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士胸怀,高人杖履——徐新周篆刻艺术(下)

名士胸怀,高人杖履——徐新周篆刻艺术(下)

作者:寓石斋主

来源:《收藏/拍卖》 2012年第12期

徐新周的交游

徐新周结交者多是同时代之名人大家。在徐新周的印谱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为蒲华(作英)、潘飞声(兰史)、顺德蔡守、周庆奎(紫垣)、平湖葛昌楹、谢磊明等人治印甚夥,有

的达二三十方甚至更多,也曾为黄宾虹等书画家刻印。

蒲华(1832-1911),晚清“海派”画坛具有创造精神的代表画家。原名成,字作英,号胥山野史,种竹道人,浙江省嘉兴人。后寓上海鬻书画为生。曾结鸳湖诗社,发起组织上海书画

研究会。与吴昌硕、何汝穆、徐新周友善。与任伯年、虚谷、吴昌硕齐名的“海派四家”之一。擅画墨竹,不拘于形似,笔墨纵逸奔放,苍劲老辣,豪拓有情势。亦善书法。曾游历日本,艺

为彼邦人士所重。著有《芙蓉庵燹余草》。

《徐星州印存》初集2 册收录朱迹共34 方,竟为潘飞声(兰史)刻老兰填词、罗浮、翦

松阁、桃叶渡填词等18 方。已过半数。其中“词赋动江关” 一印的边款记曰:“老兰先生著

作等身,足迹半天下,刻印奉赠。滨虹记,星州刻。”边款文字为黄宾虹撰文,星州奏刀,是

两人的合力之作。

马国权《近代印人传》记曰:“与广东印人邓尔雅有交谊,尝为其制印数十方。岭南画派

大师高剑父、高奇峰兄弟所用印,多出所制。”王中秀《黄宾虹年谱》中多次提到徐星州刻印事。1917年7月,胡适留学归国,道经上海,与之(黄宾虹)相晤。不久,胡适北上就北京大

学教授职,托南下过沪之马小进带印石三方与润金请黄宾虹转求篆刻家徐星洲为之治印。

徐新周与岭南蔡守交往尤多。蔡守《印林闲话》对星州用心于精丽妩媚之小印多有赞语。

他说:“徐新周之学吴(昌硕),无论工细觕(粗)豪,都能毕肖,故称入室弟子。且吴六十后,凡有求印者,亦必言明只可自己摹印,而嘱徐新周奏刀。徐定能会其意。吴氏只捉刀署印款,而每字已定笔金十两。余请新周治印约数百钮,多半乃昌硕篆,而徐新周奏刀者。但徐新

周早年能刻至工至小之印,且余与邓尔雅早年凡遇有难配字之印,多请徐新周、杨千里二人篆刻。盖徐、杨二人篆印无论如何难配之字,亦必能安稳。”

《印林闲话》集印史、印论、技法、印人、流派、用具及所见名印为一书,是蔡守撰著的

一部重要的印学著述。它阐发印学精微,颇多卓见,知重当世。《印林闲话》在香港《华字日报》连载,流播深远。“余请新周治印约数百钮”,一位篆刻家为一人刻如此多印,古今未闻,实为奇事,但亦决非虚言。其必然性可从蔡守在书画篆刻界的地位、蔡守与吴昌硕的交往、蔡

守收藏家的身份等几个方面考察:

1905 年,蔡守在上海与黄宾虹(1865-1955)共同协助邓实(秋枚)编辑《国学丛书》。后

为《国粹学报》从事《博物图画》的创作。1909 年任《天荒杂志》、《国粹学报》主笔。《国粹学报·博物图画》出版了一百多期,多工笔钩勤,或没骨画,所绘动物等珍禽猛兽、奇花异

草皆栩栩如生、真实感人。辅以长篇题跋,真草隶篆,兴由己出,变化多端,无不精妙。钤记

启首、压脚、姓名、斋馆印一应俱全,十分讲究;有的一画用六印,一般也有两三方印;一百

多方印文不同、款式各异的印章皆出自蔡守之手,属岭南印派流风,精妙有致。《博物图画》

轰动海上,影响艺林,奠定了蔡守在书画篆刻界的地位。

蔡守精篆刻,与吴昌硕、丁辅之、王福庵等人均友善。叶为铭( 叶叶舟1866-1948) 编著《广印人传》于1916 年出版,时年蔡守38 岁,叶为铭51 岁。此书为“篆刻家传记,搜辑并

