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试题20100423

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试题20100423
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试题20100423

诚信保证

本人知晓我校考场规则和违纪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保证遵守考场规则,诚实做人。本人签字:

编号:

西北工业大学考试试题(卷)

200 -20 0 学年第学期补考

开课学院人文与经法学院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时48H

2. 命题教师和审题教师姓名应在试卷存档时填写。西北工业大学命题专用纸教务处印制

2015年西北工业大学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5年《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及解答 1.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基本内容? 答:一、科学技术的定义: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是人们批判宗教和唯心主义的精神武器,是人们通过实践对自然的认识与解释,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论概括,是社会发展的一般精神产品;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 二、基本内容如下: (1)科学的分类恩格斯对自然科学进行了分类。每一门科学都是分析某一个别的运动形式或一系列相互转化的运动形式,因此,科学分类就是这些运动形式本身依据其内部所固有的次序的分类和排列,而它的重要性也正是在这里。恩格斯将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为运动着的物体,并将科学分为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 (2)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恩格斯强调科学技术对哲学的推动作用,认为推动哲学家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面日益迅猛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也受到哲学的制约和影响。科学与哲学在研究对象上具有本质上的共同点和内在的一致性。科学研究作为一种认识活动,必须通过理论思维才能揭示对象的本质和规律,这就自然地与哲学发生紧密的关系。 (3)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马克思提出了科学是生产力的思想,他认为,社会生产力不仅以物质形态存在,而且以知识形态存在,自然科学就是以知识形态为特征的一般社会生产力。 (五)科学技术的生产动因马克思认为自然科学本身的发展,“仍然是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进行的,这种资本主义生产第一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为自然科学创造了进行研究、观察、实验的物质手段。”恩格斯认为近代以来科学“以神奇的速度发展起来,那么,我们要再次把这个奇迹归功于生产。” (六)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科学革命的出现,打破了宗教神学关于自然的观点,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从些快速前进。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促使市民社会在经济结构和社会生产关系上了发生了全面变革。 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首先必然引起生产方式的变革,也必然引起生产关系本身的变革。 (七)科学技术与社会制度马克思、恩格斯首先揭示了新兴资产阶级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其次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者与科学技术的关系。再次,预见了只有在劳动中,科学才起到它真正的作用。同时也肯定了科学家个人在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

西工大操作系统-简答题

操作系统 一、1.什么是操作系统?从资源管理看操作系统的功能有哪些?答:(1).操作系统是一个系统软件,它能有效地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中的各种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和数据的集合。 (2).a.处理机管理:分配和控制处理机 b.存储器管理:分配及回收内存 c. I/O(Input/Output)设备管理:I/O分配与操作 d.文件管理:文件存取、共享和保护(详见课本P2-3) 2.什么叫并发性?什么叫并行性? 答:并发性:两个或两个以上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 并行性:两个或两个以上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 3.试从交互性、及时性以及可靠性方面,将分时系统与实时系统进行比较。 答:及时性:实时系统要求更高 [分时系统:秒级(一般情况)实时系统: 微秒级甚至更小] 交互性:分时系统交互性更强 可靠性:实时系统要求更高(详见课本P9和P11) 三、1.在操作系统中为什么要引入进程的概念?它与程序的区别和联系是怎样的? 答:(1)程序在并发执行方式下,运行时具有异步性的特征,“程序”这个静态概念已经不足以描述程序的执行过程。这样,就需要一个数据结构PCB来记录程序的状态,以及控制其状态转换所需的一些信息。因此,将PCB、程序、数

据三者组成一个完整的实体,就是进程实体。进程是程序的一次执行,引入进程的概念,便于操作系统对于程序的运行进行控制。 (2)区别:1)程序是指令的有序集合,是静态的,进程是程序的执行,是动态的。2)进程的存在是暂时的,程序的存在是永久的。3)进程的组成应包括程序和数据。除此之外,进程还应由记录进程状态信息的“进程控制块”组成。 联系:程序是构成进程的组成部分之一,一个进程的运行目标是执行它所对应的程序。如果没有程序,进程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从静态的角度看,进程由程序、数据和进程控制块三部分组成。 2.什么是进程的互斥与同步? 答:进程互斥: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进程由于竞争资源而形成的制约关系。 进程同步: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进程由于某种时序上的限制而形成的相互合作的制约关系。 3.一个进程进入临界区的调度原则是什么? 答:①如果有若干进程要求进入空闲的临界区,一次仅允许一个进程进入。②任何时候,处于临界区内的进程不可多于一个。如已有进程进入自己的临界区,则其它所有试图进入临界区的进程必须等待。③进入临界区的进程要在有限时间内退出,以便其它进程能及时进入自己的临界区。④如果进程不能进入自己的临界区,则应让出CPU,避免进程出现“忙等”现象。 4.说明进程的结构、特征和基本状态。 答:进程是程序在其数据集合上的一次运行活动,是资源分配和独立调度的基本单位。进程由程序、数据和进程控制块组成 进程的特征:动态性、并发性、独立性、异步性

西北工业大学博士入学考试材料物理、材料综合复习题

2001博士秋季入学考试试题 1(16分)共价键的数目(为配位电子数)和方向(电子云密度最大方向)取决于什么?利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金刚石(sp 3)结构中的共价键,并计算碳的sp 3键的键角(109.28)。 2(12分)离子晶体在平衡时的结合能为:)11(80020n R NMe U E b -==πε,M 称为马德隆常数。试解释M 的意义。(西工大固体物理P41;M 是与晶体结构有关的常数) 3(12分)试比较经典的和量子的金属自由电子理论。(方俊鑫P285;黄昆P275) 4(12分)举例说明能带理论在解释固体材料有关性质(绝缘、半导、导体)、设计新材料中的应用。(西工大P111) 5(12分)解释金属及半导体的电阻率(高温时、低温时)随温度变化的规律。(西工大P192)

