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热系数的测量实验报告总结.doc

导热系数的测量实验报告总结.doc
导热系数的测量实验报告总结.doc

导热系数的测量

导热系数(又称导热率)是反映材料热性能的重要物理量,导热系数大、导热性能好的

材料称为良导体,导热系数小、 导热性能差的材料称为不良导体。 一般来说,金属的导热系数比非金属的要大, 固体的导热系数比液体的要大, 气体的导热系数最小。 因为材料的导热系数不仅随温度、 压力变化,而且材料的杂质含量、 结构变化都会明显影响导热系数的数值,所以在科学实验和工程设计中,所用材料的导热系数都需要用实验的方法精确测定。

一.实验目的

1.用稳态平板法测量材料的导热系数。 2.利用稳态法测定铝合金棒的导热系数,

分析用稳态法测定不良导体导热系数存在的缺点。

二.实验原理

热传导是热量传递过程中的一种方式,导热系数是描述物体导热性能的物理量。

Q (T 1 T 2 ) t

? S ?

h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截面积的热量

dQ/dt 是一个无法直接测定的量,我们设法将这个量转

化为较容易测量的量。为了维持一个恒定的温度梯度分布,必须不断地给高温侧铜板加热, 热量通过样品传到低温侧铜板, 低温侧铜板则要将热量不断地向周围环境散出。

单位时间通

过截面的热流量为:

Q

2

(T 1 T 2 ) ? ? R B ?

t

h B

当加热速率、传热速率与散热速率相等时,系统就达到一个动态平衡, 称之为稳态,此时低温侧铜板的散热速率就是样品内的传热速率。 这样,只要测量低温侧铜板在稳态温度 T2 下散热的速率,也就间接测量出了样品内的传热速率。但是,铜板的散热速率也不易测量,还

需 要 进 一 步 作 参 量 转 换 , 我 们 知道 , 铜 板 的 散热 速 率 与 冷 却速 率 ( 温 度

变化 率 ) dQ/dt=-mcdT/dt 式中的 m 为铜板的质量, C 为铜板的比热容,负号表示热量向低温方向

传递。 由于质量容易直接测量, C 为常量,这样对铜板的散热速率的测量又转化为对低温侧铜板冷却速率的测量。 铜板的冷却速率可以这样测量: 在达到稳态后,移去样品,用加热

铜板直接对下铜板加热,使其温度高于稳态温度T2 (大约高出10 ℃左右),再让其在环境中自然冷却,直到温度低于T2 ,测出温度在大于T2 到小于 T2 区间中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描绘出 T —t曲线(见图2),曲线在T2处的斜率就是铜板在稳态温度时T2 下的冷却速率。

应该注意的是,这样得出的T

是铜板全部表面暴露于空气中的冷却速率,其散热面积为 2 t

πR p2+2πRphp(其中Rp 和hp 分别是下铜板的半径和厚度),然而,设样品截面半径为R,在实验中稳态传热时,铜板的上表面(面积为π Rp2)是被样品全部( R=Rp)或部分(R

覆盖的,由于物体的散热速率与它们的面积成正比,所以稳态时,铜板散热速率的表达式应修

正为:

Q T ( ? R2 2 R h )

m ?C ? P P

t t (2 R P2 2 R P h P )

将上式代入热传导定律表达式,考虑到ds= πR2,可以得到导热系数:

m ? C ? T

? (R P 2h P )h B ? 1 t (2R P 2h P ) ?(T1 T2 ) ? R B2

式中的 R 为样品的半径、 h 为样品的高度、 m 为下铜板的质量、 c 为铜的比热容、Rp 和 hp 分别是下铜板的半径和厚度。各项均为常量或直接易测量。

三.主要实验仪器

TC- 3B 型导热系数测试仪,测试样品(硬铝、硅橡胶、胶木板、空气等)、游标卡尺等。

四.实验内容

不良导体导热系数的测量

(1)用游标卡尺测量样品、下铜盘的几何尺寸, 5 次测量取平均值。

(2)设定一个加热温度。

(3)先放置好待测样品及下铜盘(散热盘),调节下圆盘托架上的三个微调螺丝,使待测样品与上、下铜盘接触良好。

(4)将集成温度传感器插入散热盘P 侧面的小孔中,并将集成温度传感器接线连接到仪器

面板的传感器插座。为了保证温度测量的准确性,采用同一个温度传感器测温,在需要测量发热盘 A 和散热盘 P 时手动调节测温对象。

(5)记录稳态时T1 、T2 值后,移去样品,继续对下铜盘加热,当下铜盘温度比T2(对金属样品应为T3 )高出5℃左右时,移去圆筒,让下铜盘所有表面均暴露于空气中,使下

铜盘自然冷却,每隔30秒读一次下铜盘的温度示值并记录。根据测量值求出T

。t

金属导热系数的测量

(1)将金属铝棒至于发热盘和散热盘之间。

(2)当发热盘与散热盘达到稳定温度时,记录上下两面温度。此时散热盘温度为T3,重复之前步骤测量该温度下的散热速率。

(3)此时热导系数为:

m ?C ? T

? h P ? 1 t (T1 T2 ) ? R P2

空气的导热系数的测量

调节三个螺栓,使发热盘也散热盘平行,它们之间的距离为h,用塞尺测量它们之间的距离。此距离即为空气层的厚度。(注意:由于存在空气对流,所以此距离不宜过大。)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

(1)不良导体导热系数的测量

散热盘 P M=658g

1 2 3 4 5 平均值

D/cm 9.840 9.832 9.840 9.834 9.834 9.836

h/cm0.9820.9800.9820.9840.9820.982

样品

1 2 3 4 5 平均值D/cm 9.964 9.972 9.968 9.974 9.986 9.973 h/cm 0.790 0.786 0.790 0.796 0.796 0.791

1 2 3 4 5

T2/ ℃56.6 56.8 56.8 56.8 56.8

T1/ ℃71.2 71.2 71.2 71.2 71.2

T2=56.8 ℃ T1=71.2 ℃

t/s 30 60 90 120 150 180 210 240 T3/ ℃61.8 61.2 60.6 60.0 59.4 58.8 58.2 57.7

1 O 1

铜板比热容 C 0.09197 Cal·g ·C

由以上数据可得散热盘半径R1=4.918cm

待测样品半径为R2=4.987cm

稳态时:

T171.20C T256.80 C

再由表中数据算得散热速率:

T T (61 .8 61.2 60.6 60.0 59.4 58.8 58.2 57.7) 19 0.0198O C / s t t 30 4 4 960

由公式得:

T (R P 2h P )h B ? 1

m?C ??

