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筛查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观察

应用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筛查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观察
应用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筛查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观察

神经系统疾病习题

1、周围性面瘫与中枢性面瘫鉴别的依据为: A.是否口角歪斜 B.是否鼻唇沟变浅 C.能否皱额、闭目 D.能否鼓腮 E.能否吹口哨 答案:C 2、患者右侧额纹消失,右侧眼睑不能闭合,右侧鼻唇沟变浅,露齿时口角偏向左侧,可能是 A.左侧中枢性面瘫 B.右侧中枢性面瘫 C.左侧周围性面瘫 D.右侧周围性面瘫 E.双侧周围性面瘫 答案:D 3、患者鼻唇沟变浅,右侧口角下垂,闭眼、皱眉动作正常,两侧额纹正常 A.双侧周围性面瘫 B.右侧周围性面瘫 C.左侧周围性面瘫 D.右侧中枢性面瘫 E.左侧中枢性面瘫 答案:E 4、瘫痪是指: A.随意运动肌力减弱或消失 B.肌紧张力减弱或消失 C.不自主运动肌力减弱或消失 D.肌肉运动能力消失 E.肌肉与肌腱运动不协调 答案:A 5、根据哪项临床表现区别中枢性瘫痪和周围性瘫痪 A.肌力大小 B.有无感觉障碍 C.有无病理反射 D.有无大小便障碍 E.有无感觉过敏

答案:C 6、关于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的表现,哪项是错误的 A.瘫痪分布以整个肢体为主 肌张力减低B. C.腱反射增强 D.病理反射阳性 E.可有废用性肌萎缩 答案:B 7、眶上神经反应及各种反射均存在,属于哪种意识障碍? A.深昏迷 B.昏睡 C.浅昏迷 D.嗜睡 E.中度昏迷 答案:C 8、整日处于睡眠状态,但呼之能应属于哪种意识障碍? A.深昏迷 B.昏睡 C.浅昏迷 D.嗜睡 E.中度昏迷 答案:D 9、鉴别深浅昏迷程度的可靠指征是 A.生命体征 B.瞳孔对光反射 C.肌力 D.腱反射 E.对疼痛的反应 答案:E 10、某患者突起昏迷,四肢瘫痪,双侧瞳孔“针尖样”缩小。最可能是: A.蛛网膜下腔出血 B.基底节出血 C.小脑出血 D.额叶出血

第三章 艾滋病

第三章病毒感染性疾病 第十五节艾滋病 一、学习要点 ㈠掌握艾滋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艾滋病(AIDS)的传染源是艾滋病人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通过性接触、注射途径、母婴及器官移植等医疗行为进行传播;男同性恋者性乱交者、静脉药瘾者、血友病和多次输血者为高发人群。 ㈡掌握艾滋病的临床特征 艾滋病毒(HIV)感染人体后经2~10年潜伏期发展为艾滋病,在临床上分为四期: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感染期、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期、艾滋病期。在艾滋病期临床谱十分广泛,主要表现有①体质性疾病;②神经系统表现;③机会性感染;④继发肿瘤;⑤免疫缺陷并发的其它疾病,如慢性淋巴性间质性肺炎。 ㈢掌握HI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主要依靠检查抗-HIV来建立实验室诊断,常用酶联免疫(ELISA)方法做初筛试验,而以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做确诊试验。在某些情况下可用检测P 24抗原、用Northern blot 或RT-PCR法检测HIVRNA来明确HIV感染。 ㈣熟悉艾滋病的发病机制 艾滋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CD4+T细胞在HIV直接和间接作用下,细胞功能受损和大量破坏,导致细胞免疫缺陷,由于其他免疫细胞均不同程度受损,因而促使并发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发生。

二、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母婴传播 2.肺孢子虫肺炎 3.卡波氏肉瘤 名词解释答案: 1.母婴传播:已感染HIV的孕妇可通过胎盘、产程中及产后血性分泌物或喂奶等将HIV传播给婴儿,此称之为母婴传播。 2.肺孢子虫肺炎(PCP):由肺孢子虫引起的肺炎,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及短期发热,呼吸急促和紫绀,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肺部少有罗音,X线胸片表现为间质性肺炎,痰或支气管灌洗液等检出肺孢子虫可作出诊断。 3.卡波氏肉瘤(Kaposi’s sarcoma)是HIV与人庖疹病毒8型共同感染所导致的恶性肿瘤,常侵犯皮肤或黏膜。 (二)填空题 1. HIV感染后使人体CD4+T细胞的受损的方式及表现有①-------------------------②----------------------------------③-------------------------------------④------------------------------- 2. 艾滋病患者常见临床表现的受累系统和器官通常是①----------------②---------------- ③-------------------④------------------⑤------------------ 3. 目前抗HIV的药物可分为三大类①-----------------②-------------------③----------------- 填空题答案: 1.HIV感染后使人体CD4+T细胞的受损的方式及表现有①病毒直接损伤②非感染的CD4+细胞受累③HIV感染干细胞④免疫损伤。 2. 艾滋滋病患者常见临床表现的受累系统和器官通常是①肺部②胃肠系统③神

艾滋病研究进展论文综述

组织学与胚胎学 论文综述 免疫系统研究进展 ——艾滋病的研究进展 Advance in the Research of immune system ——Advance in the research of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专业:2012针推班 学号:12211037 姓名:申博 完成时间:2013年6月20日

