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错中求解题单

乘法错中求解题单
乘法错中求解题单

积的变化规律

1、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8倍,要使积缩小2倍,另一个因数应

该怎样变化?

2、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缩小5倍,要使积缩小10倍,另一个因数应

该怎样变化?

3、两个数相乘,积是70,如果一个因数扩大2倍,另一个因数缩小5

倍。那么积是多少?

4、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缩小2倍,另一个因数扩大6倍,那么积应

该怎样变化?

5、两个数相乘,如果一个因数增加2,积就增加36,另一个因数减少

6,积就减少120,问原来两个乘数的积是多少?

乘法错中求解

1、小菊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时,把一个因数的个位数字1误写成7,结果得646,实际应为418。这两个两位数各是多少?

2、小锋在计算乘法时,把一个因数的个位数8错当作3.得345,实际应为420。这两个因数各是多少?

3、小李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时,把一个因数十位上的3误当作8,结果得2150,这道题的正确积应是900。这两个两位数各是多少?

4、小敏在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时,把一个因数的个位数字5误写成3.得出的

乘积是552;另一个学生却把这个5写成8,得出的乘积是672。正确的乘积是多少?

5、小明和小红同做一道三位数和两位数的计算题,小明把三位数个位上的6错写成3,得出的乘积是2583,小红把三位数十位上的2错写成5,得出的乘积是3276。正确的乘积应是多少?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2-6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 天穆小学许秀华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选择合适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比一比、画一画、说一说等数学活动,获得用画图、语言描述等方式表征数学问题的方法。 3.感受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建立与运算意义之间的联系,体会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乐趣。 学具、教具准备:课件、练习纸。 教学重点: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利用画图、语言描述等方式表征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境引趣,激思迁移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看看谁把口诀记得最熟练。请准备抢答。 1、看算式,说口诀 6×6=4×4=5×5=4×6=2×3= 2×6=3×2=5×2=3×5=3×6= 2、写算式 (1)、2个4是多少? (2)、3与6的和是多少?

师:你能画图表示这两个算式的含义吗?在答题卡画。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亲身实践,感知探究 师:看来大家对旧知识掌握的都很好。今天我们要用旧知识来“解决问题”。(出示ppt)这几个小朋友在摆桌椅的时候遇到了难题,我们来看看。 1.明确条件和问题,理解题意。 (1)请同学们大声地读题,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2)学生汇报交流 ①4排桌子每排5张②一排4张一排5张 求一共有多少张?求一共有多少张? 2. 培养画图意识。 师:说一说,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1)组织学生讨论:你能用什么方法把题目的意思更清楚地表示出来? 摆学具或画图等方式 (2)学生在小组内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3)汇报交流的结果 部分学生作品图示如下,请学生说明图中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第(1)题: ●●●●●■■■■■▲▲▲▲▲

2.4 用2~6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学案

用2~6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项目 内 容 1.列式解答。 (1)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 (2)12根小棒,每4根分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2.读教材第23页例3。 分析与解答:(1)通过读题,我知道了:①把( )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需要解答的问题是( )。②有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放( )只,需要解答的问题是( )。 (2)求每个纸盒放几只,就是求每份是几,用( )法计算,列式为15÷3=( )(只);求要用几个纸盒,就是求15里面有几个( ),用除法计算,列式为 15÷5=( )(个)。 (3)每盒5只,3盒就是15只;3个盒子,每个盒子里有5只,这样一共就有15只。(见下图) 口答:每个纸盒放( )只。要用( )个纸盒。 3.“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为一份来分,求能分成几份”都用( )来解答,最后结果还要写上( )名称。 4.填空。 (1)12里面有( )个6,有( )个4。 (2)把20个圆形卡片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 )个;如果每4个分一份,可以分成 ( )份。 5.解答下面的问题。 (1)每辆汽车坐4人,3辆汽车一共坐多少人?

(2)12人坐4辆汽车,平均每辆汽车坐几人? 温馨提示知识准备:2~6的乘法口诀。 学具准备:准备15个圆形卡片。 参考答案 1.(1)12÷3=4(根) (2)12÷4=3(份) 2.(1)①15每个纸盒里放几只蚕宝宝②5要用几个纸盒(2)除 5 5 3 (3)5 3 3.除法单位 4.(1)2 3 (2)4 5 5.(1)4×3=12(人) (2)12÷4=3(人)

