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

三亚市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精神,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根据《海南省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及《海南省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精神,坚持大扶贫工作格局,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建设世界级滨海旅游城市的第一民生工程。全面提升脱贫质量,切实提高贫困人口获得感,确保到2020年我市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打好基础。

(二)任务目标

目前我市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9户317人,建档立卡脱贫户2174户9698人(国办系统数据),已脱贫出列的建档立卡贫困村16个,全市贫困发生率为0.12%。在此基础上,分三年完

— 1 —

成脱贫及巩固提升任务。

2018年为脱贫攻坚整改年,要打赢脱贫攻坚翻身仗。不少于110人贫困人口脱贫,脱贫人口、出列贫困村脱贫成果得到巩固提升。

2019年为脱贫攻坚决战年,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大决战。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贫困人口外,其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人口、出列贫困村脱贫成果进一步得到巩固提升,返贫率低于0.2%,全市消除绝对贫困。

2020年为脱贫攻坚决胜年,要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我市脱贫人口、出列贫困村脱贫成果全面巩固提升,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贫困人口提供兜底保障脱贫,实现我市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市平均水平。

(三)基本原则

坚持现行扶贫标准。严格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要求,确保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保障贫困家庭孩子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保障贫困人口基本医疗需求,保障贫困人口基本居住条件。既要尽力而为、不降低标准,也要量力而行、不擅自拔高标准,防止产生贫困户(脱贫户)和非贫困户待遇的“悬崖效应”。

坚持精准扶贫方略。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因— 2 —

地制宜、分类施策,把各项脱贫措施精准落实到村到户到人。

坚持脱贫质量为先。始终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力争识别和退出精准度达到全省前列、返贫率降至全省最低。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更加注重帮扶的长期效果,夯实稳定脱贫、逐步致富的基础。要合理确定脱贫时序,不搞层层加码,不赶时间进度,不搞拖延耽误,确保脱贫攻坚成果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

坚持统筹协调推进。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脱贫攻坚,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建设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底线目标,推动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与建设世界级滨海旅游城市相结合,使贫困群众共享美好新海南建设成果。

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绿色发展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推动脱贫攻坚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与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相结合,积极探索把绿水青山变成贫困群众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

二、实施十大扶贫工程,促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

(四)实施产业扶贫工程

积极促进贫困户(脱贫户)发展特色产业增收。根据《关于印发三亚市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全域小康十大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三办发〔2018〕25号)的10个方面28项具体任务抓好落实,促进农民增收。千方百计提高贫困户(脱贫户)的产业覆盖率,力争到2019年贫困户产业覆盖率达

— 3 —

到100%。引导有条件的贫困户(脱贫户)因地制宜积极发展庭院经济“四个一”,即一块林地、一片果园、一块菜地、一门技术。实施传统优势品种技术改良行动,在贫困地区稳步形成以豇豆为主的冬季瓜菜种植优势区,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促进贫困户(脱贫户)增收。实施特色产业奖补政策,开辟产业扶贫项目绿色通道,促进产业扶贫项目提速增效。鼓励社会经济组织参与扶贫,依托玫瑰谷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水果岛等农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农业行业协会的作用,通过企业帮带、政府扶持、群众参与等方式,各区(育才生态区)每年支持建设1-2个“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扶贫示范基地,以点带面,辐射带动贫困地区农民增收。(牵头单位:市农业局;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林业局、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各区、育才生态区)

推动实现贫困户(脱贫户)产业组织化全覆盖。积极推广“企业+合作社+村支部+农户+贫困户”的经验做法,引入企业等经营主体,采取土地流转、订单帮扶、劳务用工等方式,构建与出列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推进贫困地区品牌建设,鼓励和支持贫困地区有一定规模和市场潜力的企业、合作社以及休闲农业园区注册商标,申报“三品一标”,充分挖掘品牌特色、培育知名品牌。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及社会经营组织参与扶贫,优先将带贫经营主体纳入“农保贷”政策范围给予无抵押贷款支持。积极探索扶贫资金股份化的做法,大力推行“村社合一”、统一经营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由村两委创办领— 4 —

