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中脂氧合酶(LOX)活性测定试剂盒使用说明

植物中脂氧合酶(LOX)活性测定试剂盒使用说明
植物中脂氧合酶(LOX)活性测定试剂盒使用说明

植物中脂氧合酶(LOX)活性测定试剂盒使用说明

微量法注意:正式测定之前选择2-3个预期差异大的样本做预测定。

货号:BC0325

规格:100T/96S

产品内容:

试剂一:液体×1瓶,4℃保存。

试剂二:液体×1瓶,4℃保存。

试剂三:粉剂×1瓶,4℃保存。临用前加入2mL试剂二,充分溶解。

产品说明:

LOX广泛存在于植物组织中,催化不饱和脂肪酸氧化反应,导致膜脂过氧化。在植物的生长发育、成熟衰老及逆境胁迫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LOX催化亚油酸氧化,氧化产物在234nm处有特征吸收峰;测定234nm吸光度增加速率,来计算LOX活性。

自备仪器和用品:

研钵、冰、台式离心机、紫外分光光度计/酶标仪、微量石英比色皿/96孔板(UV板)、可调式移液枪和蒸馏水。

操作步骤:

一、粗酶液提取:

按照组织质量(g):试剂一体积(mL)为1:5~10的比例(建议称取约0.1g组织,加入1mL 试剂一)进行冰浴匀浆。16000g,4℃离心20min,取上清置冰上待测。

二、测定:

1.分光光度计/酶标仪预热30min以上,调节波长到234nm,蒸馏水调零。

2.试剂二在25℃水浴中预热30min以上。

3.空白管:依次在微量石英比色皿/96孔板中加入20μL蒸馏水、160μL试剂二和

20μL试剂三,迅速混匀后于234nm比色,记录15s和75s的吸光值,分别记为A1和A2。

4.测定管:依次在微量石英比色皿/96孔板中加入20μL上清液、160μL试剂二和

20μL试剂三,迅速混匀后于234nm比色,记录15s和75s的吸光值,分别记为A3和A4。

三、LOX活性计算:

a.使用微量石英比色皿测定的计算公式如下

(1)按照蛋白浓度计算

活性单位定义:25℃中每毫克蛋白每分钟催化吸光值变化0.001个单位为1个酶活

单位。

LOX(U/mg prot)=[(A4-A3)-(A2-A1)]×V反总÷(Cpr×V样)÷T×1000

=10000×[(A4-A3)-(A2-A1)]÷Cpr

(2)按照样本质量计算

活性单位定义:25℃中每克组织每分钟催化吸光值变化0.001个单位为1个酶活单位。LOX(U/g)=[(A4-A3)-(A2-A1)]×V反总÷(W×V样÷V样总)÷T×1000

=10000×[(A4-A3)-(A2-A1)]÷W

Cpr:上清液蛋白浓度,mg/mL,需另外测定,建议使用本公司BCA蛋白质含量测定试剂盒;V反总:反应体系总体积,200μL=2×10-4L;V样:加入反应体系中上清液体积,20μL=0.02mL;W:样品质量,g;V样总:上清液总体积,1mL;T:反应时间。

b.使用96孔板测定的计算公式如下

(1)按照蛋白浓度计算活性单位定义:25℃中每毫克蛋白每分钟催化吸光值变化

0.001个单位为1个酶活单位。

LOX(U/mg prot)=[(A4-A3)-(A2-A1)]×V反总÷(Cpr×V样)÷T×1000

=10000×[(A4-A3)-(A2-A1)]÷Cpr

(2)按照样本质量计算活性单位定义:25℃中每克组织每分钟催化吸光值变化

0.001个单位为1个酶活单位。

LOX(U/g)=[(A4-A3)-(A2-A1)]×V反总÷(W×V样÷V样总)÷T×1000

=10000×[(A4-A3)-(A2-A1)]÷W

Cpr:上清液蛋白浓度,mg/mL,需另外测定,建议使用本公司BCA蛋白质含量测定试剂盒;V反总:反应体系总体积,200μL=2×10-4L;V样:加入反应体系中上清液体积,20μL=0.02mL;W:样品质量,g;V样总:上清液总体积,1mL;T:反应时间。

注意事项:

1.试剂三易自发氧化,从而导致空白管测定值偏高,必须临用前配制,并且当天使用完毕。

2.样品处理等过程均需要在冰上进行,且须在当日完成酶活性测定。

植物全氮测定(凯式定氮法)

植物全氮测定(H 2SO 4-H 2O 2消煮、蒸馏、滴定) 试剂配制 (1)浓H 2SO 4(三级,比重1.84); (2)30%H 2O 2(二级)。 操作步骤 称取通过0.5mm 筛的烘干植物样品0.5×××~1.××××g ,置于250ml 或300ml 的开氏瓶中,先用少量水冲洗粘附在瓶颈上的样品,然后加8~12ml 浓H 2SO 4,摇匀(最好放置过夜),放在消煮炉上先小火消煮,待H 2SO 4发白烟后再升高温度,当溶液呈均匀的棕黑色时取下。稍冷后趁热加6~10滴H 2O 2,再加热至微沸,消煮约10分钟,稍冷后趁热重复加H 2O 2,再消煮。如此重复共3~5次,每次添加的H 2O 2应逐次减少,消煮到溶液呈无色或清亮后,再加热约10分钟,除去剩余的H 2O 2。取下,冷却。将消煮液定量地转移入100ml 容量瓶中,用水定容。用无磷钾的滤纸过滤到三角瓶中,或放置澄清后供氮、磷、钾的测定。每批消煮的同时进行空白试验,以校正试剂误差。 蒸馏滴定试剂配制 (1)40%NaOH(约10N ):称取工业用固体氢氧化钠420克,于硬质玻璃烧杯中,加400毫升蒸馏水溶解,不断搅拌,以防止烧杯底角固结,冷却后倒入细颈玻璃瓶或塑料瓶中,加塞放置几天,虹吸出清液,以去CO 2的蒸馏水稀释至1升,加盖橡皮塞。 (2)硼酸-指示剂液:称取硼酸(H 3BO 3)20克加水900毫升稍稍加热溶解之,冷却后,加入混合指示剂(0.099克溴甲酚绿和0.066克甲基红于玛瑙研钵中,加入少量95%酒精,研磨至指示剂完全溶解为止,最后加95%酒精100mL)20毫升,然后以0.1N NaOH 调节溶液至红紫色(PH 约5.0),最后加水稀释至1000毫升,使用前将溶液混合均匀,贮在塑料瓶中。 (3)0.01N 硫酸标准溶液:先配制0.1N H 2SO 4溶液,标定后稀释10倍。 0.1N H2SO4溶液的配制和标定:在1000毫升蒸馏水中注入浓H 2SO 4 3毫升,然后用标准碱或硼砂标定之。用Na 2CO 3标定,先将标定剂Na 2CO 3(二级或一级,视要求的准确度而定)装在扁形称量瓶中,在160℃烘干2小时以上。用称量瓶称取0.1600~0.2400克烘干的Na 2CO 3 3份,分别放入250毫升三角瓶,溶于约30毫升水中,加1~2滴溴甲酚绿-甲基红混合指示剂,用配好的0.1N 酸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为紫红色,煮沸2~3分钟逐尽CO 2,冷却后继续滴定至溶液突变为葡萄酒红色为终点。同时做空白试验。按下式计算酸溶液的当量浓度(NH ),取3次标定结果的平均值。 ) (05300.0)(20000032V V W V V W N H -?=-?= 式中,W---每份滴定所用的Na 2CO 3 重量(克); V---标定时所用酸溶液的体积(毫升);V0---空白试验所用酸溶液的体积(毫升) 滴定操作步骤 吸取待测液5.00~10.00ml(含NH 4-N 约1mg),注入定氮仪的蒸馏瓶中,另备150毫升容量瓶,内加2%的含混合指示剂的H 3BO 3溶液5毫升,然后将三角瓶置于承接管下端,使承接管口离H 3BO 3液面上约4厘米,此后加入40%NaOH 溶液 毫升,蒸馏15分钟左右,蒸馏液体积达50毫升,即可停止蒸馏,取下三角瓶,洗去蒸馏瓶中的废液,以备再度使用。 另将0.01N(或0.02N)H 2SO 4标准溶液装入滴定管中,滴定硼酸溶液中吸收的氨。滴定过程中颜色变化由蓝绿经蓝紫突变为红色即为滴定终点。 结果计算 100W 0.0140)V -N(V %N 0???=分取倍数,全 式中,N---标准酸溶液的当量浓度; V---测定样品时消耗标准酸的体积(ml); V0---空白试验消耗标准酸的(ml); 0.0140---N 的毫当量(g); W---烘干称样重(g)。

