶液连续精馏计算中,进料热状态的变化将引起以下线的变化______ B ________。 A 平衡线; B 操作线与q线; C 平衡线与操作线; D 平衡线与q线。 2 精馏塔引入回流,使下降的液流与上升的汽流发生传质,并使上升汽相中的易挥发组分浓度提高,最恰当的说法是由于___4_____。 (1)液相中易挥发组分进入汽相; (2)汽相中难挥发组分进入液相; (3)液相中易挥发组分和难挥发组分同时进入汽相,但其中易挥发组分较多; (4)液相中易挥发组分进入汽相和汽相中难挥发组分进入液相的现象同时发生。 3 当精馏操作中的q 线方程为x=x F 时,则进料热状态为_________饱和液体 _________,此时q=____1____。 4 简单蒸馏过程中,釜内易挥发组分浓度逐渐_减小___,其沸点则逐渐___升高__。 5 精馏段操作线方程为:y=0.75x+0.3,这绝不可能。此话_____(1)_________。 (1)对; (2)错; (3)无法判断 6 对某双组分理想物系,当温度t=80℃时,kPa p A 7.1060=,kPa p B 400=,液相摩 尔组成4.0=A x ,则与此液相组成相平衡的汽相组成A y 为????(2)??????。 (1)0.5 ; (2)0.64 ; (3)0.72 ; (4)0.6 7 被分离物系最小回流比R min 的数值与_____(4)______无关。 (1)被分离物系的汽液平衡关系; (2)塔顶产品组成; (3)进料组成和进料状态; (4)塔底产品组成。 8 最小回流比是指__为达到指定的分离要求,所需理论板数为无穷多时的回流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C____。 精馏段操作线方程式是描述精馏段中 A 某板下降的液体浓度与下一板上升的蒸汽浓度间的关系式; B 某板上升的蒸汽浓度与上一板下降的液体浓度之间的关系式; C 进入某板的气体与液体的浓度之间的关系式; D 在相邻两板间相遇的汽相与液相浓度之间的关系式。 10 苯和甲苯溶液,其中含苯0.5(摩尔分率,下同),以每小时1000kmol 流量进入一精馏塔,要求塔顶产品中苯含量不低于0.9,若塔高不受限制,从塔顶采出量最大可以达到___D_____kmol/h 。 A 575.5 B 500 C 590.5 D 555.5 11 用连续精馏方法分离双组分理想混合液,原料中含易挥发组分0.40,馏出液中含易挥发组分0.90(以上均为摩尔分率),溶液的平均相对挥发度为2.5,最小回流比为2,则料液的热状况参数q=____B____。 A 0.48 B 0.38 C 0.3 D 0.5 12 精馏分离5.2=α的二元理想混合液,已知回流比R=3,塔顶x D =0.96,测得第

吸收练习题-精选.

吸收 填空: 1.吸收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脱吸操作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用的脱吸方法是__________等,脱吸操作又称为_________ 的再生。 3.亨利定律是_______溶液的性质,而拉乌尔定律是__________溶液的性质,在_________-_的条件下,二者是一致的。 4.双膜理论的要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公式1/Kg=1/kg+1/Hkl成立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水吸收某混合气体中的溶质NH3,则传质阻 力主要集中在____膜,其传质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_控制。 6.在填料塔的设计中,有效填料层高度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乘积,若传质系数较大,则传质 单元高度________,说明设备性能_____.,传质单元数仅与_______________和分离要求有关,反映吸收过程的___________。 7.用纯溶剂吸收某溶质气体,要求回收率大90%,若要将其提高到95%,最小液气比应变为原来的_____。若采用增大压强的 措施,压强应提高到原来的_________。 分析下列因素变化对吸收率的影响: (1)降低吸收温度 (2)气体处理量增大一倍 (3)溶剂进口浓度增加 8.最小液气比(L/V)min只对()(设计型,操作型)有意义,实际操作时,若(L/V)﹤(L/V)min ,产生结果是 ()。 答:设计型吸收率下降,达不到分离要求 9.已知分子扩散时,通过某一考察面PQ 有三股物流:N A,J A,N。 等分子相互扩散时: J A()N A()N ()0 A组分单向扩散时: N ()N A()J A()0 (﹤,﹦,﹥) 答:= > = ,< > > 。 10.组分A通过一定厚度的气膜扩散到固体催化剂表面时,立即发生化学反应 A(液)=2B(气),生成的 B离开表面向气 相扩散。记 J A,J B分别为组分A,B的扩散通量,N A,N B 分别为组分A, B的传质通量,则在稳定扩散条件下 (1)A |N A|=0.5|N B| B |N A|=2|N B| C |N A|=|N B| D N A,N B的关系不能确定 (2)A |J A|=0.5|J B| B |J A|=2|J B| C |J A|=|J B| D J A,J B的关系不能确定 答: 11.气体吸收时,若可溶气体的浓度较高,则总体流动对传质的影响()。 答:增强 12.当温度升高时,溶质在气相中的分子扩散系数(),在液相中的分子扩散系数()。 答;升高升高 13.A,B两组分等摩尔扩散的代表单元操作是(),A在B中单向扩散的代表单元操作是 ()。 答:满足恒摩尔流假定的精馏操作吸收 14.在相际传质过程中,由于两相浓度相等,所以两相间无净物质传递()。(错,对)

