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一配套图册答案页

地理必修一配套图册答案页

地理图册 必修Ⅰ

【练习1】在亚洲图上标注出以下地理事物 【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以下经纬线:60°E、160°E、180°经线、80°W、60°E、赤道、北回归线】 1、标注出亚洲濒临的大洲和海洋: 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日本海、阿拉伯海、孟加拉湾、波斯湾、南海、欧洲、非洲、大洋洲 2、标注出亚洲的主要岛屿、群岛、半岛:日本群岛、马来群岛、朝鲜半岛、中南半岛、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海南岛、台湾岛 3、标注出亚洲主要河流、湖泊: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乌拉尔河、贝加尔湖、里海、死海 4、标注出亚洲主要的地形区: 喜马拉雅山脉、乌拉尔山、大高加索山脉、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5、标注出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系统 【练习2】在东南亚图上标注出以下地理事物 【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以下经纬线:100°E、120°E、10°N、赤道、10°S】 (1)标注出东南亚濒临的海洋: 太平洋、印度洋、南海、马六甲海峡、泰国湾、安达曼海 (2)标注出东南亚主要的岛屿、群岛: 中南半岛、马来群岛、菲律宾群岛、新几内亚岛、苏里曼丹岛、爪哇岛 (3)标注出东南亚河流: 温萨尔江、伊洛瓦底江、湄公河 (4)标注出东南亚主要的国家: 缅甸、老挝、越南、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 【练习3】在日本图上标注出以下地理事物 【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以下经纬线:140°E、130°E、40°N】 (1)标注出日本濒临的海洋: 日本海、太平洋、朝鲜海峡、东海、濑户内海、鄂霍次克海 (2)标注出日本隔海相望的四个国家: 俄罗斯、中国、朝鲜、韩国 (3)标注出日本的四大本岛及北海道渔场: 九州岛、四国岛、本州岛、北海道岛 (4)标注出日本最高峰——富士山,日本最大平原——关东平原 (5)标注出日本的主要城市: 北九州、神户、大阪、名古屋、横滨、东京 (6)画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及北海道渔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填充图册答案 第一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读图填空 1、由南向北递减 2、降低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热寒温 3、略 4、东南西北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5、 二、绘图填表 1、略 2、 3、

4、 5、植被类型不同——北方:落叶阔叶林、针落叶混交林、针叶林;南方:常绿阔叶林 主要原因:南方地区气温高,北方地区气温低。 河流流量不同——南方河流流量大,北方河流流量小。主要原因:南方地区降水丰沛,北方地区降水较少。 共同的影响因素——气温:南方气温高,1月均高于0℃;北方气温底,1月均低于0℃。 降水:南方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多于800毫米;北方降水较少,年降水

少于800毫米。 三、读图分析 1、略 2、(1)西北北方400 降水 (2)秦岭、淮河800 0 (3)一地形 3、(1)南方青藏西北(2)北方南方西北(3)西北青藏(4)D、E 四、读图完成 1、①南方地区②北方地区③青藏地区④西北地区 2、北方南方西北青藏 3、较低海洋洪涝灾害 4、降水少内陆地区海洋干旱 5、气温低海拔高 五、读图连线 上图自左向右依次对应B、A、E,下图自左向右依次对应D、C、F 第六章北方地区 第七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读图填图 1、略 2、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太行山脉 乌鞘岭秦岭①④⑥黑龙江松花江 辽河海河黄河淮河京杭运河⑦⑧⑨ 秦岭淮 二、读图填图 1、2、3略 4、(1)黑龙江哈尔滨吉林省长春辽宁省沈阳

北京市 北京 天津市 天津 (2)河北省 石家庄 河南省 郑州 (3)天津市 天津 山东省 济南 (4)山西省 太原 陕西省 西安 读图填图 1、略 2、读哈尔滨、漳南和延安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三地气候特征并比较差异,完成下表: 3、雨热同期 热量不足,低温、冻害 易春旱、夏涝 降水少,气候干旱 4、(1)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 热量差异或者所处温度带不同 (2)小麦 春小麦 气温低 东北平原的南部 华北平原的南部 零散分布 水源 (3)甜菜 东北平原 棉花 华北平原 5、(1)

