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弗洛伊德自我心理防御机制)

人格心理学(弗洛伊德自我心理防御机制)
人格心理学(弗洛伊德自我心理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自我心理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的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主要内容:自我同时受制于外部世界、超我和本我三个严厉的主人,而且要使它们的要求和需要相互协调,这不是件容易的事。自我被包围在中央,受到三种危险的恐吓。如果它难以忍受其压力,它就会产生焦虑,焦虑又使自己非常难受。为了避免焦虑,自我发展出了一种机能,使自己能够调解三位主人之间的冲突,缓和三种危险对自己的威胁。简而言之,使现实的外部世界能够允许,超我可以接受,本我又能有满足感。这种机能就是心理防御机制。然而,自我在采用心理防御机制时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它所消耗了大量能量。防御机制是在无意识之中进行的一种儿童式的反应,这可能会阻碍现实行为的发展。对于个体来说,不会采用所有的防御机制,而只会有选择地采用其中的某些机制,这些机制就可能在其自我中固定下来。

弗洛伊德最初提出自我心理防御机制时,专指癔病中病态的特殊防御机制,以后陆续又发现了新的防御机制。其他心理分析家也都各有自己的观点和发现。综合弗洛伊德和其他心理分析家的看法,自我心理防御机制主要有下述几种:

1)压抑。一些为社会伦理道德所不容的(也是意识所不能接受、超我所不允许的)冲动和欲望,在不知不觉中被抑制到无意识之中,使人自己不能意识到它的存在,这种机制叫作压抑。被压抑的冲动与欲望并未消失,仍在无意识中积极活动,寻求满足。压抑是一种最基本的心理防御机制。例如,一个害怕考试的人,在考试前可能会生病,使自己不能正常参加考试,即使参加了,如果成绩不好,也有客观理由。但对于这些人而言,他们自己并不能认识到自己的这种想法。

2)投射。把自己的愿望与动机归于他人,把自己的错误、失误归咎于他人,或把自己的态度、欲望转移到别人身上,断言他人有此动机或愿望,而这些动机与愿望往往都是超我所不能容的。如“我喜欢我的同学,但他们却恨我”。

3)否认。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拒绝承认那些使人感到焦虑痛苦的事件,似乎其从未发生过。如有人在亲人亡故时候,觉得这是不可能的,拒绝承认,仍坚持说亲人还活着。

4)倒退。当遇到挫折和应激时,心理活动退回到较早年龄阶段的水平,以原始、幼稚的方法应付当前情景。如成年人以儿童的方式提出各种不适当的要求。

5)固着。心理未完全成熟,停滞在某一心理发展水平上。如成人害怕负起工作和家庭的责任,心理发展水平仍如青少年。

6)升华。把为社会、超我所不能接受、不能容许的冲动的能量转化为建设性的活动能量。改变原来的冲动或欲望,用社会上许可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表达出来,把他们转向崇高的方向。具有创造性和建设性的价值和意义。如将攻击性的欲望转化为竞技场上的拼搏;文化、科学、艺术工作的热情都是原始冲动的升华。

7)置换。因某事物而起的强烈情绪和冲动不能直接发泄到这个对象上去,就转而移到另一对象上去了。改变冲动的方向,以另一个目标代替。对某一个对象的情感愿望无法对其直接表现时,有时会转移到其他较为安全的对象上去,以减轻精神上的压力,找个“替罪羊”发一通火是最常见的这种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例如,一个小孩受父母责备后,就会以小妹妹或玩具出气。也可能会指向自身,如出走、自杀等,也有人认为,体育比赛就是战争的转移。

8)抵消。以从事某种象征性的活动来抵消、抵制一个人的真实感情。如儿童以责骂桌子碰疼了自己的手的方式来抵消由疼痛引起的不快。

9)反向形成。把无意识之中不能被接受的欲望和冲动转化为意识之中的相反的行为。表达相反的思想而达到对令人不快的思想进行压抑的机制。压抑不得体的冲动,把其反面表露于意识水平。如拿了桌子上苹果的孩子,当妈妈询问苹果的下落时,马上高声说“我没拿”;一个厌恶小孩的母亲,很可能会转变为对孩子的溺爱;一个对黄色作品感兴趣的人,可能会十分积极地去扫黄等等。

以上9条是弗洛伊德自我心理防御机制的核心,还有一些其他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学知识之自我防御机制

心理学知识之自我防御机制 自我防御机制最早于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提出,他认为态度作为一种自卫机制,能让人在受到贬抑时用来保护自己。在教师招聘类考试中主要以客观题形式备考。通过概念理解以及举例的方式来进行知识考查。下面是有关自我防御机制的概念解释以及例子,希望可以帮助同学们。 (一)否认: 作用:通过好像它不存在的方式来处理引起焦虑的刺激。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防御机制,具有儿童的心理的特点。 举例:拒绝医生所下的患癌通知。 (二)移置(转移): 作用:将冲动指向威胁较小的目标,通常是把对强者的情绪、欲望转移到弱者身上。 举例:以猛烈的关门来替代攻击某人;踢猫效应;找替罪羊。 (三)理智化: 作用:通过关注事物的理智层面来回避不能接受的情感部分。 举例:将注意力放在葬礼的细节而不是悲伤上。 (四)投射: 作用:把自己不能接受的冲动归为别人。 举例:在工作中犯了错误,不是承认它而是认为同事无能。(甩锅) (五)文饰(合理化): 作用:给行为一个貌似有理但不正确的解释,这个解释并非行为的真正原因。 举例:辩称每晚喝酒有助于降低血压。 (六)反向: 作用:因为真实信念会引起焦虑而持相反信念。 举例:持种族偏见的人走极端,公然信奉该种族。(物极必反)。 (七)退行:

作用:受到威胁时,退回到早期的发展阶段。 举例:没有得到期望的结果就乱发脾气。 (八)压抑: 作用:将不想要的想法排除在意识之外。 举例:忘记创伤性事件的某些方面。 (九)升华: 作用:将不被接受的冲动以社会可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 举例:通过成为拳击手来表达攻击倾向;通过成为国家监听人员来满足自身的窥私癖。 (十)压制: 作用:将不想出现的想法推进至潜意识。 举例:主动尝试忘掉引起焦虑的事件。 (十一)抵消: 作用:尝试撤销不能接受的行为或者想法。 举例:侮辱别人后又过分赞美他。 例题: 小明去买东西,人家多找了10元钱,他一直在犹豫是否要还回去,又想如果是别人也许不会还。这属于自我防御机制中的( ) A.压抑 B.转换 C.投射 D.文饰 【答案】C。解析:投射效应是指因个人具有某种特性而推断他人也具有与自己相同特性的社会心理现象,即“以己度人”“将心比心”,认为别人也一定会有和自己类似的言行和需要。故选C。

18种心理防御机制趣解

18种心理防御机制趣解 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它是一种适应性倾向,目的是寻找心理平衡,是人们在在遭受挫折、冲突和紧张情绪是,自觉和不自觉实用的。当你的肚子咕咕叫的时候,这就是身体提醒你需要补充能量了;当你罹患感冒的时候,这就是身体在提醒你需要休息了;如果你被上司误会了还不能解释的时候,你不妨找一个没人的地方大声喊几嗓子;如果你搀扶了一位跌倒的老太太而被误解了,你不妨想没文化没教养的人真的可悲,我不能和他们一般见识。等等吧,这些都是我们的身体(包括肌体和心理)在做防御了。仔细观察和想象你就会发现,多数时间里,我们可能都在自觉和不自觉的使用某种心理防御,以缓解自身所体验到得痛苦和不快,进而让自己处于一种相对安全和平和的状态中。 有一个古老的故事开头:在一位农夫的果园里,紫红色的葡萄挂满了枝头,令人垂涎欲滴,当然,这种美味也逃不过安营扎寨在附近的狐狸们,它们早就想享受一下了。 第一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发现葡萄架要远远高出它的身高。它站在下面想了想,不愿就此放弃,机会难得啊!想了一会儿,它发现了葡萄架旁边的梯子,回想农夫曾经用过它。因此,它也学着农夫的样子爬上去,顺利地摘到了葡萄。 心理分析:这只狐狸采用的就是问题解决方式,它直接面对问题,没有逃避,最后解决了问题。 第二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也发现以它的个头这一辈子是无法吃到葡萄了。因此,它心里想,这个葡萄肯定是酸的,吃到了也很难受,还不如不吃。于是,它心情愉快地离开了。

心理分析:这只狐狸运用的是心理学当中经常提到的"酸葡萄效应",也可以称为文饰作用或合理化解释,即以能够满足个人需要的理由来解释不能实现自我目标的现象。 第三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刚刚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深深地被主人公的精神打动。它看到高高的葡萄架并没有气馁,它想:我可以向上跳,只要我努力,我就一定能够得到。"有志者事竟成"的信念支撑着它,可是事与愿违,它跳得越来越低,最后累死在了葡萄架下,献身做了肥料。 心理分析:这只狐狸的行为,在心理学上我们称为"固执",即反复重复某种无效的行为,有时我们也称它为强迫症。它说明,不是任何事情的最佳方案都是解决问题,要看自己的能力、当时的环境等多种因素。 第四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一看到葡萄架比自己高,愿望落空了,便破口大骂,撕咬自己能够得到的藤,正巧被农夫发现,一铁锹把它拍死了。 心理分析:这只狐狸的行为我们称它为"攻击",这是一种不可取的应对方式,于人于己都是有害无利的。 第五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一看自己的身高在葡萄架下显得如此的渺小,便伤心地哭起来了。它伤心为什么自己如此矮小,如果像大象那样,不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吗?它伤心为什么葡萄架如此高,自己辛辛苦苦等了一年,本以为能吃到,没想到是这种结果。 心理分析:这只狐狸的表现我们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倒退",即个体在遇到挫折时,从人格发展的较高阶段退到人格发展的较低阶段。

自我防御机制

自我防御机制 自我防御机制的概念 自我防御机制是自我面对有可能的威胁和伤害时一系列的反应机制。即当自我受到外界的人或者是环境因素的威胁而引起强烈的焦虑和罪恶感时,焦虑将无意识地激活一系列的防御机制,以某种歪曲现实的方式来保护自我,缓和或消除不安和痛苦。它包括:否认、压抑、合理化、移置、投射、反向形成、过度代偿、抵消、升华、幽默和认同的11种形式。 自我防御机制的提出 关于自我防御机制,首先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后由他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对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她的著作《自我和防御机制》中强调“每一个人,无论是正常人还是神经症患者的某种行为或言语都在不同程度上使用全部防御机制中的一个或几个特征性的组成成份。” 只要能够运用这些防御机制来维持平衡,而没有表现出适应不良的行为,那就不能看作是病态。只有在不适当的时机,不适当地应用防御机制以致不论在自己内心安宁方面还是与他人的交往方面都和他的生活不相称、不相和谐时才可以称之为病态。如果一个人对任何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不愉快情感都做出刻板的、不加选择的、公式化、自动化的防御反应,便可以认为他是患了神经症。 自我防御的常见种类: 自我防御机制有很多,可给予不同的分类。如成熟性防御和不成

熟性防御、积极防御和消极防御等等。现将几种常见的防御机制介绍如下: (1)否认,是指对某种痛苦的现实无意识地加以否定。由于不承认似乎就不会痛苦。鸵鸟把它的头埋在沙子里就意味着不可接受的东西不存在,否认正是如此。一个心爱的人已死亡,可仍相信或认定他还活着或即将回来,甚至还为他做些什么;一个癌症病人可否认自己患了严重的迫近死亡的疾病,尽管他也可能就是一位通晓该疾病的知名度很高的医生。这一过程可使一个人逐渐地接受现实而不致一下子承受不了坏消息或痛苦。的确是一种保护性质的、正常的防御。只有在干扰了正常行为时才能算是病态的。 (2)压抑,是指把意识所不能接受的观念、情感或冲动抑制到无意识中去。它虽不能随意回忆,但可通过其他心理机制的作用以伪装的形式出现。如对痛苦体验或创伤性事件的选择性遗忘就是压抑的表现。 (3)合理化,又称文饰作用,指无意识地用一种通过似乎有理的解释或实际上站不住脚的理由来为其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或动机辩护以使其可以接受。如对儿童的躯体虐待可说成是“玉不琢不成器,树不伐不成材”、“打是疼骂是爱”。合理化有两种表现:一是酸葡萄心理,即把得不到的东西说成是不好的;二是甜柠檬心理,即当得不到葡萄而只有柠檬时,就说柠檬是甜的。两者均是掩盖其错误或失败,以保持内心的安宁。 (4)移置,是无意识地将指向某一对象的情绪、意图或幻想转移

