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加葛根汤证课件

伤寒论

桂枝加葛根汤证

低头族

桂枝加葛根汤证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14)

葛根四两芍药二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桂枝二两(去皮)(按林亿注,方中无麻黄)

汤证解析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14)

“反”字暗含什么信息?

提示这病一般性特征

汤证解析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14)

何为“项背强几几”?

为什么出现“项背强几几”?

汤证解析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14)

“项背几几”的中医机理?

从骑车思考

总结与启示

1、桂枝加葛根汤证病机与治法

2、以汤证为载体,通过桂枝加葛根汤证的解析,掌握汤证的学习方法

3、善于从生活、自然现象中体悟中医生理与病理

应用

李某,女,33岁。绝育术后十余日,腰背不适,项颈不舒,口不苦、不渴,再视其舌,红润少苔,脉象缓。--摘自《经方实验录》

思考题

1、根据前面分析,总结汤证的主证

2、分析桂枝加葛根汤证治法与用药

3、以“项背强几几”为引,思考临床哪些病证与此病理类似

桂枝加葛根汤治疗颈椎病

桂枝加葛根汤治疗颈椎病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葛根含有葛根黄酮苷,酮苷有缓解肌肉痉挛、扩张脑皮外周血管作用。本方能降低血流阻力,增加脑血流量,可显著改善脑内内耳-椎动脉-基底动脉供血,从而对头痛、项强、头晕等症状发挥疗效。 患者张某某,女,39岁。行政办公人员。患者3年前开始出现颈项强痛不适,伴轻微头晕及后枕部酸胀痛,每因久坐伏案劳累或受凉后症状加重,近半年症状反复发作,并伴有双肩胛部酸胀痛及头晕、头痛症状。3天前患者因受凉而致颈強痛及头晕、头痛症状加重,出汗、恶风、行走发飘感等症状。颈椎CT检查示:颈3-4、颈4-5椎间盘突出,颈椎退行性变。查体:一般情况可,颈项部肌肉较紧张,转动欠灵活,颈3-7椎椎体两侧压痛,尤以颈3-4、4-5椎棘突及棘间隙两侧压痛明显,未引出明显放射痛,双侧肩胛骨内侧缘压痛,双侧肩胛岗上、下窝处压痛,双上肢无明显压痛,叩顶试验(+),旋颈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缓。中医诊断:项痹(寒客筋脉、脑海失养);一旦得了颈椎病,想要达到治疗的目的,可使用胡蜂醋,胡蜂醋靶向渗透,载药量高,吸收快,是治疗肩周炎外用首选,且胡蜂醋直接作用于病症部位,不会对胃肠道及心血管造成不良反应,安全性高。西医诊断:颈椎病(混合型)。 予以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治疗。处方:葛根20克,桂枝10克,白

芍15克,甘草10克,生姜10克,大枣10枚,羌活12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3剂,水煎取汁分3次服,每日1剂。 服3剂后患者复诊,颈项强痛,头痛,汗出,恶风等症状消失,仍感轻微头晕,余未诉不适,查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涩。郭剑华在上方的基础上去生姜、大枣,加狗脊12克,茯苓12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5剂,每日1剂以善后。 按:《伤寒论》曰:“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该方是仲景为风寒之邪客于太阳经所设。本例患者久坐伏案而致颈部劳损,加之受凉而发病。劳损是本,寒凝太阳经脉是标,急则治其标。郭剑华采用桂枝加葛根汤,以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方中重用葛根,能升阳,生津润燥,缓解经脉的拘急,解除颈项强痛及头晕症状。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葛根含有葛根黄酮苷,酮苷有缓解肌肉痉挛、扩张脑皮外周血管作用。本方能降低血流阻力,增加脑血流量,可显著改善脑内内耳-椎动脉-基底动脉供血,从而对头痛、项强、头晕等症状发挥疗效。加当归、川芎以养血通络镇痛。加羌活以增强祛风散寒作用。诸药合用,共奏解肌祛风,养血通络,解痉止痛之功。郭剑华常以本方加减治疗神经根型、椎动脉型颈椎病因感受风寒而急性发作者,每获良效。

桂枝汤

桂枝汤 2004年夏在深圳遇一许姓老者,说李医生我想考验一下你的中医功夫行不?我老婆感冒,不许你用西药,只许用中药,而且只许开一剂,如能治好我老婆的感冒,我就佩服你的中医功夫。我说只能试试,万一不行你可千万别见怪。许老者说可以,但要烦请你到我家,因为我老婆脚扭伤一年有余,如能治好她的感冒,我便让你治她的伤脚,还有我的高血压病,我儿子的前列腺炎。我老婆她已经一年多未曾下楼了。 至其家住四楼,老妇年已60岁,极消瘦,面色苍白,一派虚寒之象。察其舌质淡,苔薄白润而滑,脉浮缓,头痛发热不甚,汗出,微恶风寒,食少纳呆。诊毕告知此病一剂中药可癒,但必须服药后服热粥一碗方能一剂治癒。老者说可以。乃处以桂枝汤原方。许老者是广东潮汕人,说以前在老家感冒服西药不效,需服中药才行,故试一下你的功夫。照方服用一剂而癒,药费两元钱。许姓老者视为珍宝,说我老家的中医处方有10多味,不像你此方只有数味,将方抄下保存,说日后再有感冒仍服此方。从此交为朋友,其本人高血压,子孙及家人有病均求为诊治。并广为传说。后为其治脚扭伤肿胀疼痛此是后话。 桂枝汤方: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擘。上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渣,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服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体漐漐(音执,微汗之意)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淋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癒也,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当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不汗出者,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桂枝汤为仲景《伤寒论》的第一方。现代人感冒一般不愿服用中药,一是麻烦需煎药,二是认为中药效果来得慢,没有西医输液打针服药来得快,只是用西药数日不癒者方才想服用中药,习俗如此,实难更改也。近观不少患者,感冒发热咳嗽咽痛,服用西药,输液,发热退速而咳不止者多矣。桂枝汤为治太阳中风之效方,非治感冒之必效方也。医所尽知麻黄汤解寒邪之表,桂枝汤解风邪之表,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桂枝汤加减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桂枝汤加减 首先从桂枝加桂汤开始。【桂枝加桂汤】桂枝五两(君)生姜三两(臣)甘草二两(佐)大枣十二枚(佐)芍药三两(使)条文: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这是桂枝汤加大了君药桂枝的药量,从而加强桂枝药症的作用: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条文后说:“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桂枝加大用量,发散、降逆气和补中气的作用就大。桂枝发散力强,带动津液向全身体表发越、向外流动,经过汗和尿排出。因此,桂枝降冲逆,是释放上冲压力、使“气得旁流”的作用,没有表证的上气奔豚用了效果不好。尤其是对表邪很重的一些有汗出恶风的皮肤病,加大桂枝的用量,效果才好。加大桂枝的用量,散表通气而降逆,主要是发越法。生姜,主胸满咳逆上气,协助桂枝解表和降冲逆,单味生姜,量大一些水煎服,治水气上逆的眩晕效果就很好。甘草、大枣养中焦胃气津液,也降逆。芍药本身也有去水的作用,配合甘草,还缓急止痛。桂枝加桂汤主治的,是太阳表邪引起的上焦津液虚,下气趁机上逆,并不是下焦寒饮太盛,而是上下之气

