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木雕基本知识介绍之艺术特色

东阳木雕基本知识介绍之艺术特色
东阳木雕基本知识介绍之艺术特色

东阳木雕基本知识介绍之艺术特色

雕刻类型

传统的东阳木雕属于装饰性雕刻,以平面浮雕为主,有薄浮雕、浅浮雕、深浮雕、高浮雕、多层叠雕,透空双面雕、锯空雕、满地雕、彩木镶嵌雕、圆木浮雕等类型,层次丰富而又不失平面装饰的基本特点,且色泽清淡,不施深色漆,保留原木天然纹理色泽,格调高雅,被称为"白木雕"。

木雕材质

东阳木雕选料严格,多用椴木、白桃木、香樟木、银杏木等材质。

东阳木雕的艺术作品一般不加彩绘,多用本色透明清漆涂罩,以保留白木的天然本色,使人们能更好地欣赏雕工的高超技艺。其工艺类型有无画雕刻与图稿设计雕刻两类,均注重创意和"绘画性",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题材与手法

东阳木雕的题材内容多为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画面设计与传统的中国画白描花一脉相通,图案装饰丰富而有变化,"满花"中还穿插着内容丰富的雕饰,加人物、山水、花鸟、走兽等。在艺术手法上,东阳木雕以层次高、远、平面分散来处理透视关系,并以中国传统绘画的散点透视或鸟瞰式透视为构图特点,也就是说,在一定的平面和空间范围内,它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可以比西洋浮雕更为丰富,它可以不受"近大

远小"、"景清"、"远景虚"等西洋雕刻与绘画规律的束缚,充分展示画面内容。

著名艺人

东阳木雕的著名艺人有杜云松、黄紫金、楼水明,他们被分别称作"雕花皇帝"、"雕花宰相"、"雕花状元",人称"三杰",是东阳木雕老一代艺人中的佼佼者。东阳木雕的传统风格主要有"雕花体"、"古老体",以后又产生了戏文化的"微体"、"京体"、画谱化的"画工体"。据认为,"画工体"讲究安排人物位置的疏密关系,人物姿势动态变化多而生动,景物层次丰富,又有来龙去脉、重叠而不含糊。东阳木雕流派众多,以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为主要传承方式,现在的主要传承者有陆光正等人。

东阳木雕在工艺操作上有"图稿设计"、"打坯"、"修光"的分工。但是能雕善画、功底深厚、技艺高超的老艺人却可以不用起稿,直接雕刻。而当创作一幅新作品时,他们又可以凭着记忆和默写,一边听人念内容,一边就画出图稿来,然后再雕刻,这种特殊的技艺才能,现在很少有人能胜任。

原材料种类

东阳木雕原材料的种类主要以香樟木、松木、山白杨为主,也有用柏木、红木(花梨木)、水曲柳、水杉、云杉、红豆杉、台湾松木的。东阳木雕的艺术作品一般不加彩绘,多用本色透明清漆涂罩,以保留白木

的天然本色,使人们能更好地欣赏雕工的高超技艺。

浅谈木雕艺术内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83503046.html, 浅谈木雕艺术内涵 作者:王福森 来源:《绿色科技》2013年第11期 摘要:分析了木雕创作的表象形式及相信艺术的内涵位价,探讨了莆田木雕艺术,从浮雕技法、镤雕技法、通雕技法等方面对福建金漆木雕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木雕;艺术内涵;表象形式 中图分类号:J3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10-0289-02 1引言 木雕创作由于其物质基体自身的相对封闭、系统架构的相对单一以及人文内涵的相对纯粹,所以木雕艺术具有很深的学问和内涵。 对木雕的线条美感,色彩涂饰,图案设计等方面进行比较透彻的研究和分析。需要对木雕艺术进行感性的认知和理性的研究,多方面的了解这一艺术类型,从而最终得出具体可行的形式层面官能释放、艺术层面精神享受的双元一体式的交融亲和。2木雕创作的表象形式 木雕是一门侧重技术工艺,艺术审美,注重传统手工制造的民间艺术,具有很深厚的艺术内涵。从立体表现形式来划分,大致分为立体圆雕、根雕、浮雕3大类,这三类组成了木雕这一独特的艺术门类。而如果在地域上进行分属,则可分为东西两部分。 东部主要以东南沿海为主,形成集散地。而西部就相对比较分散,没有集散地,分布零星,大致以云、贵、川、陕居多。在这么多的木雕集散地中,几种独特的木雕为主,最为著名。这其中尤以浙系的东阳木雕与乐清黄杨木雕、粤系的潮州金漆木雕、闽系的龙眼木雕最为世人所知,也最具形式美与艺术美。 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使得东部的木雕大多存在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及兼容并蓄的特点。创作形式表现载体都突破了自身内涵的原有特性。并且由于过多的依赖美学等特点的美学感染,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内容表现形式的再造,同时也在设计造型,线条勾勒,色彩涂饰,样式设计,图案描绘等方面进行了一些不同程度的改造,凸显出鲜活个性的时代特征。继而使得线条更为圆润、色彩更为素洁、图案更为灵动,凸显出一种张扬活跃的自信之气。 在东部,尤其是以浙江西部为代表的一些地区,由于自然环境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尚不丰盛的整体背景的熏陶下,还普遍的存在着自身独有的一些木雕艺术。诸如浙江乐清地区仍以黄杨作为木雕的创作原料,该原料木质坚实、色泽柔和,纹理密实,颇具象牙的视觉感观,且随

