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始祖炎帝黄帝世系图新选.

中华始祖炎帝黄帝世系图新选.
中华始祖炎帝黄帝世系图新选.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方便更改

炎帝的母亲是谁

炎帝的母亲是谁 在更加遥远的古代中,炎帝是属于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而炎帝也是一样在贡献上都是主要变现在各个方面的,而且相传道,炎帝是直接亲尝百草来去发明草药来去治病等等,那么炎帝的母亲是谁?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欢迎大家阅读。 炎帝的母亲是谁神农氏母曰妊姒,有蟜氏女,名女登,为少典妃,游于华阳,有神农首感女登于常羊,生炎帝。”相传炎帝之母名“女登”,一日游华阳,被神龙绕身,感应而孕,生下炎帝。其实在母系氏族时期,人们只知道自己的母亲,说不清父亲是谁,所以后人仅对炎帝之母为女登记载很清楚,而父亲这边始终存有争议。推荐阅读:上古时期的炎帝发明了什么 炎帝是谁在五帝本纪黄帝中就记载说:华胥氏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母。华胥氏生太昊。太昊生伏羲,女娲。伏羲,女娲生少典。少典生炎帝和黄帝。 所以炎帝和黄帝应该是伏羲和女娲的孙子,而炎帝和黄帝就是兄弟关系。 炎帝有几个女儿炎帝是中国神话故事中的太阳神。据说他在成为太阳神之前,是人间一个部落的首领,他的一生除了儿子外还生有四个女儿。炎帝的女儿有着完全不一样的命运。炎帝的大女儿被人们叫做炎帝的“少女”,这并非是人们给她的称号,而是因为炎帝没有给

她取名字,所以人们就一直这样叫。这个女儿从小和其他三姐妹一起生活在宫廷之中,但是后来的时候她爱上了赤松子—一个一心修仙的人,在后来赤松子得道成仙之后更是迷恋,甚至她也跟随着一起修仙,最后在大火中羽化成仙。而炎帝的第二个女儿也和大女儿一样没有名字,被世人叫做是赤帝女,赤帝也就是炎帝,即炎帝的女儿。这个女儿见到心地善良,常常会在宫殿之中的树梢上建造一些鸟巢以供飞行的鸟儿做歇息只用,一天她在建好鸟巢之后,没有像往常一样的下树,而是就这样一动不动的坐在树上,任何人叫都没有反应。炎帝发现后很是担心,于是就想了个法子,叫人在树下点火,把她给吓下来。可是谁知道才一点火他的这个女儿也像大女儿一样羽化成仙,只不过这一次是他人为之。而他的三女儿则是后来因为不想嫁人而抑郁而死,后被封为云雨之神。而炎帝的第四个女儿则是我们所熟知的精卫。从小活波开朗,爱好自由。在民间还有着关于精卫填海的故事。 炎帝是一个对人类世界有着重大贡献的人物,受到民间众人的深深的敬仰。在他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按照他的样子在民间建造了不少关于他的雕像,而关于他的画像更是数不胜数。其中最为著名的炎帝像就要数老顶山上的了。老顶山上的炎帝像是一座模仿着炎帝给世人留下的印象打造而成的,整座炎帝像都是使用铜器打造,如今位于我国的山西省的管辖地长治市里面。如今这尊炎帝的雕像已经成为了这座城市的标志,几乎每个到山西旅游的人都会去参拜炎帝雕像,老顶山炎帝像远远的看上去,给人一种古朴的气息。整座铜像是以站

汉朝皇帝世系图

汉高祖 刘邦 前 256-前 202-前 195 汉惠 帝 齐悼惠王 刘肥 前 221-前 189 刘盈 前 210前 195前 188 后少 帝 城阳景王 刘章 前 200-前 177 前少帝 ?-前 188-前 184 刘弘 前 192前 184前 180 梁共 城阳恭王 刘喜 ?-前 144 长沙定王 刘发 ?-前 127 汉武帝 刘彻 前 157-前 141前 87 王 刘买 ?-前 136 梁平 王 刘襄 ?-前 96 梁贞 海昏侯 城阳敬王 刘义 ?-前 110 舂陵戴侯 刘熊渠 悼皇考 刘外 刘进 前 113-前 91 刘贺 前 92前 74前 59 王 刘毋 伤 ?-前 85 汉景帝 刘启 前 188-前 157前 141 梁孝 王 刘武 ?-前 144 汉文帝 刘恒 前 202前 180前 157 高后吕雉
昌邑哀 城阳顷王 刘延 ?-前 118 舂陵节侯 刘买 戾太子 刘据 前 128-前 91 王 刘髆 ?-前 86
汉昭帝 刘弗陵 前 94-前 87-前 74