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 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1.天体是指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恒星(发光)、星云(发光)、行星、卫星、流星、彗 星、星际物质都是天体。 2.天体系统: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 而形成天体系统。层次如下 3.太阳系组成:八大行星距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是:水、金、地、火、木、土、天、海。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 4.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普通性体现在其结构特征与运动特征上。 ①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是类地行星(离太阳近,体积、质量都较小)②木星、土星是巨行星(体积、质量巨大); ③天王星、海王星是远日行星(距太阳远,体积、质量中等)。 (了解)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公转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共面性(公转轨道面之间 的夹角都很小)、近圆性(公转轨道都是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 5.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体。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形成生命条件的原因 外部条件 太阳光照稳定太阳从诞生至今没有明显的变化 运行轨道安全地球附近的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自身条件 有适宜的温度 日地距离和自转周期适中,地表平均气温为15℃左右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气体形成大气层,并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以氮和氧为主的大气 有液态水 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和原始地球体积收缩产生热量,不断产生水汽,并随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带到地表,形成原始海洋

1.太阳能量来源:太阳内部核聚变反应;以电磁波形式传播能量;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部分。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①为地球直接提供光、热资源; ②是地球上大气运动、水的运动及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③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必需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等; 3.太阳大气的分层:从内到外依次为光球层(厚度小,我们看到的太阳光都是从光球层发出的) 色球层(厚度较小,亮度较小) 日冕层(厚度大,亮度小) 4.各层的太阳活动: 光球层——黑子;色球层——耀斑、日珥;日冕层——太阳风; 其中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其周期是11年。+ 5.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当黑子和耀斑增多时,会扰乱地球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讯 断; ②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③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在两极地区与大气碰撞产生极光现象; ④与地震、水旱灾害等有关;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重要) 地球的能量,根据成因分为直接间接的太阳能(太阳能、风能、煤炭、石油等);地球内部的化学能(地热等);天体引力能(潮汐能)

位置和范围 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来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 2、知道世界第一大洲。 3、学会描述一个区域的范围。 4、了解亚洲的地理分区。 教学重点: 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学准备: 挂图、地形名称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位置和范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视频中展示了亚洲各地的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并配以优美的音乐。 教师提问:结合我们平时接触的电视、电影、报纸、网络资料,谈谈自己知道的亚洲。 学习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我们居住的大洲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既有烈日炎炎的沙漠,又有白雪皑皑的冰原;既有世界第一高峰,又有世界最低洼的地方。这就是我们居住的大洲。它有众多的高山和大河,有灿烂的文化,有优美的风景。它就是雄踞东方的亚洲。 板书:一、雄踞东方的大洲——亚洲 二、出示学习目标(同上) 三、新授: (一)温故知新(生回顾亚洲地名的由来) 亚洲是亚细亚洲的简称,意为“东方日出之地”。公元前2 000年中期,腓尼基人在地中海东岸(今天的叙利亚一带)兴起,建立起强大的腓尼基王国。他们的航海水平十分高超,活跃于整个地中海。频繁的海上活动,要求腓尼基人必须确定方位。所以,他们把地中海以东的陆地称之为“Asu”,即“东方日出之

地”,所指范围后来逐步扩大到整个亚洲。把地中海以西的陆地称为“Ereb”,意为“西方日落处”,后来被用来指代整个欧洲。 (二)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认识一个大洲,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 师点拨描述区域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活动]:看图讨论回答: 1.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 2.读图6.2《亚洲的范围》,找出亚洲的纬度位置 ①最北:81°N;最南:11°S; ②最东:170°W;最西:26°E 3.读图6.2《亚洲的范围》,了解亚洲被哪些大洲和大洋包围? 亚洲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北、东、南分别濒临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西面与欧洲毗邻,西南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学以致用]:读图6.23“北美洲的位置和范围”, 1.简述北美洲的半球位置。 2. 说出北美洲的经纬度位置。 3. 找出北美洲周围的大洋、大洲,说出它们分别位于北美洲的方位,归纳北美洲的海陆位置特点。[活动]:师生互动,完成第5页活动题:比较北美洲和亚洲的位置和范围差异。 四、课堂小结: 认识区域,首先要认识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

