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研究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研究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94828737.html,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研究

作者:封亚玲

来源:《艺术教育》2012年第10期

【内容摘要】随着人们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培养新型的幼儿教师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工作者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音乐课程的设置与研究,是提高教师专业技能的前提。改革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全面提升学生音乐素质,是适应未来社会教育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大专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素质教育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人们对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新一代人才素质的提高,关键在于教育,在于其培养者教师素质的提高。幼儿教师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其素质、能力如何,关系到一个人学前时期乃至一生的发展,幼儿教育的改革及发展便成为重中之重。如何培养出高素质的新型幼儿教师,使之能适应新世纪基础教育的发展,成为我们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工作者要认真思考和不断创新研究的问题。可以说,创新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和特征,当今世界是需要创新的时代,创新需要人才,创新人才需要创新教育的培养,而创新教育实施中的一个根本因素是创新课程的设置。

众所周知,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中,课程是教育的载体,是其培养目标的具体化,课程设置将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素质水平。笔者根据从事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学科教学近20年的经验,发现当前大专学前音乐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存在诸多问题,筹划一种全新的教学体系恐怕已成为必需,而新的教学体系,必须呼唤着新的课程设置。

一、音乐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重要地位

音乐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生活、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素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因为幼儿期能否接受高素质的教育,将决定其一生的发展,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富有人文内涵的艺术教育,音乐教育对于塑造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幼儿心理发展水平、使幼儿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情绪、培养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性格有着独特的意义。记得有人说过“音乐凝聚着人类的智慧”,雨果精练地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再一把就是音符”,这说明音乐在幼儿的成长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内容是通过唱歌、韵律活动、音乐游戏、歌曲欣赏、打击乐活动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的,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全面掌握扎实的音乐基础和音乐技能,才能胜任幼儿园的音乐教学。由此说明,音乐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教材必须适合于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价值取向

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一、选题的意义 新一轮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对我国普通音乐教育改革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建立“以人为本的音乐发展观”的音乐教育科研项目最近在全国正式启动。针对当前音乐教学现状,许多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九年基础教育对人一生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如果在此阶段学生就已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思维方式,乃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因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最大的变革就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改善教与学的方式,倡导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使我们课改得以进行的重要前提。根据纲要精神出台的《音乐课程标难》,又在音乐学科范围内做了更具体的要求。强调了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的综合;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完善评价机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行的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这种状况影响着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发挥,制约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鉴于我区是这次国家课程改革试验区,特选题为“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思动和主票观点 (一)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验证性研究 1.验证音乐学科课程标准。学习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实验及时了解课程

标准的适切性,根据实验情况,分年度形成对课程标准的修改建议。2.检验实验教材是否达到“标准”的要求。教材改革是否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教材内容的选择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3.检验实验教材在试验区的可行性。教材是否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是否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要求,教材内容的组织是否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出体验、模仿、讨论的建议。 4.实验教材与学生的适切性研究。实验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现实和社会现实、学生个性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生认知发展的适切性研究j实验教材主题式的课程体系、语体风格、呈现方式与学生的适切性研究。 (二)教师培训与提高研究 1.培训内容:设置以问题、专题为中心的结构体系。分解为理论与技能、考察与实践、课题研究三大板块。具体内容包括(回)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2)新课程的教与学;(3)新课程与学生发展;(4)新课程与教师教育;(5)新课程与教学评价;(6)新《课程标准》的特点、实施与评价;(7)教学方法的新探;(8)新教材的学习与研究。 2.培训模式:分解为专题培训、反思实践培训、案例式培训、观摩研讨培训、课题研究培训、导师指导培训、学术沙龙培训、网络交叉培训。3.培训目的:(l)被培训者对新课程有着思想上的共鸣与理念上的认同;

关于器乐教学

课堂小乐器器乐教学的研究 马睿妤 世界各国非常重视中小学的器乐教学,将之视为培养少年儿童音乐素质的极好手段,如美国、朝鲜、日本、欧洲、港澳及东南亚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是如此。 在我国,随着音乐教育改革深入发展,器乐教学已逐渐普及,并被国家教委正式列入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成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一举措,结束了中国近百年来“音乐课就是唱歌课”的历史。当前,对器乐教学进行探讨,将有助于推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 一、器乐教学的意义、性质、任务的提出。 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曾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在这一领域内,它为我们音乐教学提供了独特而令人高兴的音乐教育价值、效果的可能性。儿童们充满着喜悦的心情,在教师的指导下,一定能将这种可能性逐渐变成自己的东西。”这精辟的论述,道出了器乐教学的宝贵价值与意义。器乐教学在音乐教育体系中既是学生学习音乐和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又是开发其智力的重要途径。人的大脑是由左、右半球所组成的,其中有些地方是特殊的最富有创造性的区域。当学生学习弹琴与绘画时,双手必须做精细、灵巧的动作,这就使这些区域的活动力被激发出来,处于“兴奋”状态。许多科研成果表明,当学生学习与演奏乐器时,由于左右手指经常运

