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倦怠开题报告

职业倦怠开题报告
职业倦怠开题报告

研修学习课题开题报告《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开题报告

姓名:贵珍

导师:小永

学院:教育学院

专业:英语教学

研究方向:幼儿教学

日期: 2 016年6月3日

一、研究背景及概况

“诲人不倦”是孔子提出的为师之道,虽然简简单单四个字,却是教师精神的实质所在,它蕴含的是教师的爱心和耐心。然而,近年来,幼儿园教师虐待幼童事件屡屡发生,本该是最温柔、最慈母的幼儿园教师却受到社会舆论的一致谴责!为何被誉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她们会有如此的失行为?行为背后,除了与她们个人的自身因素有关以外,还有一个需要引起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幼儿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严重影响幼儿园教育质量,已成为幼儿教师失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几年来,教师职业倦怠的现象呈增多趋势,且职业倦怠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也随之加重。美国研究人员格林娜尔格(Greennaerg)早在1980年的报告中就已指出:教师不能有效缓解工作压力所带来的职业倦怠,已在相当程度上为自己带来了生理以及心理上的疾患,而且会影响其与家庭成员的人际关系,从而导致家庭冲突的现象随之增加;教师职业倦怠严重削弱教师的工作热情,影响教师正常水平的发挥。它作为一种消极情感,降低了教师的教育责任感,最可怕的是教师的这种消极情绪,会通过教师的言语、表情、动作直接的传染给学生,这将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以致影响整个教育质量。教育质量不好就会使人力资源遭到损失,造成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如: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胜任工作、人力资源的流失以及对政治、经济会产生不良影响等。由于教师的职业倦怠,教师个体、教育事业以及整个社会都将会为之付出相当大的代价,这种严重的形势不得不引起教育界的重视。而在教师队伍中,尤其是幼儿园的老师们,她们每天要面对来自家庭、社会、自身的问题,并要解决来自方方面面的矛盾与困惑,同时幼儿园的工作容杂,工作时间长,而且任务重,所负担的责任又大,工作时总是匆匆忙忙,难得有时间和精力来享受工作的乐趣,这就容易使她们的情绪产生波动,从而导致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担负着为人才培养奠基的艰巨任务,是全面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关键环节之一。

瑞典作家爱伦·凯说道:“教育一个小孩,就等于把一个灵魂的生死之权握在手里。”在幼儿园里,幼儿教师担负着保育与教育的双重责任,其喜怒哀乐都可能直接影响到教育效果,某一次过激的行为都可能对幼儿

的一生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因此,分析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探讨其中的影响因素,并从中找出应对的策略来预防并减少这一现象,是至关重要的。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一)从定义方面

关于“职业倦怠”一词的最初界定是由纽约的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在1974年提出的,用以描述助人行业(helping professions)的从业人员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而导致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

综合Freudenberger和Maslach的定义,将职业倦怠看作是:“个体无法应付职业活动中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时,所产生的生理、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身心耗竭状态。”教师职业倦怠的具体表现主要有3个方面:情绪衰竭、非人性化,以及个人成就感降低。其中情绪衰竭是这一系列症状的主要方面,处于职业倦怠状态的教师常常表现出疲劳感,烦躁易怒,容忍度低,敏感紧等,并且在情绪上缺乏热情与活力,有一种衰竭、无助感,并对生活冷漠、悲观。非人性化的教师表现为:不愿意与幼儿接触,对幼儿表现出冷漠、厌烦,也不愿与他人交往,甚至还易于攻击他人,讽刺同事,对幼儿进行挖苦、漫骂,甚至滥施惩罚。个人成就感降低表现为:教师们开始感觉到他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再有什么值得去做,感觉他们无法给幼儿的生活带来更大变化,并倾向于自我贬损,将工作中的不成功归因于自己缺乏能力,于是产生无助感。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是指:因为长期从事幼儿教育职业,导致幼儿教师情绪和精力消耗过多,而出现的身心疲惫状态和对工作以及工作对象的疏离感。

(二)在成因方面

1. 主观因素

(1)个体的个性

性格向、安静少言的幼儿教师与性格开朗、活泼好动的幼儿教师相比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性格开朗豁达的幼儿教师对人对事持乐观态度,自信心强,能很好自我调适工作中的压力。相反,性格孤僻向的幼儿教师面对职业压力就显得尤为被动、无所适从,从而加重了压力,诱发职业倦怠

的发生。

(2)个体期望值

自我期望值越高,与现实的冲突越激烈,产生的压力感就越大。幼儿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教师群体,要求自己尽善尽美,并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许和肯定。而很多的时候,忽略了自身条件的限制,一旦受挫,便会增加其心理压力和工作压力。

(3)角色定位

幼儿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教师指对职业、幼儿和个人的认识。自我角色的准确定位取决于教师能否明晰自己在工作中的责任、权利、义务、目标等。明确教师的职责、义务、权利和目标可以起到减缓职业倦怠的作用。

(4)工作特征、应对方式对职业倦怠的影响

幼儿教师工作特征包括:工作负荷过载、高情感投入、技能多样性、安全责任重、收入与发展不满意、缺乏领导和家长支持。幼儿教师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突出工作特征是高情感投入和安全责任重。幼儿教师采用消极应对方式会提高个体对应激事件的感受性,增加负性情绪的产生,并固着

于消极情绪氛围,因此情绪衰竭会更加严重。

2.客观因素

(1)教育观念的落伍和不科学、不公正的管理方法,是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导火线

一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新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方法不能及时、合理、有效地运用到幼儿园的管理和教学工作中去,使有些幼儿的一日活动安排与组织缺乏科学性、针对性、活动性和趣味性,出现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加大了教师的心理负担;二是领导在评估教师的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教育实绩、教学特长及家园合作等方面的工作时,有明显的偏袒行为,老师们最怕的就是一年一度的教职工考核工作,因为它直接影响着教师是否能顺利地晋升职称。

