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巧 高桂勤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巧  高桂勤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巧  高桂勤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巧高桂勤

发表时间:2012-03-19T10:49:45.21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48期供稿作者:高桂勤[导读] 目的总结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技巧,探讨其临床意义。

高桂勤 (重庆市丰都县人民医院门诊部 408200)

【中图分类号】R54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8-0153-02 【摘要】目的总结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技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10年7月~2011年6月在我院门诊留察室治疗的婴幼儿4000余例行头皮静脉穿刺输液。结果静脉穿刺成功率98%。结论只要护士具有熟练的穿刺技巧,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患儿及家属的良好沟通,取得他们的信任和积极配合,一定能提高小儿头皮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

【关键词】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巧

在门诊留察室护理工作中,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一项最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穿刺的一次成功,能减少患儿及家长的痛苦,取得家长的信任,和谐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我科近年来对门诊患儿采用头皮静脉输液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一些经验总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选择在2010年7月~2011年6月期间来我科留察的婴幼儿4000余例行头皮静脉穿刺。年龄在3个月到2岁之间。治疗时间1~9天。

穿刺静脉:额浅静脉、颞浅静脉、正中静脉、耳后静脉等。穿刺针头:5.5号头皮针。

二结果

在4000余例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中,成功率为98%,其中一次成功率为95%,结果比较满意。

三讨论

1.与家长和患儿的沟通与家长和患儿的沟通在穿刺的全程都必不可少。对患儿态度要温柔可亲,与之沟通消除其心理恐惧。在沟通中可作一点小小的承诺。要语气平和的向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和药物作用、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的宣教,取得信任,缓解紧张气氛,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

2.良好的心理素质稳定的情绪,较强的自信心是穿刺成功的第一步。来自患方的心理压力和对情绪的扰乱常造成穿刺失败。护士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对患儿有爱心,宽容豁达,不计较家长的刁难。如果一针未成功,要迅速调节好心情,避免干扰,要在患儿家长叮嘱、责怪甚至非难时,和患儿的哭闹声中练就气定神闲的工作本领[1],才有利于穿刺的成功。

3.光线的强弱光线的强弱与照射角度直接影响穿刺的成功率。选择光线明亮的地方进行穿刺,自然光线最佳。在晚上或阴雨天,可选择100W的日光灯照明。光线直接照射在穿刺部位,距离穿刺部位45~60cm高度。此时灯光对眼刺激小,静脉较易见,易穿刺成功。

4.穿刺静脉的选择小儿头皮静脉呈网状分布,表浅,侧枝回流多。应选择走行直而长、弹性好、易固定、周围皮肤较平坦的血管[2]。一般选用额浅静脉、颞浅静脉和正中静脉,耳后静脉、颅骨缝隙间静脉也可选用。额浅静脉和颞浅静脉较细,但直、表浅、不滑动、易穿刺,易固定,不易渗漏;正中静脉较粗,直,不滑动、易固定,冬季便于保温,但易渗漏;颞侧和耳后的血管,有些较粗大,哭闹时充盈,不哭时消失,这种血管易穿刺,但更易渗漏。

5.皮肤准备剃除进针部位周围直径约3cm以上范围内的毛发便于胶布的粘贴固定。

6.小儿头部的固定小儿头部固定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穿刺成功率。患儿取平卧位或侧卧位,助手双手抱住其头部两侧,使其固定。以双肘为支点,双臂轻轻夹紧患儿的双肩及双手不让扭动,避免患儿抓挠。家长压住患儿膝关节。在夏季小儿穿着少,身子因汗水变得湿滑不易固定,可用一小被套包裹固定其身体。

7.进针手法角度右手食指和拇指分别执针柄的前、后端。左手拇指与中指绷紧血管。采用直刺法快速刺入皮肤后在皮肤内潜行0.3~0.5cm,潜行时宜轻、稳、慢、准,见回血后停止进针。进针角度因人因血管而异,一般穿刺角度为5°~20°,位置较深的也可达到30°~45°左右。

8.针头固定继续固定好患儿以便固定针头。左手拇指垫于针柄下方,食指固定针柄,使针与穿刺的静脉保持平直。右手打开输液器开关,观察输液通畅后,用第1条胶布贴于针柄的前2/3处。常规在针柄下垫一个干棉签头防针尖上翘。用第2条带有棉纱的输液贴盖在针眼处。第3条胶布从针柄后下方绕向前上方交叉固定针柄下的干棉签头并进一步固定针头。把头皮针的塑料管自然弯成一个“S”形后用第4条胶布固定。最后以长胶布压针柄绕头一周固定,以免汗湿致胶布脱落,针头移位。胶布应尽量集中粘贴以便除去。

9.加强穿刺后看护嘱家长从穿刺部位对侧横抱小儿,将小儿的一手放于腋下,扶住另一只手,防止抓挠。可准备玩具或吃食吸引其注意力以使患儿保持安静,防止其剧烈哭闹和晃动头部导致针头滑出或刺破血管。告知家属不可触碰穿刺处,减少患儿头部摇动,以防针头移位、脱出等。

10.加强巡视输液过程中应多巡视,勤观察,常指导。及时预防和发现胶布松动、针头移位、局部肿胀等异常情况,观察有无输液不良反应和药物副作用等意外的发生,及时采取措施,保证输液的顺利进行[1]和患儿的安全。

四总结

护士熟练的穿刺技巧,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患儿及家属的良好沟通所取得的信任和积极配合,是小儿头皮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的三大要素。

作为门诊留察室护士,常常要面对小儿头皮穿刺任务。必须不断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爱心和诚心。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熟练掌握小儿头皮静脉解剖位置、穿刺技巧和与患儿及家属良好沟通的技巧。这样,才能将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提到最高水平,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曹爱春.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巧及失败原因分析和处理.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7:214-215.

[2] 李俊芳.浅谈促使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的因素. 护理研究,2006,27:2492.