动,使得反应更加灵敏,智力得到开发,而且对左半球与右半球的协调、平衡、和谐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与影响。这种智力的促进与开发,既表现在反应灵敏、思想开阔上,也表现在观察力敏锐、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等方面。从生理上分析,学生在演奏器乐时,美妙音乐影响其情绪,情绪又影响着荷尔蒙的分泌,进而影响其大脑分析能力和记忆力的发展。由此可见,通过演奏美的音乐不但能激发与影响学生的情绪,促进智力的开发,而且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这就是器乐进课堂的意义所在。 音乐教育的性质决定了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器乐教学的性质。在我国,小学与初中阶段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也就是面向全体适龄儿童的必须接受的教育,这个阶段的音乐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普及教育。现行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器乐教学部份指的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的音乐文化教育、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音乐的体验,在学习器乐的进程中学习音乐,提高素养,以至受益终生,这就决定了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器乐教学的性质。由于器乐教学属于音乐教育的范畴,又是中小学音乐教育中重要内容的一部份,同音乐教育一样具有“审美性”、“教育性”。器乐教学同唱歌、欣赏、唱游等教学内容一样,都是以音乐审美教育为宗旨的。 音乐审美教育是学校音乐教育的核心。根据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任务,我认为音乐教育中的器乐教学同样是通过学习器乐,让学生掌握基本钩技能,重在培养审美的情趣、能力,丰富发展学生文化生活,提高人的素质。因此,在器乐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趣味性,在各种

高师音乐教育的调整与革新

高师音乐教育的调整与革新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于2001年秋季在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8个实验区开始启动。2002年秋季,实验区已增至500多个,全国共有1000多万中小学生参与了新课程的实验改革。到2005年秋季,全国所有的中小学生原则上都已进入新课程的学习。同时,普通高中和幼儿教育的课程改革也积极推进。与前几轮相比,本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可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涵盖了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管理和课程评价等方面;涉及了现行中、小学的所有学科。其影响面之广,规模之大,是前所未有的。这也是我国基础教育为推进素质教育而实施的一次极其深刻的变革。这次课改是在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和我国加入WTO的大环境下进行的,有着深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背景。就音乐教育学科来讲,毫无疑问,它对在职和未来的音乐教师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师院校培养的学生(将来的音乐教师)将会是素质教育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他们自身的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改革的成败。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根据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实际需要来主动调整高师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规格。 高等师范音乐教育是基础音乐教育的工作母机,作为培养基础音乐教育师资的高师音乐院(系)(也包括音乐学院的师范系)来说,

我们现行的教育思维与机制、课程结构与设置、培养目标与模式等都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与缺陷。这种状况已经不能满足基础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也包括音乐学院的师范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很多专家、学者都在思考:高师音乐教育如何主动适应基础音乐教育改革,使我们的毕业生一走上工作岗位便能很快适应新的形势,能真正肩负起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的神圣使命。这的确是当前高师音乐教育界无法回避的问题。高师音乐教育已经没有更多的时间可以等待了,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我们只有认清现状,兴利除弊,大胆革新,才有更加美好的未来。就目前的情况看,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调整与改革: 一、强化为基础音乐教育服务的思想 高师音乐教育应为基础音乐教育服务是国家对师范音乐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多年来,高师音乐教育界就这一点在理论上已基本形成共识,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反映出为基础音乐教育服务的观念不强的问题: 1.有的高师院校把研究基础教育方面的课题和文章不列入科研范畴。很多高校主管科研的职能部门及领导都认为:科研就要争取搞几项惊人的发明创造,论文就要争取写那种发表在核心刊物上的让人觉得高深莫测、怎么读也读不懂的文章。我认为目前我们在评定核心期

小学音乐案例分析(1)

小学音乐案例分析《爱劳动》《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改变过去音乐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提倡体验、模仿、探索、合作及综合的教学过程与方法,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创设便于师生交流的教学环境,建议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启发学生在亲身体验或模仿的过程中,怀着探究的兴趣主动学习,在这一课所设计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注重培养了学生在亲身体验模仿过程中,不断探究的主动学习。建立平等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地教学氛围。 以形象生动有趣的方法解决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快乐轻松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一会音乐、表现音乐。 首先: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放音乐、师生同做律动表演《拉钩钩》,教师与学生一起表演,师于学生们拉钩钩,音乐课在轻松愉快中开始。 分析: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主体,师生互动,教师应以一种平等、亲切的姿态去理解学生,让学生随歌曲旋律自由律动表演,放松学生心情,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一分钟的组织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虽然时间很短,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把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拉近,教师变得亲切,为下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 接着:聆听《三个和尚》感受音乐轻快的情绪并表演。

(1)导入: 1、师:今天,老师请大家来听一首歌,歌中唱了一个 很有意思的故事,同学们想不想听一听? 2、观看多媒体《三个和尚》学生神情专注。 3、歌曲听完,同学们举手讲故事。 4、师再次放音乐。 5、师:我们听的这一首乐曲中是怎样用约起来描述《三 个和尚》这个故事吗? 6、师:同学们能听出有几种乐器来代表这三个和尚? 7、师介绍。三个和尚音乐及代表乐器音色。 8、再次听乐曲,请学生自己选择表演的对象,合上节 拍,随音乐表演,(用自己创作的动作来表现) 分析:一年级学生无论钻生理还是心理上,都带有幼儿的特征:行动表现出好奇、好动、好模仿等倾向; 且容易被感染,通过播放多媒体展示,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讲故事、发挥思维能力、想象力。学生们不知不觉中,就由讲故事开始,慢慢学习的也学习了乐曲中所用的乐器。并随乐曲即兴表演,编配动作。主动地曲学习音乐、感受音乐、体会音乐。 其次:以形象生动的方法来解决教学难点。 1、复习已认识的节奏(卡片)教师扫地,请学生听

