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主义

构成主义
构成主义

俄国十月革命和构成主义设计运动

俄国构成主义设计,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前后在俄国一小批先进的知识份子当中产生的前卫艺术运动和设计运动,无论从它的深度还是探索的范围来说,都毫不逊色于德国包豪斯或者荷兰的风格派运动,但是,由于这个前卫的探索遭到斯大林早在1925年前后开始的扼杀,因此,没有能够象德国的现代主义那样产生世界的影响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

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导致了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成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这是20世纪历史上一个重大的事件和俄国的重大的历史转折。

俄国的革命信条和激进的革命纲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使大批知识份子为之狂热。他们希望能够协助,参与共产党的革命,为建立一个富强,繁荣,平等的新俄国而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俄国的革命建筑家,艺术家,设计家在这种艰难困苦的状况中开始了自己的为革命的设计探索。最早的建筑之一是由弗拉基米尔?塔特林在1920年设计的?第三国际?纪念塔方案。这个塔比埃菲尔铁塔要高出一半,内中包括国际会议中心,无线电台,通讯中心等。这个现代主义的建筑,其实是一个无产阶级和共产主义的雕塑,它的象征性比实用性更加重要。

1918-1921年,是俄国历史上的所谓的?战时共产主义?阶段。列宁对于艺术创作没有进行任何干预,也没有执行任何审查。因此,各种各样的艺术团体开始大量的涌现。

1919年,在维特别斯克市,有伊莫拉耶娃,马列维奇和李西斯基等人成立了具有强烈革命色彩的激进艺术家团体?宇诺维斯?。童年,建筑家李西斯基开始从事构成主义的探索,把绘画上的几个字缩写?PROUN?来称这种新的设计形式。1920年?宇诺维斯?在荷兰和德国展出自己的作品,立即对荷兰风格派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1918年在莫斯科也由前卫的艺术家和设计家成立了一个团体?自由国家艺术工作室?,利用缩写简称为?弗库特玛斯?,这个团体力图集各种艺术和设计之大成于一体,绘画,雕塑,建筑,手工艺,工业设计,平面设计等等无所不包,具有高度的全面性和广泛性。成员包括重要的建筑师亚历山大?维斯宁,伊利亚?戈索诺夫,莫谢?金斯伯格,尼古拉?拉多夫斯基等。

1918年,另外一个前卫的设计组织?因库克?也成立了,这个组织包括了刚刚从德国回来的前卫艺术家瓦西里?康定斯基,重要的前卫艺术家罗钦科,瓦尔瓦拉?斯捷潘诺娃,柳波夫?波波娃和评论家奥西勃?布里克。在俄国革命的这个阶段当中,?弗库特玛斯?和?因库克?一直是领导俄国设计和现代艺术主流的两支主要力量。

1923年,拉多夫斯基和梅尔尼科夫组织?新建筑家协会?,简称?阿斯诺瓦?,宣布集中利用新的材料和新的技术来探讨?理性主义?,研究建筑空间,采用理性的结构表达方式。

与此同时,维斯宁也开始全力研究构成主义,围绕他形成了一个相当可观的?构成主义?集团,是当时俄国规模最大的研究和探讨构成主义的团体。他们对于表现的单纯性,摆脱代表性之后自由的单纯结构和功能的表现的探索,以结构的表现为自身的最后终结。这个集团包括嘉堡,佩弗斯奈,罗钦科,斯捷潘诺娃,布里克等人。原来?弗特库玛斯?的一些学生,如米哈伊尔?巴什,安德列?布洛夫也参加到这个运动中来。

构成主义最早的设计专题是1922-1923年期间由亚历山大?维斯宁和他的弟弟列昂尼?维斯宁设计的?人民宫?。这是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体育馆建筑,旁边有一个巨大的塔,塔与体育馆之间是无线电台天线网,这些天线网同起到建筑空间结构的作用。

1921年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时期,俄国鼓励与西方联系,这样,俄国的构成主义探索才开始为西方旅行和交流,把俄国的构成主义观念和思想带到了西方,产生了很大的震动。特别是对德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从1922年开始,俄国的政治形式开始转向紧张,列宁的身体在他被刺以后恶化,激进派日益控制局势。这样,一批当时的构成主义,前卫艺术的探索者为摆脱俄国的政治干预,而离开俄国,前往西方。其中包括有康定斯基,嘉堡,佩夫斯奈,马克?夏加尔,马列维奇,李西斯基等人。

1923年,有两件重大的事情,促进了现在设计观念,特别是构成主义的发展。

其一是国际构成主义大会的举行。1922年,德国设计学院包毫斯在杜塞尔多夫市举办国际构成主义和达达主义研讨大会,有两个世界重要的构成主义大师前来参加大会,他们是俄国构成主义大师李西斯基和荷兰风格派的组织者西奥?凡?杜斯伯格,他们带来了各种对于纯粹形式的看法和观点,从而形成了新的国际构成主义观念。

其二是俄国文化部在柏林举办了俄国新设计展览。这次展览不仅仅是让西方系统地了解到俄国构成主义的探索与成果,同时,更重要的是了解到设计观念豁免的社会观念,社会目的性。格罗庇乌斯立即改变了自己包豪斯的教学方向,抛弃无病呻吟的表现主义艺术方式,转向理性主义,提出?不要教堂,只要生活的机器?的口靠,是包豪斯自1919年开创以来的第一次政策的重大调整。虽然包毫斯直到1927年才开办建筑专业,但是,它的基础教育和教育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开始受到俄国构成主义的影响。格罗庇乌斯聘用康定斯基和另外一个来自匈牙利的构成主义设计家拉兹罗?莫霍里?纳吉担任包豪斯的教员,是一个改变的重要步骤。

俄国构成主义的影响在格罗庇乌斯、包豪斯第三任校长迈耶等人的设计当中非常鲜明。1922年,他们两个在竞赛?芝加哥论坛报?大厦建筑项目哂纳感,

表现出这种理性主义的倾向和俄国的影响。密斯当时的一些作品,如1923年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办公室设计项目,童年的砖结构农村建筑项目等等,都有明显的俄国构成主义影响。

俄国构成主义者把结构当成是建筑设计的起点,以此为建筑表现的中心,这个立场成为世界现代建筑的基本原则。如同未来主义一样,构成主义热衷于科学技术。但是未来主义是在资本主义的范围之内来称颂技术,认为技术是资本主义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构成主义则认为技术是在商业社会之上的基本因素,并不把技术归咎于社会形态。他们把构成主义形式当作单纯的美学结论、伦理体系不同。(比如凡?杜斯伯格反对设计为任何政治服务,他认为设计是高于阶级的。他说:?我们的艺术既不是无产阶级的也不是资产阶级的,这种艺术的力量如此强大就,他不会受社会形式的影响。?)认为任何的新形式,特别是构成主义是具有社会含义的,是为社会体系服务的。德国的?工作同盟?有意识地从设计的政治内容退缩,而俄国构成主义则坚决地提出设计为政治服务。

1925年,一批构成主义建筑家和左翼艺术阵线的成员在莫斯科组成一个新的前卫艺术和设计集团?当代建筑家联盟?简称OSA。主席是亚历山大?维斯宁,成员还有他的弟弟列昂尼?维斯宁、维克多?维斯宁两人,巴什,梅尔尼科夫,伊里亚?戈洛索夫和非常精明的伊凡?伊里奇?列昂尼多夫。金斯伯格成为这个集团的刊物《当代建筑》的主编,这个刊物的一个重要撰稿人是勒?柯布西埃。这个刊物大量介绍成员的设计作品,发表成员的理论文章,通过这个刊物,OSA 成功第把构成主义的观点和立场在俄国国内和欧洲广泛的传播开来。

