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生态建设规划

深圳生态建设规划
深圳生态建设规划

第一章规划总则

第一条生态市定义

生态市是指以系统生态学理念为指导建立起来的一种理想城市发展模式。它通过综合协调人类经济社会活动与资源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实现城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资源能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社会文明高度发达。

生态市中的“生态”蕴涵社会、经济和自然的复合内容,涉及生态环境、生态产业和生态文化等多方面,体现了广义的生态观。

第二条规划目的

本规划借助系统生态学思想,审视深圳的发展历程,重点关注深圳未来发展面临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紧约束,通过构建高效和谐发展的载体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平台,激发强大的城市内生发展动力,突破未来发展瓶颈,维护城市生态平衡,将深圳建设成为中国最具活力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

第三条规划范围

深圳市行政辖区内的陆域与近岸海域。

第四条规划期限

基准年:2004年;

规划近期:2006年—2010年;

规划中期:2011年—2015年;

规划远期:2016年—2020年。

第五条规划性质

本规划是指导深圳生态市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深圳市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

本规划为开放性规划,应定期评估实施情况,不断补充与完善。

第六条规划效力

本规划由经市人民政府发布实施。

本规划应纳入到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等规划中实施。

第七条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和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战略目标,通过构建自然宜居的生态安全体系、循环高效的经济增长体系、集约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持续承载的环境支撑体系和环境友好的社会发展体系,将深圳建设成为成功转型的效益城市、适宜人居的和谐城市和科学发展的创新城市,使深圳成为中国最具活力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

第八条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立市。用系统生态学理念指导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层面,转变发展模式,实行环境优先,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支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促进“速度深圳”向“效益深圳”转变。

坚持自然和谐。统筹人与自然关系,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环境质量为根本出发点,由简单的环境质量达标向全面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转变。

坚持集约高效。建立与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环境容量约束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模式,由以资源消耗为驱动的发展向资源节约型社会转变。

坚持主动建设。改变滞后、补救、被动治理环境污染的局面,化被动治

污为主动建设,提升城市生态功能和环境承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腾出空间。

坚持自主创新。通过理念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实现内涵式可持续发展。

坚持区域合作。积极参与并推动区域生态保护与污染控制合作,发挥经济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合理发展,对周边区域的环境改善做出应有贡献。

第九条基本目标

保护占市域土地面积50%的生态重点保护区;规划近期和远期万元GDP 新鲜水耗分别降至27立方米和13立方米以下;近期全市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20%。

第十条规划指标体系

规划指标共23项(详见附件1),分为经济社会、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三个部分,包括反映深圳特点的17项国家生态市建设指标和6项针对深圳实际专门增设的指标。

第十一条实施部署

调整转型期(2006年—2010年):全面启动国家环境优美乡镇、生态区和生态市系列创建工作。调整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单位GDP能耗、水耗、排污强度及建设用地开发增量的大幅度下降,努力缩小与国际发达城市的差距;完善生态安全格局,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生态环境保护在全国处于先进水平。全市达到国家生态市建设的基本要求,建成全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样板城市,通过国家生态市检查。

优化提升期(2011年—2015年):深入推进国家环境优美乡镇、生态区和生态市系列创建工作。继续优化经济增长方式,单位GDP能耗、水耗、排污强度及建设用地开发增量进一步下降,基本形成经济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模式;区域生态功能得到有效提升,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基本完备,生态环境质量接近国际发达城市水平。全市各区全部达到生态区要求,成为优秀的国家生态市。

巩固完善期(2016年—2020年):巩固深化生态市建设工作。实现城市发展模式的根本性转变,生态系统安全健康,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完备,人居环境适宜度达到国际发达城市先进水平。全面实现生态市建设的战略目标,成为中国最具活力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

第二章生态功能区划与调控

第十二条区划体系

全市陆域划分为重点保护区、控制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重点保护区分为19个亚区,控制开发区分为5个亚区,优化开发区分为5个亚区(详见附件2)。

第十三条重点保护区

重点保护区面积974平方公里,与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基本吻合,包括一级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及郊野公园、集中成片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特区内海拔超过50米、特区外海拔超过80米的高地,以及除此之外坡度大于25度的山地、林地;主干河流、水库及湿地;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的生态廊道和绿地;岛屿和具有生态保护价值的海滨陆域等。

本区应严格控制,逐步腾退不符合生态功能保护要求的用地;除法律、

法规另有规定外,禁止开发建设除道路交通设施、市政公用设施、旅游设施、公园等四类项目以外的其他项目。

第十四条控制开发区

控制开发区面积167.55平方公里,包括重点保护区以外的饮用水源地水库二级水源保护区、丘陵园地、主干河流集水区和沿海滩涂等。

本区可适度开发,但应控制土地开发规模和开发强度;优先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限制不符合生态功能要求产业的发展;调整生态组分结构,整体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第十五条优化开发区

优化开发区面积811.29平方公里,指除重点保护区和控制开发区以外的其他区域,以现有建成区为主,包括工业区、居民区以及其它城市功能区。

本区应集约开发,提升土地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宝安、龙岗为重点,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与布局;构建大型公共绿地,注重建设过程的绿地补偿;提高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提升土地生态服务价值和人居环境质量。

第三章建设自然宜居的生态安全体系

第十六条构建区域生态安全网络格局

以“东西贯通、陆海相连、疏通廊道、保护生物踏脚石”为生态空间保护战略,依托山体、水库、海岸带等自然区域,构建“四带”、“六廊”区域生态安全网络格局,连通大型生态用地,隔离城市功能组团,保障区域生态安全。

“四带”分别是东西走向的北部边界生态承接带、中北部城镇生态隔离带、中南部山脉生态支撑带和南部滨海生态防护带。

“六廊”分别是南北走向的宝安生态走廊、宝安—南山生态走廊、宝安-福田生态走廊、龙岗-罗湖生态走廊、龙岗—盐田生态走廊和龙岗生态走廊。

第十七条实施自然生态网络恢复工程

“四带”、“六廊”生态网络最小宽度应在1公里以上。严格控制影响生态网络格局连通性的开发建设活动,逐步腾退已开发建设位点,改造成植被覆盖度较高的用地类型。生态网络内建筑用地比例控制在20%以下。

第十八条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

修复和建设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严格保护现存红树林湿地,维护和营造适宜生境,并启动红树林适宜区域的营林建设。慎重开发海洋滩涂,建立填海公众听证会制度,严格控制围海造地。在河口地区严格控制影响河海交换的各类开发建设活动,逐步恢复茅洲河、东涌河、西涌河、葵涌河、王母河河口等滨海红树林自然湿地。

保护淡水湿地生态系统。开展流域综合整治,保证河流旱季生态用水和滨岸植被缓冲带用地,修复水生态系统自然特征。建设入库河口前置库,限制小型坑塘的填垫开发,维护小型坑塘淀洼及周边湿地自然状态。

第十九条保护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

优先保护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山地林区、海岸珍稀植物物种生境、湿地及河流滨岸带等,规划近期、远期自然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小区面积分别达到国土面积的8%和12%。加强森林/郊野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河流滨岸缓冲带等建设,提升重点保护区生态服务功能。

第二十条恢复地带性森林植被

制定造林绿化树种指引目录,加强乡土树种繁育技术研究,增强苗圃基地繁育乡土树种和供给种苗的能力,探索和优化地带性森林的造林模式,逐步采用乡土物种开展无林地造林、林分和林相改造,恢复地带性森林植被。

规划近期25度以上陡坡和一级水源保护区内园地退果还林,山体缺口治理率达到100%,森林覆盖率达到48%以上,乡土树种种苗繁育与地带性森林模式示范取得显著成效,实现生态用地保护从数量控制向质量提升的转变。

第二十一条均衡布局公共绿地

通过均衡布局公共绿地,增加透水地面比例,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逐步使市民在居住区500米范围内可以享受到大型公共绿地。在大型绿地服务盲区,特别是在热岛效应强烈的宝安、福田和龙岗中心区,采用腾退置换方式降低区域建筑密度,增建单块面积大于3万平方米的大型公共绿地或多块面积大于1万平方米的中型公共绿地。

切实保障社区绿地和单位附属绿地比例。医院、疗养院用地绿地率大于45%,学校、机关团体与社区用地绿地率大于40%,体育场馆、大型文化娱乐设施、市政公用设施、较大项目的工业用地绿地率大于30%,对外交通、仓储、商业、服务业、商业性办公等用地绿地率大于20%。

第二十二条调整大型公共绿地的结构

在面积大于3万平方米的集中公共绿地内选择一定比例的隐蔽区域,采用地带性物种,配置乔灌草结构,培育动植物多样性。山丘和湿地类公园内面积比例不低于50%,其它主题公园内面积不低于30%。

第二十三条构建立体化的城市绿化格局

制订鼓励立体绿化的相关政策。多渠道拓展城市绿化空间,积极推广屋顶和垂直面绿化,强化建筑群立体平台和立交桥护栏绿化,增加城市绿量。

第二十四条重视绿化设计的生态功能

依据植物物种的生态、环境和景观功能设计绿化方案。在设计绿化方案时,根据不同区域对造氧、遮阳、除尘、降噪、吸收废气、保持水土、增加湿度等方面的功效需求,选择和配置植物物种,增强植物的生态服务功效。

第四章建设循环高效的经济增长体系

第二十五条优化升级产业结构

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动产业发展由加工基地向研发创新基地转变,由“深圳加工”向“深圳制造”和“深圳创造”转变。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金融业、现代物流业和文化产业四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及海洋生态产业,不断提高第三产业比重,促进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限制和淘汰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行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和资源再生产业,重点推进电子通讯、能源、建筑、电镀和纺织印染等行业的生态转型,减轻产业发展对资源的依赖和对环境的损害。

