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心理应激与危机干预

第三章心理应激与危机干预
第三章心理应激与危机干预

第三章心理应激与危机干预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应激

2、心理危机

3、危机干预

二、填空题

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应激源是()()()()()。

三、单项选择题

A1型题:

1、心理应激的过程是

A、应激源-心理冲突-中介机制-应激反应

B、心理性应激源-中介机制-生理反应-心理反应-行为反应

C、应激源-中介机制-应激反应

D、应激源-心理中介机制-行为反应

E、挫折-生理中介机制-心理反应

2、心理应激的反应包括

A、警戒期-阻抗期-衰竭期

B、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

C、生理反应-心理反应-行为反应

D、压力-紧张

E、挫折-心理冲突

3、交通意外、企业破产、突然的疾病和死亡威胁等是属于

A、发展性危机

B、境遇性危机

C、存在性危机

D、特殊性危机

E、成瘾性危机

4、病人表现出失控、绝望、无助、退缩、孤立、敌意等,属于

A、感觉异常 C、思维异常

B、知觉异常

D、情绪异常

E、注意异常

5、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的应激表现,属于心理症状的是

A、疲劳感 C、消化性溃疡

B、睡眠障碍 D、血压升高、心率加快

E、免疫功能下降

6、工作中表现出焦虑、紧张、忧虑、迷惑、急

躁,属于

A、生理症状 C、自信心不足

B、神经问题 D、意志薄弱

E、心理症状

7、老年病人觉得自己生活毫无意义,并且给他人带来负担,感到空虚和寂寞,不知道自己还能干什么,属于哪一类危机

A、发展性危机 C、境遇性危机

B、存在性危机 D、创伤后应激障碍

E、特殊性危机

8、制定危机干预护理计划的首要目标是

A、分清危机的种类 C、提供支持和帮助

B、确定护理诊断 D、保证病人和他人的安全

E、环境干预

9、下列属于发展性危机的是

A、下岗失业 C、企业破产

B、孤独、寂寞 D、家庭暴力

E、创伤后应激障碍

10、境遇性危机的具有的特点哪项不对

A、突然性

B、随机性

C、强烈性

D、灾难性

E、预感性

11、下列属于境遇性危机的是

A、孤独、寂寞

B、下岗失业

C、突然的疾病

D、丧失亲人

E、公共场所暴力

12、下列哪一项属于心理应激应对的社会资源

A、价值观

B、精神、物质援助

C、信念

D、素质

E、体能、精力水平

13、应对应激的策略其最根本最积极的措施是

A、消除紧张 C、转移注意力

B、寻求消极因素中的积极意义 D、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E、改变认知

14、心理应激对健康的积极影响是

A、适度的心理应激对人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

B、心理应激是个体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C、心理应激是人维持正常功能活动的必要条件的

D、没有经历过挫折、痛苦情绪体验很难成为健康的人

E、以上均正确

15、心理应激反应的过程中,生理中介机制调节错误的是

A、神经系统调节

B、内分泌系统调节

C、免疫系统调节

D、免疫系统与与中枢神经系统双向调节

E、消化系统调节

四、多项选择题

16、危机干预中应注意的问题下列哪一些正确A发挥病人的应对能 B、避免与病人发生冲突C、说话语气要坚定、稳重D对病人态度要平和

E、得到病人的承诺

17、塞里将应激反应的一般适应综合征分为

A、警戒期

B、阻抗期

C、衰竭期

D、反应期

E、死亡期

18、常见的心理危机有

A、发展性危机 C、存在性危机

B、境遇性危机 D、特殊性危机

E、成瘾性危机

五、简答题

1、护理工作中应激的应对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参考答案

第三章心理应激与危机干预

名词解释

1、心理应激:个体察觉需求和满足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时所表现出的心理紧张状态,其结果为适应或适应不良。

2、心理危机:是个体面对重要生活目标受到阻碍时,所遭受刺激强度超过其心理或机体的承受力而产生的,并持续一定时间的精神紊乱状态。

3、危机干预:给应激障碍的病人或处于紊乱状态的人提供及时的帮助,使其安全度过危机,预防不测的发生,迅速恢复到应激前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水平。

填空题

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应激源是1.工作环境2.躯体性应激源3.家庭因素4.文化性应激源5.人际关系单项选择题

1~5 CCBDA 6~10 EBDAE 11~15 CBDEE 16.ACE 17.ABC 18.ABCD

问答题

1、护理工作中应激的应对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答:1、建立心理互助小组

2、保证足够的休息

3、保持良好的组织环境和工作程序

4、有良好的心身健康状态

5、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高超的技术水平

6、认知评价

7、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8、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

9、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

(完整版)医学心理学心理应激练习题

医学心理学习题-第三章心理应激 一、单选题(注:各题干后的罗马数字表示该题的估计难度:I 易;II 较易;III 较难;IV 难) 1.一般适应综合征(GAS)分以下三期:()I A 警戒期、阻抗期、衰竭期 B 觉醒期、阻抗期、适应期 C 警戒期、阻抗期、适应期 D 觉醒期、阻抗期、衰竭期 [答案] A 2.关于目前心理应激概念,以下叙述不确切:()III A 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应激反应等主要应激因素之间界限清晰 B 包含了应激是刺激物、是有害刺激的反应以及是多种中间变量的综合认识 C 应激刺激和应激反应均涉及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内容 D 应激是应激源、应激中间(介)因素和应激反应多因素的作用过程 [答案] A 3.表示生活事件(应激源)的强度最好用以下方式:()I A 情绪焦虑程度 B 累计LCU 的值 C 心身疾病发生率 D 转化为生物学指标[答案] B 4.负性生活事件是指:()II A 对人产生损害的事件 B 个体感觉不愉快的事件 C 与健康成负相关的事件 D 公认的有害事件 [答案] B 5.应激反应最妥切的含义是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I A 生物、心理、社会、行为方面的变化 B 认识、意志、情绪、个性方面的变化 C 幻听、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方面的变化 D 心理障碍、心身障碍、心身疾病等心身病理方面的变化 [答案] A 6.与应激理论中的“心理应激反应”内涵差距最远的概念是:()IV A 临床医学症状学中的“心身反应” B 临床医学中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C 心理学概念中的“应激”情绪 D 心理学概念中的“动机冲突” [答案] D 7.与健康和疾病关系最直接的应激心理反应是:()I I A 认知改变 B 情绪反应 C 个性改变 D 社会适应能力下降 [答案] B 8.应激生理反应的神经机制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调节:()III A 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 B 丘脑下部-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轴 C 丘脑下部-垂体后叶轴 D 丘脑下部-垂体前叶-甲状腺轴 [答案] A 9.Lazarus和Folkman认为应激过程最关键的因素是:()II A 认知评价 B 应对方式 C 个性特征 D 社会支持 [答案] A

第五章心理评估练习题.

