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病程记录

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

诊断:

一、临床表现

(一)典型表现多见于持久体力劳动或站立工作者。下肢浅静脉隆起、曲张或迂曲成团,沿大隐和小隐静脉行径为多见体。曲张静脉范围广泛时,可见迂曲的静脉呈蔓状改变,遍布小腿。严重者可出现小腿尤其是足靴部皮肤色素沉着,湿疹样改变和静脉性溃疡。可伴有反复发作的血栓性静脉炎。

(二)、体检:

1、大小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可示大(小)隐静脉瓣膜有功能不全和大、小隐静脉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

2、静脉通畅试验:检查深静脉通畅与否。

3.、交通静脉瓣膜功能试验:可示浅深静脉间交通静脉功能。

二、检查

1、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检查:可显示大小隐静脉曲张程度,范围、浅静脉血液倒流程度,

检测深静脉。

2、空气体积描记仪、光电体积描计仪:了解大隐静脉瓣膜功能情况。

3、下肢静脉造影:可见浅静脉瓣膜关闭功能不全及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深静脉瓣膜功

能正常。

三、诊断标准

1、下肢浅静脉隆起、曲张或迂曲成团—初步诊断。

2、上述1及排除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和深静及血栓形成—基本诊断。

3、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检查及下肢静脉造影显示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和深静脉瓣膜功能

正常—确定诊断。

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病程记录

1、轻型病人可长期使用弹力袜或弹性绷带压迫疗法。

2、硬化剂注射压迫治疗:静脉曲张范围小者,给予5%鱼肝油酸钠,每处1~3ML,局部注射。注射时宜使病人平卧,排空曲张静脉内的血液,阻断近心端,确认针头准确刺入静脉后注药。注射后局部按摩,再以弹性绷带包扎。

3、药物治疗

4、合并小腿慢性溃疡者,应积极治疗其下肢静脉曲张,改善局部血液的供给,正确地更换敷料。

二、手术治疗

凡有症状,特别是酸胀沉重,曲张静脉明显,临床分期达C3以上者,且无手术禁忌症者均应手术治疗。

1、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剥脱术:传统和应用广泛的手术方法,疗效确定。

2、浅静脉经皮连续环形缝扎术:适用于所有静脉曲张患肢,不作皮肤切口,经皮环形缝扎所有曲张静脉。

3、交通静脉功能不全或合并静脉性溃疡者,应作交通静脉结扎和切断,可行筋膜下腔镜交通静脉结扎术。

4、合并溃疡者,可在溃疡周围缝扎,大的溃疡可行皮瓣或皮肤移植发消灭溃疡。可在静脉曲张手术后,待遇肢体溃疡缩小,交通静脉功能纠正后,二期行皮瓣或皮肤移植术。[疗效标准]

1治愈治疗后曲张静脉消失,溃疡愈合,症状体征消失,切口愈合。

2好转治疗后静脉曲张减轻,症状体征改善,溃疡缩小。切口愈合

3末愈经治疗徙状与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溃疡无缩小。

王晓华

大隐静脉曲张简单病历

科别:外科第[1 ]次入院记录过敏史:无 姓名:xxx入院日期:2014-11-17 13:20 性别:xx病史采集日期:2014-11-17 13:30年龄:xx岁病史叙述者:xxx 民族:汉族可靠程度:xxx 婚姻:xxx职业: xxx 籍贯: xxxx邮政编码: 464317 家庭住址: xxxx 联系人电话: xxxx 联系人:xxxxx 与病人关系:xxx 联系人地址:xxx 主诉:左下肢浅表血管迂曲成团10余年。 现病史:患者10年前无意间时发现左侧下肢浅表血管迂曲成团,平躺休息后可消失,团块于站立时明显,无压痛,无其他特殊症状,未治疗;近期左小腿下方出现局部溃疡不能愈合,不伴发热及腹痛症状,因担心病情发展来我院,门诊检查以“左侧大隐静脉曲张”为诊断收住我科;患者入院以来精神饮食均可,二便正常。 既往史:平素体健,否认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否认有'结核、肝炎'等传染性疾病,否认有输血及献血史;否认有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否认有手术及外伤史;预防、接种随当地社会计划进行。 个人史:生于原籍,无外地长期居住史,无疫区、疫水接触史,从事农业劳动,无烟、酒等不良嗜好。 婚育史:适龄结婚,爱人体键,夫妻感情好;育有子女,均体健。 家族史:否认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家族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 T、36.8℃ P、80次/分 R、20次/分 BP:130/82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精神可。步行入病房,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无皮疹及蜘蛛痣,体表毛发分布正常,体表淋巴结触及无肿大。头颅大小形态正常,头发润泽。眉毛无脱落,无倒睫,眼睑无水肿,眼球无突出,无斜视。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角膜反射存在。双侧瞳孔等大

下肢缺血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综述

滨州医学院 文献综述 下肢缺血性疾病治疗现状 的研究进展 Study progress on Treatment of lower limb ischemia 申请学位:学士学位 院(系):药学院 专业:药学 姓名:张印龙 学号:320142120153 指导教师:王跃嗣(教授) 二O 一六年三月二十日

目录 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Abstract (2) 1.前言 (3) 2.分类 (3) 2.1.1急性下肢缺血性疾病 (3) 2.1.2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 (3) 2.2 辅助手段 (4) 2.2.1踝肱指数 (4) 2.2.2 彩色多普勒超声 (4) 2.2.3 CT 血管造影 (4) 3.治疗手段 (5) 3.1药物治疗 (5) 3.2手术治疗 (5) 3.3介入手术 (6) 3.4基因治疗和干细胞治疗 (6) 3.4结论 (7) 4.展望 (8)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下肢缺血性疾病治疗现状的研究进展 张印龙 摘要:为了总结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lower limb ischemia)的研究进展,通过CNKI、万方数据、维普资讯、CBM等数据资料的查找分析,结果:CNKI有相关文献2,323篇、万方数据有相关文献1,002篇、维普资讯有相关文献269篇、CBM 有相关文献248篇,排除标准:①综述、评论、摘要、会议论文、科技成果、短篇报道、报刊文章等常规一次文献。②重复文献。③不符合研究目的的文献。结论:目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方法很多,但都有具有许多缺点,未来的发展空间广阔。 关键词:下肢缺血性疾病、介入手术、联合治疗、细胞疗法 Study progress on Treatment of lower limb ischemia Zhang Yinlong Abstract: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treatment progress of lower limb ischemia and search through CNKI, WanFang Data, VIP information, CBM data analysis. Results: CNKI have related literature 2323, WanFang Data with related literature 1002, VIP information with relevant literature 269, CBM has related literature 248 papers. Exclusion criteria: repeated or old. Conclusion: many methods of lower limb ischemia in the treatment have many Shortcomings, but there are limitations and broad space for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Keywords:lower limb ischemia、stem cells、Interventional operation、Combined therapy