记述历代篆刻家约1800 人,又日本篆刻家60 余人。其中间有仅记姓名,而无事略者。为研究篆刻史之重要资料。”(岑久发主编《书画篆刻实用辞典》574 页上海书画出版社1988 年10 月版。)该书扉页列参阅姓氏(笔者以为类似今日之顾问或艺术顾问者)汪厚昌、胡钁匊邻、

吴昌硕、王寿祺福庵、缪荃孙、丁仁辅之、费砚龙丁、吴隐石潜、日本河井仙郎筌庐、王毓岱

海帆、蔡守哲夫、丁上左等18 人里籍、姓名、字号,并附传曰:“蔡守……工书画、富收藏、善篆刻。著有《寒宬碑目》、《寒宬金石跋》、《续说文古籀补》、《宋锦》、《宋纸考补》、《缪篆分韵》、《印雅》等书。”从传略中的评价及著述来看,在1800 名篆刻家中,岭南地

区仅蔡守一人列于扉页“参阅姓氏”之列,可见当时蔡守声望远播和叶氏对蔡守推崇之高。

《印林闲话》记曰:“己酉(宣统元年,即1909 年)冬南社第一次雅集于虎丘。余与黄

宾虹同如姑苏。时瑞徵为江苏巡抚。老友诸贞庒宗元在其幕中,过访衙斋,与吴昌硕连日晤言

一室。吴氏亦在瑞氏幕中,亦自谓印全得力于汉印,教门人治印,亦必先摹汉印为主。濒行,

赠己所集《缶庐印存》四册,与后来西泠印社所辑略异。西泠所辑者,初尚是借印原钤;后再

版则昌硕不肯借印,乃用锌版制印钤之。故远未逮初印也。……”蔡守凭当时在书画篆刻界的

地位以及与吴昌硕的关系,与徐新周友善也是不奇怪的。

蔡守精书画篆刻,善诗词,喜收藏。嗜好骨董,对书画、篆刻、博物、碑帖有广泛的研究。先生性嗜茶,有赠他佳茗者,辄以书画为报。喜蓄壶,曾收藏名壶百余把,有“壶帝”之誉。

所接触的朋友也皆为同时之名家,相互唱和,互赠书印,以及历年的寻访购藏,收藏颇丰。人

入其室,凡吉金乐石、文房四宝、名人墨迹、瓷器茶壶、秦砖汉瓦、碑帖拓片、名画法帖等触

目皆是,琳琅满目,如置身在古玩店中,尽可观赏永日。尝得宋赵明诚、李清照夫妇归来堂校

书砚,清罗两峰夫妇龙尾画砚,诧为奇宝(见郑逸梅《南社丛谈》)。

求诸吴昌硕刻印,必嘱徐新周奏刀。且每字已定笔金十两。徐新周“绝似缶庐”,“取值

不昂”,不若直接请徐新周刻印,故有“治印约数百钮”的可能,也足见蔡守对徐新周篆刻艺

术的赏识与肯定。

笔者在徐新周的各种印谱中查找这为蔡氏所刻的“数百钮”印时,可以肯定为蔡守刻者,

仅获见“蔡守”(图28)、“寒道人”(图29)两印,蔡守说新周治印“无论工细粗豪,都能毕肖(吴昌硕)”,此两印皆雄强豪迈一路,与缶翁“浑厚朴茂”风格稍异。

据笔者推测,这“数百钮” 印大多毁于日寇占领广州、南京的烧掠中。1937 年12 月,

日军在南京施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蔡守夫妇逃难当涂。1938 年4 月,月色师回宁,在淮海

路住宅废墟中仅拾得“三个陶瓶两古砖”,终年苦心经营收藏的古董尽付于火,破国亡家之恨

并上心头,于是赋诗三首述怀。同年9 月,蔡守夫妇在广州收藏的千余册善本书籍、碑帖、印

谱、画册及众多文物古玩亦毁于日军侵占广州的战火之中。谈师请虞虞山刻“丁丑十一月七日

当涂罹难,戊寅八月二十八日广州家破”,黄肇豫刻“寒翁六十家破后登来”数印,寄托自己

愤懑的心情。

尽管蔡氏夫妇两遭家破,但月色师的藏品中仍有一盒民国早期著名篆刻家的印作(图30),可见其视如珍宝,避难当涂时也随身携带,实属珍贵。这盒印作计32 方。其中徐星周刻20 方,杨千里刻5 方,邓尔雅刻5 方,月色师、今颀各一方。现就徐星周印作介绍如下:

1. 蔡守,朱文,寿山石。印面0.75 厘米见方。边款:戊午(1918)春,星州。

2. 寒宬,朱文。印面0.75 厘米×1.0 厘米。边款:戊午春,星州作。

3. 乱画哀乱世也。朱文界栏印。边款:寒琼画曰乱画,哀乱世也。取元金仁山先生“履祥乱稿”之义。戊午春,徐星州记。边款侧锋深切,激情满怀,金石韵味浓厚。

4. 检泪倾城同斠/梅王壶帝,阳文两面印,白果青田。边款:寒宬伉俪斠勘金石刻辞朱文小记。此乃至佳之白果青田石也。戊午七月,星周。(图31)

5. 空自苦,朱文橢圆形印。边款:《汉书·扬雄传》语。戊午夏日星州。边款楷书,端庄秀整,肃穆可人。

6. 烂纸败墨重开光,圆朱文,寿山艾叶绿。边款:寒琼新得明拓三阙诏,以金冬心句属刻是印。句中煤字,说文所无。俞太史樾曰:“北齐道兴造像,附治疾方,有‘釜底墨’即‘釜

底煤’”。浚案:据此,则炱煤之煤亦可作墨。戊午夏午。徐星舟。(图32)边款瘦劲精练,

略取侧势,风格特异。

7. 蔡寒琼,白文小篆,印面0.8 厘米见方。边款:己未(1919)十月,星州。边款小字,精妙绝伦。

8. 守,白文小玺,兽钮,寿山酱油冻。边款:己未十月。无刻者名款,但据年款风格可定为徐刻。边款小字,精妙非常。兽钮雕刻亦很精致。

9. 西凉金佛龛,阳文小篆,寿山白芙蓉。边款:五凉金石仅见北凉石,已流海外。今寒琼得西凉金像,洵稀世珍也。己未十一月,星周。

以上9 印有年款,以下11 方无年款;前四方石质不同,后7 方石质相同:

10. 蔡守鉨,白文小玺,寿山高山红。边款:星周。(图33)

11. 蔡守审定,圆朱文,寿山太极头。边款:哲夫精鉴赏,因治此印,星舟。

12. 蔡哲夫,朱文小篆,寿山石。印面0.7 厘米见方。边款:心周。(图34)

13. 思琅,朱文小篆,印面0.7 厘米见方。边款:星周。

14. 顺德蔡守,朱文,寿山油黄,印面0.9 厘米见方,高3.4 厘米。边款:星周。

15. 守鉨,白文,寿山油黄,印面0.8 厘米见方。边款:星舟。(图35)

16. 寒琼,小篆朱文,寿山油黄,印面0.7 厘米见方。边款:星舟。

17. 蔡守拓,朱文,寿山油黄。印面0.75 厘米×0.8 厘米,边款:星州。(图36)

18. 检泪,长方小字朱文印,寿山油黄,印面0.4 厘米×0.8 厘米。边款:哲夫属,星周刻。(图37)

19. 水窗,朱文小篆,寿山油黄。边款:哲夫居玉带河滨,因名其词曰“水窗孤响”。星

周记。

20. 蔡寒琼,布币形朱白文连珠印,寿山油黄。一侧面有阳识“货布”两字,另一侧面饰

日月图案。

另盒装徐星周治印3 方:

21. 南社蔡守,朱文,寿山蕅粉冻。精致的顾首辟邪纽。边款:庚戌(1910)

十二月,星州刻。三面原有边款,已被铲除,尚留有点痕。(图38)

22. 哲夫,朱文圆印,寿山太极头(红白褚三合一)。巧色兽钮。边款:星州。(图39)

23. 溶溶月色,朱文,昌化鸡血石,1.0 厘米见方,高3.8 厘米。“溶”字一正一侧,“色”字作倒书,取古玺法。边款:星州。(图40)

著名金石书画家蔡守(1879—1941),广东顺德县龙江乡人。原名珣,更名有守,字奇璧、

哲夫,号成城子( 取《诗经》:“哲夫成城”之意),别署守一、折芙、思琅、髡寒,离骚子、检泪词人、哲道人、寒琼、中郎后人、其吉子等;1909 年更名守,取书斋名为“半隐行窠”。晚号寒翁、寒道人、茶丘残客、茶上人、茶丘生等等。好给书斋取名,仅在《博物图画》上钤

记的就有阮簃、一顾楼,蠡楼等10 多个。

这批印章都是徐星州专为蔡守刻的姓名印、别号印(寒宬、检泪、思琅)、书斋印,也有

少量的书画用的压脚章,个别是张倾城、谈月色的用印。此23方印见年款庚戌(1910)、戊午(1918)、己未(1919)三种。王中秀《黄宾虹年谱》中记徐星州刻印事。1912 年初冬,(黄宾虹)以徐星州( 新周) 刻印交普源公号转邮蔡守,蔡守以所见古铜印拓本寄来鉴定,并供采择。蔡守书:“已得收石印。日间即可到省也,请勿念。”1910-1919 年,徐星州时年57-66 岁,正是艺术从变革走向成熟的时期,也是精力旺盛的鼎盛时期。