规划近期,第三产业比重达到51%以上,自主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产值占高新技术产值比重达到65%以上,万元GDP二氧化硫和化学耗氧量排放量分别控制在0.43千克和1.10千克以下,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每人达到20万元以上;规划远期,第三产业比重达到60%以上,自主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产值占高新技术产值比重达到70%以上,万元GDP二氧化硫和化学耗氧量排放量分别控制在0.19千克和0.50千克以下,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每人达到30万元以上。

第二十六条合理调整产业布局

按照生态功能区、区域环境容量要求和资源条件,重新整合优化现有产业发展格局,通过均衡化、差异化、园区化和生态化调整,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实现产业布局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一致性。根据不同的地域特点,产业发展突出重点、区别对待,合理安排地域分工与协作,推进薄弱地区的产业集群化。宝安和龙岗等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和高科技现代都市型农业,促进房地产、商贸、中转配送物流业和旅游业等产业的发展,提升宝安和龙岗区的产业发展水平;南山、福田、罗湖和盐田等区则优化整合,强化现代服务业主体功能区的综合服务功能,实现产业的均衡发展和差异发展。按照“工业入园、集中治污”的原则,加大老工业区和传统工业聚集区的改造力度,建设优势传统产业集聚基地,促进产业的集群化和生态化。

第二十七条完善产业发展机制

按照“限制、淘汰、改造、提高”的方针,实行行业分类管理,制定产业发展目录,建立生态化的产业考核机制。设置项目引入门槛,严格项目引入和工业用地控制。建立退出机制,淘汰工艺技术落后和污染严重的企业。建立优先发展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以及改造和提高优势传统产业整体水平的激励机制。

第二十八条建设循环经济型企业

依法推行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充分发挥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主体作用。积极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和ISO14000认证,鼓励产品进行生态设计和环境标志认证,加强企业生产全过程的环境管理。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建立资源节约统计制度,对高消耗重点工业企业实行严格监管和强制性清洁生产。以电子通讯、能源、建筑、生物医药、电镀、纺织印染、精细化工、交通、物流、餐饮为重点行业,积极创建环境友好企业、清洁生产企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节能示范企业和节水示范企业,促使企业单位产品水耗、能耗、物耗、土地利用及污染物排放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规划近期,应当实施清洁生产的企业比例达到75%以上,属强制性清洁生产的企业应全部实施清洁生产审核,规模以上企业通过ISO-14000认证比率提高到20%以上;规划远期,应当实施清洁生产的企业比例达到100%,规模以上企业通过ISO-14000认证比率提高到30%以上。

第二十九条建设生态产业园区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整合提升现有的各类园区,指导新建园区的规划建设。通过科学筛选入园项目和引进关键链接技术及项目,建立信息交流平台,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实现产业链的横向耦合、纵向闭合和区域整合,以及物流、能流、信息的集成和基础设施共享,促进园区的生态转型。加强各类园区的生态化改造与建设,建立一批生态产业示范园区。

第五章建设集约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

第三十条控制土地开发速度

严格控制土地开发规模,切实保护不低于市域土地面积50%的生态重点保护区。调查土地经济密度,编制土地投放计划,建立土地动态监控机制,实行土地总量控制,实现土地开发由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变。编制工业用地标准,控制工业用地投资强度和开发进度。规划近期将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8-9平方公里/年,规划中、远期控制在2-3平方公里/年。

第三十一条实行土地开发分区控制

按照生态功能区调控要求实行土地开发分区控制,促进特区内外的深度城市化进程。重点保护区严格控制新建项目开发,分期清理腾退不符合生态功能要求的用地;控制开发区严格控制土地开发总量,合理控制土地开发强度,清理低效用地,集约化、规模化开发土地资源;优化开发区通过城中村、老工业区改造及土地置换统筹考虑提升土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在人口密集的建成区、大型绿地服务盲区和重点生态控制节点大力开展人居生态环境建设,兼顾提升生态功能。

第三十二条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编制地下空间总体发展规划,建设完善地下交通、地下人防、地下水库等公共设施系统,降低地面土地利用强度,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第三十三条建设节水型社会

合理配置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引导水资源科学利用,控制新鲜水使用总量。加大节水宣传教育,培育公众节水意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发挥水价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推广节水技术和手段,加快高耗水企业的技术改造,建设节水型社区及示范企业。规划近期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100%以上,全市万元GDP新鲜水耗下降至27立方米以下,工业企业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5%以上;规划远期全市万元GDP新鲜水耗下降至13立方米以下,工业企业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8%以上。

第三十四条拓展本地水资源

挖掘本地水资源潜力,保障城市供水、生态用水和城市备用水的需求。加快水工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扩建调蓄水库,加大雨洪利用、污水再生回用、海水淡化和直接利用力度,多种途径增加水资源可用量,提升水资源调蓄能力。规划近、远期本地水资源年利用量分别增加4.13亿立方米和9.7亿立方米;其中规划近期年度本地蓄水与雨洪利用、污水资源化和海水淡化量分别增至0.95亿立方米、3亿立方米和0.18亿立方米。

第三十五条调整能源结构

降低一次能源中煤、油的比例,提高气体燃料、核能及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有计划地增加外购电力的比重,建立生态型能源结构。规划近期以拓展天然气资源为主,以西电东送的电力资源作为能源结构的重要补充,大力扶持太阳能、氢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究开发;中期加大核能和外购电力的比重,建立可再生能源示范工程,逐步降低传统化石能源比重;规划远期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进一步增加核电及外购电力比重,实现以优质能源为主导的能耗结构。

煤炭和石油在总能源消耗中的比例规划近期减少到60%,规划中期减少到45%,规划远期减少到40%以下;气体燃料和外购电力规划近期使用份额为39%,规划中期为52%,规划远期为55%;太阳能、氢能等可再生能源规划近期使用份额增加到1%,规划中期增加到3%,规划远期增加到5%。

第三十六条加强产业节能

强化产业节能管理,提高能源转换效率,降低高耗能行业的能耗水平。电力生产行业推广使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提高能源转换效率,大力推广热电联产及冷热电三联供技术。其他行业按照单位产出能耗及总能耗指标实施分类节能管理。推广普及节能型电子信息产品的开发、生产和应用。规划近、中、远期整体产业能耗分别较2005年下降10%、20%和30%以上,规划近期强制要求重点用能

单位实现节能降耗15%以上。

第三十七条推广生活节能

加大节能宣传与管理力度,降低生活能源消耗水平,减少生活能源浪费。实行能耗分级收费,鼓励公众培养节能习惯。严格建筑行业审批与管理,引进、消化吸收和推广节能新技术和新材料,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遮阳、通风与隔热等节能因素,对现有建筑实施节能改造。规划近期新建建筑100%为节能建筑,节能效率在现有能耗水平上达到50%,现有建筑的节能改造率达到30%;规划中期新建及改造的节能建筑占总建筑面积50%以上;规划远期实现全部建筑均为节能建筑。

第六章建设持续承载的环境支撑体系

第三十八条保障饮用水源地安全

严禁在饮用水源水库内进行养殖生产和娱乐活动,重点治理内源,减轻水库内源污染。全面清理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水污染源,恢复地表生态系统,增强水土保持能力,建设河口自然湿地—前置库。严格控制二级和准保护区的水污染。规划近期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不低于99%,远期达100%。

第三十九条控制水环境污染

大力控制非点源污染。加强城市径流设计,收集处理城市初期雨水;限制果园化肥、农药使用,控制面源污染。开展流域污染物排放容量总量控制。建设污水截排管网、集中污水处理厂和分散式污水就地处理工程,提高污水处理的建设标准。实施主要污染河流清淤工程、生态恢复工程、生态补水工程和重点工业污染源达标控制,提高水环境质量。

规划近期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0%以上,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0%以上,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达标率达到90%以上。规划远期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0%以上,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100%,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达标率达到100%。

第四十条保护近岸海域生态环境

严格控制滨海生态敏感区海岸线开发,已有工程配套建设环境基础设施。严格控制入海污染物排放,削减入海污染物负荷。合理调整和规划养殖业布局,控制养殖容量。建设红树林宜林海岸淡水补充通道,营造红树林生长的适宜盐度条件。

第四十一条改善城市大气环境扩散能力

重视近海大气交换和大气通道对城市空气环境质量的调节作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滨河大道、深南大道和北环大道的城市建筑布局应合理留出空间,保持大气通道的贯通和污染物传输通道的畅通,增强大气污染物的传输和扩散。

第四十二条防治城市大气重点污染源

遵循区域大气传输扩散规律,位于城市上风向的盐田区和龙岗区东南部等地区慎重建设大气污染项目;加强以南头半岛为重点的电力行业大气污染源治理,强化脱硫、脱硝和除尘设施建设,新建大型电厂必须使用清洁燃料和低氮燃烧设备;积极发展低能耗、轻污染或无污染的炉窑,分期分批淘汰高能耗、重污染的各类工业锅炉、炉窑。

规划近期电力行业燃煤机组全部配套建设高效脱硫设施,依法关停和淘汰运行年限超过25年的机组、退役机组以及能耗高、污染重的小型发电机组,

改善南头半岛空气质量。

第四十三条严格控制机动车排气污染和扬尘污染

制定并实施配套的车用油品计划,提前实施严于国家标准的新车环保目录,及时发布高排放车型目录,实施在用车环保分类标志管理及限行措施。推动车牌号码自动识别系统建设,严格实施在用车排气污染检测合格凭证管理,强化和提升在用车检测与强制维护制度,控制在用车的污染排放。规划近期所有新车达到国Ⅲ排放标准,在用车全部实施检测与强制维护制度,全市供应满足国家第三阶段排放标准的车用燃料,鼓励清洁气体燃料(LPG和CNG)发动机技术的试验和推广。