气体吸收习题+答案

第五章 吸收 气液平衡 1、向盛有一定量水的鼓泡吸收器中通入纯的CO 2气体,经充分接触后,测得水中的CO 2平衡浓度为2.875×10-2kmol/m 3,鼓泡器内总压为101.3kPa ,水温30℃,溶液密度为1000 kg/m 3。试求亨利系数E 、溶解度系数H 及相平衡常数m 。 解: 查得30℃,水的kPa 2.4=s p k P a 1.972.43.101*=-=-=s A p p p 稀溶液:3 kmol/m 56.5518 1000== ≈ S M c ρ 4 2 10 17.556.5510875.2--?=?= = c c x A k P a 10876.110 17.51.975 4 * ?=?= =-x p E A )m k m o l /(k P a 10 96.21 .9710 875.23 4 2 * ??=?= =--A A p c H 18523 .10110876.15 =?= = p E m 2、在压力为101.3kPa 的吸收器内用水吸收混合气中的氨,设混合气中氨的浓度为0.02(摩尔分数),试求所得氨水的最大物质的量浓度。已知操作温度20℃下的相平衡关系为x p 2000* A =。 解:混合气中氨的分压为 03 .233.10102.0A =?==yp p 与混合气体中氨相平衡的液相浓度为 3 A * 10 02.12000 3..22000 -?== = p x 3 3 * A *kmol/m 0564.018 100010 02.1=?==-c x c 3、在压力为101.3kPa ,温度30℃下,含CO 220%(体积分数)空气-CO 2混合气与水充分接

理想气体典型例题

【答案】BD 【解析】A到B等温变化,膨胀体积变大,根据玻意耳定律压强p变小;B到C是等容变化,在p-T图象上为过原点的直线;C到A是等压变化,体积减小,根据盖-吕萨克定律知温度降低,故A错误,B正确;A到B是等温变化,体积变大;B到C是等容变化,压强变大,根据查理定律,温度升高;C到A是等压变化,体积变小,在V-T图象中为过原点的一条倾斜的直线,故C错误,D正确;故选BD。 点睛:本题要先根据P-V图线明确各个过程的变化规律,然后结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或气体实验定律分析P-T先和V-T线的形状. & 2.水平玻璃细管A与竖直玻璃管B、C底部连通,组成如图所示结构,各部分玻璃管内径相同。B管上端封有长20cm的理想气体,C管上端开口并与大气相通,此时两管左、右两侧水银面恰好相平,水银面距玻璃管底部为25cm.水平细管A内用小活塞封有长度10cm的理想气体.已知外界大气压强为75cmHg,忽略环境温度的变化.现将活塞缓慢向左拉,使B管内气体的气柱长度为25cm,求A管中理想气体的气柱长度。 【答案】 【解析】活塞被缓慢的左拉的过程中,气体A做等温变化 初态:压强p A1=(75+25)cmHg=100cmHg,体积V A1=10S, 末态:压强p A2=(75+5)cmHg=80cmHg,体积V A2=L A2S 根据玻意耳定律可得:p A1V A1=p A2V A2

解得理想气体A 的气柱长度:L A2= 点睛:本题考查气体实验定律的应用,以气体为研究对象,明确初末状态的参量,气体压强的求解是关键,应用气体实验定律应注意适用条件. 3.一热气球体积为V ,内部充有温度为T a 的热空气,气球外冷空气的温度为T b .已知空气在1个大气压、温度T 0时的密度为ρ0,该气球内、外的气压始终都为1个大气压,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i )求该热气球所受浮力的大小; (ii )求该热气球内空气所受的重力; (iii )设充气前热气球的质量为m 0,求充气后它还能托起的最大质量. $ 【答案】(i )00 b gVT f T ρ= (ⅱ)00 a T G Vg T ρ=(ⅲ)00000 b a VT VT m m T T ρρ=-- 【解析】(i )设1个大气压下质量为m 的空气在温度T 0时的体积为V 0,密度 为 00 m V ρ= ① 温度为T 时的体积为V T ,密度为: ()T m T V ρ= ② 由盖-吕萨克定律可得: 00T V V T T =③ 联立①②③解得: ()0 T T T ρρ=④ 气球所受的浮力为: ()b f T gV ρ=⑤ 联立④⑤解得: 00 b gVT f T ρ= ⑥ (ⅱ)气球内热空气所受的重力: ()a G T Vg ρ=⑦ 联立④⑦解得: 0 a T G Vg T ρ=⑧ ~ (ⅲ)设该气球还能托起的最大质量为m ,由力的平衡条件可知:mg =f –G –m 0g ⑨ 联立⑥⑧⑨可得: 00 00 0b a VT VT m m T T ρρ= - - 【名师点睛】此题是热学问题和力学问题的结合题;关键是知道阿基米德定律,知道温度不同时气体密度不同;能分析气球的受力情况列出平衡方程。 4.一种测量稀薄气体压强的仪器如图(a )所示,玻璃泡M 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连通两竖直玻璃细管K 1和K 2。K 1长为l ,顶端封闭,K 2上端与待测气体连通;M 下端经橡皮软管与充有水银的容器R 连通。开始测量时,M 与K 2相通;逐渐提升R ,直到K 2中水银面与K 1顶端等高,此时水银已进入K 1,且K 1中水银面比顶端低h ,如图(b )所示。设