第五章 心理评估练习题 一、以下每一道考题有 A 、B 、C 、D 、E 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 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4. 我国心理学家关于情绪和情感的划分不包括 A 、基本情绪情感 B 、与接近事物有关的情绪情感 C 、与自我评价有关的情绪情感 D 、 与他人有关的情感体验 E 、特殊的情绪情感 5. 知觉的特征不包括 A 、选择性 B 、整体性 C 、恒常性 D 、理解性 E 、暂时性 6. 性格一般不表现于 A 、活动中 B 、言语中 C 、表情 D 、姿态 E 、休息中 7. 患病后产生的焦虑心理,属于病人的何种反应 A 、生理反应 B 、情绪反应 C 、情感反应 D 、心身反应 E 、疾病表现 8. 焦虑病人的心理反应常表现为 A 、血压升高 B 、搓手顿足 C 、面色苍白 D 、脉搏加快 E 、面色潮红 9. 患者自尊心增强主要表现为 A 、自我护理意识增强 B 、依赖护士做自己的生活护理 C 、 要求医护人员接受自己的观点 D 、对医护人员是否尊重自己的人格过分敏感 E 、 自我护理意识减弱 10. 患病后孤独感最多见于 A 、中年期病员 B 、老年期和儿童期病员 C 、男病员和女病员 D 、 急性期和慢性期病员 E 、青年期病员 11. 强烈的心理应激不致引起的是 A 、判断能力下降 B 、产生消极的情绪反应 C 、自我评价降低 D 、意志力增强 E 、意志力减弱 12. 行眼球摘除术病人,情绪极容易变坏,其主要原因是 A 、视力困难 B 、容貌丑陋 C 、刀口疼痛 D 、入睡不好 E 、影响工作 13.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护士非语言沟通技巧 A 、语调 B 、表情 C 、接触 D 、文字暗示 E 、距离 14. 人在悲伤时,生理上出现 A 、心跳加快,面色变红 B 、消化液分泌加强,食欲提高 C 、泪腺分泌增加,消化系统活动受到抑制 D 、呼吸加快,血压降低 E 、体温升高 15. 以下哪项不属于人的个性特征 A 、整体性 B 、稳定性 C 、社会性 D 、间断性 E 、独特性 16. 有效应对压力的影响因素不包括 A 、压力源数量 B 、家庭、社会、经济资源的丰富程度 1. 评估自我概念的注意事项不正确的是 A ?与被评估对象建立真诚的、彼此信赖的关系 C. 注意会谈技巧保持目光交流 E .应结合主、客观资料综合考虑 2.情感要比情绪 A 、强烈些 B 、有明显的行为变化 D 、 稳定而深刻些 E 、柔和些 3.情绪和情感的作用不包括 A 、适应作用 B 、动机作用 C 、组织作用 B .评估环境应安静、避开他人 D .态度应亲切、温和、及时加以评判。 C 、有明显的生理变化 D 、信号作用 E 、认知作用

应激相关障碍选择题

A.适应能咯不良的个体易患 B.病程一般不超过一年 C.部分病人可以表现为品行障碍 2.以下哪项不是延迟性心因性反应的特点(B) A.应激源往往具有异常惊恐或灾难性质 B.症状常有晨重夜轻的节奏变化 C.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 D.持续性的警觉性增高 3.以下哪项不是急性心因性反应的特征(D) A.可出现意识障碍 B.精神运动性兴奋与抑制 C.内容常涉及心因与个人经历 D.病程一般不超过三个月 4.有关应激与应激源以下哪项不对(D) A.应激即指对应激源作出的反应 B.应激源指导致个体出现应激的原因 C.处于应激状态下的个体常有内环境的紊乱 D.心理健康的个体是因为他们较少碰到应激源 5.以下哪项不是处于应激状态下的个体的表现(B) A.体内神经递质发生改变 B.常表现交感神经抑制而副交感神经兴奋 C.可能导致脑功能损害 D.可表现精神异常 6.以下哪项一般不是心理应激状态下的情绪特征(C) A.情绪不稳、易激怒 B.表情茫然 C.情感淡漠 D.焦虑不安 7.在帮助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病人及其家属处理好家庭冲突方面,下列哪项护理措施最有效(D) A.让其家人教会病人识别防卫行为 B.让其家人不告诉病人如何处理问题 C.让病人增加参加社交活动的机会 D.鼓励病人面对现实,主动调适自己 8.急性心因性反应的病程一般不超过(A) 周 周

周 个月 9.急性应激障碍的临床特点是(B) A.病程长 B.病前遭受突如其来且超乎寻常的应激性生活事件 C.症状的出现与应激源无关 D.预后差 10.适应障碍起病(A) A.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后3个月内 B.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后2个月内 C.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后1个月内 D.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后6个月内