地理必修I复习提纲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结构层次(略) 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 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 出大量能量); 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 8.24焦/平方厘米.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内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2.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 1.3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特征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 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 手判读) 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约为23.5o。如果黄赤交角 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 大,热带、寒带缩小。 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之间的回归移动。 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某时刻全球的情况: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 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 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②)某地全年的情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④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时太阳高度=0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②某时刻全球的情况: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③某地全年的情况:北回归线以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大值,12月22日出现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小值,12月22日出现最大值;回归线之间地区,最大值出现在直射点经过该纬度的时候(即太阳直射),最小值出现在冬至日。 3.季节的形成和划分:天文四季(一年中太阳高度最高、昼长最长的季节为夏季,反之为冬季,例如我国传统的四季)、气候四季(北半球夏季6、7、8,冬季12、1、2) 4.五带的形成和划分:以回归线和极圈来划分。 回归线=黄赤交角度数,极圈=90度-黄赤交角度数 五、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数递增(或西经度数递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为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若北极圈为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直射点的经纬度确定:纬度由直射纬线的纬度确定,经度由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决定。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即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12点,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0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18点。 4.判断昼夜长短:昼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5.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

2014 地理填充图册答案(八年级下册) 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 第一节秦岭淮河线 一、读图完成 1、2略 3、以北地区:﹤0 度﹤800毫米暖温带中温带半湿润地区缺乏有越往北越长旱地;以南地区:〉0度〉800毫米亚热带热带湿润地区丰富无水田。 二、读图完成 1、2略 3、青藏高原边缘线秦岭淮河800毫米0度地形气候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一、读图完成 1、2略 3、大兴安岭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秦岭淮河 4、(1)(4) 5、植被类型: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气候 河流流量:小大降水干湿地区 二、读图回答 1、2略 3、(1)A黑龙江哈尔滨B吉林长春C辽宁沈阳D河北石家庄E天津天津F北京北京。(2)F北京北京D河北石家庄G河南郑州H湖北武汉I湖南长沙Z广东广州 4、20﹪40﹪旱作东北华北黄土;25﹪55﹪降水洞庭湖鄱阳湖汉江成都。 第二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一、读图完成 1、山脉名称;阿尔泰山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山脉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 2、略 3、高原盆地内蒙古高原沙漠绿洲内流河干旱。 4、大兴安岭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 5、(4)甘肃金昌镍矿(5)甘肃玉门石油(6)新疆克拉玛依石油(7)内蒙古白云鄂博稀土。

6、越来越少森林——草原——荒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 二、读图填充 1、(1)呼和浩特(2)包头(3)银川(4)兰州(5)乌鲁木齐。 2、京包线包兰线兰新线河西走廊祁连山。 3、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4、最大最长最多。 5、灌溉农业绿洲农业河套河谷地带。 6、草场畜牧定居放牧季节轮牧三河牛三河马滩羊细毛羊。 三、读图完成 1、略。 2、珠穆朗玛峰8844.43米. 3、地热能太阳能水能。 4、青稞豌豆春小麦油菜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5、藏羚羊野驴草场退化生态。 四、读图填充 1、甲乙那曲气温低,成都气温高那曲地势高,气温低 2、(1)青藏地区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地势高,气温低: (2)青藏地区年平均气温在0度以下,气温低。 五、读图完成 1、略。 2、最高冻土层西宁拉萨西藏。 3、藏藏传佛教布达拉宫拉萨。 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读图填充 1、40°N——50°N 高。 2、略 3、俄罗斯朝鲜 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读图填充 1、黑龙江吉林辽宁。 2、略。 3、哈尔滨大连满洲里绥芬河哈尔滨。 4、不均匀中部南部松嫩辽河山区。 第三节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 一、读图回答

《地理填充图册》答案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读图填空 1、由南向北递减 2、降低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热寒温 3、略 4、东南西北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二、绘图填表 1、略

