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放电时间计算_收藏

电池放电时间计算_收藏
电池放电时间计算_收藏

电池放电时间计算收藏

(此文是从网上收集资料简易整理而得)

新电池估算方法:

估计算法:电池容量×0.8(功率系数)÷负载电流

详细算法:

第一,先求出电池10小时率的放电电流,即容量除以10,一组500AH的电池,10小时率放电电流为50A,二组500AH的,10小时率放电电流为100A。

第二,用实际放电电流除以10小时率放电电流,求出一个比率,根据这个比率,查《电池放电率与放电容量》表中的放电倍率,从这个放电倍率数中选择一个最为相近的值,对应看到放电率,和有效放电容量倍率这一栏,记录好表中数据。

第三,查看当时的放电环境温度。

第四,计算放电时长:t=额定容量×放电容量倍率×〔1+温度系数×(环境温度-25)〕/放电电流

一般温度系数基站里选用0.006,机房里选用0.008

注意事项:

1、实际放电中,电流是逐渐增大的,并不恒定,因此放电时长肯定要与计算出来的有差别,电流越大,同容量的情况下,放电时间就越短。

2、长期使用后,电池容量肯定要下降的,应该用实际容量进行计算,在初期,可以用额定容量进行计算。

3、如果电池前后两次放电间,由于种种原因没充满电,算出来的时间肯定也不一样,而且充电容量不能以小时×电流直接进行计算,存在一个充电效率问题,充电时,电池会把一部分容量转换为热能散失掉。

4、一般48v用电,电池都是以24节串联一组使用,根据规定,当其中最低一节电压率先达到1.8v,也就是只要有一只电池达到1.8v,放电终止,计算此时的容量。但实际应用当中,不是以此来停止电池放电的,而是整组电压降到多少V就终止放电,所以放电放到这个项目的时候,往往会有更大的误差。而且电池测试的一个项目是单体电压的最大最小差值,说明一组电池的单体电压是不均衡的。如果均衡的,那么以1.8×24=43.2v,即可以放到43.2v 算做结束,但实际当中这种事情至少我是没碰到过,如果相差幅度较大,可能总电压在48v 时,有一节达到1.8v,但由于终止放电判定条件以整组电压计量的,我设定在47v,那还继续放电,这个求出的容量于真正意义上的容量就不等了,所以反过来求放电时长,也就不准了。

5、综合上述所说,只能求一个大概值,除非在条件达到一定要求的情况下,才有可能算得很准。当然,具体相差多少,本人也没做过实验,但至少可以有这样一个概念:到底能放5小时左右还是10小时左右,这个左右可能是几十分钟,也可能是1或2个小时,但从大的方向来判断,还是可以依靠的。

《电池放电率与放电容量》还在找,有的麻烦给我传个谢谢sb_qqqqqmq@https://www.360docs.net/doc/e917012911.html,

电池常用术语解释一:放电倍率

电池放电电流的大小常用"放电倍率"表示,即电池的放电倍率用放电时间表示或者

说以一定的放电电流放完额定容量所需的小时数来表示,由此可见,放电倍率表示的放电时间越短,即放电倍率越高,则放电电流越大。(放电倍率=额定容量/放电电流)

根据放电倍率的大小,可分为低倍率(<0.5C)、中倍率(0.5-3.5C)、高倍率(3.5-7.0C)、超高倍率(>7.0C)

如:某电池的额定容量为20Ah,若用4A电流放电,则放完20Ah的额定容量需用5h,也就是说以5倍率放电,用符号C/5或0.2C表示,为低倍率。

25)放电率

电池在规定时间内放出额定容量时所需的电流值;或按一定输出电流放完额定容量时所需的时间。常用倍率(若干C)或时率表示。

26)活性物质

电池放电时,能进行氧化或还原反应而产生电能的电极材料。

27)充电

将外电路输入蓄电池的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起来的操作过程。

28)充电率

蓄电池在规定时间内充到额定容量所需的电流值;或在一定电流下充到额定容量所需的时间。一般用倍率(若干C)或时率表示。

29)充电深度

蓄电池在充电时所充入的容量与全充电状态电池容量之百分比。

30)放电深度

电池放出容量与额定容量之百分比

31)恒压充电

充电时,保持充电器两端电压始终不变的一种充电方法。

32)恒流充电

充电时,充电电流保持不变的一种充电方法。

33)涓流充电

以低充电率(C/100C/20)对蓄电池进行恒流充电,使电池保持全充电态的一种充电方法。

34)浮充电

蓄电池与恒压直流电源一直并联在一起,使其保持全充电状态的一种。

35)循环寿命

蓄电池在失效前所能达到的充放电循环次数。

36)记忆效应

电池长时间经受特定的工作循环后,自动保持这一特定的电性能。不能全部放出额定容量,只能达到常用的放电深度。譬如:一只额定容量为100%的电池,在使用时,如果在尚未用完电量后就充电,长期下去,电池就“记住了”这个“刻度”,以后再充电时,充到这个“刻度”就再也不容易充进去了。

37)爬(漏)液

电池内的电解液到正常情况下不与电解液接触的电池外表面或电池部件上。

本文来自CSDN博客,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s://www.360docs.net/doc/e917012911.html,/kingkong529/archive/2009/06/17/4275596.aspx

----------------------------------------------------------------------------------------------------------------------请问电池放电时长计算公式

如题:

我们这里一般用估计算法:电池容量×0.8÷负载电流

但是,特不准,特别是对旧电池;

请问有没有比较好的电池放电时长计算公式?

希望大家给点意见~~~

电池放电时长放电电流有关。

一般采用10小时放电率。

您参见一下附件吧,这公式是标准的计算方法。

理论上是:电池容量÷放电电流=放电时间;

实际操作中,为了保护电池完全放电受损,只将电池容量的80%进行放电,因此实际操作中的放电时间是:

电池容量*80%÷放电电流=放电时间。

注意事项:

在电池放电前,必须将电池进行充电不少于24小时。

[quote]原帖由[i]linbeen[/i]于2008-5-1019:26发表

[url=https://www.360docs.net/doc/e917012911.html,/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708268&ptid=160005][img]https://www.360docs.net/doc/e917012911.html,/images /common/back.gif[/img][/url]

理论上是:电池容量÷放电电流=放电时间;

[/quote]

这个放电电流可不是任意的,

我记得是10小时放电率的电流C0,大电流放电的话,电池容量÷大电流放电电流《放电时间

比方一组500AH的电池,在C0=50A,以50A电流放电,可放电10小时,电池好的话,有些能超过10小时的。

只要电池单体电压不超过10小时率下的中止电压即可,记得是1.8几V。

若是100A的电流放电,绝对是小于5小时的。

电池放电时间和电池的容量、放电电流、放电的环境温度还有电池的质量都有关系,计算公式都是理论的,不是实际情况下的。

蓄电池容量启动均充是电池容量的80%并不是电池只能放80%的电量

哪个公式是计算容量的

你要是反推的话很多系数都不清楚

[quote]原帖由[i]平凡的世界[/i]于2008-5-1200:15发表

[url=https://www.360docs.net/doc/e917012911.html,/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708691&ptid=160005][img]https://www.360docs.net/doc/e917012911.html,/images /common/back.gif[/img][/url]

这个放电电流可不是任意的,

我记得是10小时放电率的电流C0,大电流放电的话,电池容量÷大电流放电电流《放电时间

比方一组500AH的电池,在C0=50A,以50A电流放电,可放电10小时,电池好的话,有些能超过10小...[/quote]

500AH电池以50A电流放电绝对放不到10小时

放电量的实际情况一般只可能小于等于理论值。

[quote]原帖由[i]ahzhangrx[/i]于2008-7-718:52发表

[url=https://www.360docs.net/doc/e917012911.html,/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735223&ptid=160005][img]https://www.360docs.net/doc/e917012911.html,/images /common/back.gif[/img][/url]

500AH电池以50A电流放电绝对放不到10小时[/quote]

这个就不见得了,我放过的很多组电池10小时率放电都超过额定,甚至4小时率放电都超过额定。

原因我也分析了,应该跟厂家出厂容量标称有关系,我测试的电池应该出厂实际容量是标的额定的110%,比如标500AH的应该是550AH的,所以会这样,呵呵。

有公式的:

第一,先求出电池10小时率的放电电流,即容量除以10,一组500AH的电池,10小时率放电电流为50A,二组500AH的,10小时率放电电流为100A。

第二,用实际放电电流除以10小时率放电电流,求出一个比率,根据这个比率,查《电池放电率与放电容量》表中的放电倍率,从这个放电倍率数中选择一个最为相近的值,对应看到放电率,和有效放电容量倍率这一栏,记录好表中数据。

第三,查看当时的放电环境温度。

第四,计算放电时长:t=额定容量×放电容量倍率×〔1+温度系数×(环境温度-25)〕/放电电流

一般温度系数基站里选用0.006,机房里选用0.008

注意事项:

1、实际放电中,电流是逐渐增大的,并不恒定,因此放电时长肯定要与计算出来的有差别,电流越大,同容量的情况下,放电时间就越短。

2、长期使用后,电池容量肯定要下降的,应该用实际容量进行计算,在初期,可以用额定容量进行计算。

3、如果电池前后两次放电间,由于种种原因没充满电,算出来的时间肯定也不一样,而且充电容量不能以小时×电流直接进行计算,存在一个充电效率问题,充电时,电池会把一部分容量转换为热能散失掉。

4、一般48v用电,电池都是以24节串联一组使用,根据规定,当其中最低一节电压率先达到1.8v,也就是只要有一只电池达到1.8v,放电终止,计算此时的容量。但实际应用当中,不是以此来停止电池放电的,而是整组电压降到多少V就终止放电,所以放电放到这个项目的时候,往往会有更大的误差。而且电池测试的一个项目是单体电压的最大最小差值,说明一组电池的单体电压是不均衡的。如果均衡的,那么以1.8×24=43.2v,即可以放到43.2v算做结束,但实际当中这种事情至少我是没碰到过,如果相差幅度较大,可能总电压在48v时,有一节达到1.8v,但由于终止放电判定条件以整组电压计量的,我设定在47v,那还继续放电,这个求出的容量于真正意义上的容量就不等了,所以反过来求放电时长,也就不准了。

5、综合上述所说,只能求一个大概值,除非在条件达到一定要求的情况下,才有可能算得很准。当然,具体相差多少,本人也没做过实验,但至少可以有这样一个概念:到底能放5小时左右还是10小时左右,这个左右可能是几十分钟,也可能是1或2个小时,但从大的方向来判断,还是可以依靠的。

5、放电率与放电容量表到网上去搜一下,很多的。

谢谢lucky123的解答,让我明白了很多~~~

可是,我想再请教各位,平时当基站出了市电告警,现在只靠电池供电了,那么,请问大家,如何估算电池可放电多少小时,因为要考虑到电池出现低压前就去发电,保证基站不死站?