第3章 心理应激

第三章心理应激 一、单选题 1.一般适应综合征(GAS)分以下三期:() I A 警戒期、阻抗期、衰竭期 B 觉醒期、阻抗期、适应期 C 警戒期、阻抗期、适应期 D 觉醒期、阻抗期、衰竭期 2.关于目前心理应激概念,以下叙述不确切:() III A 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应激反应等主要应激因素之间界限清晰 B 包含了应激是刺激物、是有害刺激的反应以及是多种中间变量的综合认识 C 应激刺激和应激反应均涉及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内容 D 应激是应激源、应激中间(介)因素和应激反应多因素的作用过程 3.表示生活事件(应激源)的强度最好用以下方式:() I A 情绪焦虑程度 B 累计LCU 的值 C 心身疾病发生率 D 转化为生物学指标4.负性生活事件是指:() II A 对人产生损害的事件 B 个体感觉不愉快的事件 C 与健康成负相关的事件 D 公认的有害事件 5.应激反应最妥切的含义是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 I A 生物、心理、社会、行为方面的变化 B 认识、意志、情绪、个性方面的变化 C 幻听、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方面的变化 D 心理障碍、心身障碍、心身疾病等心身病理方面的变化 6.与应激理论中的“心理应激反应”内涵差距最远的概念是:() IV A 临床医学症状学中的“心身反应” B 临床医学中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C 心理学概念中的“应激”情绪 D 心理学概念中的“动机冲突” 7.与健康和疾病关系最直接的应激心理反应是:() I I A 认知改变 B 情绪反应 C 个性改变 D 社会适应能力下降 8.应激生理反应的神经机制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调节:() III A 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 B 丘脑下部-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轴 C 丘脑下部-垂体后叶轴 D 丘脑下部-垂体前叶-甲状腺轴 9.Lazarus和Folkman认为应激过程最关键的因素是:() II A 认知评价 B 应对方式 C 个性特征 D 社会支持 10.应激过程中的认知评价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I A 生活事件的性质 B 个性特征 C 社会支持 D 以上均是 11.应对就是个体对生活事件及其伴随的心身不平衡状态所作的:() II A 情绪调节 B 认识和行为努力 C 潜意识中的防御 D 求助活动 12.关于应对概念的错误叙述是:() II A 应对的涵义是多维度的 B 应对与多种应激因素有相关性 C 应对保护个体免受应激损害的作用 D 应对活动涉及应激全过程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治疗

EMDR: 眼动脱敏与再处理 2011年4月11日 "眼动脱敏与再处理"是一种心理治疗的方法。这个心理治疗方法的英文全称是:Eye Movement Desensitization and Reprocessing,往往被人们简称为:EMDR。EMDR被认为是一个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非常有效果的心理治疗方法,并且EMDR是在国外治疗PTSD的方法中使用最广泛的心理治疗方法。本文从几个方面对EMDR 做一简要介绍。 一、EMDR及其发展简史 1987 年,心理学家Francine Shapiro[1]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她自己随意的眼球运动能使自己负性的、使人心烦意乱思想的强烈程度减轻。这一发现启发Shapiro创建EMDR心理疗法。之后,Francine Shapiro开始探索把EMDR的方法用在治疗越战老兵和遭受躯体、性攻击受害者中PTSD患者的研究当中。研究发现,EMDR 这个新的治疗办法在减轻PTSD患者的恶梦、创伤性闪回、闯入性负性思维、和回避行为的表现程度方面显示出比较好的疗效。 Shapiro[2]认为EMDR 是"由一个模式,一套原则,治疗程序和协议组成的一种新的心理治疗方法" 。这种治疗方法被认为能够帮助接近和处理来访者的创伤性记忆,而且通过对来访者情绪痛苦的脱敏、相关认知的重新建构、和伴随的生理警觉性的降低,使创伤性记忆得到适应性的处理。Shapiro[3]主张EMDR开创了心理治疗领域中一个新的范式(a new paradigm)。由于EMDR要求来访者短暂地暴露于相关的创伤性记忆内容和能诱发痛苦体验与事件有关的外界和内心的迹象,以及它的结构性的治疗协议等特点,所以EMDR是一种显然完全不同于其他心理治疗的方法。 自从1989年Francine Shapiro发表了她的最初研究成果以后,全世界的临床工作者和研究者都对EMDR进行了研究和发展。研究发现,不仅仅是让眼球运动,而且在PTSD患者专注于一个记忆内容的同时,让他听一种音调或感觉手的节拍运动都可以使患者与该记忆内容相关联的情绪、思维、感觉和行为发生快速的适应性变化。1991 年制订出了EMDR的培训标准,1995年由Francine Shapiro编写的专业教科书出版,2001年该教科书再版发行。 二、PTSD症状精神病理基础和EMDR治疗机理: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不能确切知道EMDR的治疗机理是什么,因为我们仍然不知道大脑的具体工作机理是什么。 然而,已经有证据说明[1],人类具备一种内在的适应性信息处理系统(an innate adaptiv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这个信息处理系统是作为人类思维和情绪自我调节功能的一个部分而存在的。研究认为当一个人感觉非常心烦和痛苦的时候,他的大脑是不能象正常时那样处理信息的。一部分人在经历创伤性事件时,那些能激发强烈情绪反应的创伤性事件和经历创伤时反复出现的情景(recurring situation)使当事人内在的适应性信息处理系统的功能发生"凝结"和"阻滞"。随后,那些创伤性体验的内心和外界的象征或迹象不断地触发与当事人首次曾经历创伤时一样强烈的视觉、听觉、味觉、思维、身体感觉(生理)或情绪上的重复再体验(reexperiencing),导致了PTSD症状的出现。诸如此类的没有被当事人适应性处理的创伤性记忆可能对当事人在如何看待世界和对他人关系的问题上产生一种非常深刻的负性影响。在这些未能被适应性处理的的创伤性经验影响下,当事人的行为往往会变的非常的不灵活和局限,以便避免痛苦再体验现象的反复发生。这就是PTSD症