(讲稿)自我防御机制之压抑

自我防御机制之压抑 一、了解压抑 1、从生活中常见方面出发: 压抑心理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病态社会心理现象。它存在于社会各年龄阶段的人群中,它与个体的挫折、失意有关,继而产生自卑、沮丧、自我封闭、焦虑、孤僻等病态心理与行为。挫折与压抑感之间互为因果,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圈。一般而言,压抑心理的行为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忧郁、厌倦、优柔寡断、社交障碍、躯体化焦虑。 由于将消极情绪压抑在内心,个体的焦虑感会明显增强,自我感觉不好,焦虑又常以躯体不适表现出来。如头痛、肠胃不适、疲倦等;有的则以暴饮暴食的方式去摆脱压抑感,结果导致肥胖症。 改向行为是指被压抑的情绪与思想,有些会转化为潜意识,潜意识又会以动机的形式,驱动某种行为。越被压抑的情绪、思想,越可能在适当的时候以改头换面的方式表现出来,如一个学生在学习上遭到挫折,他的成功感受到压抑,则可能在另一种场合去表现自己,或爱好文体活动,也可能以恶作剧来释放能量,表现自己。 二、压抑的定义 压抑是防御机制中最简单,最基本的方式,也是在个体的生活中最早出现的,它是一种主动地,不自觉地将超我不允许的欲望和动机驱逐入潜意识中的过程 注:压抑和压制的区别: 压抑是意识层面上一点都不知道,而潜意识却还是有记忆和感受。压制是意识参与其中,有意的将事情给遗忘。 在精神分析学中明显区别于“潜抑”,潜抑指的是一种意识无法觉察的心理过程。而压抑指的是一种能够被意识觉察到并困扰着意识感受的心理过程,是每个人用来控制某些愿望和欲求的方法,而这些欲求并不是像潜抑过程所作用到的那些那样具有和意识严重的冲突,它们较弱但仍然有力。如果说潜抑抑指的是“俄狄浦斯恋母情结”那么压抑就是儿子处于想要顶撞母亲却又怕母亲伤心的境地,而不得不控制自己的情绪。 三、压抑的积极与消极作用 作为心理防御机制形式的压抑,有积极的作用,也具有消极作用。其积极作用在于控制某些不适当的冲动,减轻不愉快经验的打击,避开暂时的困难,以图东山再起。其消极作用表现在如果过于频繁地压抑,超过了意志控制的能力与心理忍受力,就可能出现心理失常,严重的还可能出现心理疾病,人格变态,直至郁闷而死。 四、压抑的表现形式 选择性遗忘是压抑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即有选择地将不愉快的经验压抑在潜意识里,表现为无法回忆。 例子:如儿童期遭受了可怕的性虐待,但个体坚称她没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且对于其他的事情的记忆完好。这并不是说个体撒谎,而很有可能是这段经验过于痛苦,难以接受,因而被压抑在意识之外(创伤后应激障碍导致) 还有一个妇女和母亲去超市购物,超市的出口有比较高的台阶,就在两人下台阶的时候这个妇女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就是想把自己母亲推下台阶。对此,她十分自责,这可是自己的母亲,我为什么大逆不道产生伤害自己母亲的想法?咨询过程中我们进一步分析才知道她

人格心理学4之特质流派

第三章特质流派 特质流派假定人格特征:1.在时间上是相对稳定的。 2.具有跨情境的稳定性。 特质流派的特征:1.特质流派不关注一个人在某个特定情境下的行为,而是关注怎样描述处在特质连续体不同位置上的人们的典型行为。 2.特质流派不注重查明行为机制,更关注描述人格和预测行为。 一、高尔顿·奥尔波特 奥尔波特是第一个公认的特质理论家。其主要贡献是提出了核心特质和次级特质的概念、整体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本体性等。 1937年,奥尔波特首次提出人格特质理论,把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个人特质又分为首要特质、核心特质、次级特质。 1. 人格特质理论 ◆共同特质:指的是同一文化形态下的群体具有的特质,它是在共同的生活方式下形成的,并普遍地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如,外向性 ◆个人特质:为个人所独有的特质,代表个人的行为倾向。只有个人特质才是真实的特质,共同特质只是为了测定复杂的人格特质而抽取出来 的概念。 ◇核心特质:最能说明个体人格的特质。它的概括 性比首要特质低,是构成人格结构的主要成分。它是由 一些在某种程度上独立而又彼此联系的特质构成的。 ◇首要特质:一个人具有的最典型、最有概括性的 特质,它影响一个人行为的方方面面。如马基亚维里式 人物、荷马式人物、唐·璜式人物。 ◇次级特质:个体的一些不重要的特质,往往只在 特殊情况下表现出来,只有关系非常近的人才知道。 ——巴纳姆效应:人类个体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他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 2. 人格的研究方法 —整体研究法:假设对所有人都可以描述其在一个单一维度上所处的水平,如果断性或焦虑。测量每个人在某个特质上的分数,并与其他受测者的分数进行比较。 —个案研究法:试图确定各种特质的独特组合,通过这种组合来说明一个人的人格,而不是把所有人都归入预先确定的类别。 3、奥尔波特关于健康成熟的人格描述 什么是健全人格?马斯洛用“自我实现的人”来描述,罗杰斯则用“功能充分发挥者”来描述,而奥尔波特则用“成熟者”来描述。 成熟的人格必然具有一种自我扩张。他应该能够参加各种各样极其不同的活动并从中感到愉快。他对很多事都很满意,而不只限于极少种而且是老一套的活动。例如,自我扩张包括对未来计划与希望的形象化。成熟的个人必须能够和别人热情相处、情绪稳定和心安理得。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外界现实,他应该是实事求是的。他应该有幽默感和洞察力。说到底,成熟的人有一套统一的人生哲学。