提高小儿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的护理体会

提高小儿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的护理体会 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上的一个重要治疗方法,由于患儿你年龄比较幼小,由此对护理工作人员的穿刺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好和新的挑战。在临床护理中,穿刺成功率直接影响着护理工作的质量,同时具备专业熟练的穿刺技术可以减少小儿的痛苦,以及在治疗过程中,要与家长做好沟通,进一步配合静脉穿刺,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1]。 标签:静脉输液;成功率;心理护理 1输液护士应具备的素质 1.1评估患儿的心理素质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患儿,我们要针对性的了解其心里变化状况以及父母的心里特点,给与最大化的支持和关心,促进护患之间的和谐关系,得到患儿父母的信任,积极的配合穿刺。 1.2熟练的穿刺技术,正确的操作技巧能提高穿刺成功率。 1.3在输液的过程中,态度要和蔼可亲,操作要温柔,增强患儿的信心,使其默切配合穿刺,同时自我约束以防头皮针的脱落,在巡查中密切注意观察头皮针周围,防止渗漏的发生。 1.4在穿刺时要沉着冷静,即使穿刺不成功,正确的面对父母的心理情绪变化,取得他们的信任和谅解,得以再次进行穿刺。 2不同年龄段小儿的心理护理 2.1婴儿由于婴儿刚接触外界环境,因此在输液过程中,必须在护士的视野中进行以防患儿的不良反应。同时婴儿阶段在母亲的怀抱是最安稳的,由此在头皮输液时可以由母亲抱立或站立的方式进行。 2.2幼儿幼儿阶段的患儿已经有了自己的简单思维能力,可以支配自己的行为和活动,由此在输液穿刺过程中,护士要取得他們的信任,让他们接受输液,并且可以利用其好奇心理的特点,实施穿刺。 2.3儿童已能进行语言交流,对简单的事物可以理解,在输液前像其讲解输液的重要性和作用,使其主动配合。 3用语言技巧从心理上提高痛阀 在与患儿沟通时我们可以利用语言技巧,从心里上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明白输液穿刺自己可以克服的恐惧心理,同时友善的态度可以促进患儿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在一定水平上我们可以分散其注意力,或者在其同意的情况下穿刺,可以

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和穿刺技巧

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和穿刺技巧 静脉输液已成为为患者给药的重要方式,静脉穿刺在护理操作中是最基础和最常见的,而小儿静脉穿刺,尤其是头皮静脉穿刺是一项较高难度的操作技术。家长的紧张焦虑甚至吵闹往往给护士施加着压力,这时就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排除多余的干扰,专心操作,“一针见血”的技术不仅能减轻患儿的痛苦、避免医患矛盾,更为治疗和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小儿穿刺是否成功与护士的心理素质、与患儿及其家属的沟通、穿刺技巧、固定方法、家长的看护等因素有关,现我将一些静脉输液的体会总结如下。 1 心理素质 以往人们总将穿刺的成败追究在穿刺部位,静脉选择以及固定上,却忽略了护士的心理状态。面对患儿的哭闹和家长的紧张,护士要调整自己的心态,用关切的语言化解家长的不安使其配合;面对家长敌对的眼神和命令式的语气时要清除胆怯心理,鼓足勇气,沉着冷静去操作。 2 沟通技巧 首先要着装得体、举止端庄稳重,待人诚恳、自信,给患儿及家长一种信任和安全感。应站在家长的立场上,理解他们的心里需求和顾虑。面对3岁以上会说话的孩子,要用亲切的语气,甜美的笑容拉近彼此的距离,可以表扬、鼓励他们。 3 穿刺技术 3.1光线准备进行穿刺地方要宽敞明亮,自然光最好;若是阴暗的环境,使用的灯光既要明亮又要柔和,灯管高度要适宜,既不伤眼睛又不堵影,便于操作。 3.2针头大小的选择原则上,要根据患儿的年龄及静脉血管粗细和深度而定。一般多选择5号半针头,如果是小婴儿或者脱水患儿可用5号或4号半的,并查看针头是否尖直、是否通畅、斜面是否合适。 3.3静脉的选择小儿从出生至3岁这一时期,头部皮下脂肪少,具有血管丰富,互相沟通,交错成网,静脉表浅等特点,而且易于固定,方便小儿肢体活动。故这个时期的小儿宜选用头皮静脉穿刺。一般首选额正中静脉、额浅静脉和颞浅静脉,耳后静脉、颅骨缝隙间静脉次之。3~12岁的患儿头皮皮下脂肪增厚,头发厚密,血管不清楚,不利于头皮静脉的穿刺。宜选择四肢静脉,一般选用手背静脉、足背静脉、肘窝静脉、踝静脉等。对慢性疾病患儿宜由远心端选用,抢救患儿和静脉推药时宜选用肘静脉和大隐静脉。 当患儿的血管不明显,可用酒精消毒以扩张血管,如仍然看不清时,这就要用到课本上的解剖知识,要清楚头部及四肢常见的血管分布位置,再用指尖顺静

婴幼儿静脉输液穿刺部位的选择与固定技巧

婴幼儿静脉输液穿刺部位的选择与固定技巧 1 静脉输液穿刺部位的选择 1.1 5个月以下婴幼儿静脉输液穿刺部位的选择:5个月以下的婴幼儿手的运动发育还没有完全形成,他们不会自主抓握物体,如果没有疼痛刺激,他们对输液不会产生心理上的负担,往往只要能够穿刺成功,输液都能顺利完成。在穿刺部位的选择上,头皮静脉、手背静脉及桡静脉、足背静脉及大隐静脉都可以。但在寒冷的冬季,为了防止输液时间过长导致小儿寒冷不适,最好不要选择足背静脉及大隐静脉。 1.2 5~14个月婴幼儿静脉输液穿刺部位的选择:5个月以上婴幼儿手的运动发育已经比较充分,会自己抓握物体,并且手的灵活性越来越好。到12~14个月时下肢运动也比较充分,可以独立或在家长牵手的情况下行走,但理解能力还是有限的,对穿刺引起的疼痛,限制活动引起的不适,使其往往不能配合治疗,常不停地握拳、松拳、甩动上臂,企图使用一切手段将输液针取下,在这个年龄段的婴幼儿,手不能作为首选穿刺部位。由于头皮没有关节活动,且头皮静脉处皮下脂肪薄,静脉均较表浅清晰,穿刺成功率高,并易固定,也不影响患儿头部及四肢的活动。故在这个年龄段首选穿刺部位为头,其次是脚。 1.3 14个月以上幼儿静脉输液穿刺部位的选择:14个月以上的幼儿,能独立行走,智力发育比较充分,对语言的理解能力明显提高。意志逐渐发展,是自觉的、有目的地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对静脉穿刺引起的疼痛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在护士亲切友好的鼓励语言支持下,往往能很好地配合治疗,在这个年龄段的幼儿,首选手背静脉及桡静脉为穿刺部位。 2 静脉穿刺固定技巧 2.1 头皮静脉固定 2.1.1 用物准备:医用滴注敷贴(60COγ射线灭菌)1块、医用胶布(长4~5 cm)3条。 2.1.2 方法:(1)患儿放治疗台上,头部放在小枕头上,头皮静脉穿刺部位毛发剃尽。(2)根据穿刺部位选择体位:穿刺部位为正中静脉,患儿取仰卧位;穿刺部位为颞静脉或耳后静脉,患儿取侧卧位。(3)家长固定患儿的头及双上肢,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