小学生乘法口诀表、除法口诀表、珠算口诀表

除法口诀表: 1÷1=1 2÷2=1 3÷3=1 4÷4=1 5÷5=1 6÷6=1 7÷7=1 8÷8=1 9÷9=1 2÷1=2 4÷2=2 6÷3=2 8÷4=2 10÷5=2 12÷6=2 14÷7=2 16÷8=2 18÷9=2 3÷1=3 6÷2=3 9÷3=3 12÷4=3 15÷5=3 18÷6=3 21÷7=3 24÷8=3 27÷9=3 4÷1=4 8÷2=4 12÷3=4 16÷4=4 20÷5=4 24÷6=4 28÷7=4 32÷8=4 36÷9=4 5÷1=5 10÷2=5 15÷3=5 20÷4=5 25÷5=5 30÷6=5 35÷7=5 40÷8=5 45÷9=5 6÷1=6 12÷2=6 18÷3=6 24÷4=6 30÷5=6 36÷6=6 42÷7=6 48÷8=6 54÷9=6 7÷1=7 14÷2=7 21÷3=7 28÷4=7 35÷5=7 42÷6=7 49÷7=7 56÷8=7 63÷9=7 8÷1=8 16÷2=8 24÷3=8 32÷4=8 40÷5=8 48÷6=8 56÷7=8 64÷8=8 72÷9=8 9÷1=9 18÷2=9 27÷3=9 36÷4=9 45÷5=9 54÷6=9 63÷7=9 72÷8=9 81÷9=9

1+ 1= 2 1+ 2= 3 2+ 2= 4 1+ 3= 4 2+ 3= 5 3+ 3= 6 1+ 4= 5 2+ 4= 6 3+ 4= 7 4+ 4= 8 1+ 5= 6 2+ 5= 7 3+ 5= 8 4+ 5= 9 5+ 5=10 1+ 6= 7 2+ 6= 8 3+ 6= 9 4+ 6=10 5+ 6=11 6+ 6=12 1+ 7= 8 2+ 7= 9 3+ 7=10 4+ 7=11 5+ 7=12 6+ 7=13 7+ 7=14 1+ 8= 9 2+ 8= 10 3+ 8=11 4+ 8=12 5+ 8=13 6+ 8=14 7+ 8=15 8+ 8=16 1+ 9= 10 2+ 9= 11 3+ 9=12 4+ 9=13 5+ 9=14 6+ 9=15 7+ 9=16 8+ 9=17 9+ 9=18 1+ 10=11 2+ 10=12 3+10=13 4+10=14 5+10=15 6+10=16 7+10=17 8+10=18 9+10=19 10+10=20 20以内加法口诀: 1+11=12 2+11=13 3+11=14 4+11=15 5+11=16 6+11=17 7+11=18 8+11=19 9+11=20 1+12=13 2+12=14 3+12=15 4+12=16 5+12=17 6+12=18 7+12=19 8+12=20 1+13=14 2+13=15 3+13=16 4+13=17 5+13=18 6+13=19 7+13=20 1+14=15 2+14=16 3+14=17 4+14=18 5+14=19 6+14=20 1+15=16 2+15=17 3+15=18 4+15=19 5+15=20 1+16=17 2+16=18 3+16=19 4+16=20 1+17=18 2+17=19 3+17=20 1+18=19 2+18=20 1+19=20 10以内减法口诀: 9-9=0 9-8=1 9-7=2 9-6=3 9-5=4 9-4=5 9-3=6 9-2=7 9-1=8 8-8=0 8-7=1 8-6=2 8-5=3 8-4=4 8-3=5 8-2=6 8-1=7 7-7=0 7-6=1 7-5=2 7-4=3 7-3=4 7-2=5 7-1=6 6-6=0 6-5=1 6-4=2 6-3=3 6-2=4 6-1=5 5-5=0 5-4=1 5-3=2 5-2=3 5-1=4 4-4=0 4-3=1 4-2=2 4-1=3 3-3=0 3-2=1 3-1=2 2-2=0 2-1=1 1-1=0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问题

用2-6乘法口诀求商解决问题 学习内容:二年级下册教科书第29页例3。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过程与方法: 通过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关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和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爱动脑筋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预习作业: 1、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列式解答 1)拿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 2)拿12根小棒,每4根一份,能够分成几份? 2、列式计算(出示课件) 1)把24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 2)10里面有几个2? 3)15里面有几个5?25里面有几个5? 20里面有几个5?10里面有几个5? 教学过程: 一、预习反馈 1、(出示课件,演示两种摆法) 1)12÷3=4 2)12÷4=3 二、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什么游戏?(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各自喜欢玩的一些游戏) 师:瞧,这些小朋友玩的多开心。说一说你看到什么(出示图片第29页例3主题图) 三、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www. (1)师:从图中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2)学生汇报,课件演示: a、一共有多少学生? b、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 c、每组5人,能够分成几组? 2、解决问题。 师:你们真不简单,一幅图提了三个问题,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如何解决。 生:3×5=15。 师:你能说说这样计算的理由吗?(学生陈述理由,复习乘法的意义) 师:那(2)、(3)这两个问题怎样解决呢?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2.4 用2~6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学案

