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藻类植物的概述

第一节 藻类植物的概述

第一节藻类植物的概述

藻类植物一般都具有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能利用光能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供自身需要,是能独立生活的一类自养原植体植物(autotrophic thallophyte)。藻类植物体在形态上是千差万别的,小的只有几微米,必须在显微镜下才能见到;体形较大的肉眼可见,最大的体长可达60米以上,藻体结构也比较复杂,分化为多种组织,如生长于太平洋中的巨藻(Macrocys-tis)。尽管藻体有大的、小的、简单的、复杂的区别,但是,它们基本上是没有根、茎、叶分化的原植体植物。生殖器官多数是单细胞,虽然有些高等藻类的生殖器官是多细胞的,但生殖器官中的每个细胞都直接参加生殖作用,形成孢子或配子,其外围也无不孕细胞层包围。藻类植物的合子不发育成多细胞的胚。有少数低等藻类是异养的或暂时是异养的,这可根据它们的细胞构造和贮藏的营养物质,与异养原植体植物(heterotrophic thallophyte)——真菌分开。

藻类在自然界中几乎到处都有分布,主要是生长在水中(淡水或海水)。但在潮湿的岩石上、墙壁和树干上、土壤表面和下层,也都有它们的分布。在水中生活的藻类,有的浮游于水中,也有的固着于水中岩石上或附着于其他植物体上。藻类植物对环境条件要求不高,适应环境能力强,可以在营养贫乏,光照强度微弱的环境中生长。在地震、火山爆发、洪水泛滥后形成的新鲜无机质上,它们是最先的居住者,是新生活区的先锋植物之一。有些海藻可以在100米深的海底生活,有些藻类能在零下数十度的南北极或终年积雪的高山上生活,有些蓝藻能在高达85℃的温泉中生活。有的藻类能与真菌共生,形成共生复合体(如地衣)。

藻类植物是一群古老的植物。化石记录,大约在35—33亿年前,在地球上的水体中,首先出现了原核蓝藻。在15亿年前,已有和现代藻类相似的有机体存在。从现代藻类的形态、构造、生理等方面,也反映出藻类是一群最原始的植物,已知在地球上大约有3万余种藻类。根据它们的形态,细胞核的构造和细胞壁的成分,载色体(chromatophore)的结构及所含色素的种类,贮藏营养物质的类别,鞭毛的有无、数目、着生位置和类型,生殖方式及生活史类型等,一般将它们分为8个门。

七年级生物:第一节 藻类植物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教材 生物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生物教案 / 初中生物 / 七年级生物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第一节藻类植物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生物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打开对世界的认识,提高自身的见识,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生物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水绵及其它藻类植物,了解水绵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了解常见藻类植物;了解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价值。 2.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观察水绵和其它藻类植物的方法,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通过比较它们与绿色开花植物的不同,继续培养分析、比较、归纳的思维能力。 3.通过了解藻类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其经济价值,继续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水绵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教材选择了水绵作为藻类植物的代表植物,所以了解它的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是我们了解藻类的知识基础。而了解藻类植物的特征,就能理解它在进化上所处的低等位置,为今后学习生物进化知识奠定基础,故这两部分知识是重点内容。

2.难点分析: 观察水绵并不难,但对它细胞结构的认识却不容易。这是因为在现有学校条件下,对水绵细胞结构中的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和螺旋带状叶绿体彼此之间的位置关系往往不易辨别,误认为细胞核、叶绿体都存在液泡中,而细胞质更不易看清楚,加上以前从未见过如此之大的带形叶绿体,难免形成错误的认识,不易掌握其立体结构,故对细胞结构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二课时。 二、第一课时: 引言: 这部分教学可在学生原有掌握的绿色开花植物的知识基础上,先演示一组投影片或盆栽植物或标本,包括有绿色开花植物和非绿色植物(如海带、紫菜、小墙藓、铁线蕨、油松、蚕虫、白菜等)让学生观察后讨论:你认识哪几种植物?哪些是绿色开花植物。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指出,蚕豆、白菜以及我们身边常见的杨树、柳树、菊花等都是绿色开花植物。其余的如海带等均为非绿色开花植物,它们构成绚丽多彩的植物世界。 教师接着指出,根据植物的形态结构的不同,人们将它们分成四个主要类群,即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由此引出本章课题。

(完整版)第一章绪论

第一授课单元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微生物的定义和微生物的五大共性,熟悉微生物学的研究任务和微生物学的分科,了解微生物学的发展史、巴斯德和科赫对微生物学发展的做出的重要贡献和微生物学的发展趋势。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二、微生物的定义和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三、微生物学的分科和微生物学的研究任务 四、微生物学发展史、巴斯德和科赫对微生物学发展的做出的重要贡献 五、微生物学发展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1. 医疗保健上六大“战役” 2. 微生物在工业发展中的六个里程碑 3. 微生物在工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六、微生物学的在工业生产中的发展趋势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其处理 重点: 本章“绪论”意在为刚开始接触微生物学课程的学生讲清楚两个最基本的概念——什么微生物和什么是微生物学。前者包括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的五个基本属性等内容,而后者则包括人类对微生物的认识过程(微生物学简史)、微生物与工业生产的关系、微生物学的定义和分科、21世纪微生物学展望等内容。 1. 微生物的定义:所覆盖的内容包括(1)和(2) (1)微生物是生物界中一切微小生物的总称,其特点是:形态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或看清)、结构简单(单细胞,简单多细胞和无细胞结构的“分子生物”)、进化地位低(原核类、真核类、无细胞类)。 (2)微生物所包括的具体成员: 原核类(真)细菌(Bacteria)(“三菌”:普通的细菌,放线菌,蓝细菌; “三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古生菌(Archaea)(多数种类能生活在与地球进化早期环境相似 的极端环境下,包括嗜热菌、嗜酸嗜热菌、产 甲烷菌、嗜盐菌等) 真菌(酵母菌,霉菌,蕈菌) 真核类单细胞藻类 原生动物 非细胞类(真)病毒 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本课程所要重点介绍的微生物: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病毒(噬菌体为主)。

