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护理技术课程标准

成人护理技术课程标准
成人护理技术课程标准

成人护理技术

课程编码: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涉外护理授课单位:护理学院

学时:186 学分:10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成人护理技术是涉外护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是护理专业临床课程中的主干课程,是关于认识疾病及其预防和用内外科手段治疗和护理患者、促进康复的科学。成人护理学涉及的护理对象是18到60周岁的人群,课程内容涉及的范围很广,由泌尿、内分泌、血液、神经、等内容组成。

课程的作用:成人护理技术是重要的临床护理专业课,是临床护理学中重要的学科,是

关于认识成年人疾病、预防疾病以及为成人提供护理服务、促进康复和增进健康的科学。

该课程与前导后续课程的关系:在学习成人护理学前,要求学生已具备护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中的生长发育、健康评估以及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中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照护广大的成年人群,后续进入临床顶岗实习。

第二部分课程设计思路

(一)课程基本理念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教育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突出专业能力培养,强化实践教学,结合教、学、做于一体,有效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培养技能型,高素质的劳动者。

(二)课程设计思路

1.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由临床资深护理专家及教学骨干教师组成护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参与教学设计和效果评价。

2.依据本课程岗位群所对应的职业能力、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和毕业学生的追踪调查,确定了典型工作项目及工作过程。

3.以护理程序为主线以任务为引领,创新教学模式,选取与序化教学内容。

第三部分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对病人能够做出正确的评估

2.提出病人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3.满足实用型成人护理技术基本理论和知识的需要。

(二)能力目标:

1.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和良好的工作态度

2.临床实践中认识护理问题、分析护理问题和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具备乐观、开朗的性格、宽容的胸怀,赤诚美好的心灵。

2.倡导细致观察、反应敏捷、有条不紊的工作作风。

3.树立认真负责、虚心好学精神。

4.尊重、关心和爱护病人,具有一丝不苟的为病人服务的精神。

第四部分课程内容与要求

学习情境(教学单元、模块或项目)

工作任务

(学习内容)

