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图的热力学基础

相图的热力学基础
相图的热力学基础

相图的热力学基础

合金相图尽管都是由实验测绘的,但其理论基础却是热力学。因此,了解一些相图热力学的基本原理,对正确测绘相图、正确理解和应用相图均有重要意义。现在,对于一些简单类型相图已能利用组元的热力学参数进行理论计算。理论算出的相图与实验测绘的基本符合。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促使理论计算相图有了显著进展。特别是对一些实验测绘有困难的领域,如超高温、高压和低温等方面的相图工作,理论计算更有其重要意义。

一、两相混合的自由能

在一定温度下,当某成分合金分解成两个混合相时,如果忽略它们的界面能,则在自由能一成分图上,此合金和两个混合相的自由能值必在一条直线上,如图3—72所示。设合金为x,其摩尔自由能为G(高度为bx),当它分解为x1和x2两相后,其摩尔数分别为n1和n2,靡尔自由能分别为G1(高度为ax1)和G2(高)。此时合金的成分x和摩尔自由能G可分别用下式表示:

度为cx

2

式(3-22)表明,ab线和bc线的斜率相等,所以a、b和c三点在一直线上,即是说,两个相混合后的自由能值(b)就在此两相的自由能值的连线上,而b点的位置可由两个相的摩尔数(n1和n2)按杠杆定律决定,即

二、溶体的自由能一成分曲线

溶体是指两种以上组元组成的均匀单相溶体,如溶液和固溶体。已知吉布斯自由能G(简称自由能)的一般表示式为

式中H为焓(热函),S为熵,T为绝对温度。

1、焓:在温度T时,溶体的焓是由构成它的原子之间的结合能及其热能之和组成的,即

式中Ho为OK时原子间的结合能,Cp为等压热容。

T CpdT/T和混合熵△Sm。

2、熵:也是由两项组成,即升高温度时的温熵∫

根据热力学第三定律,在温度OK时,如果是纯组元或化合物,其结构处于理想完整状态,两项熵值皆为零。如果是由两种以上原子组成的溶体,由于两种原子存在不同的排列方式,使得混合熵不为零。故在温度T时,溶体的熵值S为

3、溶体自由能的表达式

将式(3-24、25)代入式(3-23)中,即得在温度T时溶体自由能的表达式:

溶体的Cp值难于理论计算,只能用实验测出。

下面介绍Hm和△Sm值的近似求法。(此处省略,详见本文最后(一)或书本p100-104)

三、异相平衡的条件

1、自由能-成分曲线

二元系中的自由能-成分曲线不仅可以表示各种相态存在的稳定性,而且当形成多相平衡时,还可以利用这些曲线来确定合金的单相状态和多相状态各存在于哪些成分范围,以及多相平衡时各相的成分等。

例如,图3—79表示液相和α相在T1温度的自由能曲线,首先作两相自由能曲线的公切线,其切点分别为d点和e点,根据热力学原理,自由能最低的相态最稳定。于是就可以判定,在T1温度,在d点左边的合金均以单相α存在,在e点右边的合金均以单相液体存在,在d-e范围内的合金均为L十α两相共存,而且此两相平衡时的成分点只能是d和e两点,不能由任何其它成分的两相平衡共存,因为任何其它两相的综合自由能均较高,此为公切线法则。

2、公切线法则

对两相的自由能曲线作公切线求取两相平衡的成分范围和平衡两相的成分点的方法,称为“公切线法则”。

现证明如下:

设图3-79中x合金以任意成分d’和e’两相平衡共存,首先分别求出这两相中A组元的化学势μA L和μAα。在二元系溶体中,设二组元的摩尔数分别为N A 和N B,整个溶体的自由能(G’)是T、P、N A和N B的函数,即.

体系的自由能对某组元i的偏微商称为该组元的化学势,用符号μi表示。用自由能的偏微商表示的化学势,通常称为“偏摩尔数量”。根据偏摩尔数量的集合公式,溶体的自由能为

因x A=l-x B,dx A=-dx B,代入式(3-41)和(3-43),解联立方程,对液溶体而言,即可求出其中两组元的化学势为

用同样方法可以求得

所以,L和α两相平衡时的成分,在自由能一成分曲线上必须为具有同样斜率的公切线上r的两切点d和e。这就证明了:对两相的自由能曲线作公切线求取两相平衡的成分范围和平衡两相的成分点的方法,称为“公切线法则”。

