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二“技术与设计2”教材分析

苏教版必修二“技术与设计2”教材分析
苏教版必修二“技术与设计2”教材分析

苏教版必修二“技术与设计2”教材分析

本模块是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两个必修模块中的第二个,包括“结构与设计”、“流程与设计”、“系统与设计”和“控制与设计”四个主题。模块内容结构如下:

模块内容所体现的整体、协调、关联、控制、稳定、权衡、改进、优化等思想和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可迁移性,有利于学生形成对其个人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益的设计思想。模块四个主题的内容相对独立,但又相互呼应具有内在的联系:结构总是和系统相联的,结构是系统的结构,是系统的组成形式,也是系统功能的依据;流程可以说是对工程系统或工作系统按时间顺序运行的描述;控制本身是一个系统,同时也是对系统状态所施加的干预。从总体上把握各单元的内在联系,有助于理解本模块所体现思想和方法的基础性、典型性和通识性。

教材侧重于从以下几点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

◆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出发。

教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围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在建构和凝练技术设计的核心思想和方法的层面展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生活实际中的简单技术设计,使学生体验从具体到抽象再回到具体的技术思维过程,掌握典型的技术设计的基本方法。

◆与相关课程的学习进行综合。

教材体现了技术与文、理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融合、相互依存的关系,引导学生将不同的知识整合成一个个有机体来综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既综合了数学、科学和信息技术等理科课程的知识,也综合了语文、美术等文科课程知识。

◆以多层次的学习活动呈现内容。

教材精选了一定量的具有典型意义和绕有趣味的“案例”进行分析,从多角度呈现了技术设计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程的推动作用,以此揭示具有普通意义的技术思想和方法;设置的“马上行动”、“讨论”、“探究”、“辩论”等诸多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栏目,既为大多数学生达到基本要求提供了开放性的空间,也为水平较高的学生设计了具有

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小试验”栏目,使学生通过方便易行的动手试验,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领略技术的魅力,激发技术设计的创造灵感,凸显技术课程的特征;“练习”、“综合实践”等栏目,以经过筛选的、以生活生产实际为情境的技术设计项目,提供给师生选择,使得学生在真实的任务环境下学习技术、体验设计、经历过程;“阅读”、“链接”等栏目,通过丰富的技术背景资料和拓展资料的呈现和提示,延伸了教材,以尽力弥补目前技术课程参考书籍少的缺憾。

◆引导学习方式的变革。

教材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内容的组织上淡化技术与设计内容本身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从学生感兴趣的技术设计实例入手,强调内容的开放性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引导学生认识技术设计的复杂性、设计方案的多样性,使学生在技术探究的过程中获取快乐和成功的体验。

◆传播技术文化。

教材结合具体内容,选择诸多事例和材料,传播技术文化,使学生在学习技术设计的同时,感受技术与设计的文化价值,自觉从技术的学习中汲取多重营养。

§1 结构与设计

相关课程标准:

1、了解结构的涵义,能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概念和一般分类

2、能结合1~2种简单的结构案例,分析结构是如何承受应力的

3、能通过技术试验分析影响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的因素,并写出试验报告

4、能确定一个简单对象进行结构设计,并绘制设计图纸,做出模型或原型

5、能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的结构设计

一、内容结构图

二、内容及其要求

三、重难点分析

(一)重点分析

1、力学角度的结构涵义和结构的分类。从力学角度认识结构的概念和结构的分类是结构设计的基础。对不同类型结构的受力特点分析,有助于从本质上把握结构设计的核心。

2、简单结构的受力。分析简单结构的受力情况,是分析结构的稳定性和结构强度的重要基础,是设计稳固结构的重要前提。

3、分析影响结构的强度和结构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理解和分析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有助于在结构的设计中正确选择设计方案包括形状造型、大小、材料。

(二)难点分析

1、简单结构所受应力分析。对生活中常见结构所受的应力作定性分析,以说明结构如何抵抗能引起形状和大小改变的力。所提到的5种结构的基本受力形式如拉力、压力、剪切力、弯曲力和扭转力在中学物理中并没过多涉及,故不要求让学生作定量分析,也不要求画结构的受力图。

2、通过技术试验分析结构的强度和结构的稳定性。通过简单的技术试验对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进行分析,以直观地描述影响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的因素。测试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的技术试验需要师生共同设计。

3、简单结构的设计。选择一个简单的设计对象,进行结构设计并制作模型或原型。这是本主题学生学习结果的外化,体现了对结构设计的理解、创新。

四、教学建议

(一)结构的涵义

1.结构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在多种领域中都有体现。因此建议先从广义上介绍什么是结构,让学生初步认识结构的地位和价值。这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力学结构是有帮助的,而且也有助于的知识迁移。

2.在介绍力学(工程)结构的涵义时,一定要强调,一个力学结构其主要特征是能承受和传递载荷。这里特别要强调,在工程上受力的物体(结构)在承受外力时,和高中阶段物理上讲的受力物体有别,它本身是要产生变形的,变形到一定程度,结构就会破坏。这是结构分析与设计要考虑的核心问题。

3. 在讲结构的分类时,建议先简单介绍一下载荷的类型,因为结构的分类是按其承载特点来分的。对拉、压、剪、扭、弯这几种主要载荷不要面面俱到,重点要用实例讲清拉和压,对剪、扭、弯宜作简单介绍。

(二)结构分析

1.简单结构的受力分析:案例的选择要审慎,有些看似简单的案例涉及的问题其实很复杂,不宜选用。要结合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来讲解。例如:秋千的吊索,主要承受拉力;桥梁的桥墩,主要承受压力;连接剪刀的销钉,主要承受剪切力;汽车方向盘的轴,主要是受扭转力;单杠的杠体(上面的横杠),主要受弯曲力。壳体的受力比较复杂,可以先介绍拱的受力,然后借用拱的受力特点来说明壳体的受力特点。

如果课时允许,最好在这个内容上安排一节“练习课”。可以安排三个层次的内容:第一个层次是比较简单的结构,由学生通过讨论自己完成。比如可以让学生分析“上拉式”壁挂书架、“下撑式”壁挂书架和单杠的受力。第二个层次是较难的结构受力分析。比如自行车框架的受力分析。这里还包括了受力模型的简化问题。这个层次的题目由教师讲解,主要是教给学生如何对一个结构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第三个层次的题目是介于一、二层次之间的问题。留给学生课堂完成。可以让学生分析“斜拉桥”的拉杆和立柱的受力。

2.结构的强度:如何讲强度?可以有两种思路:其一是避开“内力”“应力”概念,直接讲“结构的强度就是在外载荷作用下,结构不被破坏的最大承载能力。”这种讲法比较简单,概念也是准确的。其二是基于教材上已经提到了应力的概念,并且还给出了表达式。那么,就从内力到应力、工作应力再到许用应力,给学生一个较为完整的强度概念。

3.结构的稳定性:鉴于在众多工程类教材所介绍的结构稳定性主要是指压杆稳定、薄壁圆筒稳定、薄梁稳定等,因此,在讲翻倒问题之前,可以把这些稳定性问题简单介绍一下。这样会让学生对结构稳定性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三)结构的设计

简单结构的设计,是《技术与设计1》关于设计的知识和结构强度、稳定性的综合运用。教学中一定要与模块1相衔接,特别是在设计方案的制定和设计草图的绘制和设计方案的评价和优化上,必须与模块1的知识相呼应。结构的设计的教学应尽可能用实际项目的制作来带动。在项目的选择上既要简单,又要能体现教学要求。在制作时间上,既要安排必要的课内学时,这样便于教师的掌握和指导,也有一定的督促作用。也可以安排一定的课外时间,但不宜过多。总的制作时间最好控制在4课时,课内课外大约1比1。

(四)结构的赏析

宜由教师事先搜集多种资料,在课堂上以老师讲解为主,师生共同欣赏的方式进行。也可以先让学生课前自选内容做好准备,上课时让学生来介绍,这样赏析的内容就更加丰富,老师可以准备一个总结性发言,使教学目标达成更完整。