(2)工作量的繁重是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压力

幼儿教师担负着幼儿的全面教育工作,教育容涉及科学、语言、社会、艺术、健康等各个领域,还要负责班级的卫生,保育保健工作,设计活动方案,制作教具,更换家园联系栏,填写幼儿入学信息卡,写业务、政治

学习笔记,记录一日活动的具体容和实施方法,轮流负责日托幼儿的吃饭和午睡工作,个案分析,活动反思,教学研究,承担社会性的演出、演讲任务等等。名目繁多的活动,管理者的“不近人情”和琐碎复杂的工作,使教师产生了身心上的倦怠。从而导致了一部分教师在遇到压力时,就采“得过且过,混日头下山”的消极等待策略,工作中没有活力,缺乏创新精神。

(3)教师的焦虑心理

消极的态度和行为, 其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教师的焦虑心理, 而累积

的焦虑心理,又往往诱发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感。目前, 在教师群体中患重度焦虑的人数在增长, 并且出现由于重度焦虑所带来的自我伤害问题。重度焦虑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治疗。在职业发展方面, 重度焦虑者表现为非常明显的且极其严重的职业倦怠, 常常试图逃离现有岗位, 有些甚至还会不惜一切代价。

(4)幼儿教师的待遇过低,付出得不到相应的回报

待遇高低会直接影响到人们对待工作的心态,幼儿教师们普遍认为自己劳动所得的报酬与家长和社会赋予教师职业的崇高使命并不相称,这使教师们感到非常不平衡。就当前的社会现实而言,幼儿教师与其他社会性行业相比较,所获得的报酬与其繁重的工作状况及身心付出并不能成正比。可以说,这也是教师群体普遍存在职业倦怠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

(5)环境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从社会环境来看,首先,近年来社会变迁及教育的不断改革对幼儿教师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而这些要求会带来教师压力的不断变化,从而影响幼儿教师对幼教事业的职业感受。另一方面,教育改革的开展使教师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对教师获得新知识、新技能以及实现新教育目标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特别是学前教育领域,各种理论、课程模式层出不穷,课程改革的呼声也很高。可是具体怎样操作,怎样去实现这一改革,对于教师来说还是非常有难度的。教师要不断的学习、实践、适应和反思,要不断的进步。在适应这些变化的时候,教师都要重新思考与定位。

公众对于幼儿教师职业普遍缺乏正确的认识。任何一个职业都需要别

人来尊重,家长、管理者和社会公众并没有把幼儿教师当作专业人员来给予她们必要的尊重。幼儿教师失败时常常遭到责骂。学前教育专业对教师的专业技能要求十分高,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并且还要有比较深厚的理论基础,只有掌握了这些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才能了解幼儿,才能很好的给幼儿传授知识以及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引导。面对压力,幼儿教师在工作中如果缺乏了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则会损耗幼儿教师的工作士气与热情,从而导致职业倦怠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

从幼儿园环境来看,幼儿园环境主要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物质环境包括占地面积、教育教学资源、器械配备等。许多幼儿园普遍存在园所环境差的情况。幼儿园的物质环境越差越容易导致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的产生。幼儿园的精神环境主要是指人际关系和工作氛围。另外,幼儿园的管理者对于幼儿教师尊重、理解与支持,以及对教师个人工作的状态、能力与效率的评价都与职业倦怠感的发生息息相关。工作环境如果缺少人文关怀,缺乏经常的欣赏与支持性反馈,都将导致职业倦怠的产生。(三)归因与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方面

归因(attribution) 是人们对发生事件在的原因的探求,代表人们怎么认识、理解、推测和解释周围事件。研究表明,归因方式作为人格特征之一, 它与耐性、乐观、自我效能感和自尊等心理特质一样, 都与职业倦怠密切相关。通过研究结果发现那些相信外在控制点的教师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那些外控的、对学生怀有监督主义观念的教师具有更高水平的人格解体,更强烈的低水平的个人成就感。

目前,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倦怠的表现、产生倦怠的原因、以及如何应对等容。国外对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研究发现,教师体验到职业倦怠之后容易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对课程准备的充分性降低,对工作的控制感和成就感下降。国也有很多学者对倦怠的表现进行描述,以帮助人们更清楚的了解倦怠,避免倦怠。对于倦怠产生的原因也有大量的研究。梁慧娟、晓霞在他们的研究中提出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分为背景性因素、社会因素、组织因素和个人因素。而在永鑫、阔、国祥的综述中认为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包括人格因素和社会支持。两者都说明了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包括因(个体在的因素)和外因(外界的影响)。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本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一)论文(设计)题目基于SWOT分析的湖南新晃黄牛肉出口营销策略研究 一、选题的目的、意义及相关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选题目的: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对各种肉制品的需求越来越大,牛肉以其低脂肪、高蛋白、低胆固醇等优点开始得到人们的认可和青睐。 20**年12月28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新晃黄牛肉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新晃以独特丰富的草山资源为依托,以新晃黄牛肉入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契机,将全力整合牛肉资源精深加工,以推动牛肉产业化建设。打开国际市场,以出口带动发展是新晃牛肉产业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从新晃黄牛肉出口的现状分析入手,再通过SWOT分析了新晃黄牛肉出口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机会与威胁,在这两个部分的基础上构造新晃黄牛肉出口的营销策略。选题意义: 1、我国是世界第三大牛肉生产国,但出口量低,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产品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使我国牛肉产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但我们也应该抓住我国牛肉产业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扬长避短,这对推动我国牛肉产业的发展壮大以至加快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解决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是我国国民经济协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大问题。目前,新晃县政府已将牛肉产业作为全县