徽州木雕的艺术特色

徽州木雕的艺术特色 徽州古建筑艺术以其独特的建筑空间和雕刻装饰展现着艺术魅力,赢得世人瞩目,徽州木雕,更为古色古香的建筑锦上添花。 以砖木结构为主体的徽州古建技艺,经受大自然暴力的考验,数百年来依然耸立,从建筑学和美学两个方面展示着自身的生命力,它不仅体现了徽州人民的智慧与伟大,也表明建筑与雕刻装饰艺术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珍品。 善于处理原材料本色是徽州木雕一大特色。木雕选用木质多为特种木材,如圆柏、梓、椿、银杏、楠木、榧、甲级杉树等,为炫耀木材质地的高贵,雕艺品均不油漆,通过高品质的木材色泽及自然纹理来充分体现徽州人的建筑风格和气派;同时雕刻的细部在自然成色中更是熠熠生辉,尽显匠心独韵。家具方面,如床和衣橱,一般用朱漆和金箔装饰木雕的表面,使其更加鲜明生动。 徽州木雕是传统“徽州四雕”之一,它的艺术特色能充分体现在刀刻形象上,应该感谢那些名不见经传的能工巧匠,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艺术遗产。 徽州木雕作品绘画性很强,作品从正面观赏最佳,每地一块或一组献词是在一个平面上,采用阳刻的手法,依据画面的结构,逐渐递增使层次加深。它们的形体受雕刻材料的实用板面所约束,处理层次基本上在允许雕刻深度的平面上变化,整体感很强。 从雕刻装饰角度,安装时也有技巧,这类雕刻 在动工之初,设计者已有整体规化,特别是梁托, 梁架,斗拱,雀替,檐条,月梁上的雕刻,需待雕 成后方能安装,使用什么样的内容与形式,既要考 虑美观,又要重视实用,不损梁柱承重功能。 如大窗子下方栏板,天井四周上方横板,檐条 等,板薄采用浮雕较多,雕刻戏剧题材如连环计里 的貂蝉和吕布,白蛇传里的许仙与白娘子,庆功堂 上的八千岁程咬金与众将官等多采用亮相式的手 法表现,一天到晚在窗下或檐条上粉墨登场,也有 表现动态的如打仗、比武、游艺等。 在窗子和屏门隔扇下方的雕刻花鸟走兽,虫芋、八宝博古等也都是采用浅浮雕表现手法,但刻画的比较精细。 在梁托,斗拱、雀替以至粗大的月梁上采用圆雕,高浮雕、镂空雕,还要不妨碍它的承重力。如休宁陈霞村一户清代民居,月梁“双狮相对抢绣球”很巧

关于东阳木雕的研究

简介。 被誉为我国木雕之乡的浙江东阳,有千余年的木雕历史,北京故宫及苏、杭、皖等地,都有精美的东阳木雕留世。东阳木雕,是以平面浮雕为主的雕刻艺术。其多层次浮雕、散点透视构图、保留平面的装饰,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又因色泽清淡,保留原木天然纹理色泽,格调高雅,又称“白木雕”(示以木材的天然色泽,不同于彩绘),自唐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民间工艺之一,被誉为“国之瑰宝”。 东阳木雕因产于浙江东阳而得名,"东阳木雕"与"青田石雕""黄杨木雕"“瓯塑”并称"浙江三雕一塑"。相传早在一千多年前,东阳人就开始其木雕的历史,他们世代相传,创造了众多的千古佳作,造就了上千的木雕艺人,从而成为著名的"雕花之乡"。东阳木雕主要分布在东阳各乡镇,延及周边县市,并流入江苏、上海、江西、安徽、福建、广东、湖北、河南、吉林、四川、重庆、台湾、香港、澳门,远达至新加坡、泰国、蒙古、阿尔巴尼亚、加拿大等国家。 溯源。 东阳木雕约始于唐而盛于明清,自宋代起已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据东阳《康熙新志》载,唐太和年间,东阳冯高楼村的冯宿、冯定两兄弟曾分任吏部尚书和工部尚书,其宅院"高楼画栏耀人目,其下步廊几半里"。陆氏墓与唐元和年间进士、宰相舒元舆的墓同在20世纪初被盗,均有精雕的陪葬东阳木雕-挂件屏风 木俑出土,可见唐代太和年以前东阳木雕已发展到一定程度。现存宋代建隆二年所雕的善才童子和观音菩萨像造型古雅端庄,足以说明东阳木雕当时的水平与风格。当明代盛行雕刻木板印书后,东阳逐渐发展成为明代木雕工艺的著名产地。主要制作罗汉、佛像及宫殿、寺庙、园林、住宅等建筑装饰。至清代乾隆年间,东阳木雕已闻名全国,当时约有400余名能工巧匠进京修缮宫殿,有的艺人被觅选进宫雕制宫灯及龙床、龙椅、案几等、后来又发展到在民间雕刻花床、箱柜等家具用品。东阳木雕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家具装饰,形成整套的技艺和完善的风格,现存有卢宅"肃雍堂"和白坦"务本堂"、马上桥"一经堂"等明清古建筑及"千工床"、"十里红妆"等家具。辛亥革命以后,东阳木雕转向商品性,木雕艺人制作的工艺品及箱柜家具被商人买去远销香港、美国、南洋等地,形成东阳木雕产品的盛期。1914年在杭州开设的"仁艺厂"是东阳木雕最早的厂家,以后逐步向上海、香港、新加坡等地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和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东阳木雕曾一度凋零,产品滞销,艺人失业。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把流散在各地的木雕艺人组织起来,成立了合作社。1954年又成立了东阳木雕厂,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至今东阳木雕已发展到七大类三干六百多个品种。其中木雕屏风、挂屏和立体艺术台屏等艺术性较高的欣赏品是近年来东阳木雕行业在传统浮雕工艺形式基础上的一个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东阳木雕在结合运用传统的木雕工艺,仿古、营造现代建筑与装饰的方面又有很多成功的作品。 传说。 据说,唐朝活鲁班华师傅为冯宿冯定兄弟营造厅堂,准备接楹上梁时,一复查,180 东阳九龙木雕-九龙戏珠 根楠木大梁全短了一尺二寸,活鲁班大惊!适有一老翁上门要鱼要肉,活鲁班款待之,老翁把两条鱼尾分移在两碗上,象两个鱼头相对,伸出一截,然后用一筷子往两嘴套,扬长而去。活鲁班突然领悟,立刻命匠工做了360个鱼头,固定在柱头上。以此把梁接住,柱上按鱼头,新颖又美观,且鱼头与"余头"谐音,大吉大利,后人又在鱼头上加上牛腿,这便成了最早的东阳木雕。