由图3-79可见,两公切点d、e之间的任意合金x在T1温度下,只有由e 点的液相和 d点的α相平衡共存时,其自由能M最低。不仅以单相液体(b)或α相(a)存在时的自由能较高,就是由任何其它成分的两相组成时的自由能也较高。

而位于d点左边和e点右边的合金唯有分别以α相和L相存在时,其自由能最低。

3、化学势

由图3-79和式(3-46、47)可知,欲求某一成分合金溶体中的某一组元的化学势,可从其自由能曲线上作该成分点的切线,与该组元轴的截距,即为其化学势。

4、应该指出,新产生的相的自由能不一定都比母相的自由能低才能发生,例如x合金先是以液相存在,其自由能为b点,当在T1温度析出α相时,α相的自由能为d点,却高于b点。α相的自由能虽然高于原来的母相,但与之平衡的母相的自由能却同时降低至e点。其总自由能M点还是比原来的b点降低了。所以不能单独从新相与母相的自由能高低来判断相变是否可能发生,必须以相变前后的总自由能高低来判断。

5、二元系三相平衡

如果二元系在恒温下具有三相平衡,则此三相的自由能曲线也必然有一公切线。图3-80表示一个液相和两个固相的三相平衡的自由能曲线,其公切线的三个切点a、b和c即三个相的成分点,在a、b和c三切点的斜率相等,

三相中的A组元和B组元的化学势也分别相等,即

μAα=μA L=μAβ,μBα=μB L=μBβ

只有位于a-c之间的合金在此温度才发生三相平衡,位于a点左边和c点右边的合金则分别以α和β单相存在。

6、形成化合物时的平衡

如果有化合物形成时,同样可用引公切线法则求取平衡相及其成分点。图3-81表示形成一个化合物θ和两个固溶体α和β的自由能曲线。根据自由能最低的相态最稳定的原理,很容易判定合金系各种成分区间的存在相态,a点左边和d点右边的合金分别以α和β单相存在,b-c之间的合金以θ单相存在,a-b 和c-d之间的合金分别以α十θ和θ+β两相存在。

四、由二元系各相的自由能曲线绘制相图

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如果已知二元系各相的自由能一成分曲线,就可以采用公切线法则确定该系所有合金的稳定相态、平衡相的成分和各种相区的边界。如果分析一系列温度下的自由能曲线,就可以绘出各个相区的边界线而构成一个完整的二元相图。下面举例说明如何从自由能曲线绘制相图。‘1.匀晶相图图3-82表示匀晶系的液相和固相在各温度下的自由能曲线。TA和丁。分别为纯组元么和B的熔点,而To>TA>T1->T2>T3>T4>TB>T5。由图可见,在 To温度,G a高于G L,液相较稳定;在T5温度,G L高于G a,α相较稳定;而在T1~T4温度,两自由能曲线相交,于是在交点两旁可以绘出公切线,两切点间的合金在此温度均为L+α两相平衡。如果将各温度的公切线切点分别绘于相应的成分一温度坐标中,再分别连接各液相点和固相点,即获得匀晶相图。

2.共晶相图图3-83表示共晶系的L、α和β三相在各温度下的自由能曲线。同样,采用连公切线方法,找出其切点,即为相区的边界点,再将各温度下相区的边界点绘于相应的成分一温度坐标上,然后将相同相区的边界点连接起来,即获得共晶相图。

3.包晶相图图3-84表示包晶系的L、α和β三相在各温度下的自由能曲线,用上述同样的方法可绘出包晶相图。

五、通过溶混间隙的平衡和非平衡分解(增幅分解)

在溶混间隙中(图3-77),当α相分解为α1十α2时,由于过冷度不同,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分解过程:

( 注:详见15页:如果将一系列温度下的G a(规则溶体的自由能)曲线的公切点绘于温度一成分坐标中,如图3-77所示,则构成二元相图中的溶混间隙,在此区域内,α固溶体分解为(α1十α2)两种不同成分固溶体的混合物。通常固溶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即是属于这种情况,因为固溶度增加有利于增高熵值,从而

使自由能降低。)

(1)经过一般相转变的形核和长大过程,形核时需要克服成分垒和尺寸垒

(即临界晶核);