(完整版)下肢静脉曲张护理常规

下肢静脉曲张护理常规 术前护理 (l)心理护理:向病人讲解相关疾病的成因及发病特点、治疗方法和疾病恢复过程,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病人能积极主动配合冶疗和护理。鼓励病人散步、看报纸杂志、看电视节目、听音乐、与病友或医护人员交谈,以便分散对疾病的注意力,消除恐惧、焦虑心理。 (2)饮食护理:鼓励病人进食高营养、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忌食海腥发物,如鱼、虾等。有下肢慢性溃疡者,可多进食薏米、山药、冬爪、西瓜、丝瓜、苦瓜、黄瓜、绿豆等有清热解毒利湿作用的食物。 (3)体位与活动:嘱病人要劳逸结合,适当的户外运动,避免运动过量。避免站立过久或长时间行走,宜卧床休息,休息时抬高患肢30度,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下肢静脉内压力。 (4)皮肤准备:为避免手术发生感染,对下肢及腹股沟部、会阴部皮肤,应认真擦洗干净。术前洗澡和更换清洁的内衣裤,尤其是下肢静脉曲张伴有慢性小腿溃疡者,即使溃疡处感染已基本控制,术前仍需每日局部换药,保持皮肤清洁。有皮肤慢性炎症或皮炎者,需应用抗生素及局部外敷消炎药直至炎症消退后再安排手术。 术后护理 (l)体位:患肢抬高30度,以利静脉回流。 (2)术后应早期下床活动:下肢静脉曲张作剥脱木后即用弹力绷带自下而上加压包扎,包扎不应妨碍关节活动,并注意保持合适的松紧度,以能扪及足背动脉搏动和保持足部正常皮肤温度为宜。一般2周后拆去绷带。 (3)卧床期间指导病人做足背伸屈运动,鼓励病人木后24~48小时后下床行走,避免静坐或静立下动,促进下肢静脉回流,以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4)注意观察弹力绷带加压情况,若患肢疼痛是因力绷带过紧,应及时松开弹力绷带,重新包扎,不宜过紧。 (5)有小腿慢性溃疡者,应继续换药,并使用弹性绷带护腿。 健康教育 (1)下肢静脉曲张行非手术治疗,穿弹力袜或弹力绷带者应注意多休息、拾高患肢。行下肢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后,也应避免站立过久。肥胖者应计划减肥。避免用过紧的腰带、吊袜和紧身衣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腹内压升高。 (2)平时适当注意保护好患肢,避免外伤。 (3)一般需久站或久坐工作者,应定时改变体位。维持良好姿势,坐时双膝勿交叉过久,以免压迫腘静脉,影响血液回流。休息时抬高患肢。

中医辨证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中医辨证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中医辨证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西医】 下肢静脉曲张是指下肢浅表静脉发生扩张、延长、弯曲成团状,晚期可并发慢性溃疡的病变。本病多见中年男性,或长时间负重或站立工作者。本病未破溃前屑中医“筋瘤”范畴, 破溃后屑“臆疮”范畴。下肢静脉曲张是静脉系统最重要的疾病,也是四肢血管疾患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通常在四肢血管疾病的大多数病例中,常因静脉曲张及其合并症尤其是溃疡而就。 【发病群体】 1、从事长时间站立工作的人群: 如:售货员、空服人员、教师、美发人员、、厨师及运输业 的服务人员等。由于我们腿部的静脉血液要从低处流向高出,若人长期处于站立状态,就会增加血液回流的压力,高压力使血液无法正常回流,这样血液挤压在腿部形成静脉曲张。 2、经常坐着,坐姿不当。IT人员、职业司机、工厂员工及大部分办公室白领都属从事以坐姿为主工作的一群:长时间的坐,会导致血管长期处于循环滞慢的状态,容易引发静脉曲张。 3、从事长时间蹲着或跪着的工作的人群:

如:清洁工人、装修师傅、农夫、园艺工作者、汽车修护员及负责机械保养维修的工程师等,需要长时间蹲着或跪着工作,长时间蹲着或跪着都会增加下肢的压力,使血液无法正常流动,因此,也易引起静脉曲张。 【病理病因】 1.静脉壁薄弱和瓣膜缺陷:静脉壁相对薄弱,在静脉压作用下可以扩张,瓣窦处的扩张导致原有的静脉瓣膜无紧密闭合,发生瓣膜功能相对不全,血液倒流。瓣膜发育不良或缺失,亦不能发挥有效的防止倒流作用,导致发病。 2.静脉内压持久升高:静脉血本身由于重力作用,对瓣膜产生一定的压力,正常情况下对其不会造成损害,但当静脉内压力持续升高时,瓣膜会承受过重的压力,逐渐松弛、脱垂、使之关闭不全。这多见于长期站立工作,重体力劳动、妊娠、慢性咳嗽、长期便秘等。 3.其次是年龄、性别:由于肢体静脉压仅在身体长度达最高时方达最高压力,青春期前身体不高,故静脉口径较小,均可防止静脉扩张,所以尽管30岁前有患严重静脉曲张,但大多数是随年龄增大,静脉壁和瓣膜逐渐失去其张力,症状加剧迫使患者就医。静脉曲张以女性多见,可能由于妊娠能诱发或加重静脉曲张。但在没有妊娠的女性,其发病率也比男性高(男:女=1:3),其原因可能是女性骨盆较宽大,血管结构过度弯曲以及月经期、妊娠期和绝经期时均可使骨盆

