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新闻写作能力的诀窍

提高新闻写作能力的诀窍
提高新闻写作能力的诀窍

胡锦涛总书记去年视察人民日报社时,在讲话中提出五点要求:其中第二点要求就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我觉得,要增强这“三力”有许多工作可做,其中提高新闻写作能力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提高新闻写作能力,对于提高报纸的“三力”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记者编辑来说,写作能力实在是极为重要的,我们看一个记者编辑的水平其实主要是看他稿子写得如何。另一方面,写作能力又确实非常难以提高。根据我几十年学习研究写作的体会,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六个诀窍,特别值得记住,它们是:

一、破除定势天地宽

二、永保兴趣成果多

三、胸怀天下出思想

四、综合素质见水平

五、掌握规律得自由

六、坚持不懈定成功

这六条中,最重要、最有实用价值、也最见效果的就是第一条“破除定势天地宽”,我重点讲这一条。其余五条简单讲一下。

为什么说“永保兴趣成果多”呢?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最大的动力,兴趣还会有最好的回报。这样的例子非常之多。我们要是能够把一项工作当作兴趣、爱好和事业去做,那就一定能够做得非常好。实践证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最容易做出成绩来。那我们就不能不好好想想是不是真的热爱这个职业。如果暂时还不是那么热爱,可以先培养自己的兴趣——“先结婚后恋爱”。如果实在是不喜欢,那也可以大胆放弃。总之,热爱是前提,是取得进步的重要起点。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真理。

为什么说“胸怀天下出思想呢”?因为如果你不关心周围的世界,不关心身边的事情,不关心天下大事,对什么事情也没什么看法和观点,就很难想象能成为一个好记者。因为记者是要发言,是要说话的,那你没什么要说的,还怎么当记者呢?中小学生写作文总觉得写不长,写不出,就是因为他们对许多事情没有思想,对身边的世界关心不够,因此说不出什么来。要当个好记者就不能不动脑子,不能不对身边的世界时刻关注着,要有许多想法可以说出来。有年轻记者问中青报摄影总监、著名摄影记者贺延光:“怎么才能当个好摄影记者?”他回答:有“同情心。”所谓同情心,其实也是强调要对这个世界有情感、有看法。因此,我们要想当个好记者,就一定要胸怀天下,脑子就一定要想问题。

为什么说“综合素质见水平”?因为写作表面看来是写的问题,而实际上一篇文章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综合反映。一个人的写作水平上不去,往往并不是基本文字水平的问题,而是整体综合素质的问题,是在综合素质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欠缺较大的原因。综合素质包括的面非常宽,首先是思维素质,包括逻辑思维、形象思维、顿悟思维等等方面的能力;其次是语法、逻辑、写作等方面的素质;还有科学文化知识修养素质、马列基础理论及党的方

针政策等方面的修养素质等等。它包括的内容非常之多。通常人们喜欢把记者称为杂家,其实杂家很不简单,差不多也就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情的意思,什么都要知道一些,知识面越宽广,越有可能取得好成绩。综合素质越高,越容易发现新闻,越容易把作品写出高度、写出质量来。所以记者应该是非常好学的人。实际上,能当个好记者,如果做其它工作也能做得很好。我们应该承认,在综合素质方面我们确实差得还比较多,需要做很大的努力。但是只要努力,就会有回报。

为什么说“掌握规律得自由”呢?因为写作作为一门学问,它的规律性也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遵从规律,你就成功;违背规律,你就失败。那么,新闻写作有哪些重要规律呢?我认为,特别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四个重要规律:一是目的性原则。写作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我为什么要写这一篇稿件,要达到一种什么目的。写作,尤其是新闻写作,总是有一定目的的,总目的就是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鼓舞人们奋发前进,从当前来看,就是“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这“三保”。当然,具体到一篇文章,其目的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但总应该是积极向上的,是要对社会对人生有一些益处,至少是不能有害处。目的性清楚了,主题才能更明白。二是对象性原则。写作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我这个稿子是对谁说的,读者想知道些什么,我应该告诉读者一些什么。千万不知自说自话,写“自恋式”的稿子。那样的稿子,除了自己和被写的单位,别人谁也不想看。三是体裁性原则。写哪种文体就要像哪种文体,各种文体各有不同的要求,从选材、结构到语言,不同的体裁都有不同的要求。这一点必须注意。写一篇总结和写一篇通讯,在写法上是不相同的,尽管它们之间也有相同之处,但同时不同之处也很多。四是章法性原则。这是指具体文章的文字构成,怎么拟题,怎么结构,怎么安排材料,怎么运用语言等等,是研究写作微观的事情的。这就是一些最基本的规律。此外,我们还应该善于总结实践中的宝贵经验,并且善于将自己的实践经验上升到理性水平,这样才能保证我们不断进步。

为什么说“坚持不懈定成功”呢?因为写作能力的提高实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从小学到大学,到如今,学了多少年写作,可是我们的写作水平究竟如何呢?我们不难体会到写作是一项极难提高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坚持不懈的思想,不懈追求,不懈努力,绝不能半途而废。古人云:“行百里者半九十。”说的就是越走到后来越不容易。谁真正能够坚持下去,谁就有希望看到最后胜利的曙光。

以上五个方面都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诀窍,但这里没有展开讲,仅仅是开了个头而已。下边我重点讲“破除定势天地宽”这个要点。

(一)消极思维定势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最大障碍

思维定势是我们常喜欢说的一个概念,思维定势是什么?思维定势其实就是习惯。习惯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很重要。但是习惯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一些坏习惯一旦形成,就将很难改正。比如吸烟的习惯,我们明知它不太好,可是很难改变。

我们学习写作,首先是先从基本模式学起的,然后逐渐形成一些思维定势。比如学习写消息,我们肯定首先要学习消息的结构,如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这几个部分怎样写等等,然后一步步学着去做,逐步形成熟练的写法,形成习惯。但是,这时候也就潜

在着一些危险了。危险之一是学得不准确、不扎实,头脑中形成了一些错误的观念;危险之二是思想僵化,以“不变应万变”,不知改进,不求进取。

人们当中存在着这样一种普遍的现象:对别人说的东西,总要先产生一种怀疑,一种拒绝。你的观点、你的理论往往很难打动他,讲了半天他也没听进去。有时候,表面上看来听进去了,实际上并没有听进去,甚至根本就没有用心想,到了做的时候,过去怎样,现在还是怎样。有些人身上就好像有金钟罩铁布衫功夫一样,非常固执,别人的话就是听不进去。

有一次,我给某通讯员改稿子,是关于法律问题的一个案子,原稿在一些重要观点上说得很模糊,估计照那样发表出去,肯定会出问题。他说自己改不了,于是我精心替他进行修改。改后,我跟他交流,希望他从改稿中学到一点东西。因为从改稿中学习写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写作的方法。我让他看看改稿和原稿有何不同。他用心看了老半天,最后他说了这样一句让我哭笑不得的话,他说:“我看着和原先差不多。”为什么会这样?我用心想了想,觉得他并不是不虚心、不用心,而是真的看不出别人改的好处,因为他心里只有过去写东西产生的那种思维定势,总是觉得还是自己那种写法好。这样一来,自然看不出别人改的好处了,自然更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了。

有一位通讯员,写破案通讯,总是一上来就把谜底全都说出来:某某案子已经破案,凶手被擒。让人兴趣索然。我对他说:除了那些不得不把结果先告诉读者的重大案件,一般的案例,你能不能先留点悬念,别一口气把谜底全都说出来。他说:“好。”可是下回稿子一拿来,一看,还是过去那样。就这样有一年左右,有一天,拿来的稿子忽然真的有悬念了,我赶紧表扬:“悬念用得挺好,继续努力。”谁成想,下一次拿来的稿子,又恢复了原样,还是一点悬念也没有。这实际上就是消极思维定势在作怪。出现这种情况,不能说人家一点没听你的,只是听得那点东西,没有心里边的思维定势更厉害。其原因往往在于,他一开始学的时候没有真正学明白,学的东西是错的歪的。或者说有许多东西光学会了词句不行,还必须在实践中去慢慢体会和掌握,但他只满足于已知的词句和习惯的做法,不再去追求,不再去学习了,因此就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

某通讯员,一写好人好事就是:“提起某某某,人们总是交口称赞啊。(或人们总是竖起大拇指)”我说:“你能不能改一改,总这么写多没意思呀。”他说:“行。”可后来一看,写来的稿子还是过去那样。他为什么会这样呢?后来我就问他,他说:“报纸上不都是这样写的吗?我这样写的不也都发了吗?”的确,他说的是事实,已经见报的不少稿子都是如此,但是他就忘了一点:为什么不跟那些水平高的作品比呢?这种由于标准过低而产生的一种思维定势,也是人们写作水平难以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须知“取法乎上得乎中,取法乎中得乎下”啊。当然,这也从另一个角度提醒我们专业的编辑记者:不能不非常小心,我们刊发的每一篇稿子都可能成为人们的模仿对象,不能不慎之又慎啊。