不均衡了。所以,这个方子没加用温阳化饮的药。补一补津液,散一散外邪,释放一下上冲的压力就行了。桂枝这味药,有这么大的效用吗?答案是肯定的。仲景还有一个以桂枝为君的“至简之方”,就是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汤】桂枝四两(君)甘草二两(佐)条文: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这个方的君药桂枝,具有温阳解表,降冲逆和补津液的作用;而蜜炙甘草,性质平和,甘滋生津,固护中土胃气。因此,由4两桂枝和2两炙甘草组成的本方,具备甘滋津液,温阳解表降逆的作用;可治疗津亏气逆合并表证的情况。在六纲,对治太阳病外感(伤寒或中风)证合并津亏。发汗过多,会伤及胃气津液,津液过损,上焦亏虚,下焦之气就会乘虚上逆,造成严重的心慌心悸,或心下胃脘部的悸动不安。这种悸动感属于虚性,得按则舒,这是桂枝甘草汤的典型症状。因此,桂枝甘草汤可以治疗阳虚而津亏的严重心悸,临床要注意辨证使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三两(君) 生姜三两(臣) 厚朴二两(臣) 杏仁五十枚(臣) 甘草二两(佐) 大枣十二枚(佐)

桂枝加葛根汤加味配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桂枝加葛根汤加味配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五种类型中临床发病最常见的一种,约占65%左右,主要表现为与脊神经根分布相一致的感觉运动障碍及反射变化,临床上以颈项、肩背部钝痛,放射性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目前大多应用牵引、推拿、针刺等单一治疗,笔者采用桂枝加葛根汤加味配合针刺治疗此病3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到如下: 1.1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①中颈椎病的诊断标准,神经根型: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节段支配的皮肤分面区域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弱,颈活动受限,牵拉试验、压头试验阳性,颈椎X线摄片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1.2 纳入标准①年龄:25~70岁。②颈肩、臂疼痛或麻木向上肢或枕部放射。③颈部活动时症状加重。④颈椎旁压痛。⑤肩及上肢感觉障碍,肌力下降。 ⑥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⑦压颈压头试验阳性。⑧影像学检查异常。 1.3排出标准①颈椎外病变(如肩周炎)、颈椎管狭窄、颈椎及椎管内肿瘤、伴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骨关节结核。②合并严重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冠心病者。③老年性骨质疏松。④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1.4一般资料观察病例为2012年5月到2013年5月,我科中医门诊、住院收治闻患者,共有100例,男45例,女55例,年龄25~70岁,平均47.5岁,病程1月~30月,平均11个月。 2治疗方法 桂枝加葛根汤加味配合针刺治疗。①桂枝加葛根汤加味治疗,处方:葛根40g 桂枝10g 白芍10g大枣15g 生姜10g 羌活10g 防风10g制首乌30g 补骨脂20g 肩井穴处疼痛加柴胡10g 寒甚者加附子10g 痛甚者加全蝎10g 上肢麻木者加制首乌30g 补骨脂20g 桑枝10g 每日1剂,每次取汁600ml,分3次口服。②针刺、中频治疗,针刺取穴:风池、颈百劳、大椎、肩井、天宗、曲池、合谷,后溪。每次20min 每日1次,加中频予局部腧穴治疗,每日2次。治疗10天后观察疗效。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颈椎病的疗效标准。临床治愈:主要症状体征(主要症状包括上肢麻木,颈项与肩臂疼痛,颈项活动不利及颈部压痛,体征包括椎间孔挤压试验与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消失,能正常工作、生活。显效:主要症状消失,劳累后反复,但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工作。有效:主要症状体征改善,生活部分自理,不能持续工作。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无好转。 3.2 治疗结果治愈20例,显效35例,好转39例,未愈6例,总有效率94%。 4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由于慢性劳损,外伤因素,尤其在椎间盘退行性基础上,受到寒冷、潮湿因素影响下,颈椎及椎间盘发生不同改变,使椎体稳定性下降,椎体间隙窄等因素导致颈丛神经根性压迫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 神经根型颈椎病多属中医学“痹证”范畴,多因颈项部感受风寒湿邪,痹阻气血,或劳累过度,外伤等损伤经脉,导致经络阻滞不通,或经络失养而发病,治疗以祛风寒,通络止痛为主,《灵枢·经脉》中“足太阳这脉······,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伤寒论》“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

桂枝汤

桂枝汤 开放分类:中医中医古代名方医学名词方剂 编辑词条分享 桂枝汤 组成及用量 桂枝(去皮)(9克)芍药(9克)生姜(9克)大枣(切)(3枚)炙甘草(6克) 方剂出处 出自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为主治太阳病中风之方剂。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剂型 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古法:上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

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 现代:上五味,哎咀三味。以水700毫升,微火煮取300毫升,去滓。适寒温,服100毫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适量,以助药力。温覆一时许,遍身微汗者为佳。若一服汗出病愈,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服 外感风寒表虚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本方不单可用于外感风寒的表虚证,对病后、产后、体弱而致营卫不和。证见时发热自汗出,兼有微恶风寒等,都可酌情使用。(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热、产后及病后 解肌发汗,调和营卫。治外感风寒,发热恶风,头痛项强,身痛有汗,鼻呜干呕,苔白不渴, 表实无汗,或表寒里热,不汗出而烦躁,以及温病初起,见发热口渴,咽痛脉数时,皆不宜 (一)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 (二)桂枝汤方治中风,发热汗出又恶风,芍姜草枣啜热粥,调和营卫建奇功。 (三)头痛项强汗憎风,桂芍生姜三两同,枣十二枚甘二两,解肌还借粥之功。(陈修园《长沙方歌括》)