4 用2~6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项目 内 容 1.列式解答。 (1)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 (2)12根小棒,每4根分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2.读教材第23页例3。 分析与解答:(1)通过读题,我知道了:①把( )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需要解答的问题是( )。②有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放( )只,需要解答的问题是( )。 (2)求每个纸盒放几只,就是求每份是几,用( )法计算,列式为15÷3=( )(只);求要用几个纸盒,就是求15里面有几个( ),用除法计算,列式为15÷5=( )(个)。 (3)每盒5只,3盒就是15只;3个盒子,每个盒子里有5只,这样一共就有15只。(见下图) 口答:每个纸盒放( )只。要用( )个纸盒。 3.“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为一份来分,求能分成几份”都用( )来解答,最后结果还要写上( )名称。 4.填空。 (1)12里面有( )个6,有( )个4。 (2)把20个圆形卡片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 )个;如果每4个分一份,可以分成( )份。 5.解答下面的问题。 (1)每辆汽车坐4人,3辆汽车一共坐多少人? (2)12人坐4辆汽车,平均每辆汽车坐几人? 温馨 提示 知识准备:2~6的乘法口诀。 学具准备:准备15个圆形卡片。 参考答案

1.(1)12÷3=4(根) (2)12÷4=3(份) 2.(1)①15每个纸盒里放几只蚕宝宝②5要用几个纸盒(2)除553(3)53 3.除法单位 4.(1)23(2)45 5.(1)4×3=12(人) (2)12÷4=3(人)

除法口诀表、乘法口诀表

数学版乘法口诀表 1×1=1 1×2=2 2×2=4 1×3=3 2×3=6 3×3=9 1×4=4 2×4=8 3×4=12 4×4=16 1×5=5 2×5=10 3×5=15 4×5=20 5×5=25 1×6=6 2×6=12 3×6=18 4×6=24 5×6=30 6×6=36 1×7=7 2×7=14 3×7=21 4×7=28 5×7=35 6×7=42 7×7=49 1×8=8 2×8=16 3×8=24 4×8=32 5×8=40 6×8=48 7×8=56 8×8=64 1×9=9 2×9=18 3×9=27 4×9=36 5×9=45 6×9=54 7×9=63 8×9=72 9×9=81除法口诀表 1÷1=1? 2÷2=1? 3÷3=1?? 4÷4=1? 5÷5=1? 6÷6=1? 7÷7=1? 8÷8=1? 9÷9=1 2÷1=2? 4÷2=2 ?6÷3=2?? 8÷4=2 10÷5=2 12÷6=2 14÷7=2 16÷8=2 18÷9=2 3÷1=3? 6÷2=3??9÷3=3? 12÷4=3 15÷5=3 18÷6=3 21÷7=3 24÷8=3 27÷9=3 4÷1=4? 8÷2=4? 12÷3=4 16÷4=4 20÷5=4 24÷6=4 28÷7=4 32÷8=4 36÷9=4 5÷1=5 10÷2=5? 15÷3=5 20÷4=5 25÷5=5 30÷6=5 35÷7=5 40÷8=5 45÷9=5 6÷1=6 12÷2=6? 18÷3=6 24÷4=6 30÷5=6 36÷6=6 42÷7=6 48÷8=6 54÷9=6 7÷1=7 14÷2=7? 21÷3=7 28÷4=7 35÷5=7 42÷6=7 49÷7=7 56÷8=7 63÷9=7 8÷1=8 16÷2=8? 24÷3=8 32÷4=8 40÷5=8 48÷6=8 56÷7=8 64÷8=8 72÷9=8 9÷1=9 18÷2=9? 27÷3=9 36÷4=9 45÷5=9 54÷6=9 63÷7=9 73÷8=9 81÷9=9大九九口诀表? 一一01 一二02 一三03 一四04 一五05 一六06 一七07 一八08 一九09? 二一02 二二04 二三06 二四08 二五10 二六12 二七14 二八16 二九18? 三一03 三二06 三三09 三四12 三五15 三六18 三七21 三八24 三九27? 四一04 四二08 四三12 四四16 四五20 四六24 四七28 四八32 四九36? 五一05 五二10 五三15 五四20 五五25 五六30 五七35 五八40 五九45?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问题教案

第3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教材第23页例3,第24~25页练习五的第1~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接受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使学生养成爱动脑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重点难点】 1.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求商。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情景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都养过蚕宝宝没,养过多少呢?是怎么放的呢? 2.出示教材第23页例3情景图。这节课我们来研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新课讲授】 1.应用提升。 (1)引导指出问题。 师:看着有关放蚕宝宝的情境,你能提出一个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讲给你的同桌听听,相互评一评。 汇报、交流。 生1:一共有15只蚕宝宝,放到3个纸盒里,平均每个纸盒放几只? 生2:一共有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放5只,要用几个纸盒? (2)引导解决问题。 师: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两个数学问题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小组交流。 全班汇报交流。