浅谈徽州木雕的技艺精髓

浅谈徽州木雕的技艺精髓 本文浅谈了徽州木雕的技艺精髓。 标签:徽州木雕技艺精髓 徽州雕刻是徽州木雕、石雕、砖雕、竹雕四种雕刻技艺的总称。作为灿烂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徽州雕刻其历史源于宋代,至明清时代而达极盛。皖南的山区盛产木材,房屋建筑以砖木石结构为主,其中木料的使用占据比例更大,这就为木雕艺人展示雕刻技术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徽州木雕作为徽州四雕之一,也是中国木雕的重要组成部分。徽州木雕区别于其他木雕流派的特性是其浓厚的乡土气息和艺术风格,徽州木雕的创作者多为民间艺人,雕刻内容多角度全方位地映射出古时徽州的社会生活情景、社会各个阶层的情趣,大多以删繁就简、细化局部的手法来表现所选取的题材,给人一种返璞归真的联想。 徽州木雕的艺术成就主要就在于它因材施教、因需造型,徽州木雕在设计局构图上善于采用谐音来寓意,例如荷花螃蟹则比喻为:和谐;青蛙荷花喻为:和鸣等。此外徽州木雕还重视审美中的情感体验与道德伦理的自然融合。就取材方面,徽州木雕的题材广泛,山水人物、花鸟虫鱼、飞禽走兽、书画经典、自然现象等各种吉祥如意的图案都是徽州木雕艺人取材的对象。 徽州木雕見证了徽商的兴起与衰落,同时也是徽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载体,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州木雕是文化积淀,更是高品位的艺术,蕴藏着纯净、自然、真挚的儒家文化内涵,是徽州艺术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经过了几百年岁月的洗礼和一代又一代木雕艺人技艺的传承与积累,徽州木雕形成了朴素简洁、淡雅清丽的艺术风格,适用于审美完美结合的设计理念,是值得我们不断地研摩学习的,从中汲取文化精髓,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徽州木雕艺术。传承和发展徽州艺术木雕,首先最重要的是要革新观念,提升审美水平。也只有不断地更新观念,才能不囿于原有的思想,不断地向前发展。 艺术家的观念决定了其作品的题材、表现形式及创作手法等。表现题材、表现形式、具体的创作手法上应尽可能的丰富多样。反过来,题材的丰富、表现形式的变化、雕刻手法的创新也会逐渐引导艺术家观念的变化。 一是要丰富题材。徽州艺术木雕的表现内容主要是宗教人物、历史人物以及表示吉祥的动物、花鸟树木等。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事物层出不穷。如果徽州艺术木雕的题材还是局限在传统的那些内容上,则难逃陈旧之嫌。 二是要把握好构思设计的关键。所谓的“构思设想”是指创作者在实际的制造作品之前,对于想要制造的作品心中已经有了某种想法,或称之为意念或者想象,然后将这些创作意念进行整理、综合,最后付诸实践形成具体形式的艺术作品。

浅谈木雕的形式美

XXXXXXX学院 本科毕业创作(论文) 题目浅谈木雕的形式美 学生姓名 XXX 专业班级08级雕塑 学号 2008XXXXXXXX 院(系)XXXXXXXXXX学院 导师(职称)XXXXX 完成时间 XX 年 00月 20日

浅谈木雕的形式美 摘要 木雕是雕塑材料表现中的一种,木雕艺术源远流长,随着时代的发展,木雕艺术正在从形式美向艺术形式发展,其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应当是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并且包含艺术性,让木雕作品更加富有内涵。艺术家在创作木雕作品的过程中始终贯穿并把握创作的意念与追求,还要结合木材本身的形状与特性,从原始材料的形态中挖掘到美的要素,并且体现出木雕作品的艺术美,然而这样又是形式美和艺术美的集中表现,但是我们在艺术美中能看到木雕作品表现出来的形式美,所以形式美和艺术美是相辅相成,后者又是前者的统一。到了现代社会,我们所判定审美属性的一些最初步的因素,美丽的东西最简单的表现是艺术语言的来源。 关键词:木雕;形式美;内涵

目录 一绪论 (3) (一)课题简介 (3) (二)选题背景 (3) 二现代木雕的发展与美的要素 (4) (一)现代木雕的发展 (4) (二)现代木雕美的要素 (4) 三现代社会对木雕的审美趋向 (6) 四现代木雕形式美的艺术发展 (7) 五对创作的启迪与思考 (8) 结束语 (9) 参考文献 (10)

一绪论 (一)课题简介 本论文课题是关于木雕的形式美,通过研究木雕的发展,其色彩、纹理、神态都能充分体现出木雕艺术的形式美,体现现代的人们审美趋向有了显著地提高,木雕创作是艺术家对生活中现实存在的一种表达,只是在整个的表达过程中,艺术大家们或多或少的融入可自己的思维,通过美的方式表现给欣赏者。我们的艺术家创作作品是自己对生活、对艺术的表达,都是满足人们美的需要,是社会现实的一种真实的表达和写照。通过研究木雕的形式美也能把这些运用到我的创作中,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与创作水平。 (二)选题背景 木雕是一种文化意识形态的体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孕育出了璀璨的木雕艺术,是中华文化历史发展的见证,也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随着时代的发展,它承载着更丰富的意义和内容。 木雕的形式美是木雕的关键,本文通过探索木雕形式美的法则,从而做到掌握木雕设计中的形式美规律,达到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高度统一,以引导木雕设计者做出有价值更具有形式美的作品。

徽州木雕图案的装饰风格--婺源宏村写生报告

江汉大学现代艺术学院 采风写生课题研究报告(工业产品造型设计) 班级:2009级工造2班 姓名:** 学号:2009183022** 指导教师:张悦

江汉大学现代艺术学院(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专业) 采风写生课题研究报告综述 班级:2009级工造2班 姓名:** 学号:2009183022** 采风地点:江西婺源、安徽宏村等 采风时间: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周11—12周 指导老师:张悦 (一)、课题研究方向:徽州木雕图案的装饰风格 (二)、资料调查及收集方式: 1、书籍资料收集; 2、网络资料收集; 3、实地考察资料收集; 4、图片资料收集; 5、影像资料收集等方式; (三)、课题研究调查综述: 徽州木雕图案装饰风格 徽州木雕是徽古建筑装饰艺术的重要部分,遍及全城,至今还保留在明、清时的古建筑祠堂、大厅、寺庙、书院和民居中。木雕广泛

地应用门楼、镂窗、门檐、屏风、窗棂、拦柱、家具等,具有平面立体生动等特点。其图案纹样更有很多吉祥的寓意。 徽派木雕的题材广泛,有人物、山水、花鸟、禽兽、虫鱼、云头、回纹、八宝博古、文字锡联以及各种吉祥图案等。以人物为主的题材有名人轶事、文学故事、戏曲唱本、宗教神话、民族风情、民间传说和社会生活等。以山水为题材的主要是徽州名胜,如黄山、白岳、新安江及徽州各县具有代表性的山水风光。以动物、花木、图案为内容的,一般呈连续图样形式,亦能独立成画。徽州木雕在题材的选择上多受传统艺术的影响,也反映出不同层次的审美要求,雅俗共赏,有具象的人物故事、山水,也有抽象的纹样。文人学士较集中的地方,一般选择花鸟山水,或者以某种审美意趣所造就的定型化抽象符号作为雕饰题材。而在富商云集之处,雕刻装饰常巧密繁缛,多取传统中故事性与情节性强的历史人物故事与戏文题材等,雕刻的主题也是以趋利避害为主。而且徽州木雕的绝大部分内容都体现了以仁爱为核心、以忠恕为本,强调“礼”的行为规范,重人性、重人情、重慈爱的美学主张,强调美的伦理性本质,重视审美中的情感体验和道德伦理的结合。徽州木雕所具有以儒家为代表的古典美学思想,是两千年以来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内容和本质精神。