(2)相变时不需要克服成分垒和尺寸垒。

关于形核时需要克服尺寸垒即具有一定的临界晶核在第二章已经讨论,这里仅从热力学观点讨论成分垒问题。

图3-85表示x合金在T2温度下的自由能曲线,如果以单相α存在,其自由能为G1,若分解为成分相当于公切线的切点a和b两相,其自由能可降至G3,这应该是一个自动过程。但是在转变开始阶段,例如当分解为成分相当于c和d 两相时,则其自由能会升高至G2.这样的过程就不能自动进行。只有当分解的相中有一相的含B量超过e点(即自由能曲线上G1点的切线与该曲线另一交点e),分解后的自由能才比原来的降低。因此,在相转变前需要克服一定的临界成分垒。

但如果x合金过冷至T1温度,其自由能曲线如图3-86(a)所示。由图可见,x合金(α相)的自由能为G1,当它发生分解时,任何成分的两相均可使自由能降低,例如分解为c和d两相时,其自由能降至G2,分解为a和b两相时,其自由能降至G3,故从热力学来看,不存在成分垒和能垒。

这两类分解在自由能曲线上的分界点称为“增幅点”或“拐点”,相当于

d2G/dC2= O处,在两个增幅点的外边为上凹曲线,其d2G/dC2>0;如果将各温度下的自由能曲线中的平衡两相成分点和增幅点分别绘于成分一温度坐标,则如图3-86(b)所示,实线为固溶度线,虚线为增幅线(或拐点线,Spinodal)。合金过冷至固溶度线和增幅线之间,相变形核时需要克服成分垒和尺寸垒;若过冷至增幅线以下,相变则不需要克服成分垒,不需要经过形核,出现任何成分起伏就使母相呈现不稳定而发生分解。后一种相变分解称为“增幅分解”。

这两类分解在组织形态上也不一样,在高于增幅线分解,即使在分解初期的形核,也必须有较大的成分差别,两相之间有明显分隔的界面,即形成一定大小的分离的核,如图,3-87(a~c)所示。若是在低于增幅线分解,基体中出现任何小的成分起伏即可使母相呈现不稳定而分解,在分解初期,两相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其成分变化不是突变,而是均匀的周期性的变化,故没有形核阶段,如图3-87(d~f)所示。由于其分解过程为不断增幅长大,直至分解成为平衡成分的a和b两相,故称为“增幅分解”。到分解后期,两类分解就没有区分了。

由于在增幅分解前期,其成分起伏区极小(波长约为0.1微米),因此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经时效产生的亚稳增幅结构可使合金获得显著强化,Cu-Ni-Sn合金就是由增幅分解获得显著强化的例子。

(一)关于公式(3-26)中H0和△Sm的计算(前面二节的证明)

1、溶体Ho值的近似求法(准化学模型)

准化学模型只考虑最近邻原子对之间的化学键能,而对次近邻以远的原子对

之间的键能则忽略不计。为简便起见,假定么,B两.组元具有相同的晶体结构,可以无限互溶。设一摩尔溶体中的总原子数为Ⅳ,其中有Ⅳ·个彳原子,NB个B 原子,其原子分数分别为z一=Ⅳ』/(Ⅳ。+Na)=l一%,%=N8/(Na+Ⅳ。)。设溶体中原子的配位数为Z,则每个彳原子最近邻的么原子数为ZzA,最近邻的 B 原子数为ZxB。令P一。、eBB和eAB分别表示最近邻的彳一么、B-B和A-B原子对之间的键就,则溶体中Nz,个么原子与最近邻原子阀的总键能为

伺样可写出NzB个B原子与最近邻原子之间的总键能为

式中乘以1/2表示每个原子重复计算了两次,应该除去一次。所以溶体中的总键能为

式中前两项分别表示纯么和纯B在OK时的焓,可查热力学数据手册得知,后一项则为么、B两组元组成溶体时新产生的焓,称为超额焓(或多余焓),用符号AH"。表示,其中

弥相互作用参数,它的值为负或为正会影响到么、JE}两组元混

合后存在的状态,其物理意义如下:

意味着A-B对的键能与A-A和B-B对的平

均键能相等,即彳、B两种原子作任意排列,其能量不变。这是一种完全无序排列,即理想溶体的情况。

由于A-B对的能量比彳二彳和B-B对的平均

能量高,所以A-B对不稳定、么原子和B原子在固溶体中互相排斥,并促使同类原子在微区内发生偏聚。如果Q。。值很大,则会发生以4为主体和以B为主体

的两相分离。

由于A-B对的能量比A-A和B-B对的平均

能量低,所以在固溶体中倾向于异类原子互相吸引,出现最近邻对为异类原子的有序排列形式。如果这种有序排列仅出现在几个原子的小范围内,称为短程有序;如果有序排列出现在较大范围内,则称为长程有序(有序固溶体或超结构)。

