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批评孩子的时间和方法

父母批评孩子的时间和方法

1. 尊重孩子的感受:父母在批评孩子的时候,要尊重孩子的感受,不能过于强调自己的观点,要让孩子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让孩子有被尊重的感觉。

2. 选择合适的时间:父母在批评孩子的时候,要选择合适的时间,不能在孩子累了、烦躁的时候对孩子进行批评,这样只会让孩子更加抗拒。

3. 避免把批评当做惩罚:父母在批评孩子的时候,要避免把批评当做惩罚,而是要把批评作为一种帮助,帮助孩子更好的完成自己的任务,做出更好的表现。

4. 注重建设性:父母在批评孩子的时候,要注重建设性,不要过分强调孩子的缺点,而是要把重点放在孩子的优点上,鼓励孩子积极进取。

家长批评孩子的五种方式

家长批评孩子的五种方式 批评孩子是家庭教育中的必要手段,必须学会批评的艺术。 首先不要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一天天地长大,自尊心也随之“成长”。因此,最好先把事情搞清楚,随后对他单独批评教育。对幼小的孩子应及时批评,以便抑制不良行为。 其次要让孩子口服心服。孩子犯错误原因很多,但用棍棒迫使孩子改正是无益的。年龄大些的孩子会对父母的行为不满。而年龄小的孩子慑于父母的威严表示“改正”,也是口服心不服,以致重犯。不打骂孩子,并不等于放纵不管,重要的是弄清孩子犯错误的起因过程,讲明白道理和危害。批评孩子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家长应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加以选择。 触动式批评这种批评措词比较尖锐,语调比较激烈,批评一针见血。它适用于惰性心理、依赖心理较为突出的孩子,或“吃硬不吃软”和屡败不改的孩子。 渐进式批评即有层次、逐步深入的批评,适用于自尊心强、荣誉感强的孩子。对这些孩子,不能急于求成,而要耐心等待,批评要顾及情面,留有余地,还要抓住他们的上进心和荣誉感,不断启发他们认识自已

的不足和缺点。 说服式批评这种批评为缓和,要求批评者平心静气以商讨的口吻进行说服教育。适用于反应快、脾气躁、情绪易被激怒及那些“吃软不吃硬”的犟孩子。 即席式批评当时、当场、当事的批评,适用于不肯认错的调皮孩子。这些孩子自我意识比较薄弱,事实不摆在眼前一般不肯轻易认错。孩子在初次犯错时,要及时批评,绝不能因为某种原因姑息迁就。要允许孩子反驳,以便明白他的思想,批评时要有针对性。即席式批评不但可使这些孩子在错误事实面前心服口服,而且还可以有效地纠正他们对待错误的不正确态度。 参照式批评借助于他人他事,运用对比的方式烘托出批评的内容。这种批评的内容。这种批评适用于经历浅薄,自我觉悟差,个性比较脆弱,易于感化的孩子。 最后,还要注意批评的频率,批评过于频繁,则会降低或失去作用。批评的同时,要坚持说理,帮助孩子提高认识,丰富知识,使孩子不断增强是非判断能力和抵制错误的自律能力。

女儿十岁叛逆顶嘴暴躁

大部分的孩子都会经历叛逆期,特别是10岁左右的孩子受到很多的外界环境的影响,会变得更加自主,有脾气,容易和家长顶撞,这个时候父母们往往会采取一些不恰当的方式来处理,但是会带来一些不好的结果。 10岁的孩子开始有了比较强的逻辑思维判断能力,对自己的行为,对别人的行为,对家长的行为开始有了初步的判断辨别的能力,所以这个时候,他们首先会判断的是家长的行为是不是跟大人灌输给他们的正向行为相符合。也就是说,他们开始评判家长的行为的优劣对错了所以孩子在这个时候顶嘴,家长先要反思孩子说的是不是对的。 然后家长需要做的这些来正确地引导和教育孩子: 一、不要轻易责备孩子。 批评孩子前先要弄清缘由,不要乱批评;需要批评时,要注意语气、场合和方式;批评时要循循善诱,使他心甘情愿接受。而对孩子的困难和挫折,要真心帮助解决。 二、尊重其自尊心。