免疫系统研究进展 ——艾滋病的研究进展Advance in the Research of immune system ——Advance in the research of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作者:申博(ShenBo) 摘要: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又译:后天性免疫缺陷症候群)。1981年在美病毒”(又称艾滋病病毒)而引起的免疫系统全面崩溃为特征的传染病。艾滋病己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我国艾滋病的流行经过传入期、扩散期,目前己进入快速增长期,处于全国低流行和局部地区及特定人群高流行并存的态势。本文介绍的是有关HIV药物治疗的一些近期研究进展。 关键词:免疫系统;艾滋病病毒;抑制剂;药物治疗 Abstract:AIDS is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lso translated: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1981 virus "(also known as the AIDS virus) and the immune system caused by the collapse of infectious disease. AIDS has become a serious public health and social problems harm to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 China's AIDS epidemic through afferent phase, diffusion stage, has entered a period of rapid growth, in the trend of high prevalence in both national and local area and the low prevalence of specific population. This is the HIV drugs in the treatment of some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Key word:immune system; The AIDS virus;inhibitor;medication 前言: 自1981 年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 (AIDS) 患者以来,全球累计感染者总数已达 6 900 万,死亡者总数超过 2 000 万。我国在1985年6月发现第一例艾滋病以后,患艾滋病的

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老年痴呆” 罗睿东 通过在神经生物学课程中对神经系统的了解,于是对老年痴呆更有咯一个全新的认识。老年痴呆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电视中都并不陌生,但一般人对其也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老年痴呆是因大脑神经细胞病变而引致大脑功能衰退的疾病,患者的记忆、理解、语言、学习、计算和判断能力都会受影响,部分且会有情绪、行为、及感觉等方面的变化,患者主要是老年人,且根据2010年的一项调查发现;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 老年性痴呆是常见的威胁老人身体健康的“四大杀手”之一;据统计,目前全世界约有2600万人患老年痴呆症,而我国老年痴呆症患者就约占了四分之一,达600万-700万人,而且随着我国逐步步入老龄化,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仍不断上升,因此,及时了解老年痴呆症的有关知识,及早采取治疗措施,确保老人的生活质量是必要的! 老年痴呆分类 引起老年痴呆的病因狠多,对此我对北京国都医院的韩医生进行咯一下网络咨询;他回复我说1.脑变性疾病 2. 脑血管病 3. 遗传因素 4.内分泌疾患 5.营养及代谢障碍6. 肿瘤7.药物及其他物质中毒8.艾滋病9梅毒10癫痫发作以及脑外伤等都可以是老年痴呆的病因,具体因患者具体情况而异。老年痴呆根据其病因主要分为脑变性疾病引起的痴呆——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脑血管病引起的痴呆、混合型痴呆三大类,详细的区分如下。 1、脑变性疾病引起的痴呆 脑变性疾病引起的痴呆主要是指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AD)。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由于大脑皮质全面的弥漫性萎缩,高级神经系统功能的全面障碍而导致记忆力、言语、认识功能、计算力、理解力、判断力、情感以及性格,意志力等智能全面低下,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疾病。目前尚无确切治疗方法。因此必须认识早期症状,尽早发现,及时治疗。 2、血管性痴呆 血管性痴呆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供血障碍所致的痴呆。发病年龄多在50~60岁,以男性为多,半数以上病人有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病史。这是由于血管性痴呆发生多在心脑血管疾病之后,而心脑血管疾病以男性患者为多。本病病情民展迅速,病史中有反复多次的中风发作,多在脑卒中后不久即发生痴呆。病情呈阶段梯样进展,即中风每发作一次痴呆症状加重一次。 根据病理形态可将血管性痴呆分为三型。第一型为弥漫散缺血型,分为完全梗死或不完全梗死、分水岭梗死等。第二型为多发性梗死。第三型为重要部位的梗死,如海马回、丘脑及额叶的梗死。