心理应激研究

应急管理中心的心理应激机理研究 1突发事件的相关概念:心理学中的突发灾难事件,又称严重突发事件(Critical Incident),是指一种使个体产生无法抵御的感觉,并失去控制的情境。个体在这种情境中有可能不知所措、无所适从。重大突发事件具有发生突然、难以预料、危害大且影响广泛等特点,因此常引发个体出现一系列与应激有关的障碍,即心理危机。 2心理应激机理体系 2.1心理应激机理:生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人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时,将产生一种应激状态。应激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当人们遇到某种意外危险或面临某种突发事件时,人的身心都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这种高度的紧张状态即为应激状态(stress)。“应激”可以简单的描述为“心理的巨大混乱”。如前段时间的“非典”在我国造成的公众应激情况比较突出,甚至出现了“非典恐惧症”,并由此导致一些过激行为;盲目抢购药材、醋等,还出现了一些如“我有非典我怕谁”等一些不良文化现象。 重大突发事件通常会造成社会的群体应激,在生理、情绪和行为上产生过度的反应,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情绪反应异常:焦虑、恐惧、悲伤、愤怒、忧郁、等以及丧失快乐及爱之能力。(2)生理反应异常:心慌、气喘、恶心、肌肉抽搐、头痛、头晕、身体疼痛、疲倦、失眠。(3)行为异常:下意识动作、坐立不安、举止僵硬、暴饮暴食、攻击、强迫等行为异常。 2.2 应激演化机理(1)应激转化机理:突发应激事件发生后,人群心理健康状态较差,在生理、情绪和行为上产生过度的反应。人类遭受重大精神创伤后78-80%的个体会发生心理创伤性应激障碍而导致明显的甚至长期的精神痛。面对重大突发事件,处于应激状态中的人们主要表现为:失眠、食欲减退、精神疲惫、情绪萎靡等症状,伴随着相当的应激性生理反应。这种生理性的反应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认知失调引起的;也就是由心理应激导致的生理应激,另一方面则是机体本能反应,是无意识的,而且这种对机体免疫力降低的本能反过来会直接影响到它的心理承受力。也就是说,突发事件导致的人群心理以及情绪上的应激反应通常会与主体的生理和行为上的应激反应相互转化,如长期的失眠以及精神疲倦会导致机体的免疫力下降,引发一些生理上的疾病。(2)应激耦合机理:“耦合”的概念最初来源于物理学中的控制论,定义为两个或多个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作用。公共突发事件引发的心理应激现象大致体现在三方面:情绪反应异常、生理反应异常以及行为异常。这三者之间不仅会在应激发展过程中相互转化,同时也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进而发生耦合作用。由耦合的强弱程度不同,带来的后果影响也不同。情绪心理上的异常反应会引发生理或行为上的异常反应,生理以及行为上的异常反应反过来又会使心理上的应激恶化。 2.3创伤应激恢复机理:突发事件发生后给主体带来的应激障碍分为积极和消极应激障碍(stress disorder)两种情况。当主体经历了危机变得更成熟,并获得应对危机的技巧,我们说这是应激积极障碍;而相对地,当人们经历了突发事件后,从此变得消极应对而出现种种心理不健康的行为则属于消极应激障碍。 3 应对措施面对突发事件带来的心理应激反应,为了很好的有计划、按步骤地针对社会公众和有关人员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或心理问题施加影响。当社会发生突发事件时,消除公众的心理恐惧,平息灾难,采取明确有效措施,使之最终战胜危机,重新适应生活。帮助人们获得生理、心理上的安全感,缓解乃至稳定由危机引发的强烈心理反应:包括震惊、恐慌、焦虑、抑郁等情绪。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监测及信息管理,完善媒体传播(2)健全社会心理预警系统(3)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4)提供心理咨询热线(5)加强专业性心理干预(6)健全应急体制

应激相关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stress related disorders),旧称反应性精神障碍或心因性精神障碍,指一组主要有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 临床分类 急性应激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刺激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发病,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意识范围狭隘,定向障碍,言语缺乏条理,对周围事物感知迟钝,可出现人格解体,有强烈恐惧,精神运动性兴奋或精神运动性抑制。 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 又称延迟性心因反应,指在遭受强烈的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后,数月至半年内出现的精神障碍。如创伤性体验反复出现、面临类似灾难境遇可感到痛苦或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 适应性障碍 适应性障碍(adjustment disorders) 指在易感个性的基础上,遇到了应激性生活事件,出现了反应性情绪障碍,适应不良性行为障碍和社会功能受损。通常在遭遇生活事件后1个月内起病,病程一般不超过6个月。应激障碍症 应激障碍症是指人在心理、生理上不能有效应对自身由于各种突如其来的、并给人的心理或生理带来重大影响的事件,例如战争、火灾、水灾、地震、传染病流行、重大交通事故等灾难发生所导致的各种心理生理反应,应激障碍症也叫做应激相关障碍,主要包括急性应激反应、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三大类。 急性应激反应是在应激灾难事件发生之后最早出现的,其典型表现包括意识改变、行为改变、情绪改变三个方面。意识的改变出现得最早,主要表现为茫然,出现定向障碍,不知自己身在何处,对时间和周围事物不能清晰感知。比如有些人听到亲人去世的消息后当场昏过去,醒后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不认识周围的亲人,不知道身在何处。这种神志不清有时候会持续几个小时,也有的能持续几天。行为改变主要表现为行为明显减少或增多并带有盲目性。行为减少表现在不主动与家人说话,家人跟其说话也不予理睬。日常生活不知料理,不知道洗脸梳头,不知道吃饭睡觉,需要家人提醒或再三督促。整个人的生活陷入混乱状态。 行为增多者表现为动作杂乱、无目的,甚至冲动毁物。话多,或自言自语,言语内容零乱,没有逻辑性。情绪的改变主要表现为恐慌、麻木、震惊、茫然、愤怒、恐惧、悲伤、绝望、内疚,对于突入其来的灾难感到无所适从、无法应对。这些情绪常常表现得非常强烈,如被打之后出现强烈的愤怒和恐惧,丧失亲人之后出现极度的悲伤、绝望和内疚。在强烈的不良情绪的影响下,个体有时候会出现一些过激行为,比如在极度悲伤、绝望、内疚的情绪支配

医学心理学-应激

一、单选题(注:各题干后的罗马数字表示该题的估计难度:I 易;II 较易;III 较难;IV 难) 1.一般适应综合征(GAS)分以下三期:()I A 警戒期、阻抗期、衰竭期 B 觉醒期、阻抗期、适应期 C 警戒期、阻抗期、适应期 D 觉醒期、阻抗期、衰竭期 [答案] A 2.关于目前心理应激概念,以下叙述不确切:()III A 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应激反应等主要应激因素之间界限清晰 B 包含了应激是刺激物、是有害刺激的反应以及是多种中间变量的综合认识 C 应激刺激和应激反应均涉及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内容 D 应激是应激源、应激中间(介)因素和应激反应多因素的作用过程 [答案] A 3.表示生活事件(应激源)的强度最好用以下方式:()I A 情绪焦虑程度 B 累计LCU 的值 C 心身疾病发生率 D 转化为生物学指标 [答案] B 4.负性生活事件是指:()II A 对人产生损害的事件 B 个体感觉不愉快的事件 C 与健康成负相关的事件 D 公认的有害事件 [答案] B 5.应激反应最妥切的含义是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I A 生物、心理、社会、行为方面的变化 B 认识、意志、情绪、个性方面的变化 C 幻听、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方面的变化 D 心理障碍、心身障碍、心身疾病等心身病理方面的变化 [答案] A 6.与应激理论中的“心理应激反应”内涵差距最远的概念是:()IV A 临床医学症状学中的“心身反应” B 临床医学中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C 心理学概念中的“应激”情绪 D 心理学概念中的“动机冲突” [答案] D 7.与健康和疾病关系最直接的应激心理反应是:()I I A 认知改变 B 情绪反应 C 个性改变 D 社会适应能力下降 [答案] B 8.应激生理反应的神经机制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调节:()III A 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 B 丘脑下部-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轴 C 丘脑下部-垂体后叶轴 D 丘脑下部-垂体前叶-甲状腺轴 [答案] A 9.Lazarus和Folkman认为应激过程最关键的因素是:()II A 认知评价 B 应对方式 C 个性特征 D 社会支持 [答案] A