《第三节 藻类植物》教案

《第三节藻类植物》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水绵、衣藻、海带、紫菜等常见藻类植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教材选择了水绵、衣藻等作为藻类植物的代表植物,所以了解它们的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是我们了解藻类的知识基础。而了解藻类植物的特征,就能理解它在进化上所处的低等位置,为今后学习生物进化知识奠定基础,故这两部分知识是重点内容。观察水绵并不难,但对它细胞结构的认识却不容易。对水绵细胞结构中的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和螺旋带状叶绿体彼此之间的位置关系往往不易辨别,加上以前从未见过如此之大的带形叶绿体,难免形成错误的认识,不易掌握其立体结构,故对细胞结构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水绵及其它藻类植物,了解水绵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了解常见藻类植物;了解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价值。 2、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观察水绵和其它藻类植物的方法,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通过比较它们与绿色开花植物的不同,继续培养分析、比较、归纳的思维能力。 3、通过了解藻类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其经济价值,继续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教学重点 本节的重点是衣藻、水绵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 观察水绵并不难,对水绵细胞结构中的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和螺旋带状叶绿体彼此之间的位置关系往往不易辨别,对细胞结构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准备 准备多媒体课件,观察与思考中材料的准备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一节藻类植物 一、绿色植物类群及种类 30多万种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二、淡水藻类 观察衣藻:叶绿体杯状 观察水绵:叶绿体丝带状 三、海洋藻类 常见的海洋藻类的形态特点 四、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藻类植物的整个身体都浸没在水中,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根、茎、叶分化。 五、藻类植物的作用 可释放氧气;可供食用;可供药用;可作饵料

生物教学--第一节 藻类植物-藻类植物是什么生物

生物教学--第一节藻类植物|藻类植物是什么生 物 第一节藻类植物第一节藻类植物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水绵及其它藻类植物,了解水绵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了解常见藻类植物;了解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价值。 2.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观察水绵和其它藻类植物的方法,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通过比较它们与绿色开花植物的不同,继续培养分析、比较、归纳的思维能力。 3.通过了解藻类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其经济价值,继续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水绵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教材选择了水绵作为藻类植物的代表植物,所以了解它的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是我们了解藻类的知识基础。而了解藻类植物的特征,就能理解它在进化上所处的

低等位置,为今后学习生物进化知识奠定基础,故这两部分知识是重点内容。 2.难点分析: 观察水绵并不难,但对它细胞结构的认识却不容易。这是因为在现有学校条件下,对水绵细胞结构中的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和螺旋带状叶绿体彼此之间的位置关系往往不易辨别,误认为细胞核、叶绿体都存在液泡中,而细胞质更不易看清楚,加上以前从未见过如此之大的带形叶绿体,难免形成错误的认识,不易掌握其立体结构,故对细胞结构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二课时。 二、第一课时: 引言: 这部分教学可在学生原有掌握的绿色开花植物的知识基础上,先演示一组投影片或盆栽植物或标本,包括有绿色开花植物和非绿色植物(如海带、紫菜、小墙藓、铁线蕨、油松、蚕虫、白菜等)让学生观察后讨论:你认识哪几种植物?哪些是绿色开花植物。

植物的主要类群藻类植物

、第二课时: 二)其他的藻类植物 1.先复习水绵的形态结构特征,然后再让学生思考,联系一下生活实际, 你们还知道哪些植物属于藻类植物,由此引入本课题。 2.学生会提到海带、紫菜或其他藻类植物。此时,教师出示海带、紫菜的标本(或投影片,如有海带、紫菜的生活环境录像更佳),供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让学生对照课本有关内容及图解(图1一63、1一64),讨论以下各题: 1)海带、紫菜植物体分几部分? 2)它们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个体?3)植物体有无根、茎、叶等器官? 4)海带、紫菜呈现什么颜色体内还含有叶绿素吗? 5)它们的营养方式是怎样的与水绵相同吗 在学生充分讨论,并回答以上问题后,教师可归纳总结,突出以下几点: (1)海带、紫菜是多细胞的植物体,结构也很简单,都没有根、茎、叶等器官。海带植物体分三部分,下面是根状物、往上是带柄和叶状体;紫菜的植物体是薄而柔软的叶状体,基部是根状物。根状物不具有根的结构,也不起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它只起着固着作用,所以不是根;叶状体无叶片的结构,所以也不是叶。 (2)海带、紫菜的叶绿体里,除含叶绿素外,还分别含有大量的藻黄素和大量的藻红素,所以分别呈褐色和紫红色。由于它们都含叶绿素,所以与水绵一样,营养方式也是自养。 学生已经了解了多细胞的藻类植物,如水绵、海带、紫菜后,还要让学生了解藻类植物中的单细胞种类。 先给学生展示一滴池水中的藻类植物(可以用录像或投影片),使学生对衣藻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再专门演示衣藻的投影片,提出讨论题:①衣藻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构成的植物体②细胞内有无叶绿体组织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后回答:衣藻是由单细胞构成的,细胞内有叶绿体,可以请学生具体指出衣藻内的杯状叶绿体。 三)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这部分教学可采用比较、归纳的方法进行,让学生思考讨论:水绵、海带、紫菜、衣藻在生活环境、植物体结构、营养方式上有哪些共同的地方,这样就可归纳出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1.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2.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3.大都生活在水中。