综合整治全市扬尘污染源,控制交通扬尘、料堆和料场扬尘。实行施工工地扬尘排放申报制度,加强施工现场的环境管理,控制施工扬尘。加强城市绿化,减少裸露面,控制自然扬尘。

第四十四条完善垃圾分类收集和转运系统

优化垃圾转运站布局,减少垃圾中转站数量。发展密闭化、压缩化、集装化的生活垃圾收运系统,淘汰原有的垃圾桶、屋(点)与平台式转运站,建设高效环保的现代化生活垃圾收运系统。逐步实施垃圾分类收集,配备与分类收集相适应的垃圾运输、转运等设施。

第四十五条优化城市生活垃圾处置方式与设施布局

综合采用以焚烧为主、卫生填埋及其他方式为辅的方式处理城市生活垃圾。规划近期生活垃圾处理要提高焚烧处理比率,降低卫生填埋处理比率,中远期要限制卫生填埋的有机垃圾比率,提倡餐厨垃圾生化处理,实现垃圾资源化产品规模利用。

从全市乃至区域的角度,统一集中布设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设施,减少分散处理设施数量,提高单个处理设施处理能力。全市规划建设东、中、西3处规模化郊野公园式环卫综合基地。

第四十六条加强危险废物安全处置和综合利用

妥善处理处置医疗废物和工业危险废物,建立综合性危险废物处理中心,集中统一处理处置和综合利用危险废物。规划近期危险废物回收利用率达85%,规划远期危险废物回收利用率达90%。

第四十七条加强再生资源回收交换和综合利用

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建设可再生废旧物资回收系统,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建立旧货交易市场和物资交换中心,建设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促进废旧物资交换以及副产品与废物的处置,提高废旧物资综合利用率。

加强一般工业废物处理,建设废弃物资再生利用产业基地,形成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的产业链条,扩大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和对工业废物资源化利用的规模。

第四十八条控制交通噪声

调整和优化城区交通运输格局,按噪声水平实行机动车分区限时通行管理;推广低噪路面及材料,强化交通噪声敏感点噪声综合防治措施,采取建设声屏障和建设防护林带等措施减轻噪声污染。

第四十九条防治工业噪声

新建工业企业应尽量远离医院、学校、居住区等敏感点。对高噪声设备进行隔音或消音处理,减少工业噪声外泄;加大对工业噪声污染源的环境监管力

度,限期治理不达标的工业企业噪声源,严格征收噪声超标排污费。

第五十条监管社会噪声和施工噪声

加强对达标率低的重点时段和敏感区域的噪声控制,强化对商业网点、娱乐场所、饮食业户等主要生活噪声源的管理,减少经营活动造成的噪声滋扰。严格建筑施工审批制度,强化建筑施工噪声监管。

第五十一条构建绿色交通网络

构筑以轨道交通和大容量快速公共交通系统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多模式一体化交通体系。

新建路网避免穿越重点保护区,降低对地表植被的干扰,穿越重点保护区的已建交通线路,实施严格的交通管制,禁止装载危险货物的车辆通行。保障非机动车及行人路权,保证行人出行空间,通过建设林荫道等改善步行环境。

第五十二条加强交通体系调控

突出公交优先原则,鼓励“步行/自行车+公交”出行模式,继续推行无车带、无车日等活动。限定高排放车行驶,禁止货柜车穿行特区。推行智能型交通系统管理,采取经济手段调控机动车流量,提高通行能力和公交出行率。规划近期,高峰时段路网平均时速中心城区维持在20公里/小时以上,外围区域在30公里/小时以上。

第五十三条加强环境安全预警能力建设

完善大气、水、海洋、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加快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建设,开展生态系统演变、土壤、核辐射、大气灰霾、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监测。完善污染源动态管理系统,建设环境预警信息系统和环境灾害应急监测系统。

第五十四条建立重大污染事故快速反应机制

构建环境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协同联动的快速反应机制;完善环境污染事故报告与信息发布制度,加强应急物资、装备、专业队伍以及环境灾害应急技术储备等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第七章建设环境友好的社会发展体系

第五十五条实施生态立市战略

将“生态立市”提升到城市发展的战略高度,突出“生态优先”理念。以生态承载力为基础,以生态市建设为平台,合理确定城市功能与布局,促进产业生态化、城市生态化和社会生态化,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五十六条促进区域生态保护与污染控制合作

坚持“联防联治,资源共享、设施共用、合作互惠”的原则,以区域大气、流域海域水环境、区域生态、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为重点,积极参与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环境协调合作,特别重视香港、东莞、惠州和广州区域与深圳大气污染物传输的相互影响,推动深港、深莞、深惠以及深穗全方位环保合作,减少跨境污染和区域污染。

第五十七条完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

设立适应城市生态化发展的决策机构,建立、完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成立由国内外权威专家组成的深圳市环境与发展顾问委员会,实行政府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凡涉及可能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大型项目建设、发展政策制定和规划编制,必须经过顾问委员会咨询评估,并经过联席会议协商后实施。

推进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专项规划以及重要资源开发规划的编制及修编,依法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建立合理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建立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市民听证制度、社会和媒体监督制度、公众和非政府组织环境公益诉讼制度、非政府环保组织准入和资助制度。切实将市民听证制度列入关系群众切身环境利益的重大项目建设、发展政策制定和规划编制程序,确保公众参与权。

第五十八条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建立以能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为重点的资源环境成本核算体系,逐步建立资源环境经济综合核算制度,充分反映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环境代价。将有关资源环境状况作为宏观调控和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

第五十九条建立资源节约的政策法规体系

土地资源节约政策。完善产业用地准入制度,将单位土地面积的投资强度、土地利用强度、投入产出率等指标,作为产业用地准入的重要依据。提高产业用地的集约化水平和土地利用效益。

水资源节约政策。制定和完善分质用水引导政策、用水许可证管理制度、用水效益评价制度、节水技术设施推广使用政策和分质定量水价收取办法等,倡导公众节水和水资源优质优用。

能源节约政策。制定能源调控和管理政策,建立能源消费阶梯收费制度,促进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及应用,强制推行产业节能,鼓励引导生活节能。

生产材料节约政策。制定和完善生产材料节约使用的有关政策,限制或淘汰原辅材料高消耗行业的发展,提倡企业内部边角料利用和废物资源化,鼓励企业间废物的循环利用,提高原材料利用效率。

第六十条创新生态环境管理政策法规体系

环境功能区划与调整。依法划定并调整集中式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环境功能区、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空气环境功能区和噪声环境功能区,使环境功能区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变化相适应。

水生态环境管理。制订滨岸缓冲带生态修复标准和激励政策,建立健全生态补水保障制度;实行水生态环境损益考核制度、排水户环境自律报告制度和审查监管制度;进一步完善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根据流域环境容量分配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提升水环境保护监管能力和水平。

城市空气质量管理。参照发达国家标准,实施严于现行国家或广东省标准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建立严格的工业企业废气排放管理与监控机制,完善大气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强化机动车排气污染控制管理。

绿色交通管理。采用积极的财政和价格政策,促进环境友好型汽车的开发、生产和使用,鼓励使用低排放汽车。制定车辆提前报废的补偿标准,对车辆提前报废实行经济补贴。按照“拥有与使用分开”的原则,完善分类、分区和分时行驶管理办法。

生态补偿政策。建立帮扶机制,带动欠发达地区和周边地区的合理发展。由“经济帮扶”向“生态帮扶”转变,优先扶持因生态保护而导致发展受限制区域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对外调水源地和受污染下游区域,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对因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或利益牺牲进行生态补偿。推动和完善相关法规政策,建立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机制。

环境管理经济政策。实行环境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绿色生产,引导绿色

消费。对危险废物和产生环境污染的产品,实行押金—退款制度,强制性要求回到指定地点处理。完善排污收费制度,探索开展排污权交易,促进企业自觉参与清洁生产。将企业环境状况作为上市、拍卖、参加保险等活动的重要依据或者参考。

第六十一条制定产业生态化促进政策

制订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配套优惠、补偿和奖励政策,加快推进绿色消费及家用电器、建筑材料、包装物品等行业资源回收利用政策法规体系建设。

研究符合全市生态功能区划、区域环境容量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的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包括产业引入政策、产业淘汰政策、产业升级政策、生态产业扶持政策和产业布局政策等。

第六十二条调控人口规模与结构

渐进式限制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以高端产业逐步置换低端产业,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调控人口规模,优化人口结构,从根本上控制常住人口总量机械增长速度。

进一步完善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从以引进高学历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为主,向培养和引进并重转变,提高人口素质。规划近期大专以上受教育水平的人口比例达到15%以上,规划远期达到30%以上。

第六十三条培育生态文明和生态行为规范

大力弘扬生态文明,将环境意识提升到生存意识、发展意识和民族意识的高度,把生态文明培育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提高市民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多途径开展生态文化宣传教育,逐步影响决策管理行为和社会风尚,培育市民的生态意识和生态价值观,引导市民的价值取向、生产方式和消费行为,倡导生活节约、绿色消费和绿色出行等生态行为。开展文化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第六十四条创建生态型社会单元

政府率先创建环境友好型机关,大力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家庭等绿色系列创建活动,加大环境教育基地建设,全面推动国家环境优美乡镇、生态区创建活动。规划近期,满足国家环境优美乡镇标准的街道办数量达到25个以上,罗湖、福田、南山、宝安加快生态区创建步伐,龙岗、盐田创建国家级生态区;规划中期,满足国家环境优美乡镇标准的街道办数量达到40个以上,各区全部建成国家级生态区。

