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随机抽样》教学设计方案

《简单随机抽样》教学设计方案
《简单随机抽样》教学设计方案

《简单随机抽样》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必修三§2.1.1 《简单随机抽样》

科目数学年级高一教学时间一课时(40分钟)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新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A版)必修③第二章统计的第一课时。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具有简单初步的统计知识以及掌握了算法的基本思想后安排的,使学生对统计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呈螺旋性上升一个台阶。教材通过实例引出抽样的必要性,抽样时所应考虑到问题,样本的质量(代表性)和所推断的结论之间的关系,然后介绍最常用、最基础的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具体介绍抽签法与随机数表法。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市示范中学的学生,基础比较好,而且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时,已经具有了一些初步的统计知识(如全面调查、抽样调查等),对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认识也比较具体,对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也有一定的理解和体会,但是对于抽样调查的具体方法,义务教育阶段介绍非常简单,本节课将给学生深入补充相关内容,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学法指导

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能力,理解从总体中收集部分个体的数据来得出结论的统计思想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具体要怎么收集个体数据,让数据具有好的代表性,相关知识目前是缺乏的。所以,教学过程中通过生活中大量的例子和互动探究实践,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参与问题的讨论和探索,理解简单随机抽样,掌握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及它们步骤,进而能够合理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设计方案,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课本和生活中的具体实例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正确理解随机抽样的概念,掌握简单随机抽样的两种方法(抽签法和随机数法)的一般步骤。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互动探究等,让学生在解决统计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简单随机抽样中的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从总体中抽出样本。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例子,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鼓励合作交流,互助交流,逐步培养思考的习惯与探索问题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掌握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的一般步骤。

2、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样本的随机性,合理选择抽签法或随机数表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启发式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课堂得与失

创设情境引入课堂情景引入:

1.共享单车在每个地铁口的存放

量是多少比较合适?

2.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

问题1:这些数据或结论从何而来?

(统计调查:全面调查、抽样调查)

问题2:对比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它们分别有什

么优缺点?(体会“抽样”的必要性)

通过例子复习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等概念:

例子:要了解全国高中生的视力情况,在全国东、

西、南、北片区抽取15所中学的全部高中生15000

人进行视力测试。

(1)总体: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

(2)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的对象

(3)样本:总体中取出的一部分个体的全体

(4)样本容量:样本中的个体的数目

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是用由总体合理抽取样

本,用样本估计总体

所以,要做好统计,首先是要合理抽样。

在1936年美国总统选举前,一份颇有名气的

杂志的工作人员做了一次民意调查。调查兰顿(当

时任堪萨斯州州长)和罗斯福(当时的总统)中谁

将当选下一届总统。为了了解公众意向,调查者通

过电话簿和车辆登记簿上的名单给一大批人发了

调查表(注意在1936年电话和汽车只有少数富人

拥有)。通过分析收回的调查表,显示兰顿非常受

欢迎,于是杂志预测兰顿将在选举中获胜。

实际上选举结果正好相反,最后罗斯福在选举

中获胜,其数据如下:

候选人预测结果选举结果

罗斯福43 62

兰顿57 38

问题:你认为预测结果出错的原因是什么?

通过生活中的实

际问题引入,不

仅可以活跃气

氛,把学生的注

意力尽快集中到

课堂,同时也能

使学生树立“数

学寓于现实,应

用于现实”的数

学观。此外,通

过例子引导学生

从统计的角度分

析全面调查和抽

样调查,体会抽

样的必要性和重

要性。

通过例子,引导

学生复习回顾初

中所学的知识:

总体、个体、样

本、样本容量等

概念,了解统计

的基本思想方

法,为后续的学

习做好铺垫。

通过分析案例,

使学生充分认识

到抽样应该是随

机的,不能用“特

殊的”代表“一

般的”,样本的

代表性直接影响

结论。所以,如

何选好样本至关

重要。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课堂得与失

层层递进探索新知(一)提出互动探究问题:

我想了解本节课同学们的学习情况,我准备在

上课过程中请10位同学起来回答问题,你认为我

怎么选才能客观地了解到事实?

大家能想到什么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样本的随机

性,然后从文字语言到数学语言的转化,从而总结

提升归纳出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

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

一般地,设一个总体有N个个体, 从中逐个不

放回地抽取n个个体作为样本(n≤N), 如果每次抽

取时总体内的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都相等, 就

把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

问题:简单随机抽样有什么特点?

简单随机抽样的特点:

(1)总体中的个体数是有限的;

(2)样本个数n小于等于总数N;

(3)逐个不放回的抽取;

(4)抽到的个体机会相等。

概念辨析:下列抽取样本的方式是否属于简单

随机抽样。

1.从自然数集中抽取100个数作样本。

2.盒子里有80个零件,从中选出5个零件进

行质量检验,在抽样操作时,从中任意拿出一个零

件进行质量检验后,再把它放回盒子里。

3.从20件产品中一次性选取3件进行质检。

4.为了了解高一(1)班全班同学的学习负担

情况,班主任只在本班的班委中进行调查。

5.从30个灯泡中逐个抽取5个进行质检。

通过互动探究,不

仅可以发动学生

思考如何抽样更

加客观、公平,逐

步从文字语言转

化为数学语言,形

成简单随机抽样

的概念,同时也能

督促学生们认真

听课,因为每位同

学被抽到起来回

答问题的可能性

相等。通过总结提

升归纳出简单随

机抽样的概念,培

养学生归纳概括

能力,让学生在概

念中找关键点,使

之加深对概念的

理解。

通过“概念辨析”

练习加深对概念

中几个特点的正

确理解。若学生在

上面寻找概念中

的关键点,有未注

意到的特点,正好

可以通过辨析补

充完善。

层层递进探索新知(二)

问题:对于前面提出的“互动探究问题”,我

们在抽样的过程中使用的是什么方法?