办农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实现出列贫困村全覆盖,力争到2020年16个出列贫困村和4个扶贫重点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达到90%,50万元以上的达到50%,100万元以上的达到20%。到2020年,实现有劳动能力且有意愿的贫困户100%加入合作社、企业等经营主体。实施农村低保对象产业扶贫“自强行动计划”,确保有劳动能力且有意愿的农村低保对象产业帮扶面2018年达到70%,2019年达到100%。(牵头单位:市农业局;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金融办、市民政局、市林业局、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各区、育才生态区)

积极拓宽贫困户(脱贫户)农产品销售渠道。结合扶贫大数据平台信息,推动贫困地区农业资源有效配置和流动,促销贫困户(脱贫户)农产品。广泛联合区域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组建以提供生产管理、农产品运输、储存加工、销售等产业化服务的市级农产品销售公司实体,建立与贫困户(脱贫户)农产品直销的对接关系。积极发动在我市注册且具有独立法人主体资格和独立进行会计核算的企业,参与我市农村电商建设,加快实施电商扶贫。整合现有的村级电商服务平台,统筹发展,推进农村电商服务平台与农村实体商店相结合,形成线上线下同步销售的模式。各区(育才生态区)农产品销售市场拿出一定比例的摊位免费提供给贫困户(脱贫户),促进贫困户(脱贫户)农产品就近就地销售。加快实施电商扶贫,完善贫困地区物流配送体系,推动农产品加工,积极支持扶贫电商组织和各类电商平台帮助贫困

— 5 —

村、贫困户(脱贫户)销售农产品、旅游商品。优先在出列贫困村建设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提升出列贫困村电商服务站的服务能力,加快建设农村电商服务网络。(牵头单位:市科技工业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供销合作社;责任单位:市商务会展局、市农业局、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各区、育才生态区)引导创建扶贫济困型共享农庄,把共享农庄和脱贫攻坚紧密结合。共享农庄经营主体要与原住地农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组织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参与生产经营和建设管理,保障原住农民的参与权和受益权。共享农庄建设过程及投入运营后要带动或帮扶建档立卡户。(牵头单位:市农业局;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旅游委,各区、育才生态区)

将产业扶贫纳入各区(育才生态区)扶贫成效考核和党政一把手离任审计,引导发展长期稳定的脱贫产业项目。(牵头单位:市扶贫办、市审计局)

(五)实施旅游扶贫工程

创建旅游扶贫示范村。2018-2020年创建6个旅游扶贫示范村,打造旅游产业突出、带动效果明显的村庄。创建椰级乡村旅游点,带动周边村庄发展乡村旅游,特色旅游产品得到合理开发,椰级乡村旅游品牌得到有效推广。积极引入企业参与贫困村乡村旅游开发,发展乡村民宿(旅馆)、建设旅游厕所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牵头单位:市旅游委;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6 —

市规划委、市农业局,各区、育才生态区)

分类开展旅游扶贫。根据村庄的资源条件,分类开展旅游扶贫工作。动员全市旅游企业、行业协会参与旅游扶贫工作,发动我市30家旅游企业与贫困村开展结对帮扶。推进凤凰谷生态文化旅游区、吖啦咪苗寨乡村旅游点、神仙谷生态旅游区等带动扶贫效益好的旅游项目建设。(牵头单位:市旅游委;责任单位:市商务会展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局,各区、育才生态区)

开展旅游商品扶贫。指导旅游商品生产销售企业,争取每年推出3件旅游商品。引导贫困村村民参与旅游商品加工、开办农家乐等丰富贫困村旅游产业。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有序推进在我市3A级以上的旅游景区设立扶贫农产品展销中心。(牵头单位:市旅游委;责任单位:市商务会展局、市农业局,各区、育才生态区)

加强“农旅融合”,鼓励发展休闲农业。打造农旅融合精品项目,以美丽乡村、特色产业建设为抓手发展全域旅游。合理利用闲置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农村剩余劳动力价值,通过项目策划、招商引资等形式引入大型农旅集团到我市投资农旅项目。(牵头单位:市旅游委、市农业局;责任单位:市商务会展局,各区、育才生态区)