生1:第一个问题: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列式是:15÷3=5(只)。 师:能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吗?15÷3=5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1:因为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也就是把15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所以用15÷3计算求出每盒放5只。 师:说得真好!谁能说说第二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 生2: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放5只,要用几个纸盒,列式是:15÷5=3(个)。 师:能说说是怎么想的吗?15÷5=3这个算式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2:因为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放5只,求用几个纸盒,也就是求15只里面有几个5只,用除法计算,所以15÷5=3,求出可以分3个。 生3:15÷5=3,表示的意思是一共15只,每5只放一盒,求要用几个纸盒。 师:说得很有道理。 (3)引导比较小结。 师:通过解决这两个问题,你能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和你组里的同学讨论讨论。(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生1:我们发现这两道题说的是同一件事,只不过条件、问题调换了一下位置,所以用的方法也就不一样。 生2:我们发现这两道题的算式是有关系的。乘法算式中的两个乘数就是除法算式中的除数或者商,乘法算式中的积就是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了这两个问题,而且还发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4)引导补充条件,解决问题。 师:如果又拿来了3只蚕宝宝(板书:又拿来了3只蚕宝宝),每个纸盒应有几只?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桌听一听。汇报交流。 生1:我是这样想的:原来有15只,又拿来了3只,一共是15+3=18(只),把18只平均分到3个纸盒,每个纸盒6只,也就是18÷3=6(只)。 生2:我是这样想的:原来有15只,平均分到3个纸盒,每个纸盒有15÷3=5(只);现在把又拿来的3只平均分到3个纸盒,每个纸盒分1只,也就是3÷3=1(只),现在每组有5+1=6(只)。

乘法口诀儿歌

乘法口诀儿歌 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 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 四只青蛙四张嘴,扑嗵扑嗵跳下水。 一个数除几位数儿歌 先看被除数最高位,高位不够多一位 除到被除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 不够商1就写0,商中头尾算数位, 余数要比除数小,这样运算才算对。 小数加减法儿歌 计算小数加减法,关键对齐小数点, 用0补齐末位,便可进行加减。 小数大小比较儿歌(自编) 小数大小比较很容易,先把他们都竖起,小数点,数位要对起,然后再把他们比。首先比较最高位,最高位相同下位比。 至到最后分高低,哪个高来哪个大。 牢记在心不忘记。 除法是小数的除法 除法是小数,移位要记住。 移动小数点,使它变整数, 除数移几位,被除数同样多, 数位如不够,添0来补位。 四则混合运算儿歌 通览全题定方案,细看是否能简便; 从左到右脱式算,先乘除来后加减; 括号依次小中大,先算里面后外面; 横式计算竖检验,一步一查是关键 解应用题儿歌 题目读几遍,从中找关键; 先看求什么,再去找条件; 合理列算式,仔细来计算; 一题求多解,单位莫遗忘; 结果要验算,最后写答案。 长度、面积、体积、容积的认识长度一条线,面积一大片; 体积占空间,容积算里面。