知识要求能力要求

参考

学时

1.针对外科病人的常用护理技术1.1水、电解质代

谢紊乱和酸碱失衡

病人的护理

知道水、电解质代

谢紊乱和酸碱失

衡病人、疼痛病

人、感染病人、损

伤病人、肿瘤病人

的临床表现。

能正确收集资料评估病情;具

有分析护理问题和解决护理

问题的能力;能够对病人实施

整体护理及健康教育;对危急

重病人具有配合医生急救的

能力。

6

27 1.2营养支持疗法 2

1.3疼痛病人的护

1

1.4麻醉病人的护

3

1.5围手术期病人

的护理

9

1.6感染病人的护

2

1.7损伤病人的护

3

1.8肿瘤病人的护

3

1.9移植病人的护

1

2.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2.1呼吸系统疾病

常见症状体征的护

知道呼吸系统常

见疾病病人的病

因、发病机制及临

床表现、常用的护

理诊断及护理措

施。

具有对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

分析护理问题和解决护理问

题的能力;能够对病人实施整

体护理及健康教育;对危急重

病人具有配合医生急救的能

力。

2

24 2.2阻塞性呼吸系

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7

2.3感染性呼吸系

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7

2.4肺癌与胸部损

伤病人的护理

4

2.5呼吸功能衰竭

病人的护理

4

3.心血管系统疾病病人3.1心血管系统疾

病常见症状体征的

护理

知道心血管系统

常见疾病病人的

病因、发病机制及

能对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病

人提出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并能对此类病人进行健康宣

3 27

的护理 3.2心力衰竭病人

的护理临床表现、常用的

护理诊断及护理

措施。

教。能对心血管急症的病人进

行急救。

3

3.3心律失常病人

的护理

7 3.4心血管结构异

常病人的护理

3 3.5原发性高血压

病人的护理

2 3.6冠状动脉粥样

硬化性心脏病病人

的护理

4

3.7感染性心血管

疾病病人的护理

3

3.8周围血管疾病

病人的护理

2

4.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4.1消化系统疾病

常见症状体征的护

知道消化系统常

见疾病病人的病

因、发病机制及临

床表现、常用的护

理诊断及护理措

施。

能正确运用护理程序分析病

人的病情,能对消化系统常见

疾病病人提出护理诊断及护

理措施并能对此类病人进行

健康宣教。

1

27 4.2腹部疾病病人

的护理

3

4.3食管、胃和十

二指肠疾病病人的

护理

8

4.4肠疾病病人的

护理

5

4.5肝胆胰疾病病

人的护理

10

5.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5.1泌尿系统疾病

常见症状体征的护

知道泌尿系统常

见疾病病人的病

因、发病机制及临

床表现、常用的护

理诊断及护理措

施。

能解释疾病的概念,能对泌尿

系统常见疾病病人提出护理

诊断及护理措施并能对此类

病人进行健康宣教。学会尿液

检查及标本采集方法。

2

15 5.2肾脏疾病病人

的护理

5

5.3肾、膀胱和尿

路疾病病人的护理

8

6.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6.1血液及造血系

统疾病常见症状体

征的护理

知道血液及造血

系统常见疾病病

人的病因、发病机

制及临床表现、常

用的护理诊断及

护理措施。

能对血液及造血系统常见疾

病病人提出护理诊断及护理

措施并能对此类病人进行健

康宣教,能运用血液系统常用

的护理技术对病人进行护理。

2

8 6.2血液及造血系

统常见疾病病人的

护理

6

7.内分泌代谢系统及风湿性疾病病7.1内分泌代谢系

统疾病常见症状体

征的护理

知道内分泌代谢

系统常见疾病病

人的病因、发病机

能对内分泌代谢系统常见疾

病病人提出护理诊断及护理

措施并能对此类病人进行健

1 13

人的护理7.2甲状腺疾病病

人的护理制及临床表现、常

用的护理诊断及

护理措施。

康宣教。

3

7.3肾上腺疾病病

人的护理

2 7.4代谢性疾病病

人的护理

5 7.5风湿性疾病病

人的护理

2

8.运动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8.1常见运动系统

疾病病人的护理

知道影响骨折愈

合的因素。能说出

骨折愈合的分期。

知道运动系统常

见疾病病人的病

因、发病机制及临

床表现、常用的护

理诊断及护理措

施。

能对运动系统常见疾病病人

提出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并

能对此类病人进行健康宣教,

能对各种骨折的病人进行急

救与护理。

16 16

9.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9.1神经系统疾病

常见症状体征的护

知道神经系统常

见疾病病人的病

因、发病机制及临

床表现、常用的护

理诊断及护理措

施。

能对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病人

提出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并

能对此类病人进行健康宣教。

能对神经系统疾病病人进行

简单的康复训练。

2

16 9.2周围神经疾病

病人的护理

1

9.3颅脑疾病病人

的护理

5

9.4脑血管疾病病

人的护理

6

9.5癫痫病人的护

2

10.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10.1女性生殖系统

炎症病人的护理

知道女性生殖系

统常见疾病病人

的病因、发病机制

及临床表现。

能对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疾病

病人提出护理诊断及护理措

施并能对此类病人进行健康

宣教。

2

10 10.2女性生殖系统

肿瘤病人的护理

2

10.3妊娠滋养细胞

疾病病人的护理

2

10.4月经失调疾病

病人的护理

1

10.5女性其他疾病

病人的护理

3

第五部分课程实施

(一)教学模式:成人护理技术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教学过程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采取工学结合的方式,培养符合岗位需求的护理专业人才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学习情境(教学单元、模块或项目)

工作任务

(学习内容)

教学条件要求教学方法建议

1.针对外科病人的常用护理技术1.1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和酸碱失衡病人的护理

1. 教学地点:多媒体

教室、实训教室

2. 教学用品:教材、

课件、相关疾病视频、

实践设备(吸氧、吸痰、

输液、监护、手术器械、

护理文件等)

案例分析

讲授法

小组讨论

演示法

角色扮演

情境模拟1.2营养支持疗法

1.3疼痛病人的护理

1.4麻醉病人的护理

1.5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

1.6感染病人的护理

1.7损伤病人的护理

1.8肿瘤病人的护理

1.9移植病人的护理

2.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2.1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症

状体征的护理

1. 教学地点:多媒体

教室、实训教室

2. 教学用品:教材、

课件、相关疾病视频、

实践设备(吸氧、吸痰、

输液、监护、护理文件

等)

案例分析

讲授法

小组讨论

演示法

角色扮演

情境模拟2.2阻塞性呼吸系统疾病

病人的护理

2.3感染性呼吸系统疾病

病人的护理

2.4肺癌与胸部损伤病人

的护理

2.5呼吸功能衰竭病人的

护理

3.心血管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3.1心血管系统疾病常见

症状体征的护理

1. 教学地点:多媒体

教室、实训教室

2. 教学用品:教材、

课件、相关疾病视频、

实践设备(吸氧、吸痰、

输液、心电图、心电监

护、护理文件等)

案例分析对比法

讲授法设问法

小组讨论

演示法

角色扮演

情境模拟

3.2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

3.3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

3.4心血管结构异常病人

的护理

3.5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

护理

3.6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

心脏病病人的护理

3.7感染性心血管疾病病

人的护理

3.8周围血管疾病病人的

护理

4.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4.1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症

状体征的护理

1. 教学地点:多媒体

教室、实训教室

2. 教学用品:教材、

课件、相关疾病视频、

实践设备(吸氧、输液、

案例分析

讲授法

小组讨论

演示法

角色扮演4.2腹部疾病病人的护理

4.3食管、胃和十二指肠

疾病病人的护理

4.4肠疾病病人的护理三腔管、护理文件等)情境模拟4.5肝胆胰疾病病人的护

5.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5.1泌尿系统疾病常见症

状体征的护理

1. 教学地点:多媒体

教室、实训教室

2. 教学用品:教材、

课件、相关疾病视频、

实践设备(吸氧、吸痰、

输液、监护、护理文件

等)

案例分析

讲授法

小组讨论

演示法

角色扮演

情境模拟5.2肾脏疾病病人的护理

5.3肾、膀胱和尿路疾病

病人的护理

6.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6.1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

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1. 教学地点:多媒体

教室、实训教室

2. 教学用品:教材、

课件、相关疾病视频、

实践设备(吸氧、吸痰、

输液、监护、护理文件

等)

案例分析

讲授法

小组讨论

演示法

角色扮演

情境模拟6.2血液及造血系统常见

疾病病人的护理

7.内分泌代谢系统及风湿性疾病病人的护理7.1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

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1. 教学地点:多媒体

教室、实训教室

2. 教学用品:教材、

课件、相关疾病视频、

实践设备(吸氧、吸痰、

输液、血糖仪、护理文

件等)

案例分析

讲授法

小组讨论

演示法

角色扮演

情境模拟7.2甲状腺疾病病人的护

7.3肾上腺疾病病人的护

7.4代谢性疾病病人的护

7.5风湿性疾病病人的护

8.运动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8.1常见运动系统疾病病

人的护理

1. 教学地点:多媒体

教室、实训教室

2. 教学用品:教材、

课件、相关疾病视频、

实践设备(吸氧、吸痰、

输液、监护、夹板、绷

带、护理文件等)

案例分析

讲授法

小组讨论

演示法

角色扮演

情境模拟

9.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9.1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

状体征的护理

1. 教学地点:多媒体

教室、实训教室

2. 教学用品:教材、

课件、相关疾病视频、

实践设备(吸氧、吸痰、

输液、监护、康复、护

理文件等)

案例分析

讲授法

小组讨论

演示法

角色扮演

情境模拟9.2周围神经疾病病人的

护理

9.3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

9.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

9.5癫痫病人的护理

10.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病10.1女性生殖系统炎症

病人的护理

1. 教学地点:多媒体

教室、实训教室

案例分析

讲授法

人的护理10.2女性生殖系统肿瘤

病人的护理2. 教学用品:教材、

课件、相关疾病视频

等。

小组讨论

演示法

角色扮演

情境模拟

10.3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病人的护理

10.4月经失调疾病病人

的护理

10.5女性其他疾病病人

的护理

(三)任课教师的要求

《成人护理技术》为临床护理课程,对任课教师要求应该具备临床实践能力。在师资配备上本课程教师队伍应老、中、青年龄结构合理分配;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合理分配;双师型教师占一定比例。专职教师应具有内科护理专业、内科医疗实际工作经历,团队教师具有较好的专业素质,富有开拓创新、团结协作精神,在教科研方面全面发展。