第八章重点项目

第六十五条生态保护与恢复项目

开展水库水源地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自然生态网络格局构建、生态营林基础保障工程和城市公共绿地建设工程。

规划近期重点完成生态网络节点建设、滨海红树林和城市公园建设等工程。全面开展红树林宜林地营林造林工程,完成自然生态网络14个重要节点(见附件3)、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的建筑腾退及退果还林工作;增建27个3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共绿地,基本消除公共绿地服务盲区。

第六十六条环境保护项目

开展水环境保护、大气污染控制、噪声污染控制、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绿色交通体系建设和环境预警与应急能力建设等项目。

规划近期重点完成污水集中处理、南头半岛大气污染综合整治、机动车排气污染控制、城市垃圾、工业废物处置、危险废物安全处置和污染事故风险防范等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规模460万吨,铺设截污干管96.9公里。开展电厂脱硝试点;完成燃煤机组脱硫,依法关停装机容量不足125MW/h的燃油机组,装机容量在125MW/h以上的燃油机组实施脱硫。

第六十七条资源保障项目

开展雨洪利用、污水资源化、海水利用、重点保护区清理腾退和城中村改造等资源保障项目。

规划近期增加调蓄库容1.4亿立方米,本地水资源年供应量达5亿立方米,保障旱季生态环境用水;基本完成中心区“城中村”改造工程,消除特区内绿地服务盲区。

第六十八条能源保障项目

开展LNG工程、太阳能发电示范工程、氢能利用工程和建筑节能示范推广工程。

规划近期完成500万吨/年LNG接收站和输气干线一期工程,太阳能发电供电能力达到1000Kw/h以上,氢能利用供电能力达到1000Kw/h以上。

第六十九条循环经济发展引导示范项目

规划近期实施1个循环经济示范城区建设工程、2个生态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工程和一批循环经济企业示范工程。

第九章规划保障

第七十条完善工作机构及职责

由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建立市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生态市建设办公室。由生态市建设办公室组织规划实施,监督规划任务的执行情况,负责规划实施的考核评估、信息发布、公众参与及信访工作。

第七十一条建立目标责任制和监督考核机制

制定生态市建设规划实施方案和年度行动计划。建立和完善生态市建设目标责任制,将规划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奖惩的依据。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充分发挥监察部门对规划实施的全过程效能监察和责任监察,促进生态市建设任务的落实与完成。

第七十二条实施自主创新战略

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加大环保科技创新投入。使科技创新从引进技术为主向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转变,为循环经济发展和生态市建设提供强大技术支撑。

第七十三条强化环保科技支撑能力

完善环保科技创新环境,整合国内外高水平科技资源,加强环保科技服务和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加强环保关键技术的研发,建立环保新技术的研发、孵化和推广应用基地,形成对外的环保科技辐射能力,带动环保产业的发展。加快建立和完善绿色技术支撑体系,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重点加强生物多样性资源调查、红树林修复、污水资源化、雨洪利用、海水淡化、分散污水处理、烟气脱硝脱硫、清洁能源、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等关键技术的攻关。

第七十四条夯实城市生态科研基础

以城市生态系统各个构成要素为基础,构建完善的生态科技体系。加强环境、生物、海洋、大气、水文等基础科研数据观测台、站和信息采集点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配备。加强基础生态数据的调查、采集、分类和研究工作,建设生态科研基础数据、资源库。加大对生态科研相关机构的科技投入,争取国家、省科技资源向我市生态科技建设倾斜。加强与生态保护相关的课题研究,增强生态科技储备。

第七十五条加强宣传引导

加大生态市建设宣传力度,大力宣传普及生态知识,增强全民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提高全民参与生态市建设的积极性。

第七十六条开展培训教育

定期举办生态市建设理论培训班,提高我市各级部门领导对生态市建设的认识和理解,增强生态市建设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第七十七条完善资金投入制度

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机制。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优先安排生态市建设项目资金。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转向生态市建设领域,分阶段、分目标投入生态市建设项目。

大力扶持生态市建设工程项目,建立生态市建设工程项目的绿色工作通道,优先考虑和安排与生态市建设有关工程项目的立项。

第七十八条加强资金监管

建立有效的资金专款专用监管制度,严格执行资金追踪问效制度,对资金的使用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对资金使用效率进行审计,对资金使用失误进行责任追究。

附件:1.深圳生态市建设指标体系

2.深圳市生态功能区划

3.自然生态网络格局腾退的关键位点

4.深圳市生态功能区划图

5.深圳市自然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图

6.深圳市公共绿地重点建设片区图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字为准。

深圳十大著名旅游景点介绍

深圳十大著名旅游景点介绍 一.深圳世界之窗 深圳世界之窗是深圳必游景点之一,整个景区占地48万平方米,按世界地域结构和游览活动内容分为世界广场、亚洲区、大洋洲区、欧洲区、非洲区、美洲区、世界雕塑园和国际街八大区域。作为以弘扬世界文化精华为主题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区,世界之窗荟萃了世界几千年人类文明的精华,有历史遗迹、名胜、自然风光、世界奇观、民居、雕塑等130多个景点,其中包括园林艺术、民俗风情、民间歌舞、大型演出以及高科技参与性娱乐项目等。世界之窗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雍容恢宏的规划设计,精美绝伦的景观项目、不同凡响的艺术演出,动感刺激的娱乐项目,为中外游客再现了一个美妙精彩的世界。 二.深圳欢乐谷 中国最佳主题乐园之一,共分为西班牙广场、卡通城、冒险山、欢乐岛、金矿镇、香格里拉森林、飓风湾、阳光海岸等八大主题区,还有奇趣的玛雅水公园,尤其适合带孩子同玩,其中“矿山车”让人体验山洪大暴发时矿工逃生的惊心动魂的场面;“太空梭”将在1.8秒的瞬间,高速弹射到60米高空,再自由落体直线下坠,冒险刺激,挑战心理极限;“四维影院”依托欢乐谷的实景,打造出国内首个集声、光、电、影、特效于一体的大型水上实景,不可不看。 三.深圳野生动物园 跨入动物王国,览尽珍禽名兽!虎狮兽、狮虎兽、企鹅、《百兽盛会》尽在深圳野生动物园! 深圳野生动物园是中国第一家放养式野生动物园,建于山清水秀的深圳西丽湖畔,占地面积120多万平方米,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神奇地方,园内奇异多姿的飞禽走兽,幽雅恬静的自然环境,布局独特的园林设计,在国内是首创的!深圳野生动物园放养着300多种,近万头(只)野生动物,这些动物除来自全国各地外,还来自世界各洲,它们当中有不少属于世界珍禽名兽和中国一、二级保护动物,如大熊猫、金丝猴、华南虎、东北虎、火烈鸟、麦哲伦企鹅、长颈鹿、斑马、亚洲象、丹顶鹤、犀牛等,还有动物园自己繁殖十分珍稀的8头虎狮兽、狮虎兽。目前,深圳野生动物园是世界上惟一拥有虎狮兽、狮虎兽的动物园。 深圳野生动物园的设计、建设跳出了国内城市目前普遍采用的笼养模式,各种动物可以在开阔地带自由活动,使它们回归到原来的生态环境。整个园区共分为三个区域,即食草动物区、猛兽区、步行表演区。表演区内有鳄鱼池、水族馆、猴山、杂食动物馆、美洲鬣蜥馆、猿猴村、百鸟乐园、中型猛兽馆、熊猫馆等。5个表演场馆均安排多场精彩的动物表演,特别是每天下午40分钟的大型动物广场歌舞剧《百兽盛会》,更是世界首创,独一无二。还有滑稽搞笑的动物钓鱼、动物售货商店、动物故事一条街,在全球动物园界也是独树一帜。 四.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村 中国各地景点的缩小版,园中的近100个景点均按中国版图位置分布,全园犹如一幅巨大的中国地图,虽然精度比不上当地的实景,但让人能在几十步的范围内从感觉肃穆庄严的明十三陵到畅游如诗似画的漓江山水,从瞻仰海拔最高最宏

