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学园祭

日本的学园祭
日本的学园祭

日本的学园祭

2014级日语一班黎倩2014050603014 日本校园文化里包括服饰、课程、社团等各种各样的部分。其中我比较感兴趣的是日本学校常有的一种活动—学园祭。“祭”的意思是“庙会”有点和中国的“元宵灯会”、“学校校庆”之类的相似。学园祭的时间一般在秋天,因为在日本11月3日是日本法定休假日《文化之日》,所以大多学校都会选在这天的前后,不过具体时间根据各个学校的传统不一样。

学园祭一般分为2种,一是文化祭,另一个是体育祭。文化祭就等于各种玩,各种社团活动,班级活动一起举行的大型校园活动;体育祭就等于中国的运动会,不过日本的运动会活动更丰富一些,趣味性更强,不像中国的每年运动会比赛项目都一样,和大学的趣味运动会差不多。

首先介绍体育祭,上面已经说过它和趣味运动会相似。具体的项目类型根据网友说法,有像拔河,接力赛,这种和中国相似的传统项目,也有骑马战(就是骑在2个人身上抢对方帽子),转圈圈(好像是跑过去转3圈又跑回来)等等趣味性比较强的项目,也有体操表演、舞蹈表演等等。体育祭多半是幼儿园、小学、中学居多。

其次是文化祭。文化祭就等于文艺祭,一切都由学生自主策划、完成。由学生组织的“学园祭执行委员会”组织、管理学院祭的活动。由班级活动和社团展示组成。班级活动是以班级为单位,各个班自主选择决定是销售、还是展示或是服务类活动,许多动漫里都有这类素

材,像《会长大人是女仆》这一动漫中,女主所在的班级有2种意见,一是开女仆餐厅,一是进行cosplay展示,后来结合双方意见,决定开一个cosplay为主的咖啡屋。与之类似的会有买饼干、点心、炒面等等的,也有把教师布置成鬼屋,或者是巫师等等。社团展示是以社团为单位,进行比赛、游戏、出售自制品等等。比如街舞部的会搭台子表演,足球部的宣传活动,等等。百度百科上说:60年代期日本多以班级展示为中心,但是在20世纪以来社团活动越来越盛行,文化祭的中心渐渐被社团所取代,也正是因为如此,如果在文化祭中毫无人气的社团可能为面临闭部的危险。文化祭的准备大概要持续一周左右,学校一般会把校园的一部分空间空出来(大多数是体育场)。学生们在准备期,班级装饰有班费负担,校园装饰由学生会出,校方不提供任何经济支持。学生也可以利用家庭关系,邀请名人来做宣传、讲解,或者将自己家里的东西拿到学校利用也可以。等到校园祭开始的那天,校园对外开放,各路家长,路人,都可以来,学生会也会乘机对外宣传自己的学校,学生也可以趁此了解学校,决定将来要考取哪所学校。活动结束以后,收拾垃圾恢复原样,一切都是由学生自己完成,过程中所挣得钱,大多都是班级一起聚聚,吃吃,就没了。

从这个学园祭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个班级、社团的合作、协作。值得一提的是在日本的运动比赛中从来就没有个人的第一,所有的比赛都是以团队为单位,从始至终一直都是这样,所以在日本文化中团队意思非常强烈。从文化祭中也可以看出,日本学校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而且在整个活动的准备和进行中,需要学生自主考虑各种

各样的问题,提出点子,集合意见,最后决定,实施,一系列进行中不仅培养的学生的自主能力,提高团队意识,也培养了学生们的社会意识。我觉得这正是我们中国校园该学习的地方,虽然说现在大学的社团已经开展的相当不错了,但是对于中小学,基本上没有成形的活动,我觉得我们应该在这方面好好学习一下。

校园暴力原因对策作文素材

校园暴力 ·新闻时事 2017年1月9日,湖南邵阳市城步四中发生一起校园暴力事件,一中学几名女生在教室内轮番扇一名女生耳光。当天午休期间,城步四中七年级127班学生刘某因与124班同学王某有私怨,趁老师吃午餐时,纠集116班杨某及本班几位女同学到王某所在班级教室对其进行殴打。 2016年10月31日晚,丰顺县某中学宿舍内两个同班同学因纠纷发生打斗,其中一人被刀刺伤腹部,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2016年5月13日,在枞阳某中学课间休息期间,小周与同学小方因琐事发生冲突,小周打了小方一巴掌,致小方左耳耳膜穿孔,经鉴定小方人体损伤程度为轻伤二级。 ·校园暴力的原因 (一)个人因素 1.人格倾向。有学者指出,校园暴力的施暴学生通常有以下特征:(1)缺乏自我控制及自主负责的能力;(2)轻浮且缺乏挫折容忍力;(3)在团体中表现欲强;(4)以自我为中心且罪恶感淡薄;(5)同学关系不良。有关校园暴力与人格倾向关系的问题,目前国内研究得较少。 2.行为问题与行为困扰。国内的相关研究,发现暴力攻击行为愈频繁,其抽烟、喝酒的比例也愈高。这些研究结果都证实了暴力行为是一连串行为问题中的一环,往往和其他的行为问题合并出现。 3.对暴力的态度与信念。调查发现,学生对暴力的态度愈强,其攻击行为也愈多。高攻击性儿童特别重视控制被害者所带来的心理代偿,并且对于攻击所带给他人的伤害或痛苦较不关心。国内研究也表明,许多学生出于对电视上“黑帮老大”的崇拜,将施暴看作是“英雄”表现,对受害者的感受漠不关心,甚至以此为乐。 (二)家庭因素 一个人性格与行为的养成,大多受家庭影响,因此,不可忽视家庭因素对青少年暴力倾向的影响。家庭结构不完整,家庭关系不和谐,家庭教育不科学,家庭氛围不正常,家长行为不端正,家庭周边环境不健康,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暴力及非暴力少年犯的父母及亲属的不良行为较一般少年的多些;暴力及非暴力少年犯其家庭是单亲家庭或破碎家庭之比例高于一般家庭;暴力少年犯在儿童时期受虐的程度、目睹父母发生婚姻暴力的程度及受到手足暴力的程度,比其他少年高。 (三)学校管理的因素 我国目前的中学教育仍以应试教育为主,不少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只抓分数,忽视了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素质教育。部分学校对学生违纪事件简单地求助于行政处罚,滥用“劝退”、“勒令退学”等手段,随便开除学生,将矛盾推向社会。体罚学生也是我国传统教育方式的一个弊端,它会使学生形成敌视老师和优等学生的逆反心理。研究发现,当学校持续地对暴力学生施以粗暴的训练方式或体罚的,不但无法抑制学生重演同样的暴力行为,还会使学生对学校产生敌意和疏离感。