六年级美术下册第16课《东阳木雕》教案浙美版优秀版

第十六课东阳木雕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东阳木雕工艺,初步欣赏木雕工艺之美。 2.感受木雕的美好寓意、精美雕工,体验简单的雕刻造型方法。 3.激发对木雕艺术的兴趣,培养热爱传统民族文化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木雕作为雕刻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实用性和装饰性。我国民间木雕种类繁多,遍布于大江南北,最著名的是:浙江的东阳木雕和温州黄杨木雕,广东金漆木雕,福建龙眼木雕,人称“四大名雕”。这些木雕具有很强的地域特点,都是因产地、选材或工艺特色而得名。本课选取的是浙江东阳民间木雕,其题材广泛,寓意美好,形象饱满,雕刻细腻华美、巧夺天工,既有浓厚的装饰趣味,又极具艺术魅力,是学生了解我国民间木雕艺术特点和雕刻工艺的典型范例。 学习了解以东阳木雕为代表的我国传统木雕知识并尝试制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民族文化的情感及动手操作能力。教科书提供了有关东阳木雕的小知识,使学生了解东阳木雕的大致发展史及艺术特点。图文并茂地呈现东阳木雕的深浅浮雕、圆雕、镂空雕等雕刻方法,使学生直观感受木雕工艺之美。另外,教科书还展示木雕的制作步骤,一目了然,便于学生进行实践。在学习建议上,则别具一格,让学生选择合适的肥皂或蔬果雕刻一件自己喜欢的作品使学生感到耳臼一新,饶有兴趣,创作时更能全身心地投入。 2.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木雕的工艺之美,感悟小雕的艺术价值。 难点:选择适合雕刻的材料尝试创作有特点和创意的作品。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雕刻工具、搜集东阳木雕作品及资料等。 (教师)雕刻工具、雕刻作品及资料、雕刻制作程序的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东阳木雕社会实践文字整理报告

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阳木雕 老辈艺术家们的木雕人生 世界上的雕刻艺术当属中国为最,而木器雕刻又以东阳木雕为佳。 东阳木雕因地而名,自唐至今千余载,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民间艺术之一,也是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物质化的快速侵染,东阳木雕作为非物质文化受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越来越少的年轻人会放下姿态去安静的学习这项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古老艺术瑰宝。而精湛的掌握这项木雕艺术的老艺人们也大多进入古稀之年,当我们通过聆听他们内心的声音,才真正领悟到东阳木雕这件艺术瑰宝的伟大和精华所在。 在东阳有很多著名的木雕雕刻大师,其中有为百姓所熟知,在行业内被封为“雕花皇帝”杜云松、“雕花状元”楼水明、“雕花宰相”黄紫金。目前较为著名的东洋木雕雕刻大师,主要有获得“亚太手工艺大师”的陆光正大师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冯文土。

继承发扬木雕艺术, 翁凿、占铁雕刻木雕人生陆光正(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东阳木雕传承人) (高级工艺美术师,浙江省民间艺术家,1988年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08年荣获“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称号;同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定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历任东阳木雕总厂厂长,东阳木雕技校校长、深圳东方工艺装饰公司特聘总设计师等职。) 东阳木雕起源于唐朝,从宋朝一直发展到明清到现代。据东阳的《康熙新志》载,唐太和年间,东阳冯高楼村的冯宿、冯定两兄弟曾分任吏部尚书和工部尚书,其宅院“高楼画栏耀人目,其下步廊几半里”。陆氏墓与唐元和年间进士、宰相舒元舆的墓同在20世纪初被盗,均有精雕的陪葬木俑出土,可见唐代太和年以前东阳木雕已发展到一定程度。现存的宋代建隆二年所雕的善才童子和观音菩萨像造型古雅端庄,足以说明东阳木雕当时的水平与风格。 明代时期,东阳逐渐发展成为木雕工艺的著名产地。主要制作生产罗汉、佛像及宫殿、寺庙、园林、住宅等建筑装饰。而到了清代乾隆年间,东阳木雕已闻名全国。当时,约有400余名来自东阳的能工

徽州古民居木雕牛腿的图案题材解析

徽州装饰木雕牛腿的图案题材解析1 张军魏洁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淮北 235000,江南大学,无锡 224122) 摘要:通过对徽州古民居装饰木雕牛腿造型种类的分析,指出徽州装饰木雕牛腿图案主要有人物类题材、动物类题材、博古类题材、花卉瓜果类题材和山水田园类题材几大类别。题材贴近生活、造型引人入胜,深受人们的喜爱。 关键词:徽州;木雕牛腿:图案;题材解析 徽州明、清两代古民居的建筑装饰多种多样,以木雕、砖雕和石雕三种形式为主。其中,木雕的运用最为广泛,存量巨大。因为古民居的主体构架和内部墙壁等结构主要是靠木材来建构和围合的。穿木、牛腿、垂花柱、斗拱、雀替、栏杆、挂落、护板、等木构架的主附部件,其上面的雕刻装饰使徽州的古民居光彩夺目,成为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一份不可多得的灿烂文化珍品。 在徽州古民居的装饰木雕构件中,艺术效果最为诱人的应当是厅堂立柱上的牛腿。牛腿高居在檐柱外向的上端,屋檐的重量直接或间接地通过牛腿转移到檐柱上,牛腿保持了建筑结构的稳定。牛腿还支撑着挑檐的椽木,使屋面的出檐增加,使廊檐的面积扩大,保护了立柱、木质墙面和门窗。同时,屋檐与檐柱之间的牛腿正处于人的最佳视域位置,形成了视觉欣赏的焦点,引人注目,对建筑起到了装饰美化的效果。 视觉效果诱人、对徽州古民居具有画龙点睛般装饰作用的牛腿受到了民居主人和雕刻工匠们的高度重视和精心雕琢。其装饰造型展现了雕刻艺人的高超技艺和艺术成就;装饰内容题材显示了明清两代徽州人的精神追求。牛腿的题材内容丰富多彩,从不同的层面反映着当时徽州人的人生理想与生命态度。对徽州装饰木雕牛腿图案题材的解析可以体味传统文化在教化人上的作用,并获得传承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形式与方法上的启示。 徽州古民居装饰木雕牛腿图案主要有人物类题材、动物类题材、博古类题材、花卉瓜果类题材和山水田园类题材几大类别。题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张军,安徽灵璧县人,江南大学设计学院2011级在职工程硕士,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工美系讲师。魏洁,江苏徐州人,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传统造物设计研究。