主要原因:南方地区气温高,北方地区气温低。 河流流量不同——南方河流流量大,北方河流流量小。主要原因:南方地区降水丰沛,北方地区降水较少。 共同的影响因素——气温:南方气温高,1月均高于0℃;北方气温底,1月均低于0℃。 降水:南方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多于800毫米;北方降水较少,年降水 少于800毫米。 三、读图分析 1、略 2、(1)西北北方400 降水 (2)秦岭、淮河800 0 (3)一地形 3、(1)南方青藏西北(2)北方南方西北(3)西北青藏(4)D、E 四、读图完成 1、①南方地区②北方地区③青藏地区④西北地区 2、北方南方西北青藏 3、较低海洋洪涝灾害 4、降水少内陆地区海洋干旱 5、气温低海拔高 五、读图连线 上图自左向右依次对应B、A、E,下图自左向右依次对应D、C、F 第六章北方地区 第七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读图填图 1、略 2、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太行山脉 乌鞘岭秦岭①④⑥黑龙江松花江 辽河海河黄河淮河京杭运河⑦⑧⑨

⑦ 淮 二、读图填图 1、2、3略 4、(1)黑龙江 哈尔滨 吉林省 长春 辽宁省 沈阳 北京市 北京 天津市 天津 (2)河北省 石家庄 河南省 郑州 (3)天津市 天津 山东省 济南 (4)山西省 太原 陕西省 西安 读图填图 1、略 2、读哈尔滨、漳南和延安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三地气候特征并比较差异,完成下表: 3、雨热同期 热量不足,低温、冻害 易春旱、夏涝 降水少,气候干旱 4、(1)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 热量差异或者所处温度带不同 (2)小麦 春小麦 气温低 东北平原的南部 华北平原的南部 零散分布 水源 (3)甜菜 东北平原 棉花 华北平原 5、(1)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 【课标导航】 课程要求要点提示 1.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1.了解褶皱的概念和基本形态,掌握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 2.了解断层的概念,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 3.了解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褶皱、断层的概念,认识褶皱山、断层山、火山的形成及基本形态特征。2.过程与方法 (1)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2)通过读图分析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通过分析各种山地的成因,培养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小组协作讨论的方法学习,培养学生大胆、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联系所学知识和技能,对信息进行获取、收集、加工、处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协作讨论和案例探究,帮助学生建立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团结协作的良好习惯。学会倾听和欣赏别人,学会从分歧中尊重别人,从而提高人文素养。 [来源:学科网] (2)通过“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教学,树立事物是运动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材内容及分析〗 教材通过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等实例,向学生介绍内力作用是如何影响它们的形成和变化的。教材通过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分析各种山地的成因,培养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尝试联系实际,培养动手演示、判读图像、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由于在实际生活中难以完整地对褶皱山和断块山进行观察,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观察示意图或借助动画演示,帮助学生加以理解。同时要注意列表对比背斜与向斜、褶皱与断层等内容,让学生综合理解和把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用“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喜马拉雅山鱼龙化石”三幅图片。〖提出设问学生思考〗:喜马拉雅山鱼龙是怎样上山的? 幻灯片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褶皱的概念和基本形态。 2.了解断层的概念。 3.掌握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 4.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 学生活动:学生群读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重点与难点:1.掌握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 2.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 〖新授过程〗 〖自主探究一〗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73页第一自然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分钟) 1、山地的类型有哪些? 2、山地的形成与发展与哪种地质作用有关?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教学设计 美国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美国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移民国情。 2、美国农业生产的布局与特点。 3、美国的工业布局及高科技的特点。 4、美国对世界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二)能力目标 1、运用美国的地形图、气候图和农业带的分布图,揭示地形、气候两个要素对美国农业分布的影响。 2、运用美国的矿产资源图以及美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图,揭示矿产资源对美国工业区的影响。 3、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什么促进作用。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地理学习的兴趣。 2、通过学习美国对世界资源的掠夺和环境的破坏,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二、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一)教学重点 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农业生产特点、工业特点以及种族构成等。 (二)难点 1、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2、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3、认识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世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三)教学突破 1、利用地图说明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状况。 2、利用图表等资料,说明美国的工、农业生产特点以及种族的构成。 3、使用美国的地形图和气候图,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 4、利用数字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5、使用柱状图和有关数字资料,引导学生讨论、认识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世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三、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世界政区图、美国的地形图、美国的气候图、美国的农业带(区)图、美国的工业区与主要城市图、美国的矿产资源图、相关图片、课件等。 (二)学生准备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组织分析 《地理I》由前言以及第一、二、三、四章组成,本册是高中地理课程的理论基础,以介绍自然地理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过程为主。这些内容对整个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有理论价值的。基本原理包括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圈层结构,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大气受热过程,天气系统的特点,全球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等。基本规律包括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洋流的分布规律,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等。基本过程包括地壳内部物质循环、大气环流、水循环、大洋环流等。 《地理I》的前言——走进地理学是高中地理的开篇。呼应初中地理“让我 们走进地理”,从“说理”的角度,告诉学生,“地理学是什么”;“地理学做什么”,指导学生,“地理学怎么做”,明确指出地理学是一门充满智慧和乐趣的科学,学好地理将使你终身受益。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是引导学生从大的方面来认识人类所处的生存环境 即地球的宇宙环境。通过天体系统、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以及地球的运动与结构等知识的介绍,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是引导学生认识地球的地表过程。通过介绍了地壳的物质组成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面形态、大气环境和水环境,使学生了解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以及它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是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环境的特 征。通过对自然地理的要素变化和环境变迁分析,说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通过地形条件、气候变化、自然资源以及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聚落、交通等)的影响分析,说明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辨证关系。 以前必修课自然地理部分将大气、水、地质、地貌、生物、土壤各要素一一剖析,而湘教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I》则突出地表过程(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分析和自然环境特征(整体性和差异性)的认识。从公民素质教育出发,选择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不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这样的教材选材和内容组织,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新教材的创新。 二、教材内容结构分析 从教材内容结构来看,《地理I》每一节由正文和非正文两部分组成。而非正文则包括地图、地理景观照片、地理示意图、阅读和活动等五个部分。教材各组分比例合理,符合地理科学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一)对教材“正文”的剖析 正文是课文的主体和骨架,是《普通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和基本过程。正文行文规范,内容科学严谨。如,教 材“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地理I》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中,与此内容相关的课程标准内容是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围绕这一目标,正文教材组织的主要内容有:①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及其成因——内力与外力;②内力作用(板块运动、构造运动和火山、地震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③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对地表形态的影响;④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二)对教材“地图”的剖析