有人写了一辈子消息,总是:某月某日发生了什么事。篇篇是这个模式,根本就不知道还有其它写法,根本就不懂得“五个W”只是入门的常识,实际上每个W根据不同情况,都有可能占据重要位置。这也是写作水平难以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看不到自己的不足,甚至根本没有想过自己还会有不足。实际上,不是他不能提高,而是他根本就没有想过要提高。这也是一种典型的消极定势思维的表现。

我本人也是如此,尤其我自以为研究写作理论许多年,理论上很是在行,所以对别人的话就更难听进去。譬如,对如何让作品感人这个问题,我就久久思索而不得其解,朋友们告诉我应该怎么改进,我也听不进去。有人告诉我,应该在适当的地方加上点议论抒情,就能更加感人。可我就是不听,我根据理论认为,新闻就得靠事实来说明问题,事实有了,就什么都有了。我是在无数次的学习和思考当中才逐渐明白了一些道理的。

教练员为什么不爱要学歪了的运动员,因为消极定势一旦形成,很难纠正,就算成绩再好,也难有更大的起色。

由此可见,要想真正提高写作能力,必须从打破消极思维定势入手,否则是不可能得到提高的。

(二)在写作上最困难的是有自知之明

文章都是认为自己的好。有时候表面上说,“我写得不好。”其实心里边也往往不是那么想的。因为不管是谁,写东西总是要耗费不少精力,自己劳神费力写出来的东西,不可能随便就把它否定了。所以,大诗人白居易就说过:“凡人为文,私于自是。”意思是说,文章谁都是认为自己的好。

有人可能会说:“我整天在报纸上发稿,写一篇发一篇,有时候还一大版一大版地发稿,我的写作能力还会不高?”也有人会说:“我都干了一辈子新闻了,我的写作能力还能不高吗?”这样的说法是缺乏道理的,其实也是缺乏自知之明的一种表现。

自我评价当然也是对文章的重要评价,同时良好的自我评价对于提高写作能力也有积极作用,它的积极作用就在于可以肯定自己的努力,放开自己的胆子。放胆去写文章是很重要的。因为如果不敢写了,那就肯定更学不好写作了。但是自我评价往往并不是那么准确的,往往容易夸大,容易走形。

除了自我评价,还有领导评价。领导的肯定当然是非常重要的评价。“文章自古无凭据,惟愿朱衣暗点头。”这是大文学家欧阳修说的。但领导的评价往往是重在鼓励,也不是唯一的重要评价,也有可能并不那么准确。

还有一种评价是社会评价:即群众反映或者通过科学调查的方法得到的群众评价。这也是非常重要的评价。北京晚报等报纸常有作品排名等调查,即为此类评价的形式。此类调查能够反映部分群众的看法,能够确定此类题目群众是否喜欢,但是对于作品的写作水平而言,却不见得是科学的评价。

此外还有写作学角度的评价:从写作学专家的角度,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依照科学的评价标准所做的评价,应该说是最准确的评价。中国新闻奖的评奖应该说是接近写作学意义上的科学评价的。

实际上,无论是谁,在写作上总会有一些不同的毛病,一点毛病也没有的大写手几乎是不存在的。正如“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样。大写家可能毛病少一点,一般人可能毛

病多一些。这是因为,写作实在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它不仅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表现,而且也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集中表现。在这一点上,大家都特别需要有“自知之明”。而自知之明的确是非常难以做到的。所以毛泽东反复说过,“人贵有自知之明。”在写作上的自知之明尤其难能可贵。

(三)正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在写作上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毛病,只是我们自己往往不容易看出来而已。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正视它才更有利于解决它。如果连正视它都做不到,那还提什么改进呢?

比如,如何把新闻写得更有吸引力的问题,更让人爱看的问题,就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一篇作品如果没有吸引力,就会很少有人看;而很少有人看,还怎么起到新闻传播作用呢?起不到新闻传播作用的稿件,我们为什么还要写,还要登呢?当然,我们有些稿子主要是宣传性的稿子,但就算是宣传性的稿子,我们是不是也要研究怎样提高吸引力和可读性呢?

如今报业早已进入了激烈竞争的时代,如果我们头脑中还有许多陈旧观念、僵化思想,一味自我满足、不求进取,喜欢自恋式的写作——我自己爱写什么写什么,根本不管读者爱不爱看,满足于写作除自己和写作对象之外,再无人爱看的东西,那显然是不行的。

我们报纸上确实有许多写得很不错的标题、导语,但是我们也不是没有模式化比较严重的标题和导语,我们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余地。比如,消息写作中,导语的五要素并不一定是一上来就全部都说出来,各要素要视具体新闻内容,放在不同位置。比如,时间要素就不一定非得放在最前边,而且任一要素根据不同的情况,都有放在最前边的时候。又比如,导语要求十分精炼地将全文中心内容表现出来,即所谓“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导语还应该有一种气势和力度,为下边的行文创造出一种推动力。导语应该像音乐的开头乐句一样,有一种推动向下行进的力量。有了头一句,就让你停不下来,必须唱下去一样。我们很常见的毛病,就是写一种大肚子句,即一大句很长的话,其中有很长的定语,连自己读起来都很费劲。这样的句子为什么不改一改呢,其实只要稍微动几个字,就可以读着很顺畅了。做这样的修改,也许在我们只是个很小的事情,可是在读者读起来就很省劲,涉及到几万十几万读者,那就是个大事情了。我们还应该研究怎样才能以尽量少的文字,把事情说得更清楚、简练。当然,导语还应该是有文采的。新华社高级记者郭玲春的消息导语就写得非常精彩,很值得我们学习。我们现在的确很难见到像她写得那么好的导语了。

我们的一些通讯稿子中往往存在“中心场面缺失”的问题——写诗人通篇看不到一句诗,写歌唱家听不到一声歌声……这是一个常见病。通讯中逻辑混乱的情况也颇为不少,所起的那些大标题、小标题真正是非常精彩、逻辑又非常严密的也不是那么好找。还有一个问题是把自己根本不懂的事情就随便写进稿子。有一次,我采访一位骨癌姑娘,她告诉我,某报采访她写了一篇稿子,说她拖着三四十斤重的假肢走路。她说:“假肢三四十斤重,我还能够走路吗?”她说,她再不接受某报的采访了。这看来是一个稿子的小事,其实它已经涉及到整个报纸的形象问题了。

目前,社会上以对为错、以讹传讹的现象很严重。

多年前,《采写编》在文章病院里发了篇《垂手怎得?》的论文,文章说只有“唾手可得”这个成语才是对的,而“垂手可得”是错的,没有后者这个成语。我看了以后觉得甚是荒谬,所以写了篇《垂手确实可得!》的小论文,因为词典里分明写着“唾手可得”这个成语嘛。几百字的小稿,后来《采写编》以配发编后话的重要形式发表了这篇稿子,而且总编还亲自用毛笔给我写来一封信,对我表示感谢。后来听说,那篇稿子据说是个很有资历的老同志写的,后来发现他有许多东西都是信口开河写的,根本经不住推敲。

我曾经起过一个题目:《从忘年恋到劳燕飞》。有人提出“劳燕飞”一词不妥,为此,我专门写了《“劳燕分飞”一词该怎么用?》发表在《新闻记者》上。其实这个题是做得非常好的。“劳燕飞”并不是“劳动的燕子分开了”,“劳”和“燕”是两种鸟。

我们现在说创新,采用消息式通讯的写法,但是如果我们真正能够从理论上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究竟怎样才能做得更好,那就更好了。我们从成功运用这种形式的例子中可以发现,只有动态性很强的消息,同时又有读者急于知道的细节可说的时候,才可以采用这种形式。如果是动态性不强的内容,写通讯即可,何必要采用此种形式呢?

每到评奖的时候,我和大家一样,总觉着没有什么真正能够拿得出手的作品。且不说内容上有多少深刻独到的发现或者见解,仅从形式上说,我们究竟有多少语言上没有多少毛病,称得上精彩的作品呢?