(2R P 2h P ) ?(T1 T2 ) ? R B2

t

( 2 0.928) 0.791 1

658 0.09197 0.0198 4.918

(2 4.918 2 0.928) (71.2 56.8) ? 4.9872 4.8807 10 4 Cal cm 1 (O C) 1

0.2043W / m K

(2)金属导热系数的测量

1 2 3 4 5 平均值

D/cm 2.818 2.808 2.822 2.816 2.826 2.818 L/cm 6.916 6.916 6.918 6.912 6.908 6.914

T1=61.4 ℃ T2=56.5 ℃ T3=55.8 ℃

t/s 30 60 90 120 150 180 210 240 270

T/ ℃58.3 57.7 57.1 56.5 55.8 55.2 54.6 54.0 53.4

T

0.0204O C / s

t

由公式得:

T ? h P 1

m ?C ?

T ) ?

t (T ? R2

1 2 P

658 0.091970.0204 6.914 1

61.4 - 56.51.4092

11O 1

0.2793Cal cm s ( C)

(3)空气的导热系数的测量

h=1.98mm T1=71.1℃T2=45.1℃

t/s 30 60 90 120 150 180 210 240 270 T/ ℃46.8 46.4 46.0 45.6 45.2 44.9 44.5 44.2 43.8

T

0.01250 C / s

t

由公式得:

m ?C ? T

?

h P ? 1

t

(T 1 T 2 ) ? R P 2

658 0.09197 0.0125

0.198 1 71.1- 45.1 ?4.9182

0.0758 10 -3

1

1 O

Cal ·cm ·s ·(C ) 0.0317W / m ·K 相对误差

0.0317- 0.31

2.26%

0.31

六.实验结论及误差分析

1.由以上实验测得:

待测不良导体在

T

56.8O C 时的散热系数为

0.2043W / m K

2.金属铜在

T

55.8O C 时的散热系数为

116.9W / m ·K

3.空气在

T

45.1O C 时的散热系数为

0.0317W / m ·K

相对误差

2.26%,由于是在

T

45.1O C 时测得的数据,

因此与在 100O C 时的标准值有一定误差

【参考文献】

[1] 周殿清,张文炳,冯辉 基础物理实验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统计学实验报告汇总

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统计学 学院名称商学院 专业名称会计学 学生姓名苑蕊 学生学号0113 指导教师刘后平 实验地点成都理工大学南校区 实验成绩 二〇一五年十月二〇一五年十月

依据上述资料编制组距变量数列,并用次数分布表列出各组的频数和频率,以及向上、向下累计的频数和频率, 并绘制直方图、折线图。 学生 实验 心得

2.已知2001-2012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如表2-16所示。 学生 实验 心得 要求:(1)依据2001-2012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利用Excel软件绘制线图和条形图。

(2)依据2012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数据,绘制环形图和圆形图。 学生 实验 心得 3.计算以下数据的指标数据 1100 1200 1200 1400 1500 1500 1700 1700 1700 1800 1800 1900 1900 2100 2100 2200 2200 2200 2300 2300 2300 2300 2400 2400 2500 2500 2500 2500 2600 2600 2600 2700 2700 2800 2800 2800 2900 2900 2900 3100 3100 3100 3100 3200 3200 3300 3300 3400 3400 3400 3500 3500 3500 3600 3600 3600 3800 3800 3800 4200

4.一家食品公司,每天大约生产袋装食品若干,按规定每袋的重量应为100g。为对产品质量进行检测,该企业质检部门采用抽样技术,每天抽取一定数量的食品,以分析每袋重量是否符合质量要求。现从某一天生产的一批食品8000袋中随机抽取了25袋(不重复抽样),测得它们的重量分别为: 学生实验心得 101 103 102 95 100 102 105 已知产品重量服从正态分布,且总体方差为100g。试估计该批产品平均重量的置信区间,置信水平为95%.

导热系数的测量实验报告

导热系数的测量 导热系数(又称导热率)是反映材料热性能的重要物理量,导热系数大、导热性能好的材料称为良导体,导热系数小、导热性能差的材料称为不良导体。一般来说,金属的导热系数比非金属的要大,固体的导热系数比液体的要大,气体的导热系数最小。因为材料的导热系数不仅随温度、压力变化,而且材料的杂质含量、结构变化都会明显影响导热系数的数值,所以在科学实验和工程设计中,所用材料的导热系数都需要用实验的方法精确测定。 一.实验目的 1.用稳态平板法测量材料的导热系数。 2.利用稳态法测定铝合金棒的导热系数,分析用稳态法测定不良导体导热系数存在的缺点。 二.实验原理 热传导是热量传递过程中的一种方式,导热系数是描述物体导热性能的物理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截面积的热量dQ/dt 是一个无法直接测定的量,我们设法将这个量转化为较容易测量的量。为了维持一个恒定的温度梯度分布,必须不断地给高温侧铜板加热,热量通过样品传到低温侧铜板,低温侧铜板则要将热量不断地向周围环境散出。单位时间通过截面的热流量为: 当加热速率、传热速率与散热速率相等时,系统就达到一个动态平衡,称之为稳态,此时低温侧铜板的散热速率就是样品内的传热速率。这样,只要测量低温侧

铜板在稳态温度 T2 下散热的速率,也就间接测量出了样品内的传热速率。但是,铜板的散热速率也不易测量,还需要进一步作参量转换,我们知道,铜板的散热速率与冷却速率(温度变化率)dQ/dt=-mcdT/dt 式中的 m 为铜板的质量, C 为铜板的比热容,负号表示热量向低温方向传递。 由于质量容易直接测量,C 为常量,这样对铜板的散热速率的测量又转化为对低温侧铜板冷却速率的测量。铜板的冷却速率可以这样测量:在达到稳态后,移去样品,用加热铜板直接对下铜板加热,使其温度高于稳态温度 T2(大约高出 10℃左右),再让其在环境中自然冷却,直到温度低于 T2,测出 温度在大于T2到小于T2区间中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描绘出 T —t 曲线(见图 2),曲线在T2处的斜率就是铜板在稳态温度时T2下的冷却速率。 应该注意的是,这样得出的 t T ??是铜板全部表面暴露于空气中的冷却速率, 其散热面积为 2πRp2+2πRphp (其中 Rp 和 hp 分别是下铜板的半径和厚度),然而, 设样品截面半径为R ,在实验中稳态传热时,铜板的上表面(面积为 πRp2)是被 样品全部(R=Rp )或部分(R