用好《地理填充图册》,提高读图能力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图的学习至关重要。《地理填充图册》是配合教材的唯一空白图,它以其科学性,准确性,设计内容的多样性,成为地理教师的好帮手,通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越来越觉得利用好填充图不仅能使学生巩固所学地理知识,锻炼学生对地名及位置的记忆,熟悉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而且能迅速提高学生填绘地图的能力,它是将地理知识通过教学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和知识的有效手段。 基于此项认识,我觉得将我多年来在使用地理填充图册中得一些做法写出来,与各位地理教师探讨一下很有必要,而且希望对家长和学生也有些许帮助。 在中学地理课中,从初一到高中都配有《地理填充图册》供学生练习,如何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明确填充图册内容的组成及对学生的训练要求 (1)在空白图上直接进行填图训练 这是填充图册中的主要内容,本部分内容主要训练学生填绘地图的能力,形成地理空间概念,填绘的内容都是课标里的重点内容,必须让学生熟练掌握。 (2)通过读图掌握地理规律 此类题主要是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3)根据材料,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归纳区域内主要地理差异。 (4)“发表观点”,这类题在中国地理部分较多,主要是让学生就某些现象发表观点,比如北京的古城保护问题,某地区旅游对生态的压力问题等。 此类题主要是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 课前准备阶段 要把填充图册的内容作为备课内容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课改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作为至关重要的一项要求提出来,在填充图册中有些内容是课本中未曾出现的,但是又是提高学生能力必不可少的,这些内容在备课时就要及时补充到教案中,教师自已要做到胸有成竹,这样讲课时才能有的放矢。 另外填充图册还非常注重前后知识点的连贯性,在一幅图中把有关知识点全部落实,由于有的内容学生学过的时间较长,遗忘较多,这就要求教师在前节课布置预习时,提早点出,让学生作为课前准备的一项内容来完成,这样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七年级下册长江沿江地带部分,就把上册中长江部分涉及的主要内容和本册中的有关知识点结合到一幅图上,需要填出包括长江的支流、沿途城市、流域内的湖泊、景点、流经的地形区、流域内的省会等知识点,由于课前学生做好了必要的知识补偿,练习过程中除极个别同学外,没有出现大面积的知识遗忘现象,顺利完成当堂教学目标,好多学生完成后说“真有成就感”,是呀,看上去多么错综复杂的一张图啊,在同学们的努力下一一破解了,真为他们骄傲。 3学生使用阶段 这是主体部分,要完成填充图册所有的一切功能都表现在这一阶段。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 (1)知识要求部分 对填图内容的完成采取以下步骤:首先对照地图册熟悉填绘的地理事物,做到烂熟于心,其次熟悉填充图册中的绘图符号的意义,并与地图册相对照,第三,默填完成知识要求。通过举一反三,大多数学生都能很好的完成教学要求。此类题的完成,教师不做任何指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绘图相对来说,难度较大,教师应先指导学生学会绘图的方法,然后进行训练。 如要求根据某地各月气温、降水量资料,绘制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各月分配示意