6(12分)分析固体表面的成分可采用那些分析技术和方法。(电子能谱:光电子能谱、俄歇电子、离子中和谱;离子谱:低能离子散射、高能离子散射、二次离子质谱、溅射中性粒子谱、致脱附离子角分布) 7(12分)晶体致的电缺陷有那些类型?分析其形成原因及对晶体性质的影响。(西工大P149、151) 8(12分)简述物质超到态的主要特征。(西工大P206、零电阻,充合抗磁) 答:1,低能电子衍射;2,表面敏感扩展X 吸收精细结构;3,场离子显微镜;4,电子显微镜;5,投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6,扫描隧道显微镜;7,原子力显微镜;8,摩擦力显微镜 2001博士春季入学考试试题 1(16)N 对离子组成的NaCl 晶体的总互作用势能为 ??????-=R e R B N R U n 024)(πεα 其中α是马德隆常数,B 为晶格参量,n 为玻恩指数。 (1) 证明平衡原子间距为n e B R n 2 0104απε=- (2) 证明平衡时的结合能为)11(4)(0020n R Ne R U --=πεα

西工大有限元试题(附答案)

1.针对下图所示的3个三角形元,写出用完整多项式描述的位移模式表达式。 2.如下图所示,求下列情况的带宽: a) 4结点四边形元; b) 2结点线性杆元。 3.对上题图诸结点制定一种结点编号的方法,使所得带宽更小。图左下角的四边形在两种不同编号方式下,单元的带宽分别是多大? 4.下图所示,若单元是2结点线性杆单元,勾画出组装总刚后总刚空间轮廓线。系统的带宽是多大?按一右一左重新编号(即6变成3等)后,重复以上运算。 5. 设杆件1-2受轴向力作用,截面积为A ,长度为L ,弹性模量为E ,试写出杆端力F 1,F 2与杆端位移21,u u 之间的关系式,并求出杆件的单元刚度矩阵)(][e k 6.设阶梯形杆件由两个等截面杆件○ 1与○2所组成,试写出三个结点1、2、3的结点轴向力F 1,F 2,F 3与结点轴向位移321,,u u u 之间的整体刚度矩阵[K]。 7. 在上题的阶梯形杆件中,设结点3为固定端,结点1作用轴向载荷F 1=P ,求各结点的轴向位移和各杆的轴力。 8. 下图所示为平面桁架中的任一单元,y x ,为局部坐标系,x ,y 为总体坐标系,x 轴与x 轴的夹角为θ。 (1) 求在局部坐标系中的单元刚度矩阵 )(][e k (2) 求单元的坐标转换矩阵 [T]; (3) 求在总体坐标系中的单元刚度矩阵 )(][e k 9.如图所示一个直角三角形桁架,已知27/103cm N E ?=,两个直角边长度cm l 100=,各杆截面面积210cm A =,求整体刚度矩阵[K]。 10. 设上题中的桁架的支承情况和载荷情况如下图所示,按有限元素法求出各结点的位移与各杆的内力。 11. 进行结点编号时,如果把所有固定端处的结点编在最后,那么在引入边界条件时是否会更简便些? 12. 针对下图所示的3结点三角形单元,同一网格的两种不同的编号方式,单元的带宽分别是多大? 13. 下图所示一个矩形单元,边长分别为2a 与2b ,坐标原点取在单元中心。

西工大机试试题

2003西北工业大学程序设计选拔赛 上机竞赛题 注:本次竞赛机试共8题,时间为4小时,答题多者获胜;若题数相同,按时间先后排序。 可以查阅文字资料,但禁止使用电子资料;违者取消比赛资格。 一.矩阵乘法 问题描述: 对给定的两个“实数”矩阵,输出它们的乘积。 例如:若输入??????654321和?? ?? ? ?????121110987654321,应输出?? ????0.1280.1130.980.830.560.500.440.38。 输入输出: 输入文件包括多组测试用例,以“0 0 0”标志文件结束,该行无需处理。 每个测试用例第一行为三个正整数k n m ,,(101≤≤k n m ,,),表示以下m 行为一个n m ?的矩阵 A ,再接下来的n 行为k n ?的矩阵 B 。每行各元素间用一个空格隔开。 输出矩阵A 与矩阵B 的乘积B A C ?=。C 中元素一律“四舍五入”保留一位小数。 每个测试用例之间输出一个空行。 二.混合排序 问题描述: 完成对单词和数字的混合排序。输入文件中给出若干序列,其中包含有单词和数字。你的任务就是对这些序列完成排序(单词按词典序排列,不区分大小写;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要求:如果序列中某元素是单词,则排序后的序列中此位置仍为单词,数字仍为数字。 输入输出: 输入文件包括多组测试用例,每个测试用例占一行,以“.”标志文件结束,该行无需处理。 输入文件每行为一个序列。序列中的每个元素(单词或数字)以逗号加空格隔开,序列以句号结束。 输出排序后的序列,序列的每个元素以逗号加空格隔开,序列以句号结束,每个序列占一行。