日本早期电影

xx电影之xx电影 一、xx电影的诞生 1.现存最早的xx电影: 歌舞伎片《赏红叶》 (1899) 2.新派剧: 起源于19世纪80年代的歌舞伎改革运动,最早与电影联手。 3.xx最早的故事片: 《闪电大盗》 (1899)用新派剧演员拍摄。 4.直到20年代中期,日本电影业中所有女性由男性扮演,称为“女形”。 5.1910年代日本电影生产基地开始建立: 1912年日本活动写真株式会社(日活)组建,在东京(现代题材的新派剧)和京都(历史题材的旧剧)—— 以两大城市为电影制作中心形成分庭抗礼的局面,为日本电影制造两副面孔。日本电影沿着对传统价值观的怀旧式肯定和对现代的西方价值观的追随这两条完全分离的线索发展而来。 二、xx电影中的“活弁” 1.活弁: 活动弁士(辨士),为电影做解说表演的。 2.电影和弁士的组合与日本口传文艺的渊源有关,如文乐中的净琉璃,歌舞伎中的义大夫等。

3.在真正意义上,日本从来不存在无声电影。 4.活弁的三种职能: ①作为叙述者与声优; ②作为评论阐释者; ③作为观众代表的表演。 5.弁士在30年代后期几乎销声匿迹,但影响有: ①电影的开头和结尾,通常会有不出场的旁白者冗长的画外音; ②惯用全景镜头和长镜头。 6.弁士的存在使日本电影独自探索出日本独有的电影叙事方式。 三、日本电影的黄金时代(19世纪20-30年代) 1.纯映画剧运动: ①1918年,由归山教正主持的电影艺术协会发起; ②电影不应是对下等戏剧的简单模仿,而必须以某种纯粹的状态呈现出电影独有的本质。 主张不要舞台剧本而要电影剧本,不要男旦而要女演员,不要弁士而要字幕。指出真正的电影离不开速度、写实和幻想。 ③试验性作品: xx的《生之xx》、《xx的少女》 (19)。2.两大创作群体: xx和日活 松竹:1920年在日本东京莆田创立制片厂,《路上的灵魂》

日本有哪些传统的祭典活动

日本有哪些传统的祭典活动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日本有哪些传统的祭典活动》的内容,具体内容:在日本,每年各个地区会举行各种各样的祭典活动,可谓是花样百出又丰富多彩。那么你知道日本的传统祭典都有哪些吗?今天就和我一起去看看吧。日本传统的祭典活动1、祇園祭京都府... 在日本,每年各个地区会举行各种各样的祭典活动,可谓是花样百出又 丰富多彩。那么你知道日本的传统祭典都有哪些吗?今天就和我一起去看看吧。 日本传统的祭典活动 1、祇園祭京都府 每年以七月整个月为期的祇園祭,绝对是关西年度的最大盛事之一,整个京都都被热血的气氛所包围,超过千年历史的祗园祭,由各鉾町展示不同的山鉾。付费就能近距离参观拍照,举办期间会有很多学校带学生来校外教学。 2、阿波舞德島縣 阿波舞已经有400年历史,起源是德国县,是四国三大祭典之一,日本的三大盘舞之一。(日本三大阿波舞: 高圓寺/南越谷/德島)。固定于每年的8月12~15日举办;通常是有数十人组成一连,以连为单位在街上跳舞。通常由男女组成小集团在前方踏着两拍子的节奏跳舞,伴奏的人在后方跟随,乐器基本上有三味线、太鼓、鉦鼓及橫笛。 3、沖縄全島エイサーまつり沖繩縣

从1956年开始的地方祭典,大约在每年的七八月时举办,各队伍打击大型大鼓,穿着华服来比赛。 4、青森睡魔祭青森縣 东北的夏季最大型最热闹的祭典就是青森的睡魔祭了,取材自日本和中国的故事、传说、任务的脸部表情,所制作而成的大型灯笼,每座长达4吨,至少需要20个壮丁才能抬得动。此祭典是固定在每年的8月2~7日,期间会大型的ねぶた(佞武多)夜间游行。 5、仙台七夕まつり宮城県 东北三大祭的仙台七夕祭,在每年的8月6~8日举办,近400年历史的七夕祭原是贵族的活动,从江户時代起变成民间庆祝活动。而现在大家看到的仙台七夕祭是从1928年开始,仙台站附近商店街的老板们为了吸引客戶而发起的,主要的巨型笹飾り及七夕彩球是在车站**的七夕街道; 而商店街也挂满了豪华绚丽的笹飾り。 6、郡上おどり岐阜県 日本三大盆舞之一,每年七月底开始一直到九月上旬,连续33個晚上在不同的场所举办。最特別的是在8月13~16日的4天间,會徹夜跳舞。郡上八幡平常应该只有团体旅遊会來的地方,大越只有这个时候才会热闹非凡。 7、秋田竿燈まつり秋田県 在东北的秋田縣,于每年的8月3~6日举行,竿燈節是为了祈求五谷丰收的活动,由身穿"法被(衣襟短的上衣)"、頭扎布巾、脚穿日式白袜和草鞋的年轻人。随著笛声和鼓点,轮流用肩膀撑起竿灯沿街巡遊,还要注意

XX年关于校园暴力案件调研报告

XX年关于校园暴力案件调研报告 XX年关于校园暴力案件调研报告 近年来,校园暴力违法犯罪时有发生,已成为严重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社会顽疾。最高人民法院刑一庭妇女儿童权益刑事司法保护课题组就校园暴力刑事案件作了专项调研,以期为解决相关问题提供参考。 一、现状调查 校园暴力在我国时有发生,但是情况复杂,违法与犯罪交织,且多数事件未进入司法程序追究法律责任,加之目前缺少统一的事件报告、统计制度,导致难以了解我国校园暴力发生的真实情况。今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对XX-XX年各级法院审结生效的100件校园暴力刑事案件进行了梳理,这些案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此类犯罪及审判工作的一些突出特点。简述如下: 1.校园暴力犯罪案件涉及的罪名相对集中。针对人身的暴力伤害比例最高,其中,故意伤害罪占57%,故意杀人罪占6%,寻衅滋事罪占10%;性侵、侵财犯罪各占12%,聚众斗殴罪与绑架罪分别占2%、1%(见图一)。 2.已满十六不满十八周岁的高中生及职高身份的未成年被告人占比较高。(1)159名未成年被告人中,已满十四不满十六周岁的被告人55人,占%;已满十六不满十八周岁的被告人104人,占%。其中已满十四不满十六周岁的比例低,