梁敬 城阳惠王 刘武 ?-前 97 刘利 刘回 汉宣帝 刘询 前 91-前 74-前 49 王 刘定 国 ?-前 45 梁夷 汉元帝 城阳荒王 刘顺 刘子张 刘钦 ?-3 刘奭 前 75-前 49-前 33 楚孝王 刘嚣 ?-前 25 东平思王 刘宇 ?-前 20 王 刘遂 ?-前 39
汉成 帝 更始帝 刘玄 ?-23-25 汉光武帝 刘秀 前 6-25-57 刘骜 前 51前 33前7 汉哀帝 刘欣 前 27-前 7前1 严乡侯 广戚侯 刘显 刘信 ?-7 恭皇 刘康 ?-前 23 中山孝王 刘兴 ?-前 8 广戚炀 侯 刘勋 东平炀王 刘云 ?- 前 4
梁荒 王 刘嘉 ?-前 24
式节侯 刘宪
式侯 刘萌
汉明帝 刘庄 28-57-75
汉平帝 刘衎 前 9-前 1-6
梁王 刘立 ?-3
刘盆子 10-25-27?
汉章帝 刘炟 57-75-88
孺子 刘婴 5-6-8-2 5 济北 惠王 刘寿 ? -120 北乡 刘雄 孝崇皇 刘翼 孝元皇 刘淑 孝穆皇 刘开 ?-132
刘永 ? -25-2 7 刘纡
千乘贞王 刘伉 ?-93
孝德皇 刘庆 78-107
汉和帝 刘肇 79-88-10 5
乐安夷王 刘宠 ?-122
汉安帝 刘祜 94-106-12 5 汉顺帝 刘保
汉殇帝 刘隆 105-106
侯 刘懿 ? -125
勃海孝王 刘鸿
刘弘

弘扬炎帝文化 传承炎帝精神

弘扬炎帝文化传承炎帝精神 5000年前,华夏始祖炎帝神农在随州烈山这块土地上高举文明之火,带领上古先民刀耕火种,开启了璀璨的华夏农耕文明。千百年来,无数炎黄子孙不远万里烈山寻根,抒发对先祖的感怀之心,对故里的思念之情。在他们的眼里,炎帝神农故里是华人的家、民族的魂。因此,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构建炎黄子孙共同的精神家园,必将汇聚成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随州炎帝故里人始终为此而努力。 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传颂炎帝文化的圣地品牌 炎帝文化是华夏文明起源的基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第一符号,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是湖北最重要的文化品牌,也是一项全球性的文化活动。这场文化的盛会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炎帝神农祭典”为核心,以炎帝文化为纽带,凝聚和寄托了天下华人“血脉同根文化同源民族复兴”的夙愿,促进了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对中华民族的归宿感,促进了56个民族对中华大家庭的认同感。连续七届寻根节在炎帝故里成功举办,充分肯定了寻根节在弘扬炎帝精神、传承中华文化、凝聚海内外华人民族情感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炎帝文化庙会——传播炎帝文化的重要平台 寻根节作为炎黄子孙的祭祀盛会,在推动炎帝文化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带动着随州民俗文化的竞相发展。一年一度的寻根节,最能体现地域文化、参与面最广、最接地气的莫过于炎帝文化庙会。2010年至2015年连续6年在炎帝故里景区举办的炎帝文化庙会,为海内外游客献上了一道道精美的文化大餐,濒临失传的随州花鼓戏、义阳大鼓等传统节目,在注入炎帝文化元素后,被重新搬上舞台,引得游客纷纷叫好。安居板凳龙、天河口九莲灯、唐县镇随州慢板和随县“三独”(独人轿、独角兽、独轮车)、万福店摔跤等民间特色文艺节目相继成为每年的风俗节庆。 炎帝文化庙会作为传扬炎帝文化的群众文化活动平台,传承了“共生”“利民”等炎帝文化的精髓,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逐步擦亮了炎帝文化品牌。传统节日常态拜祖——传扬炎帝文化的有力推手 树离根不活,人无根不立。中国人对祖先的崇拜和敬仰深怀于心,寻根问祖

神农——炎帝新考——官祖、医祖、

神农新考 日期:2011-05-24 作者:朝流来源:文汇报 朝流 一神农是财神 财神,俗指为天下创造财富、主宰天下人财运的神灵。由于世人都有求财纳福的心理,中国人对财神有着普遍的信仰。 在我国民间,目前普遍敬奉的财神有专司人间财富的赵公明,神勇善战、忠义守信的关公,童叟无欺、和气生财的比干,生财有道、散财济民的范蠡等。他们都是因为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或具有符合经商致富价值取向的鲜明个性,才被尊奉为财神。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开创农耕文明、为原始先民创造物质财富的神农应该是众多财神的鼻祖。 在原始社会,先民仅靠渔猎和采摘来获取食物,由于受季节、环境的影响,人们的劳动成果没有稳定的来源,常常食不裹腹,饥饿时刻威胁着人们的生命。据史载,神农氏辨尝五谷、发明耒耜,带领部落民众开垦土地,教会人们播种谷物,开创了耕播农业的生产方式。耕播农业的出现使原始社会开始了从靠天生存向财富积累的生产经济的转变,使人们获得了稳定的食物来源,解决了民以食为天的大事,推进了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因此,神农是中华民族创造财富的第一人,他才是真正的财神。 二神农是医祖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医学开创自今,岂止上下五千年。可能大家都知道神医扁鹊、华佗,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是医学史上闪耀的明星,为历代所敬仰。可是,大家可曾知道医学的重要起源,人类医学的发端源于炎帝神农? 远古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环境和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先民们过着采食野果,茹毛饮血的生活,食物腥臊恶臭伤腹胃,又毫无医学知识,常因瘟疫不治而亡,平均寿命只有二三十岁。人们在水深火热之中,艰难地繁衍生息。炎帝神农为救治子民,尝百草平毒寒温之药性,悟草木涩苦之口味,品药草攻毒祛病之疗效,宣药疗疾,救民于疾病毒伤之中。 据《淮南子·修务》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路史·外纪》记载:炎帝神农氏“磨蜃鞭茇,察色腥,尝草木,而正名之。审其平毒,旌其燥寒,察其畏恶,辨其臣使,厘而三之,以养其性命而治病。一日间而遇七十毒,极含气也。”这些古代文献的记载并非仅仅只是尊圣尚古,而是真实地描述了炎帝神农在与自然、疾病的斗争中,不断探索、发现和总结医学知识的情景。他发现并利用百草的药性来治疗疾病,肇启了中华医学之源,对后世影响巨大,为中华医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开创性贡献,写下了划时代的