新课程改革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内容提要 本文就新课程改革下音乐课堂教学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分析和反思。音乐教育需要改革,但并不意味着要全盘否定以前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要准确地体现新的课程标准理念,对教师的基本功要求比以前更高,要有过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并且要有把握学生身心变化的能力。并就中学音乐课常态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用实例提出了见解和解决课堂教学的方法。

新课程改革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经验面临严重的挑战。如何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观及课堂教学观,是每一个音乐教师应该关注和思考的问题,而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去实践,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问题的关键。 新课程改革指导下音乐课的常态教学,在实验过程中对教学行为的反思及在音乐新课程实践。 一、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教学行为的反思。从国家教育部颁布新的课程标准,各地方的课程改革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新的课程标准具有发展性,适合学生新时期发展的不同需要。那末具体怎样实施,就是要通过基层教育者反复思考--实践-修正-再实践的过程。 实行新课程改革后,没有不用多媒体的,歌曲的二部合唱如何处理没有了,启发学生怎样唱出优美的声音不见了,教师的钢琴即兴伴奏几乎消失了,教师的范唱少之又少,有的只是热烈的课堂气氛和各种音乐活动,给人感觉像在做秀。每节课的内容都需要多媒体?新课程改革难道只是教学形式的改革?难道常态教学都这样上? 音乐教育需要改革,但并不意味着要全盘否定以前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要准确地体现新的课程标准理念,对教师的基本功要求比以前更高,要有过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并且要有把握学生身心变化的能力,并非部分教师理解的那样,借用现

民族音乐学与高师民族音乐教育

民族音乐学与高师民族音乐教育 艺术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民族音乐学与高师民族音乐教育 圆王小青 高师民族音乐教学与研究,是民族音乐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阵地,它直接反映其主体意识的存 在,直接体现其教学原则和文化传承方向与传承方式?如果从教育模式来认识高师民族音乐 教育,所要建构的是三个体系即教材体系,课程体系和学科体系.建构的基础则是民族音乐理 论的研究成果?而目前高师民族音乐教学,更多地是将民族音乐文化还原为西方”艺术音乐” 形态下的”物”的原型来加以认识和分析,并在理念上存在某种偏差和极端化倾向. 民族音乐学教学研究现状 现今对中国音乐的认识,就目前学术界较为一致的共识包 括:民族民间音乐,传统音乐,民族音乐i大类.具体来说,民族 民间音乐以其传统的五分法包括民歌,曲艺,戏曲,民族器乐和

歌舞音乐?传统音乐则包括了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 民族音乐则指二十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创作,改编的所 有音乐?上述三大类共同构成中国音乐?应当看到,这一学术共识的形成,是中国音乐学家经历了近百年的研究,思考和探索的结果?特别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民族音乐学的传人和发展, 为中国音乐的研究和发展注人了新的活力,开启了新的思路,拓宽了研究视角?这无疑也为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 但令人遗憾的是,学术界的研究共识并没有被高师音乐教 育的实践所重视?现今高师民族音乐的教学仍以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为主线,据笔者了解,对该课程感兴趣的学生寥寥无几. 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形态描述方面,基本不涉及文化学,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以一种静态的,固定不变的心态去面对教学内容,好像在作音乐形态学上的”考古”发现?此外冲国音乐史和中国音乐欣赏作为”主线”的配置课程,仍然没有摆脱两者分离而各自独立的局面,即一一史中无声,声中无史?虽然,我国古代的哲人用意,象,言精辟地概括了文化存在的三个基本层面①,并将其理解为文化存在的合力基础,是特定社会文化存在中相互影响和相互支撑的着力点?然而高师的民族音乐教学却对文化因素视而不见. 如果说音乐不是一种文化,肯定会遭到众人的反对?但在我们的意识深处,西方工业文明和文化模式的理念始终伴随,并左右着我们,即所谓的”艺术音乐”当这种理念面对中国音乐时,特殊的文化观念和社会心理背景很难使其”对号人座”于是以西方”艺术音乐”的理念来解释中国音乐文化现