三.数字河 问题描述: 数字河中的一个数n 的后继数是n 加上其每位数字的和。例如,12345的后继数是12360,因为12345+1+2+3+4+5=12360。如果数字河的第一个数为k ,我们就称此数字河为river k 。例如,river 480 代表序列{480, 492, 507, 519, ...},river 483 代表序列{483, 498, 519, ...}。 当两个数字河有相同的元素时,我们称这两个数字河在此元素处相遇。例如,river 480 和river 483 在元素519处相遇。所有数字河都会和river 1, river 3 或river 9 相遇。编程计算给定的数字河最先与以上三条河流中的哪一条相遇,在何元素处相遇? 输入输出: 输入文件包括多组测试用例,每个测试用例占一行,以“0”标志文件结束,该行无需处理。 每行给定一个整数n ,163841≤≤n ,即river n 。 对于每个测试用例输出两行,第一行为测试用例号,第二行输出“first meets river x at y ”。其中,y 表示river n 最先遇到的river x 中的最小元素值(x = 1,3,9)。 示例输入 示例输出 117 52 0 Case #1 first meets river 9 at 117 Case #2 first meets river 1 at 107 四.盘子问题 问题描述: 有m 个白色盘子和n 个黑色盘子放置在一个带有转动器的椭圆形的轨道上。现在能对这些盘子进行“旋转”和“顺时针移动”两种操作,如图1所示: 图1 两种合法的操作 我们的目标是“反复使用以上两种操作把相同颜色的盘子放在相临的位子上”。即如图2所示: 图2 我们的目标

西工大作业机考《计算机操作系统》标准

试卷总分:100 得分:98 一、单选题 (共 50 道试题,共 100 分) 1. 在()中,不可能产生系统抖动的现象。 A.固定分区管理 B.请求页式管理 C.段式管理 D.机器中不存在病毒时 正确答案: 2. 主要由于()原因,使UNIX易于移植。 A.UNIX是由机器指令编写的 B.UNIX大部分用汇编少部分用C语言编写 C.UNIX是用汇编语言编写的 D.UNIX小部分用汇编大部分用C语言编写 正确答案: 3. 磁盘是共享设备,每一时刻()进程与它交换信息。 A.可有任意多个 B.限定n个 C.至少有一个 D.最多有一个 正确答案: 4. 操作系统是一种()。 A.应用软件 B.系统软件 C.通用软件 D.工具软件 正确答案: 5. 操作系统提供的系统调用大致可分为()等几类。 A.文件操作类、资源申请类、控制类、设备调用类 B.文件操作类、资源申请类、控制类、信息维护类 C.文件操作类、资源申请类、信息维护类、设备调用类 D.资源申请类、控制类、信息维护类、设备调用类 正确答案: 6. 并发性是指若干事件在()发生。

B.同一时间间隔内 C.不同时刻 D.不同时间间隔内 正确答案: 7. 引入多道程序技术后,处理机的利用率()。 A.降低了 B.有所改善 C.大大提高 D.没有变化,只是程序的执行方便了 正确答案: 8. 一个进程被唤醒意味着()。 A.该进程重新占有了CPU B.进程状态变为就绪 C.它的优先权变为最大 D.其PCB移至就绪队列的队首 正确答案: 9. 进程间的基本关系为()。 A.相互独立与相互制约 B.同步与互斥 C.并行执行与资源共享 D.信息传递与信息缓冲 正确答案: 10. 下列方法中哪一个破坏了“循环等待”条件?() A.银行家算法 B.一次性分配策略(即预分配策略) C.剥夺资源法 D.资源有序分配 正确答案: 11. 存储管理的目的是()。 A.方便用户 B.提高内存利用率 C.A和B D.增加内存实际容量

西工大材料科学基础0413年真题

西北工业大学 200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试题名称:材料科学基础(A 卷) 试题编号:832 说 明:所有答题一律写在答题纸上 第 1 页 共 2 页 一、简答题:(共40分,每小题8分) 1.请简述间隙固溶体、间隙相、间隙化合物的异同点? 2.请简述影响扩散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临界晶核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形成临界晶核的充分条件是什么? 4.有哪些因素影响形成非晶态金属?为什么? 5.合金强化途径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二、计算作图题(共60分,每小题12分) 1.求]111[和]120[两晶向所决定的晶面,并绘图表示出来。 2.氧化镁(MgO )具有NaCl 型结构,即具有O2-离子的面心立方结构。问: 1)若其离子半径 +2Mg r =,-2O r =,则其原子堆积密度为多少? 2)如果+2Mg r /-2O r =,则原子堆积密度是否改变? 3.已知液态纯镍在×105 Pa (1大气压),过冷度为319 K 时发生均匀形核, 设临界晶核半径为1nm ,纯镍熔点为1726 K ,熔化热ΔHm=18075J/mol , 摩尔体积Vs =mol ,试计算纯镍的液-固界面能和临界形核功。 4.有一钢丝(直径为1mm )包复一层铜(总直径为2mm )。若已知钢的屈服强 度σst =280MPa ,弹性模量Est =205GPa ,铜的σCu =140MPa ,弹性模量E Cu =110GPa 。问: 1)如果该复合材料受到拉力,何种材料先屈服? 2)在不发生塑性变形的情况下,该材料能承受的最大拉伸载荷是多少? 3)该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为多少? 三、综合分析题:(共50分,每小题25分) 1.某面心立方晶体的可动滑移系为]101[ )111(、 。