再次谢谢各位了~~~

呵呵,这个问题很难说,主要是以历史测试的放电容量为参考,视实际情况的不同而估算。如果相隔两年再使用这份数据,中间没有过放电记录,你还会相信两年前的数据吗?一般新电池质量总不会差的,可以直接利用电池容量与负载电流进行计算,不过单体电池的容量是以终止电压1.8v来算的,整组电池是以电压最低的那节来算的,电池间的电压是不平衡的,即使相对平衡,以45v作为整组的终止电压,一、二次下电电压设置的肯定是略高些的,容量也不可能正好处于100%,正常的电池大概为90%左右,所以,你还要乘以0.9的系数,但实际情况并非都是如此的,所以你一方面要看历史容量,一方面要看直流电压的变化情况,我调度过程中基本不看历史容量,只看电压变化情况,但调度的有效性还是蛮高的,这个需要经验。如果说电池容量尚可,你计算出来是有12小时可支撑,那么你就估算到10小时左右,快接近10小时或是视电压变化情况,要密切注意,考虑发电了。

具体的放电时间一定要通过容量试验去验证

现在的电池监测技术可以达到误差小于10%的精度,主要还是通过对电池内阻的监视综合计算出来的。

Q(电池容量)=K(安全系数)*I(放电电流)*T(放电时间)/g(放电容量系数)/(1+a(t-25))

(a温度系统:放电率大于10小时为0.006;放电率在10小时和1小时之间为0.008;1小时以下为0.01)

可以参考一下:---------------

1C,2C,0.2C是电池放电速率:表示放电快慢的一种量度。所用的容量1小时放电完毕,称为1C放电;5小时放电完毕,则成为1/5=0.2C放电。

C是容量!放电电流就是和容量有关.一般以多少C来放电.通过不同的放电电流来检测电池的容量.

对于24AH电池来说,2c放电电流为48A,0.5C放电电流为12A.

C:用来表示电池充放电时电流大小的比率,即倍率。如1200mAh的电池,0.2C表示240mA(1200mAh 的0.2倍率),1C表示1200mA(1200mAh的1倍率)。充放电效率充放电效率也与C(倍率)相关,在0.2C条件下,聚合物锂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应该在99.8%。

放电速率简称放电率,常用时率和倍率表示

时率:是以放电时间表示的放电速率,即以某电流放至规定终止电压所经历的时间,例如某电池额定容量是20小时率时为12AH即以C20为60AH表示,则电池应以12/20=0.6A的电流放电,连续达到20H者即为合格。

倍率:是指电池放电电流的数值为额定数值的倍数,如放电电流表示为0.1C20,对于一个12AH(C20)的电池,即以0.1×12=1.2A的电流放电,3C20是指36A的电流放电,C的下脚标表示放电时率。

---------

电池名词:

电池:指通过正负极之间的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一次电池:指无法进行充电,仅能放电的电池,但一次电池容量一般大于同等规格充电电池,如锌锰、碱性干电池,锂扣电池,锂亚电池等。

二次电池:指可反复充电再循环的电池,如铅酸、镍镉、镍氢、锂离子、锂聚合物、燃料、锌、铝、镁空气电池等。

额定容量:指电池在充满电後,空载状态下放电至截止电压时,所能释放出的电能量,一般以mAh或Ah(1Ah=1000mAh)符号来表示。但如果电池使用时连接负载及长期使用后,电池释放的电量会下降。容量由于充放电是在一定的C-倍率条件下进行的,因此电池的容量与C-倍率直接相关。通常情况下电池的标称容量是指0.2C条件下测试得到的电容量。C-倍率越大,电池的放电率越小。充电容量(Ah或者mAh)=充电电流×充电时间,放电容量(Ah或者mAh)=放电电流×放电时间。一般而言,0.2C电流放电基本能够达到

95%~100%放电率,而1C电流放电只能能够达到90%放电率左右,由于充电受电池原材料本身特性影响,相应需要多充一部分时间,大致是同等电流放电时间的120~160%,例如,NI-MH AA1800mAh,以0.2C(360mA)充电约需6~8小时,而以0.2C(360mA)放电约可以达到5小时。

额定电压:指电池正负极材料因化学反应而造成的电位差,由此产生的电压值。不同电池由于正负极材料不同,产生的电压是不一样的,如铅酸:2V/节,镍镉、镍氢:1.2V/节,锂离子电池:3.6V/节。另外,电池电压会随着充电的过程而不断上升至某一值,会随着放电的过程而不断下降至某一值。

开路电压:指电池在没有连接外电路或者外负载时的电压。开路电压与电池的剩余能量有一定的联系,因此,手机的电池显示器是利用这种关系而制造。

内阻:指电池内部由化学材料自动生成的阻抗,一般而言,内阻越小,电池的充放电性能越好。电池内阻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非常重要的特性,又称为电池阻抗,包含直流电阻和交流电阻。影响电池内阻的因素有:①电解质的成份;②正负电极片中的成份配方,例如导电碳粉的含量;③正负电极片的几何面积以及比表面积;④金属基片(铜箔和铝箔);⑤电解液与正负电极片界面状态;⑥温度;⑦充电状态(电池的开路电压);⑧测量频率高低;⑨电池的内部结构设计。

C:用来表示电池充放电时电流大小的比率,即倍率。如1200mAh的电池,0.2C表示240mA(1200mAh的0.2倍率),1C表示1200mA(1200mAh 的1倍率)。充放电效率充放电效率也与C(倍率)相关,在0.2C条件下,聚合物锂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应该在99.8%。充放电效率=放电容量/充电容量×100%

放电截止电压:指电池充满电后进行放电,放完电时达到的电压(若继续放电则为过度放电,对电池的寿命和性能有极大的损伤),一般而言,铅酸电池:1.8V/节,镍镉、镍氢:1.0V/节,锂离子电池:2.75V/节。

开路电压:指电池在无负载的情况下,电池正负极之间的电压。

放电深度:与电池额定容量比较,放电量的比率。

过充(放)电:指超过电池规定的充(放)电状态,若继续充(放)电可能造成电池漏液或劣化。

能量密度:指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所释放的能量,一般用体积能量密度(wh/l)和质量能量密度(wh/kg)表示。

自放电:电池充满电之后,在与外电路没有接触和常温放置的条件下,其电容量会自然衰减。在储存过程中,电池蓄电容量会逐渐下降,其减少的容量与额定容量的比例,称为自放电率(镍镉、镍氢电池与锂离子电池相比,自放电率较大)。通常,环境温度对其影响较大,过高温度会加速电池的自放电。电池容量

衰减(自放电率)的表达方法和单位为:%/月。镍镉、镍氢电池的自放电率为20-25%/月,锂电池的自放电率为2-5%/月。

循环寿命:二次电池经历一次充放电称为一个周期或一次循环。在一定的放电制度下,电池容量降至规定值之前,电池所经受的循环次数称为循环寿命。二次电池在反复充放电的使用下,电池容量会逐渐下降,一般以电池的额定容量为标准,当电池容量降至其60%或80%时的充放电次数称为循环寿命。

记忆效应:电池的记忆效应是指为完全放电的电池,在下一次充电时所能充电的百分比。为了消除电池的记忆效应,在下半时充电之前,必须先完全放电,然后再充电。只有这样操作,才能百分之百的充满电池。电池的记忆效应给电池的快速充电带来了不便。镍镉电池在没有放完电的情况下进行充电,容量可能无法回到原有标准,但可以通过深度放电后大电流充电,容量可能会回复。镍氢、锂电池均无记忆效应。

CC/CV:CC即恒流,以固定的电流对电池充(放)电;CV即恒压,以固定的电压对电池充电,充电电流会随著电压的上升而下降。对铅酸电池一般采用恒压方式充电,对镍镉、镍氢电池一般采用恒流方式充电,对锂离子电池一般采用先恒压(4.2V/节)后恒流方式充电。

涓流充电:指以小於0.1C电流对电池充电,一般在电池接近充满电时,进行补充充电时采用,另外,若负载对充电时间没有严格要求的话,建议采用涓流充电方式充电(在此情况下,电池使用寿命较长)。