自我防御机制的概念

自我防御机制的概念 自我防御机制是自我面对有可能的威胁和伤害时一系列的反应机制。即当自我受到外界的人或者是环境因素的威胁而引起强烈的焦虑和罪恶感时,焦虑将无意识地激活一系列的防御机制,以某种歪曲现实的方式来保护自我,缓和或消除不安和痛苦。它包括:否认、压抑、合理化、移置、投射、反向形成、过度代偿、抵消、升华、幽默和认同的11种形式。 自我防御机制的提出 关于自我防御机制,首先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后由他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对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她的著作《自我和防御机制》中强调“每一个人,无论是正常人还是神经症患者的某种行为或言语都在不同程度上使用全部防御机制中的 一个或几个特征性的组成成份。” 只要能够运用这些防御机制来维持平衡,而没有表现出适应不良的行为,那就不能看作是病态。只有在不适当的时机,不适当地应用防御机制以致不论在自己内心安宁方面还是与他人的交往方面都和他的生活不相称、不相和谐时才可以称之为病态。如果一个人对任何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不愉快情感都做出刻板的、不加选择的、公式化、自动化的防御反应,便可以认为他是患了神经症。 自我防御的常见种类: 自我防御机制有很多,可给予不同的分类。如成熟性防御和不成熟性防御、积极防御和消极防御等等。现将几种常见的防御机制介绍如下: (1)否认,是指对某种痛苦的现实无意识地加以否定。由于不承认似乎就不会痛苦。鸵鸟把它的头埋在沙子里就意味着不可接受的东西不存在,否认正是如此。一个心爱的人已死亡,可仍相信或认定他还活着或即将回来,甚至还为他做些什么;一个癌症病人可否认自己患了严重的迫近死亡的疾病,尽管他也可能就是一位通晓该疾病的知名度很高的医生。这一过程可使一个人逐渐地接受现实而不致一下子承受不了坏消息或痛苦。的确是一种保护性质的、正常的防御。只有在干扰了正常行为时才能算是病态的。 (2)压抑,是指把意识所不能接受的观念、情感或冲动抑制到无意识中去。它虽不能随意回忆,但可通过 其他心理机制的作用以伪装的形式出现。如对痛苦体验或创伤性事件的选择性遗忘就是压抑的表现。 (3)合理化,又称文饰作用,指无意识地用一种通过似乎有理的解释或实际上站不住脚的理由来为其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或动机辩护以使其可以接受。如对儿童的躯体虐待可说成是“玉不琢不成器,树不伐不成材”、“打是疼骂是爱”。合理化有两种表现:一是酸葡萄心理,即把得不到的东西说成是不好的;二是甜柠檬心理,即当得不到葡萄而只有柠檬时,就说柠檬是甜的。两者均是掩盖其错误或失败,以保持内心的安宁。 (4)移置,是无意识地将指向某一对象的情绪、意图或幻想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替代的象征物上,以减轻精神负担取得心理安宁。如一个孩子被妈妈打后,满腔愤怒,

人格心理学试题及其规范标准答案

人格心理学练习题一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填入下面的表格) 1. 人格心理学是探究个体的( A )及其适应等领域的表现和规律的科学。 A.人格结构.动力.发展 B人格评价 C. 人格变态 D.人格元素.组织.特质 2.本我的活动遵循( A ) 。 A.快乐原则 B.道德原则 C.现实原则 D.法律原则 3.“从小看大,三岁知老”反映了人格的( A ) 。 A.稳定性 B.生物性 C.个别性 D.整体性 4.对人格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贡献最大的心理学家是( A )。 A.奥尔波特 B. 卡特尔 C.艾森克 D. 艾里克森 5.奥尔波特表达他对人格发展动力的看法用的概念为( B ) A.自我统一性 B.机能自主 C.创造性自我 D.统我 6.弗洛伊德提到可以通过( A ),了解无意识过程。 A.梦的解析 B.谈话 C.量表 D.绘画 7. 受辅者是关于自己最好的专家的观点来源于( D )。 A.建构疗法 B. 认知疗法 C. 行为疗法 D. 个人中心疗法 8. 艾森克把( B)看做是神经质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A、外周神经系统 B.自主神经系统 C.激素 D.神经递质 9.能力特质在卡特尔的特质理论中属于( D ) A.一般特质 B. 共同特质 C.表面特质 D.根源特质 10. 艾森克的人格结构中包括内外倾.精神质和( A )三个人格维度。 A.神经质 B.宜人性 C.聪慧性 D.开放性 11.对自己暗恋的人,也觉得对方也喜欢自己,在防御机制上属于( C )。 A.压抑 B.合理化 C.投射 D.反向形成 12.人格成分中不包括(A )。

A.情绪过程 B.气质 C.性格 D.能力 13. 在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强化的出现( D )。 A.与刺激有关 B.与刺激无关 C.在反应之前 D.在反应之后 14.主题统觉测验是可以了解( B )动机测验。 A.意识 B.潜意识 C.行为 D.都不是。 15. 强调观察.模仿学习作用的行为的心理学家是( B )。 A.华生 B.班杜拉 C.罗杰斯 D.斯金纳 16.爱与人交往,喜欢热闹的气质类型是( B )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17. 人格结构包括能力.气质.性格.自我和(A)。 A.需要动机及价值观 B. 情绪 C.外倾 D.内倾 18.人格中遗传占主导部分的是( A )。 A.气质 B. 自我 C. 性格 D. 能力 二、简答题 1.简述人格的概念机包含的主要成分。 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 2.什么是人格评鉴,涉及哪些变量? 指在具体的条件下以系统的方式来收集有关人格的资料。有系统的收集这个人或这些人的有关资料,涉及的变量很多。所要收集的资料最起码要涉及下列四种变量:情境的性质.刺激的性质.指导语的性质和被试反应的性质。收集到资料之后,还要根据资料进行评分.分析和解释,然后才有可能对一个人或许多人的人格特征作出评定。 3.简述人格的基本特征。 人格的结构性;人格的整体性;人格的稳定性;人格的独特性;人格的社会性 4.什么是人格心理学,其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人格心理学是探究个体的人格结构.动力.发展及其适应等领域的表现和规律的科学,包括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人格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学科体系中唯一从整体上探讨人的认知.需求.感情.意志和行为的复杂组织的一门学科,也是唯一系