与我国刑法规定上述被告人只对八类严重暴力犯罪承担刑事责任有关,故不能全面反映此类人群的校园暴力实际发生率。(2)涉案小学生占%,初中生占%,高中生占%;职业技术学校及职业高中学生占%,参与作案的无业人员占%。 3.持凶器作案、造成人身伤亡后果以及作案后自首、达成谅解协议的比例较高。持刀具(包括弹簧刀、水果刀、猎刀等)作案的占49%;造成被害人死亡的占35%,重伤的占32%,意味着在校园暴力犯罪案件中,实际造成被害人重伤、死亡严重后果的比例高达67%;轻伤占17%,轻微伤占16%(见图二)。被告人作案后自首、与被害人达成赔偿谅解协议的比例高,分别占49%、54%。 4.判刑情况。(1)致被害人重伤的32起案件中,免予刑事处罚2件,占该类案件的%;宣告缓刑的22件,占%;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以下的4件,占%;三至五年有期徒刑的2件,占%;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1件,占%;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1件,占%。(2)致被害人死亡的35起案件中,宣告缓刑的8件,占%;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以下的1件,占%;三至五年有期徒刑的4件,占%;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12件,占%;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10件,占%。 二、突出问题 1.理念存在偏差,对校园暴力的危害性认识还不够。关爱呵护未成年人是我国及世界各国共同珍视的基本理念,

中国近代史上的早期日本留学史

中国近代的日本留学史 从1896年第一批中国留学生前往日本学习到现在,中国人赴日本留学已有近115年的历史。和留学欧美一样,中国人的日本留学也是学习其他民族文化中的先进成分,探索自己的近代化之路的过程。中国人的日本留学对中日两国来说,不仅仅在教育文化史上,同时在经济和外交关系方面,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根据《近代中国日本留学史》中记载日本留学进程中发生的变化,将其分为三个部分,如下。 一、日本留学的开始和发展 1896年,清政府派遣13名年轻人前往日本留学,揭开了中国人留学日本的序幕。 初期的留日学生主要是官费生,不仅有中央派遣的,也有地方政府及教育机构派遣的。多数留学生学的是军事。1903年以后,随着清政府旨在促进近代化的“新政”的展开,大批学习师范、政法以及实业的派遣留学生前往日本,而同时,学习军事的学生仍然源源不断地被派往日本。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和八国联军的入侵,使清政府受到了极大的刺激,这一点从清政府派遣大量的军事留学生以图增强国家的军事实力当中也可以看出。 二、日本留学的兴盛 日本留学的兴盛,是在进入20世纪、清政府展开“新政”以后。在此之前,日本留学派遣规模较小。 1900年爆发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强迫清政府与之签订赔付巨金、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直到这时,清政府才被迫实行开放并向西方学习,推行旨在“富国强兵”的“新政”。“新政”的内容主要有军备强化、实业振兴和教育改革。 随着“新政”的推进,需要大批掌握各领域新知识的新式人材,但当时的中国刚刚摆脱了旧的教育,还难以适应培养新式人材的需要。为了应对这种形势,清政府采取了派遣官员出国考察、奖励留学以及招聘外籍教师等措施。与此同时,随着科举制度的改革和废除,知识分子、特别是年轻人为了寻求新的知识,自发地前往海外留学。在这种背景下,日本留学迎来了兴盛时期。人数最多的1905年大约有8000人。 兴盛时期的日本留学和初期留学相比,有以下特点。一是不仅有官费生,也有很多自费生;二是学法政和师范的人占压倒多数。后者是很多留学生根据国内教育改革的要求,以回国后在新式学堂执教为目的而到日本学习师范的。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并由孙文创建了共和制的中华民国。从这个时候起到1945年“二战”结束的30多年里,尽管随着中国国内形势及中日关系的变化,在日中国留学生的数量时增时减,但中国人的日本留学一直都未中断。其间出现了继1905年的留学高潮之后的两次高潮,即1914年前后(5~6千人)以及30年代中期(1935年突破了6~7千人)的留日高潮。 三、日本留学热潮的衰退 直到1937年7月7日爆发了“芦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打响。中方关闭了驻日本大使馆及留学生监督处,留学生们也几乎全部回国,

中学校园暴力现状调查报告

中学校园暴力现状调查报告 摘要

本研究采用了课题组设计的“中学校园暴力现象问卷”,考察了安定区217名中学生。结果表明:(1)中学生遭遇校园暴力的比率为14.75%;参与校园暴力的比率为5.53%;遇见校园暴力的比率为62.67%。中学校园暴力现象很普遍。(2)中学校园暴力有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基本为男生所为。男生遭遇和参与校园暴力的比率远远高于女生。(3)17至19岁的学生是校园暴力行为的主要群体,16岁以下和20岁以上则明显下降,这与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密切相连。(4)中学校园暴力发生的场所主要是在校外其他地方,很少发生在校内。而在学校内发生校园暴力的主要地点是厕所,另外还有操场。(5)中学校园暴力发生的时间大多数在晚上放学时间,其次是其他校外时间,在校期间很少发生。(6)中学生对校园暴力的态度五成多是深恶痛绝。而观望,漠不关心、认为正常、还有适度参与者占四成多,且持这种态度者随年级增高呈上升趋势,这对于校园暴力的干预是极为不利的。(7)中学校园暴力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自己之间的争强好胜和因早恋引起的争风吃醋,而且各个年级具有相对一致性。(8)大多数中学生在遭遇校园暴力后更倾向于报警,其次选择报告老师和告诉家长。还有少部分学生选择忍气吞声或者找人报复,极少甚至加入暴力团伙。(9)杜绝校园暴力首先是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其次是多组织学生的集体活动;再次是加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力度和加大学校的管理力度等。(10)中学校园暴力主要发生在男生之间,女生之间的校园暴力现象也占一定的比重,女生之间的校园暴力事件在高年级有一定的呈现。80%多的校园暴力事件,有社会闲散人员的参与。低年级易发生校园暴力的学生群体主要为早恋的学生和家庭情况特殊的学生;而高年级主要是在其他方面,其次是早恋的学生,家庭情况特殊的学生发生校园暴力现象随年级增高下降趋势。绝大部分学生对校园暴力持反对态度,对校园暴力的总体看法是家庭的过分溺爱,、学生间的争强好胜、早恋引起的争风吃醋、青春期的逆反心理等是校园暴力产生的主要原因。对校园暴力现象的应对措施,主要是希望学校加大管理力度,对学生对进行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等,重点进行心理辅导。(11)中学校园暴力行为在不同学校有很大的差异,与校园周边环境,学校管理等关系密切。中学生遭遇校园暴力和参与校园暴力现象都有显著的年级差异,校园暴力现象随年级的增高呈上升趋势。 关键词:中学;校园暴力;调查分析