抽签法也叫抓阄法:

一般地,抽签法就是把总体中的N个个体编

号,把号码写在号签上,将号签放在一个容器中,

搅拌均匀后,每次从中抽取一个号签,连续抽取n

次,就得到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

抽签法的步骤:

编号→制签→搅匀→抽签→取样

抽签法大家非常

熟悉,也经常使

用,容易理解。从

“互动探究问题”

的抽样过程入手,

让学生初步形成

抽签法的步骤,从

而引导学生得出

抽签法的定义。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课堂得与失

层层递进探索新知(二)

能用抽签法从30个灯泡中逐个抽取5个进

行质检吗?过程怎么设计?请同学们相互讨论。

(1)编号:将30个灯泡编号1,2……30;

(2)制签:把号码写到形状大小一样的号签上;

(3)搅匀:将号签放入不透明的箱子充分搅拌,

使之均匀;

(4)抽签:从箱子中逐个抽取5个号签并记录;

(5)取样:相应编号的5个灯泡就构成样本。

提出变式问题:

从300个灯泡中逐个抽取5个进行质量检

测,用抽签法是否可行?

①制签工作量大;②搅拌均匀困难

那对于总体中的个体数很多时,我们应该怎

样进行抽样呢?下面将介绍另一种常用的简单

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数法。

学以致用,通过讨

论、写过程,加深

对抽签法的理解和

应用。

通过变式问题,让

学生体会抽签法的

缺点,当总体的个

体数比较大的时

候,抽签得到的样

本代表性差的可能

性很大。这时,随

机数法应运而生。

层层递进探索新知(三)

随机数法:是利用随机数表、随机数骰子或

者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进行抽样。高中我们仅仅

介绍随机数表法。

随机数表也称乱数表,是由数字0,1,2……,

9组成的数表,每个数字在表中出现的次数是大

致相同的,它们出现在表中的顺序是计算机随机

生成的,以此保证了每个数字在表中各个位置出

现的机会都是一样的,所以利用随机数表抽取样

本能够保证了各个个体被抽取到的机会相同(见

本章103-105页附表)。

问题:那怎么利用随机数表产生样本呢?请

同学们阅读课本P56页下方的例子,总结随机数

表法的步骤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例子:假设我们要考察某公司生产的500克

袋装牛奶的质量是否达标,现从800袋牛奶中抽

取60袋进行检验。

(1)编号:将800袋牛奶编号000,001,002,……

799;

(2)选数:在随机鼠标中任选一个数作为开始;

(3)取号:从选定的数开始向右(向左、向上、

向下等)读数,结合编号范围满足条件的数留下,

不满足的去掉,直到抽出60个样本为止;

(4)取样:相应编号的60袋牛奶够成样本。

介绍随机数表,了

解利用随机数表抽

取样本能够保证各

个个体被抽到的机

会相等,同时也拓

宽学生的数学知识

面。

让学生阅读,总结

随机数表法的步

骤,以及要注意的

问题,培养学生自

主学习和主动思考

的习惯,同时也培

训学生分析、总结、

归纳的能力。

层层递进探索新知(三)

随机数表法在抽样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1.编号要求位数相同,读数时应结合编号特

点进行读取,如:编号为两位数,则两位、两位

地读取;编号为三位,则三位、三位地读取。

2.第一个数字的抽取是随机的;

3.读数的方向是任意的,且事先定好。

练习:请写出利用随机数表法从300个灯泡中逐

个抽取5个作为样本进行质检的过程。

请同学随机选数、确定方向,并随机抽另外

的同学回答;反复练习几次,让学生掌握如何利

用随机数表法产生样本。

问题: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是简单随机抽样

的两种最常用的方法。它们有什么优缺点?

优点:操作简单易行,对个体数量较少时,

两种方法都易能得到具有代表性的样本。

缺点:当个体数量较多时,对个体编号的工

作量太大,抽签法中“搅拌均匀”困难,造成样

本代表性差;即使是用随机数表法操作也不方便

快捷。

分析随机数表法要

注意的问题,加深

对随机数表法的理

解。

反复几次,让学生

深刻掌握随机数表

法。另外,通过随

机抽学生回答,使

课堂氛围更活跃。

通过分析简单随机

抽样方法的优缺

点,为后续学习留

下悬念。

练习巩固加深理解1.假设要抽查某种品牌的850颗种子的发芽率,

抽取60粒进行实验.利用随机数表抽取种子时,

先将850颗种子按001,002,…,850进行编号,

如果从随机数表第8行第7列的数7开始向右读,

请你依次写出最先检测的4颗种子的号,,

,.(下面摘取了随机数表第7行至第9

行)

84 42 17 53 31 57 24 55 06 88 77 04 74 47

67 21 76 33 50 25 83 92 12 06 76

63 01 63 78 59 16 95 55 67 19 98 10 50 71

75 12 86 73 58 07 44 39 52 38 79

33 21 12 34 29 78 64 56 07 82 52 42 07 44

38 15 51 00 13 42 99 66 02 79 54

2.简单随机抽样中,最关键的一步是()

A.编号

B.搅拌均匀

C.逐个抽取

D.不放回抽样

3.从某年级500名学生中抽取60名学生进行体

重的统计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500名学生是总体

B.每个被抽查的学生是样本

C.抽取的60名学生的体重是一个样本

D.抽取的60名学生的体重是样本总量

通过练习,检查学

生对本节课所学的

知识掌握情况,并

通过学生举例发散

思维,用数学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1.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

2.简单随机抽样的两种常用方法(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的操作步骤及优、缺点。

抽签法:编号→制签→搅匀→抽签→取样

随机数表法:编号→选数→读数→取样

优点:对个体数量较少时,抽取样本简便易行。 缺点:当个体数量较多时,对个体编号的工作量太大,抽签法中“搅拌均匀”困难,造成样本代表性差;即使是用随机数表法操作也不方便快捷。

通过课堂小结,

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让学生对知识点更加清晰。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不仅可以活跃气氛,把学生的注意力尽快集中到课堂,同时也能使学生树立“数学寓于现实,应用于现实”的数学观。此外,通过例子引导学生从统计的角度分析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体会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互动探究,不仅可以发动学生思考如何抽样更加客观、公平,逐步从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形成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同时也能督促学生们认真听课,培养他们归纳概括能力。

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比价简单,大部分学生完成情况良好。本节课不足之处是因为课堂中让学生相互出题考对方,花的时间多一些,使得课堂小结比较急促,未能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所学和体会。

§2.1.1简单随机抽样

1.定义: 互动探究问题的分析过程 特点:

2.两种方法 (1)抽签法:

编号→制签→搅匀→抽签→取样

(2)随机读数法

编号→选数→取号→取样

力的分解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陈乐辉)

3.5 力的分解 [教材分析] 力学是整个高中阶段物理教学的重点之一,学好力学知识不仅是解决有关力问题的根本,而且是进一步学习其它物理知识的基础,而在力学中,力的分解又是分析解决力问题的基本方法。从纵向来看,力的分解和力的合成是处理力的两种基本方法是我们以后学习静力学和动力学的基础,从横向来看,也是对第一章矢量概念的进一步加深。 如何学好力的分解知识,正确掌握力的分解方法,对于刚进入高一的绝大部分学生都是有一定困难的。造成学生学习困难原因有三:第一,从大的方面来讲学生刚进入高中,由于初中二年的学习形象思维还行但理性思维大部分学生还不是很成熟。第二,由于分解的多解性导致学生不知道具体如何来分解一个力。第三,有相当部分学生对数学三角函数还不是很熟悉 [设计思想] 1.渗透物理学中的等效替代思想和研究方法的教育。在学习与合力与分力的关系进一步强调合力与分力是一个等效替代的关系.学生通过力的合成的学习,已基本明确了力的特征和力矢量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知道合力与分力的概念、等效与替代的思想2.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通过对一些力的分解的一些实例分析使学生得到大量感性认识,从而进一步达到理性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力的分解概念和遵循的规律,知道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2.初步掌握由力的作用效果确定力的方法,运用力的分解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会用三角形知识求分力。 4.矢量的定义。知道三角形定则,了解三角形定则与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质是一样的.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物理学的研究方法,领略等效替代的思想。 2.参与探究实验,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合作探究过程,领略科学探究中“等效替代”的思想,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2.关注物理与生活相互联系,感受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及物理世界的和谐联系。 [教学重点]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应用,按效果进行力的分解。 [教学难点] 力作用效果的确定,力的分解。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复习力的合成知识,明确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一个等效替代的关系,为下面力的分解做铺垫。

《两只鸟蛋》教学设计模版

《两只鸟蛋》教学设计模版 《两只鸟蛋》教学设计模版 【目标预设】 1、认识蛋、取等12个生字,会写听、唱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儿童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小朋友从取下两只鸟蛋到送还鸟蛋的事。在这首小诗里,我们能看到孩子在母亲的启发下,幼小的心灵里已萌生出对生命的真爱,对小鸟的关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重点应放在识字写字、朗读课文上;难点则落在对焦急、仿佛等词句的理解,对课文的背诵及感情的领悟上。 【教学策略】 本课教学中,教师主要以多媒体电化教学为手段,采用启发式、掌握式的教学方法,为儿童营造一个目标明确、自主开放的学习氛围。在本课教学中,教师一开始就以小鸟破壳而出的动画课件给孩子创设一个思考的情境,启发孩子思考鸟蛋与小鸟、与生命的关系,从而顺利导入课文;在小组活动之前明确小组活动的目的、步骤,使儿童对所学内容心中有数,有目的地学习;学生被分为几大学习小组,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体味情感。

【课前准备】 1、多媒体教学课件、课文挂图、生字卡片、头饰。 2、学生分学习小组坐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动画,激趣导入 1、师播放小岛破壳而出的多媒体动画课件,生观察。 2、生自由发言从中了解到什么? (小鸟是由鸟蛋孵化成的;一个鸟蛋就是一个生命;爱护鸟蛋就是爱护小鸟等) 3、今天我们要学一首小诗,写的是一个小朋友和两只鸟蛋之间的动人故事。 (板书:两只鸟蛋) 齐读课题。 二、小组合作,学习字词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动人故事呢?咱们一起来看课文。 1、小组学习,先来攻克字、词关: ⑴自读课文: 划出生字、词并读字、词及其所在句子。 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 ⑵要求会认的字词你认识了吗?要求记的字词你记住了吗? 组内读读、说说,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互相帮助。

教案评比活动方案 模板

教案评比活动方案 模板

教案评比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规范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强化教学质量,树立教学典范,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促进全院教师教学交流及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根据学院教学总体计划,我院将于本学期4月中下旬开展优秀教案评比活动。 一、参评范围及教案要求 1.参评范围:全院所有专兼职教师。 2.参评教案要求:参评的教案须按本学期学院新发的教案模板及编写说明编写,并附有新版教学进度计划表;参评教案包含纸介教案和电子教案;参评教案应涵盖本学期所讲授过的授课内容。 3.评分标准见评分表(附表)。 二、评比程序及时间安排 教案评比按教学团队及教研组初选、专家评选两个阶段进行。 1.教学团队及教研组初选:各教学团队及教研组长组织完成本部门的教师教案的初选,各部门按照教研组人数的50%推选,可以在此基础上多推选教案。各教研组至少推荐如下数量:国际贸易团队共14本(报关组2本;报检单证组3本;货代组4本;应用英语组5本;);动漫软件外包团队共8本(日语组2本;计算机专业组4本;基础组2本);船舶机电团队3本;素质养成中心4本;邮轮乘务3本;宝玉石组2本;基础教研室3本;体育组1本,总计33本。由教研组长完成初评后的收集工作。 参评教师需要提供的材料有: (1) 纸介教案1份; (2) 教学进度计划表1份; (3) 电子教案1份。 收交截止时间为2012年04月13日。 上交地点:考试中心—张淑萍 2.专家评选:2012年04月17-18日,教务处组织评审组对参评教案进行评比。评审地点:会议室

三、奖励办法 1.评比设个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5名,获奖者由学院颁发证书和奖品。 2.教务处通报表扬,向全院教师推荐、观摩。 四、组织 教务处负责制订教案评分标准,评审组根据评价标准对授课教师的教案进行评比。 五、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附:优秀教案评分表 教务处 2012.04.05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设计说明