吸收习题

6.在总压101.3kPa ,温度30℃的条件下, SO 2摩尔分率为0.3的混合气体与SO 2摩尔分率为0.01的水溶液相接触,试问: (1) 从液相分析SO 2的传质方向; (2) 从气相分析,其他条件不变,温度降到0℃时SO 2的传质方向; (3) 其他条件不变,从气相分析,总压提高到202.6kPa 时SO 2的传质方向,并计算以液相摩尔分率差及气相摩尔率差 表示的传质推动力。 查得在总压101.3kPa ,温度0℃的条件下,SO 2在水中的亨利系数E =1670kPa 查得在总压101.3kPa ,温度30℃条件下SO 2在水中的亨利系数E =4850kPa 在总压202.6kPa ,温度30℃条件下,SO 2在水中的亨利系数E =4850kPa 解:(1) = = p E m =3 .1014850 47.88 从液相分析 00627.088 .473.0* == = m y x < x =0.01 故SO 2必然从液相转移到气相,进行解吸过程。 (2) = = p E m 3 .1011670 =16.49 从气相分析 y *=mx=16.49×0.01=0.16

化工原理吸收习题及答案

吸收一章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用气相浓度△y为推动力的传质速率方程有两种,以传质分系数表达的速率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以传质总系数表达的速率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 A = k y (y-y i) N A = K y (y-y e) 2、吸收速度取决于_______________,因此,要提高气-液两流体相对运动速率,可以_______________来增大吸收速率。 双膜的扩散速率减少气膜、液膜厚度 3、由于吸收过程气相中的溶质分压总_________ 液相中溶质的平衡分压,所以吸收操作线总是在平衡线的_________。增加吸收剂用量,操作线的斜率_________,则操作线向_________平衡线的方向偏移,吸收过程推动力(y-y e)_________。 大于上方增大远离增大 4、用清水吸收空气与A的混合气中的溶质A,物系的相平衡常数m=2,入塔气体浓度y = 0.06,要求出塔气体浓度y2 = 0.006,则最小液气比为_________。 1.80 5、在气体流量,气相进出口组成和液相进口组成不变时,若减少吸收剂用量,则传质推动力将_________,操作线将_________平衡线。 减少靠近 6、某气体用水吸收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气液平衡线和操作线均为直线,其平衡线的斜率可用_________常数表示,而操作线的斜率可用_________表示。 相平衡液气比 7、对一定操作条件下的填料吸收塔,如将塔料层增高一些,则塔的H OG将_________,N OG将_________ (增加,减少,不变)。 不变增加 8、吸收剂用量增加,操作线斜率_________,吸收推动力_________。(增大,减小,不变) 增大增大 9、计算吸收塔的填料层高度,必须运用如下三个方面的知识关联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衡关系物料衡算传质速率。 10、填料的种类很多,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拉西环鲍尔环矩鞍环阶梯环波纹填料丝网填料 11、填料选择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面积大、空隙大、机械强度高价廉,耐磨并耐温。 12、在选择吸收剂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所选用的吸收剂必须有__________________。 良好的选择性,即对吸收质有较大的溶解度,而对惰性组分不溶解。 13、填料塔的喷淋密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塔截面上单位时间内下流的液体量(体积)。 14、填料塔内提供气液两相接触的场所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填料的表面积及空隙 15、填料应具有较_____的__________,以增大塔内传质面积。 大比表面积 16、吸收塔内填装一定高度的料层,其作用是提供足够的气液两相_________。 传质面积 17、菲克定律是对物质分子扩散现象基本规律的描述。 18、以(Y-Y*)表示总推动力的吸收速率方程式为N A=K Y(Y﹣Y﹡)。 19、、吸收操作是依据混合气体中各组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而得以分离。 20、某气体用ABC三种不同的吸收剂进行吸收操作,液气比相同,吸收因数的大小关系为A1﹥A2﹥A3,则气体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为。