桂枝汤类方歌二十一首

桂枝汤类方歌二十一首 一、桂枝汤桂枝汤方桂芍草,佐用生姜和大枣。啜粥温服取微汗,调和营卫解肌表。 二、桂枝加葛根汤桂加葛根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解肌驱风滋经脉,用治柔痉理不殊。 三、桂枝加附子汤桂加附子治有三,风寒肢痛脉迟弦。汗漏不止恶风甚,肌肤麻木卫阳寒。 四、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意何居,胸满心悸膻中虚。若见咳逆和短气,桂甘姜枣治无遗。 五、桂枝去芍加附子汤桂枝去芍避阴寒,加附助阳理固然。脉促无力舌质淡,胸痹治法非等闲。 六、桂枝麻黄各半汤桂加麻杏名各半,肌表小邪不得散。面有热色身亦痒,两方合用发小汗。 七、桂枝二麻黄一汤桂二麻一名合方,寒热如疟治法良。大汗之后表未解,去邪同时正亦匡。 八、桂枝二越婢一汤桂加麻膏量要轻,热多寒少脉不丰。小汗法中兼清热,桂二越一记心中。 九、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桂枝汤中去桂枝,苓术加来利水湿。小便不利心下满,颈项强痛热翕翕。 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加厚朴杏子仁,喘家中风妙如神。如今肺炎求治法,媲美麻杏说与君。 十一、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桂枝加参新加汤,增姜加芍效力彰。身疼脉沉非表证,血虚营弱汗多伤。 十二、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补心虚,两手叉冒已浇漓。汗多亡液心阳弱,药少力专不须疑。 十三、小建中汤桂加饴糖小建中,倍加芍药方奏功。虚劳里急心烦悸,伤寒尺迟梦失精。, 十四、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枝去芍恐助阴,痰水犯心狂躁纷。龙牡安神桂枝助,蜀漆涤饮有奇勋。 十五、桂枝加桂汤桂枝加桂剂量增,奔豚冲心来势凶。平冲降逆解外寒,补心代肾立奇功。 十六、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甘草组成方,龙牡加入安神良。心悸同时兼烦躁,补阳宁心效果彰。

伤寒论学习笔记:葛根汤

伤寒论学习笔记:葛根汤 出现荨麻疹,满手风团,瘙痒难忍,打了针吃点药就好点,过段时间又复发,很是烦人。他们有个共同特点:都是40岁以上的人。由些看来,这个问题似乎与身体的体质下降有关。 其实本人在他们之前已经体验过荨麻疹的切肤之痒,长达数月不愈,后来经过适量的运动,饮食按制和一周的中药调理才得以根治。又由此看来,这个问题要想根本解决,似乎又不仅是药物的问题,还与生活方式,饮食控制有关。据称,麻疹属中医所讲“风痧”“风疹”范畴,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全身瘙痒性疾病,反复发作,治疗较棘手。 但物化造人,在学习伤寒论期间,惊奇地发现荨麻疹有一大敌:葛根汤。

水煎服,两汁煎取药液300ml,分早晚2次分服,7天为1 个疗程。 然后根据患者不同体质进行加减裁量如下加减: 1.如无汗口渴者加知母9g; 2.有汗口渴者加生石膏15g,西洋参9g,天花粉9g; 3.汗出而口不渴者,此属阳明中风,加重桂枝用量; 4.疹团片大而色淡,舌质不红者,此为气虚无力鼓邪外出,加高丽参或党参; 5.周身瘙痒剧烈难忍,脉浮数者,加重葛根15g,蝉衣9g,白癣皮15g,生黄芪15g; 6.若瘙痒昼轻夜重,脉沉细而数,舌红无苔者加生地5g,丹皮10g,或阿胶10g(烊化); 7.若迁延不愈者加炙黄芪30g,当归15g 显然,这么加减裁量地辩证施治比起本人自己诊自治把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小柴胡汤吃了个遍才根治的情况,上述组方还是比较讲科学辩证。因此他的效果也菲然。据统计46例急性荨麻疹患者服药1~7天后,治愈39例,好转6例,无效1例,5例慢性患者用药8~15天后,治愈2例,好转3例,治愈率为80.39%,好转率17.6%,总有效率98.04%。由此看来,荨麻疹的问题仍然是中医所讲的“表的问题”。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JT叔叔) (2013-03-27 22:39:39)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一作目眶痛),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小品》云:虚弱浮热汗出者,除桂,加白薇、附子各三分、故曰二加龙骨汤):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龙骨牡蛎各三两右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一) 仲景的补药路数最安全也最险: 虽然虚劳体质多伴随发热、口渴等症状,后世医家多以清凉滋阴补,这是对病状妥协、好让病患感觉舒服,但仲景不妥协,所以会发现,仲景的补药有时候会有一点危险,以病人的体质用到这么暖的药,可能会产生一些不舒服的后遗症,但相对而言,仲景的选择反而是比较安全的补药,因为吃补药不当可能会导致邪气束在里面,让很多病都治不好,就像熟地黄如果使用不当会把很多邪气黏在里面,像人参、黄耆也会束到人,故从长期来看,仲景补药的路数是比较稳的。例如桂枝龙骨牡蛎汤可以处理遗精早泄的问题,一般都用固涩的思维处理,但研究经方的学者就会觉得它让身上的营养去到该去的地方。 一般补药都要兼顾补泻同用,才不会补太过而闷在里面,所以肾气丸用地黄补肾就要用泽泻泻肾,用山茱萸补肝就要用牡丹皮泻肝。这种思维就对后世医家有很多启发之处。但也有推翻这个思维的例如张景岳的左归丸、右归丸,就把泻的药拿掉,看起来比仲景补药更补,但吃久了就觉得有些闷住。 症状与药方的重整 虚劳的篇章脉证很乱,需要拆解后重新整理。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是:一、描述虚劳体质的哪一句话可以对到桂枝龙牡汤、小建中汤或肾气丸?二、关于虚劳的许多零碎的情报,究竟要合乎几句话才可以决定那是虚劳体质?例如仲景说虚劳人消化功能不佳、容易拉肚子?但如果一个人容易拉肚子,可不可以就断定他是虚劳人? 其实仲景这种写法读久了就会发现,关于虚劳的症状,在临床上不太一定要用哪个方?例如老人家脚软无力,就不一定是桂龙牡或肾气丸。 补药的基本禁忌,就是感冒不可吃肾气丸,但小建或桂枝龙牡就不必管是否感冒。像有一麻黄汤症的感冒又手脚冰冷,先给四逆汤让手脚暖回来再用麻黄汤发汗,一天就好了。 薯蓣丸是给三天两头就感冒的人吃。感冒的密度频繁到没有机会吃补药。 虚劳与其它病症的区分 例如虚劳跟水毒到底如何区分?到底要吃真武汤还是小建中汤?现代人的体质很多都是阳虚阴实到极点,一出手就很适合四逆汤、白通汤、附子理中汤、真武汤,可是那又对不到仲景虚劳的范围了。 虚劳补药排列次序的意义:从阳虚到阴虚 虚劳篇的方剂,从桂龙牡汤到酸枣仁汤,按排列的次序,虚劳的状况是从比较偏阳虚慢慢到比较偏阴虚的状况。亦即到了肾气丸、酸枣仁汤,处理阴虚的就比较多,桂龙牡汤处理阴虚就比较少。薯蓣丸跟大黄蛰虫丸处理的是比较特殊的功能。 桂龙牡汤、建中汤都以桂枝汤底结构,用调和营卫,让补药补得进去 桂龙牡汤跟建中汤都是桂枝汤底,其结构对于补虚劳的意义,主要是以「调和营卫」,做到后世补土派所要做的事。很虚的人要开补药,往往补不进去,这关系到消化功能、甚至肾脏功能的问题。脾肾两关是一定要突破的难关,看来是阴虚体质,但仲景治阴虚的标准方是麦门冬汤、炙甘草汤,放