日本早期文献的检索

机械领域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发明点很简单的案子机械领域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发明点很简单的案子,, 而我们又苦于很难检索到相关的对比文献难检索到相关的对比文献。。其实很可能我们的邻国其实很可能我们的邻国——————日本日本日本,,也有类似发明点的发明或实用新型发明点的发明或实用新型。。由于早期日本科技发展比我国快几十年由于早期日本科技发展比我国快几十年,,这些相关的对比文献大多是日本的早期申请些相关的对比文献大多是日本的早期申请。。 这些早期的日本的实用新型或发明一般在我们的检索数据库中收录不多或发明一般在我们的检索数据库中收录不多、、也不全也不全,,而且都看不到附图。下面介绍一下如何在外网上直接以FT/FI 为入口检索日本早期专利文献文献。。 网址如下网址如下:: http://www4.ipdl.inpit.go.jp/Tokujitu/tjftermena.ipdl?N0000=11414 首先需要确定与发明点相关的FT FT,,数据类型最好不要勾选数据类型最好不要勾选,,这样检索范围就涵盖了实用新型和发明范围就涵盖了实用新型和发明,,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初判限定文献的公开

日期来缩小检索范围日期来缩小检索范围。。显示类型显示类型,,可以选择可以选择““drawings drawings””,这样在浏览文献时可以直接看到附图文献时可以直接看到附图。。 点击search 按钮后按钮后,,会显示检索结果的个数会显示检索结果的个数,,如果个数较多可以重新对上述各项进行调整重新对上述各项进行调整,,来得到一个合适的检索结果篇数来得到一个合适的检索结果篇数。。 点击点击““list list””进行浏览进行浏览:: 时间限定FT FT 细分

今年七夕节必不可少的旅游攻略——一起去日本玩吧

今年七夕节必不可少的旅游攻略——一起去日本 玩吧 七夕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提到七夕,人们联想到的是牛郎织女跨过银河见面的那一天,而这个节日正在步步紧逼了。 这时候有人会问了,日本也过七夕节吗?当然了。日本从很久以 前就开始借鉴中国的文化,据说奈良时代七夕就从中国传入日本了,而这个牛郎织女的美好传说在日本也广为人知。 去日本玩什么呢?白天的话,就像平时出去玩一样,可以一起去 一些比较幽静的环境例如海边,和看上去比较和风的地方去享受这 种异地风情。根据女友的爱好,必不可少的还有就是买买买了!日本 药妆和护肤品都是质量杠杠的。白天可以随意走走玩玩,但是,重 点其实是晚上啦。 今年的8月17日便是中国的七夕节了,如果这几天是在日本, 可能是错过了日本的七夕祭,但是没关系,那边还有浪漫的夏日祭 和绚烂的烟火大会。 穿着美美的浴衣,一起去看一场惊艳整个星空的花火大会吧。花火大会就是夏日祭,一般就是各种庙会活、烟花大会和节日祭典, 每年的7月上旬到8月下旬在日本举办,而今年的七夕就是处于这 个时段。如果你和你心爱的人能够一起去日本看一次精彩绝伦的烟 火大会,你们一起度过的青春似乎变得没有任何遗憾了。 每年到了夏季,日本的天空就会被七彩的美丽的夜之花火点亮,被日本人称为夏之风物诗的花火大会,和春季的赏樱大会一样,是 日本人对季节之美的极致追求。 想象一下,身着一袭蓝白条纹雏菊图样点缀的浅紫浴衣,宽沿绑带环腰正中束起,她听闻远处你慵懒的叫唤,连忙循着声源的方向

应了声,随即朝着小贩微微一笑以示谢意,接过另一只苹果糖踩着 素色木屐挥手作别。 “……久等了。”想着和你一起参加七夕祭真是太好了,她倾头不自觉地嘴角带上浅淡的笑意,将手中由鲜红色糖衣包裹着的苹果 糖递给你。 大街小巷挂满了明艳的灯,她咬下一口甜津津的美丽糖衣,跟随你的脚步,穿过热闹的街市,于是见得整个楼层都被蓝色灯光笼罩 的东京塔。 一对对恋人侧耳细语从身边走过,晚风吹得路边的许愿树上的彩色牌子幽幽作响,正有些愣神地看着这些,便感受到手心温热的触感。由着自己的恋人牵着自己的手走向天之河灯展,她的目光柔和 嘴角轻扬,只追随你一人。 晚上除了这美丽的烟火,还有各种各具特色的舞蹈表演和游行,整条街都会摆设上地道的日本传统美食,和一些祭典专有玩的游戏。 有没有心动呢,快带上你的另一半马克一下吧!

踏过樱花第几桥

踏过樱花第几桥 谈及樱花,脑海中倏然闪现的是鲁迅《藤野先生》一文的开篇名句:“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描绘的是日本东京上野公园樱花盛开的景象。由此我知道了,樱花最受日本人喜爱,日本被誉为樱花之国。每年春季从冲绳岛到奈良县吉野山再到北海道,樱花就像一片片粉色的祥云由南而北一路飘过整个日本群岛。 春天赏樱是日本的传统习俗。赏樱花,日语写作“花见”,是日本独特的赏花方式。每当春天樱花节期间,人们呼亲唤友,携酒带肴,或群聚于赏樱名所,或席坐在樱花树下,举杯高唱,谈笑春日,悠然忘归,尽情捕捉烂漫春光。樱花护肤品、樱花食品、樱花酒、樱花茶乃是这个民族挚爱樱花以至崇尚樱花的绝佳注脚。 日本花祭盛况空前的场面我没有亲见,今春在韩国我意外有幸领略了樱花似贝如潮涌的绚烂壮观场面。 阳春三月,我来到了韩国西南部仅有十余万人的小城井邑市。每天坐班车从一条叫井邑川的河畔经过,这条河从井邑市区穿过,在市区一段有数座式样各异的大桥、浮桥连接两岸。南北岸各有一条马路,路旁是一色的粗大屈曲、黝黑干练的大树。端详这些庞然大物,却叫不出它们的名字,虽然其形象已引起了我这个植物知识匮乏的人的注意。 四月初,大树旁的迎春花开了,鹅黄娇嫩,密密匝匝,如同一穗穗金闪闪的流苏恣意张扬地自上徂下铺排开来。这些大树也不甘落后,几乎与迎春花同时,上演了一幕“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令人为之惊艳的作品。昨天还黝黑粗粝的枝头一夜之间开满了串串娇嫩的白花,棵棵大树霎时成了一位位白头仙翁。直到这时我才恍然大悟:樱花。道路两旁一树树的樱花紧紧的挨着,形成一条长达数公里的晶莹剔透、炫目赏心的樱花隧道,如云似雾,像雪若贝。樱花与迎春,一白一黄,一高一低,交相辉映,煞是热烈壮观。 刚踏上异国的土地,就出乎意料地际遇了这样奇异的风景,小城井邑确确凿凿地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异。 班车每天早晚都从这条潮涌般的隧道中驶过,透过车窗欣赏着这令人陶醉的雪海般的樱花美景,恍如误入了人间仙境。隔窗赏花令我不再满足,那天我干脆特意步行去上班。几公里的路程,悠闲地在花下行走,目之所及,手之所触皆是这雪白如银的樱花。瞧,每朵小花儿都分成五瓣,娇艳馨香,明丽高洁,似玉晶莹盈媚眼,幽香淡淡逗蜂癫。站在桥上观赏着这条白色的飘带从井邑市里亮丽地飘过,我贪婪地享受着这与樱花撞了个满怀的际遇,不知不觉已是踏过樱花第几桥了。一辆辆车子从飘带下疾驶而过,行人走在花下却不为所动,安然信步。偶尔发现有人手里拿着相机也如我这般陶醉在浪漫的氛围中,在下一个桥头惊喜地发现了一群穿制服的学生在花下留影。在这绚丽烂漫的季节,在井邑并没有见到趋之若鹜的赏樱盛景。 4月21日,和朋友一起驱车去全罗北道首府全州植物园参加一个活动。一路上看到公路旁、山坡上零星散布着盛开的樱花。步入植物园更是被眼前的两棵参天樱树所震撼。适逢天降喜雨,片片粉白的花瓣纷纷随风飘落,和着细雨,眼前呈现出阵阵如梦似幻的曼妙花瓣雨。“十日樱花作意开”,已经恣肆怒放了近半月的樱花马上也要谢下华丽的大幕了。客居异国,此情此景,细细玩味白居易“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枝便当游”的诗情画意,体悟袁枚“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生命哲思,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朋友告诉我这两棵树的树龄至少都有四五十年,并介绍说樱花在整个韩国栽种很普遍,多为白色夜樱花,每年济州岛、镇海军港、首尔汝矣岛和南山等很多地方都要举办樱花节。 在国内我曾数次观赏樱花,近年也听闻到诸如武大樱花节时人满为患、大煞风景的消息。国内的樱树大都很小,往往又被局促在仄狭的公园里,给人的感觉似乎是在欣赏盆景,没有那种铺天盖地、惊心动魄的感觉。