校本课程开发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及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切实地做好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以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目标,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从原来单一的国家课程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模式。为落实国家课程改革纲要计划,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我校将在切实科学执行国家课程的同时,研究、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构建我校新的课程体系。根据我校环境、文化等各种校本资源,考虑学生多样化、全面化、持续性发展的需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为此,特制订本方案。 一、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和背景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对社会、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自行研讨、设计或与专业研究人员、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目的和背景具体表现为“四个需要”。 一是体现我校特色的需要。每一所学校都以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背景、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综合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校风和办学传统。校风是“此校与彼校之间自然存在的个性差异”,而办学传统是办学历程中所积淀的学校文化的结晶。中外名校成功经验表明,特色课程的构建是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如陶行知先生创建的晓庄学校几十年来一直以“教学做合一”作为校训。我校要实现“以激励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全面深化素质教育,造就‘做地球村主人’的现代中国人”的育人目标,成为富有特色、具有“实验性、示范性”的一流名校,除切实、科学地落实好国家课程外,还应

《力的分解》教学设计【高中物理必修1(人教版)】

《力的分解》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预算,是求一个已知力的两个分力。在对已知力进行分解时对两个分力的方向的确定,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进行的。在前一节力的合成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于运算规律的掌握会比较迅速,而难在是对于如何根据力的效果去分解力,课本上列举两种情况进行分析,一个是水平面上物体受到斜向拉力的分解,一个是斜面上物体所收到的重力的分解,具有典型范例作用。 教学目标 1.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都是力的等效代替,满足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2.了解力的分解具有惟一性的条件。 3.掌握按力的效果进行力的分解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在具体问题中如何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和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分解 2.难点:如何确定分力的方向 课前准备 铅笔、细绳、重物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为什么高大的立交桥要建有很长的引桥呢? 二、复习回顾 什么叫合力? 什么叫力的合成?

力的合成遵循什么法则? 如果原来几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一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三、新课教学 1.力的分解 (1)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如果跟原来一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那么这几个力就叫做原来那几个力的分力。 (2)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 (3)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力的分解也是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的。 2.思考:我们知道不论有多少个共点力都可以用一个合力来等效替代,换句话说也就是:力的合成是唯一的。 那么力的分解是否也是唯一的呢? 若没有限制,同一个力可以分解为无数对大小、方向不同的分力。 4.实际情况中如何根据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分解? 情景1:木匠利用刨子刨木头,对木匠对刨子的作用力进行分解 情景2:人力拉扯车时,人习惯用斜向上的拉力去拉车子,对人对车的拉力进行分解

《两只鸟蛋》教案互联网搜索

《两只鸟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首儿童叙事诗主要讲一个小朋友从取下两只鸟蛋到送还鸟蛋 的事。在这首清新流畅的小诗里,我们能看到孩子在母亲的启发下,幼小的心灵里萌生出的对小鸟的关爱,对生命的珍爱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当孩子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时,孩子看到了小鸟的明天,我们看到了人类的希望——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诗歌语言优美流畅,在反复诵读中,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诗歌的节奏美、音韵美和意境美,从而逐渐熟识诗歌,热爱诗歌。 学习目标: 1、认识”蛋、取”等12个生字,会写”听、唱”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喜欢朗读诗歌。 3、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学习重点: 识记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鸟蛋实物、录音机和磁带。 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方案一、听音乐导入 1、播放《百鸟朝凤》片段,让学生说说仿佛听到、看到了什么。 2、导语揭题: 在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中,鸟类可是一个繁盛的大家族,无论是陆地、海洋还是天空,到处都有鸟类的身影。那么鸟妈妈是怎样把他的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呢?看大屏幕,鸟的生长过程视频 https://www.360docs.net/doc/e92527866.html,/s?wd=%C4%F1%B5%C4%C9%FA%B3%A4%B9%FD%B3 %CC&opt-webpage=on&ie=gbk 学生齐读课题。

方案二:看图导入 1.出示插图:两只蛋旁边画有一只小鸟。 看见这些你会想到什么? 2.教师板书课题:两只鸟蛋 学生齐读课题。识记“蛋”字。(给“蛋”组词。) 方案三:观察、触摸实物导入。 1、让学生摸盒子里的实物,有什么感觉?猜猜这是什么?——鸟蛋 2、让学生观察实物后齐读课题。 (教学设计:教师根据教学条件及学生实际可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上课伊始,播放听音乐、看图片或者触摸实物等都能激起学生愉悦的心情,营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寓教与乐。)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遇到自己认为比较难读的字就多读几遍。 2、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再读课文。自由读或同桌互读互帮。 4、指名在全班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评议。学习其优点,纠正其缺点。 5、齐读全文。 6、回答问题:为什么说: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 看鸟的孵化过程的视频 https://www.360docs.net/doc/e92527866.html,/v_show/id_XMjg2OTA1NTUy.html 〔设计意图:此环节体现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原则。在语文教学中把识字和阅读有机整合;同时注重了课堂的及时评价,让学生和学生之间直接交流,体现了评价的生生互动。〕小结:我们要保护小鸟,因为鸟是人类的朋友。 三、结合语境,识记生字 1、学生在课文中圈出生字,读读,想想,有什么好的记字方法。 2、同桌或小组交流:有哪些记住生字的好办法。 3.用多种方法识记。

校本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小学校本课程设计方案 (四年级科技活动实践课程) 一、课程设计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思想,坚持以师生发展为本,通过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等手段和途径,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积极有效地发展,并以此为契机,力树学校品牌,争创学校特色、大力提升教学质量,最终促使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 二、课程总体目标 创造性地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验证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和校本教材在本校科学性和可行性,深入研究和有效解决课程实施中的实际问题,使素质教育的思想真正体现在教学实践中,推动本校基础教育现代化进程。 三、课程具体指导思想 1.校本教材要体现基础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2.要根据本校信息技术课程的实际条件和需要设计开发教材。 3.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 4.积极倡导研究性、协作性和自主性学习方式,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 5.以课程整合为基本理念。 6.从学生实际出发。