下肢静脉曲张

静脉曲张病理及治疗方法 一、什么是静脉曲张? 中医学将下肢静脉曲张称为筋瘤,形成小腿溃疡称为臁疮。历代医家对其认识有以下几种:《灵枢~刺节真邪》;“有所结,中于筋,筋屈不得伸,邪气居其间而不反,发为筋瘤”《外科正宗~瘿瘤论》对筋瘤的描述:“筋瘤者、坚而面紫、垒垒青筋、盘曲甚者、结若蚯蚓。”西医学则认为,血柱的重力以及任何增加重力作用的后天性因素,如长期站立工作、重体力劳动、慢性咳嗽等都可以使瓣膜承受过度的压力逐渐松弛,使瓣膜正常关闭功能受到破坏,而导致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生。 西医上认为:静脉曲张俗称“炸筋腿”是静脉系统最常见的疾病,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先天性血管壁膜比较薄弱或长时间维持相同姿势很少改变,血液蓄积下肢,在日积月累的情况下破坏静脉瓣膜而产生静脉压过高,是血管突出皮肤表面的症状。静脉曲张多发生在下肢,其它阴囊精索,腹腔静脉,胃部食道静脉等也会发生静脉曲张。(可以简单的记:血管瓣膜受损,血液回流受阻,血液蓄积下肢,造成曲张现象出现)。 二、静脉曲张的发病原因 寒邪治病为主因 《黄帝内经》认为,寒主收引,寒性凝滞。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其性凝滞;湿为重浊之邪,其性粘滞。是故寒湿侵袭,易致气血凝滞,脉络痹阻不通,阳气不能通达于四末,肢体失其濡养而发生静脉曲张。

湿性趋于下故下肢、精索部位更明显,更容易受邪。因此寒湿的因素是发生静脉曲张的重要因素。 什么叫寒,打个比方中焦脾胃的血脉,因为受寒过后,立即收缩,气血郁滞不通,局部马上作痛。那种感觉像刀绞一样,有人会说揪着疼,如果你没得过再比如冬天寒冷,冻得打哆嗦,浑身蜷缩在一起,这就是寒邪的收引。中医里有一种方法叫取类比象,再看看静脉曲张,腿部的弯弯曲曲收缩成团像什么,此为寒主收引的具体表现。精索静脉曲张呢,一个道理,阴囊居下焦之极,厥阴之地,阴寒易袭之,气血为之凝塞,故基本病机为寒邪侵袭、凝滞于肝经。具体表现以肝经循行部位冷痛为主证。肝经的循经绕阴器抵少腹,寒邪凝滞肝经,气血运行不畅,故少腹及睾丸阴囊冷痛、畏寒喜暖、痛连少腹、坠胀,并互相影响牵引股侧。这种痛患处必然不红不肿,发凉怕冷。寒为阴邪主收引,寒邪侵袭则筋脉拘急,气血凝滞,不通则痛,故疼痛拒按或遇寒加剧得温则缓。 男性阴囊处的疼痛尤为突出,若严重起来,冷得疼痛不堪,患者根本直不起腰来。这里面肝肾亏虚是本,寒凝经脉为标,此为虚寒证。肝经,作为一条和生殖有着密切关系的经脉,千万别受寒。那些平时生活中隐隐感到睾丸胀痛,或者走路一长就有些疼痛的人,更应该及时就医,查一下精索静脉曲张的问题。 西医上按人群的发病分为以下几种: (1)先天原因:患者的瓣膜可能天生有一些小问题,加上后天压力,便形成了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曲张(单侧大隐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临床路径

下肢静脉曲张(单侧大隐静脉腔内激光闭合 术)临床路径 一、下肢静脉曲张(单侧大隐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下肢静脉曲张(ICD-10:I83.9)。 行单侧大隐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ICD-9-CM-3:38.5900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明显的临床症状:肢体沉重感、乏力、胀痛、瘙痒等。 2.典型体征:静脉迂曲扩张、色素沉着、血栓性浅静脉炎、皮肤硬化、溃疡等。 3.排除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史。 4.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或下肢静脉造影检查明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手术:单侧大隐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 2.手术方式:大(小)隐静脉主干采用上述手术方式处理;小腿静脉曲张根据其范围和程度以及患者意愿选择曲张静脉切

除、环形缝扎、透光刨吸、电凝、激光、射频闭锁等不同手术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6-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83.9下肢静脉曲张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胸片、心电图、下肢静脉彩超。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下肢深静脉造影、超声心动图和肺功能检查等。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如果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有感染高危因素如合并溃疡、高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接受器官移植者)、营养不良等患者,可酌情使用。建议使用第一代、第二代头孢菌素。对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可针对革兰阳性菌

下肢静脉曲张资料

下肢静脉曲张

静脉曲张病理及治疗方法 一、什么是静脉曲张? 中医学将下肢静脉曲张称为筋瘤,形成小腿溃疡称为臁疮。历代医家对其认识有以下几种:《灵枢~刺节真邪》;“有所结,中于筋,筋屈不得伸,邪气居其间而不反,发为筋瘤”《外科正宗~瘿瘤论》对筋瘤的描述:“筋瘤者、坚而面紫、垒垒青筋、盘曲甚者、结若蚯蚓。”西医学则认为,血柱的重力以及任何增加重力作用的后天性因素,如长期站立工作、重体力劳动、慢性咳嗽等都可以使瓣膜承受过度的压力逐渐松弛,使瓣膜正常关闭功能受到破坏,而导致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生。 西医上认为:静脉曲张俗称“炸筋腿”是静脉系统最常见的疾病,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先天性血管壁膜比较薄弱或长时间维持相同姿势很少改变,血液蓄积下肢,在日积月累的情况下破坏静脉瓣膜而产生静脉压过高,是血管突出皮肤表面的症状。静脉曲张多发生在下肢,其它阴囊精索,腹腔静脉,胃部食道静脉等也会发生静脉曲张。(可以简单的记:血管瓣膜受损,血液回流受阻,血液蓄积下肢,造成曲张现象出现)。 二、静脉曲张的发病原因 寒邪治病为主因 《黄帝内经》认为,寒主收引,寒性凝滞。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其性凝滞;湿为重浊之邪,其性粘滞。是故寒湿侵袭,易致气血凝滞,脉络痹阻不通,阳气不能通达于四末,肢体失其濡养而发生静脉曲张。