对有问题的孩子,可以用启发、引导的方式,不摆家长的架子。只有自尊自爱的人,才会奋发向上,成为有作为之人。爱顶嘴的孩子很有见识、内涵和智谋,只要正确引导,他们会早日成才的。 三、孩子有理时可以申辩。 对顶嘴的孩子,不要谩骂、不要体罚。要在家庭中发扬民主,鼓励孩子申辩。这可使孩子感觉到无论做什么,只有“有理”才能站稳脚跟,这对发展孩子个性极为有利。孩子有时可能会狡辩,这时你可正确引导,与孩子充分摆事实、讲道理。这是一种锻炼,可使孩子学会从各种困境和挫折中摆脱出来。 在面对孩子出现顶嘴暴躁的情况时,作为家长还需要留意这些问题: (一)正常现象: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了对问题的看法,所以会对父母的说法进行质疑,顶嘴,这都是正常的叛逆阶段,家长理智教育就好。 (二)不责备打骂镇压:孩子不听话,顶嘴,作为家长要理智看问题,不能

批评孩子最有效的方法

批评孩子最有效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犯错时在所难免的,批评作为一种教育手段,目的就是让孩子能够知道错误的原因,以后能够避免或改正,但实际上,许多家长有这样的体会,和孩子好好地说、讲道理不管用,批评也不管用,着急了打一顿也还是不管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关于批评孩子最有效的方法,敬请借鉴参考。 反正就是:说不听,骂没用!打一顿,管一阵! 现在又是家长思考的时候了,孩子犯错了,到底该如何管?如何教育孩子?错了就该批评吗? 让我们先看看家长在批评孩子时的几种现象与特点。 1、批评情绪化 一旦孩子出现过失的时候,家长的表现通常是情绪激动,脸色发青,手舞足蹈,念念有词,眼睛发直,声音分贝高,语言速度快,一阵狂风暴雨,真可谓酣畅淋漓!好了,说完了,骂完了,心里也痛快了,也平衡了。而您可能不知道,当家长大费口舌的时候,大多孩子心里算计的却是:“现在是骂到一半了!”“再忍耐一下,就快骂完了!”家长在呵斥孩子的时候也会突然停下来问:“你听明白没有?”孩子马上反射说:“听明白了!”“记住了没有?”“记住了!”“以后还犯不犯?”“不犯了!”这时候如此痛快地敷衍只是为了早点结 束这场暴风雨。 如果有摄像机的话,家长看看自己的表情和表现,真可以说是不堪目睹啊! 而孩子对您说的话往往不是能倒背下来,就是根本不知道

你说过什么。只知道一点:我错了,所以你骂我!就连错误带来的愧疚、不安也随着批评的咆哮声烟消云散了。因为他们很明白一点,骂完了一般也就没事了!孩子惟一做的和感兴趣的事就是等待,等待这番责备的结束!最后的结果就是“口服心不服”,“你骂你的,我做我的”。 您能指望这种更多带着个人情绪化的宣泄,主观的批评有多大作用呢?其实,很多时候,沉默远比这样的批评更有效。批评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理解和接受正确的建议,并在行动中改正。作为对一次过失的分析和评价应该是非常理性的。 在这个过程中,发点脾气难免,发点牢骚也能接受,发泄就有失分寸了。,试想,这样的一种情绪如何博得孩子的尊重,如何使孩子信服,又如何能让孩子听从呢? 2、批评泛滥化 有时候,我们的家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声音慷慨激昂,语速飞快,大脑活跃,思维跳跃,联想丰富,上纲上线。比如说本来就是个打了碗的事情,就能从这件事想起从前丢钥匙、丢钱、丢面子(因为测验考砸了),还能扯到打架、看电视、玩游戏等。总之,只要能想起来的事就可以像电影镜头一样重放。真可谓,旁征博引,引经据典,直说得孩子眼皮一翻,嘴角一撇,脖子一扭,脑袋一低,心想:你爱说啥说啥吧!也不嫌口渴?哼! 批评要有针对性,对当前的问题有什么说什么,就事论事就好了,而绝不可责备这次过失,连带以前老账也一并算上。