§2 流程与设计

相关课程标准:

1、了解流程的涵义及其对生产、生活的意义

2、通过对典型的工作流程和生产工艺流程案例的分析,理解流程中的时序和环节的意义,学会阅读简单的流程图

3、能分析流程设计中应考虑的基本因素,并画出流程设计的框图

4、能解释流程的改进与设备、材料等之间的关系,能概括某种简单生产流程优化过程中所应考虑的主要问题

5、能对生活、生产中的简单对象进行流程设计或流程的改进设计,并用文字或图表说明流程设计方案的特点,或者流程的改进方案的优越之处

一、内容结构图

二、内容及其要求

三、重难点分析

(一)重点分析

1、流程的时序和环节:时序和环节是深入理解流程的两个核心概念。一个是从时间序上对流程的理解,一个是从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上对流程的理解。

2、绘制流程图:为了帮助学生阅读和理解生活生产中的流程,用图表或文字表达流程设计。

3、流程的改进与设备、材料等之间的关系:为提高工作效益、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能耗、保护环境等,生活生产中不断出现对流程的改进需求,流程改进依赖于设备、材料、工艺等新技术的发展。

(二)难点分析

1、分析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因素。分析流程设计中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进行流程设计的重要前提,不同的流程设计需考虑的因素各有侧重,各因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制约,需慎重分析。

2、流程的设计与优化。流程的设计一是要深入理解该流程应遵循的内在规律,明确影响流程的主要因素,二是要对过程的环节和时序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流程的优化一要正确分析优化的目标,二要分析可优化的参数,三要分析通过何种途径实现优化等等。这些过程性分析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本主题的学习内容来完成。

四、教学建议

本单元研究的是生活和生产中的流程,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理解。不仅要教给学生有关流程的知识,还要与学生一起探究有关流程所蕴涵的思想和方法,以及这些思想和方法在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中的运用。

1.了解流程的涵义及其对生产、生活的意义。学生也许对流程的概念并不了解,但流程的意义并不难懂,可以通过与学生一起分析身边的案例来理解流程的涵义和意义。但是,在学生明确了流程的涵义之后,一定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研究流程,要从质量、效率和管理等多方面去说明流程的作用。

2.要结合具体的典型的案例来分析和理解时序和环节的意义,分析和理解常见的工作流程和有代表性的生产流程。要着重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世界,引入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并把自己的认识与日常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需要读懂流程图的场合,知道流程图有多种表达形式。

3.能分析流程设计中应考虑的基本因素,并画出流程设计的框图。流程设计中,时序和环节的设定和表达要简要、明确、操作性强,并且前后连续,衔接紧密,同时环节与环节之间必须是可以切分的。

4.能解释流程的改进与设备、材料等之间的关系,能概括某种简单生产流程优化过程中所应考虑的主要问题。要让学生能够基于案例分析得出,流程的改进和优化,首先是以分析现有工作流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为基础,再根据分析诊断的结果对流程进行简化和重组。而流程的改进与优化同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产生与应用是密不可分的,每项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产生与应用都会推动流程的改进与优化。

5.能对生活、生产中的简单对象进行流程设计或流程改进设计,并用文字或图表说明流程设计方案的特点,或者流程的改进方案的优越之处。

要让学生将流程的基本知识应用于技术实践,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实践对象,尝试将流程设计的思想和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服务自己的生活与学习。学生理解和改进工业生产中复杂的流传有困难,可以让学生结合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中提出有关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

§3 系统与设计

相关课程标准:

1、从应用的角度理解系统的含义

2、通过简单的系统的案例分析,理解系统的基本特性,初步掌握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

3、理解系统优化的意义,能结合实例分析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

4、通过简单的系统设计案例的分析,初步学会简单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

5、确定一个生活或生产中的简单对象,根据设计要求完成系统的方案设计

一、内容结构图

二、内容及其要求

三、重难点分析

(一)重点分析

1、系统的概念。对系统的概念的正确理解是学习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的起点。重在从构成系统的三个条件即系统的组成、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各部分形成整体的功能等角度来理解。

2、系统的基本特性。系统的基本思想反映了系统的特性,宜着重从系统的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动态性、环境适应性等角度理解。

3、系统分析。对于具体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是进行系统设计的基础和前提。在此应着重要把握系统分析的一般步骤。

(二)难点分析

1、系统分析。系统分析虽有原则和步骤可循,但在方法上却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综合性。对于不同的系统,需要根据其内在的规律,进行分析、比较和试验,为系统设计提供依据。

2、系统优化。系统优化难在首先要找准系统优化的目标,其次要酌情选择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实现优化。系统优化的方法和手段,又依赖于对系统的分析以及系统中重要数据的处理上。系统优化往往涉及到,数学方法,如数学模型的建立等。

3、系统设计。系统设计是学习结果的综合呈现,既有学科知识的综合又有系统的技术思想和方法的综合,简单的系统的设计方案的制定和实现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四、教学建议

系统论的思想和方法极其丰富,在社会、政治、经济、科教等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技术课程中的“系统”所包含的内容虽然很简单,但其中渗透的思想和方法具有很强的普遍意义,是学生技术素养学习的精华所在。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应让学生初步领悟系统的一般思想和方法。如从整体出发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从系统结构分析系统特性的思想和方法等。

1.从应用的角度理解系统的涵义。要通过学生能看得见的具有系统特性的实例案例,让学生从应用的角度来理解系统的含义,因为系统的概念看似抽象,其实是很具体的。如果让学生仅从概念来理解系统的特性,是比较抽象和枯燥的,这时,我们选取一、两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系统的案例分析入手,来把握系统的特性,就显得直观和形象些,如果能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这些特性,那就更好了,这里关键是案例的选取和教师的引导。

2.通过简单的系统的案例分析,理解系统的基本特性,初步理解系统分析的思想方法。教学设计中要精选案例,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案例分析中总结规律和方法。一般来说,学生对系统分析的概念并不熟悉,教师最好要多找一些事例来讲解,让学生建立起系统分析的概念。

3.理解系统优化的意义,能结合实例分析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要结合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在不同的系统中,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是有区别的,要注意分析组成系统的各部分对系统的重要程度,在动态中协调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使部分目标服从整体的目标,达到系统的最优化。

4.通过简单的系统设计案例分析,初步学会简单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可以通过简单系统设计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总结和归纳,初步学会简单的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系统的设计是建立在对系统进行有效的分析基础上的,而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系统设计运用的的案例比比皆是,教师可以列举一些,让学生通过类似系统设计的分析,进一步掌握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

5.对于系统设计实践的要求,可以只要求写出设计报告和系统分析,不要求付诸实施。有条件的可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来进行。教学中,对学生的系统设计实践的要求可以是一个简单的系统设计,也可以是运用系统思想和方法对某一对象进行设计方案。要注意,设

计一个简单的系统并不是最终目的,最重要的是要掌握系统设计的思想与方法,并将这种思想和方法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去。

§4 控制与设计

相关课程标准:

1、理解控制的含义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分析典型的案例,了解手动控制、自动控制,熟悉简单的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简单的工作过程

3、能画出一个简单的闭环控制系统的方框图,理解其中的控制器、执行器等环节的作用,熟悉反馈环节的作用

4、能结合案例找出影响简单控制系统运行的主要干扰因素,并作分析

5、了解简单的被控制对象的基本特性,能确定被控量、控制量,画出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并形成初步的控制设计的方案

6、能根据开环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制作一个控制装置;或者能根据简单闭环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实施或模拟实施,学会调试运行,提出改进方案

一、内容结构图

二、内容及其要求

三、重难点分析

(一)重点分析

1、控制的涵义。理解什么是控制,是学习控制与设计的前提。

2、开环控制系统与闭环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开环控制系统是生活和生产中应用较多的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则多应用于控制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对两种控制系统工作过程的分析是控制与设计的重要学习内容。