精选-创伤后应激障碍案例分析

创伤后应激障碍案例分析 案例一:没能及时救回丈夫,40天没出门 地震之前,赵梅(化名)是某学校的后勤人员,收入不算高,但生活还算稳定,13岁的儿子国平(化名)就在她所在的学校读书。她的丈夫是一位木匠,经常外出打工,一家三口的生活过得平淡却很踏实。 2008年5月12日下午,丈夫背着木匠工具,正沿着山路赶着回家,突然感到地动山摇,无法控制身体平衡的他,从山坡上掉下去,无论怎样挣扎,都无法让自己停止滚动。就这样,在迷糊中不知过了多久,他的手机响了,是妻子赵梅打来的,求生本能给了他一丝力气,在电话里告诉了妻子自己的状况。在得知丈夫的遭遇后,赵梅立即狂奔了20多里地,在山谷中、草丛里四处寻找,终于找到了奄奄一息的丈夫。她当时也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力气,竟然背起丈夫走了一段路,累了,想求救,四处一个人影都没有,真是呼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在绝望中,她拖着丈夫的身体往家走,走了大约10里地,遇到了一辆三轮车。见状,车主赶忙把他们俩扶上车,拉往医院。不幸的是,在路途中,由于失血太多,丈夫不治身亡。 丈夫没了,工作没了。赵梅万念俱灰。她怎么也想不通,这样的厄运怎么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从此,她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整整40天没有走出过家门生性活泼的儿子,也似乎变了一个人。他不再唱跳,不再出去跟伙伴玩耍,也无心读书、做功课,整天闷闷不乐。40天后,从广州来的心理援助志愿者上门服务,开导了她。之后,赵梅总算是走出了家门。但是她总是在自责、内疚,感到自己没有能够救活丈夫,没有心情出去工作。她的状态也影响了儿子。 [分析与治疗]0 赵梅亲历了伤痛,失去了亲人,在身体和心理上出现了一系列的反应。她的情绪持续低落,并对原来感兴趣的事物丧失兴趣。她把自己孤立起来,避免和他人交往。她表现出神情呆滞,对人对事反应迟钝。 针对赵梅母子的情况,我们对她们进行了如下的治疗过程:1,情绪处理 NLP快速处理情绪的方法(情绪抽离法我们总是容易被这样或者那样不好的事情或者冲突等受到影响.本来好好的 心情就这样被破坏了. 所以要做的首先就是了解引起你坏情绪的原因.如果你知道问题所在,你就成功了一半。 提到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 一,先让自己的紧张的情绪平静下来.深呼吸,注意力集中在双肩,然后一边深呼吸一边放松肩膀.从而你整个人都会慢慢的平静放松下来 二,然后用手按着自己的心脏的地方.对着自己说话. 比如,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是吧.我要冷静..等等的话语.这样有助于你能够在冲突中冷静下来处理问题 ),使他们不再重复创伤经历,避免了二次创伤,情绪也很快得到了改善。2, 认知治疗。通过认知调整,赵梅认识到了自己对丈夫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从此不再自责、内疚。3,告别仪式。在丈夫的遗像前,赵梅告别了丈夫,在心理上接受了丈夫离开她的事实。4,

应激相关障碍选择题

1.以下哪项不是适应性障碍的特征(C) A.应激源常为日常生活中的应激性事件 B.适应能咯不良的个体易患 C.病程一般不超过一年 D.部分病人可以表现为品行障碍 2.以下哪项不是延迟性心因性反应的特点(B) A.应激源往往具有异常惊恐或灾难性质 B.症状常有晨重夜轻的节奏变化 C.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 D.持续性的警觉性增高 3.以下哪项不是急性心因性反应的特征(D) A.可出现意识障碍 B.精神运动性兴奋与抑制 C.内容常涉及心因与个人经历 D.病程一般不超过三个月 4.有关应激与应激源以下哪项不对(D)

A.应激即指对应激源作出的反应 B.应激源指导致个体出现应激的原因 C.处于应激状态下的个体常有内环境的紊乱 D.心理健康的个体是因为他们较少碰到应激源 5.以下哪项不是处于应激状态下的个体的表现(B) A.体内神经递质发生改变 B.常表现交感神经抑制而副交感神经兴奋 C.可能导致脑功能损害 D.可表现精神异常 6.以下哪项一般不是心理应激状态下的情绪特征(C) A.情绪不稳、易激怒 B.表情茫然 C.情感淡漠 D.焦虑不安 7.在帮助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病人及其家属处理好家庭冲突方面,下列哪项护理措施最有效(D) A.让其家人教会病人识别防卫行为

B.让其家人不告诉病人如何处理问题 C.让病人增加参加社交活动的机会 D.鼓励病人面对现实,主动调适自己 8.急性心因性反应的病程一般不超过(A) A.1周 B.2周 C.3周 D.1个月 9.急性应激障碍的临床特点是(B) A.病程长 B.病前遭受突如其来且超乎寻常的应激性生活事件 C.症状的出现与应激源无关 D.预后差 10.适应障碍起病(A) A.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后3个月内 B.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后2个月内