常用材料的导热系数表

材料的导热率 傅力叶方程式: Q=KA△T/d, R=A△T/Q Q: 热量,W;K: 导热率,W/mk;A:接触面积;d: 热量传递距离;△T:温度差;R: 热阻值 导热率K是材料本身的固有性能参数,用于描述材料的导热能力。这个特性跟材料本身的大小、形状、厚度都是没有关系的,只是跟材料本身的成分有关系。所以同类材料的导热率都是一样的,并不会因为厚度不一样而变化。 将上面两个公式合并,可以得到 K=d/R。因为K值是不变的,可以看得出热阻R值,同材料厚度d是成正比的。也就说材料越厚,热阻越大。 但如果仔细看一些导热材料的资料,会发现很多导热材料的热阻值R,同厚度d并不是完全成正比关系。这是因为导热材料大都不是单一成分组成,相应会有非线性变化。厚度增加,热阻值一定会增大,但不一定是完全成正比的线性关系,可能是更陡的曲线关系。 根据R=A△T/Q这个公式,理论上来讲就能测试并计算出一个材料的热阻值R。但是这个公式只是一个最基本的理想化的公式,他设定的条件是:接触面是完全光滑和平整的,所有热量全部通过热传导的方式经过材料,并达到另一端。

实际这是不可能的条件。所以测试并计算出来的热阻值并不完全是材料本身的热阻值,应该是材料本身的热阻值+所谓接触面热阻值。因为接触面的平整度、光滑或者粗糙、以及安装紧固的压力大小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接触面热阻值,也会得出不同的总热阻值。 所以国际上流行会认可设定一种标准的测试方法和条件,就是在资料上经常会看到的ASTM D5470。这个测试方法会说明进行热阻测试时候,选用多大的接触面积A,多大的热量值Q,以及施加到接触面的压力数值。大家都使用同样的方法来测试不同的材料,而得出的结果,才有相比较的意义。 通过测试得出的热阻R值,并不完全是真实的热阻值。物理科学就是这样,很多参数是无法真正的量化的,只是一个“模糊”的数学概念。通过这样的“模糊”数据,人们可以将一些数据量化,而用于实际应用。此处所说的“模糊” 是数学术语,“模糊”表示最为接近真实的近似。 而同样道理,根据热阻值以及厚度,再计算出来的导热率K值,也并不完全是真正的导热率值。 傅力叶方程式,是一个完全理想化的公式。我们可用来理解导热材料的原理。但实际应用、热阻计算是复杂的数学模型,会有很多的修正公式,来完善所有的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总之: a. 同样的材料,导热率是一个不变的数值,热阻值是会随厚度发生变化的。 b. 同样的材料,厚度越大,可简单理解为热量通过材料传递出去要走的路程越多,所耗的

统计学实验心得体会分享

统计学实验心得体会分享 在两天的统计学实验学习中,加深了对统计数据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对Excel操作软件的应用,统计学实验心得体会。下面是我这次实验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统计学(statistics)一门收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目的是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从定义中不难看出,统计学是一门针对数据而展开探求的科学。在实验中,对数据的筛选和处理就成为了比较重要的内容和要求了。同时对数据的分析也离不开相关软件的支持。因此,Eexcel软件的安装与运行则变成了首要任务。 实验过程中,对Excel软件的安装因要求具体而变的相对简单。虽然大多数计算机都已内存此软件,但在实验中通过具体的操作亦可以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接下来的重头戏就是对统计数据的输入与分析了。按Excel对输入数据的要求将数据正确输入的过程并不轻松,既要细心又要用心。不仅仅是仔细的输入一组数据就可以,还要考虑到整个数据模型的要求,合理而正确的分配和输入数据。因此,输入正确的数据也就成为了整个统计实验的基矗。 数据的输入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分析的数据则是一点意义都没有。因此,统计数据的描述与分析也就成了关键的关键。对统计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均值的描述可以让我们对其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和大体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的概率分

析,抽样分析,方差分析,回归问题以及时间序列分析等则更具体和深刻的向我们揭示了统计数据的内在规律性。在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中,Excel软件的数据处理功能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工具栏中的工具和数据功能对数据的处理是问题解决起来是事半功倍。 通过实验过程的进行,对统计学的有关知识点的复习也与之同步。在将课本知识与实验过程相结合的过程中,实验步骤的操作也变的得心应手。也给了我们一个启发,在实验前应该先将所涉内容梳理一遍,带着问题和知识点去做实验可以让我们的实验过程不在那么枯燥无谓。同时在实验的同步中亦可以反馈自己的知识薄弱环节,实现自己的全面提高。 本次实验是我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经历,其收获和意义可见一斑。首先,我可以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理论和实际是不可分的,在实践中我的知识得到了巩固,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受到了锻炼;其次,本次实验开阔了我的视野,使我对统计在现实中的运作有所了解,也对统计也有了进一步的掌握。 在实验过程中还有些其它方面也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知道统计工作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活动,要出一流成果,就必须要有专业的统计人才和认真严肃的工作态度。在实践的校对工作中,知道一丝不苟的真正内涵。 通过本次实验,不仅仅是掌握操作步骤完成实验任务而

导热系数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用稳态法测定金属、空气、橡皮的导热系数。 二、【实验仪器】 导热系数测定仪、铜-康导热电偶、游标卡尺、数字毫伏表、台秤(公用)、杜瓦瓶、秒表、待测样品(橡胶盘、铝芯)、冰块 三、【实验原理】 1、良导体(金属、空气)导热系数的测定 根据傅里叶导热方程式,在物体内部,取两个垂直于热传导方向、彼此间相距为h 、温度分别为θ1、θ2的平行平面(设θ1>θ2),若平面面积均为S ,在t ?时间内通过面积S 的热量Q ?免租下述表达式: h S t Q ) (21θθλ-=?? (3-26-1) 式中, t Q ??为热流量;λ即为该物质的导热系数,λ在数值上等于相距单位长度的两平面的温度相差1个单位时,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其单位是)(K m W ?。 在支架上先放上圆铜盘P ,在P 的上面放上待测样品B ,再把带发热器的圆铜盘A 放 冰水混合物 电源 输入 调零 数字电压表 FD-TX-FPZ-II 导热系数电压表 T 2 T 1 220V 110V 导热系数测定仪 测1 测1 测2 测2 表 风扇 A B C 图4-9-1 稳态法测定导热系数实验装置