九个信号提醒你或许感染上艾滋

九个信号提醒你或许感染上艾滋 1、疲劳和盗汗:感染艾滋病毒后,患者经常会感觉到疲劳和盗汗,平时没劲儿,晚上睡觉出一身汗,这些都预示着人体出现了问题。 2、皮疹:皮疹是艾滋病感染早期最主要的症状之一。 3、淋巴结肿大:直径0.5cm以上,慢慢增大,坚韧的、可滑动的圆形硬核,以颈部最常见。 4、口腔念珠菌感染:俗称鹅口疮,鹅口疮是最常见的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疾病,又称雪口病。 5、体重快速下降:体重快速下降是感染艾滋病毒后常见的问题。如果你没有减肥,体重快速下降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6、腹泻:腹泻是最恼人的艾滋病症状之一,因为腹泻会导致脱水和电解质失衡,机会性感染到肠道就有可能发生腹泻。 7、脂肪代谢障碍和乳酸酸中毒:艾滋病药物的副作用已经不是什么秘密,药物所产生的副作用就是脂肪代谢障碍。在服用艾滋病药物一段时间后,除了会出现典型的恶心、腹泻等症状外,慢慢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肌肉疼痛,乏力,恶心和呕吐加重,腹部疼痛等症状,这些症状意味着患者很可能发生了乳酸酸中毒。 8、抑郁症和头痛:心理和生理的双重原因,会使艾滋病感染者出现神经系统问题,艾滋病感染所致的心理压力,艾滋病病毒对脑部细胞的损伤等都会造成神经系统症状。 9、周围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是感染艾滋病毒后常见的症状,周围神经病变可以造成手、脚、嘴和嘴唇的感觉受到损伤,但这种损伤可能不仅仅是艾滋病毒的结果,大多数情况下,它是一些艾滋病药物的副作用造成的。 感染艾滋病还会出现皮疹 艾滋病皮疹和一般的皮疹区别不大,有轻重之分,有的只是皮肤颜色变深,不痛不痒;有的会出现红斑、紫斑。严重的会出现丘疹、肿疱。 皮疹一般会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触摸时会感觉到疼痛,一般会在一到两周内自己消退。在这期间记得不要用手去抓。 艾滋病皮疹的区分。感染了艾滋病或许会有皮疹,但出现皮疹不一定会是艾滋病。因为皮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有多种病因。而艾滋病引起的皮疹一般不会单独出现,会伴随发烧、腹泻等症状。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指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出现与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和(或)体征。 高血糖是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原因。DPN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代谢紊乱,血管损伤,神经营养因子缺乏,细胞因子异常,氧化应激和免疫因素等均发挥作用。还有葡萄糖自动氧化使反应性氧化产物形成,导致细胞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障碍。 一、代谢紊乱 1、多元醇途径 糖尿病时,高血糖激活葡萄糖的旁路代谢--多元醇通路,多余的葡萄糖经多元醇途径谢。多元醇通路需要2个限速酶:醛糖还原酶(Aldose reductase, ALR)和山梨醇脱氢酶(Sorbitol dehydrogenase, SDH)。葡萄糖经ALR催化生成山梨醇,山梨醇再在SDH作用下生成果糖。还原型辅酶Ⅱ(NADPH)是葡萄糖经ALR催化生成山梨醇过程中的辅酶,NADPH的消耗导致NO合成减少或者谷胱苷肽减少,其结果是血管的血流量下降和大量自由基产生,造成神经损伤;另外,神经组织内不含果糖激酶,不能利用果糖,造成神经细胞内大量山梨醇和果糖堆积,细胞内高渗,神经细胞肿胀、变性、坏死。 免疫组化证实,雪旺细胞中有ALR分布,支持多元醇途径在神经损伤中起作用。人类ALR的组织表达水平部分由基因多态性决定,提示糖尿病并发症的遗传易感性与ALR基因相关。使用酶联/放免方法检测红细胞中ALR蛋白质水平发现,ALR水平高者比ALR水平低者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更高。而且,ALR水平高的糖尿病患者与AR水平低者相比较,皮肤神经纤维变性更严重。 2、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AGEs)形成 正常情况下AGEs的生成及其缓慢,糖尿病时持续的高血糖可导致神经组织中蛋白质的非酶促化反应异常增高,生成大量的AGEs。主要是半衰期长的蛋白质普遍糖基化,神经轴索细胞骨架蛋白,如:微管蛋白、肌动蛋白及神经丝蛋白半衰期都会比较长,且富含赖氨酸,因此容易发生糖基化反应。 对2型糖尿病患者腓肠神经和股神经进行活检发现,轴索及髓鞘AGEs沉积显著增多。AGEs在体内大量堆积可以通过氧自由基基团对组织造成损害。神经

第九章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第九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学习要求 掌握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诊断、鉴别诊断、脑脊液改变和病因学治疗;了解朊蛋白病、爱滋病所致的神经障碍和神经梅毒的致病因子、病理学改变、临床表现和及相关辅助检查;了解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进行性风疹性脑炎的致病因子和临床表现; 了解寄生虫脑病的病原体和临床表现及其治疗一、选择题 A型题 1. 对单纯疱疹病毒的描述正确的是: A.嗜神经的RNA病毒 B.嗜神经的DNA病毒 C.非嗜神经的RNA病毒 D.非嗜神经的DNA病毒 E.Ⅰ型为DNA病毒Ⅱ型为RNA病毒 2. 新生儿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发生脑炎的主要途径是: A.不洁助产器械的应用 B.原发性胎儿宫内感染的延续 C.分娩时不洁生殖道分泌物与胎儿的接触 D.静脉输血导致的医源性感染 E.喂乳妇的乳头不洁 3. 检测单纯疱疹病毒特异性抗体IgM、IgG时,对于该病毒感染具有确定诊断价值的是: A.病程中2次或2次以上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增高 B.病程中1次抗体滴度呈6倍以上增加 C.病程中4次抗体滴度呈2倍以下增加 D.病程中4次抗体滴度呈3倍增加 E.病程中6次以上抗体滴度呈3倍以下增加 4. 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腰穿脑脊液描述不正确的是: A.蛋白质轻、中度增高 B.细胞数增多 C.细胞增多以单核细胞为主 D.可以有红细胞增多 E.糖和氯化物明显降低 5. 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临床预后无影响的是: A.诊断、治疗是否及时 B.对症支持处理是否完善 C.免疫治疗是否得当 D.脑脊液中的病毒数量 D.抗病毒药物的疗程是否足够 6. 绝大多数病毒性脑膜炎是由下列哪种病毒引起的: A.肠道病毒 B.单纯疱疹病毒 C.带状疱疹病毒 D.腮腺炎病毒 E.流感病毒 7. 病毒性脑膜炎的高发季节是: A.冬春季节 B.夏秋季节 C.秋冬季节 D.春夏季节