3、控制系统中的被控对象、被控量和控制量。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首先要分析并确定控制系统中的被控对象、被控制量和控制量,抓住了这几个重要参数,才有实施控制的可能。

4、干扰与反馈。干扰因素与反馈是控制系统中的重要概念,两者紧密相联,反馈因克服干扰因素而存在。

(二)难点分析

1、闭环控制系统工作过程和方框图。与开环控制系统相比,闭环控制系统多了一个反馈回路,由此导致与开环控制系统的差异,工作过程和方框图要相对复杂一些。

2、干扰因素分析。闭环控制系统中,对干扰因素的判断是前瞻性的判断,有赖于对控制系统的控制过程的熟悉、对控制系统周边环境的分析,需要综合分析能力和判断力为基础。

3、控制系统的设计。控制系统的设计,属于较专业化的范畴,本主题仅要求进行简单的开环或闭环控制系统的设计,有条件的可以付之实施并调试运行。

四、教学建议

(一)控制的涵义

1.控制的基本概念:在这一节的教学中首先要从学生熟悉的事例着手,让学生知道控制是处处存在的。接着再介绍什么是控制并能列举身边存在的控制事例。

2.控制的应用:要用生活、生产、军事、社会、管理等多方面的事例,让学生知道控制技术应用的广泛和深入。让学生得到“离不开控制”、“喜欢控制”、“希望了解控制”的初步体验。

(二)简单控制系统的分析

1.手动控制与自动控制:首先要通过具体的手动控制事例讲清“人”在该控制过程中的作用。在介绍自动控制的概念时,最好是在列举的手动控制的基础上如何用控制装置来替代“人”的作用而形成自动控制系统的。这样做,能清楚地说明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的区别。

2.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这是本节的核心内容,需要下大的力气让学生比较好地理解与掌握其主要教学内容,使学生能陈述闭环控制系统的特征;能具体陈述闭环控制系统的特征;能对比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分析它们的特点。

3.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要通过具体的控制案例,讲清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是怎样完成控制要求的。对开环系统来说就是要说明给定一个输入量后,怎样产生一个对应的输出量。对闭环来说就是要讲清当输出量和输入量有偏差时,系统是怎样消除偏差的。在教学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时,如果教师能提供简单明确的教学演示,对教学效果是有很大帮助的。建议老师们能准备具体的演示教具。

4.控制系统的方块图和主要控制术语:要求学生能画出简单的闭环控制系统的方框图,理解给定量、被控量、反馈等概念。理解其中的控制器、执行器等环节的作用,熟悉反馈环节的作用。在本主题中,限于学时以及高中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对控制系统中的控制器、执行器、传感机构和被控对象等环节只限定于一般性的理解,不作进一步的要求,不去探讨其内部的工作过程,只需把它们看作黑箱,了解其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正反馈控制问题在此不作研究,对于简单的开环控制、单回路负反馈控制以外的其他控制方式不作讨论。

5.控制中的干扰及克服:要结合具体的控制系统来说明外界是怎样对控制产生影响的。需要指出的是,干扰对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都有作用,只是开环控制抗干扰能力差,闭环控制则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控制系统的分析中上述各知识点的排列顺序并不是教学顺序的安排。只要能达到所要求的结果,老师在教学中可以灵活组织内容。

(三)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

在本节的教学中,应力求安排一个合适的设计项目,让学生利用《技术与设计1》中的设计知识和本节中的控制知识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控制系统。设计的大致步骤为:明确设计要求,制定控制方案,找准控制参量,画出系统框图,确定实现手段(机械控制、电子控制、汽液控制等),筹备材料,组装系统,进行调试。这个环节可以在课内安排3~4课时。从实践来看,电控系统比较容易实现。

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可以在开始进入本单元教学时就给学生布置,让学生随着课程的进展,确定自己的设计项目,并着手制定方案和筹备元器件,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在课内安排一定的课时,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制作。

教师在使用这本教材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挖掘教科书内容的多重教育价值

在本书4章内容的设计中,均力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角度体现技术课程的独特目标,如技术的理解、使用、改进及决策能力,创造性想象、批判性思维及问题解决的能力,知识的整合、应用及物化能力等。在教学活动中,应时时关注这些

独特目标的达成和多重教育价值的挖掘,力戒单一的操作技能或技术原理的传授。

◆走出唯教科书独尊的理解误区

教科书不等于课程的全部。本书的使用尤其强调教师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与技术设计相关的体验,强调技术设计的过程本身,强调不同于其他教学环境的区别。例如,书中各章均配有一定的技术试验,由于篇幅所限,只列出一至两种试验方案和试验材料,在达成相同目标的前提下,教师可以根据教师的特长、学校的条件和学生的兴趣等对试验方案或材料等作出适当调整。所以,把教科书与教师、学生和环境四者结合为有机整体,是使用本书组织教学的最佳境界,完全遵从于教科书的心态和教学行为都是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

◆领会教科书与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联系

本教科书是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加经验的取向而设计的,它力图把来似深奥的技术与设计的原理、过程、思想、方法和经验等,转化为浅显而具体的、问题解决的形式呈现出来。虽说本书没有也不可能局限教师一定要采用何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但书中却暗含了对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方向性或框架性的倡导,这就是基于问题解决的活动项目引导的技术设计的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是师生共同确定目标,并过程一定的途径、经过一个过程达成这些目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学习方式、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以参与设计过程,思考、表达和展示设计思想和成果的机会等正是本书所倡导的。

2010-01-02

粤教版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2教学工作计划

粤教版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2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依然担任高二年级六个班的通用技术教学工作,从学生上学期学习情况来看,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1.由于通用技术这门学科不参加高考,很多学生在思想上、态度上放松,根本不重视该学科的学习,从而导致学生掌握得不是很扎实。 2.学生以前没有接触到通用技术方面的知识,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灵活运用知识的技能相对薄弱。 3.运用能力不够强,本学期的内容较上学期的难度有所增加,希望学生能够好好地学习,能够熟练地应用。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开设的课程是通用技术课程的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2”,使用的是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技术与设计2”模块是在“技术与设计1”的基础上设置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专题性技术与设计的教学内容,是“技术与设计1”所学知识的应用和深化。本模块由结构与设计、流程与设计、系统与设计、控制与设计四个主题组成,侧重于技术设计的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以及生活中具体技术问题的解决。这些对于高中生的生活、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 1、理解结构、流程、系统和控制的基本概念,掌握结构设计、流程设计和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初步掌握简单控制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2、能使用常用的规范的技术语言表达设计方案; 3、能结合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形成设计方案并初步实施; 4、学会从技术、环境、经济、文化等角度综合评价技术设计方案和实施的结果,增强革新意识。 四、实施措施 1、在开学初将各班学生分为6人的技术小组,便于开展技术活动,完成学分认定过程中的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 2、紧扣通用技术课程的基本目标“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设计、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避免教学过于专业化,防止陷入某项技能、技艺的教学。 3、教学中要体现新理念,不仅要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还要注重学生对技术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与应用,注重学生对技术的人文因素的感悟与理解,注重学生在技术学习中的探究、试验和创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共通能力的发展。 4、教学中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通过技术试验,领悟技术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并能将它们迁移到日常生活中进行灵活运用,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用技术必修 技术与设计2] 第一章 第四节 经典结构的欣赏(第2课时)