弗洛伊德十种自我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归纳了十种自我防御机制,分别为: 1.压抑:是指一切为社会道德、宗教法律所不能容许的冲动、欲望,在不知不觉中被抑制到无意识之中,使人自己不能意识到其存在。这种机制叫做压抑。只有在压抑作用发生的条件下,以下9种机制才能发生.! 压抑的正面作用是:当个体产生与社会规范相悖的内心冲动或需求时,如果个体不加以压抑和控制而任其发展下去,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挫折并产生焦虑和痛苦。压抑起到保持其心境安宁;维持正常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作用。一个成熟的有修养的人是一个懂得运用压抑作用的人。 但是压抑也有其负面作用,因为被压抑的欲望与冲动并未消失,只不过是在意识的监督之下暂时潜伏下来,一旦有机会就可能活跃起来,引起意识领域轻微和短暂的扰乱现象。同时,如果过分地使用压抑作用,把自己正常的欲望和本能拼命地加以压抑,就会形成一种病态的反应。如强迫型人格异常者,就与他们过分地使用压抑作用心理防卫机制有很大的关系。 2.投射:把自己的愿望与动机归于他人,断言他人有此动机、愿望,然而这些东西往往都是超我所不能容的。投射又称外射作用,是指个体将自己不喜欢或不能承受但又是自己具有的冲动、动机、态度和行为转移到他人或周围事物上,认为他人或周围事物也有这样的动机和行为。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见青山多抚媚,青山见我亦多情”等就是投射作用的写照。投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通常又是无意识的。 3.否认: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拒绝承认那些使人感到焦虑或痛苦的事件,似乎其从未发生过。 否认是指把已经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加以否认,认为它根本没有发生过。其目的是以拒绝承认痛苦事实来躲避心理紧张和不安,是一种最简单、最原始的心理防卫机制。 否认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护自己,给自己多一些时间来思考并作出决定。但它并不能使被否定的问题得到解决,从长远来看是不足取的。如果严重的话,还会减低人们对现实的

人格心理学复习重点

人格心理学复习重点 一、填空题 1.人格心理学研究的途径有:临床法、相关法、实验法 2.人格的特性有: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 3.人格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有:人格结构、人格动力、人格发展、人格适应、人格评估 4.四种基本的人格理论范型是:精神分析范型、特质论范型、学习论范型、现象学范型 5.弗洛伊德把焦虑分为三类,即现实性焦虑、神经性焦虑、道德性焦虑 6.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为:口欲期、肛欲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 7.主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压抑、升华、理智化、反向、否认、投射、替代 8荣格的集体潜意识中的原型主要有:人格面具、阿尼玛、阿尼姆斯、阴影、自性 9.阿德勒的两种错误的生活风格是:自卑情结、优越情结 10.霍妮提出的神经症的三大类型指:远离众人、接近众人、反对众人 11.人格测验最常用的方法有自陈式问卷、投射测验 12.1937年,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发表名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诞生 13.人格动力:洛伊德是性本能、荣格是生命力、阿德勒是自卑感、马斯洛是自我实现 14.14.艾森克的人格维度是指:内外向维度、神经质维度和精神质维度 15.斯金纳提出了两种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 16.罗杰斯“机能完善者”:经验的开放、协调的自我、机体估价过程、无条件积极自我看待、和睦相处 17.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宿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18.多拉德与米勒冲突类型: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双重趋避冲突 19.卡特尔将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根源特质;将人的智力分为晶体智力、流体智力 21.艾森克把人格层次分为特殊反应、习惯反应、特质、类型四个水平 22.心理学的三大势力分别是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 23.大五人格的维度有: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神经质、开放性 24.Funder现实准确性模型包括:良好的判断目标、良好的特质、良好的信息、良好的判断者

自我防御机制及其在心理动力学取向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自我防御机制及其在心理动力学取向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徐州市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张学良 防御机制的概念由精神分析理论的创立者弗洛伊德(1896)引入现代心理学,其主要观点是各种无意识的心理策略被用来防卫、曲解或掩盖不可接受的本能和想法,阻止它们进入意识。这个重要的观点已经被系统化地贯穿于弗洛伊德的各种理论中。弗洛伊德逐渐将压抑这一防御机制确定为精神分析的基石。然而,防御机制这一概念的完整形成和对其心理学根源和功能的探索是由他的一些追随者完成的。特别是佛洛依德的女儿安娜.佛洛依德在她的著作《自我和防御机制》中对她父亲的防御机制理论进行了总结和延伸。20世纪后半期由其他精神分析家提出了其他的一些防御机制。当代精神病学家或临床心理学家,试图对防御机制进行分类,提出了不同的分类方法。作为心理动力学取向的治疗师,必须了解关于防御机制的相关知识,这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防御机制的概念与作用 1.1 定义防御至少有三种方法(Conte&Plutchik,1995;Paulhus等,1997)。在弗洛伊最早期的著作中,防御被定义为是一种阻止创伤事件记忆(如性侵犯)进入意识从而达到避免再次经历痛苦的方法。在弗洛伊德后期的结构模型中,防御被定义为一种心理策略,用于应对由不可接受的本能(由本我产生的性或攻击本能)和超我之间冲突引起的焦虑。因此,如果一个人体验到一种不可接受的性或攻击本能,那么这个人就会经受对这些本能的行为后果的焦虑,因为这些行为违背了超我的原则。违背了这些原则会导致内心(如内疚)和外在的忧虑,如生气和性或攻击行为带来的报复。防御机制正是用来调节和降低焦虑以及内心冲突引起的其他负性情绪体验。 客体关系理论、自我心理学和人际精神分析理论对防御的看法有一些不同。在这些理中,防御被看成是一种应对由两种不相容的需要引起的焦虑的方法。个体一方面希望表达不被照顾者、重要家庭成员或社会关系网所接受的自我的某些方面,但另一个方面又希望维持这些重要人物的支持,或保持由于遵从这些重要人物的禁令而形成的个体的内化形象。例如,一个年轻人很生他妈妈的气,他可能希望直接表达出他这种气愤,但是他又害怕受到妈妈的惩罚或自己感到内疚。如果他使用了不成熟的被动敌对行为的防御机制,那么他会通过做家务但是故意做得很慢或很差来调节他这种与内心冲突有关的消极情绪。如果他使用神经症防御机制,那么他会通过把对妈妈的气愤发在兄弟姐妹身上并打他们来处理这种内心冲突。如果他使用一种成熟的防御机制(如升华),那么他可能在做完家务后踢足球,通过身体去释放这些与消极情绪相