批评孩子三种不当的方式

批评孩子三种不当的方式 可爱的孩子就像春天的小树,无拘无束地成长,虽然生机盎然,但也免不了时不时长出影响成长的“坏枝”——犯错误,这时,身为“园丁”的家长应该怎么做呢?对孩子的批评不可没有,也不可滥用。面对孩子的失误甚至错误,你会采取怎样的态度? 忌讳一:不该出手也出手——皮肉之苦最伤孩子自尊 留下的伤痕:从根本上说,武力惩罚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能使双方的矛盾激化,使原本有可能继续下去的学习中途搁浅;在父母的拳头下,孩子的自尊心也被打得一败涂地,容易形成破罐破摔的心理,甚至既而对所有的批评刀枪不入,那可真是两败俱伤。 它的另一个直接后果是:你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就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你和他周围的人——对暴力行为的模仿是轻而易举的。由于父母的坏榜样,孩子在独立面对自己和小朋友的冲突时,头脑中的第一反应就是“先下手为强”。 “剪枝”有方:将批评升级为“战争”,那就是父母的不是了。幼儿还没有形成自我评价体系,他们是通过成人尤其是父母对自己的评价来看待自身的。而且,脆弱的内心特别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这能给孩子自信,也能使他们愉快地接受批评。批评的艺术在于正强化,而非负强化。与其强化孩子的弱点或全盘否定,不如将孩子的点滴成绩和好的苗头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挂在嘴边,强化其好的一面,给予必要的指点,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潜力,提升自信。 所以,父母应使用“表扬式的批评”方法,去发现孩子的点滴长处,先褒后批。孩子需要在比较和实实在在的夸奖中发现自己的差距,如果父母肯定了孩子的一点成绩,她会有信心纠正自己的九个错误;相反,父母对孩子的一个错误采取粗暴的方式,她很可能会毫无心情保持自己的九个优点。 忌讳二:大喊大叫——失控的情绪难以给孩子正确引导 留下的伤痕: 不是你的嗓门越高就越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声调和结果往往成反比;并且大喊大叫使孩子丝毫感觉不到尊严的存在,也把你的修养咆哮得无影无踪。如果大人孩子都发脾气,批评很有可能会升级为哭闹和打骂,教育的效果抵消为零。而且孩子很快就会知道,妈妈嘴上说“扔掉”,但是手上却没有真正“扔掉”,妈妈的威信也由此丧失。 “剪枝”有方:千万不要以为你的态度,包括表情、语气和目光无足轻重,只有好心就足够了;不肯在表达方式上花心思,孩子难以心服口服地接受批评。因为,有时候他们拒绝的不是批评本身,而是父母的态度。心平气和地批评孩子,有助于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也能达到批评的目的。所以,最好管住自己的脾气,让自己息怒。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很难养成的习惯,这时父母应该耐心一些。先和孩子一起收拾,能收好一件东西就鼓励一下。孩子被妈妈的肯定激励着,会慢慢学会独立整理自己的物品。 忌讳三:喋喋不休——过滥的批评引来逆反 留下的伤痕: 如此絮叨、缺乏新鲜感的批评,不能给孩子大脑以明显的刺激,说得越多,孩子越会把这些话当成耳边风。而且,别看孩子小,对语言的领悟能力一点不差,“没出息”、“占有欲”一类不尊重孩子人格的话很容易引起他们内心的反感,明着或暗着和你对着干,身上的毛病很可能会有增无减。 “剪枝”有方:漂亮的和新鲜的东西对孩子来说是一种诱惑,抵御诱惑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所以,父母不妨告诉孩子:她喜欢自己没有的东西并没有错,但他人的东西我们不能要、更不能抢或毁坏。接着向孩子讲清楚:世界上的好东西多得数不清,我们不可能全部拥有;如果特别想要,就得凭自己的努力去争取,比如如果对方愿意,可以用自己的漂亮珠子和小朋友换。