教师类

别人

年龄结构(人)专业技术职务结构

双师

素质

学位结构40岁

及以

40岁

以上

高级中级初级

双师

人数

博士硕士学士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校内专

任教师

7 5 2 3 2 2 4 0 3 4

校外兼

职教师

2 1 1 1 1 0 2 0 0 2

(四)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1.为学生提供理解课程基本内容所需的各相关课程链接和教学图片、教学课件,练习思考题,方便学生网上学习和课后复习、巩固之用。

2.校内实训设备与实训环境

设置有护理实训中心(内、外、妇、五官护理实训室,多媒体示教室,护理形体训练室,ICU病室等)和模拟病区。各房间均配备功能齐全的仿真模拟设备,满足学生模拟练习需要,同时配备有藉此实际操作的设备,为学生相互练习提供保证。

3.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

护理学院护理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有省内、省外多家医院,能满足学生掌握各项相关护理技能的实习需求,部分表现良好的同学可以在毕业后直接留在其实习医院工作。

校外实习基地有:

实习时间为8个月。

(五)教材的选用与编写

选用的人民卫生出版社李丹老师等编写的《成人护理》为教材,该教材具有以下特点:1.卫生部规划教材;2.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教材,体现现代护理理念和职业教育理念;3.本教材的编写水平较高,贴近护士资格考试:4.联系题较少。

(六)学习资料资源:

1.本课程理论练习题选用的是自编的《实用医学教学与测评》(校内印刷)

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指导教材

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指导同步练习题集

电子教案

练习题库

各教学模块的PPT课件

2.制定了实训大纲和实训评分标准。

(七)课程网站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

1.成人护理技术根据教材及参考资料编制了整套图、文并茂的优秀多媒体课件,在理论课讲授中全部采用以多媒体为主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2.利用学院的网络、信息体系,建立与教学同步配套的试题题库,实训评分标准,构建了全套成人护理技术电子教案,与课程内容同步整套多媒体课件、视频、录像,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第六部分课程评价与考核

(一) 考核方式:闭卷

(二) 成绩评定:

成人高考教育理论考试精选试题及答案二

成人高考教育理论考试精选试题及答案二 1.课外校外教育是指下列哪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A.课堂教学以外 B.课堂教学和学校以外 C.学校以外 D.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以外 答案:D 2.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现场对学生进行德育,主要属于() A.说服教育法 B.实际锻炼法 C.榜样教育法 D.陶冶教育法 答案:D 3.实验法所属的教学方法的类型是() A.以直观感知为主的 B.以实际训练为主的 C.以语言传递为主的 D.以探究活动为主的 答案:B 4.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所遵循的主要教学规律是()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C.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答案:A 5.下列教学方法中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是() A.演示法 B.读书指导法 C.讨论法 D.实验法 答案:D 6.在下面的四种教学方法中,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是() A.演示法 B.谈话法 C.讲授法 D.实验法 答案:A 7.评定学生操行是班主任工作的() A.前提 B.中心 C.基础 D.内容 答案:D

8.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A.永恒性 B.相对独立性 C.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D.历史性 答案:C 9.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学问题的著作是() A.马卡连科的《教育诗》 B.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 C.克鲁普斯卡姬的《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 D.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答案:C 10.目的是了解学生学习之前的基础的评价是() A.诊断性评价 B.终结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发展性评价 答案:A11.德育原则和德育规律的关系是() A.前者决定后者 B.前者指导后者 C.前者反映后者 D.前者就是后者