第一章第四节经典结构的欣赏(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对赵州桥、飞檐和蛋形椅等典型结构的分析, 引导学生赏析具有典型人文意义的结构,学会欣赏结构的实用性和美, 拓展学生对结构设计的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评价。 (二)使学生能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评价结构设计的案例。 二、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一节欣赏课,教材通过赵州桥、飞檐和蛋形椅等具有代表性的 经典结构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欣赏、分析和评价。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 生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结构。除此之外,还应结合经典结构设计者的历 史背景、设计思想、设计风格等全面分析。在教学中教师要多些从结构的牢 固、稳定、简约、和谐、美观等细节方面与学生进行分析、评价经典结构的 作品,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在教学内容上, 除了课文中的案例, 教师 也可以补充相应的案例,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如补充一些经典的结构设计案例供学生欣赏、分析。有条件的话,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附近的古代建筑, 近距离地观察古代建筑的精巧设计,品味其历史文化内涵。 重点:通过对经典结构的欣赏使学生关注结构的技术和文化特征。 难点:学生能从真正意义上学会欣赏和评价一些经典结构。同时使他们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媒体、资源的运用: 为了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对技术的情感, 本课时收集不同类型的丰富的经典结构图片通过投影机播放让学生鉴赏,引导学生赏析具有典型人文意义的结构,拓展学生对结构设计的技术和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评价。 四、教学对象分析: 五、教学策略: (一)本课时从技术与文化两个角度分析结构设计作品。此外,还可以结合经典结构设计者的历史背景、设计思想、设计风格等进行全面分析。 (二)本课时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收集更多的中外经典结构的图片、资料制作成电子课件,以丰富教学课堂内容,扩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对来自各种不同的经典结构的识别及赏析能力。 (三)在本课时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当“导游”的角色进行漫游导说,尽量创设出“旅游”情境和营造出“旅游”的气氛,让学生产生犹如亲临其境的感受。学生随“导游”观赏各处的经典结构,会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六、教学过程: (一) 让学生阅读案例, 阅读案例时思考: 1、优秀的结构设计表现在哪些方面? 2、如何赏析结构设计作品? (二)引导学生回答: 1、优秀的结构设计不仅表现在结构的实用功能上,也表现在形式上,特别是功能与形式的统一上。古今中外许多能工巧匠把结构的功能与形式恰当地结合起来, 形成了一些经典的结构。 2、赏析结构设计作品,可从技术与文化两个角度进行。 (1)技术的角度主要有:结构功能、稳固耐用、造型设计的创意和表现力、材料使用的合理性,工艺制造的精湛程度等。 (2)文化的角度主要有:文化寓意与传达,公众认可的美学原则,反映的时代、民族、习俗方

苏教版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2》导学案---第1章-结构与设计

《常见结构的认识》课前导学案 【学习目标】 测试内容测试要求测试属性 ①结构的概念 ②结构的受力a b 必考 一、设计分析的三个要素 1.:产品的使用者。 2.:产品本身的材料、造型、功能等特点。 3.:产品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使用的,必然受到环境的制约,并对环境产生影响。 二、设计方案的常用构思方法 是指人们在一定的调查研究和设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思考将客观存在的各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架构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抽象物,并采用图、模型、语言、文字等方式呈现的思维过程。 设计方案常用的构思方法有:、、及。 三、设计方案的制定 制定设计方案是设计者在一定的调查研究和设计分析的基础上,把自己设计的东西,按照一定的设计原则和设计规范,用文字、图表、模型、语言等呈现出来的过程。 四、对产品设计分析,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标准件 :指经过优选、简化、统一并给以统一标准代号的零件或部件。 优点:采购方便;直接使用,简化制作过程;相对便宜,从而降低产品成本;实现通用通换,易维护。 五、对设计方案进行比较和权衡 对方案进行评判和比较,要从设计的目的出发,针对一些相互制约的问题进行权衡和决策,选出较为满意的方案或集中各方案的优点进行改进。考虑的方面:实用、美观、创新、稳定性、安全性、环保性、加工难易程度、经济成本等。 【复习检测】

1.(2015·3月省考)如图所示是某城市广场的“钢琴楼梯”,楼梯台阶黑白相间,当人踩到上面时会发出音乐声。下列设计该楼梯时考虑的因素中,不归属于使用者的因素是() A.楼梯总的高度 B.楼梯台阶的颜色 C.楼梯台阶的高度 D.踩到台阶上时发出的音乐声 2.为了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又要保持室内温度,小黄提出了四个方案,其中最合理的是() A.定时启闭换气扇 B.定时启闭窗户 C.根椐二氧化碳浓度自动启闭换气扇 D.根据二氧化碳浓度自动启闭窗户 3.根据蝙蝠超声定位原理,人们发明了盲人用的“探路仪”。这种探路仪内装一个超声波发射器,盲人带着它可以发现电杆、台阶、桥上的人等,这采用的方案构思法是() A.联想法B.草图法 C.模仿法D.奇特构思法 4.(2014·省学考)如图所示的连接件中,两金属片需要经常拆装,下列金属片设计方案中合理的是() 《常见结构的认识》课堂导学案 【学习目标】

4.4.2设计与实施雨水收集池水位控制系统-【新教材】苏教版高中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教案

四、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任务二设计与实施雨水收集池水位控制系统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设计控制系统的方案,并搭建一个控制系统装置或模型。 2.对所搭建的控制系统进行调试运行以及综合评价。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能够设计控制系统的方案,并搭建一个控制系统装置或模型。 2.对所搭建的控制系统进行调试运行以及综合评价。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任务引导法 四、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下雨天,雨水收集池的水位不断升高,当水位升至溢水口时,声光报警装置启动,同时水泵开始向位于高处的蓄水箱抽水。当雨水收集池的水位降到水池高度的1/4时,应停止抽水。 2、新课学习 闭环控制系统的设计 闭环控制系统用于实现不同的控制目的,要求往往也不一样。对于简单的闭环控制系统,有以下基本要求: 第一,一个闭环控制系统婴正常工作,首先必须是稳定的。如输出量发生偏离,

系统通过动态调整使被控量回到平衡状态,系统的这种词整过程有可能使系统产生振荡。若振荡呈逐渐衰减趋势,能很快稳定下来,还属于稳定系统,否则就是不稳定系统。 第二,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必须符合要求,即系统的输出量与给定值之差应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 第三,闭环控制系统应有较好的抗干扰性能。 在进行闭环控制系统的设计时,几项控制要求之间往往会产生矛盾,而要结合具体问题全面解决或有所侧重地解决。 情境展示:同学们设计和制作好的雨水收集池,在雨水过多时会发生漫溢,在不下雨时又因为水位过低而无水可用,针对这一问题,大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问题分析:雨水收集池水位报警和水位控制系统应具有以下功能:当雨水收集池的水位升到羞水口时,发出声音报警;当雨水收集池的水位到达雒水口时,把水抽到高处的冲网蓄水箱;当雨水收集池的水位降到水池高度的1/4时,停止抽水。根据设计要求,当雨水收集池的水位升到浴水口时,需要报警;一旦水位降到澄水口以下时,就取消报警。这部分采用开环控制即可。 当雨水收集池的水位升到溢水口时,需要启动水泵开始向高处的冲厕蓄水箱抽水,直到雨水收集池水位降到水池高度的1/4时停止抽水,这部分需要采用闭控制来实现。 主要过程: 采用两个控制系统共同实现上述功能:一是报警系统,二是水位控制系统: 1、报警系统 采用水位传感器检测水位,当水位达到澄水口时,使电磁签电器闭合,电路接通,声光报警。当水位降到溢水口以下时,电磁鳖电器断开,声光报警取消。