西工大试题

西北工业大学考试试题(A卷) 2004 - 2005 学年第一学期 一、填空题:(每题 3 分,共计 30 分) 1. 塑性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金属的超塑性可分为 _____ 超塑性和 _____ 超塑性两大类。 3. 金属单晶体变形的两种主要方式有: _____ 和 _____ 。 4. 影响金属塑性的主要因素有: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5. 等效应力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常用的摩擦条件及其数学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π平面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8. 一点的代数值最大的 __________ 的指向称为第一主方向,由第一主方 向顺时针转所得滑移线即为 _____线。 9. 平面变形问题中与变形平面垂直方向的应力σz=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在有限元法中:应力矩阵 [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单元内部各点位移{U}=[ ]{ } 二、简答题(共计 30 分) 1. 提高金属塑性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8 分) 2. 纯剪切应力状态有何特点?( 6 分) 3. 塑性变形时应力应变关系的特点?( 8 分) 4. Levy-Mises 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什么?( 8 分) 三、计算题(共计 40 分) 1 、已知金属变形体内一点的应力张量为Mpa ,求:( 18 分)(1)计算方向余弦为 l=1/ 2 , m=1/2 , n= 的斜截面上的正应力大小。(2)应力偏张量和应力球张量;

试题1-西北工业大学考试试题(卷)

诚信保证 本人知晓我校考场规则和违纪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保证遵守考场规则,诚实做人。本人签字: 编号: 西北工业大学考试试题(卷) 2008-2009学年第1学期 开课学院航天学院课程航天器飞行力学学时 48 考试日期考试时间 2小时考试形式(闭)(A)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得分 考生班级 2162、2163 学 号姓 名 一、名词解释(20分) 1、比冲 2、过载 3、二体问题 4、轨道摄动 5、星下点轨迹 6、临界轨道 7、顺行轨道 8、轨道转移 9、再入走廊 10、总攻角 注:1. 命题纸上一般不留答题位置,试题请用小四、宋体打印且不出框。 2. 命题教师和审题教师姓名应在试卷存档时填写。共2页 第1页

西北工业大学命题专用纸 二、简述(20分) 1、直接反作用原理 2、刚化原理(关于变质量物体质心运动方程和绕质心转动方程的描述) 3、瞬时平衡假设 4、开普勒三大定律 三、简答题(40分) 1、火箭产生控制力和控制力矩的方式有那些?写出各自的控制力和控制力矩计 算公式。 2、在什么条件下,一般空间弹道方程可以分解成纵向运动方程和侧向运动方 程? 3、自由飞行段的运动有哪些基本特征、轨迹是什么形状、特征参数有哪些、特 征参数与主动段终点参数有什么关系? 4、轨道要素有哪些,其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5、卫星轨道的摄动因素有那些? 6、双椭圆轨道机动的特征速度的确定方法? 7、基于状态转移矩阵的双脉冲轨道机动的过程和特征速度的求解方法? 8、航天器再入轨道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四、推导题(20分) 1、推导齐奥尔柯夫斯基公式(理想速度与质量变化的关系) 2、推导二体问题基本方程 教务处印制 共2页 第2页

西北工大2010年《材料科学基础》考研真题与答案

西北工业大学 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请解释γ-Fe与α-Fe溶解碳原子能力差异的原因。 答:α-Fe为体心立方晶体,其八面体间隙为扁八面体,相比而言四面体间隙较大; γ-Fe为面心立方,其八面体间隙大。体心立方的四面体间隙比面心立方的八面体间 隙小很多,因此溶解小原子的能力小很多。 2.请简述位向差与晶界能的关系,并解释原因? 答:位向差越大晶界能越高;随位向差增大,晶界能先快速增大,后逐渐趋于稳定。 原因:位向差越大,缺陷越多(小角晶界位错密度越大),畸变越严重,因此能量 越高。 3.请简述在固态条件下,晶体缺陷、固溶体类型对溶质原子扩散的影响。 答:晶体缺陷处的原子具有较高能量,且原子排列比较杂乱,有利于扩散。间隙原 子扩散激活能比置换原子扩散激活能低,因此间隙原子扩散速度高。 4.请分析解释在正温度梯度下凝固,为什么纯金属以平面状方式生长,而固溶体合金 却往往以树枝晶方式长大? 答:正温度梯度下,纯金属的液固界面是等温的,小突起处的过冷度小,生长受到 抑制,因此液固界面保持平直,以平面状生长。固溶体合金由于溶质原子再分配,产生成分过冷,液固界面处的小突起将获得更大过冷度,因此以树枝状生长。 5.铁碳合金中可能出现的渗碳体有哪几种?它们的成分有何不同?平衡结晶后是什么 样的形态? 答:一次渗碳体(规则的、粗大条状)、共晶渗碳体(莱氏体的连续基体)、二次 渗碳体(沿奥氏体晶界分布,量多时为连续网状,量少时是不连续网状)、共析渗 碳体(层片状)、三次渗碳体(铁素体晶界处)。它们成分没有区别。 二、作图计算题(每题15分,共60分) 1.写出附图的简单立方晶体中ED、C’F的晶向指数和ACH、FGD’的晶面指数,并求 ACH晶面的晶面间距,以及FGD’与ABCD两晶面之间的夹角。(注:G、H点为 二等分点,F点为三等分点) 答:ED:,C’F: ACH:,FGd:

西工大元试题附答案

1. 针对下图所示的3个三角形元,写出用完整多项式描述的位移模式表 达式。 2. 如下图所示,求下列情况的带宽: a) 4结点四边形元: b) 2结点线性杆元。 3. 对上题图诸结点制定一种结点编号的方法,使所得带宽更小。图左下 角的四边形在两种不同编号方式下,单元的带宽分別是多大 4. 下图所示,若单元是2结点线性杆单元,勾画出组装总刚后总刚空间 轮廓线。系统的带宽是多大按一右一左重新编号(即6变成3等)后,重 复以上运算。 14 1 8 5 9 16 17 11 - 1 1 2 3 4 5 6 13 7 18 19 20 21 22 △ △