-△V:这是镍镉、镍氢电池充电过程中的特性(即在电池接近充满电时,电压达到一个峰值后,对其继续充电,电压会有瞬间的微量下降,一般在3~5mV 之间,充电芯片多根据-△V值对电池进行控制。

△V/△t:这是镍镉、镍氢电池充电过程中的又一特性(即在电池接近充满电时,电池表面温度会随着时间而快速上升,,以每分钟上升的温度作为充电截止条件,一般设定在每分钟上升1度作为截止点。

充放电率(State of charge,Depth of discharge)充电状态和放电深度都是电池保有数量数值的表示方法。充放电状态以百分比率来表示,以满充电和满放电为100%。充电状态称为SOC;放电深度称为DOD。如:

DOD=250mAh/800mAh×100%=31.25%

通信电源配置计算

2007年7月25日10:20通信世界网评论(0)阅读:次作者: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南昌市分公司唐建伟漆强

作为通信系统的“心脏”,通信电源在通信局(站)中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它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不仅包含48V直流组合通信电源系统,而且还包括DC/DC二次模块电源,UPS不间断电源和通信用蓄电池等。通信电源的核心基本一致,都是以功率电子为基础,通过稳定的控制环设计,再加上必要的外部监控,最终实现能量的转换和过程的监控。通信设备需要电源设备提供直流供电。电源的安全、可靠是保证通信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一台电源系统配置的原则是:当系统的一台整流器出现故障时,其它整流器应该可以保证负载正常工作和电池充电的同时进行。

一、电池容量计算

在确定了期望的电池支撑时间(或电池放电小时数)T与电池平均工作环境温度t以后,电池容量Q与负载电流I之间的关系可以表达为:

不同温度下C与T值的关系表

注:本表数据来源于《电信工程设计手册17----通信电源》,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

如何正确、合理地选择蓄电池的呢?这要根据市电供电情况、负荷量的大小及负荷变化的情况等因素来决定。一般蓄电池容量的确定的主要依据是:市电供电类别;蓄电池的运行方式;忙时全局平均放电电流。

在以上主要依据中,市电供电类别分为四类,对于不同的供电类别,蓄电池的运行方式和容量的选择是不同的。例如,一类市电供电的单位,可采用全浮充方式供电,其蓄电池容量可按1小时放电率来选择;二类市电供电的单位,可采用全浮充或半浮充方式供电,其蓄电池容量可按3小时放电率来选择;三类市电供电的单位,可采用充放电方式供电,其蓄电池容量可按8~10小时放电率来选择。放电率与电池容量的关系可见表1-5。

此外,忙时全局平均放电电流也是决定所装蓄电池容量的重要因素。

选择蓄电池的容量可按下述公式计算:

式中,Q──蓄电池容量(安培小时);

I平均──忙时全局平均放电电流;

η──设计标准规定的放电小时率(小时数);

Kn──容量转变系数,即n小时放电率下,蓄电池容量与10小时放电率的蓄电池容量之比。

t──实际电解液的最低温度。蓄电池室有采暖设备时,可按15℃考虑;无采暖设备时,则按所在地区最低室内温度计算,但不应低于0℃。

25──蓄电池额定容量时的电解液温度;

0.006──容量温度系数(即电解液以25℃为标准时,每上升或下降1℃时所增加或减少的容量比值)。

为了便于计算,可将上述公式简化为

Q=K·I平均

式中,K──电池容量计算系数,可参见《电信工程设计手册-17分册》。

不同放电率的放电电流和电池容量

放电小时数电池容量(额定容量的%)放电电流(额定容量的%)

10小时放电率10010

8小时放电率9612

5小时放电率8517

3小时放电率7525

2小时放电率6532.5

1小时放电率5050

二、接地体和接地导线的选择

接地体一般采用的镀锌材料

1、角钢,50×50×5mm角钢,长2.5m。

2、钢管,Ф50mm,长2.5m。

3、扁钢,40×4mm2。

通信直流接地导线一般采用的材料

1、室外接地导线用40×4mm2镀锌扁钢,并应缠以麻布条后再浸沥青或涂抹沥青两层以上。

2、室外接地导线用40×4mm2镀锌扁钢,再换接电缆引入楼内时,电缆应采用铜芯,截面不小于50mm2。在楼内如换接时,可采用不小于70mm2的铝芯导线。不论采用哪一种材料,在相接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接触不良等故障。

由地线盘或地线汇流排到下列设备的接地线,可采用不小于以下截面的铜导线:

1、24V、-48V、-60V直流配电屏95mm2

2、±60V、±24V直流配电屏25mm2

3、电力室直流配电屏到自动95mm2

长市话交换机室和微波室

4、电力室直流配电屏到测量台25mm2

5、电力室直流配电屏到总配线架50mm2

三、交直流供电系统电力线的选配

决定了应配备的电力机器后,再确定机器的布置,然后需要决定组成电源系统各种机器的电线种类,线径,长度等。这些配线的组成大致区分为:(1)交流回路,(2)直流回路,(3)信号电源等杂放电线和控制、警报回路,(4)接地回路。考虑通电容量,机械强度,负荷条件,布设条件等,从技术方面,经济方面进行最合适的设计。

1、交流供电回路的配线

通信用电源设备的交流配线有受电设备的配线,直流供电方式的各种整流设备等的输入线,交流供电方式的输入输出线以及内燃机发电机的输出线等,采用三芯或双芯的IV线和CV电缆,特别是大容量时使用铜母线,铝母线等。

通过线径根据温升决定的安全电流来选定。亦即电缆之类的发热主要是由于导体电阻产生损失,为了把发热控制在允许值内,必须限制电流大小。此外,机器配置和配线的关系,在分多层敷设的情况下,必须进一步递减允许电流值。这样,除了在规定条件下决定的容许温度和关于电压降外,配线还要注意以下几项。

必须不损坏负荷的性能

负荷端电压的变动幅度要小

各负荷的端电压要均匀一致

要减小配线中的电力损失

要经济

鉴于以上情况,一般电压降值在输入电压的2%以内。而且,在数据通信方式中采用的电源,在瞬变时也要求高精度的交流电压,当计算允许电压降低时,可采用考虑了配线电阻和电感二方面因素的下列公式,进行设计。

式中,S:所需线截面积(mm2)

K:使用不同电缆截面积的常数,与设计使用年数有关

I:设计电流(A)

M:配线距离(m)

V:允许电压降(V)

若按经济电流密度计算,则有:

Im—最大负荷电流

Ji—经济电流密度

例:某局最大负荷电流为70A,最大负荷年利用小时数达4000,所需铜缆线径为:

由此得出应使用35mm2的铜缆。

2、交流回路电力线的敷设

电源导线的敷设一般应满足如下要求:

按电源的额定容量选择一定规格、型号的导线,根据布线路由、导线的长度和根数进行敷设。

沿地槽、壁槽、走线架敷设的电源线要卡紧绑牢,布放间隔要均匀、平直、整齐;不得有急剧性转变或凹凸不平现象。

沿地槽敷设的橡皮绝缘导线(或铅包电缆)不应直接和地面接触、槽盖应平整、密缝并油漆,以防潮湿、霉烂或其他杂物落入。

当线槽和走线架同时采用时,一般是交流导线放入线槽、直流导线敷设在走线架上。若只有线槽或走线架,交、直流导线亦应分两边敷设,以防交流对通信的干扰。

电源线布放好后,两端均应腾空,在相对湿度不大于75%时,以500V兆欧表,测量其绝缘电阻是否符合要求(2MΩ以上)。

3、直流供电回路电力线的组成

直流供电回路的电力线,包括除远供电源架出线以外的所有电力线,如蓄电池组至直流配电设备,直流配电设备至变换器、通信设备、电源架、列柜、安装在交流屏上的事故照明控制回路进线端子和高压控制或信号设备的接线端子,电源架、列柜和变换器至通信设备,事故照明控制回路出线端子至事故照明设备,列柜至信号设备,以及各种整流器至直流配电设备或蓄电池的导线等等。

上述各段导线中,直流配电设备至高压控制及信号设备的电力线,应按容许电流选择,并在必要时按容许电压降校验;直流屏内浮充用整流器至尾电池的导线(在直流屏内部的部分),应按容许电流选择,并按机械强度校验;整流器至直流配电屏的导线,一般应按容许电流选择,但在该段导线使用母线时,可按机械强度选择,而按允许电流校验。其余部分的导线,均应按蓄电池至用电设备的容许电压降选择;或在使用变换器时,按变换器至通信设备的容许电压降选择。按导线的长期容许电流选择导线时,要根据导线可能承担的最大电流,对照导线容许载流量的敷设条件下的修正值,来确定导线截面。按允许电压降计算选择直流电力线时,也要根据导线可能承担的最大电流计算。

本节着重介绍根据允许压降选择电力线的计算方法。

1.直流供电回路电力线的截面计算

根据允许电压降计算选择直流供电回路电力线的截面,一般有三种方法,即电流矩法、固定分配压降法和最小金属用量法。

2.电流矩法

采用电流矩法计算导体截面,是按容许电压降来选择导线的方法。它以欧姆定律为依据。在直流供电回路中,某段导线通过最大电流I时,根据欧姆定律,该段导线上由于直流电阻造成的压降可按下式计算:ΔU=IR

=IρL/S

=IL/γS

式中:ΔU──导线上的电压降(V);

I──流过导线的电流(A);

R──导体的直流电阻(Ω);

ρ──导体的电阻率(Ω·mm2/m);

L──导线长度(m);