大豆脂肪氧合酶对食品品质的的影响

大豆脂肪氧合酶对食品品质的的影响 卜凡琼 (班级:食研5班学号:2016309120048) 摘要:大豆脂肪氧合酶是存在于大豆中的脂肪氧合酶,其活性很高,在食品行业中有很广泛的应用,大豆脂肪氧合酶催化底物产生的一些物质能很好的改善食品质量。能增加食品香气,形成二硫键,增强面筋蛋白强度。其分离纯化方法有水浸提法,酸铵沉淀、葡聚糖凝胶柱G200分离沉淀法,缓冲液提取等方法。 关键词:大豆脂肪氧合酶,分离纯化,食品品质 1. 大豆脂肪氧合酶简介 脂肪氧合酶(Lipoxygenase, EC1.13.11.12, LOX),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在豆类中具有较高的活力,其中尤以大豆中的活力为最高⑴ 属氧化还原酶,通称脂氧酶(LOX) o LOX中含有非血红素铁,专一催化具有顺,顺-1, 4-戊二烯结构的多元不饱和脂肪酸,通过对其分子加氧,形成过氧化氢衍生物,是非常重要的风味前体物[2]。近年来研究表明,LOX产生的风味和香味是很多食品所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经LOX作用形成氢过氧化物并进一步裂解成不饱和的醛类、酮类和醇类化合物而形成类似苹果、香瓜、芒果等水果风味以及鲜鱼味、牡砺味、文蛤味和海藻香、青草香[3]等挥发性风味物质。据脂肪氧合酶氧化花生四烯酸位置特异性,将脂肪氧合酶(LOX)分为5-L OX ,8-LOX ,12-LOX 和15-LOX。大豆LOX -I 属于15-LOX ,它已被广泛用于研究同类脂肪氧合酶功能和结构性质模型⑷大豆植物组

织中含有多种脂肪氧合酶同工酶,其中LOX-I和L0X-2是主要的同工酶。 2. 大豆脂肪氧合酶结构及其生化特性 研究表明,大豆脂肪氧合酶(LOX )含839个氨基酸,是一个单 链肤蛋白,整体结构分为2个部分:一个是N末端的B与1条a螺旋组成的部分;另一个是包含22条a螺旋和8条B折叠股的主要区域。在空间结构上,LOX的主要区域以一条长的a螺旋为中心,其他结构环绕在其周围。非血红素铁原子靠近酶中心位置,其附近有一个特殊的三圈n螺旋,并以配位键与3个组氨酸侧链和梭基末端的C00- 结合,从而形成酶活力中心的主要组成部分⑸。 通过对分离得到的大豆子叶LOX的研究,发现每个LOX是一条M:为96000左右的多肤,每个多肤中含一个铁原子。有实验证明,大豆子叶的LOX处于静止、无活性状态时,铁以Fe态存在;当加入底物后,LOX中的Fe处于Fe (A)态,使LOX具有催化活性。大豆种子中的LOX都是球形、水溶性蛋白。LOX i, LOX2, LOX3的等电点分别为5.65, 5.85,6.150 3种同工酶的生化特性是丄0X1的反应最适pH值在9.0处,LOX:在pH6. 5处,LOX:在pH7. 0处。除催化原初反应外,LOX还催化次级反应而形成脂肪酸的二聚苯和淡基二烯酸,类胡萝卜素的漂白即是由LOX次级反应实现的⑹。 3. 大豆脂肪氧合酶的分离纯化及其性质 王辉,周培根⑺以大豆为原料,经硫酸铵沉淀、葡聚糖凝胶柱 G200分离沉淀,得到2种脂肪氧合酶(LOX): LOX-1 , LOX-2。对