吸收计算题

1、在一填料塔中用清水逆流吸收混合空气中的氨气,混合气体的流率为0.0305kmol/m 2 ·s 。氨浓度为0.01(体积分率),要求回收率为99%,水的用量为最小用量的 1.5倍,操作条件下的平衡关系为 2.02e y x =,气相体积总传质系数 30.0611/y K a kmol m s =。 试求:(1)出塔的液相浓度 1x ; (2)传质单元数 OG N (用吸收因数法); (3)填料层高度H 。 解:(1)12 1 y y y η-= 21(1)0.01(199%)0.0001y y η=-=-= 1212min 11e 22 0.010.0001() 2.0 0.0102.02y y y y L y G x x x m ---====--- min 1.5() 1.5 2.0 3.0 L L G G ==?= 由全塔物料衡算: ()1212() G y y L x x -=- 11220.010.0001 ()00.0033 3.0 G x y y x L -=-+=+= (2)解吸因数: 2.020.673 3.0 mG S L === 12OG 22 1 ln[(1)] 1y mx N S S S y mx -=-+-- 10.01 2.020 ln[(10.673)0.673]10.7 10.6730.0001 2.020 -?=-+=--? (3) OG y 0.0305 0.500.0611 G H K a === OG OG 0.5010.7 5.4 H H N =?=?=(m ) 2、某填料吸收塔,用清水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有害物质,若进塔气中含有害物质5%(体积%),吸收率为90%,气体流率 为32kmol/m 2·h ,液体流率为24kmol/m 2 ·h ,此液体流率为最小流率的1.5倍。如果物系服从亨利定律,并已知气相体积总传质系数 s m kmol a K y ?=3/0188.0,该塔在常压下逆流等温操作,试求: (1)塔底排出液的组成; (2)所需填料层高度。 解:(1) 12 1 y y y η-= 21(1)(190%)0.050.005y y η=-=-=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典型例题解析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典型例题解析 【例1】某房间的容积为20m 3,在温度为17℃,大气压强为74 cm Hg 时,室内空气质量为25kg ,则当温度升高到27℃,大气压强变为76 cm Hg 时,室内空气的质量为多少千克? 解析:以房间内的空气为研究对象,是属于变质量问题,应用克拉珀龙方程求解,设原质量为m ,变化后的质量为m ′,由克拉珀龙方程 pV RT =可得:m M m m m m 25kg 24.81kg =……①′=……②②÷①得:=∴′==×××=.MpV RT Mp V RT m m p T p T p T p T 122 211221127629074300 点拨:对于变质量的问题,应用克拉珀龙方程求解的比较简单. 【例2】向汽车轮胎充气,已知轮胎内原有空气的压强为1.5个大气压,温度为20℃,体积为20L ,充气后,轮胎内空气压强增大为7.5个大气压,温度升为25℃,若充入的空气温度为20℃,压强为1个大气压,则需充入多少升这样的空气(设轮胎体积不变). 解析:以充气后轮胎内的气体为研究对象,这些气体是由原有部分加上充入部分气体所混合构成. 轮胎内原有气体的状态为:p 1=1.5 atm ,T 1=293K ,V 1=20L . 需充入空气的状态为:p 2=1atm ,T 2=293K ,V 2=? 充气后混合气体状态为:p =7.5atm ,T =298K ,V =20L 由混合气体的状态方程:+=得:p V T p V T pV T 111222 V (pV T )(7.520298)117.5(L)2=-·=×-××=p V T T p 1112215302932931 . 点拨:凡遇到一定质量的气体由不同状态的几部分合成时,可考虑用混合气体的状态方程解决. 【例3】已知空气的平均摩尔质量为2.9×10-2 kg/mol ,试估算室温下,空气的密度. 点拨:利用克拉珀龙方程=及密度公式ρ=可得ρ=, pV RT m M m V pM RT

气体吸收习题-答案.

第五章 吸收 气液平衡 1、向盛有一定量水的鼓泡吸收器中通入纯的CO 2气体,经充分接触后,测得水中的CO 2平衡浓度为×10-2 kmol/m 3 ,鼓泡器内总压为,水温30℃,溶液密度为1000 kg/m 3 。试求亨利系数E 、溶解度系数H 及相平衡常数m 。 解: 查得30℃,水的kPa 2.4=s p kPa 1.972.43.101*=-=-=s A p p p 稀溶液:3kmol/m 56.5518 1000 == ≈ S M c ρ 42 1017.556.5510875.2--?=?==c c x A kPa 10876.110 17.51 .9754 *?=?==-x p E A )m kmol/(kPa 1096.21.9710875.2342 *??=?==--A A p c H 18523 .10110876.15 =?==p E m 2、在压力为的吸收器内用水吸收混合气中的氨,设混合气中氨的浓度为(摩尔分数),试求所得氨水的最大物质的量浓度。已知操作温度20℃下的相平衡关系为x p 2000* A =。 解:混合气中氨的分压为 kPa 03.233.10102.0A =?==yp p 与混合气体中氨相平衡的液相浓度为 3A *1002.12000 3 ..22000 -?== = p x 33 *A *kmol/m 0564.018 1000 1002.1=?==-c x c 3、在压力为,温度30℃下,含CO 220%(体积分数)空气-CO 2混合气与水充分接触,试求