问题还有种种,如果我们塌下心来冷静地思考这个事情,我们就会同意这个观点。

(四)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最为重要

现在我越来越理解,小平同志为什么那么强调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问题了。

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实在是太重要了。

观念一变,啥都好办。观念不变,万事皆难。

比如说,写作要看对象这个问题。其实不用多说,只要你明白了,你就会注意到这个问题,只要你注意了,你就一定会有改进,写出来的东西肯定会不一样。

再比如,只要我们能够从观念上认识到自己还有不足,那我们就会想办法改进自己,也就一定能够进步。就怕我们的观念不变,总是认为自己毫无缺点,那进步就难了。

我认为,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这件事情上,最重要的前提是反骄破满。如果你骄傲自满,固步自封,那就很难谈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了。

有一个小和尚向老和尚学习禅宗。他先讲了自己的很多心得,希望老和尚指点。老和尚也不说话,就往小和尚面前的茶杯里倒茶。茶满了,老和尚还在倒,于是小和尚说:“师傅,茶满了,满了——”老和尚这才住手。小和尚问老和尚:“师傅,请您指点。”老和尚

说:“我已经指点过了。”小和尚一时怎么也想不明白。他冥思苦想,终于有一天他想明白了:如果自己不把旧有的东西清除掉,又怎么能接受新的东西呢?就像那只注满了水的茶杯,新的茶水如何能添进去呢?这也就是说:如果脑袋里装满了旧的事物,新理念又如何能够接受呢?

郭玲春在本报讲课时说过:“其一,最大的障碍源于自己,往往是作茧自缚,咬破茧,五光十色的世界就看见了,总要自己解放自己。其二,要寻找你自己的优势,否则永远没有出路。其三,新闻在思想、形势上要有审美功能。你不要遵循任何人的标准,否则就摆不脱平庸感。当记者就要当出点滋味来,要走进新闻,再走出新闻,演绎出一些动人的故事来。”

毛主席他老人家说过: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

我自己学习写作的过程也是如此。

朋友总跟我说,通讯中可以多说几句话,来点抒情议论,这样作品就会更感人了。可我就是听不进去,总是觉得自己对。我始终认为,新闻就是说事儿,事儿说清楚了就行了,多一句议论也不好。可我又总是感觉作品确实还不够感人,可又找不到原因。我就琢磨这个事。许多年以后,有一天的凌晨,我爬起来到书房记下脑子里想起来的几句话——是放在刚写好的一篇稿子里的几句话。这时,我忽然心有所悟:要把通讯写得生动鲜活,必须调动想象能力,要把现场情景生动地再现出来,并且在必要的地方要有适当的议论抒情。这是经过了漫长的探索,我才真正从自己的实践中弄明白了这个简单的道理。所以我体会到,有时候,就是很简单的道理也需要长期的追求和思考,需要打破思维定势才能真正弄明白。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毛主席的老师黎锦熙办报纸,写稿子叫三个手下人抄。一个人原稿怎么写就怎么抄,结果后来还是个普通人。一个人先把原稿看两遍,去掉错别字再抄,此人后来成为大诗人,他是田汉。还有一个人是先看两遍,去掉错别字,而且只抄和自己观点一致的内容,此人创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他是毛泽东。

写作,尤其是新闻写作非但不能局限于消极定势思维,而且特别需要创新的思维。要敢于打破已有的模式化的东西,不断创新、出新。因为新闻是最追求新鲜的东西,因循守旧肯定是没有好出路的。

如果从大一点的范围说,我们有许多值得研究和更新的观念问题:比如读者对象问题,这个对象越模糊,报纸就越难有针对性,也就越难办好。如果我们明确日报就是以党政干部为主,那么就可以更有针对性地确定版面内容,同时也有利于把稿子写得更好,比如像方针政策解读、工作方法介绍、错误做法曝光,甚至党政工作人员的各种技能训练等等都可以成为必要内容。二是在办报理念上,我认为平面媒体不必非得追求以信息的时效性取胜。与电视或网络媒体相比,我们无论怎么努力,也争不过他们,将来三G手机新闻开通后,时效会更快,在这方面我们报纸争时效性,没有优势。如果讲信息,我们还是要在权威性、鲜活性、丰富性和深入性上下功夫。我觉得报纸真正的长处是在服务性和深刻性上见长,应该把服务做得好上加好,应该在更多的政策解读上多下功夫,应该在追求新闻的生动鲜活和深入细腻上多下功夫,应该在做题和文字上多下功夫。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是个别人的事情,光总编更新观念不行,光个别人更新更不行,但总编和总编室确实重要,肩负重要责任。我有时候会这样想,要是同仁们的观念都更新了,部主任们的观念不更新就不行;要是部主任们的观念都更新了,总编们观念不更新也不行。这个事情其实是双向的问题。

俗话说:“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所谓“假传万卷书”,不是说万卷书都是假的,而是说必须借助万卷书来理解理论问题,“假”在这里是借助的意思。而“真传一句话”确实如此。最关键的地方确实只要一句话就说清了。下面我就根据自己的多年实践谈点一句话的问题。

①新闻写作是以小见大、以少见多的艺术。以小见大、以少见多应该是新闻的基本特点之一。如果不是这样,那世界上如此丰富的信息如何传达得出来?以小见大、以少见多,使得媒体得以存在,使得媒体在有限的容量内获得无限的天地。写新闻必须学会以小见大。要善于从小细节入手,写出大分量的作品。范敬宜的许多作品都是这样的作品。看起来是很小的事情,实际上思想内涵非常大。如出租车司机向全国人大提建议;如在小平逝世6周年的时候,一辆小汽车上披着彩带上写:“小平,别来无恙!”都是如此。我们采访《李大钊的子孙们》也是如此,以不到3000字的容量,反映了李大钊后人的全面情况。当然,要做到以小见大、以少见多,就要求作者不仅要会看,还要会表述。

②新闻写作是寻找典型的艺术。新闻写作要寻找最典型的人物、思想、事例、结构、语言来写。比如:像“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这样的语言就是富有个性特征的典型的人物语言。

③新闻写作是选择的艺术。选择贯穿在写作的整个过程当中,随时要进行选择,所以我们必须学会确定选择的标准,进而学会选择。平时学习写作也就应该经常练习这种选择,如题目的选择,语言的选择等等。读的时候,也要与人家的作品比较,人家的表述好在哪里。

④新闻写作是不断肯定与否定的艺术。选择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不断肯定与否定的过程。这种不断的肯定与否定的过程贯穿在整个新闻写作过程当中。从题目的确定到内容的选择,无不如此。

⑤新闻写作是确定结构的艺术。结构是新闻写作中至关重要的问题,实际上只要结构确定好了,文章也就完成了一半。新闻的结构跳跃性很大,既要把握好这种极大的时空跨越,又要保证其严密的逻辑性。结构确定得好,文章写出来就会不错;结构不好,文章难以成功。

⑥新闻写作是平实的形式与严密的逻辑关系完美结合的艺术。新闻从外在形式看来平淡无奇,但是好的新闻作品其内在逻辑性是非常严密的,是滴水不漏的,这是特别值得我们考虑的一个问题。

⑦新闻写作也是语言的艺术。新闻语言是一种跨越度非常大,同时非常简明有力的语言表现形式。尽管不同的作者会有不同的语言风格,但是所有有出息的作者都具有很优秀的语言风格。不追求语言表现力的作者,永远不会有大出息。

要特别注意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①观念与观点:有新观念才能有新观点,观念问题一解决,新的观点就容易产生了。许多东西就是一层窗户纸,一捅就透了。观念不同,处理稿子肯定不同。有这样的观念,才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标题新、内容新,源自观念新。导语罗嗦,不能点出意义所在和精华之处,这不仅和表述能力有关,最重要的还是和观念相关。

②对象与针对:注意对象才能有针对性,有针对性才更有实用价值,也才更容易把稿子写好,让读者更爱看。

③大气与大器:大气是要求稿子要有宏大的气势,要有高站位,要多关注重大问题,而不是纠缠于细枝末节。大气才能成大器——写出好稿子,做出大贡献。

④细心与细节:细节来自细致、细心、用心。细节是小节,也是大节,大节由小节构成。搞新闻工作,写新闻特别需要细心,特别要注意细节。真正“刺刀见红”的时候,还是要看细心程度和处理细节的能力如何。比如语言的准确、简练,尤其是分寸感,实在是十分叫劲的地方。

有人有这样的说法:一生做好一件事。实际上一个人的一生非常有限,能做的事情非常少,只要能做好一件事就非常不简单了。我觉得,我们做记者的,努力当个好记者,努力写出好稿子就非常不简单了,哪怕是只在某一个文体方面成为写作高手也是非常令人骄傲的事情。我的电脑屏保字幕上流动着这样十二个字:“做小事,不放弃;常坚持,成大事。”这是我的追求。

最后我愿以我国外科手术之父邱法祖的“三知三乐”作为结语:“生活上知足,工作上知不足,学问上不知足。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愿我们以此共勉。