第三章应激反应与应激障碍

第三章应激反应与应激障碍 第一节应激反应: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 一、应激反应与应激障碍 (一)应激反应 应激反应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各种生物、心理、社会、行为方面的变化,常称为应激的心身反应。应激反应是个体对变化着的内外环境所作出的一种适应,这种适应是生物界赖以发展的原始动力。对于个体来说,一定的应激反应不但可以看成是及时调整与环境的契合关系,而且这种应激性锻炼有利于人格和体格的健全,从而为将来适应环境提供条件。应激的反应并不总是对人体是有害的。 各种应激反应涉及到个体的心身功能的整体平衡。平衡一生理,健康不平衡一病理,疾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当中,多数与心理应激因素的长期作用有关, 这些疾病即心身疾病。这些心理应激源包括: ①严重的生活事件,如亲人突然亡故、失业、破产、患绝症、被强暴、目睹特大车祸及死亡场面、突遇地震、火灾、洪水、风暴等重大灾难。 ②生活、工作方面的应激,如:人际关系长期紧张、工作压力大。 ③生存环境改变的应激,如:突然被拘禁、难民、移居国外。 这些强烈或持久的应激因素,对大多数人来说,都可引起应激反应。 1.应激的情绪反应 ①焦虑(anxiety)是人预期将要发生危险或不良后果的事物时所表现的紧张、恐惧和担心等情绪状态。 ②恐惧(fear)是一种企图摆脱已经明确的有特定危险会受到伤害或生命受威胁的情景时的情绪状态。 ③抑郁(depression)表现为悲哀、寂寞、孤独、丧失感和厌世感等消极情绪状态,伴有失眠、食欲减退、性欲降低等。 ④愤怒(anger)是与挫折和威胁有关的情绪状态,由于目标受到阻碍,自尊心受到打击,为排除阻碍或恢复自尊,常可激起愤怒。 2.应激的行为反应 ①逃避与回避:逃避(escape)是指已经接触到应激源后而采取的远离应激源的行动;回避(avoidance)是指事先知道应激源将要出现在未接触应激源之前就采取行动远离应激源。 ②退化与依赖:退化(regression)是当人受到挫折或遭遇应激时,放弃成年人应对方式而使用幼儿时期的方式应付环境变化或满足自己的欲望。退化行为必然会伴随产生依赖(dependence)心理和行为,退化与依赖多见于病情危重经抢救脱险后的病人以及慢性病人之中。 ③敌对与攻击:敌对(hostility)是内心有攻击的欲望但表现出来的是不友好、谩骂、憎恨或羞辱别人。攻击(attack)是在应激刺激下个体以攻击方式作出反应,攻击对象可以是人或物,可以针对别人也可以针对自己。 ④无助与自怜:无助(helplessness)是一种无能为力、无所适从、听天由命、被动挨打的行为状态,自怜(self-pity)即自己可怜自己,对自己怜悯惋惜,倾听他们的申诉并提供适当的社会支持可改善自怜行为。 ⑤物质滥用:某些人在心理冲突或应激情况下会以习惯性的饮酒,吸烟或服用某些药物的行为方式来转换自己对应激的行为反应方式。 (二)应激障碍 应激反应不等于应激障碍,只有应激反应超出一定强度和/或持续时间超过一定限度,并对个体社会功能和人际交往产生影响时,才构成应激障碍。严重心理创伤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和诊断可以是变化的:(1)急性应激反应 (2)创伤后应激反应 (3)几个月后又出现抑郁 (4)多年后进食障碍或酒依赖或药物依赖 1.应激障碍问题 灾难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生活事件,它往往与危机共同存在。灾难事件的结果也不仅仅是生命和财产的损失,由于灾难本身极大的超出了社区和个体的应对能力,灾难事件不可避免会导致易感个体继发各种常见精神卫生问题,如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症、自杀是灾后常见精神卫生问题。 灾难事件后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可以分为6组相对独立的后果: (1)灾后特定精神障碍; (2)非特定的悲伤反应;

第五章 心里作业

热孜宛古丽.奥斯曼序号:36 第五章 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 1.掌握心理应激的概念和模式。 2.掌握应急原的分类。 3.掌握各类身心疾病心里,生理发病机制。 4.了解几种常见心身疾病。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生活节奏也日益加快,水多矛盾不断涌现,人们所承受的精神压力逐渐加大,随之而来的各种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近半个世纪以来,心理社会因素在人类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变得日益突出。心理应激所表现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已经成为医学心理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隐藏关注心理应激对提高人民心身健康意义重大。 第一节心里应激 一,应激的概念 应激(stress)是一种每个人均能体验到的情绪状态,对人类的生活,工作和躯体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硬件一词最早由加拿大著名生理学家塞里(H.selye)于1936年提出。赛里通过对病人的观察和大量动物实

验,发现处于失血,感染,中毒以及其他紧急状态下的个体体内都产生相同的特征性的生理生化反应。此问题引起了医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其他学科的关注。 20世界30年代,心里学家门对应急做了大量研究。应激通俗的讲就是“压力”如生活压力,工作压力,学习压力等。 在当今社会里人人都会感受到压力,可以说压力无处不在,一般而言,适当的压力对人的生活,工作,健康等均有好处,但压力过度,对人则有害而无益,当个体长期处于难以承受的压力时,就进入了“应激”状态。此时,个体各方面均会受到影响;生理方面,内环境的稳定状态失去均衡;心理方面,情绪出现障碍,认识功能降低;社会文化方面,适应能力遭到相应破坏,原有的和谐生活相许杂乱,对人对事对生活的态度消极。 二,心理应激的含义 心理应激是个体在察觉到环境刺激构成威胁或挑战,须做出适应或应对是做出的生理,心里及行为的适应性反应过程。对于此概念的理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看。 1. 心理应激是一种刺激物心理应激的来源十分广泛,包括躯体,心里,社会和文化,凡是能引起个体产生紧张感的各种事件和环境均可为刺激物,刺激物导致了心理应激源产生。 2.将心理应激看作是一种反应个体对不良刺激所产生的反应。这种反应不仅是生理反应,也是心里和行为所具有的反应。塞里认为心理应激是一种机体对环境需求的反应,是机体固有的,具有保护板性和适应性功能的防卫反应,提出了三个反应阶段的一般适应综合症。