液相中CO 2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 查得30℃下CO 2在水中的亨利系数E 为×105 kPa CO 2为难溶于水的气体,故溶液为稀溶液 kPa)kmol/(m 1096.218 1088.110003 45 ??=??= = -S S EM H ρ kPa 3.2033.10120.0* A =?==yp p 334 *km ol/m 1001.63.2010 96.2--?=??==A A Hp c 4、含CO 230%(体积分数)空气-CO 2混合气,在压力为505kPa ,温度25℃下,通入盛有1m 3 水的2 m 3 密闭贮槽,当混合气通入量为1 m 3 时停止进气。经长时间后,将全部水溶液移至膨胀床中,并减压至20kPa ,设CO 2 大部分放出,求能最多获得CO 2多少kg 。 设操作温度为25℃,CO 2 在水中的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亨利系数E 为×105 kPa 。 解: Ex p =* A (1) x p 5*A 1066.1?= 气相失去的CO 2物质的量=液相获得的CO 2物质的量 x cV RT V p p L G =-)(*A A x p ??=??-?118 1000 298314.81)5053.0(* A x p 56.551004.40612.0* A 4=?-- (2) (1)与(2)解得:4 105-?=x 减压后: 830020 1066.15 =?==p E m 411102.18300 1-?=== m y x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选修3-3《气体》重点题型.doc

选修 3-3 《气体》复习一、气体压强的计算 (一) .液体封闭的静止容器中气体的压强 1.知识要点 ( 1)液体在距液面深度为h 处产生的压强:P h gh (式中表示液体的密度)。 (2)连通器原理:在连通器中,同种液体的同一水平面上的压强相等; 2.典型 例 1如图1、2、3、4玻璃管中都灌有水银,分别求出四种情况下被封闭气体 A 的压强P A(设 大气压强P 76cmHg )。 练习 :1 如图所示,粗细均匀的竖直倒置的U 型管右端封闭,左端开口插入水银槽中,封闭着两段空气柱 1 和 2 。已知 h 1 2 =12cm ,外界大气压强 =15cm , h p 0=76cmHg ,求空气柱 1 和 2 的压强。 2 . 有一段 12cm 长汞柱,在均匀玻璃管中封住了一定质量的气体。如 图所示。若管中向上将玻璃管放置在一个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在下滑过程中被封闭气体的压强(设大气压强为P0=76cmHg )为() A. 76cmHg B. 82cmHg C. 88cmHg D. 70cmHg (二) .活塞封闭的静止容器中气体的压强 1.解题的基本思路 (1)对活塞(或气缸)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受力示意图; (2)列出活塞(或气缸)的平衡方程,求出未知量。 注意:不要忘记气缸底部和活塞外面的大气压。 2.典例 例 2 如图 5 所示,一个横截面积为S 的圆筒形容器竖直放置,金属圆板 A 的上表面是水平的,下表面是倾斜的,下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圆板的质量为 M 。 不计圆板与容器内壁之间的摩擦。若大气压强为P0,则被圆板封闭在容器 中的气体压强 P 等于() P0 Mg cos P0 Mg S B. cos Scos A . P0 Mg cos2 0 Mg C. S D. P S 练习 :3 如图所示,活塞质量为m ,缸套质量为M,通过弹簧吊在天花板上,气缸内封住了一 定质量的空气,而活塞与缸套间无摩擦,活塞面积为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P 0 为大气压强 ) A、内外空气对缸套的总作用力方向向上,大小为Mg B、内外空气对缸套的总作用力方向向下,大小为mg C、气缸内空气压强为P0-Mg/S D、气缸内空气压强为P0+mg/S 4 . 如图 7 ,气缸由两个横截面不同的圆筒连接而成。活塞A、B被轻刚性细杆连接在一起, 可无摩擦移动。 A、B 的质量分别为 m A=12kg ,m B =8.0kg ,横截面积分别为 S A=4.0 ×10 -2m2, S B=2.0 ×10 -2 m2。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被封闭在两活塞之间。活塞外侧大气压强 P0=1.0 ×10 5 Pa 。 ( 1)气缸水平放置达到如图7 所示的平衡状态,求气体的压强。 ( 2)现将气缸竖直放置,达到平衡后。求此时气体的压强。取重力加速度g=10m/s 2。 1 / 3