jt叔叔医道课 24 桂枝加葛根汤葛根逆流挽舟

JT叔叔医道课24 桂枝加葛根汤、葛根、逆流挽舟 24.2013.05.28 下:桂枝加葛根汤、葛根、逆流挽舟 好啊,那我们就来讲桂枝加葛根汤,那我现在要再先说一句啊,可能大家听起来有点小失望的话,就是桂枝加葛根汤其实在《伤寒论》里面呢,是一个有点冷门的方子。额,因为呢桂枝汤的主结构啊,再加一味葛根就是桂枝加葛根汤对不对,所以呢,基本上它其实,我们在临床开药的时候,你只要把它想象成是桂枝汤的加味就可以了,就是非常单纯的一件事就是,桂枝汤的症状里面如果又多一个后脑勺僵,你就放一点葛根,就这样,所以就只是一个加味法。 那么《伤寒论》里面这一个结构的方子啊,真的非常非常红的是葛根汤,那葛根汤跟桂枝加葛根汤不一样的地方是桂枝汤加葛根叫桂枝加葛根汤嘛对不对,那它如果是加上麻黄跟葛根的话叫葛根汤,所以葛根汤的用途是极之广泛的,而在这个葛根汤可以用的这个极之广泛的范围里面,有一部分没有那么严重的,你用桂枝加葛根汤也可以,这样子。所以呢以今天的状况来讲我觉得,因为用这个古汉方啊,用这个经方的频率比较高的汉方医生还是在日本比较多啊,那所以呢我觉得,看日本医生的开药经验呢,我觉得需要为这个桂枝加葛根汤做一点平反的啊,就是以日本的开业经方医生的状

况来说的话,我觉得有一个问题就是葛根汤有一点太滥用,然后很多时候需要用到桂枝加葛根汤的时候,他反而不会开桂枝加葛根汤了,那这个点我觉得是我们今天这个课需要为它纠正的,因为的确有几个状况你不可以用到麻黄,你必须要退回到桂枝加葛根汤的世界。 可是呢,你知道人有的时候就是做事情有一点喜欢贪方便,如果你家里面已经有一罐葛根汤了,你就会觉得啊不然就用葛根汤就好了嘛,对不对?就会有这种想法,所以呢,等一下我会跟同学强调一下,在怎么样怎么样的情况是一定不要用到葛根汤要退回桂枝加葛根汤的。 简单来讲哦,就是葛根汤的那个滥用真的是非常的非常的夸张,而且以那个日本汉方界来讲的话噢,那已经是几百年的事情了,就这不是今天才这样,像日本江户时代的那种相声哦,落语啊,相声段子就有这个就这样一个内容:什么一个病人去看医生啊,他说“医生,我头痛”,哦,葛根汤,“医生,我拉肚子”,哦,葛根汤,“医生,我感冒”,哦,葛根汤,哦,医生我怎么怎么样,哦,葛根汤,然后到最后他们就说原来医生就是会开葛根汤,就是这样的一个江户时代的相声。难怪都被写到相声段子里面去,你就知道葛根汤真是超好用的对不对?就是让人最后觉得医生果然是没有医术的,反正什么都葛根汤嘛。然后呢,以我们比较想偷懒的那个学习中药的人来讲噢,又常常拿葛根汤去代替麻黄汤,因为它里面有

研读桂枝汤心得

研读桂枝汤心得 □ 王业龙 《伤寒论》桂枝汤,人们首先联想到的是主治太阳中风证。殊不知,桂枝汤“立法,从脾胃以达营卫,周行一身。营表里,调阴阳,和气血,通经脉,非攻伐,非补助,而能使窒者通,逆者顺,格者和。是故无论内伤外感,皆可取法以治之,要在因宜制裁……由此权衡变化而推而广之,则全论诸方之法,皆可一意贯之,而治之之法,亦不外乎此矣”(《伤寒本旨》)。 方本解肌,不是发汗剂 《伤寒论》中,用桂枝汤解表的条文共21条。若仔细读之,便可省悟到,仲景用桂枝汤解表时,在服药方法上有特殊的要求:一要“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二要“温覆令一时许”(适当地加盖衣被,约2小时)。如此而达到“遍身絷絷,微似有汗”之目的。诸如《金匮要略》治柔痉的栝楼桂枝汤、治黄汗的桂枝加黄芪汤等方皆同,这是因为桂枝汤不是发汗剂而是解肌剂。解肌与发汗不同,二者不能混为一谈,这直接关系到如何正确认识桂枝汤。 桂枝汤以芍药为君,臣以苦酸微寒而具补敛之性的芍药,更佐以大枣,与麻黄汤以麻黄为君,伍杏仁之制迥然有别。麻黄汤开泻皮毛而峻汗无补,桂枝汤调和营卫而解肌。李时珍言:“麻黄通彻皮毛,故专于发汗而寒邪散,肺主皮毛,辛走肺也。桂枝透达营卫,故能解肌而风邪去。脾主营,肺主卫,甘走脾,辛走肺也。”李氏对麻桂之辨,亦可见麻黄汤发汗与桂枝汤解肌之一斑。仲景强调:“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服之。常须识此,勿令误也。”解肌之剂,若用于解表就必然要借谷气与温覆“以助药力”,方可汗出病愈。这就是桂枝用于治表时,在服药方法上有其特殊要求所在。 和脾胃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脉证并治第一》:“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这是用桂枝汤原方来调和脾胃,以治妊娠恶阻的实例。仲景在文中注明“无寒热名妊娠”六字,以说明本证并没有发热恶寒等表证,而是用桂枝汤治妊娠恶阻。 滋补气血 桂枝汤中,以桂枝和芍药为主要药物。《神农本草经》言桂枝:“主咳逆上气,结气喉痹,吐利,利关节,补中益气”,谓芍药:“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由此可知,桂枝和芍药皆有益气之能,桂枝辛甘温属阳,为气分药,芍药酸苦微寒属阴,为血分药。两药等量用之,阴阳相济,气血相和,通敛相适,大可滋壮气血而补虚。《伤寒论》第62条:“发汗,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这是无表邪、表证的气血营阴不足之正虚身痛证。仲景仍取桂枝汤加以变通,可见桂枝汤本具有补益气血之能。用此方治周身疼痛,或全身关节疼痛,但无红肿,无明显寒热之象,而见舌淡,脉沉无力之人。 燮理阴阳 桂枝汤可调和营卫,而调和营卫之义,大而言之,即是调和阴阳,调和气血。《金匮要略》血痹虚劳脉证治:“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眩发落,脉虚极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之