解读硬新闻写作十大要点

实例解读硬新闻写作十大要点 硬、软导语之争 西方新闻学中的硬新闻(hard news)是一种强调时间性和重大性的动态消息。 在文体上,硬新闻的典型标志是倒金字塔方式,一般采用概括式导语,又称硬导语,它要求开门见山,一语中的。然而,这种写作方式自上个世纪初起便面临着激烈的挑战。一些记者认为“倒金字塔”风格使所有的故事看起来千篇一律;而按顺序描写的软导语比较自然,其文学化的风格亦有助于报纸同电视竞争。反对派指责说,软导语太冗长,太文学化,不能突出新闻事实,而单纯、直率的概括式导语更适合硬新闻。编辑们说,他们既不希望记者以概括式导语开始每一条新闻,也不希望软导语的延缓部分长得令人痛苦——有时翻过页去还未见主要事实。 当硬、软导语的争论发展到1970年代时,一名美国记者预言:“那种老式的倒金字塔方式的新闻报道正在消失。我们再也不需要把最好的材料都放在顶部,然后按照逐渐递减的程序排列材料了。” 一个世纪以来,硬新闻导语写作风格的确发生了许多变化,但直到目前为止,概括式导语仍在报纸上占据统领地位。1990年代末期的西方主流新闻教科书依然讨论着传统的硬导语写作规则,它们被认为是行之有效的。本文展示的硬新闻导语写作的10大要旨乃英语新闻中普遍认同的指导原则,这些原则有的已在中国报界风行,有的则无法与中文语境兼容,将它们拿出来做系统的讨论,是希望对当前的媒体报道改革有所启发和推动。 细查10大要义 1.导语要尽量以主句开头 主流英语新闻教科书大都认为,硬新闻导语要以最快速度道出最重要的事实,以主句开头可一语中的,而以从句开头的句子会造成事实延宕。请看下面一例: A根据政府今天开始实施的严厉的移民法,非法移民将被强行驱逐。(从句开头) B非法移民将被强行驱逐,政府今天开始实施严厉的移民法。(主句开头) B句以主句开头,主要事实“非法移民面临强行驱逐”先声夺人,辅之以事实发生的条件从句“根据政府今天开始实施的严厉的移民法”。观照原文 英语能更清楚地彰显这一点: Illegal immigrants face mendatorydeportation under tongh immigrationlaws that come into force today. 不过,在中国人看来,B句似乎比较拗口,而A句似乎更适合中文的表述习惯。在中文语境里,下面这种句法结构更为普遍: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报告说,截至4月21日,全世界共有27个国家和地区发现非典型肺炎疫情…… 这条消息以条件句(状语)开头,主句紧随其后。许多中文的消息导语都是这种情况。看来,第1条要义虽有指导性,但与中文语境中不一定兼容,要视情况而定。 一般来说,为了突出事实,硬新闻导语开头要避免以直接引语开头,因为这样往往会延缓报道,比如下面一例: “如果我在街上遇到霍克先生,我将不会与他握手”,在总理今天宣布提高销售税后,一位杂货铺老板说。 修改后的导语: 在总理今天宣布提高销售税后,一位杂货铺老板表示,假如在街上遇到霍克总理,她不会与他握手。 2.导语要尽量以主动语态和直陈旬开头

浅谈新闻编辑记者如何提高写作能力

浅谈新闻编辑记者如何提高写作能力 在这个信息爆炸、人人都是媒体人的网络时代,新闻信息传播相当迅速,人们都生活在海量的信息中。编辑记者如果不能写出更有深度、更有影响力和吸引力的稿件,在专业技术岗位上就很难有作为。要想出成绩,就必须在业务工作中多思考、多琢磨,不但要具备勤琢磨的素养,还要培养爱琢磨的习惯,掌握巧琢磨的方法,让写作灵感像摩擦起电一样,在琢磨中不断闪现。 思考是一种责任 在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凡事都离不开思考,尤其是新闻工作者在采访报道中,遇到的各类新、老问题不计其数,如果平时不思考,看问题就会简单肤浅、偏听偏信,看不到事物的本质,不能理性分析问题,客观看待新闻事件,没有自己的看法和独到的见解,最终写出的新闻报道毫无新意,很难为观众提供优质的新闻产品。中国近代著名记者黄远生曾说:记者要有“四能”(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所谓脑筋能想说的就是思考。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新闻宣传工作也不例外。采写和传播新闻使命的编辑记者,平时对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出现的各种新问题多加思考,在实际工作中总会有用。

写稿要付出大量的脑力劳动,如果平时舍不得动脑筋,遇到问题也不作认真而周密的思考,就是一种对工作不负责任的表现。 增强勤琢磨的素养 新闻记者的素质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修养主要包括知识修养、作风修养和职业道德修养。笔者认为,勤琢磨的素养就在其中。因此,提高新闻记者素质和修养也就能够增强勤琢磨的素养。 一、关键是要注意学习。写作是思维活动的产物,只有头脑中知识和情况积累得丰富,思维的空间才会开阔,触发新闻敏感的机会才会多。头脑空空写不出东西,思想僵化也写不出“活物”。所以,编辑记者要紧跟时代和社会的变化,不断学习新知识,认识新事物,琢磨新问题,积累新经验,才能不断更新思维观念,写出与时俱进的新闻报道。记得有句话“懒人是当不了记者的”,这是对记者职业的真实写照,说明写作水平的提高是不容易的。想不费力气、不下苦工夫就写出有分量的稿子是不可能的。要关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学习新出台的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规,宣传才更到位。也只有这样,真正到政策落地时才有采访思路和新闻敏感,写出的报道也才能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反映问题才会客观公正。 二、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新闻产生于客观实际,社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第一节新闻概述 一、新闻定义 什么是新闻?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意识形态,就有不同的回答。 在美国,麦尔文·曼切尔著的《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引述了过去和现在新闻学家对新闻的一些解释。例如: 达纳在年至年主管过《纽约太阳报》,他说,新闻是“社会上大多数人感兴趣,而且在此以前从未对它注意过的那些事情。” 达纳的一个编辑提出了一个经典性的新闻概念:“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注:这是达纳年办《纽约太阳报》时,他属下的采访主任约翰·b·博加特对一个青年记者说的。) 另外一个新闻的典型概念是斯坦利·瓦利克尔提出来的。他是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纽约先驱论坛报》的采编主任。他说,新闻是建立在三个“w”的基础上:“妇女(women)、金钱(wampun)和坏事(wrongdoing)”。 其实,以上表述并非科学意义的下定义,但他们的观点却集中地代表了西方新闻学的基本立场,即一切反常的、有刺激性的、人们好奇的事才是新闻。这种观点当然有其深厚的人文背景及经济基础,虽然他们对新闻定义的认识已侧重在“读者兴趣”上,但其实质仍不能脱离“利润”的操纵。 在中国,“新闻”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新唐书》。《新唐书》记载:初唐神龙年间(公无年前后),有一个叫孙处玄的文人曾说过:“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孙处玄曾投书当时执政的大臣恒彦范,评论时政得失,未被采纳,他就挂冠而去,可见他是个很关心时事政治的人。这样的人对没有书刊传播新闻(当时印刷术尚未应用于书籍)表示不满,是理所当然的事。孙处玄这句议论竟被载入《新唐书》,说明尽管唐代还未完全具备传播新闻的条件,但人们已意识到需要报道这类新闻的传播工具。“新闻”一词在这里是指“最近消息”。 《现代汉语词典》释“新闻”为:①报纸或广播电台等报道的国内外消息:新闻广播/采访新闻。②指社会上最近发生的新事情。 《辞海》对新闻的解释是:①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或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要求迅速、及时,真实,言简意明,以事实说话。形式有消息、通讯、特写、记者通信、调查报告、新闻图片、电视新闻等。②指被人当作谈助的新奇事情。如《红楼梦》第一回:“众人当作一件新闻传说。” 1943年9月陆定一提出:“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1981年8月中宣部在京召开全国18大城某地的报纸工作座谈会,其会议纪要对新闻定义作了新的诠释: “新闻反映新发生的、重要的、有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具有迅速、明了、简短的特点,是一种最有效的宣传形式。” 定语修饰的限制显然是考虑了“读者兴趣”,同时也顾及到了“社会效果”,这些是对陆定一定义的有效补充,然而其偏颇也是显而易见的。综合上述种种看法,我们不妨把新闻定义小结为: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社会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的传播。” 明确了新闻定义,我们再来区别广义的新闻与狭义的新闻。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等,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中常见的报道体裁。狭义的新闻

