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素养 教师的灵魂

师德素养  教师的灵魂
师德素养  教师的灵魂

师德素养教师的灵魂

米哈伊尔·伊凡诺维奇·加里宁,苏联共产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之一,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他曾说过: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类灵魂工程师”一词原是前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对作家的称谓,后来被教育家加里宁引用到教育界,他说:“很多教师常常忘记他们应该是教育家,而教育家也就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从此,“人类灵魂工程师”成为老师特定的称谓,这也是社会给予教师的崇高赞誉。

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教师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设计者。”既然人类给教师这么高的赞誉,是不是所有的教师都是称职的教师,我们在座的老师一多半都已是为人父母,当我们的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多么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遇到一个有责任心、有爱心的班主任,任课教师,让孩子接授最好的教育。闲暇之余(茶余饭后)我们都会谈论孩子上学时遇到的那些老师,哪些老师上课认真负责,教学有方法,是学生满意的老师,哪些老师不负责任,让学生产生厌学,不喜欢这个班级体等,还有我们校的学生,有多少又是当前教育的牺牲品,身为教师的我们,如何做一名受人尊敬称职的好老师。既然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教师的灵魂又是什么?这就是我今天要与大家共同探讨的问题,师德素养教师的灵魂。

一、师德素养的含义:

教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递者,也是社会文化、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的传授者和示范者。唐代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其意是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进行道德教育和传授知识的,从这可以说明,我们的传统教育历来也是把德育放在首位的。要履行教书育人、培养理想远大、人格健全、道德高尚的一代新人的职责,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道德水准。所以,身为教师就应加强师德修养,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良好师德的人,在执教的工作岗位上为人师表,以优良的思想作风教育引导学生,以高尚的道德形象和人格影响和激励学生。“热爱本职,乐于奉献”是教师的“师魂”所在,是教师职业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原因之一。所谓教师素养是指教师在教育人的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以及潜在稳定的必要职业品格,是教师职业、教育人的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的综合反映。

二、教师师德素养的基本内容

(一)热爱本职,乐于奉献

“敬业乐业,忠于职守”,这是一切职业道德的共同要求和前提。无论是热爱学生、诲人不倦,还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团结协作、积极进取……都必须建立在教师“热爱社会主义教育工作,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乐于为此奉献自己的一生”这个基础上。只有当他具备了热爱本职、乐于奉献的精神,才能自觉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职责;才能治学严谨,学而不厌;才能对学生满腔热情、诲人不倦;才能真正尊重集体、协作共进;才能处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总之,“热爱本职,乐于奉献”是教师的“师魂”所在,是教师职业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原因之一。

(二)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爱,直接体现在教育对象———学生身上。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一位真正热爱全体学生的教师,必然会得到学生们的亲近、信任、尊重和热爱,教师的教育观点、教学内容也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古语云, “亲其师,信其道。”正是这个道理。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讲,这是“交往性学习动机”被激发的结果;用现代教学论的眼光看,这是良好“师生互动”的前提。那么,教师怎样做到“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呢?

1、认识、了解学生

一位称职的教师,应当对自已所教学生的基本情况了然于胸,从而能针对学生的个别特点采取恰当的教育措施,因材施教。正如乌申斯基所说:“如果教育学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应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那种踏着铃声进教室,下了课夹着讲义拍拍屁股走人的教师,是不可能获得学生们的认同、亲近和喜爱的。

2、尊重、信任学生

一位哲人曾说过:“尊重是爱的别名。”世纪之交的学生们比过去任何时候更为追求人格上的尊严和平等,特别反感高高在上的“师道尊严”和强迫专制的教学作风。教学中的民主风气,以及由此带来的良好的教学氛围,好比教学的“润滑剂”,是避免师生对立的重要保证,也是培养一代自尊、自信、自强、自爱的新型人才的重要方面,它既是对教师师德的要求,事实上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部分和体现。

3、尽心尽职,诲人不倦

百年树人。学生在身心发展及各方面的成长和进步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事,真正对学生的进步、成长负起责任的教师,必然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学生极其热诚;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认真细心,解决学生的思想矛盾和善耐心,帮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主动热心,教育学生健康成长颇具恒心。任何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想法和做法都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有损于教育的效果。

(三)亦师亦友,教学相长

部分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容易走两个极端:要么端起一副“为人师”的架子,使学生敬而远之,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失去对学生的影响力和教育力;要么与学生打牌搓麻、喝酒划拳,过于“亲密无间”,主观上想讨得学生喜欢,甚至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姑息纵容,忘记了自己身为教师的职责,以致自动放弃了对学生的影响力和教育力。显然,一位真正成熟、深谙教育艺术的教师,是善于掌握与学生交往中为师、为友的分寸的,既不因为负有教育的责任而自以为是、高高在上,也不因为与学生交朋友而忘乎所以、放弃自己的责任。课堂上是老师,课外是朋友;知识的传授上是老师,思想、感情的交往上是朋友;教育中是教师,生活中是朋友……总之,既赢得学生的尊重、敬佩,又获得学生的亲近、信赖;既使学生乐于“受教”,又让其乐于“交心”,能充分、成功地把握好师生关系的“度”。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摆正自己在知识传授上的位置,深刻领会“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的真切含义,尊重学生的意见、看法和要求,注意虚心向学生学习,切忌自以为是。要知道,“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四)团结协作,关心集体

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培养人,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无论学生知识的积累、智力的开发,还是能力的锻炼、品德的培养,都不是哪一门课、哪位教师所能单独完成的。正如马卡连柯所说,“教育只能是教师集体的事业。”这就要求教师们应团结友爱、协作育人,形成一股有利于学生们成长进步的教育合力。“吾

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现代社会是知识爆炸、学科飞速发展、分化融合的“信息化”社会,教师在教学中可能面临越来越多无力独自解决的问题,任何优秀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集体的帮助、扶持,因此,教师应当摒弃“文人相轻”的落后观念,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诚心诚意互相帮助、协作育人。

(五)积极进取,学而不厌

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当代教师犹有必要。具体分析,原因在于:首先,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我们身处一个科技腾飞、知识爆炸的时代,人类知识陈旧周期日益加快,人类知识总量呈几何级数发展,早在80年代已是每两、三年即翻一番,教学内容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教学方法、设备、手段等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有人爱用“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应有一桶水”来比喻教师知识储备之重要性。实际上,教师的“一桶水”哪里解得了今天学生们对知识的“饥渴”,教师的学识应当像永不枯竭的泉水,而此泉之源,只能是教师永无止境的求学精神。其次,只有教师是好学的模范,才能有效地鼓励学生勤奋刻苦、学而不厌。学生总是有意无意地在模仿自己教师的言谈举止,乃至工作、学习态度和作风。很难设想一位骄傲自满、不思进取,对工作、学习不负责任的教师能给学生多么好的教育影响。第三,“积极进取,学而不厌”有助于中小学教师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安全、归属、尊重、求知、求美和自我实现等七个从低到高的层次,并认为一旦低层次需要获得满足,人们就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我国人民教师正逐渐获得全社会的理解和尊重,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日益提高,对广大教师而言,自我实现、自我完善已逐渐成为他们生活的主旋律。高尔基曾说,“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广大教师正是通过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体验教学成功的喜悦,从而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升华自我的。