5.设杆件1一2受轴向力作用,截面积为A,长度为L,弹性模量为E, 试写出杆端力F”兔与杆端位移m心之间的关系式,并求出杆件的单元刚 ■-旦i ———号 1 2 1 ---- 6.设阶梯形杆件由两个等截面杆件(D与0所组成,试写出三个结点2、3的结点轴向力儿与结点轴向位移“4 “3之间的整体刚度矩阵[K]。 7.在上题的阶梯形杆件中,设结点3为固定端,结点1作用轴向载荷F讦P, 求各结点的轴向位移和各杆的轴力。

£,.A 2 8.下图所示为平面桁架中的任一单元,元y为局部坐标系,X, y为总体坐标系,X轴与X轴的夹角为&O (1) 求在局部坐标系中的单元刚度矩阵 求单元的坐标转换矩阵m: 求在总体坐标系中的单元刚度矩阵 工 9.如图所示一个直角三角形桁架,已知£ = 3xlO^7V/czzr,两个直角边长度/ = 100c川,各杆截面面积A = 1 Oeitr ,求整体刚度矩阵[K] o

13.下图所示一个矩形单元,边长分别为2a 与2b 坐标原点取在单元中 心。位移模式取为 // =

西工大操作系统-简答题

操作系统 一、1.什么是操作系统从资源管理看操作系统的功能有哪些 答:(1).操作系统是一个系统软件,它能有效地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中的各种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和数据的集合。 (2).a.处理机管理:分配和控制处理机 b.存储器管理:分配及回收内存 c. I/O(Input/Output)设备管理:I/O分配与操作 d.文件管理:文件存取、共享和保护(详见课本P2-3) 2.什么叫并发性什么叫并行性 答:并发性:两个或两个以上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 并行性:两个或两个以上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 3.试从交互性、及时性以及可靠性方面,将分时系统与实时系统进行比较。 答:及时性:实时系统要求更高 [分时系统 :秒级(一般情况)实时系统: 微秒级甚至更小]交互性:分时系统交互性更强 可靠性:实时系统要求更高(详见课本P9和P11) 三、1.在操作系统中为什么要引入进程的概念它与程序的区别和联系是怎样的 答:(1)程序在并发执行方式下,运行时具有异步性的特征,“程序”这个静态概念已经不足以描述程序的执行过程。这样,就需要一个数据结构PCB来记录程序的状态,以及控制其状态转换所需的一些信息。因此,将PCB、程序、数据三者组成一个完整的实体,就是进程实体。进程是程序的一次执行,引入进程的概念,便于操作系统对于程序的运行进行控制。 (2)区别:1)程序是指令的有序集合,是静态的,进程是程序的执行,是

动态的。2)进程的存在是暂时的,程序的存在是永久的。3)进程的组成应包括程序和数据。除此之外,进程还应由记录进程状态信息的“进程控制块”组成。 联系:程序是构成进程的组成部分之一,一个进程的运行目标是执行它所对应的程序。如果没有程序,进程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从静态的角度看,进程由程序、数据和进程控制块三部分组成。 2.什么是进程的互斥与同步 答:进程互斥: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进程由于竞争资源而形成的制约关系。 进程同步: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进程由于某种时序上的限制而形成的相互合作的制约关系。 3.一个进程进入临界区的调度原则是什么 答:①如果有若干进程要求进入空闲的临界区,一次仅允许一个进程进入。②任何时候,处于临界区内的进程不可多于一个。如已有进程进入自己的临界区,则其它所有试图进入临界区的进程必须等待。③进入临界区的进程要在有限时间内退出,以便其它进程能及时进入自己的临界区。④如果进程不能进入自己的临界区,则应让出CPU,避免进程出现“忙等”现象。 4.说明进程的结构、特征和基本状态。 答:进程是程序在其数据集合上的一次运行活动,是资源分配和独立调度的基本单位。进程由程序、数据和进程控制块组成 进程的特征:动态性、并发性、独立性、异步性 进程状态有就绪、执行和阻塞。就绪转换为执行由于进程调度,执行转换为就绪由于时间片到,执行转换为阻塞由于等待外部事件,阻塞转换为就绪由于外部事件发生了。 六、1.段页式管理中,怎样访问内存,取得某一条数据或指令 答:在段页式系统中,为了获得一条数据或指令,须三次访问内存。 第一次是访问内存中的段表,从中取得页表始址; 第二次是访问内存中的页表,从中取出该页所在的物理块号,并将该块号与

西工大材料考试题答案

西北工业大学 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试题名称:材料科学基础(A卷)试题编号:832 说明:所有答题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第 1 页共 7 页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请从原子排列、弹性应力场、滑移性质、柏氏矢量等方面对比刃位错、 螺位错的主要特征。 答:刃型位错: 1)1晶体中有一个额外原子面,形如刀刃插入晶体 2)2刃位错引起的应力场既有正应力又有切应力。 3)3位错线可以是折线或曲线, 但位错线必与滑移(矢量)方向垂直 4)4滑移面惟一 5)5位错线的移动方向与晶体滑移方向平行(一致) 6)6位错线与柏氏矢量垂直 螺型位错: 1)1上下两层原子发生错排,错排区原子依次连接呈螺旋状 2)2螺位错应力场为纯切应力场 3)3螺型位错与晶体滑移方向平行,故位错线一定是直线 4)4螺型位错的滑移面是不惟一; 5)5位错线的移动方向与晶体滑移方向相互垂直。 6)6位错线与柏氏矢量平行 2.何谓金属材料的加工硬化?如何解决加工硬化对后续冷加工带来的困 难? 答:随变形量增大,强度硬度升高,塑形下降的现象。软化方法是再结晶退火。 3.什么是离异共晶?如何形成的? 答:在共晶水平线的两个端部附近,由于共晶量少,领先相相依附在初