2.溶体混合熵的近似求法

在OK时,纯组元彳和B的熵值虽然为零,但么和B两组元形成溶体后,因为两种不同的原子还存在各种不同的排列方式,故还存在一种“混合熵hS。”(或称“组态熵”)。根据统计热力学,混合熵可表示为

式中是为波尔兹曼常数(等于1.380×10-*6尔格/度),∥一。为么、B两种原子在溶体中的可能排列方式数。设溶体中有Ⅳ个原子,其中有NA个么原子,Ⅳ。个B原子。么、B两种原子作无序排列时,可能排列的方式共有

于是式(3-28)可写成

由于l摩尔的原子数很大(Ⅳ=6.025×102。),可以利用Stirling近似式

化简为

换算成原子分数,B原子分数为%=Ⅳ。/Ⅳ,彳原子分数为%=Ⅳ_/Ⅳ誊l一%.、则式(3—30)可写成

式中月为气体常数,当Ⅳ为l摩尔时,Nk=月=1.987卡/度。因%和z。恒小于1,其对数为负值,故AS。值恒为正。混合熵与成分的关系示于图3-73。当%=0.5时,AS。具有最大值:。’

在%=0和%=1附近,曲线的斜率很大,这表明在纯组元中掺入极少量的其它组元时,将使固溶体的混合熵增加很多,因此要获得高纯度的金属是很困难的,这

就是“金无足赤一的理论依据。

3.,溶体的启由能一成分曲线将式(3-27)和(3-31)代入式(3-26),即得溶体的自由能表达式为:

式中钟为彳、曰两组元在OK时呈机械混合时的自由能;△日”为.彳和B形成溶体时的超额焓;一TASm为丁时的混合熵。因为后两项热能和温熵与成分呈直线变化,并不影响自由能一成分曲线的形状,而我们现在所要讨论的问题仅涉及这些曲线的形状。为简便起见,因而可将溶体在丁时的自由能简略写成下式:

因∥、△日”和TAS。三项均为成分的函数,故可绘出溶体的自由能一成分曲线[G=,(z)简称自由能曲线]。下面分别讨论彳、B两组元混合后的各种情况。

(1)若彳、占两组元不互相溶解,组成机械混合物,这时ATI=!和TAS。均为零,合金的自由能G埘为

GM的位置与z。和%的靡尔数可按杠杆定律决定(图3-72)。

(2)若4和B形成理想溶体。形成理想溶体的条件是

即臼_日=

0,△H”=O,但AS。寺O,故理想溶体的自由能G讨”为

因ASm恒为正值,%和%均小于l,故理想溶体的自由能总是比两相机械混合物的自由能为低,即G州”

(3)若么和B形成非理想溶体。实际合金的溶体多属于非理想溶体,在非理想溶体中,由于增加一项温熵TAS",所以非理想溶体的自由能G。可写成

式中△日”、TAS=,和△G“都是相对于理想溶体超过的(或多余的)焓、熵和自由能,故分别称为咩超额(多余)焓”、“超额(多余)熵”和“超额(多余)自由能”。与式(3-35)比较,非理想溶体的自由能比理想溶体的自由能就多出一项超额自由能△G“。实际溶体偏离于理想溶体的情况就决定于△G”,当△G”为正,则存在正偏离;当△G”为负,则存在负偏离。

由于金属合金中,溶体的原子均属紧密堆垛,其超额熵(△S”)很小,可以忽略不计,这种AS"。=O的溶体称为“规则溶体”。规则溶体的自由能为

所以金属系的自由能曲线偏离于理想溶体的情况完全决定于AH=。值的符号和大小。当△日”为负时,在恒温下的自由能曲线具有和理想溶体同样的下凹形状,如图3-75所示,也是在所有成分范围内,呈单相固溶体状态,并具有最低的自由能。

当AH=为正时,情况则比较复杂,如图3-76所示,最大负值的熵项相对于最大正值的焓项。在较高温度时,如丁。、丁。,熵项起主导作用,G。曲线仍呈下凹形状,与AH"等于零或负时一样;当温度较低时,如丁:、丁。,熵项减少,焓项变为起主导作用,致使G。曲线在中间成分范围显示上凸形状。在上凸成分范围内,合金的最低自由能状态就不是单相固溶体,而为两相混合物,此两相的成分可由对曲线的两个下凹部分作公切线,两个切点即为两个相的成分点,如丁:和丁,图中的6、d和口、P点。当温度下降,G。曲线刚开始将要出现上凸的那