表扬或批评孩子的通用公式

表扬或批评孩子的通用公式 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亲都是不断自我学习提高的结果。现在给各位家长推荐几个家庭教育的通用公式: 公式一:表扬孩子的通用公式 表扬=陈述事实确认事实的可贵性表达感受表达期望身体接触。 表扬是让孩子继续努力的有效手段,所以必须做对动作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一个完整的表扬,必须按程序做对每一步。 1、陈述事实 即孩子做对了什么事情,家长要明确地告诉孩子,他什么地方做对了,什么行为被肯定和欣赏。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知道自己因为什么被表扬,他下次可以继续做下去。 2、确认事实的可贵性 即让孩子知道家长为什么要表扬他,让他知道被表扬的真实理由,知道自己行为的真实尺度,从而对自己行为有一个正确的评估,产生自豪感。 3、表达感受 家长一定要表达为孩子高兴的感情。这种为孩子取得成绩而替孩子高兴的感受,是一股巨大的推动力,使孩子会继续把事情做下去。这里的关键是家长为孩子高兴(即家长说“我真的为你高兴!”),

而不是家长自己高兴(即家长说“我真高兴!”)。 4、表达期望 即家长表达完为孩子取得好成绩而高兴的感受之后,还要表达新的期望。也就是告诉孩子,只要他继续努力,他会做得更好。 这里的关键是家长要表达宏观的期望,就是说家长应该笼统地说:“我相信你以后会做得更好!”而不能提出具体要求。表达期望,实质是暗含着告诉孩子,学习无止境,他还得继续努力,同时也表达了家长对孩子学习潜力的信任。 5、身体接触 在表扬孩子的场合,家长如果能够拥抱孩子或拍打肩膀或抚摩孩子的头发,那效果会倍增。 我们知道表扬的目的是让孩子有向上的动力。身体接触,会让孩子直接感受到家长所传达的力量。 公式二:批评孩子的通用公式 批评公式:批评=陈述事实确认可罚性表达感受(痛苦)保住孩子的自我价值期望。 我们批评孩子的目的是让孩子该掉缺点,以后不再重犯,并且能够做对的事情。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就必须把批评的步骤都做对,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要实施一次有效的批评,必须做到: 1、陈述事实 就是说要直接告诉孩子他做错了什么事情,把他做错的事情说清楚,这是批评他的前提。

家长批评孩子的话语

家长批评孩子的话语 作为家长,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能够做到最好,但是有时候孩子的行为让我们感到失望和沮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能会说出一些批评孩子的话语,希望能够让他们改正错误。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家长批评孩子的话语。 1. “你怎么这么懒惰?” 这是许多家长常说的话,当孩子不愿意做家务或者学习时,我们会觉得他们很懒惰。但是,这种批评方式可能会让孩子感到自卑和无助。相反,我们可以鼓励孩子,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是有价值的。 2. “你怎么这么笨?” 当孩子犯错或者做错事情时,我们可能会说出这样的话。但是,这种批评方式会让孩子感到自卑和无助。相反,我们可以告诉孩子,犯错是正常的,重要的是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不断进步。 3. “你怎么这么不听话?” 当孩子不遵守规则或者不听从我们的指示时,我们可能会说出这样的话。但是,这种批评方式可能会让孩子感到无助和反感。相反,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并且让他们知道规则的重要性和遵守规则的好处。