中医方剂:【方药】桂枝汤兼变证

【方药】桂枝汤兼变证 吴永刚 桂枝汤之所以被后世奉为经方之首、“群方之冠”。就在于该方组方严谨, 配伍丝丝入扣,临证加减一味,方证内涵大变,适应症也发生变化。现结合《伤寒论》原文,细心体悟,把握其中要旨,临证定能执简驭繁,举一反三。 1、桂枝加葛根汤证 主症: 《伤寒论》(以下省略)14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者,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本条论述太阳中风兼经输不利的证治。 “项背强几几”的“几几”在写法上没有钩,有钩读“ji”,在这里音“殊”。“几几”古时比喻短羽之鸟,或幼鸟羽毛不丰,伸颈欲飞不能。在这里是一个形容词,形容相背拘急,俯仰不能自如之状,是相背强急之重症。“太阳病”本证有头项强痛“1条”,此条又用新词提出,显然,比头项强痛严重得多。 “反汗出恶风”的“反”字意义深刻。依据项背强几几的症状应为寒邪所致,寒邪为患,其性凝滞,主收引。太阳经项背感受寒邪,致经输不利,应是太阳伤寒表实证象。按理应该无汗,这里却出现了“汗出恶风”,表明非寒邪所伤,应为风邪所伤,太阳中风证,故曰:“反”。 病机:风邪客于太阳经输。 ①太阳经气不舒②营卫不和致津液不能敷布。 方药:桂枝汤加葛根汤 桂枝汤治疗太阳中风;葛根治疗项背强几几。 葛根辛甘性平,在此方中作用有三:①葛根善解肌祛风,助桂枝汤解表,故“不须啜粥”;②疏通经脉凝滞,以治太阳经输不利;③葛根生津液,使津液敷布,缓解拘急。 另,本方中记载有麻黄,据宋朝林亿等人校订,有麻黄是错误的,有汗不可用麻黄。 以上所治,太阳中风兼太阳经气不舒证。 临证但见太阳经气不舒证,即可用桂枝加葛根汤。用此方的关键是汗出。 2、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主症: 以下两条论述太阳中风兼喘的证治。 18条:“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此条文提示的主症是:“喘家作”。 《伤寒论》中多处用“家”字,多指痼疾。“喘家”就是素有气喘病人。“作”指发作,是新感引动宿疾,是何原因引发的呢?依“桂枝汤”三字推断,当是太阳中风引发宿喘发作。喘家平素肺气不利,易感邪气,一旦患太阳中风,肺气失宣,则气喘加剧。单用桂枝汤很难平定喘息,所以,用厚朴、杏子(杏仁)降逆平喘。“佳”字提示厚朴、杏仁在此方中只是对症治疗,并非解决根本问题,是急则治标之法,故曰“佳”。