新闻写作培训心得体会总结

出于对新闻工作的爱好,也出于领导的信任,我在平顶山卫东农商行从事了多年的新闻宣传工作。下面是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新闻写作培训心得体会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2 年4月25日至26日达州市农村信用社2 年新闻写作培训班在达县联社拉开了帷幕。新闻宣传是一个企业与外界交流的纽带,是树立企业形象的重要平台,为了进一步提高信合员工新闻写作能力,加大信合宣传工作,市联社举办了新闻写作培训班。 这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所以我非常珍惜,不仅仅因为这是我参加工作以来第一次参加内部培训,还因为这凝聚着领导和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刚参加工作不久,也不是专业出身,对新闻写作不太了解,通过这次市联社举办的新闻写作培训班,同事之间有机会相互学习交流,取长补短,让我学到专业的知识。 市联社为我们请来的四位老师,用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于自己多年写作经历、成功经验相结合的讲解方式,向我们讲解了各类公文写作、新闻写作基础及金融调研写作等方面的知识,让我们对新闻写作与金融调研有了较为系统地认识。 通过本次培训,我对新闻写作有了新的认识,要写好新闻,闭门造车是不行的,要我们用敏锐的双眼去观察世界,去留心生活,这样写出的东西才会具有时代特色,才会贴近生活。老师告诉我们写新闻,必须要研究新闻,要通过多读报纸,多研究报纸,日积月累,新闻写作水平自然会有所提高。新闻写作,是很辛苦的工作,它需要耗费掉我们很多的业余时间,但当一件件作品被接纳被采用的时候,喜悦之情可想而知,那是就会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本次学习培训,不仅提高了自己对新闻写作技巧的理解,激发了写好新闻的信心和决心,还让我收获了友谊。从学员的通讯录上了解到,此次新闻写作班的成员来全市七个联社各个科室点。在两天里,大家在一起讨论写作、工作等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在最后一天的活动中,学员们更加深了彼此的认识与联系,成为了朋友。 这次培训是一次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大家都在这次培训中学习到许多专业知识,也通过相互的交流学习到好的经验,至于我还是新闻写作中的新人,还需要向前辈多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让自己能迅速进入角色,在平凡的岗位上,在普普通通的工作中发挥一个员工应有的作用,为企业的发展砖加瓦。 郑板桥十岁那年跟随私塾先生外出游玩,走到桥上,老师见河水中有一妙龄女子尸体仰面朝天,头发散乱,在漩涡中打转。老师随口吟诗:二八女多娇,风吹落小桥。三魂随浪转,七魄泛波涛。郑板桥听后反问先生“您认识这位少女?你知道她十六岁?你看见她是风吹落下小桥的?您又怎么看到女孩的三魂七魄的?”老师被问了个哑口无言,便让郑板桥修改一下试试。于是郑板桥便改为:谁家女多娇,何故落小桥?青丝随浪转,粉面泛波涛。这是我5月9日在参加集团组织的《山东国资》新闻写作培训中听刘冰老师讲的一个故事,从这一个简单幽默的历史故事,我们可以体会到新闻写作的真实性与严谨的态度。 由于我涉入新闻写作队伍时间短,经验不足,对宣传培训学习有着迫切的需求,所以格外珍惜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本次培训通过聆听各位老师的精彩讲解,使我受益匪浅,收获颇多。

如何提高新闻稿写作能力

如何提高新闻稿写作能力 1.严肃对待新闻写作 写新闻稿既要对被报道的事实负责,又要对受众负责,切不可粗心大意,轻率对待,敷衍了事。 2.在实践中培养新闻敏感 善于发现新闻线索,是写好新闻稿的基础。新闻界前辈把新闻敏感形象地比喻为新闻“鼻”和新闻“眼”,意思是说,记者靠灵敏的嗅觉和锐利的眼光来判断一件事是不是新闻。新闻敏感是记者必须练就的业务技能。 3.处处留心,挖掘素材 选好新闻题材,找准新闻角度,是写好新闻稿的前提。记者对有关的人和事要认真细致地采访,注重细节,掌握特点。常见的几种“找”新闻的方法是“吹糠见米”找线索;“变废为宝”选角度;“大海捞针”挖新闻。角度是记认识被报道对象的思想方法及对被报道对象各“侧面”把握水平的综合反映。新闻稿一般采用倒金字塔式结构,即把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概括地摆在正文之前便于读者很快抓住新闻的主要内容。 新闻稿的结构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五个部分组成。一篇好的新闻稿能够交代清楚5个W的问题,即何人who、何事what、地点where、时间when、原因why。语言方面则应做到实事求是,简洁流畅,通俗易懂。 怎样才能把新闻稿写得简洁精炼呢?第一,一条新闻只报道一件事实或只写出一个人物。这样,内容和结构相对简单,容易做到条理分明、头绪清楚。如果报道的事件比较复杂,牵涉到的人物较多,可以采用分解报道的办法,化长为短,化繁为简。第二,直接写事实。不要穿靴戴帽,要学会精选事实,让事实说话,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干净利落。第三,直接叙述事实本身,不要作过多的解释。新闻工作者要掌握新闻稿写作的一般技巧,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掌握标题的制作技巧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新闻稿若有一条新颖别致的标题,就能像磁石那样牢牢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标题应当能够概括新闻稿的内容,这很关键。如今,人们往往喜欢通过网络系统先浏览新闻标题,然后再根据感兴趣的标题来点击阅读新闻稿全文。标题一般包括主题、肩题和副题。 2.学会写导语 导语是消息的开头,是消息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国外新闻界称导语是“抓心的手”,这是形容导语的吸引作用的。导语的作用有两个,一是用最简明的语言

网络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网络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导读:新闻定义 什么是新闻?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意识形态,就有不同的回答。 在美国,麦尔文曼切尔著的《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引述了过去和现在新闻学家对新闻的一些解释。例如: 达纳在1869年至1897年主管过《纽约太阳报》,他说,新闻是“社会上大多数人感兴趣,而且在此以前从未对它注意过的那些事情。” 达纳的一个编辑提出了一个经典性的新闻概念:“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注:这是达纳1882年办《纽约太阳报》时,他属下的采访主任约翰b博加特对一个青年记者说的。) 另外一个新闻的典型概念是斯坦利瓦利克尔提出来的。他是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纽约先驱论坛报》的采编主任。他说,新闻是建立在三个“w”的基础上:“妇女(women)、金钱(wampun)和坏事(wrongdoing)”。 其实,以上表述并非科学意义的下定义,但他们的观点却集中地代表了西方新闻学的基本立场,即一切反常的、有刺激性的、人们好奇的事才是新闻。这种观点当然有其深厚的人文背景及经济基础,虽然他们对新闻定义的认识已侧重在“读者兴趣”上,但其实质仍不能脱离“利润”的操纵。

在中国,“新闻”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新唐书》。《新唐书》记载:初唐神龙年间(公无705年前后),有一个叫孙处玄的文人曾说过:“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孙处玄曾投书当时执政的大臣恒彦范,评论时政得失,未被采纳,他就挂冠而去,可见他是个很关心时事政治的人。这样的人对没有书刊传播新闻(当时印刷术尚未应用于书籍) 表示不满,是理所当然的事。孙处玄这句议论竟被载入《新唐书》,说明尽管唐代还未完全具备传播新闻的条件,但人们已意识到需要报道这类新闻的传播工具。“新闻”一词在这里是指“最近消息”。 《现代汉语词典》释“新闻”为:①报纸或广播电台等报道的国内外消息:新闻广播/采访新闻。②指社会上最近发生的新事情。 《辞海》对新闻的解释是:①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或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要求迅速、及时,真实,言简意明,以事实说话。形式有消息、通讯、特写、记者通信、调查报告、新闻图片、电视新闻等。②指被人当作谈助的.新奇事情。如《红楼梦》第一回:“众人当作一件新闻传说。” 1943年9月陆定一提出:“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1981年8月中宣部在京召开全国18大城某地的报纸工作座谈会,其会议纪要对新闻定义作了新的诠释: “新闻反映新发生的、重要的、有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具有迅速、明了、简短的特点,是一种最有效的宣传形式。” 定语修饰的限制显然是考虑了“读者兴趣”,同时也顾及到了“社