4. “你怎么这么自私?” 当孩子不愿意和别人分享或者考虑别人的感受时,我们可能会说出这样的话。但是,这种批评方式可能会让孩子感到无助和自卑。相反,我们可以教育孩子,让他们知道分享和关心别人的重要性,以及这些行为会带来更多的快乐和满足感。 5. “你怎么这么没出息?” 当孩子没有达到我们的期望或者没有做到我们想要的事情时,我们可能会说出这样的话。但是,这种批评方式可能会让孩子感到无助和沮丧。相反,我们可以鼓励孩子,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是有价值的,同时也要让他们知道失败是成功的一部分,重要的是不要放弃。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注意我们的批评方式,让孩子感到被尊重和被理解。我们可以用鼓励和支持的方式来帮助孩子成长和进步,让他们知道我们一直在他们身边,支持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批评孩子的话语

批评孩子的话语 批判孩子的话语 孩子犯了错,老师的批判是必要的教育。家长的批判是对孩子行为的订正,也是对幼儿素养进展的负责。我在这里整理了相关学问,盼望能关心到大家。 批判小孩子的话语 表达精确,让孩子明白错在哪儿 见过不少这样的家长:每次送孩子上学必定嘱咐一句“在幼儿园里好好表现哦”。 可是一学期下来,孩子在园里该怎么淘气怎么淘气:走神、打架、哭闹一点不少。 这也导致家长每次批判孩子时更火冒三丈“不是让你好好的吗?我说的话都被你吃了?!” 为什么家长的嘱咐不凑效?并非孩子太叛逆,而可能是 TA 根本就没明白家长话的含义。“好好表现”是个太模糊的概念。究竟怎样做才算“好好表现”?孩子根本就不明白。 这一点可以借鉴幼师和孩子沟通的阅历。 嬉戏活动时,老师对孩子们说:“排成直线走”,孩子没什么反应。老师立刻换种说法:“在前面排成一条毛毛虫”。孩子们很快就能排成一列了。由于这样说更便利孩子理解。 所以,不管是批判孩子还是日常沟通,家长都要尽量说话形象精确。这样不光能提高亲子沟通效率,对孩子的思维力量也是很

好的熬炼。 2 吼叫只会积累怨恨 前天逛超市的时候,旁边的一个理货员不当心碰倒了货架,货架上的食物撒了一地。这时店长跑了过来,本以为老板会把马虎的员工大骂一顿,没想到最终他却很温柔地说:“怎么这么不当心,下次留意点”。 没有人喜爱被人指责,不带命令的批判不光能关心别人订正错误,也能维护被批判人的尊严。 惋惜我们大部分家长好像更习惯了用吼叫的方式和孩子对话。“再不好好吃饭,我就” “再不听话,妈妈就不要你了”。 威逼不光达不到教育目的,也让孩子感受不到敬重,甚至在心里积累下对父母的怨恨。 3 恰当的时间和地点批判,是对孩子的敬重 想要批判事半功倍,时间和地点是肯定不能忽视的因素,以下场合,就算再气也要忍着。 1吃饭的时候不要批判 “老师说你又不听话了,是不是又和人打架了?” “这次在幼儿园再表现不好,周末就不带你去游乐园了”。 中国的家长很喜爱边吃饭边“议事”。因此孩子对饭桌也是又爱又恨,由于等待着他们的不光有美味饭菜,还有父母左右夹击的批判。 家长想抓住机会教育孩子的可以理解,但吃饭的时候批判孩子,