《人格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汇总

人格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 (×)1.人格是探讨情意过程与个体发展的心理学领域。 (√)2.人格是个人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指向性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3.性格是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和暂时性行为方式的人格特征。 (×)4.人格评鉴是采用某种测量方法得出人格特征结论的过程。 (×)5.投射测验是由被试根据所列题目叙述是否符合自己情况进行回答的过程。 (×)6.个人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事实进入意识的自我防御机制是移情。 (×)7.个人遇到挫折时以显得幼稚行为来应付现实困境的自我防御机制是文饰作用。 (√)8.将本能的冲动或欲望转移到为社会许可的目标或对象上去的自我防御机制是升华作用。 (√)9.荣格把个人潜意识中对自己生活至关重要的特征称为情结。 (×)10.阿德勒认为,人生来就有基本动机,即追求卓越,其中包含着移情、阿尼玛、成就和自我实现。 (√)11.移情分为正移情和负移情,它反映了来访者的过去经历,即情绪体验。 (×)12.奥尔波特认为,人格应具备能够代表个体生活总体的测量单位,这个测量单位即为性格。 (√)13.卡特尔认为,气质特质决定一个人情绪反应的速度与强度。 (√)14.场独立型是指人在信息加工中倾向更多利用自我的内在参照。 (×)15.戴斯根据脑功能研究认为,左优势表现出同时加工的认知风格。 (√)16.场依存型是指人生信息加工中倾向于更多的外在参照。 (×)17.戴斯根据脑功能研究认为,右脑优势表现出继时加工的认知风格。 (√)18.马斯洛认为,健康的人是自我实现的人,而人的基本需要的满足是在人际关系中实现的。 (√)19.罗杰斯是心理辅导个人中心疗法的创始人。 (√)20.能力不同于知识和技能,但能力与知识、技能密切联系。 二.单项选择 1、个体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整合,其中包含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是(D)。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人格 2.个体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是(A)。 A、气质 B、性格 C、人格 D、能力 3.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是(B)。A、人格B、性格C、能力D、气质 4.个体自出生至终身的整个生命全程中,人格特征表现随着年龄和习得经验的增加而逐渐改变的过程称(C)。 A、人格结构 B、人格动力 C、人格发展 D、人格适应 5.个体与其生活环境保持和谐状态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反应称(C)。 A、人格结构 B、人格发展 C、人格适应 D、人格动力 6.人是一个能量系统,整体上能量有限.若以某种方式释放能量.那么以另一种方式释放的能量就会相对减少,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C)。 A、荣格 B、阿德勒 C、弗洛依德 D、埃里克森 7.个体感知到环境中真实的客观的危险所引起的情绪反应是(A)。 A、现实性焦虑 B、神经性焦虑 C、道德性焦虑 D、防御性焦虑 8.个体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的事实进入意识,这种自我防御机制是(B)。 A、压抑 B、否认 C、自居作用 D、投射作用 9.人格作为一个整体(精神或心灵),包括思想、感情和行为,无论是意识或潜意识,它的作用是调节和控制个体使之与环境相适应,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A)。A、荣格B、阿德勒C、卡特尔D、弗洛伊德 10.人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与他人和社会和睦相处,选择和追求与社会理想相一致的人,而不是一个一切为“性”的动物,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C)。A、弗洛伊德B、荣格C、阿德勒D、埃里克森 11.强调自我对健康成长和环境适应以及自我的自主性。人格发展包括了集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A)。A、埃里克森B、弗洛伊德C、荣格D、阿德勒 12.把人格特质分为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的心理学家是(C)。A、卡特尔B、艾森克C、奥尔波特D、马斯洛13.把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的心理学家是(B)。 A、艾森克 B、卡特尔 C、奥尔波特 D、罗杰斯 14.把人格分为类型、特质、习惯反应和特殊反应四级水平的心理学家是(D)。 A、卡特尔 B、奥尔波特 C、罗杰斯 D、艾森克

自我防御机制

自我防御机制 如果自我的正常和理性方法不能降低或解除焦虑自我 就采取非理智方式也称自我防御机制其有两个特点 1、它们是潜意识的 2、它们篡改或歪曲现实自欺其人 压抑投射移置反向认同隔离倒退固着合理化升华抵消否认 投射性认同投设性指责以攻击者认同幽默 压抑 把意识不能接受的欲望冲动经验在不知不觉中排斥 到潜意识中去使他们无法进入意识以免形成焦虑恐惧内 疚等情绪痛若超我和自我能量反宣泄对本我能量宣泄 的抵制和消除对性驱力和攻击驱力的的压抑也叫反宣泄 压抑现实视而不见知觉歪曲视听口误 压抑创伤性记忆 压抑观念 目的:否认内外危险消除现实性神经性道德性焦虑 健康人格需要一定的压抑性攻击但过度压抑会使人变 得畏缩紧张呆扳胆却少言寡语行为生硬

严重压抑使人生理功能紊乱 隔离 把事件与感情分开谈事件不带感情象沒心没肺保护自我不受感情伤害 强迫症与神经症症状都是隔离的结果 表面上不在呼可能心理最在呼 一个人的感情不能表現出来那么就会以怪异的方式表现出来神经症症状 适当的隔离可以使自我忍受情绪紧张不伤感 合理化 文饰作用用逻辑证明自己错的东西是对的減轻焦虑 公元500年前的伊索喻言酸葡萄心理 失败了往往是外归因强词夺理 否认 不承认现实存在的问题或冲突掩耳盗铃 女人否认自己的年龄男人也是 最原始的防御机制