急救护理学试题答案

A型题 1. emergency medicine是(D ) A. 院前急救 B. 重症监护 C. 急诊科 D. 急诊医学 E. 急救护理学 2.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是(B ) A. emergency medicine B. emergency medicine service system C. department of emerge ncy D. nursing in emergency E. prehospital emergency medicine care 3.院前急救主要经常性任务(A ) A. 病人呼救 B. 灾害遇难者急救 C. 救护值班 D. 紧急救护枢纽 E. 以上都不是 4.下列哪一项不属急诊科的设置(C ) A. 预检分诊处 B. 急诊诊查室 C. 急诊抢救室 D. 急诊换药室 E. 急诊观察室 5.下列哪一项不属急诊护理观察技巧(D) A. 问 B. 听 C. 触 D. 教 E. 看 6.ICU是EMSS中的第几个环节(C ) A. 第一环节 B. 第二环节 C. 第三环节 D. 第四环节 E. 第五环节X型题1.急救护理学的范畴(ABCDE ) A. 院前急救 B. 危重病急救 C. 抢险救灾 D. 战地救护 E. 急救护理人才培养和科研 2.EMSS主要参加人员(ABCD ) A. 最初目击者 B. 急救医护人员 C. 急诊科医护人员 D. ICU医护人员 E. 以上都不是 3.EMSS包括(ABC ) A. 院前急救 B. 医院急诊科抢救 C. ICU D. 抢救室 E. 监护室 4.院前急救的特点(ABCDE ) A. 社会性、随机性强 B. 时间紧急 C. 流动性大 D. 工作环境条件差 E. 病种多样复杂 5.院前急救的紧急救护要点包括(ABCD ) A. 舒适符合病情的体位 B. 迅速有效建立静脉通道 C. 正确松解病人衣服 D. 初步急救 E. 途中监 A型题 1. ICU的床位应是医院床位数的(B ) A. 1%~3% B. 3%~4% C. 5% D. 4%~6% E. 6%~8% 2.属于ICU收容范围是(A ) A. 急性心肌梗死C. 周围血管阻力 D. 血管壁的弹性 E. 心肌收缩力 4.测量CVP时引起误差的原因(AB ) A. 插管位置不正确 B. 换能器0位不正确 C. 病人心功能不全 D. 病情危重 E. 药物影响 5.漂浮导管应用中常见并发症有(ABCE ) A. 心律失常 B. 血栓 C. 感染 D. 肢体肿胀 E. 气囊破裂 6.影响脉搏氧饱和度监测的因素(A ) A. 指甲油 B. 血压的影响 C. 温度的影响 D. 机械通气 E. 血液pH和PaCO2影响 A型题 1. 复苏中采取维持血压,低温,镇痉,脱水等措施是针对(C ) A. 维持有效呼吸 B. 保护肾功能 C. 脑复苏 D. 处理酸中毒及水电解质紊乱 E. 以上都不是 2.下列哪种心律失常采用同步电复律(C ) A.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B. 房颤 C. 心室颤动 D. 房扑 E. 房室传导阻滞 3.不宜做电复律的情况有(E ) A. 房颤发生半年 B. 房颤患者行二尖瓣置换术后6周 C. 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颤 D. 持续时间较久的室上速 E. 房颤,心肌损害明显,左心房明显扩大 4.安装起搏器术后护理不正确的是(D ) A. 心电图、血压监护24~48h B. 术后卧床1~3d C. 与起搏器同侧的上肢避免过分外展与上举 D. 起搏器电极导管脱出,应立即往里送 E. 临时起搏器安置时间一般为7~10d 5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E ) A. Sternum电极板置于胸骨右缘2~3肋间 B. Apex. 左腋前线5肋间 C. 首次电复律室颤可用200~400J D. 室扑用非同步电复律 E.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用非同步电复律 6.电复律操作中叙述错误的是(C ) A. 患者平卧于木板床上 B. 两电极板距离大于10cm C. 用盐水纱布擦湿两极间皮肤 D. 室颤患者一日内可电复律3次以上 E. 复律时立即进行心电监测7.下列哪种情况可采用人工气道(C ) A. 喉头水肿 B. 颈椎骨折和脱位 C.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呼吸衰竭 D. 下呼吸道分泌物引起的气道堵塞 E. 有主动脉瘤压迫或侵犯气管8.气管插管时应向套囊内注空气约(B )ml A. 1~3 B. 3~5 C. 5~7 D. 7~9 E. 以上都不是 9.机械通气时,氧的吸入浓度一般从( C)%开始 A. 20~40 B. 40~60 C. 60~80C 血压陡升致脑溢血 D 诱发心律失常猝死 E 血流加速引起脑栓塞9 ECG上出现连续3个以上的室早形成(C) A 频发室早 B 四联律 C 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D 多源性室早 E 心室颤动 X 型题 1 AMI病人的病情评估主要包括(ABCD) A 病史 B 胸痛 C 心电图动态衍变 D 血清酶升高 E 综合判断 2 常见的恶性心律失常有(ABCDE) A 室早 B 室速 C 室颤 D Ⅱ-Ⅲ度AVB E 病窦 3 室性早搏的ECG表现正确的是(BCDE) A 异位起搏点在房室交界区 B QRS波前无P波 C QRS波形态异常 D 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 E 有完全代偿间歇 4 下列哪些是室早的危险信号(ABCDE) A R-on-T B 频发 C 多源 D 二联律 E 三联律 5 哪些是AMI的诱因(ABCDE) A 严重心律失常 B 嗜睡 C 休克 D 饱餐 E 情绪激动消化系统急症 1 上消化道出血时出现呕血,说明胃

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2016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一、2016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教育学试题—选择题:1~1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俗话说:“上行下效。”与这句话相关的德育方法是() A.实际锻炼 B.陶冶教育 C.榜样示范 D.品德评价 2.班主任工作计划一般包括() A.学期工作计划和具体活动计划 B.全面计划和专题计划 C.课内计划和课外计划 D.教学工作计划和思想工作计划 3.以纲要形式编写的有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 A.课程计划 B.学科课程标准 C.教材 D.教学参考书 4.以法国利托尔诺为代表的关于教育起源的理论被称为() A.教育生物起源论 B.教育心理起源论 C.教育需要起源论 D.教育劳动起源论

5.提出“在集体中通过集体进行教育”的平行影响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A.凯洛夫 B.杜威 C.马卡连柯 D.赫尔巴特 6.促进教学方法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意识形态 7.世界上最早一部教育专著是() A.《论语》 B.《礼记·学记》 C.《中庸》 D.《大学》 8.学生年龄特征包括哪两方面特征() A.认识和情感特征 B.认识和个性特征 C.个性和性格特征 D.生理和心理特征 9.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 A.教师教育学生的方法 B.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C.教师讲授课程的方式 D.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 10.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和实质是() A.中等教育制度 B.社会教育制度 C.学校教育制度 D.高等教育制度 11.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特殊途径是() A.各科教学 B.课外活动 C.社会实践 D.班主任工作 12.从本质上说,教学过程是() A.一般认识过程 B.理性认识过程 C.特殊认识过程 D.感性认识过程 二、2016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教育学试题—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13.教育对社会发展有巨大的作用,可以决定社会的发展方向。 14.素质教育是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三、2016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教育学试题—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5.我国中小学德育应完成哪几个方面的任务? 16.课外校外教育有什么重要意义?

急救护理_学课程

《急救护理学》课程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以《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为指导,遵循《兰州科技职业学院课程标准制定原则性意见》,制定《急救护理学》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执行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纲领性文件,是编选教材、教学组织实施、教学评价和教学考核的基本依据。 一、课程标识 课 程 代 码 2023 适用专业《急救护理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必修课程之一,是高等学校护理学核心课程之一,因此适用于本院护理专业。 授 课时数本课程课时总计48学时,为必修课程,依据专业需求可用选

执 医学系专任教师: 笔 人 制 定 2014年9月 日 期 随着现代医学和护理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急诊医学和急诊护理学技术的发展也十分迅速。急诊护理工作是全部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部医疗护理服务工作的前哨,为此中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于1992年在国内率先开设了急诊护理学课程。 本课程秉持“生命第一,时效为先”的急救护理理念,以“培养能力”为目标,吸取欧美等国家先进的急救护理教学经验,不断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特有的教学模式,使得我们在国内急诊护理学教学水平中处于领先地位。 二.课程概况 急诊医学在医学发展中仅有三十多年的历史,急诊护理学是在急诊医学和护理学的发展中诞生的,她是急诊医学与