这批印章的印面最大的2.1 厘米×2.05 厘米(西涼金佛龛·朱文),刻边款33 字;印面最小的0.7 厘米见方,有7 方;0.9 厘米见方的2 方;1.0 厘米见方的一方;1.0 厘米×0.7 厘米见方的一方;最小的一方只有0.9 厘米×0.4 厘米。一厘米见方以内的小印刻得如此精妙,令人叹为观止,难得一见。

《蕅花盦印存》1918 年辑,西泠印社藏本,4 册。其中最小的印章,“清尚”阴文印1.0 厘米见方;“中少”阳文印、“道法自然”阴文印都有1.2 厘米见方。《徐星州印存》南京图

书馆藏两册本和上海博物馆藏10 册本也均未见有小于一厘米见方的印作。这样看来,敝斋所

藏这批徐刻小印确系传世孤品,尤为珍贵。亦可补徐氏篆刻作品的阙如。“徐新周早年能刻至

工至小之印,”蔡守的评价完全是基于自己的藏品和对徐星周篆刻艺术的了解。

徐新周的成就与影响

徐星州的印作流传较广。他的个人印谱最早的是《蕅花盦印存》四册,1918 年辑印。1936 年宣和印社辑《徐星州印存》初集2 册,1937 年宣和印社辑《徐星州印存》初至五集,每集

二册,合共十册,较《蕅花盦印存》尤为赅备。是年徐已谢世12 年。

日本平凡社《书道全集》别集列明清印人特列徐新周一栏。1992 年,日本东京堂出版北

川博邦编《徐星州印谱》,主要依据宣和印社《徐星州印存》10 册本。

浙江平湖葛昌楹一生以“集藏金石,辑梓印谱”为情志,为“保存金石,研究印学” 不遗余力。他辑梓传世印作的印谱有:《晏庐印集》八卷,汇集吴昌硕、吴隐、叶舟、胡钁、钟以敬、童大年、徐新周、王大炘八家的刻印。《丁丑劫余印存》每部四函,共二十册,计273 家

印作,集1900 余方,成书21 部。

《明清名人刻印汇存》精装二册。后两种印谱均收有徐新周的印作。

1996 年,杨广泰辑徐新周印作为《徐新周印聚》(原器物钤本)宣纸线装本,一函三册,以弥补《蕅花盦印存》难觅之憾。

1918 年,星州辑生平得意之作160 钮为《蕅花盦印存》四册,伊立勋隶书款签,四页扉

页分别有道州何维朴(隶书)、武进黄山寿(隶书)、铁城官一(行书)、清道人(大篆)四

人的题签。吴昌硕亲为撰序,文云:“余嗜印学垂五十年,此中三昧,审之独详。书画之暇,

间作《缶庐印存》,—生所作,仅存百余方,匠心构思,累黍万顷。千载下之人,而欲孕育千

载上之意味,时流露于方寸铁中,则虽四五文字,宛然若断碑坠简,陈列几席,古趣盎如,不

亦难乎! 星周与余有同嗜焉:壹志印学,无所旁涉,为刻《蕅花盦印存》,越十年而成。请益

于余,展读再四,精粹如秦玺,古拙如汉碣,兼以彝器封泥,靡不采精撷华,运智抱拙,星周

之心力俱瘁矣,星周之造诣亦深矣。夫刻印本不难,而难于字体之纯一,配置之疏密,朱白之

分布,方圆之互异。更有甚者,信手捉刀,鲁鱼亥豕,散见零星,辄谓缪篆,如斯若可,无庸

研究。而陋塞之士,遂据以为根柢,则此贻祸于印学者,实非浅鲜。星周通六书之旨,是以印

学具有渊源,余虽与之谈艺,盖欣吾道之不孤也。余曷敢为之序。”寥寥数语,俨然是一篇短

小精悍的印学论文。其中有缶翁对篆刻创作艰辛的体会,也有他对印学意蕴的深刻认识与理解,尤其是对徐星州篆刻艺术的评价,与用字的审慎与统一,布白的协调与和谐的肯定,……缶翁