艾滋病20例并发神经系统疾病分析

艾滋病20例并发神经系统疾病分析 发表时间:2014-08-14T15:25:58.873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8期供稿作者:潘祥奋黄永红 [导读] 艾滋病合并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早期诊断与临床治疗难度很大,死亡率很高,临床应加强重视。 潘祥奋黄永红 (广西田东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531500) 【摘要】目的:分析艾滋病并发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特点,以便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03年1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艾滋病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并发神经系统疾病情况。结果:112例艾滋病患者中合并神经系统疾病者20例,发病率为17.86%;并发疾病类型包括隐球菌脑膜炎、HIV相关脑病、弓形虫脑病、结核性脑膜炎、脑白质脱髓鞘等,同时合并两种以上神经系统病变者3例,住院期间死亡11例。结论:艾滋病合并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早期诊断与临床治疗难度很大,死亡率很高,临床应加强重视。 【关键词】艾滋病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特点 【中图分类号】R51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8-0157-02 艾滋病(AIDS)属于人类二十世纪末的一大噩耗,堪称新瘟疫,至今无完全治愈方法。艾滋病容易伴发各类机会性感染,而这也是大部分艾滋病人死亡的原因之一[1]。近几年相关研究发现,末梢血液循环障碍出现的神经系统疾病,往往是艾滋病患者晚期常见机会性感染疾病[2],因此,我院针对收治的艾滋病患者112例,现将结果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县2003年1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艾滋病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11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75例、女性患者有37例;年龄9~75岁,均值38.4±10.2岁;HIV感染途径包括血液传染80例、性传播23例、不明原因9例。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例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蛋白印迹试验确证为抗-HIV阳性,并且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皆符合相关诊断标准,具体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如呕吐、头痛、意识障碍、发热及抽搐等,结合头颅MRI或CT影像检查,以及脑脊液实验室等检查确诊。针对其中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病变患者作进一步的临床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以便为治疗提供依据。 1.3 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相关数据全部录入EXCEL表格中,便于回顾性分析。 2 结果 2.1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结果 112例艾滋病患者中合并神经系统疾病者20例,发病率为17.86% ;并发疾病类型包括隐球菌脑膜炎(6例)、HIV相关脑病(5例)、弓形虫脑病(3例)、结核性脑膜炎(3例)、脑白质脱髓鞘(2例)、其他(1例),同时合并两种以上神经系统病变者3例。 2.2 临床表现情况 20例艾滋病并发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中,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头痛、恶心呕吐、颈部抵抗、意识障碍、昏迷、抽出、肢体活动受限、视力下降与视物模糊、言语不清、大小便失禁、失语、失明及听力下降等。 2.3 CT或MRI检查结果 13例患者采取头颅CT或MRI检查,有1例患者无明显异常,其余患者主要表现有颅内单发或者多发炎性病灶、脑萎缩、上颌窦、筛窦炎、脑梗死、炎性肉芽肿、脑白质病变、脑积水、脑室扩大及脑水肿等。 2.4 脑脊液检查 18例患者皆进行脑脊液检查,结果显示有15例患者颅内压高于180mmHg、16例白细胞升高、8例蛋白质升高、7例葡萄糖降低、6例氯化物降低、2例脑脊液正常。 2.5 CD4+T淋巴细胞计数 17例患者采取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结果显示计数在3~505/mm3,均值为94.26±10.65/mm3,其中低于50/mm3的有8例、51~200/mm3的有6例、高于200/mm3的有3例。 2.6 发病时治疗情况 20例艾滋病并发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中,发病时有12例未采取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发病时有5例患者正进行HAART治疗,发病时进行一线抗病毒治疗失败的有3例患者。 2.7 其他并发症情况 20例患者合并其他并发症类型八廓丙型肝炎、乙型肝炎、肺结核、肠道感染、肺部感染、消耗综合征、带状疱疹等。 2.8 治疗与转归 6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采取两性霉素B串联5-氟胞嘧啶治疗,之后改成氟康唑进行维持治疗;3例弓形虫脑病患者采用复方磺胺甲恶唑片串联阿奇霉素治疗;3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采用抗痨2HRZE/7HR治疗。这些患者皆在积极的抗感染治疗2~4周之后采取HAART治疗。此外,5例HIV相关脑病与1例其他患者皆采取HAART治疗。治疗结果显示20例患者中有11例在住院期间死亡,死亡率为55.00%。 3 讨论 艾滋病指的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体而引发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主要特征为免疫系统损坏与机会性感染。临床研究发现,艾滋病机会性感染发生率很高,若不及时处理,将会引发严重后果[3]。笔者参阅相关文献,并结合有关临床研究,认为艾滋病可纳入中医“虚劳病”范畴,但艾滋病的病因却与传统虚劳病病因迥然不同[4]。中医上认为传统虚劳病主要是因为五劳、七伤等所致,而艾滋病发病则是因为感染艾滋病病毒所致[5]。一旦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对人体五脏气血阴阳产生直接的缓慢的损害,起初临床症状并不明显,故而很难发现。五脏气血阴阳受到损害后,一方面卫外功能不固,极易受到外邪的侵袭,另一方面五脏功能受到损害,使得内部极易