(六)为人师表,以身立教

“为人师表,以身立教”是中华民族教师职业道德的优良传统。历代教育家都是非常重视教师个人修养对学生的示范和教育作用的。春秋时的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求教师以“无言之教”来感化学生;西汉的董仲舒也认为,“善为师者,既美其道,又慎其行。”国外教育家、思想家也是非常重视教师言行的示范作用的。法国教育家卢梭在谈到教师应具备的条件时说到,“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教师自己必须造就成一个人,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甚至认为:“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为人师表,以身立教”也是教师树立威信、提高教育力的必要条件。教师的威信怎样树立?既不是靠行政命令,也不是靠经济杠杆;更不能单靠教师的威严,而要靠教师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建立在个人良好的品德示范和出色的知识传授的基础之上。因此,深谙教育艺术的教师总是严格自律的。学生只有当看到教师的要求在教师身上一丝不苟地做到时,他才会信之、服之。

三、教师师德修养的基本要求

(一)正确认识、科学对待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这是搞好师德修养的基本前提。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求实的修养态度。所谓认真,就是要求在修养中有严肃的态度、严谨的作风,反对松松垮垮、敷衍了事。所谓求实,就是在理论学习上不盲从、不马虎,一切从事实出发,在实践锻炼上踏踏实实,不心浮气躁、蜻蜓点水。

2、勤奋刻苦的修养毅力。“业精于勤,荒于嬉。”教师的自我修养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必然会遇到许多挫折,面临许多困难,尤其是经常面对道德动机的尖锐冲突。师德修养的成效往往决定于教师克服困难、战胜自身惰性的坚强决

心和毅力。

3、虚心好学的修养风格。虚心的教师,在理论学习上永不满足,在自我评价上实事求是,在实践锻炼上总是不断进取。对此,诗人袁枚提出过精辟的见解:“学者之病,最忌自高与自狭。自高者,如峭壁巍然,时雨过之,须臾溜散,不能分润;

善学者,其如海乎,旱九年而不枯,受八洲水而不满。”

4、科学严谨的修养方法。教师的自我修养必须合乎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讲究科学性,决不能主观臆造、随心所欲。要处理好理论和实践、主观与客观、理想与现实等关系,保证师德修养的实效性。

(二)严于解剖自己,学会内省

“内省”,即对自己内心的省视、审查,是一种自律心理,也是一种自觉的自我反省精神。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鲁迅先生也曾说过:“我的确常常解剖别人,但我更多地是深刻地解剖我自己。”通过内省,深刻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依据师德要求作出自我评价、自我批判、自我调控,从而达到自我提高。“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位教师都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不足。要发现之、改正之,就应经常开展自我批评,勇于自我解剖。教师是知识分子的集合体,被称为“人之楷模”,在学生面前是真理和道义的化身,这种角色和社会地位使得他们反而不容易听到外界的批评。因此,强调“内省”,对中小学教师的自我修养尤为重要。

(三)慎独

何谓“慎独”?《中庸》曰:“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显然,如果说“内省”是一种内心的自律进取,那么“慎独”则是侧重于外在行为的一种理性约束,是道德主体的“自我立法”和“自我监督”。一位“慎乎其独”的中小学教师,其在学生面前的表现是一定能接受审查、无愧于心的。当然,教师要真正做到“慎独”并不容易。令人更为不安的是,现在有的教师“大礼不拘小节”,有的在独处时无限放宽对自己的要求,乃至于言行不堪审视。这样的教师,又怎么保证其在学生面前的言行合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呢?有的教师认为,提高师德修养,“内省”和“慎独”自然必要,怕只怕不易做。其实,这种担心并无必要,孟子曾经说过,“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办事未达到目标,确有“不能”与“不为”两种可能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修养和提高,应如“为长者折枝”,只要认真去做,应能做到。随着社会进步,教育在人类文明进步进程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现代社会呼唤高素质的现代化专业人才,这必然对广大中小学教师提出越来越高的素质和修养要求。每位光荣的人民教师,都应加强马列主义理论修养,努力提高教育理论素养和师德修养水平,认真钻研业务,无愧于时代的重托,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五、如何做一名有师德素养的教师:

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首要的是要有忠于教育事业和肯于奉献的精神,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良好的师德要求每一位教师在自己从事的执教工作中做到爱岗敬业、甘为人梯,专心致志做好教学工作,并且在执教活动中积极探索教育改革和创新教育方法,以提高学生素质,培养新型综合人才。

良好的师德修养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育工作根据教书育人的宗旨对教师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这也是教师的优良传统和美德的集中体现。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应该成为学生的表率,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学生。学生人生观的建立,道德情操的形成固然需要教师的课堂教育,而教师的个人品格、行为习惯、言行举止以及处世方法,给学生们的耳濡目染、潜

移默化的影响更为重要,比他教授的知识更能影响学生。由此看来,教师能给学生施以影响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时候是习惯,是心态,是做人的标准。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就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在学生们的心目中,教师的形象是崇高的,教师的一举一动往往成为他们的模仿对象。所以教师要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处处给学生做出榜样。试想,如果一个教师在课堂上义愤填膺地抨击各种丑恶现象,走出教室却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迎合或追逐,这种说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的行为,对学生会产生怎样的不良影响。

师爱是师德的核心。身为教师应有一颗无私的爱心。我们的教育事业本身就是爱的事业,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只有教师以良好的感情,崇高的道德去关爱学生,才会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力量,这样也才会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作为一名教师要从内心深处培养对学生的“爱”,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在学生受到挫折的时候去安慰他们,在学生受到烦忧的时候去开导他们,在学生迷茫的时候去帮助他们。教师对学生既要关爱,又要严格要求,做到严慈相济。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尊重学生的自尊,通过维护学生的尊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从而形成师生相互尊重的和谐关系。

良好的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每一位教师都应刻苦学习,严于律己,努力践行,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现在已进入信息时代,这对青少年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会受到各种思想文化的影响,使他们的思想更为活跃。因此,这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身为人民教师,必须自重、自励、自爱,不断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树立以人为本的育人意识和使命意识。唯有教师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高尚的师德水准,做到以德修己,以德育人,才能真正担负起为祖国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

六、如何不断提高教师师德素养

就如其他社会工作一样,作为教师也有其特殊的职业道德简称为师德。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师德素养正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提高自身师德素养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的。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引导人、鼓舞人及感染人的工作。学生是我们服务的对象,承认学生的差异,并采用合理的教育方法去完成培养、引导、鼓舞及感染等一系列工作;不再用“优等生”或是“差生”来区分孩子,从根本上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希望,师生之间的情感是教育活动中极为重要的方面,热爱学生应成为教师的天职,用博大的胸怀去热爱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加以表扬鼓励,使学生在一种良性循环中达到每一个个体不同程度的发展。总之,我们要转变观念,树立为学生服务,为学校服务的理念,给学生自主发展创造舞台,教师进行有序地引导,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