新闻培训心得体会

充电以后劲更足 ----参加新闻写作培训班学习心得 新闻宣传是一个企业与外界交流的纽带,是树立单位形象的重要平台,为了进一步提高新闻写作能力,促进****的宣传工作,11月15日,****举办了新闻写作培训班。还专门邀请了****新闻中心的主任与主要编辑人员授课,他们授课幽默风趣,散发着智慧的光芒,向我们讲解了新闻写作基础及新闻写作等方面的知识,并把自己多年的写作经历和成功的经验毫无保留的和盘托出,让我们对新闻写作有了较为系统地认识。 这次培训主要对新闻写作知识与写作技巧、公文写作与处理,最重要的是对写作的创新。宣传教育培训讲座通过三次讲座,使我受益匪浅,颇有感触。而且由此在****各片区及单位还设立了专职记者与通讯员。本次培训班的创办对宣传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本次培训讲座主要强调了以下几点: 一、要有新闻敏感性和主动性 通过这次新闻写作培训讲座,使我认识到新闻绝不是你想什么就写什么的,而是要客观地描述事实。我们在日常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要不断提高对工作的理解力、生活的执行力和学习的创新力,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件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另外,要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去观察研究,这样才能写出最真实的新闻。这样才能写出更好的一篇新闻。 二、要善于思考,善于积累 新闻就是要对最近发生的,有报道意义的事件及时报道,这就需要我们要有一颗善于思考的心。写好一篇新闻,仅有发现和思考是不够的,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锻炼自己的日常写作能力,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 三、要有一颗善于发现的眼睛 要写好新闻,闭门造车是不行的,我们要用敏锐的双眼去观察世界,去留心生活中的点滴,这样写出的东西有特色。如果想作为一名优秀新闻工作者,就应该用眼睛多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多看,多问,多学,善于去发现新闻点。有了身边的人和事做素材,我们的写作才会更贴近生活,贴近读者的心。 四、注重新闻写作的创新 新闻的写作在于不断的创新,不断的积累。生活中要多注意观察,从中得到灵感,创新新闻。 写作,需要持之以恒。文字工作靠日积月累,干工作也要持之以恒。必须有谦虚谨慎的心态,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学习先进人物以增长自己的才干,细心观察周围的一切去发现问题和契机,并一直坚持下去。写新闻稿件是“苦差事”,但热爱与追求,是搞好通讯报道的动力和精神支柱,因为爱可以创造一切。因为有热爱,可以变枯燥为有趣,便无聊为鲜活,当你热爱职业并发现从事这样工作的时候充满活力、生机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从事所从事的工作是件趣味无穷的事情,这样的时候,就能鼓起勇气,战胜困难,时间紧,可以挤; 水平低,勤学习,持之以恒,从爱好到入门,从入门到精深,持之以恒。其次就是驾驭文字的能力,无论文章立意如何好,没有与之匹配的表现形式和表现语言,都将会功亏一篑,所以,重视并切实将文字驾驭能力的提升锻炼当是新闻通讯员的一项重要技能。 通过本次学习培训,不仅提高了自己对新闻写作技巧的理解,更激发了写好新闻的信心和决心。是一个展示英雄风采的好平台。我们身边有那么多可歌的动人事迹,我们周围有那么多的先进经验,都值得更需要我们去发现、写作、报道。篇二:新闻通讯员培训心得体会新闻通讯员培训心得体会 12月20日至22日,我有幸参加了公司举办的新闻通讯员培训 班,这次培训的课程安排的即全面又丰富,是我对新闻写作有了新的认识。 在几天紧张的学习中,我认真聆听了铜煤矿工画刊执行主编王莉、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一)新闻写作基本理论 一、新闻的定义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二、新闻价值 无论是以报道为主的新闻文体(消息、通讯),还是以评论为主的新闻文体(新闻评论),所选择的对象都必须具有某种价值,应该值得报道或者值得评论,能满足受众的知情欲望或者明理欲望。 新闻报道的对象要有价值,主要是说要有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新闻理论和新闻业务中的一个重要的核心概念。一般认为,事实(事件)的新闻价值与它所体现的重要性、显著性、时新性、接近性、趣味性等密切相关。事实(事件)越是具有重要性、显著性、时新性、接近性、趣味性(或某一方面特别突出,或诸多要素同时具备),就越是具有新闻价值。事实(事件)是否具有新闻价值,是记者进行新闻选择的重要依据。但在现实生活中,并非所有具备新闻价值的事实(事件)都可以报道,还必须考虑它是否具备社会价值。所谓事实(事件)的社会价值,是指它被批露以后对于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对人的自身发展总体有利的功用。因此,只有新闻价值与社会价值兼备的事实(事件),才具有报道的价值。

新闻评论的对象应当蕴含某种意义,具有议论价值。 三、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 1、真实性原则。 2、时效性原则。 四、新闻写作的规律和要求: 1、真实:准确而客观,感人而形象 2、简洁:简洁而生动,鲜明而深刻 3、时效:新鲜而富动态,快速而富有个性 五、新闻写作的语言: 1、准确简练。 2、浅显易懂。单位 (二)消息的写作 一、消息构成要素 “五W”和“一H” 新闻的“五W”和“一H”是消息写作所要具备的六要素。“五W”指的是英语中以“W”为开头的五个单词即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一个H(how)”即何果。 二、消息的结构: 一篇消息大致有如下几部分组成:标题、消息头(一般分成“讯”和“电”两类)、导语(包括自成段落或几段联结的复

网络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网络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网络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网络新闻是以网络为载体的新闻,具有快速、多面化、多渠道、多媒体、互动等特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关于网络新闻写作的基础知识,内容如下: 新闻定义 什么是新闻?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意识形态,就有不同的回答。 在美国,麦尔文曼切尔著的《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引述了过去和现在新闻学家对新闻的一些解释。例如:达纳在1869年至1897年主管过《纽约太阳报》,他说,新闻是“社会上大多数人感兴趣,而且在此以前从未对它注意过的那些事情。” 达纳的一个编辑提出了一个经典性的新闻概念:“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注:这是达纳1882年办《纽约太阳报》时,他属下的采访主任约翰b博加特对一个青年记者说的。) 另外一个新闻的典型概念是斯坦利瓦利克尔提出来的。

他是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纽约先驱论坛报》的采编主任。他说,新闻是建立在三个“w”的基础上:“妇女(women)、金钱(wampun)和坏事(wrongdoing)”。 其实,以上表述并非科学意义的下定义,但他们的观点却集中地代表了西方新闻学的基本立场,即一切反常的、有刺激性的、人们好奇的事才是新闻。这种观点当然有其深厚的人文背景及经济基础,虽然他们对新闻定义的认识已侧重在“读者兴趣”上,但其实质仍不能脱离“利润”的操纵。 在中国,“新闻”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新唐书》。《新唐书》记载:初唐神龙年间(公无705年前后),有一个叫孙处玄的文人曾说过:“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孙处玄曾投书当时执政的大臣恒彦范,评论时政得失,未被采纳,他就挂冠而去,可见他是个很关心时事政治的人。这样的人对没有书刊传播新闻(当时印刷术尚未应用于书籍)表示不满,是理所当然的事。孙处玄这句议论竟被载入《新唐书》,说明尽管唐代还未完全具备传播新闻的条件,但人们已意识到需要报道这类新闻的传播工具。“新闻”一词在这里是指“最近消息”。 《现代汉语词典》释“新闻”为:①报纸或广播电台等报道的国内外消息:新闻广播/采访新闻。②指社会上最近发生的新事情。 《辞海》对新闻的解释是:①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或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

2018参加新闻写作培训心得体会

2018参加新闻写作培训心得体会 2018参加新闻写作培训心得体会 11月20日下午,我有幸参加了d委宣传部组织的基层通讯员新闻写作培训,培训邀请到了集团d委宣传部*老师为我们授课。老师任**编辑,通过几个典型案例和她自己多年新闻写作的经验跟大家分享了新闻写作的结构模式与写作技巧,内容丰富实用,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使我受益匪浅,收获颇多。 一是梳理了新闻写作基础知识,夯实了写作根基。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信息传播方式呈现多样化,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而新闻的时效性和真实性是新闻写作的生命,作为一名通讯员,要有敏锐的嗅觉和思维,及时宣传报道公司近期工作情况。老师从新闻语言的核心为切入点,以常见的写作题材消息和通讯为例,详细讲解了消息的结构与基本要素,并结合自己的两篇杰作,向我们传授了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的写法。老师精心准备的三个案例《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谁是最可爱的人》和《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让我们重温了精品,更加深刻地感受了经典的魅力。通过这次培训,我对新闻写作基础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消息、通讯各个部分的结构、写作技巧有了更新的认识,特别是加深了新闻用词、语法和标点符号的理解。可以说,老师不仅给我们上了一堂写作课,而且上了一堂语文课,不仅打牢了我们写作的基础,更强化了我们写作的内功。 二是回顾了自己新闻写作的整体状况,找出了问题和不足。新闻写作不仅要观察了解一个事件的 5W1H ,更是要透过这些表象去思考内在的原因,去了解其中的意义,去寻找新闻宣传的价值点,由浅入深,将重要的内容简练而有逻辑地表达出来,并达到传播观点、弘扬正气的目的。通讯写作更要好好推敲如何谋篇布局,如何找到亮点,如何抓准主题。要写好一篇通讯,就要广泛地搜集材料,找到一个写作的主题,拟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标题,从细节中体现客观真实,从人物行为上体现人文情怀。

新闻写作规范及要求

教案首页

信息员新闻写作培训 提纲: 一、信息员怎么样写新闻 二、信息员写什么样的新闻 三、信息员怎么样获取新闻 四、信息员写作要注意的问题 五、提高写作能力的几点建议 什么是新闻 西方:新闻是一个故事。可以引起一批人感兴趣,成为他们热门话题,所以“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中国:陆定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范长江:“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 新闻是公众关注的最新事实信息的报道。 新闻报道目的: 让公众接受所传播的信息,引导社会舆论。 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的作用: 一是企业新闻宣传工作是塑造企业外部形象的主要渠道。 二是企业新闻宣传工作是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的主要手段。 三是企业新闻宣传工作是培育企业文化的主要方式。