小儿头皮静脉一次穿刺成功技巧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应用非常广泛,是最基本的治疗手段之一,因此,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每个儿科护士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功。笔者结合十多年的临床经验,不断地研究、探索,现将小儿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的技巧介绍如下. 2.1 小儿头皮静脉特点小儿头皮静脉丰富浅显易见,血管呈网状分布,血液可通过侧支回流故顺行和逆行进针均不影响回流。额正中静脉粗、直、不滑动、易固定,一般为首选;额浅静脉及颞浅静脉浅、直,暴露明显、不滑动,因血管较细,穿刺技术难度大;耳后静脉稍粗,但皮下脂肪厚,不易掌握进针深浅度,且不好护理;颅骨缝间静脉较粗、直,但易滑动。 2.2 头皮针选择以4.5号头皮针为宜,因4.5号头皮针的针尖斜面较小,穿刺成功后根据血管的走向、曲直针头可随意选择送入血管的深浅,不会造成送针过浅而有一半针尖斜面在血管外引起液体外渗,如头皮血管较粗或特殊治疗需要,亦可用5.5号头皮针或静脉留置针。 2.3 血管的选择区别头皮静脉和动脉(手指触摸有搏动感),选择合适的静脉,辨别粗细、深浅、活动度及走向。一般选择粗、直、易固定的额正中静脉为首选,其次为额浅静脉和颞浅静脉,亦可选择耳后静脉、眶上静脉、颅骨缝间静脉等。 2.4 皮肤准备毛发影响胶布的粘贴,导致固定失败,应递除进针部位周围约3 cm处皮肤的毛发,避开受损、感染、囟门和骨隆突处皮肤。 2.5 执针手法传统的手法用右手拇指和示指执针柄上、下面,进皮肤后改为执针柄的前、后面刺入血管。此手法的缺点:手掌心朝上,手的灵活性欠佳,不好掌握进针的力度和速度,造成速度过快或过慢现象,过快穿破血管,

过慢不能顺利的进入皮下,且进入皮下后变换执针手法容易视线分散以及针柄摆动,造成针尖失准,导致穿刺失败。现我院采用的手法:右手拇指和示指执针柄的前、后面,指尖顶到针柄的根部(手不可触及针梗)稳妥执针。此执针手法的优点:手背朝上,手比较灵活,且进入皮下后不用变换手法一气呵成。对于肥胖.发热.脱水的患儿,如果在头皮针前约5cm处反折输液管,利用互压穿刺,会更容易见会血的. 2.6 穿刺要领常规消毒皮肤,小儿头皮静脉宜采用直刺法,针尖斜面朝上通过皮肤直接刺入静脉。进针角度以前额正中静脉、额浅静脉、颞浅静脉为5°~15°,头顶静脉、颅骨缝间静脉、耳后静脉、眶上静脉为15°~30°。掌握穿刺过程中的力度和速度得当,进入皮肤时用力稍大、速度要快,切忌针尖斜面在表皮与真皮之间停留,引起疼痛剧烈及进针不畅,进入皮下后放平针头,针头与血管平行,用力轻稳、速度宜慢(否则易穿破血管),直刺入血管,见回血后,根据血管的曲直走向再平行血管送针少许。若患儿重度脱水,头皮血管较瘪,回血较慢或不回血时,可于进血管后捏一下头皮针导管即可见回血或穿刺前用5 ml的注射器抽吸少量的生理盐水连接头皮针进行穿刺,进血管后抽吸有回血,打开输液器调节开关局部无肿胀即可固定。 2.7 针头固定稳妥贴好第一根胶布是关键,穿刺成功后用左手示指固定针柄于小儿头皮上,左手拇指置(垫)于接近针柄的塑料管的下方,可随意调整针体与皮肤成一适宜的角度,保持针体与血管平行,防止针尖翘起。右手打开输液器开关,观察输液通畅后,用第一块胶布将针柄粘贴牢固,如针柄悬空可在针柄下垫一个干棉签头部,用第二根带有棉纱的输液贴宽胶布贴在针体并遮针眼。用第三根胶布从靠近针柄的头皮针塑料管下面穿过并向上、向前交叉固定。把头皮针的塑料管向上自然弯曲成一小圆形后用第四根胶布固定。第五