其次,在教师本身而言,对于读书学习也不可放松。在当今科技突飞猛进的信息时代,不断学习要成为教师的必修课;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扩充知识面,加强不同学科间的联系,在学科中渗透德育,这些都需要教师具备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育教学能力。在学校中,教师往往成为孩子效仿的对象,如此对于知识的不断探索精神将在校园中未然成风。

最后,每一位教师要在行为习惯上严格要求自己。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要求教师一身正气,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身先士卒地做到,追求一种“以德立身”。“为人师

表,以德立身”要成为我们新时代教师职业道德的座右铭,在实践中让我们成为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七、多途径提高教师师德修养

师德是学校的立足之本,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逐步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是教师应该具有的优秀的人品、过硬的素质、磊落的言行、坚定的信念、一贯的践行、执着的引领等品行。在学校里,其存在应该是干部(代表、带动)→教师(践行、引领)→学生(塑造、成长)→教师(满足感、幸福感、动力)→学校(特色、品位、效益)这样一种形式,而教师高尚的师德修养就是构成这种形式的中坚力量,它决定了学校统一的、明确的价值观,决定了学校发展的方向和高度,决定了学校“育人”职能的成败。也就是说,只有师德高尚才能真正践行“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历史使命,才能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才能真正打造“特色学校”,打造“品牌学校”,打造“品位学校”。那么如何塑造高尚师德,提高师德修养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充分发挥理论的教育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理论是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指导思想,只有掌握了它才能更好的辨善恶、明是非、提素质、育人才,所以说提高教师的师德理论水平是提高教师师德修养的必由之路。对于如何提高教师的师德理论水平,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集体学习。集体学习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师德理论教育方式,可以系统的学习师德理论和法律法规;可以集思广益,将理论学习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可以解决一些个体难以解决的共性问题,但是也存在诸如时间、地点、次数等限制。

第二,个体学习。个体学习是一种可以自我调控的学习方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可以在较大的宽度上广泛涉猎,在时间上比较宽裕,但是受个人水平、自控能力等的影响,有时达不到预期目的。第三,集体辅助个体学习。主要通过组织培训、外出交流、购买并分发学习材料如《师德修养》、《教师师德建设的方法》、《班主任工作方法》、《教师素养的养成》等书籍和刊物,完善教师成长档案等方式,用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推动教师师德理论水平的提升,它既克服了自学中的一些不利因素,又比集体学习方式更灵活、更机动,具有较强的优越性。

第四,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对理论知识的反思与感悟。只有在实践中践行并检验理论学习成果,做到知行统一,才能明确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哪些应少做或不做,才能时刻用清醒的头脑、科学的理论、明确的法律法规规定指导、规范自己的言行,在学习和实践中提高师德修养。

(二)、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一个作风严谨、关系和谐、士气高昂、团结奋进的战斗环境,一个优美、洁净、文明的校园环境,可以转化为多层次的、多种形式的力量,这种力量是长期的、连续的,可以极大地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可以有力地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推动“人本和谐教育”建设。在此问题上,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大领导班子作风建设力度。作为学校的领导群体,其良好行为、模范作用、以身作则本身就是一道无声的命令,这种非权力的影响力,是激发下属积极性、推动师德师风建设的最好的催化剂,也是师德师风建设的风向标,因

此,加强领导班子作风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全体干部时刻高标准、严要求、寻不足、找差距、重整改、狠执行、尚廉洁、能垂范、勇争先,时刻以高昂的士气、严谨的作风、过硬的素质、廉洁的形象成为广大教职工的表率,才能推动“书香”大环境的形成,才能有效提升学校师德建设水平。

第二,积极开展法律法规学习和学校制度建设,打造依法办学、依法执教、依章管理的大环境,并将学校管理与教师考核挂钩。通过学校管理与考勤挂钩,与业务成长挂钩,与工作绩效挂钩,与班级量化挂钩,与师德师风建设挂钩,与常规检查挂钩,与教研能力挂钩,与教学管理挂钩,与学生安全挂钩,与“生评师”结果挂钩,并利用评价中心、教务处督查机制,严要求、狠落实、勤检查、抓典型、促后进、重整改、强反馈。这样,就形成了制度约束、领导管理、同事互助、学生反馈、家长认可、自身纠查六力合一的考核模式,极大地推动了师德建设的开展。

第三,营造充满阳光与活力的“书香型”学校环境。良好的校园环境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荡涤人的胸怀,所以要充分重视学校软环境和硬环境在师德建设中的作用。一是要求全体教职工多读、多看、多听教育界名人和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同时树立学校的“模范”,打造“名师”,用鲜活的事迹、生动的事例去感染、鼓舞教师,用看得见、摸得着的人和事去施加直接、深刻、快捷的影响,努力营造“学榜样、赶先进”的良好氛围;二是对学校硬环境责任到班、责任到人,并利用每一个可以利用的宣传阵地,强化学校和班级文化建设;三是不间断举行各种体育比赛、书画展、演讲比赛、主题教育等活动,并将每次活动过程、结果、开展情况、日常保持情况等进行综合排名,与班主任考核挂钩、与班级考核挂钩,从而提高教师努力干好工作的源动力,推动师德建设;四是构建和谐校园氛围。在严格与和谐相结合的“人文管理”模式下,积极倡导敬业、勤业精神,倡导宽容、谦让与尊重,倡导换位思考,推行情感教育,从而积极构建和谐的干群、同事、师生关系,在相互影响、相互鼓励、相互关爱和相互尊重中提高师德修养。

第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和家长学校建设,努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实现家长、学校、教师、学生勤沟通、多了解、变方式、学方法、互补台、成合力,打造学生健康成长平台,借以带动教师师德修养的提高,树立学校形象,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三)、充分发挥业务的带动作用

有效教学是教师的主要职业道德表现之一,如果教师不能进行有效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则势将受到学生及家长的鄙弃,受到领导的责备,师德将无从谈起,所以,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是提高师德修养的有效手段。在此问题上,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狠抓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即在“任务”上从“输出型”向“培养型”转变,在“观念”上从“一人发言”向“师生合作”转变,在“内容”

上从“理论型”向“实际型”、“实践型”转变,在“要求”上从“权威型”向“学习型”转变,在“方法”上从“满堂灌型”向“指导型”转变,在“评价”上从“终结型”向“过程——结果型”转变。

第二,坚持“周周开展活动课”。以“推门课、邀请课、汇报课、听评课、讲评课”为抓手,同备课、共教研、尚互助、重反思、抓常规、培骨干、出名师。同时,进一步加强课题和校本教研研究工作,责任到人,务求实效。

第三,不间断派教师到外地培训学习,充分发挥“活水”效应。

这样,既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促进了学生发展,又使教师赢得了学生及家长的尊重,感受到了职业的幸福感,推动了师德修养的提高。