关于如何做好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探讨

关于如何做好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8-08-27T17:21:21.62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9期作者:陈善婷 [导读] 生态城市的内涵包涵很广,它与绿色城市、园林城市、山水城市、环保城市这些发展模式联系紧密。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新疆伊宁 835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周围环境的认识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城市作为人们生活、工作的主要环境,对于人类发展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同时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主要对象。城市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程总是同步进行。在环境保护理念日渐强烈的今天,生态城市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要求和发展方向。文章围绕关于如何做好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进行探讨。 关键词:生态城市;城市规划;设计方法 一、生态城市的特征 生态城市的内涵包涵很广,它与绿色城市、园林城市、山水城市、环保城市这些发展模式联系紧密,但是也有一定区别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它具有以上城市发展模式的一些特征,但是以上各种发展模式都不足以表现生态城市发展的全部特征。具体而言,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1生态城市应当使城市的发展与自然和谐 生态城市的建设应当使人和自然都能够和谐发展,使人的生活能够与自然联系更加紧密,城市的发展中应当有更多的自然因素,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系统中的转化二氧化碳功能、多种生物之间共生共赢、优化改善水资源环境功能、适度自动调节容量功能和生态风尚功能。在环境的到有效保护的情况下,不影响经济的发展,使人与自然的关系良性发展。使生态城市的环境优美,空气质量良好,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科学合理利用,满足人的发展需求,同时还能使人文气息浓厚,使这两者之间互惠互利,充满活力地共同互相促进发展。 1.2生态城市的发展是可持续而又高效的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资源与能源的消耗,但是生态城市应当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城市的发展不能只注意周围自然环境的保护,还应当在注意资源和能源高效利用的基础上注意更多的使用可再生资源,加强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能力,注意保护自然界中的自我循环系统和物种生态多样性,使人类活动科学合理的使用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能够使子孙后代也能够有一个满足其发展需求的资源环境与自然环境,而不是只顾眼前的欲望需求而不顾后果的满足一时的繁荣而造成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损害的后果。 1.3生态城市系统应当达到整体协调 生态城市的发展并不能只追求环境或者是经济的单一保护或发展,应当是使经济、社会与环境这三个方面作为一个系统来整体考量效益,在整体协调的视角下处理经济发展、人类生活质量提高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城市是一个在更大地域空间的整体,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这个地域中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支持,所以应当运用整体系统的生态理念来指导发展符合这个地区特点及本地人类特点的城市,从而使这个城市的发展能够与这里的人口、物质、资源和文化良好的联系起来,使城市能够真正的实现生态型发展。 二、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内容 2.1自然生态环境规划设计 生态环境是现代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现代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要对自然生态基础进行充分利用,实现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有效避免不必要的浪费现象。自然资源利用过程中,要对其进行保护,避免对城市原有生态自然环境产生破坏,然后根据区域性特征,对生态环境进行针对性的规划设计。 同时,也要改善和管理现代城市生态环境,借助生态学原理和设计原理,合理改造原始生态环境,更好的将其应用到现代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并提升其生态价值,实现生态效益最大化。以西北为例,牧草充足,可以在生态城市规划中对其进行应用,既能够优化该地区生态环境,又能够对人们的居住环境进行充分绿化。 2.2人口容量规划设计 近年来,城市发展迅速,大量资源和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建设规模逐渐增加,人口数量越来越多,城市用地、能源使用以及城市用水压力越来越大,对于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在城市人口容量规划设计过程中,应该借鉴国内外先验经验,基于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城市空间布局、交通体系以及基础设施等对产业以及人口碳排放量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合理规划土地分配方式、交通发展模式以及城市布局,减少城市碳排放量。 2.3生态建筑规划设计 生态建筑注重自然能源的高效利用,生态建筑技术也追求高效、环保、无污染的能源利用技术,从而创造出舒适的、和谐的、与自然共存的生态建筑。生态建筑不仅与环境相融合,而且主动的利用生态环境与气候效应带来的有利条件,充分使用自然环境及气候所适合的适宜技术改善生态建筑的舒适度及减少对于资源的浪费及提高对于自然资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所以在生态建筑规划设计时,一方面为城市原有地区改造建设及城市向周边延伸建设。在这两个方面加强发展利用生态建筑技术,将有效改善城市建设与土地资源紧张关系、城市水资源循环及城市建设及改造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问题。在城市原有城区改造方面,根据建筑特点,探索和引进合理的绿色建筑改造技术加快现有城区建筑的节能改造,并且在城市建筑拆除过程中,推广使用建筑垃圾资源回收技术和设备。在新城区的建设中,以公共建筑及公益建筑为突破口推广绿色建筑标准,在新城市建筑中推广利用绿色节能建筑材料,并且在新城区建设中注意排水管道的设计建造,在城市建筑中加强节水及用水设施的普及,提高城市水资源流通及利用率。 2.4交通系统规划设计 积极推广使用清洁型的公共客车、出租汽车,并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提高新能源公共汽车的数量及普及率和传统燃油公共汽车的替换速度。在良好的基础上发展智能交通,利用当代高新技术提高交通系统中人、交通工具和交通设施之间的有机联系,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真正意义上提高公交的吸引力,促进公交的发展,并且注重自行车及人行的设施、站点及道路规划设计。在新城区的建设中,加强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联系,引入TOD等绿色交通理念,合理配置土地及城市功能,以减少城市内部的长途交通,形成以交通节

深圳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和国际化城市的总体目标,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加强对近期城市建设的指导与统筹,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上层次规划的要求,以区域协调、社会和谐、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基本原则,结合深圳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步骤,是对城市近期发展建设进行控制和指导的法定依据,与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共同承担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综合调控作用。 第三条本规划的规划区为深圳市行政辖区,规划期限为2006年至2010年。 第四条本规划包括规划文本、图纸以及附件。 第五条在规划期限内,凡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各项土地及空间利用规划和建设活动,应符合本规划;与空间利用相关的各项政策、计划,应与本规划相协调。 第六条条文中黑体字部分为本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第二章目标与策略 第七条近期城市建设的目标是:实现紧约束条件下土地等资源利用效益、社会服务水平、基础设施条件和生态环境质量的明显提高,促进城市和谐发展。 第八条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增长,2010年城市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790平方公里以内。 第九条深化区域合作,提升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力

1、积极推动深港跨境基础设施的建设,拓展两地在科技研发与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合作,打造深港创新圈,促进城市功能的互补和融合。 2、推进珠江三角洲区域性交通网络的建设,贯通与东莞、惠州等相邻城市的交通设施衔接,开展在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和产业方面的合作,加强与珠江西岸城市的联系。 3、主动参与和融入“泛珠三角”合作框架,强化区域交通枢纽和对外开放门户的地位,加强资源能源方面的合作,依托区域产业梯度转移机制,拓展城市经济发展腹地。 第十条加大投入力度,提高特区外的建设标准与水平 1、深化落实组团分区规划,加强对特区外土地利用的集中管理和空间统筹力度,促进空间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2、强力推进若干具有战略意义的重点地区建设,带动特区外城市功能的全面提升。 3、以轨道交通带动土地的高标准开发,严格执行《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高水平规划建设特区外各类配套设施。 第十一条实施“两增一减”策略,实现用地结构优化 1、从严控制新增用地规模。规划期内,新增建设用地90平方公里。其中,新供应建设用地75平方公里,消化存量用地15平方公里。新增用地应优先保证重点地区以及重大项目、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提高建设用地的使用效益。 2、通过城市更新改造提供新的增长空间。规划期内,更新改造35至45平方公里。加快旧工业区升级改造,积极引导中心城区和重要干道沿线旧工业区的功能置换,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城中村改造,以城市更新促进用地结构调整。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规划课程作业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简述 概况简述 学院名称公共管理学院专业及班级土管1班姓名何建明学号201131160707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简述 一、基本情况与修编背景 为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国际化城市的要求,市规划国土委对国务院批复的《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补充和完善,于今日公布新一轮总规。 专家表示,城市总体规划作为指导各项建设发展的综合部署,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指导城市建设的根本性蓝图。在特区进入第二个发展的30周之际,本轮总规充分体现了以全球视野谋划城市发展的规划理念,承担了在全国率先探寻城市转型路径的重要使命。它的公布,必将以城市转型带动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产业升级,进一步提高土地的高效利用,加快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的步伐,引领国家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对深圳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规划指导思想 1、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勇于改革和创新,探索资源紧约束条件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成功路径。 2、坚持“环境优先”、“生态立市”的理念,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3、提升城市在区域和国家整体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应对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 4、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更好地服务香港,支持香港繁荣稳定,在粤港澳合作中发挥先行、先导、先试的示范作用。 5、在坚持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前提下,充分发挥城市总体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综合调控职能,统筹协调城市发展。 三、城市性质 深圳是我国的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 四、城市职能 1、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实践自主创新和循环经济科学发展模式的示范区。 2、国家支持香港繁荣稳定的服务基地,在“一国两制”框架下与香港共同发展的国际性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 3、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文化产业基地。

中国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课题名称 本科专业 本科班级 姓名 评分 指导老师(签名) 20 年月日 湖北工业大学

1)所选课题国内、外研究及发展状况 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我国兴起了生态城市建设热,生态产业按生态经济原理和知识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具有完整的生命周期、高效的代谢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的网络型、进化型、复合型产业。它要求社会、经济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谋求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有害废弃物的零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由于我国生态城市建设规划起步比较晚,所以我国生态产业的发展中存在不少问题。 国外的生态城市研究更注重具体的设计特征和技术特征, 强调针对西方国家城市现实问题( 如低密度、小汽车方式为主导和生活高消费) 提出实施生态城市的具体方案, 其理论与生态城市实践结合的十分紧密。如雷吉斯特提出了针对美国城市低密度现状的改造措施。但总的来说, 国外生态城市理论的实践性相当强。 与国外研究相比, 国内的生态城市研究更多地强调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征, 注重整体性,理论更加系统, 而且国内生态城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学界和规划界, 此外还有环境学科和其它领域。总的来说, 虽然国内生态学界在建设生态村、生态县和生态市规划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虽然国内各学科也进行了一些理论研究, 但国内生态城市的已有实践和理论对当前城市规划的影响还是相当有限的。生态城市理念所包含的可持续发展特征和城市与自然平衡的目标, 对国内今后的城市规划工作有着显而易见的意义。不论规划是广义的, 还是狭义的, 在当今科学技术相当发达、人类改造自然即干预自然的能力远远超出以往的情形下, 人类必须意识到任何人居环境( 包括城市) 的人类活动都是全球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存在着人类活动 的生态极限, 人类必须克制自身的某些行为, 并充分地体现在规划之中,这是真正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也是建立生态城市的根本保证。 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自己的物质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自己的居住和工作环境要求更是严格,生态城市建设已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生态城市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谋求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示范地、主抓手。这是因为:从国内城市化进程看,未来社会必将发展为城市社会,而生态城市可以比农村更好地结合自然、社会与文化要素形成一种更容易传承和发展的文明形式。从国际趋势看,联合国发表的一系列环境报告更加明确地关注城市、生态与人类福祉间的相互关联,造成环境恶化的驱动因素——人口增长和城市化等成为问题解决重点,生态城市将是世界潮流所趋。 3)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难点及关键技术; 在追求高品质的生活环境的同时往往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在发展的同时忽略了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和节约,所以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生态城市建设不仅要有一个科学的高水平、高质量的生态城市规划,而且要精心的做好生态城市设计,同时,在规划设计和实施建设中要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本文从城市生态环境的发展入手展开论述,结合国外具有较高发展水平的生态城市的成功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从中获得有利于我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启示。