动静脉内瘘穿刺技巧

血液透析病人高位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巧及护理 【摘要】对7例需长期实施血液透析的病人行肱动脉头静脉吻合术的高位动静脉内瘘穿刺,根据内瘘特点采用相应的穿刺方法及护理。结果7例病人的高位动静脉内瘘在使用过程中无一例因穿刺及护理不当造成堵塞、皮下血肿,血流量均能满足透析的需求。 【关键词】血液透析;高位动静脉内瘘;穿刺技巧;护理 血液透析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主要手段,而血管通路的建立是进行血液透析的必要条件。建立一个良好的体外血液循环通路是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自体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病人最常用、最重要的血管通路。常用部位为桡动脉头静脉途径。我院2009年3月—2010年6月对7例因多次前臂动静脉内瘘堵塞造成内瘘无法利用的尿毒症病人,选择上臂行肱动脉头静脉吻合术(高位动静脉内瘘)建立血管通路,使透析治疗顺利进行,同时有针对性地研究高位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巧及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2009年3月—2010年6月我院以高位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的病人7例,其中男4例,女3 例;年龄35岁~68岁,平均52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1例,糖尿病肾病3例,高血压肾病3例;一般每周透析2次或3次,每次4.0 h~4.5 h。本组病人均选择上臂肘部行肱动脉头静脉吻合,双上肢血管条件相似时,选择非惯用侧,以左手为主,减少术后对病人生活的干扰。手术后2 d~25 d,密切观察内瘘搏动情况,用手触摸有无震颤或用听诊器听诊有无血管杂音。 1.2高位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 1.2.1穿刺血管的选择 选择相对较直而又有弹性的血管段穿刺,避开关节和静脉瓣。一般选择血管穿刺时先穿血管的近心端(静脉端),再穿动脉端(远心端),最初使用时,可以另选一处穿刺做动脉血管,静脉回路用普通静脉,直到内瘘完全成熟。国内也有一些经验表明,对血管条件好、动脉直径2 mm以上、吻合口0.6 mm以上的内瘘,提前使用并未缩短内瘘的使用寿命。 1.2.2穿刺点的选择 动脉穿刺点应离内瘘吻合口至少5 cm以上,以免损伤吻合口。静脉针尖指向近心端,动脉针指向吻合口方向,也可指近心方向。两穿刺点之间相距8 cm以上(最少应>5 cm),切记避免与动脉穿刺在同一根血管上,以减少再循环。透析时的穿刺方法有3种。①绳梯式穿刺:穿刺点均匀分布在造瘘的血管上,每次穿刺均匀破坏某一局部血管弹力纤维的连续性,使血管均匀轻度扩张,适用于血管较细的病人。②纽扣眼式穿刺:每次穿刺的部位方向,角度一致,而成一通道的穿刺部位,但不会引起血管扩张,适用于内瘘好、血管粗而直的病人。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要求及方法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要求及方法 【关键词】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方法 做为一名儿科护理工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要求及方法是提高儿科护理工作服务质量最重要的技能。如果不能及时穿刺成功,将直接影响到对小儿的抢救与治疗,造成患儿家长及医生的不满。为此,我在附院儿科工作近20年运用解剖知识结合临床实际经验,摸索出了一套对于小儿在静脉穿刺、临床给药过程中特有的穿刺技巧,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达98%以上,有效地保证了小儿抢救与治疗的顺利进行。现将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要求及操作方法总结如下。 1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要求 1.1 静脉与针头的选择静脉应选择在皮表暴露清楚,位置又比较容易固定,其直形段长于针头1/2者。选择顺序,一般为颞浅静脉、额静脉、耳后等其他静脉。针头型号,视穿刺部位的血管粗细不同,选择41/2~51/2。 1.2 穿刺光线强弱要适度光线的明亮度和照射角度直接影响静脉的穿刺。充足的自然光是一种理想的光线,静脉显露清楚,操作者眼睛既不会眼花,也不易疲劳。在光线暗淡的病房、阴雨天和夜晚,应借助于灯光,但日光灯和节能灯一般不适于用作静脉穿刺;最好用150 W灯泡,置于操作者左前上方,其高度距穿刺静脉45~50 cm最合适。 1.3 穿刺前应区别静脉和动脉小儿头皮静脉分支多,有些静脉还有动脉伴行。因此,穿刺过程中,一定要把动脉和静脉区别开。动脉最大的特点是有搏动,其次管壁厚,不易压瘪,易滑动,穿刺时误入动脉回血为鲜红色,管腔内压力较高,血流会逆流,而使药液不能进入血管,如向血管内推注药液,可见局部呈苍白的树枝状,而且患儿可出现痛苦貌或哭叫。静脉无搏动,管壁薄,易固定不易滑动,回血暗红色,注入药物患儿无异常反应。穿刺时,一旦误入动脉,应立即拔除针头并按压止血。 1.4 操作者的心理素质操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正常、稳定、轻松、自信的情绪,多与小儿及家属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增加患儿家长的信任感。 2 头皮静脉的穿刺方法 2.1 直刺法在欲穿刺的静脉上,针头与皮肤保持10°~45°角,针尖斜面向上,通过皮肤直接刺入静脉。 2.2 斜刺法对较长的静脉,下针时应紧贴静脉管壁旁刺入皮下。对较短或弯曲静脉,穿刺部位宜距静脉约1~1.5 cm,针头与皮肤保持20°~30°角,将针头刺入皮下。然后在皮下潜行0.8~1 cm后,再刺入静脉,此法的优点:①可防止在针刺入皮肤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巧及临床护理要点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巧及临床护理要点 发表时间:2016-04-19T14:28:20.583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12月第24期供稿作者:孔华萍 [导读] 江苏省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血透室 225300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维持有效透析的基础,也是目前临床上血液透析患者能够长期使用的稳定的血管通路[1]。 孔华萍江苏省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血透室 225300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巧及临床护理要点。方法:收集血液透析患者共56例,患者均行动静脉内瘘穿刺,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穿刺技巧和护理要点。结果:56例患者经动静脉内瘘穿刺护理,54例血流量充足,能顺利完成透析,2例发生内瘘闭塞,其发生率为3.6%(2/56)。结论:在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穿刺技巧和临床护理要点,并指导患者学习正确的护理和监测方法,从而能够有效降低内瘘闭塞等并发症的出现率,并延长内瘘使用的寿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字】血液透析穿刺技巧动静脉内瘘护理要点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维持有效透析的基础,也是目前临床上血液透析患者能够长期使用的稳定的血管通路[1]。而在建立动静脉内瘘时,如果穿刺技术不成熟,那么将可能造成血管狭窄、内瘘血流量不足、出血或渗血、形成血栓、出现动脉瘤、穿刺困难等并发症,反而会加重患者的痛苦[2]。动静脉内瘘对于血液透析患者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是维持患者生命的重要保证[3]。在本次研究中,对行动静脉内瘘穿刺的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旨在总结穿刺技巧和护理要点。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共56例,其中,男31例,女25例;年龄在18岁-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2±10.5)岁;内瘘使用时间为4个月-8年,平均病程为(3.4±0.7)年。原发疾病包括:3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1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11例糖尿病肾病患者,3例梗阻性肾病患者。患者每周进行2次-3次血液透析治疗,时间为8小时-12小时。 1.2 方法 1.2.1 穿刺技巧。在穿刺前,应对内瘘进行检查和评估,观察患者的皮肤是否存在感染或破损,瘘管是否存在狭窄,吻合口是否存在震颤,从而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在确定瘘管通畅后,再对穿刺点进行选择,通常动脉穿刺点应与内瘘吻合口距离大约5cm以上,而静脉穿刺点应与动脉穿刺点距离8cm以上,以提高透析质量。在整个穿刺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穿刺时,应根据患者的实际年纪、血管条件对穿刺方法和进针角度进行确定。由于部分老年患者的血管较脆、皮肤的弹性较差,因此应使用斜穿法进行穿刺;而针对年轻患者,由于皮肤的弹性较好,肌肉的紧张度较高,因此针头应与皮肤呈30°-40°角,并快速进针,从而降低对患者血管壁和皮肤的损伤。为了避免穿刺点出现渗血、假性动脉瘤或血肿,应经常对穿刺点进行更换,可使用绳梯式穿刺法,将进针点从上到下逐渐移动,并反复循环,从而帮助血管壁的均匀扩张和修复。在穿刺后压迫止血时应注意压迫的时间、力度和位置,以能够扪及震颤、不渗血和听到血管杂音为标准,压迫的时间通常应在30分钟以内。 也可对患者使用动静脉内瘘钝针扣眼穿刺法:同样要对患者的内瘘通畅情况先进行评估,。护理人员每次穿刺时都用相同的进针角度、进针点和进针深度,在重复8次-10次后,形成皮下隧道,然后改用钝针,将血痂作为穿刺进针的标识,在穿刺前剔除血痂后将钝针的针尖朝上缓慢进针,并顺着皮下隧道将针头轻轻捻转并进入血管,使用无菌敷贴将其固定牢固。这种方法既能有效地防止内瘘血管瘤形成,又能减少穿刺点出血, 还能降低患者的穿刺疼痛程度。 穿刺失败的处理:一旦动脉穿刺失败,患者的血管将出现血肿。这时护理人员应确认内瘘针是否在血管内,如果血肿较小,可略微加压保护穿刺处,并将血液迅速引入血路管当中,从而降低血管中的压力。在此基础上,严密观察血肿,若血肿不再增大,那么可继续治疗;如果血肿增大,那么应立即拔针,并在穿刺点的远心端进行重新穿刺,同时对原穿刺点进行严密观察,查看是否还存在渗血。针对较大的血肿,护理人员应立即按压,并使用胶布进行固定,冰袋冷敷8小时,在24小时后再使用50%硫酸镁进行热敷和芦荟外敷,每次30分钟,每日2次;或者使用喜辽妥软膏对血肿处进行外敷,每日3次。 1.2.2 临床护理要点如下。 1.2.2.1 术前护理。在行动静脉内瘘手术之前,护理人员应尽量避免在患者术侧肢体进行动脉或静脉穿刺。此外,应保持患者的皮肤清洁,尽量不要造成皮肤破损,以防术后感染的出现。 1.2.2.2 术后护理。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24小时可做手指运动,3天即可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每天进行握拳运动,一次15分钟,每天3-4次,每次10-15分钟。术后5-7天开始进行强化护理,以促进内瘘早日成熟[4]。在包扎伤口时,注意松紧适度,避免瘘口受到压迫,禁止在患侧进行输液或血压测量。护理人员应对内瘘的血管震颤、杂音、伤口是否渗血、是否存在分泌物、是否红肿等进行严密观察,并定时换药。 1.2.2.3 并发症护理。值得注意的是,内瘘闭塞是动静脉内瘘主要的并发症之一,除手术原因外,与患者自身血管条件差、高凝、低血压、休克、使用促红素、反复定点穿刺损伤血管内膜,压迫止血不当等原因有关。我们科室内瘘闭塞的是两位女患者,一位在家劳动出汗后未补充水分,另一位是冬天套袖套压迫了内瘘,都没有重视导致内瘘闭塞,所以,患者的健康宣教很重要,我们科安排了专门的护士对患者进行护理指导,要求每位患者都能自述内瘘功能的判断方法,以及如何维护内瘘功能等日常注意事项。一旦出现内瘘摸其无震颤,听其无猫喘,并有疼痛感,应立即就医,通过早期溶栓或能避免内瘘闭塞.。两位患者因超过24小时采取内瘘修补术后重建血管通路。 2 结果 56例患者经动静脉内瘘穿刺护理,54例血流量充足,能顺利完成透析,2例发生内瘘闭塞,其发生率为3.6%(2/56). 3 讨论 对于血液透析患者来说,动静脉内瘘是其生存的基础和前提,是患者进行顺利治疗的基础和保证。但是如果在建立瘘管时出现护理不当、操作失误等情况,就可能造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闭塞或者损伤血管壁[5]。因此在穿刺时,应注意穿刺的技巧,并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还应该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监测,嘱咐患者一旦发现瘘管出血、疼痛、感染应立即告知医生进行对症处理。禁止患者在造瘘的侧肢体上进行血压测量、抽血、输液、静脉注射等。此外,应要求患者穿着宽松衣物,穿刺手臂不能受压和负重,在透析前对瘘侧的皮肤