艾滋病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名称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目前,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世界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1983年,人类首次发现HIV。目前,艾滋病已经从一种致死性疾病变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病。 病原学 HIV属于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中的人类慢病毒组,分为1型和2型。目前世界范围内主要流行HIV-1。HIV-1为直径约100~120nm球形颗粒,由核心和包膜两部分组成。核心包括两条单股RNA链、核心结构蛋白和病毒复制所必须的酶类,含有逆转录酶、整合酶和蛋白酶。HIV-1是一种变异性很强的病毒,不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是导致病毒耐药的重要原因。HIV-2主要存在于西非,目前在美国、欧洲、南非、印度等地均有发现。HIV-2的超微结构及细胞嗜性与HIV-1相似,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HIV-1相比明显不同。 HIV在外界环境中的生存能力较弱,对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的抵抗力较低。对热敏感,56℃处理30分钟、100℃20分钟可将HIV完全灭活。巴氏消毒及多数化学消毒剂的常用浓度均可灭活HIV。如75%的酒精、0.2%次氯酸钠、1%戊二醛、20%的乙醛及丙酮、乙醚及漂白粉等均可灭活HIV。但紫外线或γ射线不能灭活HIV。[1] 流行病学 1.流行概况:WHO报告2010年全世界存活HIV携带者及艾滋病患者共3400万,新感染270万,全年死亡180万人。每天有超过7000人新发感染,全世界各地区均有流行,但97%以上在中、低收入国家,尤以非洲为重。专家估计,全球流行重灾区可能会从非洲移向亚洲。中国CDC估计,截止至2011年底,我国存活HIV携带者及艾滋病患者约78万人,全年新发感染者4.8万人,死亡 2.8万人。疫情已覆盖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目前我国面临艾滋病发病和死亡的高峰期,且已由吸毒、暗娼等高危人群开始向一般人群扩散。 2.传染源: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 3.传播途径: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①性行为:与已感染的伴侣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包括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②静脉注射吸毒:与他人共用被感染者使用过的、未经消毒的注射工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HIV传播途径。③母婴传播:在怀孕、生产和母乳喂养过程中,感染HIV的母亲可能会传播给胎儿及婴儿。④血液及血制品(包括人工受精、皮肤移植和器官移植)。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

最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pdf

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中医药出 版社,2007年出版)。 (1)病史:有消渴病,或消渴病久治不愈病史。 (2)主要症状:四肢远端感觉、运动障碍,表现为肢体麻木、挛急疼痛, 肌肉无力和萎缩等。 (3)主要体征:震动觉、压力觉、痛觉、温度觉 (小纤维和大纤维介导)的缺失,以及跟腱反射消失。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 (4)辅助检查:物理学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的异常改变,QST和NCS中至少两项异常。 (5)排除了引起这些症状和/或体征的其他神经病变。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3年发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1)明确的糖尿病病史。 (2)在诊断糖尿病时或之后出现的神经病变。 (3)临床症状和体征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表现相符。 (4)有临床症状(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者,以下5项检查(踝反射、针刺痛觉、震动觉、压力觉、温度觉)中任1项异常;无临床症状者,5项检查中任 2项异常,临床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5)排除诊断:需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神经病变,如颈腰椎病变(神经根 压迫、椎管狭窄、颈腰椎退行性变)、脑梗塞、格林-巴利综合征、严重动静脉血管病变(静脉栓塞、淋巴管炎)等,尚需鉴别药物尤其是化疗药物引起的神经毒 性作用以及肾功能不全引起的代谢毒物对神经的损伤。如根据以上检查仍不能确诊,需要进行鉴别诊断的患者,可做神经肌电图检查。 (6)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的临床诊断主要依据临床 症状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临床诊断有疑问者,可以做神经传导功能检查。 (7)诊断分层:见下表

艾滋病

艾滋病 艾滋病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ADS)的简称,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 称HIV)所致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及血液、血液制品和母婴传播传染。HIV能特 异性侵犯T.淋巴细胞(CD+),引起机体细胞免疫系统严重缺陷,导致各种机会性顽固感 染、恶性肿瘤的发生,并对机体各系统、尤其是神经系统造成致命的损害,是当今世界 头号性传播疾病,也是头号传染病,已引起全人类的高度重视。 中医过去无艾滋病的研究资料,本世纪80年代初艾滋病出现后,特别是1985年在 国内出现第1例艾滋病以来,有关的研究已系统展开。目前除国内外,美国、日本、南韩及非洲援外的中国医疗机构都进行着卓有成效的工作。艾滋病就其性质来讲,属于 “疫疠”、“虚劳”的范畴,就其临床疾病的演变来讲,属于正虚邪犯,是一个正气渐虚、 邪气渐盛的过程,依据中医诊疗的核心一一辨证施治,并结合现代研究的成果辨病选药

遣方,无论是今天还是将来都会大有作为。 [病因病机] 根据艾滋病由艾滋病毒侵犯人体的基本原因来看,中医审症求因,其因当为邪毒外 袭和正气不足,特别是肾不藏精,肾亏体弱,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其邪毒当属 疫疠之气,正如《温疫论》所说=“瘟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 有一种异气所感.”它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即“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 似”(《素问.刺法论》)。不过艾滋病这种疫疠不是以呼吸道、消化道这些常见途径传播, 而是通过性接触、血液及其制品、母婴接触及垂直传播传染的,又具有特殊性。由于肾 藏精,主生殖,主骨生髓通于脑,是先天之根,元气之所在,人的一身之根本,卫气之 所依,营气之所系.合其他脏腑及肌肤皮毛共司卫外固内之作用。大凡由性接触传染者, 多为嫖娼、同性恋、肛交、滥交伐精纵欲者,其肾精处匮乏状态易为邪毒之所入;而凡 吸毒者均用兴奋致幻之品,令人异常亢奋,性欲亢进(暂时),心神恍惚,不能自恃,为