六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3课 远古的传说导学案鲁教版五四制

六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3课远古的传说导学案鲁教版五四制 1、了解炎黄联盟的形成、逐鹿之战,知道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构成了华夏的主干。 2、掌握黄帝、炎帝的发明,了解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3、理解、掌握“禅让”的含义,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学习重点黄帝、炎帝的贡献学习难点禅让制学习活动 一、自主预习炎黄战蚩尤 1、距今约四五千年,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激战,黄帝部落运用能辨明方向的最终打败蚩尤,从此______、_______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炎帝和黄帝 1、传说中的炎帝,号_______,相传他发明了_______等农具。教会人们________。黄帝,姓公孙,名轩辕。相传黄帝建造,制作,教人挖掘,发明。仓颉创造,伶伦制作,隶首发明。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因此后人尊称炎帝和黄帝为。海内外华人称自己为______________。尧舜禹的禅让 1、相传在黄帝之后,、、依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当时实行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__________。

2、禹当首领的时候,社会生产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私有财产更多了,出现了贫富分化。约公元前__________年, _______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也从部落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的________。世袭制代替了_________。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___________社会开始了。 二、检查自主预习情况 三、想一想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你学习?小组合作、展示xx年4月18日上午,万众瞩目的炎黄二帝巨型塑像落成庆典在郑州黄河岸边炎黄广场隆重举行,海内外各界人士30000多人参加庆典。炎黄二帝塑像高106米,单眼长3米多、鼻高8米。以山为体,山人合一,浑然天成。塑像左侧为炎帝,广额纯朴,智慧慈爱,右侧为黄帝,威武刚强,气宇轩昂。炎黄二帝塑像包容了中华民族的崇高品质,体现了不屈不挠、勤劳勇敢和开拓前进的宏伟气概。它的建成,将会大大增强全球华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1)黄帝被“炎黄子孙”称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称呼他?(2)炎帝和黄帝巨型塑像为什么建在黄河岸边?(3)今天我们建造炎帝和黄帝巨型塑像有什么意义?参考答案: 二、材料题:(1)人文初祖;炎黄部落联盟后来逐渐形成华夏族。(2)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3)它的建成,将会大大增强全球华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学习方法阅读教材,学生用蓝色笔在教材上划出相关内容,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复习提纲 (1)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宋朝经济发展原因

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了宋代最后完成,江南在农业、手工业、商业方面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原因是什么?从唐朝中晚期到五代、宋朝,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南方自然条件的变化(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迁移上册江南地区的开发。),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1)岳飞:北上抗金,表现出为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不怕牺牲的精神。军纪严明,廉洁正直,不计较个人得失等。 (2)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顽强的毅力,勇敢的战斗精神,远大的抱负等等。(3)文天祥:拒绝降元,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 (4)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具有创新精神。 民族融合篇 从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开始,中经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到元朝时,民族融合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元朝的民族融合,是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进而提问,分析元朝的民族融合表现在哪些方面?元朝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影响? 表现:元朝民族融合的发展表现在四个方面:汉族人民开发边疆;边疆各族迁入内地,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契丹、女真等族与汉族的融合;回族开始形成。原因: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影响:民族融合又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 议和篇 第二单元涉及到的议和有哪些?有何影响?请同学们在小组内研究后归纳 1.辽宋议和:宋军打退辽军后议和。宋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2.宋与西夏议和: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西夏积

极吸取中原文化。3.宋金和议:南宋向金称臣,给金岁币,双方在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1、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是什么朝代:北宋。 2、采取重文轻武治国政策的是什么朝代:北宋。 3、与宋朝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哪些:辽、西夏、金等。 4、占据江南,与金形成南北对峙局面的是什么朝代;南宋。 5、元朝是哪个民族建立的:蒙古族。 1、“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典故都与哪一历史人物有关;赵匡胤。 2、北宋的政治有什么突出特点是:重文轻武。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3、北宋建立于何时,建立者是谁,都城在哪里:960年、赵匡胤(宋太祖)、开封。 4、赵匡胤是通过哪次兵变篡夺哪一政权建立北宋的:陈桥兵变、后周。 5、宋朝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出现什么趋势:统一趋势。 6、宋初统治者制定的统一方针是什么:先南后北。 7、结束了中原和南方分裂割据局面的宋朝皇帝是谁: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 8、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有何意义? 措施:(一)军事方面: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二)行政方面:(1)在中央:采用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2)在地方:①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②频繁调动州县长官,知州三年一换,在各州府设通判;③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④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意义: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9、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目的是什么: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对皇权构成威胁。 10、宋朝重文轻武政策表现在哪些方面:①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宋太宗时)。 ②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11、宋朝改革和发展科举制的措施有哪些:①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②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12、宋朝改革和发展科举制有何长远影响:①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②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13、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