家长对孩子的批评产生最佳效果

家长对孩子的批评产生最佳效果

家长本身的行为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都不可代替的、也难以比拟的教育力量。不但家长的教育内容可以塑造孩子的心灵,家长教育的方式同样影响着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学习情绪的波动。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这些成人教育中的成功经验似乎更适于孩子。孩子毕竟是孩子,他还不会把自己伪装起来,通过细心的观察,坦率的交谈,循循善诱的教诲,家长就会走到孩子的心中去;对孩子的要求要用可靠、巧妙的方法渗透,才能收到育人先育心的效果,才能克服孩子的心理障碍,不断改变孩子的厌学情绪。 亲子沟通 在日常学习中,孩子厌学无疑是一个严重的缺点,它会引起家长的烦恼和优怨。由此家长对孩子责备与批评教育是可以理解的。但须知;冲动与急躁是无济于事的,教育孩子应该讲究责备的方式和方法,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因此,应采取如下几点方法: 1、先要让孩子知道自己受责备是因为学习太不尽心,太不努力,使孩子懂得批评的意义并接受教育。 2、在学习中的同样一个过错,母亲责备过了,父亲不要再批评,不然会伤孩子的自尊心。 3、责备孩子时,要根据孩子的不同性格采取不同的方式。性格开朗、大胆、乐观的孩子,可以稍微严厉些;对于性格内向,胆子小的孩子,责备则应温和、婉转些。 4、责备孩子时,应尽量避开他的朋友、同学或外人,也不要动不动以告诉老师威胁孩子。 5、对孩子的要求要统一,切不可因父母喜怒情绪行事,也不应一方责备,一方护短。 另外,家长要注意的是;对孩子的批评要力求正确与委婉。对孩子厌学的表现切忌暴跳

如雷、大声吼叫,更不要大打出手、伤害感情,也不要以责骂代替批评。帮助孩子认识与改正的最好方法是表扬伴随着责备。要肯定孩子的一贯表现,指出他们的一时糊涂。这样,孩子自然感到父母是爱自己的,从而稳定情绪,坚定改正错误的信心。再就是批评孩子过失时,不要恶语讽刺和反反复复地唠叨个没完,以免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降低批评责备的效果。 -全文完-

家长惩罚孩子的方法和技巧集锦

家长惩罚孩子的方法和技巧集锦有很多孩子,3岁前以爷爷奶奶带为主,两个老人很宠孩子,家里条件很好,孩子从小要什么都满足。有时候不给,孩子一闹东西就到手。孩子3岁后以妈妈带为主,他还是用对付爷爷奶奶的方法对付妈妈。妈妈再打,他也要坚持到最后答应他的条件,妈妈又是讲道理,又是打,却没有任何用处。问题就是妈妈的态度不坚决,讲完了、打完了,最后还是满足了孩子的要求……所以说,惩罚是一种教育手段.也是一种微妙的家教艺术。 只有拥有了惩罚孩子的智慧,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1、犯了错误就要惩罚 孩子犯了错误,无论有心还是无意,都要受到惩罚。比如:孩子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虽然他不是故意的,也应该告诉他,这是他的过错。他虽没有料想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但仍要为此道歉。如果他是无意的,并勇于承认错误,家长会相信他, 2、惩罚的“量刑”要适当 惩罚孩子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良性转化,惩罚的“量刑”就必须合乎孩子的行为。惩罚过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对抗情绪,轻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为戒。因此惩罚孩子要以达到目的为原则,既不能轻描淡写,又不能小题大做滥用“刑罚”。

大教育家洛克说:“儿童第一次应该受到惩罚的痛苦的时候,非等完全达到目的之后,不可中止;而且还要逐渐加重”,其中的道理耐人寻味。 3、要依照规则进行惩罚 家长应和孩子协商制定一个奖惩规则,让孩子知道犯错后将受到什么惩罚。这样,孩子平日就会有所注意,从而减少犯错误的概率。当孩子犯错后,家长应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一时冲动而随意惩罚孩子。若是孩子以后犯了同样的错误,也应该按规则进行和以前相同的惩罚,这样家长才能在孩子心中树立威信。 4、指明“出路”不含糊 惩罚孩子不能半途而废,应要求受罚的孩子作出具体的改错反应才能停止。家长要态度明确,跟孩子讲清楚他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要求或标准,否则有什么样的后果。如孩子有乱丢东西、不爱整理的习惯,家长在惩罚时就应该让其自己收拾好东西、整理好玩具;使其明白必须要做好,否则又要受罚。家长千万不能含糊其词甚至让孩子“自己去想”。家长不给“出路”,孩子改错就没有目标,效果就不明显。 5、罚了又赏要不得 家长教育孩子要相互配合,态度一致,赏罚分明。该奖时就要郑重其事甚至煞有介事地奖,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受奖的喜悦;该罚时也应态度明确、措施果断,让其知道自己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