如何提高小儿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

如何提高小儿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 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中的常用技术,穿刺的成功率是衡量一个护士业务水平高低的一个 标准。儿童患者是社会的特殊群体,在我国静脉输液患者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何提高儿 童患者穿刺的成功率,是儿科护士需要练习和掌握的基本护理操作技术,过硬的穿刺技术, 不仅可以为抢救病人赢得时间,而且能减轻病人的痛苦,还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如何提 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本文从心理因素开始分析,结合不同疾病静脉血管特点,对穿刺部位,进针技巧等进行了总结。 首先,护士要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在面对患儿的吵闹时必须保持沉着、稳定的心理状态 及较强的情绪控制能力。有资料报道干扰因素越大,越能影响护士的情绪,静脉穿刺成功率 也呈下降趋势,所以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在穿刺时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 状态,以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具有良好沟通技巧,做到操作前要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沟通,要与年长儿进行有效沟通,告诉他穿刺的步骤,要适度的夸奖患儿,以取得患儿及家属配合。 其次是掌握娴熟的操作技术,尽量做到一针见血。血管选择:2岁以下儿童多不配合, 常选用头皮静脉,3岁以上常选用四脚远端静脉,如手背、脚背1/2或2/3的大中浅静脉, 手背、脚背下1/2处的血管表浅易见,但因弯曲且靠近指(趾)掌(跖)关节不易固定。进 针角度15-30°为宜,进针速度宜慢,直刺血管,见回血降低穿刺角度,将留置针沿血管前行 1-2mm送管,将针芯退出,再将套管完全送入血管内。头皮穿刺进针角度10°,皮下短矩离 潜行进入血管,备皮后平行穿刺。 头皮穿刺制动部位:穿刺时助手要固定好患儿的头部、肩部、家长要压住患儿的双手及 双下肢。四肢穿刺制动部位:四肢穿刺时要固定好肢体,不能晃动。 对于血管条件差,肥胖婴幼儿可选择大隐静脉,学会可触及血管解剖定位,体会关节部 血管滑动感,小儿以内踝尖端外侧边缘进针,直刺血管,见回血后在进1-2厘米。 腹泻、脱水患儿:水份丢失较多,循环血量减少,血管塌陷,保证流速前提下,选择最 小型号穿刺工具,减少留置针导管对周围血液动力学变化的影响不增加植入后并发症。 胆道疾病患儿:由于长期食欲差,营养低下,导致血管硬化,血管细,脆性大弹性差, 加之反复输液血管受到严重损害,易穿破及外渗,应该选择相对粗,直,富有弹性的血管, 在不影响输液速度的前提下,尽量选择短,细的静脉留置针,并由经验丰富护士穿刺。 心脏疾病患儿:患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穿刺时动作迅速,一般选择外周静脉穿刺。 静脉穿刺小技巧:①穿刺前对局部热敷,或将手背均匀涂擦95%酒精,50%的硫酸镁或2%的山莨菪碱拟输液的部位3分钟后,再小毛巾湿热拟输液输液部位,可使表浅小静脉迅速充盈。②静脉输液传统手法是嘱患者握拳,但目前研究资料以为,握拳不利于穿刺,而且一旦 松拳,血管回缩,易致针头滑出血管外,因此主张静脉穿刺时,操作者左手握住患者穿刺手 的手指,使患者手背皮肤,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被动牵拉绷紧,这样克服了患者握拳时,指掌 关节高于手背皮肤,妨碍穿刺进针角度的缺点,易于穿刺成功。③正确采用静脉穿刺易回血法:血管充盈,弹性较好时采用高调法,按常规操作,排气后将调节器置于距离针头至少 30cm,而以60cm为最佳再行穿刺。高调低瓶法除前述方法外加用降低输液架高度,将输液 瓶置于低位的办法也能加快回血速度,提高穿刺成功率。 要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水平,护士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勤学苦练,不断总结经验,掌握不同患儿的血管特性,才能提高穿刺成功率。