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深圳的决定

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 丽深圳的决定 【法规类别】建设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深发[2014]4号 【发布部门】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4.04.28 【实施日期】2014.04.2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深圳的决定 (深发〔2014〕4号 2014年4月28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深圳,实现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作出如下决定。 一、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地位,打造美丽中国典范城市 (一)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作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深圳是经济大市、产业大市、人口大市,同时也是空间小市、资源小市、环境容量小

市。生态资源是深圳长远发展的基础资源,生态环境是深圳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生态质量是深圳质量的重要内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深圳,是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推动深圳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途径,是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必然抉择,对于打造科学发展的深圳质量、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二)总体要求。 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地位,将其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落实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领域,贯穿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环节,建设蓝天***、青山碧水的美丽深圳。 --把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坚持“生态优先、环境第一”的原则,牢固树立生态环境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的理念,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路子,将深圳打造成为绿色经济大市和低碳发展强市。 --把生态文明融入政治建设。坚持生态文明的管理理念,树立绿色政绩观,完善生态文明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把生态文明融入文化建设。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树立绿色价值观,增强环境自觉,提升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生态文化产业,创新生态文化产品,使生态文明成为城市文明的核心内涵之一。 --把生态文明融入社会建设。坚持美丽深圳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政府提供生态服务和生态产品,企业增强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公众践行绿色消费和低碳生活,共同自觉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三)主要目标。 到2015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经济发展的资源成本和环境代价进一步降

深圳免费旅游景点一日游

深圳免费旅游景点一日游 洪湖公园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大芬村 【交通】: 地铁2号龙岗线大芬站下车 大小梧桐山 需要提醒的是,人们在罗沙路上看到的只是小梧桐山,其后更高的大梧桐山却少有人知。在山的阳面主要有两条上山路径:第一条是从畔山花园西侧北行,在一家叫做东风防火门窗厂门前循路上山;第二条是在罗沙路南莲塘加油站的斜对面有一废弃的采石场,穿过采石场蜿蜒前行约一公里,沿着一条山脊可攀登上山。站在山顶,视野开阔,景色怡人。 地点:莲塘 交通:211、202 异域风情荷兰花卉小镇 所属区域:南山 景区特色:特色花店、咖啡店、宠物店、花卉博物馆 公交指引 地铁:罗宝线(1号线)大新站B出口,出了地铁口一直走,走过天虹边上的马路到南山汽车站,再往前走一点就到。 地址:南山区月亮湾大道3008号(近星海名城) 梅林水库

交通:12路44路45路102路111路216路218路 大小梧桐山 需要提醒的是,人们在罗沙路上看到的只是小梧桐山,其后更高的大梧桐山却少有人知。在山的阳面主要有两条上山路径:第一条 是从畔山花园西侧北行,在一家叫做东风防火门窗厂门前循路上山; 第二条是在罗沙路南莲塘加油站的斜对面有一废弃的采石场,穿过 采石场蜿蜒前行约一公里,沿着一条山脊可攀登上山。站在山顶, 视野开阔,景色怡人。 地点:莲塘 交通:211、202 荷兰花卉小镇 荷兰花卉小镇是一个小小的主题景点,以前是南山花卉世界,在深南大道边上,中山公园对面,免费进园。 【交通】: 223路、42路、M375路、B623路、B688路、B699路、B702路、B813路(南头总站或星海名城站下车) 笔架山 地点:皇岗路口 交通:30、216、12、102 华侨城创意园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华侨城东北部 【交通】: 地铁罗宝线、21路、26路、32路、54路、79路、121路、123路、245路、338路、369路、B603路、26区间线(侨城东地铁站或 康佳集团东站下车)

2007-2020年深圳市宝安区生态区建设规划

第一章规划总则 第1条规划背景 为贯彻落实《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政府加强环境保护全面推进生态区建 设实施办法》(深宝府【2007】1号),缓解宝安区社会经济发展、资源 开发与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各类矛盾,顺利实现建设环境优美的 国家生态区的发展目标,遵循国家《生态县、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大 纲(试行》、《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修订稿)》要求,编 制本规划。 第2条规划性质 本规划是指导宝安区生态区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总体规划的编制、城区总体规划的修编以及相关专项规划的编制提 供指导和依据。 第3条法律效力 本规划提交宝安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批准后,由宝安区人 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宝安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监督执行。 本规划提出的目标与措施应纳入宝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实 施。 本规划为开放性规划,应定期评估实施情况,不断进行补充与完善。第4条规划范围 宝安区行政辖区内的全部陆域及近岸海域,总面积712.95 km2,包括 光明新区和新安、西乡、福永、沙井、松岗、石岩、观澜、龙华、大 浪和民治十个街道。

第5条规划时限 鉴于本规划编制主要目的,规划时间范围确定为2007~2020年,规划 的基准年确定为2006年。规划近期为2007~2010年,规划中期为 2011~2015年,规划远期为2016~2020年。以规划基准年为基础,以 规划近期为重点。

第二章规划目标与指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第6条指导思想 以建设和谐社会、绿色城市为目标,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 展观为指导,运用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理论,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和 环境的关系,以人为本,以自然生态、环境支撑、生态经济、资源保 障、生态社会、能力保障六大体系建设为重点任务,走绿色生产、生 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第7条基本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生态高效原则、循环经济原则、针对性原则、便于 操作原则。 第二节规划控制目标与指标体系 第8条规划控制目标 持续推进生态区建设工作,构建绿色城区。 ——经济发展: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清洁生产企业和通过ISO14000认 证企业比例不断提高。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单位能耗、水耗持续 降低,2010年和2020年单位GDP能耗分别控制在0.5吨标煤/万元、 0.4吨标煤/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分别控制在20 m3/万元和 16 m3/万元。 ——生态环境保护:严格保护生态用地,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 保持在40.62%,不断提升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和森林覆盖率指标; 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2010年和2020年COD排放量分别控制在 排放量控制在1240吨。加大环保投入,全面16700吨和9600吨,SO 2 提升环境质量,2010年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远期进一

深圳十大“冷门”景点,没去过赶紧趁人不多去一次吧!

深圳十大“冷门”景点,没去过赶紧趁人不多去一次吧! 没次放假后的总结就是:远方太远去不了,近处的热门景点又都是人人人!今天小编偷偷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深圳这十大景点,好玩,人又相对没那么多。 梅林水库 梅林水库三面青山环抱,秀色依然。走在大坝上,一侧是水,一侧是大草坡,郁郁葱葱的山林环抱四周。

这里远离闹市,空气非常好,人也不算多,一路沿着水库而行,与大自然来一个亲密接触。 地址:福田区大型住宅区梅林一村以北 交通:乘坐b821路至“梅林公园”站下 赤湾古炮台

历史沧桑,赤湾炮台现在只剩下左炮台保存完好,已修复的左炮台挺立在海拨170米的鹰嘴山头,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

左炮台三面临海,山势峻峭,只要站在鹰咀山之巅,整个赤湾半岛尽收眼底。这里宁静自然,古朴沧桑,两旁都是古树,绿意盎然。 地址:南山区蛇口半岛深圳鹰嘴山顶端 交通:乘坐226路到达“左炮台”站,此站没有明显的站台,需和售票员说清楚,不然容易坐过站。 大万世居

大万世居为古堡式客家围龙屋建筑,座落在深圳市坪山镇,是深圳地区较具规模保存完整的客家围楼之一。 大万世居四周皆有碉楼。内部院落和巷道结构完整,约有房屋400余间。这里人流稀少,古朴清净,适合感受历史文化和拍照。 地址:坪山新区大万路33号坪坏社区西南的客家村 交通:高峰专线64路、E22路到深业东城上邸站,E20、高快巴士15路牛角龙站 文博宫

深圳文博宫是南中国最大的仿古集群式建筑群。 在这里可以欣赏古代建筑的设计风采,可以寻访古玩物,偶尔还能看到老者在进行古琴的表演,建筑的美仑美涣让人流连忘返。 地址:龙岗区布吉西环路88号 交通:地铁5号环中线长龙站A出口,公交58路、123路、385路、k105路、高峰专线25。 大鹿港