湿性趋于下故下肢、精索部位更明显,更容易受邪。因此寒湿的因素是发生静脉曲张的重要因素。 什么叫寒,打个比方中焦脾胃的血脉,因为受寒过后,立即收缩,气血郁滞不通,局部马上作痛。那种感觉像刀绞一样,有人会说揪着疼,如果你没得过再比如冬天寒冷,冻得打哆嗦,浑身蜷缩在一起,这就是寒邪的收引。中医里有一种方法叫取类比象,再看看静脉曲张,腿部的弯弯曲曲收缩成团像什么,此为寒主收引的具体表现。精索静脉曲张呢,一个道理,阴囊居下焦之极,厥阴之地,阴寒易袭之,气血为之凝塞,故基本病机为寒邪侵袭、凝滞于肝经。具体表现以肝经循行部位冷痛为主证。肝经的循经绕阴器抵少腹,寒邪凝滞肝经,气血运行不畅,故少腹及睾丸阴囊冷痛、畏寒喜暖、痛连少腹、坠胀,并互相影响牵引股侧。这种痛患处必然不红不肿,发凉怕冷。寒为阴邪主收引,寒邪侵袭则筋脉拘急,气血凝滞,不通则痛,故疼痛拒按或遇寒加剧得温则缓。 男性阴囊处的疼痛尤为突出,若严重起来,冷得疼痛不堪,患者根本直不起腰来。这里面肝肾亏虚是本,寒凝经脉为标,此为虚寒证。肝经,作为一条和生殖有着密切关系的经脉,千万别受寒。那些平时生活中隐隐感到睾丸胀痛,或者走路一长就有些疼痛的人,更应该及时就医,查一下精索静脉曲张的问题。 西医上按人群的发病分为以下几种: (1)先天原因:患者的瓣膜可能天生有一些小问题,加上后天压力,便形成了静脉曲张;

2017.2月护理部外科大隐静脉曲张护理查房

大隐静脉曲张护理查房 护士长:今天我们全体护士进行一次教学大查房,查的是30床一位大隐静脉曲张的病人,首先请陈珂为大家汇报一下病史。 30床、郭素萍、女、48岁主治医生:慕宏强患者因左下肢静脉迂曲怒张5余年伴红肿疼痛10天。于2017年2月10日10时10分步行入院, T36.8℃,P80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精神可。查体:皮肤无黄染,腹部平坦,全腹柔软,无压痛,无反跳痛,无腹部包块,左下肢静脉曲张并发小腿溃疡。四肢血管彩超检查提示:左下肢大隐静脉曲张伴血栓形成。给予二级护理,普通饮食,完善各项检查,病人否认有药物过敏史。做好术前准备,于2017年2月12日9点25分入手术室在椎管内麻醉下行“左下肢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抽剥术”。于11时55分术毕安返病房,神志清,呼吸平稳,给予吸氧,心电血氧饱和度监测,术后T:36℃P:78次/分R:18次/分BP:110/70mmHg,术后给予去枕平卧位,一级护理、禁食水、下肢抬高30度、抗炎、止血、补液等对症治疗。术后第1天改为二级护理,现在是术后第4天,恢复良好。 护士唐柳:哪些人群更容易患大隐静脉曲张? (1)久坐于办公室内,长期处于空调环境内且久坐于电脑前的女性及男性; (2)妊娠妇女妊娠时子宫增大,压迫髂静脉,引起静脉内压力增高,而发生静脉曲张; (3)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阻塞深静脉血液回流,增加浅静脉负担,浅静脉代偿性扩张; (4)从事经常站立工作者教师、售货员、礼仪小姐以及需要长久站立的工作人员,由于重力作用,使血液压力较大地作用于静脉瓣,长此以往,使静脉瓣功能受损,血液不能正常回流而发病。(5)小腿静脉受伤者由于浅静脉壁和静脉壁瓣受伤,愈合后可能影响管壁弹性和瓣膜功能,而于受伤处发生静脉曲张。 (6)长期负重者,如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士或运动员 护士唐柳:下肢静脉曲张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静脉壁软弱,静脉瓣缺陷以及浅静脉内压力持久升高,是引起浅静脉曲张的主要原因。

-单纯下肢静脉曲张 中医诊疗方案

筋瘤(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依据: (1)在下肢,尤其在小腿可见静脉扩张、隆起、弯曲,在站立时更为明显。 (2)病症逐年加重,静脉扭曲成团,结若蚯蚓,隐隐作痛,患肢皮肤粗糙作痒、颜色加深。 (3)后期患肢可出现肿胀疼痛,尤以小腿为重,因营养不良小腿下1∕3内侧可出现溃疡。 (4)静脉呈硬索条状,有触痛时,应考虑并发血栓性静脉炎。 (5)静脉瓣膜功能试验:患者仰卧、抬高患肢、使曲张静脉中血液回流排空,后在大腿上1∕3处扎止血带,并用拇指在腘窝处压迫小隐静脉近端,然后站起。如果放开止血带(不放开拇指压迫),排空的静脉又迅速充盈,表示大隐静脉瓣膜机能不全,血液由股静脉逆流回来,如果只放开拇指压迫(不放开止血带),静脉又迅速充盈,表示小隐静脉瓣膜机能不全,血液由腘静脉逆流所至。如果止血带和拇指皆不放开,半分钟内排空的静脉又充盈,表示深浅静脉间交通枝瓣膜机能不全。 (6)深静脉通畅试验:患者站立,在大腿上1∕3处扎止血带,后做膝部伸曲运动10—15次。如果曲张静脉的充盈程度减轻或消失,并无下肢胀感加重,则表示深部静脉通畅。 (7)多普勒超声检查: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或同时伴有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8)下肢静脉造影:静脉造影显示大隐静脉迂曲扩张、瓣膜功能不全,或同时伴有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2.西医诊断标准: (1)在下肢,尤其在小腿可见静脉扩张、隆起、弯曲,在站立时更为明显。 (2)病症逐年加重,静脉扭曲成团,结若蚯蚓,隐隐作痛,患肢皮肤粗糙作痒、颜色加深。 (3)后期患肢可出现肿胀疼痛,尤以小腿为重,因营养不良小腿下1∕3内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情况及症状