《技术与设计2》单元检测一

《技术与设计2》单元检测一 班级:姓名: 第一章结构与设计 1、分别在一根竹杆和一根同样尺寸的脆性塑料杆上不断加挂相同质量的重物,竹杆比脆性塑料杆能挂更多重物而不会断裂,说明了()影响结构的强度。 A、材料 B、结构的形状 C、构件横截面形状 D、构件的连接方式 2、走钢丝的人手上拿着一条长棒的目的是() A、美观 B、重心低 C、保护 D、支撑 3、下列物体的结构类型、判断哪个不属于壳体结构() A、摩托车头盔 B、圆形陶瓷饰品 C、贝类 D、金字塔 4、常用的A形梯不直接采用铝合金片,而用长方形截面的铝合金构件,这说明了()影响着结构强度? A、材料 B、构件的形状 C、重心的高低 D、连接方式 5、钢筋混凝土比无钢筋的水泥梁的()强度更强。 A、抗弯 B、抗压 C、抗拉 D、抗剪 6、为了方便城镇人使用水资源,设计出了水管输送方式,设计的水管结构类型是() A、框架 B、壳体 C、实体 D、以上都不是 7、可以用受力结构的稳定性来解释的事实是() A、拔河的绳子断裂 B、广告牌被台风吹倒 C、鸡蛋在某种承受很大的外力 D、耳机与电脑主机的插口接触不良,听不到音乐 8、我们所用的板凳属于()结构。 A、实心结构 B、框架结构 C、空心结构 D、壳体结构 9、我国塔式建筑的结构一般都是由上到下越来越大,这主要是考虑它的()。 A.稳定性 B.强度 C.美观性 D.经济性 10、分析下列物体的结构类型,属于实体结构是()。 A.羽毛球 B.乒乓球 C.铅球 D.篮球 第二章流程与设计测试题 1、下列图表中,不是流程图的是()。 A.列车运行时刻表 B.学校课程表 C.产品加工工序表 D.零件的三视图 2、下面关于流程中环节和时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流程环节的时序都是可以调整的 B.任何流程环节的时序都不能调整 C.有的流程时序可调整,有的流程时序不可调整 D.环节多的流程时序才能调整 3、人们邮寄包裹的流程一般是:取包裹单——购买标准包装箱——包装密封——填写包裹单——交寄手续——收回执单。我们看到,它的全部过程,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小的过程,每个小过程都有明确的任务。我们把这些小过程称为:() A、步骤 B、时序 C、环节 D、顺序 4、下面关于流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生产活动中,针对各种不同的生产过程和工艺要求,往往会有相应的流程 B、流程由几个或多个环节组成

苏教版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教学设计

苏教版《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第二节《流程与设计》实践课(教案) ——鲁班锁的设计与制作(2课时连堂) 武汉市蔡甸区汉阳一中王涤生430100 一.教材内容分析 苏教版《通用技术(必修)》的《技术与设计1》前三章让学生了解“设计的基本知识以及设计的一般过程和原则”,第四章至第六章主要学习“方案的构思方法和创造技法”,第七章让学生学习设计,体验实践,从而使学生对“技术与设计”由感性认识很快上升到理性认识。是学生了解技术、学习技术、体验技术、感受技术的入门课程,能让学生在“探究、试验与创造”氛围中,顺利地“走进技术世界”。 《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第三节简单结构的设计》”中,选取“简易相片架”作为载体,让学生体验了“结构与设计”,熟悉了“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此刻,在《技术与设计2》“第二单元流程与设计《第二节流程的设计》”中,特意增加2—3个课时,选取《鲁班锁的设计与制作》这个载体,让学生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自己选择合适的工具、设备,选择合适的制作工艺及方法,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制作“鲁班锁”,是激起学生学习技术、掌握技术、探究技术、崇尚技术的最佳课程资源配置。 “鲁班锁”的特殊结构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技术结晶,是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建筑技术上的瑰宝。学生通过对“鲁班锁”的探究,重现了我国古代技术的智慧,让他们体验了“结构与设计”及“流程与设计”的关系,使他们不仅对“模型及其结构的自然统一关系”有了实质性认识,增加了对《技术与设计2》的学习兴趣,也促进了他们技术素养的提高。 教学中设置《鲁班锁的设计与制作》内容,能强化《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的知识结构,又可为后续课程《系统与设计》作好铺垫,凸现了《通用技术》的特点,符合《新课标》原则,我们将其作为“校本研究”设置在《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教学之中。 二.教学活动的重点 1.让学生通过制作鲁班锁,体验“模型的制作”的全过程。 2.让学生了解木工加工技术与工艺,感受传统木质榫结构的独特魅力。 3.让学生感受工艺不仅影响产品的外观而且影响到产品的质量。 4.让学生熟悉常见工具的使用方法。 5.让学生准确的识读三视图,并能根据三视图的特点制作鲁班锁。 6.让学生初步了解制作流程,为学习后续知识《第三单元系统与设计》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知道工艺的含义和常用工艺的种类。 B.了解常用的工具和设备,知道根据工艺要求选用适合的制作工具。 C.学会木料的常用加工方法,掌握锯条的安装方法,起锯的方法,凿子的使用,以及凿子、锉刀、砂纸的使用(为安全起见,我们选Φ2.5mm×150mm小型平口起子为代用品)。 D.掌握三视图的绘制、识读及其在木工技术中的具体应用。

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2(苏教版)复习纲要

技术与设计2复习纲要 第一章:结构与设计 (一)、常见的结构的认识: 一、结构(structure)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 列。 1、自然界:天体结构、植物的结构、动物的结构例:生产生活中还有哪 些产品的结构是受到自然界事物结构的启发而产生的?如:锯子(植物的叶)潜水艇(鱼)雷达(蝙蝠)等 2、技术领域:汽车的结构、微机的结构、数字控床的结构 (案例: 魁北克大桥的坍塌P4) 3、社会领域:教育管理系统的结构、通用技术的学科结构、课堂教学 结构 二、结构与力 1、内力:当一个结构受到外力作用时,内部各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发 生改变,产生一种抵抗的力,称为内力。应力:是构件的单位横截面上所产生的内力。用公式表示应力为:σ= F/s , 其中 ,F 是内力,S 是受力面积 , σ是应力。 2、构件的基本受力形式: ①拉力:物体所承受的拉拽力 ②压力:挤压物体的力 ③剪切力:两个距离很近,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于同一 物体上的平行的力 ④扭转力:反方向向物体两端均匀施力,使物体发生扭转形变的 力 ⑤弯曲力:作用于物体,使它产生弯曲的力 三、结构的分类 物体结构形态在受力时承受和传递力的方式差别分为:实体结构,框架结构 ,壳体结构 1、实体结构-----通常是指结构体本身是实心的结构。 受力特点:外力分布在整个体积中。主要承受压力如墙壁、柱子、实心球等等 2、框架结构-----通常是指结构体本身由细长的构件组成,支撑空间却不 充满空间。如窗户、画框、房子的架构等等 框架结构受力特点:实体结构是通过条状物的连接来承受荷载,可以承受压力和拉力 3、壳体结构-----通常是指层状的结构。如贝壳、头盔、汽车飞机的外

技术与设计2复习提纲.doc

技术与设计2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 一、常见的结构的认识: (一)结构(structure):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 1、自然界:天体结构、地球的结构、植物的结构、动物的结构… 2、技术领域:汽车的结构、微机的结构、电脑主板的结构、数字控床的结构… 3、社会领域:教育管理系统的结构、课堂教学结构、文章、诗歌的结构 (二)结构与力 从力学角度说,结构是指可承受一定力的架构形态,它可以抵抗能引起形态和大小改变的力。 1、内力:当一个结构受到外力作用时,内部各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发生改变,产生一种抵抗的力, 2、应力:是构件的单位横截面上所产生的内力。应力达到一定极限值时,结构就会遭到破坏。 用公式表示应力为:σ= F/s ,其中,F 是内力,S 是受力面积,σ是应力。 3、构件的基本受力形式:拉力、压力、剪切力、扭转力和弯曲力。 (三)结构的类型 1、实体结构——受力特点:外力分布在整个体积中。 2、框架结构——受力特点:支撑空间而不充满空间。通常是指结构体本身由细长的构件组成,如窗户、画框、房子的架构等等。 3、壳体结构——受力特点:外力作用在结构体的表面上。如贝壳、头盔、汽车飞机的外壳等等 生活中很多物体的结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本结构类型组合而成,称为组合结构二、稳固结构的探析 (一)结构与稳定性- 1、结构的稳定性——结构在负载的作用下维持其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P12 结构的强度——结构具有的抵抗被外力破坏的能力。P17 2、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重心位置的高低、结构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支撑面的大小、结构的形状 1) 重心位置的高低:重心越低,稳定性越好;重心越高,稳定性越差。 结构重心所在点的垂线是否落在结构底面的范围内,落在就是稳定的,没有就是不稳定的。 2) 结构的底座,结构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支撑面的大小。 支撑面越大越稳定,越小越不稳定。如:高塔的共同特点都是上端小而下端大。 3) 结构的形状:结构的形状不同,其稳定性也不同。 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是相互关联的,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讨论结构的稳定性。对于一个结构而言,如果重心所在点的垂线落在结构底面的范围内,就是稳定的,不会出现倾倒。 (二)结构与强度- 1、结构的强度——结构具有的抵抗被外力破坏的能力。P17 2、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