动静脉内瘘穿刺部位渗血的处理方法及预防

动静脉内瘘穿刺点渗血的处理方法及预防 首先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行动静脉内瘘穿刺时,易引起穿刺部位渗血的原因较多: (1)内瘘穿刺针头管径斜面较粗大,局部创面大,长期反复频繁穿刺,使血管壁受损,弹性减弱,形成硬结瘢痕 (2)血液透析中抗凝剂的使用对尿毒症患者血小板产生影响,对凝血机制产生干扰,使血液不易凝固。 (3)穿刺时进针角度不当。 (4)穿刺后血流量不足,反复调整穿刺针位置,致使穿刺处皮肤破损扩大。 (5)老年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弹性差,皮肤松弛。 (6)因胶布过敏引起的皮肤瘙痒、挠抓溃烂等等。 (7)长时间使用区域穿刺法。 (8)穿刺技术不强。 (9)固定方法不妥。动静脉内瘘穿刺后,胶布未能牢牢固定,导致针柄松动、滑脱、穿刺针未能与皮肤贴合。当患者出现体位改变后,针头滑脱。造成渗血或大出血。 对上述原因我们采取相应措施: (1)透析结束24 小时后,对穿刺部位进行热敷,并在穿刺针眼周围涂抹喜辽妥软膏,促进针眼愈合,保护血管。

(2)对透析过程反复发生穿刺部位渗血的患者适当调整抗凝剂的使用剂量。或将肝素改为低分子量肝素 (3)对皮肤弹性好肌紧张度高的年轻患者,在血管上方,针头 与皮肤成30°?40快速进针,减少对皮肤及血管壁的损伤,经常更换穿刺部位. (4)指导患者使用握力球进行锻炼,增加内瘘血管流量,保证充足的血流量。 (5)老年患者皮肤弹性差、血管脆、易滑动采用斜穿法 (6)使用抗过敏药物并予以局部涂抹皮质激素类药膏,缓解皮肤瘙痒。 (7)建议使用绳梯式穿刺法避免纽扣式穿刺。 (8)增强穿刺技术,提高穿刺成功率。穿刺过程中,避免反复穿刺。 穿刺针一般选用16G不锈钢硅化穿刺针,管径较粗,同一针眼反复穿刺可使穿刺部位皮肤损坏扩大,造成透析时血液自穿剩针周围渗出,因此尽量做到一针见血。 (9)加压回定穿刺成功后,固定穿刺针时,将针头两侧的皮肤向内侧拉紧,以减少穿刺针与皮肤之间的空隙,使穿刺针与皮肤紧密的合, 并用创可帖覆盖。 (10)加强巡视,上机后护30分钟或 1 小时巡视一次,巡视时发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术详细步骤及注意要点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术详细步骤及注意要点 一、目的 应用于新生儿和婴幼儿输液、输血和静脉给药等治疗。 二、适应证 1.补充水分、电解质,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 2.扩充血容量,改善血液循环。 3.输入药物,维持营养, 供给热量。 三、禁忌证 头部外伤或感染。 四、操作前准备 1-了解患儿病情诊断,评估患儿静脉输液的需求。 2.材料及器械准备:治疗盘、备皮刀、消毒用物、输液贴、输液 器、一次性头皮针4.5号或5号、快速手消毒剂、利器盒。 3.操作者准备 1)向患儿家长解释操作过程,取得家长的配合。 2)认真核对医嘱及患儿姓名、性别、年龄。 3)洗手、戴口 罩。 五、操作步骤 1.进行静脉穿刺前应再次核对上述内容。 注意:根据患儿病情、年龄、药物性质调节输液速度。 2.穿刺前,做好患儿的思想工作,取得患儿的配合。对不 合作者给予适当的约束,必要时使用镇静剂。 3.体位:患儿仰卧位或侧卧位,助手站于患儿足端,固定 其肢体、头部,妥善约束患儿,必要时采用全身约束法。 4.穿刺静脉选择:选择适宜的静脉血管,常用的血管有额 前正中静脉、颞浅静脉和耳后静脉等,必要时剃净毛发,以 清晰暴露血管。注意辨别动、静脉,以免误穿动脉。 5.局部消毒:0.2%安尔碘常规消毒穿刺处皮肤。 6.穿刺:一次性头皮针与输液器连接,排气,关水止,去除头 皮针针套,以左手拇指、食指绷紧皮肤,右手持针柄在距静脉 最清晰点向后移 0.3cm 处,沿静脉走向,与皮肤成 150 —300 角进针,针尖进皮下后沿静脉向心方向穿刺,有落空 感同时有回血后再进针少许,松开水止,静脉通畅,输液贴固

定针头穿刺处,调节滴速。血管细小或充盈不全时常无回血,可 用注射器轻轻抽吸,见回血时,表示穿刺成功。 注意:误穿刺头皮动脉应立即拨针,按压穿刺处直至出血止。固定法:四条胶布固定法,首先用一条胶布固定针柄,第二 条胶布,粘贴棉球,固定针眼处,第三条胶布将头皮针盘旋后 固定,第四条胶布固定输液静脉通路。如用输液贴则只需l、3、 4 条胶布即可。 注意:超过 24 小时输液者,应更换输液装置,若超过 48 小时应更换注射部位。 7.穿刺结束后,将患儿置于合适卧位,必要时予以适当约 束。再次核对、整理用物。 六、并发症 1.静脉炎:立即停止该静脉输注,及时进行局部处理,如局部涂 抹多磺酸粘多糖乳膏。 2.误人动脉:如误人动脉,则回血成冲击状,逆流不进, 颜色鲜红。一旦误入动脉,应立即拔针,停止输液,穿刺 点局部按压,防止血肿。 3.穿刺部位红肿、感染:停止该静脉输注,局部保持 干燥,可涂莫匹罗星软膏。七、相关知识 新生儿、婴幼儿头皮静脉表浅,皮下脂肪少,易于穿刺、固定和 观察,是输液、输血和给药最常用的途径。常用额上静脉(滑车 上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眶上静脉等。

小儿静脉穿刺和固定技巧

小儿静脉穿刺与固定技巧 (一)心理护理 1、小儿不同成年人,输液时往往不合作,这时护士应同其家长互相配合。 2、现在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许多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一个孩子输液多名家长陪同。 3、有的家长要求护士必须做到一针见血,如果穿刺失败,则抱怨不停,甚至用不文明,不礼貌的语言伤害护士的自尊心。 4、因而护士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把握好自己的角色,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一旦穿刺失败应主动向家长道歉,尽量取得他们的理解、配合。 1、婴儿:重点是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操作时动作轻柔。 2、幼儿:情绪变化快容易产生反抗心理,应多鼓励、表扬。 3、儿童:询问患儿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以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

(二)小儿静脉穿刺时要合理的选择部位及静脉 根据年龄大小选择不同的穿刺部位。新生儿至2岁的患儿宜选用头皮静脉,大于2岁的患儿宜选择四肢静脉,对多次输液的患儿静脉宜从远心端选用。 小儿头皮静脉一般选择额前正中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为宜,选择静脉穿刺时必需与动脉相鉴别。 1、颞浅静脉:位于两侧颞部,收集颅顶头皮的血液,汇入面后静脉。 2、耳后静脉:起自颅顶后部的静脉丛,向下汇入颈外静脉,在耳廓后方与同名动脉伴行。 3、前额静脉(滑车上静脉):在冠状缝处起于静脉丛,向下沿额骨表面垂直下降汇入面前静脉。头皮静脉穿刺应沿静脉向心方向刺入。 (三)上肢的主要的浅静脉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 1、头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的桡腕关节上方,转至前臂屈面,沿前臂桡侧皮下上行,至肘窝处通过肘下中静脉与贵要静脉吻合,沿肱二头肌外侧沟