生相上,另一相独立存在于晶界,在组织学上失去共晶体特点,称为离异共晶。有时,也将端部以外附近的合金,在非平衡凝固时得到的少量共晶,称为离异共晶。 4. 形成无限固溶体的条件是什么?简述原因。 答:只有置换固溶体才可能形成无限固溶体。且两组元需具有相同的晶体结构、相近的原子半径、相近的电负性、较低的电子浓度。原因:溶质原子取代了溶剂原子的位置,晶格畸变较小,晶格畸变越小,能量越低。电负性相近不易形成化合物。电子浓度低有利于溶质原子溶入。 5. 两个尺寸相同、形状相同的铜镍合金铸件,一个含90%Ni ,另一个含 50%Ni ,铸造后自然冷却,问哪个铸件的偏析严重?为什么? 答:50%Ni 的偏析严重,因为液固相线差别大,说明液固相成分差别大,冷速较快不容易达到成分均匀化。 二、 作图计算题(每题15分,共60分) 1、写出{112}晶面族的等价晶面。 答: )21()12()11()211()12()11( )211()121()211()211()121()112(}112{+++++++++++= 2、 请判定下列反应能否进行:]001[]111[2]111[2a a a →+ 答:几何条件: ]001[]002[2 ]111[2]111[2a a a a ==+,满足几何条件 能量条件: ( )2 2 2 2 2 2 32 2 2222 2222 2 211 004311121)1()1(2a a b a a a b b =++==?? ? ??+++??? ??+-+-=+ 不满足能量条件,反应不能进行。

计算机组成原理模拟试题及答案西工大

本科生期末试卷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计算机系统中的存贮器系统是指______。 A RAM存贮器 B ROM存贮器 C 主存贮器 D 主存贮器和外存贮器 2.某机字长32位,其中1位符号位,31位表示尾数。若用定点小数表示,则最大正小数为______。 A +(1 – 2-32) B +(1 – 2-31) C 2-32 D 2-31 3.算术/ 逻辑运算单元74181ALU可完成______。 A 16种算术运算功能 B 16种逻辑运算功能 C 16种算术运算功能和16种逻辑运算功能 D 4位乘法运算和除法运算功能 4.存储单元是指______。 A 存放一个二进制信息位的存贮元 B 存放一个机器字的所有存贮元集合 C 存放一个字节的所有存贮元集合 D 存放两个字节的所有存贮元集合; 5.相联存贮器是按______进行寻址的存贮器。 A 地址方式 B 堆栈方式 C 内容指定方式 D 地址方式与堆栈方式 6.变址寻址方式中,操作数的有效地址等于______。 A 基值寄存器内容加上形式地址(位移量) B 堆栈指示器内容加上形式地址(位移量) C 变址寄存器内容加上形式地址(位移量) D 程序记数器内容加上形式地址(位移量) 7.以下叙述中正确描述的句子是:______。 A 同一个CPU周期中,可以并行执行的微操作叫相容性微操作 B 同一个CPU周期中,不可以并行执行的微操作叫相容性微操作 C 同一个CPU周期中,可以并行执行的微操作叫相斥性微操作 D 同一个CPU周期中,不可以并行执行的微操作叫相斥性微操作 8.计算机使用总线结构的主要优点是便于实现积木化,同时______。 A 减少了信息传输量 B 提高了信息传输的速度 C 减少了信息传输线的条数 D 加重了CPU的工作量 9.带有处理器的设备一般称为______设备。 A 智能化 B 交互式 C 远程通信 D 过程控制 10.某中断系统中,每抽取一个输入数据就要中断CPU一次,中断处理程序接收取样的数据,并将其保存到主存缓冲区内。该中断处理需要X秒。另一方面,缓冲区内每存储N

西工大-有限元试题(附答案)汇总

1.针对下图所示的 3 个三角形元,写出用完整多项式描述的位移模式表达式 2.如下图所示,求下列情况的带宽 a) 4 结点四边形元; b) 2 结点线性杆元。 3.对上题图诸结点制定一种结点编号的方法,使所得带宽更小。图左下角的四 边形在两种不同编号方式下,单元的带宽分别是多大? 4.下图所示,若单元是 2结点线性杆单元, 勾画出组装总刚后总刚空间轮廓线。 系统的带宽是多大?按一右一左重新编号(即 6变成 3等)后,重复以上运算

5.设杆件1-2 受轴向力作用,截面积为A,长度为L,弹性模量为E,试写出杆端力F1,F2与杆端位移u1, u2之间的关系式,并求出杆件的单元刚度矩阵[k](e) 6.设阶梯形杆件由两个等截面杆件○ 1 与○2 所组成,试写出三个结点1、2、3 的结点轴向力F1,F2,F3与结点轴向位移u1, u2, u3之间的整体刚度矩阵[K] 。 7.在上题的阶梯形杆件中,设结点3 为固定端,结点1作用轴向载荷 F1=P,求各结点的轴向位移和各杆的轴力。 8.下图所示为平面桁架中的任一单元, x, y 为局部坐标系,x,y 为总

体坐标系, x 轴与x 轴的夹角为。 1) 求在局部坐标系中的单元刚度矩 阵 [k]( e) 2) 求单元的坐标转换矩阵[T] ; 3) 求在总体坐标系中的单元刚度矩 阵[k] (e)