高师器乐重奏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师器乐重奏教学是高师器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师器乐教学的重要环节.在目前的高师器乐教学中,重奏教学的应用相对滞后.很多高师器乐专业课程往往只注重独奏教学而忽视了重奏教学,重奏教学多是迫于演出需要应急排练几个作品,总的教学还是以独奏教学为主.这样就可能会使器乐教学的预期目标得不到很好的完成.本文拟在上述背景下对高师器乐重奏教学的意义和实施方法做一些论述.1 高师器乐重奏教学的实践意义 国家教育“十二五”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指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就高师音乐教育而言,应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型、综合型音乐人才为目标.高师音乐教育的任何专业都应仅仅围绕这一目标进行.在高师器乐专业的乐器演奏课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多以独奏曲教学和实践为主,形势较为单一.这样的教学方法往往会制约学生的横向发展,培养出的学生独奏能力突出,但重奏和合奏能力相对较弱. 高师器乐重奏教学的实践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1.1 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多声思维,培养学生对音乐“立体感” 的认识在高师的音乐教学之中,器乐教学都是以独奏或独唱作品的教学为主,学生的多声思维得不到很好的训练,进而会影响学生对作品立体感的认识,在跟伴奏或合奏时常常不够自然流畅. 音乐多声思维是人类在多声部音乐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随着多声感觉、听觉及多声欣赏能力的发展,逐渐形成起来的一种立体状的思维方式. ① 多声思维的训练一直以来 是我国音乐教育工作者们努力探索的课题之一.以笔者的了解,在我国目前的音乐教学工作中,对学生多声思维的培养和训练主要基于西方的和声基础之上.在具体的训练中,大都以视唱练耳课程和和声课程为平台.在专业音乐学院,学生多声思维的训练还可依靠乐团的排练和演出来获得.而在高师音乐学院中,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各乐团建设的质 量和编制离专业音乐学院还有一定的距离.再加上演出的场次和排练的频率也远不能顾及每一位器乐主修学生.所以,器乐重奏训练从某种意义上就能满足培养学生多声思维的需要. 另一方面,和声和视唱练耳课程中选用的多声作品风格和题材有限,且以西方作品居多.这也不利于学生对多种不同风格和题材,尤其是民族题材作品多声思维感觉的培养和形成.而器乐重奏课程中民族器乐重奏的训练就能解决这样的问题.1.2 能使学生对音乐的音准、节奏等基本要素掌握得更加准确和具体,从而把器乐的独奏水平提高到更高的高度 音乐理论家包.弗.阿萨菲耶夫认为:“音乐作品的生命 在于音准,……音不准就会破坏音乐的生命和性质.”② 音准 训练是器乐教学中各专业老师一再强调并重点训练的因素,音准也是音乐各要素中最重要的因素.不论是弦乐器还是管乐器,器乐的音准都难以控制.为此对学生进行音准的判断力及耳音的训练尤为重要. 据笔者理解,很多专业的视唱练耳老师就学生的音准训练都有自己的教学体会.有的认为训练学生的音准能力应从学生的辨别能力、 幻想能力、复述能力三方面入手;有的认为音准训练应与音乐基础理论相结合;也有的借助音准训练仪器进行训练. 不管是何种方法都是以提高学生的音准辨别力为旨归.在器乐重奏中,学生不仅要能准确的演奏自己的声部,还要能清晰的听到另外的声部,而且要保持自己声部与其他声部的和谐,这就对学生的音准控制能力和辨别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训练,学生的音准辨别能力无疑会有更大的提高. 节奏方面,高师器乐专业的学生都有一定的音乐基础,也具有一定的节奏听辨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学生在合伴奏时,节奏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平时的训练多集中在独奏训练上,多声部配合能力较欠缺. 高师器乐重奏教学探索与实践 周楼胜 (广西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广西桂林 541006) 摘要:在高师器乐教学中,重奏教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拟从高师器乐重奏教学的实践意义和实施方法两个角度对高师器乐重奏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师器乐;重奏教学;实践意义;实施方法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 (2012)06-0253-02 基金项目: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度全日制本科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立项项目:“重奏和独奏相结合的多元式教学方法在高 师乐器演奏课程中的应用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广西师范大学文件师政教学[2011]69号) Vol.28No.6 Jun.2012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第28卷第6期(上) 2012年6月253--

谈高师学生音乐教学能力的培养(一)

谈高师学生音乐教学能力的培养(一) 内容摘要:高师音乐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对高师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高师音乐教学要正确认识音乐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加强高师教育理论课程设置的改革力度,创造良好的培养氛围,以促进高师音乐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教学能力高师音乐专业教育改革 随着高师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师学生教学能力的提高,已经成为教育改革者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教学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有效性,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规划设计、组织与管理、动手操作、表达、评价与反馈、调节与控制、理解与交往、教研和科研等综合能力。”①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集中体现,对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音乐学专业的学科特殊性,如何在高师阶段有效地培养学生音乐教学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能自如顺利地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是高师培养目标的重中之重。因此,高师必须在教学理念、课程设置体系、教学实践、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以促进学生音乐教学能力的发展。一、改变传统观念,正确认识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在高师音乐学专业的学生中,学生更多地关注自己音乐技能的提高,而对于教学能力,很多学生则认为这是工作之后的问题,只要在学校学习期间学好音乐技能就够了。这种认识究其根源是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旧有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传统教育观念认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就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始终处于中心地位。简单地说,传统教学观念更加注重教师“教什么”。与之不同的是,新课程改革中更加关注教师“如何教”。 如何将知识技能更有效地传授给学生,是教育改革研究的重要命题,也是教师职业化的具体体现。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时代周刊》就曾有过一篇名为《危急!教师不会教》的文章,引起公众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关注,而教学能力的发展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如果教师缺乏高水平的教学能力,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教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就得不到社会的认同。因此,高师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仅关系到高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对高师学生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针对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的培养,不仅要提高其专业技能水平,同时更应关注师范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 二、加强音乐教育理论课程改革力度,优化学生教育理论知识 高师音乐教育理论课程有别于一般大学通识课程,它是培养教师教学知识和教学能力的课程体系。但从目前现状来看,我国高师的教育理论课程还相对薄弱,课程体系不健全,更重要的是,高师开设的教育理论课程有些与教育现实相脱节,从而使教育理论课程没有真正地发挥出作用。因此,要“强调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关键在高师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② 目前我国高师的教育理论课程大多延续传统的教学课程体系,学生在校期间开设的课程为教育学、心理学和本专业的教学法三门课程,这显然适应不了当前形势下教育改革需求。以美国、德国等国家师范教育理论课程的开设为例,其教育理论课程在学生本科阶段所开设课程的比例超过了20%,而中国目前教育理论课程的所占比例仅6%左右。因此,加大教育理论课程在课程设置中的比例,是提高目前高师学生教学水平的必要手段。针对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的教育理论课程,可以考虑在原有的三门教育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将教育理论课程扩展开,以丰富学生教育理论知识、扩展视野、提高教学技能,同时增设一些能增强实际教学能力、完善现代教育理念的课程,如:当代教育理论、国内外音乐教学法评析、音乐教育测量与评估、音乐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音乐教材分析与研究、音乐教学法探索与实践等。具体实施中还可结合学分管理制度,对课程的设置安排进行适当调整增减,在开设时间上使教育理论课程贯穿四年本科学习,使学生对教育理论课程的掌握做到更充分,更系统。