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心理障碍是心理活动中出现的轻度创伤,是在特定情境和特定时段由不良刺激引起的心理异常现象,属于正常心理活动中暂时性的局部异常状态。例如,当人们遭遇重大挫折时会表现出情绪焦虑、恐惧或者抑郁,有的表现沮丧、退缩、自暴自弃,或者表现愤怒甚至冲动报复。往往是过度应用防卫机制来自我保护,且表现出一系列适应不良的行为。如果长期持续的心理障碍得不到适当的调适或从中解脱出来易导致精神疾病的产生。 应激反应可表现为躯体性的应激性生理障碍,或心理性的应激性心理障碍。就其发生的过程而言,这两者无法绝然分开。但从应激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中观察,它们又各有所侧重,后者的症状主要是精神神经反应、心理功能障碍。 1.病因 有明显的事件或处境改变是其一;受社会文化环境影响为其二;个体人格特点、教育程度、智力水平、信念等形成个体易感性的差异为其三。 异常的应激性事件可产生急性应激反应;引起持续以往不愉快环境的明显改变则可导致适应障碍。以往医学临床中,对此重视不足,常笼统地描述情绪反应这类亚疾病名称。近年来,社会的相互交往与需求日益复杂,故这一类障碍的发病明显增多。所以从心理障碍实际是对严重或持续应激适应不良的结果,是成功应付机制被妨碍的反应。 2.临床表现 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将其分为急性应激反应、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和适应性障碍。 (1)急性应激反应 这是指一类因极其严重的躯体或心理应激因素而产生的短暂精神障碍。一般在受到应激性刺激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发病。应激源可以是任何人都难以承受的创伤体验,如自然灾害、事故、战争、受罪犯的侵袭等对个人安全或躯体完整性的严重威胁;也可以是个人社会地位的急骤改变。 若同时存在躯体状况衰竭或器质性因素(如老年人),发病的危险性随之增加。症状因个体易感程度和应付能力而有所变异。典型的表现是最初出现“茫然”状态,轻度意识模糊、注意狭窄、不能领会外在刺激、定向错误。呈伴有情感迟钝的精神运动抑制,或表现为伴有强烈恐惧的精神运动性兴奋,逃跑、神游、行为盲目。常存在心动过速、出汗、面赤等植物神经症状。症状多在2-3天内消失,若应激因素持续不在,症状在3天后也会变得轻微。患者对于发作常有部分或完全的遗忘。 (2)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 这是属于灾难性打击的远期心理功能障碍。一是病程迁延,可长达多年;二是发病与创伤性刺激的时间间隔延迟,临床表现与急性型大致雷同。特点是反复出现创伤时体验、恶梦;或“触景生情”的痛苦,导致明显社会功能缺损,症状固定化和习惯化,常伴有继发的心理障碍,在就业、婚姻等事件中反应明显。 (3)适应障碍 这是指一种出现于对明显生活改变或应激性事件的后果进行适应期间,主观感觉痛苦和情绪紊乱的状态,通常导致职业或社会功能的损害。症状包括抑郁、焦虑、烦恼、不安等情绪障碍;感到对现实处境不能应付,无所适从,活得太累,能力下降;不愿与人交往,退缩;睡眠不佳、食欲不振等生理功能变化。病程一般不超过6个月,由于经过调整建立了新的适应,精神障碍随之消失,社会功能恢复。

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分类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分类 导语:跟同学朋友瞎侃,经常会开句玩笑:你这话可是让咱娇弱的心理受重伤了~虽然当时是句玩笑话,但是你知道吗?真的会有人因为“心灵受伤”而致出现精神障碍,即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 在跟同学朋友瞎侃时,经常会装作脆弱的开句玩笑:你这话可是让咱娇弱的心理受重伤了~虽然当时是句玩笑话,但是你知道吗?真的会有人因为“心灵受伤”而致出现精神障碍,即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 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其实是一组由心理社会因素所致的精神类疾病,且会受生活事件和生活处境,社会文化背景,人格特点、教育程度、智力水平和生活态度、信念等(不包括神经症、生理和行为障碍、精神病性障碍)的影响而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可病程。在临床上常见的类型有急性心因性反应,延迟性心因性反应和适应性障碍三种:急性心因性反应 急性心因性反应,也叫做急性应激反应,患者多是在受到强烈精神刺激之后的数分钟至数小时起病,表现有意识障碍、精神运动性兴奋及抑制等症状。另外,患者还可能会伴有失眠、易激怒、注意集中困难,高度警觉和惊跳反应,运动不安等症状。一般而言,本症的病程较短,基本上可以在几天至一周内恢复,且预后较为良好(注意:在一个月内未缓解者,一般不做此诊断。) 适应障碍 作为一种慢性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就比较好理解点,其实就是指患者因为适应能力不良(如退缩、不注意卫生、生活无规律等)和生理功能障碍(如睡眠不好、食欲不振等),导致正常工作和人际交往受损的病症。本症的主要表现为情绪障碍,以抑郁情绪较常见,例如,患者可能会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自责、无望无助感等;另外,

应激相关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是指由于强烈或持久的心理社会因素直接作用而引起的一组功能性精神障碍。分为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与适应障碍三大类。该组疾病的特点是: 1.心理社会因素是直接原因; 2.临床表现与精神刺激因素密切相关; 3.病因消除或改变环境后,大多数患者精神症状应相继消失; 4.预后良好,无人格方面的缺陷。 一、急性应激障碍碍 主要症状:患者在受刺激后通常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发病,大多数患者初期为“茫然”阶段或“麻木”,行为盲目,甚至可达木僵状态,对外界剌激毫无反应,事后不能回忆应激性事件。有些患者会出现精神运动性兴奋,表现为喊叫,过度乱动或情感爆发。如果应激源被消除,症状一般在几天至一周内完全恢复,预后良好。 治疗与康复: 1.首先让患者尽快摆脱创伤环境、避免进一步的刺激; 2.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心理治疗和药物对症治疗; 3.避免和患者讨论应激性事件,要告诉患者,在大多数情况下, 人们面临紧急意外时,不大可能做得更令人满意。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 主要症状: 在重大创伤性事件(如战争、严重事故、地震、被强暴、被绑架