(六)实施就业扶贫工程

多渠道开发岗位帮扶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创业。继续落实公

— 7 —

益性岗位开发措施,完善公益性岗位管理制度,开发岗位安置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创业,防止虚设岗位、变相发钱,确保帮扶安置上岗的贫困劳动力通过劳动实现稳定收入。到2020年(含2018年度)全市开发不少于600个公益性岗位安置劳动力就业。各级各单位开发的后勤服务性岗位,要拿出50%的比例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确保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家庭至少1人就业。(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市各相关单位,各区、育才生态区)

落实对贫困家庭劳动力的外出务工奖补政策,引导贫困家庭劳动力进城区、进景区、进园区务工就业。扎实开展创业典型评选活动,积极推选贫困劳动力创业致富能手,到2020年底,全市培育创业致富典型不少于30人。(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市税务局、市财政局、市旅游委,各区、育才生态区)

加强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开展岗前培训、就业创业意识等短期培训和职业技能提升中长期培训,全面提高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进一步完善区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为贫困劳动力提供就业创业服务。到2020年底(含2018年度),培训贫困劳动力不少于1000人,开展岗位对接活动不少于30场次。(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市教育局、市总工会,各区、育才生态区)(七)实施生态扶贫工程

— 8 —

推进林业生态保护修复扶贫。深化贫困地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鼓励贫困人口将林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增加贫困人口资产性收入。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行动,鼓励贫困人口通过投工投劳方式参与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提升贫困人口收入。(牵头单位:市林业局;责任单位:各区、育才生态区)

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不断调整扩大生态补偿发放范围,加大生态效益补偿力度,为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动态调整工作做好资金保障,积极推进赤田水库(保亭县与三亚市)横向生态补偿试点工作,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2020年,力争在流域面积500平方公里及以上河流和重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基本建立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大财政资金投入,让保护生态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获得更多收益。(牵头单位:市林业局、市生态环保局;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水务局、市农垦改革办,各区、育才生态区)

积极实施生态移民。对我市所涉及的水源地保护区、海岸带生态敏感区和地质灾害易发区等区域内的贫困村实施生态移民,带动贫困群众脱贫。统筹生态移民搬迁安置住房、产业、就业、土地、教育、医保等政策,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建立生态移民搬迁安置机制。力争5年内,基本完成我市生态环境脆弱核心区的移民搬迁任务。(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委、市林业局、市生态环保局、市水务局、市扶贫办、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 9 —

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教育局、市卫生计生委,各区、育才生态区)

(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

继续加大控辍保学工作力度,强化各区政府(育才生态区管委会)义务教育控辍保学主体责任,落实辍学报告和动员复学制度,实施“双线目标责任制管理”,建立贫困家庭学生成长关爱体系,继续做好重度残疾贫困学生送教上门工作,严控学生辍学,确保义务教育阶段适龄贫困学生不因贫失学辍学。(牵头单位:市教育局;责任单位:市扶贫办,各区、育才生态区)帮助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学业,严格执行省市贫困家庭学生特惠性资助政策,全面落实贫困家庭学生特惠性资助政策,精准核查、精准发放,确保贫困家庭学前、义务和高中阶段教育的学生全资助。充分发挥“三亚市教育基金会”和“向贫困宣战”助学项目的作用,做好接受普通高等教育贫困家庭学生的教育资助工作。(牵头单位:市教育局;责任单位:团市委、市扶贫办、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残联,各区、育才生态区)

提升贫困地区办学水平。全面推进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改造提升工作。在贫困地区优先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加强学校网络教学环境建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加强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充分整合教师培训机构资源,配合推进“国培计划”海南省项目的改革创新。开展城乡结对帮扶活动,每年选派优秀教师到农村支教。改善贫困地区教师待遇,落实教师生活补助政— 10 —

策,力争3年内基本解决农村贫困地区教师的住房保障问题。(牵头单位:市教育局;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财政局,各区、育才生态区)

(九)实施健康扶贫工程

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商业补充保险和医疗救助保障范围。落实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财政全额补贴政策。发挥医疗保障政策的叠加效应,切实降低贫困人口就医负担,贫困人口实现各项医疗保障政策“一站式”信息交换和即时结算。(牵头单位:市卫生计生委,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金融办,各区、育才生态区)