这个集团大量的参与苏联各种重大的建筑项目的竞赛,其中包括1924年维斯宁兄弟、梅尔尼科夫和科洛索夫设计的真理报大厦,1924年维斯宁兄弟和梅尔尼科夫设计的阿尔科斯百货公司,1925年金斯伯格与科洛索夫设计的纺织部大厦,1925年维斯宁兄弟设计的国家电报大厦。

俄国此时与欧洲的交流依然没有因此为斯大林的上台而中止,俄国构成主义对于西方的影响也依然非常强大。OSA组织成员之一李西斯则集中精力与欧洲设计界联系与合作,特别是与荷兰风格派的一个重要成员玛特?斯坦的合作。另外一个组织?弗库特玛斯?的重要成员罗钦科设计的建筑与家具与包裹斯的马谢?布鲁尔的设计越来越相似,他么分头进行这几乎同样的探索与试验。

在俄国的构成主义继续发展的时候,金斯伯格对于这个运动越来越流于形式注意的倾向表示不满,他认为,在现代设计的探索当中,不应该提倡?风格?。构成主义也不是风格,应该注意的是功能,功能注意应该是强调的中心。理性主义和构成主义是不可分开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功能的、政治的、社会的可。伊万?列昂尼多夫也具有同样的看法,他提出的?技术观点?是当时世界上各种现代主义观点最令人激动的一个,他运用自己的功能主义观点来设计的莫斯科列宁学院建筑是现代主义、构成主义的重要建筑之一。这是他在?弗库特玛斯?最后一年的设计项目。建筑是多种功能的结合体,结构上具有高度

的单纯化特征,与学院派建筑形成最鲜明的反面对比。

大部分的构成主义都没有能够实现,真正变成建筑现实的俄国构成追忆建筑是在西方完成的,那是梅尔尼科夫1925年在巴黎世界博览会上设计的苏联展览馆大厦。在这个博览会上勒?柯布西埃展出了自己的?新精神宫?’内中的精神与形式因素有大量俄国构成主义的特征。而?装饰艺术?风格也是因为这个展览而形成的。这个风格当中的构成主义特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俄国的构成主义在这个博览会当中不但提供了一个坚实的样板,同时,它对于现代设计的影响也完全可以看到了‘

1929年,一批正统派的,学院派的建筑师组成了?全俄无产阶级建筑师联盟?、简称VOPRA,公开反对构成主义者们,指责他们极左倾。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构成主义的试验还继续进行,但是越来越徒劳无功。列昂尼多夫在莫斯科合作社大楼设计竞标中失败,勒?柯布西埃赢得竞争,但是他的设计是由一个莫斯科的苏联建筑师帮助完成的。俄国自己的构成主义已经越来越受到公开的歧视。虽然他们依然可以存在,但是项目很少,他们的注意力很快就按照当时俄国的发展要求,特别是俄国向西伯利亚发展的要求,转移到新城市的规划设计上去了。俄国后期的构成主义基本集中在城市规划上,涌现一批新人,如弗拉基米尔?谢门诺夫,尼古拉?米留辛,他们与金斯伯格合作,提出自己的崭新的都市规划方案,在很大程度上与勒?柯布西埃的理想主义规划相似。他们提出了放射性规划(金斯伯格的?共产主义卫星红城?城市规划设计、1929-1931年,米留辛的斯大林格勒城市规划设计、1929年)等等,对于日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城市规划起到很大的影响。

俄国的构成主义运动,是现代主义建筑和设计运动在十月革命后的俄国(苏联)的发展方式。这个运动具有强烈的政治动机,是无产阶级设计家和建筑家企图通过设计来体现苏维埃政权的努力之一。这是俄国设计家塔特林1920设计的"第三国际"纪

念塔

道部分

梅尔尼科夫设计的巴黎"国际装饰艺术和现代工业博览会"苏联馆的楼梯通道部分

中国美术学院

建筑艺术

412411023

结构主义&解构主义

结构主义&解构主义 目录 ?主题说明 结构主义 解构主义 ?流行趋势 ?相关品牌介绍 结构主义 Tom Ford 解构主义 三宅一生 ?市场调研报告 H&M ?调研延展设计 主题说明 ?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服装风格,也可被称为建筑主义或构成主义服装风格,它以人的肢体造型为基础,强调服装造型的立体感、扩张感、比例感与层次感,并具有极强的秩序感,充分反映了西方传统服装的审美理念。 ?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与西方传统的窄衣结构截然不同,解构主义服装风格不再强调服装的适体、塑型。它建立在东方及现代服装审美理念的基础上,以逆向思维进行服装设计构思,将服装造型的基本构成元素进行拆分、组合,形成奇突的外形结构特征。 2012年春夏女装流行色趋势 2012春夏女装色彩以薄荷绿和白色为主色调,以大地色系和暖色系来调和,深茶色、粉紫和糖果粉加以点缀展现舒适自然的感觉。 相关品牌调研介绍 结构主义 ?Tom Ford 名:汤姆·福特Tom Ford 国家:美国 创建年代:2004 创始人:汤姆·福特Tom Ford 所属集团:曾属GUCCI旗下品牌,后独立。 消费人群:时尚群体

设计师简介: ?汤姆·福特Tom Ford品牌故事: 聪明,英俊,富有魅力的Tom Ford就像个天生服装设计领域的主宰者,2004年他离开GUCCI是说“GUCCI和YSL在我离开后变化很大,GUCCI-Tom Ford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我经历过辉煌,但我不会对它产生依赖。”如今的Tom Ford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品牌,并且建立了自己的个人网站。 ?个人经历: 1.1962年出生美国德克萨斯州。 2.1983-1985年于Chioe实习。 3.1986年回纽约发展,为Cathy Harwick工作。 4.1990年加入Gucci,94年成为创作总监。 5.2000年出任YSL创作总监。 6.2004年从Gucci辞职并成立自己的品牌。 Tom Ford 商业后的灵感: ?Tom Ford跟一般自我的设计师不一样,他认为设计师应懂得怎样面对人,响应每人的需要。过去的经历告诉他,没有商业基础支持,创意只会一文不值。他最终目的,就是为女性创出她们梦寐以求的美丽事物,为女性塑造出漂亮动人的形象。他并不鼓励女性把流行的元素堆砌身上,相反地,最欣赏的是那种拥有自己独特品味的女性。身边的真人真事、一出电影、一本书、一幅画都可是灵感所在。 ?他曾在1996年倡导的MOD怀旧风潮,在国际时尚界风行一时,至今仍让人记忆犹新,而他在近几季所倡导的70年代式的华丽摇滚风格,如绣花牛仔裤,流苏和破洞的牛仔裤,珠片花长裤,蕾丝长裤,色彩明艳的大型花卉印花连衣裙和半截裙,色彩亮丽的肩挽手袋等等,是1999年度乃至2000年最流行的服饰之一。 ?Ford的作品一向被看作是七十年代的翻版,对此Ford解释说:我以为每一个人对美的标准是在他踏入成人时期形成的。我也虽想跟七十年代划清界限,但心目中仍然对那段时间里的事与物有感情虽然我刻意不去想那年代的东西,但最后的设计还是受到了影响。 解构主义 ?三宅一生 名:三宅一生Issey Miyake 国家:日本 创建年代:1970年 创始人:三宅一生 所属集团:资生堂 消费人群:东西方中上阶层前卫人士 产品类别:高级成衣、香水、腕表等 品牌简介 Issey Miyake 三宅一生 ? Issey Miyake(三宅一生)是一个为国际所公认的日本时装品牌。它根植于日本的民族观念、习俗和价值观,产品张扬着鲜明的日本民族风格,使得该品牌不仅仅确立了自身的国际地位,同时也确立了东京为国际时装之都的地位,并多次获得世界级