描写炎帝陵的作文1200字:炎黄子孙_写景作文

描写炎帝陵的作文1200字:炎黄子孙 描写炎帝陵的作文1200字:炎黄子孙 很早以前,就听说了“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对华夏始祖炎帝神农的神秘就充满了向往。今年春节长假,爸爸妈妈带着我来到湖南炎陵县城西南面的炎帝陵前,亲身感受了一番。 来到炎帝陵的正大门前,放眼望去,整座陵殿周边群山环抱、左侧前方一条清澈见底的洣水河缠绵环绕,矗立在最前端宫殿形状的大门与十根分别竖立两侧的擎天石柱,围成的正中长廊笔直深远,神农大殿的红墙黄瓦在长廊尽头时隐时现,使得整个炎帝陵既显得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又山清水秀、恬静怡人! 在正大门留了影之后,我们一家走上了铺在长廊中间的红地毯。这时我才发现,两侧的石柱上分别雕刻了十分精细的图案,仔细一看,原来分别是“稻、梁、菽、麦、黍”五谷杂粮,这就是景点介绍的“五谷柱”了。我不禁默默意念:感谢伟大的神农贡献了五谷,让现在的我们能够过上衣食无忧的富足生活! 继续往前走,长廊变成了一个大广场,两侧各有一尊石雕,左边是鹿,右边是鹰,栩栩如生、形态逼真,这就是“鹰鹿广场”。传说,被生母女登留在石头上的炎帝,曾唤下山中的鹰为他遮风挡雨,鹿提供给他足够的奶水。于是,炎帝就有三个母亲:生母女登、养母雄鹰、乳母慈鹿。也因此,炎帝从小就具备了鹰的顽强勇敢执着、鹿的温柔1 / 2

仁慈宽厚。 上了一段台阶,穿过“烽火台”、走过“太极广场”、沿着“九鼎九簋”的台阶,终于来到神圣的神农大殿门前。近看大殿,首先感觉到处都是龙在飞腾,几根主要的石柱雕刻着龙、门前台阶上雕刻着龙、大理石的护栏上也全是雕刻着的龙…这些龙与红墙黄瓦相映成辉,宏大的气势跃然而成。进了主大门,便有一座五六米高的大理石雕像展现在我们面前:一位微弯着腰的老者,手里拿着五谷之粮,微笑着递送到人们面前。如果不是在这神农大殿里,你一定以为这是一位慈祥的老人。把目光投向四周的墙壁,十幅红泥雕刻的壁画深深的吸引了我,“制耒耜,种五谷”、“日中为市,首辟市场”、“作五弦琴”……原来这十幅壁刻分别叙说了神农的十大功德。看着壁刻中画着辛勤劳作的人们,我沉默了下来,心被深深的震撼:一位远古时的部落首领,在那么恶劣的气候、原始的条件下,却能开辟出一条如此灿烂的文明之路。这十大功德,也深深地刻在了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中,正是他无私无畏的精神,为中华民族千百年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也许岁月可以冲淡许多记忆,却无法冲淡中华民族的凝聚之心! 出来时,爸爸问我对游炎帝陵有什么感受。我想了一会儿,不禁想到那幅对联“到此有怀崇始祖,问谁无愧是龙人”,离开景点开始,我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一个当之无愧的炎黄子孙! 2 / 2

辽朝(契丹耶律部)皇帝或部落首领世系名录表

契丹与辽916年-1125年 庙号谥号汉名契丹名常用名称在位时间年号 肃祖(追谥) 昭烈皇帝 (太祖追谥) 耨里思 耶律耨里 思 懿祖(追谥) 庄敬皇帝 (太祖追谥) 萨剌德 耶律萨剌 德 玄祖(追谥) 简献皇帝 (太祖追谥) 匀德实 耶律匀德 实 德祖(追谥) 宣简皇帝 (太祖追谥) 撒剌的 耶律撒剌 的 太祖大圣大明神 烈天皇帝 亿阿保机 耶律阿保 机 916年-926年 神册 916年十二月-922年 正月 天赞 922年二月-926年二 月 天显 926年二月-926年七 月 义宗(追谥) 让国皇帝 (世宗追谥) 文献钦义皇 帝 (世宗追谥) 倍图欲耶律倍 - 淳钦皇后平月里朵述律平926年9月6日-927 年12月11日 天显 926年-927年 太宗孝武惠文皇 帝 德光尧骨耶律德光 927年12月11日-947 年5月15日 天显 927年-938年十一月 会同 938年-947年正月 大同 947年二月-九月 世宗孝和庄宪皇 帝 阮兀欲耶律阮 947年5月16日-951 年10月7日 天禄 947年九月-951年九 月 穆宗孝安敬正皇 帝 璟/ 明 述律耶律璟 951年10月11日-969 年3月12日 应历 951年九月-969年二 月 景宗孝成康靖皇 帝 贤明扆耶律贤 969年3月13日-982 年10月13日 保宁 969年二月-979年十 一月 乾亨 979年十一月-983年 六月 圣宗文武大孝宣 皇帝 隆绪文殊奴耶律隆绪 982年10月14日 -1031年6月25日 统和 983年六月-1012年 闰十月 开泰 1012年十一月-1021 年十一月 太平 1021年十一月-1031 年六月 兴宗神圣孝章皇 帝 宗真只骨耶律宗真 1031年6月25日 -1055年8月28日 景福 1031年六月-1032年 十一月