初中生物_藻类植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藻类植物》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六年级下册,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一节《藻类植物》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藻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了解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能力目标: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来完成目标,培养学生小组协作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了解,关注这些植物的生存状况,认识到保护藻类植物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三、教学重难点: 1、藻类植物的形态结构 2、学会自主学习和互助学习 3、树立环保意识 四、课前准备: 教师:《藻类植物》课件 五、教学过程:

《藻类植物》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比较活泼,对采集植物实验材料活动非常感兴趣,并且具有采集植物材料的技能和能力,有很强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表现欲;具有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通过对植物类群的调查、探究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结论,验证自己的观点。能够将所学到的一些知

识运用在生活中,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解决一些生活问题。通过这节课的设计,教会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意识到保护植物资源的重要性。 总体学情分析: 1、六年级这段时间正处在小学到初中的过渡时期,大多数学生比较遵守纪律,课堂纪律没大问题。 2、学生入学第一次接受这门课程,六年级生物课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大多数学生比较感兴趣,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3、六年级生物课生物学术语和生物实验技能较多,教师的教和学生学都容易陷入重视记忆,轻视实验。 4、知识梯度是渐进的,大部分学生能跟上。 存在的问题: 1、有些学生单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自己感兴趣的就多听,积极参与,不感兴趣的就少听不听。 2、学习思维习惯不好,很多学生不知道怎样听课。 3、个别学生对生物学不够重视。 4、一些学生学习不踏实没有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藻类植物》效果分析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教”,学生“学”,从字面上看“教”这个动词是一种主动的行为,而“学”则是一种被动的过程,学生在被的学习过程中,不能有效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久之而导致兴趣缺乏,厌学情绪自然而生。而新课程倡导的是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则以

藻类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教案 教学课题:《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课程类型:理论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关注这些 植物的生存状况 能力目标: 通过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观察,学会观察和研究生物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 通过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学习和观察,特别是观察这些植物的生活状况和生存环境,培养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各样绿色植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 (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 (2)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 (3)突出生物圈的不同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以及这些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特征 教学用具 导学案 教学方法 观察法、比较法、讨论法、讲授法 课时安排 1个课时 教学过程 师:上课 生:起立 生:老师好! 师:上一章我们学习了植物体的结构层次,那绿色植物有哪六大器官组成呢? 生: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 师:回答的真不错,那植物又有哪几种主要组织? 生: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 师:恩,你们很棒。 师: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呢 师:在我们周围,随处都可以看到绿色植物,其庞大家族是任何其他生物无法比拟的,在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就大约有50余万种,数量非常大。如果我们要研究这些绿色植物,能把这50多万种豆采集回来研究么? 生:不能 师:对,为了减轻工作量,我们把他们分一下类,根据它们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我们把绿色植物分为四大类: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既然最后一种叫种子植物,也就是说前三类没有种子了,那它们怎么繁殖下一代呢?它们的形态结构、生活环境有是怎样的?在生物圈中起什么作用?想了解这些问题,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走进今天

第一章 绪论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微生物学 2.微生物学 3.分子微生物学 4.细胞微生物学 5.微生物基因组学 6.自生学 7.SARS 8.巴斯德消毒法 二、填空题 1、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你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微生物是一把十分锋利的双刃剑,它们在给人类带来的同时也来来。 2、1347年的一场由引起的瘟疫几乎摧毁了整个欧洲,有1/3的人(约2500万人)死于这场灾难。 3、2003年SARS在我国一些地区迅速蔓延,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严重地被打乱,这是因为SARS有很强的传染性,它是由一种新型的所引起。 4、微生物包括: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的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具细胞结构的真细菌、古生菌;具细胞结构的真菌(酵母、霉菌、蕈菌等)、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5、世界上第一个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人是__ ___商人__ ___。 6、微生物学发展的奠基者是___ 的____,他对微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卓越的贡献,主要集中体现_____、____和__ ___。 7、公元6世纪(北魏时期),我国贾思勰的巨著“”详细地记载了制曲、酿酒、制酱和酿醋等工艺。 8、被称为细菌学奠基者是__ __国的_____ ____,他也对微生物学建立和发展作出卓越贡献,主要集中体现_______和__ ____。 9、20世纪中后期,由于微生物学的、等技术的渗透和应用的拓宽及发展,动、植物细胞也可以像微生物一样在平板或三角瓶中分离、培养和在发酵罐中进行生产。 10、目前已经完成基因组测序的3大类微生物主要是、及。 三、选择题 1、当今,一种新的瘟疫正在全球蔓延,它是由病毒引起的()。 (1)鼠疫(2)天花(3)艾滋病(AIDS)(4)霍乱 2、微生物在整个生物界的分类地位,无论是五界系统,还是三域(domain)系统,微生物都占据了()的“席位”。 (1)少数(2)非常少数(3)不太多(4)绝大多数 3、微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已形成了基础微生物学和应用微生物学,它又可分为()的分支学科。(1)几个不同(2)少数有差别(3)许多不同(4)4个不同 4、公元9世纪到10世纪我国已发明()。 (1)曲蘖酿酒(2)用鼻苗法种痘(3)烘制面包(4)酿制果酒 5、安东·列文虎克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倍,利用这种显微镜,他清楚地看见了细菌和原生动物。 (1)50~300 (2)10左右(3)2~20 (4)500~1000 6、据有关统计表时,20世纪诺贝尔奖的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中,从事微生物问题研究的就占了()。

