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市人民医院人才基地建设方案初稿

英德市人民医院人才基地建设方案初

稿

英德市人民医院人才基地建设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的各项人才政策,实现人才培养工作的新突破,适应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英德市人民医院拟以医院为载体,结合自身实际,创新政策和措施,搭建一流平台,创立一流条件,营造一流氛围,聚集和培养一批高层次的医学专业人才和医院产业领军人才,建设英德市人民医院人才小高地,并制定如下工作方案,以推动及促进我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省、市各项人才政策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按照“重统筹、突重点、夯基层、创机制、筑高端”的思路,以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为动力,以培养行业发展急需人才为重点,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保障,大力实施人才强院战略,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二、英德市人民医院人才基地建设的可行性

英德市人民医院创立于1949年,经过6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现代化国家二级甲等医院。近几年来,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英德市人民医院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医疗质量安全、群众满意率、经济业务发展等各方面数据均连年呈上升发展势头,健康有

序地向着三级甲等医院迈进,是粤北山区医疗卫生行业的领头雁。

(一)、人才资源现状

医疗行业是高度的知识密集型行业,医学人才所从事的疾病诊断、治疗、预防保健服务及卫生管理等,是医疗行业中的重要因素。我院现有在岗职工1062人,其中卫技人员中正高职称13人,占卫技人员比例 1.38 %;副高职称 92 人,占卫技人员比例9.8 %;中级职称 164 人,占卫技人员比例 17.47 %。近三年,医院新聘用各类人员678人。另,今年新招入编人员54人已经过公示,准备办理入职入编手续。近三年新聘用人员总数超过全院人员的半数,强而有力的可持续人才战略,牢固的“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理念,创新有效的人才管理机制,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大力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形成教学相长的氛围。

1、英德市人民医院是广东医学院附属英德医院。 12月4日,英德市人民医院成功创立广东医学院附属英德医院。英德市人民医院教学基地的成功创立,给医院的科研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产地,接收实习生的范围也延伸至韶关、肇庆、连州等周边县市。广东药学院、韶关医学、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院校,选送了一批优秀的学生到医院实习、见习。我院医师脱产带教,手把手带领学生们分析病情、查房、写病历,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相长,寓教于学。上半年,英德市人民医院共接收实习生

(医、技)30人,集中见习35人。医院吴凡宇等22位同志被聘为广东医学院兼职教授,其中孙艺萍被评为广东医学院临床教学基地优秀兼职班主任,罗君玲、郭飞坤被评为优秀教师;吴凡宇等35为同志被聘为广东药学院兼职教授,进一步充实了我院的师资力量,实现了学院与医院技术上、学术上的双赢。另一方面,教学基地的成功搭建,也为英德市人民医院申报“广东省住院(全科)医师培训基地”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指导。上半年,我院接收全科医生实习12人,乡镇进修23人,经过各类型的讲座、疑难病例的教学讨论,为医务人员知识更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2、英德市人民医院是广州军区总医院的军民共建医院。3月,英德市人民医院与广州军区总医院完成“军民共建医院”签约挂牌仪式,实现医疗资源共享。广州军区总医院专家进行会诊、抢救和其它方面的技术指导,并根据需要安排专家定期进行带教和查房,还把自制药剂和医院专家出版的业务专业书籍优先提供给英德人民医院使用和购买,达到“共学、共建、共育、共益、共提高”的目标。

3、英德市人民医院是暨南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自 2月与暨南大学携手创立“暨南大学医学研究生培养基地”以来,3人经过了国家研究生入学考试,并顺利完成学业,获得硕士研究生学位证;28人取得“暨南大学研究生班”结业证书;吴凡宇同志被暨南大学聘为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同时,聘请暨南大学妇产科、儿科、医学影像学、眼科的徐建平教授、柳

国胜教授、钟敬祥教授、罗良平教授,作为我院进行多点执业医师,进一步推动专科技术与学科建设。

4、英德市人民医院是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对口帮扶医院。英德市人民医院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 5月13日签订协议书,正式启动对口帮扶工作。经英德市人民政府党组讨论同意,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务科黄伟青主任到英德市人民医院挂任副院长,时间3年。双方经过采取人员派驻、临床诊疗、技术支援、进修培训、巡回医疗等多种方式,帮助英德市人民医院持续改进和提高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当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派出普外科护长、心内科护长和感染科博士先后到英德市人民医院参与临床诊治工作,扎扎实实开展临床教学和技术培训工作,并不断细化工作计划,加强工作落实,计划经过三年的建设发展和对口支援,使英德市人民医院至达到三级甲等医院标准并成功创立三级甲等医院,服务一方群众。