中华文明起源与炎帝神农氏

浅谈炎帝神农氏与中华文明起源的关系 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类二班程谦 【摘要】 中华儿女自古以来就以“炎黄子孙”自称,炎帝和黄帝自然而然被认为是华夏文明的始祖。而在古代史书的记载中,一般黄帝比炎帝出现频率要高,但论起功劳,炎黄二者不分上下。所以炎帝与中华文明起源的关系不得不说。我们将会从炎帝的降生、传说时代的炎黄之战以及炎帝的功绩对早期人类文明产生的影响三方面来了解炎帝与中华文明起源的关系。 【关键词】 炎帝神农氏炎黄之战农耕民族游牧民族 【正文】 一.炎帝的降生 “神农穴。《水经注》云:夏平县有重山,即烈山也。山下有一穴,父老相传是神农氏所生处。”1这里所说的烈山,极有可能就是华山之阳尚羊山。相传炎帝之母在此感孕而生。《帝王世纪》记载:炎帝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己,有蟜氏女,名曰女登,为少典正妃。游华山之阳,有神农首感女登于尚羊,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有圣德。2后来炎帝成长在姜水,以姜为姓,以火得统治天下,所以号称炎帝。是以我们大致可知“炎黄子孙”之称来源于五德中的火德。”1唐虞世南《北堂书钞》卷一五八地理部·穴 2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自黄古至五帝第一

“炎帝姜姓,姜与羌同宗,实际上是羌人的一支”,3炎帝族对羊和山的崇拜也和羌族对羊神的崇拜刚好吻合,诸多历史材料证明炎帝其实也和古羌人原始宗教密切相关。事实上,被认为是中华文明起源地的并不只限于黄河流域,这个起源地应该是由早期诸多大大小小的、分散的起源地组合,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渐融合而成的。这其中就包括以南方文明为代表的神农族和与炎帝神农氏渊源颇深的远古羌族。所以说炎帝从降生开始就对中华远古文明产生了影响。 二.炎黄之战 炎黄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到: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 这场战争看似在宣扬黄帝如何救万民于水火,批判炎帝如何暴虐不得人心最终失去统治权,细细看来我们可以分析出,这实际上是一场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战争。当时黄帝女儿魃的出现导致草原旱灾异常严重:旱魃所见之国,赤旱千里。4草原部落的人民生存受到威3刘毓庆《上党神农氏传说与华夏文明起源》第90页人民出版社2008年11月第1版 4吴任臣注引《玄览》所言

炎黄时期

炎帝与黄帝是华夏始祖。 《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陕西武功漆水河)成,炎帝以姜水(陕西宝鸡清姜河)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这是中国历史最早记载炎帝、黄帝诞生地的史料。后来,两个部落争夺领地,展开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渐渐融合成华夏族(汉族),华夏族在汉朝以后称为汉人,唐朝以后又称为唐人,但是一直没有弃用华夏族称谓。 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别号朱襄(尚有争议,也有说朱襄氏部落曾有三代首领尊号炎帝)。 原始社会中晚期,逐渐形成了炎黄、东夷、苗蛮三大集团。其中华夏集团以黄帝、炎帝两大部族为核心。它们分别兴起于今关中平原、山西西南部和河南西部。经融合后,遂沿着黄河南北岸向今华北大平原西部地带发展。与此同时,兴起于淮河下游以南的今豫、苏、皖交界地区的蚩尤部落(苗蛮集团的一支),也在其著名领袖蚩尤的领导下,以今山东为根据地,由东南向西北方向的中原发展,开始进入华北大平原。距今约5000余年前,涿鹿之战爆发。最后,蚩尤被擒杀,东夷集团同炎黄集团互结为同盟,形成了最初的华夏部落联盟。 据载,炎帝还:制耒耜,种五谷;立市廛,首辟市场。据《周易·系辞下》载,神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治麻为布,民着衣裳;作五弦琴,以乐百姓。据《世本·下

篇》载,神农发明了乐器,他削桐为琴,结丝为弦,这种琴后来叫神农琴。神农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曰、宫、商、角、徵、羽”;削木为弓,以威天下;制陶器。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故称姬轩辕,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根据中国史书的记载,他在炎帝之后,统一了中国各部落。他推算历法;教导百姓播种五谷;兴文字;作干支,制乐器,创医学(《黄帝内经》)。纪时:帝使大挠作甲子,以十天干配合十二地支以纪时沿用至今农历(甲子、乙丑以至癸亥,共六十年为一周期),即道教之六十元辰。 黄帝建立古国体制:划野分疆,八家为一井,三井为一邻,三邻为一朋,三朋为一里,五里为一邑,十邑为都,十都为一师,十师为州,全国共分九州;设官司职,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设三公、三少、四辅、四史、六相、九德(官名)共120个官位管理国家。 对于夏朝的行政区,世传为“九州”:冀州,夹右碣石入于河,三面距河,是各州贡道必经之处。(今山西、河北省境、辽宁西部。)兖州,浮于济、漯,达于河。(今山东西部、河北东南角。)青州,浮于汶,达于济。(今泰山以东之山东半岛。)徐州,浮于淮、泗,达于河。(今淮河以北之江苏、安徽以及山东南部。)扬州,沿于江、海,达于淮、泗。(今淮河以南之江苏、安徽以及浙江、江西北部。)