小学音乐课教学案例1111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 案例描述 这是一堂四年级的音乐课,我今天给他们上课的内容是学唱新歌《我爱祖国,我爱妈妈》,这是一首表达了少年儿童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课前我作了精心的准备,收集了大量的有关热爱祖国的歌曲,准备在同学们学会歌曲后,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唱唱、演演、跳跳、画画、说说等来一个祖国颂的综合活动。发声练习也是准备的与歌曲有关的连音练习。我预料这一定是气氛活跃而又和谐美好的一课。 果然,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学生们整齐的走进了教室,并随着我的琴声进行着发声练习,在我的指导下,连音练习是那么的圆润,我心里甜甜的。有了这顺利的开场,教学也就自然的进入到了下一个环节,我面带笑容的对同学们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妈妈,都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我们今天就要来学习一首表达少年儿童热爱祖国的歌曲《我爱妈妈,我爱中华》。”我想同学们一定会象往常一样很乐意的打开课本准备学唱。可这时,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并站起来怯怯地说:“老师,我们特别想学合唱队唱过的那首《猜调》,行不行啊老师?你能在这堂课上教我们吗?”顿时,班上很多同学有了共鸣,热烈的与旁边的同学讨论起来,:“对,我也想学唱这首歌曲。”、:“这首歌曲很好听,我早就想学唱了。”……,看来,同学们对这首歌曲有着热切的向往。 课是无法正常进行下去了,看着学生们对《猜调》这首歌的热情劲,我意识到要想把学生的思绪强制性的拉回到原先准备给他们唱的歌曲中是不行了。《猜调》是六年级音乐课本上的一首歌曲,正好我也带着学校六年级的音乐,但我对这歌曲也作了一定的备课,看着同学们期盼和渴望的眼神,我马上调整了心态,用清亮的嗓音说:“同学们,云南是个好地方,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的歌更美。那么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唱《猜调》这首歌。”“好!”同学们鼓起了掌,他们兴奋的心情、迫不

对当前高等院校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94828737.html, 对当前高等院校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作者:徐显辉 来源:《艺术教育》2013年第05期 近年来,我国的音乐教育教学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与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分不开。这主要包括音乐教育的管理、咨询以及教研机构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初步建立,从内在改变了以往没有专门机构提供宏观调控的现状;全国各地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教育教学人才,提高了素质人才的发展空间;引进国外优秀教育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课间活动,不断推动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此外,音乐教育科研建设、音乐的教材、教学器材设备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这些成绩的取得,为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创新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不难发现,各地的新课程改革风起云涌,音乐教育作为课程改革的先行学科之一,各种新理念、新教材层出不穷,让一些音乐教师颇有应接不暇之感。笔者结合近年来音乐教学实践,谈一些新思考。 一、我国高等艺术院校艺术教育的现状与突出问题 我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对艺术课程教育提出了新的历史使命和任务,要想培养出合格的人才,不但艺术教育课程需要改革,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更要在新课改的指导下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但是基于我国艺术教育现状出现的新问题,我们需要认真研究本学科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的音乐教育相结合,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艺术教育工作。近年来,我国各艺术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艺术师范教育得到了很大发展,但结合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不难发现,教师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学生能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但是进入实际工作岗位就会感觉到所学知识无法运用到基层音乐教学中。这也说明了培养出有全面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中,学生自主学习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的原因则与学校艺术教学课程设置与制定的培养目标分不开。此外,音乐教育教学事业很多方面只是停留在外在形式上,音乐教育在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学生个体的自由发展方面都达不到全民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一)音乐教育的专业化要求,与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严重违背 我国音乐教育教学存在的又一个明显的问题是,在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要求方面,大都倾向于专业化,而没有考虑到学生自身审美能力的要求。因此,在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要求方面,教师注重专业机构所传输的专业教学方法,注重教学目的和要求的专业化,忽视了学生个体发展的基本要求;教材选定以及编排方面注重逻辑上的规定,与音乐教育教学本身的创造性相悖,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个性发展空间;注重教育教学的专业知识传输,忽视了教育教学过程的演变;注重教师的专业主导灌输,忽视学生的个性接受;