脂肪氧合酶在茶叶中的作用

食 品 科 技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2年 第37卷 第4期 食品开发· 40 ·脂肪氧合酶是一种加双氧酶[1],广泛存在于需氧的机体中,包括植物[2-3]。它是一种在植物和动物界都有广泛研究的酶[3-4],含非血红素铁的蛋白质,能专一催化氧化具有顺,顺-1,4-戊二烯结构的多不饱和脂肪酸[5],生成具有共轭双键的多元不饱和脂肪酸的氢过氧化物[6]。近年来研究表明,LOX产生的风味和香味是很多食品所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经LOX作用形成氢过氧化物并进一步裂解成不饱和的醛类、酮类和醇类化合物而形成 类似苹果、香瓜、芒果等水果风味以及鲜鱼味、牡蛎味、文蛤味和海藻香、青草香[7]等挥发性风味物质。茶树叶片中,LOX位于叶绿体的片层结构中,它能将不饱和脂肪酸氧化为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物。茶叶的加工过程是塑造茶叶优良品质的关键,在此过程中,鲜叶中的多种酶类作用于鲜收稿日期:2011-08-01 *通讯作者 基金项目: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项目(2011BAD01B02);苏州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农业部分)(SN201033)。作者简介:马惠民(1953—),男,高级农艺师。 叶内含物,对绿茶的香气、滋味、汤色、外形等品质均可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制茶过程中,人们通过控制茶鲜叶中酶的活性和催化方向的变化,制造出不同种类的茶叶。例如在绿茶制造过程中可较早钝化酶的活性,以形成绿茶“清汤绿叶”的品质特征。这些主要是利用和控制茶叶中的各种内源酶的作用来形成各类茶叶特有的品质特征。 1 LOX的催化机理 1.1 LOX的活性中心结构LOX的来源不同,其氨基酸的组成不同。虽 然植物脂肪氧合酶的氨基酸残基数目和动物脂肪氧合酶的有所不同,但它们的氨基酸序列在某些区域内有很大的相似性,因而其催化反应的机理基本相同。 马惠民,王 雪,钱 和*,汪何雅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无锡 214122) 摘要:综合叙述了脂肪氧合酶及其在茶叶加工过程中的作用,并据此展望了酶在茶叶加工工艺中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茶叶;脂肪氧合酶;茶叶加工 中图分类号:TS 201.2+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5-9989(2012)04-0040-04 The effection of lipoxygenase in the tea MA Hui-min, WANG Xue, QIAN He *, WANG He-ya (Schoo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angnan University, Wuxi 214122)Abstrac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at the function of the lipoxygenase in the tea during the tea processing, and according to it, the prospects of lipoxygenase in the tea manufacture were stated.Key words: tea; lipoxygenase; tea processing 脂肪氧合酶在茶叶中的作用

植物样全氮测定方法

植物全氮的测定 (半微量蒸馏法) 1 适用范围 适合于各种植物样品消煮液中氮的定量。 2 方法原理 植物中的含氮化合物,利用浓硫酸及少量的混合催化剂,在强热高温处理下分解,使氮素转变成NH4+,当加入NaOH呈强碱性,pH超过10时,NH4+全部变为NH3而逸出,经过蒸馏用硼酸液吸收,再用酸标准溶液滴定(溴甲酚绿和甲基红作混合指示剂,其终点为桃红色),由酸标准液的消耗量计算出氨量。 3 试剂 (1)混合催化剂:硫酸钾100g,硫酸铜10g,硒1g,研磨成粉,混合均匀 (2)浓硫酸[1.84g/cm3] (3)10mol/L氢氧化钠溶液:400g氢氧化钠放入1L的烧杯中,加入500mL蒸馏水,冷却后,定容至1L,混匀,储于塑料瓶中。 (4)混合指示剂:溶解0.099g的溴甲酚绿和0.066g甲基红于100mL的乙醇(95%)中。 (5)20g/L H3BO3-指示剂溶液:溶解20g硼酸于950mL的热蒸馏水中,冷后,加入20mL的混合指示剂,稀释成1L。 (6)酸标准溶液〔c(1/2H2SO4)=0.02mol/L〕:先配制〔c(1/2H2SO4)=0.1mol/L〕硫酸溶液,稀释五倍。 4 仪器设备 (1)消煮管 (2)半微量定氮蒸馏器 (3)半微量滴定管 5 操作步骤 (1)样品的消煮 称取烘干、磨碎(0.25mm)植物样0.3000-0.5000g,置于消煮管中,加混合 加速剂1.8g,滴加几滴蒸馏水湿润样品,再加浓硫酸5mL,小心摇匀后, 盖上小漏斗,置消煮炉,400摄氏度消煮一小时。将消煮液洗入50mL容量 瓶中,用水定容,摇匀待测。 (2)蒸馏定氮 检查蒸馏装置是否漏气和管道是否洁净后,吸取定容后的消煮液5.00~ 10.00mL(V2,含NH4-N约1mg),注入半微量蒸馏器的内室。另取150ml 三角瓶,内加5ml 2% H3BO3-指示剂溶液,放在冷凝管下端,管口置于 H3BO3液面以上3~4cm处,然后向蒸馏器内慢慢加入约3mL 400g/L NaOH溶 液(若为包括硝态氮的待测液,应加约6mL的400g/L NaOH溶液),通入 蒸气蒸馏(注意开放冷凝水,勿使馏出液的温度超过40℃)。待馏出液体 积约达50~60mL时,停止蒸馏,用少量已调节至pH4.5的水冲洗冷凝管末 端。用酸标准溶液滴定馏出液至由蓝绿色突变为紫红色(终点的颜色应和