构成主义&风格派&现代建筑派

(新)构成主义&风格派 俄国构成主义 介绍:又名结构主义,兴起于俄国的艺术运动,发展于1913~20年代。当时俄国十月革命引进根基于工业化的新秩序,是对于旧秩序的终结,在这被视为俄国无产阶级的一大胜利的革命之后,大环境提供了信奉文化革命和进步的观念的构成主义在艺术、建筑学、和设计实践的机会,于是构成主义逐渐形成。 构成主义是指由一块块金属、玻璃、木块、纸板或塑料组构结合成的雕塑。强调的是空间中的势,而不是传统雕塑着重的体积量感。构成主义接受了立体派的拼裱和浮雕技法,由传统雕塑的加和减,变成组构和结合;同时也吸收了绝对主义的几何抽象理念,甚至运用到悬挂物和浮雕构成物,对现代雕塑有决定性影响。 新构成主义 原有的结构主义,强调的是空间中的势,而不是传统的体积量感。新构成主义接受了立体派的拼裱等技法,又由传统雕塑的加和减变成组合,同时也吸收了几何抽象理念,对现代雕塑、建筑甚至电影有决定性影响。 代表人物为俄国塔特林 构成主义的三原则: 技术性:代表社会实用性的运用 肌理:代表对工业建设的材料的深刻理解和认识 构成:象征组织视觉新规律的原则和过程 风格特征 构成主义者主张艺术融合进生活,传统提供愉悦经验的艺术概念必须被抛弃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生产和工业,这与新社会和新政治秩序是密不可分的。不细节雕琢、是诚实的。重视整体、是精确的。结构的重思考、严格地注重材料使用的经济性、使用上与生产时的功能考量、精巧的节省空间的设计。 第三国际纪念塔 塔特林的第三国际纪念塔,堪称为当年时代精神的纪念塔。他所设计的此一纪念塔,实为技术和艺术的总合。他从因袭的桎悎中解脱出来,而且把内部和外部通融汇合起来。由两个圆筒组成一个金字塔,采用铁和玻璃两种材料筑成。圆筒的部份以各自不同周围和各自不同速度的回转,组成一个螺旋状(spial)高塔。

构成主义艺术象征思索.pdf

谈到构成主义艺术,人们通常会首先联想到俄罗斯艺术家塔特林,联想到他那件气势恢弘的《第三国际纪念碑》模型。毫无疑问,这件被称为“塔特林之塔”的模型是“举世无双的作品”,因此而成为“构成主义艺术的象征”。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造成强烈的冲击。一贯强调独立的艺术也被卷入这场翻天覆地的变革中。生性敏感的艺术家们在世纪之交便感受到了社会动荡。印象主义、象征主义、野兽主义、原始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等一股股前卫艺术思潮应运而生。尽管俄罗斯在这些艺术运动中略显滞后,但他们很快把这些艺术风格转化为具有俄罗斯特色的艺术语言,另辟蹊径,走上了另一条前卫艺术的探索之路,并最终导致了构成主义的诞生。 构成主义深受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的影响。未来主义对一切过去的和现在的文化持否定态度,他们“透过马达的轰鸣声听到金属、石头和木头的呼吸”,在科技发展中听到了未来的召唤。因此,未来主义者宣扬艺术成为“机器的艺术”,试图从机器的形式中找到其构成之间的逻辑联系,建立起新的美学。画家们从冰冷坚硬的钢铁中获得灵感,认为“一块木头或者铁片产生的热远比女人的微笑和眼泪更令我们激动”。构成主义吸收了未来主义的理念,同样认为艺术应该从静态美的表现转为对机器的讴歌。然而,构成主义和未来主义却有本质的不同。如果说后者洋溢着摧毁一切的激情,那么前者的本质是建设性的,认为艺术应该对社会产生影响,应该“进入生活”。构成主义还受到立体主义绘画的启发,只是走向了立体主义的反面。立体主义艺术将物体肢解,是分裂的艺术;而构成主义艺术则相反,是综合性的艺术。立体主义是物体的抽象和概括,远离事物和实用主义;而构成主义却是物体本身,具有实用主义倾向。可以说,前者是对社会瓦解的感受及其体现,后者则渴望在瓦解的废第三国际纪念碑模型墟上建造起一座壮美的新世界。 如塔特林所言:塔特林的舞台设计塔特林的舞台设计作为同康定斯基和马列维奇齐名的俄罗斯前卫艺术家,塔特林走过了一条奇特的艺术道路。他从未受过系统正规的艺术教育,曾因“成绩不好,行为不良”被莫斯科绘画、雕塑和建筑学校开除。但在朋友们的眼里,塔特林却是一位艺术天才:擅长音乐,倾心表演艺术,喜爱弹奏乌克兰民间乐器班杜拉。对于绘画,塔特林对20世纪初的立体主义情有独钟。据说,他曾提出“每月支付20卢布”,让从巴黎回国的画家波波娃“教他立体主义”。更为离奇的是,“1913年,他自告奋勇当一名盲人民间乐师,在柏林的‘俄国展览’上弹唱班杜拉,用赚来的钱专程前往巴黎拜访毕加索,看到了毕加索的剪贴画。”似乎艺术使命必然降落到天才头上。正是从巴黎回来后,塔特林彻底断绝了同架上画的关系,开始了他所谓“绘画浮雕”的艺术实验,“在真实空间用真实材料”创作。1914年,塔特林在自己的工作室举办了“第一次绘画浮雕展”,其中不少作品于次年在未来主义最后一次画展“0.10”上展出。同时展出的还有马列维奇著名的“黑方块”。塔特林的“绘画浮雕”采用铁皮、玻璃、木头、纸板等工业材料,经过简单加工后把它们拼贴在一个画框内。这种把现实材料和现实空间运用到绘画和雕塑中的创作样式,在俄罗斯艺术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标志着整个俄国前卫艺术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俄罗斯文化界为此欢欣鼓舞。 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在一篇随笔中感叹,终于“首次不是从法国,而是从俄国冒出一个新的艺术词汇——构成主义……”构成主义在俄罗斯产生绝非偶然。20世纪的最初20年,世界经历了巨大的动荡。工业和科技飞速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不可避免地对国际美苑ˉ109ˉArtPanrama“艺术应该成为人类文化进步的旗手、先锋队和推动力,在这个意义上,艺术应该是有用的艺术、构成的艺术。”这种关注材料着重于建设的实用主义艺术,在俄国十月革命前后十分契合当时的发展趋势。别尔嘉耶夫在《艺术的危机》(1917)中对此做了准确描述:“艺术急于超越自身的范围。一种艺术类型和另一种艺术类型之间、艺术和非艺术之间的所有界限均被打破。艺术和生活的关系、创作和存在的关系等问题从未像现在这么尖锐,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热切地从艺术作品的创作转到生活本身的创造,新生活的创造。”构成主义似乎是历史的必然,因为新时代所面临的任务是“为高级的创作生活保留人的形象、人们的形象和人类的形象”。为此,需要“借助深入的方法,向另一个维度扩展,即深度,而非平面;借助知识,不是抽象的知识,而是生活的知识,存在的知识”。 艺术参与建设的热情一经点燃,随即爆发出无穷的创造力。十月革命后,塔特林满腔热情地投身于新文化的建设中。他提出“艺术进入生活”、“艺术进入技术”的口号,希望艺术积极参与构建新生活的过程。他开办前卫艺术教学班,在人民教育委员会、艺术文化研究所、高等艺术学院等机构担任职务,同时从事构成主义艺术创作。在继续创作浅浮雕的基础上,他还在服装设计、工艺设计、书籍装帧、舞台设计上大显身手。《第三国际纪念碑》模型(1919—1920)是塔特林构成主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该模型综合了雕塑、建筑和技术,是建筑和雕塑史上的重大革命。塔特林在“我们目前的工作”一文中就模型的创作理念做了如下说明:“物质的运动和张力、艺术与实用的结合、现代科技的运用,这就是《第三国际纪念碑》的严肃课题,是构成主义新观念的实际体现。”根据塔特林的设计,纪念碑塔高400米(比巴黎埃菲尔铁塔还高100米)。塔身分为三层玻璃结构,由立方体、角锥体和圆柱体组成,各自环绕自身的轴心以不同速度昼夜不停地旋转。整座塔呈螺旋形,向上升腾,象征着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塔特林试图以此建立艺术和国家之间新型的关系,让艺术成为国家的宣传工具。因此,设计中的“塔”俨然是一座功能齐全的新闻媒体基地:内设广播台、会议厅、大会堂、演播厅、电报中心、剧院、电影院、画廊等场所。 基地四季恒温,在不知道“冰箱”为何物、广播事业也尚未在俄国起步的时代,这种技术复杂的设计显然十分超前,足以证明塔特林超凡的艺术想象力。这种带有乌托邦性质的设计,体现出艺术家对建立共产国际巨型大厦的梦想。塔