基于能力结构的高师音乐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阶段向大众化阶段的转变,教育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新举措、新政策,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2004年,教育部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中的培养目标指出:“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22条中指出:“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由此可见,基于能力结构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将是今后高师音乐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 一、高师音乐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应用型人才指从事利用科学原理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而工作的人才,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将科学原理或新发现的知识直接用于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实践领域”。由于不同类型的应用型人才涉及的专业领域与习得的专业知识有所不同,所以,对各种类型的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能力结构要求也各不相同,高师音乐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能力结构由“音乐专业能力”“教师职业能力”“知识拓展能力”三种能力构成。 (一)音乐专业能力 高师音乐学的专业能力是高师音乐学专业应用型人才能力结构的核心。包含:“弹”,要求学生既能够独立演奏音乐作品,又能根据不同类型歌曲进行即兴配弹的能力;“唱”,要求学生掌握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和正确的歌唱方法,具有一定的演唱能力,且了解青少年的发声特点,具备独立教唱歌曲和辅导课外声乐活动的能力;“跳”,要求学生不仅掌握舞蹈表演的技巧,还具备编创与排演舞蹈的能力;“合唱指挥”,要求学生掌握合唱作品演唱的基础知识、基本规则与表现技能,并具备合唱团组织、训练、演出、管理的基本能力;“音乐创作”,要求学生具备创编歌词、音乐旋律、音乐节奏、音乐故事及音乐游戏等能力;“音乐欣赏”,要 求学生通过对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曲目的欣赏,认识和了解作品的作者、创作背景及艺术特色等,为今后开展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奠定基础。 (二)教师职业能力 教师职业能力是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外的能力,它是培养优秀音乐师资不可或缺的方面。其一,思维能力,指利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联系的能力(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和推理能力),良好的思维能力是学生毕业后走上讲台进行一切音乐教学活动的基础;其二,语言表述能力,它是衡量合格音乐师资的主要指标之一,包括基础技能(语音、朗读、演讲、论辩)和专业技能(教学口语、教育口语);其三,创新能力,指运用知识和理论,在音乐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有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它是音乐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其四,人际交往能力,包括团队合作精神、解决冲突能力、处理意外事故的能力、沟通交流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 (三)知识拓展能力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与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人类正迈向学习化社会。在这种文化大背景下,高师音乐学专业的学生应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拓宽知识领域,培养较强的知识拓展能力。知识拓展能力包括:“再学习能力”是指在现有的基础上更新、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科研能力”包含对剖析问题的能力,深入研究问题背景、原因、过程的能力及预期结果、提出合理对策的能力等。 二、高师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应用型人才定位不明确 高师音乐学专业的人才定位受音乐艺术院校“精英教育”的影响,仍把工作重点放在培养“高、精、尖”研究型人才上,存在着“三重三轻”的现象,即“重专业知识,轻全面素质;重知识传授, [摘要]传统的高师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观是一种知识质量观,主要以学生掌握音乐专业知识的多寡作为评价教育质量高低的标准,忽略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教师职业能力及知识拓展能力的发展,从而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文章从能力结构的视角出发,探索了高师音乐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能力结构,提出了基于能力结构的高师音乐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能力结构高师音乐专业 应用型人才 培养 [作者简介]庞卡(1978-),女,广西玉林人,玉林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与器乐教学;庞梅(1972-),女,广西玉林人,玉林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广西玉林537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玉林师范学院教学改革专项项目“艺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验研究——以玉林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为例”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1ZXJG21)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3-0103-02 基于能力结构的高师音乐学专业应用型 人才培养探析 庞卡庞梅

器乐教学教案

器乐教学—— 《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并了解打击乐器(响板、三角铁、串铃、铃鼓),熟悉它们的音色和演奏特点; 2、让学生掌握每种打击乐的基本演奏方法,进一步感受打击乐器的魅力;调动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并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让他们有创造性地参与音乐活动; 3、学生能够很好的用自己手中的打击乐器为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伴奏。 二、教学重难点 1.学生认识并会用(响板、三角铁、串铃、铃鼓、鼓)打击乐器 2.能够为歌曲伴奏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钢琴律动) (二)讲授新课 1.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来做个小游戏,考考大家! 播放一段打击乐你们来猜猜里边就有什么乐器? (教师评价语言:好极了、真给力、见多识广、真聪明等) 师: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一群新朋友,大家想不想认识一下

呢? 生:…… 师:他们分别是(响板、三角铁、串铃、铃鼓)他们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打击乐 出示图片告诉学生他的名字【展示给学生如何使用,并给各小组分发乐器】 师:老师把我们这几位小朋友分到了各小组,你们高兴吗?那就认识一下,找出你手中的乐器可以发出多少种响声,展示给大家。(小组讨论) 第一组:响板第二组:三角铁第三组:串铃 第四组:铃鼓第五组:碰铃 (每一组组长介绍并说出本组乐器可以发出多少声音并展示出来) 师:(好极了)同学们如果我们把这些乐器加入到歌曲中会是什么样的呢? 2.聆听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学生跟音乐律动) 附听歌曲要求:每一组选择歌曲中的一句,并用手中的乐器打出节奏,小组展示(教师指导) 3.教师弹钢琴学生每一小组轮流用乐器打节奏并唱出歌词 4.教师钢办每小组用自己的乐器合奏(没轮的小组唱歌律动) 5.各小组用自己手中的乐器将整首歌曲的节奏打出来 师:这些打击乐器不只能独奏、齐奏,还能合奏出美妙动听的曲