高考物理复习三道题经典专练5气体及热力学定律

气体及热力学定律 内壁光滑且厚度不计的汽缸通过活塞封闭有压强为1.0×105 Pa 、温度为27 ℃ 的气体,初始活塞到汽缸底部的距离为50 cm ,现对汽缸加热,气体膨胀而活塞右移。已知汽缸横截面积为200 cm 2,总长为100 cm , 大气压强为1.0×105 Pa 。 (ⅰ)当温度升高到927 ℃时,求缸内封闭气体的压强; (ⅱ)若在此过程中封闭气体共吸收了800 J 的热量,试计算气体增加的内能。 【答案】(ⅰ)2×105 Pa (ⅱ)-200 J 【解析】(ⅰ)由题意可知,在活塞移动到汽缸口的过程中,气体发生的是等压变化。设活塞未移动时封闭气体的温度为T 1,当活塞恰好移动到汽缸口时,封闭气体的温度为T 2,则由盖—吕萨克定律可知: L 1S T 1=L 2S T 2 ,又T 1=300 K 解得:T 2=600 K ,即327 ℃,因为327 ℃<927 ℃,所以气体接着发生等容变化, 设当气体温度达到927 ℃时,封闭气体的压强为p ,由查理定律可以得到: 1.0×105 Pa T 2=p (927+273)K , 解得:p =2×105 Pa 。 (ⅱ)由题意可知,气体膨胀过程中活塞移动的距离Δx =L 2-L 1=0.5 m , 故大气压力对封闭气体所做的功为W =-p 0S Δx , 解得:W =-1 000 J ,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W +Q 解得:ΔU =-200 J 。 如图所示汽缸内壁光滑,敞口端通过一个质量为m 、横截面积为S 的活塞密闭一定质量 气体,通电后汽缸内的电热丝缓慢加热气体,由于汽缸绝热,使得汽缸内的气体吸收热量Q 后温度由T 1升高到T 2,加热前活塞到汽缸底部距离为h 。大气压强用p 0表示,求: (ⅰ)活塞上升的高度; (ⅱ)加热过程中气体的内能增加量。 【答案】(ⅰ)T 2-T 1T 1h (ⅱ)Q -(p 0S +mg )T 2-T 1T 1 h 【解析】(ⅰ)由题意可知,气体发生等压变化,由盖—吕萨克定律可知hS T 1=(h +Δh )S T 2 一、(2018届高三·第一次全国大联考Ⅱ卷) 二、(2018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Ⅱ卷)

化工原理习题第四部分吸收答案

第四部分气体吸收 一、填空题 1.物理吸收操作属于传质过程。理吸收操作是一组分通过另一停滞组分的单向扩散。 2.操作中的吸收塔,若使用液气比小于设计时的最小液气比,则其操作结果是达不到要求的吸收分离效果。 3.若吸收剂入塔浓度X 2 降低,其它操作条件不变,吸收结果将使吸收率增大。 4.若吸收剂入塔浓度X 2 降低,其它操作条件不变,则出口气体浓度降低。 5.含SO 2为10%(体积)的气体混合物与浓度c为 kmol/m3的SO 2 水溶液在一个大 气压下相接触。操作条件下两相的平衡关系为p*= (大气压),则SO 2 将从气相向液相转移。 6.含SO 2为10%(体积)的气体混合物与浓度c为 kmol/m3的SO 2 水溶液在一个大 气压下相接触。操作条件下两相的平衡关系为p*= (大气压),以气相组成表示的传质总推动力为 atm 大气压。 7.总传质系数与分传质系数之间的关系为l/K L =l/k L +H/k G ,其中l/k L 为液膜 阻力。 8.总传质系数与分传质系数之间的关系为l/K L =l/k L +H/k G ,当气膜阻力H/k G 项可忽略时,表示该吸收过程为液膜控制。 9.亨利定律的表达式之一为p*=Ex,若某气体在水中的亨利系数E值很大,说明该气体为难溶气体。 10.亨利定律的表达式之一为p*=Ex,若某气体在水中的亨利系数E值很小,说明该气体为易溶气体。 11.低浓度气体吸收中,已知平衡关系y*=2x,k x a= kmol/,k y a =2l0-4kmol/, 则此体系属气膜控制。 12.压力增高,温度降低,将有利于吸收的进行。