9.如图所示一个直角三角形桁架,已知E 3 107N / cm2,两个直角边长度 2 l 100cm ,各杆截面面积 A 10cm2,求整体刚度矩阵[K] 。 10.设上题中的桁架的支承情况和载荷情况如下图所示,按有限元素法求出各结点的位移与各杆的内力。

西北工业大学数据结构1999年考研真题考研试题

西北工业大学99考研题 一.(15分)请给出下列概念或术语的解释。 1.广义表 2.平衡因子 3.平均查找长度(ASL) 4.伙伴空间 5.AOE-网的关键路径 二.(8分)简述直接插入排序,简单选择排序,2-路归并排序的基本思想以及在时间复杂度和排序稳定性上的差别。 三.(8分)一个循环队列的数据结构描述如下: TYPE seuueuetp=RECORD elem:ARRAY[1。。maxsize] OF elemtp; Front,rear:0。。maxize; END; 给出循环队列的队空和队满的判断条件,并且分析一下该条件对队列实际存储空间大小的影响,如果为了不损失存储空间,你如何改进循环队列的队空和队满的判断条件? 四.(10分)试比较顺序文件,索引非顺序文件,索引顺序文件,散列文件的存储代价,检索,插入,删除记录时的优点和缺点。 五.(10分)一个深度为L的满K叉树有以下性质:第L层的结点都是叶子结点,其余各层上么个结点都有K 棵非空子树,如果按层次顺序从1开始对全部结点进行编号,求: 1.各层的结点的数目是多少? 2.编号为n的结点的双亲结点(若存在)的编号是多少? 3.编号为n的结点的第i 个孩子结点(若存在)的编号是多少? 4.编号为n的结点有右兄弟的条件是什么?如果有,其右兄弟的编号是多少? 请给出计算和推导过程。 六.(14分)阅读下列算法的类PASCAL描述,根据算法的要求,对相应的空格处写出正确合理的语句。 1.后序遍历二叉树的非递归算法,bt是二叉树的根,S是一个栈,maxsize是栈的最大容量。 TYPE bitreptr=^bnodetp; bitreptr=RECORD data:datatype; lchild,rchild:bitreptr END; TYPE stacktyp=RECORD data:ARRAY[1…maxsize] OF bitreptr; top:0…maxsize; END; PROCEDURE posterorder(be:bitreptr); BEGIN S.Top:=0;p:=bt; REPEAT

西工大2012燃烧学考试题 回忆版

1绝热火焰温度:当燃料和空气的初始状态,即燃料/空气比及温度一定时,绝热过程燃烧产 物所能达到的温度(最理想状态,最高温度)。 2.活化能:活化分子所具有的最小能量(E *)与整个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E )之差。简称活化能(E a )。E a=E *-E 3.标准燃烧焓:当1mol 的燃料与化学当量的空气混合物以一定的标准参考状态进入稳定流动的反应器,且生成物也以同样的标准参考状态离开该反应器,此反应释放出来的热量。 4.基元反应:能代表反应机理由反应微粒一步实现的反应,而不通过中间或过渡状态的反应。 5.链锁反应:一种在反应历程中含有被称为链载体的低浓度活性中间产物的反应。通过活化 粒子而进行的一系列化学反应为链锁反应 二、1.为什么紊流火焰传播速度要比层流火焰传播速度大得多?为提高紊流火焰传播速度可采取哪些措施。 答:原因:(1)湍流流动使火焰变形,火焰表面积增加,因而增大了反应区; (2)湍流加速了热量和活性中间产物的传输,使反应速率增加,即燃烧速率增加; (3)湍流加快了新鲜混气和燃气之间的混合,缩短了混合时间,提高了燃烧速度。 措施:增大Re ,增大P ,增大T ,增大u ’,改变混气浓度 2.简述支链爆炸的着火(爆炸)的半岛现象?(课本69页) 答:在压力-温度半岛图中,可爆与不可爆区域之间的界限称为爆炸极限。第一爆炸极限的压力最低,此时变为;显然,第一爆炸极限由碰壁销毁和链分支过程之间谁占优势决定。第二爆炸极限发生在中等压力下,通常简化为,此时,第二爆炸极限由气相销毁和链分支过程之间谁占优势决定。并不是所有燃料都存在第三爆炸极限。对大多数燃料,存在第三爆炸极限,它是由热损失决定的,此时爆炸热理论适用。 3.叙述质量、能量、动量输运定律的表达形式和物理意义? 答:1.费克扩散定律:在双组分混合物中组分A 的扩散通量的方向与该组分当地质量分数梯度方向相反,绝对值正比于该梯度值,比例系数称为扩散系数。在双组分情况下,由浓度梯度引起的组分扩散通量可以用费克定律表示: 2.傅里叶导热定律:导热通量的方向与温度梯度方向相反,绝对值正比于该梯度值,比例 系数称为导热系数。 3.牛顿粘性定律:单位面积上剪切力方向与速度梯度方向相反,绝对值正比于该梯度值,比例 系数称为粘性系数。 )输运系数之间的关系: y w D J A AB A ??-=ρy T q ??-=λ y v ??-=μ τ质量输运速率能量输运速率 ===D a S p c r Le 能量输运速率 动量输运速率=== λμp c a v Pr 质量输运速率 动量输运速率 ===ρμνD D Sc