解应用题儿歌 题目读几遍,从中找关键; 先看求什么,再去找条件; 合理列算式,仔细来计算; 一题求多解,单位莫遗忘; 结果要验算,最后写答案。 四舍五入法儿歌 四舍五入方法好,近似数来有法找; 取到哪位看下位,再同5字作比较; 是5大5前进1,小于5的全舍掉; 等号换成约等号,使人一看就明白。 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 鸡有两只脚,兔有四只脚。 先数头和身。再按鸡分脚。 运算顺序歌诀 打竹板,连天,各位同学听我言。 今天不把别的表,四则运算聊一聊, 混合试题要计算,明确顺序是关键。 同级运算最好办,从左到右依次算。 两级运算都出现,先算乘除后加减。 遇到括号怎么办?小括号里算在先, 中括号里后边算,次序千万不能乱, 每算一步都检验,又对又快喜心间。 退位减法 退位减法要牢记,先从个位来减起; 哪位不够前位退,本位加十莫忘记; 如果隔位退了1,0变十来最好记。 连续退位的减法 看到0,向前走,看看哪一位上有。 借走了往后走,0上有点看作9。 两步计算应用题,两步计算应用题, 读题审题要仔细。 解题一环扣一环,中间问题是关键。 数量关系要找准,计算步骤要理清。 抓住中间带两头,准确答题乐悠悠。 多位数读法歌 读数要从高位起,哪位是几就读几; 每级末尾如有零,不必读出记心里; 其他数位连续零,只读一个记仔细; 万级末尾加读“万”,亿级末尾加读“亿”,读数规则永牢记。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例3)解决问题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例3)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2、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以及愿意与他人交流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除法计算的问题,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前面我们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下面我们来做几道题。出示十道除法口算题。选两道说算法。 (设计意图:巩固口诀求商。) 2、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用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3、出示学习目标: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自学提示:在学习中大家一定要仔细观察主题图,说清图意,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讨论。我们就能很好的完成学习目标。 5、生看书上23页例3的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 二、解决问题 1、生看书自学,思考后汇报。 2、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什么条件?生思考后汇报。 3、根据学生的汇报老师进行板书。现在我们根据主题图得到了两个实际问题。第一个问题该怎么解决?说说你这样解答的理由?第二个问题该怎么解答?试试看能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这样计算的理由吗?老师板书学生汇报的算式。 4、结合两道题来观察这两个算式,看你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吗?生思考后,讨论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交流,学生间互相启发,发现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和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既解决了难点,又为学生提供了积极思考、合作学习和自组探究的空间。) 5、师小结: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及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6、举一反三:看,又来了3个小朋友,每组平均应有几个小朋友?你是怎么算的?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汇报订正,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将学生置身于现实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所需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在倾听他人意见时,反思、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用2-6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刘晓恋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求出除法算式的商的方法。 2.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初步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3.体会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感受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道理,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道理。 教学准备:情境图课件、圆片学具。 教学过程 一、激活经验,作好铺垫 1.填一填,并说出用哪句口诀。 ()×2=12 4×()=16 5×()=15 3×()=21 ()×6=18 ()×5=25 二、创设情境,在活动中自主探究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看来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除法的知识。你知道猴子最喜欢吃什么吗?看,猴妈妈正在给小猴分桃呢(呈现下图)! 教师(出示问题):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教师:请一位同学把题读一读。 教师:猴妈妈要分几个桃?怎么分的?谁能列出算式。 教师板书:l2÷3=□。 2.引导观察,建立表象 教师:先自己想一想猴妈妈是怎样分的,再看一看课件里演示的和你想的一样吗? 教师用课件动态演示猴妈妈分桃的过程。 3.明确探究要求,鼓励自主探究 教师:通过分,我们能知道12÷3的商是4。如果我们以后每做一题都要先分一分,你会有什么感觉?

学生1:很麻烦。 学生2:如果被除数很大,分起来很费时间。 教师:对!那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吗?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求出除法算式的商的方法。 教师:下面我们就以12÷3=□为例,请同学们结合分桃的过程,想一想、试一试,可以把得到4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巡视,寻找典型案例。 4.展示交流,体现算法多样化 教师:你是怎样想的?把你的想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思考和记录的过程会各不相同,教师应读懂学生的思考过程,挖掘其中合理的成分,对于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 预设1: 第一只分3个,12-3=9; 第二只分3个,9-3=6; 第三只分3个,6-3=3; 第四只分3个,3-3=0。 教师:这位同学用连减的方法算出能分给4只小猴。看来你对这个除法算式的含义理解得很清楚! 预设2:生上3+3+3=12 4个3 教师:这位同学采用连加的方法,4个3相加是12,也算出了分给4只小猴。 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教师进一步组织交流,让学生的更多方法得到展示。教师及时予以评价,指出学生方法的合理性,对存在的问题予以帮助指导。 三、利用直观模型沟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算理,形成算法 1.利用直观模型,沟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师:同学们用连减、连加的方法都能算出12÷3的商,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 教师:看看小猴分桃后的图,你能想到哪个算式呢? 教师出示图片如下: 根据学生发言,教师板书:3×4=12。 教师:谁来说一说3、4、12分别表示什么? 教师:对比3×4 =12和12÷3=□,除法算式的商就是乘法算式中的哪个数? 教师:同学们发现了除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是有联系的。我们要计算除法算式的商,就可以用乘法来帮忙。 2.理解算理,形成算法 教师:要计算12÷3=□,你想用哪个乘法算式来帮忙? 教师:想3和几相乘得12,又需要借助谁来帮忙呢? 根据学生发言,教师板书如下。 想:3和几相乘得12? 三(四)十二,商是4。

除法口诀表、乘法口诀表

乘法口诀表 1×1=1 1×2=22× 2=4 1×3=32× 3=63×3=9 1×4=42× 4=83×4=12 4× 4=16 1×5=52× 5=10 3×5=15 4× 5=20 5×5=25 1×6=62× 6=12 3×6=18 4× 6=24 5×6=30 6× 6=36 1×7=72× 7=14 3×7=21 4× 7=28 5×7=35 6× 7=42 7× 7=4 9 1×8=82× 8=16 3×8=24 4× 8=32 5×8=40 6× 8=48 7× 8=56 8× 8=64 1×9=9 2× 9=183 × 9=274 × 9=365 × 9=456 × 9=54 × 9=638 × 9=729 × 9=81 7