《第三节工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列举身边的工业产品,了解工业的重要性,并且懂得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能够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及基本布局,认识部分工业中心和四个工业基地。 3. 学会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地理分布地的特点。 4. 学习本课,学生对我国工业的重要性有新的认识,可以加深为发展中国工业作贡献的情感,增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和紧迫感。 教学重点: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认识我国重要的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中国工业分布空白图》、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准备《中国政区图》《中国交通图》《地理填充图册》《地理》课本。 教学方法: 教法:读图分析法、交流谈话法。 学法:小组讨论法、合作学习法、问题探究法、角色扮演法。 教学课时:第1 课时。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 课前屏幕显不教室的物品,让学生看,说出工业产品。 无锡市东林中学的校史引入。创始人侯鸿鉴喜欢到世界各地去考察游览,最后写成了《环球旅行记》。 著名校友王民瑞在化学试剂研究的贡献,以及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作的贡献入手。 同学们,大家看看我们的教室,你能找出哪些工业产品?这些工业产品都是由哪些工业部门生产出来的?(采用接龙式回答) 屏幕出现照片,让学生仔细观察。 下面我们就以教室里的课桌为例,来一个工业生产过程的“追根溯源”,限定点范围,把课桌的课桌面板、课桌的支撑钢架、钢架的塑料脚套。 老师说课桌的台面的“追根溯源”。 限定说课桌的钢架。 (小组合作) 最后安排每个小组的学生代表上黑板画框上的工作生产过程的联系框图。 转:通过同学们所举的实例可以看到,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离不开工业产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我国的工业。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地理模拟试卷 (满分为150分) 第一部分地理教育理论与实践 填空题(10分) 1.地理教学论是研究,揭示并用于指导的学科。 2.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的七个重要因素包括、、课程、、反馈、以及教学环境。 3.地理教学要培养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访问、收集分析二手资料和的技能。 4.地理教学要以建立为教学先导。 第二部分地理专业基础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60分) 1. 在天体系统的层次划分中,太阳系属于() A. 最高一级天体系统 B. 最低一级天体系统 C. 仅次于银河系的天体系统 D. 高于河外星系的天体系统 2. 当地球运行到九月二十三日时() A. 夜弧和昼弧不等长 B. 北极圈内产生极夜 C. 晨昏线于北极圈相切 D. 南半球为春季 3. 人们总是在夜间看到北斗七星绕着北极星()运动 A. 西升东落 B. 东升西落 C. 顺时针方向 D. 逆时针方向 4. 不属于地球外部圈层的是() A. 地幔圈 B. 大气圈 C. 水圈 D. 生物圈 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高压