专业的血管病医疗服务平台 https://www.360docs.net/doc/e82352026.html,/ 引起下肢静脉曲张的原因很多。我们只把有下肢浅静脉曲张而没有下肢深静脉曲张的病变称做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也叫做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 发病情况 下肢静脉曲张是最常见的血管疾病,但在国内还没有系统的、大范围的发病情况的调查计结果,只有个别系统或地区的调查数据。国外人士对我国的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率的估计大约在10%左右。1963年,上海邮电系统职工的调查显示,全系统的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率为6.4%。1988至1990年华东地区二省一市(上海、安徽和山东)的调查结果表明,在15岁以上的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9.26%,与国际人士对我国的下肢静脉曲张发病率的估计是接近的。据此估算,除去15岁以下的少年和儿童,我国大约有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约8千万到1亿人左右,其中就包括了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病人。其中男性占11.5%,女性6.4%;双侧下肢静脉曲张占30~40%。在各种血管疾病中,下肢静脉曲张所占的比例最大,占各种血管疾病的96.19%。这种病多见于从事长久站立的职业及体力劳动者,以青壮年时期发病者居多,严重影响病人的工作及生活。 发病症状 轻度下肢静脉曲张,除了可见蚯蚓状的弯弯曲曲的浅静脉外,可以没有任何其他症状,随着时间的延长,病变逐渐进展而加重,原来弯曲的浅静脉迂曲成团或成片,使皮肤突出,以下肢静脉曲张小腿最明显,有点甚至连大腿也有大片的曲张浅静脉,站立时更为突出。平卧后,可以消失。除此之外,在站立时间长了或者行走举例较远时,患病的肢体容易出现酸胀、疲惫,也可以引起小腿肌肉痉挛发作。久而久之,会在小腿下端出现皮炎:小腿皮肤可能因为局部营养不良而出现色素沉着,使皮肤变黑,变硬,严重的会出现慢性溃疡,久经不愈。也会引发曲张静脉血栓性静脉炎。因为曲张静脉在站立或行走过程中,承受着较高的压力,如果曲张静脉的部位受伤,甚至轻微外伤也可能造成曲张静脉破裂,导致出血。出血是相当危险的并发症,因为压力较高,加上病变的静脉管壁又没有弹性,破裂后导致的出血很难自行停止,必须紧急处理。

下肢静脉曲张

静脉曲张病理及治疗方法 一、什么就是静脉曲张? 中医学将下肢静脉曲张称为筋瘤,形成小腿溃疡称为臁疮。历代医家对其认识有以下几种:《灵枢~刺节真邪》;“有所结,中于筋,筋屈不得伸,邪气居其间而不反,发为筋瘤"《外科正宗~瘿瘤论》对筋瘤得描述:“筋瘤者、坚而面紫、垒垒青筋、盘曲甚者、结若蚯蚓。”西医学则认为,血柱得重力以及任何增加重力作用得后天性因素,如长期站立工作、重体力劳动、慢性咳嗽等都可以使瓣膜承受过度得压力逐渐松弛,使瓣膜正常关闭功能受到破坏,而导致下肢静脉曲张得发生。 西医上认为:静脉曲张俗称“炸筋腿”就是静脉系统最常见得疾病,形成得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先天性血管壁膜比较薄弱或长时间维持相同姿势很少改变,血液蓄积下肢,在日积月累得情况下破坏静脉瓣膜而产生静脉压过高,就是血管突出皮肤表面得症状。静脉曲张多发生在下肢,其它阴囊精索,腹腔静脉,胃部食道静脉等也会发生静脉曲张。(可以简单得记:血管瓣膜受损,血液回流受阻,血液蓄积下肢,造成曲张现象出现)。 二、静脉曲张得发病原因 寒邪治病为主因 《黄帝内经》认为,寒主收引,寒性凝滞。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其性凝滞;湿为重浊之邪,其性粘滞、就是故寒湿侵袭,易致气血凝滞,脉络痹阻不通,阳气不能通达于四末,肢体失其濡养而发生静脉曲张、湿性趋于下故下肢、精索部位更明显,更容易受邪。因此寒湿得因素就是发

生静脉曲张得重要因素、 什么叫寒,打个比方中焦脾胃得血脉,因为受寒过后,立即收缩,气血郁滞不通,局部马上作痛。那种感觉像刀绞一样,有人会说揪着疼,如果您没得过再比如冬天寒冷,冻得打哆嗦,浑身蜷缩在一起,这就就是寒邪得收引、中医里有一种方法叫取类比象,再瞧瞧静脉曲张,腿部得弯弯曲曲收缩成团像什么,此为寒主收引得具体表现。精索静脉曲张呢,一个道理,阴囊居下焦之极,厥阴之地,阴寒易袭之,气血为之凝塞,故基本病机为寒邪侵袭、凝滞于肝经。具体表现以肝经循行部位冷痛为主证、肝经得循经绕阴器抵少腹,寒邪凝滞肝经,气血运行不畅,故少腹及睾丸阴囊冷痛、畏寒喜暖、痛连少腹、坠胀,并互相影响牵引股侧。这种痛患处必然不红不肿,发凉怕冷。寒为阴邪主收引,寒邪侵袭则筋脉拘急,气血凝滞,不通则痛,故疼痛拒按或遇寒加剧得温则缓。 男性阴囊处得疼痛尤为突出,若严重起来,冷得疼痛不堪,患者根本直不起腰来。这里面肝肾亏虚就是本,寒凝经脉为标,此为虚寒证、肝经,作为一条与生殖有着密切关系得经脉,千万别受寒。那些平时生活中隐隐感到睾丸胀痛,或者走路一长就有些疼痛得人,更应该及时就医,查一下精索静脉曲张得问题。 西医上按人群得发病分为以下几种: (1)先天原因:患者得瓣膜可能天生有一些小问题,加上后天压力,便形成了静脉曲张;