小学音乐课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音乐课教学案例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努力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地确立,并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真正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尝试运用了以下这些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音乐课中首先需要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中,展示自己的个性。因此,一个好的情境设计,能使学生记忆深刻,能使学生很快的融入到课堂之中,使学生整堂课都在这个美丽的情境中学习。精彩开头,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异、亲切的感觉。如在上《小动物唱歌》这课时,我用充满神秘的语调做好开场白,同学们:“大象伯伯给老师打电话要邀请同学们参加动物联欢会,你们想不想参加?”“想”可是,大象伯伯说:“想参加的同学,最少要会学一种动物的叫声”,同学们开始模仿起小动物的叫声。这样的环境,激发了同学们的需要,刺激了同学们的求知欲,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巧妙提问,主动参与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在欣赏《狩猎波尔卡》时,作了这样的尝试:①在学生初听全曲后,问:你们听到了什么?能用动作告诉大家吗?学生一边用动作表现了狩猎时瞄准猎物的样子,一边模仿枪声;②当学生再次聆听乐曲时,我又问:听,狩猎者骑着大马呢?这时几个学生迫不及待的表演了骑

马的动作和马叫的声音。③当听到最后一部分时,我再次问:这里的号角表现了什么呢?有的学生说狩猎者在庆贺他们打了很多猎物;有的学生说这是召集大家的一种方式;……这样的提问利用了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景中,激起了他们的探索兴趣,形成探索动机,最终让学生主动有效的参与到了音乐活动中,使学生的听觉获得美感。 三、寓教于“玩”,挖掘潜能 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通过学生主动的“玩”,充分体验了音乐作品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培养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趣味,积极进行了审美体验,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力、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经验: 1、角色表演 对于小学低中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天生爱表演,也善于表演。当学生理解和熟悉一首新歌时,我总试着让学生在自由放松的气氛中,用身段、手势、表情、眼神等肢体进行自我表演,边唱边舞。在《保护小羊》中,同学们的表演,让我感到了小羊们的温顺;狼的凶残;狗熊、小刺猬、大象、小猎狗的友爱;在表演过程中同学们自由选择其中的角色,进行即兴表演,这样不但能使学生更快、更独立地记住歌词,而且对音乐的情绪也有了非常深刻的体验。 2、自由创编 音乐的教学一个重要理念就是鼓励学生大胆的进行音乐创造,其目的在于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对于低中

学前音乐课程标准修订稿

学前音乐课程标准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体系》课程标准编者:学前音乐教研室 审核人: 课程负责人:盛丽 编制单位: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体系 编制日期:2016年1月20日 2016年1月20日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定位 课程的简介性质:《音乐课》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课。它通过乐理与视唱练耳、钢琴基础、儿歌编配与弹唱、以及学前音乐教育四个部分组合在一起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四个学期的音乐部分基础教材; 课程的作用:四个学前由基础乐理知识到音乐教学的运用的学习,通过比较系统的、规范的、精炼的具有代表性的内容,配合相适应的、生动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音乐课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教学技能、心智技能)两方面得到培养和训练,使学生能够上好每一节幼儿音乐课。