东阳木雕文化的历史变迁和积淀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诗句生动概括了金华的重要位置和雄伟气势。金华市位于浙江省的中部,为省辖地级市,界于东经119゜14′ -120゜46′30″ ,北纬28゜32′-29゜41′,南北跨度129公里,东西跨度151公里,土地面积10918平方公里,2008年末人口461.41万人,其中市区92.38万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东阳木雕文化的历史变迁和积淀 孙华东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081 08280147) 摘要:历史时期中华名族的文化发展具有阶段性。东阳木雕的历史文化变迁同样受到了阶段性文化主题的影响,相继呈现出汉文化的合一性、宋文化的本然性和宋以后文化的大众性。东阳木雕作为一门传统工艺,在历史时期的文化转型中亦发生了文化积淀,以至于东阳木雕在清代全盛期,继承并发展了三大文化主题合一性、本然性、大众性的风格。 关键词:东阳木雕;文化;积淀;变迁 1 背景 东阳木雕,历史悠久,师宗鲁班,萌芽于新石器时代,滋长于秦汉,形成于唐,经宋至明,技艺臻于纯熟境界,至清代,进入全盛时期。史载,自清朝嘉庆年间始,营造皇家宫殿,雕刻一技,多征自东阳木雕之翘楚。由此奠定了东阳木雕在国内工艺美术界的重要地位。 东阳木雕,欣逢盛世。1995年,东阳市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0年,东阳木雕被列为国家首批重点保护的传统工艺美术品种;2002年10月,东阳市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名为“中国木雕之乡”;2006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出[2006]18号文件,东阳木雕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 东阳木雕的历史变迁

浅谈具有特色资源的皖南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浅谈具有特色资源的皖南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以石台县仙寓镇大山村王村为例摘要:本文对具有特色资源的皖南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出观点,认为在当今部分古村整体风貌破坏的背景下,应重视古村落的保护。以具有特色资源的古村落王村整治规划为例,通过其制定的层次性的整治方案及对于发展模式的思考,对具保护与发展进行阐述。 关键词:特色资源古村落整治发展经营模式 1 古村落需要保护与整治 皖南古村落一般没有系统的就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作出完整、系统的规划,古建筑残破较为严重,新建建筑没有一定技术指导,其体量、布局、造型和材料都与传统民居大相径庭,造成古村整体风貌的破坏。忽视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传统的耕作方式、生活习俗正被现代化生活取代而逐渐消失。古村落正在被破坏,急需要保护与整治。 2 村庄的整治与发展的反馈关系 村庄的整治与发展是一对辩证的关系,在实践的具体进程中,整治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着更长远的发展,反过来发展是判断整治成效的尺度。在处理两者关系时应着眼于发展,立足于发展,整治必须适应与服从发展的需要。 3 具有特色资源的古村落的发展定位 下面就笔者参与过的大山村王村的整治规划浅谈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大山村的土壤中富含微量元素——硒,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癌症、心血管病等多种疾病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中国科技大学绿色科技中心化验大山村土壤硒含量高于普通土壤20倍,与陕西紫阳、湖北恩施并称国内三大富硒区,现有人口中80岁以上的老人占12%,被称为“长寿村”、“瘦子村”。 王村的旅游资源包括三个大的方面,即自然、人文与特色旅游资源。本地最

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是富硒,具有强烈的品牌效应和吸引力,自然旅游资源以山、水为主,人文旅游资源以民俗文化为主。各类旅游资源结构合理,特点突出。 对于王村的整治规划是在分析现状条件的基础上,以政府和村委会、村民共同关注的发展问题为切入点,把村庄整治的目标定位在经济可行性及政府和多数村民可以接受的标准上,确定了“以村庄整治为载体,以养身度假旅游产业、观光农业产业的发展为核心,促成村庄经济提升”的规划思路。 3.1 总体定位 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旅游资源条件,以及旅游市场的发展变化趋势,立足于山青水秀的自然生态环境,结合当地古村落人文环境、历史文化和传统的民俗文化,把王村发展总体定位为:以“富硒养身、特色乡村”为核心竞争力,以古村落为载体,以将军岩景区和神龙谷景区为依托,生态文化为基础、民俗文化为特色、乡村风情体验为时尚、富硒产品为亮点,把王村打造成集养身度假、生态观光、乡村体验于一体的,怡人的生态度假地。并冠以“富硒福寿地,养生第一村”的美誉。 3.2 产业定位 以村庄整治开发为契机,以“富硒”为品牌,以旅游业和富硒茶产业为龙头,带动富硒生态林业、富硒生态农业、富硒生态养殖业等生态产业的发展。以改善当地经济环境,产生旅游影响,促进本地产业结构转型、优化升级、扩大就业,塑造本区乡村旅游品牌形象,提升知名度、美誉度、偏爱度,改善村民的生活质量,完善乡村旅游及产业发展所必须的基础设施建设。 3.3 旅游市场开发战略定位 根据王村旅游资源现状和市场感应分析,旅游客源市场开发总体定位是:以开发皖南、皖中、华东旅游市场为核心,拓展国内旅游市场为目标。在石台县大旅游的背景下以“两山一湖”为依托,牢牢抓住黄山、九华山、牯牛降风景名胜