青少年校园暴力现状研究 论文

青少年校园暴力现状研究 目录 一、提出问题 二、研究架构 三、青少年校园暴力现状及成因 四、青少年校园暴力的干预策略 五、结论与思考

一、提出问题 校园暴力问题日益严重。据山东省少年管教所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收押的未成年犯中学生的比例约占10%左右;整体上看,未成年犯罪有低龄化的趋势,1991年未成年人犯入监的平均年龄为16.19岁,1992年为16.04岁,1993年为16岁,1994年为16.19岁,1995年为16岁,五年来入监的平均年龄比八十年代提前了0.84岁;从犯罪手段上看,呈现暴力化、智能化的特点;团伙犯罪仍然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形式,据统计,1995年参与团伙犯罪的未成年人占当年收押数的66.2%。 据新华网香港12月30日报道,2004年岁末,香港小童群益会邀得2万多名香港中小学生,选出他们眼中十大头条新闻。结果显示,校园暴力事件位列第一,反映儿童最关心身处环境的安全问题。 不仅如此,校园暴力也是一个世界性问题。2000年4月在日本召开的八国教育部长会议已将校园暴力问题列入议事日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在制定一项有关防范校园暴力的行动计划。2001年3月5日至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召开了主题为“校园暴力和公共政策”的第一次世界性会议,来自20多个国家的400多名专家和政界领导人出席了这次会议。 校园暴力严重玷污了学校这一教书育人的圣洁之地,扰乱了正常的办学秩序,违背了办学的主旨,损坏了学校的形象。 校园暴力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极坏的影响:(1)会在青少年中造成一种不良暗示:邪恶比正义更有力量,武力比智力更有价值;(2)今日的问题学生,很可能就成为今后的犯罪分子,其后果是相当危险的。法林顿发现,在12岁—14岁被老师评定为攻击性严重的学生中,22.4%的人随后因暴力行为而被定罪;在被老师评定为攻击性较弱的学生中,只有7.2%的人犯罪。前一种情况可以解释暴力犯罪人中的60%。斯塔廷和马格努森,罗宾斯也得到了类似的数据,他们发现儿童期的打架斗殴可以一致地预测成年期的暴力行为。 因此,不论是从维护学校正常办学秩序的角度看,还是从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角度看,关注校园暴力,研究校园暴力,都是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 鉴于此,我们觉得在当前的形势下,研究校园暴力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日本节日

1樱花节(日本樱花节) 每年的3月15日到4月15日是日本的樱花节,也称樱花祭。樱花自开花至花残只有七天,因而也有称作樱花七日的说法。 这是日本自南至北樱花开放的季节,人们在樱花树下摆上丰盛的酒宴,或合家欢聚一堂,或邀请三五好友,一边吟诗作画,一边开怀畅饮,一醉方休。[1] 男孩节 1每年5月5日,是日本男孩节。人们会悬挂鲤鱼旗迎接男孩节。期盼孩子健康成长。为了祝福家中的男孩健康、快乐,这一天日本家家户户都会用纸或布做成色彩鲜艳、形状像鲤鱼的彩带,然后把这些彩带串在竹竿上,并和金色的风车绑在一起,挂在屋顶上。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日本人相信鲤鱼最有精神和活力,希望家中的男孩都像鲤鱼那样,因此这一天又称为“鲤鱼日”。 中文名男孩节别称鲤鱼日节日时间5月5日节日类型传统节日流行地区日本节日起源害虫破坏农作物的时期,消除虫害节日活动制作一些大鲤鱼,高悬于立在屋前的长竿上,迎风飘扬节日饮食吃年糕和粽子节日意义除农作物虫害,袪灾除病设定地点田埂地头 2男孩节由来 因5月份是害虫破坏农作物的时期,农民们往往要扎一些形象凶猛的稻草人,插在田埂地头,以消除虫害,到江户时代,这种习俗逐渐演变成了5月5日的男孩节。人们制作一些大鲤鱼,高悬于立在屋前的长竿上,迎风飘扬,意在保佑男孩们健康成长。又因鲤鱼逆水而上,象征着勇猛顽强,激励男孩子们在人生的征途上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在房间的壁龛内, 家长还为男孩子们准备了盔甲、精致的小军旗、弓箭和装饰讲究的军刀之类的东西。传统的家庭还会在这一天吃年糕和粽子,全家用菖蒲水洗澡,祛灾除病。 3男孩节历史 在日本,一到男孩节这天。由七色彩旗和黑红两色的“真鲤”“绯鲤”组成的鲤鱼旗,就会在蔚蓝的天空里迎风飘动。早在公元834年,日本的《灵义解》中,就把从中国传来的1月1日(元旦),3月3日(上已),5月5日(端午)定为节日。生活在日本的人们都知道,每年男孩节时,可以看见很多鲤鱼型的彩色风筝在蓝天下飘舞,这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在日语中“鲤”。十四世纪的室町时代,只有武士家才有资格在竹竿上悬挂这种风筝。到了江户时代,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形状也变得更加漂亮,一直延用到如今。这个在中国已经淡化了的端午节放鲤鱼型风筝的习俗,其实起源于“鲤鱼跳龙门”的传说。鲤鱼每年三、四月都要聚集在黄河中游的龙门处,如果能逆流而上,越过北山的瀑布,就能出人头地成为龙.那一条条迎风而起舞的鲤鱼,真正的表达了长辈们望子成龙的心情。端午节的习俗,传到日本之后,被吸收改造成为日本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在战乱不停的室町时代,被武士们所提倡。日语中,“菖蒲”与“尚武”的发音相同。每年这一天,武士们都要把自己的铠甲,头盔放在日光下晾晒。江户时代,为了使男孩子从小就能养成尚武的精神,期望将来能够武艺高超,做个出人头地的英雄。 4庆祝方式 五月五日这一天在日本是男孩节-祝贺男孩子茁壮成长的节日,同时又是端午节。与桃花节是女孩子的节日一样,端午节作为男孩子的节日,也非常热闹,按传统习惯,这天家家户户都在室内摆设现示出英武气概的娃娃(如歌舞伎中常出现的古代的英雄好汉),同时在室外挂鲤鱼旗和七色彩旗。纸做的黑鲤鱼和红鲤鱼在天空迎风摆动,犹如在大海里遨游。传说鲤鱼是能够勇敢地跃上“龙门”的,所以用它来祝愿男孩子像鲤鱼般朝气蓬蓬,奋发有为。相关习俗