解构主义批评举例

解构主义批评举例 【篇一:解构主义批评举例】 ①解构主义是整个后结构主义思潮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兴起于60年代末盛行于70年代,总体上表 现出对结构主义的不满和失望乃至批判否定。60年代法国一些文论家、作家和哲学家组成了太凯系集团,明确打出后结构主义的旗号,德里达也是其重要成员之一,该集团在思想上与尼采的非理性主义有 密切的联系。随后德里达将解构主义介绍至美国,很快取代了新批评长期以来的支配地位,尤其是耶鲁 学派的解构主义文学批评颇负盛名,80年代后半期解构主义逐渐退潮。②代表人物:德里达、德曼、 哈特曼、布鲁姆、米勒、福柯等。⑴尼采和非理性主义:尼采的非理性主义与解构主义关系密切,他 主张文字超越一切观念形态,真理就是一支由隐喻、拟人和双关等修辞手段组成的军队,哲学和一切观 念形态都首先是文字。德里达受尼采影响也肯定文字的自由游戏。⑵海德格尔:德里达在解构西方形 而上学的哲学传统上与海德格尔极为相似,其语言第一的观点以及用文学和艺术来解构并拯救哲学的观 点也对德里达发生了直接影响。⑶巴尔特:巴尔特后期转向了后结构主义,建构了独特的文本理论与 阅读理论:⒈能指群与复数的文本:从消解索绪尔的符号理论入手,认为文本语言的能指与所指并不 能构成索绪尔所谓的完整固定的符号,能指所指涉的不是一个概念即所指,而是一个能指群,这就导致 能指与所指的分裂,能指的意指活动还未达到其所指前就已经转向了其他的能指,能指最终只能够在所 指的表面进行自由漂移,语词符号不再是明确固定的意义实体,有限的能指符号所折射的是一个能指大海。巴尔特据此指出作品是单数的而文本则是复数的,任何文本真正成为文本时,其四周已经是一片无 形的文本海洋,每个文本都是由其他文本的碎片编织而成的,根本不存在一个原初文本,这种复数特点 导致文本意义的不断播散和转换,文本本身只是一个开放无尽的象征活动,任何意义都只不过是这个活 动中迅速生成而又迅速消失的东西,这是对结构主义作品论的有力消解。⒉阅读理论包括以下三个方 面: a、阅读结构主义作品只需要理解性思维,而阅读他所谓的文本则需要转喻式的思维,就是需要把 文本的每一部分和每一个象征都看作对另外更大部分和象征群体的无限替代品。 b、判断结构主义作品 间的区别主要根据我们所理解的确定的意义内容,而判断他所谓的文本之间的区别则需要根据不同的能 指所指的活动路线和意义传播过程。 c、阅读结构主义作品是按照兴趣享受意义的文化商业消费,而阅 读他所谓的文本则是一种创造的双重游戏,既要遵循文本意指活动玩文本游戏,不断再生产文本的意义,又要把文本当做乐谱来演奏,这种演奏不是解释而是生产,是一种合作式的创造,在此意义上阅读就是 写作和批评。④解构主义对文学的影响:乔纳森卡勒指出解构主义对文学产生了以下影响:⑴解构主 义影响了一系列有关文学和文学批评的概念,包括文学本身的概念。⑵解构主义为文学批评提供了新 话题。⑶德里达本人的解构阅读实践为一个新读解模式树立了样板。⑷解构主义还影响了人们对文学 批评性质目标的看法。⑤评价:⑴重要贡献:⒈试图推翻逻各斯中心主义,动摇了西方全部哲学传统 赖以安身立命的始源范畴的语言学基础,无疑是对企图为世界寻找某个终极根源的整个西方传统哲学的 根本的反叛和致命的打击。体现出一种极其鲜明的反传统色彩和大胆变革、锐意创新的强烈愿望,为西 方哲学美学和文学理论的现代变革打开了全新思路。⒉发现了揭示了文本的无始源性、开放性和互文 性,把包括文学文本在内的一切文本都看作无限开放和永恒变化的动态过程,这是辩证而深刻的,对于 说明一切优秀作品的无限生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⒊分解式阅读理论强调了阅读批评的创造性, 把阅读等同于写作,与接受美学遥相呼应,与当代主张文学平民化的方向也是一致的。⒋解构主义文 论彻底反传统、反中心、反权威、反社会的超前倾向表现出后工业文明时代知识分子对抗资本主义现存 秩序的一种普遍心态,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反对现代资本主义异化的思潮异曲同工,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⑵根本缺陷:⒈过分强调语言文本的隐喻性和修辞性,从而实际上彻底否认了语言的表意和交际功能,由此对语言文本的一切阅读实际上也面临无所适从的困境。⒉从怀疑、破坏、反抗一切权威、中心、 传统的怀疑主义出发,彻底否定颠倒消解一切现有的秩序、界限、传统和框框,终于走向相对主义和虚 无主义,走向充满自相矛盾的谬误,最终也难逃被怀疑、被颠覆和被消解的命运。 【篇二:解构主义批评举例】 大背景解说 19世纪末,尼采宣称“上帝死了”,并要求“重估一切价值”。他的叛逆思想从此对西方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一股质疑理性、