除法口诀表 1÷1=12÷2=13÷3=14÷4=15÷5=16÷6=17÷7=18÷8=19÷9=1 2÷1=14÷2=26÷3=28÷4=210÷5=212÷6=214÷7=216÷8=218÷9=2 3÷1=16÷2=39÷3=312÷4=315÷5=318÷6=321÷7=324÷8=327÷9=3 4÷1=18÷2=412÷3=416÷4=420÷5=424÷6=428÷7=432÷8=436÷9=4 5÷1=110÷2=515÷3=520÷4=525÷5=530÷6=535÷7=540÷8=545÷9=5 6÷1=112÷2=618÷3=624÷4=630÷5=636÷6=642÷7=648÷8=654÷9=6 7÷1=114÷2=721÷3=728÷4=735÷5=742÷6=749÷7=756÷8=763÷9=7 8÷1=116÷2=824÷3=832÷4=840÷5=848÷6=856÷7=864÷8=872÷9=8 9÷1=118÷2=927÷3=936÷4=945÷5=954÷6=963÷7=972÷8=981÷9=9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表内乘法一练习题(2-6的乘法口诀)

练 习 五 (二年级) 1.看图,先写加法算式,再写乘法算式. (1)△△△ △△△ △△△ 加法算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加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加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 加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列式计算. (1)5个3连加是多少? 加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乘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乘6,积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和2相乘,积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因数是2,另一个因数是6,积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图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并写出口诀. (1) △△△△△ △△△△△ △△△△△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口诀________________ (2) ☆☆☆ ☆☆☆ ☆☆☆ ☆☆☆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口诀 ________________ (3) 口诀 4.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4+4+4=□×□ 6+6+6+6=□×□ 2+2+2+2+2=□×□ (1) (2) (3) 5.填写口诀. (1)5×( )=15→口诀是( ) (2)2×( )=12→口诀是( ) (3)3×( )=12→口诀是( ) (4)( )×6=24→口诀是( ) (5)( )×4=16→口诀是( ) (6)( )×3=9→口诀是( ) 6.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2×( )=12 2×( )=10 4×( )=8 ( )×4=16 ( )× 6=24 ( )×( )=9 5×( )=20 ( )×6=30 3×( )=18 3 ×( )=15 7.在□里填数. 8.在○里填上“>”、“<”或“=”. (1)2×5○5+2 (2)5+4○5×4 (3)34+2○64 (4)4+3○90-78 (5)2×4○3×2 (6)4×3○90-78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表内乘法一练习题(2-6的乘法口诀)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二年级乘法练习 1.看图,先写加法算式,再写乘法算式. (1)△△△△△△△△△加法算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加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列式计算. (1)5个3连加是多少?加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乘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乘6,积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和2相乘,积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因数是2,另一个因数是6,积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图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并写出口诀. (1)△△△△△△△△△△△△△△△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口诀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口诀 ________________ (3)口诀

4.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4+4+4=□×□ 6+6+6+6=□×□ 2+2+2+2+2=□×□ (1) (2) (3) 5.填写口诀. (1)5×()=15→口诀是() (2)2×()=12→口诀是() (3)3×()=12→口诀是() (4)()×6=24→口诀是() (5)()×4=16→口诀是() (6)()×3=9→口诀是()6.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2×()=12 2×()=10 4×()=8 ()×4=16 ()× 6=24 ()×()=9 5×()=20 ()×6=30 3×()=18 3 ×()=15 7.在□里填数.8.在○里填上“>”、“<”或“=”.(1)2×5○5+2 (2)5+4○5×4 (3)34+2○64 (4)4+3○90-78 (5)2×4○3×2 (6)4×3○90-78

2-6乘法口诀解决问题强化练习题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第1课时练习 班级姓名 1、填一填,并说出用哪句口诀。 ()×2=12 4×()=16 5×()=15 3×()=21 ()×6=18 ()×5=25 2、计算下面各题,我们来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10÷5= 12÷6= 12÷3= 10÷2= 8÷4= 9÷3= 6÷6= 12÷4=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12÷6= 6÷2= 12÷4= 8÷2= 9÷3= 10÷5= 4、先圈一圈,再写出除法算式. □÷□=□ 8里面有( )个2 5、有()棵黄瓜苗,()个花盆。平均每盆种几棵? ÷=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第2课时练习 班级姓名 1、填一填,并说出用哪句乘法口诀。 12÷6= 6÷2= 12÷4= 8÷4= 9÷3= 10÷2= 3×7= 7×2= 5×6= 6×6= 4×8= 7×4= 2、算出得数,并说出用哪句乘法口诀。 18÷3=乘法口诀: 28÷4=乘法口诀: 20÷5=乘法口诀: 3、根据图意,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 ÷=÷= 4、把一条绸带平均分成3份。 ÷=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第3课时练习 班级姓名 1、填空。 24里面有()个6。 12里面有()个2。 15里面有()个3。 2、分一分。 6个苹果,每2个一份,每份是多少个?()个 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个 3、看口诀写出除法算式。 二五一十二四得八三四十二 ()÷()=()()÷()=()()÷()=()()÷()=()()÷()=()()÷()=()4、12筒茶叶,每个盒子放6筒,把12筒茶叶平均放在2个盒子里,要用几个盒子? 每个盒子放几筒? ?个?筒?筒 5、每3个女生跳一根跳绳,15个女生需要多少根跳绳? 6、小红买钢笔要6元钱,如果换买圆珠笔就能节省一半的钱,小红买圆 珠笔要多少钱? 12筒茶叶12筒茶叶