护理学的一门边缘学科,随着我校护理学院的建立,急诊护理学学科也经历了由无到有,逐步成熟的发展历程。 为加快急诊医学学科建设,1992年中国医科大学在国内首次与美国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CMB)合作开展了《急诊住院医师培训项目》,CMB资助该项目80万美元,拟在五年内完成。该项目培训内容包括医学本科生、护生的急救医学课程计划;急诊医师培训计划;急诊护士的培训计划;急救医学的普及性教育计划。随着项目的进行,CMB又后续提供资助资金20万美金,使该项目资助资金达到共计100万美元。在该项目资金的资助下,我科先后派出8名医护人员赴美国学习急诊医学实践模式进行师资培训。学成回国后在临床率先开展与国际接轨的急救分区模式,同时配备了高级心肺复苏全套先进的急诊教学设备及计算机、复印机、投影仪等先进的办公仪器设备,使我校急救医学教研室和急救护理教研室成为国内拥有一流急诊医学与急诊护理教学条件的教研室。此外CMB还同时资助40万美元用于我校附属第一院中毒防治控制中心的建设,在全国医院医疗卫生系统中亦属首创。这两个项目为急救护理学课程的开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雄厚的师资力量、现代化的急诊教学设备、良好的临床实践教学环境。 同年由于护理学院的建立发展,把急救护理学课程纳入必修课成为必然,我科于1992年开始承担本科层次的急救

2013助产班《老年护理》课程标准

2013助产班《老年护理》课程标准2013助产班《老年护理》 课程信息 30594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老年护理 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B类)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32 2 总学时学分 24 8 理论学时实践学时 专业核心课程普通专业课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是 精品课程校级执业资格考试课程是课程改革立项课程否主要授课方式 项目模拟,发言与提问 闭卷,开卷,实操,笔多媒体教室主要授课地点主要考试考核方式试与实操结合,单向技一体化教室能与综合技能结合课程简介 《老年护理》是以老年人和老年社会为研究对象,研究、处理老年人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的一门课程。该课程以现代护理理论为基础,以护理程序为基本工作模式,主要体现以老年人为中心的护理工作的理念、范畴、工作任务、方法等,是护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老年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在生命周期理论”指导下设置的临床护理课程;是按照“校(学院)企(医院)共建、工学结合”模式建设的课程。本课程以老年护理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为主线和依据组合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强调工学结合,通过技能训练、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模拟老年日常生活护理等教学活动组织教学,实现实训、见习、实习要求与岗位技能一体化训练;充分利用学校和医院、社

区及养老院“工—学融合、院—校联动”的育人平台,实现教学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从而培养学生初步具备老年护理的基本职业能力。 课程目标 本课程以老年护理作为定位点,本着“理论知识涵盖证书要求,情景案例取材临床实际,任务设置符合能力培养”的原则,通过任务驱动、服务驱动来展开知识、技能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运用护理程序与护理技能对老年的健康问题、疾病问题提供服务。具体包括专业知识目标、职业能力目标和职业素质目标: 1 专业知识目标 正确阐述老年人生理、心理、社会各方面的衰退性变化及评估的方法;掌握老年人日常生活护理的各项技能;掌握老年人常见疾病的护理诊断及常见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掌握老年人临终护理的基础知识。 2职业能力目标 运用老年护理知识、专科护理技术,沟通技能对老年日常生活、老年常见疾病及临终老人进行护理与健康指导。 3 职业素质目标 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刻苦勤奋、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学会关心、爱护、尊重病人,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细心严谨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的综合 职业能力。 课程设计思路 按照“校(学院)企(医院、社区、老年院)合作共建”模式,以《护理行业职业标准》为基准与护理行业发展、学生学情、老年护理岗位胜任力、护理人员职业生涯发展、执业(职业)考试大纲、高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等多元对接,紧紧围绕老年护理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以职业认知能力培养为重点,与医院、养老院合作设计

护理专业课课程标准

护理专业课课程标准 2012年10月20日杨海云 护士是非常神圣的职业,被人们誉为“白衣天使”。既然是救死扶伤,那么在学习过程中也是来不得半点马虎的。我针对下学期将要授课的这几门专业课的教学目的,做以阐述。 一、内科护理学 (一)、课程简介 《内科护理学》是关于认识疾病及其预防和治疗、护理病人、促进康复、增进健康的科学,是临床护理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是我校护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主干课程。它包含了医学和内科学基础理论、护理学基础理论及技术,是临床各科护理学的基础,是学好临床专业课的关键。 该课程符合不同层次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将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思想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力,最终使学生成为能自我教育的社会主体。《内科护理学》是建立在基础和临床医学、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上的一门综合性应用课程。本课程遵循“生物-心理-社会-全人”的医学模式,通过贯穿教学全过程的整体护理理念、护理程序的临床思维模式和工作方法,使学生形成整体护理观,引导学员应用护理程序的方式进行临床思维,对疾病进行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制定护理目标、护理措施,确定护理依据、护理评价,学会全面深入的整体护理思维模式和方法,培养其专业意识,增强护理专业自主性、独立性,从而激发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提高学员的具体临床应用能力和水平。因此,课程教学要注重理论和临床相结合,理论课和见习课比例保持在3:1;紧密结合临床新进展,通过临床见习和新知识、新业务、新技术,使学员充分认识《内科护理学》在护理学中的重要地位,激发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从观察和判断病情的角度出发,了解常见疾病的发病机理、常见病因,掌握疾病的临床类型、表现和并发症,识别检验结果;掌握治疗原则、相关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熟习常用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在通晓内科护理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通过见习和实习,学生应具备以护理对象为中心,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整体护理的工作方法,全面收集资料,提出护理问题,有效护理干预,准确护理评价;从护士角色切入,学会如何与病人沟通、观察病情,具备相关的专科实践操作能力和对个体、家庭、社区提供社区护理、预防保健咨询和健康教育的能力;并能实施正确的护理和健康教育,为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护士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相关内科疾病护理学的新观点、新技术与新方法。 (2)描述内科病人常用辅助检查前后护理注意事项及其临床意义。 (3)阐述内科常见病人的护理评估重点内容。 (4)掌握呼吸、循环、消化、泌尿、血液、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等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和危急重症病人的临床特点、主要/常见护理问题、治疗原则和护理措

急救护理学试题集(内含答案)