大隐静脉手术配合

大隐静脉曲张旋切治疗手术配合 一、血管外科概述 我国血管外科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积极探索和诊治,1983年成立了全国首届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从此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二、血管外科常见疾病 (1)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是生活中的常见疾病,是静脉曲张的一种。 大隐静脉曲张发病机理是大隐静脉瓣膜处瘤样扩张,使下肢浅静脉与深静脉汇合处的瓣膜失去“单向阀门”的作用,下肢血液回流障碍,静脉血液倒流,大隐静脉瘀血,使静脉迂曲、扩张。下肢浅静脉伸长、迂曲而呈曲张状态。先天性或后天性因素所致的静脉壁软弱、静脉瓣缺陷及浅静脉内压力升高,是引起浅静脉曲张的主要原因。 大隐静脉曲张早期表现为:长时间站立后,腿酸胀不适,容易疲劳、乏力;一般来说早晨起床时症状较轻,工作忙碌一天后,晚上症状加重; 有的患者在足踝内侧会有麻木和轻度的疼痛感;双小腿有类似蚯蚓状蓝色的曲张静脉团块。下肢浅静脉呈蚯蚓状淤曲扩张,站立时患者酸张不适和疼痛,行走或平卧位时消失。 病程进展到后期,双腿长时间站立后酸胀很重,甚至影响工作;下肢皮肤因血液循环不畅而发生营养障碍,双小腿布满曲张静脉团;逐渐出现皮肤萎缩、脱屑、瘙痒、色素沉着、皮肤和皮下组织硬结,甚至湿疹和溃疡形成,尤其是足背、踝部、小腿下段,严重时或外伤后皮肤溃烂,经久不愈,俗称“老烂脚”。 哪些人更易患大隐静脉曲张? 静脉曲张与职业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那些需要长期站立或者久坐工作的人群,如: 1 每天站立或坐位的时间超过2小时 2 正在怀孕期间 3 一天工作下来感觉双腿酸胀、疲劳 4 腿上有可见的、不突出体表的毛细血管扩张 如何早期预防大隐静脉曲张? 预防大隐静脉曲张的关键在于健康用腿,也就是说,需要长期站立或坐位的人群,不能保持一个姿势长时间不活动。应当每隔20分钟左右活动活动双腿,或者换一个姿势。另外,骑车、快走、跑步都可以促使小腿肌肉收缩,加快静脉血液回流,缓解静脉压力。 早期的静脉曲张,应该如何治疗? 早期静脉曲张一般选择保守治疗:

护理部外科大隐静脉曲张护理查房精选文档

护理部外科大隐静脉曲 张护理查房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大隐静脉曲张护理查房 护士长:今天我们全体护士进行一次教学大查房,查的是30床一位大隐静脉曲张的病人,首先请陈珂为大家汇报一下病史。 30床、郭素萍、女、48岁主治医生:慕宏强患者因左下肢静脉迂曲怒张5余年伴红肿疼痛10天。于2017年2月10日10时10分步行入院,℃,P80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精神可。查体:皮肤无黄染,腹部平坦,全腹柔软,无压痛,无反跳痛,无腹部包块,左下肢静脉曲张并发小腿溃疡。四肢血管彩超检查提示:左下肢大隐静脉曲张伴血栓形成。给予二级护理,普通饮食,完善各项检查,病人否认有药物过敏史。做好术前准备,于2017年2月12日9点25分入手术室在椎管内麻醉下行“左下肢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抽剥术”。于11时55分术毕安返病房,神志清,呼吸平稳,给予吸氧,心电血氧饱和度监测,术后T:36℃ P:78次/分R:18次/分 BP:110/70mmHg,术后给予去枕平卧位,一级护理、禁食水、下肢抬高30度、抗炎、止血、补液等对症治疗。术后第1天改为二级护理,现在是术后第4天,恢复良好。 护士唐柳:哪些人群更容易患大隐静脉曲张? (1)久坐于办公室内,长期处于空调环境内且久坐于电脑前的女性及男性; (2)妊娠妇女妊娠时子宫增大,压迫髂静脉,引起静脉内压力增高,而发生静脉曲张; (3)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阻塞深静脉血液回流,增加浅静脉负担,浅静脉代偿性扩张; (4)从事经常站立工作者教师、售货员、礼仪小姐以及需要长久站立的工作人员,由于重力作用,使血液压力较大地作用于静脉瓣,长此以往,使静脉瓣功能受损,血液不能正常回流而发病。(5)小腿静脉受伤者由于浅静脉壁和静脉壁瓣受伤,愈合后可能影响管壁弹性和瓣膜功能,而于受伤处发生静脉曲张。 (6)长期负重者,如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士或运动员 护士唐柳:下肢静脉曲张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静脉壁软弱,静脉瓣缺陷以及浅静脉内压力持久升高,是引起浅静脉曲张的主要原因。