个温度(丁。)称为“临界温度(丁。)”。如果将一系列温度下的G。,曲线的公切点绘于温度一成分坐标中,如图3-77所示,则构成二元相图中的溶混间隙,在此区域内,口固溶体分解为(口。+口:)‘两种不同成分固溶体的混合物。通常固溶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即是属于这种情况,因为固溶度增加有利于增高熵值,从而使自由能降低。

但是也存在另一种情况,即固溶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例如Cu-Za系(图3-48)的口固溶体。这是因为中间相卢与口固溶体一样,均为无序固溶体,而卢相的含锌量更高,故具有更高的混合熵。因此,当温度升高时,卢相的自由能降低较多,如图3—78(0)所示,由于在一定温度下,固溶度是由口和p两相的自由能曲线的公切线的切点所确定,所以随温度升高(丁。),而使公切线的倾斜度增大,这就必然使得口相的固溶度减少[图3-78

(6)]o

并且温熵变化也不同于理想溶体,还应

增加一项温熵TAS~,,所以非理想溶体的自由能G。可写成

式中△日”、TAS~*和△酽‘都是相对于理想溶体超过的(或多余的)焓、熵和自由能,故分别称为“超额(多余)焓”、“超额(多余)熵”和“超额(多余)自由能”。与式(3-35)比较,非理想溶体的自由能比理想溶体的自由能就多出一项超额自由能△G“。实际溶体偏离于理想溶体的情况就决定于△G”,当△G“为正,则存在正偏离;当△G xs为负,则存在负偏离。

由于金属合金中,溶体的原子均属紧密堆垛,其超额熵(△S“)很小,可以

忽略不计,这种△S xs

= O的溶体称为“规则溶体”。规则溶体的自由能为

所以金属系的自由能曲线偏离于理想溶体的情况完全决定于△日”值的符号和大小。当△日“为负时,在恒温下的自由能曲线具有和理想溶体同样的下凹形状,如图3-75所示,也是在所有成分范围内,呈单相固溶体状态,并具有最低的自由能。

当△日”为正时,情况则比较复杂,如图3-76所示,最大负值的熵项相对于最大正值的焓项。在较高温度时,如丁。,丁。,熵项起主导作用,G。曲线仍呈下凹形状,与AH"等于零或负时一样;当温度较低时,如丁:、丁。,熵项减少,焓项变为起主导作用,致使G。曲线在中间成分范围显示上凸形状。在上凸成分范围内,合金的最低自由能状态就不是单相固溶体,而为两相混合物,此两相的成分可由对曲线的两个下凹部分作公切线,两个切点即为两个相的成分点,如丁:和丁t图中的6、d和口、口点。当温度下降,G。曲线刚开始将要出现上凸的那个温度(丁。)称为“临界温度(丁。)”。如果将一系列温度下的G a(规则溶体的自由能),曲线的公切点绘于温度一成分坐标中,如图3-77所示,则构成二元相图中的溶混间隙,在此区域内,α固溶体分解为(α1十α2)两种不同成分固溶体的混合物。通常固溶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即是属于这种情况,因为固溶度增加有利于增高熵值,从而使自由能降低。

但是也存在另一种情况,即固溶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例如Cu-Zn系(图3-48)的a固溶体。这是因为中间相卢与口固溶体一样,均为无序固溶体,而卢相的含锌量更高,故具有更高的混合熵。因此,当温度升高时,∥相的自由能降低较多,如图3-78(a)所示,由于在一定温度下,固溶度是由口和卢两相的自由能曲线的公切线的切点所确定,所以随温度升高(丁:),而使公切线的倾斜度增大,这就必然使得a相的固溶度减少[图3-78(6) ]。

10-热力学基础习题解答

本 章 要 点 1.体积功 2 1 d V V W p V = ? 2.热力学第一定律 21Q E E W E W =-+=?+ d d d Q E W =+ 3. 气体的摩尔热容 定容摩尔热容 2V i C R = 定压摩尔热容 (1)2 P i C R =+ 迈耶公式 C P =R+C V 4.循环过程 热机效率 2111Q W Q Q η= =- 制冷系数 22 12 Q T e W T T = =- 5. 卡诺循环 卡诺热机效率 211 1T W Q T η= =- 卡诺制冷机制冷系数 22 12 Q T e W T T = =- 6. 热力学第二定律定性表述:开尔文表述、克劳修斯表述;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 7. 熵与熵增原理 S=klnW 1 2ln W W k S =?≥0 2 211 d ( )Q S S S T ?=-= ? 可逆 习题10 一、选择题 10. A 二、填空题 1. 15J 2. 2/5 3. 4 1.610J ? 4. ||1W -; ||2W - 5. J ; J 6. 500 ;700 7. W /R ; W 2 7