提升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优先完成北部山区和崖州区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深入实施医疗卫生对口帮扶,全面建成覆盖全市基层和市级医疗机构的远程医疗会诊平台实现与省级远程会诊平台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贫困人员在基层就诊就能享受省级、市级医院的专家会诊。贫困地区每个卫生院至少设立一个全科医生特岗。(牵头单位:市卫生计生委,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科技工业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各区、育才生态区)

实施重大疾病综合防控和大病专项救治行动。加强对贫困地区慢性病、常见病的防治。继续做实大病专项集中救治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2020年实现农村贫困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农村

— 11 —

贫困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加强农村人口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检查,从源头上减少因病致贫。(牵头单位:市卫生计生委,责任单位:市妇联,各区、育才生态区)

(十)实施危房改造扶贫工程

精准确定危房改造补助对象。严格鉴定危房等级,精准确定危房改造补助对象和危房安全等级。危房鉴定工作必须委托第三方鉴定机构进行鉴定,鉴定机构要坚持规范操作流程,逐级审核公示。2018年完成200户危房改造任务,2020年前全面完成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责任单位:市扶贫办、市民政局、市残联,各区、育才生态区)严格执行危改房建筑面积标准。对已建成超标准危改房、正在建的危改房,鼓励村集体经济成立乡村民宿合作社或社会资本(企业、个人)组织采用租赁方式,租赁超面积危改房用于建设乡村民宿。对于贫困户擅自扩大建筑面积的,要及时制止并进行整改,停止拨付资金,整改通过后方可建设。严禁豪华装修,避免因建房负债致贫返贫。坚持建新房拆危房,新房搬迁入住3个月内拆除危房,属共有住房或联排房屋的,可予以保留,但危改户不能继续使用危房。鼓励通过闲置农房置换或长期租赁等方式,兜底解决特殊贫困群体基本住房安全问题。严格执行危房改造财政补助标准。加强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和监督检查,补助资金要及时足额拨付至“一卡通”账户,严格施工质量安全监管。(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规划委,— 12 —

各区、育才生态区)

(十一)实施综合保障性扶贫工程

建立城乡居民社会保险扶贫动态管理机制,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全民参保。落实政府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参保按最低缴费档次全额代缴政策,到2020年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100%,并动态管理。(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民政局、市税务局;责任单位:市扶贫办、市财政局,各区、育才生态区)

创新社会救助模式,发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作用。加强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探索统一农村低保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认定标准、认定机制及动态管理体系;实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程,健全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落实“救急难”。2018年实现低保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全覆盖,深入推进低保信息公开。2019年健全主动发现机制和快速响应机制,帮助符合低保条件的农村贫困家庭提出救助申请。2020年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实行政策性兜底保障。(牵头单位:市民政局;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扶贫办,各区、育才生态区)精准关爱保障贫困留守、困境、孤残儿童。2018年,推进留守、困境、孤残儿童网格化管理,实现村(居)儿童主任全覆盖。2019年,加强儿童关爱服务阵地建设,村、社区儿童之家功能覆盖50%的村(居)。2020年,全面建成工作流程规范,信

— 13 —

息转介制度完善,发现、报告、转介、救助保护无缝衔接的儿童关爱保护体系。(牵头单位:市民政局;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教育局、市卫生计生委、市残联、共青团三亚市委、市妇联,各区、育才生态区)

精准救助帮扶贫困残疾人。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的发放对象扩大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一、二级重度残疾人。将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纳入农村低保救助范围,享受医疗救助政策。对16周岁以上有长期照料护理需求的贫困重度残疾人,符合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条件的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不符合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条件的,鼓励通过政府补贴、购买服务、设立公益性岗位、集中托养等多种方式给予保障。(牵头单位:市残联、市民政局;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卫生计生委,各区、育才生态区)

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质量。努力构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农村养老设施建设,各区(育才生态区)至少打造一所具备照料护理失能半失能老人功能的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发展农村养老助老服务队伍,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为农村特困分散供养人员、贫困家庭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等提供居家养老服务。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为农村老年人提供照料服务。2018年,建成7个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019年,建成13个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020年,建成15个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成示范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牵头单位:市民政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14 —