深圳周边免费游玩攻略

深圳周边免费游玩攻略以下所列景点和线路全为免费 休闲FB级别 1、红树林 红树林是深圳唯一闻名全国乃至世界的自然景观。这里的真正景色实际上既不是被称为“活化石”的红树林,也不只是蔚蓝的海湾,而是体验当一群群海鸥、白鹭翱翔于碧海蓝天时的天地之辽阔。至于为什幺看不到“红色的树林”,最好去请教当地的“居民”。 红树林有大片的草地,周未闲暇,会有大批市民在红树林散步,打球,聊天。不过最近,红树林正在整修,外面已围起了一堵墙。 2、农科中心 这是一座庞大而免费观赏的植物园,园里有许多花木养殖专业户,笔者家中的步步高、发财树都是在这里买的。农科中心的东南面有一座水中小岛,岛上台湾相思树遮天蔽日,可谓情侣幽会的好去处。 3、笔架山 这是一座离市中心最近的山,由于山体与周围的现代建筑距离过近,因而登山的感觉有点像爬楼梯。每年深秋时节,不少人家老少出动,爬次山的感觉如同吃次团圆饭。笔架山相比莲花山要幽静很多,爬山的人不多。晚上爬到山顶可以欣赏深圳的夜景,很不错。 4、莲花山 到莲花山公园放风筝,已成为市民周末休闲活动主要内容。另外,傍晚到莲花山顶观落日,夕阳余晖别有一番情调。去莲花山游玩的人很多,很热闹,如果喜欢安静的朋友最好不要去。 5、荔枝公园 位于市政府与市图书馆之间的荔枝公园,作为深圳的“第一公园”,近年有人广揽海内名流雅士,吟诗作画并树碑勒石,体现了深圳这个城市不断提高的文化档次。很多人来深圳也是慕名瞻仰邓爷爷的画像。 6、东湖公园 先有深圳水库,后有东湖公园,或者说公园的主体就是深圳水库。公园里有一座可能是全国最小的山,名为“匙羹山”。酷夏的傍晚,水库大坝上凉风习习,北望烟波浩渺,山水相连,南望万家灯火,火树银花。 7、人民公园 人民公园占地15公顷,种植有各种月季,为全国四大月季基地之一。周围市民可饱了不少眼福。

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调整-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

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调整(2011-2016)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主持单位: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 规划单位: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环评单位: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二○一四年九月

一、规划基本情况 (一)规划背景 2011年4月,《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6)》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近期,国家先后批复同意深圳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深圳全市、批复设立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深圳国际低碳城建设,深圳市城市发展目标和城市规划背景发生了较大变化。为使轨道交通近期建设项目更好地适应城市发展新变化新趋势,需对原建设规划进行适当调整,以进一步加快相关轨道线路的建设。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3〕81号)要求,按照深圳市政府工作部署,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联合开展了《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调整(2011-2016)》编制工作。 受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委托,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负责编制《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调整(2011-201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受委托编制《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调整(2011-2016)环境影响报告书》,并于2014年9月基本完成。 (二)规划概况 《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调整(2011-2016)》提出近期拟建设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东延线、3号线南延线、3号线东延线、4号线北延线、5号线南延线、6号线南延线、9号线西延线和10号线等共8条线路,总长约85.1正线公里(其中,地下线路约62.6公里,高架线路约22.5公里),设车站67座,工程总投资约698.3亿元。 2号线东延线由既有2号线新秀站延伸至莲塘片区,是联系莲塘片区与罗湖中心、福田中心以及南山中心的城市轨道干线,线路全长约3.9公里,设3座车站。 3号线南延线由既有3号线益田站延伸至福田保税区,是联系福田保税区与福田中心、罗湖中心以及龙岗中心的城市轨道干线,线路全长约1.5公里,设1座车站。 3号线东延线由既有3号线双龙站延伸至坪地片区,是联系坪地片区与龙岗中心、罗湖中心、福田中心的城市轨道干线,线路全长约9.4公里,设7座车站。 4号线北延线由既有4号线清湖站延伸至观澜片区,是联系观澜片区与深圳北站、福田中心、福田口岸的城市轨道干线,线路全长约10.6公里,设8座车站。 5号线南延线由既有5号线前海湾站延伸至赤湾片区,是联系前海、赤湾片区与宝安中

深圳10大著名景点

深圳十大著名旅游景点介绍_深圳值得一去的地方推荐_深圳最佳旅游景点攻略大全 深圳十大著名旅游景点介绍_深圳值得一去的地方推荐_深圳最佳旅游景点攻略大全 深圳著名旅游景点一:深圳世界之窗 深圳世界之窗是深圳必游景点之一,整个景区占地48万平方米,按世界地域结构和游览活动内容分为世界广场、亚洲区、大洋洲区、欧洲区、非洲区、美洲区、世界雕塑园和国际街八大区域。作为以弘扬世界文化精华为主题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区,世界之窗荟萃了世界几千年人类文明的精华,有历史遗迹、名胜、自然风光、世界奇观、民居、雕塑等130多个景点,其中包括园林艺术、民俗风情、民间歌舞、大型演出以及高科技参与性娱乐项目等。世界之窗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雍容恢宏的规划设计,精美绝伦的景观项目、不同凡响的艺术演出,动感刺激的娱乐项目,为中外游客再现了一个美妙精彩的世界。 深圳著名旅游景点二:深圳欢乐谷 深圳欢乐谷是中国最佳主题乐园之一,共分为西班牙广场、卡通城、冒险山、欢乐岛、金矿镇、香格里拉森林、飓风湾、阳光海岸等八大主题区,还有奇趣的玛雅水公园,尤其适合带孩子同玩,其中“矿山车”让人体验山洪大暴发时矿工逃生的惊心动魂的场面;“太空梭”将在1.8秒的瞬间,高速弹射到60米高空,再自由落体直线下坠,冒险刺激,挑战心理极限;“四维影院”依托欢乐谷的实景,打造出国内首个集声、光、电、影、特效于一体的大型水上实景,不可不看。

深圳著名旅游景点三:深圳野生动物园 深圳野生动物园是中国第一家放养式野生动物园,建于山清水秀的深圳西丽湖畔,占地面积120多万平方米,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神奇地方,园内奇异多姿的飞禽走兽,幽雅恬静的自然环境,布局独特的园林设计,在国内是首创的! 深圳著名旅游景点四: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村 中国各地景点的缩小版,园中的近100个景点均按中国版图位置分布,全园犹如一幅巨大的 中国地图,虽然精度比不上当地的实景,但让人能在几十步的范围内从感觉肃穆庄严的明十三陵到畅游如诗似画的漓江山水,从瞻仰海拔最高最宏伟的布达拉宫到体验险峻挺拔的长江三峡,从仰望最大的佛像乐山大佛到饱览最长的石窟画廊敦煌莫高窟......将祖国的大江南北在几个小时之内尽收眼底,倒也方便快捷。 深圳著名旅游景点五:深圳青青世界 青青世界位于深圳市南山区月亮湾,大南山山麓,是深圳市著名的精致农业与观光旅游相结合的生态旅游景点,“鹏城十景”之一。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具有“地球之肺”之称的热带雨林、富有动感的环保打击乐,参观凶猛而又美丽的亚马逊河鱼类展、蝴蝶农场里翩翩起舞的蝴蝶,瓜果公园的奇瓜异果,花卉超市里千姿百态的花卉,或让你的小孩在我们的“森林课堂”听上几节课,让生动的实物、立体的画卷唤醒原本沉睡于书本的知识,探秘神奇的生态世界。 游览之余,你可以选择在我们的山林木屋或树上旅馆“借”宿一晚,在田园餐厅享受自耕自种的田园美食,或在红房子西餐厅的乡村酒吧喝一杯浓香的自磨咖啡。同时,青青世界还提供供游客参与的活动项目,如制陶、钓鱼、自耕自种农夫田、捞金鱼、抓泥鳅等等。让游客真正融入大自然、体会田园之乐。 深圳著名旅游景点六:深圳仙湖植物园 深圳仙湖植物园位于深圳市东北郊,东倚深圳第一高峰梧桐山,西临深圳水库。占地588公顷,始建于一九八三年,一九八八年正式对外开放。是一个以科研、科普、旅游为一体的著名植物园与风景区。植物园共保存植物6200多种,建有苏铁保存中心、木兰园、珍稀树木园、棕榈园、竹区、荫生植物区、沙漠植物区、百果园、水生植物园、桃花园、裸子植物区、盆景园等十几个植物专类园。全园分为天上人间景区、湖区、庙区、沙漠植物区、化石森林景区和松柏杜鹃景区等六大景区。建有别有洞天、两宜亭、玉带桥、龙尊塔、听涛阁、揽胜亭等十几处园林景点,并建有独具特色的古生物博物馆。美丽的自然风光,别具一格的园林建筑,神秘的植物王国,令人赞不绝口。 深圳著名旅游景点七:观澜湖高尔夫球会 深圳观澜湖高尔夫球会是中国规模最大、档次最高、配套最齐全、影响力最大的高尔夫球会。欧洲高尔夫球协会发布的1997-1998年度官方推荐全世界七十四个球场、酒店度假区中,观澜湖球会是中国唯一获选球会。位于深圳市观澜镇的高尔夫球会,是从一片荒山野岭中雕塑出的艺术品,四个十八洞国际标准高尔夫球场分别代表美洲、欧洲、亚洲风格的杰出球王杰克?尼高罗斯、尼克?费度和尾崎将司。观澜湖高尔夫球会是中国目前第一个拥有72洞的球会,亦是中国唯一获得国际高尔夫球巡回赛事会认可的国际比赛球场。 深圳著名旅游景点八:深圳小梅沙旅游中心

浅谈城市规划与生态建设

浅谈城市规划与生态建设 摘要:当今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的规划与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也同时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如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交通拥挤、居民生活质量下降等等问题。生态城市是人与自然交流的整体协调,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又能实现自身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模式,就城市生态规划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重点和注意事项,提出个人看法。 关键词:生态城市;城市规划;生态建设;生态系统;环保理念 一、引言 城市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是人类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生产、积累和传播的中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最强烈、自然环境变化最大的地方。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化也进入了一个空前发展的阶段,城市化一方面对社会经济、交通、生产以及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城市人口的持续增长和高度集中,消耗水平的不断增长,城市特有的代谢功能正在对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产生重大的影响和冲击,并对人类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 城市的规划、设计、建设是百年大计,关系到城市的未来,联系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与每个人、每个家庭息息相关,不合理的规划设计,既浪费大量资金,又占居了大量土地面积,妨碍居民生活,给后人留下极大的缺憾。个别城市的规划、设计方面与现代化城市生态建设极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用地结构不合理、用地效率低。多数城市更注重经济的增长、而忽视城市环境质量的提高,表现在工业用地比例偏高,公共绿地及公共配套设施用