俄国构成主义设计运动

________。(俄国构成主义设计运动) 8、20世纪五六十年代,通用汽车公司总裁和设计师为了不断促进汽车销售,在其汽车设计中有意识地推行_____。(“计划废止制”) _____被称为日本现代设计之父。(龟仓雄策) 10、1981年,意大利设计大师索特萨斯带领7位年轻的设计师,在米兰成立了后现代主义中最有影响的组织——______。(孟菲斯集团) 1、奥地利的新艺术运动是由_____发起的。(维也纳分离派) 2、英国的新艺术运动的影响远不及“工艺美术运动”,在这场影响有限的设计运动中,取得了比较大成就的是格拉斯哥四人团,其领袖人物是___。(麦金托希) 3、比利时新艺术运动在比利时设计史上被称为_____,始于19世纪80年代。(先锋派运动) 4、在德国工业联盟的会员中,最著名的设计师是____。他是工业联盟的发起者之一,常被称为第一位工业顾问设计师。(彼得·贝伦斯) 5、俄国构成主义风格的确立,从艺术的角度上来看,与立体主义和____有很大的渊源关系。(未来主义) 6、20世纪初,在现代主义运动兴起的同时,在法国、美国和英国等国家展开得一场风格非常特殊的设计运动____。(装饰运动) 7、___年,包豪斯被纳粹关闭,结束了它的14年历程。(1933) 8、______在工业设计上的运用及生产积极效果,堪称20世纪50年代美国工业设计发展的一大特点。(人机工程原理) 日本的工业产品设计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_______。(集体主义工作方式) 10、1956年英国画家______创作了《是什么使今日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具有魅力》,宣告了波普时代的到来。(理查德·汉密尔顿) 1、地处斯堪的纳维亚的芬兰、丹麦、瑞典、挪威、___五国,因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和地域文化,而形成了自成体系的设计风格。(冰岛) 2、20世纪初,就在德国现代主义设计迅速发展时,荷兰也出现了具有相同设计风格特征的运动——“风格派”运动,其核心人物有____、蒙德里安、和里特维尔。(杜斯伯格) 3、俄国构成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人物____,成立了一个“至上主义”小组。(马列维奇) 4、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现代主义的设计并不突出,但还是出现了_____,法国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杰出代表,号称现代主义运动中最有影响力的三位大师之一。(勒科布西埃) 5、20世纪50~60年代,乌尔姆设计学院通过与_____的合作,真正实现了设计艺术教育服务于工业生产的教育宗旨,成为德国高度几何化、理性化、功能化、高质量化设计的典型。(布莱恩公司) 6、英国形成了20世纪60年代最具时代特征的风格——_____。(波普设计风格) 7、围绕环保设计思想,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设计理论和方法有很多,主要有:绿色设计、______、循环设计和组合设计等。(生态设计) 8、在20世纪六七十期间,荷兰的现代主义设计突飞猛进,有两个中心阿姆斯特丹和___。(海牙)名词解释 1.所谓“平面设计”,指的是在平面空间中的设计活动,其涉及的内容主要是二维空间中各个元素的设计和这些元素组合的布局设计,其中包括字体设计、版面编排、插图、摄影的采用,而所有这些内容的核心是在于传达信息、指导、劝说等等,而它的表现方式则是以现代印刷技术达到的。 5.波普艺术 波普(POP)来源于英语“大众化”,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最早起源于英国。代表波普艺术特征的作品是1956年由英国画家理查德.汉密尔顿创作的,题为《是什么使今日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具有魅力》。2.曲线风格

浅析风格派和构成主义

浅析“风格派”和“构成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初期,俄国的“构成主义”运用和荷兰的“风格派”运动基本都是处于独立的发展状态,它们之间并没有多少关联,而对于世界的设计运动的影响也非常有限。但是,这两个运动都是从立体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且都把立体主义推进到一个非常绝对化,理性化,逻辑化的高度 (一)“风格派”形成 1918年,荷兰的一些青年艺术家和设计家组成了一个名为“风格派”的造型艺术团体。他们以《风格》杂志为宣传阵地,开始探索艺术和设计领域的新方法和新形式。风格派的成员们努力把设计,艺术,建筑,雕塑合为一体,强调几何结构单体或元素的组合,在结构简单的组合体中,单体仍然要有相对的独立性和鲜明的可视性。他们倾向于在集合结构中反复运用基本的原色。风格派有时又被称为“新造型”或“要素派”。总的看来,他是20世纪初期在法国产生的主体派的分支和变种。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蒙德里安回到荷兰,因为荷兰是战争中的中立国,因此他的探索并没有因为战争而中断。这个时期,他受到哲学家逊马克的哲学思想的决定性影响,完全改变了他原来的思想方法。逊马克认为我们的物质世界是由纵横两种结构组成的,认为世界上的3个基本颜色是红色,黄色和蓝色。蒙德里安受到他的这种思想的影响后,转向完全纵横直线结构的完全抽象绘画,色彩也是逐步转向单纯的黑色线条结构,白色底和红色,黄色和蓝色的三原色计划,走向高度的理性化方向。他认为立体注意并没有在自己发明的成果上扩大和发展,缺乏逻辑的发展和补充;他认为真正的视觉艺术应该是通过有机的运动而达到高度的平衡,在不平均但是平衡的对抗中找到平衡,在弹性的艺术中找出平衡点,对于人类来说有重要的意义,这是艺术表现真实的关键。 在蒙德里安的影响下,他的几个朋友在艺术创作中都出现了与他的完全抽象作品类似的探索。 “风格派”形成之后,这种通过蒙德里安的绘画发展起来的设计风格,开始成为运动的核心视觉因素,因为高度逻辑化,也就导致这个运动的素有成员都热衷于通过数学的计算来达到设计上的视觉平衡,他们都认为这种新的形式是时代的视觉符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认为战争的结果是涤荡一切污垢,摧枯拉朽的破坏旧时代,而将以一个崭新的时代取而代之。他们创造的这种简单的,理性的,数学统计的,纵横直线的形式和单纯的原色计划,就是新时代的形式特点。他们都认为这个内在规律的组成,是由科学理论,机械化大生产,现代都市的生活节奏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形式规律基础。因此,虽然“风格派”表面上是没有俄国主义那么具有政治的激进,事实上他们的社会工程倾向依然是非常明确的,这种倾向在《风格》杂志的许多文章中都可以看到。 (二)一战时期的"风格派" 从1917年到1921年,杜斯伯格基本致力在荷兰国内发展一种中性的,现代的新风格。应该说,他的这种探索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有关系的。他们的努力可以说是对于战争的反抗,创造一种中性的,理性的新形式,以对抗狂暴的,非理性的战争,同时也是对于战争以后的国际视觉特点找寻符号,因此,他们是一方面反对战争,同时也在为战后的新时代创造新的真是的艺术和设计。但是,这个时期“风格派”的发展基本全部在荷兰国内,并没有产生什么很大的国际影响。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荷兰作为中立国逃脱了战争的蹂躏,同时,作为一个中立国,

解构主义在当代的发展

2011年春季学期《工业设计史论》结课作业题目:解构主义在当代的发展 指导老师:王鹏 姓名:乔军义 学号:10020220 兰州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工业设计系 2011年7月