的重点工作,积极促进牛肉产业的发展,这有效地调整了新晃县的农业结构,发展了地域优势特色经济。同时,对增加农民收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农村稳定,促进全县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3、新晃县牛肉产业的发展壮大可以为该县乃至整个湖南省经济注入活力。培育发展新晃牛肉出口品牌,扩大新晃牛肉出口,将有力地带动地方经济,带动农业科技等相关产业链的技术进步以及相关加工产业的蓬勃发展。相关研究动态:我国牛肉业是从八十年代以来才开始快速发展,牛肉产量和所占份额的增长速度较高。目前,国内对我国牛肉产业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关于牛肉整体生产与发展方面的研究。乔娟(2003)分析指出1980—20**年中国牛肉产量年平均增长率达14.6%,高于世界年平均增长率,更高于中国肉类总计、猪肉、鸡肉和羊肉产量年平均增长率,使牛肉占中国肉类总计产量比重从1980年的1.8%增加到20**年的9.2%。翟印礼,孔媛(2003)对我国牛肉生产与贸易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牛肉生产大幅度增长,牛肉进口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虽然我国牛肉出口有价格优势,但却没有竞争优势。张梅(20**)认为我国牛肉产量总体上虽然不断的上涨,但是单产却呈下降的趋势。同时,通过实证研究得出,我国除了牛肉制品出口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外,其他牛肉产品都不具有比较优势。吕品(20**)运用灰关联和GM模型分析也得出,与其他肉类相比,我国牛肉产出量的增加幅度和增长速度都没有明显的优势,但是我国牛肉生产的技术效率总体上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二是对牛肉产业化发展战略和对策的研究。王爱国(2002)浅析了我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若干经营模式。王明利、潘庆杰(2001)等人认

教师职业倦怠综述

教师职业倦怠综述 摘要:自从费登伯格1974年首次提出“职业倦怠”以来,它的研究日渐受到关注。近年来,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受到高度关注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至今已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对国内外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以期为研究教师职业倦怠的人士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倦怠自我效能心理控制源 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我们把我们的健康信托给医学家,那么我们就要把我们子女的道德和心智,信托给教育者,把子女的灵魂,同时也把我们祖国的未来信托给他们。”由此可见教育工作者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教师作为21世纪教育的执行人,新世纪人才的缔造者,同样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然而教育界的现状及种种迹象表明,现有教师队伍并不乐观,教师职业倦怠之病症正严重地冲击着当前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建设和培养一大批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献身精神,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以及创造精神的教师队伍势在必行。 职业倦怠(burnout)是纽约基础临床心理学家弗登伯格(H.J.Freudenberger)1973 年在《职业心理学》杂志上首次提出的。随着1980 年第一届国际职业倦怠研讨会的召开,职业倦怠也成为一个专业名词流行起来。人们开始发现职业倦怠并不只是一个研究领域的问题,而是每个人都要遇到的问题,甚至是整个社会必然面临的问题。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应激情境的不断加剧,助人者不能通过积极的问题解决来化解痛苦以至在工作中表现为身心疲劳、耗竭状态”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教师队伍中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 一、教师工作倦怠的概念 在国外有关工作倦怠的研究中,工作倦怠存在着动态定义和静态定义。Chemiss (1980)认为,作为对工作疲劳的反应,工作倦怠是指个体的职业态度和行为以负性的形式发生改变的过程。并且,其动态定义都认为,工作倦怠最初以应激的形式出现,逐渐地,个体感觉到情感上的劳累,并开始改变自己对待他人和工作的态度,其最终结果是导致个体的工作倦怠。以Maslach等(1982)为代表的静态定义,为一种情感衰竭(指个体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消失)、去个性化(指个体以消极、否定或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工作)、个人成就感低落(指个体评价自我的意义与价值的倾向降低)的现象。 一般认为,教师工作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于长期高水平的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其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

职业认同开题报告

关于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师范生 职业认同现状的调查研究 一、研究背景 国家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主体,肩负着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历史重任。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教师素质的高低与其是否适合和喜欢从事教师职业有直接的关系[1]。也就是说教师的职业认同感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个教育系统的发展。而师范生作为我国未来教师队伍的主力军,其职业认同感的高低则关系我国未来教育发展的成败兴衰。从知网数据库搜索1979-2011关于师范生的研究大约有3896篇,涉及到师范生各个方面,对于师范生职业认同的研究有24篇,可见已经有人认识到研究师范生职业认同感的重要性,并做了很多的研究。但是对于职业技术师范师范生的研究仅6篇,也仅是教学能力,综合素质培养的问题,涉及面非常狭隘。而对于职业认同的研究,则空空如也。 面对这一空白研究,作为职业教育专业的学生使我感到进行这项研究的重要性。国务院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加大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职教教师将决定职业教育的现在和未来。但是,新时期的职教师资建设不仅要求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强调教师职业人对该职业思想和行为上的认同。而高等职业技术师范生作为职业教育建设队伍的后备力量,他们对职业院校教师职业是否认同直接关乎整个职业教育体系的兴衰。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学生就业虽然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但同时也有了更多选择的机会。职业院校的教师职业是否得到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师范生的认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现阶段职教师资建设的效果。因此针对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师范生的职业认同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力图以对高等职业技术师范生职业认同现状和影响因素的研究为切入点,探寻高等职业技术师范生职业认同的特点,反思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 [1]程巍,王在勇,王瑶.高等师范教育专业学生的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J].教师教育研究,2008,20(5):45—48.