第十二章五代宋辽夏金时期各族联系的加强和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doc

第一节五代十国的分立和割据 一、五代的更替 五代是指 907 —— 959 年间中原地区先后出现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朝代。在这短短的 53 年间,中原地区先后更换了八姓 14 帝,每位皇帝在位时间平均不足 4 年。这些政权的建立都是起家于方镇武将,他们依靠了弑其父、弟杀其兄、臣代其君、养子夺生子之位等各种不正常手段获得君位。所以说,五代诸国是唐末藩镇割据势力的持续发展。 ①后梁( 907 —— 923 ),由朱全忠(朱温)所建,立国 17 年。朱全忠本是唐末农民起义军将领,投降唐朝后被任命为宣武军节度使,驻守汴州,他在唐末混乱中兼并了许多割据势力,逐渐统一了黄河流域。907 年,他废唐哀帝自立,国号梁、史称后梁,改元开平,以开封为都,史称“后梁”。五代的历史从此开始。 朱全忠立国前,曾与割据山西的原唐朝河东节度使李克用长期夹河而战,争战绵延 30 余年。立国五年后,朱全忠被自己的三子朱友珪杀死,次年朱友珪又被自己的弟弟杀死。(臣叛君;子轼父;弟杀兄)。由于内部混乱(魏博节度使的牙兵投奔了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削弱了战斗力, 923 年,后梁被后唐军队攻灭。 ②后唐( 923 —— 936 )立国 14 年。李克用在后梁建国的次年即病死,其儿子李存勖,继承晋王之位,他继承父志,在北面打败了契丹,东面灭掉了长期割据幽州的刘仁恭父子,西南攻打四川。在灭后梁前半年已于 923 年 4 月即帝位,建国号唐,灭后梁后以洛阳为都,史称后唐。 李存勖建国后,自以为血战二十年而得天下,心满志骄。变得荒淫无道。在位三年即引起魏州兵变,李存勖派李克用的养子、沙陀人李嗣源前往平变,但李嗣源却利用叛兵,南下洛阳,自立为帝,史称明宗。(由于李存勖已死于流矢。)李嗣源力改唐庄宗为政之弊,关心农事,发展生产,在位 8 年。明宗死后,他的养子夺生子之位,后来,养子又被其女婿杀害。这样后唐历四帝, 3 姓 14 年,灭亡。 ③后晋( 936 —— 947 ),立国 11 年 936 年,后唐明宗的女婿、河东节度使、沙陀人石敬瑭乘洛阳内乱之际,谋图夺权,他以割让给契丹幽、云(见书 P2 ) 16 州之地,作为送给辽太宗耶律德光的寿礼,并以 45 岁而无耻地认 34 岁的耶律德光为父皇帝,岁贡 30 万匹绢帛等为代价,取得了辽兵的援助,推翻后唐,取得帝位,国号晋,以开封为都,改元天福,史称“后晋”。 石敬瑭曾长期跟从李克用父子征战,累立战功,才被委以重任。他甘愿做儿皇帝、割地纳帛,给此后的中原王朝带来了极大的麻烦。此后,中原王朝失去了长城一带的天然屏障,契丹骑兵可以方便地驱马南下,使中原王朝常常处于被动挨打的地步。他的卖国行径当然也使他自己的朝廷深受其害,如他的下属、留守邺都的北面行营招讨使杜重诲,本以抗击契丹为职,后却投降契丹,并带契丹兵南下,攻入开封,以夺帝位。 946 年,契丹兵攻入开封,大肆抢劫,导致东西二千里范围内深受其害。在中原人民反抗下,契丹人俘虏了晋出帝,大肆抢劫后退还。后晋灭亡。(历二帝 11 年)。 ④后汉( 947 —— 959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知识梳理

本课重点识记内容 1、我国古代流传着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与传说,其中最为著名的传说人物是炎帝和黄帝 2、炎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 3、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4、炎帝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传说炎帝还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5、黄帝已能建造宫实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发明弓箭和指南车。。 6、相传黄帝时期,仓颉创造了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7、相传黄帝之后,黄河流域主要有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等部落。 8、禅让制是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9、禹总结父亲鲧治水的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治水。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预习填空 一、炎黄联盟的形成 1.远古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与传说: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 2.背景:四五千年前,相传黄河流域的、、等部落相互攻伐,不断结成部落联盟,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 3.过程:炎帝和黄帝通过结成炎黄联盟,后来炎黄部落又在中战胜东方的蚩尤部落,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1.传说中的炎帝(神农氏)主要发明:教民,制作生产工具,种植;还制作陶器,发明,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还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 2.传说中的黄帝(轩辕氏)主要发明:,制作,挖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 黄帝时期的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擅长纺织,并会缫丝制衣。 3.影响:远古传说,反映出当时社会发展水平,一些考古发现也印证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三、尧舜禹的禅让★★ 1.含义:即将部落首领的位子传给。 2.内容:、、通过禅让制依次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尧鼓励人们,年老时推举舜作为继承人;舜完善制度,稳定局势,又派禹治水,年老时让位于禹;禹采取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继位后扩大了夏后氏部落的势力和影响。 3.实质: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4.特点:民主推选、部落首领没有特权。 5.禅让制度对现在有何借鉴意义:用人发扬民主,重视贤才,要以天下为己任。 6.大禹治水的精神:坚持不懈、有责任心、无私奉献、勇于创新掌握自然规律等。 预习填空答案: 一、炎帝、黄帝、蚩尤;阪泉之战;涿鹿之战;黄帝; 二、开垦耕种;五谷和蔬菜;纺织;建造宫室;衣裳;弓箭和指南车;仓颉;嫘祖 三、贤德之人;尧、舜、禹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学案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知|识|目|标|我|明|确 ①知道辽、西夏、北宋之间的和战,了解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特征。 ②正确认识澶渊之盟的历史作用。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观察右图的钱币,你知道上面写的是什么文字吗? 1.契丹族 (1)生产生活:到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了________、________和纺织等生产事业,并开始建筑________、城邑。 (2)建立政权: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______________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 (3)统治措施:发展生产,创制________,国力不断增强。 2.党项族 (1)生产生活:原属羌族的一支。唐朝时,社会生产有所发展。 (2)建立政权: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________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________。 (3)统治措施:仿效________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________,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____________。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1.和战:辽太宗时,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宋太宗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________政策。 2.澶渊之盟 (1)背景 ①__________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 ②宰相________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2)内容: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________。澶州旧称澶渊,所以这次宋辽盟约称