5、英德市人民医院是南方医院的对口帮扶医院。初至今,经过大半年的初步协商,医院准备启动与南方医院的对口帮扶项目,以“相互学习、帮扶到位、长期合作、支持发展”为原则,定期选派医务人员到英德市人民医院开设专家门诊及健康教育讲座。同时,在培养卫生技术骨干人员方面,将优先安排对口帮扶医院的医生护士到南方医院进修,使英德市人民医院人才梯队和科研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形成教学、科研上的一定优势。

6、英德市人民医院是广东省英德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

地(至)。这是我市首个申报成功的省级继续教育基地。近两年来,我院依托这个办学优势,共成功申报省级继续教育项目5项,市级继续教育项目16项,先后邀请了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贾福军所长,中华护理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护理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护理学会危重症专业委员会成守珍主任委员,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徐建平等专家教授来院授课,使我市医务院和各乡镇医院近3000人受益匪浅,提升了英德市专业技术人才能力素质、促进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对英德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高层次人才智力支持等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医院内部每月组织院内业务学习,将本院内的新技术、新疗法作为授课重点,为适应医院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一支素质过硬、实践能力强、符合专业建设需要的师资队伍,也对加快培养英德市医疗卫生行业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不断夯实硬件建设,有步骤地建立起技能训练层面的硬件支撑模块。

近几年来,英德市人民医院在市委市政府、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据新时期医院发展规律,狠抓硬件建设。

⑴不断更新教学设备,加强教研室建设。在原有的内、外、妇、儿四大教研室的基础上,新增影像中心、护理部两个学科的独立教研室,承担了临床、医技、护理等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医

学生的诊断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护理学基础等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并大手笔投入近20万,在教研室内配备多媒体投影仪、手提电脑、音响设备和各类模型。包括心肺复苏模型、多用护理实习模型、女性内外生殖器模型、电子人体气管插管训练模型等54套(件)。同时,搭建技能示教室和教学课室,逐步充盈教学框架,强化了我院医学模拟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动手机会,一轮又一轮的技能操作锻炼,使我院执业医师经过率不断提高。英德市人民医院临床执业医师经过率为76.74%,高于广东省平均水平。

⑵规范图书室管理工作,为医务人员提供重要信息平台。我院图书室总面积约150平方米,有阅览室、藏书室、杂志室各一间,藏书约1.5万册,以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基础医学文献为重点,同时兼顾科研教学、相关学科、边缘学科文献资料。馆内同时设有电子图书室,并配置了电脑,依托丰富的网络电子资源实现了资源共享,广大医务人员能够随时检索中华期刊杂志、万方医学知识服务系统等,可供翻阅的中华期刊有1310种,利用万方医学知识服务系统能够免费查询:硕博士论文881453篇、会议论文641674篇、法律法规205963万条,数字化期刊6065种九百多万篇,极大地满足了广大医护人员及时获取医学文献信息、更新知识、开拓视野的需求。

⑶自学考试系统更新换代,提升医务人员的应试能力。医院紧密围绕教学改革、专业拓展、课程更新、层次提高等主题,把

英德市人民医院原来的考试系统更新为“炬海中国医院考试系统”,新增了全院医务人员自主学习和自主考试的平台,建设了一个开放的、信息化的新型培训基地,为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⑷加强各种基础建设,开拓良好的就业环境。医院在现有业务用房的基础上,灵活变通,新辟出精神心理科、老年医学科两个新学科,同时在原有科室的基础上,细化学科分支,新设口腔科、小儿外科、输血科、介入科、全科医学科,给各类人才提供了用武之地,间接推动医务人员学习得更精更细。展望未来,我院计划建设科研教学楼、文体大楼和职工娱乐场所,在生活工作上,全方位关怀人才的发展和培养。

三、英德市人民医院人才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1.创新机制,加大投入,确保人才工作落到实处。

把人才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英德市人民医院科技拔尖人才选拔领导小组,由院长亲自带队,到外省拜访空白学科、紧缺专业的中高职称人才,以满分的诚意邀请她们来我院发展;创新机制,设立“伯乐奖”,对引进高职称、高学历人才及学科带头人到我市工作的推荐人,给予3000-5000元/人的奖励;加大投入,设立专门的人才培养基金,为工作的教授免费提供临时性的过渡房,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同时,根据《英德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文件要求,科学规划医院人才建设纲要的起草并纳入医院整体规划,在此基础上制订年度工作计