解构主义在当代的发展 ---浅论设计风格与市场及人文的关系 作者:乔军义 单位:兰州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班级:工业设计二班学号:10020220 【摘要】:自从工业革命发生以后,现代主义设计以多元化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现代主义之后又发展出现了更多的设计风格,基本上都是对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的调整、补充、改良和批判,如后现代主义设计,其中一种最好的诠释后现代主义的方法就是解构主义。解构主义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设计方法,而是把完整的现代主义、结构主义建筑整体破碎处理,再重新组合,形成破碎的空间和形态。它以破竹之势冲击着正统的现代主义设计原则和形式,并将占据未来的设计空间。 【关键字】:分解·颠倒·变构·重建·市场应用 【引言】: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五光十色的产品层出不穷,人们对产品的性价比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如何让我们永葆对一个产品的热情,那就要求这个产品既实用又美观,现在的每家公司都可以做出很实用产品,而美观就是作为一名工业设计师所做的,这就是我们对公司乃至消费者的贡献。 【正文】: 解构主义要适应市场需求 许多不同的风格在当代百花齐放,而究竟哪种风格才能成为当代设计的主流是可以预估的,在消费者心中普遍存在一个这样的心理:新意、有美感、实用。他们会对一种风格在很长时间之后产生厌烦,急切要求另一种风格取代当时的风格,这样会激起人们对生活的激情,到底怎样才能知道将来在我们生活中流行那种风格,就要求我们对市场的整体评估。这也是我们应该做的,所以,一个优秀的设计师不仅要设计出好的产品,更要有超高的市场把握能力。 解构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19世纪末,尼采宣称“上帝死了”,并要求“重估一切价值”。他的叛逆思想从此对西方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一股质疑理性、颠覆传统的思潮,尼采哲学成为解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之一。另外两股启迪和滋养了解构主义的重要思想运动,分别是海德格尔的现象学以及欧洲左派批判理论。在欧陆哲学与文学批评中,解构主义是一个由法国后结构主义哲学家德希达所创立的批评学派。德希达提出了一种他称之为解构阅读西方哲学的方法。 在众多风格中,解构主义的提出在另一个侧面体现出了一种新颖的美学理论。解构主义是在现代主义面临危机,而后现代主义一方面被某些设计家所厌恶,另一方面被商业主义滥用,因而没有办法对控制设计三,四十年之久的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起到取而代之的作用时,作为一个后现代时期的设计探索形式之一而产生的。解构主义脱胎于结构主义,单从字面上理解,“解”字意为“解开、分解、拆卸”:“构”字意为“结构、构成”。解构则引申为“分解之后再构成”这种设计风格起初是由建筑界的设计师们率先应用,强调打破旧的单元秩序,然后再创造更为合理的秩序通过将对象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进行重新组合,对传统进行颠覆,其反对后现代主义中的矫饰现象,通过强调多元化、高度模糊化的方法来达到建立新的功能性的目的。它认为结构主义仍未摆脱传统的形而上学,因而有必要对结构主义进行扬弃。对待解构主义的最好态度不是把它当作教条,而是把它当作一种反观传统和人类文明的意识。解构主义反对权威,反对对理性的崇拜,反对二元对抗的狭隘思维,认为既然差异无处不在,就应该以多元的开放心态去容纳。在对待传统的问题上,解构主义也并非像一些人认为的那样,是一种砸烂一切的学说。恰恰相反,解构主义相信传统是无法砸烂的,后人应该不断地用新的眼光去解读。 从20世纪70年代起,解构主义又称后结构主义的兴起对索绪尔的语言符号理论提出了批判。解构主义认为,语义是流变的,语义的上下限始终是模糊的,整个发展过程都是开放的,处于一种新陈代谢的有机或动态的过程。这种流变性和模糊性是由人脑的有限性决定的。客观世界是无限的,而人脑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人们不得不使用有限的语言来概括无限的信息。这一无限和有限的矛盾决定了语言的模糊性和流变性。“能指”和“所指”的关系不再固定不变。每个所指都能变成能指,词语的指称活动就这样一环套一环,永无止境。解构主义设计师对现代主义设计的单调形式和后现代主义历史风格的过分装饰化、商业化的形式皆不满意;他们对现代主义设计强调表现统一整体性和构成主义设计强调表现有序的结构感均持否定态度,认为设计应充分表现作品的局部特征,作品的真正完整性应寓于各部件的独立显现之中。其建筑在整体外观、立面墙壁、室内设计等方面,都追求各局部部件和立体空间的明显分离的效果及其独立特征。建筑与室内的整体形式,多表现出不规则几何形状的拼合,或者造成视觉上的复杂、丰富感,或者仅仅造成凌乱感。 解构主义风格应用于建筑 解构主义建筑在当代尤体现出了它独特的艺术美感,即对建筑整体结构进 行分解、颠倒、变构、重建,得到注重有机形体拼合的破碎结构方式。解构主义重视内在结构因素。解构主义建筑是在80年代晚期开始的后现代建筑学的发展。它的特别之处为破碎的想法,非线性设计的过程, 实际上,经解构主义设计精心处理的相互分离的局部与局部之间,往往存在着本质上的内在联系和严密的整体关系,往往并非是无序的杂乱拼合。最著名的解构主义设计的代表人物有美国建筑设计师盖里、埃森曼、特斯楚米、本尼什、晗迪特、里伯斯坎、辛门布劳和日本的井广美藤。其中以生于加拿大的 美国设计师盖里的作品最负盛名。 20世纪80-90年代,盖里的设计引起世界户泛关注,其重要作品也 遍布世界各地:巴黎的“美国中心”、瑞士巴塞尔的维斯塔公司总部、 洛杉矶的迪斯尼音乐中心、巴塞罗纳的奥林匹克村、明尼苏达大学艺术 博物馆、俄亥俄州托列多大学艺术系大楼、德国维特拉家具展览中心等。 此外,还有埃森曼设计的俄亥俄州立大学威克斯奈视觉艺术中心、哥伦 布市市政会议中心;本尼什设计的斯图加特大学太阳能学院大楼等。在 解构主义,也有对其它二十世纪的设计风格作为参考: 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互 相作用,表现主义, 立体派, 简约主义及当代艺术。解构主义的全面尝试,无疑 给传统建筑理论注入了新鲜血液, 也为建筑创作带来了新的气象,,就是让建筑 学远离那些实习者所看见的现代主义的束紧规范,譬如“形式跟随功能”,“形式