《第一节 藻类植物》同步练习3

《第一节藻类植物》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 D ) A、目 B、科 C、属 D、种 2、在下列藻类植物中具原核细胞的植物是( A ) A、鱼腥藻 B、海带 C、水绵 D、绿藻 3、下列藻类生活史中,孢子体占优势的异形世代交替是( C ) A、水绵 B、紫菜 C、海带 D、石莼 4、下列藻类植物细胞中不具载色体的是( A ) A、发菜 B、衣藻 C、紫菜 D、褐藻 5、在紫菜生活史中,不产生的孢子为( A ) A、外生孢子 B、单孢子 C、壳孢子 D、果孢子 6、绿藻门植物游动细胞的鞭毛特点是(C) A、顶生等长茸鞭型 B、侧生不等长尾鞭型 C、顶生等长尾鞭型 D、侧生等长茸鞭型 7、藻类植物的减数分裂由于发生的时间不同,基本上可分为(D ) A、合子减数分裂和配子减数分裂 B、配子减数分裂和孢子减数分裂 C、合子减数分裂和孢子减数分裂 D、合子减数分裂、配子减数分裂和孢子减数分裂 8、水绵的接合生殖方式有(A ) A、梯形接合和侧面接合 B、梯形结合和直接侧面接合 C、侧面接合和直接侧面接合 D、梯形接合、侧面接合和直接侧面接合 9、多数植物学工作者承认高等植物的祖先是下列藻类中的(C) A、蓝藻门 B、裸藻门 C、绿藻门 D、红藻门

10、下列植物中,只有 ( C ) 不属藻类植物。 A、水绵 B、紫菜 C、金鱼藻 D、衣藻 11、( B )哪一个门的藻类植物所含色素与高等植物最接近? A、褐藻门 B、绿藻门 C、红藻门 D、金藻门 12、下列哪项不是水绵的特征( A ) A、分枝的丝状体 B、带状载色体 C、藻体外有一层粘滑的果胶质 D、接合生殖 13、细胞中无成形的细胞核,且无细胞器的藻类是( C ) A、绿藻 B、轮藻 C、蓝藻 D、红藻 14、下列哪种藻类不行有性生殖( A ) A、蓝藻 B、绿藻 C、红藻 D、褐藻 15、下列植物中,( D )有不具细胞壁的种类。 A、蓝藻 B、红藻 C、褐藻 D、裸藻 16、异形世代交替是指在植物的生活史中,( B )显著不同。 A、孢子和配子 B、孢子体和配子体 C、孢子囊和配子囊 D、精子和卵细胞 17、下列藻类植物有性生殖过程中出现皿状体和翻转作用的是 ( C ) A、水绵 B、衣藻 C、团藻 D、紫菜 二、问答题 1、简述海带的生活史。 海带的生活史有明显的世代交替,孢子体成熟时,在带片的两面产生单室的游动孢子囊,游动孢子囊丛生呈棒状,中间夹着长的细胞,叫隔丝(paraphysis,或叫侧丝),隔丝尖端有透明的胶质冠。带片上生长游动孢子囊的区域为深褐色,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及多次普通分裂,产生很多单倍侧生双鞭毛的同型游动孢子,游动孢子梨形,两条侧生鞭毛不等长,北方海带的孢子多在9,10月间成熟,10月底到11月间放出大量孢子,同型的游动孢子在生理上是不同的,孢子落地后立即萌发为雌,雄配子体、雄配子体是十几个至几十个细胞组成分枝的丝状体,其上的精子囊由1个细胞形成,产生1枚侧生双鞭毛的精子,构造和游动孢子相似,雌配子体是由少数较大的细胞组成,分枝也很少,在2—4个细胞时,枝端即产生单细