四、教学内容介绍

五、课程具体设计思路: 该册校本课程一共分为3个模块:趣味化学,身边的力和晴天娃娃。这三个模块涉及到简单化学、常见的力以及电学知识,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和对能力的要求都成递进关系,三个模块的所有课程都是实践性的,需要学生动手探索或探究去完成。在“趣味化学”模块中,利用身边常见的物质来完成一些化学实验,让学生了解一些化学方面的基本知识,这一模块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在“身边的力”模块中,重力、大气压力、离心力等生活中常见的力都会被介绍和探究到,在这一模块中,探究过程会被强调,比如,探究如何使竹签陀螺稳定,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竹签陀螺的稳定性等等,通过学习,学生会自主解释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在“晴天娃娃”模块中,“项目式”和“任务式”被突出出来,这个模块的最终任务是要学生自主完成一个下雨报警器的设计和制作,通过前4次课的知识积累,学生应该可以自主设计完成一个报警器的制作,通过最终作品的呈现也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六、课程目标 1.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2.加强"双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3.注重基础知识应用中逐步渗透,不需要太强调学科系统性。 4.遵循科学实践教育规律,注重基于课程整合理念的"任务驱动"。 5.以"动手实践"为主线,注重能力培养。 6.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创新精神。 7.注重教材内容的兴趣性,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8.注重教材内容的生活化,让学生更容易将所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中,或者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

基于核心素养的《力的分解》教学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的《力的分解》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安排及地位 沪科版教材《力的分解》这一课题安排在第四章第二节中,教材通过斜拉桥、塔吊等例子,定义了力的分解以及分析力的分解的方法。本节课包含了一个重要的物理思想——等效替代,两个概念——合力与分力,一个规则——平行四边形定则,一个技能——力的分解。本节课上承重力、弹力、摩擦力三个概念,以及力的合成这一技能;下接共点力的平衡问题,作为动力学分析的基本技能之一,在整个力学知识体系中占有基础性地位。 2.课标要求及理解 2017年新课标要求“通过实验,了解力的分解,知道矢量和标量”。力的分解是一个工具,新课标要求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应结合具体的实际情景。因此在本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大量实际情景,让学生认识力的分解,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解决物理问题,形成把情景与知识相关联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通过等效替代思想的形成培养学生的科学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力的分解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学习特点 本节课面向对象是高一学生,记忆以有意记忆为主,能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此外初步完成从具体思维为主到抽象思维为主的过渡。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结合已有知识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不仅让学生学会力的分解,更要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进行力的分解;此外通过图片、视频、实物让学生融入实际情景,在实际情景中的生活问题升华为物理问题,培养学生的物理建模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2.知识准备 学生已学习了共点力、二力平衡以及力的合成,知道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画力的图示,熟悉平行四边形的几何特点,具备相关的知识基础,学生能够比较容易的认识力的分解。而力的分解是一个工具,关键在于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3.前概念 根据相关文献以及教学实践得知,学生往往存在两个前概念。前概念1:认为分力一定小于合力;前概念2:认为斜面上的物体的重力可以分解为对斜面的压力以及一个下滑力。 三、重、难点任务分析 重点:知道力的分解,能够利用力的分解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难点:理解确定分力的方向的方法。 四、教学目标设计

集体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教学活动设计方案模板

集体教学活动设计方案教学活动设计方案模板【--个人简历范文】 如何在知识经济时代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与发展,无疑是当今教学设计研究的基本问题。下面是有教学设计评比活动方案,欢迎参阅。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展示我县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阶段性成果,促进本县中小学教师在教学思想、观念、方式、方法以及主题单元教学设计和研究性学习教学活动的教学设计等方面的转变和提升。特举办xxxx 县中小学教师优秀教学设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专项)评优活动。 二、活动目标: 以《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教程(中级)》的内容,以单元设计为主题,采用中观教学设计思维,加强信息技术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实施教学方案、开展教学评价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促进教师的新课程理念向教学行为的转化,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设计要求:

1、结合现行的课程内容,以信息化背景下的新课程教育理念为指导,强化以单元主题为主的中观教学设计。 2、设计课型可以是常规课程,也可以是研究性学习课程。 3、一个主题中包含若干个专题。 4、设计模板参照《教育技术中级培训教材》 四、活动对象: 所有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中小学教师。 五、时间安排: 1、3月在全县教育信息化推进会议上作具体的宣传、发动和布置工作。 2、4月-5月,教师认真设计教学方案,或对原有的作业进行修改后交学校“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负责人。

3、5月下旬,由各校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负责人组织,由各校主讲教师从中好的教学设计作品上传。各校的作品数量在10件以内,原则上涵盖各学科。 4、5月20前各校汇总打包后上传,材料内需要有汇总表以及教师的作品,具体邮箱是xxxx 学校姓名学科教学设计主题课型 5、6月xxxx县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小组组织评选,评出等第奖。 一、主题 课堂教学特色教案(教学设计)要求:充分体现学科教学特点,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效结合,具有可操作性和说服力。 二、具体要求 课堂教学特色教案(教学设计),必须是本人认真设计的真实成果。在设计中要求做到《标准》、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符合学

校本课程设计方案样本

校本课程设计方案

专业方向:义务教育初中英语 姓名:郑梨红 准考证号:

课程开发类课程(让学生快乐成长) 初中校本课程设计方案 为了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整合,推动和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并为我校今后的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奠定基础,结合我校的教育教学实际状况,制定本课程实施方案。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省教育厅的有关要求,校本活动课程以校本课程为基础,涉及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四个领域。本方案重点针对我校初 一、初二年级。 一、课程开设的情境分析 斯基尔贝克认为,校本课程内容的开发主要有五大步骤,学校首先必须分析情景,然后依据情境分析的结果,拟订适切的目标,同时建构适切的课程方案,最后进行解释、交付实施,并进行追踪与方案的重建.因此在情境分析时,我们应考虑到校内及校外两部分的因素。 我校现有资源的现场评估表 项目优势劣势 地理环境城市中心社区人员素质复杂、绿地少、 学校规模规模较大,全校26个班。教师敬业精神强班级间联系不足,场地缺乏

师资年轻、活力强,经验不足,对学校不熟悉 学生认知水平及学习态度较好部分学习习惯较差,创新弱 行政人员有热情、关系和睦编制不足,教师需兼行政职务 家长望子成龙,对教育投入热情较高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与态度 社区参与愿意参与学校事务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硬件设施基本设施齐全设备数量不足 地方资源较丰富社区与学校未有效建立信任合作机制 课程资源已开始实施学校学科小组等活动课程活动水平与质量不高 (1)在校内因素方面,我们应分析: A. 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兴趣、能力与需求 B. 教师知识、能力、态度、价值观与经验 C. 课程现状与优缺点 D. 学校气氛与权利结构的关系 E. 校内相关资源的整合与合作 (2)在校外因素中,我们应考虑: A. 社会与文化的变迁,家长的期望,与社区的价值观 B. 教育系统中教育政策的变革,考试制度的改变,教育研究的发现 C. 学科知识内在内容与教材教法的革新 D. 教师支持系统,如教师教育机构或研究机构的可能贡献 E. 社会资源的现状与开发利用