8. 1123 V p ;0 9. 22+i ; 2 +i i 10. 8.31 J ; J 三、计算题 1. -700J 2. (1)T C =100 K; T B = 300 K . (2) 400J AB W =; W BC = 200 J; W CA =0 (3)循环中气体总吸热 Q = 200 J . 3. (1) W da =-×103J ; (2) ΔE ab =×104 J ; (3) 净功 W = ×103 J ; (4)η= 13% 4. (1)10%η= ;(2)4 310bc W J =? 习题10 一 选择题 1. 1摩尔氧气和1摩尔水蒸气(均视为刚性分子理想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吸收相等的热量,则它们的: (A )温度升高相同,压强增加相同。 (B )温度升高不同,压强增加不同。 (C )温度升高相同,压强增加不同。 (D )温度升高不同,压强增加相同 。 [ ] 2. 一定量理想气体,从状态A 开始,分别经历等压、等温、绝热三种过程(AB 、AC 、AD ),其容积由V 1都膨胀到2V 1,其中 。 (A) 气体内能增加的是等压过程,气体内能减少的的是等温过程。 (B) 气体内能增加的是绝热过程,气体内能减少的的是等压过程。 (C) 气体内能增加的是等压过程,气体内能减少的的是绝热过程。 (D) 气体内能增加的是绝热过程,气体内能减少的的是等温过程。 [ ] 3. 如图所示,一定量的理想气体,沿着图10-17中直线从状态a ( 压强p 1 = 4 atm , 体积V 1 =2 L )变到状态b ( 压强p 2 =2 atm ,体积V 2 =4 L ).则在此过程中: (A ) 气体对外做正功,向外界放出热量. (B ) 气体对外做正功,从外界吸热. (C ) 气体对外做负功,向外界放出热量. (D ) 气体对外做正功,内能减少. [ ] 图10-17 图10-18 p (atm) V (L) 0 1 2 3 4 1 2 3 4 a b p O

第8讲相图的热力学基础及三元相图

第八讲相图的热力学基础及三元相图 1.三元相图的表示方法 考点再现:对于浓度三角形这一部分,10年考过、09年考过,之前虽然不是年年考,但是每两年考一次的概率还是有的,今年的考试中出现的可能还是很大的,特别是对于浓度三角形的标定,并且在此基础之上进行的依据杠杆定理进行的计算,是老师很喜欢的考试方式。另外,对于浓度三角形中两条特殊线意义的理解,也是常考的,它会出现在大题中的一个小问,分值会在4分左右。 考试要求:对图形的理解,知道浓度三角形每个点,每条线所代表的意义,学会对图形进行标定。 知识点 三元系:含有三个组员的系统成为三元系统,或称三元系。★★ 三元系使用(浓度平面)来表示三元系的成分。★★ 浓度三角形标定三元系:★★★★★ 三条边分别是对于A、B、C的浓度标定,分别作三条边的平行线,与另一边的交点即使所对应的元素的含量。 注意:离元素点越近,浓度越大,不要划错方向。 在浓度三角形中给定点让你求出成分或者给定成分让你在浓度三角形中画出指定的点。★★★★★ 以此题为例,若给出点x,求其个元素质量分数。 对于元素A,做关于A对边,即BC边的平行线,与A质量分数轴AC相交,交点即是x 点所对应的A元素质量分数,在图中可以得到元素A质量分数55%,同理,也可以得到元

素B的质量分数为20%,元素C的质量分数为25%。 若题目是给定元素组成,求其在浓度三角形中的点。 在各个轴找到对应的已知条件的点,然后做对边的平行线,在三角形中交点即是所要求的点。浓度三角形中两条特殊的直线★★★★★ 平行于三角形中某一边的直线 凡成分位于该线上的材料,他们所含的、由这条边对应顶点所代表的组元含量均相等。比如图中ab线段,这条线上的材料C的含量都相等。 通过三角形顶点的任一直线 凡是成分位于该直线上的三元系材料,它们所含的由另两个顶点所代表的组元含量之比是一个定值。例如对于CE线上的材料,他们的组元A和组元B的含量比是固定的。 2.三元相图的建立 考点再现:这一部分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出现过成题,没有直接考过,但是间接地考察还是会经常出现的,而且也不算是很重点的内容。 考试要求:这一部分看懂,知道这个相图是怎么建立的就行了,不需要关注,了解即可。知识点 三元相图的建立★★