B. 在没有摩擦力的情况下,水平气压梯度力与风向平行 C. 水平气压梯度力愈大,风速就愈大 D. 摩擦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相反,大小相等 6. 与大气逆辐射有关的现象是() A. 雨后天空格外蓝 B. 城市上空多雾 C. 夏至日漠河市几乎是不夜城 D. 深秋阴天的夜晚无霜冻 7. 关于海洋表面盐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盐度最低的海区纬度最高 B. 同纬度海区, 暖流比寒流盐度偏高 C. 有大量河水汇集的海区, 盐度较高 D. 盐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8. 河流径流季节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河床的渗流 B. 气候反常 C. 农田灌溉用水 D. 水源补给的变化 9. 承压水与潜水的根本区别是() A. 补给方式不同 B. 地质条件不同 C. 排泄条件不同 D. 水位深浅不同 10. 目前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 岩浆的比重不同 B. 各层的厚度不同 C. 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突然变化 D. 岩浆组成物质的不同 11. 关于地球六大板块划分的正确叙述是( ) A. 把整个地球分为六大板块 B. 把地壳分为六大板块 C. 把陆地分为六大板块 D. 把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12. 在野外识别地层先后顺序的正确方法是() A. 观察地质构造 B. 鉴别地层中的化石 C. 根据地层上下排列顺序 D. 鉴别组成岩层的物质性质 13. 城市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是() A. 没有无机环境、生产者和消费者之分 B. 城市环境不是生态系统 C. 工业发达,生产者充足 D. 分解者不足,无法自净

实用文档 目录 一、世界地理部分 1、六大陆?????????????????????????? 1 2、七大洲?????????????????????????? 1 3、东西半球????????????????????????? 2 4、各大洲轮廓、经纬度位置、人口及海拔高度?????????? 2 5、各大洲经纬度??????????????????????? 2 6、世界主要岛屿、群岛、半岛????????????????? 3 7、世界主要海洋??????????????????????? 5 8、世界主要海峡与运河???????????????????? 5 9、六大板块????????????????????????? 6 10、世界气温????????????????????????? 7 11、世界气候????????????????????????? 8 12、世界地理分区??????????????????????? 9 13、亚洲地理分区、亚洲地形与河流??????????????10 14、亚洲地形剖面??????????????????????11 15、亚洲气候????????????????????????11 16、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欧洲东部和北亚????? 12 其他地图 ⑴世界主要海、海峡、半岛、岛屿、群岛??????????? 1 2 ⑵世界主要河流和湖泊???????????????????12 ⑶世界洋流??????????????????????? 12 ⑷世界地形(见地图册) ⑸世界重要地区????????????????????? 15 二、中国地理部分 1、中国疆界、政区、各省区图????????????????? 1 8 2、中国地形图????????????????????????

七年级下册地理填充图册答案 1.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能力。 3.通过分析亚洲气候特征,使学生掌握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气候的特点。 4.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5.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教学重点 1.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2.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3.亚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 1.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 2.亚洲和欧洲的气候及成因。 3.亚洲及欧洲河流特点的成因。 教学方法 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6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课堂导入)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 学生发言:中国、亚洲、日本…… (讲授新课) 板书第一章认识大洲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学生阅读。教师进行总结。

板书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大洲名称的由来 2.亚欧大陆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学生通过阅读图6-1,进行讨论后总结。 提问亚洲的地理位置如何呢? 板书3.亚洲的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 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 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目录 一、世界地理部分 1、六大陆 (1) 2、七大洲 (1) 3、东西半球 (2) 4、各大洲轮廓、经纬度位置、人口及海拔高度 (2) 5、各大洲经纬度 (2) 6、世界主要岛屿、群岛、半岛 (3) 7、世界主要海洋 (5) 8、世界主要海峡与运河 (5) 9、六大板块 (6) 10、世界气温 (7) 11、世界气候 (8) 12、世界地理分区 (9) 13、亚洲地理分区、亚洲地形与河流 (10) 14、亚洲地形剖面 (11) 15、亚洲气候 (11) 16、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欧洲东部和北亚 (12) 其他地图 ⑴世界主要海、海峡、半岛、岛屿、群岛 (12) ⑵世界主要河流和湖泊 (12) ⑶世界洋流 (12) ⑷世界地形(见地图册) ⑸世界重要地区 (15) 二、中国地理部分 1、中国疆界、政区、各省区图 (18) 2、中国地形图 (20) 3、中国气候及相关地图 (20) 4、中国水系 (21) 5、中国资源 6、中国交通 (23) 7、中国农作物分布图 (23) 8、中国中国四大地理分区 (24)