移置转移 把攻击或爱转移到安全对象上 求助者把恨爱转移到咨询师身上也可以相反 移情与反移情 移置能量转移所有的神经症状出现有三个心理过程 压抑移置具体的防御机制 投射 把自我不接受的冲动态度观念行为推给别人减弱或 消除自我焦虑 芙蓉姐姐说全国男人都想娶她 把神经症焦虑与道德性焦虑转换成現实性焦虑 倒退 心理行为退回到心理发育的早期引起别人注意或同情减轻焦虑家里面填了个妹妹,哥哥尿床了,潜意识是引起注意 所有神经症都是儿童行为 升华 人的行为动力是性与攻击能量都是恶的那么人怎么能从事文明行为呢?恶的动机升华干了有利于社会的活动自我把本我与超我统一了当一个人性与攻击能量压抑的时可以成为神经症也可以成

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 杨凤池 首都医科大学心理学教研室 防御概念的背景 经典的精神分析理论有三大基石: 1、意识分域理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2、心理性欲理论:口欲期、肛欲期、俄狄浦斯期、潜伏期、成年期 3、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超我 防御概念的起源 1894年弗洛伊德首次在其著作《The Psychoses of defense》中使用防御(defense)这个 概念来描述自我(ego)对不愉快的情感或痛苦的念头进行抗争的心理过程。后来,弗洛伊德曾一度放弃防御这个词,并用压抑(Repression)这个词来替代防御所表达的内容。 防御的描述性定义 S.Freud(1926年):防御是自我为处理、控制导致神经症的冲突所采取的措施。防御因 焦虑而起,其功能是保护自我。这种焦虑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本能的张力;二是超我的压力;三是现实的危险。 《心理治疗指南》:防御是自我用以对付来自本我、超我压力的手段。当自我受到本我、 超我的威胁而引起强烈的焦虑和罪恶感时,焦虑将无意识地激活一系列的防御机制,以某种歪曲现实的方式来保护自我,缓和或消除不安与痛苦感。 心理防御机制的特点 A.Freud 认为:“每个人,无论是正常人还是神经症患者,在其言行中都不同程度地使用 一个或几个特征性的防御机制。”只要能应用这些防御机制来维持内心的平衡,而不出现适应不良的行为时,就不能称之为病态。它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防御机制不是蓄意使用的,他们是无意识或是部分无意识的。 2、防御机制是依靠自尊或自我美化来保护自我免受伤害,从性质上可以分为积极与消极二大类。 3、防御机制似乎有自我欺骗的性质,也就是说它是以掩饰/伪装自我真正的动机,或否认可能引起焦虑的冲动、行为、记忆的存在而起作用的。是一种阻断某种心理过程而使自我免受焦虑之苦的自我保护方法。 4、防御机制本身并不是病态的,相反,在维持正常心理健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它的作用可能导致病理性的后果。 5、防御机制可以单一使用,也可重迭使用。

什么是自我防御机制

什么是自我防御机制 自我防御机制是自我用来应付本我和超我压力的手段。当自我受到本我和超我的威胁而引起强烈的焦虑和罪恶感时,焦虑将无意识地激活一系列的防御机制,以某种歪曲现实的方式来保护自我,缓和或消除不安和痛苦。[br]关于自我防御机制,首先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后由他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对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她的著作《自我和防御机制》中强调“每一个人,无论是正常人还是神经症患者的某种行为或言语都在不同程度上使用全部防御机制中的一个或几个特征性的组成成份。”[br]只要能够运用这些防御机制来维持平衡,而没有表现出适应不良的行为,那就不能看作是病态。只有在不适当的时机,不适当地应用防御机制以致不论在自己内心安宁方面还是与他人的交往方面都和他的生活不相称、不相和谐时才可以称之为病态。如果一个人对任何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不愉快情感都做出刻板的、不加选择的、公式化的防御反应,便可以认为他是患了神经症。[br]自我防御机制有很多,可给予不同的分类。如成熟性防御和不成熟性防御、积极防御和消极防御等等。现将几种常见的防御机制介绍如下:[br](1)否认,是指对某种痛苦的现实无意识地加以否定。由于不承认似乎就不会痛苦。鸵鸟把它的头埋在沙子里就意味着不可接受的东西不存在,否认正是如此。一个心爱的人已死亡,可仍相信或认定他还活着或即将回来,甚至还为他做些什么;一个癌症病人可否认自己患了严重的迫近死亡的疾病,尽管他也可能就是一位通晓该疾病的知名度很高的医生。这一过程可使一个人逐渐地接受现实而不致一

下子承受不了坏消息或痛苦。的确是一种保护性质的、正常的防御。只有在干扰了正常行为时才能算是病态的。[br](2)压抑,是指把意识所不能接受的观念、情感或冲动抑制到无意识中去。它虽不能随意回忆,但可通过[br]其他心理机制的作用以伪装的形式出现。如对痛苦体验或创伤性事件的选择性遗忘就是压抑的表现。[br](3)合理化,又称文饰作用,指无意识地用一种通过似乎有理的解释或实际上站不住脚的理由来为其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或动机辩护以使其可以接受。如对儿童的躯体虐待可说成是“玉不琢不成器,树不伐不成材”、“打是疼骂是爱”。合理化有两种表现:一是酸葡萄心理,即把得不到的东西说成是不好的;二是甜柠檬心理,即当得不到葡萄而只有柠檬时,就说柠檬是甜的。两者均是掩盖其错误或失败,以保持内心的安宁。[br](4)移置,是无意识地将指向某一对象的情绪、意图或幻想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替代的象征物上,以减轻精神负担取得心理安宁。如一个孩子被妈妈打后,满腔愤怒,难以回敬,转而踢倒身边板凳,把对妈妈的怒气转移到身边的物体上(如“替罪羊”)。这时虽然客体变了,但其冲动的性质及其目的仍然未改变。在心理治疗中,情感的无意识移置既是移情的基础,也是反移情的基础。[br](5)投射,是指自我将不能接受的冲动、欲望或观念归因(投射)于客观或别人。这在婴儿可认为是相对正常的,在成年人则可由于极度地歪曲现实而成为偏执妄想。[br](6)反向形成,是指对内心的一种难以接受的观念或情感以相反的态度与行为表现出来。如一个有[br]强烈的性冲动压抑的人可积极参与检查淫秽读物或影片的活动。[br](7)过度代偿,又称过度补偿,