周围神经病变鉴别诊断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主要依靠感觉和自主神经症状为主的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的症状和体征,常见类型是远端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出现四肢持续性疼痛,感觉症状通常子下肢远端开始,主要表现为远端疼痛,还可出现对称性麻木等感觉障碍,可由手套-袜套感觉减退或过敏。诊断依靠:确切的糖尿病诊断依据;四肢持续性疼痛或感觉障碍;双侧或至少一侧拇指震动觉异常;双侧踝反射消失;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低。患者糖尿病家族史,并有双侧下肢腱反射减弱,双足疼痛,该病待排外。 坐骨神经痛:是指炎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支区内的疼痛综合征。临床上继发性坐骨神经痛较为常见,是坐骨神经通路受周围组织或病变压迫或刺激所致,少数继发于全身疾病,根据受损部位分为根性和干性坐骨神经痛,其中以腰椎间盘突出引起者最为多见。疼痛为沿坐骨神经径路由腰部、臀部向股后。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放射。疼痛常为持续性钝痛,阵发性加剧,根性痛在咳嗽、用力时加剧,查体可见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患者腰椎MRI示腰3-4椎间盘突出,椎管变窄。腰4-5、腰5-骶1间盘膨出。肌电图为双侧坐骨神经神经源性改变,该病不能除外。 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IDP):慢性Guillain-Barre综合征,是一组免疫介导的炎性脱髓鞘疾病,呈慢性进展或复发性病程。临床表现主要为对称性肢体远端或近端无力,大多自远端向近端发展。其诊断必须具备:1、临床检查①一个以上肢体的周围性进行性或多发性运动、感觉功能障碍,进展期超过2个月;②四肢腱反射减弱或消失;2、电生理检查NCV 显示近端神经节段性脱髓鞘;3、病理学检查:神经活检示脱髓鞘与髓鞘再生并存;4、脑脊液检查:蛋白细胞分离。该患者脑脊液有蛋白增高,复查肌电图及腰椎穿刺进一步明确诊断。 1、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又称格林-巴利综合征,是迅速进展而大多数可恢复的运动性神对称性四肢经病,一般起病迅速,病情呈进行性加重,常在数天至周达到高峰,到4周停止发展。半数以上的患者病前2周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症状,可表现为进行性力弱,基本对称,少数也可不对称。轻者下肢无力,重者四肢瘫,可累及呼吸肌进而危及生命,可伴有颅神经损害。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尤其是远端常消失。感觉障碍主诉较多,客观检查相对较轻。可呈手套、袜子样感觉异常或无明显感觉障碍。一般无肌萎缩,脑脊液检查发病两周后有蛋白细胞分离,血清肌酶谱检查正常,肌肉活检无显著变化。该病人急性病程,主要表现为四肢无力,腱反射未引出,病理征未引出,考虑格林-巴利综合征可能性大,进一步查肌电图及其脑脊液检查。 2、多发性肌炎:多起病缓慢,主要四肢近端无力,可有明显肌肉疼痛,一般无感觉障碍,可有肌痛和肌肉压痛,肌酶增高,肌电图为肌源性损害。该患者行肌电图进一步区别本病。 3、重症肌无力:首发症状为眼外肌麻痹,如眼睑下垂、复视,起病缓慢,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好转。颅神经可受累,出现面肌瘫痪、吞咽困难、饮水反呛等;呼吸肌和膈肌也可受累,出现呼吸困难、咳嗽无力。肌疲劳试验、阿托品试验、腾喜龙试验可证实。本患者无晨轻暮重现象,可做重频试验,进一步检查排除本病。 4、急性脊髓炎:一般急性起病,可表现为截瘫或四肢瘫,休克期为弛缓性,后为痉挛性,有感觉减退,一般为传导束型,有感觉障碍平面,早期出现尿便障碍,脑脊液检查蛋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升高。该患者无感觉平面,双面神经麻痹,可排除本病。 5、副肿瘤综合征:此类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症状可单独出现,也可重叠出现,累及肌肉、周围神经和中枢神经的不同部位。临床上可表现为近端肌肉无力和萎缩,迅速或逐渐发展,可有肢体感觉异常,症状有时发生在肿瘤前,也可表现四肢远端感觉和运动障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脑脊液蛋白通常增高,肌电图可有感觉运动传导速度均减慢。该患者临

艾滋病感染常见的并发症

艾滋病感染常见的并发症 艾滋病感染患者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身体的痛苦,此时还需要经历的就是心里的煎熬,另外患上艾滋病的话,还会引发的就是很多并发症的问题,这对于人的身体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下面主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艾滋病感染常见的并发症有什么? 营养不良和贫血:对于患上艾滋病这种疾病的患者来说的话,在生活之中总是会出现的问题就是明显消瘦,体重下降,其实这都是因为患上严重的营养不良造成的,另外还会并发的症状就是贫血,一般就是患者体内的白细胞,血小板或全血细胞减少造成的神经系统的损伤:艾滋病患者在生活之中会出现的并发症状就是神经系统的损伤,要是神经系统损伤的话,此时会出现的问题就是智力下降,反应迟钝,还有的患者会患上的就是精神性疾病,此时会出现的就是抑郁,忧虑,类妄想狂精神病或痴呆。 心血管系统的损伤:艾滋病感染常见的并发症还有心血管系统的损伤,要是患者出现心血管系统的损伤的话,会引发的问题就是心动过速,心脏增大,心力衰竭等肾功能的损伤:肾功能的损伤,也是艾滋病常常都会出现的并发症,此时会出现的问题就是间质性肾炎和肾小管坏死,出现这种并发症的话,患者的表现就是蛋白尿,少尿,高度水肿、肾功能衰竭等。 肌肉骨骼系统的损伤:肌肉骨骼系统的损伤也是艾滋病常常都会出现的并发症,此时会出现会出现的并发症状就是关节炎,关节疼痛和关节腔积液,酷似风湿性关节炎。 内分泌系统的损伤:对于艾滋病感染常见的并发症还有的就是内分泌系统的损伤,之后会导致出现的问题就是肾上腺功能不全、低肾素血症、低血压、糖尿病和肾上腺危象等。 总之,患上艾滋病的话,不仅仅需要承受的是疾病本身,此时还需要面对的就是一系列的并发症,这就需要艾滋病患者在生活之中积极做好的就是对于艾滋病并发症的防治工作,从而杜绝出现并发症,从而对于身体的损伤也是可以稍微的小一点。