葛根汤-皮沙士

一、缘由: 一位偏远地区很有爱心的国小教务主任,为了帮助一位过动儿,找上我,经过短期治疗后(约一个月),进步神速。他也常听我说过家里可以准备一些常用的药,而后才有良方十帖的构想。良方十帖的讲义也是由这位非常有爱心的国小教务主任帮忙打字完成的,这也是我早期的处女作。这次的讲演以前讲过,旧生就当作复习。1.使用西医治疗过动儿,时常会变成痴呆、思考中断,在脑部产生副作用。2.中医治疗过动儿,有时采用药食疗法:甘草、小麦、大枣汤,简称「甘麦大枣汤」。(大枣就是红枣,黑枣在中药里不入药,若有用只是让药好吃而已。)3.这位教务主任与其太太也是我们中医的拥护者,其太太也告诉其亲戚说「有病要看中医,中药没有副作用,疗效也快」,结果者这位亲戚生病了,就在住家附近的中医诊所看病,结果中医诊所的医师竟然告诉她应该要吃「普拿疼」。教务主任的太太打电话给我,很感叹地说:「为甚么中医会变成这个样子?」。 二、良方十帖就是家庭常备的十种中药: 良方十帖是取法早期医疗环境不完备时,家中会准备一些止痛….的药包挂于墙上,定期会有药商上门,如果是过期会帮我们更换,如果是使用完的药补充后算钱,在台湾五、六十年代还有。所以家中可以准备十种家庭必备的科学中药,这些药最好是放到坏掉然后丢掉,表示这段期间家人都很健康。但是万一有时会有一些小感冒、肚子痛,不及时处理,有时会演变成棘手的问题,所以要赶快用一些最好用、最安全的药把病症消除。十种家庭必备良帖:1.葛根汤(最常最常用到的) 2.小柴胡汤3.麦门冬汤4.麻杏甘石汤5.小青龙汤6.平胃散7.五苓散8.葛根芩连汤9.芍药甘草汤10….以后再慢慢讲 三、葛根汤特性与使用: 1.葛根汤是学校这边用量最多的药,主任每次采购就是二十罐。 2.葛根汤用在我们体表看得到的地方,几乎都可以用,体表看得到的地方的意思是感冒时鼻子有点鼻塞、打喷嚏、甚至流鼻水就可以用葛根汤。刚开始感冒,感冒在西医称为上呼吸道感染,就是鼻、咽、喉的问题,可以用葛根汤处理。感冒还有一个特征就是后脑袋、脖子这边昏昏沉沉的,脖子僵硬起来,转动不流利,感觉自己感冒了,就可以用葛根汤。 3.分析感冒特性,感冒常会伴随有发烧、畏寒、恶寒现象。畏寒:人怕冷的现象,但只要加上一件薄长袖,人就不会觉得冷了。恶寒:比畏寒严重,人严重怕冷的现象,人厌恶寒冷,躲到棉被里能仍然怕冷。人发烧时我们摸额头、量体温,这些都在体表,都是葛根汤适用范围,因此葛根汤可以治疗发烧。畏寒、恶寒都是在体表,人会起鸡皮疙瘩,这也是葛根汤适用范围,葛根汤也可以治畏寒、恶寒。因此我们可以说葛根汤可以拿来治感冒,但是不可说葛根汤是感冒药。 4.葛根汤可以拿来治感冒的原理:葛根汤是很好的骨骼肌松弛剂。身体的肌肉有两种,身体内部是内脏肌或平滑肌。平滑肌与骨骼肌彼此有翘翘板的作用,一收缩另一则松弛,一阴一阳。为甚么会鼻塞?因为整个鼻黏膜肥大起来。因为感冒关系,鼻黏膜充水造成整个鼻黏膜肥大,葛根汤使骨骼肌放松,会使平滑肌收缩,鼻黏膜变小,呼吸通畅,所以就不会鼻塞。 5.发烧会畏寒、恶寒的原因:因为身体吹到冷风,遇到寒冷,使整个毛细孔闭缩,身体无法散热,你就会发烧。让你生病感冒的来源就是冷气或冷风,反正就是寒冷,然后身体产生畏寒、恶寒的现象,因此感冒常会伴随有发烧、畏寒、恶寒现象。这时使用葛根汤,他可以打开毛细孔,然后发个汗,汗出烧就退。因此治疗感冒的原理就是:「汗出烧就退」。 四、我们希望上课人多一些就是因为想要宏扬药师佛的精神,不忍心看见众生为疾病

《伤寒论》汤证总结

《伤寒论》汤证小结 太阳病篇 【汤证小结】 证:恶寒发热,头项强痛,汗出,口不渴,鼻鸣干呕,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缓(无力)。 理:外感风寒,卫气不固,营阴失守(正气抗邪无力) 法:辛温解表,缓汗兼补(扶卫敛营) 方:桂枝汤 药: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 【汤证小结】 证:恶寒发热,项背强几几,口不渴,汗出,苔白润,脉浮缓。 理:表寒虚兼太阳经气不利 法:缓散表寒,升津柔筋 方:桂枝加葛根汤 药:桂枝汤加葛根 【汤证小结】 证:恶寒发热,头项强痛,口不渴,汗出,喘咳,苔白润,脉浮缓。 理:表寒虚诱发宿喘或表寒误下气逆致喘 法:缓汗兼补,降气平喘 方: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药:桂枝汤原方加厚朴二两杏仁五十枚 【汤证小结】 证:恶风寒发热,汗漏不止,小便难,四肢挛急,舌苔白,脉沉迟而微。 理:表邪未解,过汗气阴二亏,阳虚欲脱 法:解肌祛风,扶阳固表 方:桂枝加附子汤 药:桂枝汤原方加炮附子壹枚 【汤证小结】 【汤证小结】 证:恶寒发热,汗出恶风,兼脉沉迟,身疼痛 理:汗不如法,表虚而兼气阴不足 法:缓汗解表,佐补气阴 方: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药:桂枝汤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 【汤证小结】 证:恶寒发热,头项强痛,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苔白润滑,脉沉紧。

理:汗、下后,表邪未解,水气内停(表里同病) 法:利小便兼以通阳达表 方: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药:桂枝汤原文去芍药加茯苓、白术各三两 【汤证小结】 证:恶风寒发热,头项强痛,身痛,腰及骨节疼,呕逆,喘咳,无汗,口不渴,苔薄白而润,脉浮紧。 理:外感风寒,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正气抗邪有力) 法:辛温解表,峻汗攻邪(泄卫畅营) 方:麻黄汤 药:麻黄桂枝炙甘草杏仁 【汤证小结】 证:恶寒发热,项背强几几,口不渴,无汗,苔白润,脉浮紧 理:表寒实兼太阳经俞气机不利 法:峻汗攻邪,升津柔筋 方:葛根汤 药:桂枝加葛根汤加麻黄(葛根麻黄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 【汤证小结】 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口不渴,无汗,下利或呕,苔白润,脉浮紧 理:表寒实兼邪犯于胃或肠 法:峻汗攻邪,升津止泻或止呕 方:葛根汤或葛根加半夏汤 药:葛根汤或加半夏半升 【汤证小结】 证:恶寒发热,不汗出而烦躁,身疼痛(或但重,乍有轻时),口渴,苔黄白相兼,脉浮紧(缓)理:表寒实兼里热 法:外解风寒,内清郁热 方:大青龙汤 药: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生姜大枣石膏 【汤证小结】 证:恶寒发热,无汗,脉紧(或沉或浮);干呕,咳喘吐白色清稀泡沫痰,背寒如掌大,舌苔白滑或水滑;或渴,利,噎,小便不利,少腹满。 理:表寒实兼里饮 法:发散表寒,温化里饮(表里双解) 方:小青龙汤 药:麻黄芍药干姜五味子甘草桂枝半夏细辛 【汤证小结】 证: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如疟状,一日二三度发,头痛,面色反有热色(面赤),身痒,无汗,脉浮缓,苔白润。