在B 上,发热器通电后,热量从A 盘传到B 盘,再传到P 盘,由于A,P 都是良导体,其温度即可以代表B 盘上、下表面的温度θ1、θ2,θ1、θ2分别插入A 、P 盘边缘小孔的热电偶E 来测量。热电偶的冷端则浸在杜瓦瓶中的冰水混合物中,通过“传感器切换”开关G ,切换A 、P 盘中的热电偶与数字电压表的连接回路。由式(3-26-1)可以知道,单位时间内通过待测样品B 任一圆截面的热流量为 2 21)(B B R h t Q πθθλ-=?? (3-26-2) 式中,R B 为样品的半径,h B 为样品的厚度。当热传导达到稳定状态时,θ1和θ2的值不变, 遇事通过B 盘上表面的热流量与由铜盘P 向周围环境散热的速率相等,因此,可通过铜盘P 在稳定温度T 2的散热速率来求出热流量 t Q ??。实验中,在读得稳定时θ1和θ2后,即可将B 盘移去,而使A 盘的底面与铜盘P 直接接触。当铜盘P 的温度上升到高于稳定时的θ2值若干摄氏度后,在将A 移开,让P 自然冷却。观察其温度θ随时间t 变化情况,然后由此求出铜盘在θ2的冷却速率 2 θθθ=??t ,而2 θθθ=??t mc ,就是铜盘P 在温度为θ2时的散热速率。 2、不良导体(橡皮)的测定 导热系数是表征物质热传导性质的物理量。材料结构的变化与所含杂质的不同对材料导热系数数值都有明显的影响,因此材料的导热系数常常需要由实验去具体测定。 测量导热系数在这里我们用的是稳态法,在稳态法中,先利用热源对样品加热,样品内部的温差使热量从高温向低温处传导,样品内部各点的温度将随加热快慢和传热快慢的影响而变动;适当控制实验条件和实验参数可使加热和传热的过程达到平衡状态,则待测样品内部可能形成稳定的温度分布,根据这一温度分布就可以计算出导热系数。而在动态法中,最终在样品内部所形成的温度分布是随时间变化的,如呈周期性的变化,变化的周期和幅度亦受实验条件和加热快慢的影响,与导热系数的大小有关。 本实验应用稳态法测量不良导体(橡皮样品)的导热系数,学习用物体散热速率求传导速率的实验方法。 1898年C .H .Le e s .首先使用平板法测量不良导体的导热系数,这是一种稳态法,实验中,样品制成平板状,其上端面与一个稳定的均匀发热体充分接触,下端面与一均匀散热体相接触。由于平板样品的侧面积比平板平面小很多,可以认为热量只沿着上下方向垂直传递,横向由侧面散去的热量可以忽略不计,即可以认为,样品内只有在垂直样品平面的方向上有温度梯度,在同一平面内,各处的温度相同。 设稳态时,样品的上下平面温度分别为 12θθ,根据傅立叶传导方程,在t ?时间内通过 样品的热量Q ?满足下式:S h t Q B 21θθλ-=?? (1) 式中λ为样品的导热系数,B h 为样品的厚度,S 为样品的平面面积,实验中样品为圆盘状。设圆盘样品的直径为B d ,则半径为B R ,则由(1)式得: 2 21B B R h t Q πθθλ-=?? (2)

导热系数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用稳态法测定金属、空气、橡皮的导热系数。 二、【实验仪器】 导热系数测定仪、铜-康导热电偶、游标卡尺、数字毫伏表、台秤(公用)、杜瓦瓶、秒表、待测样品(橡胶盘、铝芯)、冰块 三、【实验原理】 1、良导体(金属、空气)导热系数的测定 根据傅里叶导热方程式,在物体内部,取两个垂直于热传导方向、彼此间相距为h 、温度分别为θ1、θ2的平行平面(设θ1>θ2),若平面面积均为S ,在t ?时间内通过面积S 的热量Q ?免租下述表达式: h S t Q ) (21θθλ-=?? (3-26-1) 式中, t Q ??为热流量;λ即为该物质的导热系数,λ在数值上等于相距单位长度的两平面的温度相差1个单位时,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其单位是)(K m W ?。 在支架上先放上圆铜盘P ,在P 的上面放上待测样品B ,再把带发热器的圆铜盘A 放在B 上,发热器通电后,热量从A 盘传到B 盘,再传到P 盘,由于A,P 都是良导体,其温度即可以代表B 盘上、下表面的温度θ1、θ2,θ1、θ2分别插入A 、P 盘边缘小孔的热电偶E 来测量。热电偶的冷端则浸在杜瓦瓶中的冰水混合物中,通过“传感器切换”开关G ,切换A 、P 盘中的热电偶与数字电压表的连接回路。由式(3-26-1)可以知道,单位时间内通过待测样品B 任一圆截面的热流量为 冰水混合物 电源 输入 调零 数字电压表 FD-TX-FPZ-II 导热系数电压表 T 2 T 1 220V 110V 导热系数测定仪 测1 测1 测2 测2 表 风扇 A B C 图4-9-1 稳态法测定导热系数实验装置

2 21)(B B R h t Q πθθλ-=?? (3-26-2) 式中,R B 为样品的半径,h B 为样品的厚度。当热传导达到稳定状态时,θ1和θ2的值不变, 遇事通过B 盘上表面的热流量与由铜盘P 向周围环境散热的速率相等,因此,可通过铜盘P 在稳定温度T 2的散热速率来求出热流量 t Q ??。实验中,在读得稳定时θ1和θ2后,即可将B 盘移去,而使A 盘的底面与铜盘P 直接接触。当铜盘P 的温度上升到高于稳定时的θ2值若干摄氏度后,在将A 移开,让P 自然冷却。观察其温度θ随时间t 变化情况,然后由此求出铜盘在θ2的冷却速率 2 θθθ=??t ,而2 θθθ=??t mc ,就是铜盘P 在温度为θ2时的散热速率。 2、不良导体(橡皮)的测定 导热系数是表征物质热传导性质的物理量。材料结构的变化与所含杂质的不同对材料导热系数数值都有明显的影响,因此材料的导热系数常常需要由实验去具体测定。 测量导热系数在这里我们用的是稳态法,在稳态法中,先利用热源对样品加热,样品内部的温差使热量从高温向低温处传导,样品内部各点的温度将随加热快慢和传热快慢的影响而变动;适当控制实验条件和实验参数可使加热和传热的过程达到平衡状态,则待测样品内部可能形成稳定的温度分布,根据这一温度分布就可以计算出导热系数。而在动态法中,最终在样品内部所形成的温度分布是随时间变化的,如呈周期性的变化,变化的周期和幅度亦受实验条件和加热快慢的影响,与导热系数的大小有关。 本实验应用稳态法测量不良导体(橡皮样品)的导热系数,学习用物体散热速率求传导速率的实验方法。 1898年C .H .Le e s .首先使用平板法测量不良导体的导热系数,这是一种稳态法,实验中,样品制成平板状,其上端面与一个稳定的均匀发热体充分接触,下端面与一均匀散热体相接触。由于平板样品的侧面积比平板平面小很多,可以认为热量只沿着上下方向垂直传递,横向由侧面散去的热量可以忽略不计,即可以认为,样品内只有在垂直样品平面的方向上有温度梯度,在同一平面内,各处的温度相同。 设稳态时,样品的上下平面温度分别为 12θθ,根据傅立叶传导方程,在t ?时间内通过 样品的热量Q ?满足下式:S h t Q B 21θθλ-=?? (1) 式中λ为样品的导热系数,B h 为样品的厚度,S 为样品的平面面积,实验中样品为圆盘状。设圆盘样品的直径为B d ,则半径为B R ,则由(1)式得: 2 21B B R h t Q πθθλ-=?? (2)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固定于底座的三个支架上,支撑着一个铜散热盘P ,散热盘P 可以借助底座内的风扇,达到稳定有效的散热。散热盘上安放面积相同的圆盘样品B ,样品B 上放置一个圆盘状加热盘C ,其面积也与样品B 的面积相同,加热盘C 是由单片机控制的自适应电加热,可以设定加热盘的温度。