4.2.2分析开环控制系统工作过程-【新教材】苏教版高中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教案

二、开环控制系统 任务二分析开环控制系统工作过程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技术体验活动,理解控制系统的含的工作过程含义,熟悉简单开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过程,理解其中控制器、执行器等的作用,辨析开环控制系统的特征。 2.会用方框图表达简单开环控制系统工作过程。 二、教学重点、难点 会用方框图表达简单开环控制系统工作过程。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任务引导法 四、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2、新课学习 技术体验. 搭建定时浇水控制系统模型 体验目的:通过搭建定时浇水控制系统,体会开环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 情境展示:家中阳台上种植的植物,有的喜欢潮湿,有的喜欢干燥。对于如芦荟这类喜欢干燥的植物,若采用花盆下方接水盘长时间泡水的方式,易导致芦荟烂根。因此,当家人外出时,就需要根据植物的需水性定时给植物浇水。 问题分析:在搭建阳台植物定时浇水控制系统时,浇褴6盆植物与浇海10 盆植物,其回流管的流量是否一样? 活动准备: 材料:电子定时器、电源、水泵、进水管、出水管、回流管、水桶、滴简等。

主要过程: 1.按照示意图4- 19连接好各部件。 2.通电,检查各滴箭是否正常滴水。 3.调节出水量:调节好每个滴箭的清水量。 4.设置电子定时器参数:浇水时长和周期。 思考:若要远程控制该浇水系统,应该怎样调整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将时间设定到定时浇水控制系统的定时器中,到了设定时间就自动接通潜水泵,开始往水管里抽水,通过调节定时器通电时长,控制滴到植物土壤中的水量。这一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可用图4- 20来描述。 设定的浇水时间定时器水泵出水管出水量 输入量输出量 其中,定时器设定的时间是输入量,水管的出水最是输出量。 在控制系统中,为了方便分析,常采用方框来表示系统的环节,用单向信号线来表示系统信号传递的方向,这种图称为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它表示了系统的各个环节在系统中的位置、功能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开环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的输出量不对系统的控制产生任何影响,这种控制系统称为开环控制系统。开环控制系统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很广,如水位定时控制系统、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定时控制系统、楼宇的防盗报警控制系统、火灾自动报瞥控制系统、公园的音乐喷泉自动控制系统等。 对于开环控制系统,可用如图4-21所示的方框图来描述。 控制量 输入量→控剑器→执行器被控对象→输出量

高中通用技术 第二章 流程与设计 第三节 流程设计应考虑哪些基本因素教材分析 地质版

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2(地质版) 第二章流程与设计 第三节流程设计应考虑哪些基本因素 教材分析 一、本节内容在课标及教材中的地位 在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中,《技术与设计2》必修模块包含四个主题:结构与设计、流程与设计、系统与设计、控制与设计。流程与设计的教学重点是第二节流程分析,第三节流程设计应考虑哪些因素。第三节流程设计应考虑哪些因素作为本章的重要内容,课标中对其规定的内容标准为:能分析流程设计中应考虑的基本因素,并画出流程设计的框图。本节课是在理解流程概念和分析流程的基础之上,对如何确定流程的环节和时序、如何把握流程线索的进一步分析,是后两节“流程是怎样优化的”和“我们也来做流程设计”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生开始进行流程设计的起步。 二、本节教学目标及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流程中的环节有显性和非显性之分。 2.理解研究内在属性与规律是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掌握画流程设计框图的一般方法。 3.能画出简单的流程设计框图。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根据事物的内在属性、规律等相关因素,把握好流程设计的环节,对简单流程设计进行分析。 2.各小组经讨论后能画出简单流程设计的框图。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验深入分析和掌握事物内在属性与规律对设计科学、合理的流程的重要性,养成先深入分析问题,再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2.经历画流程设计框图的过程,促使学生能按照事物的流程思考、分析问题的流程意识和习惯的形成。 三、对教材内容的分析与理解 本节课的内容包含两方面:一是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二是学画流程设计的框图。 “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教材通过流程设计的两种情形让学生认识到流程中的环节与时序存在显性与非显性之分.对显性的环节与时序因流程的进行和发展的规律比较容易看出,所以比较容易确定和描述。如:医院看病的流程。而非显性环节与时序的确定则需要经过大量的试验和较长的研究后才能得到它的内在属性和规律,从而得出流程应包含的基本环节和时序,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流程。如合成氨工艺流程的得出过程。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体会到合成氨工艺流程的环节的时序的得出完全依赖于对合成氨内在属性和规律的探索、

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2》第一章3.3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学案

《通用技术》第一章结构及其设计第三节 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 一、知识回顾: 1、结构的定义:结构是指组成某体系的各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确定的 搭配和排列决定了该体系的性质和形态,结构的各组成部分称为“构件”2、结构的本质:可承受力的架构形态,抵抗变形或产生需要的变形是结构的本 质。 3、结构从力学的架构和形态分类: 框架结构(如自行车、桁架桥)、实心结构(如金字塔、水坝)、壳体结构(如贝壳、汽车外壳、拱形门等) 二、基础知识: 1、结构稳定性是指结构在的作用下,维持其原有的能 力。它是结构的重要性质之一。 2、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由哪些呢?(大胆设想,集思广益) 探究1:矿泉水瓶与铜线的不同搭配方式使得两个瓶子的不同。 结论:结构体的影响结构稳定性,越稳定。 举例说明:、 探究2:两个同学演示支撑面不同时,因受力而产生不稳定的状态 思考:接触面=支撑面? 结论:越大越稳定。

探究3:支撑面积一定的情况下,重心越低越稳定吗? 案例:1)迈克尔经典舞蹈动作,身体倾斜45度。请同学们尝试一下:2)科学家预言比萨斜塔终将会倒,为什么? 结论:重心在支撑面上的投影,越靠近支撑面边缘越稳定。 探究4:连接小木棍构成不同形状,试验其稳定性 结论:结构的形状影响结构稳定性,形框架,受力合理,结构稳定,在建筑物、桥梁等设计中广泛使用。 三、课堂分组试验:设计一个支架,能稳稳地托住一只苹果,苹果的低端距 离底面不小于6cm 材料:50cm铜线一根,尺子、苹果 评价标准:稳固性、6cm要求、创新型、美观性 四、(拓展)举例说明“结构不稳定状态”的应用? 五、随堂检测 1.塔式建筑的结构一般都是由上到下越来越大,这主要是考虑它的()。 A、美观性 B、经济性 C、稳定性 D、强度 2.可以用受力结构的稳定性来解释的事实是()。 A、拔河的绳子断裂 B、鸡蛋在某种情况下可以承受很大的外力 C、广告牌被台风吹倒 D、耳机与电脑主机的插口接触不良,听不到声音4.以下哪一个结构是不属于利用不稳定的结构实现某些功能的()。 A、游乐设施的跷跷板功能结构 B、房间门的活页功能结构 C、学校运动场的篮球架结构 D、圆珠笔的笔尖结构

标(地质版)高中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2...