下肢静脉曲张护理常规

下肢静脉曲张护理常规 一、定义 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疾病,尤其多见于从事持久体力劳动或站立工作的人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因长时间维持相同姿势很少改变,血液蓄积下肢,在日积月累的情况下破坏静脉瓣膜而产生静脉压过高,造成静脉曲张。 二、临床表现 1、腿部有明显表层血管像蚯蚓一样曲张,明显凸出皮肤曲张呈团状或结节状。 2、有瘙痒、浮肿的现象。 3、皮肤出现脱屑、足踝水肿,色素沉着等。 4、局部出现溃疡溃烂出血的症状。 5、腿部有酸胀感,早晚轻轻重。 6、腿部有异样的感觉,肢体潮冷潮热。 7、患肢皮肤有针刺感、奇痒感、麻木感、灼热感、表皮温度升高,有疼痛和压痛感。 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焦虑与担心疾病预后有关 2、疼痛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手术有关 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皮肤营养障碍有关 4、体温过高与手术、伤口感染有关 5、潜在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形成 四、观察要点 1、术前观察要点 (1)密切观察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以及心理活动 (2)密切观察浅静脉曲张程度 (3)密切观察溃疡面积及程度 2、术后观察要点 (1)术后24小时内观察生命征的变化及术区敷料有无渗血、出血情况 (2)密切观察患肢末梢血运及淤血情况 (3)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应注意有无切口感染和静脉炎的发生

(4)密切观察患肢溃疡面范围是否缩小或愈合 五、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向病人讲解相关疾病的病因及发病特点、治疗方法和疾病恢复过程,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病人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鼓励病人散步、看报纸杂志、看电视节目、听音乐、与病友或医护人员交谈,以便分散对疾病的注意力,消除恐惧、焦虑心理。 (2)皮肤护理:下肢静脉曲张并发小腿溃疡用3%硼酸溶液湿敷或生理盐水纱布换药,保持创面清洁,同时作创面细菌培养及抗生素敏感试验,术前开始用药,术日晨将溃疡处再换药1次,并用无菌治疗巾包好,以免污染手术野。 (3)术前准备:积极完善术前检查,备皮、术前12小时禁食,8小时禁水;术前1天用记号笔标记手术部位。 2、术后护理措施 (1)体位:术后平卧6小时后改为头低脚高位,患肢抬高30o,以利静脉回流,预防患肢肿胀。 (2)疼痛护理:协助患者抬高患肢20-30o,卧床期间鼓励患者做足背伸屈运动;术后早期应用静脉麻醉止痛泵;妥善固定患肢,避免肢体远端移动、牵拉所引起的疼痛,观察病人使用镇痛剂的效果和副作用;术后患肢足面若有水肿,多因患肢绷带加压包扎过紧所致,应及时松开弹力绷带重新包扎或穿弹力袜。 (3)伤口护理:术区敷料保持清洁干燥,应用抗凝药物应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局部加压包扎,一般2周后拆去绷带。切口渗血严重的,给予及时换药,严格掌握无菌观念,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局部理疗等,避免伤口感染。 (4)饮食护理:术后6小时可进流食,无恶心、呕吐可进半流食,逐渐过渡到普食。鼓励患者进食低脂高纤维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用力排便,腹压增高而影响静脉回流。 (5)预防深静脉血栓: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后,鼓励病人术后24~48h 后下床行走,瓣膜修复术后应一周后下床活动,卧床期间指导病人做足背伸屈运动,促进下肢静脉回流,以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六、健康教育

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

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 一、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下肢静脉曲张(ICD-10:I83) 行手术治疗(ICD-9-CM-3:38.5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明显的临床症状:肢体沉重感、乏力、胀痛、瘙痒等。 2.典型体征:静脉迂曲扩张、色素沉着、血栓性浅静脉炎、皮肤硬化、溃疡等。 3.排除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史。 4.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或下肢静脉造影检查明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手术: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腔内激光烧灼术。 2.手术方式:根据小腿静脉曲张的范围和程度以及患者意愿选择曲张静脉切除/环形缝扎/透光刨吸/电凝/激光闭锁等不同手术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83下肢静脉曲张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3天。 1.必须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胸片、心电图、下肢静脉彩超。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下肢静脉造影、超声心动图和肺功能检查。 (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可选用革兰氏阳性菌敏感的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时间为1-2 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5天。 1.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硬膜外蛛网膜下腔联合阻滞麻醉或腰麻。