三、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导的各项活动,讲授《乐理与视唱练耳》、《儿歌弹唱》、《学前音乐教育》等教材,使学生理解“音乐”的基本理论、掌握音乐的基本技能、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及与“音乐”相关的艺术审美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爱专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1、能力目标 (1)熟练地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和方法,实践于自身风格特点的纠正。 (2)会合理掌握组合音乐、节奏。 (3)会运用各民族特色技术技巧。 (4)能上好学前音乐课。 2、知识目标 (1)掌握《音乐》课程标准相关的音乐理论知识。 (2)掌握儿歌伴奏技能。 (3)掌握地域、民俗的基本知识。 (4)掌握相关幼儿音乐的教学方法。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法律意识和道德品质。 (2)树立客观公正的职业理念,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3)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形成稳固的专业思想。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理念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理念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接受新事物的过程中,在课改的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课程改革的重要性。明白了课程改革归根结底就是要改革教什么、学什么。在课改实践中,我感受到了许多,收获了许多,那一点一滴的积累是智慧的结晶,是在以后教学中值得借鉴的宝贵财富。 一、更新观念,转变思路 有人说:“换教材要换脑筋”,在我看来,面对新事物,最重要的就是观念的转变与更新,新的课程标准已代替了旧的教学大纲,新的教育理念已代替了传统的教育思想,新的学习方式已代替了以往的接受学习,我们应关注以下几方面的转变。 1.以往的音乐课过于注重音乐知识的传授与音乐技巧的训练;现在的音乐课强调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淡化枯燥的技巧训练。 2. 以往的音乐课以教师为主,教师是领唱,学生是合唱者;现在的音乐课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强调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淡化教师的权威指挥作用。 3.以往的音乐课以“一教一学”“一问一答”“一说一听”为教与学的方式;现在的音乐课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身体验与实践,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4. 以往的音乐课程内容“繁、难、偏、旧”,且教材已用过多年,体现不出时代特色;现在的音乐课程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贴近学生的生活,有童趣、有美感、有创新,教材令人赏心悦目。 在更新观念,转变思路的同时,我收获了教学中的轻松与快乐,体验到了课改所带来的益处,同时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了音乐课堂的美与愉悦,在这自由、轻松的空间中,我和学生共同享受着成功的乐趣。 二、真诚用心,以心换心 “孩子,你们真的很聪明,你们真行。老师相信将来的作曲家、作词家就在你们当中。”“同学们只要稍稍努力了,你们都会做的最好。”“老师喜欢你们每一个人,你们的微笑是最好的,如果你们也喜欢老师,也笑一笑,好吗?……” 其实教育教学中的真诚就体现在课堂的每一个细小环节。课改强调师生交往与互动,平等与交流。这交往、交流来源于教师真诚的语言、关爱与鼓励,这互动、平等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真心、诚心、爱心。 只有对学生充满了爱,才会对教学用心,对课改用心,对自己的事业用心。课改过程中,每个人都是探索者、研究者。对于课改我们可以去摸索,可对学生的用心、关心是最可宝贵的,这是来自教师内心的、真挚的情感,有了这种内在支持,教学才会更加吸引学生。 对学生用心换来的是学生对音乐的喜欢,对教师的喜欢,对音乐课的喜欢。这就是成功,这一点一滴的成功快乐就是教师用心的回报,真诚的结晶。 三、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1.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在教学中处处都有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如同一首歌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歌词,同一首歌可以有多种处理方法,同一首乐曲可以有多种理解。《在动物园里》一课为学生的创造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前提下,可以自己创编歌词。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学生创编

地方高师音乐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

Vol.33No.5 M ay 2012 第33卷第5期2012年5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Soc.Sci )舞蹈课程的开设和舞蹈教育的实施,是素质教育的新兴门类和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地方高师音乐专业毕业生是完成这一教学任务的主要群体,原因有三:(1)众多地方高师中,缺少专门为广大中小学培养舞蹈教学人才的办学模式,多以地方高师音乐专业办学功能来完成此项培养任务;(2)地方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有舞蹈科目,具备一定的舞蹈专业知识和舞蹈专业技能;(3)舞蹈和音乐有着紧密连系,音乐素养在舞蹈教学中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具有很大优势。 但是,地方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又存在舞蹈教学能力低下现象,基本技能、理论、编排、审美等能力都不令人满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众多复杂的,主要是以下若干条:(1)生源质量低;(2)没有科学、合理、适合自身培养目标的新时代教学大纲;(3)缺少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科学实用、系统全面的教材;(4)教学内部的课程设置不合理;(5)日常教学效果不理想;(6)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传授知识的能力不强;(7)学生在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过程中缺少基本的实践环节,导致学习过程中不能真正做到 “学以致用,学用结合”;(8)学生舞蹈鉴赏能力低下,审美欣赏水平不高等。对于地方高师音乐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要涉及到诸多因素,是一个高度综合体,应该从以下若干方面进行着手改革和完善。 一、做好招生环节 重新拟定并确立地方高师高考招生环节的新机制和新思路。在地方高师音乐专业招收的生源类 型中,多为音乐专业,学生在进校前对舞蹈技能的掌握及对舞蹈知识的了解较少,舞蹈底子薄弱,其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基本上是一个从零开始的过程,起点低,难度大。应该督促和引导报考地方高师音乐专业学生进校前就进行舞蹈学习和训练,具备基本的舞蹈知识和技能,进入高师后再进一步深入学习,前后内容对接形成更大更系统的知识技能体系,从而建立高校和高考之间合理有效的机制,为地方高师音乐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把好第一关。 二、优化大纲和教材 (一)制定科学规范、全面合理、目标明确、适合自身、具有特色的新时代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教学指导文件,以纲要的形式规定课程的目标和任务、 知识和技能的范围、深度和体系结构、 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是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检查学生学业成绩和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衡量准则。制定新的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学大纲,可从根本上改变地方高师音乐专业舞蹈教学多年以来受老套教学大纲的限制,进而改变各高师院校在制定教学大纲方面各自为政、 无统一的参照标准、教学大纲对具体的教学环节没有实质作用等不良现状。对新教学大纲的制定和运用,能使得地方高师音乐专业舞蹈学科在整个高师教育中,确立自身的舞蹈办学理念,更新自身舞蹈教学思维,宏观把握教学实施环节,创新办学方式方法,从而占据办学制高点。 (二)修订、完善、重构地方高师音乐专业舞蹈 地方高师音乐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 王继子,安华文 (遵义师范学院 音乐系,贵州 遵义 563002) 摘 要:舞蹈艺术启蒙教育的优与劣,取决于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地方高师音乐专业 学生在舞蹈启蒙教育阶段中,成为最主要的参与者和主导者,对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艺术启蒙教育产生着深远影响,所以,地方高师音乐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关键词:地方高师;音乐专业;舞蹈教学能力中图分类号:J6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5-0258-03 基金项目:本文系遵义师范学院科研基金项目(编号:2010019)“地方高师音乐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研究成果。 2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