教案(力的分解)

5力的分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 观察一下生活中有哪些类似的情况,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多个力来达到同样的效果,想一下,为什么有时人们不用一个力去做而要用多个力来做呢?使用吊车的时候大家观察一下钓钩是不是用一根钢丝吊着?如图3-5-1. 课件展示: 图3-5-1 根据图片可以看出,其实吊车的钓钩不是用一根钢丝吊着的,而是用几根钢丝共同吊着,这又是为什么呢? 实验导入 1.用两细绳悬挂一铁球,在细线的夹角逐渐增大的过程中细线断掉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2.找两名力气比较大的同学上台进行拔河比赛,再成鲜明对比地请一位个子小的女同学上台,交给她一个艰巨的任务,即要求她一个人拉动两个人.教师指导让小个子女同学在绳子中间用力一拉,两位大力士都被拉动了.一名弱小女子能拉动两名大力士,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推进新课 一、力的分解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力的合成,知道了什么是合力,什么是分力,什么是力的合成,及力的合成遵循的法则,下面我们来一起回顾一下这些内容. 师生回忆讨论以上问题.(设计意图:1.回忆旧知,推进新知;2.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 总结:如果原来几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一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下面回忆一下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 【演示实验】 在演示板上先用一个弹簧秤(力F)把橡皮绳的结点拉到O点,然后再用三个或四个弹簧秤沿不同方向拉结点到O. 问题: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呢? 结论: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与F的作用效果相同. 明确: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如果跟原来一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那么这几个力就叫做原来那几个力的分力.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而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力的分解也是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的. 我们知道不论有多少个共点力都可以用一个合力来等效替代,换句话说也就是:力的合成是唯一的.那么力的分解是否也是唯一的呢? 【学生实验】 不给学生任何限制,同学间可以自由组合,只要把橡皮绳的结点拉到O点即可.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可以用多组不同的力来达到同样的效果. 也就是说力的合成是唯一的,但力的分解却不是唯一的.那么我们要如何分解一个力呢?

《两只鸟蛋》教材理解_国际理解教育教材

《两只鸟蛋》教材理解_国际理解教育教材 一、教材简说 这是一首儿童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小朋友从取下两只鸟蛋到送还鸟蛋的事。在这首小诗里,我们能看到孩子在母亲的启发下,幼小的心灵里已萌生出对生命的珍爱,对小鸟的关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当孩子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时,孩子看到了小鸟的明天,我们看到了人类的希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读一读,想一想,你与你的学生还看到了什么呢? 二、学习目标 1.认识蛋、取等12个生字,会写听、唱等6个字。 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课,并喜欢朗读诗歌。

3.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⒈检查预习。如果有些字大多数学生已经认识,可让学生当小老师,说说是怎么认识这个字的。 ⒉可用偏旁带字的方式识字:捧、抬、投,注意这一组字都是表示手的动作,可让学生做相应的动作帮助识字,引导学生感悟形声字的认识规律。 ⒊可用熟字带生字的方式识字。如:冷凉。由此可看出,带冫旁的字与寒冷、冰凉有关。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⒋结合课文,通过组词识字:蛋、取、轻、仿、佛(鸟蛋、取出、轻声、仿佛)。 ⒌用换一换、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如定、连、向(字定,车连,口向)。对既要求认又要求写的字,可采取认写结合的方法识字。 ⒍注意指导学生区别前后鼻音,如蛋、连与凉、定、捧、轻、仿、向。 ⒎写字指导。 本课写字指导的重点是口字旁和走之。听、唱二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左边的口字要写得小而高。连、远二字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关键要指导学生写好走之:(1)走之三笔写成;(2)点不要和下面的横连在一起;(3)横折折撇要向左下方稍斜一点;(4)捺是平捺,不要写得太斜。向字是半包围结构中上包下的形式,要指导学生注意把里边的口字写得往上一些。定、连、向是既要认又要写的字,要结合认字指导书写。 (二)朗读感悟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可续页) 教学环节教师的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媒体的作用和 运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学习新知巩固练习评价修正促进迁移 课 堂 教 学 流 程 图

注释:关于学习活动组织 学习活动的组织包括自主学习的设计、协作学习的设计等内容。 1.自主学习的设计:支架式学习、抛锚式学习和随机进入式学习。 支架式学习:是指围绕事先确定的学习主题,建立一个概念框架,框架的建立应遵循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且要因人而异,通过概念框架把学生的智力发展从一个水平引到一个更高水平,就像沿着脚手架那样一步步向上攀升。 抛锚式学习:指根据学习主题在相关的实际情境中选定某个典型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对给定问题进行假设,通过查询各种信息资料和逻辑推理对假设进行论证,根据论证的结果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实施该计划并根据实施过程中的反馈,补充和完善原有认识。 随机进入式学习:指首先确定学习主题,创设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学习主题的各种情境,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随意进入其中任意一种情境去学习。 2.协作学习的设计:竞争、辩论、伙伴、问题解决和角色扮演 竞争:教师先根据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对学习任务进行分解,由不同的学习者“单独”完成,看谁完成得最快最好,然后教师对学习者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论,其他学习者也可以对其发表意见,各自任务完成后,就意味着总任务完成。 辩论:协作者之间围绕给定的学习主题,先确定自己的观点,接着在一定的时间内借助虚拟图书馆或上网查资料,以形成自己的观点,教师对他们的观点进行甄别,选出正反两方,然后双方围绕主题展开辩论,观点论证充分的一方获胜。通过辩论学习者可对问题进一步理解。 伙伴:指协作者之间为了完成某项学习任务而结成的伙伴关系。 问题解决:根据确定的问题,多个学习者组成协作学习小组,根据学习任务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某个学习任务,解决问题。问题解决的最终成果可以是报告、展示或论文等。 角色扮演:指由不同的学习者分别扮演指导者和学习者的角色,由学习者解答问题,指导者对学习者的解答进行判别和分析。角色可以互换。有助于对问题的理解有新的体会,还会增加成就感和责任感。