植物全磷、全氮、全钾的测定方法

一、植物全氮测定 (一)H2SO4-H2O2消煮法 1、适用范围 本方法不包括硝态氮的植物全氮测定,适合于含硝态氮低的植物样品的测定。 2、方法提要 植物中的氮、磷大多数以有机态存在,钾以离子态存在。样品经浓H2SO4和氧化剂H2O2消煮,有机物被氧化分解,有机氮和磷转化成铵盐和磷酸盐,钾也全部释出。消煮液经定容后,可用于氮、磷、钾的定量。采用H2O2为加速消煮的氧化剂,不仅操作手续简单快速,对氮、磷、钾的定量没有干扰,而且具有能满足一般生产和科研工作所要求的准确度。但要注意遵照操作规程的要求操作,防止有机氮被氧化成N2气或氮的氧化物而损失。 3、试剂 (1)硫酸(化学纯,比重1.84); (2)30% H2O2(分析纯)。 4、主要仪器设备。消煮炉,定氮蒸馏器。 5、操作步骤 称取植物样品(0.5mm)0.3~0.5g(称准至0.0002g)装入100ml开氏瓶或消煮管的底部,加浓H2SO45ml,摇匀(最好放置过夜),在电炉或消煮炉上先小火加热,待H2SO4发白烟后再升高温度,当溶液呈均匀的棕黑色时取下。稍冷后加班10滴H2O2(3),再加热至微沸,消煮约7~10min,稍冷后重复加H2O2,,再消煮。如此重复数次,每次添加的H2O2应逐次减少, 消煮至溶液呈无色或清亮后,再加热10min,除去剩余的H2O2。取下冷却后,用水将消煮液无损地转移入100ml容量瓶中,冷却至室温后定容(V1)。用无磷钾的干滤纸过滤,或放置澄清后吸取清液测定氮、磷、钾。每批消煮的同时,进行空白试验,以校正试剂和方法的误差。 6、注释 (1)所用的H2O2应不含氮和磷。H2O2在保存中可能自动分解,加热和光照能促使其分解,故应保存于阴凉处。在H2O2中加入少量 H2SO4酸化,可防止H2O2分解。 (2)称样量决定于NPK含量,健状茎叶称0.5g,种子0.3g,老熟茎叶可称1g,若新鲜茎叶样,可按干样的5倍称样。称样量大时,可适当增加浓H2SO4用量。 (3)加H2O2时应直接滴入瓶底液中,如滴在瓶劲内壁上,将不起氧化作用,若遗留下来还会影响磷的显色。 (二)水杨酸-锌粉还原- H2SO4-加速剂消煮法 1、适用范围 包括销态氮的植物全氮测定,适合于硝态氮含量较高的植物样品的测定。 2、方法原理 样品中的硝态氮在室温下与硫酸介质中的水杨酸作用,生成硝基水杨酸,再用硫代硫酸钠及锌粉使硝基水杨酸还原为氨基水杨酸.然后按 H2SO4-加速剂消煮法进行消煮法进行消煮样品,使样品中全部氮转化为铵盐。 3、试剂 (1)固体Na2S2O3; (2)还原锌粉(AR); (3)水杨酸-硫酸:30g水杨酸溶于1L浓硫酸中。也可以该用含苯酚的浓硫酸:40g苯酚溶于1L浓硫酸中。 4、仪器设备。同上。 5、操作步骤 称取磨细烘干样品(过0.25mm筛)0.1000~0.2000g或新鲜茎叶样品1.000~2.000g,置于100ml开氏瓶或消煮管中,先用水湿润内样品(烘干样),然后加水杨酸-硫酸10ml,摇匀后室温放置30min,加入Na2S2O3约1.5g,锌粉0.4g和水10ml,放置10 min,待还原反应完成后,加入混合加速剂2g,按土壤全氮测定方法进行消煮, 消煮完毕,取下冷却后,用水将消煮液无损地转移入100ml容量瓶中,冷却至室温后定容(V1)。用于滤纸过滤,或放置澄清后吸取清液测定氮。每批消煮的同时,进行空白试验,以校正试剂和方法的误差。 (三)消煮液中铵的定量(凯氏法) 1、适用范围。适合于各种植物样品消煮液中氮的定量。 2、方法原理

植物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的测定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土壤学实验指导老师:倪吾钟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植物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的测定 同组学生姓名:余慧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四、实验器材与仪器 五、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六、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八、讨论、心得 一、 实验目的和要求 1. 掌握植物样品消煮液制备方法; 2. 掌握植物全氮、磷、钾的测定与结果分析。 二、 实验内容和原理 1. 植物样品消煮——H 2SO 4-H 2O 2消煮法 在浓H 2SO 4溶液中,植物样品经过脱水、碳化、氧化等作用后,易分解的有机物则分解。再加入H 2O 2 ,H 2O 2在热浓H 2SO 4溶液中会分解出新生态氧,具有强烈的氧化作用,可继续分解没被H 2SO 4破坏的有机物,使有机态氮全部转化为无机铵盐。同时,样品中的有机磷也转化为无机磷酸盐,植株中K 以离子态存在。故可用同一消煮液分别测定N 、P 、K 。 2. 植株全氮的测定——靛酚蓝比色法 经消煮待测液中氮主要以铵态氮存在,被测物浸提剂中的NH 4+,在强碱性介质中与次氯酸盐和苯酚反应,生成水溶性染料靛酚蓝,其深浅与溶液中的NH 4+-N 含量呈正比,线性范围为0.05-0.5mg/l 之间。 3. 植株全磷的测定——钒钼黄比色法 经消煮待测液中磷主要以磷酸盐存在,在酸性条件下,正磷酸能与偏钒酸和钼酸发生反应,形成黄色的三元杂多酸—钒钼磷酸[1]。溶液黄色稳定,黄色的深浅与磷的含量成正相关。 4. 植株全钾的测定——火焰光度计法 消煮待测液中难容硅酸盐分解,从而使矿物态钾转化为可溶性钾。待测液中钾主要以钾离子形式存在,用酸溶解稀释后即可用火焰光度计测定。

土壤全氮的测定凯氏定氮法

土壤学实验讲义 (修订版) 吴彩霞王静李旭东 2012年10月

目录 实验一、土壤分析样品采集与制备 实验二、土壤全氮的测定—凯氏定氮法实验三、土壤速效钾的测定 实验四、土壤有效磷的测定 实验五、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实验六、土壤酸度的测定

实验一土壤分析样品采集与制备 一、实验目的和说明 为开展土壤科学实验,合理用土和改土,除了野外调查和鉴定土壤基础性状外,还须进行必要的室内常规分析测定。而要获得可靠的科学分析数据,必须从正确地进行土壤样品(简称土样)的采集和制备做起。一般土样分析误差来自采样、分样和分析三个方面,而采样误差往往大于分析误差,如果采样缺乏代表性即使室内分析人员的测定技术如何熟练和任何高度精密的分析仪器,测定数据相当准确,也难于如实反映客观实际情况。故土样采集和制备是一项十分细致而重要的工作。 二、实验方法步骤 (一)土样采集 分析某一土壤或土层,只能抽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少部份土壤,这就是土样。采样的基本要求是使土样具有代表性,即能代表所研究的土壤总体。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可有不同的采样方法。 1.土壤剖面样品 土壤剖面样品是为研究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和发生分类。应按土壤类型,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挖掘剖面,根据土壤发生层次由下而上的采集土样,一般在各层的典型部位采集厚约l0厘米的土壤,但耕作层必须要全层柱状连续采样,每层采一公斤;放入干净的布袋或塑料袋内,袋内外均应附有标签,标签上注明采样地点、剖面号码、土层和深度。 图1 土壤剖面坑示意图