第一节“藻类植物”复习题

第一节“藻类植物”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外生孢子生孢子 2.孢子配子 3.载色体蛋白核 4.茸鞭型鞭毛尾鞭型鞭毛 5.世代交替核相交替 6.同形世代交替异形世代交替 7.无性世代有性世代 8.孢子体配子体 9.无性生殖有性生殖 10.同配生殖异配生殖卵式生殖 11.单室孢子囊多室孢子囊12.孢子囊配子囊 13.果孢子体四分孢子体 二、判断与改错(对者打“+”,错者打“-”) 1.蓝藻是最原始最古老的光合自养的原植体植物。( ) 2.蓝藻的色素体中,光合片层不集聚成束,而是单条的有规律的排列。( ) 3.蓝藻的光合色素分布于载色体上。( ) 4.蓝藻细胞没有分化成载色体等细胞器。( ) 5.蓝藻生活史中没有具鞭毛的游动细胞。( ) 6.蓝藻除了营养繁殖之外,还可以产生孢子进行有性生殖。( ) 7.蓝藻细胞都无蛋白核。( ) 8.蓝藻的细胞壁主要由粘肽组成,且壁外多有明显的胶质鞘。( ) 9.蓝藻的光合作用产物分散在中心质中。( ) 10.在一些蓝藻的藻丝上常有异形胞,它的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和营养繁殖。( ) 11.裸藻门植物的细胞均无细胞壁,故名裸藻。( ) 12.裸藻的藻体从形态上一般可分为单细胞、群体和丝状体三种类型。( ) 13.裸藻门绿色种类的细胞有许多载色体,其上有时有蛋白核。( ) 14.裸藻的绿色种类和无色种类均营自养生活。( ) 15.甲藻门植物都具由纤维素的板片嵌合成的细胞壁。( ) 16.甲藻的细胞均有横沟和纵沟。( ) 17.甲藻的运动细胞有两条顶生或侧生的茸鞭型鞭毛。( ) 18.金藻门植物都具含纤维素和果胶质的细胞壁。( ) 19.金藻门植物细胞的载色体中,叶绿素a和b的含量较少,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较多,因此,载色体呈黄绿色、橙黄色或褐黄色。( ) 20.黄藻门植物的细胞壁都是由两个“H”形的半片套合而成。( ) 21.黄藻门与金藻门的贮藏物质均为金藻昆布糖和油。( ) 22.无隔藻属植物有性生殖为同配生殖。( ) 23.无隔藻属植物贮藏物是油,没有淀粉。( ) 24.无隔藻的藻体是管状分枝的单细胞多核体。( ) 25.硅藻运动是由于细胞具鞭毛的缘故。( ) 26.硅藻的细胞壁是由上壳和下壳套合而成。( ) 27.硅藻的复大孢子仅仅在有性生殖时才形成。( ) 28.硅藻的细胞壁含有果胶质和纤维素。( ) 29.硅藻的营养体是单倍体。( ) 30.无隔藻属的营养体为二倍体,而羽纹硅藻属的营养体为单倍体。( ) 31.无隔藻属和中心硅藻纲植物生活史中无世代交替。( ) 32.硅藻的复大孢子为二倍体。( ) 33.硅藻分裂多代后,以产生复大孢子的方式恢复原来的大小。( ) 34.硅藻细胞分裂时,新形成的半片始终作为子细胞的上壳,老的半片作为下壳。( ) 35.绿藻门植物的营养细胞均无鞭毛。( )

最新整理七年级初一生物七年级生物上册《藻类植物》复习资料.docx

最新整理七年级初一生物教案七年级生物上册《藻类 植物》复习资料 七年级生物上册《藻类植物》复习资料 “藻类植物”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外生孢子:某些蓝藻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体发生横分裂,形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原生质,上端较小的一块就形成孢子,基部较大的一块仍保持分裂能力,继续分裂,不断地形成孢子。 内生孢子;某些蓝藻由于母细胞增大,原生质体进行多次分裂,形成许多具薄壁的子细胞,母细胞壁破裂后全部放出。 2.孢子:无性生殖的生殖细胞。 配子:有性生殖的生殖细胞。 3.核相交替:在植物生活史中,具单倍体核相和二倍体核相交替出现的中国藻类学家多主张将藻类 9.梯形结合是植物特有的。水绵属 10.绿藻门植物以产生孢子、孢子、孢子进行无性生殖。有性生殖有生殖、生殖、生殖和生殖四种类型。游动、不动、似亲、同配、异配、卵式、接合。 11.海带的髓部中具有支持和运输作用的细胞叫。喇叭丝 12.石莼的生活吏中出现2种植物体,其中是二倍体,是单倍体,具交替。孢子体,配子体、世代 13.松藻的植物体为。二倍体 14.水绵叶绿体为状,有性生殖为。带、接合生殖。 15.水绵生活史中仅1种植物体,为倍体,合子是唯一的倍体阶段,因此,

仅具交替,无交替。单、二、核相,世代 16.紫菜的雌性生殖器官称。果胞 17.多管藻的体寄生在配子体上,是由受精果胞经分裂产生的,由它产生孢子,进而发育为体。果孢子,有丝、果、四分孢子 18多管藻的萌发形成二倍体的四分孢子体,在四分孢子体上形成,经过分裂形成,由它萌发形成。 蓝藻门褐藻双子叶植物下列藻类植物中,具世代交替的是。 A.颤藻B.衣藻C.水D.多管藻

第一节藻类植物教案

第一节藻类植物 第一节藻类植物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水绵及其它藻类植物,了解水绵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了解常见藻类植物;了解藻 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价值。 2.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观察水绵和其它藻类植物的方法,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通过比较它们与 绿色开花植物的不同,继续培养分析、比较、归纳的思 维能力。 3.通过了解藻类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其经济价值,继续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水绵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教材选择了水绵作为藻类植物的 代表植物,所以了解它的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是我们 了解藻类的知识基础。而了解藻类植物的特征,就能理 解它在进化上所处的低等位置,为今后学习生物进化知 识奠定基础,故这两部分知识是重点内容。 2.难点分析:

观察水绵并不难,但对它细胞结构的认识却不容易。 这是因为在现有学校条件下,对水绵细胞结构中的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和螺旋带状叶绿体彼此之间的位置关 系往往不易辨别,误认为细胞核、叶绿体都存在液泡中,而细胞质更不易看清楚,加上以前从未见过如此之大的 带形叶绿体,难免形成错误的认识,不易掌握其立体结构,故对细胞结构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二课时。 二、第一课时: 引言: 这部分教学可在学生原有掌握的绿色开花植物的知识 基础上,先演示一组投影片或盆栽植物或标本,包括有 绿色开花植物和非绿色植物(如海带、紫菜、小墙藓、铁线蕨、油松、蚕虫、白菜等)让学生观察后讨论:你认识哪几种植物?哪些是绿色开花植物。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指出,蚕豆、白菜以及我们 身边常见的杨树、柳树、菊花等都是绿色开花植物。其 余的如海带等均为非绿色开花植物,它们构成绚丽多彩 的植物世界。 教师接着指出,根据植物的形态结构的不同,人们将 它们分成四个主要类群,即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