徽州木雕

徽州木雕用于旧时建筑物和家庭用具 上的装饰,遍及城乡,其分布之广,在 全国首屈一指。它与徽州的砖雕、石雕、 竹雕一起并称为“徽州四雕”。至今在皖 南的青山绿水间还遍布着大量的古民 居、祠堂、塔、牌坊、寺庙、井、桥、坝等古建筑,它们在中国建筑史上独树一帜,以其浓厚的文化内涵、地方特色以及高超的建筑技术闻名中外。 徽州木雕艺术有使其蓬勃生长的土壤:徽商的崛起与兴盛给予了徽雕艺术雄厚的财力支持,徽州的地域文化给徽州木雕提供了崇儒兴文的文化氛围,山灵水秀的自然风物是徽州木雕产生的地理环境。 徽州木雕艺术题材丰富多样,有着纯净、自然、真挚的原始儒学伦理内涵,朴素简洁、淡雅清丽的艺术风格,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徽州木雕艺术是古典精神的民间范本,对我们今天的艺术设计也极具启示意义。 一、纯净、自然、真挚的原始儒学伦理内涵 徽州木雕的题材广泛,有人物、山水、花鸟、禽兽、虫鱼、云头、回纹、八宝博古、文字锡联以及各种吉祥图案等。以人物为主的题材有名人轶事、文学故事、戏曲唱本、宗教神话、民族风情、民间传说和社会生活等。以山水为题材的主要是徽州名胜,如黄山、白岳、新安江及徽州各县具有代表性的山水风光。以动物、花木、图案为内容的,一般呈连续图样形式,亦能独立成画。徽州木雕在题材的选择上多受传统艺术的影响,也反映出不同层次的审美要求,雅俗共赏,有具象的人物故事、山水,也有抽象的纹样。文人学士较集中的地方,一般选择花鸟山水,或者以某种审美意趣所造就的定型化抽象符号作为雕饰题材。而在富商云集之处,雕刻装饰常巧密繁缛,多取传统中故事性与情节性强的历史人物故事与戏文题材等,雕刻的主题也是以趋利避害为主。 徽州木雕不仅是高品位的艺术,而且是深层次的文化积淀,它们用生动具体的形象语言表述严谨、缜密的理性思考。难懂的徽州方言保留了秦汉时期的语音,徽州木雕中也蕴涵着先秦儒家的思想,儒家的价值观念几乎渗透在所有的木雕之中。士大夫重儒学哲理,而世俗社会倾向于儒教伦理。徽州木雕的表现内容和形式都十分清晰地体现了先秦时期以孔子创立的儒家伦理为中心的美学思想。伦理美学思想的核心是“仁”,徽州木雕的绝大部分内容都体现了这种以仁爱为核心、以忠恕为本,强调“礼”的行为规范,重人性、重人情、重慈爱的美学主张,强调美的伦理性本质,重视审美中的情感体验和道德伦理的结合。徽州木雕所具有的这种以儒家为代表的古典美学思想,是两千年以来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内容和本质精神。 徽州木雕是从徽州崇儒兴文的独特地域文化氛围的母体中诞生的。儒学在两千年的发展中派别林立,呈现出各种面貌,各时期研究、注解、讲授、谶纬儒家经典的学术活动更是不胜枚举。但民间美术所体现的儒家文化却是一条单纯、明晰的主线,即“治国、齐家、修身”。三者相互联系,一以贯之,代表了先秦儒学的本质精神。 建筑装饰反映了一定群体的意识,民间艺人根据世俗情感和传统观念来确定徽州木雕的内容和形式,人文思想贯穿始终,体现了源于原始儒家审美理想的中国艺术的古典精神。徽州木雕肯定具有广大群众的一般情感,没有原罪观念和禁欲意识,肯定日常世俗生活的合理性和身心需求的正当性。又讲求中庸有度,避免了不受节制地刺激感官。隶属于装饰艺术的徽州木雕艺术题材丰富多样,有着纯净、自然、真挚的原始儒学伦理内涵,较之于历代宗教

东阳木雕艺术的特征和在现代装饰中的应用创新

东阳木雕艺术的特征和在现代装饰中的应 用创新 东阳木雕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民间工艺之一。它历史悠久、种类繁多、特色鲜明、影响深远。在现代社会,民间艺术的繁荣与发展需要注入新的观念和机制,通过继承和创新,将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以开创东阳木雕在现代建筑装饰中一个新的局面。 东阳木雕艺术的主要特征 1.内容广博、手法丰富 与其它多数民间艺术一样,东阳木雕的题材内容主要来源于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名人逸事、文学典故、庶民生活、宗教人物、山川草木、花鸟鱼虫、飞禽走兽、风土民情,以及社会生活等无不涉及,作品善于表现故事性强的内容,民族风情、神话传说、寄情山水、民间故事、历史人物等,都在表现之列。在表现手法上,层次分明、远近相宜,采用中国传统绘画的散点透视和鸟瞰式透视,具有很强的空间表现能力。因此,东阳木雕能够反映的题材内容十分丰富,也给艺人们提供了很好的表现手段和艺术创作的广阔空间。内容上的丰富多彩和表现手法的兼收并蓄,使东阳木雕产品种类丰富、美不胜收。 2.材料天然、材质优良

东阳地区自然环境优越,这里山川I毓秀、气候温润,盛产梨、银杏、樟、松榧等优良木材。东阳木雕用料面相对较宽,以香樟木、白桃木、银杏木为主,也有用柏木、红木(花梨木)、水曲柳、水杉、红豆杉等。相比之下,因雕材而闻名的乐清黄杨木雕、福建龙眼木雕的用材比较单一。其中由于樟木具有香气浓郁、色泽淡雅、纹理致密、防蛀耐腐、不易变形开裂的特点,在东阳木雕作品中使用最为广泛。选料的严格,保证了东阳木雕作品的品质。 3.技法娴熟、工艺精湛 东阳木雕是一种装饰性浮雕,以平面浮雕为其基本雕刻技法,有薄、浅、深、高浮雕、多层叠雕,透空双面雕、锯空雕、满地雕、彩木镶嵌雕、圆木浮雕等十多种技法,层次丰富而又不失平面装饰的基本特点,雕工精致、洗练。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东阳木雕借鉴了古代和西洋等其它雕刻技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地方特色。 4.功能实用、品种丰富 东阳木雕不仅题材丰富、艺术性强,而且功能实用、牢固耐久。无论是古建园林营造、室内外装饰、木雕工艺品,还是家具陈设、旅游产品、衣橱箱柜等日常用品,东阳木雕既满足人们观赏性和艺术性的需求,也兼顾实用性和耐用性,讲求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的统一。 东阳木雕在现代装饰中的运用创新