第一、二章院外救护 A型题 1.emergency medicine是(D ) A. 院前急救 B. 重症监护 C. 急诊科 D. 急诊医学 E. 急救护理学 2.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是(B ) A. emergency medicine B. emergency medicine service system C.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D. nursing in emergency E. prehospital emergency medicine care 3.院前急救主要经常性任务(A ) A. 病人呼救 B. 灾害遇难者急救 C. 救护值班 D. 紧急救护枢纽 E. 以上都不是 4.下列哪一项不属急诊科的设置(C ) A. 预检分诊处 B. 急诊诊查室 C. 急诊抢救室 D. 急诊换药室 E. 急诊观察室 5.下列哪一项不属急诊护理观察技巧(D) A. 问 B. 听 C. 触 D. 教 E. 看 6.ICU是EMSS中的第几个环节(C ) A. 第一环节 B. 第二环节 C. 第三环节 D. 第四环节

E. 第五环节 X型题 1.急救护理学的范畴(ABCDE ) A. 院前急救 B. 危重病急救 C. 抢险救灾 D. 战地救护 E. 急救护理人才培养和科研 2.EMSS主要参加人员(ABCD ) A. 最初目击者 B. 急救医护人员 C. 急诊科医护人员 D. ICU医护人员 E. 以上都不是 3.EMSS包括(ABC ) A. 院前急救 B. 医院急诊科抢救 C. ICU D. 抢救室 E. 监护室 4.院前急救的特点(ABCDE ) A. 社会性、随机性强 B. 时间紧急 C. 流动性大 D. 工作环境条件差

护理专业《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

护理专业 《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 1.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1.1 课程定位 《中医护理学》是护理学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课程,同时也是高职护理专业必修课程。中医护理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中医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为主的一门学科通过本门课的学习使学生在理解中医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运用中医护理理论和基本技能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进行中医护理奠定基础;同时为培养有中医护理理论和基本技能的高端技能型护理人才奠定基础。 表1.1 -1 课程定位表 本课程是高职护理专业必修课课程,考试课课程。 2. 课程教学目标

培养系统掌握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通过任务驱动、服务驱动来展开知识、技能的教学活动,突出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高职办学特色;使学生全面掌握或理解藏象、辨证、诊法、经络、腧穴等内容,能适应县级以上、城镇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预防保健及康复护理的高素质、实用性技能型人才。本课程贯穿着职业素质教育,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操作技能训练;以期达到课程教学目标。 2.1知识目标 1.能正确解释中医的名词术语。 2.能解释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3.能区分中西医脏器的异同,熟悉理解中医各脏腑的功能,正常与异常的表现。 4.能解释理解人体的必需物质气血津液的概念、生成、运行、功能、关系。 5.能解释经络的概念、组成、十二经的分布规律;腧穴的含义、分类、作用。 6.能解释中药的四气五味概念和作用。 7.能用八纲进行辨证 2.2 能力目标 1.能正确的使用舌诊、脉诊诊病的方法。按照中医的问诊内容进行问诊。 2.学会中药的煎服方法 3.能熟练的用针灸、推拿、刮痧、火罐等中医方法护理疾病。 4.能正确运用各种取穴方法。在身上准确地找出常用的骨度折量寸。 5.能在身上找准40个以上的常用穴位,并能对常见病组方治疗。 2.3素质目标 1.培养自学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能用互联网、参考书收集信息。 3.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 4.注重实践能力的锻炼。 3.参考学时及学分 3.1参考学时 总学时36学时,其中理论课24学时,实训课12学时。 3.2课程学分 课程修完,考试合格给予课程学分分。 4.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重点

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重点 一、心理学概述 要求: 1、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历史与主要研究领域。 2、理解神经系统与大脑的结构与功能、心理的发生与发展历程。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来源安通学校 2、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1)探讨人类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想像等认知活动的规律,为知识掌握、技能形成和能力培养提供科学依据。 (2)探讨人类情绪、动机、人格、社会态度等非认知活动的规律,为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健康人格提供科学依据。 (二)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1、心理学的哲学与科学背景 2、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3、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构造主义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完形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神经心理学。 (三)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1、理论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学习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动物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学。

2、应用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广告与消费心理学、法律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健康心理学 (四)心理的生理基础 1、神经系统及其活动方式 (1)神经元与突触 (2)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 (3)反射与反射弧 2、大脑的结构与功能 (1)大脑的结构 (2)大脑功能的单侧化 3、心理的发生与发展 (1)反映 (2)感受性 (3)心理 (4)意识 二、感知与注意 要求: 1、了解感觉的含义与种类、知觉的含义与种类、注意的品质。来源安通学校 2、理解知觉的基本特征及其组织原则、注意的特点与功能、注意的种类及其影响因素。 3、根据知觉规律,灵活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正确运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一)感觉

急救护理技术课程标准

《急救护理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急救护理技术适用专业:护理 开课学期:第四学期 1.课程设置概述 1.1课程性质 《急救护理技术》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临床护理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常见急、危、重症的识别、观察和救护能力,以达到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伤残率和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该课程具有专科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在整个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专业基础课的后续课程,与《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专业课一起构成培养临床护理能力的核心课程,并为后期的临床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院内、外常见急诊的救护知识、救护技能,体验急诊救护工作中的良好工作态度。 1.2课程设计思路和学时安排(主要包括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该门课程设置的依据、工作任务的结构模式、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活动设计的目的、课时安排说明) 急救护理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要求护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以理论学习为重点、以单项技能训练为轴心的传统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临床对护生能力和素质的要求,特别是不能适应护生在实习期间对急救和危重症监护技能应用的需求。因此, 我们对中职护生急救护理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

学、做”为一体,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进行急救护理学教学。教材选用人民军医的《急救护理技术》,30学时,其中理论课16学时,实验课14学时。 教学内容分为四大模块。模块一为院外救护,涵盖了5个工作任务,即紧急救护、现场评估、心肺脑复苏、现场救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安全转运与途中监护;模块二为院内急诊室救护,涵盖了3个工作任务,即接收急诊病人、预检分诊、急诊处理;模块三为重症监护,涵盖了3个工作任务,即ICU患者的接诊、ICU监护、ICU生命支持;模块四为综合急救护理技能,即中毒患者的救护;中暑及冻僵患者的救护;淹溺及触电患者的救护。这项教学结构的改革,除包含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的三环节,即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救护--ICU监护外,更重要的是体现患者经发病现场的急救处理后,送入医院急诊科的救护,然后转入ICU病房进行监护,是一个完整的救护过程,护生在思想上易于接受。EMSS的三环节即三大教学情境(4个模块),引出急救护理中最常见的14个工作任务,用具体的工作任务导入要完成该急救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的学习,在培养护生职业能力过程中渗透相关的急救理念,必要时拓展一些前沿知识。 课时分配