相图的热力学基础

相图的热力学基础 合金相图尽管都是由实验测绘的,但其理论基础却是热力学。因此,了解一些相图热力学的基本原理,对正确测绘相图、正确理解和应用相图均有重要意义。现在,对于一些简单类型相图已能利用组元的热力学参数进行理论计算。理论算出的相图与实验测绘的基本符合。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促使理论计算相图有了显著进展。特别是对一些实验测绘有困难的领域,如超高温、高压和低温等方面的相图工作,理论计算更有其重要意义。 一、两相混合的自由能 在一定温度下,当某成分合金分解成两个混合相时,如果忽略它们的界面能,则在自由能一成分图上,此合金和两个混合相的自由能值必在一条直线上,如图3—72所示。设合金为x,其摩尔自由能为G(高度为bx),当它分解为x1和x2两相后,其摩尔数分别为n1和n2,靡尔自由能分别为G1(高度为ax1)和G2(高)。此时合金的成分x和摩尔自由能G可分别用下式表示: 度为cx 2 式(3-22)表明,ab线和bc线的斜率相等,所以a、b和c三点在一直线上,即是说,两个相混合后的自由能值(b)就在此两相的自由能值的连线上,而b点的位置可由两个相的摩尔数(n1和n2)按杠杆定律决定,即

二、溶体的自由能一成分曲线 溶体是指两种以上组元组成的均匀单相溶体,如溶液和固溶体。已知吉布斯自由能G(简称自由能)的一般表示式为 式中H为焓(热函),S为熵,T为绝对温度。 1、焓:在温度T时,溶体的焓是由构成它的原子之间的结合能及其热能之和组成的,即 式中Ho为OK时原子间的结合能,Cp为等压热容。 T CpdT/T和混合熵△Sm。 2、熵:也是由两项组成,即升高温度时的温熵∫ 根据热力学第三定律,在温度OK时,如果是纯组元或化合物,其结构处于理想完整状态,两项熵值皆为零。如果是由两种以上原子组成的溶体,由于两种原子存在不同的排列方式,使得混合熵不为零。故在温度T时,溶体的熵值S为 3、溶体自由能的表达式 将式(3-24、25)代入式(3-23)中,即得在温度T时溶体自由能的表达式: 溶体的Cp值难于理论计算,只能用实验测出。 下面介绍Hm和△Sm值的近似求法。(此处省略,详见本文最后(一)或书本p100-104)

工程热力学读书笔记

2011/6/1 第一部分:绪论 1、工程热力学 工程热力学是研究热能有效利用及其热能与其他形式能量转换规律的科学。 2、热力学分类 工程热力学(热能与机械能),物理热力学,化学热力学等 3、热力装置的共同特点 热源和冷源、工质、容积变化功、循环 4、热效率 5、工程热力学研究内容 能量转换的基本定律,工质的基本性质和热力过程,热工转换设备及其工作原理,化学热力学基础。 6、工程热力学研究方法 (1)宏观方法:连续体(continuum),用宏观物理量描述其状态,其基本规律是无数经验的总结(如:热力学第一定律)。 特点:可靠,普遍,不能任意推广 经典 (宏观,平衡)热力学 (2)微观方法:从微观粒子的运动及相互作用角度研究热现象及规律 特点:揭示本质,模型近似 1 W Q η= =收益 代价

微观(统计)热力学 第一章:基本概念 1、热力系统 (1)热力系统(热力系、系统):人为指定的研究对象(如:一个固定的空间); (2)外界:系统以外的所有物质; (3)边界(界面):系统与外界的分界面; (4)系统与外界的作用都通过边界; (5)以系统与外界关系划分: 有无 是否传质开口系闭口系 是否传热非绝热系绝热系 是否传功非绝功系绝功系 是否传热、功、质非孤立系孤立系 (6)简单可压缩系统 只交换热量和一种准静态的容积变化功; 2、状态和状态参数 (1)状态:某一瞬间热力系所呈现的宏观状况 (2)状态参数:描述热力系状态的物理量 (3)状态参数的特征: ●状态确定,则状态参数也确定,反之亦然 ●状态参数的积分特征:状态参数的变化量与路径无关,只与初终态有关 ●状态参数的微分特征:全微分 (4)强度参数与广延参数 ●强度参数:与物质的量无关的参数,如压力 p、温度T ●广延参数:与物质的量有关的参数 可加性,如质量m、容积 V、内能(也称之 为:热力学能) U、焓 H、熵S 3、基本状态参数 (1)压力 p ( pressure ) ●物理中压强,单位: Pa (Pascal), N/m2。 ●绝对压力与环境压力的相对值——相对压力;