诊断艾滋病的神经系统损害

诊断艾滋病的神经系统损害 发表时间:2013-03-25T11:34:26.49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期供稿作者:王福英[导读] 高危人群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肿瘤等临床表现。 王福英 (依安县人民医院 161500) 【中图分类号】R512.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3-0159-02 【摘要】目的讨论诊断艾滋病的神经系统损害。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病史与检查结果进行诊断。结论高危人群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肿瘤等临床表现。【关键词】艾滋病神经系统损害艾滋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所引起的一种获得性免疫缺陷性疾病。艾滋病病名是英文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缩写的音译。病因艾滋病的病因为感染HIV,HIV是一种C型RNA病毒-反转录病毒,直径100~120nm,球形颗粒状,病毒外层为脂蛋白包膜。病毒内部为二十面体对称的核衣壳,核心含病毒RNA、反转录酶和核衣壳蛋白。HIV感染后细胞免疫系统缺陷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直接感染是艾滋病神经系统损害的病因。病理 HIV感染引发的神经中枢损害,病理可见脑膜和脑实质的充血、水肿和炎细胞浸润等炎性病理改变。继发性神经系统损害多依据机会性感染原特点,而病理改变有所不同。如脑弓形体病病变为多发性脓肿、肉芽肿、坏死灶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可见弓形体包囊和滋养体等。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理有脑膜充血并广泛增厚,蛛网膜下腔可见胶胨状渗出物等。而一些转移瘤如淋巴瘤病理可见脑实质血管周围间隙或软脑膜有瘤细胞浸润等。临床表现因为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其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使得艾滋病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表现也呈现多种变化,但大体可概括为艾滋病相关复合征、神经系统原发感染、神经系统继发感染和神经系统肿瘤4部分。 1.艾滋病相关复合征多为艾滋病前期非特异性症状,如发热、体重下降、盗汗、食欲不振、嗜睡、咽痛、咳嗽、腹泻、消化不良、皮肤病变及眼部不适、慢性全身淋巴结及肝脾肿大等。 2.神经系统原发感染 (1)急性脑膜脑炎:HTV进人人体后6周左右发病,表现为急性精神症状、意识障碍和癫痫发作(全身性强直一阵挛发作)。脑脊液呈非特异性炎性改变。脑电图显示弥慢性异常,脑CT扫描正常。急性期症状可在几周内消失,但脑部HIV感染仍继续存在,以后可发展成为亚急性或慢性脑炎。 (2)慢性脑膜炎:表现为慢性头痛和脑膜刺激征阳性,并伴第V、Ⅶ、Ⅷ脑神经受损症状。脑脊液HIV阳性。 (3)亚急性或慢性脑炎(AIDS-痴呆综合征):常为艾滋病的首发症状、临床占神经系统损害的25%~61.3%。病理可见脑萎缩,散在性空泡样变,白质脱髓鞘和脑组织中出现特征性的“多核巨细胞”。临床表现为渐进性痴呆,如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表情淡漠、昏睡等。少数出现局灶性体征,如肢体无力、震颤、共济失调等。脑脊液正常或淋巴细胞、蛋白质轻度增高。脑电图显示弥漫性慢波,脑CT扫描及MRI表现为脑萎缩。 (4)空泡样脊髓病: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痉挛性截瘫,感觉性共济失调,颇似亚急性联合变性;也可不出现脊髓症状;部分合并亚急性或慢性脑炎。病理尸检主要侵犯脊髓侧索及后索,胸段最明显。 (5)周围神经病:约15%的AIDS患者合并周围神经损害,表现为近端不对称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或多发性神经炎,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性多发性神经炎,部分病例可伴有亚急性或慢性脑炎。 (6)肌病:炎性肌病最为常见,表现为亚急性起病的近端肢体肌无力,CPK或LDH增高。 3.神经系统继发感染 (1)脑弓形体病:AIDS常见的并发症,占13.3%~32.6%。病理变化为多发性脓肿或肉芽肿,坏死灶周围炎性细胞浸润,其中可见弓形体包囊和自由滋养体。 (2)真菌感染:以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最常见,约占10%。有时亦可见到中枢神经系统的念珠菌或曲霉菌感染。 (3)病毒感染:病毒性脑膜炎较常见,呈反复发作的慢性感染状态。巨细胞病毒脑炎、单纯疱疹病毒脑炎、带状疱疹病毒脑炎或脑脊髓炎、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等亦有报告。 (4)细菌性感染:以分枝杆菌感染多见,如结核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其他还可见奴卡菌、沙门菌、李司忒菌等感染。 (5)寄生虫感染:一般很少见,但近来有脑卡氏肺囊虫感染的个案报道。 4.神经系统继发肿瘤 (1)淋巴瘤:约占AIDS病的5%,表现为脑膜、脑实质损害、高颅压症状,如头痛、意识障碍、癫痫、偏瘫、偏盲等,甚至有人格改变。 (2)Kaposi肉瘤: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可引起多发性脑血管闭塞;非细菌性血栓心内膜炎继发性损害;血小板减少导致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检查实验室血清学检查HIV抗体阳性,血常规淋巴细胞通常是对艾滋病神经系统损害有重要的诊断价值的必行检查项目。而脑脊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对于原发性或继发性、以及继发后致病原有参考价值。在艾滋病继发性神经系统损害中,因致病原的差异脑脊液检查、影像学呈现不同变化。通过ELISA、PCR等实验方法进行的病原学检测分析,对艾滋病继发性神经系统损害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在病情复杂或诊断不明的情况下,也可酌情使用定向脑活检。诊断