2. 土壤混合样品 混合土样多用于耕层土壤的化学分析,一般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和土壤肥力状况,按地块分别采集混合土样。一般要求是: (1)采样点应避免田边、路旁、沟侧、粪底盘以及一些特殊的地形部位。 (2)采样面积一般在20—50亩的地块采集一个混合样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增加样品数。 (3)采样深度依不同分析要求而定,一般土壤表层取0-10cm,取样点不少于5点。可用土钻或铁铲取样,特殊的微量元素分析,如铁元素需改用竹片或塑料工具取样,以防污染。 (4)每点取样深度和数量应相当,集中放入一土袋中,最后充分混匀碾碎,用四分法取对角二组,其余淘汰掉。取样数量约1公斤左右为宜。 (5)采样线路通常采用对角线、棋盘式和蛇形取样法。 (6)装好袋后,栓好内外标签。标签上注明采样地点、深度、采集人和日期,带回室内风干处理 (二)土壤样品制备 样品制备过程中的要求: (1)样品处理过程中不能发生任何物理和化学变化,以免造成分析误差。 (2)样品要均一化,使测定结果能代表整个样品和田间状态。 (3)样品制备过程包括:风干一分选一去杂一磨碎一过筛—混匀一装瓶一保存一登记。 风干一将取回的土样放在通风、干燥和无阳光直射的地方,或摊放在油布、牛皮纸、塑料布上,尽可能铺平并把大土块捏碎,以便风干快些。 分选一若取的土样太多,可在土样均匀摊开后,用“四分法”去掉一部分,留下1000克左右供分析用。 去杂、磨细和过筛一将风干后土样先用台称称出总重量,然后将土样倒在橡皮垫上,碾碎土块,并尽可能挑出样品中的石砾、新生体、侵入体、植物根等杂质,分别放入表面皿或其它容器中;将土样铺平,用木棒轻轻辗压,将辗碎的土壤用带有筛底和筛盖的0.25mm 筛孔的土筛过筛,并盖好盖、防止细土飞扬。不能筛过的部分,再行去杂,余下的土壤铺开再次碾压过筛,直至所有的土壤全部过筛,只剩下石砾为止。(样品通过多大筛孔、应依不同分析要求而定)。 混匀装瓶一将筛过的土壤全部倒在干净的纸上,充分混匀后装入500~1000ml磨口瓶中保存。每个样品瓶上应贴两个标签,大标签贴在瓶盖上。书写标签用HB铅笔或圆珠笔填

脂肪氧合酶的作用机理及对谷物陈化的影响研究进展-

脂肪氧合酶的作用机理及对谷物陈化的影响研究进展 摘要:脂肪氧合酶(LOX)广泛存在于生物中,并且具有不同种类的底物位置特异性,可以形成具有不同位置特异性的氢过氧化脂肪酸,进而生成具有不同生物活性的物质。本文综述了脂肪氧合酶的作用机理、对谷物陈化的影响及其抑制方法的研究进展,对谷物食品加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脂肪氧合酶;作用机理;谷物陈化;适口性 脂肪氧合酶(Lipoxygenase,LOX,EC 1.13.11.12),又称脂肪氧化酶(Lipoxidase)或胡萝卜素氧化酶(Carotene Oxidase),分子量范围一般在9000~100000之间(汪晓明等,2013)。LOX是一种含非血红素铁的蛋白,酶蛋白由单肽链组成,它专门催化具有顺,顺-1,4-戊二烯结构的不饱和脂肪酸及其酯的氢过氧化作用,通过分子内加氧,形成具有共轭双键的氢过氧化衍生物(Andreou A et al., 2009)。LOX广泛存在于各种动物、植物、真菌以及少数海生生物中,在豆类中具有较高的活力,尤其以大豆中的活力为最高,LOX占大豆总蛋白含量的1%-2%(S. Nanda et al,. 2003)。在植物中其底物主要是亚油酸(Linoleic acid)和亚麻酸(Lionlenic acid),在动物体内其底物主要是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据脂肪氧合酶氧化花生四烯酸位置特异性,可将脂肪氧合酶分为5-LOX,8-LOX,12-LOX和l5-LOX。大豆脂肪氧合酶LOX-1属于15-LOX,它已被广泛应用于同类脂肪氧合酶功能和性质模型(何婷等,2008)。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资料综述了脂肪氧合酶的作用机理以及对食品品质的影响,对食品的加工贮藏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1 脂肪氧合酶的同工酶 1970年,Christopher等利用离子交换层析法将脂肪氧合酶分离成Ⅰ型和Ⅱ型两个组分,两组分在许多性质上都不同,如酶活最适pH、热稳定性、Ca2+相关性、等电点、底物专一性等。大豆脂肪氧合酶有四种电泳类型,LOX-1主要出现在层析法分离的Ⅰ型中,也正是最早被Theorell分离结晶的那一种。LOX-2和LOX-3出现在Ⅱ型中。层析法的不断改进又将LOX-3分离成3a和3b两种,这两者在许多性质上相似。LOX的几种同工酶的性质比较见表1(蔡琨,2004)。 表1 几种脂肪氧合酶同工酶性质比较 LOX-1LOX-2LOX-3a LOX-3b 最适pH 9 6.8 7 7 Ca2+相关性激活激活抑制抑制 热稳定性热稳定受热易失活受热易失活受热易失活 等电点 5.70 5.85 5.95 6.20 二硫键数 4 4 3 3 含巯基数 4 4.2 5.6或6 5.9 底物特性阴离子底 物 酯化底物单氧化物单氧化物 生成氢过氧化 物类型 13位9或13位9或13位9或13位2 脂肪氧合酶的作用机理

植物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的测定

植物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的测定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土壤学实验 指导老师: 倪吾钟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 植物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的测定 同组学生姓名: 余慧珍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二、实验内容与原理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 四、实验器材与仪器 五、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六、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 八、讨论、心得 一、 实验目的与要求 1. 掌握植物样品消煮液制备方法; 2. 掌握植物全氮、磷、钾的测定与结果分析。 二、 实验内容与原理 1. 植物样品消煮——H 2SO 4-H 2O 2消煮法 在浓H 2SO 4溶液中,植物样品经过脱水、碳化、氧化等作用后,易分解的有机物则分解。再加入H 2O 2 ,H 2O 2在热浓H 2SO 4溶液中会分解出新生态氧,具有强烈的氧化作用,可继续分解没被H 2SO 4破坏的有机物,使有机态氮全部转化为无机铵盐。同时,样品中的有机磷也转化为无机磷酸盐,植株中K 以离子态存在。故可用同一消煮液分别测定N 、P 、K 。 2. 植株全氮的测定——靛酚蓝比色法 经消煮待测液中氮主要以铵态氮存在,被测物浸提剂中的NH 4+,在强碱性介质中与次氯酸盐与苯酚反应,生成水溶性染料靛酚蓝,其深浅与溶液中的NH 4+-N 含量呈正比,线性范围为0、05-0、5mg/l 之间。 3. 植株全磷的测定——钒钼黄比色法 经消煮待测液中磷主要以磷酸盐存在,在酸性条件下,正磷酸能与偏钒酸与钼酸发生反应,形成黄色的三元杂多酸—钒钼磷酸[1]。溶液黄色稳定,黄色的深浅与磷的含量成正相关。 4. 植株全钾的测定——火焰光度计法 消煮待测液中难容硅酸盐分解,从而使矿物态钾转化为可溶性钾。待测液中钾主要以钾离子形式存在,用酸溶解稀释后即可用火焰光度计测定。 三、 实验器材与仪器 专业: 农资1202 姓名: 平帆 学号: 3120100152 日期: 2015、3、27 地点: 农生环B249 装 订 线