划。每年底进行一次规划总结,根据医院发展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完善规划内容,逐步使人力资源管理步入科学化规范化轨道。

2.控制总量,调整结构,实现人才资源合理配置。

近几年来,医院在总量控制、科学定岗定编的基础上,适度补充以研究生为主的医疗人员,以本科学历为主的护理人员,以中高职称为主的紧缺专业人员。至今,医院已有研究生38人,本科学历护理人员150人。经过改革人事制度,完善分配激励机制,结合卫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健全全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在院内形成“人人求进步,个个争优秀”的学习氛围。实行以服务质量和岗位质量为主的综合绩效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

3.兼顾整体,突出重点,加快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高层次人才是医院办院实力的支撑和核心,也是发挥联动效应,促进医院人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保证。一方面,英德市人民医院大力培养现有人才,制定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计划。1-7月,英德市人民医院派出医生护士外出进修7人,支出44973.5元;外出学习108人次,支出123144元。另一方面,筑巢引凤,实施人才引进战略。至今,共引进高级职称21人,其中正高1人、副高职称20 人,紧缺专业人才4人。引进的人才酬劳(工资)待遇从优,并一次性给予一定数额的安家费,协助其配偶和子女解决就业就读问题。待遇留人、感情留人这种人性化的措施,吸引了不少优秀人才在英德市人民医院安家立业,成

功搭建了的老年医学科、大五官科、精神心理科,填补了本地区的学科设置空白。

4.持续发展道路和奖励机制相结合,加强中青年技术带头人及学科建设。

中青年技术带头人是高级专家的后备军,是人才梯队合理建设的保证。英德市人民医院用“送出去”或“请进来”的双向方式,鼓励她们报读研究生,取得结业证的,医院一次性补助2.5万元,取得学位证的,医院一次性补助5万元;经过住院医师、全科医师的培养和教学查房竞赛,发掘并大胆启用优秀的高学历人才,让想做事的人有机会,能成事的人有平台,做成事的人有地位。同时,鼓励专家、骨干承担各级各类科学研究课题,在医院人才培养基金中划出专款用于培养经费的配套开支;执行好现有科技奖励规定,重奖学术、技术成就突出的人员,重用有创新思路和培养前景的人员,真正步入以名医带名科、名科树名院的良性发展之路。

5. 培养优秀的团队精神,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

⑴重视职工身体健康。针对医护人员整天忙于工作,容易忽视身体锻炼的情况,英德市人民医院工会多次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在加强全院职工体育锻炼的同时,促进了职工的交流和凝聚力。

⑵强制体检,关爱职工身心健康。为切实关爱和保护职工的身心健康,提高职工自我保健意识,英德市人民医院自起,推行

职工免费强制体检,并在,增加退休职工体检项目。

⑶进一步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让广大职工感受医院大家庭的温暖和关爱,职工医药费在进行社保报销后,医院还能够报销个人自付部分,副高以上职称的报销99%,副高以下职称的报销90%。

⑷加强党风、行风廉政建设。英德市人民医院要求医护人员切实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结合医院自身实际开展“服务意识教育月”、“正风提效”等活动,从我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拒绝收受红包、回扣,在院内形成干净干事的从业环境。

6.创新式的激励和考核机制,确保“留得住、用得上”落到实处。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我院经过新颖的、成熟的、可行的激励和考核机制,融合包容性强、廉洁性强的就业行医环境,吸引了大批中高职称人才到我院安家落户。

⑴用事业留人。这是“留得住,用得上”的关键。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在医院原有学科的基础上新搭建精神心理科、老年医学科,为她们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对能做事、做成事的人,我院多方协调,积极主动帮助她们做好调动手续,让她们带编来院。即使在原单位不入编的人才,如紧缺专业中级人才、研究生,我院也严格按照《中共英德市委英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指导,积极为其争取编制,尽

量帮助她们在来院的次年办好入编手续。在人才使用上,进一步解放思想,敢于把人才放到关键岗位上去锻炼、去使用,充分听取她们在重大决策中的意见,实施优胜劣汰,使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使人才动起来,活起来。当前,医院中层领导共有111人,其中2人是80后的新生力量,10人是近两年新引进的中高级职称人才。

⑵用感情留人。这是“留得住,用得上”的基础。领导的关心和信任,多元化和包容性的工作环境,是用感情留人的直接体现,是稳定人才队伍的“润滑剂”。医院领导班子每月都集中到引进人才家中进行走访,了解她们生活需要,并协助她们及时解决问题。医院每年举行一次“高级知识分子座谈会”,听取她们在工作上遇到的困难,和对医院未来发展规划的建议。经过沟通感情,体现医院领导对她们的重视,以情聚心。医院的同事来自五湖四海,是一个多样性的团队,医院的9名领导班子当中,仅有2名为英德市本地人。我院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平等包容的就业氛围,使员工都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