生物教案-藻类植物

生物教案-藻类植物 第三节藻类植物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l)了解藻类植物的形态结构和主要特征; (2)了解藻类植物对自然界和在经济上的意义。 2.能力方面 (1)使学生学会观察藻类植物的方法; (2)培养学生熟练使用显微镜和熟练制作临时装片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1)通过比较几种植物类群在形态结构,生殖方式上的发展变化,向学生渗透生物进化的观点; (2)通过了解藻类植物形态结构特点,渗透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辩证观点。 难点重点 (l)水绵的形态结构和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是本课题的重点; (2)水绵细胞的立体结构和叶绿体在细胞质中的螺旋状排列是本节的难点。 水绵细胞中的叶绿体的形状和排列方式属于微观结构,

必须利用显微镜观察才能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 这需要学生具有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如使用显微镜、 制作并观察临时装片等。 教具准备 培养在不同小鱼缸中的水绵和刚毛藻,完整的海带(带孢子囊)和紫菜,显微镜,放大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吸管,清水。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学设计思路:观察法与谈话法相结合 (1)实验演示,导入新课。 (2)学生观察水绵,总结出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 (3)学生对比观察总结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4)联系实际,了解藻类植物的主要经济意义。 (5)植物类群小结,渗透进化观点。 2.关于教学过程()的说明: (1)实物演示,导入新课。 首先可以通过问题“为什么一到春季,池水和河水变 绿了?”引出藻类植物的课题。结合日常生活中观察到 的自然现象,让学生回忆在什么地方见到过藻类植物, 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接着教师演示分别培养在小鱼缸

第一节 藻类植物教学设计

第一节藻类植物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algae

第一节藻类植物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生物学又称生命科学、生物科学,是一门由经验主义出发,广泛的 研究生命的所有面向之自然科学,内容包括生命起源、演化、分布、构造、发育、功能、 行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以及生物分类学等。本教案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 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 打印。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水绵及其它藻类植物,了解水绵的生活习性、 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了解常见藻类植物;了解藻类植物的主要 特征以及它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价值。 2.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观察水绵和其它藻类植物的方法,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通过比较它们与绿色开花植物的 不同,继续培养分析、比较、归纳的思维能力。 3.通过了解藻类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其经济价值,继续 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水绵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藻类 植物的主要特征。教材选择了水绵作为藻类植物的代表植物,所

以了解它的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是我们了解藻类的知识基础。 而了解藻类植物的特征,就能理解它在进化上所处的低等位置, 为今后学习生物进化知识奠定基础,故这两部分知识是重点内容。 2.难点分析: 观察水绵并不难,但对它细胞结构的认识却不容易。这是因 为在现有学校条件下,对水绵细胞结构中的细胞质、细胞核、液 泡和螺旋带状叶绿体彼此之间的位置关系往往不易辨别,误认为 细胞核、叶绿体都存在液泡中,而细胞质更不易看清楚,加上以 前从未见过如此之大的带形叶绿体,难免形成错误的认识,不易 掌握其立体结构,故对细胞结构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二课时。 二、第一课时: 引言: 这部分教学可在学生原有掌握的绿色开花植物的知识基础上,先演示一组投影片或盆栽植物或标本,包括有绿色开花植物和非 绿色植物(如海带、紫菜、小墙藓、铁线蕨、油松、蚕虫、白菜等)让学生观察后讨论:你认识哪几种植物?哪些是绿色开花植物。

初中生物 第一节藻类植物

第一节藻类植物 详细介绍:第一节藻类植物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水绵及其它藻类植物,了解水绵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了解常见藻类植物;了解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价值。 2.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观察水绵和其它藻类植物的方法,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通过比较它们与绿色开花植物的不同,继续培养分析、比较、归纳的思维能力。 3.通过了解藻类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其经济价值,继续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水绵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教材选择了水绵作为藻类植物的代表植物,所以了解它的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是我们了解藻类的知识基础。而了解藻类植物的特征,就能理解它在进化上所处的低等位置,为今后学习生物进化知识奠定基础,故这两部分知识是重点内容。 2.难点分析: 观察水绵并不难,但对它细胞结构的认识却不容易。这是因为在现有学校条件下,对水绵细胞结构中的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和螺旋带状叶绿体彼此之间的位置关系往往不易辨别,误认为细胞核、叶绿体都存在液泡中,而细胞质更不易看清楚,加上以前从未见过如此之大的带形叶绿体,难免形成错误的认识,不易掌握其立体结构,故对细胞结构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二课时。 ●二、第一课时: 引言: 这部分教学可在学生原有掌握的绿色开花植物的知识基础上,先演示一组投影片或盆栽植物或标本,包括有绿色开花植物和非绿色植物(如海带、紫菜、小墙藓、铁线蕨、油松、蚕虫、白菜等)让学生观察后讨论:你认识哪几种植物?哪些是绿色开花植物。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指出,蚕豆、白菜以及我们身边常见的杨树、柳树、菊花等都是绿色开花植物。其余的如海带等均为非绿色开花植物,它们构成绚丽多彩的植物世界。 教师接着指出,根据植物的形态结构的不同,人们将它们分成四个主要类群,即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由此引出本章课题。