13.某操作中的吸收塔,用清水逆流吸收气体混合物中A组分。若y 1 下降,L、 V、P、T等不变,则回收率减小。 14.某操作中的吸收塔,用清水逆流吸收气体混合物中A组分。若L增加,其余操作条件不变,则出塔液体浓度降低。 15.吸收因数A在Y-X图上的几何意义是操作线斜率与平衡线斜率之 比。 16.脱吸因数S可表示为mV / L,吸收因数A可表示为 L/ mV 。17.脱吸因数S在Y-X图上的几何意义是平衡线斜率与操作线斜率之比。18.在逆流解吸塔操作时,若气液入口组成及温度、压力均不变,而气量与液量同比例减少,对液膜控制系统,气体出口组成将增加。19.在逆流解吸塔操作时,若气液入口组成及温度、压力均不变,而气量与液量同比例减少,对液膜控制系统,液体出口组成将减少。20.吸收过程物料衡算时的基本假定是:(1)气相中惰性气体不溶于液相;(2)吸收剂不挥发。 21.在气体流量、气体进出口压力和组成不变时,若减少吸收剂用量,则传质推动力将减小。 22.在气体流量、气体进出口压力和组成不变时,若减少吸收剂用量,则操作线将靠近平衡线。 23.在气体流量、气体进出口压力和组成不变时,若减少吸收剂用量,则设备费用将增加。 24.对一定操作条件下的填料塔,如将填料层增高一些,则塔的H OG 将不变。 25.对一定操作条件下的填料塔,如将填料层增高一些,则塔的N OG 将增加。 26.如果一个低浓度气体吸收塔的气相总传质单元数N OG =1,则此塔的进出口浓 度差(Y 1-Y 2 )将等于塔内按气相组成表示的平均推动力。 27.气体吸收计算中,表示设备(填料)效能高低的一个量是传质单元高度,而表示传质任务难易程度的一个量是传质单元数。

吸收练习题

1、以下操作有利于溶质吸收的是() A 提高压力、提高温度 B 降低压力、降低温度 C 降低压力、提高温度 D 提高压力、降低温度 2、在填料塔中,低浓度难溶气体逆流吸收时,若其它条件不变,但入口气量增加,则出口气体吸收质组成将() A增加B减少 C不变 D不能确定 3、在吸收操作过程中,当吸收剂用量增加时,尾气中溶质浓度() A增加B不变C减小 D不能确定 5、在吸收操作中,其他条件不变,只增加操作温度,则吸收率将( ) A增加B不变C减小 D不能确定 6、选择吸收剂时不需要考虑的是() A对溶质的溶解度 B对溶质的选择性 C操作条件下的挥发度D操作温度下的密度 7、选择吸收剂时应重点考虑的是( )性能 A挥发度+再生性B选择性+再生性 C挥发度+选择性D溶解度+选择性 10、完成指定的生产任务,采取的措施能使填料层高度降低的是( ) A减少吸收剂中溶质的含量 B用并流代替逆流操作 C减少吸收剂用量D吸收剂循环使用 11、为改善液体的壁流现象的装置是( ) A填料支承板 B液体分布器 C液体再分布器 D除沫器 12、温度( ),将有利于解吸的进行 A降低B升高 C变化 D不变 13、吸收操作大多采用填料塔,下列( )不属于填料塔构件 A液相分布器B疏水器 C填料 D液相再分布器 14、在填料吸收塔中,为了保证吸收剂液体的均匀分布,塔顶需设置( A液体喷淋装置 B再分布器 C冷凝器 D塔釜 15、吸收过程中一般多采用逆流流程,主要是因为() A流体阻力最小B传质推动力最大 C 流程最简单 D操作最

方便 16、吸收塔开车操作时,应( ) A先通入气体后进入喷淋液体 B增大喷淋量总是有利于吸收操作的C先进入喷淋液体后通入气体 D先进气体或液体都可以 17、下列哪一项不是工业上常用的解吸方法( ) A加压解吸 B加热解吸 C在惰性气体中解吸 D精馏 18、从解吸塔出来的贫液一般进入吸收塔的( ),以便循环使用 A中部 B上部 C底部 D 上述均可 20、对处理易溶气体的吸收,为较显著地提高吸收速率,应增大()的流速 A气相 B液相 C气液两相 D不确定 21、对难溶气体,如欲提高其吸收速率,较有效的手段是() A增大液相流速 B增大气相流速 C减小液相流速 D减小气相流速 22、对气体吸收有利的操作条件应是( ) A低温+高压 B高温+高压 C低温+低压 D高温+低压 名词解释:吸收、解吸、吸收剂、吸收液、惰性气体、吸收质。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讲解+典型例题分析)4.3常见无机气体的鉴别

常见无机气体的鉴别 两酸遇氨冒白烟, 氨遇酚酞即变红。 氧使烬木重再燃, 一氧化氮变红踪。 臭蛋气味硫化氢, 硝酸铅纸黑物生。 二氧化氮溴蒸气, 硝酸银中自分清。 二氧硫碳石灰水, 品红退色热复红。 黄绿氯气可漂白, 淀粉碘化钾纸蓝。 硫氢甲烷一氧碳, 五者燃烧火焰蓝。 然后再加石灰水, 现象明显不难辨。 解释: 1、氨遇酚酞即变红:意思是说氨气能使湿润的酚酞试纸变红色。 2、一氧化氮变红踪:意思是说无色的一氧化氮在空气中迅速氧化变为红棕色(生成了二氧化氮)。