S──导体截面面积(mm2)

r──导体的电导率(m/Ω·mm2)。

导体的电导率是其电阻率的倒数。不同材质的电导率也不相同,例如:r铜=57;r铝=34;单股的钢导体r钢=7,它们的单位是m/Ω·mm2。

必须注意,所谓线路导体的总压降ΔU总,是指从直流电源设备(如蓄电池组、变换器等)的输出端子到用电设备(如变换器、通信设备等)的进线端子的最大允许压降中,扣除设备和元器件的实际压降后,所余下的那一部分。

整个供电回路机线设备的最大允许压降,是根据通信等用电设备要求的允许电压变动范围和采用蓄电池浮充供电时的浮充电压、合理的放电终止电压以及加尾电池调压时的电压变动情况统筹规定的。其数值见表1-7。

配电设备和元器件直流压降参考值

名称额定电流下直流压降(mV)

刀型开关30~50

RTO型熔断器80~200

RL1型熔断器200

分流器有45及75二种,一般按75计算

直流配电屏≤500

直流电源架≤200

列熔断器及机器引下线≤200

该段导线截面的选定,还要考虑筹料方便、布线美观,特别是主干母线各段规格相差不多时,一般按较大的一种规格选取,以减少导线品种、规格和接头数量。

由于上述计算导线截面的方法中常常用到电流与流经导体长度的乘积,即所谓的电流矩,故上述计算方法习惯上称为电流矩法。

四、电源模块容量选配

l用电设备工作时需要的最大工作电流I1,

l蓄电池充电电流I2,

l N+1备份

1.用电设备需要的最大工作电流I1

将所有用电设备需要的最大工作电流全部相加就得到最大工作电流I1.

如果有逆变器,需要将逆变器的最大工作电流也加上。

2.蓄电池充电电流I2

在确定了用电设备工作时需要的最大工作电流I1之后,并知道要求的蓄电池放电时间T之后,蓄电池容量Q就可以确定了,如下:

Q=A×K×I1×T

Q为电池标称容量(10小时放电容量),最终确定的Q应该是上面的数值向上取整,因为蓄电池的容量并不是个连续变化量。

A为时间补偿系数。因为邮标规定蓄电池的容量下降到标称值的80%时,蓄电池就报废,为了保证在其报废前仍能使用足够长时间,增加一个时间补偿系数为1.25,但在不是很严格的情况下,这个系数可以不乘。

K为在1附近变化的变量,对于不同的蓄电池放电时间T,K为不同值,并和各种厂家的产品有不同,大致如下:

如果蓄电池容量不太小,尽量采用两组蓄电池并联供电,增强可靠性,每组为原计算值的一半。

确定了Q以后(或者直接由局方确定),充电电流I2即为

I2=Q×C

电池充电常数C一般在0.1—0.2之间,即充电时间为10到5小时,可选0.15。

3.N+1备份

由I1、I2之和、系统所需的终局容量大小、确定什么电源系统,要保证

(1)所选系统的容量大于终局容量;

(2)尽量使模块的基本量N大于等于3。

确定了电源系统后,确定模块的基本数量N,即将I1、I2之和除以模块容量并向上取整。

将配置的模块数量做冗余备份,对于整流模块数量小于10的系统,备份为N+1,大于10的,取N+2。

=========================放电率解释=====================

放电率

discharge rate;rate of dischange

为测算蓄电池或原电池的容量大小,以恒定电流放电时的电流值。习惯上有两种表达方式:(1)“小时率”。由于电池的放电电流影响其容量,生产厂在规定其产品的额定容量C时必须标明其放电率。如C20 =60安·时,表示这种电池以20小时率放电时额定容量为60安·时,故放电率(即放电电流)I20=60/20= 3安。(2)“C放电率”或称电池额定容量C的“倍率”。仍设C20=60安·时,则放电倍率为0.05C,lC或10 C,分别表示放电电流为3安,60安或600安时其容量应为60安·时。放电率愈大,电池能输出的容量愈小。参见电池容量。

ups电池使用时间的计算方法

ups电池使用时间的计算方法 市电停电后,UPS是依靠电池储能供电给负载的。标准型UPS本身机内自带电池,在停电后一般可以继续供电几分钟至几十分钟;而长效型UPS配有外置电池组,可以满足用户长时间停电时继续供电的需要,一般长效型UPS满载配置时间可达数小时以上。 一般长效型UPS备用时间主要受电池成成本、安装空间大小以及电池回充时间等因素的限制。一般在电力环境较差、停电较为频繁的地区采用UPS与发电机配合供电的方式。当停电时,UPS先由电池供电一段时间,如停电时间较长,可以起动备用发电机对UPS继续供电,当市电恢复时再切换到市电供电。 电池供电时意主要受负载大小、电池容量、环境温度、电池放电截止电压等因数影响。一般计算机UPS电池供电时间,可以先计算出电池放电电流,然后根据电池放电曲线查处放电时间。电池放电电流可以按以下经验公式计算: 放电电流=UPS容量(VA)×功率因数/(电池放电平均电压×效率)

如果计算实际负载下的电池放电时间,只需将UPS容量换为实际负载容量即可 后备延时电池的配置方法 在UPS电源运行中,如果遇到市电供电中断时,蓄电池必须在用户所预期的一段时间内向逆变器提供足够的直流能源,以便在带额定负载的条件下,其电压不应下降到蓄电池组允许的最低临界放电电压以下。蓄电池的实际可供使用容量与下列等因素有关: ①蓄电池放电电流大小 ②蓄电池环境工作温度 ③蓄电池存储、使用的时间长短 ④负载特性(电阻性、电感性、电容性)及大小只有在考虑上述因素之后,才能正确选择和确定蓄电池的可供使用容量与蓄电池标称容量的比率。决定UPS后备长延时电池容量的重要因素是负荷大小、种类和特性。目前常用的微型机及其配件的负载特性如下表。常见的微机、服务器及其配件的负载特性

电容充放电计算公式

标 签:电容充放电公式 电容充电放电时间计算公式设,V0 为电容上的初始电压值; V1 为电容最终可充到或放到的电压值; Vt 为t时刻电容上的电压值。 则, Vt="V0"+(V1-V0)* [1-exp(-t/RC)] 或, t = RC*Ln[(V1-V0)/(V1-Vt)] 例如,电压为E的电池通过R向初值为0的电容C充电 V0=0,V1=E,故充到t时刻电容上的电压为: Vt="E"*[1-exp(-t/RC)]

再如,初始电压为E的电容C通过R放电 V0=E,V1=0,故放到t时刻电容上的电压为: Vt="E"*exp(-t/RC) 又如,初值为1/3Vcc的电容C通过R充电,充电终值为 Vcc,问充到2/3Vcc需要的时间是多少? V0=Vcc/3,V1=Vcc,Vt=2*Vcc/3,故 t="RC"*Ln[(1-1/3)/(1-2/3)]=RC*Ln2 = 注:以上exp()表示以e为底的指数函数;Ln()是e为底的对数函 解读电感和电容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 山东司友毓 一、电感 1.电感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 交变电流通过电感线圈时,由于电流时刻都在变化,因此在线圈中就会产生自感电动势,而自感电动势总是阻碍原电流的变化,故电感线圈对交变电流会起阻碍作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自感电动势的大小与线圈的自感系数及电流变化的快慢有关,自感系数越大,交变电流的频率越高,产生的自感电动势就越大,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就越大,电感对交流的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叫做感抗,用X L表示,且X L=2πfL。感抗的大小由线圈的自感系数L和交变电流的频率f共同决定。 2.电感线圈在电路中的作用 (1)通直流、阻交流,这是对两种不同类型的电流而言的,因为恒定电流的电流不变化,不能引起自感现象,所以对恒定电流没有阻碍作用,交流电的电流时刻改变,必有自感

时间管理电池使用时间的计算办法

最新卓越管理方案您可自由编辑

ups电池使用时间的计算方法 市电停电后,UPS是依靠电池储能供电给负载的。标准型UPS本身机内自带电池,在停电后一般可以继续供电几分钟至几十分钟;而长效型UPS配有外置电池组,可以满足用户长时间停电时继续供电的需要,一般长效型UPS满载配置时间可达数小时以上。 一般长效型UPS备用时间主要受电池成成本、安装空间大小以及电池回充时间等因素的限制。一般在电力环境较差、停电较为频繁的地区采用UPS与发电机配合供电的方式。当停电时,UPS先由电池供电一段时间,如停电时间较长,可以起动备用发电机对UPS继续供电,当市电恢复时再切换到市电供电。 电池供电时意主要受负载大小、电池容量、环境温度、电池放电截止电压等因数影响。一般计算机UPS电池供电时间,可以先计算出电池放电电流,然后根据电池放电曲线查处放电时间。电池放电电流可以按以下经验公式计算: 放电电流=UPS容量(VA)×功率因数/(电池放电平均电压×效率)如果计算实际负载下的电池放电时间,只需将UPS容量换为实际负载容量即可 后备延时电池的配置方法

在UPS电源运行中,如果遇到市电供电中断时,蓄电池必须在用户所预期的一段时间内向逆变器提供足够的直流能源,以便在带额定负载的条件下,其电压不应下降到蓄电池组允许的最低临界放电电压以下。蓄电池的实际可供使用容量与下列等因素有关: ①蓄电池放电电流大小 ②蓄电池环境工作温度 ③蓄电池存储、使用的时间长短 ④负载特性(电阻性、电感性、电容性)及大小只有在考虑上述因素之后,才能正确选择和确定蓄电池的可供使用容量与蓄电池标称容量的比率。决定UPS后备长延时电池容量的重要因素是负荷大小、种类和特性。目前常用的微型机及其配件的负载特性如下表。常见的微机、服务器及其配件的负载特性