介绍徽州木雕的艺术价值与特色

徽州古建筑中木雕之美在于其高超的雕刻技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徽州木雕是指徽州古建筑中的雕饰部分,那些隔扇、窗扇和拦板、梁、柱、斗拱、雀替等,到处都是精雕细刻的木雕艺术,构成徽州建筑别具一格的艺术韵味。徽州木雕艺术具有中国正统文化思想,又带有地域文化的烙印。在徽州木雕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中国正统的文化思想和意识形态贯穿于其中,徽州木雕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 徽州木雕艺术特色 1. 徽州木雕展现生气勃勃的艺术风格。徽州木雕产生于明清时期,由于徽州区域经济的强盛和文化的繁荣,徽州木雕同时又洋溢着浓郁的祥和之气。徽州木雕内容丰富,主题鲜明,人物形象生动活泼。表现远景的木雕作品构图紧凑,层次分明。表现近景的木雕作品着重刻画人物的表情和动作,将人物身材雕刻的较为短小,衬托人物的脸更加饱满生动,徽州木雕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明代,徽州木雕以平面淡浮雕为主,明中叶以后,随着徽商财力的增强,木雕艺术也逐渐向精雕细刻过渡,多层透雕成为徽州木雕的主流。 清朝以后,由于追求木雕装饰美感,使有些作品因过于精工而趋向繁琐。明初为发展期,明中叶至清中叶为鼎盛期,清末至民国间为衰落期;明代的风格呈古朴特征,接近汉画像砖风格,造型浑圆结实,简朴中富有变化,用线粗放刚劲,人物形象略有夸张,其间雕刻工艺有浅浮雕、深浮雕和圆雕几种。清后期又一改明代的质朴,趋向繁复精巧,增加了透雕、凹雕、线刻和多层雕刻等手法。到民国时,由于受到绘画的影响而呈现出较强的写实性,民间的拙味相对减弱。在雕刻的题材内容上,明代木雕内容相对单纯,清代更为注重情节和典故,如戏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更加普及,内容更为丰富多样。从整体风格上来看,徽州木雕呈现出民族上升时期所特有的生气勃勃的艺术风格,其原因就在于徽州地区当时的强盛,这种热情的格调与地域经济生活的富庶是契合的。明清时期古朴的艺术风格中,人物造型非常生动,造型准确,栩栩如生。 2. 徽州木雕强调主观的艺术表现手法。建筑装饰反映了一定群体的意识,民间艺人根据世俗情感和传统观念来确定木雕的内容和形式,在体裁的选择上也反映出不同文化层次的审美标准。木雕的题材丰富,有人物故事、山水;有抽象的纹样也有动植物的题材,如“凤穿牡丹”。一般文人学士较集中的地方,往往选择花鸟山水,由于文人审美意趣所造就的定型化抽象符号作为雕饰题材。在富商云集之处,由于其文化层次不高但经济富有,雕刻装饰常取传统中的历史人物故事与戏文题材等),雕刻的主题也是表达了民间艺术的特性。可见,徽州木雕较之于历代宗教雕塑来说更贴近于生活,具有生动的特点。皖南某宅门扇木雕《仙饮图》是一幅出色的作品,陶渊明倚坐塌上如仙,手执长茎荷叶如执如意,一童子正往荷叶中倒酒,憨态可掬,而“仙人”仰头眯眼,口含荷茎,仿佛已吸到甘咧的酒水,人物前有几案和杯、碗。整副画面构图完整,言简意赅,体现了木雕艺术表现手法上的主观意向性。徽州的建筑天井起着四水归堂的招财作用;中堂条案上摆放的钟、镜子和花瓶表示终生平静(钟声瓶镜),这些式样每家几乎相同,木雕作品也不例外。徽州木雕主要表现传统吉祥图案,装饰题材广泛,大多为人物故事、风俗民情,木雕相对于其他的建筑装饰方式,更注重立面的观赏效果,它属于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其题材的选择和表现的方式偏向于世俗化和生活化,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常见的有如意、祥云、五子登科,还有五福捧寿等吉祥图案。 3. 徽州木雕注重装饰性与实用性,体现了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徽州木雕在装饰

徽派建筑之浅析

徽派建筑之浅析 ——从安徽歙县民居建筑风格到现代建筑的继承发展摘要:徽派建筑是古徽州人创造的灿烂的建筑文化的结晶,徽派是中国古建筑最有名的流派之一。在中国甚至在世界建筑史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徽派建筑尊重自然,重视和谐人居的精神,汇集山川灵气,融通俗文化精华,风格独树一帜,建筑结构严谨,雕镂技艺精湛,至今已经流传数百年。安徽歙县作为徽派建筑的发源地之一,为研究建筑的历史和古人的建筑设计风格、技艺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例,也为当今的建筑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更促进了日益发展的旅游事业。 关键词:徽派建筑;歙县;现代建筑;融合 引言: 歙县是古徽州所在地,北倚美丽的黄山,南临景色绮丽的千岛湖。歙县在徽州文化的发展史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全国文化名城之一。歙县是一座山庄式的古城,四周山水环绕,风景非常秀美。 歙县的文物古迹非常丰富,现存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数量非常之多。世间罕见的许国牌坊与棠褪碑坊群,气势恢宏古雅壮观。歙县境内的明清古民居、祠堂等,数量繁多,历经时间的沧桑而古貌犹存,其构思之巧妙,三雕之精美,堪称民间建筑的杰作,成为有名的安徽民俗的旅游胜地。 一、安徽歙县徽派建筑风格特点 歙县地处黄山脚下,是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自唐代以来歙县文风昌盛,宋代以后文化发展更加繁荣。这里的徽派建筑构思非常奇巧,集徽三雕于一体,在古建筑中占重要一席之位。这里的古代徽派建筑保存的较为完好。在歙县从小桥流水,到粉墙黛瓦,从那些精美绝伦的木雕,到长满青苔的旧瓦,都像在诉说着歙县昨天的繁华。古民居渗透着的点点滴滴,让人回味无穷。 歙县的古建筑多依山而建,古宅前水流通畅,场地宽平,视野开阔。水口之处白石阑干、月牙桥等一派朝气蓬勃的景象,再加上徽派建筑的粉墙黛瓦和沿河两岸的红花绿树,宛如是一幅浑然天成的山水画卷,美不胜收。歙县的古徽派建筑十分丰富,棠樾牌坊群和许国牌坊,气势恢宏,壮观典雅。歙县境内的明清古民居、宅院和祠堂,虽然历经岁月沧桑古貌尚存。

东阳木雕简介

东阳木雕简介 雕刻类型 传统的东阳木雕属于装饰性雕刻,以平面浮雕为主,有薄浮雕、浅浮雕、深浮雕、高浮雕、多层叠雕,透空双面雕、锯空雕、满地雕、彩木镶嵌雕、圆木浮雕等类型,层次丰富而又不失平面装饰的基本特点,且色泽清淡,不施深色漆,保留原木天然纹理色泽,格调高雅,被称为“白木雕”。 木雕材质 东阳木雕选料严格,多用椴木、白桃木、香樟木、银杏木等材质。其工艺类型有无画雕刻与图稿设计雕刻两类,均注重创意和“绘画性”,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著名艺人 东阳木雕的著名艺人有杜云松、黄紫金、楼水明,他们被分别称作“雕花皇帝”、“雕花宰相”、“雕花状元”,人称“三杰”,是东阳木雕老一代艺人中的佼佼者。东阳木雕的传统风格主要有“雕花体”、“古老体”,以后又产生了戏文化的“微体”、“画谱化的”“画工体”。东阳木雕流派众多,以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为主要传承方式,而今主要传承者有陆光正等人。 陆光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全国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从艺40载,陆光正在木雕艺术领域孜孜以求,有贯穿多种雕刻技法、涉及各种题材的艺术珍品400多件问世,曾多次参加全国、国际性大展并获大奖,赢得国内外赞誉,不少佳作被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历史博物馆、台湾南园及知名人士收藏,被工艺美术行家们称之为“国之瑰宝”。1974年他创作的木雕挂屏《松鹤同春》、《百鸟朝凤》被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1979年他创作的木雕台屏《三英战吕布》被评为国家珍品,现陈列于中国美术馆珍宝苑;1981年,在由国务院轻工业主持的全国木雕技术大赛上,陆光正创作的木雕壁挂《三战白骨精》、《三打祝家庄》一举夺冠,获得全国第一名,陆光正从此名满天下;1988年他创作的大型木雕落地屏风《锦绣中华》,是当今木雕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精品,现收藏于台湾南园;1997年浙江省人民政府赠给香港特区政府的香港回归礼品巨大的落地屏风《航归》也是出自陆光正之手;2003年他为杭州雷峰塔的重建而创作的大型木雕壁画《白蛇传》,得到了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的盛赞,李长春点名要他全权负责整个修建工作。他主持设计的新加坡“董宫酒家”大厅巨型木雕装饰,被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先生称为“新加坡至今最好的建筑雕刻”。