人格心理学概念解读

人格心理学 什么是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为心理学的分支之一,可简单定义为研究一个人所特有的行为模式的心理学。 Personality一般都会被译作性格,心理学学界则把它译为人格。人格不单包括性格,还包括信念、自我观念等等。准确来说,人格是指一个人一致的行为特征的群集。人格的组成特征因人而异,因此每个人都有其独特性。这种独特性致使每个人面对同一情况下都可能有不同反应。人格心理学家会研究人格的构成特征及其形成,从而预计它对塑造人类行为和人生大事的影响。 人格的形成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因而发展出不同的分析理论,包括心理精神分析论、社会认知论、人本主义及生物学派等。 精神分析论 根据心理动力学(Psychodynamics),精神分析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指出人格可分成三个层次,即意识,前意识及潜意识,他并提出人格结构中的本我、自我和超我来解释以上三个层次。 社会认知论

社会认知论(Social Cognitive theory)的提出者是心理学家班都拉(Albert Bandura),他指出人的行为不但受个人控制,亦受环境和外在社会因素影响,即相互决定论。他提出个人自我效能(Self- efficacy)的高低会影响他适应生活及克服障碍的能力,而根据社会学习理论(Social Learning Theory),个人的观察学习能力亦对性格形成和发展有所影响。 人本主义观点 以马斯洛(Abraham Maslow)为首的人本主义(Humanistic)认为个人有五种天生的需求层次,而满足这些需求的行为就是从学习得来的。人格受先天、后天学习、遗传等各种因素互相影响。 生物学观点 生物学派(Biological)认为人格的特质会透过遗传影响子女,亦关乎脑袋的生理构造,并非只受个人经验影响。心理学家汉斯·艾森克(Hans Eysenck)认为人格可分为三大维度,即外向与内向(Extraversion-introversion)、神经过敏症倾向(Neuroricism)和精神症状倾向(Psychoticism)。 人格心理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尽管人格心理学曾经有过光辉的过去,各大心理学流派如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理论等都曾在人格心理学的园地中争奇斗妍,但现在的人格心理学却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光彩,甚至有分化瓦解的危险。那么它的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

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

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 一、否定作用 这是一种否定存在或已发生的事实的潜意识心理防卫术。它是最原始最简单的心理防卫机制。 这种防卫术能使个体从难以忍受的思想中逃避,也同样可借此逃避个体难以忍受的愿望、行动、事故,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焦虑。 事实上,否定作用并不能使我们完全否定问题存在的事实,只是使我们否定对这些问题存在的注意力而已。不过,有时否定的心理防卫机制可以说是一种在心理压力中保卫自己的感受,或给人多一点时间做考虑与做决定。然而,不可忽略的是否定作用在一般行为表现上,足以妨碍人们对问题的适应,因为其机理是躲避问题以代替面对问题。 二、退行作用 它是指回复到原先幼稚行为一种心理防卫术。这种退行现象,是在遭受外部压力和内心冲突不能处理时,借此退回到幼稚行为以使自己感到舒服、安慰的一种心理防卫法。 例如有一五岁孩童,本来已经学会了自行大小便,后来突然开始尿裤、尿床。为此,其母烦恼异常。经过仔细分析,才了解到这家新近添了一个婴儿,母亲把全部精力放到这个小弟弟身上,整天“端屎端尿”,而无暇顾及“不惹麻烦”、“能自己照顾自己”的“乖哥哥”。而这个男孩子发觉不能像从前一样获得父母亲的照顾,乃该为退行。 可是假如一个人遇到困难时,常常退行,使用较原始而幼稚的方法应付困难,或利用自己的退行来获得他人的同情和照顾,以避免面对的现实问题或痛苦,就成了心理问题了。因为退行作用毕竟是一种逃避行为而不是面对困难解决问题,况且不成熟的行为几乎无法避免地把困难加重得愈发不可收拾。假如一个人在小时侯,遇到困难时,常发生头痛、肚子痛、手脚麻木等现象,且一头痛就可不去上学,肚子一痛就不用考试,手脚一麻父母就会特别照顾。到长大以后,遇到不能应付的困难时,就易退行,采用同样的方法处理,而“产生”头痛、肚子痛等现象,以此逃避现实的困难。 三、幻想作用 是指一个人遇到现实困难时,因无法处理而用幻想的方法,使自己从现实中脱离开或存在于幻想的境界中,以其情感与希望任意想象应如何处理其心理上的困难,以得到内心的满足。例如,一个在现实中备受欺凌的女孩,她可以想象自己有一天会碰到一位英俊的王子,且助她脱离苦境带来幸福……,这是西方童话中的“灰姑娘”幻想。对能力弱小的孩子来说,以幻想方式处理其心理问题,是正常的现象。但如果一个成人仍然常常采用这种方式应付实际问题,就是毛病了。特别当他将现实与幻想混为一谈时,就沦为病态了。 幻想作用有其积极的一面。比如它能使人获得满足感,使人感到精力充沛和斗志旺盛等。然而,幻想作用也易形成人的情绪陷阱,因为幻想作用往往通过夸大他人的优良表现,从而宽容自己对失望和挫折的反应,形成以他人的成就来代替自己的努力实践的倾向。由于这种满足感是理想化的,而非自己努力的结果。过分使用就会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和导致一些实际上和情绪上的困扰。 四、转移作用 是指把对某一方的情绪反应转移到另一方的心理防卫术,这是人们常有的倾向,即把自己对某一对象的情感,诸如喜爱、憎恶、愤怒等,因某种原因无法向其对象直接发泄,而转移到其他较安全或较为大家所接受的对象身上,以减轻自己心理上的焦虑。 例如:有位被上司责备的先生回家后因情绪不佳,就借题发挥骂了太太一顿,而做太太的莫名其妙挨了丈夫骂,心里不愉快,刚好好小孩孩在旁边吵,就顺手给了他一巴掌,儿子平白无故挨了巴掌,满腔怒火地走开,正好遇上家中小黑狗向他走来,就顺势踢了小黑狗一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