UPS具体放电时间计算公式

UPS具体放电时间可有计算公式? 因电池放电时间与放电电流、环境温度、负载类型、放电速率、电池容量等多因素相关,故实际放电时间无法直接用公式推导出。现提供电池最大放电电流公式:I=(Pcosφ)/(ηEi) ......其中P是UPS的标称输出功率; .......cosφ是负载功率因数,PC、服务器一般取0.6~0.7; ......η是逆变器的效率,一般也取0.8(10KVA取0.85); .......Ei是电池放电终了电压,一般指电池组的电压。 P=UI U是电压I是电流P是功率 对于直流电来说,功率等于电流乘以电压 功率(直流)=电流*电压 对于常用的交流电来说,还要再乘以功率因数 功率(单相交流)=电压*电流*功率因数 如果使用的是三相交流电,还要再乘以1.732 功率(三相交流)=电压*电流*功率因数*1.732 1、欧姆定律: I=U/R U:电压,V; R:电阻,Ω; I:电流,A; 2、全电路欧姆定律: I=E/(R+r) I:电流,A; E:电源电动势,V; r:电源内阻,Ω; R:负载电阻,Ω 3、并联电路,总电流等于各个电阻上电流之和 I=I1+I2+…In 4、串联电路,总电流与各电流相等 I=I1=I2=I3=…=In

5、负载的功率 纯电阻有功功率P=UI → P=I2R(式中2为平方)U:电压,V; I:电流,A; P:有功功率,W; R:电阻 纯电感无功功率Q=I2*Xl(式中2为平方) Q:无功功率,w; Xl:电感感抗,Ω I:电流,A 纯电容无功功率Q=I2*Xc(式中2为平方) Q:无功功率,V; Xc:电容容抗,Ω I:电流,A 6、电功(电能) W=UIt W:电功,j; U:电压,V; I:电流,A; t:时间,s 7、交流电路瞬时值与最大值的关系 I=Imax×sin(ωt+Φ) I:电流,A; Imax:最大电流,A; (ωt+Φ):相位,其中Φ为初相。 8、交流电路最大值与在效值的关系 Imax=2的开平方×I I:电流,A; Imax:最大电流,A; 9、发电机绕组三角形联接 I线=3的开平方×I相 I线:线电流,A; I相:相电流,A; 10、发电机绕组的星形联接 I线=I相 I线:线电流,A; I相:相电流,A;

电池放电时间计算

新电池估算方法: 估计算法:电池容量×÷负载电流 详细算法: 第一,先求出电池10小时率的放电电流,即容量除以10,一组500AH的电池,10小时率放电电流为50A,二组500AH的,10小时率放电电流为100A。 第二,用实际放电电流除以10小时率放电电流,求出一个比率,根据这个比率,查《电池放电率与放电容量》表中的放电倍率,从这个放电倍率数中选择一个最为相近的值,对应看到放电率,和有效放电容量倍率这一栏,记录好表中数据。 第三,查看当时的放电环境温度。 第四,计算放电时长:t=额定容量×放电容量倍率×〔1+温度系数×(环境温度-25)〕/放电电流 一般温度系数基站里选用,机房里选用 注意事项: 1、实际放电中,电流是逐渐增大的,并不恒定,因此放电时长肯定要与计算出来的有差别,电流越大,同容量的情况下,放电时间就越短。 2、长期使用后,电池容量肯定要下降的,应该用实际容量进行计算,在初期,可以用额定容量进行计算。 3、如果电池前后两次放电间,由于种种原因没充满电,算出来的时间肯定也不一样,而且充电容量不能以小时×电流直接进行计算,存在一个充电效率问题,充电时,电池会把一部分容量转换为热能散失掉。 4、一般48v用电,电池都是以24节串联一组使用,根据规定,当其中最低一节电压率先达到,也就是只要有一只电池达到,放电终止,计算此时的容量。但实际应用当中,不是以此来停止电池放电的,而是整组电压降到多少V就终止放电,所以放电放到这个项目的时候,往往会有更大的误差。而且电池测试的一个项目是单体电压的最大最小差值,说明一组电池的单体电压是不均衡的。如果均衡的,那么以×24=,即可以放到算做结束,但实际当中这种事情至少我是没碰到过,如果相差幅度较大,可能总电压在48v时,有一节达到,但由于终止放电判定条件以整组电压计量的,我设定在47v,那还继续放电,这个求出的容量于真正意义上的容量就不等了,所以反过来求放电时长,也就不准了。 5、综合上述所说,只能求一个大概值,除非在条件达到一定要求的情况下,才有可能算得很准。当然,具体相差多少,本人也没做过实验,但至少可以有这样一个概念:到底能放5小时左右还是10小时左右,这个左右可能是几十分钟,也可能是1或2个小时,但从大的方向来判断,还是可以依靠的。 电池常用术语解释一:放电倍率 电池放电电流的大小常用"放电倍率"表示,即电池的放电倍率用放电时间表示或者说以一定的放电电流放完额定容量所需的小时数来表示,由此可见,放电倍率表示的放电时间越短,即放电倍率越高,则放电电流越大。(放电倍率=额定容量/放电电流) 根据放电倍率的大小,可分为低倍率(<0.5C)、中倍率(-3.5C)、高倍率(-7.0C)、超高倍率(>7.0C)如:某电池的额定容量为20Ah,若用4A电流放电,则放完20Ah的额定容量需用5h,也就是说以5倍率放电,用符号C/5或0.2C表示,为低倍率。 25)放电率 电池在规定时间内放出额定容量时所需的电流值;或按一定输出电流放完额定容量时所需的时间。常用倍率(若干C)或时率表示。 26)活性物质 电池放电时,能进行氧化或还原反应而产生电能的电极材料。 27)充电 将外电路输入蓄电池的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起来的操作过程。 28)充电率 蓄电池在规定时间内充到额定容量所需的电流值;或在一定电流下充到额定容量所需的时间。一般用倍率(若干C)或时率表示。

电容的选取与充放电时间的计算

电容的选取与充放电时间的计算 电容的选取: 电容在电路中实际要承受的电压不能超过它的耐压值。在滤波电路中,电容的耐压值不要小于交流有效值的1.42倍。使用电解电容的时候,还要注意正负极不要接反。 不同电路应该选用不同种类的电容。揩振回路可以选用云母、高频陶瓷电容,隔直流可以选用纸介、涤纶、云母、电解、陶瓷等电容,滤波可以选用电解电容,旁路可以选用涤纶、纸介、陶瓷、电解等电容。 电容在装入电路前要检查它有没有短路、断路和漏电等现象,并且核对它的电容值。安装的时候,要使电容的类别、容量、耐压等符号容易看到,以便核实。 电容的原理: 在电子线路中,电容用来通过交流而阻隔直流,也用来存储和释放电荷以充当滤波器,平滑输出脉动信号。小容量的电容,通常在高频电路中使用,如收音机、发射机和振荡器中。大容量的电容往往是作滤波和存储电荷用。而且还有一个特点,一般1μF以上的电容均为电解电容,而1μF以下的电容多为瓷片电容,当然也有其他的,比如独石电容、涤纶电容、小容量的云母电容等。电解电容有个铝壳,里面充满了电解质,并引出两个电极,作为正(+)、负(-)

极,与其它电容器不同,它们在电路中的极性不能接错,而其他电容则没有极性。 把电容器的两个电极分别接在电源的正、负极上,过一会儿即使把电源断开,两个引脚间仍然会有残留电压(学了以后的教程,可以用万用表观察),我们说电容器储存了电荷。电容器极板间建立起电压,积蓄起电能,这个过程称为电容器的充电。充好电的电容器两端有一定的电压。电容器储存的电荷向电路释放的过程,称为电容器的放电。 举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我们看到市售的整流电源在拔下插头后,上面的发光二极管还会继续亮一会儿,然后逐渐熄灭,就是因为里面的电容事先存储了电能,然后释放。当然这个电容原本是用作滤波的。至于电容滤波,不知你有没有用整流电源听随身听的经历,一般低质的电源由于厂家出于节约成本考虑使用了较小容量的滤波电容,造成耳机中有嗡嗡声。这时可以在电源两端并接上一个较大容量的电解电容(1000μF,注意正极接正极),一般可以改善效果。发烧友制作HiFi音响,都要用至少1万微法以上的电容器来滤波,滤波电容越大,输出的电压波形越接近直流,而且大电容的储能作用,使得突发的大信号到来时,电路有足够的能量转换为强劲有力的音频输出。这时,大电容的作用有点像水库,使得原来汹涌的水流平滑地输出,并可以保证下游大量用水时的供应。

UPS后备时间电池计算公式

U P S后备时间电池计算 公式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U P S电池放电时间计算方法(逆变效率按90%、12V电池放电终止电压10.5V) 1、计算蓄电池的最大放电电流值: I最大=Pcosф/(η*E临界) 注:P→UPS电源的标称输出功率 cosф→UPS电源的输出功率因数(UPS一般为0.8) η→UPS逆变器的效率,一般为0.88~0.94(实际计算中可以取0.9) E临界→蓄电池组的临界放电电压(12V电池约为10.5V,2V电池约为1.7V) 2、根据所选的蓄电池组的后备时间,查出所需的电池组的放电速率值C,然后根据: 电池组的标称容量=I最大/C 3、由于使用E临界——电池的最低临界放电电压值,所以会导致所要求的电池组的安时容量偏大的局面。按目前的使用经验,实际电池组的安时容量可按下面公式计算: 例如1.10KVAUPS延时60分钟 电池的最大放电电流26.4A=标称功率10000×0.8÷(0.9效率*32节*10.5V每节电池放电电压) 电池组的标称容量=26.4A÷0.61C=43.3AH 10KVA延时60分钟,电池配置为32节1组12V44AH。选配时32节12V1组容量≥44AH 例如1.20KVA延时180分钟 电池的最大放电电流52.9A=标称功率20000×0.8÷(0.9效率*32节*10.5V每节电池放电电压) 电池组的标称容量=52.9A÷0.28C=188.5AH 20KVA延时180分钟,电池配置为32节1组12V190AH。选配时32节12V1组容量≥190AH