内镜下大隐静脉切除术、大隐静脉剥脱术对下肢静脉曲张的近期治疗

内镜下大隐静脉切除术、大隐静脉剥脱术对下肢静脉曲张的近期治疗效果对比 发表时间:2018-11-21T11:45:05.107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16期作者:黄亚军 [导读] 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常见病,治疗方法较多,其中部分患者具有手术指征。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恒升中心卫生院 638011) 摘要:目的对比内窥镜下大隐静脉切除术、大隐静脉剥脱术联合透光旋切术分别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近期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56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内窥镜治疗,对照组采用翻剥脱术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长,观察组住院时间短,手术切口少,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率为3.57%,对照组为7.14%,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有3例神经损伤,对照组有4例神经损伤,组间差异不显 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内窥镜下大隐静脉切除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近期临床效果优越,能够减少创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内镜下大隐静脉切除术;大隐静脉剥脱术;下肢静脉曲张;近期效果 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常见病,治疗方法较多,其中部分患者具有手术指征,传统守住方法能够实现彻底治疗,帮助患者恢复健康,但是传统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而去微创手术虽然创伤小,但是具有极高的复发率[1]。本文探究了下大隐静脉切除术、大隐静脉剥脱术联合透光旋切术分别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近期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56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有男性患者17例,有女性患者11例,患者的年龄在38岁至56岁,平均年龄为(45.38±5.26)岁,观察组有男性患者15例,有女性患者13例,患者的年龄在39岁至57岁,平均年龄为(46.18±5.19)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存在的差异不显著(P>0.05),可以进行分组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翻剥脱术治疗,患者取俯卧位,外旋屈曲患肢,进行静-吸复合麻醉,在腹股沟带以及股动脉内侧卵圆窝处分贝进行切皮,充分暴露大隐动脉,并将其切除,对动脉属支进行结扎操作,然后切除大隐静脉,并给予近心端静脉给予双重结扎操作,将剥脱器导丝置入远心端静脉并进行固定,确保导丝能够到达患者的内踝部,然后在内踝部进行切皮,然后将大隐静脉起始剪短,将远心端的大隐动脉进行结扎操作,将导丝拉至远心端,完成剥离大隐静脉,助手将170ml左右的TLA液止血推注至血管床,然后进行缝合[21]。观察组采用内窥镜治疗,选择与对照组相同的手术体位以及麻醉方法,然后在内侧膝关节进行切皮,充分游离后将远心端大隐静脉充分暴露出来,静脉属支切断并进行结扎,然后在大隐静脉的头端置入球囊套管,将CO2连续注入皮建立皮下隧道,并将静脉游离器插入,采集患者大隐静脉的分布图像,将大隐静脉主张用C型环套住,并将分支进行电凝,在腹股沟3cm处进行切皮,然后将主干大隐动脉进行离断和结扎操作,并将大隐动脉从内侧膝关节切口处拉出,将小腿部的大隐动脉进行游离,使其至患者踝部,然后将主干部位套住,对分支静脉进行电凝,然后在内踝部位进行横切,将大隐静脉的远心端切断并进行结扎,然后将大隐静脉从切口拉出,清理好积血后进行缝合[3]。 全部患者均进行相同的透光旋切术,更加患者的病情确定切口,然后将照明光棒放置在患者切口的一端,给予患者TLA注射,然后在切口的另一端置入刨削头,刨削头的转速为500/min,并匀速将其朝静脉曲张方向推进,拉紧静脉曲张两侧的皮肤,然后将其进行旋切,清理好破损组织后进行常规处理[4]。 1.3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出血量、切口数目、并发症、神经损伤情况以及复发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数表示,通过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64.25±11.20)ml,对照组为(180.22±20.31)ml,组间差异显著(t=26.458,P<0.05);观察组切口数目为(2.10±0.53)个,对照组为(3.62±1.02)个,组间差异显著(t=6.997,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3.05±0.15)d,对照组为(4.90±1.02)d,组间差异显著(t=9.495,P<0.05)。 观察组有1例,术后复发率为3.57%,对照组有2例,复发率为7.14%,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有3例神经损伤,对照组有4例神经损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有1例皮下瘀斑,1例皮肤不适,并发症发生率为7.14%,对照组有3例皮肤不适,2例皮下瘀斑,1例皮下硬结,1例皮下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组间差异显著(χ2=3.310P<0.05) 3.讨论 静脉曲张的发病率较高,传统手术,例如结扎术、剥脱术,虽然技术成熟,能够彻底根除病灶,帮助患者恢复健康,但是手术对患者会造成较大的创伤,术后极易出现并发症和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效果,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微创手术虽然创生较小,但是手术要求较高,通常无法做到彻底治疗,术后患者易出现复发。本文对比内窥镜下大隐静脉切除术、大隐静脉剥脱术联合透光旋切术分别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长,观察组住院时间短,手术切口少,并发症发生率少,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在神经损伤和复发率方面存在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说明内窥镜下大隐静脉切除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近期临床效果更理想,其主要原因为:内窥镜下大隐静脉切除术为微创手术,虽然与剥脱术相比较,手术过程繁杂,技术要求高,但是治疗效果更显著,能够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帮助患者快速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治疗安全性更高。综上所述,内窥镜下大隐静脉切除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近期临床效果优越,能够减少创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下肢静脉曲张护理查房

下肢静脉曲张 患者:××× 主诉:左下肢皮肤蚯蚓样隆起伴酸胀30年余 病史:患者30年前无意中站立时发现左下肢皮肤蚯蚓状隆起,抬高患肢稍有好转。无发热,无胸闷气促,无下肢酸胀不适等,当时未 予以重视,未行诊治。30年来上述症状逐渐加重,下肢静脉曲张渐 渐明显,且出现左下肢酸胀,以左小腿较重,无皮肤色素沉着,无 皮肤发红脱屑,无皮温改变,无活动障碍,无畏寒发热,无皮肤溃烂。患病以来,精神尚可,胃纳可,睡眠佳,大小便无殊,体重无 明显减轻。患高血压3年,血压最高150/100mmHg,目前长期服用“珍菊降压片1# qd po ”,自述血压控制可,无明显头痛头晕不适 存在。 入院查体:脉搏76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10/65mmHg,体温36.5℃,神清,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未及肿大,左侧小腿右后方 可见曲张静脉,静脉迂曲成团,无色素沉着,无渗出,无皮温增高,无活动障碍,下肢无肿胀,左下肢Trendelenburg试验(+),perthes试验(-),pratt试验(-)。左下肢侧股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可及,趾端血运可。 主要护理诊断及措施: (1)患肢不适感与患肢胀痛、静脉瘀血、营养障碍有关。 护理措施: ①嘱病人避免站立过久或长时间行走,宜卧床休息,抬高患肢30 ~ 40 ,使患肢位置高于心脏水平,有利于静脉、淋巴回流,从而减轻 患肢水肿,减轻下肢静脉内压力;

②指导病人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习惯性便秘者,睡前饮白开水一杯或口服轻泻剂,避免长期长时间蹲位; ③告诉病人患肢穿弹力袜或使用弹力绷带,使曲张静脉处于萎瘪状态,减轻患肢症状; ④天天用温水泡洗患肢(1~2)次,擦干后涂护肤脂保护; ⑤溃疡处给予湿敷或清创后定期换药或用1: 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患处,天天(2~3)次。 (2)皮肤完整性受损 护理措施: ①嘱病人避免过度活动或做重体力劳动,多卧床休息,抬高患肢 30 ~40 ,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减轻患肢症状; ②坚持患肢皮肤清洁卫生,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碱性肥皂或沐浴液洗澡,以免加重病情; ③下床活动或外出时,穿弹力袜或使用弹力绷带,减轻患肢症状,避免外伤损伤皮肤,伤及血管; ④修剪指(趾)甲,避免抓破皮肤; ⑤小溃疡处,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液湿敷,或用1:5000高锰酸钾液浸泡患处,天天(2~3)次; ⑥溃疡面积较大的患者,给予彻底清创,每日换药,按医嘱使用抗生素,并观察其疗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