幼儿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的职业倦怠研究开题报告

幼儿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的职业倦怠研究 开题报告 专升本0401 赵娜 指导老师:秦金亮教授一.选题意义 当今世界激烈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我国现处知识经济文明的时代,高科技成为经济快速增长的源泉,教育就更显其重要,而在这首当其冲的就是基础教育。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今,人们也逐渐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然而对在幼儿教育的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幼儿教师又有多少关注呢。“教育能否促进学生的发展在于教师能否激活学生内在的生命活力⑴。”同样地,幼儿教育能否促进幼儿的发展在于幼儿教师能否激活幼儿内在的生命活力。要想激活幼儿内在的生命活力,幼儿教师需要自身展现生命活力。“因为生命活力的激发需要有活力的生命⑴。”那么如今的幼儿教师是否具有有活力的生命,一则调查让我们堪忧。陈珠玲在对广州市和深圳市的120名幼儿教师生存状况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幼儿教师忙而且特别累、“保育事故”给教师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幼儿园的教育内容过多、工作时间过长、存在较强的自卑感和职业厌恶感、……⑵。在这样的生存状况下,幼儿教师很难拥有强烈的工作热情,更别提具有活力的生命力了。在我们对幼儿教师做预调查时,我们也发现很多教师表现出疲劳感,性急易怒,在情绪上缺乏热情和活力;在工作上回避困难,遇事推诿,缺乏进取心,认为工作没有意义,觉得前途暗淡。这些就是明显的职业倦怠表现。职业倦怠或称工作倦怠最早是由纽约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提出,他采用“倦怠”一词来描绘工作中的个体所体验到的一组负性症状,如长期的情感耗竭、身体疲劳、工作卷入程度低,对待服务对象不人道的态度和降低的工作成就感等⑶。而在众多的文献中,最为广大学者引用的是Maslach和Jackson的职业倦怠的定义:“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emotional exhaustion)、人格解体(depersonalization)和个人成就感降低(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的症状⑷。有关职业倦怠的研究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成为一种科普性的知识。但是在对各个行业(主要是服务业)的人们进行倦怠研究时,常常把它看作是以静态的形式存在,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来获得从业人员职业倦怠的状况、表现、以及原因分析,以此作为管理者进行调整、改进的依据。然而职业倦怠并不是以静态的形式存在的,在人的职业生涯中,倦怠并不只是在某一时期出现,它是运动的、发展的,随着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不断运动、不断发展。显然,它是以动态形式存在的,它是个运动体。在对教师的职业倦怠研究,主要也局限于了解职业倦怠的状况、影响因素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避免或应对的策略。只把握了它的静态形式,对于它的动态意义没有过多的关注。事实上,职业倦怠作为一个运动体,在各种力的作用下进行运动,当然它的运动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那么它的运动规律是怎样的,是直线上升、螺旋上升,还是……。已有的研究主要是把教龄、年龄作为倦怠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而本文主要是研究幼儿教师职业生涯周期中职业倦怠的特点。 二、文献综述 1.教师职业生涯中的职业倦怠研究 1.1 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 “倦怠”一词从Freuderberger提出至今已有三十一个年头,在这漫长的三十一年内,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目的及意义+发展趋势+主要内容+计划进度)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例(目的及意义+发展趋势+主要内容 +计划进度) 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研究系别经济管理系专业班财务管理0501班姓名评分导师(签名) 2008 年 12月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 1 所选课题国内、外研究及发展状况 1.1 所选课题国内相关研究概况及成果 (1)国内相关研究概况 审计的独立性,就是注册会计师排除干扰及个人利害关系,秉公实施检查并提出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或报告)的一种特性。近年来我国财政部非常重视注册会计师审计研究方面的建设工作,十分支持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推进审计独立性研究方面所作的努力。中注协成立后不久,就着手进行执业规则的建设,从1991年到1993年,先后发布了《注册会计师检查验证会计报表规则(试行)》等7个执业规则,来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紧接着,中注协自1994年5月开始起草独立审计准则。然后,我国又于1996年1月1日颁布实施的《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到2003年年中,中注协先后分6批制定了独立审计准则,共计48个项目,基本上建立起准则体系。经过“脱钩”、“改制”后,会计师事务所已不再是政府部门的下属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的正常执业,受各级政府部门的干预逐渐减少。加之第一、二、三批独立审计准则的相继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独立审计准则体系

初步形成,为注册会计师独立执业创造了条件,而独立性则成为其规范执业的基础。 (2)国内相关研究成果 我国的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独立性研究,一直离不开渐进分析与实证分析。前人在使用问卷、统计和演绎等方法的的基础上分析了审计独立性的各个方面,总结出了影响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因素;然而前人的研究只是针对一个和某几个因素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不够系统不够全面。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逐步完善的市场中,影响审计独立性的因素错综复杂。在1990年到2005年年间,在《审计月刊》、《事业财会》、《经济研究》、《财政研究》、《金融研究》等刊物上,都可以看到以渐进分析法研究审计独立性,从审计独立性的定义渐进到实质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其中,在2000年,王培勇和韩士民在《影响审计独立性因素的文献述评》中提出的,被审计单位特征与审计独立性关系的研究,就是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去研究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独立性。而后,在2001年,蒋义宏教授在《会计信息失真:投资者视角与经营者视角》中,开始探讨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时,将提高审计的独立性作为重要的对策,这使审计及其独立性的治理作用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之后在2006年,李建良和李东伟在《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影响探析》中,讨论了非审计服务(NAS)对独立性的影响这一焦点问题,他们认为提供NAS是可以提高审计的独立性的,并且对其不会有负面的影响。而近期,在2008年,崔延铮在《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浅析》中,更加强调了注册会计师审计是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稳定及商业正义的一道最有力的防线,而审计的独立性,则是该防线的基石;也因此,独立性是审计的最本质的特征。在实证分析和渐进分析的齐头并进下,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研究有了大范围的拓展。 1.2 所选课题国外研究概况及成果

幸福感开题报告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重点课题 “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职业幸福感结构的实证研究” 开题报告 课题主持人:张蓉 二O一二年六月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重点课题“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职业幸福感结构的实证研究” 开题报告 一、为什么研究? 1、个人的学术兴趣 从1995年开始,我既从事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又是从事经济管理领域的学习和探索。随着时间的推移,职业院校的教育管理和企业管理学交叉领域的内容引发了我的兴趣。尤其是自2005年深入学习和探索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以来,我对职业院校教育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交叉领域越来越有兴趣,同时,我发现这个领域的研究对提升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管理效率、效果都非常有意义。 这些年,我的研究脉络是这样的:首先是职业院校战略管理的探索,在职业院校战略管理的过程中,我使用了战略分析工具——平衡计分卡和战略地图,在分析过程中,我发现职业院校战略实施和战略管理成功或失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人,是人力资源的调配和管理,也就是教职员工是关键;接下来,我进行了职业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我进行了职业院校教师满意度的研究,期间我承接了相关的课题“高职院校教师满意度和学生满意度的相关性研究”,并撰写、发表了9篇论文。在教师满意度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迎来了绩效工资改革,职业院校教师待遇提高了,社会地位提高了,但是,职业院校很多老师还是牢骚满腹,这引起了我的思考和兴趣,我发现,仅仅是工作满意并不能使教师乐于工作。 乐于工作的教师乐在哪里?苦于工作的教师苦在哪里?所以,我选择了“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职业幸福感结构的实证研究”。 在此期间,我还发现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众多因素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职业信念”,因此,我同时还主持了江苏广播电视大学规划课题“江苏城市职业学院青年教师职业信念的实证研究”,旨在这两项研究相辅相成、提升研究价值。 2、职业院校解决生存压力、提高办学质量的需要