七年级生物上册《藻类植物》重要复习资料

七年级生物上册《藻类植物》重要复习 资料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西湖春归色,春水绿于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天来了,湖水、江水都泛起绿色。这是为为什么呢?原来,春天气温升高,阳光明媚,水中的藻类植物开始大量繁殖。这些绿色的小生物自由地漂浮在水中,使香水荡漾着绿波。 ??藻类植物是多种多样的。有单细胞的(衣藻),有多细胞的(水绵);有的生活在淡水中,有的生活在海水中。衣藻和水绵就生活在淡水中。 藻类植物Algae 具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营自养生活的无维管束、无胚的叶状体植物,一般生长在水体中。藻类植物有两个特点:藻体各式各样,在外形上有时类似高等植物的根、茎、叶的构造,但在功能上都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因而实际上藻体就是一个简单的叶,也因此,藻类植物的藻体统称为叶状体;它们的有性生殖器官一般都为单细胞,有的可以是多细胞的,但缺少一层包围的营养细胞,所有细胞都直接参与生殖作用。 [编辑本段] 生物学特性

形态 藻类植物体大小悬殊,最小的直径只有1~2微米,肉眼见不到,而最大的长达60多米;形态相差很大,有单细胞、群体和多细胞。群体各体由许多单细胞个体群集而成。多细胞个体有丝状体、囊状体和皮壳状体等,也有类似根、茎、叶的外形,但不具备高等植物那样的内部构造和功能。 色素和光合作用 藻类植物细胞含有各式各样的色素,而不同的色素组成标志着进化的不同方向,是分门的主要依据。但所有的藻类都含有叶绿素a和光合作用系统并能利用水作为氢的供体,在光合作用中释放出氧气。现在大气中的游离氧气主要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其中大半是藻类所产生。藻类的色素主要有4类:叶绿素、藻胆蛋白、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其中除叶绿素a以外,β-胡萝卜素也普遍存在于各种藻类,只是在隐藻门数量较少而已。此外,蓝藻门、红藻门、和隐藻门还含有藻胆蛋白,隐藻门、甲藻门、黄藻门、金藻门、硅藻门和褐藻门含有叶绿素c,原绿藻门、裸藻门、绿藻门和轮藻门含有叶绿素b,在红藻门有的种类则含有叶绿素d。少数藻类在演化过程中营腐生或寄生生活,逐渐失掉叶绿素,成为没有色素的藻类。 生长繁殖 藻类植物的生殖有营养体生殖、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第二学期鲁科版六年级下册生物第三单元第一章第1节藻类植物同步测试(无答案)

第1节藻类植物 一、单选题 1.水绵和衣藻同属藻类的主要原因是() A. 都有细胞壁和细胞核 B. 是生活在水中的植物 C. 都是无根、茎、叶分化的植物 D. 都有细胞膜和细胞核 2.如图中的圆圈表示生物具有的特征||,重合部分表示它们的共同特点||,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E可表示有茎叶分化 B. F可表示有输导组织 C. P可表示分布在水中 D. Q可表示用孢子繁殖 3.肾蕨叶态优美||,易于种植||,常被人们作为观赏植物来栽培.下列措施最有利于盆栽肾蕨生长的是() A. 放在背阴处||,多浇水 B. 放在向阳处||,多浇水 C. 放在背阴处||,少浇水 D. 放在向阳处||,少浇水 4. 观察如图||,阴影部分表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共同特征||,这一特征不包括() A. 由细胞组成 B. 能进行光合作用 C. 有根、茎、叶的分化 D. 不能用种子繁殖后代 5.文学家从绿色植物中获取灵感||,创作大量的文学作品.唐朝白居易的诗句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以及茅盾笔下的“白杨礼赞”||,分别描述了两类植物||,它们是() A. 藻类植物和蕨类植物 B. 藻类植物和种子植物 C.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D. 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 6. 下列关于几种绿色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海带依靠叶片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B. 墙藓的茎、叶内有疏导组织||,适于生活在潮湿的环境 C. 铁线蕨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依靠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D. 杨树比蕨菜更适于陆地生活的主要原因是疏导组织发达 7.孢子是植物的() A. 生殖细胞 B. 一种种子 C. 一种器官 D. 植物的幼体

七年级生物:第一节 藻类植物(教学方案)

( 生物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七年级生物:第一节藻类植物 (教学方案) Biology is a discipline that studies the species, structure, development and origin of the evolutionary system at all levels of biology.

七年级生物:第一节藻类植物(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水绵及其它藻类植物,了解水绵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了解常见藻类植物;了解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价值。 2.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观察水绵和其它藻类植物的方法,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通过比较它们与绿色开花植物的不同,继续培养分析、比较、归纳的思维能力。 3.通过了解藻类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其经济价值,继续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水绵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教材选择了水绵作为藻类植物的代表植物,所以了解它的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是我们了解藻类的知识基础。而了解藻类植物的特征,就能理解它在进化上所处的低等位置,为今后学习生物进化知识奠定基础,故这两部分知识是重点内容。 2.难点分析: 观察水绵并不难,但对它细胞结构的认识却不容易。这是因为在现有学校条件下,对水绵细胞结构中的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和螺旋带状叶绿体彼此之间的位置关系往往不易辨别,误认为细胞核、叶绿体都存在液泡中,而细胞质更不易看清楚,加上以前从未见过如此之大的带形叶绿体,难免形成错误的认识,不易掌握其立体结构,故对细胞结构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二课时。 二、第一课时: 引言:

植物的主要类群 藻类植物

三、第二课时: (二)其他的藻类植物 1.先复习水绵的形态结构特征,然后再让学生思考,联系一下生活实际,你们还知道哪些植物属于藻类植物,由此引入本课题。 2.学生会提到海带、紫菜或其他藻类植物。此时,教师出示海带、紫菜的标本(或投影片,如有海带、紫菜的生活环境录像更佳),供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让学生对照课本有关内容及图解(图1一63、1一64),讨论以下各题: (1)海带、紫菜植物体分几部分? (2)它们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个体? (3)植物体有无根、茎、叶等器官? (4)海带、紫菜呈现什么颜色?体内还含有叶绿素吗? (5)它们的营养方式是怎样的?与水绵相同吗? 在学生充分讨论,并回答以上问题后,教师可归纳总结,突出以下几点: (1)海带、紫菜是多细胞的植物体,结构也很简单,都没有根、茎、叶等器官。海带植物体分三部分,下面是根状物、往上是带柄和叶状体;紫菜的植物体是薄而柔软的叶状体,基部是根状物。根状物不具有根的结构,也不起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它只起着固着作用,所以不是根;叶状体无叶片的结构,所以也不是叶。 (2)海带、紫菜的叶绿体里,除含叶绿素外,还分别含有大量的藻黄素和大量的藻红素,所以分别呈褐色和紫红色。由于它们都含叶绿素,所以与水绵一样,营养方式也是自养。 学生已经了解了多细胞的藻类植物,如水绵、海带、紫菜后,还要让学生了解藻类植物中的单细胞种类。 先给学生展示一滴池水中的藻类植物(可以用录像或投影片),使学生对衣藻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再专门演示衣藻的投影片,提出讨论题:①衣藻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构成的植物体?②细胞内有无叶绿体?组织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后回答:衣藻是由单细胞构成的,细胞内有叶绿体,可以请学生具体指出衣藻内的杯状叶绿体。 (三)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这部分教学可采用比较、归纳的方法进行,让学生思考讨论:水绵、海带、紫菜、衣藻在生活环境、植物体结构、营养方式上有哪些共同的地方,这样就可归纳出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1.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2.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3.大都生

七年级生物藻类植物

第一节藻类植物 1.通过观察水绵及其它藻类植物,了解水绵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了解常见藻类植物;了解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价值。 2.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观察水绵和其它藻类植物的方法,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通过比较它们与绿色开花植物的不同,继续培养分析、比较、归纳的思维能力。 3.通过了解藻类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其经济价值,继续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二说重点、难点 1.重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水绵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教材选择了水绵作为藻类植物的代表植物,所以了解它的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是我们了解藻类的知识基础。而了解藻类植物的特征,就能理解它在进化上所处的低等位置,为今后学习生物进化知识奠定基础,故这两部分知识是重点内容。 2.难点分析: 观察水绵并不难,但对它细胞结构的认识却不容易。这是因为在现有学校条件下,对水绵细胞结构中的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和螺旋带状叶绿体彼此之间的位置关系往往不易辨别,误认为细胞核、叶绿体都存在液泡中,而细胞质更不易看清楚,加上以前从未见过如此之大的带形叶绿体,难免形成错误的认识,不易掌握其立体结构,故对细胞结构的理解是难点。 三说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二课时。 (二)、第一课时: 引言: 这部分教学可在学生原有掌握的绿色开花植物的知识基础上,先演示一组投影片或盆栽植物或标本,包括有绿色开花植物和非绿色植物(如海带、紫菜、小墙藓、铁线蕨、油松、蚕虫、白菜等)让学生观察后讨论:你认识哪几种植物?哪些是绿色开花植物。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指出,蚕豆、白菜以及我们身边常见的杨树、柳树、菊花等都是绿色开花植物。其余的如海带等均为非绿色开花植物,它们构成绚丽多彩的植物世界。 教师接着指出,根据植物的形态结构的不同,人们将它们分成四个主要类群,即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由此引出本章课题。 在此基础上可以再让学生思考回答,你知道以上所列举的植物各属哪一类群吗?(可能有的能说出来,有的说不出来)教师可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指出:海带、紫菜是藻类植物;小墙藓属苔藓植物;铁线蕨属蕨类植物;油松、蚕豆、白菜属种子植物。我们今天先研究藻类植物。 学生已经了解了海带、紫菜等属于藻类植物,可以让学生再举出一些其它的藻类植物,并讨论:这些藻类植物都生活在什么环境里?学生会举出海白菜、石花菜、鹿角菜等。比较多的学生会认为藻类植物都生活在海洋中,这时,可给学生演示一张生活在池塘中的藻类植物的投影片,使学生了解还有一些藻类植物是生活在池塘、河流、湖泊这样的淡水环境里,由此归纳出藻类植物分为淡水藻和海藻。然后引出本课学习的重点: 一种淡水藻——水绵 (一)水绵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特点 1.生活习性: 可在课前组织几个同学参加采集水绵活动,留意观察水绵的生活环境。课上先提出思考题:“水绵生活在什么环境里?”然后演示水绵生活环境的录像或投影片。并请参加过采集水绵活动的同学回答:水绵生活在池塘里,在阳光充足的时候,它们常常成团存在,并放出很多的气泡。 2.形态结构: 在组织学生观察水绵时,可提出以下思考题: (1)水绵的颜色及形态如何? (2)水绵有无根、茎、叶等器官? (3)水绵是由一个细胞还是由多个细胞构成? (4)水绵的细胞结构与绿色开花植物的细胞结构相比较有何异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