植物全氮的检测测定

植株全氮的测定 (H2SO4—H2O2消煮,凯氏定氮法) 一、方法原理 植物样品在浓H2SO4溶液中,历经脱水碳化、氧化等一系列作用,而氧化剂H2O2在热浓H2SO4溶液中分解出的新生态氧具有强烈的氧化作用,分解H2SO4破坏的有机物和碳。使有机氮、磷等转化为无机铵盐和磷酸盐等,因此可以在同一消煮液中分别测定N、P、K 等元素。 二、主要仪器 消煮管;控温消煮炉;凯氏定氮仪; 三、试剂 (1)浓H2SO4(分析纯);(2)30% H2O2(分析纯); (2)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称取甲基红0.42g,溴甲酚绿0.84g,共同放入玛瑙研钵中,然后加入95%的乙醇边研磨边用滴定管吸取上清液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研磨完毕后用95%的乙醇润洗研钵将溶液转移至容量瓶中,最后用95%的乙醇定容、摇匀。将混合指示剂置于冰箱中长期冷藏储存。 (3)配制2%的硼酸溶液。用250ml体积烧杯称取硼酸(分析纯)40g,用2L体积容量瓶量取2升蒸馏水,将硼酸倒入2L的烧杯,用量好的蒸馏水将称硼酸的烧杯刷洗几遍,洗液倒入2L烧杯中,然后将剩余的蒸馏水全部倒入2L烧杯中,打开电炉,将2L烧杯放于电炉上加热,同时用玻璃棒搅拌,待硼酸全部溶解后取下烧杯,关闭电炉。 往烧杯加入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20ml,混合均匀,倒入硼酸桶里。 (4)35%的氢氧化钠。称取700g的氢氧化钠(分析纯)加水1300ml。具体操作如下:称取氢氧化钠200g加上一整瓶即为700g,取2000毫升烧杯于通风橱将全部700g氢氧化钠倒入烧杯,打开通风橱,用量筒量取1300毫升水倒入烧杯中,边倒边搅拌,全部溶解待冷却后备用。当然根据情况也可以配置2600毫升。 (5)0.01mol/L(1/2H2SO4)标准溶液。量取硫酸0.7ml,加水稀释至2500ml,然后用标准碱或硼砂标定。 四、操作步骤 (1)称烘干磨细的植株样品(过0.25~0.5mm筛)0.3000g(精确至0.0001),置于消煮管中,先用滴管滴加4滴蒸馏水湿润样品,让后加入浓H2SO4 5ml,轻轻摇匀,盖上小漏斗。(最好先放置过夜)。 (2)将消煮管置于控温消煮炉上,先低温缓缓加热,待浓硫酸分解冒白烟后逐渐升高温度。当溶液全部呈均匀的棕黑色呈油状时,从消煮炉上取下消煮管,稍冷,逐滴加入30%H2O28滴,并不断摇动消煮管,已利反应充分进行。 (3)重新置于消煮炉上继续消煮10min,再次取下稍冷后再滴加30%H2O2 6滴,继续消煮10min后,第三次取下稍冷后再滴加30%H2O2 4滴,继续消煮。当消煮液呈无色或清亮色后,再加热10min钟,以除尽过剩的双氧水。 (4)取下消煮管冷却,用蒸馏水先冲洗漏斗,然后将消煮液洗入100mL容量瓶中,定容,摇匀。 (5)使用定量滤纸将洗液干过滤至100ml三角瓶中。此滤液可用来测定全N、P、K。

植物脂氧合酶研究进展

第一章植物脂氧合酶的研究进展 缩写 LOX lipoxygenase 脂氧合酶; 9-H(P)OD (10E,12Z)-9-hydro(pero)xy-10,12-octadecadienoic acid AOS allene oxide synthase 氧化丙二烯合酶; (10E,12Z)-9-(过氧)羟基-10,12-十八碳二烯酸; AOC allene oxide cyclase 氧化丙二烯环化酶; 9-H(P)OT (10E,12Z,15Z)-9-hydro(pero)xy-10,12,15-octadecatrienoic acid HPL hydroperoxide lyase 过氧化氢裂解酶; (10E,12Z,15Z)-9-(过氧)羟基-10,12,15-十八碳三烯酸; DES divinyl ether synthase 联乙烯醚合酶; 13-H(P)OD (9Z,11E)-13-hydro(pero)xy-9,11-octadecadienoic acid POX peroxygenase 过氧酶; (9Z,11E)-13- (过氧)羟基-9,11-十八碳二烯酸; HPLC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13-H(P)OT (9Z,11E,15Z)-13-hydro(pero)xy-9,11,15-octadecatrienoic acid 高效液相; (9Z,11E,15Z)-13- (过氧)羟基-9,11,15-十八碳三烯酸; CP-HPLC chiral-phase HPLC 手性-HPLC 13-HPOT(γ) (6Z,9Z,11E)-13- hydroperoxy-6,9,11- octadecatrienoic acid RP-HPLC reversed-phase HPLC 反相-HPLC (6Z,9Z,11E)-13-过氧基-6,9,11-十八碳三烯酸; SP-HPLC straight-phase HPLC 正相-HPLC 9,16-diH(P)OT LC/MS liquid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10E,12Z,14E)-9,16-dihydro(pero)xy-10,12,14-octadecatrienoic acid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计(10E,12Z,14E)-9,16-二(过氧)羟基-10,12,14-十八碳三烯酸; GC/MS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15-HPETE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计 (5Z,8Z,11Z,13E)-15-hydroperoxy-5,8,11,13-eicosatetraenoic acid 12-oxo-PDA 12-oxo-10,15-phytodienoic acid (5Z,8Z,11Z,13E)-15-过氧基-5,8,11,13-二十碳四烯酸; 12-氧-10,15-植二烯酸; 8,15-diHPETE 12,13(S)-EOD (5Z,9E,11Z,13E)-8,15-dihydroperoxy-5,9,11,13-eicosatetraenoic acid (9Z,13S)-12,13-epoxy-9,11-octadecadienoic acid (5Z,9E,11Z,13E)-8,15-二过氧基-5,9,11,13-二十碳四烯酸. (9Z,13S)-12,13-环氧-9,11-十八碳二烯酸; 12,13(S)-EOT (9Z,13S,15Z)-12,13-epoxy-9,11,15-octadecatrienoic acid (9Z,13S,15Z)-12,13-环氧-9,11,15-十八碳三烯酸; 一前言 脂氧合酶(LOX;EC 1.13.11.12)是含有非血红素离子的双加氧酶,广泛存在于需氧生物中,包括植物、动物和低等水生生物(Hartmut Kühn & Astrid Borchert,2002)。最近发现,在真菌(Bisakowski et al,1997;Su & Oliw,1998)-和细菌(Porta & Rocha-Sosa,2001)中也存在脂氧合酶。根据酶学分类,将LOX 定义为亚油酸根:氧氧化还原酶,它催化含(Z,Z)-1,4戊二烯结构单元的不饱和脂肪酸的加氧反应,产生不饱和脂肪酸的过氧化物(Alexander Grechkin,1998)。LOX启动合成的一系列环状或脂肪族化合物,统称为氧脂(oxylipins),它们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以及在植物对环境胁迫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Helena Porta & Mario Rocha-Sosa,2002),一般将此代谢过程称之谓LOX途