6的乘法口诀及解决问题

6的乘法口诀及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编制6的乘法口诀,并理解口诀的含义,初步熟练6的乘法口诀, 会用口诀正确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 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寻找正确解题方法的技能和技巧;培养 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难点:熟记6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正确计算;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 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学法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60~63页的内容3遍,读完后完成教材第60页的做一做和“预习评价单”。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2、3、4、5的乘法口诀,接下来玩一会儿对口诀的游戏,好吗? 师生对口诀,帮学生复习2、3、4、5的乘法口诀。 二、自主探究 1、教学6的乘法口诀(例6) (1)教师在黑板上画圈表示豆子,一个豆荚有6颗豆子。

(2)乘法算式怎么列呢?能编出乘法口诀吗? (1×6=6或6×1=6 口诀:一六得六) (3)2个豆荚该怎么列式,口诀呢? (2×6=12或6×2=12 口诀:二六十二) (4)依此类推,你们能继续列算式、编口诀吗?以小组为单位,试试看。 (5)学生小组合作填表格、列算式、编乘法口诀。教师巡视指导。 (6)组织交流,总结6的乘法口诀,及时表扬鼓励回答得好的学生。 (7)让学生在小组里背一背、说一说记口诀的巧妙方法。 (8)根据口诀写乘法算式、看图列乘法算式(教材第60页“做一做”)。 2、解决问题(教学例7) (1)出示例7:比较下面两道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 ①有4排桌子,每排5张,一共有多少张? ②有2排桌子,一排5张,另一排4张,一共有多少张?(2)比较这两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①这两道题中都有4和5,但意思不一样。 ②第一题中有4排桌子,而第二题中只有两排桌子。 ③第一题中的4排桌子都一样多,每排有5张;第二题中 的两排桌子不一样多,一排是 4张,另一排是5张。

表内乘法一练习题(2-6的乘法口诀)

表内乘法一练习题(2-6的乘法口诀)一、填空题 1.看图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并写出口诀. (1)△△△△△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口诀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口诀 ________________ (3) 2.看图,先写加法算式,再写乘法算式. (1)△△△△△△△△△ 加法算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加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加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加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列式计算. (1)5个3连加是多少? 加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乘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乘6,积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和2相乘,积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因数是2,另一个因数是6,积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 (2) (3) 5.填写口诀. (1)5×()=15→口诀是()

加法口诀、乘法口诀、除法口诀

加法口诀、减法口诀 10-1=9 10-2=8 10-3=7 10-4=6 10-5=5 10-6=4 10-7=3 10-8=2 10-9=1 10- 10=09-1=8 9-2=7 9-3=6 9-4=5 9-5=4 9-6=3 9-7=2 9-8=1 9-9=0 8-1=7 8-2=6 8-3=5 8-4=4 8-5=3 8-6=2 8-7=1 8-8=0 7-1=6 7-2=5 7-3=4 7-4=3 7-5=2 7-6=1 7-7=0 6-1=5 6-2=4 6-3=3 6-4=2 6-5=1 6-6=0 5-1=4 5-2=3 5-3=2 5-4=1 5-5=0 4-1=3 4-2=2 4-3=1 4-4=0 3-1=2 3-2=1 3-3=0 1+1=2 1+2=3 1+3=4 1+4=5 1+5=6 1+6=7 1+7=8 1+8=9 1+9=102+1=3 2+2=4 2+3=5 2+4=6 2+5=7 2+6=8 2+7=9 2+8=10 3+1=3 3+2=5 3+3=6 3+4=7 3+5=8 3+6=9 3+7=10 4+1=5 4+2=6 4+3=7 4+4=8 4+5=9 4+6=10 5+1=6 5+2=7 5+3=8 5+4=9 5+5=10 6+1=7 6+2=8 6+3=9 6+4=10 7+1=8 7+2=9 7+3=10 8+1=9 8+2=10