包豪斯构成主义大师莫霍利

洪山1 ,吴卫2 (1. 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湖南株洲412007;2.湖南工业大学研究生处,湖南株洲412007) 摘要:莫霍利?纳吉是最早将构成主义带入包豪斯的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几何抽象风格,他通过这些极具理性的几何形和富有现代感的线条来表达他对艺术和工业的理解;在他的作品中,常常会使用强烈的色彩对比来使画面中并置的几何形变得具有视觉冲击力;同时他也注重于表现画面的空间感,并成功地将这些特点运用到他的平面设计中去,带给人独特的审美视觉体验。 关键词:纳吉;构成主义;色彩对比;空间感 1 背景 构成主义最早可以追溯到1917年前后的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激励着当时俄国艺术家们的创作热情,他们希望通过对造型艺术的词汇和手法进行再定义,来改变旧的社会意识,提倡用新的观念去理解艺术工作和艺术在社会中应扮演的角色。[1]1920年,左翼艺术家加波和佩服纳斯发表了《构成主义宣言》,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iom)一词才第一次在文字中出现,《宣言》同时也着重宣扬技术的光荣。[2]从艺术风格来看,构成主义明显受到了更早的来自于西方的未来主义及立体派画家的影响,他们的作品往往极具抽象,在画面中习惯以各种点、线、面为基本元素和抽象的几何形来进行组合构图,在调和与对比中引发人们的理性思考。几乎在同一时期的俄国艺术界,还存着在与构成主义风格类似的至上主义,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列维奇,他认为精神和情感在艺术创作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而构成主义则更加理性,也不排斥艺术与工业生产的结合。构成主义在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塔特林(Vladimin Tatlin,1885~1953)、罗德琴科(Alexander Rodchenko,1891~1956)、利西斯基(El Lissitzky,1890~1941)和佩夫斯纳(Antoine Pevsner,1886~1962)等人。而构成主义在发展过程中,不得不提到热抽象的代表人物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1866~1944)和冷抽象的代表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1872~1944),他们可以说是构成主义的真正实践者。随着文化的交流,构成主义的理念开始在欧洲艺术界被更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包括后来的莫霍利?纳吉等一批艺术家都成为其忠实追随者。纳吉将构成主义带入了包豪斯,构成主义强调艺术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的观念很快被包豪斯所接受,对后来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 莫霍利?纳吉简介 图1 拉兹洛?莫霍利?纳吉 拉兹洛?莫霍利?纳吉(Laszlo Moholy Nagy,1895~1946,见图1)出生在1895年奥匈帝国南部(今属匈牙利)的一个富有家庭,父亲是一名房地产商人。纳吉在孩童时代,并没有展现出在美术方面的过人天赋,倒是写过几首短诗发表在当地的报纸上。[3]纳吉在1913年(18岁)就读于布达佩斯大学的法律系,后来因为一战的爆发,其大学生涯被迫提前中断,并于1915年(20岁)应征入伍,在陆军部队中担任炮手一职。尽管战争是残酷的,但纳吉在闲暇时间里尝试着一些简单的绘画创作,如风景速写、水彩等,但战争在他的生理和心理上都产生了难以磨灭的影响。

立体主义对舞台设计的影响

立体主义对舞台设计的影响 一位哲人说过:“形式体现了人的创造力量和审美理想,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舞台并不是设计者单纯表现自我意识形态的场所,而要受到剧本和演出本身的制约。由于设计师对演出主题及舞台美术的作用理解不同,在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上,在表现形式和材料上呈现出的种种差异,从而使舞台布景在衬托环境、表现气氛、处理空间、创造演出的视觉形象上形成不同的类型、不同的样式。内容决定形式,不同的演出内容形成不同的主题风格,相应的舞台设计就与表演的主题风格相一致,这是整个演出风格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观众从布景样式上感受和领略演出的风格特征形成演出风格的重要标志。换句话说,整个舞台场景搭制出来以后,它本身就是一件视觉艺术品了,就会给观众以美的享受和愉悦。 在当代西方舞台中,舞美设计家们受到现代艺术各风格流派的影响,从商业性大歌剧的豪华到先锋派实验演出的质朴;从抽象的形、色的视觉运动到超级写实主义的复制现象;从没有任何装饰的钢铁骨架装置到诗意盎然的视觉表现;从传统的画框舞台到由旧车库改建的戏剧表演空间……各种彼此冲突的印象交叠在一起,形成光怪陆离、五花八门的各具代表特征的舞台美术流派,如立体主义将舞台看成各种几

何形体的世界;自然主义企图再现“自然的一角”;空间舞台力求达到空间的最大可能;构成主义者将布景看作“表演的机器”;阿庇亚和戈登?克雷的象征主义将它看作“思想的有形符号”;表现主义者视其为“角色心理的投射”;超现实主义远离现实、追求梦幻等等。 立体主义与立体主义舞台 “立体主义”画派是从非洲黑人的雕刻和后期印象派画家塞尚的一句话中得到启发,“你必须在自然中看到圆柱体、球体和圆锥体。”这句话使毕加索、勃拉克画家产生灵感把自然形体还原为它们的基本几何形态。他们主张把一切物体形象肢解,然后重新主观地并置、重叠,不但把自然形体分解为几何切面,还发展到在一个画面上同时表现事物的几个不同方面,其结果是画面支离破碎、客观形象分裂解体。毕加索创立的立体主义创作方法不仅仅是一种创作风格的改变,而且是一种观念、一种观察世界方式的改变,其中包括了空间观念和结构观念。毕加索的立体主义画派对20世纪舞台美术流派中产生立体主义布景起着巨大的直接作用,在许多场合他都亲自将立体主义的创作意图体现在舞台美术上,并在此思想下多次参与舞台美术设计。他不仅改变了人们观察现实

俄罗斯构成主义的起源

俄罗斯构成主义的起源 在俄罗斯,立体主义的绘画和雕塑的突破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1914年马利 奈蒂()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给未来主义讲演时做的宣言。另一部分来自于康定斯基所著的《论艺术的精神》,这本书写于1910年在德国完成,1912年部分翻译成俄文。俄罗斯艺术家就此完成了步入完全的非客观世界的所有前期准备。 1913年,塔特林在莫斯科制作并展出了构成作品《悬挂的木与铁的形体》,波丘尼曾画过类似的东西。同时,塔特林杜撰了“构成主义”一词。作品和词都源于拼贴向三维的发展,因为塔特林曾在巴黎参观过毕加索的工作室。毕加索致力于立体主义时偶尔也接触一下没有主题的艺术。使用术语“非客观主义”的是罗德琴柯,他是塔特林的同事。他用圈和直线组成一幅作品,不过,只能算是对欧几里得几何构成的模仿。 1913年的军械库现代艺术展轰动了整个纽约。马列维奇为一个未来主义戏剧设计的布景上,只画了一个黑和白的方块。他又用铅笔色块继续这样的创作,后来的一张涂得满满的作品被放在莫斯科“标耙”展上展出。同时,马列维奇把“至上主义”公式化,就像他后来写的:“极力解放具象艺术中的形式,我在正方块的形式中寻求一处避难的空间。”他表达对未来主义的感激之情:“我们时代对和谐的表达……已指向了抽象艺术,把所有的现象和相关问题归结为一种新的文化——‘非客观至上主义’”。 用正方形、三角形、十字形之类简单的形式作画,马列维奇在几个月后投入了一个彻底非客观艺术怀抱之中。年龄稍长,神秘莫测的蒙德里安花了好几年时间才跨跃这一步骤。 至上主义是非客观、非社会、非功利的。马列维奇“把整个画面都压缩进了 白画布上的一个黑色方块之中。”他说:“我感觉只有黑夜属于我,它是我想 象的新的艺术,我称之为至上主义……。至上主义的方块……可以比拟为原始人的

构成主义浅析

构成主义浅析 1 2 1塔特林1919~1920 紀念塔(第三国际塔) 原模:1920 重修:1968 木材、鐵、玻璃高470 cm 斯德哥爾摩現代美術館 2馬勒維基1924~1928 建築 构成主义的背景与内容 一、定义 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 又名结构主义;发展于1913~20年代。构成主义是指由一块块金属、玻璃、木块、纸板或塑料组构结合成的雕塑。强调的是空间中的