全氮测定

植物全氮测定 (一)H2SO4-H2O2消煮法 1、适用范围 本方法不包括硝态氮的植物全氮测定,适合于含硝态氮低的植物样品的测定。 2、方法提要 植物中的氮、磷大多数以有机态存在,钾以离子态存在。样品经浓H2SO4和氧化剂H2O2消煮,有机物被氧化分解,有机氮和磷转化成铵盐和磷酸盐,钾也全部释出。消煮液经定容后,可用于氮、磷、钾的定量。采用H2O2为加速消煮的氧化剂,不仅操作手续简单快速,对氮、磷、钾的定量没有干扰,而且具有能满足一般生产和科研工作所要求的准确度。但要注意遵照操作规程的要求操作,防止有机氮被氧化成N2气或氮的氧化物而损失。 3、试剂 (1)硫酸(化学纯,比重1.84); (2)30% H2O2(分析纯)。 4、主要仪器设备。消煮炉,定氮蒸馏器。 5、操作步骤 称取植物样品(0.5mm)0.3~0.5g(称准至0.0002g)装入100ml开氏瓶或消煮管的底部,加浓H2SO45ml,摇匀(最好放置过夜),在电炉或消煮炉上先小火加热,待H2SO4发白烟后再升高温度,当溶液呈均匀的棕黑色时取下。稍冷后加班10滴H2O2(3),再加热至微沸,消煮约7~10min,稍冷后重复加H2O2,,再消煮。如此重复数次,每次添加的H2O2应逐次减少, 消煮至溶液呈无色或清亮后,再加热10min,除去剩余的H2O2。取下冷却后,用水将消煮液无损地转移入100ml容量瓶中,冷却至室温后定容(V1)。用无磷钾的干滤纸过滤,或放置澄清后吸取清液测定氮、磷、钾。每批消煮的同时,进行空白试验,以校正试剂和方法的误差。 6、注释

(1)所用的H2O2应不含氮和磷。H2O2在保存中可能自动分解,加热和光照能促使其分解,故应保存于阴凉处。在H2O2中加入少量H2SO4酸化,可防止H2O2分解。 (2)称样量决定于NPK含量,健状茎叶称0.5g,种子0.3g,老熟茎叶可称1g,若新鲜茎叶样,可按干样的5倍称样。称样量大时,可适当增加浓H2SO4用量。 (3)加H2O2时应直接滴入瓶底液中,如滴在瓶劲内壁上,将不起氧化作用,若遗留下来还会影响磷的显色。 (二)水杨酸-锌粉还原- H2SO4-加速剂消煮法 1、适用范围 包括销态氮的植物全氮测定,适合于硝态氮含量较高的植物样品的测定。 2、方法原理 样品中的硝态氮在室温下与硫酸介质中的水杨酸作用,生成硝基水杨酸,再用硫代硫酸钠及锌粉使硝基水杨酸还原为氨基水杨酸.然后按H2SO4-加速剂消煮法进行消煮法进行消煮样品,使样品中全部氮转化为铵盐。 3、试剂 (1)固体Na2S2O3; (2)还原锌粉(AR); (3)水杨酸-硫酸:30g水杨酸溶于1L浓硫酸中。也可以该用含苯酚的浓硫酸:40g苯酚溶于1L浓硫酸中。 4、仪器设备。同上。 5、操作步骤 称取磨细烘干样品(过0.25mm筛)0.1000~0.2000g或新鲜茎叶样品1.000~2.000g,置于100ml开氏瓶或消煮管中,先用水湿润内样品(烘干样),然后加水杨酸-硫酸10ml,摇匀后室温放置30min,加入Na2S2O3约1.5g,锌粉0.4g和水10ml,放置10 min,待还原反应完成后,加入混合加速剂2g,按土壤全氮测定方法进行消煮, 消煮完毕,取下冷却后,用水将消煮液无损地转移入100ml容量瓶中,冷却至室温

大豆脂肪氧合酶的提取工艺

大豆脂肪氧合酶的提取工艺 脂肪氧合酶对食品质量的影响有利与弊两个方面。脂肪氧合酶是食品原料中固有的一种酶,它的作用对食品质量的影响既有助于提高某些质量指标如颜色、质构、风味等,又可能对某些质量指标如营养成分含量、食品颜色等有不利影响。 脂肪氧合酶属氧化还原酶。脂肪氧合酶中含有非血红素铁,专一催化具有顺,顺-1,4-戊二烯结构的多元不饱和脂肪酸,通过对其分子加氧,形成过氧化氢衍生物。脂肪氧合酶广泛存在于植物界中,特别是从人类大量食用的大豆中提取的脂肪氧合酶活性高于其它植物来源。大豆中蛋白含量为40%左右,脂肪 氧合酶是大豆中活性最高的酶。 许多研究结果认为脂肪氧合酶在植物生理,如植物萌发、生长、发育、衰老、抗性等物质转化中起某种重要调节作用,会影响植物脂肪在萌发期的氧化,脂肪过氧化形成乙烯影响植物叶片衰老,脂肪氧化影响种子的衰老、死亡、果蔬催熟和脱落,可以运用于植物抗病、抗虫和伤害反应中。 一、试验目的 了解大豆脂肪氧合酶的提取工艺 了解哪个工艺对脂肪氧合酶酶活影响最小 二、试验原理 以低温脱脂大豆粉为原料,采用水浸提、二次盐析、聚乙二醇(PEG共沉淀等方法提取脂肪氧合酶,并对LOX活性进行测定和比较,以便综合评价提取方法的优劣。同时研究了影响脂肪氧合酶活性的因素和化学微环境影响,为保存和合理利用LOX提供理论基础。 三、试验材料 原料:大豆; 试剂:Tween 20(化学纯);亚油酸;其它化学试剂或溶剂均为分析纯。 设备:752型紫外光栅分光光度计,PHS-3B精密pH计,LD4-2型离心机, 81-2 型恒温磁力搅拌器。