五年制老年护理学及实训大纲

《老年护理学》五年制护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编号3-17 (二)课程类型:理论(实训)课程 (三)适用对象:五年制护理专业 (四)课程性质: 本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课,需在一定的医学和护理学知识基础上进行修读。 (五)课程目标 本课程以护理学为基础,结合老年人健康需求,突出老年护理特点,介绍了老年群体生理、心理、生活变化的一般护理特点,老年人安全用药与护理,老年人常见疾病与护理。本课程通过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护理理念和经验,使学生掌握老年群体、生物、心理、社会人口的特点及健康教育内容,掌握如何以护理程序对老年人进行护理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对老年人和老年病人提供身心整体护理。 (六)学时数、学分数及开课学期 学时数:2学时 学分数:×学分 开课学年学期:第4学年第7学期 (七)教学内容及学时数分配 序号教学内容讲授实验/实训考核合计第一章绪论 2 2 第二章老年人的健康评估 2 2 第三章老年人的健康保健 2 2 第四章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护理 2 2 4 第五章老年人安全用药与护理 2 2 第六章老年感官系统疾病护理 2 2 第七章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护理 2 2 第八章老年循环系统疾病护理 2 2 第九章老年消化系统疾病护理 2 2

第十章老年泌尿及生殖系统疾病护理 2 2 第十一章老年内分泌系统及代谢疾病护理 2 2 4 第十二章老年神经系统疾病护理 2 2 第十三章老年运动系统疾病护理 2 2 第十四章老年人的临终关怀与护理 2 2 合计28 4 32 (八)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方式为理论教学、课堂实验和临床实习等。 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教学、心理测验、录像等,对部分非重点或适合自学的内容指导学生自学。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 本课程为考试课程。 考核方式:采用作业、闭卷笔试等。 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占总成绩30%(作业及期中考试占20%,学生出勤情况占10%),笔试成绩占70%。 二、教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老年人与人口老龄化 一、老化 二、人口老龄化 第二节老年护理学概述 一、老年护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的概念 二、老年护理学研究的内容 三、老年护理的目标 四、老年护理的原则 五、老年护理的道德准则与执业标准 六、老年护理的发展 教学要求: 1.理解老年护理学及其相关概念、老年护理的发展。

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练习题及答案(13)

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练习题及答案(13) 辨析题: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1.我们在制定教育目的时,既要考虑社会需要,又要考虑人的自身发展需要。 2.教育规律是指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简答题 3.体育有哪几方面的具体任务? 4.什么是教育目的?什么是培养目标? 5.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论述题 6.试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辨析题 1.答案:正确。社会需要与人的自身发展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教育总是按社会的需要来培养人,人的自身发展离不开社会的需要;另一方面,社会是由个体的人组成的,社会需要并不排斥个人自身兴趣、爱好、才能的发展,因此制定教育目的应反映出社会需要和个体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2.答案:错误。此说法不全面。教育规律既包括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的本质的联系,也包括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如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等。 简答题 3.答案:增强学生体质,具体包括:(1)促使学生正常发育和身体各器官机能发展,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人体基本活动能力,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2)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零技能;(3)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4.答案:教育目的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培养目标一般指教育目的在各级教育机构的具体化。 5.答案: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要求来确定,教育目的除社会要求外,无其他目的,教育结果只能以社会效率加以衡量。 论述题: 6.答案:1.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协调发展,即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当然,也包括道德的发展;旧式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途径。 2.美育能促进教育目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1)美育可以促使学生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它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心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具有特殊的功效。 (2)美育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扩大租加深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 (3)美育具有怡情键身作用,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体育。

护理学基础学习知识课程规范标准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二〇一二年九月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属性 1.课程的性质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专业(非师范类)专业必修课,它包含护理学导论部分与基础护理学部分,该课程是一门按照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帮助护理对象满足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的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 2. 课程定位 本课程护理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主干专业核心课程。在护理学课程体系中,是一门链接基础知识与临床护理技能的桥梁课程,是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后续临床护理理论和技能的基础课程,是一门培养综合技能和职业岗位能力的课程,其前导课程为: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医学微生物与寄生虫学、医学免疫学、药理学等,其后续课程为: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老年护理学等。 3. 课程任务 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护理专业的学生具备从事护理工作所必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技能,为今后从事护理工作打下必要的专业基础,在课程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护理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学会运用整体护理观和护理基本理论,评判性分析临床基础护理有关问题和患者的身心需要,学会运用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护理理念、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和基础护理技术满足患者的身心需要,有效干预患者的健康问题,实现护理学“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的最终目标。 二、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充分认识护理专业的职业道德及其重要意义,具有以人为本、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2.能系统全面地描述护理专业的独特理论体系及模式; 3.具有较扎实的护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具备较强的职业防护意识与知识; 4.全面掌握护理学基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 5.了解国内外护理学最新发展状况及有关知识获取途径。 能力目标