“______________”。 (3)作用: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战争:元昊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宋朝被动挨打,节节败退,损失惨重;西夏虽在军事上屡屡获胜,但由于立国时间短,人力和物力有限,连年的战争使西夏遭受很大损失,人民处于困苦之中。 2.议和 (1)内容:北宋与西夏进行和谈,订立了宋夏和约,________向________称臣,宋给西夏________。 (2)作用: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预习反馈 快来检测学习效果,判断下列观点的正误吧! (1)由于宋军在澶州之战中战败,宋被迫与辽签订了澶渊之盟。( ) (2)北宋与辽、北宋与西夏之间的战争是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 ) (3)北宋与西夏和辽之间的议和没有任何意义。( ) (4)辽、北宋、西夏并立推动了民族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 快学快记 ·列表记忆· 辽、北宋、西夏政权并立 名称

2019届中考历史真题按课标分解中国古代史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docx

2019 届中考历史真题按课标分解中国古代史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 传说 一. 1.( 2013 ·云南八市卷·1)假如你是古期的部落盟首,当地大水,你会派去治水() A.黄帝 B . C .舜 D .禹 【答案】D 2.( 20 13·黑江哈卷·1)被尊称中民族“人文始祖”的是( ) A.黄帝B.炎帝C.D.舜 【答案】 B 3.( 2013·湖南株洲卷·21)株洲神城被誉“两型社会”的典范之作,下所示景的命名是了念中民族的始祖 ( ) 神神湖水幕影 A.蚩尤B.炎帝C.禹D.舜 【答案】 B 4.( 2013·湖南湘潭卷·17)株洲神广因念教民耕种、遍百草的神氏而得名。神氏就是中的 ( ) A.炎帝B.蚩尤C.舜帝D.禹 【答案】 A 5.( 2013·江云港卷· 19)毛曾写道:“赫赫始祖,吾肇造;??”里的“始祖”是指 () A .禹B.舜C.D.黄帝 【答案】D 6.( 2013·山忻卷·1) 1 是我国古老中黄河流域一位著名的部落首。下列有关部落首的,正确的是( ) ①他合炎帝,打蚩尤 ②他建造室,制作衣裳 ③他教人挖井,明舟

④他明养蚕,造了文字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③④ 【答案】 A 7.( 2013·湖南常德卷·1)“吾祖峻德,万古流芳;平定荒漠,世称。??造指南,辨兆万民之易方向。” 是2005 年5 月,台湾民党主席宋楚瑜拜何的祭文() A.炎帝陵B.黄帝陵C.秦始皇陵D.中山陵 【答案】B 8.( 2013·云南昆明卷·1)“神因天之,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耕。”材料中的“神” 是( ) A.炎帝B.黄帝C.D.舜 【答案】 A 9.( 2013·福建福州卷·1)被后人尊称“人文初祖”的神人物是( ) A.黄帝B.C.舜D.禹 【答案】A

远古帝王世系表

盘古氏(距今约400万—300万年前。又称盘古,混沌氏。是传说中开天辟地创造人类世界的始祖) —天皇氏(距今约300万—170万年前。又称天皇,是传说中的上古三皇之一) —地皇氏(距今约170万—70万年前。又称地皇,是传说中的上古三皇之一) —人皇氏(距今约70万—20万年前。又称人皇,九头氏,居方氏。是传说中的上古三皇之一) —有巢氏(距今约20万—5万年前。又作大巢氏,尊号巢皇。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 —燧人氏(距今约5万年—公元前7724年。又称燧皇,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起源于青藏高原的昆仑山,古称羌戎) 伏羲女娲氏政权(公元前7724—前5008年。传78帝,记2717年) —伏羲(公元前7724—前7707年。又称宓羲、庖牺、皇羲、太昊、伏牺。男,风姓,伏羲女娲政权首任帝。是母系氏族风兖部落的首领,居今甘肃庆阳市与平凉市境内的沿河地带)—女娲(公元前前7707—前7653年。女,风姓。又称灵娲、仓娲、女娲氏、女希氏、女皇氏。伏羲之妹) —嬟移(公元前7653—前7615年。女,姓风) —师嬟(公元前7615—前7569年。女,姓风) —太昊(公元前7569—前7527年。男,姓风,又称太昊伏羲,尊称白帝) —昊嬟(公元前7527—前7525年。女,姓风) —少昊(公元前7525—前7509年。男,姓风,名挚) —嬑节(公元前7509—前7481年。女,姓风) —伏泰(公元前7481—前7444年。女,姓风) —羲暤(公元前7444—前7403年。男,姓风) —印枪(公元前7403—前7361年。女,姓风) —新印(公元前7361—前7335年。女,姓风,号大庭氏) —姯印(公元前7335—前7271年。女,姓风) —随象(公元前7271—前7224年。男,姓风) —伏显(公元前7224—前7191年。女,姓风,号柏皇氏) —可塑(公元前7191—前7159年。女,姓风) —郁莟(公元前7159—前7143年。女,姓风) —佘蓄(公元前7143—前7085年。女,姓风) —象团(公元前7085—前7024年。女,姓风,号伏羲氏) —象伟(公元前7024—前6990年。女,姓风,号中央氏) —节触(公元前6990—前6955年。女,姓风) —伏案(公元前6955—前6931年。女,姓风) —曲秦(公元前6931—前6896年。女,姓风) —随秦(公元前6896—前6871年。女,姓风) —晁安(公元前6871—前6856年。男,姓风,号伏羲氏) —伏安(公元前6856—前6826年。女,姓风,号栗陆氏) —起望(公元前6826—前6801年。女,姓风) —河圭(公元前6801—前6732年。女,姓风) —圭嬜(公元前6732—前6666年。女,姓风,号伏羲氏)