RC电路充放电时间计算

RC电路充放电时间计算 V0 为电容上的初始电压值; V1 为电容最终可充到或放到的电压值; Vt 为t时刻电容上的电压值。 则, Vt="V0"+(V1-V0)* [1-exp(-t/RC)] 或, t = RC*Ln[(V1-V0)/(V1-Vt)] 求充电到90%VCC的时间。(V0=0,V1=VCC,Vt=0.9VCC) 代入上式: 0.9VCC=0+VCC*[[1-exp(-t/RC)] 既 [[1-exp(-t/RC)]=0.9; exp(-t/RC)=0.1 - t/RC=ln(0.1) t/RC=ln(10) ln10约等于2.3 也就是t=2.3RC。 带入R=10k C=10uf得。 t=2.3*10k*10uf=230ms RC回路充放电时间的推导过程需要用高等数学,简单的方法只要记住RC回路的时间常数τ=R×C,在充电时,每过一个τ的时间,电容器上电压就上升(1-1/e)约等于0.632倍的电源电压与电容器电压之差;放电时相反。 如C=10μF,R=10k,则τ=10e-6×10e3=0.1s 在初始状态Uc=0时,接通电源,则过0.1s(1τ)时,电容器上电压Uc为0+(1-0)×0.632=0.632倍电源电压U,到0.2s(2τ)时,Uc为0.632+(1-0.632)×0.632=0.865倍U……以此类推,直到t=∞时,Uc=U。放电时同样运用,只是初始状态不同,初始状态Uc=U。

单片机复位(上电复位和按键复位,复位脉宽10ms,R常取值10k~47k,c 取值10~100uf,电容大些为好): 原理:如果复位是高电平复位,加电后电容充电电流逐渐减少,此时经电阻接地的单片机IO是没电压的,因为电容是隔直流的,直到充电完毕开始放电,放电的过程同样是电流逐渐减少的,开始放电时电流很大,加到电阻上后提供给IO高电平,一段时间(电容器的充放电参数:建立时间等)后,电流变弱到0,但是复位引脚已经有了超过3us的高电平,所以复位就完成了; 手动复位,如加按键,则是直接将电容短路,给复位引脚送高电平,此部分就只有电容在起作用;当然电源较大(一般3.3v-5v)的话,加电阻是为了分压,防止烧坏引脚。

电池放电时间计算

电池放电时间计算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新电池估算方法: 估计算法:电池容量×÷负载电流 详细算法: 第一,先求出电池10小时率的放电电流,即容量除以10,一组500AH的电池,10小时率放电电流为50A,二组500AH的,10小时率放电电流为100A。 第二,用实际放电电流除以10小时率放电电流,求出一个比率,根据这个比率,查《电池放电率与放电容量》表中的放电倍率,从这个放电倍率数中选择一个最为相近的值,对应看到放电率,和有效放电容量倍率这一栏,记录好表中数据。 第三,查看当时的放电环境温度。 第四,计算放电时长:t=额定容量×放电容量倍率×〔1+温度系数×(环境温度-25)〕/放电电流 一般温度系数基站里选用,机房里选用 注意事项: 1、实际放电中,电流是逐渐增大的,并不恒定,因此放电时长肯定要与计算出来的有差别,电流越大,同容量的情况下,放电时间就越短。 2、长期使用后,电池容量肯定要下降的,应该用实际容量进行计算,在初期,可以用额定容量进行计算。 3、如果电池前后两次放电间,由于种种原因没充满电,算出来的时间肯定也不一样,而且充电容量不能以小时×电流直接进行计算,存在一个充电效率问题,充电时,电池会把一部分容量转换为热能散失掉。

4、一般48v用电,电池都是以24节串联一组使用,根据规定,当其中最低一节电压率先达到,也就是只要有一只电池达到,放电终止,计算此时的容量。但实际应用当中,不是以此来停止电池放电的,而是整组电压降到多少V就终止放电,所以放电放到这个项目的时候,往往会有更大的误差。而且电池测试的一个项目是单体电压的最大最小差值,说明一组电池的单体电压是不均衡的。如果均衡的,那么以×24=,即可以放到算做结束,但实际当中这种事情至少我是没碰到过,如果相差幅度较大,可能总电压在48v时,有一节达到,但由于终止放电判定条件以整组电压计量的,我设定在47v,那还继续放电,这个求出的容量于真正意义上的容量就不等了,所以反过来求放电时长,也就不准了。 5、综合上述所说,只能求一个大概值,除非在条件达到一定要求的情况下,才有可能算得很准。当然,具体相差多少,本人也没做过实验,但至少可以有这样一个概念:到底能放5小时左右还是10小时左右,这个左右可能是几十分钟,也可能是1或2个小时,但从大的方向来判断,还是可以依靠的。 电池常用术语解释一:放电倍率 电池放电电流的大小常用"放电倍率"表示,即电池的放电倍率用放电时间表示或者说以一定的放电电流放完额定容量所需的小时数来表示,由此可见,放电倍率表示的放电时间越短,即放电倍率越高,则放电电流越大。(放电倍率=额定容量/放电电流) 根据放电倍率的大小,可分为低倍率(<0.5C)、中倍率(-3.5C)、高倍率(- 7.0C)、超高倍率(>7.0C) 如:某电池的额定容量为20Ah,若用4A电流放电,则放完20Ah的额定容量需用5h,也就是说以5倍率放电,用符号C/5或0.2C表示,为低倍率。

电容的选取与充放电时间的计算完整版

电容的选取与充放电时 间的计算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电容的选取与充放电时间的计算 电容的选取: 电容在电路中实际要承受的电压不能超过它的耐压值。在滤波电路中,电容的耐压值不要小于交流有效值的倍。使用电解电容的时候,还要注意正负极不要接反。 不同电路应该选用不同种类的电容。揩振回路可以选用云母、高频陶瓷电容,隔直流可以选用纸介、涤纶、云母、电解、陶瓷等电容,滤波可以选用电解电容,旁路可以选用涤纶、纸介、陶瓷、电解等电容。电容在装入电路前要检查它有没有短路、断路和漏电等现象,并且核对它的电容值。安装的时候,要使电容的类别、容量、耐压等符号容易看到,以便核实。 电容的原理: 在电子线路中,电容用来通过交流而阻隔直流,也用来存储和释放电荷以充当滤波器,平滑输出脉动信号。小容量的电容,通常在高频电路中使用,如收音机、发射机和振荡器中。大容量的电容往往是作滤波和存储电荷用。而且还有一个特点,一般1μF以上的电容均为电解电容,而1μF以下的电容多为瓷片电容,当然也有其他的,比如独石电容、涤纶电容、小容量的云母电容等。电解电容有个铝壳,里面充满了电解质,并引出两个电极,作为正(+)、负

(-)极,与其它电容器不同,它们在电路中的极性不能接错,而其他电容则没有极性。 把电容器的两个电极分别接在电源的正、负极上,过一会儿即使把电源断开,两个引脚间仍然会有残留电压(学了以后的教程,可以用万用表观察),我们说电容器储存了电荷。电容器极板间建立起电压,积蓄起电能,这个过程称为电容器的充电。充好电的电容器两端有一定的电压。电容器储存的电荷向电路释放的过程,称为电容器的放电。 举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我们看到市售的整流电源在拔下插头后,上面的发光二极管还会继续亮一会儿,然后逐渐熄灭,就是因为里面的电容事先存储了电能,然后释放。当然这个电容原本是用作滤波的。至于电容滤波,不知你有没有用整流电源听随身听的经历,一般低质的电源由于厂家出于节约成本考虑使用了较小容量的滤波电容,造成耳机中有嗡嗡声。这时可以在电源两端并接上一个较大容量的电解电容(1000μF,注意正极接正极),一般可以改善效果。发烧友制作HiFi音响,都要用至少1万微法以上的电容器来滤波,滤波电容越大,输出的电压波形越接近直流,而且大电容的储能作用,使得突发的大信号到来时,电路有足够的能量转换为强劲有力的音频输出。这时,大电容的作用有点像水库,使得原来汹涌的水流平滑地输出,并可以保证下游大量用水时的供应。

电容充放电计算公式

签:电容充放电公式 电容充电放电时间计算公式 设,V0 为电容上的初始电压值; V1 为电容最终可充到或放到的电压值; Vt 为t时刻电容上的电压值。 则, Vt="V0"+(V1-V0)* [1-exp(-t/RC)] 或, t = RC*Ln[(V1-V0)/(V1-Vt)] 例如,电压为E的电池通过R向初值为0的电容C充电 V0=0,V1=E,故充到t时刻电容上的电压为: Vt="E"*[1-exp(-t/RC)] 再如,初始电压为E的电容C通过R放电 V0=E,V1=0,故放到t时刻电容上的电压为: Vt="E"*exp(-t/RC) 又如,初值为1/3Vcc的电容C通过R充电,充电终值为 Vcc,问充到2/3Vcc需要的时间是多少? V0=Vcc/3,V1=Vcc,Vt=2*Vcc/3,故 t="RC"*Ln[(1-1/3)/(1-2/3)]=RC*Ln2 = 注:以上exp()表示以e为底的指数函数;Ln()是e为底的对数函