急救护理学试题及答案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31.休克指数正常值为__0.5__,低血容量性休克休克指数为2时,提示失血__2000______ml。 32.毒物主要经___肾脏_____排泄,部分重金属可从__消化道______排泄。 33.淹溺是被液体介质淹没并造成_原发性呼吸功能__受损的过程。淹溺者猝死的常见原因是__严重心律失常_。 34.“第一目击者”在最初数分钟提供的___救护_____非常关键,因为这一时间段往往是救命的___黄金时刻_____。 35.分诊的重要目标是_分类和____分流____。 36.灾难事件指挥系统能提供共同的组织结构和交流模式,使不同组织共同应对大规模灾难。 37.脊柱、脊椎损伤是一种严重的损伤,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_4.8%~6.6%_。胸腰段的骨折、脱位,造成截瘫的比例高达_60%_以上。 38.心脏猝死是指由于心脏原因所致的_死亡。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9.咯血是指气管、支气管和肺组织的出血,经口腔咯出称为咯血。 40.MONA问候:所有诊断为AMI的病人应按常规实施4项处理,称MONA问候,即给氧O、硝酸甘油N舌下含服、阿司匹林A嚼服、吗啡M静推。 41.急性重症胆管炎是由于胆管梗阻和细菌感染,胆管压力升高,肝脏胆一血屏障受损,大量细菌和毒素进入血液循环,造成以肝胆系统损害为主,合并多器官损害的全身严重感染性疾病。病人除了有右上腹痛、畏寒、发热、黄疸三联征(Charcot)外,还伴有休克及精神异常症状五联征。 42.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包括院前急救、急诊室救治、危重病人监护治疗及康复工作,并有相应的法律保护。 43.心源性休克是由于严重的心脏泵功能障碍,心排出量急剧降低,不能满足器官和组织代的需要,而发生周围循环衰竭和严重微循环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44.简述脊髓休克期。 答:脊髓遭受严重损伤后,远端脊髓功能暂时抑制,特点为损伤平面以下呈迟缓性瘫痪,肌力低下或消失,深、浅感觉完全丧失,腱反射消失。脊髓休克时间可以持续数小时至数周,有时可持续数月。脊髓休克的结束并不改变脊髓损伤的程度,大多仍表现为完全瘫痪。45.简述单纯按压式复。 答:在复的最初几分钟,呼吸复并不是必不可少的。如气道已开放,偶然的喘气和胸廓的被动恢复可提供一些气体交换。单纯按压式复对于目击倒下的心脏骤停病人有一定的改善预后的作用。但不提倡在专业急救人员中使用,尤其在医院有呼吸复皮囊等急救设备时。因该复

(社区护理)课程标准模板

社区护理课程标准 《社区护理》课程标准 建议课时数: 36 学分:2 适用对象:中等职业学校三年制护理专业 一、课程性质 《社区护理》是护理专业主要的专业课,也是护理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在护理教育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前期课程为医学基础课和人文社会学科课程及临床专业课(如成人护理Ⅰ、成人护理Ⅱ)、护理学基础课程等,集护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人文精神于一体,涵盖了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岗位最常用的技术,重在培养护生在临床护理、社区护理等岗位必需的护理能力,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二、课程理念 在充分调研临床护理岗位需求以及与行业专家共同分析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家庭护理岗位典型的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明确技能型护理专业人才应具备的核心能力,确定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能力为本位,重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素养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为主线,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着重培养学生的基础护理技能操作能力。以校医合作为技术支撑,基于工作过程设计学习情境,以项目为载体,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关注学生的职业成长和个人发展需求,构建了以任务引领为主体的课程体系。 三、设计思路 《社区护理》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目的,以校医合作为切入点,组建专兼结合的特色教师团队,同行业专家一道分析护理工作岗位需求,基于临床护理工作过程,确定十九项重点实训项目。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资源,将素养教育全程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传统实训授课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项目设计以技能为主线,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学会相应的技能,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医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社区护理》总学时36,在第二、三学期开设。 四、课程目标 本课程总体目标是使护生掌握护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护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思考和评判性思维的能力,为学习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各临床护理课程,以及日后走上社区护理工作岗位,应用护理程序开展整体护理,促进病人健康打下坚实的知识、技术和能力基础。

成人高考教育理论专升本知识点汇总

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知识点大全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对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人事物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 2、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的关系 (1)教育学不等教育方针政策 (2)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 3、教育学与教育科学 教育学是庞大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 (二)教育学的发展概况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我国春秋末年出现的教育文献《学记》;西方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 以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年)为开端,出现了一系列对后世有影响的教育家及教育代表作;[英]洛克的《教育漫话》、[法]卢梭的《爱弥儿》、[瑞]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德]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德]福禄倍尔的《人的教育》[英]斯宾塞的《教育论》、[沙俄] 乌申斯基的《人是教育的对象》、[美]杜威的《人本主义与教育》。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的最主要的观点。 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苏]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苏]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苏]马卡连柯的《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育诗》、[苏]凯洛夫的《教育学》、我国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1930年)。 4、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苏]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其中提出了五条新的教学原则。[美]布鲁纳的《教育过程》、[德]瓦。根舍因的“范例方式教学理论”。[瑞]皮亚杰的《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苏]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三)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急救护理》说课稿

---------------------------------------------------------------最新资料推荐------------------------------------------------------ 《急救护理》说课稿 《急救护理》说课稿鄂州职业大学医学院杜利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很荣幸能有一次这样交流和学习机会。 我是鄂州职业大学医学院护理专业教师,今天我说的课程是: 急救护理。 我想从以下五方面展开: 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组织与实施、特色与创新。 一、课程设置 1 、课程定位《急救护理》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 下面我结合护理职业岗位、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等作简要说明。 通过对鄂州及周边省市地区护士职业市场调研,了解到目前护士主要的就业岗位是医院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家庭护理,这三种护理岗位都需要护士为护理对象的健康问题进行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的整体护理能力,需要科学观察、综合分析、判断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获取和使用护理新信息和新技术的能力,具有良好的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等能力。 2003 年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颁布的关于《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中,明确提出护士职业的核心能力为: 1 / 12

掌握规范的护理基本操作技术,对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对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和用药反应的观察能力,对急危重症病人进行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的能力,具备社区护理、老年护理等专业方向的护理能力等;一般能力为: 沟通交流能力,健康评估能力,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指导的能力,英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等。 通过以上护士职业岗位能力分析,本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 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技能,能在临床、社区、家庭及老年福利院等一线岗位,运用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方法,有效开展临床、预防、保健、康复、营养等护理活动,具有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 根据护士职业能力分析和护理专业培养目标,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确立为三大领域: 公共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拓展学习领域,对应学生的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 护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主要通过专业领域课程的学习来实现。 专业领域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科护理课程、综合护理课程等三大类,分别对应学生基本护理能力、专科护理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急救护理》是培养学生对急危重症病人病情观察、紧急处理和配合抢救等能力的一门综合护理课程,需综合运用专业基础知识与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