开题报告作业

题目:基于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研究开题报告 作者:范春镭 学号:2008442076 授课教师:张申平 班级:社工08(01)班 重庆科技学法政与经贸学院 二零一一年六月中国重庆

基于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研究开题报告 1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研究发展概况 社会工作本土化这一概念最早在1971年联合国第五次国际社会工作培训调 查时提出(Cheung&Liu,2001)。王思斌教授在2000年提出社会工作在中国的本土化的过程是指产生于外部的社会工作模式进入中国(这是一套经济的、政治的、社会文化的制度体系),同其相互影响进而适应中国社会的需要而发挥功能的过程(王思斌,2000)。 1.1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本土化研究 社会工作是一个以“助人自助”为核心价值取向的工作,从基本助人思想体现出的平等思想,到实务操作中的尊重案主,为案主谋取更多权益的思想无时无刻不说明着价值观对于社会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很多学者也都开始反思西方论述在中国文化处境下的适用性。其中最主要的观点集中在中国的儒家文化与西方基督教文化产生的差异,以及中国传统的差序格局带来的注重“关系中的存在”的价值取向与西方注重个人的价值取向的对比。此外,王思斌(2006)另辟蹊径,从对“中国社会的求—助关系”的分析和对国内底层贫弱群体接受帮助行为的理论模型的建构出发,他主张从了解国内服务对象的复杂的需要结构、了解和分析国内受助者的问题世界,以及建构符合中国文化情境的帮助—受助过程等层面来展开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建设的尝试。 1.2社会工作的理论本土化研究 任何专业都需要理论的支撑,社会工作方法与技术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社会工作实务的推进与技巧等无不与一定的理论、知识相联系。但是这部分的研究较少,主要的研究成果包括:李迎生(2008)对于社会工作理论构建必要性的论述,并且提出理论本土化的路径是以本土社会工作理论推进专业社会工作的建设。熊跃根(2006)在比较深入地探讨了后现代主义思潮对西方社会工作的影响的前提下,清醒地指出后现代主义对发展中国社会工作的理论反思意义和本土社会工作实践的意义。 从理论层面看,在学习与借鉴西方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知识的同时,要避免 专业发展中的“专业帝国主义”因素的负面影响,把本土的实践经验同国际化交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书模板

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书

附录: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书填写说明 前言 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可持续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而对每个人而言,职业生命是有限的,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规划,势必会造成生命和时间的浪费。作为一名教师,若是带着一脸茫然,踏入这个拥挤的社会怎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使自己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我试着为自己拟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将自己的未来好好的设计一下,有了目标,才会有动力。 一、充分认识自己的发展状况 反思自身状况,是为了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在生涯设计中,扬长避短,或扬长补短。 1.自身职业现状分析 (1)教学方面 (2)班主任方面 (3)教科研方面(成果列举) (4)其他任职情况 2.自身素质特点反思 (1)知识状况 比如,知识面宽不宽?哪些方面的知识多?哪些方面的知识少?教育教学活动中常因缺乏哪些知识而感困难?读过多少书?对最新的知识动态是否了解? (2)能力状况 哪些能力强?哪些能力弱?教育教学活动中常因缺乏哪些能力而感困难? (3)个性特点 是内向的还是外向的?独立性强还是从众性强?是理智型还是情感型?和学生容易相处吗?因为缺少哪些素质而影响和学生的关系? 总:概括一下自身的优势劣势 3.成长环境的分析 分析成长环境,是为了了解环境对自己成长有哪些有利因素或不利因素,以便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和成长途径。 (1)社会环境 我们所处的时代对自身职业和工作提出了哪些要求?提供了哪些条件?提出了哪些挑战?带来了哪些机遇?这样的环境对自己的工作和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 (2)学校环境及发展机会 你所处的学校是一所什么类型、水平的学校?这些对你的专业成长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对有利条件,你是否充分的利用了?对不利条件,你能否克服和避免?目前你该如何利用这些因素促进自己的职业发展? (3)自己的家庭环境 自己的原生家庭给自己的成长带来了怎样的影响?现在的家庭对自己的工作是否支持?家庭的经济条件和文化氛围对自己的工作与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你能否克服不利的影响?

职业倦怠 综述

西安体育学院在职人员学位论文开题申请表

西安体育学院 体育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陕北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 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研究生类别:体育硕士 年级:2009级 指导教师:某某某(教授) 申请人单位:西安体育学院 专业领域:体育教学 申请人:王磊 开题日期:2011年10月 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2011年10月

目录 1选题依据............................................................…2研究现状............................................................…3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4研究对象与方法.................................................... 5研究重点................................................................ 6课题研究进度........................................................ 7经费预算................................................................ 8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实现途径