解读电感和电容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 山东司友毓 一、电感 1.电感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 交变电流通过电感线圈时,由于电流时刻都在变化,因此在线圈中就会产生自感电动势,而自感电动势总是阻碍原电流的变化,故电感线圈对交变电流会起阻碍作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自感电动势的大小与线圈的自感系数及电流变化的快慢有关,自感系数越大,交变电流的频率越高,产生的自感电动势就越大,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就越大,电感对交流的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叫做感抗,用X L表示,且X L=2πfL。感抗的大小由线圈的自感系数L 和交变电流的频率f共同决定。 2.电感线圈在电路中的作用 (1)通直流、阻交流,这是对两种不同类型的电流而言的,因为恒定电流的电流不变化,不能引起自感现象,所以对恒定电流没有阻碍作用,交流电的电流时刻改变,必有自感电动势产生以阻碍电流的变化,所以对交流有阻碍作用。 (2)通低频、阻高频,这是对不同频率的交变电流而言的,因为交变电流的频率越高,电流变化越快,感抗也就越大,对电流的阻碍越大。 (3)扼流圈:利用电感阻碍交变电流的作用制成的电感线圈。 低频扼流圈:线圈绕在铁芯上,匝数多,自感系数大,电阻较小,具有“通直流、阻交流”的作用。 高频扼流圈:匝数少,自感系数小;具有“通低频、阻高频”的作用。 二、电容 1.电容器为何能“通交流” 把交流电源接到电容器两个极板上后,当电源电压升高时,电源给电容器充电,电荷向电容器极板上聚集,在电路中形成充电电流;当电源电压降低时,电容器放电,原来极板上聚集的电荷又放出,在电路中形成放电电流,电容器交替进行充电和放电,电路中就有了电流,好像是交流“通过”了电容器,但实际上自由电荷并没有通过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绝缘介质。 2. 电容器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是怎样形成的 我们知道,恒定电流不能通过电容器,原因是电容器的两个极板被绝缘介质隔开了。当

电容放电和充电时间计算

设:O V 为电容器两端的初始电压值 m a x V 为电容器两端充满时电压值 t V 为电容器两端任意时刻t 时的电压值 那么: ()??? ? ??-?-+=-RC t o o t e V V V V 1max 若,电压为E 的电池通过电阻R 向初值为0的电容C 充电,此时0=o V ,充电极限E V =max 故,任意时刻t ,电容上的电压为: ??? ? ??-?=????? ??-=-t RC t t V E E RC t e E V ln 1 若,已知某时刻电容上的电压t V ,根据常数可以计算出时间t 。 公式涵义: 完全充满时,t V 接近E ,时间t 无穷大; 当RC t =时,电容电压E 63.0=; 当RC t 2=时,电容电压E 86.0=; 当RC t 3=时,电容电压E 96.0=; 当RC t 4=时,电容电压E 98.0=; 当RC t 5=时,电容电压E 99.0=; 可见,经过RC 个5~3后,充电过程基本结束。 例:F C V V V t μ1.01M R 375V 325V V 0max O =Ω====,,,,,求t S t 20.0325 375375ln 101.010166=-????=

已知,初始电压为E 的电容C 通过电阻R 放电,0max O ==V E V ,; 那么,电容器放电时任意时刻t ,电容两端电压t V 为: t RC t t V E RC t e E V ln ?=??=- 例:F C V V t μ1.01M R 22V V 375O =Ω===,,,,求t S t 28.022375 ln 101.010166=????=

蓄电池放电公式

UPS具体放电时间计算公式 a. 基本公式: 负载的有功功率×支持时间 = 电池放出容量×电池电压×UPS逆变效率 其中:负载的有功功率 = 负载总功率×负载的功率因数 UPS逆变效率≈0.9 电池放出容量 = 电池标称容量×电池放电效率 电池放电效率与放电电流或放电时间有关,可参照下表确定: 放电电流 2C 1C 0.6C .4C .2C 0.1C 0.05C 放电时间 12min 30min 1h 2h 4h 9h 20h 放电效率 0.4 0.5 0.6 0.7 0.8 0.9 1 b. 计算公式: 负载的有功功率×支持时间 =电池放出容量×电池电压×UPS逆变效率 c. 计算举例: 例:负载总功率3000VA,负载功率因数0.7,UPS电池电压96V,要求支持时间1小时,求应选用的电池容量。计算: 3000(VA)×0.7×1(h) =电池放出容量×96×0.9 得出:电池放出容量= 24.3(Ah) 电池标称容量 = 24.3/0.6 = 40.5(Ah) 结果:可选用38Ah 的电池(12V/38Ah 电池8块) 因电池放电时间与放电电流、环境温度、负载类型、放电速率、电池容量等多因素相关,故实际放电时间无法直接用公式推导出。现提供电池最大放电电流公式:I=(Pcosφ)/(ηEi) ......其中P是UPS的标称输出功率; .......cosφ是负载功率因数,PC、服务器一般取0.6~0.7; ......η是逆变器的效率,一般也取0.8(山特10KVA取0.85); .......Ei是电池放电终了电压,一般指电池组的电压。 将具体数据代入上式,求出电池最大放电电流后,即可从电池的各温度下放电电流与放电时间的关系图上查出相应的放电时间。请注意这里求出的是电池总放电电流值。当外接多组电池时则需求出单组电池的放电电流值。

电容充放电时间的计算

电容充放电时间的计算: 1.L、C元件称为“惯性元件”,即电感中的电流、电容器两端的电压,都有一定的“电惯性”,不能突然变化。充放电时间,不光与L、C的容量有关,还与充/放电电路中的电阻R有关。“1UF电容它的充放电时间是多长?”,不讲电阻,就不能回答。 RC电路的时间常数:τ=RC 充电时,uc=U×[1-e^(-t/τ)]U是电源电压 放电时,uc=Uo×e^(-t/τ)Uo是放电前电容上电压 RL电路的时间常数:τ=L/R LC电路接直流,i=Io[1-e^(-t/τ)]Io是最终稳定电流 LC电路的短路,i=Io×e^(-t/τ)]Io是短路前L中电流 2. 设V0 为电容上的初始电压值; V1 为电容最终可充到或放到的电压值; Vt 为t时刻电容上的电压值。则: Vt=V0 +(V1-V0)× [1-exp(-t/RC)] 或 t = RC × Ln[(V1 - V0)/(V1 - Vt)] 例如,电压为E的电池通过R向初值为0的电容C充电,V0=0,V1=E,故充到t时刻电容上的电压为: Vt=E × [1-exp(-t/RC)] 再如,初始电压为E的电容C通过R放电, V0=E,V1=0,故放到t时刻电容上的电压为:Vt=E × exp(-t/RC) 又如,初值为1/3Vcc的电容C通过R充电,充电终值为Vcc,问充到2/3Vcc需要的时间是多少? V0=Vcc/3,V1=Vcc,Vt=2*Vcc/3,故t=RC × Ln[(1-1/3)/(1-2/3)]=RC × Ln2 =0.693RC 注:以上exp()表示以e为底的指数函数;Ln()是e为底的对数函数 {e是一个数值,约等于2.7182818245,对数函数:以e为底X的对数就可以写成lne,叫做自然对数} 3. 提供一个恒流充放电的常用公式:?Vc=I*?t/C.再提供一个电容充电的常用公式: Vc=E(1-e-(t/R*C))。RC电路充电公式Vc=E(1-e-(t/R*C))中的:-(t/R*C)是e的负指数项。

超级电容充放电时间计算方法修订稿

超级电容充放电时间计 算方法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超级电容充放电时间计算方法 1法拉=1000000微法 1微法=1000000皮法 12V,10法拉的电容,对12V,的用电器放电应该在400秒时间内放完 电容没有功率,在电路中只要电压不超过耐压值27v就可以。 普通蓄电池如12V14安时的放电量=14×3600∕12=4200(F) 电流的大小和负载相关,电容放电,电压会降低的,具体可以参考电容的放电曲线。如果想有稳定的电压和电流可以在电容后增加DC-DC的稳压电路 一般应用在太阳能指示灯上时, LED 都釆用之闪烁妁发光, 例如釆用一颗 LED 且控制每秒闪烁放电持续时间为秒, 对超级电容充电电流 100mA 下面以 / 50F在太阳能交通指示灯为例, 超级电容充电时间如下: C X dv = I X t C: 电容器额定容量; V: 电容器工作电压 I: 电容器充电 t: 电容器充电时间 R: 电容器内阻 dv: 工作电压差 故 / 50F 超级电容充电时间为: t = ( C X V) / I = (50 X / = 1250S 超级电容放电时间为: C X dv - I X C X R = I X t 故 / 50F 超级电容从放到放电时间为: t = C X (dv / I - R) = 50 X [ ( - ] / - ] = 5332S 应用在 LED 工作时间为 5332 / = 106640S = hr C: 电容器额定容量 (F) R: 电容器内阻 (Ohm) V work: 正常工作电压 (V) V min : 停止工作电压 (V) t : 在电路中要求持续工作时间 (s) I : 负载电流 (A) 超级电容量的计算方式: )-VminC = (Vwork + Vmin)It / (Vwork 例: 如单片机应用系统中, 应用超级电容作为後备电源,在断电後需要用