市财政局、市卫生计生委,各区、育才生态区)

(十二)实施精神扶贫工程

实施思想“自立自强”行动,坚持精神扶贫长抓不懈。强化脱贫致富电视夜校“扶志扶智”功能,加强思想、文化、道德、法律、感恩教育,培育“人穷志不穷,脱贫靠自身”等思想观念,防止政策养懒汉、助长不劳而获和“等靠要”等不良习气,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充分利用“961017”脱贫致富服务热线,了解贫困群众需求,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每年选出不少于30个脱贫致富典型故事,并总结推广。建立道德评议激励约束机制,将贫困户受资助待遇及有关村民待遇与道德表现挂钩,实行道德“红黑榜”。(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扶贫办,各区、育才生态区)

开展乡村文明大行动,建立道德评议奖惩机制。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开展文明卫生户评比,引导广大农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提高。加大三亚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建设力度,持续助推我市精神扶贫。组建村道德评议委员会,制定道德奖惩办法,将贫困户(脱贫户)受资助待遇及有关村民待遇与道德表现挂钩。开展送电影、送图书、送文艺演出等形式多样的“送文化”下乡活动。(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民政局、市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局;责任单位:市扶贫办、市财政局,各区、育才生态区)

(十三)实施社会扶贫工程

— 15 —

全面提升定点扶贫工作水平。把定点扶贫工作纳入各帮扶单位工作重点,明确具体帮扶措施,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在既定时间内完成帮扶任务。定点扶贫单位主要负责人要承担第一责任人职责,定期研究帮扶工作。强化定点扶贫牵头单位责任,建立健全定点扶贫单位联席会议机制。(牵头单位:市扶贫办;责任单位:各定点扶贫单位,各区、育才生态区)

扎实做好军队帮扶工作,把军队扶贫帮困工作列为“双拥”共建的重要内容。加强军地脱贫攻坚工作协调,驻市军警部队积极承担帮扶责任,结合实际参与扶贫行动。要发挥部队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鼓励退役军人和民兵预备役人员成为脱贫致富带头人。(牵头单位:市民政局、三亚警备区;责任单位:市扶贫办、驻市军警部队,各区、育才生态区)广泛引导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引导各级社会组织和扶贫志愿者从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等重点领域开展帮扶。创新社会组织参与帮扶模式,搭建社会资源与贫困户(脱贫户)和出列贫困村对接桥梁。推广天涯区“社工扶贫”的模式,支持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扶贫服务。深入推进“党建结对+社会组织共建+产业帮扶”模式,力争实现出列贫困村社会组织帮扶全覆盖。充分发挥“三亚扶贫”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的作用,广泛动员社会爱心人士与贫困户(脱贫户)对接认领生产生活等需求,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牵头单位:市民政局、市扶贫办;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市教育局、市卫生计生委、市科— 16 —

技工业信息化局、市工商联、市旅游委、市总工会、市国资委、市残联、团市委、市妇联,各区、育才生态区)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

(十四)开展交通扶贫行动

完成农村公路六大工程建设,确保到2019年实现具备条件的自然村100%通硬化路,100%解决农村公路安全防护问题,到2020年所有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通客车。加大农村公路路网建设向出列贫困村的倾斜力度,开展自然村公路改造及路网提升建设,完善自然村之间连通公路建设。着力改善出列贫困村的交通出行环境,有效提高出列贫困村的交通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到2020年,在贫困地区基本建成“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客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以示范区(村)创建为载体,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四好农村路”建设。(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各区、育才生态区;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委、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生态环保局、市林业局、市水务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十五)开展水利扶贫行动

积极推进贫困地区“水网”建设。2018年实施北部山区饮水安全工程和北岭、赤草、抱古等贫困村庄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2019年实施北部山区村内管网及入户管网配套工程。加快城镇自来水管网向贫困村延伸,基本实现全市城乡供水“同网、同质、同价、同服务”。到2020年底我市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