一、信息员怎么样写新闻? 首先学会写消息。 消息是新闻的主角,熟练地写好消息,就掌握了打开新闻写作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消息定义:以简明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新闻的最基本体裁,其它新闻体裁都是作为消息的补充、延伸而发展起来的。 消息格式:标题+消息头(“本报讯”或“电头”)+导语+主体+结尾。 标题: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 导语:导语是开头的一段话,要求用极简明的话概括消息的最基本内容。 主体:主体是消息的主要部分,要求具体清楚,内容翔实,层次分明。 结尾:是对消息内容的小结。有些消息可无结尾。 (例:) 陕煤化集团携手招商银行 本报讯(消息头)近日,招商银行总行行长助理王庆彬、西安分行行长王冰剑带领总行、分行有关人员来到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与陕煤化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华炜,总经理高仰才,副总经理尚建选,董事吴继亮和集团有关部门人员进行了座谈,并举行了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导语) 在座谈中,招商银行总行行长助理王庆彬介绍了招商银行发展

新闻写作基本知识复习题

新闻写作试题库(共287题)? ?一、填空题:(56题)? 1、狭义的新闻指(?消息?)。? 2、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述评及其所属品种)。? 3、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 4、(?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5、(言之无物)是写新闻的大忌。 6、新闻写作的原则是(?用事实说话)。? 7、新闻写作的要求是?(真、短、快、活、强)。? 8、新闻的快应以(?新闻的新鲜和真实的事实?)为前提。? 9、新闻报道要快的表现是一(?及时)?、二?(适时)?;? 10、新闻的思想性是指(一条新闻在思想上给读者教育、影响和启迪)。? 12、新闻写作要求强的(思想性强、政策性强、针对性强?)。 ?13、“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个实义的作者是(陆定一)。? 14、新闻六要素是(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何果)。 ?15、新闻的要素说的是(构成新闻不可缺少的事实材料)。? 16、新闻背景从内容分为(人物、历史、地理、事件背景)。? 17、新闻背景从作用分为(对比性、说明性、注释性);? 18、背景材料可用于(新闻的导语、正文、结尾?)三个不同部分。???? 19?、新闻的主题应从?(新闻事实挖掘)?中来。? 20、提炼新闻主题应注意两点:一是(?一条新闻一个主题?);二是(?新闻主题一定要从新闻事实中挖掘、提炼出来)。? 21、选择最佳角度是表现(?新闻主题?)的好办法。?

22、几家新闻单位同时报道同一新闻应注意(错开角度)。? 23、新闻语言的特点是(具体形象、准确鲜明、简练生动、通俗易懂)。? 24、动态新闻(叙述?)为主.? 25通讯重于(叙述、描写?);? 26述评新闻兼有(新闻和评论)两种作用。? 27、新闻和消息的结构一般由(导语、正文、结尾和标题)组成。?28、新闻通常有金字塔(倒金字塔、倒正混合结构)三种结构形式。? 29、倒金字塔结构的特点是(把高潮或结局排在开头,把最不重要的材料排在后面)。? 30、金字塔结构的特点是(将事实的结果、最重要的材料安排到最后一段)。? 31、倒金字塔结构的开头部分称(导语)。? 32、倒、正混合结构的特点是(有一个好的新闻导语和有一个重要的新闻结尾)。? 33、新闻导语的“导”字有?(开始、启发、引导)三个涵义。?34、新闻正文是(导语之后的展开部分),对新闻事实作充分的具体的报道和说明?。? 35、简明新闻是新闻报道中(最简练、最短小)的一种新闻体裁?。? 36、消息一般分为(简明新闻、动态新闻、综合新闻、述评新闻)。? 37、综合新闻有两种,一是(横断面综合报道)?,二是(纵深度的综合报道)。? 38、通讯《中国的西北角》的作者是(范长江)。? 39、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作者是(魏巍)。? 40、通讯《西行漫记》的作者是(埃德加·斯诺特)。? 41、通讯《震撼世界的十天》的作者是(约翰·里德)。? 42、通讯写作的要求是事实的(典型性、思想性)和写作文采达到高度的合一?。? 43、综合新闻的特点是(既有全面情况概括),(又有典型事例)的说明?。?

新闻写作的基本知识及常用体裁

新闻写作基本知识及常用体裁 公司机关xx 一、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是新闻的基本属性,也是整个新闻报道的原则。真实性,最简单的定义是: 新闻报道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原貌。 新闻写作对真实性的要求,可以分为浅与深两个层面。浅层面重在要求新闻报道的具体事务必须真实准确。深层面重在要求新闻报道的整体概括与分析要符合客观实际。 新闻报道的具体事务必须真实准确指的是: 1、确有其事; 2、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必须准确无误(基本要素是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原因); 3、新闻中引用的各种资料必须准确无误; 4、新闻所反映事实的环境、过程、细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必须真实; 5、新闻中涉及人物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必须是当事人所述。 新闻报道的整体概括与分析要符合客观实际指的是: 1、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要辩证统一; 2、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要有机结合; 3、新闻报道的多层次真实。 二、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

(一)用典型事实说话。“坡大不如场大,场大不如仓大”,意思是满坡的庄稼经过收割、打场后,其“精华”全浓缩在仓里。这句谚语很有哲理,它启示我们在大量的事实中,要经过层层集中,选取 新闻事实;在新闻事实中还要选取它的精华,即典型事实。在新闻写作时,要学会使用这些“精华”说话。 典型事实的特点: 1、必须是鲜活的读者未知的事实; 2、必须具有重要性而且是具体的事实; 3、接近性可以强化典型事实; 4、有的放矢也是选择典型事实的一个标准。 (二)学会用再现场景说话。所谓再现场景,就是把新闻事实的某些现场情景具体地描述出来,使新闻报道做到有神、有形,使读者仿佛亲临其境、亲眼所见,自然就加强可信性和说服力。 (三)用背景材料说话。新闻报道中的背景材料,常被称为“新闻背后的新闻”,最简单的定义是“用来说明新事实的旧事实”。要善于联想、善于对比、用不同的背景材料表现不同的观点以及综合立体地使用背景材料加大说话的深度和力度。 (四)借助直接引语说话。直接引语是指记者通过采访得来的被采访者的原话。它的作用体现在: 1、直接引语是新闻报道中不同身份、不同个性人物所说的话,不拘一格的引用它们,可以使报道具有现场感,富有变化和人情味,有助于克服新闻写作中容易出现的单调乏味与概念化。 2、直接引语一般都有出处,即消息的来源,有助于提高新闻的真实性,如果是重要人物或重要机构,还有助于提高新闻的权威性。

新闻写作基本知识

新闻写作基本知识 一、新闻的含义 新闻,是以宣传为手段反映当前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新闻 是报刊、广播、电视经常大量运用的一种文体。新闻,是消息、通讯、新闻特写、速写等体裁的统称。 二、新闻的特征 1、真实性 新闻,要求报道真实的事实。人们通过这样的真实事实,可以洞察宇宙万象的恢宏,大千世界的风云,社会发展的趋向,生活演进的动态……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线。如果新闻不是写生活真实的事实,那就不会取得人们的信任。新闻中所列举的真实事实还必须是典型的,带有普遍意义的能反映本质和主流的真实事实。 2、实证性 实证性,就是说新闻要让事实本身说话。新闻反映生活的特殊规 律,主要就是让事实本身说话。写出确定事实的基本要素。一般应交待清楚有关的人、事、时、地、因果、意义等要素。 3、及时性 新闻既然是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的报道和述评,那么就必须有新的事实,新的内容,表现出新的特点与新的意义。否则,写人家已写过过人家早已知道的过时的事实、过时的内容,或者一条新

闻写上十天半月才报道,那就不叫新闻了。要突现新闻的“新”,就得要及时地捕捉,及时地采写,及时地报道。可以说新闻是一种极重时效的文体。新闻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迅速及时地采 写与报道。新闻是今天生活的快摄,是明天的历史,历史是昨天前天的新闻。 4、广泛性 新闻是由新闻机构发布的,它是面向全社会,对广大群众传播最 为广泛的信息形式。正因为新闻具有这样的广泛性,所以新闻一经发布就会引起全社会广泛的关注,产生广泛的影响。 5、开放性 由于新闻是不受空间限制的一种宣传形式,因而它具有冲破闭锁隔绝现象的开放性。由于有了迅速灵敏的新闻传播,使当今世界每个角落发生变化的重要消息,能在瞬间传遍全世界,于是遥远 的距离得以缩短,孤陋寡闻者得以开扩视野,居于斗室,足不出户可以了解宇 宙星云,天下大事。 6、变动性 新闻以生活中发生的具有新闻意义的事实作为归依。而生活中的 事实不断地有所变动,新闻所要反映的正是变动中的客观事实。 三、新闻的分类 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就其广义而言,除了发表于报刊、广播、电视的评论与专文外的常用文体都属于新闻之列,包括消息、通