时间常数RC的计算方法

进入正题前,我们先来回顾下电容的充放电时间计算公式,假设有电源Vu通过电阻R给电容C充电,V0为电容上的初始电压值,Vu为电容充满电后的电压值,Vt为任意时刻t时电容上的电压值,那么便可以得到如下的计算公式: Vt = V0 + (Vu – V0) * [1 – exp( -t/RC)] 如果电容上的初始电压为0,则公式可以简化为: Vt = Vu * [1 – exp( -t/RC)] 由上述公式可知,因为指数值只可能无限接近于0,但永远不会等于0,所以电容电量要完全充满,需要无穷大的时间。 当t = RC时,Vt = ; 当t = 2RC时,Vt = ; 当t = 3RC时,Vt = ; 当t = 4RC时,Vt = ; 当t = 5RC时,Vt = ; 可见,经过3~5个RC后,充电过程基本结束。 当电容充满电后,将电源Vu短路,电容C会通过R放电,则任意时刻t,电容上的电压为: Vt = Vu * exp( -t/RC) 对于简单的串联电路,时间常数就等于电阻R和电容C的乘积,但是,在实际电路中,时间常数RC并不那么容易算,例如下图(a)。

对于上图(a),如果从充电的角度去计算时间常数会比较难,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思考,我们知道,时间常数只与电阻和电容有关,而与电源无关,对于简单的由一个电阻R和一个电容C串联的电路来说,其充电和放电的时间参数是一样的,都是RC,所以,我们可以把上图中的电源短路,使电容C1放电,如上图(b)所示,很容易得到其时间常数: t = RC = (R1 果RC电路中的电源是电压源形式,先把电源“短路”而保留其串联内阻;

2).把去掉电源后的电路简化成一个等效电阻R和等效电容C串联的RC放电回路,等效电阻R和等效电容C的乘积就是电路的时间常数; 3).如果电路使用的是电流源形式,应把电流源开路而保留它的并联内阻,再按简化电路的方法求出时间常数; 4).计算时间常数应注意各个参数的单位,当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电容的单位是“法拉”时,乘得的时间常数单位才是“秒”。 对于在高频工作下的RC电路,由于寄生参数的影响,很难根据电路中各元器件的标称值来计算出时间常数RC,这时,我们可以根据电容的充放电特性来通过曲线方法计算,前面已经介绍过了,电容充电时,经过一个时间常数RC 时,电容上的电压等于充电电源电压的倍,放电时,经过一个时间常数RC时,电容上的电压下降到电源电压的倍。 如上图所示,如通过实验的方法绘出电容的充放电曲线,在起点处做一条充放电切线,则切线与横轴的交点就是时间常数RC。

超级电容充放电时间计算方法

超级电容充放电时间计算方法 1法拉=1000000微法 1微法=1000000皮法 12V,10法拉的电容,对12V,1.5A的用电器放电应该在400秒时间内放完 电容没有功率,在电路中只要电压不超过耐压值2?7v就可以。 普通蓄电池如12V14安时的放电量=14×3600∕12=4200(F) 电流的大小和负载相关,电容放电,电压会降低的,具体可以参考电容的放电曲线。如果想有稳定的电压和电流可以在电容后增加DC-DC的稳压电路 一般应用在太阳能指示灯上时, LED 都釆用之闪烁妁发光, 例如釆用一颗LED 且控制每秒闪烁放电持续时间为0.05 秒, 对超级电容充电电流100mA (0.1A) 下面以2.5V / 50F在太阳能交通指示灯为例, 超级电容充电时间如下: C X dv = I X t C: 电容器额定容量; V: 电容器工作电压 I: 电容器充电 t: 电容器充电时间 R: 电容器内阻 dv: 工作电压差 故2.5V / 50F 超级电容充电时间为: t = ( C X V) / I = (50 X 2.5) / 0.1 = 1250S 超级电容放电时间为: C X dv - I X C X R = I X t 故2.5V / 50F 超级电容从2.5V 放到0.9V 放电时间为: t = C X (dv / I - R) = 50 X [ ( 2.5 - 0.9) ] / 0.015 - 0.02 ] = 5332S 应用在LED 工作时间为5332 / 0.05 = 106640S = 29.62 hr C: 电容器额定容量(F) R: 电容器内阻(Ohm) V work: 正常工作电压(V) V min : 停止工作电压(V) t : 在电路中要求持续工作时间(s) I : 负载电流(A) 超级电容量的计算方式: )-Vmin C = (Vwork + Vmin)It / (Vwork 例: 如单片机应用系统中, 应用超级电容作为後备电源,在断电後需要用

RC电路充放电时间计算精编版

R C电路充放电时间计 算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R C电路充放电时间计算 V0为电容上的初始电压值; V1为电容最终可充到或放到的电压值; Vt为t时刻电容上的电压值。 则, Vt="V0"+(V1-V0)*[1-exp(-t/RC)] 或, t=RC*Ln[(V1-V0)/(V1-Vt)] 求充电到90%VCC的时间。(V0=0,V1=VCC,Vt=0.9VCC) 代入上式:0.9VCC=0+VCC*[[1-exp(-t/RC)] 既[[1-exp(-t/RC)]=0.9; exp(-t/RC)=0.1 -t/RC=ln(0.1) t/RC=ln(10)ln10约等于2.3 也就是t=2.3RC。 带入R=10k?C=10uf得。 t=2.3*10k*10uf=230ms RC回路充放电时间的推导过程需要用高等数学,简单的方法只要记住RC回路的时间常数τ=R×C,在充电时,每过一个τ的时间,电容器上电压就上升(1-1/e)约等于0.632倍的电源电压与电容器电压之差;放电时相反。 如C=10μF,R=10k,则τ=10e-6×10e3=0.1s在初始状态Uc=0时,接通电源,则过0.1s(1τ)时,电容器上电压Uc为0+(1-0)×0.632=0.632倍电源电压U,到0.2s (2τ)时,Uc为0.632+(1-0.632)×0.632=0.865倍U……以此类推,直到t=∞时,Uc=U。放电时同样运用,只是初始状态不同,初始状态Uc=U。 单片机复位(上电复位和按键复位,复位脉宽10ms,R常取值10k~47k,c取值 10~100uf,电容大些为好): 原理:如果复位是高电平复位,加电后电容充电电流逐渐减少,此时经电阻接地的单片机IO是没电压的,因为电容是隔直流的,直到充电完毕开始放电,放电的过程同样是电流逐渐减少的,开始放电时电流很大,加到电阻上后提供给IO高电平,一段时间(电容器的充放电参数:建立时间等)后,电流变弱到0,但是复位引脚已经有了超过3us的高电平,所以复位就完成了;手动复位,如加按键,则是直接将电容短路,给复位引脚送

电池放电时间计算_收藏

电池放电时间计算收藏 (此文是从网上收集资料简易整理而得) 新电池估算方法: 估计算法:电池容量×0.8(功率系数) ÷负载电流 详细算法: 第一,先求出电池10小时率的放电电流,即容量除以10,一组500AH的电池,10小时率放电电流为50A,二组500AH的,10小时率放电电流为100A。 第二,用实际放电电流除以10小时率放电电流,求出一个比率,根据这个比率,查《电池放电率与放电容量》表中的放电倍率,从这个放电倍率数中选择一个最为相近的值,对应看到放电率,和有效放电容量倍率这一栏,记录好表中数据。 第三,查看当时的放电环境温度。 第四,计算放电时长:t=额定容量×放电容量倍率×〔1+温度系数×(环境温度-25)〕/放电电流 一般温度系数基站里选用0.006,机房里选用0.008 注意事项: 1、实际放电中,电流是逐渐增大的,并不恒定,因此放电时长肯定要与计算出来的有差别,电流越大,同容量的情况下,放电时间就越短。 2、长期使用后,电池容量肯定要下降的,应该用实际容量进行计算,在初期,可以用额定容量进行计算。 3、如果电池前后两次放电间,由于种种原因没充满电,算出来的时间肯定也不一样,而且充电容量不能以小时×电流直接进行计算,存在一个充电效率问题,充电时,电池会把一部分容量转换为热能散失掉。 4、一般48v用电,电池都是以24节串联一组使用,根据规定,当其中最低一节电压率先达到1.8v,也就是只要有一只电池达到1.8v,放电终止,计算此时的容量。但实际应用当中,不是以此来停止电池放电的,而是整组电压降到多少V就终止放电,所以放电放到这个项目的时候,往往会有更大的误差。而且电池测试的一个项目是单体电压的最大最小差值,说明一组电池的单体电压是不均衡的。如果均衡的,那么以1.8×24=43.2v,即可以放到43.2v 算做结束,但实际当中这种事情至少我是没碰到过,如果相差幅度较大,可能总电压在48v 时,有一节达到1.8v,但由于终止放电判定条件以整组电压计量的,我设定在47v,那还继续放电,这个求出的容量于真正意义上的容量就不等了,所以反过来求放电时长,也就不准了。 5、综合上述所说,只能求一个大概值,除非在条件达到一定要求的情况下,才有可能算得很准。当然,具体相差多少,本人也没做过实验,但至少可以有这样一个概念:到底能放5小时左右还是10小时左右,这个左右可能是几十分钟,也可能是1或2个小时,但从大的方向来判断,还是可以依靠的。 《电池放电率与放电容量》还在找,有的麻烦给我传个谢谢sb_qqqqqmq@https://www.360docs.net/doc/e917012911.html, 电池常用术语解释一:放电倍率 电池放电电流的大小常用"放电倍率"表示,即电池的放电倍率用放电时间表示或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