(四)、多形式、多渠道开展研究性学习

基于研究性学习的特定内涵,我们认为研究性学习不应只是一种课题,课题研究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形或一个层面,而非全部,把二者混为一体是极其狭隘的,将造成研究性学习与学科实际相脱离。忽视学科知识的应用,必然违背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意义,致使教学活动无法有效地展开。因此,组织研究性学习应以多种形式进行,包括:

(1)学科教学内容中问题的解决、方法的探究、知识的拓展、规律的发现等;

(2)实验操作方法、学习方法的改进与研究;

(3)与知识能力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生产、生活环境、经验等问题的探索性研究;

(4)科技模型设计与制作;

(5)集体活动的策划、设计与组织等。

可见,研究性学习的展开应是全方位的、多角度的,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应尽量做到:

(1)要把研究性学习渗透到学科课程教学中,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

(2)要涉猎学习方法培养、基础知识巩固、能力与技能训练诸方面,突出综合性和研究性;

(3)充分挖掘各种资源,包括社区资源和学校资源,突出社会性和开放性;

(4)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突出自主性与目标的生成性;

(5)力求创设研究性学习的环境,落实学生亲身体验探索的过程,体现独特性和创新性。

教师道德修养是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一项根本内容,教师应该通过上述途径和方法,积极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成为领导赏识、同事称赞、学生喜爱、家长信赖、社会认可的优秀教师,从而推动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推动“人本和谐教育”建设。

师德是教育的灵魂

师德是教育的灵魂 万晓婷 《庄记》曽曰:“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可见,良好的师德是教育的灵魂,对于教育的推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主义赋予了我们更为艰巨而又重要的使命: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教师恰恰是道德品德教育的实施者,要想进行良好的道德教育,就必须先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如此方能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作为教育队伍中的一员,学生模仿的直接榜样,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在无形之中熏陶着学生,影响着学生。因此,良好师德的塑造,对我们一线的教师尤为重要。 一、身教重于言教,严以律己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提出这样的要求:“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陶老先生一生的教育生涯说明,为师躬行自明,身体力行,才能立教于天下。由此可见,身教重于言教。说再多的话不如弯腰以示之,要学生去做去守的所有,若教师只是一味地说而不做,有甚者说的同时却又在违反所说之事,言行不一,如何让学生守信,让学生信服。教育重于潜移默化的影响,点滴的影响就浸透在日常的言行中。学生毕竟还是个初学者,要有所进步成长就必须会有一个人生的标杆,学习的榜样。教师本身就是具有榜样性,自然而然变成了学生模仿的对象。谨言慎行,谨小慎微,是教师应有的职业态度。看似繁琐处处约束,但恰体现出教师素养的实现。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又言:“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孔子强调身教重于言教,以身作则的教育原则。教师为人师表,以身作者,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最好的资源。可见,为人师者,更应该严以律己,增强自身的控制能力,无论是自身情绪还是工作状态,都应该有效的控制在合理适度的范围内。小学语文工作,杂乱而又繁琐,都应该坦然面对。板着脸上课和微笑着上课,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每一天以愉快轻松的状态工作,每一堂课以自信幸福的心情授课,长而久之,收获的不仅仅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事关系,还有幸福的满足感、饱满的自信感,幸福而又让人艳羡的人生。 二、身教重于言教,不断学习 有人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先有一桶水。”这正是对教师教学素养与技能的高要求体现。我们的工作成果并非无生命体,而是一个个鲜活的充满生机的生命,是祖国的未来,是我们时代的接班人。若要培养好下一代,我们这一代的教师就要足够优秀,只有如此社会才能繁荣下去,生命才可传承未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是榜样,是社会方向的引领,真、善、美的传承寄托在教师素养的基础之上,不断学习才可教人求真。

高尚的师德是教师的灵魂

教师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师德高尚 沙寨小学教育是崇高的事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极为重要。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学校的首要任务是育人,而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路人。因此,教师的职业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是师德高尚、事业心强,有较高教育能力的人。教师的身教重于言教,所以,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对教师做好教学工作来说,显得尤其重要。专家指出“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要加强师德建设”。高质量的教育,必须有高素质的教师。强化人民教师的师德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一个独特的体系,有其特有的内涵、规律和作用。我们要造就千千万万适应时代需要的人才,其根本保证在于建设一支德才兼备、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教师队伍。振兴21世纪的中国教育呼唤高尚师德。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教师职业道德内在发展受到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另外还受到社会,学校、家庭以及教师群体等复杂的外界影响。因此高尚师德培养与提高应当说是教育者灵魂。 一、正确把握和认识高尚的师德 师德高尚的核心是对学生、对事业的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只有充分认识了高尚师德的重要性,对学生充满爱心,才会自然地产生爱的情感,并用爱的行为以及能力去感化学生。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他们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 师爱是师德的核心。“爱是教育的基础”。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关系学生性格的形成。一个学生如果生活在鼓励和认可之中,他就会自信和自强。有学者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 1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教师劳动的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复杂性、长期性、示范性与创造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素质构成的特殊性。教师素质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人所必须具有的身心的相对稳定的潜在的基本品质。其本质特点是指教师自身的质量,即教师身心发展的总水平。其构成要素主要是教师的机体素质、文化知识素质、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等。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我们所认为的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作为教师基本上都知道教师道德,但许多教师并没有把道德规范、准则内化,因此,他们在实际教学中表现出言行不一致性。由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教师道德是教师的灵魂,简称“师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 从社会的角度看,一个民族的群体都是一个一个的个体所组成。每个个体的道德风貌反应出整个民族的发展水平。一个个体的许多道德习惯、道德品质都是从小形成,每一个人从儿童开始所形成的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世界观等教师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尽管社会风气、家庭环境对儿童的道德品质形成有一定影响,但无法代替教师教育的优秀。因为,教师的教育具有长期性和系统性,无论是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甚至德育手段等都是长期而系统地对学生产生影响。其次,教师的教育具有科学性。儿童的许多行为习惯的培养,教师都是根据儿童成长的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最后,人生最初的二十几年是决定和影响人的一生的发展,是道德观念、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而教师是影响的关键因素。教师的主要职能是培养未来的人才。这些人才毕业后分布在全国各条战线上,对整个国家的文明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把教师提到推进社会向前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剌、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摘目最新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 只有爱学生,才能体现出教师的职业道德,有了爱学生的思想,教师才能够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去,才能有利于树立高尚的道德品质,自觉地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弥补业务水平的不足之处,充实自己的教学能力;爱可以信任和了解自己的学生,建立起平等和协调的师生关系。 只有爱学生,才能真正了解学生,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教,爱是情感中最积极的,最能体现人性本善的一种态度,作为教育工作者就是要用自己的爱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位学生,让爱在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相传递,使学生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快乐成长,去争取更大的进步。对学生深切的爱,正是许多教育工作者取得成功的秘诀所在。 只有爱学生,才知道“尊重学生的人格”。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个体。“教”与“学”的关系是一种制度性的授受关系。但也是一种人格上完全平等的人际关系。在教学中才会充分尊重学生能力、观点和想法。所采取的教学行为才不会有损害学生的人格和尊严。 (二) 爱学生是用心与学生沟通、塑造学生美好心灵。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和高尚的道德情感,是教师获得成功的基础,也是学生成长的需要。爱学生,首先,我们应该力争做到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我们必须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和积极的因素,诱导他们用积极的东西克制消极的东西,要给予不同的表扬和鼓励,使学生的自尊心得以强化。课堂教学的过程也是师生感情相互交流的过程,我们教师只有饱含着对学生深深的爱,才能引起学生对我们的敬重和信任,才能在建立起的师生情感桥梁之上步入知识的海洋,共同学习、探究知识的奥秘。有了爱,孩子们才乐意接受我们讲的知识并努力把它们转化成自己的行动的指南和解决问题的动力。相反,如果我们对他们态度冷漠,缺乏爱心,会损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为了教与学的和谐融洽,为了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老师必须时时拥有爱。学会善于时时用爱去感染学生。 爱学生,要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一个爱学生,有着高度责任感的教师,应该从学习、生活、心理、生理等各方面去关心学生。既要关心学生的精神生活,指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高尚的情操,懂得做人的道理,有正确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又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帮助他们提高学生的自觉性,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实课余生活,发展兴趣爱好,真正做到生动活泼地学习,主动积极地发展自己。同时,教师还要特别应该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使他们能够乐观积极向上地、幸福愉快地生活。另外,充分地信任学生,多为他们创造自我表现(自我解决问题)的机会,开启智慧的闸门,发掘他们潜在的能量,使他们满怀信心和希望地学习和生活。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就应当用宽广的胸怀去容纳学生的个性。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想、情感,都有各自不同的个性特点,我们教师应当尊重他们的个性,并试着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根据学生不同个性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使每个学生快乐地成长。 爱学生,必须把爱的种子撒向每个学生。要对不同性别、年龄、出身、相貌、个性以及关系密切程度不同的学生做到一视同仁、同等对待。不以个人的私利和好恶为标准对待学生。在一个班里,学生成绩、表现各不相同,不仅有各方面都突出的好学生,也有某方面成绩优