势(movement),而不是传统雕塑着重的体积量感。构成主义接受了立体派的拼裱和浮雕技法,由传统雕塑的加和减,变成组构和结合;同时也吸收了绝对主义的几何抽象理念,甚至运用到悬挂物和浮雕构成物,对现代雕塑有决定性影响。 二、构成主义的背景与内容 构成主义是兴起于俄国的艺术运动,大约开始于1917年受到马克思主义刺激之下的俄国革命之后,持续到1922年左右(G.Julier, 1993:56)。对于激进的俄国艺术家而言,十月革命引进根基于工业化的新秩序,是对于旧秩序的终结。这个革命被视为俄国无产阶级的一大胜利。革命之后,大环境提供了信奉文化革命和进步的观念的构成主义在艺术、建筑学、和设计实践的机会。 构成主义对于工业设计的重要意义为:他们的目的是将艺术家改造为「设计师Designers」。但是这是以我们现在可以理解的语句所言,事实上,在当时「设计Design」的观念仍未成形,当今所谓的设计的意义并未充分浮现,因而他们采取不同的说法:「生产艺术Production Art」。 俄国构成主义者高举着反艺术的立场,避开传统艺术材料,例如油画\颜料、画布,和革命前的图像。因此,艺术品可能来自于现成物,例如:林材,金属,照片,或者纸。艺术家的作品经常被视为系统的简化或者抽象化,在所有领域的文化活动,从平面设计到电影和剧场,他们的目标是要透过结合不同的元素以构筑新的现实。 虽然所有的前卫俄国艺术家有着共同的热情,但是他们对于新共产主

风格派

风格派 风格派(De Stijl) 风格派有时又被称为“新造型派”(Ner-plasticism)或“要素派”(Elementarism)总的看来,风格派是二十世纪初期在法国产生的立体派(Cubism)艺术的分支和变种。 1917年在荷兰出现的几何抽象主义画派,以《风格》杂志为中心。创始人为T.va n杜斯堡,主要领袖为P.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 1872-1944,见插图)。蒙德里安喜欢用新造型主义这个名称,所以风格派又称作新造型主义(neoplasticism)。风格派完全拒绝使用任何的具象元素,主张用纯粹几何形的抽象来表现纯粹的精神。认为抛开具体描绘,抛开细节,才能避免个别性和特殊性,获得人类共通的纯粹精神表现。 参加风格派的,还有匈牙利画家V.胡萨尔﹑建筑师J.J.P.乌德﹑诗人A.考克﹑雕刻家G.凡顿格洛等。在”抽象化与单纯化”的口号下,风格派提倡数学精神,凡是缺乏明确与秩序的东西,都被他们称作是巴洛克,统统予以反对。蒙德里安﹑杜斯堡等人的绘画,在平面上把横线和竖线加以结合,形成直角或长方形,并在其间安排原色红﹑蓝﹑黄。凡顿格洛则把这种原则运用到雕塑中,与蒙德里安不同的是,他的作品是以数学的解析为基础的,由一些简单的立体单元,用垂直和平行的对称方式组合成一定的空间模式,风格派对20世纪上半期的建筑,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风格派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艺术家们看到了社会的矛盾和混乱,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他们不懂得社会发展的规律,误以为用精神和艺术可以来拯救社会,可以用几何的﹑规则的抽象线条与色彩来建立一个精神王国,以取代资本主义世界。所以说,风格派的思想基础是唯心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风格派的活动继续到19 31年。 荷兰的现代设计 20世纪初的重要现代主义运动“风格派”在荷兰产生,绝对不是偶然的现象。荷兰“风格派”、苏联的构成主义和德国的包豪斯是形成现代主义设计的三个基本支柱。 “风格派”产品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的人物是家具建筑设计师里特维特(Gerrit Riet veld,1888-1964)。他在父亲的店里当学徒,同时学习建筑。他一直与现代主义运动没有任何关系,直到1916年凡·霍(Robert van t’Hoff)请他设计家具。1917年他设计了一张绝对没有妥协的几何形椅子,称为红-蓝椅子,此椅成为现代主义设计运

解构主义构成主义

分栏模式 北大中文论坛 https://www.360docs.net/doc/e99989821.html, ? 文艺学 ? 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有什么区别?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打印 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有什么区别? 初级会员 ? 个人空间 ? 发短 消息 ? 加为 好友 ? 当前离线 1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3-10-8 10:11 只看该作者 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有什么区别? ? 北大是我家卫生靠大家不要乱吐痰小心老大妈 TOP

黄金会员 ?个人 空间 ?发短 消息 ?加为 好友 ?当前 离线 2楼大中小发表于 2003-10-9 19:35 只看该作者 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教育观的演变 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教育观的演变 (2002-12-06 14:32:51) 汪霞 [摘要]作为当代西方世界中影响巨大的思潮流派,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以其独特的方法论思想和要求,对语言学、文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教育学等研究领域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本文在揭示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主要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的知识观、课程观、 教学观等方面的变化。 20世纪50年代初,一股名为结构主义的思潮,在法国思想舞台上取代存在主义而占据了统治地位,随后,又把其影响扩展到英、美和其他国家中去。而随着结构主义的发展,繁衍出的后结构主义,更成了在当代西方世界中影响越来越大的思潮流派。本文着力探讨的是这些思潮对教育的影响,尤其是后结构主义关于教育的观点。 一、结构主义及其方法论 在西方当代哲学、社会理论和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诸种流派和思潮中,结构主义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法国的一位社会理论家说:"结构主义不是一门哲学,而是一种方法论。"[2]如此评论是很中肯的。结构主义以它那奇特的方法论思想和要求,对语言学、文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教育学 等研究领域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浅谈解构主义

浅谈解构主义 对于一般人而言,解构主义似乎是离很远的东西。即使是一些专业的文学工作者,如果不太接触西方理论,也很可能会不以为然地说:“解构主义是什么东西?有什么了不起?”事实上,结构主义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早已渗透进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思想方法上的一场广义的革命。结构主义诞生之后,它像一把利剑一样改变着人们看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并无孔不入地渗透到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各个角落:作为文化思潮,它涉及社会科学的各个部门,如语言学、人类学、心理学等;作为文艺思潮,解构主义几乎影响到文学艺术的所有领域,从理论到创作,从小说、戏剧、诗歌到电影。这一思潮还产生了相当广泛的国际影响,从60年代中期开始,它以法国为中心,迅速扩展到英、美、西德、意大利、丹麦,并对苏联、东德、波兰、捷克等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产生了影响。它是战后继英美新批评派和法国现象学派而成为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界的第三大思潮。有人认为,从60年代以后,“结构主义的人”取代了“存在主义的人”。 解构主义不是一种单纯的传统意义上的哲学学说,而是一些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家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里共同应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其目的就是试图使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也能像自然科学一样达到精确化、科学化的水平。 通过阅读和总结我认为解构主义的方法有两个基本特征: 首先是对整体性的强调。解构主义认为,整体对于部分来说是具有逻辑上优先的重要性。因为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复杂的统一整体,其中任何一个组成部分的性质都不可能孤立地被理解,而只能把它放在一个整体的关系网络中,即把它与其它部分联系起来才能被理解。正如霍克斯所说:“在任何情境里、种因素的本质就其本身而言是没有意义的,它的意义事实上由它和既定情境中的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所决定。” 解构主义方法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对共时性的强调。强调共时性的研究方法,是索绪尔对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有意义的贡献。索绪尔指出:“共时…现象?和历时…现象?毫无共同之处:一个是同时要素间的关系,一个是一个要素在时间上代替另一个要素,是一种事件。” 就像索绪尔认为的那样,既然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同时并存的,因此作为符号系统的语言是共时性的。 解构主义并不是设计上的无政府主义方式,或随心所欲的设计方法,而是具有重视内在结构因素和总体性考虑的高度化特点。它打破了正统的现 代主义设计原则和形式,以新的面貌占据了未来的设计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