统计学实验报告

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书题目统计学实验 专业电子商务 班级1204班 学生姓名伍琴 学号201217050430 指导教师任明利 时间:2012 年 4 月 6 日

实验一:数据整理 一、项目名称:数据整理 二、实验目的 (1)掌握Excel中基本的数据处理方法; (2)学会使用Excel进行统计分组,能以此方式独立完成相关作业。 三、实验要求 1、已学习教材相关内容,理解数据整理中的统计计算问题;已阅读本次实验导引,了解Excel中相关的计算工具。 2、准备好一个统计分组问题及相应数据(可用本实验导引所提供问题与数据)。 3、以Excel文件形式提交实验报告(包括实验过程记录、疑难问题发现与解决记录)。 四、实验内容和操作步骤 (一)问题与数据 某百货公司连续40天的商品销售额如下(单位:万元): 41 25 29 47 38 34 30 38 43 40 46 36 45 37 37 36 45 43 33 44 35 28 46 34 30 37 44 26 38 44 42 36 37 37 49 39 42 32 36 35 根据上面的数据进行适当分组,编制频数分布表,并绘制直方图. (二)操作步骤: 1、在单元区域A1:E9中输入原始数据,如图:

2、并计算原始数据的最大值(在单元格B10中)与最小值(在单元格D10中)。 3、根据经验公式计算经验组距和经验组数。 4、根据步骤3的计算结果,计算并确定各组上限、下限(在单元区域F1:G6),如图所示: 5、绘制频数分布表框架,如图所示: 6、计算各组频数: (1)选定B19:B23作为存放计算结果的区域。 (2)从“公式”菜单中选择“插入函数”项。 (3)在弹出的“插入函数”对话框中选择“统计”函数FREQUENCY.

统计学实验报告

第页(共12 页)课程:_应用统计学_____________ 实验日期:2011 年 5 月 3 日专业班号:__管095__ 组别:__________ 交报告日期:2011 年 5 月11 日姓名:__XXX____学号:3090511127_ 报告退发:(订正、重做) 同组者:XXXX 教师审批签字: 实验报告格式 一、预习准备: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仪器和设备等; 二、实验过程:实验步骤和实验数据记录等; 三、实验总结:实验数据处理和实验结果讨论等。 实验名称 应用统计学综合实验

步骤一 认识EXCEL 系统,用EXCEL 计算描述统计量、进行方差分析、移动平均和指数平滑预测 1.某班3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如下表所示: 列1 平均 79.6 标准误差 2.039044 中位数 80.5 众数 76 标准差 11.1683 方差 124.731 峰度 -0.14235 偏度 -0.36365 区域 47 最小值 52 最大值 99 求和 2388 观测数 30 最大(1) 99 最小(1) 52 置信度(95.0%) 4.170314 2.有5种不同品种的种子和4种不同的施肥方案,在20块同样面积的土地上进行试验,取得的收获量数据如下表: 检验不同品种对收获量的影响是否显著,不同的施肥方案对收获量的影响是否显著? (α=0.05)

由于用于检验行因素的P<a=0.05,所以品种对收益有影响。用于检验列因素的P<a=0.05,故列因素施肥方案对收益有显著影响。 3.下表是81—2000年我国油菜籽单位面积产量数据: ⑴用5期移动平均法预测2001年的单位面积产量.

导热系数实验报告

用稳态法测定金属、空气、橡皮的导热系数。 二、【实验仪器】 导热系数测定仪、铜-康导热电偶、游标卡尺、数字毫伏表、台秤(公用)、杜瓦瓶、 秒表、待测样品(橡胶盘、铝芯)、冰块 三、【实验原理】 1、良导体(金属、空气)导热系数的测定 根据傅里叶导热方程式,在物体内部,取两个垂直于热传导方向、彼此间相 距为 h 、温度分别为O K 6:的平行平面(设0/5),若平面面积均为S,在△『时 间内通过面积S 的热量A0免租下述表达式: △0 一胭 ?一 2) A/ h (3-26-1) & & & 丙1 T7T\ *TV T*?r?*7 TT m R