师德——教师的灵魂

师德——教师的灵魂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一、坚定信念,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 作为一名教师是无尚光荣的,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教师对人才的培养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要做好教师工作,就必须首先热爱教育事业。 “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的道德,是教育文化的深层内涵,也是一个民族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富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行为,是提高民族素质、培养民族精神的动力之源。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一项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这一工程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 二,不断进取,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现今社会是知识社会,学习的社会,知识更新加快。因此,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以宽广扎实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真正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尤其是必要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以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来实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目标。 三、无私奉献,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奉献是世世代代进步人类所尊崇的高尚的道德品质、道德行为、道德境界。一名教师应该对学生无私奉献。 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正确处理与自己直接服务对象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更困难。

总之,师德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精萃,也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教书者必须先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到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

关爱学生是师德修养的灵魂.1doc

关爱学生是师德修养的灵魂.1doc

关爱学生是师德修养的灵魂 《08 师德规范》中第三条,关爱学生中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一位教师曾经说过:如果没有爱,教育在开始的时候,就已经结束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热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职业情感,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应具备的道德品质。 一、师爱是学生成长的力量之源 关爱学生,是指教师能从高度的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出发,关心爱护学生,严格要求教育学生,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1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学生成长的力量之源,是激发学生向上的动力。教师对学生的爱,与一般的人与人之间的爱有所不同,它并非来源于血缘关系,也并非来源于教师的某种单纯的个人需求,而来源于人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来源于教师对教育对象的正确认识、满腔热情和无限希望。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学生成长的力量之源,是激发学生向上的动力。教师所面对的是渴望认同、渴望呵护与关爱的稚嫩的心灵,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信任的目光,一个爱抚的动作,都会给学生以情感上的滋润,行为上的激励,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爱的情感犹如师生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又如涓涓细流,进入学生的心田;它像一场春雨,能滋润干枯的荒漠,萌发一片绿洲。 2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是是对心灵的呵护,更是一种激励、一种引导;教师对学生的爱,能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人格形成,能影响学生的职业选择和人生道路的转变。教师对学生的爱和情,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的灵魂和人格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对学生的影响之深远是教师自己都始料不

师德教师素质的核心

师德——教师素质的核心 在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要实施创新教育,其关键是提高教师的素质。那么,关系到整个国家前途、影响整个民族精神风貌的师德在教师素质中的地位怎样呢? 一、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劳动的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复杂性、长期性、示范性与创造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素质构成的特殊性。教师素质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人所必须具有的身心的相对稳定的潜在的基本品质。其本质特点是指教师自身的质量,即教师身心发展的总水平。其构成要素主要是教师的机体素质、文化知识素质、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等。 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我们所认为的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作为教师基本上都知道教师道德,但许多教师并没有把道德规范、准则内化,因此,他们在实际教学中表现出言行不一致性。例如,如果你问老师,“你体罚学生吗?”95%的老师的回答是:“没有!”,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老师就有体罚学生的行为,说明这些老师并没有把道德准则内化,表现出言行不一致。由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教师道德是教师的灵魂,简称“师魂”。 二、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 儿童、青少年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正是个性与品德形成时期。尽管社会环境、家庭等因素对儿童、青少年的个性形成和品德发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内涵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内涵 ---------学习师德建设有感 通过师德建设相关内容学习,我感觉到所谓的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德有了,师风自然也就形成了,师风,就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有教无类,这都是师德。对于小学教师来说,最好的回报就是得到孩子的真心拥戴。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应该是提高教师的素质。所谓教师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教师师德师风正了,教师素质也就有了,学校要以“立师德、正师风、强师能”的师德师风建设为目标,明确“师德、师风、师能”就是教师素质的内涵。 一、树立高尚师德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教师劳动的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复杂性、长期性、示范性与创造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素质构成的特殊性。教师素质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人所必须具有的身心的相对稳定的潜在的基本品质。其本质特点是指教师自身的质量,即教师身心发展的总水平。其构成要素主要是教师的机体素质、文化知识素质、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等。 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

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我们所认为的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作为教师基本上都知道教师道德,但许多教师并没有把道德规范、准则内化,因此,他们在实际教学中表现出言行不一致性。由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教师道德是教师的灵魂,简称“师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 从社会的角度看,一个民族的群体都是一个一个的个体所组成。每个个体的道德风貌反应出整个民族的发展水平。一个个体的许多道德习惯、道德品质都是从小形成,每一个人从儿童开始所形成的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世界观等教师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尽管社会风气、家庭环境对儿童的道德品质形成有一定影响,但无法代替教师教育的优秀。因为,教师的教育具有长期性和系统性,无论是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甚至德育手段等都是长期而系统地对学生产生影响。