3、臭蛋气味硫化氢,硝酸铅纸黑物生:意思是说硫化氢具有腐败的臭鸡蛋气味,还能使湿润的硝酸铅试纸变黑色(因生成了硫化铅)。 4、二氧化氮溴蒸气,硝酸银中自分清:意思是说二氧化氮和溴蒸气都是红棕色气体,而且都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色,但加入硝酸银溶液,能产生黄色沉淀者则是溴蒸气。 5、二氧硫碳石灰水,品红退色热复红:“二氧硫碳”意指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意思是说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都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但是二氧化硫还有漂白作用,使品红溶液退色,加热后又恢复红色。 6、黄绿氯气可漂白,淀粉碘化钾纸蓝:意思是说黄绿色的氯气具有漂白作用(使品红溶液退色,加热后不复原),而且可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色。 【典型例题1】鉴别二氧化碳的正确方法是() A.将气体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 B.使人感到气喘、头疼 C.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火焰熄灭 D.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考点】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分析】二氧化碳的验满和检验方法和操作都不相同.检验二氧化碳是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即可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而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观察到木条熄灭,证明已满. 【解析】A、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充分震荡,石蕊溶液变红只能证明瓶内有酸性气体,而酸性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此项错误;B、使人感到气喘、头疼的气体可能还是其它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故此项错误;C、把燃着的木条放入瓶内,出现木条熄灭现象也只能证明瓶内有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不能证明是二氧化碳气体,还可能是氮气,此项错误;D、加入石灰水后震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瓶内气体是二氧化碳,此项正确.故选D. 【点评】本题重点考查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要根据实验目的不同进行对比记忆. 【典型例题2】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的最好方法是() A.带火星的木条 B.燃着的木条 C.紫色石蕊试液

气体吸收(化工原理)习题及答案

气体吸收(化工原理)习题及答案 气液平衡 1.在常压、室温条件下,含溶质的混合气的中,溶质的体积分率为10%,求混合气体中溶质的摩尔分率和摩尔比各为多少? 解: 当压力不太高,温度不太低时,体积分率等于分摩尔分率,即 y=0.10 根据 y -1y Y =,所以0.110.1-1 0.1Y == 2.向盛有一定量水的鼓泡吸收器中通入纯的CO 2气体,经充分接触后,测得水中的CO 2平衡浓度为2.875×10-2kmol/m 3,鼓泡器内总压为101.3kPa ,水温30℃,溶液密度为1000 kg/m 3。试求亨利系数E 、溶解度系数H 及相平衡常数m 。 解: 查得30℃,水的kPa 2.4=s p kPa 1.972.43.101*=-=-=s A p p p 稀溶液:3kmol/m 56.5518 1000==≈S M c ρ 421017.556 .5510875.2--?=?==c c x A kPa 10876.110 17.51.9754*?=?==-x p E A )m kmol/(kPa 1096.21 .9710875.2342*??=?==--A A p c H 18543 .10110876.15 =?==p E m 3.在压力为101.3kPa ,温度30℃下,含CO 2 20%(体积分率)空气-CO 2混合气与水充分接触,试求液相中CO 2的摩尔浓度、摩尔分率及摩尔比。 解: 查得30℃下CO 2在水中的亨利系数E 为1.88×105 kPa

CO 2为难溶于水的气体,故溶液为稀溶液 kPa)kmol/(m 1096.218 1088.11000345??=??==-S S EM H ρ kPa 3.2033.10120.0* A =?==yp p 334*km ol/m 1001.63.201096.2--?=??==A A Hp c 18523 .1011088.15 =?==p E m 4-101.081852 0.20m y x ?=== 4-4--4 101.0810 1.081101.08x -1x X ?=??=-= 4.在压力为505kPa ,温度25℃下,含CO 220%(体积分率)空气-CO 2混合气,通入盛有1m 3水的2 m 3密闭贮槽,当混合气通入量为1 m 3 时停止进气。经长时间后,将全部水溶液移至膨胀床中,并减压至20kPa ,设CO 2 大部分放出,求能最多获得CO 2多少kg ?。 解: 设操作温度为25℃,CO 2 在水中的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亨利系数E 为1.66×105kPa 。 解: Ex p =*A (1) x p 5*A 1066.1?= 气相失去的CO 2摩尔数=液相获得的CO 2摩尔数 x cV RT V p p L G =-)(*A A x p ??=??-?118 1000298314.81)5052.0(*A x p 56.551004.44080.0*A 4=?-- (2) (1)与(2)解得:4103.33-?=x 减压后: 830020 1066.15 =?==p E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