篇一:开题报告最新模板(1) 重庆科技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特定文化场域下的社会工作实务研究学院法政与经贸学院 专业班级社会工作社工普2008-02 学生姓名何飞学号 2008442058 指导教师张涛 2012 年 3 月 15 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开始后2周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系主任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址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学生查阅资料的参考文献理工类不得少于10篇,其它不少于12篇(不包括辞典、手册)。 4.“本课题的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至少2000字,其余内容至少1000字。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篇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书写方式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百度文库资料找了老半天了!(大四的用得着):开题报告方法介绍 来源:魏帅的日志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这样做,既便于开题报告按目填写,避免遗漏;又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要点。 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 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 开题报告是由选题者把自己所选的课题的概况(即开题报告内容),向有关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进行陈述。然后由他们对科研课题进行评议。亦可采用德尔菲法评分;再由科研管理部门综合评议的意见,确定是否批准这一选题。开题报告的内容大致如下:课题名称、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起止年限、报名提纲。报名提纲包括: (1)课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和有关文献资料的主要观点与结论; (2)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各项有关指标、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是否已进行试验性研究); (3)大致的进度安排; (4)准备工作的情况和目前已具备的条件(包括人员、仪器、设备等); (5)尚需增添的主要设备和仪器(用途、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等); (6)经费概算; (7)预期研究结果; (8)承担单位和主要协作单位、及人员分工等。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模板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模板题目:《浅谈贾宝玉与西门庆的悲剧性》 姓名:自己名字 指导老师:老师名字 专业:汉语言文学教育 系别:中文 年级:自己年级 1 课题论证 (1)国内外研究现状 中国的两大世情小说《红楼梦》、《金瓶梅》。对他们的研究是中国古代小说研究领域中的两大学术热点。被称为中国第1奇书的《金瓶梅》从106世纪末问世后,研究者1开始不是很多,但是随着中国学术的从古典向现代转型,随着小说价值观念的变革与更新。对《金瓶梅》的研究渐渐的由微入深,被学术界称为“金学”。并受到国外学者的高度重视。现如今的外文译本有英、法、德、意、拉丁、芬兰、俄、日、朝、越、蒙等10几多种文种。对其做出了各方面的重大研究,并称其为中国通俗小说的发展史上1个伟大的创新。国内外的众多评论者并对其的创作时代、作者,及其所要暴露的社会矛盾和小说中所剖视扭曲的人性、悲剧性,性的描写,人物性格的刻画,语言的运用,并对其形成的网状结构做出了大量的归纳和探究。《红楼梦》与《金瓶梅》之间有着10分明显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红

楼梦》是《金瓶梅》的1个重大的突破。引起了众多的人对《红楼梦》的评论和研究的兴趣,并形成了1种专门的学问——红学。《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红楼梦》在国外有多种的译本:英、法、日等10几种语种的译本。并且国内外众多的评论者对其版本、作者,以及其的社会悲剧,人生悲剧,爱情悲剧,人物性格,个性化的文学语言,写实与诗化的融合,浑融1体的网状结构做出了大量的归纳和探究。然而,贾宝玉与西门庆作为是《红楼梦》和《金瓶梅》的两位男主人公。国内外的众多评论者都对其2人的人物形象,语言风格,现实原型,性格内涵,性的体验,个人悲剧等都做出了归纳和探究。《红楼梦》作为是《金瓶梅》的1个延续、1个发展,它的男主人公贾宝玉与西门庆有着1定的联系,对其2人的研究在今后应趋向于2人的社会悲剧,人类悲剧,男人悲剧的诠释及分析。 (2)现实意义 《金瓶梅》作为是中国的第1奇书,自问世以后,就为中国的世情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且把我国长篇小说的发展划分成了才子佳人的故事和家庭生活为题材描摹世态的及以社会生活为题材、用讽刺笔法来暴露社会黑暗的两大派系。而《红楼梦》在批判的继承了《金瓶梅》的才子佳人小说的创作经验后又有了重大的突破。成为了世情小说最伟大的作品。在“54”文学革命者做出了新的评价,鲁迅等阐述了《红楼梦》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杰出成就后,使《红楼梦》的现实主义精神得以回归。直到现在,《红楼梦》、《金瓶梅》仍是许多作家永远读不完、永远值得读的好书。成为中国作家创作出高水平的作品的不可多得的借鉴品。然而,探讨两大名着的男主人公贾宝玉与西门庆的悲剧性,可以对两大名着中的社会悲剧,人类悲剧,男人悲剧更好的认识和了解,以供后人借鉴。从而启发后世的世

教师职业倦怠文献综述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感现状探究及分析 自从弗鲁顿伯格(Freudenberger)于1974年首次提出“职业倦怠”(burnout)以来,该领域的研究便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1980年第一届国际职业倦怠研讨会的召开,更加凸显了它的重要性。不仅如此,近年来国际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也已延伸到教学领域。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才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教师的职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由于激烈的社会竞争和高校改革的深化对教师发展带来的压力,加之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对教师全面能力的要求,高校教师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2004年12月,中国第一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报告显示,在15个行业中,教师的倦怠程度仅低于公务员和物流从业人员,居第三位。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全国72所高校的教师进行调查,发现94.6%的教师感到有精神压力,其中35.6%的教师表示压力很大。另有人对黑龙江省三所中学的教师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有半数以上(52.1%)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压力很大或极大(注:转引自徐长江《中学教师职业紧张状况及其原因的调查研究》,《浙江师大学报》(社科版)1998年第6期,第120—123页。)。教师的职业倦怠造成了对自身、学生及教育发展的危害,所以对教师进行相应的职业倦怠问题分析势在必行。 1、“职业倦怠”的界定 职业倦怠(burnout)是纽约基础临床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H.J.Freudenberger)1973 年在《职业心理学》杂志上首次提出的。“burnout” 一词在一般的字典中指失败、耗尽、精疲力竭。自从弗登伯格提出这个概念后,它被专门用以说明助人职业的“职业倦怠”现象。 马斯拉池(Maslach)是首批系统研究助人行业的职业倦怠现象的学者之一。她认为,职业倦怠是那些任职于需要连续的、紧张的与他人互动的行业中的人们在经历长期连续压力下的一种行为反应。那些人因不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而产生了情绪上的疲惫感,对顾客的消极心态,以及认为自己在工作中再也不能取得成就的挫败感。皮特斯(Peters)在1981年将职业倦怠定义为“燃尽或耗竭个人的心智、生理、情绪资源,其主要特征为:疲乏、冷漠、理想幻灭、沮丧,显示个人已耗尽其能源或适应的能量。” 尽管上述有关职业倦怠的定义彼此不一,但我们仍可发现其共同之处,即职业倦怠是个体因不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或妥善地应付工作中的挫折所经历的身心疲惫的状态。 2、“教师职业倦怠” 2.1“教师职业倦怠”内涵 教师职业倦怠内涵是指教师对从教工作缺乏事业的动机和兴趣,勉强维持教学工作,在教师内心产生一种对教书育人的厌烦和心力俱疲的状态,导致教学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降低的一种现象。 也有说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于长时期压力体验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长期从事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顺应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对工作任务的退缩、畏难、情感的衰竭,以及各种各样的心理症状,如易激怒、焦虑、悲伤和自尊心降低等。它会使教师对教育工作缺乏动机和兴趣,勉强维持教育工作,在内心对教育产生厌烦并感到心力交瘁,从而导致教学能力和工作业绩降低的一种现象。 2.2“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近年来,国际上有关职业倦怠的研究已延伸到教学领域。大多数学者在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上已达成以下一些共识,即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有效解决工作压力的一种反应。并且认为,教师在经历职业倦怠时有以下三种典型的心理或行为表现:

教师专业发展策略课题-开题报告-给课题学校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全国教育科学 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课题负责人于发友 课题类别教育部重点课题 负责人所在部门教师发展研究中心

一、研究背景 1.选题意义与价值 当前,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也是教育改革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的课题。现代社会需要高素质人才,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更离不开教育的主体——高素质的教师。深化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研究,理清制约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探讨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路径,对丰富教师发展理论,改进国家教师决策,提升教师发展水平和境界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理论价值。尤其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国际背景下,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深入开展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建设高素质、高品位的幸福的自主发展型教师,对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整体提高教育质量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显得特别紧迫和关键。 2.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关于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研究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不同的学者研究的视角不同,因此对它的理解也就有不同的看法。在此,笔者对国内外学者的观点作一综述。 霍伊尔(Hoyle,E.)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学职业的每一阶段,教师掌握良好专业实践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①佩里(Perry,P.)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意味着教师个人在专业生活中的成长,包括信心的增强,技能的提高,对所任教学科知识的不断更新、拓宽和深化以及对自己在课堂上为何这样做的原因意识的强化。就其最积极意义上来说,教师专业发展包含着更多的内容,它意味着教师已经成长为一个超出技能的范围而有艺术化的表现,成为一个把工作提升为专业的人,把专业知能转化为权威的人。”② ①转引自刘河燕“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实质及标准”,《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第380页。

留守儿童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开题报告)1000

留守儿童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开题报告)1000 法学系社会工作专业 tf论文题留守儿童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目学生姓名学号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背景: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各级政府为了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开始批准贫困家庭多余的劳动力外出务工,这些务工者逐步走向城镇。自我国1985年颁发的头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开始,便敲响了农民走进城的警钟,农村的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规模是一年比一年大,所以逐渐出现了我国现在的“农民工”阶层以及农民工的问题。在我国社会的快速转型和乡镇城市化的过程中,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肯定会带来相当大规模的流动人口子女。但是因为我国长期实行的乡镇二元经济体制以及二元户籍制度,在外地打工的农民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相同的权地位和权力,所以这些人一般都是生活在城市社会的最底层。作为一个社会的薄弱群体,多数外出务工者没有能力把自己的子女一起带进自己打工的城市生活,虽然有一写些城市的公办学校和建设在城市边缘地带的农民工子弟学校愿意接受一些跟随父母进城的农民工子女进入学接受教育,但是,绝大多数在外务工的农民无只能可奈何地选择把自己的子女留在自己的老家,从而催生了一个崭新的人群——留守儿童。有了这一个群体,就需要政府的工作介入,所以,社会工作的介入便应运而生。 意义: 留守儿童的社会工作介入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还将继续,留守儿童的数量将会不断的扩大,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呈现出其自己的特点:全局性、长期性、严重性、独特性。留守儿童的社会工作介入因留守儿童的影响大、范围广,形成原因多样化、不易解

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论文

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论文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封面、本课题研究目的、本课题研究提纲、课题研究计划、本课题研究现状及主要参考文献要求打印。 2、指导教师意见、系毕业论文领导小组审核意见要求手写。 3、课题研究计划应包括从选题到论文定稿全过程,须注明详细的时间安排。 4、主要参考文献应注明文献、作者、出版单位及时间,文献中应尽量有外文资料。 5、指导教师意见应明确研究目的和研究提纲是否科学合理,研究计划是否可行、能否采用等。 6、指导教师意见、系毕业论文领导小组审核意见均要有“同意开题”。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学 学生学号: 系别: 教育科学系专业: 学前教育 届别: 指导教师: 本 课

题 研 究 目的 、 内容 本课题研究目的 2012年10月24日,浙江省温岭市一幼儿园发生了一起让人震惊的教师虐童事件,一个女教师居然满脸微笑着,两手拎着五岁孩子的耳朵并提起离地!这个事件发生后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都在思考这个教师为什么会这么做,而我认为,职业倦怠感是导致这起事件发生的一个原因。 1974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Freudenberger)在研究职业压力时,第一次提出了“职业倦怠“这一词,”用于描述个体在面对过度工作需求时所产生的身体和情绪衰竭的现象,具体而言,“职业倦怠“是指那些长期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事件过长、工作压力过大、工作强度过高而产生的生理、心智、情绪、行为等方面的一种身心耗竭的状态。而1980年第一届国际职业倦怠研讨会的召开,更使这一问题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 对幼儿教师的概念有各种阐释,根据《中国学前教育百科全书?教育理论卷》,幼儿教师是指“在幼教机构中,对 3~6 岁幼儿进行教育的主要工作人员,即指受社会的委托,在幼儿园或其他幼教机构中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施加影响、从事教育和保育工作的专职人员。”我们都知道,教师是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的,而幼儿教师更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这极大的危害了教师的身心健康,同时,对