师德的灵魂

想成为一位名师是大多数教师毕生的追求,成为名师人师的关键是要有高尚的师德和伟大的师爱。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在我国古代也有“爱施者,仁之端也”。事实上也是如此。孔子能成为“万世师表”不就在于他对学生实施“仁爱”吗?陶行知先生能成为一代伟大的教育家不就在于他对学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爱心吗?“大别山师魂”汪金权不就是他把全部师爱倾注于大山深处那些贫困学生吗?所以要成为一位名师必须具有伟大的师爱和高尚的师德。那什么是师德和师爱?怎样实施师爱?师爱与师德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说师德的魅力在于师爱?这就是我要讲的几个问题。 一、什么是师爱 要懂得师爱,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爱。所谓爱就是指:人们对人或事的一种深厚诚挚的情感,也是人们对某些人和事的宽容、理解和支持,它是不带有任何私利的奉献行为。那什么是师爱呢?我认为:师爱就是贯穿教育教学过程始终的教师对学生的一种崇高情感,是教师以其奉献牺牲的方式与学生密切相处并在相处中完善自己、完善学生的教育活动。正如赵朴初先生所说的:“历尽艰难曾不悔,只是许身孺子”的崇高师德境界。所以我认为师爱是人世间最崇高、最伟大、最真诚、最无私的大爱。古往今来有很多名师人师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它。孔子在他贫病交加、饥寒交迫、报国无门的绝境中仍带领弟子周游列国传经讲学,这就是最好的师爱;近代的武训为办学、为育人他沿街乞讨,见人下跪募捐建校这就是师爱;还有我们当今的谭千秋当山崩地裂之时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四个学生的生命;徐本禹把自己的青春热血奉献给贵州贫困山区的孩子们。这些都是对师爱最完美的回答。师爱是人间的大爱。 二、教师怎样正确履行师爱 教师对学生正确履行师爱,这是正确引导、教育、培养学生的关键,那么怎样才是正确履行师爱呢?我认为必须做到如下三点: 首先,教师对学生的爱是理解、包容而不是放纵无度。中学生处在生理、心理发育成长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形成,在生活学习中有很多矛盾、困难和问题不好解决,容易产生错误。作为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缺点必须理解

师德素质心得体会:师德是教师的灵魂

师德素质心得体会:师德是教师的灵魂 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 要当好一名教师,就要爱岗敬业,热爱孩子! 热爱学生是师德教育的核心。教师是否拥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主要从几个方面来看:一是否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二能否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三看他是否热爱学生,能不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二十一世纪呼唤着高素质、多层次的人才培养,高素质、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呼唤着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也呼唤着高尚的师德修养。爱是教师美丽的语言,我们教师应有那颗与学生沟通的法宝——博爱之心,用爱去对待学生,影响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正如某学校校训所言:爱护自己的孩子是人,爱护别人的孩子是神。倘若我们每位教师都是“神”,那么,我敢肯定师生关系始终是一片片晴朗的天空。“辛勤的园丁、渡人的小船、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赞誉。“以天心点燃烛光,引导人类走向光明”更道出了为人师表的神圣和职责。然而,教师并非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孤岛上,教师置身于现实生活中,置身于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如何不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那只有具备严格的自律,高尚的师德水准,才能在现实的教育生涯中守身如玉,专心致志地做好本职工作。 关于师德问题,不少教育家及国家领导人曾有过精辟的论

述:春秋末期,孔子提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等师德规范;唐代韩愈,还专门著有《师说》一文,指出教师的三大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并强调:“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以此作为从教择师的标准.”综上所述,我们清楚地意识到:正确认识自身的职业价值,倡导爱岗敬业,强化责任意识,是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教育的深切关注,真诚地热爱学生已被视为当代教师的师德之魂。这是因为: 一、热爱学生是建立平等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任何教育的结果,都是伴随着一定的师生关系产生的,其结果的好坏有时受师生关系好坏的影响,不同的师生关系往往导致不同的教育结果。今天的学生需要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而要做到此点,师生关系的建立必须是“民主型”的。因为在民主型的关系中,由于师生之间注意协商、沟通,关系比较和谐,学生的情绪就会轻松愉快,有个良好的学习心境。在他们所认同的目标或要求的指引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都高。反之,若师生关系是“专制型”、“放任型”的。则会带来学生情绪上的紧张或放任,造成内心烦躁、恐惧等,在这种情况下就不会有高效的学习,学习效果也不会好。这种情况,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所揭示的:“儿童从导师方面受了无情的言语和鞭鞑,他的心里,就充满了恐怖,恐怖立刻占据了他的整个心

以师德师风为核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以师德师风为核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青海省民和县回族中学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是教育发展的关键,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教职工队伍素质中至关重要的方面。为此,我校以师德为核心,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校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人的因素。“兴教之道在于师”,教师乃教育之本,学校管理的主体——教育教学管理,集中体现在教师身上。实践证明,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各项管理措施的制定,都是围绕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呼唤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呼唤高素质的教师。只有使教师达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高境界,学校管理才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因此管理者必须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 要建设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学者型教师队伍,首先要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主要着眼于以下八个方面:一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高尚的师德和对学生高度负责精神;二是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广博的学识,对所教学科的前沿知识和相关领域有较为熟悉的了解,能胜任某一个学段所有年级,至少一个学科的循环教学任务,并具有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能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创新,勇于反思、改进和提高,在师生互动中实现教学相长;三是胜任班主任工作,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并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生平等相处,尊重个体差异,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四是有组织辅导课外活动的能力;五是具有教育科研能力,能撰写较高水平的教育科研论文;六是要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七是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能够熟练地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和教育手段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八是达到国家规定的合格学历要求。这八个方面的能力和要求,都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明确地提出来,让教师自己明确发展方向,同时,评价教师也有了依据。 其次,要加大教师进修的管理力度。要针对教师工作和成才的特点,抓好教师的自修,把教师的自修纳入教学常规管理之中,并与教学工作以及教育科研活动紧密结合,实现教学、教育科研和教师自修的“三位一体”,构建自修、实践、反思、提高的教师校本培训模式,促进教师文化业务素质的迅速提高。要求教师做到案头有理论书籍,有业务书刊,有学习笔记,有体会和总结。学校制定出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督促和鼓励教师进行学历进修和合格后的继续教育。实行学校及教研组例会制度,组织教师结合教学实际进行课堂教学研究,借鉴先进的教学理论、方法和模式,不断改进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措施,多为教师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聘请专家学者到校讲课指导,开阔教师的眼界,使其教育思想及观念不断得到更新。 总之,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和研究,使教师文凭与水平相符,学历与能力相称,并且做到常学常新,常教常新,常研常新,使“新手”尽快成为“老手”,让“老手”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尽快提高。 第三、抓好考试评估。改变以往单一的以教学质量评价教师工作的做法,采取综合评价手段,全面地评价教师工作。一是对教师实行基本素质评价,从思想