四、试验方法 1. 脂肪氧合酶的提取 大豆经粉碎后再经石油醚多次浸提得到脱脂大豆粉。每批次10 g脱脂大豆 粉为原料, 料液比为 1 :10(质量:体积),按下述 5 方法提取脂肪氧合酶: (A) 水浸提法:加水搅拌50 min, 4 000 r/ min条件下离心20 min,上清液即为粗酶液。 (B) 酸提-盐析法:加水并用1 mol/ L盐酸调pH值至4. 5,搅拌50min,过滤;滤液中加入固体硫酸铵至40 %饱和,离心分离20 min,弃去残渣;上清液中加入固体硫酸铵至60 %饱和,离心分离20 min,沉淀用pH值9. 0的0. 2 mol/ L 的硼酸盐缓冲液溶解得到酶液。 (C缓冲液提-盐析法:加pH值4.5的乙酸-乙酸盐缓冲液,搅拌50 min,其余步骤同(B)。 (D) 碱溶-酸提-盐析法:加水并用1mol/L氢氧化钠调pH值至9.0,搅拌 30min,离心20min,弃去沉淀;上清液用1mol/L盐酸调pH值至4.5,继续搅拌,其余步骤同(B)。 (E) 聚乙二醇共沉淀法:加水并用1mol/L盐酸调pH值至4.5,搅拌50min,过滤;滤液中加入50%的PEG-6000至PEG浓度达30%,继续搅拌40min,离心分离20min,用pH值9.0的0.2 mol/ L的硼酸盐缓冲液溶解沉淀,滤去不溶物得到酶液。 2. 酶活测定 25C、pH值9.0下,以亚油酸为底物的3 mL反应体系在234 nm处每分钟增加0.001吸光度值定义为一个酶活单位。将0. 25 mL Tween 20分散于10 mL pH值9.0的0.2 mol/L的硼酸盐缓冲液中,摇动下逐滴加入0.27 mL亚油酸,充分混合,加入 1 mol/ L 氢氧化钠溶液使体系澄清,调pH 值至9. 0 ,然后用上述缓冲液稀释到500 mL作为底物。取0. 2mL酶液(已稀释一定倍数)移入1.5mL的底物溶液中,混匀后于25C水浴中恒温3min,用5mL无水乙醇终止反应,然后加入5mL蒸馏

植物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的测定

. ... .. . . .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土壤学实验 指导老师: 倪吾钟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 植物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的测定 同组学生: 余慧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二、实验容和原理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 四、实验器材与仪器 五、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六、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 八、讨论、心得 一、 实验目的和要求 1. 掌握植物样品消煮液制备方法; 2. 掌握植物全氮、磷、钾的测定与结果分析。 二、 实验容和原理 1. 植物样品消煮——H 2SO 4-H 2O 2消煮法 在浓H 2SO 4溶液中,植物样品经过脱水、碳化、氧化等作用后,易分解的有机物则分解。再加入H 2O 2 ,H 2O 2在热浓H 2SO 4溶液中会分解出新生态氧,具有强烈的氧化作用,可继续分解没被H 2SO 4破坏的有机物,使有机态氮全部转化为无机铵盐。同时,样品中的有机磷也转化为无机磷酸盐,植株中K 以离子态存在。故可用同一消煮液分别测定N 、P 、K 。 2. 植株全氮的测定——靛酚蓝比色法 经消煮待测液中氮主要以铵态氮存在,被测物浸提剂中的NH 4+,在强碱性介质中与次氯酸盐和苯酚反应,生成水溶性染料靛酚蓝,其深浅与溶液中的NH 4+-N 含量呈正比,线性围为0.05-0.5mg/l 之间。 3. 植株全磷的测定——钒钼黄比色法 经消煮待测液中磷主要以磷酸盐存在,在酸性条件下,正磷酸能与偏钒酸和钼酸发生反应,形成黄色的三元杂多酸—钒钼磷酸[1]。溶液黄色稳定,黄色的深浅与磷的含量成正相关。 4. 植株全钾的测定——火焰光度计法 消煮待测液中难容硅酸盐分解,从而使矿物态钾转化为可溶性钾。待测液中钾主要以 专业: 农资1202 姓名: 平帆 学号: 3120100152 日期: 2015.3.27 地点: 农生环B249 装 订 线

植物氮素测定指标以及方法

一、测定与计算指标 1、测定单株分蘖数、单株有效穗数、株高、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小穗粒数、千粒重、单穗穗粒重;再按茎叶、籽粒等器官分开,分别测定茎叶与籽粒的干物重与含N量; 2、通过测定的指标计算:穗粒重(穗粒数×千粒重/1000)、植株吸氮量(不同部位干物重与其含氮量(%)之积的总和)、植株含氮量(%)(植株吸氮量占整株干物质量的百分比)、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单位氮素生产的干物质量)、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成熟期植株单位氮素生产的籽粒产量)、氮素收获指数(籽粒氮积累总量/植株氮素积累总量)、植株N利用效率(籽粒产量/地上部N 素积累量); 二、总的指标分类汇总(一株小麦实际上指的是由一粒种子长出的一丛) (一)与产量相关的形状指标 (田间进行) 1、单株分蘖数:单株总茎数;地面以下或接近地面处所发生的分枝(田间进行,每行选择3个处理也就是3丛,分别测出再求平均)。 2、单株有效穗数:单株有效成穗的个数;其中有效穗表示每穗实粒数多于5粒者为有效穗(白穗算有效穗)。(田间进行,每行选择3个处理也就是3丛,同上)。 3、株高:(小麦根部至顶部之间的距离,不包括芒长,其中芒长是指穗上面尖尖的芒刺),用卷尺测量。(田间进行,测选定的4株外加1株求平均)。 (在材料收回来之后,先选择我们所需的4株另外再加1株,共5株,将穗长与小穗数测定了,再用自来水将材料(主要是茎叶部分)冲洗三遍,再用去离子水冲洗三遍;然后用吸水纸吸取残留水分,然后将材料然后放2天,等材料稍微干燥后,将之前的5株进行人工脱粒,测定每穗的穗粒数,根据它和小穗数计算出小穗粒数,在此步骤之后便可将我们所需的4株植株分为茎叶与籽粒部分,进行杀青烘干测定干物重与含N量了。其余的材料再放置几天,脱粒之后测定千粒重) 4、穗长:每行取5穗进行穗长的测定,平均值为该株系的穗长。 5、小穗数:每穗上面长得对称的就是小穗数; 6、穗粒数:平均每穗粒数,一般的小麦在30粒左右。 7、小穗粒数:每个小穗数里面所含有的籽粒的数量,一般在1-5之间;(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