世界海陆轮廓图 一、六大陆:(填写六块大陆名称,标注各经纬线度数) 二、七大洲:(填写七大洲,说各洲界线,标注各大洋,记忆各大洋面积和深度)

要求:在上面两幅图中标出七大洲、四大洋,画、写出各大洲分界,标出各经线和纬线的度数。 各大洲轮廓、经纬度位置、人口及海拔高度 要求:填出各大洲面积,描绘各大洲轮廓,标出各洲经纬度,记忆各洲面积、

人口、平均海拔高度。在下面各图中填写经纬度。 图五各大洲(北冰洋)轮廓再现

三、世界主要岛屿:重点不是记名称而是定位置!世(各岛屿将在分区地理中提及,这里可不必集中记忆) 【练习】:识别下列岛屿并在世界地图中找出: 四、世界主要群岛: 【练习】:在世界地图中找到下列8个群岛: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琉球群岛、菲律宾群岛、马来群岛;阿留申群岛、夏威夷群岛、西印度群岛、太平洋中三大群岛(各群岛会在分区地理中提及,这里可不必集中记忆)五、世界主要半岛:

认识美国教案设计 本文为word格式,方便下载后编辑,模块丰富,可灵活组合

认识美国教案设计 美国是世界上第三大国家,那里物产丰富,人文气候好,究竟那里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下面是xx为您带来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美国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移民国情。 2、美国农业生产的布局与特点。 3、美国的工业布局及高科技的特点。 4、美国对世界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1、运用美国的地形图、气候图和农业带的分布图,揭示地形、气候两个要素对美国农业分布的影响。 2、运用美国的矿产资源图以及美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图,揭示矿产资源对美国工业区的影响。 3、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什么促进作用。 1、通过学习,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地理学习的兴趣。 2、通过学习美国对世界资源的掠夺和环境的破坏,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农业生产特点、工业特点以及种族构成等。 1、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2、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3、认识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世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1、利用地图说明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状况。 2、利用图表等资料,说明美国的工、农业生产特点以及种族的构成。 3、使用美国的地形图和气候图,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 4、利用数字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5、使用柱状图和有关数字资料,引导学生讨论、认识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世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世界政区图、美国的地形图、美国的气候图、美国的农业带(区)图、美国的工业区与主要城市图、美国的矿产资源图、相关图片、课件等。 地理填充图册、地理图册,收集华人对美国的贡献的材料和美国工业品的品牌等。 1.导人新课。 导语: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踏上西半球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透过美国和巴西,了解美洲的自然风貌、经济特点和

地理必修I复习提纲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结构层次(略) 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 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亿千米)——适宜的温度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 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 焦/平方厘米.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内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2.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特征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 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 手判读) 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约为o。如果黄赤交角 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 大,热带、寒带缩小。 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之间的回归移动。 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某时刻全球的情况: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 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 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②)某地全年的情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④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时太阳高度=0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②某时刻全球的情况: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③某地全年的情况:北回归线以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大值,12月22日出现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小值,12月22日出现最大值;回归线之间地区,最大值出现在直射点经过该纬度的时候(即太阳直射),最小值出现在冬至日。 3.季节的形成和划分:天文四季(一年中太阳高度最高、昼长最长的季节为夏季,反之为冬季,例如我国传统的四季)、气候四季(北半球夏季6、7、8,冬季12、1、2) 4.五带的形成和划分:以回归线和极圈来划分。 回归线=黄赤交角度数,极圈=90度-黄赤交角度数 五、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数递增(或西经度数递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为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若北极圈为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直射点的经纬度确定:纬度由直射纬线的纬度确定,经度由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决定。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即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12点,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0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18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