2017智慧树艾滋病性与健康章节满分答案

?对应章节第一章 ?成绩类型分数制 ?截止时间 2017-12-10 23:59 ?题目数5 ?总分数 10 ?说明: ?评语: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6 ?第1部分 ?总题数:5 ? 1 【单选题】(2分) 艾滋病是艾滋病病毒侵入_____系统引起的疾病? A. 消化系统 B. 血液系统 C. 免疫系统 D. 神经系统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 ?本题总得分:2分 2 【多选题】(2分) 学习艾滋病、性与健康课程的意义有______。 A. 可以了解艾滋病防治知识,提高防范意识和能力。 B.

可以学会理解和尊重,关心艾滋病患者,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活动。 C. 可以更好理解科学使命与科学精神,投身艾滋病防治等科学研究。 D. 可以了解各国与艾滋病、性和健康有关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正确答案是:A,B,C 查看答案解析 3 【判断题】(2分) 艾滋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是:A 查看答案解析 4 【判断题】(2分)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从外表看上去与常人无异。 A. 对 B. 错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 ?本题总得分:2分 5 【判断题】(2分) 目前还没有治愈艾滋病的药物,也无有效的疫苗。 A. 对 B. 错 正确 ?对应章节第二章

?成绩类型分数制 ?截止时间 2017-12-10 23:59 ?题目数11 ?总分数 22 ?说明: ?评语: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18 ?第1部分 ?总题数:11 ? 1 【单选题】(2分) 我国90年代卖血者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关键因素是 A. 卖血者不安全的性行为 B. 输入混合的血液 C. 采血人员业务知识低 D. 有些人吸食毒品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 ?本题总得分:2分 2 【单选题】(2分) 男男性行为者易感染艾滋病病毒,是因为 A. 性取向与异性不同 B. 有些人吸食合成毒品

艾滋病毒究竟是如何影响大脑的

艾滋病毒究竟是如何影响大脑的HIV感染的首发症状常为不明原因性发热、鹅口疮、肺部感染等由于HIV对免疫系统的破坏而造成的机会性感染。尽管HIV主要影响免疫系统,但中枢神经系统也能受到影响。云南一项回顾性研究对500例患者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80/500的患者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结核性脑膜炎、弓形虫脑病、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等。 HIV如何进入大脑 人的大脑中存在着由脑毛细血管壁与神经胶质细胞形成的血浆与脑细胞之间的屏障,以及由脉络丛形成的血浆和脑脊液之间的屏障,就是所谓的血脑屏障。血脑屏障的存在可以阻止某些物质(大部分都是有害物质)进入脑组织,发挥重要的免疫功能,但同时,大多数药物也难以通过血脑屏障,只有脂溶性强、分子量较小的水溶性药物可以通过该屏障进入脑组织。 在病理条件下,如发生血管性脑水肿、脑肿瘤等会增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不仅如此,部分病毒也能透过血脑屏障,比如HIV病毒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等。HIV 病毒可以通过巨噬细胞或白细胞跨越血脑屏障,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形成难以清除的病毒储存库。不仅如此,由于部分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受血脑屏障限制,难以进入脑组织,可能导致“CNS逃逸”现象,即在ART的作用下,病毒不能在血中复制,却能在大脑中复制。 耶鲁大学一项研究显示,即使在接受长期ART治疗的个体中,感染HIV病毒的

细胞持续存在于超过半数患者的脑脊液中,且与较差的神经认知能力有关。 HIV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会形成难以清除的病毒储存库,也是HIV难以根除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由于HIV病毒自身或间接造成的某些癌症、机会性感染或药物毒性作用,都有可能引起HIV相关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常见的有: ?艾滋病痴呆综合征(ADC):主要发生在HIV感染严重的个体中。有研究发现,>25%的艾滋病人有神经认知障碍(HAND),其中2%被诊断为HIV相关性痴呆。我国HAND患病率于12%-46%之间。主要表现为脑炎、行为改变、认知功能逐渐下降等。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常与人类疱疹病毒第四型(EBV)相关。主要表现为头痛、癫痫、视力问题、瘫痪或精神衰退。 ?病毒感染:由于HIV感染引起的机会性感染增加,比如疱疹病毒感染在HIV感染者中很常见,主要表现为带状疱疹,也可感染大脑引起脑炎和脊髓炎。 ?真菌和寄生虫感染:比如弓形虫脑病、隐球菌感染等。 ?神经梅毒:梅毒和HIV具有相似的传播途径,HIV合并梅毒感染如未经治疗会迅速发展并损害神经系统。 除此之外,接受长期ART治疗的患者还可能受到药物毒性的影响,一些药物如依法韦仑(EFV)、阿扎那韦(ATV)等具有神经毒性,可能诱导神经元的氧化应激。 现阶段药物能进行有效控制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