校本课程设计方案

校本课程: “诵读传统文化、传承华夏文明”活动设计方案 榆厢小学六一班 xxxx 一、课程提出背景: 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是近年各中小学开展课外读书活动的亮点。开展“中华经典诗文的诵读”活动,正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 径。可以在学生的心灵中不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可逐渐培养孩子的仁义敦厚和高尚的人格品德、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奠定学生一生中具有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与秉性的基础,让我们的下一代更文雅,更具文化气质,都能生活在真正优质的教育环境里。学习的内容是按学生的实际及古诗文的特色编制的,即背诵地方课程《国学启蒙》外,又从《三字经》、《古诗诵 读》、《唐诗宋词》、《弟子规》、《论语》等中选编的。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背诵古典诗文,有利于弘扬祖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一步强化素质教育,使全校师生文明素养得到显著提高。 二、指导思想 中华古诗文兼跨德育、智育、美育三大范畴,凝结了前人对于人生、社会和大自然的观察和理解,闪烁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 让儿童在记忆力最好、心灵最清澈的时候,直面经典,吸取中华文化的精华,使其受益终生。用经典武装孩子们的头脑,成为使他们走向成功的捷径。 三、教学的设定目标: 1. 传承文化。通过诵读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源远 流长,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从经典工作中去汲取民族精神源头活水,修复文化传承的断层缺乏,让少年儿童接受实实在在的“中国人”教育。 2. 陶冶情操。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美心善文,佳言懿行。 熟读成诵,潜移默化,养育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 3. 提高素养。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 诵量。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奠定语文基础,

高中物理:力的分解教案

《力的分解》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分力及力的分解的概念. 2、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且都遵守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3、掌握按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分解的一般步骤,学会判断一个力产生的实际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 1、强化“等效替代”的思想。 2、培养观察、实验能力。 3、培养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4、培养用物理语言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日常现象,培养学生探究周围事物的习惯。 2、培育学生发表见解的意识和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教学重点 在实际问题中如何根据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进行力的分解. 教学难点 如何确定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 教学方法 分析日常现象,提出问题,引导探究,实践体验,讨论交流,用物理语言描述出力的分解的方法。 教学用具 电子台秤,物块,橡皮筋,弹簧秤,铅笔,细线,钩码,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学生活动】:趣味拔河 【过渡引言】:相信同学们学了今天的课程之后就能够明白其中的道理. 【板书】力的分解 新课教学: 【设问】:(回顾、铺垫)什么是合力?什么是分力?什么叫力的合成?力的合成遵循什么法则? 【学生回答】:如果原来几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跟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相同,这一个力就叫做原来那几个 力的合力,原来的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分力。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 1

2 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 引导学生】 而已知物体的合力求分力的过程,我们把它叫做力的分解。 【板书】1、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 【引导学生】那么,力的分解又应该遵循什么定律? 【学生思考并回答】:也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视频】三脚架演示实验 【板书】2、力的分解遵守平行四边行定则. 引导学生推理得出: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 【过渡引言】不加限制条件,一个对角线可以做出无数组平行四边形,即一个力可分解为无数组不同的分力. 如右图 在实际问题中, 力产生的作用效果往往是确定的,一个已知力究竟要怎样分解?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展示耙工作的示意图,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思考: 1、拖拉机对耙的斜向上的拉力F 产生了什么效果? 2、这样的效果能不能用两个力F 1和F 2来实现?方向怎样? 下面,利用台秤来模拟耙工作 【演示实验1】将物体放在台秤上,观察台秤的示数。再用斜向上的力拉重物,让学生观察平板台秤示数如何变化,物体运动情况如何? 【提问】 台秤示数如何变化?这说明什么?物体运动情况如何?又说明什 么?(请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台秤示数减小,物体在水平方向运动。 【教师引导学生】 斜向上的拉力产生两个作用效果:水平向前拉物体,竖直向上提物体. 那么,我们是否可用一个竖直向上的力和一个水平向前的力共同作用来达到同样的效果。即:F 1和F 2两个力来等效替代力F ? 如果F 1和F 2作用的效果和F 作用的效果相同.F 1和F 2就是F 的两分力.(多媒体演示分解过程). 在实际问题中,力产生的作用效果往往是确定的,通过分析可以找出其作用效果,从而确定两分力的方向,再来进行分解,就可以得到唯一确定的解. 【板书】3、通常按力的作用效果来进行力的分解. [过渡引言] 按力的作用效果分解力的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力产生的实际效果. 我们再来探究两个常见实例: 【演示实验2】利用台秤、弹簧秤模拟斜面上静止不动的物块实验:

《两只鸟蛋》教学设计

《两只鸟蛋》教学设计 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樱桃园小学陈文丽 教材分析:《两只鸟蛋》是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两只鸟蛋》是一首儿童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小朋友从取下鸟蛋到送还鸟蛋的事。在这首小诗里,我们能看到孩子在母亲的启发下,幼小的心灵里萌生出对生命的珍爱,对小鸟的关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目标: 教学这一课,根据新课标对一年级阅读课的要求,针对一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识“蛋、取”等12个生字。能在田字格内正确美观地书写“听、唱”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读背的过程中,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3、在阅读的过程中,使学生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 为使学生在这节课上学有所得,学有所长,我把教学的重点确定为两点:1)、识字写字;2)、有感情地诵读课文;难点确定为“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陈老师给大家带了一段好听的音乐,请你闭上眼,仔细听,然后和大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听特效鸟叫】https://www.360docs.net/doc/e92527866.html,/yinyue/3039653/ 生感受,并分享。 师:你们的想象可真是丰富,是啊,在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中,鸟类是一个繁盛的大家族,【观看鸟的视频https://www.360docs.net/doc/e92527866.html,/11230708/18496534】你看,无论是陆地,还是天空和海洋,到处都有他们的影子。那么鸟妈妈是怎样将它的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第9课《两只鸟蛋》去寻找答案吧。 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师:瞧,这就是那两只鸟蛋,它们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现在请同学们将课本打到39页,自己先来读一下这首小诗歌,注意:(课件:1.认清字形,读准字音,将课文读通顺。 2.读完后想想通过这首小诗歌你知道了什么?) 生自读,并谈感悟。 师:同学们读的真认真,只读了一遍就知道了这么多的知识。现在谁想来读给同学们听呢? 选四个人进行课文阅读展示。 三、结合语境、识记词语 师:看你们读的这么棒,瞧,一群生字朋友也赶来从热闹了,谁来拼