式中,普为热流量;2即为该物质的导热系数,兄在数值上等于相距单位长度的 两平面的温度相差1个单位时,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其单位是 W/(加?K )。 在支架上先放上圆铜盘P,在P 的上面放上待测样品B,再把带发热器的圆铜 盘A 放在B 上,发热器通电后,热量从A 盘传到B 盘,再传到P 盘,由于A,P 都 是良导体,其温度即可以代表B 盘上、下表面的温度X 、02, Ox. 02分别插入A 、 P 盘边缘小孔的热电偶E 来测量。热电偶的冷端则浸在杜瓦瓶中的冰水混合物中, 通过“传感器切换”开关G,切换A 、P 盘中的热电偶与数字电压表的连接回路。 由式(3-26-1)可以知道,单位时间内通过待测样品B 任一圆截面的热流量为 咚=久?_&2)凤 (3-26-2) 式中,弘为样品的半径,矗为样品的厚度。当热传导达到稳定状态时,X 和5的 值不变,遇事通过B 盘上表面的热流量与由铜盘P 向周围环境散热的速率相等, 因此,可通过铜盘P 在稳定温度匚的散热速率来求出热流量昱。实验中,在读得 稳定时0】和匹后,即可将B 盘移去,而使A 盘的底面与铜盘P 直接接触。当铜盘 P 的温度上升到高于稳定时的0:值若干摄氏度后,在将A 移开,让P 自然冷却。 观察其温度0随时间t 变化情况,然后由此求出铜盘在0:的冷却速率竺 2、不良导体(橡皮)的测定 导热系数是表征物质热传导性质的物理量。材料结构的变化与所含杂质的不同 对材料导热系数数值都有明显的影响,因此材料的导热系数常常需要由实验去具 体测定。 测量导热系数在这里我们用的是稳态法,在稳态法中,先利用热源对样品加热, 样品内部的温差使热量从高温向低温处传导,样品内部各点的温度将随加热快慢 和传热快慢的影响而变动;适当控制实验条件和实验参数可使加热和传热的过程 达到平衡状态,则 ,而 △ & me —— ,就是铜盘P 在温度为0 2时的散热速率。

常用材料的导热系数表

材料的导热 傅力叶方程式: Q=KA△T/d, R=A△T/Q Q: 热量,W;K: 导热率,W/mk;A:接触面积;d: 热量传递距离;△T:温度差;R: 热阻值 导热率K是材料本身的固有性能参数,用于描述材料的导热能力。这个特性跟材料本身的大小、形状、厚度都是没有关系的,只是跟材料本身的成分有关系。所以同类材料的导热率都是一样的,并不会因为厚度不一样而变化。 将上面两个公式合并,可以得到 K=d/R。因为K值是不变的,可以看得出热阻R值,同材料厚度d是成正比的。也就说材料越厚,热阻越大。 但如果仔细看一些导热材料的资料,会发现很多导热材料的热阻值R,同厚度d并不是完全成正比关系。这是因为导热材料大都不是单一成分组成,相应会有非线性变化。厚度增加,热阻值一定会增大,但不一定是完全成正比的线性关系,可能是更陡的曲线关系。 根据R=A△T/Q这个公式,理论上来讲就能测试并计算出一个材料的热阻值R。但是这个公式只是一个最基本的理想化的公式,他设定的条件是:接触面是完全光滑和平整的,所有热量全部通过热传导的方式经过材料,并达到另一端。 实际这是不可能的条件。所以测试并计算出来的热阻值并不完全是材料本身的热阻值,应该是材料本身的热阻值+所谓接触面热阻值。因为接触面的平整度、光滑或者粗糙、以及安装紧固的压力大小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接触面热阻值,也会得出不同的总热阻值。 所以国际上流行会认可设定一种标准的测试方法和条件,就是在资料上经常会看到的ASTM D5470。这个测试方法会说明进行热阻测试时候,选用多大的接触面积A,多大的热量值Q,以及施加到接触面的压力数值。大家都使用同样的方法来测试不同的材料,而得出的结果,才有相比较的意义。 通过测试得出的热阻R值,并不完全是真实的热阻值。物理科学就是这样,很多参数是无法真正的量化的,只是一个“模糊”的数学概念。通过这样的“模糊”数据,人们可以将一些数据量化,而用于实际应用。此处所说的“模糊” 是数学术语,“模糊”表示最为接近真实的近似。 而同样道理,根据热阻值以及厚度,再计算出来的导热率K值,也并不完全是真正的导热率值。 傅力叶方程式,是一个完全理想化的公式。我们可用来理解导热材料的原理。但实际应用、热阻计算是复杂的数学模型,会有很多的修正公式,来完善所有的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 总之: a. 同样的材料,导热率是一个不变的数值,热阻值是会随厚度发生变化的。 b. 同样的材料,厚度越大,可简单理解为热量通过材料传递出去要走的路程越多,所耗的时间也越多,效能也越差。 c. 对于导热材料,选用合适的导热率、厚度是对性能有很大关系的。选择导热率很高的材料,但是厚度很大,也是

统计学实验报告1

统计学实验报告1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实验报告

二、打开文件“数据 3.XLS”中“城市住房状况评价”工作表,完成以下操作。 1)通过函数,计算出各频率以及向上累计次数和向下累计次数;2)根据两城市频数分布数据,绘制出两城市满意度评价的环形图三、打开文件“数据 3.XLS”中“期末统计成绩”工作表,完成以下操作。 1)要求根据数据绘制出雷达图,比较两个班考试成绩的相似情况。 实验过程: 实验任务一: 1)利用函数frequency制作一张频数分布表 步骤1:打开文件“数据 3. XLS”中“某公司4个月电脑销售情况”工作表 步骤 2.在“频率(%)”的右侧加入一列“分组上限”,因统计分组采用“上限不在内”,故每组数据的上限都比真正的上限值小0.1,例如:“140-150”该组的上限实际值应为“150”,但我们为了计算接下来的频数取“149.9”. 步骤3.选定C20:C29,再选择“插入函数”按钮 3 步骤 4.选择类别“统计”—选择函数“FREQUENCY”

步骤5.在“data_array”对话框中输入“A2:I13”,在“bins_array”对话框中输入“E20:E29 该函数的第一个参数指定用于编制分布数列的原始数据,第二个参数指定每一组的上限. 步骤6.选定C20:C30区域,再按“自动求和” 按钮,即可得到频数的合计