伤寒论桂枝汤举例

《伤寒论》桂枝汤类临床之运用 一· 桂枝汤 二· 桂枝加桂汤 三· 桂枝加附子汤 四· 桂枝加葛根汤 · 桂枝汤: 方组:桂枝6、勺药6、生姜6、大枣6、甘草3 用法:上五味,以水50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渣,分三回温服,服后既饮热粥一杯,以助药力,温覆一时许,遍身微漐漐似汗则佳。 释解;伤寒论以“桂枝汤”始,金匱要略以“括搂桂枝汤”始,盖“桂枝汤”为众方之嚆矢。本方以桂枝为主药,桂枝、生姜均为兴奋及健胃药,能使血行旺盛,诸脏器肌能亢进,产生温暖感,而去恶风、恶寒;勺药、甘草不仅调整桂枝、生姜之作用,而使血运匀整,且有缓和身体组织异常紧张而拘挛之功,甘草与大枣缓和疼痛,姜、枣又兼矫味药,并有调和营卫、滋养强壮的意味。本方为有衰弱倾向,肌表疏松,易感冒之体质的主方。 运用: 伤寒论云:太阳中风,脉阳浮阴弱,恶风、恶寒、发热、鼻鸣、干呕者。 又云: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 又云: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若不上冲者,不可与之。 又云:太阳病,外症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本方。 又云:太阳病,外症未解者,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本方。 又云: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知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本方。 又云: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不愈者,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本方。 又云: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小便反赤者,与“乘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本方。 又云: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本方。 又云: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本方,,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又云:阳明病,脉迟,汉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本方。 又云: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瘧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乘气汤”,发汗宜本方。 又云:太阳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本方。 又云: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本方。又云:吐利止,而身疼痛不休者,当清息和解其外,宜本小和之,下利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宜本方以发汗。 金匱云:产后中风,继续数十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心点闷,干呕,汗出虽久,阳旦证在耳,可与“阳旦汤”(阳旦汤既桂枝汤方)。 桂枝汤之运用,不论病的时期早晚,或证之在表、在里,祗以头痛发热,恶风恶寒,脉浮弱,自汗出,或身疼痛者,为目标也。 运用范围:感冒、伤寒、神经痛、虚弱体质、产后病、结核、腺病质、下痢、胃肠病、偻麻质斯、神经衰弱、偏头痛、阳萎、遗精等而有上记证状者。 诸家治验:1?痢疾初起,脉浮而有表证者。 2?上冲头痛、发热、汗出、恶风着。

中医方剂加减变化

中医方剂加减变化 一. 麻黄汤 (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1. 麻黄加术汤=麻黄汤+白术 2. 麻杏苡甘汤=麻黄汤-桂枝+薏苡仁 3. 麻杏石甘汤=麻黄汤-桂枝+石膏 (1)越婢汤=麻杏石甘汤-杏仁+生姜、大枣 (2)大青龙汤=麻黄汤+麻杏石甘汤+生姜、大枣 4. 三拗汤=麻黄汤-桂枝 (1)华盖散=三拗汤+陈皮、桑皮、苏子、茯苓 (2)冷哮丸=三拗汤+南星、细辛、白矾、猪牙皂、生姜、半夏、乌头、款冬花、紫苑、川椒 (3)定喘汤=三拗汤+桑皮、半夏、款冬花、苏子、黄苓、白果 二、桂枝汤 (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1. 桂枝加葛根汤=桂枝汤+葛根 2. 葛根汤=桂枝汤+葛根、麻黄 3. 黄芪桂校五物汤=桂枝汤-甘草+黄芪 4. 小青龙汤=桂枝汤-生姜、大枣+干姜、细辛、麻黄、半夏、五味子 5. 再造散=桂枝汤+人参、黄芪、附子、川芎、细辛、防风、羌活 6. 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汤-大枣+知母、防风、白术、附子 7. 当归四逆汤=桂枝汤-生姜+当归、细辛、通草 当归四逆加生姜吴茱萸汤=当归四逆汤+生姜、吴茱萸 8. 小建中汤=桂枝汤+饴糖 (1)黄芪建中汤=小建中汤+黄芪 (2)当归建中汤=小建中汤+当归 三、葱豉汤 (葱白、香豉) 1. 辛温解表法=葱豉汤+防风、桔梗、杏仁、陈皮 2. 葱豉桔梗汤=葱豉汤+竹叶、连翘、栀子、薄荷、甘草」 3加减葳蕤汤=葱豉汤+葳蕤、白薇、甘草、葱白、香豉、薄荷、桔梗、大枣 四、香苏散 (香附、紫苏、陈皮、甘草) 1. 香苏葱豉汤=香苏散+葱豉汤 2. 加味香苏散=香苏散+荆芥、防风、秦艽、蔓荆子、川芎、生姜 3. 天香正气散=香苏散-甘草+干姜、乌药 五、败毒散 (前胡、羌活、独活、柴胡、枳壳、人参、桔梗、川芎、生姜、薄荷、甘草、茯苓《小儿药证直诀》) 1. 活人败毒散=败毒散-薄荷 2. 仓廪汤=败毒散+陈仓米 3. 荆防败毒散=败毒散-人参、生姜、薄荷+荆芥、防风。 (1)银翘败毒散=荆防败毒散-荆芥、防风+金银花、连翘。 (2)硝黄败毒散=荆防败毒散-荆芥、防风+芒硝、大黄

桂枝加桂汤临床运用-曾荣修

桂枝加桂汤临床运用-曾荣修 桂枝加桂汤出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及《金匮》奔豚气病证治第八。本方是为奔豚气一证而设。奔豚者,肾病也,以其病从少腹上冲咽喉,有如豚窜奔突之状,故名之也。其病机由于太阳病发汗复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桂枝加桂汤主之。 方药:桂枝15g,白芍10g,甘草6g,大枣10g,生姜10g 方义:桂枝解肌散寒降冲逆,芍药酸收缓急止痛,甘草、大枣和胃缓急,生姜健胃降逆,更加桂枝温通心肾之阳以逐内寒,加强、平冲、降逆而治奔豚。临床中凡属奔豚气的范畴,变证各异的证候,俱投以此方治之。 李某某,男,72,木船社退休 1976年4月10日,背心发热,腰胀,背越热腰越胀,甚至热上头部。六脉浮大,沉取无力,苔薄白 辨证:心肾阳虚,奔豚上犯。 治宜:调和营卫,振心阳,祛奔豚。

方药:桂枝15g,白芍10g,甘草6g,大枣10g,生姜10g 1976年4月14日,背热减,腰胀减,原方二付。 高某某女 40 第七人民医院幼儿园职工 1975年8月5日,数月来有一种怪病缠身,不得安宁,自觉下腹部有股气往上冲,直到咽喉,心悸不宁,脘腹不适,经检查,西医有的说更年期综合症,也有医生说植物神经紊乱,也有说神经官能症,各说不一,服药总是不效。 脉:浮缓无力苔薄白 辨证:心肾阳虚,奔豚气上犯。 治宜:振心阳、祛肾邪。 方药:桂枝20g,白芍10g,甘草10g,大枣10g,生姜10g ,三付 1975年8月9日,病减多半,原方三付