校本课程教学活动设计方案讲课讲稿

校本课程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一、活动缘起 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我校以“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为突破口,利用其无所不在的文化资源,丰富学生的“教育场所”。以“文明礼仪伴我行”为主题;以礼仪、礼貌、礼节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为重点内容;以唱响国歌、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志愿服务为抓手;着眼于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与民族精神教育、传统美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及学校的其他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通过校本课程的实践与研究,使学校成为文明礼仪的宣传和示范窗口,使学生成为文明礼仪行动的先锋队,为营造现代化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二、校本课程的总目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而在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下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更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方面,长辈的溺爱,导致了他们的冷漠自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或不懂得与周围的人交往。而有些家庭,由于家长放任孩子自由成长,缺少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使之染上不良恶习,野蛮霸气,缺乏教养。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国门打开,我国在引进外国先进文化的同时,也带进了一些自由散漫的消极思想,人们讲究个人自由,忽视了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大部分人重智轻德,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忽略了对孩子文明礼仪的教育问题。而现代社会发展对人的文明礼仪的要求都在不断提高。在学校,有的同学任性散漫,唯我独尊,学生在与

教师交往时缺乏良好的礼仪规范;在社会或家庭中,怎样尊老爱幼,怎样与熟人或陌生人打交道,怎样着装,怎样待客做客,怎样遵守社会公德,怎样讲文明、讲礼貌等等显得比较薄弱。这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心理学家调查表明:学生的第一需要是学会交往,其次才是学会学习,只有学生的需求得到满足,才能进一步发展个性。再加上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强,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在小学生阶段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使他们从小系统地受到良好礼仪规范的熏陶教育,从而养成其良好的个性品质,为其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因此,在学生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三、校本课程具体活动目标重点难点 目标:使学生了解、掌握并使用家庭常规礼仪,上下代人加强沟通,消除代沟,建立上、下辈之间朋友式的关系,享受温磬的家庭生活。 重点:了解、掌握并使用校园常规礼仪,使同学之间能够以礼相待,和睦相处,团结协作,互助互爱;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使师生间交往自然亲切,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 难点:了解、掌握并使用社会常规礼仪,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让自己处处受到欢迎,得到尊重,使自己的社会生活充满快乐,从而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四、校本课程活动的原则准备时间 1、主体性原则:确认教学的本体地位,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教学作为民主的、积极的和创造的实践活动来开展,使学生成为追求真、善、美的主体。 2、民主性原则: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建立新型的师生朋友关系,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以求课程开展扎实有效。

初中物理《力的分解》教学设计

《力的分解》教学设计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力的分解”是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在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生活中常见的力”及“力的合成”两节。力的分解是等效思想的具体应用,等效思想是物理学重要的思想方法之一,本节教学要注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运用等效思想。分解法是力的运算的手段和方法,通过《力的分解》一节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定则,为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乃至整个高中物理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本节内容具有基础性和预备性。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是高中物理要求的五种基本思维能力之一,本节内容要求学生要会运用平行四边形、直角三角形、菱形等数学知识计算分力的大小,因此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已对力的基本概念、力学中三种常见的力、合力与分力的等效替代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形成了一定的认知结构,并通过力的合成方法学习初步认识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为本节课的探究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力的分解概念,知道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在无条件限制时一个力可以分解成无数对分力。 (2)知道力的分解可以按力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并能根据具体情况运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根据几何关系求解分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在实际问题中建模、分析过程,领悟等效替代的思想方法。 3.情感目标: (1)通过有关?的分解的实例分析,感情力的分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对赵州桥力学结构的分析领略我国古代人匀利用力学原理的久远历史和伟大创造。 (2)培养分析观察能力,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的研究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力的分解及其方法。

两只鸟蛋教学设计

两只鸟蛋教学设计 两只鸟蛋教学设计精选2篇 设计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蛋、取”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鸟儿是人类的朋友,增强保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儿童诗,这首诗跟黑板上的这四个字有关(板书;9“两只鸟蛋”),小手拿出来和老师一起书写。 1、谁能读一读, 2“蛋字你是怎样认识的?” 3、谁能给他找个朋友。 二、读文,识记生字 (1)初读文,扫清障碍 师:你们的见识真不少。第9课写的就是一个小朋友和两只鸟蛋之间动人的故事。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呢,你们一定也很想读吧。 师:可是在读的时候要是遇到困难该怎么办呢? 指名讲

(1)自由读,将课文读流利 师:办法很不错,下面,自己大声地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要认的生字。 (2)凭借拼音,强化生字 师:课文读得真流利,那这么多生字你会读吗?同桌互相读一读。 (3)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读生字 师:坐的这么端,都回了,敢不敢接受我的检查? ①请看词宝宝离开了课文,没有了拼音的帮助,你会读吗?(开火车读)鸟蛋取下凉凉的好玩一定捧着连忙轻轻地 仿佛抬头目光欢唱高远蓝天投向 师:真厉害,第三组的火车在大家的帮助下顺利地开走了。蛋宝宝慢慢地走来了,谁愿意和他们打声招呼。 你可要听清要求,不光要读出来,而且要告诉大家你是用什么办法记住它的。师:出示:蛋、取、凉、定、捧、连、轻、仿、佛、抬、投、向 指名讲 师:我们识字的方法可真多。蛋宝宝玩累了要回家了,那我们送蛋宝宝回家吧?玩“送蛋宝宝的游戏”: 将五颜六色的蛋形生字卡放在展台上,手上拿着一个大鸟窝。学生想送哪只蛋宝宝,只要读出卡片后的生字,还要给他找一个朋友,这样就可以把她送给回鸟窝。 师:看来我们都是善良的孩子,为了谢谢你们,大家一起再来做“找朋友”的游戏好吗? 出示:发给4个学生卡片,叫4个同学上台来找。(反过来试着 读一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