中学生校园暴力原因及对策

中学生校园暴力 产生原因及对策 09英2 顾凤丽 09071409

摘要: 正因为中国的校园暴力事件造成的是一种隐性的心理伤害,而不是显性的身体伤害,所以很多时候都被忽视。校园暴力由于其危害的特殊性而备受关注,而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校园暴力的趋势并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本文主要探讨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校园暴力原因对策 目录 一、中学校园暴力现状 (一)概念 1. 核心概念 (1) (二)中学校园暴力现状 1、美国校园暴力现状 (1) 2、日本校园暴力现状 (1) 3、国内校园暴力现状 (1) 二、中学校园暴力产生原因 (一)个人因素 (2) 1、学生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正确引 (2) 2、学生法制观念的淡薄 (2) 3、人格发展的不健全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2) (二)家庭因素 1、家庭结构 (2) 2、家庭暴力 (2) 3、家庭教育方式 (2) (三)学校因素 1、学校德育教育不到位 (2) 2、学校法制教育的缺失 (2) 3、心理健康的忽视 (2) 4、校园治安管理模式存在的漏洞 (2) (四).社会因素 (2) 三、针对现状及原因采取的措施 (一)个人方面 (2) (二)家庭方面 (3) (三)学校方面 (3) (四)社会方面 (3) 参考文献 (4)

引言:中学作为青山年成长的摇篮和教育场所,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能力培养、性格爱好与习惯形成具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然而在中学这个组织中难免会存在不协调、不和谐因素,由于这些不协调、不和谐因素会造成中学校园暴力的发生。近年来,各地中学不断出现了一些中学暴力事件。为此,研究中学生校园暴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中学校园暴力成因的深入探索,进而再次基础上提出预防中学校园暴力的一系列措施,对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积极作用。 一、中学校园暴力现状 (一)核心概念 校园暴力指在校园内外发生的,目标直接或间接指向青少年学生,以辱骂、打斗、抢夺等多种暴力方式攻击。 有的专家认为,校园暴力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 广义的校园暴力是指发生在校园内外的,由同学或者校外人员等针对受害人身体和精神所实施的,达到一定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 狭义的校园暴力是指主要发生在校园中,由同学或者校外人员对学生身体和精神所造成某种伤害的侵害行为。 (二)近年来中小学校园暴力现状 1、美国校园暴力现状 根据司法部 1998年的统计,在 1997年向警察局报告的所有犯罪案件中,最常见的犯罪类型是不带武器的身体攻击或殴打。向警察局报告的暴力事件数量下降是与被害事件数量的减少相吻合的。“从 1992年至 1996年,12岁、8岁的青少年被害事件,从每1000名学生大约 164起减少到 128起;而且,被害事件 的下降类似于同期严重暴力犯罪的情况。[ 1] 2、日本校园暴力现状 2011年的统计结果显示,最近10等,看到被欺侮者处于悲惨的境地,加害者不觉得其可怜,校园暴力事件逐年上升,由 1998年的28526件,到旁观者也不觉得应该干涉,反映了青少年内心道德情感的2010年竟然达到了60913件, 这种增长速度,让社会各界冷漠化。[ 2] 3、国内校园暴力现状 近年来, 校园暴力已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在我国城乡中小学校园内, 以斗殴打架、欺侮学生、勒索钱物、残害师生、逞凶作歹为典型表现形式的 校园暴力行为有蔓延发展的趋势[ 3] , 通过6000多份问卷调查发现, 有41..2% 的学生遭受过威胁和打骂, 31..4% 的学生被勒索钱财, 33..3% 以上的学生被偷盗过[ 4]; 另外, 给同学起外号、语言讥讽、歧视等非典型的暴力形式也普遍存在[ 5]。

日本历史大事件年表

日本历史大事件年表 1.先土器时代(?—1万年前) 日本全域出现原始人类活动。冰川融化,海面上升,日本列岛形成。大陆人移居日本列岛,成为早期居民。开始制作、使用石器。 2.绳纹时代(1万年前—公元前3世纪) 分为草创期、早期、前期、中期、后期、晩期这6期。 绳纹土器出现,制作技术不断提高。 竖穴居住,瓮棺出现。 陶制或木制的工艺品及屈葬、拔牙习俗盛行。 母系氏族形成,原始农耕出现。后期到晩期间种植稻。 3.弥生时代(公元前3世纪—公元3世纪后半) 以种植稻米为中心成立的农耕社会。 北九州地区稻作与金属器出现、弥生土器发达。 大陆系统的磨制石器、铁制工具、木制农具出现。 稻作波及中国、四国、近畿、关东、东北等地区。 大陆青铜器如铜剑、铜铎等传入。 农耕带来的信仰、礼仪、风俗习惯也逐渐传播开来,形成了日本文化的原型。 当时日本总称为“倭”,分为许多小国。 汉光武帝中元二年(公元57年),“奴”国王曾遣使通汉,接受了后汉光武帝所赠与的刻有“汉委奴国王”五字的金印,这枚金印于1784年在福冈县被发现。