等)发生后,患者有各种形式的反复发生的闯入性地出现以错觉、幻觉构成的创伤性事件的重新体验。患者面临、接触与创伤性事件有关联的情景时,常出现强烈的心理痛苦和生理反应。在创伤性事件后,对与创伤有关的事物采取持续回避的态度。多数患者在创伤性事件后的数天至半年内发病,一般在1年内恢复正常,少数患者可持续多年,甚至终生不愈。 治疗与康复: 1.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心理治疗和药物对症治疗,帮助患者提 高心理应对技能,表达和宣泄相关的情感。 2.为患者争取最大的社会和心理支持。 3.家属和同事要理解患者,让患者获得最大的心理空间。 三、适应障碍 主要症状:在明显的生活改变或环境变化时(如居丧、离婚、失业或变换岗位、迁居、转学、患重病、经济危机、退休等),患者产生短期的、轻度的烦恼状态和情绪失调,并不出现精神病性症状。发病多在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后的1~3个月内出现。表现多种多样,包括抑郁心境、焦虑或烦恼,感到不能应对当前的生活或无从计划未来,失眠、应激相关的躯体功能障碍(头疼、腹部不适、胸闷、心慌),社会功能或工作受到损害。有些患者可出现暴力行为,儿童则表现为尿床、吸吮手指等。 治疗与康复: 1.治疗重点以心理治疗为主,解决患者的心理应对方式和情绪发

第三章心理应激与危机干预

第三章心理应激与危机干预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应激 2、心理危机 3、危机干预 二、填空题 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应激源是()()()()()。 三、单项选择题 A1型题: 1、心理应激的过程是 A、应激源-心理冲突-中介机制-应激反应 B、心理性应激源-中介机制-生理反应-心理反应-行为反应 C、应激源-中介机制-应激反应 D、应激源-心理中介机制-行为反应 E、挫折-生理中介机制-心理反应 2、心理应激的反应包括 A、警戒期-阻抗期-衰竭期 B、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

C、生理反应-心理反应-行为反应 D、压力-紧张 E、挫折-心理冲突 3、交通意外、企业破产、突然的疾病和死亡威胁等是属于 A、发展性危机 B、境遇性危机 C、存在性危机 D、特殊性危机 E、成瘾性危机 4、病人表现出失控、绝望、无助、退缩、孤立、敌意等,属于 A、感觉异常 C、思维异常 B、知觉异常 D、情绪异常 E、注意异常 5、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的应激表现,属于心理症状的是 A、疲劳感 C、消化性溃疡 B、睡眠障碍 D、血压升高、心率加快 E、免疫功能下降 6、工作中表现出焦虑、紧张、忧虑、迷惑、急

躁,属于 A、生理症状 C、自信心不足 B、神经问题 D、意志薄弱 E、心理症状 7、老年病人觉得自己生活毫无意义,并且给他人带来负担,感到空虚和寂寞,不知道自己还能干什么,属于哪一类危机 A、发展性危机 C、境遇性危机 B、存在性危机 D、创伤后应激障碍 E、特殊性危机 8、制定危机干预护理计划的首要目标是 A、分清危机的种类 C、提供支持和帮助 B、确定护理诊断 D、保证病人和他人的安全 E、环境干预 9、下列属于发展性危机的是 A、下岗失业 C、企业破产 B、孤独、寂寞 D、家庭暴力 E、创伤后应激障碍 10、境遇性危机的具有的特点哪项不对 A、突然性 B、随机性 C、强烈性

急性应激心理障碍案例分析

急性应激心理障碍案例分析 傅某某,男,理工科大二学生。接到他的电话是在傍晚时分,电话里语气很着急,带着一点哭腔。为他发生了什么事情,他没有回答,只是不停的说“我在派出所,你赶快过来”。就我平时的了解这个男生挺腼腆的,如果不是很严重的事情他不会如此失态的向我求助,而且人都到派出所了,事情肯定小不了。我二话没说就奔派出所走。到了派出所门口我见到了这名男生,还没来得及说话,他马上就扑到我身上,声嘶力竭的嚎哭起来。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人可以如此伤心的痛哭。这时什么也问不了,也问不了什么,只好先安慰他,让他把情绪发泄完。派出所民警向我介绍了事情的缘由。傅某两天前花了100块买了一辆二手女式自行车,本校的三位女生。其中一个女生认出傅某买的这辆车正好是她们几天前被盗的车。于是三个女生把傅某拦了下来,认为是傅某偷了她们的车。傅某当然不认,双方纠缠着最后闹到了派出所。最后查明他只是买了贼车,并不是偷盗者。录完口供后,派出所的警察要他给班主任打电话才能领回,所以他才给我打了电话。但事情并没有如此结束,还没等警察介绍完情况,他突然站起来指着警察说;“你们吓我,冤枉我,这是一个什么社会,公理何在”,情绪越来越激动,甚至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开始了抽搐。 我赶紧带他离开警务室,到旁边的花园里面坐下。再次向警察核实情况。得知原来有一个警察办案时的态度比较严厉,说话声音很大。傅某就认为这是一种恐吓。 按照我们正常的处理经验来看,只要让他把这种负面情绪宣泄了之后,他自己就会好了。但是我发现这次的情况和以前不一样,他哭了近一个小时,情绪不仅没有缓解反而变本加厉。 我立马把这一情况向学院的领导汇报,领导得知后,马上启动学院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并且商量对策。最后我们统一了看法,那就是必须尽快的制止他的负面情绪蔓延,否则有可能导致事情进一步恶化。 这是我第一次碰到这种情况,没有经验,不知该如何下手。情急之下,我给了他一巴掌。这一巴掌把他打懵了,没有说话。趁他的情绪开始转换,我抓紧时间和他聊天吸引他的注意力。慢慢地他开始有了反应,接着能开口正常说话,并且感到饿了想吃东西。只要愿意吃东西那就好办了,让同学帮他买了吃的,然后开始陪他说话,开解他。最后他突然对我说:“张老师,辛苦您了,实在不好意思麻烦您。今天幸亏您了。”我一听这话就知道问题不大了。就让其他同学把他送回去,同时也跟他们寝室的同学叮嘱了,要好好照顾。 通过这一事件,对于大学生的急性应激障碍我有了新的认识。 第一,任何事情都有可能成为负面情绪的激发点。 第二,必须及时汇报,并且能有常备的相关预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