地比例偏低,用地结构不合理。 2、城市发展目标的盲目性。改革开放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机遇,增加了城市发展的期望值,但同时也出现了不顾客观条件,热衷于城市发展的泡沫现象,盲 目照搬别国的布局模式和建筑风格,结果搞得乌七八糟、不伦不类,脱离了本城市自身的实际,抹杀了本身的发展潜力。 3、城市环境不断恶化。一些地方乱占耕地、违法批地,造成耕地面积减少,土地资源流失;过度采用地下水,水资源面临污染和枯竭。 三、对城市规划的几点认识: 经过20 多年的改革开放,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人们从过 去追求温饱转向追求高素质的生活。人们当前最大的愿望就是拥有便利的交通、清新的空气、良好的秩序、整洁优美的市容市貌,具有时代特色的、以人为本的、高品位的城市艺术,在更好的环境下生活和工作,保持健康的身体素质和饱满的精神状态。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制定好切实符合有本城市特点的规划设计思路和方法; 城市规划用地起到引导和控制作用,达到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一是城市规划与土地政策衔接,以繁荣土地市场和土地交易,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土地出让制度为目标;二是在城市规划的编制上,要综合考虑土地供给和土地需求,要重视市场经济下来自土地需求方面的拉力, 避免城市规划受到市场的扭曲和破坏;三是要将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土地利用的一种调节控制手段,作为调节土地市场的政策杠杆,强化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导向性。 2、抓好高标准规划的制定,严格按照规划分步建设,注重质量。城市规划的重要性、权威性、长远性决定了在制定规划过程中对建设大业、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高标准、高起点、克服只顾眼前利益的短期行为。要确保城市规划落到实处,严格按规划办事,以规划大局为重。

232-城市更新片区交通规划方法探讨——以深圳车公庙片区为例

城市更新片区交通规划方法探讨——以深圳车公庙片区为例 夏国栋 王龙 刘光辉 覃国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经历了沧桑巨变,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在资本循环的逻辑下迈向服务化,城市空间也全面更新。城市更新活动导致区域内用地性质和交通出行需求特征发生重大改变,原有的交通体系很难适应并促进新片区形态的发展,需对交通系统进行更新重塑。梳理原有交通体系的特征和外部交通环境,分析更新后新片区的交通需求并进行适应性交通规划,对引导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的高效耦合,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以深圳车公庙片区为例,介绍了自工业型片区更新升级为集高新技术产业、运营总部和现代服务业为一体的城市综合区过程中交通改造规划理念与方法,对其它类似更新片区交通规划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城市更新;交通规划;方法研究 0 引言 城市更新,通过对城市空间资源的整合,实现城市土地的二次开发,达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城市功能的协调发展,社会整体效益的提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总量提升,带来了城市的沧桑巨变。城市不仅在增量上急剧扩张,存量上也经历置换开发、城中村改造、工业区升级转型等多种形式更新,优化了空间资源配置,改善了城市空间品质。 城市更新活动导致区域内用地性质和交通出行需求特征发生重大改变,原有的交通体系很难适应并促进新型片区形态的发展,需对交通系统进行更新重塑。梳理原有交通体系的特征和外部交通环境,分析更新后新片区形态的交通需求并进行适应性交通规划,对引导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的高效耦合,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城市更新及交通问题 从城市更新用地性质来分,城市更新可以分为城市中心区更新、城市工业区更新、城中村更新等三个主要模式[1],从更新的彻底性和全面性上可将城市更新分为政府主导下的整体规划更新及市场强势驱动下的自发更新。政府主导下的整体规划更新由政府主导,根据片区区位,产业发展需求,进行总体规划,系统改造,整体提升的更新形态。这种模式片区更新方向明确,改造彻底,更新周期相对较短,适应于土地产权明确,各方利益一致的片区。目前,很多大型工业区、城中村更新均属于这种模式。市场强势驱动下的自发更新由市场驱动主导,政府掌控(辅助)管理,根据地块区位,产业发展及自身利益需求,由业主或开发商提出更新意愿,政府部门审批的更新形态。此种更新模式缺少宏观规划引导,更新周期长,地块零散,涉及的利益主体众多,较难管理。目前,城市中心区及区位条件优越、业主众多的工业区较多采用的此种更新模式。 在城市更新的不同阶段,针对不同类型片区特点而被管理部门所采用的两种更新模式存

浅谈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城市规划

浅谈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城市规划 发表时间:2017-07-10T15:42:35.807Z 来源:《建筑知识》2017年10期作者:詹贵贵[导读] 城市规划过程中有效构建生态城市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当前很多城市都已经注重对于该方面的有效构建。 (钦州市城乡规划设计院广西钦州 535000) 【摘要】城市规划过程中有效构建生态城市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当前很多城市都已经注重对于该方面的有效构建,合理落实生态城市规划也就成为了比较核心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文就重点围绕着生态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中的合理应用,从原则以及具体措施两个角度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原则;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7)10-0030-02 1.引言 生态城市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很多城市发展建设的一个核心目标,尤其是随着当前城市居民对于城市环境要求的不断提升,这种生态角度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也就能够符合于这一预期,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发挥出较强的积极作用效果。具体到这种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来看,其需要注意的内容和基本原则还是比较多的,需要规划人员高度重视,尽可能避免出现有损于城市生态环境的行为。 2.生态城市规划原则分析 2.1 维系生态平衡 对于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工作的有效推广和落实来看,相应生态平衡的有效维系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而这种生态平衡方面的有效落实则需要重点围绕着相应生态规划在整个城市中进行有效推进,如此也就能够最大程度上保障生态城市得到较为理想的构建落实。具体到生态平衡的有效维系中来看,其涉及到的内容还是比较多的,需要相应城市规划工作必须要具备较强的全面性效果,如此才能够有效提升其整体推进水平,确保相应生态城市能够更为实用可靠,在可持续方面具备较强作用价值效果。 2.2 注重低碳节能 对于城市规划过程中生态城市规划的有效落实和推进来看,还需要重点围绕着相应低碳节能工作进行有效关注,切实提升城市的低碳节能效果,最终也就能够保障其具备较佳运行水平,有助于提升其对于生态城市的建设功能性。具体到这种低碳节能方面的有效建设中,还需要重点围绕着相应技术手段进行全面分析,了解生态城市运行中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和技术手段来进行相应城市发展的优化,最终也就能够有效提升其整体低碳节能效果,缓解现阶段城市发展中能源短缺问题的同时,促使相应生态城市更具实效性。 2.3 注重环保效果 生态城市规划工作的开展和落实还需要重点从环保方面进行有效推进,这种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展开需要在城市规划方案的各个方面进行严格控制处理,进而才能够避免以往城市运行发展中可能存在的一些基本问题和缺陷,保障城市更具实效性和可持续性效果。结合以往城市发展基本状况而言,其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是比较严重的,这些环境污染问题必然也就会在较大程度上导致其具体生态效果受损,生态环境受到明显破坏,进而也就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切实保障相应生态城市的建设更为高效,规避了该方面的不利威胁。 3.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措施 3.1 合理规划城市景观 对于生态城市规划工作的有效推进和落实而言,重点加强城市景观的有效布置和运用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这种城市景观方面的合理布置需要促使其能够在生态性角度表现出较强的作用实效性。结合这种城市景观的合理规划布置,需要首先从相应区域分布角度进行处理,保障具体城市景观能够在城市相关区域内形成较为理想的生态改进优化效果,如此也就能够较好提升其整体效益。当然,对于这种城市景观的合理规划布置,还需要重点围绕着自身的设计内容和基本构成要素进行有效处理,结合其相应的城市景观需求以及相关绿色植物的布置进行探索,保障其能够达到最佳落实效果。在这种生态景观的合理设计规划中,还应该重点围绕着相应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结合进行优化,进而才能够保障生态城市规划较为合理高效,最大程度上提升其实际效益。 3.2 合理优化产业布局 在以往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其对于各类污染问题的治理优化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而这种污染问题的治理除了要加强对于生活污染物的重点处理和防治之外,就需要从产业布局方面进行合理调节,促使其产业布局能够具备更加的合理性效果,充分提升产业布置合理性水平。此外,对于相应产业布局的合理应该把握好相应高污染产业的分布,降低其对于城市的不利威胁和影响,尤其是在一些废气排放较为突出的行业,其分布更是需要结合常年风向进行控制,如此也就能够较好提升其污染防治效果,避免其干扰生态城市的建设。 3.3 建设生态社区 对于具体社区进行合理优化布置,促使其能够具备理想的生态效益,同样也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结合这种生态社区的有效处理优化来看,其需要把握好社区对于生态方面的基本需求,详细分析探究以往社区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不合理问题和干扰因素,如此也就能够充分提升其整体生态化效益,同是也能够直接满足于人们对于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保障生态化价值更好体现。 3.4 合理运用生态技术手段 对于各类生态型技术手段进行合理运用同样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这种生态型技术手段的运用主要就是为了保障其能够有效取代传统污染或者是能耗较大的技术,最终促使其能够较好适合于相应生态城市发展需求。当然,对于这些生态技术手段的具体落实和运用而言,还需要考虑其实际效益以及适用性,比如对于地热能源的运用就需要进行详细前期探索,保障其能够具备理想的实用水平。 4.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城市未来发展趋势来看,相应生态城市建设可以说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而为了较好促使生态城市得到较好落实,又需要遵循相关原则进行规划,采取恰当的技术手段进行推广,最终提升其生态效益。参考文献 [1]杨子莹.浅析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城市规划[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6):164. [2]赵家坤.探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09):82-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