第一章:结构与设计 (一)、常见的结构的认识: 一、结构(structure)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 1、自然界:天体结构、植物的结构、动物的结构例:生产生活中还有哪些 产品的结构是受到自然界事物结构的启发而产生的?如:锯子(植物的叶)潜水艇(鱼)雷达(蝙蝠)等 2、技术领域:汽车的结构、微机的结构、数字控床的结构(案例:魁北克大桥的坍塌P4) 3、社会领域:教育管理系统的结构、通用技术的学科结构、课堂教学结构 二、结构与力 1、内力:当一个结构受到外力作用时,内部各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发生 改变,产生一种抵抗的力,称为内力。应力:是构件的单位横截面上所产生的内力。用公式表示应力为:σ= F/s , 其中 ,F 是内力 ,S 是受力面积 , σ是应力。 2、构件的基本受力形式: ①拉力:物体所承受的拉拽力②压力:挤压物体的力 ③剪切力:两个距离很近,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于同一物体上的平行的力 ④扭转力:反方向向物体两端均匀施力,使物体发生扭转形变的力 ⑤弯曲力:作用于物体,使它产生弯曲的力 三、结构的分类 物体结构形态在受力时承受和传递力的方式差别分为:实体结构,框架结构,壳体结构 1、实体结构-----通常是指结构体本身是实心的结构。 受力特点:外力分布在整个体积中。主要承受压力如墙壁、柱子、实心球等2、框架结构-----通常是指结构体本身由细长的构件组成,支撑空间却不充满空间。如窗户、画框、房子的架构等等 受力特点:实体结构是通过条状物的连接来承受荷载,可以承受压力和拉力3、壳体结构-----通常是指层状的结构。如贝壳、头盔、汽车飞机的外壳等壳形结构受力特点:外力作用在结构体的表面上(壳形结构是通过壳形来传递力和承受荷载,特别是当顶部受到压力时,它能将力均匀扩散)。(二)、稳定结构的探析 一、结构的稳定性 结构的稳定性—结构在负载的作用下维持其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它是结构的重要性质之一。 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有多种,主要有重心位置的高低、结构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支撑面的大小和结构的形状等。 1、结构的重心(独脚茶几为重心降低,以提高稳定性)。 2、结构的底座(建筑、桥梁这类大型的固定结构,底座越大越坚实,稳定性越好)。 3、结构的形状(照相机的支撑架常使用三角架而不用其他形状) 二、结构的强度 结构的强度是指结构具有的抵抗被外力破坏的能力。 1、影响结构强度与结构的形状、使用的材料、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2、三角形是框架结构中最基本的形状之一,它结实、稳定,所有材料最少。 结构构件的连接通常有以下两类: a、铰连接:被连接的构件在连接处不能相对移动,但可相对转动,具 体有松螺栓、松铆等,如折叠伞伞骨间的连接、门与门框的连接等。 b、刚连接:被连接的构件在连接处既不能相对移动,也不能相对转动, 具体有榫接、胶接、焊接等,如固定铁床架的连接、不可移动的桌腿与桌面 的连接等。 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连接方式。构件的连接方式不同,结构的强度也不同。 3、结构与功能(案例:自行车的结构与功能P21) 三、简单结构的设计 1、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有:符合使用者对设计对象的稳定性和强度 要求,安全因素,公众和使用者的审美需求,使用者的个性化需要,对设计 对象的成本控制要求和一定的使用寿命等。(教材P25) 2、设计简单的案例要求(参考:如:设计相框P26): ①设计项目②设计要求③设计分析④设计方案⑤呈现草图 四、精典结构欣赏 赏析结构设计作品,可从技术与文化两个角度进行。 技术的角度主要有:结构的使用功能的实现,结构的稳固耐用,结构造 型设计的创意和表现力,材料使用的合理性,工艺制造的精湛程度等。 文化的角度主要有:结构的文化寓意与传达,公众认可的美学原则,反 映的时代、民族、习俗方面的特征,结构的个性特征等。 第二单元:流程与设计 一、流程的涵义: 1、流程的概念: 流程是一项活动或一系列连续有规律的事项或行为进行的程序。任何流 程都反映了一定的时序,体现出一定的环节。 ⑴环节:活动或事件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依据某种特征或方式,可将该 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小过程,称这些小过程为环节。如:切种、布种、掩种环 节,冲片和印片环节等。 ⑴时序:过程的经历中,各环节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先后出现、完成。 这种时间顺序关系,称为时序。时序体现了具体活动内容的先后关系,在这 种先后关系中,有些步骤之间的时序是可以颠倒的,不些不可颠倒。 2、流程的表达(流程图): 依据流程的性质及人们的表达习惯,流程图有文字表达、表格表达、图 示表达、模型表达、动画演示等。 二、流程的分析: 1、生活与流程: 科学合理的流程,可以指导我们正确地做事,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是我们的生活变得有序、合理,为我们的安全提供保障(例洗衣、煮饭与烧 菜的流程安排,碘盐和味精佐料的加放流程,青霉素注射流程等)。 2、生产与流程: 运用科学合理的流程可以有效地组织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 量、保证安全生产、保护环境等。 流程中工序的作业方式——串行和并行。上一道工序完成之后才能进入 下一道工序——串行。几项工作同时进行——并行。 3、简单流程图的识读: 识读流程图的要点:⑴找流程的环节,明确每个环节的功能和作用;⑵ 弄清流程中时序的体现与特征;⑶流程是技术的核心概念之一。不同的流 程,产生的效益往往不同,“理解流程就是质量”、“流程就是效益”等。 三、流程的设计: 1、流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⑴提高效率。⑵提高质量。⑶节省资源。⑷安全生产。⑸提高经济效益。 ⑹提高管理水平。 2、流程设计中的基本因素: 生产活动中的流程设计的基本因素主要有材料、工艺、设备、人员、资 金和环境等。 不同行业的流程设计中考虑的基本因素各有差异。 流程设计要依据事物内在属性和客观的变化规律,科学地设计时序和环 节,以达到设计目标。 3、流程设计的步骤: 第一步:首先要明确设计的目的和任务,明确流程所应遵循的内在变化 规律。第二步:要分析现有材料、设备、资金、人员、工艺和环境等因素。 第三步:列出流程涉及的主要事项,并进行初步的排列。第四步:分析各事 项(步骤)之间的先后顺序,合理地安排流程的时序和环节。第五步:选择 一个合适的表达方式画出流程图,对于有严格时间的时序,要标注时间。注 意:流程设计的基本要素是环节和时序。 4、学画流程设计的框图: 画流程设计框图的一般方法:⑴根据对事物的内在属性和规律的分析, 以及有关的考虑,将流程的全过程,按每个阶段的功能、作用的不同,分解 为若干小过程——环节,并用方框表示环节。⑵按照每个小过程应该经历的 时间顺序,将各环节依次排开,并用箭头线连接起来。 四、流程的优化: 1、流程的优化及目的: 在设计和实施流程的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不断的修改和完善,这种对 流程修改的过程,叫做流程的优化。 目的: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降低劳动强度、节约能耗、减少环境 污染、保证安全生产等。 2、流程优化的内容: 一般流程优化的主要内容有:工期优化、工艺优化、成本优化、技术优 化、质量优化等。 对一个流程的优化,可以是整体的全面优化,也可以是对某一个指标进 行优化。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某一个指标得到了优化,而使另外的指 标下降了。比如,技术优化,可能使成本提高。成本优化了,也可能使质量 下降。因此,在进行流程优化时,要综合平衡,以取得整体优化的成效。 3、流程优化的条件: 流程的改进和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它建立在设备和工艺水平提高的基 础上,建立在对流程内在机理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上。流程与材料、设备、工 艺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优化流程时,需要充分考虑到这些条件。