师德情怀情怀可以反映一个教育工作者灵魂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践我们的师德情怀? 师德情怀情怀可以反映一个教育工作者灵魂。在语文课教学中要体现教师的师德情怀情怀。应该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注重师德情怀放在首位。 “以学生为本”是新课程中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方法。它为教师工作竞争力度带来巨大的变革,它影响和渗透师生的关系。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注重师德情怀,教师必须做到亲重学生、感情投入等。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充分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语文,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语文,不同的人在语文知识中获得不同的发展”。在新的教学领域中师德情怀观念更为引人关注,因此,新课程中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规约教师个体行为,同时也确定要求教师必须是一个知识丰富,工作能力和道德观等全面不断完善的人。教学思想的更新,已成现当代教育者迫在眉睫需求解决的关键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的师德情怀对学生的发展进步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因而,在语文教学中的 育人要求教师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师德情怀水平。在教育教学中要有信心为学生创设情境,把语文教学溶入到生活密切相关的关键所在,使学生形成有道德、有文化、有理想的新一代人才。 二、“以学生为本”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以学生为本”是尊重学生的求知欲,转变传统的语文学习方式。要教学过程中,我们作为教师要更加自觉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运用的最新成果,学习经济、科技、文化、法律、师道等知识,坚定理想信念,提高自身师德情怀素质,真正做到学与用、知与行、说与做相互统一。要重视引导学生着眼未来,充满理想。 三、加强对“后进生”进行正确地引导,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对“后进生”的教育,首先是要告知学生“后进”的原因,懒于用脑,学习无信心,而长期这样坚持给学习带来的不良后果。从思想上让学生知道学习是基础,教育学生认识转化语文学习的深远意义。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学生只有先在思想上有清晰的认识,才能表现在行动上。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对“后进生”群体进行教育,为课堂教学服务。对后进生群体要倍加关爱,作为教师或其他同学都应该尊重他们,一视同仁地对待他们,减轻思想压力。在教学中,本着关心爱护的教育原则,对他们多投入关心、耐心和爱心,用毛毛细雨滋润他们的心田,用微风拂去他们的阴影。 总之,陶冶师德情怀情操,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施教,在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生活的健康发展。教师要引导学生着眼未来,充满理想,锤炼自身意志,提高职业道德风范,成为学生学习中的良师。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心得体会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心得体会 我校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师爱又是师德的灵魂。在很大程度上, 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然而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 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寂寞更加困难。右边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师德 是教师的灵魂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师德是教师不死的灵魂心得体会1#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生命,师爱又是品行的灵魂。在很大程度上, 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然而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是非 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教职员工的爱更加窘迫。 教育的主要力量是一种“精神的力量”。教育就是要促进人的健 康发展,基础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幸福和奠定基矗人 因只能由人来建树,性格必须由性格来塑造,人格只能由人格来涵养。因此,比学科知识更关键性的是学生道德水平、生活经验以及这些经 验和所学知识的;比提高学科成绩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照护、和谐的发展;比这类掌握知识更关键的是获得成功或失败的成长体验及对这种体 验的反思。每一名教师要对学生终身的发展负责,而不仅仅是考上大 学的这一个“瞬间”,因为学习和成长不仅仅是校门内实际上的事, 也不只是学生时代的事,而是让学生一辈子会自己去做的事。 做学问认为教师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自己做人和我的态 度以及和学生交往的这种方式,因为这些更容易对中学生产生直接而 深刻的影响。空泛不想的说教是不会给受教育者遗留任何真正有用的 东西,而只能适得其反,使教育者丧失“信度”。因此做教育本身其 要求科学、真实、有信息量、讲求实效,要求把握好机会和情感的互动,要求有一个可以被感受和体验的过程其要求或现状。 调查表明,学生对老师印象最深的往往不是教师所传授的学科知识,而是教师做人、做学问的态度,是学生与教师充满人格魅力或个 性大学生魅力的心灵碰撞,是教师对他们激励性(或相反)的评价。每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 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要当好一名幼儿教师,就要爱岗敬业,热爱孩子! 热爱学生是师德教育的核心。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是否高尚,主要从以下方面看:看他否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能否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看他是否热爱学生,能不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深切关注,真诚地热爱学生已被视为当代教师的师德之魂。因为: 一、热爱学生是建立平等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任何教育的结果,都是伴随着一定的师生关系产生的,其结果的好坏有时受师生关系好坏的影响,不同的师生关系往往导致不同的教育结果。今天的学生需要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而要做到此点,师生关系的建立必须是“民主型”的。因为在民主型的关系中,由于师生之间注意协商、沟通,关系比较和谐,学生的情绪就会轻松愉快,有个良好的学习心境。在他们所认同的目标或要求的指引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都高。反之,若师生关系是“专制型”、“放任型”的。则会带来学生情绪上的紧张或放任,造成内心烦躁、恐惧等,在这种情况下就不会有高效的学习,学习效果也不会好。这种情况,正如英国

教育家洛克所揭示的:“儿童从导师方面受了无情的言语和鞭鞑,他的心里,就充满了恐怖,恐怖立刻占据了他的整个心理,使他再也没有容纳别种印象的空隙了。”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进行多方面的互动,会产生种种矛盾。倘若教师没有尊重,关心和热爱学生,即没有与学生沟通关系的法宝“博爱之心”。不把其视为亲人,视为可倾吐心声解决困惑的朋友,让他们感受到亲人般的关爱和保护。要真正化解这些矛盾是不可能的。有时由于学生偏见或教师有“宁给好心,不给好脸”的观念和行为,可能会产生学生对教师的“好心”的误解。但是教师只要走出这种爱的误区,注意以正确的方式去体现对学生的尊重、爱护和关心,就能为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很好地化解矛盾。因此说,热爱学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 二、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 学生的成长不只是阳光、雨露、面包和开水就能完成的。他们需要一样与植物和其他动物所不同的东西——这就是火 热而真诚的心。中国有句古话:“爱人者,兼其屋上之鸟。”老师对学生的爱,会被学生内化为对教师的爱,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 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道”,因此爱的教育是我们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教师关心学生,

内化教师素养,提升教师师德

内化教师素养,提升教师师德 摘要:一个学校发展的巨大潜能是师德。强化教师师德修养是教师努力工作的巨大动力,所以学校如何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巨大潜能,使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积极投身到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教师的师德修养是关键。如果教师具备高尚的师德,就能使其产生巨大的动力投身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关键词:素养;师德;教师 一、正确认识师德修养 古人云:“行道有所得,才谓之德。”对道德的认识是:“外在的规范行为,使他内心有所得”;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教师遵循的行为规范,在工作当中应有的实际品行,”这里强调的是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做好工作的内源性的基础,即强化教师内在的内源性的教育,不只是单单地理解为行为规范,所以教师职业道德是强调他内在的品行,而不是外在的一种规范,所以只有内化教师修养,才能提升教师师德素养,才会使教师有高尚的师德。 二、用心去体会当教师的快乐,把教师当成事业去追求 我镇村小多年前分来一位中师毕业生,对于一所农村小学来讲,这样的中师毕业生是很少见的,学校分配他做三年级的班主任,经过几年的学习锻炼,凭借自己殷实的知识和聪明才智,在教学上便卓有成效,但他内心中始终不安心在教育工作,在等待时机去改行,他虽然工作中表现很突出,但学校的领导教师和他的学生都知道他不会在这个学校干长的。有一次,他在指导学生写《我敬佩的一个人》的作文时,要求表达出真情实感,全班学生的作文几乎都写老师了,并且在作文中以情真意切的语言,表达了对老师的爱戴、敬佩。同时在作文中恳切老师留下来做老师,不要改行。他读了这些作文,内心非常感动,在班级讲评这篇作文时,