上升,注入锁骨下静脉或腋静脉,收纳手和前臂桡侧掌、背面的浅静脉。 2、贵要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的尺侧,至前臂屈侧,肘窝处接受肘正中静脉,沿肱二头肌内侧沟上行,注入肱静脉或伴肱静脉向上注入腋静脉。收纳手和前臂尺侧的浅静脉。 3、肘正中静脉:短而粗,变异甚多,通常于肘窝处连接贵要静脉和头静脉。临床上常在此穿刺抽血或进行静脉注射。 (四)下肢的主要的浅静脉有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 1、大隐静脉:为全身最长、最大的皮下浅静脉。起于足背静脉弓的内侧→内踝前方约1厘米处,沿小腿内侧伴隐神经上升→膝关节内侧,绕过股骨内侧髁后方→大腿内侧→大腿前面→于耻骨结节外下方3—4厘米处穿过筛筋膜,直至腹股沟处汇入股总静脉。 2、小隐静脉在足背外侧沿小腿后外侧上行至膝关节后部,汇入静脉。

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及技巧

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及技巧 摘要:探索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及技巧,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患儿因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及恐惧,减轻家长因担心穿刺困难而产生的焦虑,提高治疗和抢救的效率,提升家长对护理操作技术的满意度,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临床治疗、抢救最常用的技术操作[1]。由于婴幼儿血管细,加之其家长对操作要求高,操作过程中患儿不合作,易出现穿刺失败,很容易引起家长的不满,既影响护士情绪,也影响医院声誉[2]。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因能高效率保持静脉通畅,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得到了患儿家属和护理工作者的青眯。但因小儿好动,不配合,血管细,弯曲等多方面原因,其成功率较成人低[3]。自2007年以来,我院总结了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和留置方法,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得到了家长的好评,现将方法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入住我院需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共48例,年龄3个月~4岁。

1.2材料选用江西洪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24G静脉留置针,3M透明敷贴,一次性注射器,可来福接头等。 1.3方法 1.3.1准备工作备齐用物后输液管头皮针直接穿刺于留置针“Y”型管一端的肝素冒上,排出留置针导管内空气,拧紧另一端肝素帽,以防松动脱落。 1.3.2选择血管选择较粗、直、清晰且富有弹性,易于固定的头皮或手、足静脉,可选择额正中静脉、耳后静脉,颞浅静脉、上肢前臂桡静脉、前臂尺静脉,下肢内踝静脉、足背静脉等,避开静脉瓣及关节,皮肤不完整处的静脉。如果四肢末梢凉,循环差,看不清也摸不到血管可采用保暖或热敷的方法使血管充盈、扩张,然后再穿刺,这样穿刺成功率较大。 1.3.3穿刺方法及技巧护士热情接待患儿,哄逗,抚摸,关爱患儿,向家长讲解静脉输液的相关知识,消除患儿的恐惧及陌生感,使患儿尽量配合操作。选择头皮静脉:剃净毛发,应用碘酒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要大于穿刺点5cm,由内向外擦拭。为了避免静脉炎的发生,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助手护士固定患儿体位,教会家长协助方法。穿刺前再次排气,轻轻转动针芯转柄部,使针芯针尖部斜面向上,左手绷紧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紧蝶翼,沿血管走向缓缓刺入,见回血后,再平行进针2~3cm,助手一手固定患儿头部,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穿刺技巧与体会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穿刺技巧与体会 发表时间:2015-03-09T16:57:50.73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底29期供稿作者:叶枫陶瑞娟 [导读] 在穿刺过程中,护士应该针对患儿的具体情况,应用不同的方法,并有机的结合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叶枫陶瑞娟 (宁夏银川市妇幼保健院 750001) 【摘要】目前,头皮静脉输液是小儿输液治疗中最常采用的方法,尤其是针对新生儿和婴幼儿的输液治疗。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操作,也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难点之一。因为小儿头皮静脉丰富,表浅易见容易固定,方便家长的看护,而且头皮静脉输液治疗效果快。但是,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和肥胖儿童的增多,加大了头皮静脉输液的难度,如何提高穿刺点成功率,减少患儿的痛苦是值得我们探讨的。因此要做好此项工作,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娴熟的技能和沉着稳定的情绪,还要有穿刺成功的信心,善于总结穿刺经验,才能使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 【关键词】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穿刺技巧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9-0273-02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操作之一,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在急诊静脉输液室工作近十年,平均每天面临输液病人约三百多人,其中有百分之五十需头皮静脉穿刺。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难度很大,熟练的穿刺技巧不仅可以减少患儿的痛苦,而且能提高患儿的抢救成功率。现将个人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穿刺技巧与体会总结如下: 1.操作准备工作 1.1护士的准备: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并且在独生子女居多的社会中,一个孩子生病会有很多家长陪同,多数家长心理焦虑,希望一针穿刺成功,减少孩子的痛苦,如果护士一次未成功,就会引起家长的不满,有的家长甚至会谩骂护士。此时,护士需要及时道歉,要有高度的耐心、责任心、良好的心理素质,用和蔼可亲的语言与家长、孩子进行交流,取得家长的信任,得到患儿的配合,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1.2药物准备:收取并核对病人药品,根据医嘱配置药物,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药物的配伍禁忌,坚持三查八对及药物现用现配原则。 1.3用物准备:治疗车,输液架,治疗盘内放置药液、5.5号输液器、输液胶贴、一次性头皮针、棉签、安而碘、弹性绷带、剃发器、弯盘、注射器、消毒棉球。 1.4环境准备:保持穿刺室光线适宜,通风良好,操作前耐心做好家属工作,避免较多病人围观,减少对操作护士的心理压力。 1.5患儿准备:将患儿平卧于穿刺小床上,头靠穿刺护士床边,高度约为30-50度。嘱家属按住患儿膝关节,另一家长固定患儿头部并轻压夹紧患儿双肩,使患儿相对固定。 2.操作方法及技巧 2.1穿刺血管的选择:小儿从出生到三岁头部皮下脂肪少,头皮静脉极为丰富,且易于固定方便小儿肢体活动,因此这个时期的小儿易选用头皮静脉输液。常选用额上静脉,颞浅静脉及耳后静脉等。护士要轻、稳、慢、准,选择自己认为有把握的血管。当患儿哭闹时,因静脉回流压力上升,头皮静脉血管会有一次短暂充盈过程,这时应巧妙地抓住时机,顺利完成穿刺。 2.2光线的强弱:穿刺时光线的明亮程度及照射角度,直接影响穿刺的成功率。光线强弱合适,静脉显得清晰,操作者眼睛不宜疲劳。我科选用的是25W白炽灯,位置在操作者前上方,距穿刺位置50CM左右,以保证充足的照明条件。 2.3穿刺过程技巧 2.3.1 ‘C’手法固定穿刺:右手持针,左手的中指与大拇指成C型绷紧皮肤,手掌固定患儿头部。针头斜面向上,针头与皮肤成10-15度夹角,将针头刺入皮肤,沿血管缓慢进针,见回血后停止进针,左手食指协助固定针柄,右手取2条胶布固定针柄,再用一条胶布从针柄下面绕过交叉粘贴,头皮针细管8字固定,绕圈的范围不宜过大以免在输液的过程中被牵或碰掉。如遇到有患儿因哭闹或服用退热药物引起头部多汗,而影响胶布固定时,可用弹力绷带绕头一圈,使用头围固定法,固定于穿刺点所粘胶布之上,可避免因出汗胶布脱落,并且拔针时不粘患儿头发,方便固定且易于拆除。 2.3.2 输液瓶放低穿刺法:常规的静脉输液穿刺血管时,滑轮是关闭的,回血的力量主要是靠静脉血管内压力与滑轮以下输液管内压力之差。而有些患儿头皮静脉不清,血管充盈不足,静脉压低,血管细,静脉穿刺时回血慢或不见回血,使判断错误而导致穿刺失败。通过反复试验,将输液瓶放低或与穿刺部位平行,滑轮打开再穿刺血管,见回血后,将输液瓶挂输液架上,再行固定,调节滴数。此方法由于重力作用液体自然向下流的力量,加大了静脉血管与输液管道内的压力差,使回血速度加快,明显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减少了患儿的痛苦。 2.3.3.肥胖及皮肤较黑小儿头皮的穿刺:有些小儿皮肤较黑,或肥胖静脉不清晰皮下脂肪厚,进针深浅不易掌握,我们通常根据静脉解剖位置,在额正中静脉,颞前静脉,耳后静脉等血管的相应位置,用手指横向触摸时,可触及“沟痕”感,触及“沟痕”时可感觉静脉的走向及深浅,穿刺时进针角度15-20度,进针速度易缓慢,有时进入静脉会有落空感,见回血时穿刺成功。或沿小儿头颅额缝,冠缝,矢状缝,人字缝均有静脉走行。穿刺时摸清骨缝,进针角度40-60度,针头斜面进入皮内后,平行向前刺入,见回血后固定。 2.3.4固定方法:固定好坏是决定输液成败的关键。头皮静脉穿刺成功后,首先将左拇指放在针柄尾部塑料胶管下,食指放在针柄上固定针头,右手用一个小棉球垫在针柄下,放开输液夹,取一条输液贴固定针柄,取输液贴吸水芯片固定针眼处,然后用一条交叉固定,再用一条长的医用透气胶布或小儿头围贴在第一条和第二条中间上面围绕头颅固定超过一圈,松紧度适宜,最后将输液管固定于耳朵。 3.体会 在穿刺过程中,护士应该针对患儿的具体情况,应用不同的方法,并有机的结合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患者的需求不断提高,输液方法已经发展为多途径、快速度、长留置的趋势,穿刺方法尽量做到无痛、微痛,避免对血管机械性、化学性损伤,使输液技术向快捷性、准确性、安全性方向发展。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难点之一。小儿是我们服务的特殊对象,他们语言表达不完善,容易对陌生的环境产生恐惧,尤其婴幼儿,身体不舒服只会哭闹,不会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家长在这种情况下也容易慌乱。这项操作简便易行,既方便患儿的活动,自由度,又利于家长看护。但要做好此项工作,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娴熟的