4.古坟时代(3世纪后期~7世纪) 4世纪中期,大和政权统一了割据的小国。随着国家的统一,以前方后圆坟为代表的古坟扩大到全国各地,因此被称为“古坟时代”。 3世纪左右,在奈良县一带兴起了大和国,并且逐渐征服了日本的大部分地区,首领称为“大王”,后来改称天皇。 5世纪,来自朝鲜半岛的外来人带来了铁器生产、制陶等技术,并开始使用中国汉字。 6世纪,日本正式接受儒教,佛教也传入日本。圣德太子仿效中国,致力于政治革新,着手建立一个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 5.飞鸟时代(6世纪末~710) 【こふんじだい】 飞鸟时代,约始于公元600年,止于迁都平城京的710年,上承古坟时代,下启奈良时代。此期以政治中心为奈良县的飞鸟地方(即当时的藤原京)而得名,较为重大的事件有圣德太子改革、大化改新等。大化改新之后日本进入封建时代。 587年,衣折战役中,苏我马子击败物部守屋,取得对朝廷的控制权。 592年,和苏我氏有姻亲关系的皇族女性丰御食炊屋姬即位为推古天皇。她提名圣德太子(马厩门王子)为摄政进行了以加强皇权为核心的政治改革。圣德太子制定了十二阶冠位和十七条宪法,奠定了中国式的官僚制度的基础;同时还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隋朝学习。 645年,中大兄皇子(天智天皇)和中臣镰足(藤原镰足)合谋刺杀苏我入鹿,结束了苏我氏的专权。同年,孝德天皇即位,颁布大化改新诏,推行大化革新。 7世纪,圣德太子致力于政治革新,并以“大化革新”为契机,着手建立一个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这个做法仿效了隋、唐,而且此时更加积极地摄取大陆文化。至9世纪末期先后共派出10多次遣隋使和遣唐使。

日本夏日祭必吃美食

日本夏日祭必吃美食 很多人喜欢日本ACG的夏日祭,那么在夏日祭的时候肯定不能错过美食。夏日祭必吃美食有哪些呢?跟着来看看吧!欢迎阅读。 日本夏日祭必吃美食 たこ焼き——章鱼烧 章鱼烧光是闻到气味就让人垂涎欲滴啊~ 焼きそば——烤面 烤面堪称小摊上最一流的美食!调味汁的味道真是太吸引人了!尽管也知道并不是很卫生,但是那些铁板上“嗞嗞”地烧烤着的烤面还是让人特别有想吃的欲望。 いか焼き——乌贼烧 嘴巴周围和满手都黏不啦叽的感觉真是最棒了( ̄? ̄)在夏日祭的晚上跟伙伴一起逛夜市,一边吃烤乌贼一边喝啤酒什么的简直太爽了! 焼きとうもろこし——烤玉米棒 说到夏日祭,怎么能少了烤玉米棒呢。虽然很喜欢烤玉米棒,但是自己蒸的话太麻烦了,更别提还要放在烤架上烧烤,反正只要不是自己烤就好了吧~懒癌晚期的吃货…… お好み焼き——大阪烧 大阪烧作为关西美食,被称为“日本的披萨”。并且价格便宜,皮薄馅多,淋上鲜美的色拉油,配合可口的酱汁,作为夏日祭的当番美食的确当之无愧!

焼き鳥——烤鸡肉串 烤鸡肉串。小摊上的烤鸡肉串总觉得闻起来特别得香呢~跟在店里面吃的烤鸡肉完全不一样的味道。老板!来一打鸡肉串儿! りんご飴——苹果糖 在甜甜的糖里面加入了味道酸爽的苹果,咬下去酸酸甜甜的感觉简直要让人融化了!再加上苹果糖梦幻又美丽的外观,是不是激发了你的少女情怀呢~ 綿あめ——棉花糖 谁的童年没有棉花糖?小时候看到街上有卖棉花糖一定会拖着爸妈去买~吃棉花糖失败的人手上嘴巴边上都会变得粘糊糊的。也就是说是冒着某种生命危险吃的呢~但是这也让吃棉花糖变得乐趣无穷! たい焼き——鲷鱼烧 鲷鱼烧是作为零食的不二选择!红豆软糯,鲷鱼烧的表皮是脆脆的,吃要趁热。配杯黑乌龙茶,正好可以解解腻。除了红豆馅,还有芝士馅、抹茶馅等各种口味。 チョコバナナ——巧克力香蕉 最爱巧克力香蕉了!对香蕉已经是不能再喜欢了,再加上外面涂了一层巧克力,看到以后怎么能够忍住不买呢?!考虑到价格的话确实是有点贵了,但是毕竟是夏日祭嘛,怎么都不为过 ~但是看到这么萌萌哒香蕉,真是有点不忍心下嘴呢~ クレープ——奶油薄饼 小摊上的奶油薄饼上的鲜奶油和市场上卖的鲜奶油味道完全不一样。一口咬下去,酥脆的博饼加上香浓的奶油一定会给你的

中学生心理剧剧本校园凌霸主题《最好的我们》

最好的我们 人物简介 王小刚:男,初二学生,转校生,比较内向和腼腆 赵晓刚:男,初二学生,班里的学生头,喜欢称王称霸,喜欢武力解决问题。意外变成欺凌对象王小刚性格中的勇敢份子。最后和王小刚一起成长,成为好朋友。 林丛:男,初二学生,曾被赵晓刚欺凌,为避免被欺凌,加入赵晓刚欺凌的队伍。 忍耐:王小刚性格的分子,对所有的事情都忍,怕伤害 善良:王小刚性格的分子,借着善的名义委屈自己。 老师及其他同学。 故事大纲 王小刚是转校生,遭到同名的班霸赵晓刚的欺凌,被打,被孤立,小刚因为欺凌患创伤性应激障碍。而班霸赵晓刚灵魂意外变成小刚的诸多性格之一,勇敢。(其他是黄色忍耐、蓝色善良),在晓刚与小刚诸多人格交往过程中,晓刚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感同身受体会到被欺凌的痛苦,以及小刚真实的人格。晓刚醒来,向小刚林丛道歉。 剧本正文 场景一 赵晓刚双手插兜,嘴里叼牙签上,头昂高高的走在前面。 林丛单手将书包甩在肩头,跟在后面也大摇大摆上台。 赵晓刚:(环顾四周)你确定那小子从这过? 林丛:确定,我让人踩点踩半天了—— 王小刚从右边上舞台,看到赵晓刚两人,连忙往回返。 林丛(对王小刚):站住!