炎帝文化

华夏始祖的诞生 烈山降圣 远古时代,随着一位圣人的诞生,华夏大地的地平线上,升起了初始的灿烂曙光。这位圣人就是炎帝神农氏。 相传炎帝的母亲任姒(有虫乔氏之女),又名女登,她心地善良,长得也很漂亮。一天在玩耍时,女登忽然看到天空金光闪闪,一条巨龙腾空而起,身体马上就有了感应。怀孕一年零八个月后,女登生下一个红球。红球在田地里滚了几滚后,裂为两半,中间坐着一个胖乎乎的男婴。只见那婴儿长着人的体形,龙的容颜,头上还长着两只青龙角。 大家正诧异间,又听见村口有人大声欢呼。原来村口的石窟夹缝中突然涌射出九眼泉水,并且泉泉相通。人们捧来一尝,香甜无比。于是大家非常高兴,认为这泉水是当地的土地神炎帝的诞生献上的一份厚礼,炎帝就是出现在田野的神龙,他的降生,一定会给天下带来无限的希望。 炎帝神农氏果然不同凡响。小时候,当他母亲女登和人们一起去狩猎或采集时,让他在旁边玩耍,这时,仙鹿会奔来开怀为他哺乳,神鹰会飞来张翅为他遮风挡雨(后来为不忘仙鹿和神鹰对炎帝小时侯哺育的恩,就用大石头雕了一只仙鹿和一只神鹰放在炎帝陵前作纪念)。由于得到了神灵的保佑,炎帝出生后三天就能说话,五天就会走路,到第七天边生齐了牙齿。长大后,他身材魁梧,浓眉厚唇,具有非凡的智慧和过人的胆识,成为远古时代一位杰出的英雄。 其实,炎帝的非凡智慧和过人胆识从小就展露出来了。小时侯,他就喜爱种植。常常把花草拔回来,种在泥地里;把树枝折下来,插在地上做游戏。他嚼食植物的根、茎、花、叶及果实,记下它们的滋味、气味和颜色,留心观察它们的成长,并试着种植那些能吃的植物。这些都为他的长大后为民造福打下了基础。 据史书记载,炎帝姓姜,名石年。父亲是上古时代少典部落的首领,母亲女登为少典正妃。石年生于烈山,又名烈山氏,也称连山氏。 “炎帝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虫乔氏女,名曰女登,为少典妃。”“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尚羊,生炎帝。”——《周易》 “人生牛首,长于姜水,有圣德。”——《帝王世纪》 相传炎帝在位一百二十年,足迹遍布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他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炎帝诞生时代 大约在二三百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人类。人类社会最早的一个阶段称之为原始社会,原始社会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炎帝诞生的时代处在新石器时代,也即由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时代,当时原始先民的生活十分艰苦,生存发展能力十分低下。从生产工具的状况来看,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点是广泛使用通体磨光的石器和钻孔石器,依靠这些简单的工具从事农业生产,必须付出很多的艰辛,而且效率不高。开垦一块荒地,往往需要花很长的时间。这样的耕作方法,收获很少,远远不能满足先民们的生活需要。他们吃的是采集来的野果和渔猎来的动物,穿的是兽皮和树叶,住的是山洞,生活环境极其恶劣,不仅时常会遭到野兽的侵袭,而且随时面临着疾病和毒瘴的威胁。炎帝神农氏就是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成为远古时代部落联盟的首领,并以超凡的智慧和惊人的勇气,带领先民们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一个又一个的辉煌,并引领着人类从野蛮时代走向文明时代,为开拓中华文明奠定了初始的基础。 中华文明的始祖 华夏奠基 中华民族是在以炎黄部落为主体的华夏族基础上形成的。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中华民族的始祖。 远古时代,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一带,活动着许多氏族和部落,其中炎帝部落是中原大地上以农耕技术闻名的最先进最强大的部落集团。

2019-2020年人教部编版历史第二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

2019-2020年人教部编版历史第二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巩固辅导二十七 第1题【单选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族(辽、西夏)“送礼”,(送礼)是宋朝的一个致命的弱点,他是游牧民入侵十分容易。“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对于这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送礼”指的是宋代统治者缴纳的岁币等 ②都是宋朝皇帝向两个游牧民族“送礼”并向游牧民族称臣 ③“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所以是其致命弱点之一 ④“送礼”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及贸易往来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少数民族领袖,他于1038年11月10日自立为帝,脱离宋朝,国号“大夏”,亦称西夏,定都兴庆府。他来自下列的哪个民族( ) A、契丹 B、女真 C、党项 D、突厥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小明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契丹的兴起”、“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岳飞抗金”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 ) A、中华文明的起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D、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西夏政权的建立者元昊是什么民族?( ) A、党项族 B、契丹族 C、女真族 D、蒙古族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民族政权并立是两宋时期的重要特征。与北宋对峙的党项族政权是( ) A、辽 B、金 C、西夏 D、元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记录片《历史的拐点》中的第三个拐点是“澶渊之盟”,此盟约使交战双方保持了长时期的和平局面。该盟约是( ) A、南宋与金达成的和议 B、北宋与西夏下达成的和议 C、北宋与辽达成的和议 D、南宋与西夏达成的和议 【答案】: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