小儿头皮针一些诀窍!

1静脉与动脉的区别 从外观看静脉隐约可见,动脉饱满。用手指触摸动脉有搏动,针头如刺入动脉中,回血迅速,血色鲜红,推药后局部出现苍白区。而刺中静脉则回血缓慢,血色暗红,推药后局部无苍白区。此外,食指或中指触摸血管无搏动即为静脉血管。 根据年龄选择部位: 对1个月以内的新生儿,以采用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为宜,但我喜欢扎手背浅静脉,有的时候患儿血液循环不好,偶尔穿刺不见回血,但穿刺时手有针头进入血管时失去阻力的感觉,可捏一下皮管即出现回血。因头皮静脉易固定,针头不易滑出,故新生儿宜采用头皮静脉注射;婴儿期随着月龄的增加,皮下脂肪增多,四肢血管显露不理想,3岁以上的患儿用四肢静脉相对多。但也可根据患儿头皮部适当选择穿刺部位。一般采用额正中和颞浅静脉为主。注射常出现滑针、肿胀现象,操作中应注意做好固定。 操作方法: 操作时患儿仰卧位,垫高患儿头部,让家长配合按住患儿双脚避免蹬踢,操作者双手放两侧固定患儿头部,以左手拇指,食指前后分开,将头皮绷紧,右手持针柄,针头斜面向上,对准静脉穿刺。穿刺角度为10°~15°刺入表皮后即向血管平行推进,见暗红色血缓慢出现后,即为穿刺成功。

固定方法:将胶布贴于针柄针头处,再用胶布交叉粘贴于针柄针头处,再用胶布交叉粘贴针头。然后将头皮针管变成环形,再用8cm长的胶布固定好,这样固定针头小儿活动自如,针头不易滑出,拔针时胶布应顺头发方向缓慢揭下,以免引起毛发牵拉疼痛 一、对一般头部血管较明显的患儿输液时比较容易,,首先调好液面,右手持针,左手绷紧血管处的皮肤[按血管走行]以固定静脉。但不要按压过紧,以免静脉走形和管腔暂时闭合,在距静脉最清晰点向后移约0.3厘米处将针头与头皮成5-10度角刺入皮肤,然后将针柄下压按静脉走行方向刺入静脉。动作要轻稳不易过猛,落空感并不明显,但有回血可见。再将针头推进少许,以便于固定。 二、对比较胖和头皮较黑或有水肿的患儿,选择血管就比较困难了,主要是手的感觉,以右手母指在头部几个大静脉处找,手指和静脉成垂直方向在头皮上轻轻滑动就可以摸到静脉沟,在你感觉到有静脉沟的地方用母指按压静脉,用力不必过大,既可看到充盈的静脉稍稍高于周围的皮肤。此时立即穿刺,成功率最高。对可见而又细小的静脉稍加按压也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在找不到合适的静脉时,把看上去非常细小的毛细血管,也可以做为选择对象,你看上去比针头还要细当针头进去后针梗也是可以进去的,这样的血管穿刺成功率比凭感觉穿刺成功率要高。这种方法也适用于新生儿。 三、对新生儿早产儿的静脉穿刺,新生儿头部皮肤红润,有时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