之谦虚与乐于提携后学,跃然纸上,尤令人仰羡不已。

《蕅花盦印存》扉页有姚钟葆为星州作58 岁画像,是星州于辛亥革命前一年的写照:蓄

辫美髯,闲坐江头。蒲华、潘飞声、张祖翼、吴昌硕四公题跋其旁,谨录如下,可见时贤对星

州的评价。蒲华题云:“金石图书有所思,千秋俯仰感须眉。凭君莫问生平事,逸趣横生唤老儿。”潘飞声诗云:“吴门徐处士,城内不愁兵。碑版眼功德,布衣心太平。开尊蟚蟹熟,划

石蚪蝌惊。闲向江头坐,看云知世情。” 张祖翼题曰:“淡于荣利,隐于朝市。不求闻达,不妄取与。擅金石刻画之能,而渺天地于一黍,是之谓名士胸怀,高人杖履。”吴昌硕诗曰:

“美髯成独步,美意得延年。语笑艰难状,鸿蒙刻画天。气盈沧海外,坐合古梅边。客有谈时事,先生醉欲眠。”蒲、潘、张、吴四公对徐公星州的人品、艺品真是赞赏有加。“名士胸怀,高人杖履”,“美髯成独步,美意得延年”最为概括精到,可谓点睛之笔。

徐新周脱胎秦汉古玺,旁通碑碣、吉金、残陶、古砖、瓦当、封泥各文字,弘其意趣。新周晚年多用冲刀,故线条“方匀坚实”,而以薄刃深刻独得一种挺健爽利之致;新周晚年的印文、边款及人物佛像动物,用浅浮雕阴线勾勒,与乃师风格迥异,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因此受到了名人时贤的追捧。

[名士胸怀,高人杖履] 名士杨执中和高人

[名士胸怀,高人杖履] 名士杨执中和高人 徐新周的交游徐新周结交者多是同时代之名人大家。在徐新周的印谱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为蒲华(作英)、潘飞声(兰史)、顺德蔡守、周庆奎(紫垣)、平湖葛昌楹、谢磊明等人治印甚夥,有的达二三十方甚至更多,也曾为黄宾虹等书画家刻印。 蒲华(1832—1911),晚清“海派”画坛具有创造精神的代表画家。原名成,字作英,号胥山野史,种竹道人,浙江省嘉兴人。后寓上海鬻书画为生。曾结鸳湖诗社,发起组织上海书画研究会。与吴昌硕、何汝穆、徐新周友善。与任伯年、虚谷、吴昌硕齐名的“海派四家”之一。擅画墨竹,不拘于形似,笔墨纵逸奔放,苍劲老辣,豪拓有情势。亦善书法。曾游历日本,艺为彼邦人士所重。著有《芙蓉庵燹余草》。 《徐星州印存》初集2册收录朱迹共34方,竞为潘飞声(兰史)刻老兰填词、罗浮、翦松阁、桃叶渡填词等18方。已过半数。其中“词赋动江关”一印的边款记曰:“老兰先生著作等身,足迹半天下,刻印奉赠。滨虹记,星州刻。”边款文字为黄宾虹撰文,星州奏刀,是两人的合力之作。 马国权《近代印人传》记曰:“与广东印人邓尔雅有交

谊,尝为其制印数十方。岭南画派大师高剑父、高奇峰兄弟所用印,多出所制。”王中秀《黄宾虹年谱冲多次提到徐星州刻印事。1917年7月,胡适留学归国,道经上海,与之(黄宾虹)相晤。不久,胡适北上就北京大学教授职,托南下过沪之马小进带印石三方与润金请黄宾虹转求篆刻家徐星洲为之治印。 徐新周与岭南蔡守交往尤多。蔡守《印林闲话》对星州用心于精丽妩媚之小印多有赞语。他说:“徐新周之学吴(昌硕),无论工细桷(粗)豪,都能毕肖,故称入室弟子。且吴六十后,凡有求印者,亦必言明只可自己摹印,而嘱徐新周奏刀。徐定能会其意。吴氏只捉刀署印款,而每字已定笔金十两。余请新周治印约数百钮,多半乃昌硕篆,而徐新周奏刀者。但徐新周早年能刻至工至小之印,且余与邓尔雅早年凡遇有难配字之印,多请徐新周、杨千里二人篆刻。盖徐、杨二人篆印无论如何难配之字,亦必能安稳。” 《印林闲话》集印史、印论、技法、印人、流派、用具及所见名印为一书,是蔡守撰著的一部重要的印学著述。它阐发印学精微,颇多卓见,知重当世。《印林闲话》在香港《华字日报》连载,流播深远。“余请新周治印约数百钮”,一位篆刻家为一人刻如此多印,古今未闻,实为奇事,但亦决非虚言。其必然性可从蔡守在书画篆刻界的地位、蔡守与吴昌硕的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