安徽民俗,徽州木雕

走进雕刻的世界 ---徽州木雕 摘要:徽州木雕是安徽省传统文化民俗之一,它是“传统四雕”之一,大多用在建筑物和家庭用具之上,多表现一些山水、名人轶事等,在古代的徽州民居之中随处可见。徽州木雕起源于大概徽商崛起之时,与徽商密切相关。它具有很高的艺术特征和内涵,体现着徽州当时的民俗风貌,具有一定的传承意义。随着历史的变迁,徽州木雕从未丧失它在民间艺术殿堂中的地位,并在时间的沉淀下散发出更大的魅力。这篇文章将带领阅读者走进徽州木雕的世界,让我们在感受徽州木雕的魅力的同时,更加体会到安徽文化与民俗的瑰丽之处。 关键词:徽州木雕、起源、特征、作用、看法 徽州木雕介绍与起源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徽州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像我们熟悉的朱熹、胡雪岩、胡适等一些著名人物都出自徽州。自然,这样一个地方也有着独特的文化。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徽州题材的电视剧或者到一些徽州民居旅游过,如果仔细观察的话,会在建筑物上看到雕刻的身影,有山水虫鱼、名人故事,还有宗教神话、民俗风情……这就是出自徽州被世人铭记的“徽州木雕”。 “徽州四雕”(砖雕、木雕、石雕和竹雕)名扬天下,其中又数木雕最负千古盛名。徽州木雕,就属传统“徽州四雕”之一。徽州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山区盛产木材,且大多纹理清晰、材质柔软,徽州木雕的主要木材有楠木、紫檀、沉香、红木等;建筑物绝大多数是砖木石结构,又以木质建筑为多,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木雕艺人们提供了发挥聪明才智的机会。旧时,徽州木雕多用于建筑物和家庭用具上的装饰,其分布之广在全国首屈一指,遍及城乡,民居宅院的屏风、窗棂、拦柱,日常使用的床、桌、椅、案和文民用旦上均可一睹木雕的风采。【1】 徽州木雕都出自民间艺人和能工巧匠之手,来自民间又回归于民间,无声的木雕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古时各阶层的社会状况,给人返朴归真的联

徽派建筑浅析

浅析徽派建筑 徽州文化,又称“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敦煌文化、徽派文化、藏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政治上大力提倡的“德治”和经济活动中讲求的“诚信”都是徽州文化的精髓。 作为徽州文化重要内容的徽派建筑,是中国最有名的古建筑之一,在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尊重自然,崇尚和谐人居的精神,集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建筑风格独树一帜,并流传数百年。徽派建筑蕴含着徽州从唐宋之时崛起直至明清时期鼎盛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意识形态,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观赏和使用价值,为研究建筑历史及建筑设计、技艺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例,对于当今建筑设计、构造的参考借鉴,乃至对于日益发展的旅游事业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徽派建筑的形成 徽派建筑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成熟的古建筑流派之一,徽州的先辈在古徽州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地繁衍,在为改善居住环境而成年累月的劳动创造之中,创造了辉煌的建筑文化。 明朝中叶以后,徽商崛起,此后雄踞中国商界长达二、三百年,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中晚期唯一可以与财力雄厚的晋商平分秋色、鼎足而立的商贾大帮。与此同时,一批批富商大贾不断涌现,清代垄断盐经营的徽商竟富得可以先后接待清帝康熙、乾隆南巡。另外,徽州人“儒而后贾”、“贾而好儒”,广交官府、文士,有的本人就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因此“亦儒亦贾”,实现了“官”“贾”“儒”的三位一体。

这些徽商为光宗耀祖、炫跃乡里而大兴土木,建豪宅、修祠堂、竖牌坊、造园林……给徽州的乡村面貌带来了巨大变化。这些古建筑风格独特,布局合理,装饰精致,变化自然,具有纯正天然的乡土气息;加之徽州盛产木材,民间向来就有雕刻、绘画传统,砖雕、木雕、石雕别具一格;同时具有很高文化素养的徽商们在建筑中注入了自己对布局结构、内部装饰的看法,促使徽派建筑逐渐形成风格独特的建筑体系,不仅实用性强,而且内涵丰富,被誉为“中国建筑艺术的一大派系”。 徽州原来是古越人的聚居地,早期徽派建筑是典型的“楼上厅”形式,这是越人的“干栏式”建筑格局,在潮湿山区能有效防止瘴疠之气的入侵。后来中原士族大规模迁入,人稠地狭,构建楼房就成为最佳选择。为了适应险恶的山区环境、解决通风和光照方面的问题,由中原士族带来的“四合院”形式逐步演变成既封闭又通畅的徽州“天井”。另外,山区木质结构的房屋易于遭受火灾,为了避免火势的蔓延,马头墙(徽派建筑中的马头墙是电脑术语"防火墙"的鼻祖)应运而生了。正是在外来文化与原住文化的交融过程中,徽派建筑风格一步一步地形成了。 二、徽派建筑的构成 徽派建筑通常包括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三类。 徽州人讲究“无山无水不成居”,重视房屋布局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民居大多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依山傍水,与亭、台、楼、阁、塔、坊等建筑交相辉映,构成“小桥、流水、人家”的优美画面。粉墙、青瓦、马头墙、砖木石雕以及层楼叠院、高脊飞檐、曲径回廊、亭台楼榭等的和谐组合,构成徽派建筑的基调。徽派古民居规模宏伟、结构合理、布局协调、风格清新典雅,尤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