乘法口诀表 1×1=1 1×2=2 1×3=3 1×4=4 1×5=52×2=4 2×3=6 2×4=8 2×5=10 2×6=12 3×3=9 3×4=12 3×5=15 3×6=18 3×7=21 4×4=16 4×5=20 4×6=24 4×7=28 4×8=32 5×5=25 5×6=30 5×7=35 5×8=40 5×9=45 6×6=36 6×7=42 6×8=48 6×9=54 7×7=49 7×8=56 7×9=63 8×8=64 8×9=72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2、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以及愿意与他人交流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除法计算的问题,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前面我们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下面我们来做几道题。出示十道除法口算题。选两道说算法。 (设计意图:巩固口诀求商。) 2、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用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3、出示学习目标: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自学提示:在学习中大家一定要仔细观察主题图,说清图意,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讨论。我们就能很好的完成学习目标。 5、生看书上23页例3的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 二、解决问题 1、生看书自学,思考后汇报。 2、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什么条件?生思考后汇报。 3、根据学生的汇报老师进行板书。现在我们根据主题图得到了两个实际问题。第一个问题该怎么解决?说说你这样解答的理由?第二个问题该怎么解答?试试看能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这样计算的理由吗?老师板书学生汇报的算式。 4、结合两道题来观察这两个算式,看你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吗?生思考后,讨论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交流,学生间互相启发,发现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和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既解决了难点,又为学生提供了积极思考、合作学习和自组探究的空间。) 5、师小结: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及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6、举一反三:看,又来了3个小朋友,每组平均应有几个小朋友?你是怎么算的?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汇报订正,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将学生置身于现实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所需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在倾听他人意见时,反思、完善自己的数学知识。创设开放情境,为学生提供信息,引导其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懂得算法的多样,培养学生的择优意识。)

乘法口诀记忆方法

乘法口诀记忆方法 竖着背 1、第1列都是关于谁的口诀?第2列呢?第3列呢?第4、5、6、7、8、9列呢? 2、看看这个小阶梯,第一列从谁乘到谁?第二列呢?第三列呢?以此类推。(第1列1-9,第2列2-9,第3列3-9……) 横着背 道理和竖着背是一样的 在游戏中训练 1、对口令。(1)家长说前面半句,孩子说后面半句。

(2)家长说得数,学生说出口诀。如:家长:20。学生:四五二十。 2、玩扑克游戏。可以准备两份的1-9,家长和孩子各带一份。家长和孩子同时出任何一张,直接背口诀计算。如:家长4,孩子5,看谁反映最快说出四五二十。(家长不要总是最快的啊,表演哦~~) 3、一家三口抢答游戏。一种是父母一方做裁判,孩子和一位家长抢答比赛;另一种是孩子熟练了些后,让孩子做裁判。 4、乘法的速度要求达到一分钟10-15道。10道是每位孩子要求达到的。 5、手指游戏:计算9 乘几时,可以用手指帮助计算.方法是:先将两只手的手指伸开,在心中从左到右给十个手指分别编上1、2、3... (10) 号.计算时,算9 乘几,是几,就把第几个手指屈起来.再看屈起来的手指的两边各有几个手指;左边有几个手指,就是几十;右边有几个手指,就是几;合起来,就是几十几.例如:9×7.将第7 个手指屈起来,左边有6 个手指,右边有3 个,得数就是63.

田甜老师小啰嗦: 一、理解口诀的意义。在学习了乘法的意义之后,相信孩子们对口诀的意义应该能有较好的理解,对于判断结果的大致范围会有一定的帮助。例如6×8,表示6个8或8个6连加,那么当学生背不出口诀时,可 通过加法算出结果,或者通过它的意义估计出积的结果大约在50左右,继而排除一些不可能的结果,朝这个范围思考口诀。 二、推算出口诀的结果。当孩子能按顺序熟背口诀后,必然会有若干自己比较熟悉的口诀,例如: 二五一十、九九八十一等,将这些口诀作为参照物,可运用推算的方法很快找到与之相邻的乘法口诀,比如:8×9的结果想不出,则可思考“9个9减去一个9”,也就是“81-9=72”,当然得出结论后不能写上72就算了,还应把“8×9”的口诀在心里默念一遍,那么多经历几次这样的思考后,“八九七十二”这句也将成为铭记于心的口诀了。这样以点带面,从若干口诀辐射到所以口诀,效果 应该会比较明显。 关于乘法: 误区1:因为家长们的重视程度不同,孩子们在暑期上课时对于乘法口诀的熟悉程度也不同,往往发现提前慢慢背诵口诀表的孩子们,在课堂上能够将更多精力放在对于乘法本源和意义的理解上,同时在一些基础记忆题目中因为完成的出色,会更加自信;而从没有接触的孩子们当堂课要完成从加法到乘法的跨越式理解,还要处理完全陌生的乘法口诀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