— 17 —

率和供水保证率分别达到99%、90%和95%,确保需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的扶贫对象不漏1村,不落1人。加快贫困地区水库山塘除险加固等水利建设,对马头田、扎头等全市33宗山塘进行除险加固。新建或修缮改造一批小型水利设施,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实施崖州区郎典田洋渠系配套工程、崖州区梅山片区渠系改造及配套工程等小型水利设施配套工程,解决贫困地区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问题。(牵头单位:市水务局;责任单位:海南天涯水业(集团)公司、市农垦改革办,各区、育才生态区)(十六)开展电网和光网扶贫行动

改造升级贫困地区农村电网。全面提升配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解决农村电网低电压、重过载等存量问题,通过实施配电网项目,有效优化农村电网供电网架,提高供电可靠性。到2020年实现贫困村全部通动力电,力争乡村户均配变容量达到2.0千伏安以上,贫困地区供电服务水平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积极争取将我市符合条件的光伏扶贫项目纳入国家光伏扶贫目录。(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三亚供电局;责任单位:市科技工业信息化局,各区、育才生态区)

着力提升贫困地区网络通信水平。加大千兆光网和农村光网建设力度,提升4G网络质量,将光纤宽带网络向贫困地区延伸,实现光纤宽带网络和高速移动通信网络全覆盖。做好城区和农村地区的移动通信网络评估改善工作,提升移动通信网络信号质量。2018年力争光纤宽带网络覆盖率达85%以上、4G网络覆盖— 18 —

率达到90%以上。2019年实现光纤宽带网络和4G网络基本全覆盖,覆盖率均达到99%以上,贫困地区光网覆盖达到全国领先水平。鼓励电信企业针对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推出资费优惠举措。(牵头单位:市科技工业信息化局;责任单位:中国移动三亚分公司、中国电信三亚分公司、中国联通三亚分公司、中国有线三亚分公司、中国铁塔三亚分公司,各区、育才生态区)(十七)开展贫困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开展贫困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目标,实现出列贫困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开展贫困地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2018年底前,所有出列贫困村配备环卫设备和保洁员,出列贫困村的环卫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开展贫困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2019年底,16个出列贫困村和4个扶贫重点村基本实现尾水达标排放。在全市16个出列贫困村和4个扶贫重点村开展农村户厕改造,并建设农村公厕。开展卫生村、卫生先进单位创建工作,2018-2020年,每年分别完成30%、50%、20%的任务量。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农村村内道路建设,基本解决村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等问题,统筹推动村庄主要出入口、主要村道和公共活动场所建设公共照明设施。(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爱卫办、市水务局;责任单位:市生态环保局,各区、育才生态区)

四、夯实脱贫攻坚工作基础,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十八)实行帮扶对象动态管理

— 19 —

严格精准识别,做到“应纳尽纳”。严格履行识别标准和程序,提高精准扶贫动态管理水平,扣准“第一粒纽扣”。每年对残疾人、重病患者、老年人、低保户、特困人员、危房户等6类人群和申请未纳入的人员、已脱贫人口开展一次大排查,凡是符合贫困户条件的,一律按识别程序给予纳入,严防漏评。各区(育才生态区)建立入户调查常态化机制,村委会建立农户基本情况台账,重点对边缘户、因病因灾等家庭变故易返贫的脱贫户实施跟踪监测,做到“返贫即入”。充分利用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每年组织两次贫困人口数据比对,对发现问题人群或群众意见大的贫困户(脱贫户)及时开展评议,对不符合条件的及时清退,严防错评。建立各大医院向区(育才生态区)反馈农村患者大额医疗费用的预警机制,及时掌握农户可能因大病致贫情况。(牵头单位:市扶贫办、市民政局、市卫生计生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各区、育才生态区)

严格精准退出,做到“脱贫即出”。全面建立退出验收制度,严格执行退出标准、程序,确保退出精准,提升退出质量。市、区(育才生态区)制定脱贫户巩固提升方案,对脱贫人口制定切实可行的巩固提升措施,降低返贫率。脱贫攻坚期内,结合具体实际情况,对已退出的贫困村、脱贫户做好巩固提升。(牵头单位:市扶贫办;责任单位:各区、育才生态区)

(十九)推进扶贫大数据平台管理和应用

推进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管理升级,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功— 20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