新闻骨干培训心得体会

新闻骨干培训心得体会 新闻报道一定要时效性和真实性,培训自然少不得。下面是带来的是新闻骨干培训心得体会,希望对您有帮助。 四月的天气骤变,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经历了春夏秋冬。清明时节淅沥的春雨中,感受到的是花儿努力盛开的蓬勃朝气。19日,山西大范围的降温,多个地方积下了厚厚的雪,白皑皑的大片大片胜似花儿竞放。 按照市公司的统一安排,临汾各个县区的新闻写作精英欢聚古县牡丹园。课程安排紧凑,将新闻写作与摄影技巧科学地穿插。本人喜欢讲师的幽默风趣,浅显易懂的授课方式,我喜欢讲师量化的指导建议,像师傅领进门般的开导思想,贴切自身实际,解决实在的阻碍和顾虑。我更喜欢宁书记对广大新闻战线的基层通讯员的殷殷期待的话语。 新闻写作是一项需要积累素材,长期实践的工作。我们大部门通讯员是兼职在这一岗位,但工作职责不容有差,它要求我们:严肃认真的做好企业的对外形象宣传,领导对内掌控信息。对立和世界500强企业相符合的新闻工作形象。做到将基层一线的鲜活事件、工作亮点、创新举措写成稿件,上报新闻宣传中心,将一个个好事件的扩大影响,让一个个好举措交流推广。 新闻的素材就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找到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从集团公司、市公司的文件通知中找热点,从日常工作中找焦点。寻找素材最重要的是克服麻木、懒惰的坏习惯,愿意将全部热情投入到

新闻宣传中,愿意将看到的每处细节点滴记录下来,愿意深入挖掘优秀人才的闪光点。我们干一行,用坚持、责任、信心热爱着这一行,终有一天会守得云开见月明。通过此次培训,我深刻认识到懒惰的想法不能有。所有能接触到的报纸中摘抄下文章的标题,重点攻克不会列标题的短板;将优秀稿件中的段落进行概括归纳,重点建构文章框架的问题;建立优秀稿件文件库,模仿吸收里面的写作技巧,重点培养良好的积累习惯。 会议报道是我们最常见的新闻报道类型。由于报纸有比较严格的级别差别,在写作会议报道时,需要注意的是分清它的报道层面。第一层是实话实说、照本宣科。这是最基本的,长期停留在这一层面,稿件的见报率并不高,需要找到会议报道的核心,讲清楚我们做到了什么。因此,第二层是抓住核心,重点报道。第三层是选择热点、突出处理。新闻具有很大很大的应用功能,我们做的事情是引导正面、积极的舆论,营造感恩、诚信、专业、贡献的企业文化氛围。从会议报道这一方面来讲,从会议中得到新的概念,和参会人员交流会议的心得体会,将会议报道深入到最高层。 摄影方面,我们要做好拍照不能一次成功的准备,多角度的去拍摄,找到最能反映主题,体现现场感的照片。构图的技巧具有约定俗成,黄金比例的特点。从好看、美观的角度去欣赏作品。 美好的时光短暂,愉悦的培训经历令人难忘。我们将带着满满的信心,整理思想,放下包袱,走上基层新闻通讯员的新征程。

提高新闻写作技巧

提高新闻写作技巧,切实搞好教育宣传 现就写新闻报道的一些体会,向大家做一个汇报。讲得不到的地方,敬请批评指正。主要讲四点体会: 一、关于撰写教育新闻稿件的意义 做好教育新闻工作很重要,对于学校而言,从大一点来讲,是在推销学校,把学校的教育成绩推出来,把学校的社会影响打出去,从个人讲,也是在推销自己,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所以,说到意义,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两点: 第一,是在推销学校,不花钱做好广告。做好新闻报道工作,能够真实、及时、有效地反映工作成果。不论是一个单位还是一个人,一天到晚都在干工作,确实也做出了很多成绩,这些成绩如果能够通过新闻媒体反映出来,让大家都知道,效果会更很理想。所以,做好教育新闻报道,就等于不花钱在做最好的广告。我们的学校都很重视新闻宣传工作。五中的教师喜欢和六中对比,我们知道六中现在在市里评价是比较高的。六中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做的比较好,曾经上过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现在,我也逐渐在一些报道中感受到了五中的变化,比如,市五中一个学生获得江西省中小学生“我爱祖国”才艺电视大赛新余赛区中学组一等奖。 第二,是提高自己,全面增强自身素质。结合工作撰写新闻稿件,能够对我们个人的成长进步,形成直接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撰写新闻稿件对作者的综合素质是有一定体现的。我不是说能写新闻稿件的都是比别人能力强的,而是说写新闻稿件,需要作者有一定的查找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方案的能力,具有较为扎实的文字功底,等等。我相信,如果我们在座的做新闻报道工作的人出现这方面的人才,一定会得到重用。 所以,虽然大家工作都很忙,但于公于私,还是值得在百忙之中抽出一定的时间,来写新闻稿件。因为这件工作确确实实很有意义。并且,搞教育新闻,我们比起记者,也有自身独特的优势。我们对教育工作的熟悉程度,对教育工作的重点、难点把握得更准。我们在座的各位,可以说都是教育工作专家,对什么是工作重点、难点,什么事情是一段时间内上级抓得紧的,都是了如指掌。这一点对于搞好新闻报道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 二、关于新闻稿件的几个基本要求 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事情的报道。写新闻稿件有几个基本要求: 第一,新闻事件要具有创新性。大家都听过关于新闻的一句话,就是“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是新闻”。这句话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它充分说明了新闻选题的侧重点,就是应该在“新”这个字上下功夫。在我们现实工作中,我们可以把新闻性理解成工作中的创新性,即我们所做的工作是独一无二的,是可以让大家感到眼前一亮的。我们的教育有很多亮点,有很多创新的工作,值得我们去总结、去报道。 第二,新闻事件具有典型性。大家都在做同样的工作,谁做得好,谁就是典型。谁做了大家都想做但基本上都没做好的事情,谁就是典型。很多看似简单的事情,要真正做好却是十分地不容易,因此,谁做到了,谁就有可能就是典型。还有一个就是把握新闻报道主题,与当前政治有着密切关联的事情,也可以作为特殊情况,成为一个特定时间段的典型。比如,市六中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新闻评论写作整理

新闻评论写作 第一章新闻评论的特点和作用 第一节新闻评论的地位 新闻评论概念:是一种政论的新闻体裁,它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章。它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述评、杂文、等体裁,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介的评论文章和节目的总称。 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在表现方法和写作特点上有明显区别,新闻以报道客观事实为主,而评论则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发议论,讲道理。 新闻评论的地位新闻报道主要是传播信息,提供事实,作者的倾向、情感、意见是包含在事实的叙述中。 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相互配合,可以鲜明地强调报道的主题思想,指出新闻事实的思想政治意义,进而准确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第二节新闻评论的特点 1、现实的针对性:即在选题和立论上有的放矢。 一、新闻性2、较强的时效性:即对现实做出及时的反映。 1、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 新闻评论特点二、政治性2、从思想、政治、理论高度分析问题 1、面向广大受众 三、群众性2、吸引群众参与评论工作 一、引导的作用 新闻评论的功能和作用二、监督的作用 三、表态的作用 四、深化的作用 第二章新闻评论的选题和立论 首先,就评论写作的过程而言,一般包括两个步骤一是构思阶段的选题和立论 二是提笔阶段的论述和说理选题和立论的重要意义其次,就衡量评论作品的标准而言,选择和评价一篇新闻评论优劣的最重要的标 准是选题立论是否有针对性和迫切性。 再次,就写作思维而言,论题选择得好,立论又有独到之处,评论写作就有了明 确的目标,有助于提高写作质量。 其一,是当前的客观形势、舆论动向和宣传任务,以及最近中央发布的重要决定,工作部 署和最新的政策精神。 论题从哪里来其二,是实际生活中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变革、新矛盾、新风险,以及来自广大群众和 社会基层的呼声和要求。 其三,是重要的新闻事件和新闻典型。 1、针对时弊,对症下病 一、立论的针对性2、正视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矛盾 3、善于触及社会性的思想问题及其实质 1、论题的新颖 2、见解的独到 立论的基本要求二、立论的新颖性3、输入新鲜的事实材料作为由头或论据 4、选取新的立论角度 5、交锋中闪现亮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