王小刚害怕地愣在原地。 赵晓刚和林丛大摇大摆的一左一右的围着王小刚。赵晓刚:哎呦,这不是刚从大城市转过来的精英吗?林丛(挑衅地附和):可不是吗? 王小刚耷拉着脑袋,小心翼翼。 赵晓刚:哎,我们跟你说话,你没听到? 林丛一拳打在赵晓刚的头上。 王小刚连忙护头蹲在地上。 王小刚:听到了,别打我,我给你们带好吃的了。王小刚连忙把书包里的零食,向上贡一样举过头顶。赵晓刚:还真是个有钱人,了不起啊! 赵晓刚接过零食,顺手将一班零食扔给林丛。 赵晓刚:以后我每天都要这个,听到没? 林丛(笑):你,听到没有,是每天? 林丛哐哐有敲王小刚的头。 王小刚:知道了,知道了—— 赵晓刚:滚! 王小刚连忙抱着头就跑了。 林丛(笑):看王小刚那个没出息样! 赵晓刚:就这样子,还配带个刚字。 林丛:那适合叫啥? 赵晓刚(思考片刻):小从心 林丛:什么意思啊? 赵小刚:怂呗。 两人哈哈笑起来。 场景二

浅析日本和服文化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课程名称:日本文化与日本民族 题目:浅谈日本和服文化 学院: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 姓名:缪鑫 专业:土木类 学号:1601500823

提起日本日本文化,绝大多数人都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身着华丽和服的美丽日本女人优雅神韵的身影。日本和服不但是日本民族的传统服饰,更是日本文化的象征,体现着日本人民的民族性格和审美观。下面我们通过和服文化这一方面,来了解日本民族与日本文化。 和服被誉为日本的国粹,几乎成了日本的符号。日本人把对生活、艺术的认知充分地表现在和服上。日本的绘画、戏剧、舞蹈、雕塑等艺术与和服有密切联系。比如说日本俗版画——浮世绘中的美人画,离不开和服。再比如在戏剧中的舞蹈演员用长袖表达感情,有时演员背向观众,目的是让观众欣赏身着和服的服饰美。 和服,是日本的民族服饰,也是日本人最值得向世界夸耀的文化资产之一。江户时代以前称吴服,语出《古事记》、《日本书纪》、《松窗梦语》,在称为和服之前,日本的服装被称为“着物”,而日本古代所称的“吴服”是“着物”的一种。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和服文化也不例外。和服起源可追溯至公元3世纪。到了奈良时代,日本遣使来中国,获赠大量光彩夺目的朝服。次年,日本效仿隋唐服饰,至室町时代,和服在沿承唐朝服饰基础上改进,而和服腰包则是受基督教传教士穿长袍系腰带影响而创造。自此之后的六百多年日本和服一直没有太大的改动。 和服是有很多种类的。日本人的一生中至少有三套和服,按照其穿的场合可以分为礼服和便服。男士和服的款式较少,颜色单调,多以深色为主,腰带细,穿着方便。女士和服款式多样,色彩艳丽,腰带宽,穿戴繁琐,一个人一般很难完成。已婚妇女多穿"留袖"和服,未婚小姐多穿"振袖"和服。此外,根据拜访、游玩和购物等外出的目的不同,穿着和服的图样、颜色、样式等也有所差异。付下和服是袖子,前后身,领子的图案全是自下而上的方向印染的和服总称。比访问和服更轻便舒适。当然日本和服还有其他分类。不同的和服穿在不同的场合,表明日本民族是一个崇尚礼仪的民族,是礼仪之邦。当然,由此,也延伸出日本民族的和服礼仪。 在现代日本社会平时也穿着和服的女性逐渐不常见了,但是在冠婚葬祭等人

日本有哪些传统的祭典活动

日本有哪些传统的祭典活动 在日本,每年各个地区会举行各种各样的祭典活动,可谓是花样百出又丰富多彩。那么你知道日本的传统祭典都有哪些吗?今天就和一起去看看吧。 日本传统的祭典活动1、祇園祭京都府 每年以七月整个月为期的祇園祭,绝对是关西年度的最大盛事之一,整个京都都被热血的气氛所包围,超过千年历史的祗园祭,由各鉾町展示不同的山鉾。付费就能近距离参观拍照,举办期间会有很多学校带学生来校外教学。 2、阿波舞德島縣 阿波舞已经有400年历史,起源是德国县,是四国三大祭典之一,日本的三大盘舞之一。(日本三大阿波舞: 高圓寺/南越谷/德島)。固定于每年的8月12~15日举办;通常是有数十人组成一连,以连为单位在街上跳舞。通常由男女组成小集团在前方踏着两拍子的节奏跳舞,伴奏的人在后方跟随,乐器基本上有三味线、太鼓、鉦鼓及橫笛。 3、沖縄全島エイサーまつり沖繩縣 从1956年开始的地方祭典,大约在每年的七八月时举办,各队伍打击大型大鼓,穿着华服来比赛。 4、青森睡魔祭青森縣 东北的夏季最大型最热闹的祭典就是青森的睡魔祭了,取材自日

本和中国的故事、传说、任务的脸部表情,所制作而成的大型灯笼,每座长达4吨,至少需要20个壮丁才能抬得动。此祭典是固定在每年的8月2~7日,期间会大型的ねぶた(佞武多)夜间游行。 5、仙台七夕まつり宮城県 东北三大祭的仙台七夕祭,在每年的8月6~8日举办,近400年历史的七夕祭原是贵族的活动,从江户時代起变成民间庆祝活动。而现在大家看到的仙台七夕祭是从1928年开始,仙台站附近商店街的老板们为了吸引客戶而发起的,主要的巨型笹飾り及七夕彩球是在车站**的七夕街道; 而商店街也挂满了豪华绚丽的笹飾り。 6、郡上おどり岐阜県 日本三大盆舞之一,每年七月底开始一直到九月上旬,连续33個晚上在不同的场所举办。最特別的是在8月13~16日的4天间,會徹夜跳舞。郡上八幡平常应该只有团体旅遊会來的地方,大越只有这个时候才会热闹非凡。 7、秋田竿燈まつり秋田県 在东北的秋田縣,于每年的8月3~6日举行,竿燈節是为了祈求五谷丰收的活动,由身穿“法被(衣襟短的上衣)”、頭扎布巾、脚穿日式白袜和草鞋的年轻人。随著笛声和鼓点,轮流用肩膀撑起竿灯沿街巡遊,还要注意不让灯笼里的熄灭,看似简单但難度颇高。 8、山形花笠まつり山形県 据说是打败了鬼怪而滿心喜悅的人们,边叫喊着「SANSA SANSA」边起舞庆祝而来的。边舞动边打太鼓,算是日本第一的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