步骤7.在D20中输入“=(C20/$C$30)*1OO” 步骤8:再将该公式复制到D21:D29中,并按“自动求和”按钮计算得出所有频率的合计。

导热系数的测量实验报告

导热系数的测量 导热系数(又称导热率)是反映材料热性能的重要物理量,导热系数大、导热性能好的材料称为良导体,导热系数小、导热性能差的材料称为不良导体。一般来说,金属的导热系数比非金属的要大,固体的导热系数比液体的要大,气体的导热系数最小。因为材料的导热系数不仅随温度、压力变化,而且材料的杂质含量、结构变化都会明显影响导热系数的数值,所以在科学实验和工程设计中,所用材料的导热系数都需要用实验的方法精确测定。 一.实验目的 1.用稳态平板法测量材料的导热系数。 2.利用稳态法测定铝合金棒的导热系数,分析用稳态法测定不良导体导热系数存在的缺点。 二.实验原理 热传导是热量传递过程中的一种方式,导热系数是描述物体导热性能的物理量。 h T T S t Q ) (21-??=??λ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截面积的热量dQ/dt 是一个无法直接测定的量,我们设法将这个量转化为较容易测量的量。为了维持一个恒定的温度梯度分布,必须不断地给高温侧铜板加热,热量通过样品传到低温侧铜板,低温侧铜板则要将热量不断地向周围环境散出。单位时间通过截面的热流量为: B B h T T R t Q )(212-???=??πλ 当加热速率、传热速率与散热速率相等时,系统就达到一个动态平衡,称之为稳态,此时低温侧铜板的散热速率就是样品内的传热速率。 这样,只要测量低温侧铜板在稳态温度 T2 下散热的速率,也就间接测量出了样品内的传热速率。但是,铜板的散热速率也不易测量,还需要进一步作参量转换,我们知道,铜板的散热速率与冷却速率(温度变化率)dQ/dt=-mcdT/dt 式中的 m 为铜板的质量, C 为铜板的比热容,负号表示热量向低温方向传递。 由于质量容易直接测量,C 为常量,这样对铜板的散热速率的测量又转化为对低温侧铜板冷却速率的测量。铜板的冷却速率可以这样测量:在达到稳态后,移去样品,用加热

材料导热系数测试实验

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张沐天 班级学号 实验日期 批改教师 课程名称 材料性能测试实验 批改日期 实验名称 材料导热系数测试实验 报告成绩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稳态法测定材料导热系数的方法 2.了解材料导热系数与温度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 不同温度的物体具有不同的内能,同一个物体不同区域如果温度不等,则他们热运动的激烈程度不同,含有的内能也不相同。这些不同温度的物体或区域,在相互靠近或接触时,会以传热的形式交换能量。由于材料相邻部分之间的温差而发生的能量迁移称为热传导。在热能工程、制冷技术、工业炉设计等一系列技术领域中,材料的导热性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1.材料的导热性及电导率 材料的导热系数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1m 厚的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K ,在1s 钟内,通过1m2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为 W/(m ·K),也叫热导率。热导率λ由简化的傅里叶导热定律 dx dT -q λ 决定。 2.热传导的物理机制 热传导过程就是材料的能量传输过程。在固体中能量的载体可以有自由电子、声子和光子,因此固体的导热包括电子导热、声子导热和光子导热。 1)电子和声子导热 纯金属中主要为电子导热,在合金、半金属或半导体、绝缘体的变化过程中,声子导热所占比例逐渐增大。 2)光子导热 固体中分子、原子和电子的振动、转动等运动状态的改变会辐射出频率较高的电磁波,其中具有较强热效应的是波长在间的可见光与部分近红外光的区域,这部分辐射线称为热射线。热射线的传递过程称为热辐射。 3.影响导热系数的因素 1)温度 金属以电子导热为主,电子在运动过程中将受到热运动的原子和各种晶格缺陷的阻挡,从而形成对热量传输的阻力。 一般来说,纯金属的导热系数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而今导热系数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玻璃体的导热系数则一般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2)原子结构 物质的电子结构对热传导有较大影响。具有一个价电子的,导电性能良好的、德拜温度较

导热系数测量实验报告

导热系数测量实验报告 篇一:导热系数实验报告 实验用稳态平板法测定不良导体的导热系数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用稳态平板法测定不良导体的导热系数. (2)利用物体的散热速率求传热速率. 二、实验器材. 实验装置、红外灯、调压器、杜瓦瓶、数字式电压表. 三、实验原理. 导热是物体相互接触时,由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播热量的过程.当温度的变化只是沿着一个方向(设z方向)进行时,热传导的基本公式可写为 dT dQ=?λ ????????? ---------------------------------------------() 它表示在dt时间内通过dS面积的

热量dQλ为导热系数,它的大小由物体????dT 本身的物理性质决定,单位为W????1????1,它是表征物质导热性能大小的物理量,式中符号表示热量传递向着温度降低的方向进行. 在图中,B为待测物,它的上下表面分别和上下铜、铝盘接触,热量由高温铝盘通过待测物B向低温铜盘传递.若B很薄,则通过B侧面向周围环境的散热量可以忽略不计,视热量只沿着垂直待测板B的方向传递.那么在稳定导热(即温度场中各点的温度不随时间而变)的情况下,在?t时间内,通过面积为S、厚度为L的匀质圆板的热量为??? ?????? ---------------------------------------------()式中,???为匀质圆板两板面的恒定温差,若把()式写成 ?Q=?λ ??????

=?λ?? ---------------------------------------------()的形式,那么???便为待测物的导热速率,只要知道了导热速率,由()式即可求出λ. 实验中,使上铝盘A和下铜盘P分别达到恒定温度??1、??2,并设??1>??2,即热量由上而下传递,通过下铜盘P向周围散热.因为??1和??2不变,所以,通过B的热量就等于C向周围散发的热量,即B的导热速率等于C 的散热速率.因此,只要求出了C在温度??2时的散热速率,就求出了B的导热速率???. 因为P的上表面和B的下表面接触,所以C的散热面积只有下表面面积和侧面积之和,设为????,而实验中冷却曲线是C全部裸露于空气中测出来的,即在P的上下表面和侧面积都散热的情况下记录的.设其全部表面积为??全,根据散热速率与散热面积成正比的关系可得??? ?????? ???

统计学实验报告

实验1:数据整理 一、实验目的 1)掌握Excel中基本的数据处理方法; 2)学会使用Excel进行统计分组,能以此方式独立完成相关作业 二、实验时间及地点 试验时间:2014年9月23日实验地点:计算机房 三、实验内容和操作步骤 (一)问题与数据 某百货公司连续40天的商品销售额如下(单位:万元): 41 25 29 47 38 34 30 38 43 40 46 36 45 37 37 36 45 43 33 44 35 28 46 34 30 37 44 26 38 44 42 36 37 37 49 39 42 32 36 35 根据上面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分组,编制频数分布表,并绘制直方图。 (二)实验内容:使用FREQUENCY函数绘制频数分布表(图) (三)实验步骤: 1.在A1输入:某百货公司连续40天的商品销售额如下。选中A1:D1选 择合并单元格。 2.在单元区域A2:D11中输入原始数据。 3.并计算原始数据的最大值(在单元格B12中)与最小值(在单元格D12 中)。 4.根据Sturges经验公式计算经验组距(在单元格B13)和(经验数据D13 中)。 5.根据步骤3的计算结果,计算并确定各组上限、下限(在单元区域E2: F7). 步骤1~5如图所示:

6.绘制频数分布表框架,如图所示: 7.计算各组频数: 1)选定i7:i12作为存放计算结果的区域。 2)从“插入”菜单中选择“函数”项。 3)在弹出的“插入函数”对话框中选择“统计”函数FREQUENCY。 步骤(1)~(3)如图所示:

4)单击“插入函数”对话框中的“确定”按钮,弹出 “FREQUENCY”对话框。 5)确定FREQUENCY函数的两个参数的值。其中: Data-array:原始数据或其所在单元格区域(A2:D11) Bins-array:分组各组的上限值或其所在的单元格区域 (F2:F7). 步骤(4)~(5)如图所示: 6)按Shift+Ctrl+Enter组合键,如图所示 7)用公式:频数密度=频数/组距选定G7输入=i7:i12/4按 Shift+Ctrl+Enter组合键 频率=频数/总数 如图所示:

统计学实验心得体会讲课稿

[标签:标题] 篇一:统计学实验心得体会 统计学实验心得体会 为期半个学期的统计学实验就要结束了,这段以来我们主要通过excl软件对一些数据进行处理,比如抽样分析,方差分析等。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掌握了很多应用软件方面的知识,真正地学与实践相结合,加深知识掌握的同时也锻炼了操作能力,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我也有很多体会。 统计学是比较难的一个学科,作为工商专业的一名学生,统计学对于我们又是相当的重要。因此,每次实验课我都坚持按时到实验室,试验期间认真听老师讲解,看老师操作,然后自己独立操作数遍,不懂的问题会请教老师和同学,有时也跟同学商量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几次实验课下来,我感觉我的能力确实提高了不少。统计学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通过利用概率论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所观察系统的数据,进行量化的分析、总结,并进而进行推断和预测,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它被广泛的应用在各门学科之上,从物理和社会科学到人文科学,甚至被用来工商业及政府的情报决策之上。可见统计学的重要性,认真学习显得相当必要,为以后进入社会有更好的竞争力,也为多掌握一门学科,对自己对社会都有好处。 几次的实验课,我每次都有不一样的体会。个人是理科出来的,对这种数理类的课程本来就很感兴趣,经过书本知识的学习和实验的实践操作更加加深了我的兴趣。每次做实验后回来,我还会不定时再独立操作几次为了不忘记操作方法,这样做可以加深我的记忆。根据记忆曲线的理论,学而时习之才能保证对知识和技能的真正以及掌握更久的掌握。就拿最近一次实验来说吧,我们做的是“平均发展速度”的问题,这是个比较容易的问题,但是放到软件上进行操作就会变得麻烦,书本上只是直接给我们列出了公式,但是对于其中的原理和意义我了解的还不够多,在做实验的时候难免会有很多问题。不奇怪的是这次试验好多人也都是不明白,操作不好,不像以前几次试验老师讲完我们就差不多掌握了,但是这次似乎遇到了大麻烦,因为内容比较多又是一些没接触过的东西。我个人感觉最有挑战性也最有意思的就是编辑公式,这个东西必须认真听认真看,稍微走神就会什么都不知道,很显然刚开始我是遇到了麻烦。还好在老师的再次讲解下我终于大致明白了。回到寝室立马独自专研了好久,到现在才算没什么问题了。 实验的时间是有限的,对于一个文科专业来说,能有操作的机会不是很多,而真正利用好这些难得的机会,对我们的大学生涯有很大意义。不仅是学习上,能掌握具体的应用方法,我感觉更大的意义是对以后人生路的作用。我们每天都在学习理论,久而久之就会变成书呆子,问什么都知道,但是要求做一次就傻了眼。这肯定是教育制度的问题和学校的设施问题,但是如果我们能利用好很少的机会去锻炼自己,得到的好处会大于他自身的价值很多倍。例如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我们要做出好的结果,就必须要有专业的统计人才和认真严肃的工作态度。这就在我们的实践工作中,不知觉中知道一丝不苟的真正内涵。以后的工作学习我们再把这些应用于工作学习,肯定会很少被挫 折和浮躁打败,因为统计的实验已经告知我们只有专心致志方能做出好的结果,方能正确的做好一件事。 最后感谢老师的耐心指导,教会我们知识也教会我们操作,老师总是最无私最和蔼的人,我一定努力学习,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回报。 篇二:统计学实验报告与总结

各种材料的导热系数

22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 最高额定温度 电缆导体长期允许最高工作温度为90℃,短时过负载最高工作温度为130℃,短路时(短路时间为5S)最高工作温度为250℃。 电缆使用特性: (1)电缆导体长期允许温度为90℃。 (2)短路时(最长持续时间不超过5秒),导体最高温度不超过250℃,电缆线路中间有接头时,锡焊接头不超过120℃,压接接头不超过150℃,电焊或气焊接头不超过250℃。 (3)电缆敷设时,在保证足够机械拉力的情况下不受落差限制,但不允许敷设于铁质管道中,也不允许沿电缆周围形成环状的铁质金具固定电缆。 (4)电缆敷设时,其温度应不低于零度,当电缆温度低于零度时应采用适当的方法将电缆加热至零度有以上。 高密度聚乙烯HD 980 密度0.50导热系数 热传导和热导率物体内部分子和原子微观运动所引起的热量传递过程称为热传导,又称导热。在单位时间内从tω1的高温壁面传递到tω2的低温壁面的热流量φ(W)的大小,和壁的面积F(m2)与两壁温差(tω1-tω2)(℃)成正比,与壁的厚度δ(m)成反比。此外,还与壁的材料性质等因素有关。因此由上面的比例关系, 导热量 = f(两壁温差) / 壁的厚度 * 导热系数 聚乙烯(PE)的导热系数 0.4 W / K-Meter PVC 0.231 ABS 0.245 PP 0.138 Cu 365

SUS 16 Steel 86 水的导热系数0.54 空气的导热系数 0.024 pvc的导热系数 0.14W/MK 殷钢 11 拌石水泥 1.5 海砂 20 0.03 对某一特定物质而言,只考虑热传递时,热量与温度之间存在一个线性关系,即 变化的内能(亦即传递的热量)=该物质的比热容*质量*该物质变化的温度 导热系数 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1m厚的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度(K,℃),在1小时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为瓦/米?度(W/m?K,此处为K可用℃代替)。导热系数与材料的组成结构、密度、含水率、温度等因素有关。非晶体结构、密度较低的材料,导热系数较小。材料的含水率、温度较低时,导热系数较小。通常把导热系数较低的材料称为保温材料,而把导热系数在0.05瓦/米?度以下的材料称为高效保温材料。 材料的厚度加大则材料的导热系数如何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