西北工业大学入学测试机考模拟题及答案 专升本 计算机基础

西北工业大学入学测试机考 专升本计算机基础模拟题 1、Windows 的主要特点是___。 (2)() A.32位、多用户、多功能和窗口图形界面 B.32位、单用户、多处理器和窗口图形界面 C.32位、单用户、多任务和窗口图形界面 D.32位、多用户、多显示器和窗口图形界面 标准答案:C 2、Windows 的安装环境对显示器的要求是___。 (2)() A.至少要使用PCI总线 B.至少要CGA以上 C.至少要VGA的,选用SVGA效果会更好 D.至少要支持1024x768分辨率的 标准答案:C 3、Windows 的Web集成体现之一是___。(2)() A.可以在屏幕上添加活动桌面 B.可以使用鼠标右键操作 C.可以使用Internet Exp1orer查看网络信息 D.可以发送电子邮件 标准答案:A 4、传统风格桌面和Web风格桌面间的切换在___命令下的对话框中进行。(2)() A.程序功能菜单下的【文件】/【属性】 B.程序功能菜单下的【查看】/【文件夹选项】 C.任务栏中【开始】/【程序】 D.任务栏中【开始】/【设置】/【控制面板】 标准答案:B 5、文件的属性有___。

(2)() A.只读、只写、系统、隐藏 B.只读、文本、系统、隐藏 C.只读、存档、系统、隐藏 D.只读、案例、系统、隐藏 标准答案:C 6、若电源突然中断,则计算机内___中的信息全部丢失,再次通电后也不能恢复。(2)() A.软盘 B.RAM C.ROM D.硬盘 标准答案:B 7、下面关于计算机外部设备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 (2)() A.DVD-ROM标准向下兼容,能读目前的音频CD和CD-ROM B.调制解调器的功能是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后传送出去,将接收到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后再送入计算机 C.对用户来说,ISDN就是在一条用户线(电话线)上同时开展电话、传真、可视图文及数据通信等多种业务 D.络体系结构是指协议的集合 标准答案:D 8、PC机的含义是___。 (2)() A.IBM公司生产的计算机 B.专用计算机 C.小型计算机 D.个人计算机 标准答案:D

西工大——材料性能学期末考试总结题库

材料性能学 第一章材料单向静拉伸的力学性能 一、名词解释。 1.工程应力:载荷除以试件的原始截面积即得工程应力σ,σ=F/A0。 2.工程应变:伸长量除以原始标距长度即得工程应变ε,ε=Δl/l0。 3.弹性模数:产生100%弹性变形所需的应力。 4.比弹性模数(比模数、比刚度):指材料的弹性模数与其单位体积质量的比值。(一般适用于航空业) 5.比例极限σp:保证材料的弹性变形按正比关系变化的最大应力,即在拉伸应力—应变曲线上开始偏离直线时的应力值。 6.弹性极限σe:弹性变形过渡到弹-塑性变形(屈服变形)时的应力。 7.规定非比例伸长应力σp:即试验时非比例伸长达到原始标距长度(L0)规定的百分比时的应力。 8.弹性比功(弹性比能或应变比能) a e: 弹性变形过程中吸收变形功的能力,一般用材料弹性变形达到弹性极限时单位体积吸收的弹性变形功来表示。 9.滞弹性:是指材料在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的延长而产生的附加弹性应变的性能。 10.粘弹性: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弹性和粘性两种变形机理同时存在的力学行为。 11.伪弹性:是指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当应力达到一定水平后,金属或合金将产生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伴随应力诱发相变产生大幅的弹性变形的现象。 12.包申格效应:金属材料经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1-4%),然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 13.内耗:弹性滞后使加载时材料吸收的弹性变形能大于卸载时所释放的弹性变形能,即部分能量被材料吸收。(弹性滞后环的面积) 14.滑移:金属材料在切应力作用下,正应力在某面上的切应力达到临界切应力产生的塑变,即沿一定的晶面和晶向进行的切变。 15.孪生:晶体受切应力作用后,沿一定的晶面(孪生面)和晶向(孪生方向)在一个区域内连续性的顺序切变,使晶体仿佛产生扭折现象。 16.塑性:是指材料断裂前产生塑性变形的能力。 17.超塑性:在一定条件下,呈现非常大的伸长率(约1000%),而不发生缩颈和断裂的现象。 18.韧性断裂:材料断裂前及断裂过程中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的断裂过程。 19.脆性断裂:材料断裂前基本上不产生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没有明显预兆,往往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快速断裂过程。 20.剪切断裂:材料在切应力的作用下沿滑移面滑移分离而造成的断裂。 21.解理断裂:在正应力的作用下,由于原子间结合键的破坏引起的沿特定晶面发生的脆性穿晶断裂。 22.韧性:是材料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 23.银纹:聚合物材料在张应力作用下表面或内部出现的垂直于应力方向的裂隙。当光线照射到裂隙面的入射角超过临界角时,裂隙因全反射而呈银色。 24.河流花样:在电子显微镜中解理台阶呈现出形似地球上的河流状形貌,故名河流状花样。 25.解理台阶:解理断裂断口形貌中不同高度的解理面之间存在台阶称为解理台阶。 26.韧窝:微孔聚集形断裂后的微观断口。 27.理论断裂强度:在外加正应力作用下,将晶体中的两个原子面沿着垂直于外力方向拉断所需的应力称为理论断裂强度。 28.真实断裂强度:用单向静拉伸时的实际断裂拉伸力Fk除以试样最终断裂截面积Ak所得应力值。 29.静力韧度:通常将静拉伸的σ——ε曲线下所包围的面积减去试样断裂前吸收的弹性能。 二、填空题。 1. 整个拉伸过程的变形可分为弹性变形,屈服变形,均匀塑性变形,不均匀集中塑性变形四个阶段。 2. 材料产生弹性变形的本质是由于构成材料原子(离子)或分子自平衡位置产生可逆位移的反应。 3. 在工程中弹性模数是表征材料对弹性变形的抗力,即材料的刚度,其值越大,则在相同应力下产生的弹性变形就越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