[分析]本方为《伤寒论》治疗奔豚气的主方。奔豚之名,始见于《内经》,继见于《难经》,其后《诸病源候论》释之曰:“奔豚者,气上下游走,如豚之奔,故曰奔豚”。《金匿要略》:指出;“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这基本描述了此证的临床表现。 临床上所见到的此类病症,常是病人自觉有一股气从下向上冲逆。西医的仪器是无法检测到的。发作时,先觉脐上或脐下动悸,旋即逆气上冲,心胸痛苦异常。其所过之处,则有各种症状出现,如气至胃脘,则见脘腹胀满;气至心胸,则胸闷气促,心悸不宁;气冲咽喉,则憋闷窒息欲死,甚则冷汗淋漓,气上冲巅顶,则晕眩跌仆;逆气复还于下,则诸证消失。本症的特点是时发时止,呈阵发性发作,间歇期则无痛苦。 对此类病症,现代医学有诊断为神经官能症者,有诊断为癫疯病者,亦有诊断为神经功能紊乱者。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有两种:其一是因受惊吓而发;其二是因受寒而发,本方所主是后者。据原文所载,本方所主之症,乃因用烧针取汗,汗出腠理开,针孔处受寒邪所袭而不得疏散,故红肿如核。劫汗内伤心阳,阳虚阴乘,水寒之气乘虚上犯心胸,故发为奔豚,其治法是先以艾炷灸针处之赤核各一壮,以温散其寒,再内服本方以温心阳而平冲逆。

葛根汤

葛根汤 方名:葛根汤(发表之剂) 总结:发汗兼解肌 组成: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 桂二两(去皮)芍药二两(切)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煎服法: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诸汤皆仿此。 主治: 1.治太阳病,项背几几,无汗恶风。 2.亦治太阳阳明合病下利。 归经:足太阳药也。 方义:成氏曰:「轻可去实,葛根、麻黄之属是也。」此以中风表实,故加二物于桂枝汤中。 变化方: (1)本方除麻黄,名桂枝加葛根汤,治前证汗出恶风者。 (2)本方加半夏,名葛根加半夏汤,治太阳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 (3)本方加黄芩,名葛根解肌汤,治发热恶寒,头痛项强,伤寒温病。 葛根汤 【来源】《医学心悟》卷二。

【组成】葛根6克升麻秦艽荆芥赤芍各3克苏叶白芷各2.4克甘草1.5克生姜2片 【用法】水煎服。 【功用】发汗解肌。 【主治】阳明经病,目痛,鼻干,唇焦,漱水不欲咽,脉长。 【加减】若无汗而口渴者,为热入阳明之腑,加知母;自汗而口渴者,加石膏、人参;自汗而口不渴者,乃阳明经中风,去苏叶,加桂枝;若春夏之交,惟恐夹温暑之邪,不便用桂枝,加白术4.5克。 葛根汤 【来源】《重订严氏济生方》。 【异名】葛根豆豉汤(《赤水玄珠》卷十六)。 【组成】葛根60克枳实(去瓤,麸炒) 栀子仁豉各30克甘草(炙)15克 【用法】上药哎咀。每次12克,用水300毫升,煎至24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酒疸。由饮酒过多,胃内生热,复因酒后当风入水,以致身目发黄,心中懊,足胫满,小便黄,面发赤斑者。 葛根汤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三。 【组成】葛根生姜各18克独活12克当归9克甘草桂心茯苓石膏人参白术芎防风各6克 【用法】上十二味,哎咀。以水1.2升,煮取300毫刀,去滓,每次服100毫升,每日三次。 【主治】产后中风,口噤痉痹,气息迫急,眩冒困顿。

葛根汤的解释与临床应用

葛根汤的解释与临床应用 中医师朱木通 一、葛根汤证 葛根汤证的成立,必须是以下列两条经文为基础: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太阳下篇) 「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金匮痉病) 以上二条经文冒头均冠以「太阳病」三字,是明示葛根汤症必须具有脉浮、发热、恶寒或恶风之随伴症状才得成立。由经文引伸之则如下表: 体质阳实体质 寒热证发热、恶寒或恶风、无汗 身证头痛、项强背强,或其他筋肉紧张 脉证浮或浮紧,总之实而有力。 腹证一般为健康者腹型、有弹力、厚薄适宜、屡於脐上发现如铅笔蕊大之硬结压痛点。 葛根汤与麻黄汤、大青龙汤及小青龙汤同为太阳伤寒之基本方剂。因为此四方均有桂枝麻黄配合,故亦可视为麻桂汤之类。 葛根汤虽由桂枝汤方中之桂枝、白芍各减去一两而加葛根四两、麻黄三两组成,粗看如桂枝汤之加减力,实际上与桂枝汤相反而自成

其独立的体系—葛根汤证—故不得视为桂枝汤之附属。 太阳伤寒四个基本方剂中,以本方之治疗领域最为广泛,其次则为小青龙汤,这是一般临床家所公认的。 上面所引两条经文是为葛根汤的正面证;针对各种急性热性传染性疾患之初期而发挥其发汗解热、缓解筋肉孪缩并增强体内杀菌作用。侧面证—转用—则可应用於下述各种杂病,但必是具有「葛根汤证」。 痉挛性急性热病 葛根汤之适用於痉挛性热病,其理由是依据上文引述之两条经文。即葛根汤之正证。所谓太阳病,即今日之急性热性传染病初期之总称。而金匮之痉病帅即今日痉挛性热病—如破伤风、脑膜炎之类。所以葛根汤证包含Kernigsches氏症候群在内—如僧帽筋范围之筋肉孪缩。 经文冒头冠以「太阳病」,即为发热、恶寒或恶风、头痛、项强等症候之省略。又「无汗」二字亦为脉浮紧之省笔法(此为伤寒论惯用之自明省笔法)。 太阳病何以形成筋肉孪缩?又何以重用葛根?关於此一问题,日本歧阜声大教授杉原德行博士在其近著「汉方医学伤寒论篇」有如下解释。 「本证(葛根汤证)为邪风阳及邪湿阴之侵袭者,风湿并强。邪风阳胜,则发热;邪湿阴胜,则恶风。邪风阳之动性使筋肉动,而邪湿阴之静性使筋肉静,动静拮抗,於是招致项背强。」 「背项强为痉症之一。风强湿弱,则因邪风阳之动性而招致痉。倘风湿并强,则邪风阳之动性与邪湿阴之静性拮抗,则招致项背强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