⑶用待遇留人。这是“留得住,用得上”的必要条件。在生活上,医院为改进职工住房条件,稳定人才队伍做了大量的工作,回收部分退休职工住房共19套,以医院名义租用或购买后,重新装修,并配备沙发、床、电视、空调、冰箱等基本生活必须家电家具,提供给引进的中高级职称人才。现时,已有14名引进人才享受了教授过渡房的福利。在业务上,每年定期对专业技术人员

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记入干部档案,对考核结果为“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给予适当的奖励;大力进行分配制度的改革,分配方案向临床一线倾斜,向高技术岗位倾斜,向高技术人才倾斜。

⑷用愿景留人。这是“留得住,用得上”的重要措施。作为知识分子,追求的主要是事业,即在业务、学术上的发展。因此,英德市人民医院正在不断地发展和壮大事业,以创立三等甲级医院为平台,增强医院的实力,让人才看到医院发展的希望。

四、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战略,带给医院累累的硕果。

英德市人民医院把人才资源作为核心生产力和竞争力,把培养各类人才作为长期要务,大力实施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发展战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⑴教学科研: - 英德市人民医院获得国家新型专利8项,获省医学科研立项1项、省中医药局科研立项2项,获清远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41项。其中,近两年新引进的中高级职称人才中在清远已立项的有4人,已上报待审批经过的有4人。- 英德市人民医院共发表国家、省、市级论文1259篇,其中中华系列论文2篇、核心期刊1篇;在本院内发表的论文,更是多达3647篇,侧面反映了医院浓厚的学术氛围。

⑵集体荣誉:获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局授予的“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被卫生部医疗服务标准专业委员会评定为“基层医院慢性疾病标准宣贯试验基地”;获

卫生部评定为“县级综合医院‘全国院务公开示范点’”;荣获广东省“群众满意的医疗卫生机构”,“- 广东省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优秀基层党总支”称号。

⑶学科建设:泌尿外科被评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泌尿外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临床护理被评为“清远市临床重点专科”;中医康复科被评为“清远市中医特色专科”心内科主任程俊获授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医师准入,使我院被评定为广东省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的医疗机构,同时结束了我院没有心脏介入医生资格的历史。

⑷个人荣誉:吴凡宇、华春华、陈丽青、曾存信、李桂宝、卢展宏6位同志被评定为“清远市紧缺实用人才”,英德市仅有9人获此殊荣,我院则占了6人;吴凡宇同志被评为“清远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是英德市唯一的一个“清远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吴凡宇、柯绪林、华春华、陈丽青、曾存信、卢展宏、安良敏7位同志被评为“英德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另外,我院有40位同事在省、市各种共69个学术团体担任副主委、常委、理事等重要职务(详见附件1)。

五、英德市人民医院人才建设基地的目标任务。

英德市人民医院计划用3年的时间建设人才小高地,进一步提高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功能,不断提升医院综

合实力,全面向三等甲级医院迈进,实现成功创立三等甲级医院的目标。

⑴经济业务方面:经过多渠道筹措资金,购置设备,争取外科大楼早日投入使用。同时,启动“内科大楼附120急救中心”项目建设。经过完善基础项目建设,吸引高层次人才到英德市人民医院来创业、研究,经过项目引人才,经过环境引人才,经过人才引技术,形成良性发展循环链,推动医院医疗技术进步和发展。

⑵人才引进和培养:继续坚持“稳定、培养、引进、外聘、返聘”相结合的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思路,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继续发挥离退休专家资源优势,以提升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培养中、青年学术骨干为重点,鼓励和扶持青年医师脱颖而出;多管齐下,加快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的速度,使职工人次从1062人发展到1700人,引进和培养正高职称专家7人,副高职称专家59人,研究生学历72人,继续招聘医生300人、护士240人,严格按照三等甲级医院的要求,完善医院人才架构。

⑶科研教学:依托广东医学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方医院等帮扶医院,优先发展呼吸内科、泌尿外科、胸外科等重点对口帮扶学科,进而带动其它专业的学科建设;在当前已经接收广东医学院等学校学生实习的基础上,融合创立“广东省住院(全科)医师培训基地”的契机,以人才带动学科发展,

以学科发展吸引人才,最终达到人才引进与科研技术的同步推进。

英德市人民医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