同学们都哭了,他的心灵受到了震撼,突然间感受了他做教师的人生价值,从内心深处体会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内涵,想离开学校改行的念头消失了。他第二天再来到学校时,心情特别愉快。从内心深处觉得学校是那么美丽,老师是那么真诚,孩子们是那样可爱,从内心深处感觉到当教师的快乐,决心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把教师当作一种事业去追求。正确引导教师体验做教师的快乐,他的师德修养会从内心得到升华。 三、给教师创造一个适合发展的平台 看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位刚毕业的新教师上班不久,在教研组内做了一节公开课,做课时,校长参加了,课后评课时,校长首先发言,说出这位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很多不足,其他老师在评课时,也顺着校长的话说了评语,使这位新教师对教师的工作热情顿时消失,丧失了信心,最后离开了学校。新课程呼唤教师之间互相合作,学校要给教师创造一个适合的平台,要看他的优势,引导他把精力和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感受到做教师的价值,从而从内心产生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师德修养会得到升华。 我校在教学管理中,搭建了很多适合教师发展的平台,对新教师要他与骨干教师结对子,教研组公开课,校内公开课,要他公开亮相,在课前给予帮助、指导,在课后给予鼓励和支持,在业务学习时间开办教师专业论谈和教学工作亮点介绍,在开学初让广大专任教师根据自己所任学科和自己的教学实践情况确立一个“教学专业论谈”内容题目。然后根据你确定的论谈内容,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学习有关科研理论和自己所任学科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包括教书育人的经验、课改科研的成果、教育理论的心得体会以及学科领域的最新知识探索等。在教学论谈上,业务校长首先结合自己教学管理方面的经验,做了《与语文课程标准的对话》教学论谈专题发言,然后全校所有专任教师都在教师论谈上作了精彩的发言,因为是经过精心准备的,并且与自己的新课程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所以每个人的发言都很精彩、生动,都很吸引人。我校“春蕾电视台”专门为教师专业论谈制作一部专题片。“教师专业论谈”成

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

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感 瑞昌教师进修学校黄龙 2014年11月11日,进修学校校本教研活动在中心所在校举行,通过多学科多层次的热烈研训,有效提高老师们教育教学的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确实受益多多。其中我听了尤南海老师《关于师德规范的几点想法》的讲座,颇有感触。 我们知道,教师是一种社会职业,它是我们所热爱的事业。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这句话是党和国家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要达到这个要求,关键是要提高教师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 尤南海老师围绕师德要求“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二十四个字展开讲述。这是作为教师特殊职业所必须的规范。其中的关爱学生这点,我结合听讲座,从几点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只有爱学生,才能体现出教师的职业道德。有了爱学生的思想,教师才能够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去,才能有利于树立高尚的道德品质,自觉地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弥补业务水平的不足之处,充实自己的教学能力;爱可以信任和了解自己的学生,建立起平等和协调的师生关系。 二、只有爱学生,才能真正了解学生。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爱是情感中最积极的,最能体现人性本善的一种态度,作为教育工作者就是要用自己的爱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位学

生,让爱在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相传递,使学生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快乐成长,去争取更大的进步。对学生深切的爱,正是许多教育工作者取得成功的秘诀所在。 三、只有爱学生,才知道“尊重学生的人格”。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个体。“教”与“学”的关系是一种制度性的授受关系。但也是一种人格上完全平等的人际关系。在教学中才会充分尊重学生能力、观点和想法。所采取的教学行为才不会有损害学生的人格和尊严。 四、爱学生是用心与学生沟通、塑造学生美好心灵。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和高尚的道德情感,是教师获得成功的基础,也是学生成长的需要。爱学生,首先,我们应该力争做到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我们必须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和积极的因素,诱导他们用积极的东西克制消极的东西,要给予不同的表扬和鼓励,使学生的自尊心得以强化。爱学生,要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一个爱学生,有着高度责任感的教师,应该从学习、生活、心理、生理等各方面去关心学生。既要关心学生的精神生活,指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高尚的情操,懂得做人的道理,有正确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又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帮助他们提高学生的自觉性,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实课余生活,发展兴趣爱好,真正做到生动活泼地学习,主动积极地发展自己。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想、情感,都有各自不同的个性特点,我们教师应当尊重他们的个性,并试着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根据学生不同个性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引

师德是一个教师的灵魂

师德是一个教师的灵魂,是搞好教育教学的前提保证,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教师我们要在日常教学中发挥模范、表率作用,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言谈风貌。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做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孩子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学风和校风,教师的形象直接关系着学生素质的培养。因此,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从而仿效。 我作为一名从教13年的教师,在这次自查自纠活动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析自己、审视自己。 一、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够,政治学习记笔记敷衍了事。总认为这些理论太过政治化,只要走走形式,不必太过认真。 2、有点不思进取。对待工作不够主动,积极。只要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即可。在工作中遇到难题,不善于思考,对于领导的个别任务,总有拖沓的心理,缺乏上进心。 3、对教育教学新课标新理念的理解不够深刻,没有从实质上深入研究,导致教学过程中出现很多困惑。 4、课堂教学的方法过于简单,缺乏新意。传统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仍然窜进课堂,应付考试的应试教育已不适应现代信息时代的素质教育。 5、对于学生的关爱不够。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点优生发言的次数偏多,却扼杀了部分差生的学习积极性。 6、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没有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来评价学生的行为。 7、与家长沟通不够。学校、家庭与社会是不可分割的集体。要使学生能有个性地发展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必须与家长及时密切地联系,多交流,多沟通。在这方面的工作还不够主动,未按学校的要求家访。 8、工作作风不够扎实。没有脚踏实地,总想在工作中找捷径。做事情没有创新精神,对问题不做深层次的分析,思考不够透彻。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1、政治学习不够深刻,没有领悟其中的精华,导致学习政治不认真。 2、任务付出总希望回报。思想认识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所以在工作中不够踏实,缺乏进取心。 3、缺乏一颗宽容的心。现在的学生难教,学习不主动,又顽皮。家长对教师的工作不积极支持,不理解。让教师工作无法顺利开展,从而导致有点缺乏耐性。 三、整改措施: 1、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 2、不断提高自身的精神修养,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专业文化水平。与时俱进,勇于创新,踏实肯干。并加强业务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3、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带有色眼镜,偏优生,歧差生。给学生同等的机会,让他们有个性的展现自己。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使他们充满自信,在学习上积极主动。 4、改进课堂教学。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备课,做到面面俱到。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环境中快乐地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