工程热力学8 蒸气热力性质讲诉

八、蒸气的热力性质 蒸气是一种气体,但离液态不远,故工作时常会有气-液相变发生。 8.1 单元工质的相图与相变 一、相图 气 (P 低,T 高) 相 液 (P 中,T 中) (物质的聚集状态) 固 (P 高,T 低) 相图: 反映物质不同的相及相变的状态坐标图。 状态方程 0),,( T v p f 在 P-V-T 三维坐标系中构成一曲面。若在其上不同的区域(参数范围)呈现有不同的相及相变,则构成 三维相图。 其在P-T 面上的投影,称为 P-T 相图; 在P-V 面上的投影,称为 P-V 相图。 此外,也还有其他状态参数相图,如 T-S 相图。这些都是二维相图。

二、P-T 相图 图中的升华线、汽化线、熔解线 统称为相界线。其上发生相变,两相平衡共存, 此时的状态成为饱和状态,如气化线上 饱和液 ? 饱和气,任意比例混合 )(T p p s s =, )(p T T s s = 故 饱和压力与饱和温度不独立。 图中 汽化线延伸到临界点戛然而止(液-气相变的潜热及体积变化减小到零) 问对于熔解线 是否也存在这么一个临界点?(固-液无连续转变,故。。。) 三、P-V 相图 T P P V

点→线 P-T 相图上 P-V 相图上 线→面 (汽化线→两相区) 相变线,定P 即定T 。 定压加热T 不升,热量为相变潜热所吸收。 ()s s T h h s '-''='-''=γ 8.2 单元复相系平衡条件 一、热力系的平衡判据 ()0≥iso dS S 无序度最大 ()0,≤V T dF 平衡时 F 、G 势能最小 ()0,≤p T dG 二、 化学势 对于 定质量系统 (闭系) pdV TdS dU -=→ ),(V S U 对于 变质量系统 ),,(m V S U ),,(),,( ),,(),(m V S U m m V m S f m v s f v s mu mu U =====dm m U dV V U dS S U dU S V m S m V ,,,??? ????+??? ????+??? ????= ↓ ↓ ↓ T p - μ 热势 力势 化学势(推动物质转变的势)

第一章 工程热力学基础.

第一章 工程热力学基础 第一节 工质热力状态的基本参数 一、状态与状态参数 状态:热力系统中某瞬间表现的工质热力性质的总状况。 状态参数:描述工质状态特性的各种状态的宏观物理量。 如:温度(T )、压力(P )、比容(υ)或密度(ρ)、内能(u )、焓(h )、熵(s )、自由能(f )、自由焓(g )等。 状态参数的数学特性: 1. 12 12x x dx -=? 表明:状态的路径积分仅与初、终状态有关,而与状态变化的途径无关。 2.? dx =0 表明:状态参数的循环积分为零 基本状态参数:可直接或间接地用仪表测量出来的状态参数。 如:温度、压力、比容或密度 温度:宏观上,是描述系统热力平衡状况时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微观上,是大量分子热运动强烈程度的量度 BT w m =2 2 式中 2 2 w m —分子平移运动的动能,其中m 是一个分子的质量,w 是分子平移运动的均方根速度;B —比例常数; T —气体的热力学温度。 热力学第零定律:如两个物体分别和第三个物体处于热平衡,则它们彼此之间也必然处于热平衡。 摄氏度与热力学温度的换算: t T +=273 2.压力: 垂直作用于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压力,也称压强。 f F p = 式中:F —整个容器壁受到的力,单位为牛顿(N );

f —容器壁的总面积(m 2)。 微观上:分子热运动产生的垂直作用于容器壁上单位面积的力。 nBT w m n p 3 22322== 式中:P —单位面积上的绝对压力;n —分子浓度,即单位容积内含有气体的分子数V N n =,其中N 为容积V 包含的气体分子总数。 压力测量依据:力平衡原理 压力单位:MPa 相对压力:相对于大气环境所测得的压力。工程上常用测压仪表测定的压力。 以大气压力为计算起点,也称表压力。 g p B p += (P >B ) H B p -=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