苏教版《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学案:2.3流程的优化

三、流程的优化 学习目标 1.理解流程优化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2.理解流程优化与设备、材料等之间的关系。 3.能概括某种简单生产流程优化过程所应考虑的主要问题。 4.能对生产生活中的简单事项进行流程的改进设计,并用文字或图表说明流程设计方案的特点或流程的改进方案的优越之处。 在流程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要对流程进行不断的改进,以期取得最佳的效果。对流程的改进过程,称为流程的优化。 1、流程优化的内容 生产和生活中的技术改进和革新,多数是对已有流程的整体改进或是对其中某一环节的改进,目的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降低劳动强度、节约能耗、减少环境污染、保证安全生产等。 流程优化涉及到工期优化、工艺优化、成本优化、技术优化、质量优化等优化指标。根据需要,有的流程优化是对单个指标的优化,有的流程优化是对多个指标的优化。对于一个特定的流程,往往是以某个指标的优化为主,综合考虑其他指标,如果片面地强调某一指标的优化,可能会带来其他指标的下降。因此,流程的优化应在综合考虑各项指标的基础上,抓住主要矛盾,突出重点指标的优化,综合权衡,以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 案例分析 工期优化 校办厂的一台机械设备需要修理,需要经过拆卸、机件检查、零件修理、零件加工、电器修理、组装、试车等工序,其中零件修理和零件加工可以同时进行,每一工序所需要的时间如下图,这一流程的线路为①→②→③→④→⑤→⑥→⑦→⑧,修理的总工期为18天。 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缩短工期呢?答案是肯定的,就是分解作业,把原来依次进行的工作改为平行关系或交叉关系进行。 下图就是改进后的修理流程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把电器修理的工作由原来的串行,改成了与机件检查和零件加工并行。这样总工期就由原来的18天缩短为15天。 在把串行工序改为并行工序时,要考虑到并行工作需要的人力和物力的增加,要把人力和物力增加的成本与缩短工期的成本进行比较,如果改进后的总成本是降低的,那么改进方案就是可行的。工期优化对于大型建筑施工、修路、水利工程等项目,可能会大大减少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最新新课标苏教版高中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第二节《结构与稳定性》精品教案精品版

2020年新课标苏教版高中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第二节《结构与稳定性》精品教案精品版

新课标苏教版高中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第二节《结构与稳定性》精品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第二节第1部分的教学内容,计划用1课时进行教学。“结构与稳定性”安排在学生学习了“常见结构的认识”之后,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浅到深由易到难。“结构与稳定性”是“结构与设计”这单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后面学习“结构与强度”的基础,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结构与稳定性”和生活实际联系密切。所以,这部分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 本课教学对象是我校高二年级学生。学生们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并且经过技术与设计1模块的学习后,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能力。但动手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创设情境,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从而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本节教材及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通过技术试验,使学生了解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运用本节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技术试验及试验分析、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与价值:通过本节教材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结构稳定性设计的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技术试验,引导学生分析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难点:运用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四、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本节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创设:通过播放视频和做演示试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交流、探讨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2、引导发现:在学生参与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技术理论知识掌握和学习的兴趣。通过动手制作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 3、总结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过程评价及总结评价。 五、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铁块泡沐组合体1个、矿泉水2瓶、三角形、四边形等组合体的结构框架几个、活动的方形架1个、自制不倒翁1个、筷子几十把、橡皮绳和棉线若干米、小剪刀若干把。 六、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河北省通用技术学考真题汇编(技术与设计2)

通用技术考查题目汇编 第一章(必修2) 1、下列关于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结构的本质是为了承受力和抵抗变形 B.结构的本质是为了承受力,但不抵抗变形 C.结构的本质是为了承受力和美观 D.结构的本质是为了节省材料 2、分别在一根竹杆和一根同样尺寸的脆性塑料杆 上不断加挂相同质量的重物,竹杆比脆性塑料杆 能挂更多重物而不会断裂。此试验说明主要是( ) 影响结构的强度 A.构件横截面形状 B.结构的形状 C.材料 D.构件的连接方式 3、户外广告牌多为钢结构,常因钢性架构的老化 与脆裂成为意外杀手。为提高钢结构广告牌的安 全性,以下优化措施不恰当的是 ( ) A.定期对其安全性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更换受 损、老化的构件 B.在钢材表面涂刷油漆或镀金属保护层 C.对关键的受力部位禁止打孔 D.减少钢结构材料受力的截面积 4、天安门(如图所示)是中国 象征性的建筑物,造型威严庄 重,气势宏大,雄伟壮丽,是 中国古代城门中杰出的代表 作。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结构评价的是() A.城楼上所挂的毛主席像和两侧的巨幅标语,给 古老的天安门赋予了时代的意义 B.城楼建立在巨型石砌成的须弥座式城台上,造 型庄重厚实,宏伟典雅 C.城墙黄琉璃瓦顶、天花、斗拱、梁枋等绘满了 金龙和玺彩画,金碧辉煌 D.城楼为木结构建筑,60根红漆木柱支撑着重檐 歇山式屋顶,雄伟壮观 5、自行车车体结构一般为框架结构。从力学角度 考虑,其主要原因是() A.框架结构制作较方便 B.框架结构节省用料、成本低廉 C.框架结构能承受较大的载荷 D.框架结构的自行车放置稳定 6、如图所示的凳子,使用时凳脚容易往外撑开。 以下四种加固方法中最合理的是() 7、如图所示为一款“小鸟”造型塑料CD架,在对 其稳定性试验中,随着CD盘增加,稳定性降低, 以至于发生倾覆。为了提高该产品稳定性。下列 措施可行的是() A.加长鸟嘴长度 B.改用强度更高的塑料 C.增加脚与鸟嘴之间的高度 D.增加脚的长度 8、下列不属于 结构稳定性范 畴的是() A.电风扇的底座较重 B.儿童自行车的两个侧轮 C.户外广告牌的三角形结构 D.A字形梯中间的拉杆 9、如图所示是一款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瓷 碗,这种碗的碗脚(碗的底座)在制作上用料一 般都比较厚。从结构的功能方面考虑,这种设计 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不太烫手 B.美观 C.增加瓷碗的稳定性 D.增加瓷碗的强度 10、自然界中的贝类、蚕、龟等。从架构与形态 上看,都属于() A.实体结构 B.框架结构 C.壳体结构 D.组合结构 11、吊扇在启动瞬间,吊杆的主要受力形式有( ) ①拉力②压力③剪切力④扭转力 A.①④B.①②C.①③D.②③ 12、小木凳脚架之间采用的连接方式是( ) A.铆接B.铰连接C.榫接D.焊接 13、家用落地风扇的底座一般做的比较重,这是 为了() A.增加风扇的强度B.增加风扇的稳定性C.安 装电线的需要D.更加美观 C.用两根钢丝固定D.用三根钢丝固定 14、悬索桥上的绳索除了承受自身的重力外,主 要是承受( ) A.压力B.扭转力C.剪切力D.拉力 15、吊兰支撑架使用三角形支架结构,而不用由 一根直杆挑起的结构,这说明以下哪个因素() 影响着结构强度? A、材料 B、形状 C、构件 D、连接方式 16、我们常用的A形梯不采用铝合金片,而是采 用长方形截面的构件,这说明以下哪能个因素 ()影响着结构的强度? A、材料 B、形状 C、构件 D、连接方式 17、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有()。 ①物体的形状②与地面形成的支撑面 ③材料之间的连接方式④物体重心的位置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28、在举办运动会的时候,运动员在单杠上做大 回环姿势时,会使杠体产生()变形。 A、拉伸 B、弯曲 C、压缩 D、断裂 19、结构具有抵抗被外力破坏的能力。是指结构 的() A、稳定性 B、内力 C、应力 D、强度 20、折叠伞的伞骨之间的连接属于() A、铰连接 B、胶连接 C、刚连接 D、焊接 21、古建筑中的飞檐设计有利于() A、提高建筑的稳定性 B、提高建筑的强度 C、节省成本 D、扩大采光面、有利于排泄雨水 22、立柱式的广告牌容易被台风吹倒,是因为() A、造得不牢 B、受力面积大 C、支撑面积小 D、受力面积大而支撑面积小 23、我国塔式建筑的结构一般都是由上到下越来 越大,这主要是考虑它的( ) A.稳定性B.强度C.美观性D.经济性 24、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时,打气筒活塞杆的 受力形式是() A、始终承受拉力 B、始终承受压力 C、下压时承压力 D、上提时承受压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