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研究——以香港家庭社工为例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研究——以香港家庭社工为例 研究生姓名董红波 学院历史与社会学院 专业社会工作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赵怀娟 培养类别 填表日期2012.11.30 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学院制表

填表说明 1、研究生论文写作工作,必须通过开题报告会审核后方可开始。 2、本表一式四份,学院留存一份,导师、研究生各留存一份,留存学位档案一份。 3、研究生培养类别是指博士研究生、学术性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同等学力硕士、高师硕士、教育硕士等。 4、具体页数随内容附加。 5、一律用A3纸打印、装订。

一、文献综述(着重综述所选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有关研究的材料与方法、存在的问题、研究的空白区;需要进一步开展和加强的研究工作。硕士生不少于5000字,博士生不少于8000字) 1.职业倦怠研究综述 1.1国外职业倦怠研究 国外对职业倦怠研究在经历了探索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20世纪80年代初期)、实证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20世纪90年代),现已进入整合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国外职业倦怠的研究从公共服务行业逐步扩展到教育、技术、培训、执法从业人员甚至婚姻、政治领域,在对职业倦怠发展阶段、测量职业倦怠的方法、职业倦怠的成因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 1.1.1职业倦怠发展阶段研究 国外不同学者对职业倦怠发展有不同的看法,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包括:经验性阶段模式,认为个体职业倦怠经历了职业耗竭、性格解体、低成就感三个阶段(Maslach,1986);四阶段论,将职业倦怠看成个体从事活动的进程性结局,认为其产生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趋势,经历了狂热期、停滞期、挫折期和冷漠期四个阶段(Beaneage,1977);共变模式,认为人的一生中的各个阶段都会出现职业倦怠,个人在某一时期的职业倦怠可以分为高峰跃迁期和低谷振荡期(Laofonse,2002)。 1.1.2职业倦怠理论研究 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和背景对职业倦怠现象进行解释,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包括:(1)社会胜任模式(Social Competence Model),Harrison(1980)认为职业倦怠与个人对工作的胜任能力和知觉有关,而不是从事某些工作的必然结果; (2)生态学模式(Ecological Framework),Carroll和White(1982)指出该理论强调有机体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职业倦怠的产生是个人和环境相互影响的结果; (3)资源保存理论(Conservation of Resource Theory),Habfoll(1989)认为人具有保护和获取资源的倾向,最有价值资源的损失会使人产生不安,职业倦怠是因为工作所需的资源耗尽率大于补充率时所引起的现象; (4)工作匹配模式,Maslach(2001)的工作匹配模型认为,个体与工作越匹配,就能充分适应工作,工作压力也就越小。如果个体与工作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并且这种变化是个体难以接受的,就会产生不匹配。由于不匹配,就直接产生负面的工作结果。职业倦怠就是其中之一。Leiter(2001)在工作匹配模型中又增加了工作投入范畴,进一步完善了此模型理论。 (5)努力-回报模型,Siegrist(1996)提出的努力一回报模型认为当个体所做出

(完整版)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

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 一、选题缘由 1、研究者对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关注。职业是现代人家庭之外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社会背景,是表现个人能力、实现个人价值、谋求自我发展和幸福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影响自我认知、人际关系和心理平衡的主要源泉。研究发现,职业倦怠不仅给教师个人带来了生理、心理及家庭生活等方面的问题,还严重影响到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发展,使学生成为“最终的牺牲者”。 2、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日益普遍,有愈演愈烈之势。教育在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中承担着日益重要和艰巨的任务,而教师又在这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属于需要连续的、紧张的与他人互动的助人行业。幼儿教育属于基础教育范畴,是基础教育的根基,但在制度认定上目前又不在义务教育之列,加之社会历史原因的影响,造成大众对幼儿教育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幼儿教师的关注程度不够。在我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教师普便存在职业倦怠感。研究者希望通过此研究能找到更好的缓解策略或解决方法。 二、文献综述 (一)从定义方面 关于“职业倦怠”一词的最初界定是由纽约的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在1974年提出的,用以描述助人行业(helping professions)的从业人员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而导致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含义与成因研究综述》作者:梁慧娟来源:《学前教育》2005年01期 综合Freudenberger和Maslach的定义,将职业倦怠看作是:“个体无法应付职业活动中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时,所产生的生理、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身心耗竭状态。” 教师职业倦怠的具体表现主要有3方面:情绪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非人性化(depersonalization ),以及个人成就感降低又diminished personalaccomplishment)。其中情绪衰竭是这一系列症状的主要方面,处于职业倦怠状态的教师常常表现出疲劳感,烦躁易怒,容忍度低,敏感紧张等,并且在情绪上缺乏热情与活力,有一种衰竭、无助感,并对生活冷漠、悲观。非人性化的教师表现为:不愿意与幼儿接触,对幼儿表现出冷漠、厌烦,也不愿与他人交往,甚至还易于攻击他人,讽刺同事,对幼儿进行挖苦、漫骂,甚至滥施惩罚。个人成就感降低表现为:教师们开始感觉到他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再有什么值得去做,感觉他们无法给幼儿的生活带来更大变化,并倾向于自我贬损,将工作中的不成功归因于自己缺乏能力,于是产生无助感。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是指:因为长期从事幼儿教育职业,导致幼儿教师情绪和精力消耗过多,而出现的身心疲惫状态和对工作以及工作对象的疏离感。——《昆明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研究》作者:王欢 (二)在成因方面 1. 主观因素 (1)个体的个性 性格内向、安静少言的幼儿教师与性格开朗、活泼好动的幼儿教师相比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性格开朗豁达的幼儿教师对人对事持乐观态度,自信心强,能很好自我调适工作中的压力。相反,性格孤僻内向的幼儿教师面对职业压力就显得尤为被动、无所适从,从而加重了压力,诱发职业倦怠的发生。 (2)个体期望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